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蛙人工繁殖技术

1. 人工催产的设备与器材<m.yZ023.CoM/p> (1)苗房建造苗房四周用砖砌水泥抹面,墙高为1.5米,顶高为3.0米,上盖白色玻璃钢瓦,以保持充足的光线,育苗室要用水泥铺地,以利于流水操作,建房面积按生产规模而定,一般每1平方米面积可生产2万尾小蝌蚪苗。(2)育苗架木质结构,高为70厘米,宽为40厘米,长度视苗房大小、形状而定。(3)育苗盘白色硬塑盘,规格为39.5厘米57.5厘米11.5厘米(内径)。(4)孵化筛自制木框架,内拉紧一张尼龙纱窗布(规格为80~100目/平方厘米),框架规格为31.5厘米51.5厘米3.0厘米。(5)自动控温电热棒控温范围为16~32℃,每个育苗盘需配备1把。(6)授精皿(圆形)直径为5厘米,或用搪瓷小碟子(白色)代替,直径为8厘米。(7)注射器注射用针为6~7号针头,以小针为宜,各备若干套。(8)镊子要求尖细、弹性强的不锈钢小镊子,长度不超过15厘米。(9)沉淀、蓄水两用池砖砌水泥结构,水容量为1~2吨。(10)其他温度表、吸管、拉污布、精液处理布、激素药品等。 2. 人工催产的药物 蛙类常用催产药物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和蛙脑垂体。 催产药物的使用分为单一使用和混合使用。单一使用时。一般按每1000克体重的雌蛙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200国际单位,或注射促黄体生长素释放激素类似物25~30微克,或15~20个蛙脑垂体。雄蛙的脑垂体催产效力比雌蛙的差。根据不同情况灵活掌握。若希望尽快产卵,则脑垂体用量应多些:反之,则应少些。混合使用时,则采用6~8个脑垂体,并加LRH-A25微克或HCG600国际单位混合进行注射。一般混合注射效果比单一使用效果要好。由于雄蛙精巢内常年有成熟的精子,一般不需要注射激素,但为了使雌雄蛙同步抱对,可给雄蛙注射雌蛙一半的剂量。 3. 催产药物的稀释液(1)任氏液的配制氯化钠6.5克,氯化钾0.4克,氯化钙0.12克,碳酸氢钠0.2克,磷酸二氢钠0.01克,葡萄糖2克,蒸馏水加至1000毫升。氯化钙先配成10%或20%的溶液后,再按需要量加入已制备好的生理盐水溶液中,以免产生不溶解的磷酸钙沉淀而使溶液混浊。葡萄糖可不用,因为加入葡萄糖的任氏液不能久贮。(2)生理盐水的配制取6~7克氯化钠,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再加蒸馏水到1000毫升,搅匀即可使用,所用蒸馏水要清新且pH值在7.2~7.8。 4. 蛙脑垂体的摘取及脑垂体混悬液的制作(1)蛙脑垂体的摘取脑垂体位于蛙脑的底部,隐藏于蝶骨的蝶鞍中,须认真细致方能取出完整的脑垂体。先用尖剪子从蛙颚骨插进嘴里,将嘴两边分别剪至鼓膜后面,再横着将蛙头剪下,随即把口腔上颚的皮肤翻起,用小剪子从枕骨大孔向眼窝前侧斜剪两刀。将斜剪成的三角骨片翻折。用镊子将骨片提起,即可在脑腹面视神经交叉后面见到有一堆白色的东西,其中有一粉红色、约半粒芝麻大的颗粒(有时黏附在翻起来的骨片上),这就是脑垂体。可用镊子小心地取下整个脑垂体备用,或放在冰箱(温度在4℃左右)保存,如果放在丙酮中,可保持1年以上。(2)脑垂体混悬液的制作将所需数量的脑垂体,放入盛有任氏液或生理盐水(0.7%)的玻璃皿中。先用注射器(不套针头)将脑垂体和水一起吸入注射器中,然后套上中号针头,把注射器内的脑垂体挤出,即可使脑垂体破碎。再换上口径更小的针头,把垂体碎片和水吸入后又挤出来,如此反复多次,就制成脑垂体混悬液,可供注射使用。采用这种方法制作脑垂体混悬液比较简便易行。如果需要量大,也可用组织匀浆器研磨。 5. 注射方法与部位 石蛙人工催产注射部位,主要在亲蛙臂部肌内、腹腔和腹部皮下等部位。注射器必须经过严格消毒,注射用的针头以小号的为好,用注射器吸取注射液,然后进行皮下注射或腿部肌肉注射。腹腔注射难度较大,进针深度不要刺得很深,以免剌伤内脏。最好是针头从大腿腹面的肌肉刺入,再伸向腹腔,这样一般不会刺伤内脏,同时,在针头拔出后,药液也不至于从注射孔倒流至体外。 (1)腿部肌肉注射用镊子夹住大腿背部内侧肌肉厚实处,以45度角入针0.6~0.8厘米,然后慢慢推针,毕后拔针时,要用手轻轻揉擦针尖入口处,以免药液溢出。由于大腿皮肤较容易愈合,不易引起感染。因此,采取这种注射法效果比较理想。(2)腹部皮下注射操作时须两人合作:一人捉住亲蛙,使其腹部朝上;另一人用镊子夹住腹部表皮向上轻提,另一手持注射器注射,针头朝向头部,与蛙腹面呈30度角进针,深度以不刺入腹部肌肉为宜。(3)腹腔注射一人捉住亲蛙使腹部朝上,另一人在腹部中线偏左或偏右1厘米处呈45度角斜插进针,以刚穿过腹部肌肉为宜,注意不能刺伤内脏。注射完毕用手捏住针孔处皮肤慢慢拔出针头,并轻轻揉搓针孔,以免药液溢出。 人工催产注射时间,通常选择在15︰00~17︰00进行。亲蛙注射后,要暂放桶中片刻,然后按雌雄比例1︰1投放到准备好的产卵池内让其自行发情产卵。当水温为18~22℃时,注射后14~18个小时,亲蛙便开始抱对产卵,这种情况与自然产卵的时间基本一致。但也有亲蛙由于性腺发育不一,因而药物反应时间有长有短,有的亲蛙注射后2~3天仍有抱对现象。出现这种异常是由于亲蛙性腺发育程度较差,卵粒在短时期内难以成熟产出。这类卵子即使产出,其受精率和孵化率往往都比较低,但这并不影响人工催产繁殖的总体效果。 亲蛙注射后经48个小时如不见抱对产卵,可用手挤压腹部,要是泄殖腔仍无卵粒流出,则需做第二次注射,但药物用量应酌情减少。备注《石蛙高效养殖新技术与实例》

相关知识

攀鲈鱼人工繁殖技术


1.1、亲鱼来源与筛选
野生亲鱼主要采集于海南琼山、文昌不同地域河沟的野生原种,个体规格雌鱼100g,雄鱼80以上。
1.2、亲鱼的驯化、培育与配比。
池塘面积1~2亩,沙壤土质,水深0.8~1.5米,水温21~35℃,微流水。饵料的粗蛋白质要求30%以上。人工催产雌、雄亲鱼按1:1或2:1配比,催产水温25~35℃。
1.3、人工孵化。采取静水或脱粘后微流水孵化均可,孵化最佳水温25~30℃,此温下,孵化时间约35~40小时。
1.4、鱼苗培育。
前期采取肥水下塘的方法,中、后期改投喂鱼糜为主的混合料,攀鲈幼苗阶段具有互相残杀的习性。足量的饵料与按时分规格培育是保证培育成活率的关键。

人工繁殖甲鱼技术介绍



1、亲鳖的选择:按雌雄3:1标准合理配比选择5龄、体质健状,体型肥大,无病无伤的亲鳖。
2、亲鳖的培育
(1)放养密度:亲鳖个体较大,对环境要求很严格,放养过密,会相互咬斗,水质也难控制,影响种鳖交配和产卵。放养种鳖的标准一般个体大的2~3平方米放一只,个体小的每平方米放一只。种鳖池的雌雄搭配比例一般为2:l或3:1。
(2)饵料:饵料是培养优良种鳖的关键,饵料的好坏会影响到亲鳖产卵次数和个数的多少。
(3)管理: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成活率和产量,所以好的管理对养鳖来说非常重要。
首先要认真管好池水,种鳖池要求水质清洁、溶氧充足,水色呈草绿色,透明度达30%~40%。春秋两季池水一般水深0.8米左右;夏冬两季,水深1.2米左右。家庭庭院养殖,池深不能低于60厘米。
其次是彻底清理残食,每天早晨巡塘一次,防逃、防敌害,发现病种鳖应立即隔离和治疗。
3、发情交配与产卵
(1)发情:开春后(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当水温上升到25℃左右时,雌雄开始发情交配。
(2)交配:交配前雌雄鳖在水中潜游、追逐、撕咬;交配时雄鳖伏在雌鳖背上,将交接器插入雌性泄殖腔中约5~15分钟;交配后自行分开。
(3)产卵:雌鳖在发情交配后约半个月开始产卵。产卵前,雌鳖选准产卵位置,用后肢交替掏土挖洞,鳖挖洞时间10~20分钟,产卵时间也约10分钟左右;雌鳖产卵后,即用泥沙将洞盖好。
4、孵化
(1)自然孵化:雌鳖无护卵习性,因此,胚胎是在自然条件下依靠土壤本身的温度、湿度及周围空气直至孵出稚鳖。同时孵出稚鳖的时间和气温有很大的关系,气温高孵化期短,气温低孵化期长。
(2)人工孵化:室内孵化要光线明亮,通风良好。孵化前应堵好孵化房内蛇、蚁、鼠洞。可用长宽1米左右、深0.15~0.20米的木箱,箱底留有滤水孔,也可以用底部有孔的面盆、木桶等简易设备。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要先在底部铺3厘米的细砂,再在砂的上面将受精卵按l厘米间距排列整齐,然后在卵上放细砂2厘米,有条件可装恒温设备,天气干燥要洒水,保持砂子有一定湿度。温度控制在28~35℃,湿度控制在80%~85%。
(3)人工催助出壳:根据外形判断,胚胎发育接近成熟时,将卵取出放入盆中,用26~30℃的温水徐徐入盆,使水完全浸没为宜,几分钟后即有稚鳖脱壳而出。如经过15分钟后还没有出壳的可收卵入箱,待次日用温度刺激孵化。如果稚鳖头已经出壳,躯干仍在卵壳中,千万不能用手扒卵,应该将其放入有水、有砂的小盆中,待1~2日后,定会正常出壳。

水蛭的人工繁殖技术


水蛭俗称蚂蟥,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市场需求量大,而自然资源量日趋减少,人工养殖势在必行。现将水蛭的人工繁殖技术简述如下:

一、繁育池准备

水蛭繁殖繁育池一般建在避风向阳,排灌方便,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地方。池宽5~8m,水面宽3~5m,长10m左右,水深可保持0.51m。水面四周设宽0.51m的平台,池塘溢水口低于平台3~5cm,平台高出水面2~10cm。平台用土为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便于水蛭打洞产卵茧,平时平台要防积水,防干旱,雨后防水淹。池塘消毒宜采用强氯精等药物,不能使用生石灰及其它有害药物。

二、种蛭的选择与放养

选择健壮粗大,活泼好动,用手触之能迅速缩为一团,2冬龄,体重20~30g的成蛭作为种蛭。种蛭入池时间在4月上中旬,放养量视平台面积及水体容量而定,一般每平方米平台可放种蛭1.5kg,约40~50条。种蛭入池前须用漂白粉消毒:药液浓度8~10mg/l,水温在.10~l5℃时,消毒20~30分钟。池内要有充足的螺蛳、河蚌等饵料生物供种蛭取食,池水水质保持肥爽。

三、幼蛭的繁育

水蛭属环节动物,雌雄同体,异体交配,体内受精,产卵茧孵化幼蛭。每条种蛭都同时具备雌雄生殖器官.

1.交配水蛭交配时,2条种蛭头端方向相反,各把雄生殖孔对着对方雌生殖孔,完成受精交配.

2.产卵茧亲体交配1个月后,种蛭开始产卵茧。由生殖孔分泌2层粘液,形成外部的卵茧壁,包在生殖孔周围,从雌生殖孔产出的卵存于茧壁与身体之间的空腔内,并向茧中分泌蛋白液。亲体逐步向后方蠕动退出,形成卵圆形的卵茧,卵茧大小一般为22~33mm15~24mm,重1.1~1.7g。卵茧在平台中土层内数小时变硬,茧壁外层泡沫风干,成为蜂窝状或海绵状的保护层。水短1年可产卵茧1~2次,每次产卵茧1~4个。在种蛭产卵茧期间,应保持环境安静,防止种蛭受惊而逃,造成空茧。

3.孵化种蛭产卵茧后捕出,繁殖池转为孵化育幼池。卵茧自然孵化,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经11~25天,幼蛭即可孵出。每个卵茧能出幼蛭15~35条,多数20条。初孵幼蛭呈黄色,体背两侧有7条紫灰色纵纹,随幼体生长,色泽逐渐变化,形成5条深色纵纹。幼蛭初孵2~3天内,靠自身卵黄维持生活,3天后可自由采食,主要取食螺蛳、河蚌等的血及汁液,15天后幼蛭长到1.5cm体长时,可分池饲养。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67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蝌蚪车轮虫病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