肉牛的饲养管理方法 肉牛养殖技术和方法

环境可直接影响肉牛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如果饲养环境恶劣会使肉牛的生长、增重速度减慢,增加饲养成本,还会导致肉牛体质下降,抗病能力减弱,从而易患多种疾病,对健康以及生命造成威胁,因此,要加强肉牛养殖环境的管理工作,以提高肉牛的生产性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肉牛的饲养管理方法肉牛养殖技术和方法。

1、肉牛的生物学特性介绍

肉牛属于草食的反刍动物,通常一昼夜反刍6-8次,反刍次数多的达到10-16次,而且大部分肉牛的反刍是在夜晚进行。所以农忙季节可以适当在夜间给肉牛进行补饲,但是在饲喂草料的过程中必须保持饲料清洁卫生。在牛瘤胃中可见大量的细菌和纤毛虫相互共生、共同作用,从而组成了牛体内的各种细菌区系,主要是靠菌体内酶的作用分解并且吸收饲料中的营养,将植物性饲料蛋白转变为菌体蛋白质。在肉牛的生产过程中,日粮中一部分蛋白质饲会被胺盐代替。肉牛日常采食的日粮主要是以青粗多汁的饲料为主。

2、肉牛的生产性能

牛肉的营养丰富、口感良好,所以一直都是人们餐桌上的主要肉类食品,每年的消费量都在不停的增加。肉牛养殖产业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国民经济的重要意义也可以从肉牛产业体现出来,所以肉牛饲养俨然已经成为畜牧工作者的重点工作。肉牛的实际生产能力会因为品种、年龄、性别、饲养水平和营养状况以及杂交等不同的因素而产生不一样的影响。所以在实际饲养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以上的影响因素,以提高科学养牛的实现速度,彻底转变传统的饲养观念为现如今的现代化养殖理念。

3、品种改良

畜牧业发展肉牛生产以增加经济收益的重要方式就是对肉牛的品种加以改良。通过杂交的方式可以改变基因型并且更具有杂交优势的同时可以增加遗传变异的幅度,还能够结合不同亲本的优良特性而满足相应的生产需求。不但对日后的选种有利还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品种的培育,通过提高牛群的质量将肉牛的出栏率和商品率都能够相应的提高。所以严格的管理能繁母牛尤其是本地能繁母牛可以达到品种改良的目的。饲养能繁母牛的过程中认真观察其发情状况,掌握不同品种肉牛的发情周期,在母牛进行人工授精的发情末期对其进行适时的配种操作。

4、人工牧草的生产和配制

肉牛的实际生产中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就是人工牧草,想要饲养出品质好的肉牛就要保证供给其丰富的饲料,否则培育不出优质肉牛。这就要求人工牧草能够种植得当、青贮进行较为科学的生产、饲料进行氨化并且给予日粮适当的配比,促进肉牛产业化的早日实现。在生产中应该因地制宜的开展牧草的种植工作,切实的结合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种植高产、多汁、高蛋白的牧草以补充青绿饲料的缺失。

青贮饲料的优点非常多,属于肉牛生产中比较理想的饲料来源,不但能够补充枯草期肉牛采食青饲料的不足,并且具有适口性好、保存时间长、保持青绿饲料时的营养成分。无毒、无害的植物和秸秆是生产中制作原料的主要材料。制作青贮饲料应该选择无氧环境进行,并且保持其中有适量的糖分、60%~75%的水分;采用青贮窖和青贮袋(桶)将原料切碎,大概2~3cm然后压紧、密封保证不漏气,这样保持30天之后就可以给肉牛采食。

饲料氨化主要是利用尿素中的氮形成氨气从而软化粗纤维,导致秸秆的结构变得疏松,同时可以增加其适口性还能够提高肉牛的消化率。但是生产中应该注意的是:秸秆氨化处理后的饲料会相应的产生一些刺激性气味,所以在给肉牛饲喂之前应该取出并进行8-10h的晾晒,避免造成肉牛采食青贮饲料的适口性偏差。

肉牛饲养生产中要保证日粮的品质,根据牛自身的生理特点可知其能够利用青粗料,所以应该尽量有效地将肉牛的生产潜力发掘出来,最大限度保障可以常年均衡的供应优质的饲料给肉牛。牛瘤胃微生物可利用饲料中的蛋白质及非蛋白质含氮物合成各种氨基酸,组成微生物蛋白质供牛利用,所以过去有牛是完全可以依靠瘤胃微生物的蛋白质来满足自身需要理论,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对优质肉牛来说某些氨基酸、微量元素不足是限制生产的因素。

在肉牛的养殖生产过程中,犊牛期的饲养管理对于成年后的生产性能以及养殖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要加强肉用犊牛的饲养管理工作。一般肉用犊牛是指出生至6月龄的犊牛,按照犊牛的生理特点又可将犊牛分为初生期和哺乳期。初生期是一般指出生至7日龄,8日龄至断奶为哺乳期,一般犊牛的哺乳期为3~6个月。处在哺乳期的犊牛生长发育迅速,如果在犊牛阶段饲养管理到位,会使其肉用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对于广大的肉牛养殖户来说,肉牛养殖育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尤其是是对于一些养殖新手,肉牛养殖技术并不是很了解,这里山东机关干部综合养殖场的养殖专家跟大家分享一下肉牛养殖的技术。
方法/步骤
一、肉牛养殖肥育方式:由于自然条件和饲养方法的差别,肥育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6月龄犊牛的肥育方式;
2、12-14月龄的幼牛肥育方式;
3、4月龄以上架子牛的肥育方式;
4、易地肥育方式。
二、肉牛养殖饲养技术
1、饲草饲料相对稳定,防止突然变换牛肥育期间,尤其强度肥育或快速催肥,这就需要饲草料相对稳定。若突然变换,必然引起瘤胃内环境改变,直接影响瘤胃微生物区系和发酵活动,导致降低发酵度和饲草料的消化和吸收率,甚至引起消化道的疾病。(标准的牛舍设备)
2、注意观察牛只挑食和厌食,须给予足够的粗饲料,改善日粮的适口性,可添加少量糖蜜,多喂些麸皮、大麦、燕麦,或用大麦片代替粉状饲料。临近肥育期厌食,应考虑及时出栏。
3、定时饲喂,少给勤添。日喂三次,上、下午各饮水一次,草料拌匀再饲喂,先喂后饮。
4、饲草饲料多样化,合理搭配:牛的日粮一般由粗(青)饲料和精料两部分构成,不仅要求有适当容积和采食量(干物质),还需要保证质和量的满足。正如农民所说“杂花草混合料,牛爱吃,易上膘”。
5、饮水充足,保持清洁。肥育期间,牛的饮水量与饲料性质和气候条件有很大关系。牛肥育自由采食,应设常备水槽,随渴随喝。放牧肥育或栓系饲养,定时饮水,每日2-3次,以饮足为原则,水需常更换,保持清洁。
6、日粮中精粗饲料结构要合理通常情况下,随着肥育期的进展,日粮中精粗比例也有所不同:初期:粗饲料占70%,精料占30%。中期:粗饲料占30%,精料占70%。未期:粗饲料占10%,精料占90%。

三、肉牛养殖肥育期管理措施:经选定供作肥育的后备牛,要逐头检疫,避免疫病传播,造成经济损失。购入前先打扫圈舍,喷洒酚皂液、石炭酸或波尔多液消毒。水槽与食槽打扫干净,在牛床上铺新垫草或锯未,肥育期的一般管理措施如下:
1、分组,个体编号,建立肥育记录;
2、驱除体内外寄生虫;体表寄生虫影响牛的安静,不利于采食和休息,对牛皮侵袭影响质量,体内寄生虫不仅争夺宿主的营养造成养分的消耗,而且寄生在肺、肝、脑、肌肉内还会出现病症甚至感染给人。起不到肥育效果。常用的广谱驱虫药是盐酸左旋咪唑、丙硫咪唑、伊福丁等。螨病的传染性极大,一旦发现立即隔离治疗,用杀螨剂消毒牛舍及被污染的用具。用双甲脒、溴氰菊酯、伊维菌素、巴胺磷、二嗪哝(螨净)、林丹、辛硫磷及敌百虫等药物治疗。
3、去势:近四十年来的研究成果认为,对成年公牛在肥育前半个月必须去势,青年公牛可以不去势,但要及早分群,单独饲养管理,才有利于肥育,并可改善胴体品质。
4、刷拭和运动:刷拭须定时,每日1-2次,喂饱后进行,从头到尾,先背腰,后股部和四肢,反复刷拭,肥育期间对架子牛可适当进行运动,以促进消化器官发育,中后期必须限制运动;
5、因地制宜,进行群饲或栓饲一般架子牛强度肥育,自由采食时可群饲,围栏育肥,每群10-20头,每头牛占牛床面积4平方米,成年牛(残老牛)快速催肥时可栓饲;
6、牛舍保暖防暑,保持干燥清洁;
7、定期称重:肥育期全程90-120天时分三期,每期按时称活重,在早晨空腹时进行。

相关阅读

肉牛规模化饲养管理的方法技术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战,我国的肉牛生产正处在一个有效规模简单饲养到集约化高效养殖的重要转折阶段,普及肉牛规模养殖技术,因地制宜地发展肉牛生产加快肉牛生产的规模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类的消费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优质牛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造成牛肉的价格居高不下,并且持续攀升,激发了广大养殖户饲养肉牛的兴趣。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牛规模化饲养管理的方法技术。

1、架子牛的选择

目前我国用于育肥的肉牛品种多为杂交牛,即选择国外的优良品种为父本,如西门塔尔、利木赞、夏洛莱等,与我国当地的优良黄牛品种进行杂交的后代。所获得的杂交后代具有亲代的优良特性,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屠宰率高、胴体品质好等优点。如果当地缺乏杂交牛则可以选择当地的架子牛,在年龄上要注意架子牛的年龄不宜过大,一般要求杂交肉牛的年龄在1-1.5岁,本地品种架子牛为2-3岁。架子牛的体重要求不宜过低,通常大架子牛的体重在250-300kg,经过3-6个月的育肥期后体重可达到300-500kg。育成牛体重在180-200kg,经6个月的育肥期后体重可达到300-400kg。架子牛的体形外貌对生产性能的影响也较大,选购的架子牛一般为未经去势的公牛,要求体形良好,四肢正立,后躯发育良好,整个体形呈长方形,头形粗壮,双眼明亮有神,鼻镜有汗,健康无病。体尺上的要求所选择的架子牛要在体高上与月龄相符,一般1.5-3岁的架子牛体高在1.1m以上,体重在200kg以上;3岁以上的架子牛,体高要求在1.2m以上,体重在250kg以上。

2、架子牛进场后的管理

选择好架子牛以后即要入场管理饲养。在进场后不宜立即混群育肥,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隔离饲养,在隔离期间要对架子牛进行消毒处理,通常使用0.3%的过氧乙酸逐一的对每头牛进行消毒。然后对架子牛进行驱虫处理。可使用硝氯酚驱除肝片吸虫,使用驱蛔灵驱除蛔虫,还可一次性的投服敌百虫进行驱虫。架子牛在进场后的7-8天要进行健胃,使用健胃散对每头牛进行健胃,让牛体得到良好的恢复,并使其适应新的环境,待架子牛适应后再逐渐的饲喂精料。在架子牛隔离养殖并完成消毒、驱虫与健胃的工作后,如果架子牛没有出现异常则要对其进行分群育肥,在分群时要根据架子牛的品种、年龄、体重进行分群,每一群体中牛的体重不宜超过30kg,这样便于管理,以免在育肥过程中发生争料抢食、打斗的现象。

3、架子牛的育肥要点

育成期的养殖目标是促进肉牛的骨骼以及肌肉的生长发育,这一时期饲养管理的好坏影响到后期的育肥效果,如果这阶段的饲养过差,会导致日增重太低而对后期的育肥不利。育成期的营养要满足牛生长发育需要的蛋白质、矿物质以及维生素A,因这一阶段主要是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因此尤其要注意日粮中蛋白质的品质和钙、磷的比例,保证日粮中粗蛋白质的含量在14%以上,粗精料的比例为7:3,育成期的饲养方式可以为放牧,也可以为舍饲。放牧模式下要根据季节来适当的进行补饲,以满足育成期牛的营养需求,如春季牧草的适口性,蛋白质含量高,夏季则牧草的粗纤维含量较高,粗蛋白质的含量下降,秋季牧草的质地变硬,适口性较差,蛋白质的含量也下降。放牧饲养时要注意补喂一定量的精料,以促进肉牛的生长发育。舍饲育肥则要根据牛的营养需求来按标准的投喂饲料,在提供充足粗饲料的同时还要补喂一定量的精料,尤其要多喂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在饲喂时为了提高饲料利用率,要对饲料进行加工处理,如果进行青贮、氨化处理等。饲喂时要让其自由采食粗饲料,然后再饲喂精料,同时要保持充足且清洁的饮水。喂料时不宜饲喂过饱,以八成饱即可,以保持肉牛旺盛的食欲,以提高采食量。添加粗饲料时要少量勤添。

架子牛的育肥前期还包括两个时期,分别为增重期和肉质改善期,其中增重期是以增加体重,加大优质肉块的重量为目的,要求日增重达到o.9kg以上,在整个增重期使架子牛的体重达到450kg。这一时期日粮中粗蛋白质的含量较育成期低,一般为10%-12%,日粮中的精粗比为6:4,在饲养上要逐步的减少粗饲料的饲喂量,同时增加精料的饲喂量。因这一阶段肉牛的食欲旺盛,增重速度快,因此要保证肉牛的采食量,日喂料要达到精料4-6kg。粗饲料则要以青干草和青草为主,喂料的顺序为先喂青草,再喂干草,最后喂精料。在吃完料后要让其饮用充足的饮水。为了促进肉牛的增重,要在夜间让其自由采食干草。肉质改善期的目的是改善牛肉的品质,通常育肥牛在达到450kg左右以后即进入的肉质改善期,在这一时期,肉牛的增重速度减慢,营养的摄入主要是用来进行脂肪的沉积,因此这一阶段是形成肌间脂肪,即大理石花纹的关键时期,可以在这一时期按时饲喂,以生产高档牛肉。在经过2-3个月的肉质改善期后,肉牛的体重可达到500kg以上时,这时要及时的出栏,如果继续饲喂不但会造成饲料的浪费,还会影响到牛肉的品质。这一阶段的饲喂要提供高能、高蛋白的饲料,饲喂方法则可采取先精料再粗料的顺序。在管理上要限制肉牛的运动,以促进肉牛增重。在育肥牛的肉质改善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增强肉牛的食欲,做好肉牛采食量的观察工作,以保证肉牛摄入充足的营养。

肉牛养殖的技术要点
1、合理建设牛场
1.1牛场选址牛场应选择交通、水电方便的城镇郊外,可以节约运输和建设成本。一般要求距离交通主干道300~500m,地势比较高燥,有一定坡度的山地较好,适合种草且租金便宜。场地大小要根据养殖规模确定,留一定的发展空间。
1.2牛舍建筑要求牛舍的修建应以科学、实用为原则,使牛能生活在冬暖夏凉的环境中。舍内牛床位密度适中,育肥牛舍以每头45m2为宜,且供水、供料操作方便,易搞清洁卫生。
1.3栏舍建建设肉牛舍除产房外,均可因地制宜,因陋就简,修建成简易舍。可采用人字形水泥瓦房顶,全敞式的房屋结构(其中三面墙用1.2m高的围栏替代),冬天只需用厚纤维塑料布在其三面围栏外悬挂即可,替代墙壁以降低成本。
2、采用杂交改良
2.1品种我国牛的体型基本上以役用为主,个体小产肉率低。要搞好肉牛快速育肥,提高育肥牛的经济效益,应选择体格高大,肌肉发达,脂肪少,生长快的专门肉用品种或兼用品种。比较适合北方的品种有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赞等,适合南方的主要有西门塔尔、利木赞、肉用短角牛、澳洲楼来牛等品种。
2.2杂交方式选用以上的品种与本地黄牛开展二元经济杂交或三元经济杂交,得到的杂交一、二代牛进行育肥,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2.3配种方式养殖户要善于接受新技术,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节省引进、饲养种公牛的成本。据统计,一头种公牛的饲养成本约为2000~2500元/年。而优质的肉牛细管冻精的费用才5~10元/支,每次配种连人工费总共也只花50~80元。
2.4坚持自繁自养达到一定规模后,肉牛养殖场应该有一定数量的繁殖母牛,开展自繁自养,这样能大大降低购牛的费用。
3、科学饲养
3.1添加精料,改善营养以往我国农村都是以自然青草、农作物秸秆和红薯藤喂牛,很少添加精料作为牛的主要日粮,致使肉牛的营养不够,生长缓慢,肉质差,不得好价钱。要改变过去饲养耕牛的老习惯,添加精料,提高牛的营养,缩短饲养时间,以期收到较高的经济效益。精料的原料有玉米粉、糠麸类、豆粕、豆饼、矿物质、维生素等,可参考肉牛的营养需要标准自行配制全价配合料,以降低饲料成本。处于生长发育期的犊牛,其精料可参考下列配方:①断奶~250kg体重:玉米50%,豆粕16%,菜粕5%,棉粕7%,麦麸18%,肉牛预混料4%。②体重300kg以上:玉米42%,豆粕10%,菜粕7%,棉粕13%,麦麸24%,肉牛预混料4%。
3.2粗饲料的搭配粗饲料种类繁多,营养价值高低不同,优质牧草、青绿饲料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青干草、农作物秸秆等营养价值较低。因此,在配料过程中要全面考虑。青草丰富的季节要以青饲料为主,一般禾本科牧草占70%,豆科牧草占30%。进入冬季枯草季节,青绿饲料减少,农户可种植部分冬季牧草,如黑麦草等,也可利用夏秋季青饲料旺季制作部分青干草和青贮饲料,还可以将稻草加工制作成氨化稻草。冬季的饲料搭配一般是青饲料或青贮饲料占日粮的40%~50%,氨化稻草、青干草占50%~60%。
3.3充分利用农副产品酒糟、酱油糟、花生饼、木薯渣等都是较好的粗蛋白和能量饲料,其营养价值处于精饲料与粗饲料之间,可在肉牛养殖业中充分利用,可按适当比例饲喂肉牛代替部分精料。
3.4合理应用增重剂如瘤胃素(又名莫能酶素),是一种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能促进肉牛增重。目前使用的制剂为瘤胃素钠,每公斤饲料添加40~60mg,或每头牛日喂50~360毫克。据试验,一头体重180kg以上的生长牛,每日添加饲喂200mg,可节省饲料4%,提高日增重10%~23%。也可以在精料中添加羟甲基脲,试验证明,使用羟甲基脲作为蛋白质补充饲料,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从饲料干物质转化率来看,提高17.63%。
3.5应用肉牛营养调控舔块目前我国已有厂家生产出适合于各种育肥方式的肉牛专用营养舔块。应用这种舔块挂在牛舍内或草场上,每天让牛自由舔食,满足牛的各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需要,可提高日增重10%~15%,而且增强抗病力,使发病率降低80%以上,减少用药支出。

4、肉牛育肥方法
4.1持续育肥法持续育肥是指犊牛断奶后,立即转入育肥阶段进行育肥,一直到12~18月龄出栏,体重达到400~500kg。持续育肥由于饲料利用率高,是一种较好的育肥方法。持续育肥可以采用舍饲和放牧两种育肥方法。放牧形式持续育肥,要补充精料。舍饲持续育肥一天喂2~3次,以喂3次效果更好。日增重保持1~2kg。可按以下方案进行:方案一:6月龄断奶,体重150kg,育肥6个月,12月龄时体重达到400kg。体重150~250kg阶段:氨化秸秆自由采食,每头每天补苜蓿干草0.5kg,日喂精料3.2kg;体重200~250kg阶段:日喂精料3.8kg;体重250~400kg阶段:氨化秸秆自由采食,每头每天补苜蓿干草0.8kg,日喂精料4.2kg。方案二:犊牛2月龄断奶70kg,16月龄出栏,体重470kg。3~6月龄:每天每头采食青干草1.5kg,青贮料1.8kg,日喂精料2kg。7~12月龄:每天每头采食青千草3kg,青贮料8kg,日喂精料4kg。13~16月龄:每天每头采食青干草4kg,青贮料8kg,日喂精料4kg。持续肥育法要求在整个育肥期保持较高的营养水平,因此,该方法适用于对饲料利用效率高的专门化肉牛品种。这些品种的肉牛能在生长阶段保持较高的增重,加上饲养期短,所以总效率高,而且该法生产的牛肉鲜嫩,可获得较高的售价,是一种很有推广价值的育肥方法。
4.2架子牛育肥
4.2.1架子牛的选购注意事项一是个体,应选择体格高大而肌肉较薄,体形清晰,宽而不丰满,骨架大,看上去瘦骨嶙峋,体重在300kg左右的牛,这样的牛价格便宜,而且是有生
长潜力的牛,有较好的育肥效果。二是牛的性别,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公牛的生长速度快于阉公牛,阉公牛快于母牛,并以10%递减。所以,在选购时应尽量多选公牛作为架子牛,以期获得最快的增重速度。三是年龄,应尽量选择1.5~4岁的架子牛作为肥育用,以期获得良好的增重和饲料转化效果。四是要特别注意牛的健康状况,要购买生长发育好、健康无病的架子牛。五是应该实行就近购牛的原则,节约运输成本。
4.2.2架子牛的育肥方法架子牛育肥可分为3个阶段:育肥前期(大约需15d):主要以氨化秸秆和青贮玉米秸秆为粗饲料。氨化秸秆或青贮玉米秸秆自由采食,饮水供应充足,从第2天开始逐渐加喂精料,可以将混合精料按体重的0.8%投喂,平均每天投喂约1.5kg。育肥中期(大约需30d):要合理搭配精粗饲料,每天早晚各饲喂1次,每天喂精料4~5kg,喂后2小时饮水。育肥后期(大约需45d):日粮以精料为主,精料的饲喂量可占整个日粮总量的70%~80%,按体重1.5%~2.0%喂料,每天饲喂精料5~6kg,适当增加每天的饲喂次数,并保证充足供应饮水。
5、育肥牛的日常管理
5.1搞好卫生保持清洁的畜舍卫生,每日打扫牛舍,刷拭牛体,尤其在冬季,围栏内要铺些垫草,保持牛舍干燥,不能让牛体带有粪块。另外,要保持饮水和饲喂用具的清洁。
5.2拴系定槽育肥牛应按年龄、体重、营养状况,适当分群编组,每组群数量不宜过多,定位饲养。限制运动,一般一牛一桩,拴系绳40~60cm为宜,以减少能量消耗。
5.3运动和晒太阳适量对锻炼牛的筋骨、肢蹄也很重要,可以减少疾病发生,让牛晒太阳,每天保证晒太阳4~5h可以使食入的维生素D在紫外线照射下形成维生素D2,促进钙、磷的沉积。
5.4防暑防寒冬季牛的育肥,牛舍要做好舍内保温,舍内温度不能低于5℃,温度过低,牛体产热量增加,维持需要增加,要消耗较多的饲料;夏季要通风良好,舍温应保持在15~25℃,温度、湿度过高,都会使牛的代谢受到抑制,食欲下降,影响育肥效果。
5.5做好防疫保健工作虽然肉牛的疫病较少,但防疫工作不可忽略,要按计划进行疫病预防和保健,确保牛体健康。平时应注意观察牛的精神状态及食欲,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要定期驱除体内外寄生虫,直线育肥的应在断奶时、10月龄、13月龄各驱虫1次,架子牛要在育肥前应对进行一次药物驱虫;驱虫药有丙硫咪唑、伊维菌素、敌百虫、螨净等。
5.6及时出栏直线育肥时,体重达到500~550kg,架子牛育肥3~4月后,应及时出售,超过500kg后,生长减缓。不一定要等整批牛都达到体重标准后再出栏,要根据市场行情变化,可以分小批出栏,提高经济效益。

肉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1加强管理,提高营养水平
(1)如果是想要生产普通的牛肉,那么架子牛或者成年牛都可以是购买的对象。买回来了之后,让它们先进过8~11d的准备时期,再经过13~20d的过渡,就可以在日常的食料中将精料的比例提高到50%左右,要这样一直持续到将其宰杀为止。
(2)如果是想要生产比较高档的牛肉,那么所购买的的对象最好是架子牛。在育肥期的问题上也要适当的延长一些,如果可以的话,精料的比例也要有所提高。
2改变传统的饲养方式,采用科学的饲养手段
2.1在饮水方面要有保证
在正常的情况下,所饲养的牛在使用了1kg的干饲料以后,就需要6kg的饮水。如果饲养期间,环境的温度比较高,那么牛在饮水方面还要增加。所以,让处于催肥期的牛能够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喝上干净的饮水,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养殖户还可以在养殖场增设一种可以自动供水的装置;如果是家庭饲养,那么每天最少要对牛进行供水3次以上。
2.2在饲料方面要多样
在培育肥牛的饲料中,精细的饲料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一些粗料也是同样重要。比如:干草,秸秆。粗料要尽可能地多种类,不能只给一种。同时,在未央饲料的适口性方面也要多加注意,可以利用剪短,筛选等的方法,将杂质清除掉。本人在此要提醒广大读者,如果想要有效的提高采食量,千万不可以将粗料进行粉碎,然后再用其饲养肉牛,要遵循先粗粮后精良的喂养原则。
2.3在添加剂方面要适当
在喂养肉牛的过程中,饲料中的营养剂是必不可少的,瘤胃素、抗生素以及增重剂都是非常重要的。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莫过于瘤胃素。莫能霉素是它的另一个学名,它是一种链球菌经过发酵后的产物,能够有效地降低瘤胃蛋白的分解,减少瘤胃内氨和乙酸的产量,使能够到达真胃的蛋白质在数量上有所增加,氮的利用率有所提高,这样就能减少饲料成本,提高饲料所带来的报酬。在饲养期间,没头牛每天需要的瘤胃素含量是190~270mg。
3加强卫生管理,杜绝疫病的发生
3.1日常的观察要仔细
在对肉牛的养殖期间,尤其是在育肥期,负责管理方面的人员要经常对肉牛的采食,饮水,排便等状况进行观察。尤其是在变化其饲料后的前两三天,要更加注意观察,如果发现了其在肠胃方面的疾病,要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3.2皮毛的清洗要经常
经常清洗肉牛的皮毛不仅仅可以帮助其社体表面的尘土、寄生虫、代谢出的废物等,还可以促进其的血液循环,使新陈代谢的速率增加,从而提高育肥的效果。进行皮毛的清洗时,()要注意使用软毛的刷子,顺着毛的生长方向进行刷拭,每天2~3次。
3.3环境卫生要保证
饲养肉牛的地方要干净,干燥,冬天的时候要能够达到一定的保温效果,夏天的时候要能够达到一定的防暑效果。每天都要对牛舍里的粪便进行及时的清理,还要对食槽等的用具进行清洗和消毒,减少病原入侵的可能性。尽量保持环境没有大的噪音污染。为了减少肉牛在育肥期的活动,可以采取栓用饲养的方式。在冬天,如果天气允许的话,可以在进行对肉牛的饲养以后,让其享受一下阳光的沐浴。
4鼓励舍饲圈养
由于近些年来,我国在实行封山育林的政策,禁止放牧,轮流放牧的面积也在逐渐递增,传统的放养模式将会向舍饲圈养模式转化是一个必然趋势。而且,圈养模式有以下的优势:
4.1从病源上防护
因为限制的牛群之间的相互接触,所以从根源上减少了传染病的发生。让其引用干净的水,可以减少其体内寄生虫病发生的频率。
4.2减少消耗,增膘快
将肉牛在牛舍里进行饲养,可以减少其活动所引起的消耗,进而能够快速上膘。就如老话所说的:吃肥走瘦。对其进行圈养以后,可以喂养相比较于放养更少的饲料,就能得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5有效地保护了牛的安全
在将肉牛进行圈养的过程中,其所食用的饲料都是人为提供的,有效地避免了放养牛由于误食有毒的果子、田地里已经被喷洒过农药的粮食和杂草等现象的发生,有效地保护了牛在饮食方面的安全。
6有利于生态维护
如果将肉牛进行放养,会对植被的破坏比较大,减少现在本来就不多的绿化面积,不利于生态保护。圈养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这种情况。
7总结
养殖户在对肉牛进行饲养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在了解肉牛在生物学上的特性的基础上,在不同的饲养阶段要能够采用不同的饲养方式,还要经常对以前的饲养和管理教训进行总结,吸取经验,在实践中摸索更加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方式。这样不仅仅能够使自身的效益大大提高,还可以为社会提供健康、绿色、优质的牛肉类食品。
参考文献
李聚才.肉牛高效养殖实用技术.科技文献出版社,2010.
王文瑞,梁太祥.优质肉牛饲养管理技术.中原农民出版社,2006.
《肉牛养殖管理防止资料大全》
毛永江.肉牛健康高效益养殖.金盾出版社,2009.

肉牛育肥两种方法 肉牛育肥期的饲养与管理技术


近些年来,各地都在大力发展肉牛养殖,其重点主要集中在育肥生产阶段,但是在不同的地域和气候条件下,肉牛育肥效果也不相同。肉牛育肥无疑是肉牛养殖的关键环节,每一位养殖者都希望肥育期肉牛能以最少的饲料消耗来获得尽可能高的日增重,生产出大量的优质牛肉。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牛育肥两种方法肉牛育肥期的饲养与管理技术。

1、育肥期的饲养

过渡期的饲养。肉牛在进入正式育肥前都要进入过渡期,让牛在过渡期完成去势、免疫、驱虫以及由于分群等原因引起的应激反应得以很好的恢复。另外,肉牛在过渡期的饲养目的还包括让其胃肠功能得以调整,因肉牛进入育肥期后,日粮变为育肥牛饲料,并且饲喂方式精料限制饲喂过渡到自由采食,为了使其尽快的适应新的饲料、新的环境以及饲养管理方式,过渡期的饲养非常重要。在这一时期肉牛仍以饲喂青干草为主,饲喂方式为自由采食,同时可限制饲喂一定量的酒糟。依据肉牛的体重和日增重来计算日粮,做好精料的补充工作,精料采食量达到体重的1%-1.2%。

育肥前期。育肥前期为肉牛的生长发育阶段,又可称为生长育肥期,这一阶段是肉牛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相对生长的强度。所以此阶段的饲养重点是促进骨骼、肌肉以及内脏的生长,因此日粮中应该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以及维生素。此阶段仍以饲喂粗饲料为主,但是要加大精料的饲喂量,让其尽快的适应粗料型日粮。粗料的种类主要为青干草、青贮料和酒糟,其中青干草让其自由采食,酒糟及青贮料则要限制饲喂。精料作为补充料饲喂时,其中的粗蛋白含量约为14-16%,饲喂时采取自由采食的方式,饲喂量为占体重的1.5%-2%,约为日粮的50%-55%。

育肥中期。肉牛在育肥中期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各项内脏器官的发育已经基础完全,内脏和腹腔内开始沉积脂肪。此时的粗饲料主要以饲喂稻草为主,饲喂量为每天每头1-1.5kg,停喂青贮料和酒糟,同时控制粗饲料的采食量。精料作为补充料,粗蛋白的含量约为12%-14%,让肉牛自由采食,使采食量为体重的2-2.2%,约为日粮的60%-75%。

育肥后期。育肥后期为肉牛的育肥成熟期,此时肉牛主要以脂肪的沉积为主,日增重明显的降低,这一阶段的饲养目的是通过增加肌间的脂肪含量和脂肪密度,来改善牛肉的品质,提高优质高档肉的比例。粗饲料以麦草为主,每天的采食量控制在每头1-3kg,精饲料中粗蛋白的量为10%,让其自由采食,精料的比例为日粮干物质的70%,每天的饲喂量为体重的1.8%-2%,约为日粮的80%-85%。要注意精料中的能量饲料要以小麦为主,控制玉米的比例,同时还要注意禁止饲喂青绿饲草和维生素A,并在出栏前的2-3个月增加维生素E和维生素D的添加量,以改善肉的色泽,从而提高牛肉的品质。

2、育肥期的管理

对肉牛进行育肥前要对牛群进行合理的分群,分群要根据肉牛个体的生长发育情况,按照不同的品种、年龄、体重、体质等进行分群,每群以10-15头为宜。在育肥过渡期结束后,或者肉牛生长到12月龄左右时就要完成大群向小群的过渡,在以后的育肥过程中尽量的不再分群、调群,以免产生应激反应,影响生长发育和育肥效果。另外,要注意在分群时宜选择在傍晚进行,分群后要保持牛群安静,并观察牛群是否有异常情况发生,发现无异常现象后即关灯,保持牛舍黑暗,可避免牛群间发生打斗。肉牛在生长发育的阶段要保证其有充分的运动空间,每天都要保证肉牛有一定的运动量,以增加体质,促进生长发育,但是不可运动过量,以免影响增重。如果是从外购买架子牛育肥,则要做好隔离观察的工作,对牛群进行编号,并做好驱虫、免疫和去势等工作.才可进入正式的育肥期。

在育肥的过程中要定期的进行称重,一般每两个月称重一次,同时测量体尺,做好记录,以充分了解肉牛的育肥情况,便于及时的调整饲料和饲喂方法,加强成本的核算,提高管理水平,以达到最佳的育肥效果。做好饲喂工作,饲草饲料的种类不可过于单一,至少要两种以上,以保证肉牛摄入的营养物质全面,因不同的生长育肥阶段对日粮的营养需求不同,因此需要根据需求更换饲料,但是要注意在换料时要有7-15天的换料过渡期,让肉牛的胃肠有一个调整的过程,以免发生换料应激影响肉牛的健康。在换料期间要注意观察肉牛的粪便,根据实际的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饲喂时要注意保证饲料的质量,不可饲喂发生霉变的饲料,同时还要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

做好肉牛疾病的预防工作。除了要在隔离期以及过渡期对牛群进行驱虫外,在育肥的过程中也要定期的对肉牛进行预防性的驱虫,包括体内及体外寄生虫的驱除工作。在驱虫后要将粪便堆积发酵,杀灭虫源。每天都要对牛体进行刷拭,除了可保持牛体清洁卫生,还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做好牛舍环境卫生的清扫工作,保持牛舍清洁干燥,定期使用消毒剂对牛舍、用具等进行消毒。根据本场的免疫计划做好免疫接种的工作。另外,还要做好日常的观察工作,包括肉牛的采食、反刍、休息和排泄,以便及时的发现异常,及时的处理。如果发现牛患病要及时的隔离饲养和治疗,使其尽快的恢复健康。

肉牛育肥两种方法
牛的肥育有持续肥育和后期集中肥育两种方法。
(一)持续肥育法持续肥育法是指犊牛断奶后,立即转入肥育阶段进行肥育,一直到出栏体重(12—18月龄,体重400——500千克)。广泛用于美国、加拿大和英国。使用这种方法,日粮中的精料大约可占总营养物质的50%以上。既可采用放牧加补饲的肥育方式,也可用舍饲拴系肥育方式。持续肥育由于在饲料利用率较高的生长阶段保持较高的增重,加上饲养期短,故总效率高。生产的牛肉鲜嫩,仅次于小白牛肉,而成本较犊牛肥育低,是一种很有推广价值的肥育方法。
1.放牧加补饲持续肥育法在牧草条件较好的地区,犊牛断奶后,以放牧为主,根据草场情况,适当补充精料或干草,使其在18月龄体重达400千克。要实现这一目标,随母牛哺乳阶段,犊牛平均日增重达到0.9—1千克。冬季日增重保持0.4-0.6千克,第二个夏季日增重在0.9千克,在枯草季节,对杂交牛每天每头补喂精料1—2千克。放牧时应做到合理分群,每群50头左右,分群轮放。在我国,1头体重120-150千克牛需1.5—2公顷草场。放牧时要注意牛的休息和补盐。夏季防暑,狠抓秋膘。
2.放牧—舍饲—放牧持续肥育法此种肥育方法适应于9—11月出生的秋犊。犊牛出生后随母牛哺乳或人工哺乳,哺乳期日增重0.6千克,断奶时体重达到70千克。断奶后以喂粗饲料为主,进行冬季舍饲,自由采食青贮料或干草,日喂精料不超过2千克,平均日增重0.9千克。到6月龄体重达到180千克。然后在优良牧草地放牧(此时正值4—10月份),要求平均日增重保持O.8千克。到12月龄可达到325千克。
转入舍饲,自由采食青贮料或青干草,日喂精料2—5千克,平均日增重0.9千克,到18月龄,体重达490千克。
3.舍饲持续肥育法采取舍饲持续肥育法首先制订生产计划,然后按阶段进行饲养。犊牛断奶后即进行持续肥育,犊牛的饲养取决于培育的强度和屠宰时的月龄,强度培育和12—15月龄屠宰时,需要提供较高的饲养水平,以使肥育牛的平均日增重在1千克以上。制订肥育生产计划,要考虑到市场需求、饲养成本、牛场的条件、品种、培育强度及屠宰上市的月龄等。按阶段饲养就是按肉牛的生理特点、生长发育规律及营养需要特征将整个肥育期分成2--3个阶段,分别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
(二)后期集中肥育对2岁左右未经肥育的或不够屠宰体况的牛,在较短时间内集中较多精料饲喂,让其增膘的方法称为后期集中肥育。这种方法对改良牛肉品质,提高肥育牛经济效益有较明显的作用。后期集中肥育有放牧加补饲法,秸秆加精料日粮类型的舍饲肥育、青贮料日粮类型舍饲肥育及酒精日粮类型舍饲肥育等方法。
1.放牧加补饲肥育此方法简单易行,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为主,投入少,效益高。我国牧区、山区可采用此法。对6月龄未断奶的犊牛,7—12月龄半放牧半舍饲,每天补饲玉米0.5千克,生长素20克,人工盐25克,尿素25克,补饲时间在晚8点以后;13—15月龄放牧,16—18月龄经驱虫后,进行强度肥育,整天放牧,每天补喂精料1.5千克,尿素50克,生长素40克,人工盐25克,另外适当补饲青草。
一般青草期肥育牛日粮,按千物质计算,料草比为1:3.5—4.0,饲料总量为体重的2.5%,青饲料种类应在2种以上,混合精料应含有能量、蛋白质饲料和钙、磷、食盐等。每千克混合精料的养分含量为:干物质894克,增重净能1089兆焦、粗蛋白质164克、钙12克、磷9克。强度肥育前期,每头牛每天喂混合精料2千克,后期喂3千克,精料日喂2次,粗料补饲3次,可自由进食。我国北方省份11月份以后,进入枯草季节,继续放牧达不到肥育的目的,应转入舍内进行全舍饲肥育。
2.处理后的秸秆+精抖农区有大量作物秸秆,是廉价的饲料资源。秸秆经过化学、生物处理后提高其冒养价值,改善适口性及消化率。秸秆氨化技术在我国农区推广范围最大,效果较好。经氨化处理后的秸秆粗蛋白可提高1—2倍,有机物质消化率可提高20%一30%,采食量可提高1596—20%。以氨化秸秆为主加适量的精料进行肉牛肥育,各地都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推广。
可见氨化麦秸加少量精料即能获得较好的肥育效果。且随精料量的增加,氨化麦秸的采食量逐渐下降,日增重逐渐增加,据刘太宇(1996年)试验,将氨化麦秸与增重剂联合应用,配合以专用复合添加剂,夏黄杂一代公牛平均日增重达1.2千克(精料组成为玉米60%,棉籽饼37%,骨粉1.5%和食盐1.5%)。
3.青贮饲料+精料在广大农区,可作青贮用的原料易得。有资料显示,我国有可供青贮用的农作物副产趴0亿吨以上,用于青贮的只有很少部分。若能提高到20%,则每年可节省饲料粮300万吨,青贮玉米是肥育肉牛的优质饲料,据国外研究,在低精料水平条件下,饲喂青贮料能达到较高的增重。试验证实,完熟后的玉米秸,在尚未成枯秸之前青贮保存,仍为饲喂肉牛的优质精料,加饲一定量精料进行肉牛肥育仍能获得较好的增重效果。
4.糟渣类饲料、精料糟渣类饲料包括酿酒、制粉、制糖的副产品,其大多是提取了原料中的碳水化合物后莉下的多水分的残渣物质,这些糟渣类下脚料,除了水分含量较高(70%一90%)之外,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等的含量都较高,而无氮浸出物含量低,其粗蛋白质占干物质的20%一40%。属于蛋白质饲料范畴,虽然粗纤维含量较高(多在10%一20%之间),但其各种物质的消化率与原料相似,故按于物质计算,其能量价值与糠麸类相似。


羔羊的饲养管理方法技术


从出生到断奶,这个阶段的羊,称为羔羊。一般为3—4个月。羔羊饲养管理的目标是,提高成活率,减少发病率,提高整齐度,降低淘汰率,提高羔羊断奶标准达标率。羔羊时期是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此时羔羊各器官尚未发育成熟,体质较弱,适应能力差,极易发病死亡。为了提高羔羊的成活率,必须加强饲养管理。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羔羊的饲养管理方法技术。

1、接产

母羊产羔前,应先将产房打扫干净,然后进行彻底消毒,在产羔期间,对产房还要进行2-3次消毒,消毒剂可用2%-3%来苏尔,消毒效果较好。保持产房内温度恒定,温度控制在5-15℃之间,湿度在50%-55%。接产前做好准备工作,将母羊乳房及后肢内侧的毛清理干净,并用温水将母羊乳房、尾根、外阴部及肛门等处清洗干净,然后用1%的来苏尔进行消毒。母羊生产过程大约持续0.5-2h,产双羔时,先后间隔5-30min,胎儿产出时间一般不会超过2~3h,如果时间过长,则可能出现难产,对难产母羊应及时进行助产,难产主要是由于母羊产道狭窄、阵缩及努责微弱、胎儿过大、胎位不正等因素引起,进行助产时,可用外力将胎儿的两前肢反复拉出来再送进去,注意用力不要过猛,拉拽的要与母羊的努责节奏一致,最后缓慢向后下方拉出羔羊。羔羊产出后,应及时将羔羊口、鼻、耳等处的黏液清理干净,以防黏液阻塞呼吸道,引起羔羊窒息死亡。有些羔羊会出现假死现象,对假死的羔羊,先进行人工呼吸,然后提起其两后肢,拍击背部、胸部,使呼吸道内的黏液流出,刺激肺部活动。

2、羔羊的饲养管理

早吃初乳,吃好常乳。母羊产后3-5天内排出的乳汁叫做初乳,初乳中的营养非常丰富,尤其是含有丰富的抗体和镁盐,可以增强羔羊的免疫力,促进胎粪的排出。因此应确保新生的羔羊在产后th内吃到初乳。母羊进行哺乳前,应先将其乳房用温水清洗干净,并弃去前几滴奶,然后再对羔羊进行哺乳。对出现母羊死亡或者母羊产羔较多的情况,可将羔羊寄养或进行人工哺乳,以保证羔羊能获得生长所需的乳汁。进行人工补乳要坚持定时、定量、定温、定质的四定原则,确保羔羊饲喂的乳汁清洁、新鲜,且经过加热消毒。用于喂奶的器具,每次使用过后要清洗和消毒。新生羔羊1周龄后,可随母羊自由哺乳,羔羊每日哺乳4-5次,每次间隔3h,随着羔羊日龄的增长,可适当减少哺乳次数,增加单次的哺乳量。

适时补饲,及时断奶。哺乳期的羔羊要及早补饲,可以刺激羔羊胃肠系统的发育,完善消化机能,以获得更加全面的营养补充,补饲可从羔羊15日龄开始,选喂优质的杂草和豆科牧草,到20日龄时,可给羔羊补饲混合精料,精料要磨碎,并按羔羊个体大小进行分群饲喂,初期饲喂量可按每日每头30-50g的标准,后期随日龄的增长,逐渐增加精料用量,同时在精料中添加一定量的食盐和骨粉,或做成舔砖让其自由舔食,还要给羔羊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通常羔羊2-3月龄即可断奶,断奶具体时间还要考虑到羔羊个体生长发育情况以及采食青饲料的能力,如果羔羊的采食情况较差,生长发育不良,可考虑推迟断奶,但不能超过4月龄。断奶时应将母羊牵离原舍,将羔羊留下,断奶后的羔羊初期会出现食欲下降,此时要精心饲养,认真观察,防止异常情况的发生,羔羊断奶后仍要依照断奶前的饲喂习惯进行饲养,待状态稳定后再逐渐过渡到放牧饲养。

加强羔羊日常管理。由于新生羔羊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对低温的适应性很差,特别是在寒冷的冬春季节,羊群为取暖会相互拥挤在一起,容易将羔羊挤压踩死。因此要做好羊舍的防寒保暖工作,保持舍内温度在5℃左右。做好环境卫生清洁工作,合理通风,保持舍内空气良好,清洁干燥。及时清扫羊舍内的粪便及各种废弃物,及时更换垫草。定期对圈舍墙壁、地面、活动场以及器具进行彻底消毒,以杀灭环境内病原微生物,避免羔羊发生感染。羔羊生长发育较快,适当的运动可促进羔羊的生长发育,羔羊长至7日龄后,就可进行舍外运动,舍外运动应选择风和日丽的晴天,多晒太阳,利于其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

3、做好疫病防控工作

新生羔羊由于机体免疫水平较低,对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抵抗能力较差,因此一旦感染发病,会严重影响羔羊的生长发育,甚至引起羔羊死亡。因此加强疫病监测很重要,日常注意观察羔羊的食欲、精神、粪便等状况,对有异常的羔羊要及时进行诊断,并进行隔离治疗。根据本地区疫病的流行和免疫抗体监测的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方案,严格按照免疫操作规程实施,以达到良好免疫效果。对母羊羊痘、口蹄疫、羊梭菌性疾病以及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常见疫病进行免疫,确保羔羊出生后可获得相应较强的母源抗体。15-30日龄以上的羔羊可皮下注射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灭活疫苗,免疫力可持续1年;对20日龄的羔羊,可用羊梭菌病多联干粉灭活疫苗,皮下注射1mL;2月龄以上的羔羊可在尾根皮内注射绵、山羊痘弱毒冻干苗,免疫力可持续1年。

羔羊的饲养管理
(一)新生期羔羊的护理
新生期羔羊,是指出生15天以内的羔羊。新生期羔羊的护理是提高羔羊成活率的关键时期,一定要做好以下几点:
1.脐带消毒新生羔羊出生后,无论是自然断脐带,还是人工断脐带,都必须将羔羊的断端,浸入碘酒中消毒。在干化脱落前,注意观察脐带变化,如有滴血,及时结扎消毒。脐带在出生后1周左右可干缩脱落。2.保温绵羊一般都是在冬季和春季产羔。因此,要注意新生羔羊的保温,绵羊分娩后,有舔食羔羊身体表面黏液的本性。新生羔羊出生后,要及时让母羊舔干羔羊身上的黏液,或用干草、布块擦干黏液,防止感冒。
3.早喂初乳哺喂羊乳羔羊出生后,就有吮乳的本能要求。应在羔羊出生后1小时之内,必须吃到初乳,这一点非常关键。羔羊吃奶之前,用温水洗净母羊乳头及周围,挤去“奶塞”和前几滴奶。母羊产后3~5天之内排出的乳汁称为初乳,初乳内含有丰富17%~23%的蛋白质、9%~16%的脂肪等营养物质和抗体,能增强羔羊的免疫力,促进胎粪的排出,是不可替代的羔羊食品。对无奶、缺奶、多羔或孤羔,要尽早找“奶妈”配奶,使母子确认,代哺羔羊。否则,要及时人工哺乳,保证羔羊吃奶,正常生长。
4.做好日常护理日常护理是实现羔羊饲养管理目标的主要管理措施。这里把日常护理内容简要概括为“二勤”“三防”“四定”。具体来说,
“二勤”即勤观查羔羊脐带、排便拉稀、精神状态、吃奶欲望、是否咩叫等以及母羊产羔排出的胎衣、羊水、恶露等;勤扫圈舍、饲槽饮水槽、粪便、羊毛
“三防”即防止冻伤羔羊蹄、耳、嘴及冻感冒;防止由于母羊奶水不足使羔羊挨饿;防止羔羊受凉、吃多等引起拉稀,感冒、不吃等病;
“四定”即定时配奶、定时断尾、定时称重、定期消毒。
定时断尾是在羔羊3—4日龄时,用橡皮筋或专用橡皮圈套在离尾根3—4厘米(约第三至第四尾椎之间)处进行结扎,阻断血液循环,使羊尾自然萎缩、干枯脱落。操作时,先在断尾处涂碘酊消毒,然后结扎至橡皮筋拉不动为止。结扎后要勤检查,涂抹碘酊以防感染。
定时称重是在羔羊出生吃奶前,进行称重,并做好记录。编号与称重同时进行。
编号的方法,根据用途、规模自行编排。为便于区分、编排、记忆,这里介绍一种编号方法。如有多个品种,可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品种。公羊打在左耳,以单数编序号;母羊打在右耳,以双数编序号。习惯上,前面的数字代表示出生年、月,后面的数字代表个体序号。打耳标时,先用碘酊或酒精对打标部位、耳标消毒,然后按序号打上耳标。
(二)哺乳期羔羊的饲养管理
1、哺乳前期的饲养管理
羔羊从出生到2月龄为哺乳前期阶段,这一阶段羔羊的主要营养物质来源于母乳和补饲草料。此阶段,羔羊消化器官生长发育的可塑性很大。挖掘潜力,精心培育是此阶段饲养管理的中心。在饲养技术上,量化补饲,添加容易消化吸收、营养丰富平衡的颗粒饲料,补饲柔软、优质的苜蓿、青干草,提供盐砖舔补,卫生饮水;在管理措施上,定时、定量、定点补喂,适时增料增草,防止吃多拉稀,按月称重,掌握日增重,保持稳步增重。同时做好程序化防疫。
羔羊出生10天后可以进行诱饲,给以专用颗粒补饲料;15—20天开始采食饲料饲草。补饲在补饲栏中进行,让羔羊自由采食。1月龄以后,羔羊采食量开始增加。颗粒料补饲量应达到每日每只羔羊0.1千克以上,胡萝卜饲喂量0.1—0.2千克,分3次饲喂。并补饲优质易消化的苜蓿等青干草。
2、哺乳后期的饲养管理
哺乳后期是指羔羊出生后2个月到断奶这一阶段。产后49天母羊的泌乳量逐步下降,而羔羊在这个阶段的增重却最大,饲草饲料开始成为羔羊增重的主要营养来源。瘤胃的发育及机能的逐渐完善,饲草料采食量增长很快。2—3月龄每日每只羊可补饲精料0.3—0.5千克,胡萝卜0.2—0.3千克,青干草自由采食。管理上,要根据羔羊的体格、强弱、大小及时与母羊一同调整、分圈。后期要使羔羊随母羊的饲养日程,一同上槽采食,为断奶后转入新的饲养日程做准备。
3.羔羊的断奶羔羊的断奶一般在3~4月龄。断奶的标准应该以羔羊采食能力、采食量和体质状况来决定,而不单纯以月龄来进行。采食能力差、采食量低和体质弱的羔羊,可推迟断奶。
羔羊的断奶采用一次性断奶。具体做法是:先行减奶,即对哺乳母羊断奶前7~10天减少精饲料,从而减少产奶,继而一次性将母、仔分开,不再合群。
断奶后为了减少羔羊的应激,一是采取“母走仔留”,即断奶时赶走母羊,将羔羊仍然留在原来羊舍。使母仔之间“不见其身、不闻其音”,弱化母子“之情”。二是公、母分群,逐步适应新的群体环境、活动环境、饲养程序和饲喂手法的变化。三是刚断奶头几天,羔羊恋奶、恋母,咩咩直叫,食欲减退,要多加注意。

种公猪的精细饲养的管理方法和技术


猪的繁殖是养猪生产的基础和起点,也是养猪生产的核心环节,它技术性很强,一个猪场要想增加每头母猪年提供肉猪的数量,主要靠繁殖来实现,所以抓好繁殖,就抓住了养猪经营成功的关键。种公猪在繁殖中占有与母猪同等重要的地位,一头公猪年可配种生产上千头至上万头后代,对生产水平影响很大。笔者通过多年实践,得到的体会:好种公猪的基础标准是经常保持优良的种质,即,其种用体况良好、体质健康、性欲旺盛和精液品质优良、种用寿命长等等。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种公猪的精细饲养的管理方法和技术。

1、种公猪的饲养

在饲养种公猪前要了解种公猪的营养需要。种公猪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要量以及比例是不同的,可将种公猪按照不同的体重进行分阶段饲养,以满足不同生长发阶段的营养需要。体重在51-100kg这个阶段,要求每千克饲料中的能量含量为13.39MJ,粗蛋白的含量为18%;体重在101-150kg这个阶段,每千克饲料中的能量含量为13.39MJ,粗蛋白含量为16%-17%,赖氨酸为o.9%;体重在150妇以上时每千克饲料中的能量含量为13.81-14.23MJ,蛋白质含量为13%-15%,赖氨酸为0.6%~0.8%,粗纤维的含量为5%-8%。在种公猪的饲养过程中无论在哪一阶段都要提供营养全面、适口性良好的饲料,不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猪饲料来代替公猪料,否则会影响到种公猪的生长发育,或者会导致种公猪的体况不适宜,影响精液的品质。

对种公猪要进行合理的饲喂,对于后备公猪,体重在100kg前以自由采食为主,以促进种公猪的生长发育,在100kg以后则要进行限量饲喂,使其保持适宜的体况。对于成年种公猪则要进行定时、定量、定质的限喂,对种公猪进行适度的限饲,可以延长使用年限,提高精液的总产量,每天的饲喂量约为2.5-3kg。饲喂量要根据季节、是否为配种期来进行合理的调整,在配种期要适当的提高营养浓度,以提高精液的品质。此外,要保证种公猪每天可采食到青绿饲料,同时还要保证充足、清洁、符合标准的饮水。

2、种公猪的管理

对种公猪实施科学的管理可以提高种公猪的繁殖力,提高精液的品质。做好后备公猪的调教工作。通常在后备公猪达到6月龄时即可开始调教,要定时的进行饲喂、饮水、运动、刷拭,并训练其定点排便,这样便于管理。种公猪达到一定的月龄后需进行采精的调教,一般国外引进的品种在7-8月龄时达到性成熟,可在8-9月龄时进行采精调教,国内的品种在4-6月龄时达到性成熟,可在7-8月龄时进行采精调教。在调教种公猪工作人员要细心和耐心,使用发情良好、体重适宜的母猪进行调教试配,让其学会爬跨和交配。

提供适宜的环境。对于种公猪的饲养最好选择单栏饲养,进行群体运动。公猪栏舍的面积不宜过小,以8-12mz不宜,否则易使公猪的四肢以及睾丸受到摩擦而发生损伤。要保持栏舍以及运动场内的环境清洁、干燥,并定期的进行消毒。猪舍内要保持空气新鲜,加强日常的通风换气工作,以降低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高温对种公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较为严重.当环境的温度超过30℃以后,种公猪就会发生热应激,精液的品质、精子的活力、采精的数量就会降低,精子的畸形率就会增加,会导致母猪的配种受胎率降低,产仔数减少,因此尤其要做好夏季的防暑降温工作,在加强通风换气力度的同时可以在舍内安装降温的设备设施,如空调、喷淋设备等。而当环境的温度低于18℃时,则要做好种公猪舍的防寒工作。

加强日常的管理工作,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种公猪的新陈代谢,增强体质,保持较为旺盛的性欲,对于提高精液的品质,减少肢蹄病的发生都很有帮助,因此要保持种公猪每天都有适量的运动。在夏季要选择在一天较为凉爽的时段运动,冬季则要在午后温度较高的时段运动。注意在配种任务较多时可以适当的减少运动量或者停止运动。光照对种公猪的性欲以及精液的品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适当的延长光照时间和增加光照强度对于种公猪繁殖性能的提高有利,因此要给种公猪提供充足的光照。

根据种公猪的品种确定适宜的初配月龄和体重,目前各养猪场多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配种,在配种前要检查好精液的品质,精子的活力保持在8.o以上才可使用。做好配种的准备工作,包括器具的准备与消毒。配种输精时要操作规范,为了提高配种受胎率可对发情母猪进行复配。掌握合适的采精配种频率,以延长种公猪的使用年限,一般1-3岁的猪可每天采精或配种1-2次,每周不超过6次,连续配种、采精2-3天后需休息1天。青年种公猪每周的采精或配种次数不可超过4次。对于不参与配种的种公猪也要定期的采精,以保持旺盛的性欲。定期检查精液的品质,对于失去种用价值的公猪要及时的淘汰。

种公猪易形成恶癖,如自淫和咬斗,因此在管理时要注意种公猪要尽量的远离母猪舍,并采取单栏饲养,加强日常的运动,定期的采精以减少刺激,可防止种公猪自淫。另外,还要防止种公猪发生相互间的咬斗,以免伤到阴囊和睾丸。

加强保健和疫病的防控工作。做好种公猪舍日常的卫生清扫和消毒工作,防止种公猪感染病菌,另外,可定期的给种公猪投入一些保健类的药物,以增加体质,预防疾病。同时还要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相关的疫苗,做好一些传染病的净化工作。

1、种公猪的发育生长过程
初生至2~3个月期间的发育,无论是公猪、母猪、去势猪都是差不多。但到5~6月龄时,公猪睾丸开始发育,到5~8月龄时达到初情期,此时在神经和激素的支配和作用下,表现为性欲冲动、求偶和交配等反射行为,从体型发育看,肩部逐渐伸宽,骨头变粗壮,头部逐渐接近公猪相。
种质好的公猪随月龄的增大,体重与母猪出现差异;并且,雄性性状越来越明显,逐渐发育成性欲旺盛的健壮的雄性体型,也不沉积多余的脂肪,皮下脂肪也比母猪和去势猪薄。这样的公猪才能活力强,愿意爬跨母猪,种用性能强。有的早熟品种的公猪,到2月龄开始射精,但改良种大约在5~6月龄,体重70kg左右,出现射精。
要达到各生殖腺发育完成并生产成熟精子程度,需要达到7月龄、体重超过90kg才可以。但在这时期立即配种,会导致发育停滞,受胎率和产仔数降低,种用寿命缩短,所以,最好是9~10月龄、体重120kg以上时,参加配种为宜。
2、种公猪的饲养技术
2.1育成阶段的注意事项
2.1.1选准后备种公猪
公猪的大部分到1个月龄左右进行去势,以肉猪进行育肥饲养之后出售,育成种公猪从众多的公仔猪中挑选特别优秀的进行饲养。
2.1.2后备种公猪的育成
种公猪与母猪不同,其育成相当难,母猪一般育成之后,其80%以上可用于繁殖母猪,但种公猪育成之后,最多一半能作为种用。
2.1.3种公猪培育目标
种公猪育成的最关键在于培育结实健壮的骨骼和肌肉。如果肢体软弱,而行动不灵活,或腰肢细软,就不能用于交配。所以,在后备种公猪的培育过程中,要从小开始就让其在土壤上面自由活动,饲料以优质蛋白质饲料为主,要注意预防过度肥胖。
2.1.4加强平时的锻炼和管理
要培育成高能力的、贵重的、广范围使用的种公猪,需从育成期开始进行能跳上小型汽车的训练。同时,经常刷拭躯体,培养其亲饲养员,到成年之后,即可变温驯且管理方便。
3、饲料及其饲喂技术
3.1营养管理
营养是保证种公猪生产优质精液的物质基础。要保证已完成发育的成年种公猪的日粮营养全价。日粮以精料为主,粗纤维含量不宜过多。能量供应过多会引起上体过分发达,腹大下垂,容易导致肢蹄的故障,配种时,行动笨拙给母猪带来多余的负担。日粮中蛋白质的数量与质量对精液的数量与质量以及精子的存活时间有很大影响;一般应为可消化粗蛋白质(DCP)为13%~16%、日粮可消化能一般不低于13.5kJ/kg。配种旺季要适当增加动物蛋白,并保证钙、磷、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的需要。
3.2饲料及其饲喂量
日粮以精料为主,粗纤维要适量,成年种公猪饲喂量2.5kg/d为宜,根据个体的营养状态及配种次数可在2~3.5kg范围内调整日粮,绝对避免自由采食所带来的肥胖。育成的近程中,年轻的公猪与母猪不同,为培育结实的体形,饲喂过量的饲料还不如饲喂少量的优质的饲料。对育成公猪、成年公猪,尽量多喂青草,在配合饲料中有一定的维生素,绿色青草不仅是维生素的来源,也含有未知的因子,可对减轻精神压力和预防胃溃疡有效果。
4、设施的建造
4.1种公猪舍的建造
种公猪舍比母猪舍要坚固,并且间壁墙要高;与母猪同一个舍内饲养时,间壁墙用铁制品建造,最好不让母猪望见公猪;间壁墙高度一般设计为110cm,材料应使用直径13mm以上的铁筋,其周边用直径22mm以上的铁管子围住;种公猪舍的面积至少要达到2.5×3m2(2.7×3.6m2为宜);出入口的门的锁要结实坚固,以防种公猪拱开。
4.2运动场的建造
一般要拥有大小为猪舍2~4倍的泥土运动场,但条件不允许时,则运动场建在猪舍的连接处;从猪舍到运动场的出口的高度设计为最低110cm为宜;地面用水泥建造最为理想,其面积应达到猪舍的2倍,其外最好建造泥土地面的放牧场;与猪舍之间的出入口,由于猪经常拱挖而弄坏猪舍的基石,并使雨水蓄积,所以用水泥打1m厚度为宜;用水泥打地面的运动场,应设置水浴场或淋浴器为宜;用泥土做地面的运动场,在猪舍内安装洒水装置为宜。

肉牛育肥阶段的饲养与管理 肉牛育肥两种方法


随着市场对牛肉需求量的增加以及牛肉价格的一路攀升,肉牛养殖户开始逐渐扩大肉牛的养殖规模,但是要想获得较高的养殖经济效益,需做好每一阶段的饲养管理工作,其中育肥阶段的技术非常的重要。育肥5~13周阶段是育肥牛体质恢复期和体重增加的高峰期,杂交牛日增重1~2千克。育肥牛对精、粗饲料采食量增加,消化吸收能力增强,但精、粗饲喂量应缓慢地增加,以免发生消化不良和瘤胃积食。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肉牛育肥阶段的饲养与管理肉牛育肥两种方法。

1、育肥前期的准备

在育肥前首先要进行称重,这样有利于对肉牛进行科学的管理,并且可以为分群和分床提供理论依据,在称重时要将称重的结果记录下来,为进入育肥期提供参照数据,从而提升肉牛管理的质量。

驱虫。肉牛在育肥前进行驱虫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如果肉牛患有寄生虫病,会导致体内的大量营养被寄生虫摄取,从而导致饲料的利用率降低,影响增重速度,严重时还会导致肉牛逐渐的消瘦,体质变差,患病。因此驱虫工作很有必要。在驱虫前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驱虫方案,药物要有针对性的选择广谱、高效、低毒的驱虫药,驱虫后的排泄物要堆放到指定的地点发酵。

分群。在育肥前进行合理的分群、分床的工作不但便于日常的管理,还可以提高养殖人员的工作效率,便于做好日常的观察以及饲喂等管理工作,对肉牛的生长发育以及增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分群时要根据肉牛的称重结果、性别、品种以及体质来进行分群,分床则要根据肉牛的体重情况依次的进行。对于圈养来说则要控制好饲养密度,一个群体中肉牛的数量控制在10~15头之间,这样便于管理,同时还可以减少群体间发生打斗的现象。

2、育肥阶段的饲养

肉牛进入育肥阶段要进行科学的饲喂,牛属于反刍动物,以采食粗饲料为主,但是为了提高育肥效果,一般各养殖场以精、粗、青混合饲料为主,这样的饲喂方式较为理想,对肉牛的消化有利,可显著提高肉牛的日增重。但是这种饲喂方式对于大规模的肉牛养殖场来说操作起来工作量较大,因此也可以将这些种类的饲料分开来饲喂,饲喂原则为先粗、后精,并且要少喂勤加,以减少剩料量。在饲喂粗饲料前可对饲料进行加工处理,如进行粉碎、浸泡、发酵等,可以提高饲料的适口性、营养价值。

在投喂饲料时要注意日粮中粗饲料和精饲料的比例,饲料要以粗饲料为主,一般不低于50%,以确保肉牛瘤胃的健康,在喂料时要根据肉牛的体重以及分床的顺序合理的添加饲料,通常体重较大的肉牛采食量要大于体重较小的肉牛,因此饲喂量也要相应的多一些。在喂料时要选喂粗料后喂精料,然后再喂水,这样可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在饲喂的过程中要根据肉牛实际情况来合理的调整饲喂量、饲料的配方等,如当肉牛出现食欲减退的现象时,可以适当增加青绿饲料的饲喂量,使其恢复正常的肠胃功能,也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助消化的添加剂,还可以改善饲料的适口性或者形态,以增强肉牛的食欲。在整个肉牛的饲喂过程中要注意给其提供充足且清洁的饮水,可以保持肉牛较好的食欲。随着肉牛日龄的增加,体重也逐渐的增加,同时采食量也在逐渐的增加,因此饲喂量也逐日的增加,在加料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的进行,不可一次性的添加过量,否则易引起肉牛出现消化不良或者造成饲料的浪费。对于饲喂次数,目前多采用每天早晚各饲喂1次的频率,这样可以保证肉牛有充足的时间来休息和反刍,可提升肉牛胃肠的消化功能,同时还可以减少肉牛的运动量,提高育肥效果。

3、育肥阶段的管理

加强育肥阶段的管理工作对于提高肉牛育肥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肉牛的体重增加情况是评定肉牛生产性能高低的关键性指标,还是肉牛分群分床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整个育肥阶段都要做好定期的称重工作。一般要求每个月称重1次,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同时要根据称重的结果进行分析,及时对生长速度相对较慢的肉牛进行处理,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如调整饲喂方式、饲料配方等,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注意在称重时最好选择在早晨空腹时进行。

因肉牛易患寄生虫病,因此除了在育肥前要进行驱虫工作外,在育肥阶段也要注意驱虫,一般在育肥中期进行1次驱虫,尤其是对于外购架子牛育肥时一定要做好驱虫工作。加强日常的卫生清洁与定期的消毒工作,保持牛场以及牛舍的环境卫生,给肉牛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禁止外来人员进入牛舍,如必须进入则要进行彻底的消毒。作好肉牛的免疫接种工作,根据免疫计划严格的进行免疫接种,以提高肉牛的免疫力。

每天都要对牛体刷拭1—2次,这样不但可以促进肉牛的血液循环,还可以保持牛体的卫生,避免出现体外寄生虫。为了提高育肥效果,达到快速育肥的目,要尽可能的减少肉牛的运动量,以降低消耗,通常肉牛养殖采用拴系方式来饲养,可以减少肉牛运动,提高增重速度。等肉牛养殖到一定的程度后生长增重速度开始变得缓慢,此时即可出栏,如果继续饲喂会造成饲料的浪费,影响牛肉的品质。

牛的肥育有持续肥育和后期集中肥育两种方法。

(一)持续肥育法持续肥育法是指犊牛断奶后,立即转入肥育阶段进行肥育,一直到出栏体重(12—18月龄,体重400——500千克)。广泛用于美国、加拿大和英国。使用这种方法,日粮中的精料大约可占总营养物质的50%以上。既可采用放牧加补饲的肥育方式,也可用舍饲拴系肥育方式。持续肥育由于在饲料利用率较高的生长阶段保持较高的增重,加上饲养期短,故总效率高。生产的牛肉鲜嫩,仅次于小白牛肉,而成本较犊牛肥育低,是一种很有推广价值的肥育方法。

1.放牧加补饲持续肥育法在牧草条件较好的地区,犊牛断奶后,以放牧为主,根据草场情况,适当补充精料或干草,使其在18月龄体重达400千克。要实现这一目标,随母牛哺乳阶段,犊牛平均日增重达到0.9—1千克。冬季日增重保持0.4-0.6千克,第二个夏季日增重在0.9千克,在枯草季节,对杂交牛每天每头补喂精料1—2千克。放牧时应做到合理分群,每群50头左右,分群轮放。在我国,1头体重120-150千克牛需1.5—2公顷草场。放牧时要注意牛的休息和补盐。夏季防暑,狠抓秋膘。
2.放牧—舍饲—放牧持续肥育法此种肥育方法适应于9—11月出生的秋犊。犊牛出生后随母牛哺乳或人工哺乳,哺乳期日增重0.6千克,断奶时体重达到70千克。断奶后以喂粗饲料为主,进行冬季舍饲,自由采食青贮料或干草,日喂精料不超过2千克,平均日增重0.9千克。到6月龄体重达到180千克。然后在优良牧草地放牧(此时正值4—10月份),要求平均日增重保持O.8千克。到12月龄可达到325千克。
转入舍饲,自由采食青贮料或青干草,日喂精料2—5千克,平均日增重0.9千克,到18月龄,体重达490千克。
3.舍饲持续肥育法采取舍饲持续肥育法首先制订生产计划,然后按阶段进行饲养。犊牛断奶后即进行持续肥育,犊牛的饲养取决于培育的强度和屠宰时的月龄,强度培育和12—15月龄屠宰时,需要提供较高的饲养水平,以使肥育牛的平均日增重在1千克以上。制订肥育生产计划,要考虑到市场需求、饲养成本、牛场的条件、品种、培育强度及屠宰上市的月龄等。按阶段饲养就是按肉牛的生理特点、生长发育规律及营养需要特征将整个肥育期分成2--3个阶段,分别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
(二)后期集中肥育对2岁左右未经肥育的或不够屠宰体况的牛,在较短时间内集中较多精料饲喂,让其增膘的方法称为后期集中肥育。这种方法对改良牛肉品质,提高肥育牛经济效益有较明显的作用。后期集中肥育有放牧加补饲法,秸秆加精料日粮类型的舍饲肥育、青贮料日粮类型舍饲肥育及酒精日粮类型舍饲肥育等方法。
1.放牧加补饲肥育此方法简单易行,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为主,投入少,效益高。我国牧区、山区可采用此法。对6月龄未断奶的犊牛,7—12月龄半放牧半舍饲,每天补饲玉米0.5千克,生长素20克,人工盐25克,尿素25克,补饲时间在晚8点以后;13—15月龄放牧,16—18月龄经驱虫后,进行强度肥育,整天放牧,每天补喂精料1.5千克,尿素50克,生长素40克,人工盐25克,另外适当补饲青草。
一般青草期肥育牛日粮,按千物质计算,料草比为1:3.5—4.0,饲料总量为体重的2.5%,青饲料种类应在2种以上,混合精料应含有能量、蛋白质饲料和钙、磷、食盐等。每千克混合精料的养分含量为:干物质894克,增重净能1089兆焦、粗蛋白质164克、钙12克、磷9克。强度肥育前期,每头牛每天喂混合精料2千克,后期喂3千克,精料日喂2次,粗料补饲3次,可自由进食。我国北方省份11月份以后,进入枯草季节,继续放牧达不到肥育的目的,应转入舍内进行全舍饲肥育。
2.处理后的秸秆+精抖农区有大量作物秸秆,是廉价的饲料资源。秸秆经过化学、生物处理后提高其冒养价值,改善适口性及消化率。秸秆氨化技术在我国农区推广范围最大,效果较好。经氨化处理后的秸秆粗蛋白可提高1—2倍,有机物质消化率可提高20%一30%,采食量可提高1596—20%。以氨化秸秆为主加适量的精料进行肉牛肥育,各地都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推广。
可见氨化麦秸加少量精料即能获得较好的肥育效果。且随精料量的增加,氨化麦秸的采食量逐渐下降,日增重逐渐增加,据刘太宇(1996年)试验,将氨化麦秸与增重剂联合应用,配合以专用复合添加剂,夏黄杂一代公牛平均日增重达1.2千克(精料组成为玉米60%,棉籽饼37%,骨粉1.5%和食盐1.5%)。
3.青贮饲料+精料在广大农区,可作青贮用的原料易得。有资料显示,我国有可供青贮用的农作物副产趴0亿吨以上,用于青贮的只有很少部分。若能提高到20%,则每年可节省饲料粮300万吨,青贮玉米是肥育肉牛的优质饲料,据国外研究,在低精料水平条件下,饲喂青贮料能达到较高的增重。试验证实,完熟后的玉米秸,在尚未成枯秸之前青贮保存,仍为饲喂肉牛的优质精料,加饲一定量精料进行肉牛肥育仍能获得较好的增重效果。
4.糟渣类饲料、精料糟渣类饲料包括酿酒、制粉、制糖的副产品,其大多是提取了原料中的碳水化合物后莉下的多水分的残渣物质,这些糟渣类下脚料,除了水分含量较高(70%一90%)之外,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等的含量都较高,而无氮浸出物含量低,其粗蛋白质占干物质的20%一40%。属于蛋白质饲料范畴,虽然粗纤维含量较高(多在10%一20%之间),但其各种物质的消化率与原料相似,故按于物质计算,其能量价值与糠麸类相似。

种猪饲养管理技术 猪场种猪的饲养管理方法


种猪包括种公猪和种母猪,种猪的饲养是为了生产出大量的品种特征明显的商品猪,以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为了养好种猪、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现从饲料、管理以及防疫等主要方面着手。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种猪饲养管理技术和猪场种猪的饲养管理方法。

1、严格控制饲料品质

1.1种公猪

种公猪的饲养是为了使其有较好的配种能力和获得优质的精液。种公猪的营养直接影响其精液的品质,因此种公猪的饲料营养状况就显得尤为重要。种公猪的日粮组成以精料为主,蛋白质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精液的质量。粗蛋白质含量应在13%~15%,消化能在12.5~13.7MJ/kg左右。饲料中的消耗能过高会使种猪肥胖,精液质量下降,影响其繁殖性能;消耗能过低,种猪偏瘦,同样影响精液的质量和繁殖能力。饲料中应添加钙、磷等矿物质,微量元素铁、锌、铜、锰、碘、铬和硒等对种公猪的繁殖性能也有很大影响,维生素A、D、E也是重要的营养物质,种公猪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睾丸的萎缩,影响精子的品质,降低繁殖性能。种猪场应配合合理的蛋白质、能量水平,添加充足的矿物质元素、微量元素及维生素,使种公猪常年保持健康体况和旺盛的性欲。

1.2种母猪

目前,现有品种的种母猪仅发挥其潜能的70%,其余30%因营养和饲养管理不当被损失。营养是健康的基础,打好基础尤为重要。母猪经过产仔和泌乳后的一段时期为空怀期,体重一般要下降22%~30%,应提供充足的矿物质元素、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饲料。此时,消化能应在12MJ/kg以上,粗蛋白质的含量应在12%~is%。妊娠前期,应喂给营养全面的饲料,补充维生素等,保证受精卵的正常发育。妊娠中期母猪的食欲旺盛,应添加足够的粗饲料。妊娠后期母猪会摄取大量的营养物质,此阶段应添加精料和矿物质,尤其补给一定的钙,以满足胎儿的发育,为产后哺乳储备能量。

2、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

2..1空怀期

由于品种和生产时期的不同,日粮组成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掌握,在配种前应控制膘情以满足配种体况要求。在日粮中供给充足的矿物质元素及维生素。控制好初配月龄,过早过晚都会影响产仔数。过早配种对母猪的生长发育不利,从而影响其繁殖性能的发挥,配种过晚会增加养殖成本,降低经济效益。做好发情鉴定工作,对发情表现不明显的可通过公猪试情的方法鉴定。配种后细心观察配种情况,确定为妊娠的母猪应分群饲养,防止发生跌倒、惊吓等情况。

2..2妊娠期

妊娠前期日粮的饲喂量较低,而后期应提高饲喂量。冬季的饲喂量相对增加,夏季天气炎热时,为增加食欲,可适当添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E,保持妊娠母猪的适宜体况。供给充足的饮水,冬季不饮冷水。避免人为刺激,确保母猪的安全,如发现母猪异常表现,应及时对症治疗,且不使用影响妊娠的药物。

2..3临产期

产前1周可饲喂哺乳期饲料,可适当增加粗料,减少便秘情况。饲喂量要适中,过多过少均会影响生产性能。提前做好产房卫生、消毒工作,为使产床清洁可在生产当天减少饲喂量。准备好接产用具,且做好消毒。分娩后肌肉注射缩宫素,促进胎衣和子宫内容物的排出。

2..4哺乳期

母猪分娩后不宜饲喂饲料,应给予充足饮水,冬季应饮用温水。产后第二天每头可饲喂1.5~2.5kg的哺乳期饲料,1周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饲喂量,直至泌乳高峰停止增加。由于泌乳量的增加,母猪的体重会下降,可适当增加饲喂次数和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以满足其营养需要。创造安静、清洁、舒适温暖的猪舍环境。观察乳房情况,发现乳房炎及时治疗,对仔猪进行早期断奶。

3、完善的疫病防控体系

3.1加强卫生和消毒

建立种猪的疫病防控体系是保证种猪健康、充分发挥生产性能,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种猪场疫病的发生往往是多因素的,但最主要的还是外来病原菌的传人,因此做好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非常重要。种猪场的消毒包括场区入口、生产区入口、猪舍人口、猪群办公区等的消毒。消毒区域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消毒药物和消毒方法。畜舍内应经常通风和及时清理粪污。

3.2建立完善的免疫程序

建立完整的免疫程序,对仔猪、种公猪、种母猪分别进行接种,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免疫消毒,可接种的疫苗有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口蹄疫、细小病毒病、猪日本乙型脑炎、猪蓝耳病、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和K88、K99、987P、F-41四价仔猪大肠杆菌苗、仔猪水肿病疫苗、红痢菌苗、萎缩性鼻炎灭活苗等。灭活苗要保存在4~8℃的条件下,活苗必须低温冷冻保存。免疫时观察猪群健康状况,猪群不健康时避免接种。冻干苗用前检查真空度,失空苗不能接种。

猪场种猪群的饲养管理技术方法

严格选种:要选择机能形态良好、结构匀称、体质好、雄性发达、睾丸匀称、前躯深广、四肢健壮、无病残且品种特性明显、血系来源清楚的健康种公猪,这是种公猪生产性能优秀的基础。

科学饲养:种公猪的科学饲养主要是要保证其能采食到足够的营养,以产生足量的优质精液。饲养中要注意蛋白和能量适宜,保持8成~9成膘的体况,种公猪饲养避免过肥,过肥会引起四肢或蹄脚疾病,降低种公猪的配种繁殖性能。投料应定时,每日至少两次,同时饮水必须充足。供给的饲料体积不宜大,应提高日粮的营养浓度,以免造成公猪因腹部过大而降低配种能力。配种旺季须适当提高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如添加鸡蛋或优质鱼粉等。配合饲料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含量要适宜,否则会影响种公猪的生长发育,导致其性腺发育不全降低精液品质。

运动与调教:加强种公猪日常的适度运动十分必要,但不一定强求驱赶运动。经常接近种公猪并给予刷拭和清洁身体,可以培养种公猪的良好性情,增加血液循环,防止皮肤病等。

调教种公猪,要让其熟悉配种过程:当公猪与母猪交配时,可让未配过种的公猪在旁边观摩,使之习惯。人工授精的,调教更要耐心细致,初次调教的公猪可将一头发情适配的母猪置于采精台下进行。另外,对久未配种的公猪,应注意观察,防止其自淫擦伤阴茎而影响配种能力,遇到这种情况可适度以采精的方式排解其性压力。

合理配种:地方猪种一般初配年龄较早,高度培育品种则要稍迟些,地方猪种一般6月龄~7月龄,体重达到其成年体重60%左右即可利用。外种猪如长白、大白、杜洛克,则要7月龄~8月龄,体重达120千克左右才使用。为防止偷配、早配而影响种公猪的配种能力,瘦肉型猪4月龄~5月龄、70千克~80千克体重时应公母分群,单栏饲喂。


产蛋鸭的饲养和管理方法


鸭的产蛋期一般在27周龄至产蛋结束。这一时期饲养管理的目的在于获得高产蛋量、高受精率、孵化率,要做到这一点,在鸭正式进入产蛋期后,各种饲养管理的日程要稳定,特别是在产蛋高峰期更应注意。

一、饲喂:充足饮水,自由采食

1.产蛋前期满足营养需要,增加日粮中营养浓度和饲喂次数,每只鸭每天添加鱼粉10克。

2.在产蛋中期重点是确保鸭高产,延长高峰期,每只鸭每天添加鱼粉、含蛋白质的配合饲料,还要适当喂些青绿饲料、钙和维生素等。

3.到后期,根据体重和产蛋率来确定饲料给量,过重时饲料能量降低或控制采食量;体重下降时,应补喂一些动物性饲料。

二、饲养方式

产蛋鸭一般采用半舍饲管理方式,可以进行强、弱、病分群管理,每天在舍内赶鸭转圈运动三次,每次约5~10分钟,保持鸭舍内小气候相对稳定。

三、光照强度

每日提供16~17小时光照,光照度以5瓦/平方米为宜,时间固定,舍温维持在5~10℃,如超过或低于,都应进行调整。

四、垫料

必须保持干燥清洁,舍内潮湿时应及时清除,换上新垫料,经常换料,尽可能保持产蛋鸭鸭舍环境干燥清洁。

五、种蛋收集

一般在6~8时捡蛋,及时收走蛋,并观察蛋的质量,以备种用。收集的种蛋应尽快消毒.并转入蛋库保存,如发现次劣蛋,要分析产生原因。

六、种公鸭的管理

配种以1∶4比例为好,公鸭过多,会引起争配现象,并定期检查精液品质,淘汰不合格的公鸭。

七、预防应激反应

要有效控制鼠类和寄生虫,并保证产蛋鸭居住环境清洁安静,保持环境空气尽可能地新鲜,防止氨中毒,必要时可调节通风设备,寒冷地区温度应维持在0℃以上。

八、做好记录

做好产量记录,及时淘汰产蛋量低的鸭,经常观察鸭群,发现疾病,及时处理。

蛋鸡不同季节饲养和管理方法


我国东北地区四季节分明,气候差异较大,如果不做好环境的控制工作会对蛋鸡的生产性能和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蛋鸡养殖场或者养殖户要于根据各季节的气候特点、蛋鸡的生理与生产需求,提供适宜的生产环境,提供适口性好、营养含量高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应保持环境卫生并定期消毒。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蛋鸡不同季节饲养和管理方法。

1、春季的饲养管理

春季的天气逐渐回暖,白天逐渐延长,春季是蛋鸡的繁殖季节,如果饲养管理到位可有效的提高产蛋量。虽然春季气温回升,但是昼夜的温差较大,容易发生和流行病毒性疾病,使蛋鸡的健康水平下降,死亡率升高。因此春季饲养管理的目的是加强营养,做好保温的工作,同时还不可忽略通风的重要性,防止鸡群发生疫病。蛋鸡的产蛋率与饲料营养价值和饲喂量有着直接的关系,高产蛋鸡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多,采食量也大。因此在产蛋期要调整日粮的浓度,因随着气温的回升,鸡的采食量下降,此时可以适当提高日粮的能量水平,同时还要注意日粮中粗蛋白质的含量,另外,还要注意提供充足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尤其是钙磷的含量,一般要在3%以上,但是不宜超过4%。合理的安排每天的饲喂次数和饲喂量。给鸡群提供充足的饮水,可在饮水中添加水溶性的电解多维,以补充营养。春季是病毒性疾病易发季节,因此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保持鸡舍日常的环境卫生,定期的消毒,杀灭舍内的病原微生物。春季气温还不稳定,温差较大,通风时要注意根据天气的变化、风力的大小和方向来确定最佳的通风力度。

2、夏季的饲养管理

夏季高温且多雨,天气炎热且潮湿,鸡体的热量不易散发,易发生热应激,而导致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营养物质的摄入不足,使产蛋量下降,严重时还会造成死亡量增加。因此夏季蛋鸡的饲养管理重点是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并进行合理的饲喂,以避免或者减轻热应激对鸡群带来的不利影响。夏季高温时蛋鸡的采食量下降,为了使其获得充足的营养,在夏季可适当的提高饲料营养浓度,保证蛋鸡营养的摄入水平。要少喂颗粒料,多喂加水的湿拌料,同时适当的增加青绿多汁饲料的饲喂,可增强食欲,提高蛋鸡的采食量。炎热夏季还要保证蛋鸡饮用充足、清凉且清洁的饮水。在喂料时要避开一天中较为炎热的时段,将每天早上喂料的时间提前,下午喂料的时间推后,让蛋鸡在凉爽时段采食,可有效提高采食量。为了防『l-蛋鸡发牛热应激,可在饲料或者饮水中加入维生素C或者小苏打,可预防或缓解热应激。要想从根本上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则要在舍内安装有效的降温设施来降低鸡舍内的湿度。夏季要加大通风换气的力度,利用风扇和湿帘来降低舍温。为了防止阳光直射,可在鸡舍的周围种植绿化带,但要注意不可影响通风。另外,夏季鸡舍内潮湿易滋生病菌,要勤换垫料,加强消毒,保持舍内干燥,及时的清理粪污,保持舍内清洁卫生,防止疾病的发生。夏季蛋鸡易发生抱窝现象,影响产蛋,可将其放在凉爽通风处,饲喂湿料,不提供产蛋箱,可避免这一现象发生。

3、秋季的饲养管理

秋季气温逐渐的下降,白天逐渐的变短,昼夜温差较大,并且雨水较多。鸡经历较长时间的产蛋期,机体较为衰弱,体重有所下降,因此秋季的饲养管理目的是加强营养,使蛋鸡恢复体力,同时还要为冬季产蛋需求,贮备一定量的营养。秋季蛋鸡易发生呼吸道疾病,因此要注意预防该类疾病的发生。秋季蛋鸡会出现换羽的现象,这类鸡的生产性能较差,产蛋量较少,甚至会停止产蛋,在养殖生产过程中要加强饲养管理,以推迟或者缩短鸡的换羽时间,提高产蛋量,对于出风换羽现象的蛋鸡要及时的淘汰。在换羽前与换羽期间的蛋鸡要加强饲养管理,合理的搭配日粮,多喂一些青绿多汁饲料,让其保持较为旺盛的食欲。另外,秋季还要对鸡群进行合理的调群工作,将低产鸡和体质较弱的鸡进行淘汰,同时还要做好越冬前的准备工作。另外,秋季在白天的气温仍然较高且多雨,防暑降温的工作也不可忽略,但是夜间温度较低,还要做好夜间的保温工作,同时要保持舍内清洁、干燥。秋季光照时间缩短,会导致产蛋率下降,所以为了保证蛋鸡的生产性能要保持蛋鸡16h左右的光照时间,需进行人工补光。除此之外,要做好秋季的驱虫和免疫接种工作。

4、冬季的饲养管理

我国北方冬季的天气较为寒冷,昼短日长,鸡需要的能量较多,以用来抵御寒冷,因此应适当的提高日粮中热能性饲料的比例,并多喂颗粒状饲料。做好鸡群的防寒保温工作,以免影响产蛋性能。冬季的工作重点除了保暖外,还要处理好保暖与通风之间的关系,不可为了防寒保暖,而疏忽通风。此外,由于冬季光照缩短蛋鸡活动与采食时间也相对减少,应对其增加人工光照,以增加运动,提高采食量。

蛋鸡不同季节饲养管理要点
(一)、春季饲养要点:

春季气候由冷变暖,气温逐渐回升,日照逐渐延长,是鸡产蛋的好季节。在此季节饲养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温度避免鸡群受寒初春时节,咋暖还寒,昼夜温差大(尤其是北方),在逐渐撤去防寒设施的同时,注意避免鸡群受寒,千万不要因管理上省事了而放松管理,导致日温差过大使雏鸡患感冒。
2、注意通风换气保持舍内正常湿度,还要注意保温,要根据气温高低、风力、风向而决定开窗次数、大小、和方向,要先开上部的窗户,后开下部的;白天开窗,夜间关闭;温度高时开窗,而温度低时关窗;无风时开窗,有风时关窗。这样可避免春季发生呼吸道疾病,又可提高产蛋率。
3、注意合理光照产蛋鸡每天必须有14~17小时的光照。如用红灯光照效果更佳。
4、注意防疫管理春季是微生物大量繁殖的季节,而多风多雨的气候特点又利于疾病传播,搞好环境卫生和加强防疫应列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入春以后,应对鸡舍外清扫消毒1次,以减少疾病的威胁。此外从鸡群中将病鸡、弱鸡、伤残鸡及不产蛋鸡挑出淘汰,加强疾病预防工作,。有条件的鸡场要做好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疫病的抗体监测,发现异常立即,也可以进行预防性投药。
5、注意饲料营养全面
①减少能量饲料春季气温变暖后,如果继续喂高能量饲料,会使鸡体重增加,影响产蛋率。所以春季应降低鸡饲料中的代谢能。方法是减少玉米等谷物类饲料的用量。
②增加蛋白质的含量母鸡产蛋期要消耗较多的蛋白质,所以饲料中粗蛋白质的用量要根据产蛋率的提高而增加,一般产蛋率每提高10%,饲料中可消化蛋白质上升0.5%,但高不超过18.5%,方法是多添加鱼粉、豆饼。
③提高矿物质的含量母鸡产蛋时,对钙的需要量大,因此应将饲料中的钙调整到4%,将磷调整到0.6%,如发现蛋鸡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现象要适当将含盐量提高到0.5%,并相应增加矿物质添加剂的用量。
④补充维生素饲料当鸡产蛋增多时,维生素消耗量也增多。所以要相应给予补充。方法是增加饲料中各种青菜的比重,也可将青绿多汁饲料从15%提高到32%,并增加饲料中多种维生素的用量。一年之计在于春,防重于治,科学的饲养管理不仅有效预防了鸡群的种种疾病,而且降低了饲养成本,保证了高峰产蛋鸡的产蛋率。
(二)夏季高温季节饲养要点:
进入盛夏,广大的蛋鸡饲养户又将面临新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来自于持续的高温天气,持续的高温天气常导致密集饲养条件下的鸡群容易发生热应激及中暑问题,其主要表现有:采食量下将、产蛋减少、粪便稀薄以及体质下降和大量死鸡现象,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损失。为使鸡群在夏季高温期间保持高产稳产,避免类似严重问题的出现,建议养殖户可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下适用的饲养管理措施。
1、尽量改善舍内外环境,以减轻热应激的程度
农村养鸡户的鸡舍一般构造较简陋,四周又没有遮阳植物,舍顶没有防辐射设施,再加上鸡群密度较大、拥挤,通风不畅,鸡舍内温度往往比室外高3℃~4℃。对雏鸡而言,适其生长的温度为10℃-22℃,而对产蛋鸡来说,10℃-30℃是其产蛋优秀温度范围,如超过30℃,则对生长、采食量、产蛋率、蛋大小、壳质都会有影响。在炎热季节里,改善舍内外环境的主要措施有:
(1)加强通风良好的通风是保证鸡舍内环境的重要措施。在持续的高温环境下,对于密闭式鸡舍,好采用纵向通风方式,纵向通风鸡舍内气流分布均匀,基本不出现气流死角,新鲜空气能较充分地利用,气流速度较高,一般在0.5米/秒以上,有利于鸡体散热。对于开放式鸡舍,当舍温超过27℃时(尤其午后),依赖自然通风的方式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只有将鸡舍所有门窗全部打开,让横向气流穿过鸡舍引起通风效果才好,或在鸡舍内安装电扇,利用风扇加大舍内空气流动,排出鸡舍内的湿热浊气,使舍内温度下降。即使晚上也应通风,以排出白天积蓄的热量。
(2)用水降温在高温及通风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每天中午和下午用高压喷枪向屋顶喷水,增加散热量。或用喷雾器将新鲜、清凉的深井水或自来水带鸡喷雾冷却(100斤水中加1~2公斤保健液),以使鸡体保持湿润,从而降低体温,同时又可以补充有益菌。
(3)保证充足的饮水夏季一定要保证全天自由饮水,而且保证新鲜凉爽,好是深井水并保持常流水。如果在炎热的夏季缺水时间过长,必然会影响鸡的生长及生产性能的发挥。
为了保证每只鸡饮到足够的新鲜凉水,就要经常对所有的水槽、乳头式饮水器认真检查,并确认供水装置无故障以及开放饮水器中有足够的水深度。此外,人们容易忽略饮水空间,鸡只常出现争抢饮水的情况,这说明饮水位置不够,导致一些鸡饮水不足,势必加剧热应激反应。可见,精细的日常管理中,确保鸡只随时饮到新鲜足量的洁净水是十分重要的。
2、加强营养管理
(1)调整日粮对于6-9月进入产蛋高峰期的鸡群,只要日采食量正常吃到不少于115克,一般均能保证日产蛋平均50-55克/只(料蛋比为2.31)。但炎热的环境常引起蛋鸡生理和代谢发生变化,导致采食量减少,生产性能下降。试验表明,高温导致鸡群采食量下降,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采食量将下降2%。因此,对于体重1.9-2.1公斤的新母鸡而言,采食下降,意味着为产蛋所提供的养分摄入量是不够的,由蛋重变轻可以验证。
因此,为保证鸡群正常生产,适时调整日粮是恰当的,以确保蛋鸡每日基本的营养需要(如18克粗蛋白,275千卡的能量,360毫克蛋氨酸,720毫克赖氨酸,3.5克的钙,0.4克有效磷及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这样才可补偿高温应激引起的养分缺乏,满足蛋鸡特殊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热应激的危害。关键的营养调控措施有:
①用1%油脂替代1%玉米。在高温的环境下,鸡群对能量需求较低,鸡群采食量便相应降低,因此,应对饲料能量结构进行调整。要想提高采食量,可在饲料中加一些脂肪,脂肪可提高饲料的适口性,这样,采食量就可大大提高,而且提高养分的利用率,如加喂1%动植物油脂代替1%玉米。
②调低蛋白质水平。由于鸡群对蛋白、氨基酸的需求与环境无关,所以,在天热时,鸡群的蛋白质需求不会改变,然而,当环境上升到30℃时,鸡群采食量便会下降,这时应提高蛋白质水平,而在更高温下,热应激直接影响产蛋率,即使提高同水平蛋白也无法改善,应用低蛋白日粮,同时维持足够的蛋氨酸(粗蛋白的2%)、赖氨酸(粗蛋白的5%)进食量;过多的蛋白质或氨基酸,其氧化作用生热,此外,日粮正确的氨基酸水平,可减少脂肪肝的发生率,减少死亡率。
③适当增加钙磷的比例。高温抑制钙的摄入以及VD3转化,因此,在高温环境下,产蛋鸡的钙需求便会升高,然而,高钙日粮可降低适口性,从而导致采食量下降,建议,随预期采食量的改变适当提高预混料的添加水平,保持钙的日进食量3。5克和有效磷0。4克。
④应用其他添加剂。热应激时补加VC150克/1000斤饲料,鸡在热应激状态下,散热时需要大量VC,提高抗病力;有蛋壳问题时,考虑添加碳酸氢钠,此时要检测日粮钠进食量并保证日粮适当的氯水平,改善蛋壳质量,在饲料中添加0。2%-0。3%是有益的;目前应用一般以4%葡萄糖水为宜,可缓解热应激对血液性状的影响,改善散热,并能减少血液中的有毒代谢产物;低聚糖是目前研究得较多的一类绿色添加剂,它们能促进动物生长,增强力,保证动物健康,低聚糖对改善热应激情况下家禽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水平有一定的作用。在家禽饲料中按1%的比例添加藿香、金银花、板蓝根、苍术和龙胆草中草药,可使高温季节蛋鸡产蛋率提高,饲料报酬提高。
(2)改善饲喂方法在突然出现短期(3-5天)热应激时,不要对日粮作任何调整。夏季应选择气候凉爽的早晚多添加饲料,中午少添的方法,以保证日粮的摄入量,也可采用少喂勤添的方法以增强鸡的兴奋性及旺盛的食欲。

3、秋季饲养要点:
①淘汰老弱母鸡:产蛋鸡饲养1-2年好,超过2年的鸡好予以淘汰,鸡体素质差,产蛋率低的应及时挑选出来,分圈饲养,增加光照,每天保持16小时,多喂高能量饲料,促进母鸡增膘,及时上市处理。当新鸡开始产蛋时,则应新、老鸡分开饲养,新鸡也逐渐由产前饲养过渡到产蛋期饲养管理。
②强制换羽实行人工控制饲养,促进同步换羽:为使蛋鸡同步换羽,可将光照时间由原来的16小时减为8小时。将强光改为弱光,将配合饲料改为米糠、秸秆饲料,并在饲料中加拌1-1.5%生石膏代替矿物质,这样7-8天就可以换羽,并加喂适量的南瓜和蔬菜,恢复光照12-16小时,这样4-5周就可以出新羽,7-8周鸡群即可产蛋。如在日粮中添加2.5%氧化锌,能缩短换羽时间,提高产蛋。
③全价日粮:要求饲料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丰富、齐全,适口性好。蛋鸡产蛋率为70-90%时,日粮中蛋白质应为17-18%,能量2700-2750千卡,钙3-4%。饲料配方可用豆饼30-40%,玉米20%,鱼粉和面粉各10-15%,麦麸10-20%,槐叶粉6%,骨粉2%,贝克粉8-10%,食盐1%,多维素和矿物质添加剂各0.5%。
④补充光照:光照能刺激排卵,增加产蛋量。开始产蛋时每周增加光照时间半小时,以后每2周增加半小时,直到每天光照时间达1小时为止。实践证明,人工补充光照以每天早晨天亮以后效果优秀。补充光照时,舍内每平方米地面以3-5瓦为宜。灯距地面2米左右,灯与灯之间距离3米。舍内各处光照均匀。
⑤加强卫生防疫:早秋天气闷热,高温多湿,易患鸡痘、球虫病,。减蛋综合症等疾病。因此,加强卫生防疫是保证蛋鸡高产稳产的重要环节。对鸡舍、运动场要经常打扫,食槽、水槽等用具要定期消毒,以减少鸡病的发生。注射鸡新城疫疫苗和禽霍乱菌苗进行预防,并用秋虫净等驱虫。勤观察,一旦发现病既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4、冬季饲养管理要点
要使母鸡冬季不停产就要针对产蛋鸡对温度、光照、营养等要求,采取有效的饲养管理措施。
①防寒保温。产蛋鸡适宜的生活温度是18℃,冬季鸡舍温度要尽量保持在10℃以上。一般在鸡舍四周设置防风障,门窗上加盖塑料布,堵塞墙壁漏缝,防止鸡舍进“贼风”。
②增加光照。光照不仅可增强母鸡体质,而且能促进母鸡脑垂体腺激素的分泌,使母鸡产蛋活力旺盛。因此,冬季因时间缩短应补充人工光照,刺激蛋鸡多产蛋。通常在鸡舍内安装电灯,使母鸡所得到的光照达到15小时即可;亦可采用早晨早开灯和晚上晚关灯的方法,使蛋鸡在冬季的光照时间比夏、秋季要长05~1小时。
③增加饲喂次数。冬季气温低,蛋鸡必须从饲料中采食足够的营养以抵御寒冷,才能保证其高产性能。可增加饲喂次数以促使蛋鸡多采食。
④增加营养。冬季天冷,蛋鸡自身消耗能量增加,需要从饲料中采食补给。因此,在冬季应适当提高蛋鸡饲料中的能量水平,达到每千克012兆焦直。另外,冬季在饲料中适当增加些维生素的用量,可提高蛋鸡产蛋量。据试验,冬季在饲料中增加双倍量的维生素A、D3,可提高产蛋率35%以上。
⑤加强疫病防治。冬季是鸡群呼吸道传染病的流动季节,一旦发现病情应立即用相应药物作早期预防,如定期在饲料中添加新咳喘素。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975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