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河蟹营养方案的五个关键点

1.保肝

肝脏是河蟹重要的代谢器官,起到排毒解毒、造血载氧、分泌消化酶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的功能,随着河蟹的脱壳生长,肝脏的负荷变大,易发生病变,导致体质、免疫力下降,从而引发细菌性疾病。所以平常预防时要定时内服平肝宝+营养快线+酵母细胞壁多糖或肝利康+营养快线+酵母细胞壁多糖。

2.助消化

河蟹是怕热不怕冷的变温动物,其体温常接近于养殖水温20~25℃,这个温度低于河蟹体内消化酶的适宜温35~40℃,所以内源酶不足;且河蟹胃大、消化道短,故贪吃最易消化不良。平时预防肠炎病害时要定时内服消食健胃宝+营养快线+格力安

3.补钙

河蟹在水体中吸收钙离子的能力要比吸收配合饲料中钙能力强。河蟹在蜕壳时,要把外壳上的钙离子吸收到体内(所以脱壳期的蟹壳看起来变黄等),等壳中钙总量与体内钙的总量相等时才能顺利脱壳。蜕壳后的软蟹要充分吸收水分,特别是水体的钙、磷等来促进它外壳的硬化。所以脱壳前一个礼拜要定时内服AD钙+营养快线补充能力和营养,增强活力。脱壳高峰期外泼核糖核酸钙+解毒应激灵促进硬壳、恢复。

4.促长,增膘

俗话说七八月长壳、九十月长膘。夏季高温季节河蟹活动频繁,食欲大增,是河蟹生长的关键时期,河蟹喂料两头精中间粗。后期投喂精饲料,长肥促膘,要喂足料。但是河蟹本身胃大肠短、贪吃,对高蛋白的饲料消化能力较差。夏季高温饵料又易变质。所以后期喂料要定时加促进脂肪,蛋白吸收的产品脂壮宝。

5.AD钙,营养粘合剂

一般养殖户喜欢直接投喂干饲料,但是干料投喂。始终会有少量的粉末,且适口性差,粉末散在水里既污染水质也浪费饲料,甚至会沉入塘底,败坏底质、水质,且干料易吸水,特别是水质较差的塘。河蟹摄食有可能带有细菌、病毒或是亚硝酸盐高等饵料后而引发的疾病。所以喂料时加少量干净清水拌料后再投喂,减少风险。最好在饲料中适当配合环保营养型粘合剂,将饲料包裹后投喂,既能起到诱食作用,还能增强营养消化,更能避免底部淤泥渗水污染饲料。AD钙为新一代乳化钙,不但富含高活性离子钙,维生素A、D等营养成分,补钙快、吸收率高、固壳迅速。还具有较好的粘性,且可以和水任意比例相溶,保持粘性的同时不会对水质和底质造成二次污染。也许是目前最好的粘合产品。

扩展阅读

人工养殖河蟹的三个关键措施


河蟹人工育苗是河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只有这一环节抓好了,才能提供数量多、质量好的蟹苗,为整个养殖过程打下基础。

一、育苗前期准备工作1.育苗池洗刷消毒:在幼体排放前的3天~5天,应对育苗池进行彻底洗刷消毒,新建的育苗池还应提前1个月进行浸泡。每立方米用氯王100克全池泼洒进行消毒,再用消毒过的海水冲洗干净备用。2.注水:待余氯毒性消失后,即可将消毒过的海水,过滤注入使用。3.活饵料培养:河蟹状幼体、大眼幼体均系杂食性,尤喜活性饵料,做好河蟹开口饵料的培育极为关键。①植物性活饵料河蟹育苗生产中常用的植物性活饵料有三角褐指藻、扁藻、小球藻等单细胞藻类,其中尤以小球藻为最好,但小球藻培养需较多的人力、物力且不易培养。为解决这一难题,猗阳公司选用国外优良藻种,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以先进的培养方法,生产出品质纯真的天然小球藻粉和浓缩小球藻液,解决了育苗过程中的开口饵料问题。这种浓缩小球藻液可直接投入育苗池,也可进行接种扩大培养。投喂后证实可促进状幼体的生长发育,明显提高成活率。②动物性饵料河蟹在状幼体和大眼幼体期喜食轮虫、卤虫、枝角类、桡足类等,可人工孵化丰年虫卵培育成幼体投喂。但丰年虫卵是后期状幼体感染聚缩虫病的主要途径,为切断这一传播途径,可先用蟹安2号进行消毒、杀菌,杀灭聚缩虫体。二、状幼体的培育状幼体培育包括人工投饵、调控水温水质、充气增氧和强化管理、防治病虫害环节等。各期状体的蜕皮发育都对环境和饵料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在一期阶段,因属被动摄食,所以应使育苗池中投喂的饵料颗粒密度始终保持在每毫升10万个以上。同时,在防治病虫害方面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三、蟹苗淡化和出池当状幼体全部成为大眼幼体之后即可淡化出池,可向育苗池中逐步加入经氯宝消毒过的淡水,淡化时间约为4天~5天。

销售旺季河蟹池塘管理关键点


【常见问题】销售旺季河蟹池塘管理有哪些关键点?

【专家解答】在河蟹销售期,为保证存塘河蟹的成活率池塘管理仍有几个关键点需要注意,笔者总结如下:

1、改底是根本

进入养殖后期,池塘生态系统逐渐趋于老化,缓冲能力降低,加之投喂量增大,水体及池底有机质就会积累增多,很容易出现蓝藻、甲藻(如图1、2)等有害藻类的过度爆发,导致存塘河蟹出现撑爪、抓脚等症状,引发不必要的伤亡。因此,池塘改底要定期进行即便河蟹开始销售后,也不能忽略,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水体过浓、有害藻类过度繁殖等不良现象,建议选择氧化分解型底改(超能粒、福底Ⅱ等)改善底质。

2、溶氧是保证

随着季节的转变,河蟹成熟度的不断提高,其活动量也在逐渐增大,进入10月份,河蟹转塘现象越发明显,池塘水体逐渐浑浊,溶氧量随之也会降低,因此为了保证存塘河蟹的成活率,稳定水质,提高水体溶氧是关键。建议:①经常使用氧化增氧型底改(超能粒)改善底部环境,增加水体溶氧。②水质恶劣的,(蓝藻、甲藻水)定期使用氧生源配合速立安,既可抑制有害藻类,又能提高水体溶氧。③水体浑浊的,可定期使用好水底毒净,增加水体透明度,改善溶氧。

3、防控有害菌是支撑

一方面进入河蟹销售期后,池塘生态系统极易失衡,有害菌增多;另一方面,河蟹销售前期,许多河蟹成熟度不够,捕捞到的河蟹多数需要经过人工挑选,一些软脚的还要放归池塘,无疑增加了河蟹机械损伤的几率,造成有害菌感染;建议每10-15天使用一次至尊-95/99,控制有害菌,保证存塘河蟹的成活率。

以上是河蟹销售期池塘管理的关键点,仅供大家参考,借此也提醒广大养殖朋友,后期的池塘管理一定不能麻痹大意。让我们一起努力,为我们2015年的河蟹养殖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小编点评】高淳河蟹养殖随着9月份陆续有河蟹出塘销售,池塘管理也进入了一个薄弱期。养殖朋友普遍认为立秋后温度低了,池塘相对稳定了,管理也就不需要那么谨慎了,许多养殖户一个月仅仅改底一次,有的甚至完全放任不管。为此,小编汤姆为探索河蟹池塘管理关键点的你整理了《销售旺季河蟹池塘管理关键点》一文。

秋季河蟹养殖注意事项,五点需要牢记


河蟹是我国一种名贵的淡水养殖品种,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的扩大,很多朋友加入此行业,因技术上的欠缺,管理上的经验不足,成这养殖过程中的要害,这也是制约大部分养殖朋友不能够取得高产量的原因之一。俗话说:秋风响、蟹脚痒。秋天一到,螃蟹就开始上岸了,螃蟹上岸一般是性成熟标志。这也是关键时期,辛苦养殖了大半年,如果此时蟹逃跑,那真是前功尽弃啊,所以,在临近秋收季节更要做好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巡塘管理:坚持每天早晚巡塘,认真检查防逃设施,加大夜间巡塘力度,密切关注天气,关注河蟹上岸情况,适时抓捕暂养、适时出售;

二是水草养护:秋季,很多水草会腐烂,应及时捞除,避免因腐烂水草败坏水质,滋生病菌;可以移栽一些水葫芦、水浮莲等,用绳或竹竿围起来,覆盖池面不小于1/3,提供给蟹好的栖息环境。

三是做好水质改良:入秋后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大,水质易恶化,应做到每7-10天换一次水,每次不少于10cm,水深保持在1.2m,透明度控制在35cm,调节好水的PH值,可每10-15天用10-15ppm生石灰全池泼洒,促进河蟹的生长。

四是合理投喂:入秋后正式河蟹育肥上市的关键时期,应适当增加高蛋白饵料的投喂,如豆饼、黄豆、小杂鱼、螺蛳等,以利用螃蟹聚积体能,每日2次,日投喂量是蟹的5%-8%。

五是抓好病害防治:入秋后,昼夜温差大,易引发河蟹感冒和消化不良,平时要注意加深水位,换水水温差不能大于3℃,水面浮游植物面积不能大于1/2;给予优质的蛋白饲料和营养素,以增强蟹的体质。

丰收的季节,忙碌的季节,此时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以保证最后的收成不被影响,以上五要点要牢记,不能马虎大意。

河蟹养殖需要注意什么?河蟹养殖的五大关键性措施介绍


河蟹是我国最为重要的淡水蟹类,其肉质细嫩鲜美,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具有一定的养殖价值,给养殖户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在河蟹的养殖过程中,掌握慎投饵、早干塘、密植草等养殖关键性措施十分重要。那么,河蟹养殖需要注意什么?下面就为大家介绍河蟹养殖的五大关键性措施,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河蟹养殖的五大关键性措施

1.慎投饵:投喂饵料应以优质的颗粒饲料,冰鲜小鱼、黄豆为主,尽量不投粉状饲料,以减少对水体的污染,投饵根据季节天气,河蟹的生长活动等情况适当增减,在河蟹脱壳期间,饲料中应添加营养添加剂,确保河蟹正常脱壳生长。

2.早干塘:一般在每年1月份干塘,干塘后池边清淤修岸,晒塘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10-15天为宜,稍硬即可,这样减少对塘口中水草和底栖生物的破坏,保持塘口原有的生态。

3.密植草:前期要求塘口多种草,种足草,中期管好草:一是水色过浓影响水草光合作用,应及时调水。二是水质浑浊,水草附着污染物应及时使用净水生物剂清除。三是水草枯萎,缺少活动应及时追肥,后期控制塘面水草的覆盖数量在60%左右,对露出水面的水草要割除老草头使河蟹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健康生长。

4.多螺蛳:采用多次投放;防止一次性投入量大,造成前期水质清瘦而青苔大量繁殖。在清明前投入一批螺蛳,量300斤/亩,至6月底逐步补充投放,螺蛳量500斤/亩,调节好池塘水质,又有利于螺蛳自然增殖并保障养殖中后期池塘有充足天然活饵。

5.水调节:8月份是高温时期,是季节的交换阶段,为了适当降低水体内的温度和尽量少温差,池塘应保持最高水位,经常加水及换水,2-3天加注新水一次,7-10天换水一次,加水选择在凌晨或上午进行,不宜在傍晚加水。7-10天定期使用一次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随时保持水质清新,使河蟹在高温季节减少伤亡,确保成活率。

【小编结语】牢记慎投饵、慎投饵、早干塘、密植草等养殖关键性措施,对于提高河蟹养殖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河蟹养殖的五大关键性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你从五个方面掌握河蟹大水面养殖技术


河蟹又称毛蟹、螃蟹,学名中华绒鳌蟹,其常栖居在水质清新、水草丰富的水域中,具有昼伏夜出的特点,一般夜间出来活动觅食。每年的6――9月份为河蟹活动摄食的盛期。大水面养殖河蟹具有水活流畅,受风面大,溶氧充足,天然饵料较丰富的资源优势,因而利用大水面养殖河蟹,能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现结合我镇多年养殖经验,将其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放养前的准备工作1.1水域的选择根据河蟹的生物学特性,应选择水质清新、阳光充足、水草丰富(最好是沉水植物中的苦草、轮叶黑藻等,挺水植物中的芦苇、蒲草),螺蚬较多的水域(螺蚬不足可以进行人工放养)。这样,河蟹可以获得充足的动、植物饵料,有利于满足和促进河蟹的生长。水草不多的地方可以采取人工种植部分水草的方法予以弥补。1.2防逃设施的建立采用网片和树桩(竹桩)将养殖水域圈围起来。拦网宜采用聚乙稀网片,网目大小以不逃蟹为宜,最好采用双层围网。拦网的高度应在高出常年平均水位1米以上。网脚以石笼作沉子沉入底泥中,并用倒刺桩将网片插入泥土中,在内层网衣上用塑料薄膜或钙塑板做成倒檐,以防河蟹从网上翻出外逃。每隔一定距离用树(竹)桩插入泥土中0.5――1.0米,以加固拦网,防止风浪冲击。1.3清野幼蟹放养前,应预先采用各种方法清除水域的野杂鱼类,减少河蟹的天敌,为河蟹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2蟹种放养2.1严把蟹种质量关养殖效益的好坏,苗种至关重要,选购苗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2.1.1选购的幼蟹(蟹种)应当规格要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这是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条件。2.1.2在江淮地区及长江流域,长江蟹是优先选购蟹种,其生长速度及回捕率要优于其它蟹种。在同等条件下,辽河蟹性成熟比长江蟹早,个体的平均规格自然要小得多。2.1.3内陆纯淡水培育的蟹种要优于沿海地区培宜的蟹种。一般来说,沿海地区培育用水有一定的盐度,培育出来的蟹苗不适应内陆水域,易早熟,生长速度不很理想,所以有条件的话最好自己培育幼蟹。2.1.4从多年养殖结果看,生态式土池育苗比工厂化水泥池育苗来得好,前者培育的苗种更加适应自然放养,特别是大水面放养。2.2适时确立放养时间大水面放养应以冬放和春放为主,每年的12月和翌年的3――4月份为最佳的放养季节,寒冷的冬季和结冰时一般不宜放养,以免冻伤蟹种,影响成活率。2.3确定合理放养量放养量的确定应根据水域中的天然饵料及自身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以200――300只/千克的蟹种按400――600只/667平方米的密度放养。面积大、饵料足、水质好,资金有保障的也可适当地增加投放量,但不能超过该水域的自然供饵能力。2.4采用科学的放养方法放养前,将蟹种装在船上,尽可能地放均匀一些,范围放大一些。如果是外地采购的蟹种,因历经长途运输,脱水时间较长,则不宜直接投放,而应先将幼蟹进行缓苗处理,即连同网袋一起放入水中浸泡1――2分钟,取出放置3――5分钟,如此反复2――3次,待幼蟹充分吸水,适应水域环境后再按上述方法放养。3饲养管理3.1饵料投喂大水域中水草一般较丰富,在前期一般无需投喂,7――9月份是河蟹生长旺盛期,为了有效地保护好水草免遭大量破坏,此时应及时投喂部分人工饵料,如螺蛳、河蚬、鱼虾肉等,植物性饵料中的谷类、豆类、南瓜丝、山芋丝等,以更好地促进河蟹快速生长。一般每天投喂2次,上午8――9时和下午17――18时各投喂1次,日投喂量应按河蟹体重的5%――7%。上午宜投喂在水草的深水区,下午应投喂在水草的浅水区。3.2水质管理大水域一般水体畅通,水质不易变坏,但在水草被河蟹咬断漂浮水面时应及时捞出,以免在高温季节腐烂败坏水质。同时禁止有机磷类及菊酯类药物污染水质。另外,每隔15天用生石灰按25――30千克/667平方米化水全池泼洒,以改良水质。3.3日常管理首先要加强拦网管理,及时检查围栏的网片有无漏洞,如发现漏洞,应及时补修,特别是在洪水季节,河蟹很容易随水的流动逃逸。另外,在河蟹生长期间禁止打捞水草,禁止放鸭,禁止用渔具进行水下作业,因为这样都很容易造成河蟹伤亡,特别是河蟹蜕壳高峰期,其危害性更大。4病害防治4.1水域清塘消毒应尽可能进行。4.2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快,尽量不要使蟹体受伤。4.3采用定期泼洒生石灰与拌饵投喂内服药相结合,尽可能减少病害发生。常用的内服药有氟哌酸、益肝素、FRC等。5成蟹捕捞大水面养殖河蟹不同于池塘养蟹,应适时进行捕捞。9月中旬开始,有相当一部分河蟹企图向网围外攀逃,因而适时确定捕捞时间,对提高回捕率,减少河蟹逃逸很重要。所以大水面拦网养蟹,必须提前开捕,一般选择在9月上旬,赶在成蟹自然生殖洄游前集中力量组织捕捞,通常用地笼和蟹簖(迷魂阵)进行定置张捕,捕捞效果较好。

五个关键技术!迅速提高山鸡产蛋!!


唐李白《赠从弟冽》里关于山鸡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吧:楚国一人卖山鸡,一个路人问他是什么鸟?他骗路人说:凤凰。路人说:我听说过凤凰好久了,今天真的见到了。你卖吗?楚国人说:卖呀!路人给他好多的钱,他不卖,要求加倍,待加倍后,才卖给了路人。路人想将山鸡献给楚国的大王,结果过了一夜,山鸡死了,路人不可惜花了多少钱,只可惜不能把凤凰献给大王。楚国的人们听说了,都在纷纷传说,都以为是真的凤凰,才会花那么多的钱买来献给大王。后来楚王也听说了。楚王被那个路人的行为感动了,遂把他召去赐给了好多的东西和钱,路人得到的比买山鸡的钱何止多了十倍。这是一个关于山鸡有趣的故事,现在山鸡已经成为特种养殖项目中最受欢迎的品种,据福建招宝生态农庄25年来的统计资料反映,引种山鸡养殖的客户,每年都增长30%以上。不过,虽然普遍反映山鸡项目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但是,仍然会有少部分人养不好山鸡,说自己养殖的山鸡产蛋低。深究其中的原因,招宝生态农庄特地整理出以下5点提高山鸡产蛋的关键技术,具体如下:

一、严格控制关照

山鸡进入产蛋期时,对光照非常敏感。光照的长短与母鸡的产蛋生理有关,增加光照能刺激山鸡性激素分泌从而增加产蛋;缩短光照,抑制性激素的分泌,也就抑制了排卵和产蛋。产蛋鸡对光照非常敏感,采用正确的光照才能收到良好的产蛋效果,产蛋务必要准时、准点、规律。

一般来说,在开产前15天,每天要光照14小时,并且光照要逐步增加,每天增加5分钟,直至达到16小时为止。开放式鸡舍养鸡,受自然日照长短变化的影响。随着季节和纬度不同,一年不同日期的自然光照时间长短不一样,因此要计算自然光照时间,然后补以灯光达到16小时。这样可以使鸡连续产蛋,尽快达到产蛋高峰。利用人工光照,光照的强度、开关时间都要稳定,不能随意变化,否则很容易造成山鸡脱肛的情况。

目前很多养殖户,产蛋鸡完全放养,无法进行补光,因此,其产蛋率低,一般不会超过30枚/年。

二、日粮蛋白保持21%

经我农庄长期的实践总结,山鸡要高产、稳产,饲料中的蛋白水平应达到21%,并且动物蛋白要占50%,在山鸡产蛋率达到70%以上时,即要达到上述水平,如达不到,就会出现产蛋高峰时间短,山鸡体重迅速下降,导致产蛋少,蛋重小,产下的合格种蛋少,沙皮重,畸形蛋多等情况;这需要饲养者认真去研究、去观察,多学习技术,同时引种户一定要选择一个优质的场家学习关键的技术,否则综合产蛋率相差6-11倍。

三、山鸡栏舍的合理建设

栏舍建设的合理与否,不但影响生长、发病,对其产蛋也影响极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栏舍构建不合理,不利于通风、干燥、温度恒定的要求。甚至于昼夜温差太大,动物很难调整。从而产生应激、体质下降等,发病率会很大,产蛋也会大幅度减少。

2、栏舍环境不良。空气污染,通风不良,山鸡不能够安静生活,经常受惊扰等。

四、控制体重和开产日龄

要使山鸡高产,一定要注意控制产蛋山鸡的体重和开产日龄,根据我农庄25年养殖山鸡的研究发现,山鸡开产体重控制在2.1-2.4斤之间,高产质量、高产时间,高产数量,这三个指标效果最好。同时,山鸡开产日龄上半年控制在160天,下半年175天,各项指标效果最好。具体措施是:

1、饲料配方科学合理,不同的生长阶段给予不同的配方饲料;

2、饲料中,必须要有青饲料,而且青饲料的比例不能少于山鸡总进食量的三分之一,才能控制山鸡的体重。

五、其它方面

1、山鸡产蛋高峰时间是每天上午9点-下午2点,在此期间要严禁一切生产活动,不能有任何惊扰山鸡产蛋的行为,才能确保高产,许多养殖户不知道,,在此期间,打扫卫生,抓鸡等,会影响山鸡产蛋5-7天的时间,且蛋的破损率会达到30-40%。

2、定时定量饲喂:产蛋山鸡每天日粮65g,每天定时分2次饲喂,才能保证其高产。食物时多时少,营养搭配不科学,饮水不足,环境卫生差,陌生群体合养等等。都可能造成鸡群发育不良、感染疾病,过肥,过瘦等,自然对产蛋造成不良影响。

3、产蛋之时,气候炎热,山鸡采食下降,可在饲料中加入清热解暑中药,以提高产蛋率。药方:香薷150g、厚朴150g、黄芩150g、黄芪180g、薄荷150g、生地180g、甘草80g、扁豆150g,金银花180g,晒干粉碎成细末,按2%加入饲料中,可有效解决山鸡热应激综合征,对山鸡夏季的产蛋率提高12-20%,受精率提高10-15%,福建招宝农庄使用本方20年,效果非常明显。

秋季河蟹养殖的五要点


俗话说:秋风响、蟹脚痒。此话说明秋天到了,螃蟹就开始上岸了,螃蟹上岸一般是性成熟标志。因此,此时是一年螃蟹养殖的关键的时期,一个小的细节就决定养殖成败。个人认为此时应该从以下几个细节入手,确保大半年来的辛劳付出得以丰收。

一是加强巡塘管理:坚持每天早晚巡塘,认真检查防逃设施,加大夜间巡塘力度,密切关注天气,关注河蟹上岸情况,适时抓捕暂养、适时出售;

二是水草养护:秋季,很多水草会腐烂,应及时捞除,避免因腐烂水草败坏水质,滋生病菌;可以移栽一些水葫芦、水浮莲等,用绳或竹竿围起来,覆盖池面不小于1/3,提供给蟹好的栖息环境。

三是做好水质改良:入秋后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大,水质易恶化,应做到每7-10天换一次水,每次不少于10cm,水深保持在1.2m,透明度控制在35cm,调节好水的PH值,可每10-15天用10-15ppm生石灰全池泼洒,促进河蟹的生长。

四是合理投喂:入秋后正式河蟹育肥上市的关键时期,应适当增加高蛋白饵料的投喂,如豆饼、黄豆、小杂鱼、螺蛳等,以利用螃蟹聚积体能,每日2次,日投喂量是蟹的5%-8%。

五是抓好病害防治:入秋后,昼夜温差大,易引发河蟹感冒和消化不良,平时要注意加深水位,换水水温差不能大于3℃,水面浮游植物面积不能大于1/2;给予优质的蛋白饲料和营养素,以增强蟹的体质。

养殖乌鳢技术的三个关键


说起乌鳢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它是一种怎么样的鱼,但是说到黑鱼大家还是非常熟悉的,其实乌鳢它就是黑鱼,只是叫法不一样而已,有的人喜欢把它叫做乌鳢,有的喜欢把它叫做黑鱼。

养殖乌鳢技术的三个关键

池塘面积0.5~2亩,池周围用竹篱笆围高1.5米,水深1~1.5米。注水应由池顶离池堤30厘米处注下为宜,以免乌鳢逆水逃走。池内可种植一些水浮莲,为乌鳢提供遮蔽。

放养密度要根据饵料来源和水源条件而定。一般每平方米最初可放养5~6厘米的鱼种8~10尾,随着鱼的长大,要经多次拉网筛选,将大小规格分池稀养,规格一致的放在同一池塘,最后的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尾左右。如果饵料充足,水源丰富,可适当增加放养量。一般放养15~20厘米的隔年鱼种,从4月放养,饲养到年底,每尾重可达0.6公斤以上。单养乌鳢可投喂活饵或人工饲料。前者是专投活的小鱼(主要是罗非鱼)、小虾、蚯蚓等。有条件的可投喂一些废弃的动物内脏,也可以在池水面上架设电灯或油灯,引诱昆虫落水作为乌鳢的饵料,活饵的投喂量要适当控制,投喂过多会引起缺氧浮头现象。平时要注意池中活饵减少情形而补充。投喂人工饲料,从小就要驯饵,使从吃活饵逐渐改变成吃人工饲料。在驯饵中,千万不要在中途投喂活饵料。人工饲料一般含杂鱼酱70%、黄豆粉或鳗鱼饲料20%、酵母粉5%,再加一些维生素。每天上午和傍晚各投喂一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8%,要根据吃食情况而掌握。投饵要定时定位,使习惯于同一位置而且一次吃完所投的饲料。每天要巡塘,尤其在雷阵雨或闷热天气,要注意鱼跳出池外。投饵前要先清除残饵,以免水质恶化而影响生长,最好每天适量注入一些新水,保持水质清新。

什么是乌鳢

乌鳢俗称黑鱼,它生性凶猛,繁殖力强,胃口奇大,常能吃掉某个湖泊或池塘里的其他所有鱼类,甚至不放过自己的幼鱼。黑鱼还能在陆地上滑行,迁移到其他水域寻找食物,可以离水生活3天之久。是中国人的盘中佳肴。

黑鱼饲养技术

1、池塘建造:选择东西走向、长方形池塘,池塘底部为泥土,池深2~2.5米,水深1.5~2米,进排水需设防逃设施,在养殖前15天施生石灰100~150千克/亩彻底消毒。

2、鱼种放养:鱼种下塘前,要用3%~5%的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再放入池内,体长10~14厘米的鱼种,放养密度为9000~10000尾/亩,16~20厘米的鱼种,放养密度为8000尾/亩。

3、日常管理:注意观察黑鱼摄食、活动、发病动向和环境变化,春季每星期换池水4/5,高温季节3天一小换,7天一大换,进排水接防逃网,池埂高出水面50厘米以上为好。对于排出的污水,应进行必要的污水处理。

4、饲料投喂:喂养黑鱼的饲料,有人工配合饲料、淡水或海水的小杂鱼、畜禽屠宰后的下脚料。小杂鱼投喂前,需进行分拣,剔除带硬棘的鱼类,如黄颡鱼等。投喂前,用拍击为信号,将远处的鱼集中到饵料台附近,减少饲料的浪费,初期投喂量为体重的10%,后可适当减为体重的5%左右,应该一勺一勺投喂,这样饲料的浪费少。投喂应做到四定原则,每个塘要选择3~4个投饵点。采用集约化养殖的方式,体长10厘米以上,经过8~9个月养殖,成活率75%~80%,平均体重0.5~0.7千克,亩产4000~5000千克。在池塘中种植部分水生植物如蒲草、苦草、水花生等,种植面积控制在池塘面积的1/3。

黑鱼的营养价值

1、黑鱼肉中含蛋白质、脂肪、18种氨基酸等,还含有人体必需的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

2、适用于身体虚弱,低蛋白血症、脾胃气虚、营养不良,贫血之人食用,广西一带民间常视黑鱼为珍贵补品,用以催乳、补血;

3、黑鱼有祛风治疳、补脾益气、利水消肿之效,因此三北地区常有产妇、风湿病患者、小儿疳病者觅乌鳢鱼食之,作为一种辅助食疗法。

4、黑鱼生命力指数为0,但是防病指数为6.41。

吃过黑鱼的人应该都是非常熟悉的,黑鱼的营养价值很高,而且黑鱼比一般的鱼要凶悍,因此养殖者在养殖黑鱼的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养殖技术,才能更利于养殖的顺利进行。

养殖河虾的六个关键步骤


一、池塘条件与清理。选择面积3~5亩,水深1.5~2.5米,淡水水源充足、无污染、沙质底的淡水池塘或虾塘为宜。

二、施肥培饵。虾苗放养前1周,用60~80目筛绢网过滤,进水30厘米,亩施基肥(发酵畜粪)50公斤或尿素5公斤以培养基础饵料。

三、虾苗放养。一般5月下旬水温稳定在18~20℃时可放养虾苗。虾苗需经一星期以上时间的淡化处理,比重1.003以下方可放养。一般亩放0.7~1.0厘米虾苗3~4万尾,0.7厘米以下苗需暂养。虾塘可混养10~20厘米花白鲢鱼种80~150尾。四、饵料投喂。虾苗下塘1月内基本不必投喂配合饵料,主要依靠塘中浮游生物为食。1个月后投喂配合饵料,辅以鲜鱼、贝肉等,投饵率一般为虾体重的3%~5%。7~9月可适当增加投饵量,以不剩残饵为原则,投饵次数为每天2~3次,白天投量占1/3,傍晚2/3。五、调水防病。虾苗放养10天后,开始逐渐加水,每周加水10~15厘米。高温季节每2~3天换水20~30厘米。每半月左右,亩用生石灰5~10公斤化浆全池泼洒,既改善水质和底质,又杀菌促进脱壳生长。同时,15~20天时,应拌制1~3大蒜药饵,连投3~5天。六、收捕。一般养殖80~100天,虾体长达7~10厘米即可根据市场行情起捕出售。可用网捕或放水收捕,离水36小时干法活运,成活率可达90%。

养殖河蟹的营养需求与配合饲料制作经验


河蟹是我国特有的水产珍品,它以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而享誉海内外,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因此,从湖泊、水库到池塘、稻田都在大规模的推行河蟹养殖,河蟹养殖的迅速发展,要求配合饲料产业也要相应跟上。而我国目前关于河蟹配合饲料营养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现将河蟹的营养需求与配合饲料研制做一简述。

1河蟹的营养需求

1.1蛋白质和氨基酸

河蟹从搔状幼体期至养成期的配合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为45%~28%。以白鱼粉、饼粕类、面筋粉、虾糠粉、蛋黄粉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粗蛋白质为45%的河蟹溞状幼体期配合饲料,其产品细度为80~250目,分别投喂于Z1~Z5期幼体,其幼体摄食后拖的粪便率高,变态整齐、蜕皮时间短、成活率高。蟹苗出池后池底的残饵很少,用粗蛋白质为42%的配合饲料(开口料)喂养大眼幼体至V期幼蟹,经过约1个月的喂养,幼蟹生长快、活泼健康,其成活率约在50%,饲料系数在0.8左右。河蟹养成期的配合饲料粗蛋白质含量在28%~36%,在此条件下喂养出来的河蟹个体较大,病害少,而且绝大部分养殖户都可盈利。根据河蟹的生理特点,养成前期温度适宜,可喂36%粗蛋白质的配合饲料;中期水温较高,河蟹生长相对缓慢,可喂28%粗蛋白质的配合饲料,并结合投喂一些水草和杂粮;后期水温较适宜河蟹生长,此时河蟹大量摄食,为越冬贮备营养,可投喂33%的配合饲料,因此,秋末冬初捕捞的河蟹是蟹肥膏黄。这样的喂养模式也符合河蟹养殖的两头精中间粗的投饵原则。

河蟹对蛋白质的需要实质就是对氨基酸的需要,河蟹将饲料中获取的蛋白质消化成肽、氨基酸等小分子化合物后才能最终转化到蟹体组织。河蟹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基本上和虾类相似,即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10种。河蟹对各种必需氨基酸的适合需要量还未见报道,在设计配方时主要参照虾类,河蟹对添加的游离氨基酸生长效果不显著。为了使配合饲料中氨基酸互补,最大限度地满足河蟹生长发育的需要,在保证饲料原料质量的前提下,使用料原料时,尽可能使用多品种原料,如鱼粉、各种饼粕类、酵母、糠麸类等。但是在使用饼粕类时要注意:花生粕尽管在河蟹饲料中可较大量使用,但易产生黄曲霉素,要注意保管和质量;棉粕中含有棉酚、菜籽粕中含有芥子甙等有毒物质,而且味苦,对于河蟹的适口性较差,因此,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不宜超过7%。

1.2脂类

脂类是河蟹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必需的能量物质,它可提供河蟹生长所需的脂肪酸、胆固醇及磷脂等营养物质,还可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河蟹的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比例很大,约为70%~83%,而其中多烯脂肪酸特别是二十碳五烯酸[20∶5(n-3),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22∶6(n-3),DHA]又占很高比例。此外幼蟹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成蟹,而单烯脂肪酸的含量又显著低于成蟹,幼蟹的二十二碳四烯酸比成蟹的含量高出2倍多。因此,幼体至幼蟹阶段的粗脂肪含量设计在6%~8%,成蟹阶段在3%~6%。鱼油中含有多种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和一些未知生长因子,是河蟹饲料适宜添加的油脂原料。

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磷脂可提高幼蟹的成活率和加速蜕皮,饲料中适宜的添加量为1%~1.5%。

1.3粗纤维

粗纤维一般不能被河蟹所利用,但却是维持河蟹健康所必须的。适量的粗纤维可刺激消化酶的分泌,促进消化道蠕动和对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适宜的粗纤维含量是:大眼幼体至幼蟹期为4%~5%,养成期为6%~7%。

1.4矿物质与维生素

河蟹对矿物质和维生素需求的报道甚少。在生产实践中,配合饲料中钙和磷的含量:幼蟹期以前钙为1.5%~2.0%,磷为1.8%~2.5%,钙、磷比约为1∶1.2,成蟹期钙为1.2%~2.0%,磷为1.0%~1.8%,钙、磷比约为1∶0.9。

由于蜕壳生理和生长的特殊要求,河蟹对维生素、胆碱和肌醇的需要量较高。维生素C在河蟹体内能参与几丁质的的合成,使甲壳硬化正常,提高蜕壳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并能提高河蟹的抗病能力;维生素D3对促进钙磷在肠道中的吸收及在骨基中的沉积具有重要作用。维生素在制粒过程中易受高温而被破坏,有条件的单位可采用喷涂办法。

2河蟹配合饲料制作的几个关键

2.1原料选择

在畜禽饲料配方中玉米是用量最大的原料之一,故通常称畜禽料为能量饲料。而河蟹对糖的代谢能力低下,对蛋白质需要量较高。饲料蛋白质水平、动物性和植物性蛋白质的比例都直接影响蟹的采食量、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另外,河蟹和鱼类一样是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蛋白质代谢的废弃产物为氨氮,这种代谢形式比畜禽代谢废物主要是尿素和尿酸消耗能量少得多,因此,河蟹利用的基本上是蛋白质,又称河蟹料为蛋白饲料,这与畜禽饲料有较大差别。

2.2原料粉碎粒度

河蟹消化器官简单且短,消化道长与体长之比要比畜禽小得多。消化腺不发达,各种消化酶因体温低活性均不高,肠道中消化作用的细菌种类和数量均较少,食物在消化道内停留的时间明显短于畜禽。因此,在饲料加工中,蟹饲料原料要求具有更细的粉碎粒度,通常情况下,普通鱼饲料的原料细度要求全部通过40目,而蟹饲料则要求95%以上通过80目。较细的粉碎粒度有利于提高河蟹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也有利于提高饲料的混合均匀性和颗粒成型率,提高饲料颗粒在水中的稳定性。

2.3摄食方式与饲料溶散时间

畜禽的摄食方式为嚼食或啄食,对饲料形状无特殊要求;鱼类为吞食,只要饲料粒径与鱼的口径相适应,饲料入水后即可被鱼类摄食,在饲料溶散时间上也不太讲究,正常要求在水中溶散时间不低于0.5h;而河蟹则为抱食,利用两只大螯将配合饲料送人咀嚼器中磨碎,然后才进入嘴里,因此,要求河蟹配合饲料在水中溶散时间必须在12h以上。要达到适宜的水中稳定性,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增加含淀粉多的原料如次粉、小麦等的用量,制粒过程中淀粉糊化后产生粘性,从而增加饲料的水中稳定性;②添加非营养性的专用粘合剂,目前使用最多的是高聚合物类粘合剂,如多聚脲甲醛,但此粘合剂用多后有毒性,要按规定量添加;③采用合理的加工工艺。河蟹料需要较高的糊化度和水中稳定性,为此,一是加大环模的压缩比,可在20以上,这样原料在环模内挤压强度增大,剂压时间较长,能提高颗粒在水中的稳定性;二是采用3级调质器,调质温度在90℃以上,充分的调质使淀粉糊化,蛋白质变性,提高了饲料的可消化性和耐水性。另外,可采用后熟化工艺,让刚出模的热颗粒在高温高湿下持续一段时间,使淀粉进一步糊化,颗粒饲料在后熟化器中保温12min,淀粉糊化率可由33.3%提高到53%。经过后熟化的颗粒饲料可提高耐水性。

2.4添加剂

河蟹饲料除了为提高水中稳定性而使用粘合剂外,还需要刺激动物食欲,提高采食量,促进生长而使用诱食剂;为防止油脂氧化还需要使用抗氧化剂。河蟹摄食量没有鱼类大,批次投饵量相对较小,饲料需要保存的时间要长,为了防止霉变,除了在高温多雨季节添加防霉剂外,还需将饲料水分控制在11%以内。

螃蟹养殖的五大关键性措施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也在与日俱增。以前买不起,吃不起的东西,现在就可以轻轻松松就买回家。比如近几年来,我国市场上的螃蟹消费量在稳步增长,以此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存在着很多的螃蟹养殖场。对于很多想要进行螃蟹养殖的人来说,有必要了解一下关于螃蟹养殖的一些问题。比如,螃蟹养殖的五大关键性措施。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螃蟹养殖的五大关键性措施

一、慎投饵

投喂饵料应以优质的颗粒饲料,冰鲜小鱼、黄豆为主,尽量不投粉状饲料,以减少对水体的污染,投饵根据季节天气,河蟹的生长活动等情况适当增减,在河蟹脱壳期间,饲料中应添加营养添加剂,确保河蟹正常脱壳生长。

二、早干塘

一般在每年1月份干塘,干塘后池边清淤修岸,晒塘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10-15天为宜,稍硬即可,这样减少对塘口中水草和底栖生物的破坏,保持塘口原有的生态。

三、密植草

前期要求塘口多种草,种足草,中期管好草:一是水色过浓影响水草光合作用,应及时调水。二是水质浑浊,水草附着污染物应及时使用净水生物剂清除。三是水草枯萎,缺少活动应及时追肥,后期控制塘面水草的覆盖数量在60%左右,对露出水面的水草要割除老草头使河蟹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健康生长。

四、多螺蛳

采用多次投放;防止一次性投入量大,造成前期水质清瘦而青苔大量繁殖。在清明前投入一批螺蛳,量300斤/亩,至6月底逐步补充投放,螺蛳量500斤/亩,调节好池塘水质,又有利于螺蛳自然增殖并保障养殖中后期池塘有充足天然活饵。

五、水调节

8月份是高温时期,是季节的交换阶段,为了适当降低水体内的温度和尽量少温差,池塘应保持最高水位,经常加水及换水,2-3天加注新水一次,7-10天换水一次,加水选择在凌晨或上午进行,不宜在傍晚加水。7-10天定期使用一次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随时保持水质清新,使河蟹在高温季节减少伤亡,确保成活率。

在养殖螃蟹的过程中,除了前期的资金投入外,在后期还应该有过硬的养殖技术。在养螃蟹的过程中,要做好慎投饵、早干塘、密植草、多螺蛳、水调节等五大关键措施,这样才能提高螃蟹的成活率。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五黑鸡有什么营养价值


五黑鸡,又名五黑一绿鸡黑鸡,具有黑毛、黑皮、黑肉、黑骨、黑内脏五黑特征,鸡蛋外壳为绿色,是世界罕见的珍禽极品,那么,五黑鸡有什么营养价值?养殖优势有哪些?

一、五黑鸡有什么营养价值?

它具有独特的营养、滋补、药用、食用和观赏价值。绿壳蛋五黑乌鸡肉质细嫩,清香甘润,味道鲜美,类似于甲鱼,优于鸽肉。尤以药用、滋补、观赏而闻名于世,是驰名中外的多用途优良鸡种。它含有极高的滋补、药用价值的黑色素,具有滋阴、补肾、添精、抗癌等独特功效,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备受历代医药家所重视,自古被誉为滋补胜甲鱼,养伤赛白鸽,美容如珍珠。尤其适合适孕人群,孕妇食用,对产妇的术后修复也起良好作用。实属药用滋补俱佳的乌鸡珍稀品种。

二、五黑鸡养殖优势有哪些?

五黑鸡养殖优点:绿壳蛋鸡生命力旺盛、喜群居、抗病力强,全国各地均可饲养。该肉质优、高产、节粮、高效。蛋内的硒、锌、碘含量高于普通鸡蛋,而胆固醇含量低于普通鸡蛋,营养丰富,适于全家每日食用。

三、五黑鸡鸡场场址如何建设?

场址选择:既在考虑防疫安全,又要为生产的正常运转提供方便。要求地势高干燥,排水良好,水源要充足,水质好,最好有自然山林生态环境,更利于鸡群散养。

鸡舍的类型:密闭型和开放型。

鸡舍的布局:根据饲养量决定,要有利于疾病控制。

饲养设备的选择:因地制宜(供暖、通风、供水、喂料、笼具、光照等设备)。

yz023.com养殖网养殖技巧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其中《养殖河蟹营养方案的五个关键点》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如不满足请访问“水貂养殖关键点”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009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