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鱼可以养鱼缸里吗

石斑鱼可以在鱼缸内养殖,但是在投放之前一定要先使用海水盐精将缸内的水调制到25-30%的盐度,制造一个海水环境,让石斑鱼更好的生长,石斑鱼喜欢温暖的环境,缸内的水温要保持在22-28℃之间,水中的含氧量也要根据石斑鱼的生长要求调控。

石斑鱼属于海生鱼类,它们要在海水环境中生活,如果要在鱼缸内养殖石斑鱼,为确保石斑鱼能正常生长,需要用海水盐精将缸内的水盐度调至25-30%左右,水温控制在22-28℃之间,水中含氧量也要达到标准,投喂的饲料在鱼店即可购买。

一、石斑鱼的生活习性

石斑鱼喜欢安静温暖清澈且波浪小的环境,它们害怕寒冷和浑浊,一般生长在岩礁洞穴和珊瑚较多的10-15深的海底。

规格较小的石斑鱼一般在浅水区域活动,喜欢游动,垂钓起来很容易,而规格较大的鱼只一般喜欢在洞穴或深水区域静卧。

二、石斑鱼的繁殖方式

石斑鱼是较为特殊的雌雄同体鱼类,它们具有性别转换特征,它们在首次性成熟时为雌性,来年再转换成雄性,因此石斑鱼的雄鱼数量明显少于雌鱼。石斑鱼的生长繁殖能力较强,一般石斑鱼群的总产卵量在7-100多万粒左右,规格较大的鱼只还可产出1千万粒卵。

1、鲑点石斑鱼:它们属于分批产卵鱼类,雌鱼的同一个卵巢内具有许多不同时相的卵母细胞,即便在产卵期的成熟卵巢中也会存在不少的第3-4时相的卵母细胞,而且这些卵母细胞还没有退化的迹象,这说明卵巢中的卵母细胞发育是分不同时间的。只要环境条件适宜,剩余的卵母细胞依然可以发育至成熟状态,在同一个繁殖周期,卵子可以分批次成熟然后产出。

2、赤点石斑鱼:它们还是一次产卵鱼类,但是在繁殖周期时,鱼只个体的性成熟和繁殖会有先后之分,先达到性成熟的鱼只会早生殖,后达到性成熟的鱼只生殖时间会稍晚。赤点石斑鱼的产卵周期一般可以持续2-3个月,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每个时期都会连续进行多次产卵,产卵中期的产卵数量可达到产卵总数的一半以上。

相关知识

斜带石斑鱼(点带石斑鱼)


[学名]: Epinephelus coioides (Hamilton, 1822)
[资源名称]: 斜带石斑鱼(点带石斑鱼)
[外文名]: Fah-paan,Esturygrouper,Chairomaruhata,Ha moor,Chi hou
[别名]: 青斑、石斑鱼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行,侧扁而粗状。头大于体高。吻短而钝。口大,下颌突出,上颌骨后端伸达眼后缘下方。上颌前缘具2较大圆锥齿及1能向后倒伏的齿丛,犁骨和腭骨具绒毛状齿。体被细栉鳞。侧线完全。尾鳍圆形。还有。。。(其他资料:身体延长,在头和身体的背部呈棕褐色,腹部底纹呈白色;无数橙褐色或是红褐色的小点分布于头、身体和鳍条的中部;身体上有5大不规则的、间断的、向腹部分叉的黑斑;第一个黑斑在前背鳍棘的下方,最后的黑斑在尾柄上;2个黑斑在中鳃盖,而另外的1~2个在次鳃盖和中鳃盖的边接处。当暴露于空气中时橙色的点变为褐色,而在防腐剂中则变得模糊。)
 
[原产国家]: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北太平洋西部和东南亚地区  [原产省份]:  [原产地区]: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北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  [生命周期]:48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北太平洋西部和东南亚地区 (Randall Heemstra,1991)。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为暖水性中下层鱼类,多栖息于岩礁海区,摄食鱼、虾类。(常栖息于大陆沿岸和大岛屿,但在河口、离岸100米深的水域中也可发现。)  ( 斜带石斑鱼常栖息于大陆沿岸和大岛屿,但在河口、离岸100米深的水域中也可发现。主要的繁殖期在3月至6月。雌鱼全长25-30厘米时成熟(2或3年龄鱼),而性转化常发生于55-75厘米体长。生殖力在1尾35厘米的鱼估计为85万粒,而62厘米的鱼约为290万粒。)

青石斑鱼


[学名]: Epinephelus awoara
[资源名称]: 青石斑鱼
[外文名]: Banded grouper
[别名]: 青斑,青鳍、泥斑
 
[形态特征]:
  背鳍XI-15;臀鳍III-8;胸鳍16;腹鳍I-5;尾鳍17。体长椭圆形,侧扁。头稍大。眼中等大,侧上位,靠近前端。口稍大,口裂倾斜,上颌骨末端扩大。伸达眼后缘下方。两颌齿细小,呈不规则的多行。犁骨齿为三角形窄齿带,腭骨齿为窄齿骨。舌上无齿。前鳃盖骨边缘具细锯齿,在隅角处锯齿扩大,形成一角状。鳃盖骨具3扁棘,中间棘较明显,其余两棘几乎完全埋于皮下。体被弱栉鳞。头部除两颌外,皆被鳞。侧线完全,与背廓平行。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连续,无缺刻,鳍棘坚硬,以第四鳍棘为最长。臀鳍与背鳍鳍条部相对,以第二鳍棘为最强。胸鳍大,边缘圆形,腹鳍尖小。尾鳍圆形全体散布橙色小点。体侧有5条暗色横带,第一与第二条紧相邻,第三与第四条位于背鳍鳍条部与臀鳍鳍条部之间,第五条位于尾柄上。背鳍鳍条部及尾鳍边缘黄色%499%
 
[原产国家]:中国、日本、韩国、越南  [原产省份]:沿海的福建、广东、浙江、海南、广西省  [原产地区]:西北太平洋区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区,包括韩国、日本、中国南部、越南等。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水深10-50公尺处之石砾区或沙泥区海域,幼鱼则常出现在潮池区。以鱼类为主食。亲鱼适合产卵的水温为23.2-23.4℃,盐度20-34℃,产卵期在6、7月份,通常在傍晚6到8时进行产卵,为分批多次产卵型,受精卵约在27小时后孵化成仔鱼。

黑边石斑鱼


中文名称黑边石斑鱼

拉丁名称Epinephelus fasciatus (Forskal)

英文名称Red barred rockcod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鮨科

拉丁科名Serranidae

中文属名石斑鱼属

拉丁属名Epinephel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中部和西部。我国见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鲜红色,背部较深,腹部浅,具5条深色横带。背鳍具11鳍棘15-17鳍条,背鳍鳍棘部的鳍膜具黑色边。尾鳍后缘圆形。

生活习性
暖水性浅海鱼类。栖息于岩礁及珊瑚丛中,体长160-220毫米。

海(洋)生。

石斑鱼养殖周期


常见石斑鱼如青斑、油斑等品种,养殖1年即可进行销售,而东星斑、苏眉等高价石斑鱼由于生长速度慢,需要2-3年才可上市。不同规格的鱼种,养殖周期也有所不同,体长10cm的鱼种需要在第一年3月份投放,次年入冬前售卖,养殖周期为20个月左右,而大规格鱼种3月投放后,当年入冬前就可上市。

石斑鱼的养殖周期根据养殖的品种和养殖条件而定,从品种上来说,最常见的石斑鱼有青斑、珍珠、油斑等,这些一般养殖一年就能达到2斤左右,从而进行销售,而一些价格偏高的如苏眉、老鼠斑、红斑等,这些生长速度很慢,一般要3年左右的时间,才可以进行销售。

在靠近沿海的城市,如浙闽一般5-11月是养殖的最佳时期,广东、广西、香港、台湾沿海4-11月是养殖的最佳时期,而海南的最佳养殖期是3-12月。石斑鱼从幼苗生长到可以上市的商品鱼一般需要20个月左右,因此一般采用2种养殖周期。

一种养殖周期是从头年的4月左右开始投放,以10CM左右的鱼种最为合适,养到入冬的时候,体重可以达到200克左右,放到网箱内过冬,养到次年的冬前就可以上市销售了。

另一种养殖周期是4月份左右开始投放,以200克中的鱼种为宜,养到入冬的时候,体重就能达到650克左右,此时可以上市销售,也可以养到第二年的冬前,体重达到1.5公斤的时候上市销售。

石斑鱼养殖的市场前景

因为石斑鱼特有的经济价值,因此在国内外的市场对石斑鱼的消费都越来越放开,且其具有潜在的市场价值,故对于养殖石斑鱼的人随之增多,石斑鱼的市场前景将越来越好。

巨石斑鱼


中文名称巨石斑鱼

拉丁名称Epinephelus tauvina (Forskal)

英文名称Greasy Rock-cod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鮨科

拉丁科名Serranidae

中文属名石斑鱼属

拉丁属名Epinephel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近海。我国见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褐色,幼鱼体侧具斑点及斜横带,背鳍鳍棘部下方具1大黑斑。吻长而尖,侧线有孔鳞64-66个。尾鳍后缘圆形。

生活习性
暖水性底层鱼类。栖息于底质粗杂的海区,是石斑鱼类中个体最大的种类,体长可达2米,质量达200千克,是优质食用鱼。

海(洋)生。

石斑鱼养殖密度


合理的养殖密度根据鱼的大小而有所不同。网箱的规格通常是长宽高均为3m,那么3立方米的网箱中可放养2000尾规格为2-3cm的鱼苗,如果规格超过了20cm,则需要进行分养,每个3立方米的网箱可以放养300-500尾。

石斑鱼的产量和密度之间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但实际上密度的大小则会对鱼的增重有一定的影响,密度小尾数少但是鱼增重较明显,密度大尾数多但是增重较少。因此在合理的养殖范围内,放养的密度越大,鱼产量则越高。石斑鱼的养殖密度通常是每立方米的水体中投放3千克的苗种,3立方米的网箱中放入体长规格为2-3cm,大概2000尾的鱼苗,鱼苗的体长超过了20cm的话则需要进行分养,9立方米的网箱中放养300-500尾即可。

鱼的产量与密度之间的关系

1、鱼产量是指收获时每一尾鱼在养殖期间增加的重量和鱼的尾数的乘积,收获的尾数就是苗种存活的尾数。在养殖密度合理的情况下,增重率和成活率是决定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但是增重率受放养的鱼苗规格数量、水质、饵料以及养殖技术的影响。因为小型鱼类的体重很轻,可以以尾数来计量,大型鱼类则需要同时考虑尾数和放养时的重量。

2、密度和增重两者的增加,都会让鱼产量增加。但是这两者又是相互制约的。如果放养的密度过大,那么水质、空间、饲料都会变得劣质且不足,因此影响了鱼个体的增重,从而导致实际的收益变差,如果放养的密度较小,水质虽然得到了保证,但是也会浪费过多的水体和饲料,降低了放养密度,尽管鱼个体的重量得到了增加,但也会产量不高,从而收益也不会有很大的变化。

3、在保证鱼类达到了食用鱼的规格、预期的鱼种规格的情况下,获得最高鱼产量的放养密度,这才是合理的放养密度。在合理的养殖范围内,放养的密度越大,鱼产量则越高,因此合理的放养是非常重要的。

小牙石斑鱼


中文名称小牙石斑鱼

拉丁名称Epinephelus microdon (Bleeker)

英文名称Camoaflage Rock-cod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鮨科

拉丁科名Serranidae

中文属名石斑鱼属

拉丁属名Epinephel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热带海域。我国见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色随年龄而变化,成鱼全身为褐色,无任何条纹及横带,背鳍基底亦无黑斑。侧线有孔鳞60个。背鳍、臀鳍鳍条部、胸鳍及尾鳍均无白边。尾鳍后缘圆形。

生活习性
暖水性鱼类。栖息于近海底层。体长可达1米,质量达100千克,唯数量不多。

海(洋)生。

六带石斑鱼


中文名称 六带石斑鱼
拉丁名称 Epinephelus sexfasciatus(Valenciennes)
英文名称 Sevenband grouper
地方名称 带石斑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鲈形目
拉丁目名 Perciformes
中文科名 鮨科
拉丁科名 Serranidae
中文属名 石斑鱼属
拉丁属名 Epinephelu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背鳍Ⅺ-14~16;臀鳍Ⅲ-8;胸鳍17;腹鳍I-5;尾鳍15。侧綫鳞72~77+3~4。
体长70~140毫米。体呈长椭圆形,侧扁。体长为体高2.9~3.4倍,为头长2.5~2.7倍。背腹面皆钝圆。背缘弧度与腹缘相同。隆起度均不大。体高以第四鳍棘处为最高。头中等大,其长大于体高,为吻长4.3~5.9倍,为眼径4.7~4.9倍。吻短,其长与眼径约相等。眼中等大,侧上位,靠近前端。眼间隔中等宽,较平,其中央前端有浅凹陷或否。鼻孔2,较小,圆形,相隣甚近,紧位于眼前上缘,前鼻孔有瓣膜。口中等大,稍倾斜,上下颌约等长。上颌微能伸缩。上颌骨后端扩大,超过眼后缘的下方。上颌前端有二小圆锥牙,其后方为倾斜可倒性牙1丛,两侧为绒毛齿呈带状。下颌具细小圆锥齿,两侧排列成稀疏牙二行。犁骨牙细小,腭骨牙呈绒毛带状,舌上无齿。前鳃盖骨后缘有细锯齿,隅角处较大,下缘平滑。鳃盖骨有棘二,上棘大而明显,下棘较小。鳃耙细扁,稀疏数目少,两端3~4退化,最长鳃耙为眼径的2/5,鳃耙7~9+11~14。

体被小栉鳞。栉状齿弱。头部鳞更细小,除鳃盖部稍明显外,余皆埋藏于皮肤下。侧綫完全与背缘并行。

背鳍鳍棘都与鳍条部相连续有一缺刻甚浅。背鳍鳍棘部强,以第四鳍棘为最长;最长鳍棘短于最长鳍条。臀鳍起点于背鳍鳍条部下方,以第二鳍棘为最强。胸鳍位底,宽大,后缘圆形。腹鳍位于胸鳍基后下方,其末端达到肛门前。尾鳍圆形。

液浸标本,体棕色,体侧有六条横带:第一条位于眼后及背鳍起点前;第二、三条位于背鳍鳍棘部下方;第四、五条位于背鳍鲢条部下,向腹部延伸在臀鳍上;第六条位于尾柄。各横带排列较整齐向背方延伸到背鳍上;自腹面延伸到腹部。带宽大于带间隙。背鳍鳍条部及尾鳍上有黑色斑点。臀鳍边缘黑色,胸鳍灰色,腹鳍灰褐色。

石斑鱼养殖条件


石斑鱼要在避风、波浪小且不会遭受台风袭击的海区养殖,为方便日后的饲料和成鱼运输,养殖场地交通要便利。一般使用网箱养殖石斑鱼,它们对水中盐度的要求在16以上,养殖海区的水深最低不能低于4m,水温要保持在15℃以上,养殖密度控制在60条/m³左右,合理投喂饲料保证营养均衡。

1、石斑鱼养殖方式

一般养殖石斑鱼可以选择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两种方式,但网箱养殖是比较普遍的养殖方式,养殖成年石斑鱼足首选网箱养殖,若是选择池塘或室内水泥养殖,建设标准和养殖要求基本与网箱养殖一样。石斑鱼的投放密度较高,很方便集中管理,而且它们能产生的效益很高,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养殖石斑鱼。

2、养殖石斑鱼的场地选择

养殖石斑鱼最好选择避风、波浪小、不会遭受台风袭击且交通方便的海区,养殖场地最好是沙质底、砾质底或者礁石质底,潮水最低时水深不能低于4米,网箱内的水流速度最好能够保持在0.2m/秒-0.75米/秒之间。

养殖石斑鱼的水温最低不能低于15℃,每年至少要有200天左右水温保持在22-28℃,水质要清澈,透明度需在1.5米以上,要避免受到农业肥水、城镇污水的污染,养殖石斑鱼的水中盐度不可低于16,它们最适宜的盐度是25-32℃,酸碱值控制在7-9之间,水中含氧量要在5毫克/升以上。

3、石斑鱼的养殖季节

不同地区不同气候下,石斑鱼的生长期有所区别,一般在浙闽沿海地区生长期是每年5-11月,两广、香港和台湾等地区生长期是每年4-11月,在海南地区生长期为3-12月。

石斑鱼的生长速度不是很快,它们从体长10cm生长到达到上市售卖规格的500-750g需要16-24个月左右,青石斑鱼和点带石斑鱼的生长速度比赤点石斑鱼和鲑点石斑鱼快,前两者的上市规格会大一些。根据它们的生长周期,有两种养殖周期可选,一种是当年3-5月将规格10cm的鱼苗投放进网箱,冬天时体重一般可以达到150-200g左右,让它们自行在网箱内越冬,等到来年冬季之前上市售卖;另一种是3-5月份将体重200g的较大的鱼种投放进去,在入冬前它们的体重达到500-700g时上市售卖,或是继续养到来年的入冬前体重达到3斤左右是再上市。

4、石斑鱼的养殖密度

石斑鱼一般采用网箱养殖,适宜水温在25℃左右,养殖密度太大或是太小都会影响石斑鱼的生长发育,通过实践证明显示,一般养殖密度控制在60条/m是最好的,这个密度下的石斑鱼生长速度较快,且存活率高。

5、石斑鱼饲料投喂

石斑鱼是食肉鱼类,给它们投喂的饲料首选新鲜的小杂鱼,投喂的饲料要根据石斑鱼的规格切成合适的大小。根据投喂饲料鱼的种类不同要改变投喂系数,例如投喂蓝圆鱼就要降低投喂系数,投喂眼睛鱼就可增大投喂系数,一般投喂系数应在5-12之间。

6、养殖石斑鱼的日常管理

养殖石斑鱼的网箱和养殖密度要合理,以免影响鱼群生长,要定期对网箱进行清扫消毒工作,确保网孔没有被堵塞,网箱内外的水流畅通,为更好的清理网箱内的残食和其它生物,可以在网箱内适量投放一些鲷科鱼类和杂食性鱼类,它们还能促进石斑鱼摄食,提高产量。定期检查网箱是否有破损情况,若发现破损情况立即修补,特别是台风天气,要对网箱加强防御,以免鱼群受到伤害,养殖过程中要定期监测水质,避免影响石斑鱼的品质。为提高石斑鱼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养殖者应每日观察鱼群状态,及时将大小不一的鱼只分开饲养,还便于管理。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995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