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全年疾病防治方案


一、苗种下塘的工作准备

1.调节温差:苗种运输过程中避免髙温暴晒,苗种托已近菌、运到目的地时先不要急于拆袋放苗,应将苗种袋先放入池塘,大概30分钟就可以使苗种袋中的温度与苗塘的水温平衡。

2.放苗时间:最好是在早上9点左右或在下午的5点左右,避免太阳直晒。

3.放苗处理:两种方法

(1)下塘前:调节温差后,用一套霉病套餐和一包泼洒姜兑4立方水搅匀,然后用滤网浸泡鱼苗30秒至一分钟,再放入池塘。

(2)下塘后:调节温差后直接将苗放入池塘,放入后用霉病套餐和泼洒姜兑水全池泼洒,每套用3亩。

4.苗种培育

苗种下塘后,每十天使用一次鱼美+芽孢+藻种,培养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每套用三亩。

二、防治霉病

1、预防:霉病易发月段每月外用,霉病套餐和泼洒姜两次,兑水泼洒全池,每套用三亩。

2、治疗方法:外用霉病套餐和泼洒姜兑水全池泼洒,连用两天,每套用2亩,病情严重剂量增加,冬季使用可用40度左右的温水浸泡使用。

三、防治车轮虫、指环虫

1、预防:寄生虫易发月段每月内服芳草纤灭3天,使用方法:每包纤灭拌20公斤饲料投喂,每天喂平时饲料用量的30%,每天下午只喂一餐,此方法能够有效的预防车轮虫、指环虫的繁殖和寄生。

2、治疗

车轮虫:内服芳草纤灭,每包拌10公斤饲料,内服两天后,外用霉病套餐和泼洒姜一次,每套三亩。

指环虫:外用阿维菌素一次,每瓶用3—4亩,兑水全池泼洒,寄生虫较多时可连续使用两天。

注意:使用当天需天气晴朗。

第二天外用霉病套餐和泼洒姜一次,每套三亩。

四、防治各种细菌性疾病(赤皮、肠炎、烂鳃、出血、肝胆)综合症。

防治各种细菌性疾病:

(1)预防:细菌性疾病高发季节提前每月内服防病套餐三

天,每套拌20公斤饲料,每天喂平时饲料用量的30%,每

天下午只喂一餐。

(2)治疗:使用罗飞二合一或鱼病康三型+多维内服三天,

每套拌10公斤饲料,若病情严重在则剂量酌情增加。

2、防治肝胆综合症

(1)预防:肝胆病易发阶段每月内服三黄散和鱼肝宝散三

天,每套拌20公斤饲料。

(2)治疗:内服罗飞二合一+鱼肝宝散三天,每套拌10公

斤饲料,若病情严重在则剂量酌情增加。

3.、治疗出血病:外用苯扎溴铵,每瓶用3—5亩,连用两天。内服罗飞二合一+vk3三天,每套拌10公斤饲料。

五、鱼越冬前的处理

1、10—12月每月内服三黄散+鱼肝宝散+多维三天,每套拌20公斤饲料。

2、在整个越冬的过程中,每个星期可少量投喂一次饲料,保证鱼的体质。

3、鱼越冬完后,饲料不要投喂过多,要先少量的投喂再慢慢增加投喂量,避免鱼爆发肝胆综合症,引起死亡。

六、全年的水质调节

1、3—5月,每月使用芽孢和藻种调水一次,每套使用3—5亩(根据水质情况决定用量)。使用方法:选好容器先浸泡芽孢和藻种2小时,浸泡后全池均匀泼洒,一边泼洒一边加水稀释继续泼洒。

注意事项:使用当天天气晴朗,使用前开增氧机2小时,上午九点开始浸泡,在使用的前后5天不能使用消毒剂和杀虫剂。

2、6—10月,这4个月为高温气节要每月使用2次芽孢和藻种,使用方法同上。

3、越冬前后的水质调节:11—12月,每月调水一次,越冬后来年的2月调水一次。

相关知识

野鸡的疾病防治


野鸡的饲养历史不长,所发现的疾病也不多,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1)鸡白痢滩白痢)

鸡白痢是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在雏难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在成年锥鸡则是慢性潜伏发生的传染病,雏维孵化出壳3-4天即可发病,通常5-7天病势达到高峰。病雏衰弱,聚集怕冷,闭目垂翅:吃食

减少,甚至不吃,肛门周围粘有白色石灰样粘稠粪便,气味恶臭;多数病雏呼吸困难;雏难消瘦甚至死亡。

防治:①用0.03肠峡喃酮伴人料内,服3日停2日;②用0.05-0.1%土霉素溶解于水或伴在饲料中服用;③饮水中添加万分之二至四的痢特灵,连饮5天,或用痢特灵0.04%混料;④用0.02%黄连素水溶液饮用3

一5天.

(2)鸡新城疫

鸡新城疫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传染病,任何季节都可发生,但多发生在春秋两季.病雄显得精神萎顿,食欲减退乃至消失,高烧可达44℃以上;缩颈低头,翅膀下垂:眼圈发紫,继而表现为严重的呼吸困难;嗦囊充滞液体或气体,倒提起来,口流酸臭液体,常见下痢,后期可出现神经症状.本病传染快,死亡率可达90-10096.

防治: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适时接种新城疫苗。具体方法是7-10日龄时用新城疫二系疫苗(10倍稀释)点眼鼻各1滴,25-30日龄以同样的疫苗,剂量和方法作二次免疫.两个月以上的堆鸡用新城疫I系疫苗用灭菌生理盐水,或蒸馏水稀释100倍,刺人鸡翅膀内侧无血管处或皮下注射0.1毫升,也可将疫苗稀释1000倍,在难鸡胸部肌肉注射1毫升.

(3)传染性法氏囊病

传染性法氏囊病又叫传染性腔上囊病。雄鸡的法氏囊病在难鸡的养殖业中偶有发生,但危害较大,不能忽视.病雄往往出现觅食量突然下降,怕冷打搜,排白色水样粪便,死亡率可达20-40%.最有效的防治措施是适时做疫苗,具体方法是13-14日龄用法氏囊疫苗加2%的奶粉稀释饮水,25-30龄用同样疫苗,同样的稀释方法饮水进行二免.

(4)鸡痘

鸡痘是雄鸡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由痘症病毒所引起,夏秋两季最为流行,主要是接触感染.可分为皮肤型、粘膜型、混合型三种.

症状:皮肤型主要是脸耳等无毛处出现高颗粒状至豆粒灰白色水泡;

粘膜型(又称白喉)在口腔咽喉粘膜上,生成黄白色小结节,甚至增大融合成片,因而病雏呼吸困难、打呼噜、眼睛肿胀、流脓、失明;混合型是皮肤和口腔粘膜症状同时发生、死亡率较高。

治疗:无特效药物,可用对症疗法,减轻症状和防止并发症。

预防:用鸡痘疫苗接种,可防止发生本病.出壳1周雏雄可在翼下避开血管针刺接种,如接种处形成结痴,表明接种成功,免疫期约4个月。种雄尚需继续防疫接种。

(5)啄癖

由于野鸡饲养密度大,饲料营养价值不完全,没有喂砂粒,加上饲养管理不当,如光照太强或环境阴暗潮湿,有害气体过多等引起啄羽、啄肛、啄趾等恶癖。轻者有外伤、出血,重者啄死,在饲养中危害甚大。

防治措施:

①不同生长阶段饲喂不同营养标准的配合饲料;

②有的啄癖可能是饲料中缺少食盐造成的,可在饲料中加0.5%的食盐,连喂1-2天即停;

③有的啄癖是由于饲料中缺乏硫化物所致,可在饲料中加硫酸钙粉,每只0.5克,连喂4天;

④增加羽毛粉或灰粉,每10千克料加5克,投2-3天或投喂啄癖灵粉,3克/千克;

⑤改善饲养管理条件,调正密度,保持舍内干燥、清洁、通风良好;

⑥适时断啄。

月鳢疾病防治


月鳢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由于密度大,生活环境远不如自然条件,难免会出现各种疾病,而且一旦发病,又很容易互相传染,导致大批死亡。因此,对于人工养殖月鳢的疾病防治,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有病早治,无病先防,防治结合的战略方针。
1.严格清池和消毒在鱼苗鱼种放养之前,必须对养殖池进行严格地清理和消毒,若为土池,则清除池底淤泥(或选择池底无淤泥或少淤泥的池塘作为养殖池)。在鱼苗鱼种放养前10天左右,每平方米面积用0.2~0.3千克生石灰消毒,以杀灭池中的病原体并调节池水水质。若为水泥池等小水体,也可用2%的WD无敌消毒液作用30~60分钟,冲洗后使用。
2.做好鱼体、工具、饲料和食场的消毒工作
(1)在鱼苗鱼种放养时,必须先进行鱼体消毒,方法是用3%食盐水浸浴3~5分钟,或15~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浸浴15分钟左右,浸浴时间应视鱼的忍耐程度灵活掌握。
(2)对所用的工具可以通过阳光暴晒或药物消毒,如用 2%或更浓的WD无敌消毒液浸泡1~2小时。
(3)饲料消毒,对投喂的蚯蚓、螺、蚌等鲜活饲料,先冲洗干净,再用沸水稍煮后投喂;对配合颗粒饲料可用100~200毫克/升的漂白粉液浸泡消毒数分钟后投喂。
(4)食场消毒,在鱼病流行季节,每7~10天,在鱼吃食后,用250克漂白粉或1000克生石灰加适量水溶化后,泼洒在成鱼养殖池塘中的食场附近,如果是在小水池中则食场(或食台)周围的漂白粉浓度达到1毫克/升,生石灰浓度20毫克/升即可。
3.加强水质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应根据水质变化情况,适时注水或换水,或定期泼洒光合细菌,保持水质良好,避免氨态氮和硫化氢的污染,避免池水缺氧和水质恶化。池水的pH值应控制在7.0~8.0。
4.药物辅助预防
在鱼病多发季节,采用外用和内服药物的办法辅助防病。常用的外用药主要有二氧化氯、生石灰、三氯异氰尿酸、漂白粉、WD无敌消毒液等,最好每月能泼洒一两次,每次选用其中的一种,杀虫剂与杀菌剂交替使用。各种药物的泼洒浓度为:二氧化氯:5毫克/升、生石灰 20毫克/升、三氯异氰尿酸0.3毫克/升、漂白粉1毫克/升、WD无敌消毒液 1毫升/立方米。内服药主要是一些抗生素类等,按说明书的用量拌入饲料,在泼洒外用药后连喂3~7天。
5.避免鱼体受伤
鱼体受伤后容易感染得病,所以在捕捞、运输、过筛分养等过程中,必须小心细致,避免伤鱼。另外在人工繁殖过程中,最好让雌雄亲鱼自由配对,避免互相咬伤,以防疾病的发生、流行,甚至导致死鱼。

泥鳅常见疾病防治


一、水质不良、鱼厌食

水质发黑,透明度变小,鱼长时间摄食量小或厌食等。

1、全池泼洒特效底爽,亩用1-2公斤;第二天亩用200-300克德普清水素长久巩固。

2、全池泼洒水速清亩用1公斤。

二、泥鳅斜管虫病

1、泼洒杀虫灭藻灵亩米用200-250克,2小时后亩米用15-20毫升虫速灭泼洒。

2、亩用150-200克车轮指环清全池泼洒。

3、内服复方驱虫散2克,免疫强肝素2克VC2克,日一次,连喂三天即好。

三、泥鳅腐皮病

鱼体溃烂有的如茶碗大,露出骨头。有的尾鳍烂掉。主要是真菌感染所质,抗药性较高。常造成大批量死亡。

1外用;1、全池泼洒醛速杀100毫升/亩米,然后泼洒双黄锦华150毫升/亩米,间隔2天再用一次。2次可愈。

2、减低水位,用5PPM的中仁金碘浸泡30分钟后加满水位。

四、泥鳅腹水病

此病是近几年来甚为严重的细菌性疾病之一。该病传染快,发病急,死亡率高。主要发病时间是气温较高的夏秋季,流行高峰期水温为20~32℃。

病鱼不摄食,体色发黑,大多在池埂边水面慢游,不怕人。大多数病鱼皮下积水、竖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解剖观察,腹水清亮或淡红,肝脏土黄色,肠道出血。

1、全池泼洒醛速杀亩用100毫升,半小时后亩用100克高锰酸钾。

2、减低水位,用1PPM的利福平药浴1-2小时后加水。

3、内服利福平、免疫强肝素、VC,连喂3-4天,日两次

五、泥鳅水霉病

由菌丝侵入体内后,蔓延扩展,向外生长成绵毛状菌丝,似白色绵毛。病鱼体表粘液增多、焦躁或迟钝,食欲减退,最后瘦弱死亡。

1、全池泼洒醛速杀亩用100-150毫升,半小时后亩用100-200克杀虫灭藻灵。视情况连用1-2次可愈。

2、亚甲基蓝2-3克/米3,3-4天后重复使用一次。

六、泥鳅车轮虫病

病鱼粘液增多,鱼苗可呈白头白嘴症状,病鱼游动缓慢,有的在池水中翻滚、打转,鱼体消瘦,呼吸困难而死。镜检病鱼鳃丝和体表刮取物可见大量车轮虫,诊断必须依靠镜检。

1、全池泼洒杀虫灭藻灵亩米用200-250克,2小时后亩米用15-20毫升虫速灭泼洒。

2、亩用150-200克车轮指环清全池泼洒。

七、泥鳅链球菌病

病鱼发黑,离群漫游,鳍片下出血,离水后鳃丝立刻流血。鱼拌有突眼、腹水、肛门红肿等典型症状。

1、全池泼洒中仁金碘亩用100毫升,连用2天。

2、病情较重,可降低水位,泼洒利福平0、5-1PPM,四小时后加水。

内服;1、利福平、免疫强肝素、VC拌料连喂3-4天,日两次。

2、病情较重,加拌菌克2克/公斤料。泼洒内服结合使用,4天后可愈。

八、泥鳅粘孢子虫病

寄生在鱼的头部、鳍和体表,形成肉眼可见的大大小小rǔ白色的胞囊,米粒状,胞囊寄生部位充血、出血。病鱼体上的胞囊少则数十个多则数百个。取下胞囊,显微镜下可见成千上万个孢子。

1、全池泼洒孢杀灵一次。

2、内服复方驱虫散2克,免疫强肝素2克VC2克,日一次,连喂三天即好

九、泥鳅转圈翻滚病

症状:病鱼黑头,发病时常转身,喂食后特别多,病鱼体表粘液多,不明原因死亡。肝脏肿大,有时紫褐色。流行于5-9月,鱼苗发病率最高。

外用:1、泼洒醛速杀或中仁金碘150毫升/亩米。

2、降低水位,用0、5-1克/米3的利福平泼洒。

内服:1、利福平、免疫强肝素、VC拌料,日两次,连喂3-4。

2、肠鳃安、免疫强肝素、VC拌料,日两次,连喂3-4天。

泼洒内服结合使用,4天后可愈。

猪常见疾病防治


1常见传染病的防制
1.1猪瘟
猪瘟又名烂肠瘟,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临床症状表现为高热,体温40.5~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喜喝脏水,畏寒打战,常钻垫草,皮肤有红色出血点且指压不褪色,先便秘(粪便如算盘珠状),后下痢,具恶臭味,带有黏液和脓血,有脓性眼屎。此病只能通过注射猪瘟冻干苗来预防。
1.2猪丹毒
猪丹毒又叫打火印,夏、秋两季发生较多,急性死亡率高,多经消化道感染,一般4~9月龄的猪多发病,突然发病。患猪体温急剧升高到42℃以上,精神沉郁,怕冷、不吃、呕吐,初便秘后腹泻,发病不久在耳后、颈部、四肢内侧皮肤上出现各种形状红斑,后逐渐变为暗红色,指压时褪色,松开手指即复原。可定期注射猪丹毒氧化铝菌苗进行预防。
治疗:①肌内注射青霉素20万~100万IU,每天2次。此外,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对本病也有较好的疗效;②皮下或耳静脉注射猪丹毒血清;③用大清叶75g(炒)、石膏50g、升麻40g,研细服用。
1.3猪肺疫
猪肺疫又叫锁喉症,多发于夏秋,中小猪感染较多,多经呼吸道感染。患猪体温在40℃以上,不吃,呼吸困难,张嘴喘气,呈犬坐姿势,皮肤出现紫红色斑点。可注射猪肺疫氢氧化铝菌苗进行预防。
治疗:①肌注双抗,即青霉素20万~100万IU、链霉素50万~100万IU,每日2次;②内服土霉素或四环素,每次0.5g,或肌内注射40万~100万IU。
1.4猪流行性感冒
多发于春、秋末和冬初,患猪体温在41~41.5℃,食欲减退,无精神,鼻腔流黏液分泌物,咳嗽。
治疗:①肌注复方氨基比林C安痛定或安乃近、百尔定5~20ml,也可加注青霉素40万~100万IU;②肌注土霉素或四环素20万~100万IU,每日2次。
1.5仔猪副伤寒
本病多侵害2~4月龄的幼猪。急性病猪体温升高到41~42℃,不食,不爱走动,下痢,粪恶臭,死前鼻唇、四肢末端、耳、颈、胸下及腹部皮肤变成蓝紫色。慢性病猪的主要症状是食欲减退,呈周期性下痢,粪便呈淡黄色或黄绿色、恶臭,并混有血液和脱落的肠黏膜。猪常因极度衰弱而死亡。
预防:①对30日龄前后仔猪注射仔猪副伤寒弱毒菌苗,每次1ml,肌内注射;②把大蒜捣碎,混入饲料中饲喂。
治疗:①磺胺脒每日每千克体重用0.4~0.6g,分2次内服,连服3d;②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每次0.2~O.5g,每日2次,连用4d;③用黄连、黄柏、通草各10g,白头翁、()甘草各6g,车前子、滑石粉各15g,研成细末,分4次灌服。
1.6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又称拉白屎,多发生在20日龄以内的仔猪。患猪初期排稀粪,以后粪便逐渐变为白色,混有泡沫,黏稠而腥臭;精神委靡、消瘦、步态不稳,死亡率较高。
治疗:呋喃唑酮每头每天喂2~3次,每次0.05~0.1g;或土霉素每头每天喂2~3次,每次0.25~0.5g;或每头每天喂盐酸小檗碱2~3次,每次0.05~0.1g;或大蒜500g+甘草120g,切碎捣烂后加白酒500ml,浸泡5d,然后取原液1ml+水4ml,调匀后口服,每日2次。
2常见普通病的防治
2.1猪腹泻病
患猪不爱吃食,排便次数增多且粪稀,并带有未消化的饲料,尿量少、色黄,四肢发凉。
治疗:①磺胺脒,每千克体重日用量0.2~0.3g,分成4等份,第一次喂2份,以后每隔6h喂1份;②土毒素或合霉素,按每千克体重0.02~0.04g的剂量,日喂3次;③红小豆或绿豆250g,煮开,候温,加大蒜2个,捣烂后混合喂猪,日喂2次。
2.2猪感冒病
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常因气温突变,猪受寒着凉而引起。患猪咳嗽,打喷嚏,流清鼻涕,精神不振,眼结膜潮红、充血。随着病情的发展,患猪咳嗽加剧,流脓稠鼻涕,呼吸费力,不爱吃食,喜躺卧,有时钻到垫草内或站立在向阳处,体温稍有升高。
治疗:①复方阿司匹林,每次按每千克体重0.1g的剂量内服;每千克体重用复方氨基比林或百尔定0.2ml,或30%安乃近0.1ml,一次肌内注射,连用2~3d;②如上呼吸道炎症严重,可用青、链霉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③用紫苏、防风、荆芥各10g,桔梗、杏仁各15g,款冬花7.5g,煎水口服,每日3次。
2.3母猪产后瘫痪
母猪瘫痪又称产后麻痹,或称风瘫,多发生在产后20~40d,对瘫痪的母猪应加强饲养管理,加强母猪室外活动,让其多晒太阳,合理补喂钙磷,减少仔猪吃奶次数或提前断奶,以减轻母猪的泌乳负担。
治疗:①用新鲜猪骨砸碎熬汤喂猪,加喂饲用骨粉,每天喂50g左右;②静脉注射10%~20%葡萄糖酸钙液100~150ml、5%~10%氯化钙注射液40~80ml;③治疗瘫散:骨粉270g、防己35g、炙马前子18g,研为细末后混匀喂服,每日2次,连服数日。
2.4乳房炎
母猪的乳房因与地面磨擦,或冻伤、被仔猪咬伤、断奶方法不当等,都可引起乳房炎。患猪乳房潮红、肿胀、发热、发硬疼痛,不让仔猪吃奶。
治疗:①用0.2%呋喃西林溶液洗涤患部后,涂擦呋喃西林粉剂;②青、链霉素80万~100万IU,一次肌内注射,或内服磺胺类药物;③用银花、连翘、蒲公英、地丁各10g,知母、黄柏、木通、大黄、甘草各6g,研末拌食。
2.5猪蛔虫病
蛔虫,俗称螬虫,是常见的一种寄生虫。患猪食欲不振,逐渐消瘦,生长缓慢或形成僵猪。
防制蛔虫病,除经常打扫猪圈、勤换垫草、注意饲料和饮用水清洁外,还应对3~6月龄的仔猪进行定期驱虫,具体办法是:按每千克猪体重喂给0.02驱虫净(四咪唑),或每千克猪体重喂给O.30g驱蛔灵枸木缘哌嗪,拌入饲料一次性喂给。
2.6猪姜片吸虫病
姜片吸虫是寄生在猪小肠里的一种寄生虫,各类猪都能感染。患猪食欲不振,被毛粗乱无光泽,逐渐消瘦,小猪发育缓慢;严重时可引起肠炎,便秘,下痢,水肿,流产甚至死亡。该病喂水生饲料时较为多见,故应将水生植物如水浮莲、水花生、浮萍、菱角等制成发酵饲料喂猪,定期驱虫,猪粪堆积发酵后再做肥料。
治疗:①六氯乙烷按每千克体重0.3g的剂量,混入饲料内一次性喂给;②精制敌百虫每千克体重用0.1~0.12g,溶解于水后,混入饲料喂给;③槟榔30g+木香3g,煎浓汁,早晨空腹时一次服下,连用2~3次。
2.7发霉饲料中毒
病猪腹痛,下痢,被毛粗乱,迅速消瘦,尿呈茶色;严重者可见抽搐,过度兴奋,呻吟等症状,一般在几天内就会死亡。发现中毒后应立即停喂发霉的饲料,改喂易消化的青绿饲料。
治疗:①内服硫酸钠30~50mg,或人工盐40~60g。②肌内注射2.5%氯丙嗪,每千克体重用O.06ml;或内服溴化钾,每千克体重用0.15g。③静脉或腹腔用注射生理盐水,每千克体重用10ml;肌内或皮下注射10%安钠咖,每千克体重0.15ml。

鹧鸪的疾病防治技术


新城疫鹧鸪出壳后9~12天,用鸡新城疫Ⅱ系苗饮水,35天后再饮一次,两个月后用新城疫Ⅰ系苗肌肉注射,每年防疫两次。同时做好定期消毒工作。

球虫病有盲肠球虫病和大肠球虫病两种。患盲肠球虫病,鹧鸪排血便。患大肠球虫病,病鸪不拉血便,只拉黄白稀便。用克球粉、氨丙林等抗球虫药物预防。治疗可在饲料中加入0.02%的磺胺二甲嘧啶或复方新诺明,在饮水中加青霉素,每只1万单位,连饮3~5天。

白痢病鸪排白色水样粪便。主要因卫生条件差,饮水污染造成。预防措施,搞好饲养场地的卫生消毒,保持饮水清洁,对种鸪进行防疫,孵化前对种蛋消毒。雏鸪患白痢,在饲料中拌入0.01%痢特灵,喂3天。成鸪患白痢,饲料中拌入0.04%土霉素喂3~5天,饮水中加青霉素连饮3天。

蜈蚣养殖的疾病防治方法


蜈蚣人工饲养历史较短,在人工饲养情况下,有些疾病还没有表现出来,有些疾病已经发现了还没有根治的有效措施。现将目前已掌握的几种疾病介绍如下。

1.绿霉病

(1)发病原因

多为饲料发霉变质,或饮用了不洁净的饮水,或饲养池湿度较大,或健康的蜈蚣吃食绿霉病致死的蜈蚣等,都能引起绿霉病的发生。

(2)症状

早期患病蜈蚣头部、腹部、关节处,表现出黑绿色斑点,随着病菌的扩散和浸润,继而食欲减退,活动失调、爬行缓慢,全身肿胀,不久将出现灰绿色孢子而死在瓦片上。解剖后轻挤虫体,有绿色菌丝状物出现。本病病程较短,传染面广,死亡率高,是蜈蚣的主要疾病。

(3)防治方法

1)预防

保持饲料的清洁卫生和新鲜。经常刷洗饲料槽和饮水槽(盘),掌握室内相对湿度和饲养土的湿度,即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2)消除病因

如果发现饲养池中有病死的蜈蚣,应立即将患病个体清理出来,置于干燥处饲养让其自愈或淘汰。把饲养池内的饲养土和瓦片清出,放在太阳光下暴晒,池内用3%福尔马林或3%来苏儿喷洒消毒,待其池内干燥、药味散尽后,方能再放入蜈蚣饲养。同时把食槽、水槽(水盘)也进行刷洗消毒。

3)药物治疗

捡出的病蜈蚣隔离出来单独饲养后,在其身上喷洒1:3000的硫酸铜溶液。药物治疗可用食母生0.6克、土霉素0.25克、氯霉素0.25克,拌入400克的饲料中连续饲喂直到痊愈。

2.铁丝虫病

铁丝虫寄生在蜈蚣体内,曾发现其成体从蜈蚣肛门排出,使蜈蚣发育不良、生长缓慢、瘦弱。据解剖分析,大多因饲喂大青蝗等昆虫所致。只要注意饲料种类的选择与搭配,铁丝虫的感染可以防止或减少。

3.消化道疾病

(1)发病原因

由于湿度偏高,饲料腐烂变质,造成消化道病变引起消化不良。本病多发生在秋后阴雨连绵、低温的一段时期。

(2)症状

发病蜈蚣早期呈紫红色,行动缓慢,毒钩全张,不食不饮,身体瘦弱。一般在发病5~7天后死在瓦片下面。解剖后发现蜈蚣腹内有少量淡黄色粉状物,是蜈蚣主要疾病之一。

(3)防治方法

在秋后阴雨、低温季节,应在池内加灯泡,一方面增加温度,另一方面降低湿度。具体做法是在饲养池内,10米2的面积设4个15瓦的灯泡。或在晴天的中午晒池。同时保持饲料新鲜和清洁的饮水。湿度降低80%左右,可以防止本病发生。一旦发现本病,除及时调节温度、湿度外,还要采取如下措施:

1)清除病原

采取清池的办法,把饲养池中蜈蚣的尸体捡出,对病蜈蚣隔离治疗。病情严重时,把饲养池中的瓦片彻底清理出来,用3%的福尔马林或0.2%的高锰酸钾溶液喷洒瓦片,晒后重新放入饲养池。

2)药物治疗

用磺胺嘧啶0.5克,饲料300克;酵母片0.6克、土霉素0.4克,饲料200克;氯霉素0.25克,饲料300克,分别拌匀,交叉使用,今天喂这个配方,明天喂那个配方直到病愈。

4.脱壳病

(1)发病原因

由于蜈蚣栖息环境过于潮湿,空气湿度亦大,加之蜈蚣饲料营养不足,特别是矿物质饲料缺乏,造成蜈蚣体质弱,使脱壳时问延长,真菌在体内寄生,也会引起本病发生。

(2)症状

蜈蚣患病初期表现极度不安,来回爬动,或几条蜈蚣咬集在一起。后期活动无力,表现呆滞,不食不饮,死在饲养池四周。//致富经//

(3)防治方法

1)隔离措施清除病死的尸体,隔离有病的个体进行治疗。转移健康个体,对原来的饲养池进行消毒。

2)药物治疗土霉素0.25克、食母生0.6克、钙片1片,拌在400克的饲料中,连喂10天病可治愈。

5.蜈蚣虱螨病

虱是小螨虫,螨就是大螨虫。

(1)发病原因

主要是饲养室、饲养池空气不流通,闷湿、臭味难除,地面和墙壁不卫生所致;有的螨虫是随蜈蚣的食物带人,即主要是虱螨寄生在蜈蚣饲料虫身上,随饲料虫带人饲养池。

(2)症状

患虱螨病的蜈蚣,节与节之间的缝隙中寄生着大量虱螨,当条件适宜时,这些虱螨大量生长、繁殖,消耗吸收蜈蚣身体的营养,使蜈蚣体质消耗较大,逐渐消瘦,体质衰弱、食量减少,活动量逐渐减小。节与节之间的缝隙里有黄色粉状物存在。引起蜈蚣身体不舒适,逐渐衰弱而死亡。

(3)防治方法

1)预防方法

饲养房要通风,使室内空气保持清新、干燥(相对)。一旦发现有虱螨发生,首先要把患病的个体捡出,使患体和健康的个体分开饲养,并对患体用消毒液清洗消毒,如用50毫克/千克水的戊酸氰菊酯(速灭菊酯、速灭杀丁),向患体身上喷洒效果很明显。

2)药物治疗

虱螨发生后,把患病蜈蚣挑出,用小型喷雾器盛装杀虫脒溶液,喷洒患体表面。每3天喷1次。药液配制为25%的杀虫脒3毫升,用酒精1毫升,再加水96毫升。

对大群的治疗,首先应换房换土。对原来的饲养池应进行消毒,消除留在地面的寄生虫虫体。对大群用25毫克/千克的杀虫脒喷洒。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067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