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半咸水及海水养殖技术


1.水体及盐度

由于罗非鱼的广盐适应性强,一般可直接放到盐度在1.8%以下的水域中饲养,因此在生产中也有许多海边低盐度的池塘被用来养殖罗非鱼。实践证明,罗非鱼在半咸水或海水中养殖的生长速度比在淡水中养殖还快些,规格也比较大,生产效果也好些。
鱼苗在含盐水体中存活的时间与鱼苗大小和盐度高低有关,鱼苗越小,对盐度的耐受力越差,存活时间越短;盐度越高,鱼苗的耐受力越低,所以,养殖水体一定要考虑适宜的盐度。

2.放养要求

在淡水中孵化的罗非鱼种不能直接放到高盐度水体中,必须经过逐渐适应后才能投放。一般可先将全长1~2厘米的罗非鱼苗放入盐度为0.5%左右的半咸水中暂养,然后每天使暂养池的盐度提高0.3%左右,直到接近养殖时的盐度才可以正式投入池内放养。
在驯化期间应尽量少投饵或不投饵,以防鱼种随饵料摄入过高的盐分而导致内脏脱水。另外,因海水的pH值较高,鱼的肠胃还不适应摄食高pH值的食物,胃肠中的消化液会被中和而引起消化不良。此时往往出现鱼体消瘦、体重下降等现象,但随着鱼对高盐度适应能力的提高,这种现象会逐渐消失,并恢复正常活动,然后再逐渐提高投饵量。
一般经过驯化的罗非鱼均可在3.0%以下盐度的海水中养殖。养殖方式也可分单养或混养,单养时一般每公顷放5厘米左右的鱼种40000~50000尾。混养的品种可以是鲻鱼、梭鱼和海生虾类。放养密度和混养比例可依据坑塘条件、鱼种供应和饵料供应等情况确定。以罗非鱼为主的坑塘,每公顷可放5~7厘米的罗非鱼种10000尾左右,搭配鲻鱼和梭鱼种5000尾左右。以罗非鱼为主混养鲈鱼和梭鱼时,每公顷放养5~7厘米的罗非鱼种12000尾,放鲈鱼和梭鱼种8000尾左右。放养时可看水源的供应情况而略增减数量。

3.日常管理

要多巡塘,勤观察,按照农业部统一要求,做好养殖生产记录和养殖用药记录,混养坑塘要特别注意其他鱼类的浮头情况。在阴雨、低气压时不能施肥,同时减少投饵,以防止泛塘情况的出现。负载量大的养殖中必须设置增氧机。增氧机的开机和运行时间,须根据天气、鱼类活动等情况确定。每隔一段时间,应该抽样检查所养鱼类,以便发现问题加强管理。
秋季室外水温降至18℃前鱼移入越冬池,春末室外水温回升并稳定在20℃以上时,鱼方可移出越冬池。越冬池为水泥池或土池,靠近水源,避风向阳。室内池面积10~50平方米,池深保持在1.5米。鱼入池前,应清理池底污物,并用符合环保要求的药物消毒池壁和池底。
越冬时水温保持在18℃左右,根据水质变化,应定期换水或补充新水。池水溶解氧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
海水或半咸水养殖罗非鱼的放养时间为水温稳定在18℃以上。

相关阅读

罗非鱼的海水养殖


罗非鱼属于广盐性鱼类,能适应很大的盐度范围。但是从淡水中移入海水中必须有一个过程,叫做海水驯化。否则鱼体因盐度突然升高而失水死亡。实验表明,把体长5-7cm的罗非鱼直接从淡水移入盐度15的咸水中,可以100% 成活;直接移入盐度20- 21的咸水中,12 h后存活率为80%,24h后只有30%;如果移入盐度30的海水中,6h后即全部死亡、一般在驯化前2-3天停止喂食,先直接移入浓度15%-17%的咸水中驯化10天左右,然后每隔一天,盐度提高3-5.最后完全适应于海水,这样驯化以后的存活率可以达到100%。

海水养殖罗非鱼的放养密度大致与淡水池塘相同,单养春片或早春繁殖鱼苗为1000-2000尾/亩.

用海水养殖罗非鱼需要注意的事项



罗非鱼属广盐性鱼类,经过驯化,可在海水中养殖。我国有浅海、滩涂很多,海边鱼塘均可进行罗非鱼养殖,不过在放着过程中需要注意如下事项,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罗非鱼原系在淡水中生活,繁殖也是在淡水中进行的。要使罗非鱼种进入海水中生活,必须有一个盐度驯化过程,以使其慢慢适应养殖池的盐度环境。



罗非鱼可以从淡水直接移入盐度为10‰左右的海水中,超过这一盐度,会导致苗种死亡。例如,直接放入22‰的海中,则在120小时内全部死亡。但若采取逐步提高盐度的方法驯化鱼种,则可使其适应在较高盐度的海水中生活。

驯化的盐度,开始可直接放入盐度10‰的半咸水中,暂养1天后,以每天提高3‰的梯度逐渐提高盐度至养殖海水的盐度。也可在10‰的盐度上暂养7~10天,再以10‰的梯度分段驯化到养殖盐度。驯化前2~3天,即应停止饲喂,防止驯化时摄食和排便,并严防鱼体受伤,以免海水从口、肛门和伤口处进入鱼体,造成内部器官脱水而死亡。
罗非鱼海水养殖,可以池塘单养,也可以与其他鱼类或虾、蟹、贝等混养。

池塘单养,每亩可放3厘米左右的鱼种3000~5000尾,或5~6厘米的鱼种2000~3000尾。

罗非鱼与对虾混养,一般应以养殖对虾为主,罗非鱼为副。当对虾长到5~6厘米后,再放养罗非鱼种,以避免虾苗弱小而被罗非鱼残食。罗非鱼与鲻鱼、梭鱼、遮目鱼等混养,可以以罗非鱼为主,也可以以其他鱼为主,罗非鱼为副。应根据各混养鱼类的食性和栖息水层,科学搭配,以达到充分利用水体空间,节约饵料,增加效益的目的。

海参海水池塘养殖技术


大型藻类的控制一直是海参池塘养殖中亟须解决的问题和难题。结合2012~2013年中央财政农业推广项目《海水池塘海水生态养殖技术示范推广》,我们对这一技术进行了探索,现就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大型藻类的种类
目前我地区海参池塘养殖常见的大型藻类品种有:刚毛藻(钢丝藻)、水绵(海绵花)、浒苔(管菜)、石莼等。
2大型藻类的产生
由于海水池塘大型藻类种类较多,每种个体的产生条件各有不同,通过总结其共性发现,海水池塘大型藻类暴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春季气温较低或养殖池肥水不足,导致池水水质清瘦,阳光直射池底,造成各种大型藻类疯长,继而对池塘养殖海参造成危害。
3大型藻类的益处
在实际养殖中,大型藻类对池塘海参养殖也有益处:一是在高温季节可遮阴,使池底水温变化不大;二是有些种类还能作为海参的栖息隐蔽物,有利于海参安全度夏;三是池内生长的大型藻类可以吸收池中和池底有害物质,减少对海参的危害,增加池水中的溶解氧,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
4大型藻类的危害
大型藻类的危害远大于它的益处。过多的大型藻类腐烂会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物质,这些物质会给海参养殖带来很大的危害,特别是在夏季高温期,其过量生长死亡之后,这一影响更为严重;另外大型藻类如刚毛藻、浒苔等由于过量繁殖生长,其在生长过程中形成优势生物种,抑制了海参适口饵料底栖硅藻的繁殖生长,严重影响海参的摄食活动。实践中我们还发现刚毛藻(俗称青苔)和海绵花的危害较大,生长旺盛时不易清除。
5大型藻类的防治方法
5.1物理方法控制
一是在发生初期泼洒小麦麸皮,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原因是小麦麸皮在干撒后10~20min内就沉入池底,覆盖在藻体表面,有效遮挡了阳光的射入,藻类因缺光而死,同时,小麦麸皮腐烂后可成为海参饵料,每667㎡池塘用小麦麸皮15~20kg。使用小麦麸皮时要选择无风的时候进行,有风时应选择在上风向泼洒。二是施放草木灰防控。()选晴天上午,在池塘上风头抛撒。每667㎡池塘用草木灰20~30kg,使其均匀覆盖在藻体表面,一般3d后藻体开始死亡。
5.2药物方法控制
除草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除草剂杀灭,但除草剂不但会造成药物残留还会对海参造成伤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结合我们海参生态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经过反复试验,我们总结开发出一种生物除草剂,它是利用芽孢杆菌抑制杂草生长,最终达到杀死杂草的目的,这样不仅抑制了杂草、改善了底质,同时还能去除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5.3通过肥水方法控制
(1)大型藻类的预防要从池塘认真清淤消毒开始,发生过大型藻类泛滥的池塘尤其要彻底清除干净往年遗留的大型藻类。一般在池塘清淤后,每667㎡用100~150kg生石灰进行消毒,施用时池塘留少许水,水深控制在10~30cm后用生石灰对水全池泼洒,既可有效防止大型藻类滋生和大量繁殖,又可起到改善池塘底质和增加钙质的作用。
(2)新池塘进水后要及时肥水,控制池水透明度在50~80cm。较低的透明度可抑制大型藻类的光合作用,控制其繁殖生长。
(3)老池塘及时肥水。老池塘要密切观测水色和透明度的变化,春季温度在13~14℃时开始使用适合硅藻的肥水产品进行低温肥水,此时是低栖硅藻繁殖的旺盛期,适时肥水可降低水体透明度,既可以抑制大型藻类的大量繁殖生长,又可以为海参提供优质天然饵料。
(4)适时加深水位,保持适宜透明度。春季降低水位肥水,在海参春季捕捞完毕后,逐渐加深水位,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40cm,让阳光不能照射到池底,可有效防止和控制大型藻类的发生和繁殖生长。
(5)如果突然发生微藻死亡等透明度大幅增加的情况,应查找原因,并迅速大量换水和立即追肥。换水的作用一方面是更新水质,另一方面是重新引进海区微藻类,通过追肥使其快速繁殖以达平衡生态。
(6)春夏秋季保持池塘水色和透明度是预防的关键。池塘有较低的透明度是微藻类成为水体中优势群体的表现,能有效抑制大型藻类的繁殖生长。养殖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水色、透明度的变化,通过施肥、换水、施用EM菌等措施来保持水色、水质的稳定。
5.4人工捞除
当池塘内出现了较多的大型藻类时就必须使用工具直接捞出,尽管费力费时且无法根除,但它成本低、简单易行,而且不会产生不良影响,是其他方法的必要补充措施。
参考文献
毛玉泽,杨红生,王如才.大型藻类在综合海水养殖系统中的生物修复作用.中国水产科学,2005(2).
葛长宇.大型藻类在海水养殖系统中的生物净化作用.渔业现代化,2006(4).
潘双叶.水体藻类的危害及控制方法.黑龙江环境通报,2006,30(1).
刘学光,郑怀东,刘彤.浅议北方海水池塘养殖海参在透明度生产上的调控技术.农业与技术,2013,33(5).

半滑舌鳎养殖人工繁育技术


半滑舌鳎俗称舌头、牛舌、鳎板、鳎目、鳎米等,属暖温性近海底层鱼类,在我国沿岸海域均有分布,其生长速度快,肉味鲜美,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及经济价值,如今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海水工厂化养殖品种。在半滑舌鳎人工繁育中有几个技术要点非常重要,决定着半滑舌鳎人工育苗的成败,现笔者结合生产实践将半滑舌鳎养殖人工繁育技术要点介绍如下,希望能够给相关业者以参考。

一、亲鱼培育

半滑舌鳎亲鱼宜选用3龄以上者,2龄鱼虽然部分可达性成熟,但卵子质量较差、受精率低、鱼苗培育成活率也低。雌鱼体重在1000克以上、雄鱼体重在200克以上为好。所选亲鱼可以是人工养殖亲鱼,也可是野生亲鱼。适当选用部分野生亲鱼对苗种质量有益(亲鱼的亲缘关系较远),这样的苗种在养殖过程中其体质和抗病力较好。收购野生亲鱼时应选用体表无外伤、鳞片完整者(野生鱼的成活率主要取决于其在捕捞时受伤的程度),野生鱼需要一段时间驯化才能进行人工养殖,入池前适当消毒以杀灭其体表的寄生虫及其他病原体。野生鱼不能单独养殖驯化,单养时会长时间不摄食(十几天至几十天不等,甚至可能一直不摄食),长时间不摄食会使鱼的体质严重下降,性腺也会相应停止发育或萎缩。应该将新收购的野生亲鱼和人工养殖亲鱼同池养殖,在人工亲鱼的带动下,野生鱼会逐渐习惯人工养殖环境并逐渐摄食,最后可以完全适应人工养殖。亲鱼雌雄比为1∶3左右,雄鱼比例不能太小,否则会明显降低卵子的受精率。根据其体重大小调整相应的放养密度,以4千克/平方米左右为好。亲鱼培育池在50平方米以上为好,不能面积太小,水深应在1米以上(成鱼养殖时30~40厘米水深即可),日换水量在200%~400%。需遮光,养殖池内设人工光源,根据亲鱼发育的不同阶段适当调整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光照强度在200~400勒克斯,光照时间在12~14小时。产卵前2个月左右开始强化培育,水温控制在22~24℃,投喂的饵料应逐渐增加沙蚕的比例,在亲鱼产卵期间饵料应主要以沙蚕为主(亲鱼性腺在逐渐发育至产卵阶段,其对摄食饵料的选择也逐渐苛刻,如饵料不适则会拒食,其性腺的发育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实践证明沙蚕是最好的选择)。半滑舌鳎采卵以亲鱼自然产卵、溢水采集卵子为好,人工采卵授精的卵子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二、人工孵化与苗种培育

受精卵入池孵化前应用30毫克/升的PVP~I消毒3~4分钟,以杀灭卵子表面的病原体,尤其是附着在卵膜上的病毒粒子,这是预防病毒性疾病垂直感染的有效方法。受精卵的孵化宜使用自然海水,尤其是盐度不能过低,当盐度低于26时受精卵则下沉,严重影响孵化率,盐度应在30左右。不需要将受精卵放在小型孵化池孵化后再将仔鱼移至培育池,可直接将受精卵放入培育池孵化(仔鱼孵出后吸底一次,将未孵化的沉卵吸出),孵化密度在8~10克/升,实践证明:直接在培育池孵化效果更好。孵化水温控制在22~23℃,低于产卵温度0.5℃左右,经36~40小时可孵出仔鱼。

初孵仔鱼的培育密度在6000~8000尾/立方米,随着鱼苗的生长逐渐降低培育密度,至鱼苗3厘米左右时应在1000~1500尾/立方米左右,培育密度的控制应根据鱼苗大小、饵料种类及投喂、流换水量、管理水平等来综合考虑,不能盲目照搬:苗种培育期间水温控制在22~24℃,每天水温变化不宜超过1℃;培育前期以适量添水为主,从仔鱼孵化第7天开始换水,换水量从每天10%逐渐增加至200%~300%,需根据苗池水质情况灵活掌握:10日龄后开始吸底,吸除粪便残饵,鱼苗伏底前每2~3天吸底一次,伏底后采取大排水排污,并定期吸底:整个育苗期间应控制光照强度,前期鱼苗需弱光,保持光照强度500~800勒克斯,后期可适当增强光照至800~1500勒克斯。仔鱼前期培育采取微弱充气,开鳔后逐渐加大充气量。

饵料系列为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卤虫成虫、人工配合饲料。有些地区卤虫资源丰富,则可多投喂卤虫成虫一段时间,适当将向配合饲料转化的时间拖后,这样可使鱼苗的生长速度增快;有些地区有丰富的乌虾资源,这些地区育苗时可在卤虫成虫后不转成配合饲料而投喂乌虾,实践证明投喂乌虾效果很好,不但鱼苗生长速度较快,而且育苗成活率也很高。半滑舌鳎仔鱼通常在第4日开口摄食,但为保证其从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营养的顺利转化,通常应在仔鱼第3日下午开始投喂轮虫,轮虫密度保持在7~10个/毫升,轮虫可一直投喂至20~24日龄,适当延长轮虫的投喂时间有利于增强鱼苗的体质。投喂轮虫期间需向培育池水中添加海水小球藻以防止轮虫饥饿,此外海水小球藻可抑制弧菌的繁殖,能够降低细菌性疾病的发生,池内保持浓度在50万~100万个/毫升。从13~14日龄开始投喂卤虫无节幼体,至35~40日龄结束,通常保持在水中0.2~1.2个/毫升为宜。轮虫和卤虫幼体在投喂前需经营养强化剂强化,目的是增加其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以防止鱼苗出现白化的现象。配合饲料可在19~20日龄开始逐渐投喂驯化,也可在鱼苗全部伏底后再驯化,总的来说,鱼苗越小,配合饲料的驯化就越容易,但过早驯化也会带来水质管理的困难,因此可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掌握开始驯化时间,不必过于拘泥文献的描述。每天需及时清除池水表面的油污以保持环境清洁。

通常30日龄左右鱼苗的冠状鳍条完全退化,开始转为营底栖生活,变态基本完成;60日龄左右鱼苗全长可达30毫米左右,幼鱼培育基本完成。鱼苗30~80毫米的后期培育与成鱼养殖类似,只是需要更认真、管理更细致、操作更小心。

三、病害防治

半滑舌鳎育苗期间总体上说危害严重的疾病不多,育苗成活率低或育苗失败多与受精卵质量差、水质条件不好及管理水平低等有关,但也有两种疾病危害较大,值得注意。

1.畸形半滑舌鳎鱼苗畸形有两种情况。一是初孵仔鱼畸形,表现为仔鱼身体不能伸直,没有正常仔鱼的运动能力,往往原地旋转。从破膜即为畸形的仔鱼不能开口摄食,至3日龄左右会沉底死亡,这种鱼苗没有培育价值。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多与受精卵有关。亲鱼培育管理不当有可能使受精卵质量差,初孵仔鱼畸形率高;受精卵运输时水温过高、运输时间过长或临近仔鱼破膜时运输受精卵都可能造成初孵仔鱼的畸形。此外有时初孵仔鱼全部畸形,这多与培育水质有关,水中某些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会出现这种情况,有毒有害物质不一定是重金属离子,因此添加EDTA没有作用,此时只能从其他地方取水孵化,而这种水培育仔稚鱼却往往没有问题。这种情况在多家育苗场出现过,到底是什么有毒有害物质现在还不得而知。二是在仔鱼6~8日龄时出现畸形,表现为仔鱼尾鳍卷曲、背鳍折叠或破裂、冠状幼鳍变粗等症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多与培育密度过大、培育水质较差有关,可及时分池,降低培育密度并适当加大换水量。

2.腹部胀满症主要表现为稚鱼腹部明显膨胀,外观看呈橘红色。消化道内充满水样或气泡样物质及大量未消化的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大多鱼苗的肠道被胀得很粗,常见病鱼肠道中有轮虫在来回游动;但有时病鱼消化道出现萎缩致使病情难以判断。此病一般在20~35日龄出现,患病稚鱼的摄食明显下降,患病鱼苗越小其死亡率越高。此病在其他鲆鲽类(如牙鲆)育苗中也可见到,其原因主要是由细菌引起,尤其是弧菌类。适当延长海水小球藻的添加时间(一般海水小球藻在停止投喂轮虫时即不再添加)有利于减少此病的发生;其次对培育用水消毒、勤换水以保证水质优良是有效的预防方法;与此同时对投喂的轮虫和卤虫幼体进行消毒也有一定作用。一旦发病可采用加大换水量和抗菌药药浴的方法进行治疗,但主要应以预防为主。

罗非鱼养殖技术


一、亲鱼的选种及繁殖雄性率,如果效果好,雄性率可达98%以上。目前国内市场上号称全雄,甚至雄性率达100%的单性罗非鱼苗,都是采用此种方法。在自然杂交繁殖情况下,是很难达到这一标准的。无论哪一品种的罗非鱼都可以通过药物诱导得到所谓的全雄性罗非鱼,虽然解决了罗非鱼过度繁殖问题,但生长速度未必提高,而且成鱼个体也不太均匀。综上所述,奥尼罗非鱼目前已成为淡水养殖的首选优良品种,在我国各省市得到广泛推广,特别在加工鱼片出口方面,既提高了出肉率,又无药物残留,避免了贸易纠纷,竞争更居绝对优势。

三、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

1、池塘准备:面积以3-5亩为宜,池底平坦。放养前10天,每亩按60-70公斤生石灰全池泼洒清塘消毒。2-3天后,每亩施人鸡肥、猪粪等农家肥75-100公斤,注水至一米,水色变成茶褐色或油绿色后即可投放鱼苗。

2、鱼种放养与搭配:南方地区到4月中、下旬,当气温回升稳定(水温在18C以上)时放苗。每亩投放规格为3.0-3.5cm的奥尼夏花鱼2000-2500尾,大规格的花鲢40尾,白鲢30尾,也可搭配少量的鲤、鲫鱼等。

3、前期喂养:放人鱼苗后,把浸泡过的花生饼或菜籽饼等搅拌均匀,沿塘边向中央泼洒,每亩每天按1.5-2斤投喂。经过一个月的养殖,鱼苗可长至10厘米左右,体重10-12克的规格。

4、中后期管理

(1)饲料投喂:奥尼罗非鱼的生长温度是22-32C,食欲旺盛。投喂范围要广,尽可能使所有的鱼种均衡摄食。其饲料有菜籽饼、糠饼、麦麸、花生饼、豆饼等,最好混合使用。有条件的投喂罗非鱼全价配合饲料,一日投喂两次,上午9:00-10:00,下午4:00-5:00。日投饵量:体重10-20克,5-7%;20-50克,4-6%:50-100克,3-5%;100-200克,2-4%:200克以上,为鱼体重的2%左右。

(2)水质调控:在5月中旬至6月可逐渐加水至1.5米,7、8月是高温季节,加水至1.8米左右,有条件的最好每星期换水一次,保持水质清新,防止泛塘现象。

(3)鱼病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并重的原则,鱼种放养前可用4-5%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5-9月是鱼病多发季节,每隔半月可用漂白粉lppm或生石灰20公斤/亩全池泼洒。有鱼病征兆时,可采用抗菌素和维生素药饵投喂3-5天。

地下海水室内养殖刺参技术


刺参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海参品种,盛产于我国北方的山东、辽宁、河北和天津的沿海,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与药用价值,是近年来我国北方重要的养殖海珍品。刺参在自然海域中生长缓慢,生长周期长,成活率低,导致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降低。2010年1月至12月,我们利用有效养殖面积1680米2的大菱鲆养殖池进行了刺参室内养殖,共养殖了3茬,放养平均规格为25.5克/头的刺参苗2590千克,养成后共销售活刺参13250千克,总收入254.4万元,总利润111.63万元,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地下海水室内刺参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地下海水室内养殖刺参养殖条件

养殖设施是原来养殖大菱鲆的设施,养殖池用砖和混凝土建成,呈椭圆形,大小为42米2,平均水深0.7米;养殖大棚的棚顶是钢筋支架,棚顶内层用加厚塑料薄膜封顶,外层用毡子封顶以保温遮光,室内完全黑暗,每个养殖池的上方安装1个防水灯口和1个15瓦的节能灯,并安装防漏电开关;水源为地下海水,经曝气后入池。地下海水水质清澈,理化因子常年稳定,水温14.5~19℃,盐度25~31,pH值为7.4~8.5。

二、养殖方法

1.刺参苗放养前准备

①养殖池消毒。在放养刺参苗种前要对养殖池进行反复冲刷,再用30~5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全池泼洒,池底留水10厘米浸泡30分钟,然后再用干净水冲刷干净,摆放好消毒过的气泡石,密度为0.5个/米2。

②摆放附着基。采用的附着基为直径50厘米的塑料大盆,按1.5个/米2摆放,每池放63个,塑料大盆均匀地扣在养殖池池底。塑料大盆的盆底和周围用电钻钻出直径6厘米的圆孔多个,以便于刺参出入。塑料大盆在使用前需经消毒处理。

2.刺参苗的选购、运输与放养

①刺参苗的选购。购买刺参苗的育苗场要具有省级海洋与渔业厅颁发的《刺参苗种生产许可证》,且繁育的刺参苗经检疫检测不携带病菌、病毒和违禁药物的残留,各项指标符合食品安全的养殖生产要求;肉眼观察刺参苗体表无损伤、干净、肉刺完整且尖挺细而高,身体自然伸展、活力强、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管足附着力强、所排粪便光滑呈粗条状。

②刺参苗的运输与放养。放养的刺参苗来自本场和附近的育苗场,运输采用干法运输。刺参苗出池沥水称重后,放入多层的泡沫箱中,每箱装苗20千克,每箱4层,每层装苗5千克。刺参苗运回后,将刺参苗均匀地撒放到塑料大盆上。养殖池内提前加满水,养殖池与购苗地的水温差不能超过3℃,盐度在27以上,盐度差不能超过2。

3.养殖管理

①养殖密度。保持合理的地下海水室内养殖刺参养殖密度是提高刺参养殖成活率与生长速度的关键措施之一。随着刺参个体的不断生长、体重的不断增加,养殖密度要不断稀疏,前期每池刺参总重量要不超过40千克,密度控制在40头/米2以内,后期每池刺参总重量要不超过100千克,密度控制在18头/米2以内。

②投饵。主要投喂混合饵料,饵料的混合比例为:自己加工的海藻粉(马尾藻粉和脱胶海带粉)50%,购买的海参专用配合饵料40%,贝类肉、牡蛎壳粉、多维素、酵母粉等10%。投喂前先将饵料按比例称重,充分混合均匀后加入一定量的淡水浸泡1~2小时,投喂时加入5~7倍重的新鲜海泥搅拌均匀后再分池投喂。日投饵量为刺参体重的0.5%~5%,分两次投喂,每天上午8时投喂日投饵量的30%,下午5时投喂日投饵量的70%。投饵要均匀,并勤检查,视刺参的摄食与粪便排泄情况,适当增减投饵量。

③水质管理。每日下午4时换水,视水温的高低与水质的好坏而决定换水量,一般换水量为1/2~2/3。饵料投喂后停止流水3~4小时,然后再小水流保持水温稳定和水质清新。排水时如发现有脱离水体吸附在池壁上的刺参要及时使其回到水中,以防干露时间过长产生应激反应而排脏。日换水、流水量为养殖水体的1~2倍。

④清池、倒池。每天清池1次,排水时用工具将池底残饵和粪便清除;每7天倒池1次,倒出的空池先将池底和附着基用高压水流彻底冲洗干净,池底发黑变臭的养殖池可用二氧化氯20~25毫克/升或漂白液150~200毫克/升泼洒浸泡处理。倒池时可根据情况对刺参进行筛选和稀疏,将个体大小相近的刺参集中在同一池中养殖/。清池、倒池时操作要小心,避免伤害刺参。

⑤定期测量刺参的生长情况。每隔14天,在倒池时将每个池子中的刺参全部收集称重,通过每次的称重结果对比,分析其生长情况,根据各池的生长情况,适当调整投饵量、饵料品种和换水量。

⑥巡池。每日巡池多次,确保供电、供水、供气等通畅;经常观察刺参的活动、摄食情况,检查刺参的健康状况,并认真做好各项记录。

4.疾病防治

对刺参疾病的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在日常管理中,密切观察养殖刺参的摄食、粪便、活动、生长情况以及其体色有无异常,及时察觉发病前兆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①附着基要严格消毒。附着基要用二氧化氯、漂白粉、高锰酸钾等进行严格消毒,然后洗刷干净备用。

②保持好的水环境。在保证饵料充足的前提下,高温期和低温期要尽可能地加大换水量,保持水质清新和水温适宜;及时进行清池、倒池,彻底清除残饵、粪便,为刺参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③定期投喂药饵。刺参饵料中要定期添加免疫多糖、多维素、食母生,以增强其抗病力,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④投喂的海泥要干净。干净的新鲜海泥一般可直接投喂,如海泥不干净,消毒后方可投喂。

⑤清池、倒池要细心、快速。清池、倒池要细心操作,以防刺参身体受伤而发生感染;应尽可能使刺参离水时间短,避免产生应激反应而排脏。

三、收获

刺参经60余日的养殖,部分体重达到150克以上时,可根据市场行情,倒池时将这部分达到商品规格的刺参挑出来出售。

3茬刺参平均每茬养殖时间为95日,共出池销售活刺参13250千克,平均体重154.1克/头,总重平均增长率为411.3%,个体平均增重率为503.1%,养殖成活率平均为84.8%。刺参销售价格为192元/千克,总收入254.4万元,除去各项费用142.77万元,纯收入111.63万元,平均每茬出池商品参2.63千克/米2,平均每茬收入504.76元/米2,平均每茬纯收入221.49元/米2。投入与产出比为1∶1.78。

四、小结

养殖实践证明,只要各项条件适宜,利用地下海水室内一年多茬养殖刺参是可行的,并且有如下优点:一是可以合理利用现有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并且由于地下海水水温常年稳定在14.5~19℃,适宜刺参生长,避免了刺参的休眠,缩短了养殖周期,如放养大规格苗种一年可进行多茬养殖,提高了室内养殖池的利用率,为渔民增收和渔业增效开辟了新路;二是病害少、成活率高,经济效益好。由于养殖用水是来自地下25米以下的海水,水中的微生物较少,刺参发病率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成活率,提高了经济效益,市场前景广阔。

文章结束

(地下海水室内养殖刺参技术作者联系地址:郑春波山东省文登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邮编:264400;童伟山东省文登市水产综合育苗试验基地邮编:264210)

奥尼罗非鱼的养殖及鱼苗培育技术


1、将鱼苗池鱼塘的水排干,每亩可用5O千克生石灰消毒杀死鱼虾,暴晒2天。

2、 进水时要用4O目网布隔水进池塘,第一次回水进到8O厘米深时停止,并用鱼茵清消毒水体。第二----三天将鱼苗放回池(塘)培育,放苗弟二天每亩池(塘)下基肥或绿肥草2OO千克,七天后弟二次进水2O---30厘米,加绿肥2OO千克。

3、奥尼鱼苗放池(塘)后,要加强塘面管理和观察池(塘)里是否有虫害,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可按说明使用绿色无公害杀虫药物,(奥尼鱼对杀虫药物当高于二倍时才有不良的反应)。

4、鱼苗料的投喂要定时、定量、一般每天早上九点至下午4.30分、分两次投喂,每万尾1厘米的奥尼鱼苗每天投鱼苗料1市斤,3厘米的鱼苗每天投料2市斤。

5、当鱼苗培育到4--5厘米时分塘饲养,成鱼养殖(即一立方水体养1尾鱼)亩水深1.5--2米的池(塘),投放鱼苗1OOO-12OO尾。2---3米水深的池(塘)投放鱼苗12OO—14OO尾。水深3---4投放鱼苗14OO—16OO尾。每亩配放8—1O厘米大头鱼3O—4O尾、鲢(鳊)鱼1O—2O尾。

6、成鱼养殖池(塘)、奥尼鱼长到2OO—3OO克时,每亩投放6—1O厘米生鱼苗或大口鲶鱼苗5O尾。

7、成鱼养殖塘要注意保持良性水质。养猪、养鸡、鸭的鱼塘,应在20---30天加水一次、放水一次,放、加水量为池塘水体的30%。加水后每亩用生石灰20千克冲水全塘泼洒。

8、奥尼鱼的常见病害,在天气不正常、温差大的时候,常见的病害有:水霉病、车轮虫病,当水温度高于32c时、或鱼塘水过肥时容易出现突眼病、出血病、肠炎病、竖鳞病。

9、奥尼罗非鱼的病害防治:突眼病、出血病、肠炎病、每1000立方水体可用生石灰20千克冲水全塘泼洒,连用二天、第三天用鱼菌清全塘稀释泼洒,并配合内服、饲料添加4%大祘素、或强克99投喂七天。水霉病、可用水霉消全塘泼洒、或用5%的生盐泡浸10分钟。车轮虫、或其它虫害可用杀虫约药全塘泼洒、(注:请使用无公害药物、并按用药说明使用药品)。

10、奥尼罗非的养殖,投放饲料请参考投料表、并正确使用增氧设备,实行科学养鱼,将定会获得高产量、效益好。

种类鱼重量
(克/尾)参考投饵(%)日投饵量
(公斤/百尾)奥尼鱼配合
饲料含蛋白10—50 80.1—0.426% — 28% 50—100 3.50.2—0.35100—20xx0.3—0.5200—3002.20.4—0.6300—400 20.6—0.8400—5001.80.8—0.9500—6001.50.8—1.2

投料表

罗非鱼亲本培育及繁殖技术介绍




罗非鱼的繁殖,不需要进行人工催情和流水刺激,只要水温稳定在20℃以上,将成熟的雌雄亲鱼放入同一繁殖池中就能自然繁殖。在水温稳定在25-29℃的情况下,每隔30-50天即可繁殖一次鱼苗。在我国南方地区,罗非鱼一般一年可产苗五至六次,在控温条件下可终年繁殖。

一、繁殖池条件过瘦不利于培育亲本和幼苗的开口饵料。调节好水质,定期使用生石灰,在高温季节经常换走部分老水,注入新水,建议使用一些微生物制剂改善水质,增加溶氧。
3、饵料亲鱼产苗量的另一个关键环节就是饵料。作为亲鱼的饵料,一定要达到强化培育质量,而且要十分清楚饲料中所含的各种成分,亲鱼只有吸收到足够的蛋白能量,才能缩短产苗间隔期,增加产苗次数,提高出苗率。
4、雌雄分离罗非鱼在夏季高温期间出现停止产苗或减少产苗等现象,幼苗极难收集,此时可将亲鱼雌雄分开,进行隔离分塘培育,待到水温降到30℃以下,再进行配对产苗,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够收集一批较为集中的幼苗,有利苗种培育以及越冬。

罗非鱼实用养殖技术之出血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病因分析】
罗非鱼出血病发病特点流行季节长,6~9月是该病的暴发流行季节。发病时水温多在25℃以上。发病死亡率高,流行期间发病率可达50%~70%。据报道,死亡率可达30%~90%,甚至全军覆没。发病类型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发病死亡多发生于一周之内,慢性发病时间长达两三周甚至两个月。发病水域广,池塘养殖、水库网箱养殖均可发病。
【症状】
罗非鱼出血病一般有两种疾病症状,第一种主要体现为体表充血发红,多发生于下颌、鳃盖、鳍等部位,有的眼球突出、眼内充血;解剖可发现肠道充血,脾、肾、胆囊肿大,肝由正常的红褐色变成土黄色或灰白色。此种症状可引起急性死亡,一旦前期未对症下药将使治疗难度加大。另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鳃盖及体表局部充血,有时眼眶周围亦有充血现象,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淡黄色腹水;肝肿大色浅,肾、胆囊肿大,肠充血。

【预防措施】
建议放养密度适当,并适量套养花白鲢和鲫鱼,以起到清除残饵和调节水质的作用。
选择优质健壮鱼种,操作细心,防止鱼体受伤。
彻底清塘消毒,清除过多淤泥,运至远离养殖场地。
适时换水、加注新水,调节水质,保持水质清新,可减少鱼病的发生。
注意营养,饲料要卫生、优质,不投喂变质饲料、不洁饲料。
在鱼病易发期用药物(如鱼菌清系列)定期预防,将鱼必康、大蒜素等抗菌药物掺入饲料中做成药饵投喂。

【治疗技术】
全池泼洒新博灭200~250毫升/亩,每天1次,连用2次。
若病发时水质不良或已乱用杀虫剂等,且导致摄食下降的可先用池塘解毒宝泼洒,稳定后再消毒一次,拌料投喂土霉素0.3%~0.5%,保肝泰0.5%,发生腹水的也可另投喂胆酸钠。

【病症描述及对应图片】
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淡黄色腹水

罗非鱼养殖之皮肤溃烂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体表充血,鳞片溃落

细菌性的皮肤溃烂病在罗非鱼高密度养殖、越冬时容易发生。嗜水气单胞菌嗜水气亚种是条件致病菌,普遍存在于水域中,当饲养管理不良,如养殖密度过高、水温变化大、水质差时,鱼体抵抗力降低,易引发罗非鱼溃烂病。

该病的特点是体表充血,鳞片溃落。患病鱼游动缓慢,食欲减退,反应迟钝。头部、鳃盖、躯干及鳍条等处充血、发炎、溃烂,鳞片松动、脱落,肌肉外露,呈红色斑块状,严重者烂及骨骼呈洞穴状,有时一条病鱼体表有病灶50多处。将鱼剖开,可见肝呈褐色(健康罗非鱼为肉红色),胆囊呈黑绿色(健康鱼为透明淡绿色),且肿大(约为健康鱼的一倍左右)。

此病较难治疗,建议养殖过程中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发现疾病及早治疗,避免引起大范围的死亡。

1、鱼种进入越冬池前要先将池子洗刷干净,然后用浓度为200毫克/升的生石灰或浓度为20毫克/升的漂白粉(含有效氯30%)进行消毒。

2、越冬池放养密度要适当,水温须维持在20℃左右,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以上。

3、越冬期间,每月遍洒浓度为10~20毫克/千克的生石灰1~2次,使池水成弱碱性;或每月遍洒漂白粉1次,使池水成1毫克/升。

4、越冬期间所投饵料要既少且精,经常换些干净水,及时捞除残饵,定期排除池底污物,时刻将池水的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以上。

5、防病早期就是改良水质,保持低温,且水温要保持稳定,投饲优质饲料后会慢慢变好。如果还是不行,建议要消毒水体。用漂白粉(有效氯在28%以上),每亩1米水深用666.7~1333.4克漂白粉(有效氯28%以上)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2次,效果不错。

6、病情特别严重的亲鱼,按每千克体重在其背部注射15万~20万国际单位的剂量硫酸链霉素。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082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