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淡水白鲳越冬期间水霉病的防治

1、淡水白鲳越冬期间常发生的疾病

淡水白鲳越冬期最常发生的鱼病是水霉病、小瓜虫病、车轮虫病、斜管虫病等,特别是小瓜病,易造成暴发性死亡。发生各种鱼病的致病原因是由于越冬期间水温低,鱼类无摄食,体能消耗大,体质变差或由于在低温天气捕捞和运输不慎造成了损伤或低温冻伤,是大量各种寄生虫、细菌乘虚而入,侵袭和危害鱼体而出现各种疾病。因此,要以预防为主的防疫方针,在抓好越冬保暖,加强饲养管理的同时,抓好疾病防治工作,进池前的鱼体要用4%~5%的食盐水药浴10~15分钟。如发生有病鱼,应及时对症下药治疗。但在用药时,切忌用敌百虫和孔雀石绿。

2、水霉病

水霉病是淡水白鲳越冬期间最常见、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尤其在开春的鱼种塘最易暴发该病害。

(1)病原

水霉菌、绵霉菌。

(2)症状

病鱼体表局部肉眼可见长出许多絮棉状的白毛来(感染初期,肉眼看不出症状),病鱼焦躁不安多在水面慢游,食欲减退,鱼体消瘦而导致死亡。

(3)防治方法

①尽量避免在低温季节捕捞和运输鱼种,以防止机械损伤和冻伤。尤其是在开春后,应在水温稳定在22℃以上时,并经投料恢复鱼体后方可捕捞运输鱼种。

②在越冬前要加深塘水,使水深在2米以上,或采取其它保温措施,使水温保持在19℃以上,以防冻伤鱼体。同时要注意水体环境切忌水质过肥,水色呈茶色、浅黄绿色。

③鱼种运输时,应在运输水体中加入1%左右的食盐杀菌消毒;鱼种过塘时要用1%~2%食盐水浸泡5分钟后下塘养殖。

④发病鱼塘可用0.04%食盐全池泼洒;或可同时加入0.04%的小苏打全池泼洒;或每亩水面用2.5~5千克菖蒲叶捣烂加0.5~1千克食盐,加入2~20千克人尿,浸泡24小时后全池泼洒有一定疗效。

小编推荐

养殖淡水白鲳越冬期间斜管虫病车轮虫病的防治


1、病原

鲤斜管虫、车轮虫。

2、症状

两种虫都是寄生在鱼的皮肤和鳃上,刺激分泌大量黏液,使病鱼皮肤表面形成一层淡蓝色薄膜(斜管虫病)或鳍、头部、体表出现一层白膜(车轮虫病)。病鱼食欲减退,鱼体消瘦变黑,漂游水面或作侧卧状,游动缓慢,靠边、呼吸困难、以至死亡。

3、防治方法

①对入池前发现有血管虫、车轮虫寄生的鱼,用8毫克/升的硫酸铜水溶液或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水溶液药浴15~30分钟;或2%~4%的食盐水药浴5~10分钟。

②越冬期间发生此两种病时,都可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7毫克/升的浓度。

③每亩水深1.5米用苦楝树叶(果)、马尾松、樟树叶各5千克,熬成汁50千克,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续三天。或用桉叶20千克,熬汁兑水100千克,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续3~4天。

养殖淡水白鲳苗种的越冬管理


淡水白鲳是一种热带鱼类,其主要生长适温范围在21-32℃间,最适温范围在28-30℃,水温在16℃时,白鲳才开始少量吃食,12℃时鱼体平衡失调,10℃时则引起死亡,越冬过程中水温过低,会导致鱼体抗病力减弱而引起发病,尤以越冬初期和春季出越冬期时为甚。10月份一般进入苗种越冬饲养关键期。因此必须做好越冬前的管理工作:

一、清塘

放养白鲳苗种越冬的池塘一般要求2亩,水深在2米以上,以保证水温稳定,放苗前必须先进行清塘处理,以杀死池中的有害生物,一般应以生石灰200-250斤/亩进行清塘,同时泼洒杀虫灵30毫升/亩,以杀死病虫体,一周后即可放入苗种。

二、投饲

越冬前10-11月份,白鲳苗种放入越冬池前需强化投饲,以增强体质,提高其抗病能力,一般以投喂高能饲料,如麦夫皮、豆饼等,每日可按鱼体重的5%进行投饲。

三、放养量

放入越冬池的苗种密度一般掌握在3万尾/亩左右,以防密度过大,水质容易发生恶化,同时每亩可投放500尾左右罗非鱼苗。

四、鱼病预防

越冬池的白鲳苗种一定要注意鱼病预防,因一旦发病,治疗都存在一定难度,应加强预防,才能保证安全越冬。

1、越冬池放养苗种时一定要小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进入越冬池前,以盐水3%浸洗10-15分钟,以杀死鱼苗体表的有害生物,防止带入越冬池中。

2、防止草鱼混入越冬池,因草鱼极易被九江头槽绦虫寄生于肠中,排出的虫卵孵化成球虫蚴,它的中间寄主是剑水蚤,白鲳苗种摄食剑水蚤,即可引发九江头槽大量寄生肠胃而死亡。

3、每周使用一种药物预防一次,一般可以漂白粉和硝酸亚汞交替进行,方法是:

(1)以漂白粉挂袋,每袋100g挂于食场附近进行预防。

(2)以漂白粉(含氯20%以上)每立方米1克,全池泼洒。

(3)硝酸亚汞,每立方水0.1克,全池泼洒。

养殖淡水白鲳苗种进池越冬的管理


1.越冬池准备

面积600~1500平方米,池深1.5米,池水南京浦口区地区为温泉水,呈微流入池,进水管10厘米,池底淤泥厚10厘米。干池消毒后,进水。每池配备三千瓦增氧机两台。

2.白鲳苗种放养

放养前三天停止进水,使越冬池水温与池塘水温接近,温差在2摄氏度以内。南京地区一般9月底10月初起捕鱼苗,鱼苗用亚甲基蓝0.2ppm药浴10~15分钟后,进越冬池越冬。每立方水体放养180尾左右。

3.投饵

白鲳入池后投喂蛋白含量在30%以上的浮性饲料,每日投喂3~4次,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4%。

4.日常管理

越冬期间,水温控制在26~28摄氏度,水流量稳定。定期取样,检查鱼体生长及摄食情况,并镜检病虫害。越冬后期,池中载鱼量增加,开动一台增氧机,除投饵时24小时不停机。

5.越冬规格控制

淡水白鲳强食能力强,个体生长悬殊较大。在越冬养殖期间,宜采用少量、定点、长时间投喂方式,避免了白鲳规格过分悬殊,并且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每立方水体一般可出池越冬鱼种15公斤左右。

淡水白鲳养殖技术 淡水白鲳怎么养?


淡水白鲳养殖技术淡水白鲳怎么养?

【常见问题】淡水白鲳怎么养?

【专家解答】淡水白鲳以其肉质好、生长速度快、粗养易管、市场销量大等优点而深受广大养殖户的欢迎,但由于淡水白鲳属暖水性鱼类,生长适温为15~30℃,当水温低于12℃或高于36℃时,都会引起死亡。所以,淡水白鲳鱼苗越冬应把握好以下技术要点。

1.场地选择选择淡水白鲳越冬的池塘,必须是能保持水深1.5米以上,最低水温(1月份)能保持12℃以上,面积1000~2000平方米,水源方便,阳光充足,能避北风的场地更好。

2.防寒棚的搭置普通池塘(指无温泉水的塘),淡水白鲳越冬都必须搭置防寒棚。目前,大多数养殖户都用小镀锌管加角铁焊制成半月形状,固定在塘堤上,然后在架子上覆盖尼龙薄膜即成。防寒棚一般搭建在池塘靠近北面的位置,棚面积约占全塘的1/2至2/3。并在防寒棚下面投放一些稻草。这样,当寒潮袭击时,鱼苗可集聚于乱草丛中取暖。上述措施主要目的是防止雨雪天冰雹或雪花直接落入鱼塘中,惊动鱼群,使之受伤。

3.日常饲养管理淡水白鲳越冬期间(即11月下旬到次年2月下旬),饲养管理到位与否,直接影响到春片的成活率和整体经济效益。所以,管理应注意:(1)饲料投喂。当水温在20℃以上时,饲料的日投喂量应把握在鱼体重的4%~5%,分上下午投喂;一般将花生麸或含粗蛋白30%以上的饲料,浸泡后使用。当水温在15~20℃左右时,每日投饲量占鱼体重的2%~3%,下午投喂即可。水温低于15℃不必投饲。饲料应投喂在防寒棚内固定的位置上,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放。(2)水质管理。由于冬季气温低,池塘中的新陈代谢缓慢,所以,池水易变清,往往透明度大于30厘米。此时,池塘中应适当投放些经发酵后的鸡粪或猪粪,使水质变成绿、嫩、爽;透明度在20厘米左右即可。

4.病害防治淡水白鲳越冬期间危害较大的病害主要是水霉病和小瓜虫病。(1)水霉病。此病由于鱼体受机械损伤或冻伤后,水霉动孢子入侵伤口,吸取鱼体皮肤的营养而迅速生长;菌丝一端像树根一样吸附在鱼体皮肤组织内,其余大部分暴露在体表外面。水霉菌丝呈白色棉絮状在水中飘动,肉眼可见。鱼体寄生水霉菌后,会表现出烦躁不安,由于菌丝吸取鱼体表皮内的组织营养,加之细菌感染伤口,使表皮组织坏死,病鱼因瘦弱而致死亡。防治方法:①鱼苗投放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可减少此病的发生。②拉网捕捞操作时须小心细致,不使鱼体受伤,寒冬雨雪天有个别鱼冻伤,切勿下塘捕捞,干扰鱼群。③可用0.1毫克/千克高锰酸钾溶液全池泼洒,隔天1次,连续2次即可。(2)小瓜虫病。患病鱼体体表有许多小白点,可使鱼体表面分泌大量粘液,并在寄生部位形成孢囊;如果病原体寄生在眼角膜,可导致鱼失明;患病鱼表现为躁动不安,集群围绕池边游动,并不断地和其他物体摩擦或跳出水面,鱼消瘦发黑,鳃丝充血,呼吸困难,不久即大批死亡。小瓜虫病的病原体是多子小瓜虫,适于15~25℃的水温生长、发育。防治方法:①池塘要用生石灰彻底消毒,水泥池、玻璃容器、塑料容器等也要用高锰酸钾或漂白粉消毒。②可用干辣椒加干姜片治疗。每667平方米水面均1米深可用100克干姜片,加500~1000克清水,煮沸后熬10分钟,再停火20~30分钟;然后,又煮沸熬10分钟,再停火半小时后;加入250克干辣椒和2000克清水,再煮沸熬10分钟;最后,连渣带汁对水10千克全池均匀泼洒,每天1次,连续2天即可治愈。(4)其他事项。淡水白鲳越冬期间,尽量不要下池干扰鱼群,避免撞伤;严禁使用敌百虫等药物;否则会全池死亡,损失不可挽回。

【小编补充】开春管理当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淡水白鲳食欲开始增大;此时应投喂精饲料加适当的青饲料。一般精饲料以花生麸或黄豆粉或含粗蛋白30%以上的配合饲料为主,日投饲量约占鱼体重的4%左右;青饲料以牧草投喂,日投喂量占鱼体重的20%左右;通常是上午投喂青料,下午投喂精料。另外,池塘中适量注入新水,使池水保持绿、嫩、爽,这样有利于白鲳鱼苗的生长发育。小编汤姆为探索淡水白鲳养殖技术的你整理了《淡水白鲳养殖技术淡水白鲳怎么养?》一文。

养殖淡水白鲳口腔下颌疖的防治


[病因]病原可能为细菌,但未分离鉴定。病原菌引起该病的主要条件是颗粒饲料中的肉渣和油酱经长期贮存氧化变质和水质恶化。

[症状]病鱼摄食量下降。在水面缓慢游动,反应迟钝,有时发生痉挛,病死鱼口腔内下颌上均长有疖疮,生疖部位一致,有的疖红肿隆起,有的疖肿面溃疡,有的下颌底面沿口缘也有绿豆大小的疖疮,部分病鱼腹部胀满,腹部鳞片被撑开,手触似锉,剖开有大量腹水。

[流行与危害]该病目前主要见于大规格鱼,一般发生于78月,病程10日左右,发病率超过30%,死亡率高。混养的鲢鱼、草鱼不发病。

[诊断]检查病鱼口腔内疖疮和腹水情况即可诊断。

[预防]①保持良好水质。②不喂氧化变质饵料。

[治疗]①更换部分池水,用1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②用8毫克/升土毒素药液浸洗病鱼15分钟。④必要时,注射青霉素,每千克体重用量5万~9万单位,效果好。

养殖淡水白鲳夏花的培育


淡水白鲳水花饲养20来天,体长约3厘米,就叫夏花鱼种。这一阶段的关键培育技术如下:

一、池塘的选择。池塘水源丰富,水质良好无污染,光照良好,进排水方便,长与宽之比为3∶2,大小以2667平方米~35667平方米为宜,池深2米,底质以壤土为好。

二、池塘清整。1.池塘修整:池塘的闸门要牢固,老池取出池底过多的淤泥,并保持有5厘米~10厘米厚淤泥,有利于培养饵料生物。2.池塘消毒:每667平方米干池用生石灰50千克~60千克或200ppm生石灰,于晴天中午全池泼洒,7天~10天后投苗,或用20ppm漂白粉全池泼洒,3天~4天后投苗。

三、放养密度。每667平方米放养水花30万尾~40万尾。为了安全起见。放苗前要放试水苗,放苗前水质透明度控制在40厘米~50厘米,防止池中大型水蚤刺伤细嫩的鱼苗。要估计数天内有晴好天气,这对苗种成活率有相当影响。选择晴天早晨7时~8时,首先把充氧尼龙袋放于水中浸泡30分钟,倒苗时在池塘上风处,首先拨开水面,接着往后拉袋角,使鱼苗在水中均匀入池。

四、投饲技术。放苗3小时~4小时后,就可以开始投喂,每10万尾鱼苗,每日投饵6粒蛋黄和250克幼鳗料,蛋黄须经40目纱窗过滤,一般每天投饵5次~6次。投饵沿池边均匀泼洒,要求量少次多。10天后,改为豆浆投喂,日投饵量增加为每5天调整1次。此外,还依天气、水温、水质酌情增减,

五、水位控制。刚开始水位为50厘米深,以后每5天~6天加水20厘米~30厘米,直至1.5米深。

六、巡塘。每天早、午、傍晚各巡塘一次,有蛙卵、杂物及时捞出,观察浮头程度,并作为投饵和添水依据。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1小时~2小时:傍晚观察是否有鱼病发生先兆。

七、拉网锻炼。鱼苗培育20来天,出池前要拉网锻炼2次~3次。选择晴天上午9时~10时,第一次集网时,动作要轻、快、时间短,以后2次~3次集网时间适当延长,程序以不死鱼为准。其目的是增强鱼体体质。

八、鱼病防治。以预防为主,有病早治为原则。小瓜虫病:可用0.1ppm~0.2ppm硝酸亚汞全池泼洒,以0.13ppm~0.15ppm为宜,或用福尔马林25ppm~30ppm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2次。该病严禁用硫酸铜治疗。车轮虫病:用0.7ppm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2次。腹水病:1ppm漂白粉(有效氯含量25%以上)全池泼洒,并结合药服,用0.3%土霉素拌饵投喂,连续5天~6天。此外,敌害生物有水蜈蚣、蜻蜓的幼虫,每667平方米水面用0.5千克柴油,全池泼洒进行驱除,效果不错。

冬季淡水白鲳养殖常见病害的防治


冬季,当水温在15℃20℃之间时,淡水白鲳幼鱼易患小瓜虫病、白皮病、指环虫病。越冬期间淡水白鲳易患腐皮病、水霉病、车轮虫病等。

现将这几种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小瓜虫病。病鱼体表出现大量粘液,严重感染时,在水中呈白云状。防治:鱼种进池前,镜检鱼的体表及鳃,发现有小瓜虫时,每立方米水体用01克硝酸亚汞加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洒3天。

2、白皮病。初发病时病鱼体表、背鳍、尾鳍、颌部轻微发白,发白处鳞片一碰即脱。严重时鱼体失去平衡,在水中打转,游动缓慢,或头朝上,尾朝下挂于水面。发病到死亡时间短,3天内死亡率可达60%以上。防治:养鱼过程勿使鱼体损伤。发病时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漂白粉兑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洒3天。或每立方米水体用125克金霉素或用25克土霉素浸浴病鱼30分钟。

3、腐皮病。病鱼皮肤发炎严重时鳞片脱落,肌肉腐烂,呈圆形,失去平衡,游动缓慢,不久即死亡。防治:在鱼种进池和转池过程中避免鱼体受伤。病发时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漂白粉兑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洒3次。

4、水霉病。病鱼体表有簇状菌丝,行动迟缓,组织坏死,不久失去平衡而死。防治:越冬池水温度控制在24℃27℃,防止鱼体受伤。发病时,每立方米水体用20克高锰酸钾浸浴2030分钟,或每立方米水体用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兑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洒3次。

5、车轮虫病。只有在鱼体被大量的轮虫寄生后患病。防治:每立方米水体用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兑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洒3天。

池塘养殖淡水白鲳的技术


淡水白鲳为热带和亚热带食用与观赏兼备的大型经济鱼类,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个体大、病害少等优点。池塘养殖一般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耐低氧能力较一般鱼类强,溶氧要求在3毫克/升以上。食性偏动物性饲料,人工饲养可喂大豆、颗粒饲料、动物下脚料等。最适生长温度为24~32℃。主要养殖时间为5~9月份。5月份放养50克的鱼种,生长3个月即可达500~700克的上市规格。

池塘条件

1~10亩池塘均可养殖。水深1.5米以上,池底淤泥厚10厘米左右,水质清新,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每口池塘配备3千瓦增氧机1台。鱼种放养前一周,用生石灰消毒池塘。

苗种选购

养殖苗种5月上旬购进。为早上市,苗种规格一般要求在50克左右。

放养密度

主养淡水白鲳一般每亩放养700~800尾,套养大规格花白鲢50~100尾;套养每亩放养淡水白鲳300~400尾。

饲料投喂

饲养期间可投喂硬颗粒商品饲料,粒径3~4毫米,粗蛋白质含量30%。采用自动投饲机进行投喂,每天定时投喂2次,即上午9时和下午3时。也可用大豆喂养,投喂前6~8小时加水浸泡,待大豆中间胀到饱满时即可。还可用动物下脚料如鸡肠等来投喂。日投喂量随水温、水质和鱼生长等状况的变化而调整,一般占在池鱼总体重的3%~10%。每隔1~2天补充投喂一些富含维生素的瓜果皮、菜叶等青饲料。

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晚巡塘,检查鱼的吃食、活动、生长、水质变化情况,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解决措施。每隔5~7天注换水一次,保持水质清新;坚持做好四定投饲工作,杜绝投喂发霉变质、腐烂的饲料。6~9月高温天气,每天中午开增氧机1小时,遇闷热等天气突变情况则提前采取措施,防止鱼浮头。

病害防治

淡水白鲳抗病力较强,通常水温在25℃以上时很少生病,成活率一般在95%以上。水温在20℃左右时,往往会被致病菌感染,或引发寄生虫病,如小瓜虫病、指环虫病、车轮虫病等,特别是小瓜虫病,如治疗不及时,鱼会在短时间内大批死亡,因而要认真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禁止使用敌百虫、孔雀石绿等药物。

养殖淡水白鲳的快速育成


2009年5月-11月湘潭岳塘区5家休闲渔场采用淡水白鲳80:20成鱼池塘高效养殖模式,即在池塘养殖时主养淡水白鲳(吃食性鱼)占80%,配养鱼类(滤食性鱼)占20%,投喂全价膨化颗粒饲料为主。淡水白鲳放养时间在5月6日至10日,此时水温稳定在20℃以上。鲢、鳙鱼投放时间为4月上、中旬。鱼种投放前进行鱼体消毒。鱼种投放情况为淡水白鲳占总投放尾数的80.5%-89.5%,鲢、鳙鱼为10.5%-19.5%。鱼种规格为淡水白鲳8-15g/尾,鲢鳙鱼种为自育的大规格鱼种。饲料为淡水白鲳专用膨化颗粒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32%,粗脂肪>4.5%,粗纤维<6%,2009年5家渔场共发展白鲳养殖水面3.0hm2。收获时,平均亩产752kg,淡水白鲳占总产量的81.3%-88.6%,成活率98%。通过80天左右的时间喂养,7月底白鲳即可达上市规格(尾重500g以上),比普通养殖方法提前1个月上市。此时可进行轮捕或通过垂钓上市,市价高,以提高经济效益。5家渔场平均每亩纯利达8000元,投入产出比1∶2.56,效益甚佳。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淡水白鲳养殖技术主要措施

1.池塘条件

成鱼池面积以0.2-0.6hm2为宜,水深1.2m左右,水质清新,透明度为25-40cm,池底较平坦,池底淤泥约10cm,排灌方便。最好每亩配备增氧机0.2-0.3kw,投放鱼种前要进行清塘消毒。

2.苗种放养

放养的淡水白鲳鱼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鱼种进池时,操作要谨慎,避免鱼体受伤,且用3-4%的食盐进行消毒。经过长途运输的鱼种,下池前应先将鱼种放在网箱中暂养一段时间,等鱼种稍恢复一下后再进行消毒处理。鱼种放养密度一般为放养8-15g/尾的鱼种放1000-1100尾/亩;可搭配混养其他鱼种,搭配鱼种为鲢、鳙各50尾,尾重100-150g。

3.饵料与投喂

1)池塘主养淡水白鲳应以投喂全价膨化颗粒饲料为主,投饲技术关系着鱼产量、商品鱼规格、养鱼成本和经济效益。淡水白鲳为不断觅食的鱼类,其肠道短,消化吸收快。因此,需投喂次数多。投饲次数为每天4次,上、下午各2次,上午投饲量占40%,下午占60%。配合饲料参考配方为:鱼粉5%、大豆饼20%、菜饼30%、米糠15%、麸皮8%、面粉15%、玉米10%、矿物质预粉料2%。一般淡水白鲳配合颗粒饲料的日投饲率为3%-6%。淡水白鲳投喂需驯化投饲。该鱼易驯化集群上浮抢食,每天驯化3次,每次30min,一般5d内即能驯化其定点至食台摄食;

2)池塘施基肥量与主养四大家鱼池塘相同,鱼种投放前,每亩施发酵粪肥200kg作基肥,在饲养期间视水质情况少量追肥3-4次,每次50kg;

3)利用黑光灯诱虫喂鱼。黑光灯工作原理与普通日光灯一样,由镇流器、起动器、灯管组成,只是灯管发出的不是白炽光,是一种对飞虫类有引诱作用的光线。只需把黑光灯架在离水面50cm高的地方通上电,夜晚打开,在灯周围5m半径内的飞虫,特别是飞蛾会向灯飞来,落入灯下方鱼塘中,正好被淡水白鲳所摄食,效果特别好。每开10h(即一晚)支出电费0.1元,但引来的飞虫能达几kg,甚至几十kg,大大降低了淡水白鲳的饲料成本。

4)广辟饲料来源,添加部分动物下脚料喂鱼。淡水白鲳是杂食性鱼类,食性较广,养殖户可以用屠宰场家禽、家畜的下脚料喂养淡水白鲳。一方面淡水白鲳对其十分喜好,另一方面用家禽、家畜下水喂养,淡水白鲳的生长速度较快。家禽、家畜下水价格低廉,易获得,可以大大降低饲料成本。淡水白鲳对螺蛳、河蚌、蚯蚓肉也十分喜食,养殖户可以利用空闲时间,获取这些极易得到的天然饲料喂养淡水白鲳,也可以养一些螺丝、河蚌、蚯蚓供淡水白鲳利用。在植物性饲料方面,可以利用空闲地种植小鹅草、苏丹草等青饲料。利用闲置水面养殖小浮萍喂养淡水白鲳,效果也不错。

4.日常管理

1)坚持经常巡塘,观测水质变化情况,夏季每隔3-5d加注新水1次;秋季每隔7-10d加注新水1次。晴天中午可开增氧机l-2h,增加水中溶氧量;阴雨或闷热天气时,一旦发现有鱼浮头,要及时开增氧机或加注新水。淡水白鲳虽然耐低氧,但当水中溶氧低于一定界限时也会浮头,甚至泛塘。淡水白鲳只要发生一次浮头,就会3-4d不摄食或摄食量很少,要5-6d才恢复正常。这5-6d不但不生长,还会有消耗,也就是说,每浮头一次等于10d没有生长。因此养殖过程中水质管理至关重要,要及时补充新水,保持透明度在25cm左右,必要时采取机械增氧的措施。

2)要做好病害预防工作。5-9月为淡水白鲳的发病季节,要定期与四大家鱼一样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池水消毒,预防鱼病发生,此外,在鱼池边可养浮萍等漂浮性水生植物,可作为鱼类饲料,亦是高温季节鱼类避荫场所,并能起到增加水中溶氧量,防止水质过肥及调节水质作用。

5.病害治疗技术

淡水白鲳抗病力强,水温在26℃以上时,成活率一般在90%以上。水温在15-20℃时,幼鱼易患小瓜虫病、白皮病、指环虫病等。越冬期间,淡水白鲳还易患腐皮病、水霉病、车轮虫病等。

1)小瓜虫病:病原为多子小瓜虫的幼体或成体。病鱼体表出现大量黏液,严重感染时,在水中呈白云状。同时,背鳍、尾鳍基部有充血现象。防治方法一是尽可能提高水温;二是每亩水面使用粉碎的红辣椒2.5kg煮沸满塘泼洒。

2)白皮病:病原为白皮假单胞菌。病鱼起初体表、背鳍、尾鳍、额部轻微发白,发白之处,鳞片一碰即脱落。严重时,鱼体失去平衡,在水中打转,游动缓慢,或头朝上、尾朝下挂于水面。发病到死亡时间短,3d内死亡率可达60%以上。防治方法一是用1mg/L浓度的漂白粉溶液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3d。二是用25mg/L浓度的土霉素溶液浸浴病鱼30min。

3)腐皮病:病原为细菌。病鱼皮肤发炎,严重时鳞片脱落,肌肉腐烂,呈圆形,游动缓慢,失去平衡,不久即死亡。防治方法是用1mg/L浓度的漂白粉溶液全池遍洒。

4)水霉病:病原为水霉病。病鱼体表有簇状菌丝,行动迟缓,组织坏死,不久失去平衡而死亡。防治方法是发病时,用0.1mg/L浓度的亚甲基蓝全池遍洒,每天1次,连续3d。

5)指环虫病:病原为指环虫。病鱼因鳃部受刺激而极度不安,或狂游于水面,或急剧侧游于水底,食欲不振,鱼体消瘦而逐渐死亡。防治方法是将病鱼放在20mg/L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浴20-30min。或用0.5mg/L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加0.2mg/L硫酸亚铁溶液的合剂全池遍洒。

6)车轮虫病:病原为车轮虫。只有在鱼体被大量的车轮虫寄生后才得病。防治方法是用0.7-lmg/L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遍洒。

养殖淡水白鲳的配合饲料介绍


淡水白鲳属摄食性鱼类,在主养淡水白鲳的池塘、网箱和流水等集约化养殖中,均采用投喂配合饲料养殖。这也是提高产量,促进生长、缩短养殖周期的重要措施。

实践证明,用配合饲料养殖具有下列优点:

营养价值高,适用于精养高产集约化经营。

扩大了饲料来源。其饲料原料包括饼粕类、糠麸类、豆实类、糟渣类、粗饲料及动物性饲料等多种饲料。

可按鱼的种类、大小、配制不同营养成分的饲料,使之最适于养殖鱼类的需要。

可用现代先进的加工技术进行大批生产,适应养鱼生产发展的需要。

适于自动投喂,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向机械化、工厂化方向发展。

配合饲料的配制原则

尽管淡水白鲳的营养需要尚未确定,但在今后设计配制其配合饲料时也应掌握通用的原则。

必须根据养殖鱼类的营养需要与饲料营养价值,编制营养平衡的饲料配方。配方时,首先必须满足鱼类对能量的需求。饲料中蛋白质、脂肪与碳水化合物都是含能量的有机物质,所以鱼用饲料中只要这三种营养素得以满足,能量值一般是容易满足的。重点应放在饲料蛋白质与氨基酸含量与比例上,使之符合营养标准的要求。另外应将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控制在最低范围内,以免其它营养的消化率和饲料总消化率下降。

应选择多种饲料原料相配合,尽量达到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平衡。各种饲料原料营养价值各有所长,互相配合,取长补短,一般比单一饲料的营养价值高。还应适当选用添加剂,改善饲料的营养成分,提高饲料的养鱼效果。

必须考虑饲料原料各营养成分的可消化性与饲料的适口性。注意根据不同鱼类消化生理的特点、摄食习性与嗜好,选择适宜的饲料。

设计配合饲料在筛选饲料配方时,应谋求最大的经济效益,既应考虑到原料的来源,又要利于贮藏、运输和使用。

淡水白鲳配合饲料配方实例

尽管人们对淡水白鲳的营养需要尚未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目前正处于试验阶段。但由于淡水白鲳食性杂,对饲料的选择性不强,通过不同单位选择多种饲料配方进行生产实践,均获得较好的养鱼效果。下面介绍几种配方。

淡水白鲳配合饲料的几种配方

长江水产研究所张中英等(1991)亲鱼或鱼种用:鱼粉10%、大豆饼25%、菜饼和芝麻饼25%、米糠10%、麸皮10%、混合料(猪用,含粗蛋白质约13%)18%、磷酸氢钙为主的混合盐2%,另加5%的下脚面粉作粘合剂。粗蛋白质含量约30~33%。成鱼用:鱼粉5%、大豆饼20%、菜饼和芝麻饼30%、米糠15%、麸皮8%、混合料(同上)20%、磷酸氢钙为主的混合盐2%,另加5%的下脚面粉作粘合剂。粗蛋白质含量约25%。

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李天来等(1989)成鱼用:鱼粉15%、豆饼20%、花生饼20%、玉米粉25%、麸皮20%、配好后每100千克饲料另加10克混合无机盐和200克食盐。粗蛋白质29.5%,饲料系数2.96。

湖北省水产研究所黄二春等(1994)山东省水产学校郝彦周等(1994)成鱼用:鱼粉15%、豆饼25%、细麦麸50%、玉米粉8%,另加复合维生素、矿物质和食盐2%。粗蛋白质约27~28%。鱼种用:鱼粉5%、花生饼30%、麸皮26%、虾糠10%、玉米8%、面粉3%、槐叶2%、骨粉1%、虾饵15%,另外每100千克饲料添加无机盐75克,复合维生素40克。越冬鱼种元旦前用。鱼种用:鱼粉5%、花生饼34%、麸皮40%、虾糠10%、玉米8%、槐叶2%、骨粉1%、无机盐和复合维生素添加量同上,另外每95千克饲料中添加鲜杂鱼20千克。越冬鱼种元旦后使用。

上述配方经使用后效果良好,为了提高配合饲料的利用率,可以在投喂配合饲料的同时,断续投喂青菜、瓜皮等部分青饲料,有利于淡水白鲳的快速生长。

淡水白鲳的亲鱼和鱼种适宜于粗蛋白质为30~33%的配合饲料,成鱼适宜于25%的配合饲料。由于淡水白鲳食性广,对粗蛋白水平要求不高,各地可根据当地饲料原料和价格情况,制定廉价、高效、实用的配方。

配合饲料的投饲技术

养鱼生产在解决了鱼种和饲料之后,投饲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达到鱼用饲料高效使用与最大经济效益,不仅要饲料配方合理,营养全面,更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正确有效的投饲技术。

淡水白鲳属中下层生活的鱼类,一般摄食活动在水体中下层进行。因此配合饲料需制成沉性颗粒饲料才适合淡水白鲳摄食。

投饲方式

投喂淡水白鲳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在池塘中设饲料台,一般每亩一个,5亩可设2~3个,10亩可设4~5个,每个食台面积约3~5平方米,食台应在水表面下50厘米左右;二是手撒法,当池塘水温在27~30℃时,淡水白鲳摄食旺盛,仅以食台,效果不明显,且不易观察。此时人站在岸上进行手撒,使绝大部分鱼均可摄食,这种投饲方式和摄食效果较好。

在网箱养殖中一般不宜设置食台,以手撒为好。因为网箱中的淡水白鲳集群性非常强,群体活动激烈,往往会将食台上的饵料搅动落水,沉底而散失,从而损失较大,摄食效果也较差。

最适投饲量

淡水白鲳的投饲量受养殖方式、饲料种类和水温等多种条件影响。一般来讲,网箱养殖比池塘养殖的投饲量要大,高温季节比低温季节投饲量要大;精养池塘比混养池塘的投饲量要大。

余来宁等(1988)曾在室内用水簇箱做过这方面的试验。当试验水温为26.5+2.4℃时,日投饵量白鲳体重的10.2%时,日生长率为5.7%;而当投饵量下降到占鱼体重的2.3%时,生长率降为2.08%。试验发现,淡水鲳的鱼种养殖阶段,生长率与投饵率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例关系。生长率随投饵的增加而上升。

但是,投饵率是受摄食量限制的,不可能无限增加,如果投饵量超过鱼类的摄食量,将会造成饵料的浪费和养殖成本的提高。据观察超过10~20%的投饵率之后,淡水白鲳就吃不完,因此,他们研究认为投饵率应限制在10%以下,如果水温较低,还可适当降低一点,考虑在自然水域中,淡水白鲳还习以摄食其它饵料,因此他们建议在池塘养殖中把投饵率控制在57%将可获得很好的效果,根据各地的养殖经验和试验结果淡水白鲳无论是越冬培育和自然常温养殖,只要水温超过16℃以上,就要保持一定的投饵量,以满足淡水白鲳摄食生长的需要。不同水温下,精养而且主养淡水白鲳的池塘中,其投饵率可参考表2。

表2、池塘主养淡水白鲳投饵量参考表水温(℃)投饲率(%)16~200.3~1.020~241.1~2.024~282.1~4.028~304.1~7.030~337.1~10.0

投饲率即日投饲量占鱼体重的百分比。投饲率的变动视鱼体体质、规格、水温、饲料质量等多种情况有所变动,具体每天的投饲量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在投喂颗粒饲料的同时,如果适当补充青饲料,其投饲率可以相对减少。在四大家鱼为主的池塘中,颗粒饲料可以少投或不投,如果淡水白鲳混养量较少,可以按四大家鱼常规的饲养方法进行,不额外增加饲料投喂。因此,具体投喂量应视各种情况而定。

在网箱养殖淡水白鲳时,其投饲率比池塘养殖时的投饲量要大,其主要原因是网箱是缺乏天然饵料的补充。网箱养殖时的投饲率见表3。

表3、不同水温下网箱养殖淡水白鲳的投饲率规格(克/尾)水温(℃)投饲率(%)4~1028~3014.7~1110~2030~3111~9.120~6031~31.79.1~7.060~10031.5~286.8~4.5100~12528~254.5~3.2125~16525~213.2~1.4

投饲频数、时间与速度

投饲频数是日投饲量确定后,一天之中投饲次数及其合理的分配。淡水白鲳属有胃鱼类,其摄食强度大,消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其投喂次数视不同水温和不同的养殖方式有所不同。一般主养塘中,当水温在20℃~26℃之间时,以日投喂2次为宜;高于26℃时投喂次数应为3~4次。网箱养殖应为5~7次。

训练淡水白鲳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吃食是比较容易的。固定时间投饲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增强投饲效果。投饲时间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水环境的温度。水温低,每天投饲1次,以中午为好;日投饲2次,则选择在9时和15时比较适合,日投饲3次,应在8时,13时和18时为好,每次的间隔时间在5小时左右,网箱养殖淡水白鲳,当8月中旬鱼长至70~80克时,鱼往往会咬破内层网箱,据胡廷尖等(1992)研究发现,在8月中旬后,需在网箱中设置一食台,傍晚时增投一次饲料于食台上,能有效地防止网箱被咬的发生。由此可见,投饲技术与淡水白鲳是否咬箱有关。

投饲速度是指每次投饲所延续的时间。对于训练有素的淡水白鲳,无论哪一种投饲方式,即使水下有饲料台采取一次把全部饲料倒入是不行的。应慢慢地把饲料持续投入水中供鱼当时摄取。淡水白鲳一般投以遗漏下沉,减少饲料在水中浸溶的时间和饲料营养成分的损失,尤其是每次投喂的后半部分,更应该放慢速度,每次投饲应持续20~30分钟。

饲料的加工制备

饲料加工制备的目的是提高饲料的适口性,使鱼喜欢吃或容易吃下去,增加饲料的消化率,提高其营养价值,保持饲料的营养成分,使其下水后不至于很快溶失,使饲料便于运输、贮存和使用。

单项饲料的加工

池塘养殖淡水白鲳,在放养密度较小的情况下,只要天然饵料能起到相当的作用,也可以使用单项饲料。各种单项饲料在喂鱼之前,往往需要进行加工处理。

⑴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的加工

各种饼粕类饲料,在喂鱼之前都要先行粉碎和浸泡,饲养鱼苗时要磨成浆使用。投喂鱼种时,要磨成粉状或糊状,加一定数量的粘合剂制成面团状,再行投喂。对于甘薯面、玉米面、大麦屑、土面粉等淀粉质饲料,为了提高其消化率和作为粘合剂的粘性,要先经过加热处理,使淀粉糊化,然后再进行投喂。

肉类和鱼品加工的下脚料、生鲜杂鱼等大块的动物性饲料要先剁碎和绞碎,然后加一定数量的粘合剂制成面团状投喂。生鲜动物性饲料一般不要煮熟,喂生的消化率更高,营养成分更

池塘高产养殖淡水白鲳的技术


淡水白鲳,学名短盖巨脂鲤,是一种优良的热带大型经济鱼类,具有生长快、个体大、食性杂、抗病力强、起捕率高、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等多种养殖优点。该品种1998年首次引入和县。2001-2004年,我站连续4年在历阳镇共义养殖场成功地进行了淡水白鲳池塘高产养殖示范,每亩产量均保持在1000千克左右,经济效益可观。

一、池塘条件。该养殖场位于城郊北部,紧靠石跋河水系的一条支河流附近,远离工厂和居民生活区,水源充足,水质优良,进排水系分开,四周无任何污染源。养殖塘口呈长方形,东西走向,面积为0.57公顷,水深1.5-2米,池底平坦,坡比1:2.5-3,并配备了1台3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

二、池塘准备。每到冬季,池塘须清干曝晒,至第2年4月15日前后,用生石灰进行清塘。干法清塘,生石灰每亩用量为75千克;湿法清塘,生石灰每亩用量为150千克。鱼种放养前10-15天,将池塘水深调至1.2-1.3米,并安装好增氧机。

三、苗种放养

1、放养时间。淡水白鲳作为一种热带鱼类,耐低温能力差。只有当水温保持在20-22℃以上时,才能放养鱼种。一般放养时间为5月中旬,不得迟于5月底。放养时最好选择晴天的中午。

2、苗种来源。放养的鱼种来自和县香泉镇天邦水产研究所。该所利用温泉资源培育出来的鱼种健壮,规格匀称。

3、放养数量和规格。由于淡水白鲳许多的养殖优点和优越的池塘条件,我们按每亩1200尾的标准进行投放。为便于及早上市,放养规格为12-15尾/千克为宜。放养前,用3-5%的氯化钠溶液浸泡5-8分钟,并用网箱在池塘暂养2-3个小时。另外,为改善池塘水质,每亩按6:1的搭配比例投放规格为6-10尾/千克的鲢鳙鱼种100尾。

四、饲料投喂

1、定点。即固定饲料投喂地点,既便于淡水白鲳吃食,也便于工作人员检查鱼类的吃食情况。

2、定质。即不投喂变质霉变的饲料。投喂的饲料种类有:小麦、大豆、米糠、动物尸体、屠宰厂下脚料以及专用配合饲料。对植物性饲料,一旦出现霉变,应立即停止使用。对腐烂性动物饲料,应减少投喂次数和投喂量。否则影响成鱼的品质。我们在生产中主要选择小麦、黑大豆和专用配合饲料,保证饲料中粗蛋白含量25%。

3、定时。1天按4次进行投喂,分别为9点、11点、14点、16点。9点、14点投喂淡水白鲳专用颗粒饲料,11点、16点投喂小麦和黑大豆的混合物。

4、定量。投喂时,要根据淡水白鲳的生长速度、生长季节和天气确定投喂量。要每隔10-15天测定1次鱼的体重,并根据天气气温,确定投饵率和投饵量。一般来说,在淡水白鲳生长期间,初期投饵率为3-4%,中期为4-6%,后期为7-8%。

五、日常管理

1、水质管理。为保证养殖池塘水质清爽,通常每隔15天左右换水15-20厘米,7-8月份高温期间应每隔5-10天至少加水10厘米以上。

2、巡塘。其目的是观察鱼的吃食情况、活动情况和池塘水色水质情况等。要坚持做好每天早晨的巡塘工作,认真细致观察鱼体的活动情况。高温的中午、天气闷热下雨时要更加紧巡塘。一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病害防治。淡水白鲳作为一种抗病力强的鱼类,不易感染疾病。在养殖过程中,应着重做好以下预防工作。

⑴细菌性疾病的预防:应适时泼洒生石灰,用量为15-20毫克/千克,既改善水质,又预防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⑵浮头泛塘:夏季晴天的每天早晨和中午,都应适时开启增氧机,增加水体溶氧量,防止浮头泛塘现象的发生。

六、淡水白鲳高产技术的关键

一是放养时,鱼种规格不可过小,规格应力求一致,不可悬殊过大,更不可为了考虑将来的轮捕上市,而故意将多种规格的鱼种进行同池饲养。二是淡水白鲳为杂食性底层鱼类,主养时,池塘不可放养其他底层鱼类,否则将影响亩产量。三是淡水白鲳放养时间一般为5月中旬,水温稳定保持在20-22℃以上。放养过早,气温不稳定,易影响成活率;过迟,则影响其生长速度,不利于早上市。四是淡水白鲳食量大且贪嘴,投喂时一定要按四定方法,少量多次,不可过量。在生产中,我们发现过淡水白鲳吃食撑死的现象。

淡水白鲳成鱼养殖的前的准备


一.池塘条件

淡水白鲳成鱼养殖池塘面积以10~20亩为宜,水深1.8米左右,要求池塘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注排水方便,池底平坦淤泥少。

二.清塘消毒

年底干池暴晒,清除过多的淤泥,然后进行清塘消毒,采用干法清塘,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化浆全池泼洒,以杀死病原菌以及其它敌害生物。

三.池塘进水

根据放养模式适时进水,进水时用40目网袋过滤,防止野杂鱼进入。

四.苗种放养

1、放养时间

南京地区放养时间5月5日至5月15日,较为合适,可根据天气情况适时调整。养殖池塘水温稳定在18摄氏度以上,放养时越冬池与养殖池温差控制在3摄氏度以内。

2、苗种选择

选择体格健壮,无病、无伤、无畸形、无寄生虫的苗种。并要求检查越冬苗种记录,有无使用硝酸亚汞、硫酸铜等重金属药品。

3、鱼种消毒

鱼种放养前用3%~5%的食盐水浸浴5~10min,进行鱼体消毒。

yz023.com养殖网养殖技巧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其中《养殖淡水白鲳越冬期间水霉病的防治》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如不满足请访问“半淡水水养殖小龙虾”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078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