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服务人员罗非鱼链球菌病防治方法总结


病原:无乳链球菌或海豚链球菌,属革兰氏阳性菌。

流行季节:6—10月,7—9月是高峰死亡期,流行温度27—35度(水温)
症状:外部直观:突眼、鳃盖内侧出血、胸鳍基部有红肿、溃疡、死亡之前有个别病鱼打转(神经中枢受侵害)、尾鳍有和背鳍有白色浅色带(肝胆综合症)、鱼体发黑等。注:有些鱼塘的鱼体色呈白色,很有可能是死于期间消毒药用的太多导致水环境破坏致使鱼体变白。

内部检测:鳃丝分岔烂鳃、有鳃霉、腹腔有积水、肠道有黄色粘液、胆肿大、花肝易碎、肠道萎缩、全部内脏均有充血或出血。

链球菌爆发死鱼原因分析:

1、链球菌在温度高时具有传播范围广、繁殖速度快等特点,鱼感染后一般是呈急性死亡。

2、此菌是水平传播方式,可通过空气、饲料、水体等传染。

3、受今年多个台风影响,气压发生改变水中溶氧不足,鱼经常应激体质较差,免疫力下降。

4、养殖户自身的放养密度较大,投喂饲料蛋白高,养殖水体环境越来越差。

治疗方案:

1、初期死亡:
第一步:调水:益生活水+保e康或乳酸菌3-5亩/套
改善水体环境,增加水体溶氧,培养有益菌类抑制链球菌的繁殖。
第二步:外用:六康+黑旋风4~6亩/套
治疗鳃霉让鱼呼吸畅通,抗应激,提高鱼的体质。
第三步:内服:三黄散+金威特+电解多维每套扮20—40斤饲料每天下午喂一餐连用三天(小技巧:喂药之前投喂一些没有扮药的饲料,先给正常的鱼吃一些,因为病鱼抢食没有常鱼猛。)

2、死亡高峰期:
第一步:外用:六康+黑旋风3~4亩/套
第二步:消毒:益生醛速洁(500ml)2亩/瓶,用后开增氧机1—2小时
链球菌为革兰氏阳性菌,苯扎溴铵也主要是杀灭革兰氏阳性菌,建议养殖户选择高浓度的苯扎溴铵消毒。
第三步:内服:三黄散+威特氟+菌福平+血停每套扮10—15斤饲料每天下午喂一餐连用三天
第四步:调水:益生活水+乳酸菌3~4亩/套

注意事项:消毒四天后调水,而且必须调。

控制死鱼,后期保鱼方案:
1、加高池塘水位3m以上,用益生铵醛消毒一次,四天后调水。
2、降低养殖密度和饲料蛋白
3、每个月调水2次,停止喂料或每个星期喂一次直到水温到27度以下病情稳定时再开始喂料。
4、晴天中午开增氧机3小时

友情提示:

1、此病由于自身的特点和今年的环境以及气压变化是治疗不断根的,要想一条都不死也不可能,目前为止也没有什么药物能控制不死鱼,所以最主要的还是控制死亡量以后坚持后期的保鱼方案。

2、水位在够深的情况下不要随便换水加水,因为外面的水源很多也是带菌的。

3、池塘的取水工具不要交叉使用

4、不要使用其他的消毒杀虫剂,因为链球菌在受到化学药的刺激下反而会更大量的繁殖。

小结:此病最主要还是得从水质着手,今年我们在下面一线服务的时候只发现两种情况未死鱼,第一是水源和水质本身就特别好的,第二是坚持每月调水一次,可见水质好了才是防治此病的最好方法。

此资料为一线服务人员整理所得,仅供参考,谢谢!

相关知识

浅谈罗非鱼链球菌病的防治方法



(一)罗非鱼链球菌病概述

罗非鱼链球菌病是以无乳链球菌和海豚链球菌为病原,主要危害网箱养殖或池塘养殖的50克以上的幼鱼以及各种规格的成鱼。该病常流行于夏秋季的高温季节,流行高峰在5~10月份,发病鱼塘水温一般在28℃以上。在水温32℃,PH较低的水体中极易发病。此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低则达20%~30%,严重时甚至达到80%以上。
随着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加和养殖环境的不断恶化,今年广东地区罗非鱼链球菌病出现了发病时间早,死亡率高,症状不明显等特征。罗非鱼链球菌病发病初期,死亡量较小,几条至几十条不等,外观症状不明显,偶有眼球外凸(图1),眼眶肿胀。经解剖,鱼体腹腔积水,肠道“套肠”(图2),无食物,充满黄色液体;胆囊肿大,胆汁呈深墨绿色(图3);肝脏颜色呈“花肝、白肝、绿肝”等。
图1鱼体眼球外凸
图2肠道“套肠”
图3胆囊肿大,胆汁呈深墨绿色

(二)罗非鱼链球菌预防方法:

1、清除过多淤泥,对塘底进行暴晒(翻动底泥效果更佳);
2、使用每亩100—150KG生石灰彻底消毒;
3、合理养殖密度,充分搭配套养鱼类;
4、选择无病原携带的健康、优质种苗;
5、选择质量稳定、优质的饲料进行合理投喂(日投饲率3%为宜);
6、坚持每月进行2-3次调水工作,使水体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
7、每10天在饲料中添加Vc和三黄粉、板蓝根等中草药,提高鱼体免疫力;
8、保持充足溶氧,当水温过高时,加注新水,提高水深至3米以上。

(三)罗非鱼链球菌治疗方案:

1、调节PH值到8-8.5,降低氨氮、亚硝酸盐指标;
2、使用苯扎溴铵、戊二醛泼洒2-3次,隔天一次;
3、内服恩诺沙星+多维+三黄散+板蓝根+黄芪多糖,拌料7-10天(视病情情况,适当增加投喂天数,在病情得到控制后,不要立即停药,建议再拌料3-5天巩固疗效)。

此病发病前无明显前兆,但是死亡率极有可能在3-5天内达到80%。因此,一发现有死亡现象发生,要引起重视,立即采取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否则一旦发病,治愈几率极低。综上所述,在鱼塘日常管理中要做好前期预防工作,定期调水、加注(换)新水、加强巡塘等,以减小发病几率。对于疾病,预防重于防治。



专家指导罗非鱼防治链球菌病



链球菌———罗非鱼世界的H1N120xx年的罗非鱼在遭遇价格滑铁卢的同时,又面临着大规模的暴发性疾病———链球菌的威胁。被广大养殖户、众多媒体称为“绝症”的链球菌病,作为养殖鱼类细菌性疾病,最早出现在1957年日本淡水养殖虹鳟病例中,距今已有50年的历史,国内最早的链球菌病发生于1982年,距今也有20年的时间,国内外专家、学者已经做了深刻详尽地研究,然而作为细菌性疾病,链球菌病病原体种类层出不穷,至今仍是水产养殖的严重威胁。

今年以来,整个华南地区,尤其是广东、海南、广西三地,遭遇史上严重罗非鱼链球菌病,损失重大,所有主养区域无一幸免,密度大、水质差的水体罗非鱼死亡率较高,不同品种中生长速度快的、同品种中规格大的死亡率较高,发病水体普遍死亡率在20%~40%,最高死亡率甚至达到60%。其实在20xx年,就有来自罗非鱼主产区的消息称,出现链球菌病,但当时该病只是局部出现。目前从各地养殖户的情况看,对该病暂无固定的有效医治方法,而少数养殖户病急乱投医,鱼病发生后使用大量兽用或者违禁抗生素现象频繁,如土霉素、环丙沙星、强力霉素、磺胺嘧啶、阿莫西林、甚至头孢类药物等。由于鱼一旦发病,基本不会进食,所以口服药物的效果往往不佳。在这种情况下,养殖户又常常延长喂药时间或增加用药量,这样很容易诱导产生抗药性更强的菌株。

在此介绍专家综合防治思路,通过提高水体溶氧、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提高水位,稳定水温,减少投料等方式缓解应激因子,然后对水体进行适当消毒(以不影响水质为前提),同时内服抗菌药、保肝护肝药和营养保健品,最终达到根治的目的,应最好做到以下几点:

水质处理方案。换水条件好的地方可适当换掉部分池塘底层水;藻类生长不佳,pH值低于7.5,混浊的水体,先使用净水类产品净水,3小时后使用有机酸或腐植酸钠解毒;若水体不混浊,藻类生长良好,直接使用有机酸或腐植酸钠解毒即可;第二天天气晴好时,用“肥爽+先得纯芽胞杆菌”或“调水王2号+肥水灵”肥水调水;两天后藻类生长良好,水色发亮时,再用二氧化氯或苯扎溴氨溶液消毒水体。

抗菌内服方案。上午内服“强力霉素+复方三黄粉+维生素K3粉”或“氟本尼考+复方护肝药+维生素K3粉”,下午内服“高稳维C+加酶多糖”或“水产多维+加酶多糖”,连喂5~7天。

切记不可乱用疫苗!罗非鱼链球菌病疫苗两年内难应市据悉,广东、广西某些科研单位正在研发罗非鱼链球菌病疫苗,目前已经开展了小范围的养殖生产实验,效果明显。由于疫苗产品进入市场之前,需要先向管理部门申请进行中试,而目前链球菌病疫苗还未正式进入中试阶段,所以链球菌病疫苗距离正式推向市场尚有较长时间。

9月4日,广州中山大学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负责链球菌病疫苗研究项目的李安兴教授表示,通过分析从病鱼体内采集的细菌,可以确认,当前危害华南地区罗非鱼养殖的主要致病病原是海豚链球菌。课题组从粤东、粤西和珠三角地区的罗非鱼养殖场采样,分离出了不同的海豚链球菌菌株,经过对比筛选后,选取适合的菌株灭活后制成了疫苗。

根据实验室数据,用体重46克的尼罗罗非鱼在接种疫苗以后,通过人工感染海豚链球菌,可以达到95%~100%的相对保护率。李教授透露,经过一系列筛选,目前疫苗的配方已经确定下来,并且在茂名等地的外塘罗非鱼养殖场,进行了小范围生产试验(免疫对象为50~100克尼罗罗非鱼),相对保护率在85%~90%之间,使用成本约为每尾5分钱,保护期可达6个~8个月,效果明显。

除中山大学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外,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研究所也开展了相似的疫苗研发。据该研究所在7月~8月份,于广西某水库罗非鱼网箱养殖基地的实验报告显示,为1300尾200克~400克规格的鱼注射免疫15天后,经过两个月时间,相对保护率达到97%,效果同样明显。该研究所研究人员陈明称,该疫苗也采用灭活菌株制作,在南宁、北海地区进行过小规模生产实验,既有网箱养殖也有土塘养殖,从多个数据分析,平均相对保护率可达到90%,注射疫苗成本每尾3分~4分钱,效果最好的试验点,注射免疫成本仅每尾1分钱。

参与研发疫苗的专家表示,由于疫苗不是药,对已经感染发病的鱼是没有效果的。疫苗的有效成分是灭活的病菌,要特别注意使用方法,通过对比发现,在鱼长到50克~100克的时候进行免疫,能够使鱼发育出对链球菌有抵抗性的免疫系统,效果最佳。

从现在各产区反映的情况看,链球菌病的传染性比较强,尤其在养殖密度较高的鱼塘,以食物为主要传染途径,而且体型大的鱼更易感染发病。专家们称,正在开发中的疫苗的使用方式均为注射使用,为了养殖户使用方便,他们力图研发出使用方法为浸泡或口服的疫苗产品。由于疫苗产品在进入市场之前,需要向管理部门申请进行中试,而目前罗非鱼链球菌病疫苗还未正式进入中试阶段,所以,疫苗如要正式推向市场,至少还需要两年时间。

链接:链球菌病因链球菌感染引起,其显著特征是,病鱼眼球突出、充血、出血,眼角膜混浊发白、水晶体及玻璃体混浊,严重的甚至眼球脱落,同时会出现肝脏、胆囊、脾脏肿大,严重时糜烂,肠道和胃积水或积黄色粘液、下颚及两鳃盖下缘有弥漫性出血等症状。该病流行于春、夏和秋季,流行高峰期为7月~9月,流行水温为25~37℃,在水温32℃以上易发,常常是因为鱼体应激而暴发,应激因素有低溶氧、氨氮或亚硝酸盐过高、养殖密度过大等,因饲料质量引起的鱼体免疫力下降亦是重要因素之一。


罗非鱼养殖链球菌病的防治


在山西新绛县各养鱼池饲的罗非鱼,每到农历九至十月份,都要发生一种以眼球突出和腹部臌大为特征的疾病。死亡率高达20%左右。经济损失残重。最近,笔者应邀帮助诊治该病,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一、症状:眼球突出,腹部臌大,肛门红肿,采食减少或绝食,精神衰弱而死亡。
二、剖解:检查皮肤、鳞片、鳍、鳃部不见异常。眼红肿、高度突出,有的眼球脱落。腹部明显臌大。剖开腹腔,流出大量灰血色液体,肝脏肿大,胆囊肿大且充满胆汁。肠管红肿。
三、镜检:用病鱼的腹水、肝脏涂片,姬姆萨染色,1000倍镜下观察,均见有大量的、单个、成对、或不同长短的键状球菌(因条件所限,未进行分离培养鉴定)。
四、诊治:根据发病情况、症状、剖解所见及镜检结果,初步诊断为鱼键球菌病。
为了防治该病:①对发病鱼池用漂白粉进行常规拨洒消毒;②每日每公斤体重用5%的硫氰酸红霉素水溶剂500毫克,做成一日量的鱼饵,分次投入鱼池,供鱼采食。连用五天。五日后,鱼病得到控制,采食增加,死亡明显减少,再未发现新的病鱼出现。

超级详细!高温期罗非鱼链球菌病的防治经验总结



文内服保健:【肝肠利健】
富含多种肝胆修复因子,长期定期使用,可保持肝胆和肠道系统健康。有效的预防白肝、花肝、绿肝等肝脏疾病的发生,增强罗非鱼的体质和免疫力。

3、发病期间“三步走”控制和杀灭病原,降低罗非死亡率

第一步
加强池塘管理工作
适当的降低投喂量,减少罗非鱼的肝胆负荷;链球菌是兼性厌氧型细菌,增加水体溶氧可以有效抑制链球菌滋生,同时患病罗非鱼吸收水体氧气的能力下降,水体缺氧时易加重死亡,因此建议发病期间全程开启增氧机;另外,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适当的加深水位、安装底部增氧设备,让罗非鱼远离表层高水温区域。

第二步
内服“抗生素+保肝护胆类产品”进行治疗
因链球菌会感染脑部,常规抗菌药难以突破血脑屏障,且感染后期鱼几乎不吃料,解剖病鱼时多发现空肠空胃,链球菌病发生早期用药才有效。因此养殖户平时要多巡塘,早发现早治疗,确保更多初感染链球菌的鱼和健康的鱼都能通过吃料的方式内服“抗生素+保肝护胆类产品”,达到治疗的效果。通过内服一方面可以杀灭鱼体内病原菌和增强肝胆功能,另一方面可以修复和增强鱼体的免疫力。条件比较好的养殖户或机构,可以分离和纯化病原菌,做“药敏实验”刷选有效的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

抗生素可选择四环素类的多西环素,或酰胺醇类的氟苯尼考,或喹诺酮类的恩诺沙星,切记勿滥用抗生素,同时也要注意休药期。保肝护胆类产品可使用“【海联科3505】+【蚌毒灵散】”。海联科3505添加了天然植物提取物及功能蛋白活性物质,有别与传统的维生素类产品,增强肝细胞活性,降低肝胆负荷;同时作用与鱼类免疫器官,提高免疫力。蚌毒灵散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功效,另外对鱼体组织致病菌有强大的抑菌、灭菌作用。

第三步
全塘用海联科二氧化氯消毒,切断传播途径
用二氧化氯消毒,杀灭水体中的病原菌,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病原菌感染健康的鱼。

总结

从近几年的报道来看,粤北地区罗非鱼链球菌病病情愈发严重,这与当地的养殖模式(立体养殖模式为主)、池塘底质差、水质污染严重、放养密度大、投喂量不合理等问题息息相关。因此,高温期间养殖户一方面要科学管理池塘“多调水、勤改底、定期消毒、内服保健”,做好预防工作;另一方面,罗非发病时要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切勿病时乱投医,加重病情,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综上所述,从“选好苗种、增强罗非鱼体质、改善池塘环境”三方面着手,才能有效地降低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感染率和死亡率。


专家详解罗非鱼链球菌病


近期,华南地区养殖罗非鱼出现链球菌病,其发病面积之广,危害程度之重很快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无论是罗非鱼饲料经销商、罗非鱼出口企业还是政府相关部门都表示了高度的重视。目前,受灾各地都在积极找寻治疗方法,期望将损失减至最少。

肝胆病和链球菌病,孰先孰后?

据业内初步预测,导致今年罗非鱼大面积发生链球菌病的主要因素有四个:今年多数罗非鱼患有不同程度的肝胆综合征,容易引起鱼体抗病力下降,链球菌伺机入侵机体;链球菌病出现由慢性发作转变为急性发作的可能;近期来华南地区高温少雨,水温比往年偏高,水质容易变差,病害有加重和频繁趋势;与较密集的放养密度相关。其中,第一个因素为发病的最主要原因。

对于罗非鱼面临的两大病害肝胆病和链球菌病,部分人认为链球菌病可引发罗非鱼肝胆综合征,一部分人则认为肝胆综合症可引发链球菌病。总的来说,就是有许多人根据经验把二者当作继发性感染,就以上争议和观点看法,笔者采访了大连海事学院鱼类疾病防治专家杜佳垠教授。杜教授介绍:肝胆综合征属于营养性疾病,而链球菌病属于传染性疾病,两者概念不同。罗非鱼感染链球菌病后,会表现出肝损害、脑神经受损及肾脏受损三方面的症状,具体表现是肝呈土黄色,眼球突出甚至脱落,鱼在水里打转,肾脏变成血糊状等。由于罗非鱼链球菌病的病菌直接进入罗非鱼头部,损害其神经,所以病发初期不会出现大量同时死亡,但会持续很长时间。整个养殖过程死亡过程中,发病率可逐渐提高,由0.1%提高到1%。虽然比例较低,但当养殖产量足够多时,死亡数量相应提升也是骇人的,特别是罗非鱼高密度网箱养殖时,每网箱死亡率每天2条~3条上升到每天30条~50条;池塘养殖其死亡率由当初每天10条上升到每天100条~200条。罗非鱼肝胆综合症与饲料的构成及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尤其与饲料里B2的缺乏以及环境的恶劣有关,一般情况下肝胆病等营养性疾病不会引起养殖鱼类较大的死亡率,只有传染性疾病才会蔓延如此迅速。准确地说,患上链球病菌的罗非鱼会表现出肝胆病的症状,但不能肯定链球菌病一定由肝胆病引起。因此,将肝胆综合征和链球病菌分个前因后果不科学。当然鱼类疾病的发生和水体环境及自身免疫力有很大的关系。一般在罗非鱼养殖的初期都不会出现传染性疾病,因为初期养殖规模较小,密度也不大,水体环境较好,然而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养殖密度的改变,环境保护难度加大,罗非鱼就极可能感染传染性疾病。

疫苗能否担当罗非鱼救世主?

笔者还注意到,罗非鱼链球菌病疫苗的信息也被炒得沸沸扬扬,部分罗非鱼养殖户的养殖池幸免遇难,但也在到处找寻链球病菌的疫苗。

首先要澄清的是,所谓疫苗即作为防治之用,主要用于预防,对于已经罹患链球菌病的罗非鱼来说,没有效果。其次现在链球菌病还在控制试验中,目前使用国标鱼药里的抗菌药物几乎效果甚微。有关单位目前正研究使用抗菌药+抗菌肽+溶菌酶复方进行应用试验,效果还在期待中。当然,疫苗的生产是方向,日本及欧美等地都研发生产了疫苗用于链球病菌的预防,但如今疫苗的短期出现不太现实。无论是从研发及实施上来说,疫苗研发都有相当大的难度。不谈开发需要时间,单讲病原体的研究,难度就比较大。链球病菌在多年的发展以后,病原体不再是海豚链球菌等常规病原体,迄今,已发展为8种,分别是海豚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副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海豹链球菌、格式链球菌、鱼乳链球菌和沙氏链球菌。疫苗开发除确认致病原外,还要确认使用是否有效果的,必须做抗体的检测试验(具体操作通常在使用疫苗10天后,在血液里就应形成抗体,形成抗体就说明会对此类病原感染的鱼类有一定的免疫保护力)。形成抗体就说明会对此类病原感染的鱼类有一定的免疫保护力。据广东中山大学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负责链球病菌研究项目的李兴安教授认为,目前危害华南地区罗非鱼养殖的主要致病病原体是海豚链球病菌,该所目前的疫苗研究也是主要针对海豚链球病菌,然而疫苗的完整开发肯定是要囊括所有致病原,各个击破。再者,鱼类疫苗的接种分为注射、浸泡和口服,罗非鱼是典型的密集养殖,注射和口服所花的人力和财力都比较大,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鱼体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浸泡相对理想,不过开发难度更大,效力也较难保证。

对于已发生病患的养殖塘来说,及时找寻专业人士,因地制宜地调查水质和环境,查询缘由,配合使用专业药物,才是解决之道。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069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