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田螺的营养需要有哪些

要想在养殖田螺中获得自己想要的财富,首先就要先了解田螺的一些养殖技术,以及养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它的方法,其次就是要分析田螺的市场行情,找准最佳时机。

养殖田螺的营养需要有哪些

1、蛋白质。蛋白质是福寿螺生长及维持生命与构成机体组织所必需的营养素,不仅构成其体格,而且作为酶和激素的组成部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蛋白质分为植物性蛋白质和动物性蛋白质两大类。植物性蛋白质主要来自谷类、豆类等;动物性蛋白质主要来自畜肉类、禽肉类、鱼类、蛋类和奶类等。

2、脂肪。脂肪的主要功能:供给热量。脂肪组织起到调节体温,防止体温外散,保护内脏器官等作用。因此,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不断地从饲料中摄取一定量的脂肪以满足生理需要

3、碳水化合物。饵料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和纤维素。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功能是供给热能。所有的神经组织、细胞和体液中都有糖类。碳水化合物可辅助脂肪的氧化,促进生长发育。

4、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螺类正常生理功能必需的一类化合物,维生素种类很多,通常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水溶性维生素有B族维生索和维生素C。

5、能量。螺类为维持生命和代谢活动,必须每天从饵料中取得能量以满足机体需要。饲料中主要的能源物质为糖类、脂类和蛋白质,它们在体内通过生物氧化过程,与鳃部吸人的氧化合释放出能量。

6、无机盐和微量元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虽不能供给机体能量,但却在正常生命活动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们不仅构成组织的成分,也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所以满足螺类对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需要极其重要。除氨、氮、氢、碳以外的其他各种化学元素统称为无机盐,其中钙、镁、钾、钠、磷、硫、氯含量较多,其他如铁、碘、铜、锌、锰、钴等含量极少,但对于肌体的营养和功能却有很大影响。

田螺的营养价值

1、田螺肉它富含蛋白蛋、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质的天然动物性保健食品。

2、田螺中的维生素A可以调试眼睛适应外界光线的能力,以降低夜盲症和视力减退的发生,同时有助于多种眼疾,如眼球干燥和结膜炎等的治疗。

3、田螺中富含蛋白质,具有维持钾钠平衡、消除水肿、提高免疫力、调低血压和缓冲贫血的作用,有利于人体生长发育。

4、田螺含有丰富的钙。钙是骨骼发育的基本原料,直接影响身高。

5、田螺含有丰富的铜,铜对于血液、中枢神经、免疫系统以及头发、皮肤以及脑子和肝、心等内脏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6、田螺富含铁,铁是造血的必要成分,适宜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7、田螺的蛋白质含量最高,脂肪含量最低,堪称贝类中营养的翘楚,素有盘中明珠的美誉。

田螺的养殖技术

田螺多为自然繁殖,人工养殖可从水田、茭白地、浑水沟渠中拣拾或去市场买,然后选择色泽淡褐、壳薄、体圆尾钝的鲜活螺作种螺。一般体重15~25克的田螺便达性成熟,在温度15℃以上便可繁殖,雌螺大而圆,雄螺小而尖。

1、放养繁殖

田螺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若低于15℃或高于30℃时田螺便停止摄食,10℃以下便入土冬眠。长江以南3~11月均可放养,若在自然区域内放养,每平方米投入11个种螺即可(3公8母)。如果挖水池单一养殖,每平方米可放100~500个,水层深度以0.8~1米为宜,池底保留一层10厘米以上的淤泥,便于田螺爬行、取食、栖息等,放养时雌雄螺一起放养即可自然繁殖。

2、投料饲养

田螺为杂食性动物,米糠、菜屑、瓜叶、动物尸体及商品饲料均可投喂,一般以水生植物类、土壤腐殖类、蔬菜瓜皮等为主食。肥沃水田,鱼螺混养或水面放养红萍、绿萍、水葫芦等洼地,可少投或不投饲料。

3、繁殖管理

田螺系胎生动物,南方每年4~5月和9~11月是繁殖期,雌螺一般是分批产子,每只田螺每次可产20~30个小田螺,母螺产仔后需14~16个月才能再次繁殖,刚产出的小螺重0.5~1.5克,养6个月后可达3~5克以上,9个月便可达9克左右。

4、捕捞收获

田螺在捕捞的时候要有选择地捞取成螺,多留母螺,可以分批收获。盛夏、初秋水温较高,中午田螺多躲在泥土、草丛间,必须于早晨、傍晚拣拾,也可排水拣拾。每放养100个母螺,年产可达100公斤。

养田螺的市场前景

田螺为田螺科可食性水生动物总称,其品种繁多,常见的有圆田螺、田螺、黄螺、蜗螺、香螺等。田螺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保健食品,国外还有美容食品之称。它含蛋白质达10.3%、脂肪1.2%,另外还有维生素、钙、铁等人体必需的元素,田螺肉营养优于鸡、鸭、鹅、猪等,不亚于鲫鱼、海参等。

田螺肉可滋补肾阴,明目清脑,增强肌肉弹性、细腻皮肤等。田螺可作家常肉食,也可加工成系列食品、烹制多种药膳佳肴、防病治病。目前,天然生长的田螺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且田螺养殖生长快,产量高,养殖田螺钱途广。近几年,随着田螺天然产量日渐减少,田螺市场不断看好。目前在广东、福建等地区已开始人工养殖,不少农户把养殖田螺作为一项创业门路,大力发展。

养殖田螺虽然说起来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它并不像其他养殖那么繁琐,但是真正要把这个事情做好,还是需要讲究很多技术的。我们都知道田螺的营养价值丰富,而是市场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养殖田螺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不错的。

小编推荐

养水貂中喂养需要注意哪些营养


随着水貂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水貂饲料资源,特别是渔业资源日渐短缺,水貂全价配合饲料在水貂养殖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多,要配制出好的水貂饲料,掌握水貂的主要营养需求是前提,现把水貂主要营养需要做简单介绍。水貂的能量需要目前皮毛动物生产中应用的饲养标准主要有两个:NRC的皮毛动物饲养标准,是满足动物正常生长、繁殖、生产和健康的最低需要量,不包括安全系数,在制定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时,考虑了饲料化学组成差异、不同品种的遗传差异以及气候和畜舍对需要量的影响。在皮毛动物营养研究中,曾使用总能、消化能和代谢能来表示饲料的能值,现在多用ME作指标来评定饲料的有效能值。饲料的ME值是据饲料的可消化蛋白质、可消化脂肪和可消化碳水化合物来估计的,NRC和Enggarrd-Hansen采用了同一公式,即:ME(kJ/g)=18.8DCP十39.8DEE+17.6DCAB。皮毛动物用于维持的能量需要(MEM)取决于动物的体重、活动量以及环境温度等因素。研究发现,皮毛动物用于维持的能量需要远高于其他家畜。调节皮毛动物体温的能量需要很重要,因为皮毛动物处于温度变化范围大的环境中。杨嘉实、靳世厚等报道,水貂生长前期的绝食代谢产热量和维持能分别为507.9kJ/千克W0.75天和551.0kJ/W0.75天;生长后期(长毛期)的绝食产热量和代谢能分别为559.0kJW0.75天和579.5kJ/千克W0.75d。而代谢能在体内沉积利用效率值,生长期的Kp为0.783,Kf为0.749,Kpf为0.766。杨嘉实等对水貂育成期、长毛期、妊娠期、哺乳期日粮适宜饲粮能量(GE)浓度的推荐值依次分别为:每千克20.92MJ,每千克20.50MJ,每千克20.50MJ和每千克20.92MJ,日粮代谢能水平育成前期和长毛期分别为每千克16.74MJ和每千克16.32MJ。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要欧美学者对水貂的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已作了广泛的研究,Glem-Hansen对此作了详细的综述。水貂的蛋白质需要常以可消化蛋白质占饲粮ME的百分比表示。Glem-Hansen用氮沉积法研究了水貂生长期不同阶段的蛋白质需要,发现为获最高氮沉积,水貂生长期各阶段的蛋白质适宜水平分别为(以DCP占ME的%计);10周龄~15周龄,41%;16周龄~17周龄,42%;19周龄~21周龄,32%;22周龄~24周龄,31%。但进一步研究证实,满足最高氮沉积的适宜蛋白质水平并不能完全满足生成最佳毛皮质量的蛋白质需要。丹麦、挪威和芬兰学者最近研究结果表明,水貂生长后期饲粮中25%ME由DCP提供时,水貂的毛皮质量无明显影响,30%ME由DCP提供即可满足水貂体增重和毛皮发育的需要。但是,必须注意饲粮氨基酸组成,特别是毛生长旺期的20周龄左右,含硫氨基酸含量应占饲粮蛋白质3.5%~4.0%。Skrede研究了不同蛋白质资源对生长期蛋白质需要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较差的蛋白质资源时,需增加蛋白质数量来补偿。成年母狐的饲粮蛋白质水平低于19%~22%时,对狐的健康和皮毛质量不利,而母狐配种前饲粮蛋白质水平23%~26%就足以维待体重;母狐泌乳期间饲粮蛋白质水平应不低于25%,否则对子狐生长不利。子狐生长前期(50日龄~160日龄),蛋白质水平占饲粮干物质28%时,可满足子狐正常生长,生长后期19%~25%即可满足生长和毛皮发育的蛋白质需要。皮毛动物氨基酸需要的显著特点是含硫氨基酸需要量远高于其他家畜。研究证实,水貂被毛所含蛋白质占总储存蛋白质7%~12%,其中60%为胱氨酸。据Glem-Hansen的研究,水貂各阶段的饲粮含硫氨基酸最低水平分别为(占饲粮蛋白质的%):10周龄~13周龄3.3;15周龄~19周龄3.1;20~周龄24周龄4.6~5.1;26周龄~30周龄3.7~3.8。有关L-胱氨酸,L-蛋氨酸和D-蛋氨酸利用率的研究结果表明,D-蛋氨酸不能用于水貂的被毛生长,L-胱氨酸和L-蛋氨酸能被有效地利用,且利用率略高于饲料中的含硫氨基酸。其余必需氨基酸的需要研究较少,供给标准大多基于饲粮氨基酸含量估计,而且大多数是基于湿料估计的。因此,应注意饲料干制和加热处理可能对饲料氨基酸,特别是半胱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的损害。表1-2是水貂必需氨基酸需要的最新资料。由于试验方法的不同,表中蛋氨酸、胱氨酸、赖氨酸、色氨酸和苏氨酸的需要量的结果较准确。但由于试验动物头数太少,其余氨基酸的需要量不能确切确定。通过氮代谢和不同营养梯度等试验结果得知:水貂生长前期和长毛期的维持蛋白质的需要量,分别为2.13克/千克W0.75.d和2.17克/千克W0.75天。生长期用于生长发育的蛋白质需要量,按其不同周龄的水貂日增重所需的净增蛋白质沉积量、维持蛋白质沉积量和维持蛋白质需要量的总和,即可求得在相应各周龄阶段的蛋白质需要量。为确定日粮中平衡氨基酸模式和适宜比例,靳世厚等采用对水貂生长期不同体重阶段体成分分析的方法,明确了蛋白质、氨基酸和脂肪等能量物质在体内分配的比例和氨基酸模式等结果,用以求得日粮中主要必需氨基酸适宜比例模式及需要量,并由此可知,其维持氮的需要量占总氮需要量的比例很小(0.35~0.41gN/千克W0.75天)。高秀华等用生长公貂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和饲养试验,在生长前期设含蛋白质水平为26%、32%、38%、44%和50%的五种日粮,得出生长前期最适蛋白质水平为38%,长毛期为32%。苏振渝等对生长前期水貂设置34%、36%、38%、40%四个蛋白质水平日粮,进行饲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最适蛋白质水平为36%以上。靳世厚等在生长前期和长毛期分别设计色氨酸、缬氨酸、苏氨酸、苯丙+酪氨酸、赖氨酸、蛋+胱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精氨酸,依次占日粮粗蛋白质含量的1.0%、4.5%、4.0%、6.4%、6.5%、3.5%、7.0%、4.0%、2.0%、5.0%,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均能保证水貂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毛绒的生长。刘庆仁等曾全面阐述了水貂的蛋白质营养代谢规律,以及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并建议在水貂日粮中Cu、Fe、Zn、Mn、Co、I的添加量分别为每千克6毫克~8毫克、每千克5毫克~7毫克、每千克45毫克、每千克45毫克、每千克0.15毫克、每千克0.9毫克。脂肪和脂肪酸需要皮毛动物饲粮中脂肪含量一直很高,近年丹麦水貂饲粮中可消化脂肪占日粮ME的50%以上,因此皮毛动物饲粮的脂肪组成以及与氧化稳定性有关的质量问题显得十分突出。研究发现,当用肥鱼代替屠宰下脚料时,貂的健康状况和毛皮质量下降,海洋鱼脂过量会导致黄脂病(yellowfatdisease)发病率增加,但用质量好的鱼和抗氧化剂能克服大多数问题。黄脂病被认为是日粮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其氧化降解产物和机体防御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抗氧化剂的使用、维生素E的添加以及饲料生产的标准化,使黄脂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是,同一时期快速生长貂的突发性死亡以及与之相关的胸肌坏死的发病率提高。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维生素E、硒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与突发性死亡无关,由多不饱和脂肪酸带来的负作用(生长速度下降、出血增加、以及压迫性红视症)能由添加维生素E而避免,但硒的作用甚微。NRC推荐的貂和狐的必需脂肪酸需要量中,成年水貂日粮亚油酸最低水平为日粮干物质的0.5%,而泌乳、妊娠和生长期的相应为1.5%。银狐的必需脂肪酸(包括油酸、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最低需要量为每天每头2克~3克。毛皮动物饲粮中脂肪含量一直很高,日粮脂肪作为必需脂肪酸(EFA)和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来源,同时又具有促进蛋白质的积蓄作用。只有充分供给脂肪才可减少蛋白质用于能耗,提高日粮的经济效益。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能值,取决于它们所提供的能量是用于组织合成还是维持生长。在生长动物中,脂肪能比碳水化合物能对体脂沉积更有效,这主要是由于食物中脂肪能可直接合成体脂。掌握水貂主要营养指标的同时,在选择饲料原料时还要注意原料的消化吸收率及加工工艺和方法,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和饲料原料资源,合理设置配比,注意营养搭配,制定一个好的配方,降低养殖成本,使综合效益最大化。

鳜鱼的种类主要有哪些


鳜鱼也叫桂鱼、桂花鱼、季花鱼、石花鱼等,是凶猛性肉食淡水鱼类,幼鱼喜食鱼虾,成鱼以吃鱼类为主,冬季停止摄食。此外,鳜鱼主要生长于静水或缓水域底层,冬季在水深处越冬,春季天气转暖后常到沿岸浅水区觅食,觅食多在夜间。那么,鳜鱼的种类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鳜鱼种类图片大全

一、翘嘴鳜

翘嘴鳜别称桂鱼、桂花鱼、胖鳜鱼、季花鱼、螯鱼、花鲫鱼等,在我国南至广东、北至黑龙江的几乎所有江河湖川均有分布,以长江中下游水域为多,为温水性名贵底层鱼类,近年来福建、广东、浙江已开展人工网箱养殖,但苗种未能解决。

二、大眼鳜

大眼鳜别称母猪壳、刺薄鱼、羊眼桂鱼等,体形与鳜相似,眼较大,上颌后端不达眼后缘,生活习性与鳜相仿,喜栖息于江河、湖泊的流水环境,性凶猛,以鱼、虾为食,最大个体可达5市斤左右,肉味鲜美,少细刺,为名贵鱼类。

三、斑鳜

斑鳜别称岩鳜鱼,外形似鳜,鳃耙4枚,侧线鳞104~124,头部具暗黑色的小圆斑,体侧有较多的环形斑,江河、湖泊中都能生活,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各水系,尤喜栖息于流水环境,个体不大,一般体长100~300毫米,产量不高。

四、波纹鳜

波纹鳜别称癞头桂、铁鳜鱼、花鳜鱼、母猪壳等,生活在水质较好的江河中,和其他鳜鱼类似,是一种高氧底栖淡水鱼。常栖于河底石缝,水草丰盛的缓流中,其性凶猛,是一种小型食肉鱼类,喜食小鱼及其他无脊椎动物,个体较小,常见体长100~150毫米。数量较少,分布长江、珠江等水系。

五、柳州鳜

柳州鳜目前仅分布于广西柳州柳江,大多生活在深水、岩石洞中,喜食小鱼小虾,是一种肉食类动物,体侧扁,头后低平,背缘浅弧形。口大,下颇突比于上颌之前。眼较大,侧上位上颌牙绒毛状,特征与斑鳜略相近。

六、暗鳜

暗鳜别称石板鳜、茶叶片、石头鳜、梧不卷等,体侧扁,背部呈弧形,口端位,上下颌几等长,口较小,上颌后端达眼中部,眼大,鳃耙6~8,侧线鳞64~70,幽门垂10个左右,体色深暗。

七、长体鳜

长体鳜别称竹筒鳜,体较细长,头尖长,下颌突出,犬齿成单行,上颌后伸至眼中部的上缘,其前部犬齿为多行,鳃耙退化,颊部、鳃盖及腹鳍前的腹面均有鳞片,幽门垂约10个,生活于江河缓流地区,湖泊中较少,分布于湖南、福建、广西各水系,个体小,常见的体长100~200毫米,数量不多。

以上七种就是常见的鳜鱼种类,鳜鱼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食用鱼类,关于鳜鱼的食用方法,不同地方的人各有千秋。醋溜、红烧、酱汁、五柳都可,其中最妙的做法是清蒸。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蝙蝠的种类主要有哪些


蝙蝠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飞行类哺乳动物,目前在世界上发现的蝙蝠种类已经达到900多种。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蝙蝠的前肢已经变化为翼,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也有少数食果或吸食其他动物的血,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些比较常见的蝙蝠种类吧。

蝙蝠的种类主要有哪些?蝙蝠种类图片大全

一、菊头蝠

菊头蝠因嘴脸部特殊复杂的叶状突起而显著有别于其它类蝙蝠,为狂犬病病毒、尼帕病毒、汉塔病毒等许多动物源病毒的重要宿主。群居岩洞,冬季则冬眠于山洞深处,以昆虫及其幼虫为食,分布于吉林、山东、福建、四川、云南、陕西等地,栖息于几乎所有的热带、亚热带岩洞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其悬挂处仅距地面不足3米高。

二、蹄蝠

蹄蝠分布于旧大陆热带、亚热带地区,体型从微小到较大。和菊头蝠一样有马蹄形的鼻叶,但是鼻叶上没有菊头蝠那样复杂的结构,耳朵大小中等,和菊头蝠一样没有耳屏。食多种多样的昆虫,常在洞穴中结成大群。有些蹄蝠适应在人类的生活居住地区活动,数量非常多,能捕食大量害虫。

三、吸血蝙蝠

吸血蝙蝠是蝙蝠科所有种类的吸血蝠的统称,身体不大,没有外露的尾巴,毛色主要呈暗棕色。相貌看起来非常丑恶,在天黑之后才开始活动,每晚定时觅食吸食动物的血液,不同种类的吸血蝙蝠吸血对象也有所不同。舌下和两侧有沟,血流沿沟通过。舌可以伸出和慢慢地缩回,从而形成口腔中部分真空,有助于血流入口中。

四、兔唇蝠

兔唇蝠体型巨大,只分布在南美的北部丛林中。口鼻部尖而没有鼻叶,耳朵大,有小的耳屏,也能用爪子捕捉昆虫。腿长、脚大、趾端被有长而锋利的钩形爪,爪子锋利,可以抓住长达10厘米的小鱼。有长距沿着后腿下部折叠。捕鱼时一边飞行一边将尾膜聚合,趾、距和胫骨在侧面伸展成流线型以使得在水面滑行时阻力最小,胫骨与普通蝙蝠有着明显区别,不仅长,而且与翼膜之间的结合点非常高。

五、果蝠

果蝠是最大的蝙蝠种类之一,有些种类翼幅长达2米,第1、2指均有爪。眼大,尾较短,不为皮膜所包被。在黎明和黄昏出外觅食,果实和花蕊中的汁液,对果树造成一定的危害。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中国的种类不多,仅限于华南各省,现被疑为埃博拉病毒宿主。

六、狐蝠

狐蝠是世界上最大的蝙蝠种类之一,体型较一般蝙蝠大,两翼展开长达90厘米以上。由于头型似狐,口吻长而伸出,故称狐蝠。日间成群倒挂在大树枝上,夜间成群出动,觅食野果、花蕊,对果园危害极大。每胎1仔,冬季隐藏于洞穴中冬眠。在中国云南分布有莱氏狐蝠,在台湾则有台湾狐蝠。

七、犬蝠

犬蝠体型中等,体长95~103毫米,前臂长68~83毫米,鼻孔如管状。体背橄榄褐色,体侧赭褐色,腹面锈黄,腹部以下毛短呈棕绿色,颈侧咖哩黄色,耳缘色浅。广泛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一带,包括印尼,在我国分布于海南、广东、福建、云南、西藏、广西,主要栖息于热带树林以及家舍。

八、扁颅蝠

扁颅蝠是我国最小的蝙蝠之一,因其栖息于竹子中的特殊习性而备受人们关注。在地球上已生存了600万年,属哺乳纲翼手目蝙蝠科类。上世纪80年代,曾有专家采集过扁颅蝠标本,此后20多年,扁颅蝠都没有出现。和它的亲属们一样,扁颅蝠视力非常有限,飞行完全靠听觉来导航。

九、犬吻蝠

犬吻蝠是犬吻蝠科犬吻蝠属的蝙蝠品种,广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分布于孟加拉、中国、印度、斯里兰卡以及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地区。翅膀扇动频率比其他多数蝙蝠更快,飞行迅速。多数种类高度群居性,结成大群居住在岩洞、树洞甚至建筑物中。

十、南蝠

南蝠为蝙蝠科南蝠属的动物,分布于中国江西、广西、陕西、贵州、安徽、云南、四川、江苏、湖北等地,以及邻近印度、老挝、尼泊尔、越南和泰国北部。多见于岩洞,主要筑巢区为海拔400~1700米的石灰岩岩洞。巢从洞口开始,可能一直进入到洞中1500米。

十一、棕蝠

棕蝠是蝙蝠科鼠耳蝠属和棕蝠属动物的统称,分布遍及世界,除人类外棕蝠可能是分布最广的陆栖哺乳类。飞行缓慢而笨重,常栖息在建筑物和树洞中。睡觉时呈大头朝下的姿势,只在夜间活动,由于缺少食物会冬眠半年时间。

十二、褐山蝠

褐山蝠是一种蝙蝠科山蝠属的中型蝙蝠,喜爱居住于旧建筑物的屋檐上,一群由1至50只不等,飞行速度极快。白天成群居于树洞或废旧的房子缝隙里,夜间外出在树林里穿梭捕食飞虫,又时也出没于村庄附近。喜食蔬果、蚊虫,有狂犬病,但只要不接触就对人无害。

十三、叶鼻蝠

叶鼻蝠属于台湾地区蝙蝠的一类,体黑棕色或黄棕色,腹面较淡。雌雄蝠成体具有额囊,但雄性个体较明显。雌雄蝠于腹面耻丘上皆具有假乳头,但以生殖母蝠较为明显,供幼蝠攀附之用。主要栖息于中、低海拔洞穴、人工建筑物或桥梁。与折翅蝠或台湾小蹄鼻蝠为竞争者,常共栖一洞中。

十四、长翼蝠

长翼蝠体长51.5毫米,尾长53.8毫米,前臂长48.3毫米。体毛短而呈丝绒状,耳短圆,耳屏小而细长,但长度仅为耳长之半,背毛为黑褐色,毛基色深于毛尖,腹毛灰黑色,毛端浅褐色,部毛色更淡。翼膜只达关节,翼尖长,头骨脑颅低较平,脑颅发达呈球形,矢状脊和人字脊均不发达。

十五、彩蝠

彩蝠为蝙蝠科彩蝠属的动物,分布在汶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尼泊尔、斯里兰卡、越南和中国大陆广西、海南、贵州、广东、福建等地,一般栖息于森林以及树叶下。

以上就是关于现在世界上比较常见的蝙蝠品种,不同的地方由于其环境以及气候等因素的不同,存在着不同品种的蝙蝠品种。不同种类的蝙蝠在外貌以及食性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田螺怎么养 田螺的养殖技术


田螺已经走向各种高档的饭桌上了,田螺的吃法各种各样,近年来,田螺的销售呈现了供不应求的现状,于是有很多的水产养殖户开始养殖田螺,但是有不知道怎么养殖,依据这一问题,第一农经小编就来和养殖户来说说田螺的养殖技术年。

1、养殖水体

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保持底泥厚度10cm-15cm,面积大小不限。若是开阔的水体,水面可培植少量红萍和水莲等,池塘四周种植一些长藤瓜菜搭棚遮荫,水中布置竹尾、树枝或石块、草地等供田螺隐蔽栖息。田螺投放前10天,按每1/15公顷50kg-100kg的用量全池施生石灰清除野鱼虾和其他杂螺,3天-4天后在水体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饵料生物供田螺摄食。

2、种螺放养

种螺放养最好在田螺繁殖前期完成。种田螺的来源:一是野外采集,二是市场收集。选择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一般,自然粗放水体中每平方米投放种螺0.1kg-0.5kg,精养池可增大投种量2倍-3倍。养殖田螺可单独放养,也可套养部分鲢、鳙鱼种或采取田螺、泥鳅混养方式。

3、饲养管理

自然水域中粗放的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厩肥、鸡粪、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田螺生长需要。在高密度精养情况下,则必须投人工饵料。田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饲料。

根据田螺吃食情况和气候情况,在生长适宜温度内(即20℃-28℃),田螺食欲旺盛,可每二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体重的2%-3%。水温在15℃-20℃、28℃-30℃幅度时,每周投喂二次,每次投给1%左右。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则少投或不投。

4、日常管理工作

严禁流入受农药、化肥污染的水源;防止鸭、蛇、鼠、鸟等敌害侵入;及时清除水中杂草和草根。平时采取微流水形式,保持水位在30cm左右。高温季节加大水流量,以控制水温升高和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寒冷天气田螺进入泥土冬眠,此时,每周换水1次-2次,并向水体撒一些切碎的稻草以利田螺越冬。

5、收获与运输

经过一年的精心饲料,投放的幼螺可达10g-20g,当年孵出的仔螺也可达到5g以上规格。

收获田螺时,采取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办法,有选择地摄取成螺,留养幼螺和注意选留部分母螺,以做到自然补种,以后无需再投放种苗。根据其生活习性,在夏、秋高温季节,选择清晨、夜间于岸边或水体中旋转的竹枝、草把上拣拾;冬、春季则选择晴天的中午拣拾。另外,也可采用下池摸捉或排水干池拣拾等办法采收田螺。田螺的运输很简便,可用普通竹篓、木桶等盛装,也可用编织袋包装,运输途中只要保持田螺湿润,防止曝晒即可。

以上就是田螺的养殖技术了,养殖田螺既可利用旧坑塘、水渠、水田、也可新挖养殖地,只要在水中养一些水生植物即可满足田螺的食用,无需投入饲料,按照以上养殖技术来养殖田螺即可达到高产,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泥鳅的品种主要有哪些?


泥鳅属鳅科,泥鳅被称为水中之参,在中国南方各地均有分布北方不常见但也分布各地。泥鳅生活在湖池,且形体最小,只有三、四寸长。它体形圆,身短,皮下有小鳞片,颜色青黑,浑身沾满了自身的粘液,因而滑腻无法握住。

泥鳅的品种主要有哪些?

一、真泥鳅

一般称泥鳅。体为长圆柱形,尾部侧扁,口下位,呈马蹄形。口须5对,上颌3对,较大,下颌2对,一大一小。尾鳍圆形,鳞片细小,埋于皮下。体背及背侧灰黑色,并有黑色小斑点。体侧下半部白色或浅黄色,尾柄基部上方有一黑色大斑。体表粘液较多,头部尖,吻部向前突出,眼和口较小。

二、大鳞副泥鳅

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体形酷似泥鳅。须5对。眼被皮膜覆盖。无眼下刺。鳞片大,埋于皮下。尾柄处皮褶棱发达,与尾鳍相连。尾柄长与高约相等。尾鳍圆形。肛门近臀鳍起点。

三、中华沙鳅

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又称钢鳅。吻长而尖。须3对。颐下具1对钮状突起。眼下刺分叉,末端超过眼后缘。颊部无鳞。肛门靠近臀鳍起点。尾柄较低。栖居于砂石底河段的缓水区,常在底层活动。

目前国内也有很多观赏用泥鳅,体态和一般泥鳅一样,只是颜色更为艳丽,适合用于家庭饲养及观赏。

现在在我国,泥鳅的品种主要有:真泥鳅、大鳞副泥鳅和中华沙鳅。这三种虽然都属于泥鳅种类,但是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除了这三种泥鳅外,目前在我国还存在着其它的不同种类的观赏泥鳅。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蜗牛的天敌主要有哪些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蜗牛的利用发展上更加迅速,继以前的食用蜗牛后,在美容行业上,人们对蜗牛的运用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因而也营造出一个全新的蜗牛养殖市场。但是在人工养殖蜗牛的过程中还会面临着天敌的威胁。那么,蜗牛养殖中的常见天敌主要有哪些呢?要怎么进行防治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人工养殖蜗牛的主要天敌

对人工养殖蜗牛危害最大的有螨类、老鼠和蚂蚁。螨类仅1毫米大小,常不易发现。蜗牛生活的环境很适宜螨类的生长和繁殖。成螺一般能分泌粘液来抵抗螨类的侵扰,但幼螺则因抵抗力差,螨类会钻入螺体而引起死亡。对此.应更换饲养土或控制温、湿度。必要时打扫卫生或用紫外线消毒。

老鼠会大量偷吃或啃咬食用蜗牛的螺肉和投喂的食物,因此,老鼠是养殖蜗牛的一大祸害,必须严加防范。在养殖中,若投喂香甜食物时,也会招引大量蚂蚁,困扰或咬伤螺体,取食螺卵,故应防止蚂蚁侵入。

当然,有些鸟类、家禽、家畜及昆虫也会食取蜗牛及卵。尤其一些双翅目的昆虫,如食肉蝇等,还把虫卵产于螺卵中,甚至食取螺肉,如萤火虫和步甲虫的幼虫常以螺肉为食。我们在养殖中,对这些天敌都应加倍防范。蚂蚁是一种肉食性动物,对蜗牛危害较大,常攻击养殖的蜗牛,因此,必须严加防范。通常有效的消除法是把柴油灌人蚁穴洞中,或将场地给予灌水浸泡,如此处理后蚂蚁即可消除掉,随后可在饲养场的四周做蓄水沟,这样就可有效防止蚂蚁的侵害。

防治天敌的措施

1、对螨类的防治

①适时清除饲养箱(池)内的霉烂食物、粪便等.适当增加饲料和箱(池)的湿度,以提高蜗牛的抗病能力。

②更换饲养土,并将箱(池)冲洗干净,在太阳下暴晒,或用过氧乙酸稀释液进行消毒。

③将半湿半干的鸡、猪粪掺人少量炒香的豆饼或菜籽饼粉混匀,然后装入纱布袋中,扎紧袋口,放在箱(池)旁,这样螨类就会穿过纱布袋来取食。1~2天后可将布袋取回,放在太阳下暴晒,以杀死诱到的螨类。纱布袋可连续使用多次。此外。也可以用炒熟的咸肉、骨头、小鱼等装人布袋中作诱饵,进行诱杀。

2、对老鼠的防治:除加设防护金属网罩外,也可以采取堵洞、加盖、驱鼠器、鼠夹、鼠笼和药物等方法灭鼠。近年来,国外采用性外激素诱杀老鼠,效果很好。目前我国也正在试验之中。

3、对蚂蚁的防治:防治蚂蚁可采用诱杀、堵穴、捣巢、设置防御线等方法。堵穴和捣巢时可跟踪蚂蚁寻找蚁巢。由于蚂蚁对香、甜、腥等东西十分嗜好,因此,可用鱼、肉、骨头、糖屑等食物进行诱杀。此外,也可在养殖场四周挖沟放水,或用石灰或用氯丹粉50克、粘土25克,用水调成糊状,涂在养殖池、箱四周或划线来防止蚂蚁侵入。

4、对蟾蜍的防治:蟾蜍是一种陆生的蛙类,专以捕食陆地上的小动物为生。当然养殖的幼螺也在捕食之列。尤其是在室外养殖时更应注意。因此,在养殖场四周的围网须筑高,防止蟾蜍越网而过。如果在饲养场发现有蟾蜍要及时除掉。

以上就是关于人工养殖蜗牛过程中常见的天敌种类介绍。其实无论养殖什么动物,总会面临着天敌的威胁,对于养殖户而言,一定要事先了解所物种可能面临的天敌,找到防治这种天敌的方法并加以实践。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狼狗的种类主要有哪些


狼狗是犬的一类品种,并不是由野狼与家犬杂交所得,与混血狼有区别,形像野狼,性凶猛,嗅觉敏锐,多饲养来帮助看家、打猎或牧羊,因外表像狼而得名,种类繁多,凡是狼犬类的都是立耳,反之则不是,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狼狗品种图片大全吧!

狼狗种类图片大全

一、德国牧羊犬

德国牧羊犬别名德国黑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德国狼犬,此犬种据说原产德国,唯一能够确认的就是于1880年此犬已经在德国各地固定下来并做为牧羊犬使用。敏捷且适合动作式的工作环境,经常被部署各种任务。而后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德军募集,做为军犬随军。由德军取长补短培育后,基本定型。因为体型高大,外观威猛,且具备极强的工作能力,因此在全世界范围以军犬、警犬、搜救犬、导盲犬、牧羊犬、观赏犬,以及家养宠物犬等身份活跃。

二、狼青犬

狼青犬是我国分布比较广泛的一种犬种,尤其在北方更是常见,选用优良狼种犬与狼杂交选育而成,具有典型狼种犬的体貌特征,尾长,三角眼,眼睛为黄褐色或深褐色,身体外形匀称,体质结实,运动灵活,毛色现有铁青、青白、草黄。

三、莱州红犬

莱州红犬是几十年来在莱州朱桥镇由大丹犬、平背德国牧羊犬、韩国杜莎犬、山东细犬、日本狼青犬与当地犬杂交选育出来的,结合了獒种犬和狼种犬的基因,广泛分布于莱州、龙口、烟台及全国各地。因其毛色具六红特征,原产于莱州朱桥,故原称莱州红、朱桥红。

四、昆明犬

昆明犬是公安部昆明警犬基地自行培育的犬种,共有黑背、草黄和狼青三种颜色品系。1953年开始选育,1964年培育成功,1991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年成功培育的第七代昆明犬是中国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军、警工作用犬,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东南亚国家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取得了重大的军事、社会和经济效益,填补了中国不能自行培育良种犬的空白。

五、马里努阿犬

马里努阿犬无论智商、灵活性、服从性、可训性都胜过其它工作犬,尤其是它的弹跳爆发力更是令人吃惊,好的马里努阿犬可以爬树,越过3米高墙轻而易举,而且对主人绝对忠诚。目前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的军警界均已认识到这一点,并开始引进普及。

六、黑狼犬

纯种黑狼犬产地中国北方地区,其全身乌黑,短毛立耳朵,聚观赏性、实用性为一身。天性聪明活泼好动,偶尔会对主人耍些小聪明,领地意识强,对老人和儿童天性友善,领地意识强,对待陌生人警惕,对主人十分忠诚,服从性高。性格坚定且绝不畏怯,嗅觉超群记忆力出色可塑性强,是集捕猎、护卫、工作为一身的综合性运动型狼犬,可耐酷热和干燥的极端恶劣气候环境。

七、黑熊犬

黑熊犬是我国华北地区特有的犬种,最早起源于高原地区,目前纯种犬仅有数千只。黑熊犬首先给人的印象就是一种非常匀称的、正方形比例的狗。结实、灵活且肌肉发达,永远都保持警觉。整体结构给人的印象是有深度、可靠,但不粗笨。一般雄性给人的印象比雌性要深一些、大一些,而雌性一般显得柔美。

八、西伯利亚雪橇犬

西伯利亚雪撬犬体重介于16~32千克,身高大约51~60厘米,是一种中型犬,是原始的古老犬种,在西伯利亚东北部、格陵兰南部生活。哈士奇名字的由来,是源自其独特的嘶哑声。性格多变,有的极端胆小,有的极端暴力,进入大陆和家庭的哈士奇都已经没有了这种极端的性格,比较温顺,是一种流行于全球的宠物犬。与金毛犬、拉布拉多并列为三大无攻击型犬类。

九、捷克狼犬

捷克狼犬是一种犬科、犬属类生物,体态健壮,从整体看上去呈长方体,身体形状、外观、运动时的样子以及毛色和毛的纹理都与狼的外观完全相同,但性格极其温顺,分布于原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主要用于护卫和看家。

十、阿拉斯加雪橇犬

阿拉斯加雪橇犬结实、有力、肌肉发达而且胸很深。站立时,头部竖直,眼神显得警惕、好奇,给人的感觉是充满活力而且非常傲娇。头部宽阔,耳朵呈三角形,警惕状态时保持竖立。口吻大,宽度从根部向鼻尖渐收,口吻既不显得长而突出,也不显得粗短。被毛浓密,披毛有足够的长度以保护内层柔软的底毛。有各种不同的颜色,如灰、黑白、红棕。

以上十种就是目前在世界上比较常见的狼狗种类。狼狗是一种外表长得很像让的犬类,这种动物不是由狼和狗杂交产生,与混血狼有很大的区别。狼狗相对于普通的犬类来说,其性格一般更为凶猛,嗅觉敏感,一般作为看家犬或者警卫犬使用。不同的狼狗在外形以及性格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别。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袋鼠的种类主要有哪些


袋鼠是袋类动物的典型代表,也是比较常见的哺乳动物之一。这是一种不完全发育的动物,其胎儿需要在育儿袋中生活一段时间才能落地。袋鼠的这种生活习性也说明了其身体构造和其他的陆生生活有很大的差异性。目前世界上的绝大多数袋鼠都生活在澳大利亚地区。那么,袋鼠的种类主要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袋鼠的品种图片大全

1、红袋鼠:红袋鼠是最著名的袋鼠,体型最大,生活在澳大利亚干燥地带,其地带的年平均降雨量在500毫米以下。由于袋鼠的食物含大量水分,所以在没有活水的地区也能生存。红袋鼠实际上只有公袋鼠是红色的,母袋鼠为灰蓝色,但是在群体饲养杂交下也出现了红色的母袋鼠。

2、大赤袋鼠:大赤袋鼠是最大的有袋动物,也是袋鼠类的代表种类,堪称现代有袋类动物之王。形体似老鼠,仿佛一只特大的巨鼠,其实与老鼠并没有什么亲缘关系。体毛呈赤褐色,体长130~150厘米,尾长120~130厘米,体重70~90千克。头小,颜面部较长,鼻孔两侧有黑色须痕,眼大,耳长,相貌奇特,惹人喜爱。

3、东部灰袋鼠:东部灰袋鼠是澳大利亚南部及东部的袋鼠,数量约有700万,一般重约66公斤,站立时约2米高,可以移动得很快,最高纪录达每小时64公里。虽然没有红大袋鼠著名,但是东部灰袋鼠是最常见的,生活在较为肥沃的地区。

4、西部灰袋鼠:西部灰袋鼠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袋鼠之一,站在约1.3米高,几乎遍布整个澳大利亚的南部地区。生活在开阔的林地、荒原和草场,黄昏至清晨活动觅食,以草、树叶、树皮和灌木为食,对于某些植物毒素它具有较高的耐受性。群体生活,成员在40~50只,老年雄性通常独居,野生西部灰袋鼠寿命可长达20岁。

5、麝香袋鼠:麝香袋鼠体长仅15~20厘米,尾巴长度12.7~15厘米,是世界上最小的袋鼠,与在草原上跳跃的普通袋鼠相比是典型的侏儒物种,在热带雨林已生活2000多万年,科学家十分担心它们的生存,认为它们很容易遭受环境变化的影响。

以上就是关于袋鼠的品种图片介绍。袋鼠属于群居动物,它们常常几百只为一个群体,进行群体性的活动。另外,无论袋鼠的体型多大,它们始终拥有强有力的后肢,这是在长期的弹跳中锻炼出来的。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田螺怎么养殖?田螺的养殖方法与管理


说起餐桌上的佐酒佳肴,炒田螺自然是少不了的一道菜,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田螺的养殖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吸引了许多养殖户养殖。而在田螺的养殖过程中,做好管理工作十分重要。那么,田螺怎么养殖?现将田螺的养殖方法与管理介绍如下。

一、田螺养殖池建设

1.选点养殖: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

2.池塘建设:田螺养殖池一般池宽1.5米,长10-15米,深30-50厘米,两池之间筑建20厘米高的堤埂以便行走,池底铺垫10厘米厚的肥泥,池中可稀植茭白、芦笋、水浮莲、浮萍等水生植物,给田螺遮阳避暑,攀缘栖息和提供饵料,提高螺池利用率,螺池周围筑高60-80厘米的围墙或网片围栏。

3.池塘消毒:田螺养殖中,全面禁止使用五氯酚钠清塘,一般可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但以生石灰为最佳,用量是有水(水深30-50厘米)100-150千克/亩,无水50-75千克/亩,生石灰清塘有增加PH值、增加钙含量、调节水质、杀毒杀菌等好处。

二、田螺的养殖方法

1.种螺选择:田螺多为自然繁殖,人工养殖可从水田、茭白地、浑水沟渠中拣拾,或去市场买,然后选择色泽淡褐、壳薄、体圆尾钝的鲜活螺作种螺,一般体重15-25克的田螺便达性成熟,在温度15℃以上便可繁殖,雌螺大而圆,雄螺小而尖。

2.放养时间:螺种放养既可一次性放足,也可分批多次放入,但考虑提高成活率,一般需要避开高温炎热的时间,当然在头年年底放养有利于缩短养殖时间提高当年单产。

3.放养方法:若在自然区域内放养,每平方米投入11个种螺即可(3公8母),如果挖水池单一养殖,每平方米可放100-500个,水层深度以0.8-1米为宜,池底保留一层10厘米以上的淤泥,便于田螺爬行、取食、栖息等,放养时雌雄螺一起放养,即可自然繁殖。

4.搭配养殖:为按每亩配养20-50克的鲢鱼20-50尾和20-50克的鳙鱼5-10尾以调节水质,养螺池不宜放养青、鲤、鲫和黄颡等肉食性或偏肉食性的鱼类。

三、田螺的养殖管理

1.投料饲养:田螺为杂食性,米糠、菜屑、瓜叶、动物尸体及商品饲料均可投喂,一般以水生植物类、土壤腐殖类、蔬菜瓜皮等为主食,肥沃水田,鱼螺混养或水面放养红萍、绿萍、水葫芦等洼地,可少投或不投饲料。

2.水质调节:一是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最好保持池水流动,尤其是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螺池水深度需常保持30厘米左右。二是调节水的酸碱度。当池水pH值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公斤,每隔10-15天撒一次,使池水pH值保持7-8。

3.病害防治:田螺疾病少,重点是管水和防止鸭、猫、蛇、鼠和鸟类等入池捕食田螺,并防止田螺外逃,宜浅水,微流水养殖,池水深度以25-30厘米为宜,在繁殖季节和高温季节更要保持池水流动。

4.越冬管理: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时,冬眠时,田螺用壳顶钻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呼吸。田螺在越冬期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4天交换一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5.适时捕捞:要有选择地捞取成螺,多留母螺,可以分批收获,盛夏、初秋水温较高,中午田螺多躲在泥土、草丛间,必须于早晨、傍晚拣拾,也可排水拣拾。每放养100个母螺,年产可达100公斤。

6.包装运输:田螺的运输很简便,可用普通竹篓、木桶等盛装,也可用编织袋包装,运输途中只要保持田螺湿润,防止曝晒即可。

【小编结语】田螺喜欢冬暖夏凉、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生长适宜温度为20-27℃,养殖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田螺的养殖方法与管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养殖田螺用水的要求


对于田螺养殖者来说,他们要想以最少的成本获取更高的利润,了解田螺养殖的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实田螺养殖对水的要求是相对比较高的,它需要保持微流水,这样才能保证水里田螺氧气的需求。

养殖田螺用水的要求

田螺养殖用水的要求养殖田螺的池中,需要浅水,而水浅容易使水温升高(特别是在夏季),导致池水中氧气缺乏。因此,养殖池最好能保持微流水。这就需要修建注水口和排水口,而且要在各水口安装好铁丝网拦设施,以防田螺随水流而逃逸。

如果利用泉水或井水养殖田螺,田螺养殖用水的要求需要采取一些增氧措施:

1、将泉水或井水先抽上贮水塔,再由高处冲下而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后灌人养殖池中。

2、挖掘注水水沟,使注水经过较长的流程而充分地暴露在阳光和风吹之下,以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从而增加水中溶氧。

田螺养殖技术

1、选点养殖

田螺抗逆性强,疾病少,繁殖率高,对养殖场所要求不高,农村许多沟渠、水田泽地、池塘都可放养。若是开阔的池塘,水面上可放养红萍、水浮萍、水葫芦等遮荫,池中插上竹竿、木条等供田螺栖息,既可收水上绿肥做饲料,又可饲养田螺增加收入。

2、种螺搜集

田螺多为自然繁殖,人工养殖可从水田、茭白地、浑水沟渠中拣拾或去市场买,然后选择色泽淡褐、壳薄、体圆尾钝的鲜活螺作种螺。一般体重15~25克的田螺便达性成熟,在温度15℃以上便可繁殖,雌螺大而圆,雄螺小而尖。

3、放养繁殖

田螺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若低于15℃或高于30℃时田螺便停止摄食,10℃以下便入土冬眠。长江以南3~11月均可放养,若在自然区域内放养,每平方米投入11个种螺即可(3公8母)。如果挖水池单一养殖,每平方米可放100~500个,水层深度以0.8~1米为宜,池底保留一层10厘米以上的淤泥,便于田螺爬行、取食、栖息等,放养时雌雄螺一起放养即可自然繁殖。

4、投料饲养

田螺为杂食性动物,米糠、菜屑、瓜叶、动物尸体及商品饲料均可投喂,一般以水生植物类、土壤腐殖类、蔬菜瓜皮等为主食。肥沃水田,鱼螺混养或水面放养红萍、绿萍、水葫芦等洼地,可少投或不投饲料。

5、繁殖管理

田螺系胎生动物,南方每年4~5月和9~11月是繁殖期,雌螺一般是分批产子,每只田螺每次可产20~30个小田螺,母螺产仔后需14~16个月才能再次繁殖,刚产出的小螺重0.5~1.5克,养6个月后可达3~5克以上,9个月便可达9克左右。

6、捕捞收获

田螺在捕捞的时候要有选择地捞取成螺,多留母螺,可以分批收获。盛夏、初秋水温较高,中午田螺多躲在泥土、草丛间,必须于早晨、傍晚拣拾,也可排水拣拾。每放养100个母螺,年产可达100公斤。

田螺养殖池建设

1、选点养殖: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

2、池塘建设:田螺养殖池一般池宽1.5米,长10-15米,深30-50厘米,两池之间筑建20厘米高的堤埂以便行走,池底铺垫10厘米厚的肥泥,池中可稀植茭白、芦笋、水浮莲、浮萍等水生植物,给田螺遮阳避暑,攀缘栖息和提供饵料,提高螺池利用率,螺池周围筑高60-80厘米的围墙或网片围栏。

3、池塘消毒:田螺养殖中,全面禁止使用五氯酚钠清塘,一般可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但以生石灰为最佳,用量是有水(水深30-50厘米)100-150千克/亩,无水50-75千克/亩,生石灰清塘有增加PH值、增加钙含量、调节水质、杀毒杀菌等好处。

田螺的养殖方法

1、种螺选择:田螺多为自然繁殖,人工养殖可从水田、茭白地、浑水沟渠中拣拾,或去市场买,然后选择色泽淡褐、壳薄、体圆尾钝的鲜活螺作种螺,一般体重15-25克的田螺便达性成熟,在温度15℃以上便可繁殖,雌螺大而圆,雄螺小而尖。

2、放养时间:螺种放养既可一次性放足,也可分批多次放入,但考虑提高成活率,一般需要避开高温炎热的时间,当然在头年年底放养有利于缩短养殖时间提高当年单产。

3、放养方法:若在自然区域内放养,每平方米投入11个种螺即可(3公8母),如果挖水池单一养殖,每平方米可放100-500个,水层深度以0.8-1米为宜,池底保留一层10厘米以上的淤泥,便于田螺爬行、取食、栖息等,放养时雌雄螺一起放养,即可自然繁殖。

4、搭配养殖:为按每亩配养20-50克的鲢鱼20-50尾和20-50克的鳙鱼5-10尾以调节水质,养螺池不宜放养青、鲤、鲫和黄颡等肉食性或偏肉食性的鱼类。

大家别小看了这小小的田螺,虽然吃起来的时候是比较美味,但是这每一份美味的背后都付出了养殖者的辛勤劳动,正所谓粒粒皆辛苦。但是如果掌握了一些合理的技术和养殖方法就可以让养殖者少走很多弯路,这样既省力又省心。

池塘养殖田螺的经验


吃过田螺的人都应该知道,田螺的味道非常好吃,尤其是夏天的时候,很多的大排档夜宵摊子,主要就是以桫椤为主,可见田螺在平时的生活中,是很受人们喜欢的。

池塘养殖田螺的经验

田螺的池塘养殖池塘水面较宽,水质较稳定,故在池塘中培育的田螺生长快、产量高。培育田螺的池塘,面积不宜过大,水也不宜过深。面积一般以l一2亩为宜,水深一般以1米左右为好。一些养鱼产量低的浅水池塘,田螺的池塘养殖改养田螺是最理想的选择。田螺的池塘养殖时,先排干水,用石灰清除敌害,然后灌水7天,干涸1天,再灌人清水并放螺。

什么是田螺

田螺,肉质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为15.9%,并富含钙,既是人们的上等保健食品,也是畜、禽、鱼类喜食的动物性饲料。田螺为田螺科可食性水生动物总称,其品种繁多,常见的有圆田螺、田螺、黄螺、蜗螺、香螺等。

田螺为田螺科可食性水生动物总称,其品种繁多,常见的有圆田螺、田螺、黄螺、蜗螺、香螺等。田螺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保健食品,国外还有美容食品之称。它含蛋白质达10.3%、脂肪1.2%,另外还有维生素、钙、铁等人体必需的元素,田螺肉营养优于鸡、鸭、鹅、猪等,不亚于鲫鱼、海参等。田螺肉可滋补肾阴,明目清脑,增强肌肉弹性、细腻皮肤等。田螺可作家常肉食,也可加工成系列食品、烹制多种药膳佳肴、防病治病。目前,天然生长的田螺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且田螺养殖生长快,产量高,养殖田螺钱途广。近几年,随着田螺天然产量日渐减少,田螺市场不断看好。目前在广东、福建等地区已开始人工养殖,不少农户把养殖田螺作为一项创业门路,大力发展。

田螺的市场发展前景

田螺是我国生长的一种淡水螺,属上等保健食品,田螺属软体动物,粗生易长,适宜于池塘、河边、沟边和水田生长。身体分为头部、足、内脏囊等3部分,头上长有口、眼、触角以及其他感觉器官。田螺具有清热降火的功效,是盛夏人们夜宵的美食,近几年,随着田螺天然产量日渐减少,田螺市场不断看好。

由于田螺养殖不需要投喂很多饵料,其饵料的成本也很低。因此,基本不需要多少成本,只要你家里有田,那剩下的就是田螺苗了。

养殖田螺效益比较显着。专养田螺,667㎡可产400kg,目前市场价格为3~4元/kg,以3.5元/kg计,667㎡产值可达1400元。另外田螺池还可混养少量草鱼,增加螺池单位面积效益。由于田螺养殖不需要投喂很多饵料,其饵料的成本也很低。因此,田螺养殖的纯利润大约有1000元/667㎡左右,效益较为可观。

田螺的养殖技术

1、选点养殖

田螺抗逆性强,疾病少,繁殖率高,对养殖场所要求不高,农村许多沟渠、水田泽地、池塘都可放养。若是开阔的池塘,水面上可放养红萍、水浮萍、水葫芦等遮荫,池中插上竹竿、木条等供田螺栖息,既可收水上绿肥做饲料,又可饲养田螺增加收入。

2、种螺搜集

田螺多为自然繁殖,人工养殖可从水田、茭白地、浑水沟渠中拣拾或去市场买,然后选择色泽淡褐、壳薄、体圆尾钝的鲜活螺作种螺。一般体重15~25克的田螺便达性成熟,在温度15℃以上便可繁殖,雌螺大而圆,雄螺小而尖。

3、放养繁殖

田螺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若低于15℃或高于30℃时田螺便停止摄食,10℃以下便入土冬眠。长江以南3~11月均可放养,若在自然区域内放养,每平方米投入11个种螺即可(3公8母)。如果挖水池单一养殖,每平方米可放100~500个,水层深度以0.8~1米为宜,池底保留一层10厘米以上的淤泥,便于田螺爬行、取食、栖息等,放养时雌雄螺一起放养即可自然繁殖。

4、投料饲养

田螺为杂食性动物,米糠、菜屑、瓜叶、动物尸体及商品饲料均可投喂,一般以水生植物类、土壤腐殖类、蔬菜瓜皮等为主食。肥沃水田,鱼螺混养或水面放养红萍、绿萍、水葫芦等洼地,可少投或不投饲料。

5、繁殖管理

田螺系胎生动物,南方每年4~5月和9~11月是繁殖期,雌螺一般是分批产子,每只田螺每次可产20~30个小田螺,母螺产仔后需14~16个月才能再次繁殖,刚产出的小螺重0.5~1.5克,养6个月后可达3~5克以上,9个月便可达9克左右。

6、捕捞收获

田螺在捕捞的时候要有选择地捞取成螺,多留母螺,可以分批收获。盛夏、初秋水温较高,中午田螺多躲在泥土、草丛间,必须于早晨、傍晚拣拾,也可排水拣拾。每放养100个母螺,年产可达100公斤。

虽然说田螺的市场需求很大,养殖田螺也是一个不错的项目,但是到底赚不赚钱,这完全还是要看养殖者本身的付出。所有的养殖项目绝对不是空谈,纸上谈兵的事情是没有任何结果的,要把所有的东西落实的实处,才会有效果!

肉狗的种类主要有哪些


肉狗是专门屠宰供人们食用的,我国养狗食肉虽有几千年的历史,但迄今为止尚未有专门化的肉用品种,近些年随着肉狗养殖业的兴起,人们不断从体型大、产肉多、生长速度快、繁殖率高的狗种中培育出多种优良肉用种狗。那么,肉狗的种类主要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肉狗品种图片大全

一、圣伯纳狗

圣伯纳犬又名圣伯纳德犬,原产丹麦,在瑞士也有悠久的历史,但19世纪中叶,数量越来越少几乎到了灭种的地步,体重能达100公斤,身高最高可近90厘米,个性十分温顺,容易亲近。

二、大丹犬

大丹犬也称做大丹狗、德国獒等,曾被欧洲王室及贵族饲养,是贵族身份地位的象征,体高一般为70-90公分,体重为50-70公斤,毛短厚而富有光泽,头大而窄长,毛呈黄褐、虎斑、蓝色,黑色或黑白花色等,外表高贵优雅,体形大,肌肉丰满,强壮有力。

三、藏獒

藏獒又称西藏獒犬、蕃獒、松藩狗、苍猊犬等,产自于青藏高原,体形高大,结构匀称、粗壮结实,略显粗糙,据说是举世公认的最古老而仅存于世的稀有犬种,在古老的东方有关藏獒神奇的传说已被神话为英勇护主事迹的化身。

四、马士提夫犬

马士提夫犬的原产地为英国,是一种高大、魁梧、匀称的狗,结构紧密,是光毛犬,给人的影象是庄严而高贵,雄性整体都非常魁梧,雌性结构坚实,雄性最低76.2厘米,雌性最低70厘米,体重68-100公斤,属最大型犬种之一。

五、杜宾犬

杜宾犬原产德国,根据培育这一品系人的名字路易斯.杜伯尔曼先生命名的,所有品系中极富智慧的并且身体结构最为优秀、气质最为高贵的一种,军、警两用的犬只,同时国内也有部分人将未裁耳、断尾的杜宾当做猎犬使用。

六、苏联红犬

苏联红犬几十年来在莱州朱桥镇由大丹犬、平背德国牧羊犬、韩国杜莎犬、山东细犬、日本狼青犬与当地犬杂交选育出来的,结合了獒种犬和狼种犬的基因,广泛分布于莱州、龙口、烟台及全国各地,因其毛色具六红特征,原产于莱州朱桥,故原称莱州红、朱桥红等。

七、洛特威勒犬

洛特威勒犬可能是印第安马士迪夫犬的后裔,体形粗壮,公犬体高60-68厘米,母犬与公犬相似,体重50千克,产仔数很少超过12个。

八、太行犬

太行犬是产于太行山地区的一种地方良种犬,身躯高且长,胸阔而深,四肢粗壮,产肉性能强,耐粗饲,增重快,适应性强,身高55-60厘米,体重28-32千克,有的可达40千克。

九、松狮犬

松狮犬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品种,可能因其头部酷似雄狮而得名,体重约30千克,身高约50厘米,性格较温顺,可作为狩猎犬、拖曳犬、护卫犬、伴侣犬使用。

十、沙皮狗

沙皮犬产于中国广东南海大沥镇一带,是世界名种斗狗之一,一般身高46到56公分,体重为22-27公斤左右,外形为四方形,一般有黑、土、白、红、灰、乳酪色和巧克力色等七种颜色。

以上就是关于世界上比较常见的肉狗品种。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食用狗肉也成为一种社会风潮。狗肉成为继鸡肉猪肉之后人们食用肉类的又一选择。但是现在人们食用的狗肉多是人工养殖的肉狗,一般而言,如果捕杀饲养的宠物狗来作为狗肉食用的话,在道德上会为人们所不齿。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yz023.com养殖网养殖技巧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其中《养殖田螺的营养需要有哪些》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如不满足请访问“养殖土鸡需要注意哪些”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088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