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蛙人工繁养技术

石蛙学名棘胸蛙,又称棘蛙,石鸡、石蛤蟆、石怪等,为棘蛙属动物,大型野生蛙类,是我国南方山区特有的名贵山珍,被美食家誉为百蛙之王。目前,市场上见到的少量石蛙基本靠上山捕捉,野生石蛙越来越少,笔者通过几年的反复试验,总结了提高石蛙产卵率、孵化率、变态率、成活率的一整套人工繁养技术,且拟每年提留约2万只幼蛙放归大自然,以此起到保护珍稀物种和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一,石蛙繁养中存在的问题

1.石蛙养殖存在四低问题一是产卵率低,石蛙的自然产卵和人工繁殖多是年产卵1次一2次,产卵次数和产卵个数均较少。二是孵化率低,蛙卯自然孵化率在 10%一20%,人工繁育场的孵化率为30%~40%,都不理想。三是变态率低,石蛙蝌蚪自然变态率为5%一20%,人工繁育变态率在20%一30%。四是成活率低,石蛙蝌蚪成活率一般在20%~30%,幼蛙、成蛙的成活率一般在30%一40%。

2.石蛙生长环境差温度是石蛙生长繁殖的最基本条件。自然生长的石蛙多数在山涧和深潭,一般水温较低。石蛙虽属变温两栖类动物,但其产卵、孵化、变态、生长等对水温要求都比较严格,需要有适宜的温度条件,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四率的提高。石蛙一般生长在山涧、水沟,生长的水环境差,水质相差也较大,而石蛙生长需要有优质的水环境,水的酸碱度、水质污染等对其生长繁殖十分不利。急流和水草对石蛙生长繁殖也十分重要,水体流速的确定和水草的选择对行蛙产卵和孵化影响很大,自然环境中水体流速和水草都是不确定因素,严重影响石蛙生长。

3.饲料营养水平低石蛙对饲料营养要求较高,要有较高蛋白含量的动物性饵料,且喜食活饵。自然环境和人工养殖都很难满足石蛙的营养需求,特别是自然生长的石蛙,其产卵率、孵化率、变态率、成活率更难得到提高。

石蛙人工繁养技术

1.种蛙的选择与培育只有具备足够数量的健康、强壮、成熟的种蛙,才能达到增加产卵量、提高四率的目的,为人工养殖提供优质蛙苗打下基础。应选择生长速度快、无伤残、健壮而不肥胖、体重在2009以上、人工培育的石蛙作为种蛙,雌雄比例为2:l,成熟度差异不能过大。雌雄鉴别比较容易,雄蛙前肢十分粗壮,胸部及前肢内侧具有十分明显的黑色棘状体,而雌蛙胸腹平滑,后肢粗壮发达,腹部较大。石蛙从冬眠后便开始进入繁殖期,生殖器官的发育主要由上一年的营养和冬季营养状况决定。要达到多产卵、孵化率高的效果,种蛙的上一年后半期的培育和冬季喂养十分关键,一般认为石蛙冬季进入冬眠,不摄食,实际生产中石蛙在冬季水温降低到l 5℃时开始停止摄食,适应一段时间后还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包括整个冬季只要水温达到12℃石蛙也会间断性地摄食,因此冬季应保持喂食,减少冬季体内能量的消耗,保证石蛙性腺的良好发育。到春季,一旦气温适宜种蛙产卵,可以提前1个月~2个月产卵,使石蛙由原来的年产卵1次可提高到年产卵6次一7次。冬季喂养以蚯蚓和黄粉虫为主,多选择在有太阳的中午喂食。种蛙产卵后,投喂的活饵(蚯蚓,黄粉虫)增加2%~3%,使种蛙快速恢复体能,在15天一20天内再次产卵。

2.选择在安静环境下的场地建养蛙池种蛙池面积一般为5In26m2,池高lm,池内水深0.1m~0.15m,池内水陆面积比为3:1,并设有栖息的石穴,池底铺有较大的卵石,光线阴暗,湿度保持在80%,形成理想的石蛙栖息的生态环境。孵化池面积一般为1m:,池高0.8m,池内水深0.1m~0.15m,水质清新,pH为68,溶解氧含量充足即可,也可用长椭圆形的大盆代替。蝌蚪池面积为3m2~4m2,池高0.8m,池内水深3cm-10cm,水质清新,pH为67,池内水陆面积比为2:l,需遮光饲养,每池饲养相同规格的蝌蚪为好。幼蛙池面积一般为 4m26m2,池高O.8m,池内水深0.1m0.15m,池内水陆面积比为2:1,池内铺设3cm一5cm厚的小石子,筑有石穴,水质清新,pH为67.5。

3.饲养条件备有无污染的、充足的、流动的活水源,pH在6.58之间l具有活饵(蚯蚓、黄粉虫)和蝌蚪配合饲料,具备取卵用的小塑料片、捞斗、孵化框等工具,具有消毒液(高锰酸钾和漂白粉)和维生素添加剂。具有水草、青菜。

4.种蛙管理技术一是温度控制,夏季蛙场气温要保持在35℃以下,水温要保持在20℃~28℃,使种蛙能正常产卵,在23℃~28℃条件下孵化率达95%。二是保证水源,水质要清澈无污染,池内水流速度缓慢,溶解氧充足,用流水增氧或增压泵增氧。三是蛙卵管理,当天的卵一定要当天取出,取出的蛙卵必须消毒后放入木制孵化框内孵化,孵化框浮在水面上,每平方米孵化框放蛙卵 2000粒一3000粒。四是种蛙池和孵化池要遮阳,避免阳光直射,可提高石蛙蝌蚪成活率达到98%。五是日常管理中要及时清理排泄物,始终保持水质清新,并防止虫害和天敌,注意水温变化。六是蝌蚪定期消毒,每平方米放养蝌蚪不超过100尾。

5.蝌蚪管理蝌蚪变态前,清理池子,全面消毒,蝌蚪变态后,要慢慢减少饲料投喂量,防止吃撑;蝌蚪长齐四脚后,要避免惊动,变态池内要放水草,避免刚变态的幼蛙到水深处淹死,刚变态的幼蛙要慎重喂食,饲喂的小黄粉虫长度必须在0.5cm以内,始终保持水质清新;进池操作或清池时严格遵守操作程序,避免意外损耗;严防个体大的蛙或天敌侵入,变态率可达到90%以上。

6.幼蛙与成蛙管理根据各年龄段的蛙,投喂最适的饵料生物,并定点、定时、定量投喂;根据各年龄段的蛙,分类、分池养殖;做好防逃、防天敌、防病措施,加强饲养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增强养殖责任心。加强管理后,幼蛙成活率可达9 5%。m.yz023.COm

7.病虫害和天敌在石蛙养殖过程中,主要病害有寄生虫病、红腿病、烂皮病、肠胃病、歪头病。病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发现病蛙应及时隔离治疗。主要防治措施是:注意水质和饲料卫生,定期用生石灰泼洒消毒,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蛇类、鸟类、鼠类和猫等是石蛙的主要天敌,要做好保护石蛙的相关设施,防止天敌人侵。

三,小结

1.石蛙产业化开发的核心技术是人工繁殖技术,是指从种蛙产卵开始,进行卵的孵化,孵化后蝌蚪的培育,以及从蝌蚪变成幼蛙的整个过程,指标包括种蛙产卵率、卵孵化率、蝌蚪成活率和幼蛙成活率,采用网片孵化法可使成活率提高到95%以上。

2.石蛙的自然生长速度较慢,从种蛙产卵、孵化成幼蛙到幼蛙的先期喂养需要8个月时间,从幼蛙生长到体重 l 509左右的商品蛙需要8个月时间。由于石蛙属冷血动物,有冬眠期,可通过采用大棚加温的方式消除冬眠,有效缩短生长周期。

相关推荐

美蛙人工养殖技术


美蛙是一种大型食用蛙,也是一种优良水产品种。具有投资少、生长快(当年养殖,当年见效益)、繁殖多、食性广、易饲养、病害少特点。由于其具有多种优点现已被人们大量养殖。应用前景广阔。2012年,笔者参与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联系户美蛙养殖的实际效益显著,1 333.33 m2 蛙池经过5个多月的精心饲养管理,共收获成蛙3 t,规格达到250--400 只;美蛙销售收入6.0万元;蝌蚪收入1-5万元;幼蛙收入2.3万元:合计收入9.8万元。种蛙成本0.2万元,饲料成本2.5万元.电费、药物等费用0-2万元,劳力0.8万元,蛙池建设折旧0-3万元,其他0.5万元,合计费用4.5万元,养殖利润5.3万元,平均产量22.5 t/hm .平均利润39万元/hm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由此可以看出,美蛙人工养殖技术非常适合农户养殖,且经济效益显著,可在当地推广。现将美蛙人工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1 场地条件及蛙池建设

要求养殖场地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周围无工业、农业废水污染,无传染病源,进排水方便。

蛙池开挖成长方形,南北宽2 m,东西长10 m,四周有宽1 m的池堤,总面积1 333.33 m2,建养殖池20口,池塘淤泥厚10~20cm。每个养殖池都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水深保持在3050 cm。池塘的溶解氧在4 mg/L以上,化学耗氧量为2 mg/L以下,pH值为6.8~7.5。每个养殖池四周用尼龙网做高1 m的墙,下端埋入土中20 em,顶部遮盖遮阳网,既可用于遮挡阳光又可防止鸟类叼吃或啄伤美蛙,以保护美蛙不受敌害和防止其逃跑。亲蛙池:面积l0~25 m ,水深30~ 50 gm,亲蛙雌雄放养比例为1:1,1 m 放养2~3对。孵化池:面积3-6 m ,水深40~60 cm,1 m2放养2个卯团。蝌蚪池:面积1O~20 m ,水深5070 cm。成蛙池:面积20~40 m ,水深为 40~60 cm。

蛙池的大小可根据养殖面积自行而定。养殖前用生石灰消毒,在池中种植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面积占水面的1/3.池堤上种植黄豆、豌豆等农作物,既可供美蛙栖息,又可招来昆虫为美蛙提供更多动物性蛋白。各池均应具备独立的排灌系统,配备专门的工具,要勤消毒,避免因养殖用水或工具造成病害的交叉传染。进出水口用沙网封好。防止有害生物进入蛙池。

2 蛙种选择与饲养

在蛙种选择上要求非常仔细,一定要挑选具有美蛙典型特征的蛙种,同时要具备健康、发育良好、无病害、无损伤、食欲旺盛、性成熟等条件,蛙种的单只体重应大于300 g,宜选择1~3龄的青壮年蛙。雄蛙应选择咽喉处黄斑明显、呜叫声大的个体;雌蛙应选择腹部膨大的、有卯粒滚动的个体 。

建造专门的养殖池来进行种蛙的精养。种蛙的饲料选择非常重要,一定要选择蛋白质含量高,特别是蛋氨酸含量高的饵料,一般动物性成分占饵料的60%以上。每年的秋季要适当加大给种蛙的饵料投喂量,可以使种蛙积累大量的脂肪,以保证其安全越冬和翌年春天繁殖。立春后气温逐渐升高.此时的投饵数量和质量也应及时调整.以保证种蛙的快速生长。在雌蛙产卵前,应在其日常的饵料中加入一些营养成分,如5%的肉骨粉、4%的蛋氨酸、2%的牛皋丸粉等,以增加雌蛙的产卵量。

3 幼蛙繁殖

美蛙的繁殖时间一般在每年的59月.其中产卵量最大的时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美蛙在每年的春、秋2 季均产卵.产卯时间一般在4:006:00,此时养殖户应经常巡池。在亲蛙产卵后40 rain内应捞起所产卵团至孵化池内进行孵化.3~4 d即可孵化成蝌蚪,但此时不能直接将蝌蚪放养,一定要等到蝌蚪的卯黄囊消失、能够主动摄食后才可以捞起蝌蚪至蝌蚪池中放养。蝌蚪的生长需要多种营养.因此应选择营养成分丰富的饵料来饲养蝌蚪,以黄豆粉、豆饼粉、米糠、豆渣、花生饼、鱼粉和蚕蛹粉为宜,同时还应加人多种微量元素。当蝌蚪慢慢长大时,应逐渐降低其饲养密度,以使蝌蚪能够有足够的空间生长发育。蝌蚪孵化成幼蛙需75 d左右。

4 幼蛙饲养与管理

幼蛙经过变态后,放养密度应改为80~100只,m ,饵料也要进行改变,以小蚯蚓、黄粉虫、家蝇蛆、小杂鱼、动物内脏等为宜,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投喂量按照100只幼蛙投放饵料100~120 g标准确定。当幼蛙长至50 g,即可继续降低饲养密度,降低为60只,m2,全部投喂全价膨化颗粒饲料。为保证美蛙将全价饲料当作活饵料来食用,可制作一个水深20 em的饲料台,在其中放入美蛙、活鱼、死饵等,靠美蛙、活鱼的活动带动死饵,使死饵看起来像活饵,吸引美蛙进食,以此培训美蛙吞食死饵,一般驯化时间为1个月左右。当美蛙的规格达到150 g以上时,饲养密度应降低至30-40只/m2,同时喂食含粗蛋自、精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饵料,每天16:00-17:00投喂1次,此外,还应在每天18:0023:00用黑光灯诱捕昆虫,补充美蛙的动物性蛋白饵料。当美蛙的规格达到300~500 gH,-j-即可进行捕捞销售。

5 越冬管理

当秋季水温降低至10 度时,美蛙就开始停止摄食,水温降低至5-6 cC时即进入冬眠。为了保证美蛙能够安全越冬,在其进入冬眠前15 d,应适时降低养殖池的水位,促进美蛙进入水底淤泥层冬眠。越冬水位以0.5~1.0 m较适宜.

石蛙的人工养殖技术


 石蛙与青蛙、牛蛙是同属动物, 不仅是食用蛙中个体最大的(成年蛙体重达250 g 以上), 而且其肉质鲜美, 营养丰富, 倍受人们青睐。

1  蛙舍的选择与构造

蛙舍一般选择在排灌方便, 环境舒适, 冬暖夏凉的地方。蛙舍如设在室内, 则应通风凉爽, 湿度适中, 一般在75 ~ 80%; 如设在室外, 则应架上遮阴棚, 避免阳光直射, 否则引起骚动而不利生长。

蛙池一般为砖结构, 规格为3 m 2 m 1 m , 外表用水泥抹光抹平。距池底约10 ~ 20 cm 处应设有限水位孔, 来调节池内水位。蛙池建好后晾干消毒再多次用清水冲洗后方可投入使用。为使石蛙更好地生活, 应尽量模拟石蛙野生的自然环境。用河里的石头搭成石穴, 并在四周插上河草。池水控制在 10 ~ 20 cm 。在蛙池上方应设有护网, 高度为1 ~ 1 .5 m , 防止池内石蛙潜逃。

2  饲养管理
2 .1  蝌蚪期的饲养管理

雌蛙受精后产生了大量的卵, 受精卵在孵化仓内经10 ~ 15 d 就会孵出小蝌蚪, 此时它不需其他食物, 而是依靠卵内的营养与外胶质膜。10 d 以后应适量补充含蛋白质丰富的饲料, 20 d 后定期补饲菜叶等植物性饲料。

2 .2  变态期的饲养管理

65 d 后蝌蚪进入变态期, 通常变态率为95 %, 此时对水质要求严格, 要时常更替池内的水, 水的pH 值保持在6 ~ 8 之间, 严禁用漂白过的自来水。池中水深为10 cm , 其目的是使变态的蝌蚪登陆, 变态期的蝌蚪饲料应多样化并且营养全面。饲料中加入蚯蚓等动物性饲料。

2.3 幼蛙的饲养管理

蝌蚪脱去尾巴后进入了幼蛙期。此时期的饲料应以蝇蛆、蚯蚓等鲜活的动物性饲料为主, 投喂量为体重的5 %~ 7%, 投喂时间选择在傍晚或夜间, 保证幼蛙吃饱吃好。

2.4 成年蛙的饲养管理

幼蛙经过一年后就变成成年蛙了, 成年雄蛙四肢粗壮, 个体较大, 胸前长满了黑刺, 在前肢各长有肉瘤, 称为婚姻瘤, 表明已达到性成熟;而成年雌蛙个体相对较小, 没有黑刺和婚姻瘤。成年石蛙在夜间抱对, 由于此期石蛙艰负繁育后代的重任, 体力营养消耗较大, 对饲料、水质要求严格。应以动物性饲料为主, 投喂时间选择在傍晚或夜间。池内水的PH 值应在 6~ 8 之间。当石蛙体重达到250 g 时就可上市了。

3  石蛙的人工受精技术

选择个体较大, 体况良好, 无疾病的成年蛙。用大头针将雄蛙杀死后, 用小针或剪刀剖开, 找到黄色的睾丸, 用小镊子或剪刀取出睾丸放在烧杯中, 用剪刀尽可能剪碎。然后取出一只选出的雌蛙将生殖孔对准小烧杯, 操作者用手使劲挤压腹部, 尽量全部挤出卵块, 一次可挤出2 ~ 3 只雌蛙。然后将装有睾丸碎片的烧杯按一定比例加入蒸馏水倒入盛有卵块的小烧杯, 并将盛有睾丸碎片的小烧杯反复冲洗, 直到完全转移睾丸碎片, 之后搅拌均匀, 然后将混合液送到孵化仓。

4 石蛙的疾病防治

由于石蛙是群居动物, 如有一个个体患病将迅速蔓延至全群。石蛙的常见病有癞皮病, 胃肠炎等。
要经常检查蛙池, 如发现患病的石蛙应迅速将其隔离, 防止其继续传染。定期进行蛙池消毒, 杜绝病源。饲料做到多样化, 加强营养, 注意适当添加维生素A 或鱼肝油。

山羊秋繁秋养技术


秋天是抓苹膘和母羊配种的黄金季节。为提高羊群产羔率和产肉率,须认真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是抓好放牧。早秋天气早晚凉爽,中午热,放牧时应坚持早出牧,中午避暑,晚收牧,适当延长放牧时间。中、晚秋有霜天气晚出牧,晚收牧;无霜天气早出牧,晚收牧。每天坚持饮井水或泉水2次,不要饮污水。晚秋季节放牧还要注意保暖.山区应将羊群领到牧草长势较好的阳坡地放牧。

二是抓好补料。羊群白天放牧,夜间应补喂适量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的精料,以利促长催膘。孕羊中期每只每天补充精料0.2~0.3公斤,后期0.45~1公斤;哺乳母羊前期每只每天补充精料0.5公斤,中期减至0.3~0.45公斤,产双羔母羊补0.7公斤。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草,供给足够的饮水,添加适量的食盐。

三是抓好配种。秋季母羊膘情好,发情正常,排卵多,易受胎,有利于胎儿发育,在此期间抓好母羊配种可以提高受胎率和产羔率。

母羊1.2~1.5龄即可配种。母羊发情表现为减食,鸣叫不安,外阴部潮红肿胀,阴道流出分泌物,频频摇尾,发情持续期为1~2天。以在发情后30小时左右配种最好。

四是抓好保胎。要禁喂发霉、变质和有毒饲草,禁空腹饮凉水严防孕羊受惊吓,不让其有急跑跳沟等剧烈活动,特别是在出入匿门或补饲时要防止互相挤压;怀孕后期严禁防疫注射。对有习惯性或先天性流产的母羊,宜在一定时间注射兽用保胎药。

五是抓好防疫。秋季应在羊群配种前用左旋咪唑或硫咪唑对羊群进行一次驱虫,同时注射疫(菌)苗预防传染病。羊舍要勤清除残渣残草,保持干燥清洁,定期用2%火碱溶液、3%石碳酸或2%福尔马林液消毒。经常刷拭羊体,以加强血液循环,增强抗病能力。若羊群因吃了再生青草和豆科牧草发生肚胀和中毒,应及时在肋部穿刺放气,一次内服鱼石脂5克和酒精20毫升,加水100毫升。

野生青蛙人工养殖的好前景


农田卫士,滋补美味,随街跳的药房

青蛙是重要的经济两栖动物,分布广,主要生活于农田耕作区,因其肉质细嫩,味美可口,营养价值高,是高蛋白、低脂肪的滋补食品,素有水鸡、田鸡的美称。青蛙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据《东北动物药》记载:青蛙鲜用咸阴干行用,可全体入药,有利水消肿,解毒止咳之功效,能治水肿喘咳、麻疹、月经过多等,其成体的胆、肝、脑、皮均可供药用,幼体蝌蚪有延寿之作用,俨然是随街跳着的药房。青蛙又是农田害虫的天敌,如1只黑斑蛙每天能捕食害虫7O多只,故称为农田卫士。

过度捕杀,数量陡降,生存状况堪忧

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青蛙因为其较高的食用价值,市场需求迅速上升。有人做过粗略调查,在青蛙活动旺季(5-8月),仅重庆地区青蛙每天地下消费量在5吨(约10万只)以上,四川成都约6吨以上,武汉夜市每天10万斤左右。

过度地非法捕食导致野生青蛙的数量直线下降,加之滥施农药,青蛙种群的生存状况十分令人堪忧。同时,自然界中的野生蛙体内寄生着一种曼氏裂头绦虫,极易危害人体健康。为了合理利用这一经济两栖动物资源,人工养殖青蛙势在必行。

高额利润,庞大需求,人工驯养遇阻

诸多种类的食用蛙中,野生青蛙由于肉质甜美、质地紧实其受欢迎程度远高于其它品种。加上数量稀少和法律保护,售价长期居高不下的野生青蛙每斤可卖到20-40元,高额的利润让很多有远见的人看准了野生青蛙养殖这一致富项目。然而,野生青蛙野性强,人工驯养难度高,活性饵料的问题难以解决,不少实力有限经验欠缺的养殖户血本无归。

多方合作,养殖成功,前景一片大好

江西科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联合诸家科研机构,通过多年的理论实践摸索,结合国际最先进的两栖动物养殖技术,不仅使青蛙的产量由起初的亩产几百斤达到现在的3000多斤,还总结出一整套科学养殖方法。能够让养殖青蛙有效适应各种复杂、恶劣的环境,大幅地提高野生青蛙的养殖成功率,增加养殖收益。

罗非鱼苗提前春繁技术


罗非鱼繁殖的适宜水温为22-23℃,一般在5月中旬以后自然产卵。为抢季节,充分利用光、热与饵料资源,以提高养殖产量,必须采取人工增温,强化培育,提早春繁,使罗非鱼在4月中旬产卵孵苗。具体措施如下。

1.亲鱼选择与培育

选择成熟度好的亲鱼在3月中旬放入产卵池内加强培育,产卵池可选用越冬池。一般每平方米产卵池放养6尾亲鱼,雌雄比例2∶1或3∶1,同时要定期换水。

2.增温与饲养管理

池内水温应控制在23℃以上,水质要求肥、活、爽,投饵量可依水温、水质和鱼的生长情况而定。一般静水池每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流水池为3%。同时,要经常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和性腺发育程度,做好各项记录。

3.产卵

罗非鱼雌雄鱼体色有明显的区别,发情的雄鱼在池边游动,寻找地点做窝。窝的形状为锅形,直径30-40厘米,深度10厘米左右。窝建成后,雄鱼不时到雌鱼群中逗引,并拦截雌鱼入窝配对。当水温达到22-23℃时,雌鱼便能产卵。产卵时,雌鱼腹部靠近窝底,雄鱼守卫在窝旁,雌鱼产卵后,立即将卵吸入口内,下颌鼓突呈囊状。雄鱼随即入窝排精,雌鱼又将精液随水吸入口内。卵子在口腔内受精。

4.孵苗

罗非鱼受精卵在雌鱼口腔内孵化,并随着雌鱼的呼吸而翻动,既得到母体的保护,又具有很好的孵化环境。水温在30℃左右时,约4-5天孵出鱼苗;25℃时则需7天左右。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701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