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东市奶牛产业化进程中的经验谈

肇东市奶牛产业化发展起步于2001年,在过去的几年里,引进了内蒙古伊利集团,克服了各种困难和阻力,出台了扶持奶牛发展的政策,使奶牛数量和质量得到快速发展,奶牛产业已成为市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成为农业的支柱产业,农村、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肇东市奶牛产业化进程中的经验谈。

1、引进建设大型加工企业

通过努力,成功引进了伊利集团入住肇东,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1年6月13日,肇东乳品公司成立于2001年11月。2005年肇东市政府帮助伊利集团整合绿洲、帕玛拉特等三家乳品加工企业,在肇东市投资3.2亿元建设年产30万吨的液态奶项目,拥有30条生产线,达到日产850吨UHT奶和150吨酸奶的生产能力,主体设备引进德国全封闭、全自动、代表着国际一流水平的超高温无菌奶生产设备,还引进了百利以及酸奶设备,包括优酸乳、纯牛奶、百利包、杯酸、大果粒等系列产品,年生产能力超过30万吨,年实现产值10亿元,年上缴肇东市财政利税达7000余万元,有效地拉动了肇东市奶牛产业健康发展。

2、积极推进高标准规模化养殖

在奶业发展上重点招引大场、大户到肇东市搞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在提供场地、基础建设、减免税费、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推动奶牛标准化、规模化快速发展,已建设大型奶牛场3处,伊利长青万头奶牛场现存栏5600头,宋站伊利千头现代奶牛场现存栏1087头,宣化乡伊利千头奶牛牧场存栏800头;扶持百头以上的养殖户20个扩大规模,升级为500-1000头规模牧场;发展奶牛专业户359个;发展奶牛大户42个;发展托牛所79个。特别是伊利长青牧场采用国际国内领先技术,配备先进的饲喂设备,实行全程信息化管理,牧场奶牛单产已达9.8吨,在同行业中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引带作用。

3、不断完善扶持政策

肇东市委、市政府历届班子对奶业发展都非常重视,经绥化市批准成立了畜牧经济开发区,专门负责全市奶牛产业化发展和服务龙头企业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属首例。先后制定了《2006年-2010年奶牛产业化发展规划》、《肇东市奶牛产业化发展十二五规划》、《2015年-2020年奶业发展规划》,并于2002、2003、2007年三次出台专门扶持奶业的优惠政策,先后投入扶持资金近6个亿,用于基础设施、奶源基地及龙头企业建设配套资金等,巩固扩大了奶源基地,确保了“产加销”产业链条的完善,使肇东市的奶业始终保持持续、平稳、健康地发展势头。2009年出台了“肇东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税收、基础建设等方面对龙头企业引进与建设、奶牛场发展方面重点倾斜。另外,通过对奶源市场的长期协调指导,规范管理,既保证了龙头企业加工原料奶的需求,又实现了养殖企业、养殖户的长期收益。尽管在“三聚氰胺”事件严重冲击和目前国外大包奶粉影响的非常时期,肇东的伊利集团也正常收奶,与奶源养殖基地共度难关,没有出现杀牛倒奶现象发生,保护了农民的养殖积极性。目前,市内乳品加工企业执行的收购生鲜乳价格始终维持在省政府生鲜乳收购指导价格左右。

4、大力强化系列化服务

一是加速推进养殖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行了饲草饲料改进规程、防疫保健规程、品种改良规程、科学管理规程、环境改造规程和畜产品安全“六项规程”。使奶牛业生产标准化快速升级,标准化率达到了85%。全市奶牛平均单产达到了5.5吨,伊利长青奶牛场的单产已经达到了9.8吨。二是抓好奶牛产业安全保障。科学防疫奶牛口蹄疫、布氏杆菌病等传染病。按照“政府保免疫密度、业务部门保免疫质量”和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原则,全面落实防控双轨责任制,完善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村屯疫情监测员的作用,未发生重大疫情。三是抓好奶产品安全保障。奶源管理办公室与乡镇259名产地协检员一同组成检疫市乡村三级监管体系,大力开展奶牛、生鲜乳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强化乳品企业、奶牛场、榨乳站的检疫监督,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四是抓好饲草饲料保障。每年开展草原建设17万亩,种植18万亩青贮,苜蓿种植5万亩,保证了奶牛业的发展需要。五是提供奶牛繁育改良支持。我们致力于奶牛品种的提纯工作,淘汰劣质牛,使用优质冷冻精育种,全部实行特优级冻精配种,实现微机化品系管理。实现奶牛产业发展方式转换后,对大型牧场的奶牛品系实行品控措施,引导养殖企业引进优良奶牛品系。

5、全面强化环保治理

我们结合新农村建设,统一奶牛舍新建标准,推行标准化生产,各个奶牛场、示范园区逐步推进粪污无害化处理。在现代化养殖场粪污处理上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利用场内的粪污处理系统,采用刮板机和固液分离技术结合,刮板机24h循环清理牛舍内粪污,粪污进入化粪池进行固液分离,固体回收铺垫卧床,液体氧化为有机肥。二是与周边种植大户合作,直接沤化成有机肥料,改良土壤。从而,使肇东市奶牛业得到了可持续地发展。

相关阅读

阿坝州牦牛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相应对策


牦牛作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当地重要的特色畜种,对该地区的畜牧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力发展阿坝州牦牛产业对当地畜牧业经济发展及农牧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对阿坝州牦牛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上进行调查,分析了该地区牦牛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阿坝州牦牛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相应对策。

1、阿坝州牦牛产业化发展制约因素

1.1草地被严重破坏

随着阿坝州草食家畜的快速发展,牦牛数量呈现出较强的发展态势,由于当地草食家畜存栏量不断增加,造成了阿坝州草场严重超载的后果。如2000年理论上当地的载畜量是764万羊单位,而实际上达到的载畜量为1167万羊单位,超载的百分比为52.7%;阿坝州牦牛主要在红原、阿坝及若尔盖三地分布,共有211.55万公顷可利用草场,理论和实际载畜量分别是87.34万羊单位和124.46万羊单位,超载的畜载量为29.53万羊单位,其百分比为42.5%。

1.2牦牛品种严重退化

在长期放养的影响下,牛群经营方式为自繁自育,种群之间杂交缺乏。同时,在饲养过程中普遍存在重利用、轻培育的现象,具有繁殖能力的牧牛不仅当肉牛还当奶牛,由于挤奶过度出现了犊牛生长发育迟缓、生产性能下降及死亡率高等问题,牦牛群体出现了严重衰退现象,这成为当地牦牛品种极度退化的重要原因,和以前相比,当前阿坝州牦牛的年产肉量急剧下降。

2、推进阿坝州牦牛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2..1大力推行牦牛补饲

牦牛补饲和草地饲牧管理水平必须协调,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补饲经济效益,虽然阿坝州草地暖季牧草非常繁盛,但是牦牛仅食用天然牧草是不能保持其营养均衡的,因此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牦牛容易缺乏的营养物质,这样才能将牦牛的生产潜力发挥出来,提升其产乳量,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冷季应该补充一些青干草、矿物质饲料或者青贮饲料,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牦牛大幅掉膘及死亡,对于保证牦牛产业经济效益非常重要。牦牛补饲应注意不能使用非营养性添加物质,这样才能保持牦牛食品天然、绿色的本质。

2..2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为了保证阿坝州牧区草畜平衡,加强贮藏设施建设非常重要。具体来说,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搭建暖棚种草或者发展圈滩种草,种植品质优良的牧草,促进饲草料作物产量的提高。同时,冷季应为牦牛搭建暖棚,大力推广暖棚养殖技术,利用暖棚饲养牦牛可以起到防寒、防冻剂保膘的重要作用,最终促进阿坝州牦牛产业化的顺利发展,提升防灾减灾的能力。

2..3推进牦牛产业化发展

当地应制定一些优惠政策,以此吸引外资和技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大批牦牛产品加工企业,对牦牛肉进行深加工,加大对牦牛骨、皮、毛等副产品的研发力度,从而彻底改变以前粗放简单的经营模式,在现有产业链条基础上进行延伸,不断提升牦牛产品的附加值,这样才能将阿坝州牦牛品牌形象真正树立起来。

3、结语

随着当前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人们逐渐将关注点放在了食品安全上,国内外市场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不断扩大。牦牛是阿坝藏族自治州的特色畜种之一,对于当地畜牧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牦牛产业。如何加快阿坝州牦牛产业化发展,促进当地畜牧业生产水平的提升,成为当地政府关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为藏区发展提供支持,阿坝州也制定了一些政策,以支持高原特色畜牧产业发展,不断推动当地畜牧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当地农牧民增收。

优质肉鸭生态养殖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研究


我国养鸭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500年,我国就有大群养鸭、食用鸭肉和鸭蛋的记载。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养鸭业迅速发展,近年来,鸭肉市场消费需求的增加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国内养鸭业得到快速发展,FA0数据表明.2009年我国鸭存栏7.71亿只,占世界存栏量的 65.73%。出栏20.2l亿只,占世界出栏量的76.64%,生产鸭肉265.81万吨,占世界鸭肉总产量的69.12%.

1 鸭生态养殖的意义

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扩大.带来的畜牧业环境污染和产品污染加剧,生态与环境问题逐步显现。在全社会生态意识日益增强,关注环保、关注食品安全并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定为未来发展的基本国策的背景下。我国有关专家于1995年提出生态养殖的概念。所谓畜禽生态养殖是指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因地制宜地规划、设计、组织、调整和管理畜禽生产。以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畜禽养殖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形式。

生态养鸭作为实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可以延长食物链,增加营养层次,促进生态系统中资源和能量的有效利用,解决适度规模的畜牧业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其目标一是能通过生物链再生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二是能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危害,达到无公害、生产质量安全规定的要求。

发展鸭生态养殖对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障食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福建省优质肉鸭生态养殖的发展模式

福建省在养鸭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水域、地理资源等优势,是我国鸭业生产大省。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福建省鸭存栏量达4491.73万只,出栏量达10792.72万只阎。福建省是优质肉鸭一番鸭、半番鸭的主产区,半番鸭(骡鸭)生产是福建省肉鸭生产强项,约占全省肉鸭生产量的一半,年出栏约5000万只。供苗量达到l亿只以上销往全国各地,半番鸭是属间远缘杂交的产物,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表现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鲜美、瘦肉率高不油腻,而且体质健壮、抗病力强、性情安静等特点,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在世界养鸭业中将继北京鸭、番鸭成为世界第三大类型肉鸭,也是水禽肥肝生产的理想素材。福建省农科院从20世纪90 年代就开始致力于白羽半番鸭的选育和研究,已培育出大、中、小型白羽半番鸭母本专门化品系,提供各种产业化生产需求,白羽半番鸭屠体洁白美观,克服了传统黑麻羽半番鸭屠宰后胴体留下的黑羽根,深受市场欢迎,为肉鸭生产走上高效优质的可持续产业化发展道路提供了优质种源基础。

但是福建省是一个山多地少的地区,山地丘陵占了全省土地面积80%以上。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032hm2,是全国人均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饲料粮食多从省外调入,生产成本相对较高,随着畜牧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产品质量下降和生态破坏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为此,发展生态养殖,节约土地资源,综合改善环境,实现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是实行福建省养鸭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鸭生态养殖的模式很多,根据其特征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2.1种养结合模式

如稻田养鸭(稻鸭共育)、果园养鸭、林下养鸭等。主要通过稻田、林果园的作物种植与养鸭结合.让鸭寻食杂草和虫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饲料,并利用鸭粪便还地,改良土壤和提高肥力,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减少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污染,保持稻田、林果园良好的生态环境,但此种传统的生态养殖模式生产上不可能规模化。

2.2鱼鸭混养模式

鱼鸭混养一般以池塘水面养鸭,水体养鱼为主。鱼池为鸭提供清洁的生活环境和丰富的天然饲料。并提供活动场所,利于增强鸭的体质,鸭粪可为鱼类提供上等饵料,或成为浮游生物的营养源,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鱼类提供天然饵料。鸭在水中活动有增氧和改善水质的作用.鸭的觅食可吃掉鱼的敌害生物和病原体,有防治鱼病的作用:另一方面鸭粪和残饵为池塘提供肥源,塘泥还田又为鱼、鸭青饲料的生长提供肥源。但鱼鸭混养模式同样不适合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2.3生物发酵床养鸭模式

发酵床养殖技术起源于日本和巴西的自然养猪法,主要是将锯末、稻壳等材料接种生物菌种后堆积发酵后用做垫料,使粪污分解产生的臭味物质转化为菌体固定下来。达到降低养殖舍内有害气体浓度、减少养殖污染排放的目的[61。发酵床养鸭技术是在养猪、养鸡使用发酵床以后衍生的一种产品技术,但该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菌种发酵效果难以控制、易受环境影响以及垫料维护用工成本大等问题。

2.4旱养模式结合粪污无害化处理与再生利用

网上饲养是近年来逐步探索成功的肉鸭饲养新技术.与放牧和地面平养相比,肉鸭网养具有省工、易管理、不受季节限制、肉鸭生长快、发病少、饲料转化率高等优点.虽然网上平养建造成本比传统的地面平养高,但通过减少疾病发生和提高生产性能所获得的收益能够很好地支付这一附加的成本,在广大农村极具推广价值。但仅为网床平养、笼养等旱养模式,还不能算是生态养殖,必须结合其粪便等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与再生利用,以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持生态平衡,才能归人生态养殖的范畴。

沼气工程是畜禽粪便资源化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粪便等有机物通过在沼气池厌氧环境中微生物分解转化产生的沼气、沼液、沼渣等再生资源,利用其沼液、沼渣有的用于养殖鱼、蚯蚓、用蚯蚓作动物饲料,沼液、沼渣还用于种植果、草等,建立畜禽养殖与种植资源综合利用生态链。

福建省规模化养鸭企业迄今创立的肉鸭生态养殖模式主要以网上平养结合干清粪技术,清理出的粪渣进行堆肥处理制成有机肥,或以沼气为纽带的网床平养旱养模式.通过建立沼气池,回收沼气做燃料、沼渣做肥料可用于种植农作物,以达到粪便等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与再生利用。

3肉鸭生态养殖关键技术的研究
3.1环境友好型系列饲料的研究

从肉鸭营养等角度,研究环保型饲料,减少粪尿的排放量,减少排泄物中氮、磷的排出量的营养调控技术。采用理想氨基酸平衡模式配制低蛋白日粮以降低氮排泄量,添加植酸酶可以提高植酸磷的利用率。降低日粮中无机磷的添加量,使磷的排放减少20~50%。

微生态制剂又称益生素,它能在肠道中繁殖,改善肠胃微生态环境,调整肠道菌群格局,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减少氨和其他腐败物质的生成,降低H2S、NH,和粪臭素等物质的排放量。通过使用微生态制剂.有利于维护和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肉鸭的健康生长。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作为一种绿色饲料添加剂,可解决抗生素和化学药物、饲料添加剂所造成的污染环境、药物残留危害食品安全等问题。使用沸石和膨润土、海泡石、硅藻土等硅酸盐添加到饲料中或作为载体用于矿物质饲料添加剂或撒于粪便及畜舍地面上,可起到降低舍内氨浓度的作用。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盐可降低微量元素的添加量.相应减少排出量,减少环境污染。

3.2旱养方式饲养新技术的研究

为防止鸭粪便对环境、水质造成污染。减少疾病传播.建立网上平养、笼养等旱养方式,其主要目的是使鸭能够与粪便脱离接触,从而使鸭免除病原菌及毒素等的危害,保持鸭的健康和生产性能,还能解决垫料紧缺的一种针对性措施。研究表明,网床养鸭可以提高肉鸭增重率、出栏重和饲料转化率,还可以改善养鸭环境卫生,降低发病率。提高成活率和产品质量,经济效益也有显著的增加。

采用分段分区、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并根据肉鸭品种、饲养方式、季节及肉鸭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特点,采用适宜的温度、湿度、饲养密度、营养水平、光照、通风等符合肉鸭生长需要的环境条件。实行干清粪技术,粪便干湿分离,减少污染物的数量,从而降低污水的处理难度和处理成本。

通过采用综合防疫及无害化处理技术,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减少药物使用,降低药物在肉鸭体内的残留,提倡健康养殖,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3.3沼气化处理技术的研究

沼气化处理技术采用现代生物发酵工程技术.以肉鸭废弃物为原料,配以多功能发酵菌,通过厌氧发酵和连续池式发酵。使养殖废弃物通过有益微生物的处理,经过除臭、腐熟、脱水等一系列化学反应。最终转变成沼气和活性生物有机肥,使之无害化、资源化。

3.4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

采用生物和化学的方法研究污水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模式就是利用微生物将粪尿中的有机物分解,使不稳定的复杂的有机物降解为简单的无机物或合成微生物体,达到处理粪尿、污水,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生化处理模式,从采用的工艺技术来看,有厌氧处理、好氧处理、厌氧+好氧处理等。生化处理具有占地少,适应性广,但投资大、能耗高、运转费用高。

3.5新型环境保护型禽舍的研究

研究采用新型的环境保护型的禽舍,集约化养鸭场采用湿帘降温技术,使用风机纵向通风并结合湿帘方式,通过供水系统将水送到湿帘顶部,从而将湿帘表面湿润,当空气通过潮湿的湿帘时,水与空气充分接触,使空气的温度降低,达到降温的目的。

环境安全型禽舍能有效隔离和控制疫病,为易于防疫,环境安全型禽舍必须实施笼养或网床养殖,其核心是封闭型禽舍。空间电场防疫技术,进、排气微生物精净化系统。禽舍改进工艺,禽舍合理的保温、光照、通风系统、地面的结构、雨污分流等。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对产生污染的环节实行全程控制。

3.6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

利用粪便、垫草等养殖业的有机废弃物饲养蚯蚓,再以蚯蚓饲养畜禽,这一科学的生态平衡系统的实施,既能降低这些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也能产生高效的有机肥,还能生产优良的动物蛋白。同时蚯蚓本身也是一种药用价值极高的传统中药材.因此其在整个畜牧业生产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蝇蛆和蚯蚓等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还含有动物所需要的各种天然氨基酸和生长激素。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早就运用人工养殖蝇蛆和蚯蚓处理养殖场的粪便和城市垃圾,再以蝇蛆和蚯蚓代替精饲料,利用蝇蛆和蚯蚓天然的生长激素、抗生素等来饲养经济动物。

藻类能将畜禽粪便中的氨转化为蛋白质,利用经济藻类对鸭粪厌氧废液进行深度净化处理,去除废液中残留的氨、氮、磷等污染物质,避免废液直接排放污染环境,特别是应用固定藻膜净化处理废液,具有处理成本低、能耗少、处理效果稳定良好,生产出的经济藻类易于回收利用.不会造成新的污染等优点。

4生态养殖技术在肉鸭产业化推广中应用

福建省养鸭曾经一度以小规模家庭饲养为主,饲养条件粗犷.但近几年发展较为迅速.不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明显的提高,主要表现在逐渐由过去的以放牧为主的千家万户分散饲养过渡到以规模化企业、适度规模专业化和农户分散饲养等并举的方式。近几年来在福建省优质肉鸭种业创新工程项目的实施下,构建了从优质肉鸭种苗繁育一环境友好型饲料一网床旱养健康养殖屠宰加工循环利用一生态保护的生态养殖产业链.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充分发挥华龙饲料集团、养鸭龙头企业牵动力大、辐射带动面广的特点,实行公司+基地+养殖户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如:福建省华融禽业有限公司是省内集樱桃谷种鸭繁育、鸭苗孵化、社会养殖、肉鸭屠宰、冷冻储藏、饲料加工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漳州昌龙农牧有限公司是集种鸭繁育孵化、饲料生产、商品鸭养殖、鸭苗销售、成鸭屠宰加工销售、有机肥生产等一体化农业产业化企业;福建省建瓯市盛洲食品有限公司开发绿藻饲料研发与生产,开展绿藻鸭生态养殖:以华龙饲料集团公司生产环境友好型优质肉鸭系列配合饲料:由漳州昌龙农牧有限公司牵头建立的优质肉鸭生态养殖推广平台一龙海鑫昌农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在优质肉鸭养殖全过程实施了旱养技术、干清粪技术、生物发酵有机肥生产技术、粪污厌氧消化技术及沼气利用技术等,并利用生物技术对鸭粪便进行除臭灭菌、生化发酵、降解转化物料中的有害污染物,加工成生物有机肥。

通过在福建省推广优质肉鸭生态养殖模式,创新生态养殖方法.打造优质肉鸭的规模化良种繁育基地,配套环境友好型专用系列饲料生产基地、肉鸭规模化生态养殖示范基地、粪污治理和综合利用加工基地、规模化屠宰加工基地于一体的产业化基地,开展优质肉鸭现代化产业化工程建设,打造优质肉鸭品牌,保障食品安全,为社会提供优质畜产品。不仅可以实现畜牧业生产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同时也使养殖从业者感受到生态养殖的巨大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奶牛规模化养殖模式的探索


摘要:文章首先了解凯里市奶牛规模化养殖的具体情况,对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凯里市实际情况从扩大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优质牧草产业以及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三方面,对凯里市奶牛规模化养殖模式提出了发展建议。

作为我国大有希望、新兴的朝阳产业,奶业的发展不仅是国家重点发展产业,同时也是广大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产业。尽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奶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发展中各种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奶牛养殖分散、养殖规模小、管理水平低等,这使得我国奶业发展受到较大制约。为此,加快奶牛规模化养殖模式的转变是当前奶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1奶牛规模化养殖现状

贵州省凯里市在州委、州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凯里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4年入围“中国西部百强县”,成为全省市州首府城市中首位度最高的城市。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奶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仅有的一家规模稍大本地企业养殖奶牛230多头,每年市场供应奶量1100多吨,显然不能满足60万市民市场需要,并且,随着精准扶贫开发力度增大,为帮助农民群众摆脱贫困,接轨奶业发展大趋势,鼓励广大农民加入到奶牛养殖行列中,并对新型产业模式不断的探索,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通过对凯里市奶牛养殖户进行走访发现,目前凯里市奶牛养殖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国有企业控股,实行管控权与所有权分离,这种养殖模式重点是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二是自主经营的个体养殖户,所有权由管理经营者所有,但这种养殖场的养殖规模却相对较小,且实力也较小。而由于这两方面原因的影响,凯里市的奶牛规模化养殖主要表现出养殖规模不足、经营方式粗放、单产水平低、养殖效益低等一系列问题。

2.促进奶牛规模化养殖模式的对策

2..1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

随着现代奶牛产业的快速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已成为了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积极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可更好的提升粪污处理、疫病防控、生产效率和水平质量的提升,并从源头上实现对乳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促使奶农收益增加。

一是国家投入控股,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模式,保障奶产品安全,治理牛粪等污物。通过这种方式可实现奶业的“一条龙”产业,从而更利于奶站的管理,同时这种养殖与企业结合的方式,也利于乳产品质量源头的控制。二是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实行自负盈亏的家庭农场模式。引导和鼓励一定规模的养殖大户成立家庭农场,强化家庭农场开展分类指导和跟踪服务,大力扶持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产业基础、经营管理有序的家庭农场,同时给予一定的财政资金补贴。三是龙头企业是推进养殖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力量,其不仅有稳定的外向市场,持续不衰的发展能力,且还兼具带动农户的条件,又具有带动农户的责任,这是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的重要前提。为此,扶持龙头企业,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农户脱贫增加收入,促进双方共赢,长久持续发展。

2..2发展优质牧草产业

在奶牛养殖规模的发展中,对饲料的需求也必然会增加,同时对饲料的质量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以往奶牛养殖主要采取“秸秆+精饲料”的方式,这使得优质牧草在其中所占分量非常少,更多的是以精饲料进行喂养,这导致奶牛的生产潜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故造成经济效益低的现状。

结合国外发达国家奶牛养殖的发展经验来看,为了保证奶牛品质和产量,他们均非常注重优质牧草的供应。美国每年生产1.4亿吨干苜蓿供应奶牛养殖,这使得他们的奶牛单产水平达到了9600kg。根据凯里市的实际情况来看,优质的牧草和玉米产量严重不足。应加大坡地、荒地或者废弃土地的利用率,将其作为优质苜蓿草的种植基地,这种牧草被誉为“牧草之王”,在提升奶牛体质、乳质蛋白、提升产量上成效显著。可通过主要宣传渠道,加大牧草种植的宣传力度,动员农户建立起专门的牧草种植基地,大范围进行苜蓿的种植,为奶牛规模化发展提供优良的饲料。

2..3提高饲养管理人员素质

由于农户本身的文化程度较低,同时缺乏相应的奶牛养殖管理经验,而要实现奶牛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与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分不开的。为此,定期邀请专家到凯里市开展饲养管理培训,或者定期向其输送技术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学习,帮助饲养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和素质的同步提升。

3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奶业的快速发展,奶牛规模化养殖成为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促进规模化养殖模式的过程中,应密切联系地方实际情况,更好的实现奶牛的规模化养殖,为广大农民朋友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参考文献:

金海.“合作化、八统一”——奶牛规模化养殖新模式的示范.中国乳业,2012,10(10):18-19.

陶然,温凤利.黑龙江省奶牛规模化养殖影响因素分析.北方经贸,2016,35(4):39-40.

规模化牧场奶牛疫病的防控 规模化奶牛疫病防控九措施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奶制品成为千家万户重要的营养品和消费品,人们对奶制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因此,积极做好奶牛疫病的预防工作,规范养殖管理,使乳制品健康发展才是目前的当务之急。奶牛的规模化养殖模式,给疫病的防控带来一定的难度,单纯的治疗对个体虽然有一定效果,但不能满足规模化养殖的生产需要,因此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减少疫病对奶牛规模化养殖的冲击,对保障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规模化牧场奶牛疫病的防控规模化奶牛疫病防控九措施。

1、奶牛传染病的流行和发生应满足三要素,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因此在制定奶牛传染病防治措施时,主要在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等方面来实施,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奶牛规模场传染病的发生。

1.1消灭传染源

坚持“自繁自养”原则,严格禁止从疫区或受威胁区引进新牛。必须引进新牛时,要进行严格的传染病检疫,所有引进牛要严格按照饲养规定进行隔离饲养,经检疫合格,确认健康后才能混群饲养,以避免传染源的传人。做好疫病监测工作,对发现的病牛及疑似病牛要及时进行隔离和观察,隔离场地要选在远离健康牛养殖区域的地方,对病牛、死牛要坚决进行扑杀、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以彻底消灭传染源,避免疫情进一步扩大。

1.2切断传播途径

做好环境卫生清洁工作,及时清理舍内外的粪便、杂草以及其他废弃污染物,保证奶牛饲养环境清洁。坚持卫生消毒制度,对进入厂区的车辆和人员要严格进行消毒,防止外部传染源进入,定期对舍内地面、围墙、护栏、运动场、各种器具进行消毒,对已处于传染病流行的封锁地区及养殖场要进行强化消毒,增加消毒频率和数量,隔离期结束后,才可再将养牛用地和养牛用具重新恢复使用,降低环境内病原微生物的数量,选择合适方法和消毒剂杀灭蚊、蝇、鼠、昆虫等生物媒介,彻底切断奶牛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3提高自身抵抗力

加强奶牛日常饲养管理,牛舍内做到冬暖夏凉,通风良好,防止奶牛因温度突变导致应激发生。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配比营养丰富的安全饲料,坚决不给奶牛饲喂变质、腐败的低劣饲料,除了供应健康营养的饲料,还要供应健康的饮水,保证水质的安全。在天气良好时,可适当增加奶牛的运动量,已达到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目的。根据本地疫病流行情况,科学制定免疫计划,按时进行免疫,接种过程要严格遵守免疫规程,通过对主要疾病进行免疫接种,达到增强奶牛免疫力的目的,降低传染病对奶牛的危害程度。

2、普通病的防控

奶牛的临床常见疾病除了传染类疾病外,还常发生一些非传染类的疾病,主要包括繁殖障碍性疾病、肢蹄病、乳房炎、真胃疾病、代谢疾病等,这些疾病虽不具有传染性,但发病率也较高,除对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造成影响外,还会导致奶牛机体抗病能力下降,提高了奶牛发生传染病的几率,特别是一些营养代谢疾病,随着奶牛规模化养殖程度越来越高,流行和发生呈现群体化,对奶牛业所造成的危害日趋明显。因此对奶牛普通病的防治也尤为重要。奶牛饲养管理体现在营养供给、饲养环境、日常管理等多个方面,具体来说,在营养供给方面,要按照奶牛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给奶牛提供营养充足、搭配合理、品质优良的饲料,按照奶牛生理习惯,采取合理的饲喂方式、方法,并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以满足奶牛生长发育的需要。在饲养场环境方面,要确保饲养环境良好,做到冬暖夏凉,保持环境干燥,通风良好,减少奶牛应激反应的发生。奶牛的活动场地应平整,坑洞和低洼的地方要及时填实,减少肢蹄病的发生。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及时清理环境内的粪便、积水、废弃物等,定期对牛舍、场地、器具等进行消毒。在管理方面,要加强疫病监控,做到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将疾病危害降到最低,日常管理还要适当增加奶牛的运动量,有条件时应经常刷拭牛体,这样不但可保持牛体清洁,还能增强奶牛的免疫力。通过以上的措施,可以使奶牛保持正常生理状态,确保奶牛生长发育健康,生产性能优良。

3、病牛的护理

在奶牛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对于身体状态不佳、体质较弱以及康复期的奶牛,在饲养管理方面要给予细致精心的照顾,根据机体状况要改变日粮结构,给予富含营养,适口性好,易于消化的饲料,增加饲喂青绿汁饲料和优质干草,并加入适当钙、磷等元素,饲喂过程饲料要少喂勤添,可适当增加饲喂的次数。对于处在发病阶段的奶牛,要做到尽早诊断,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要加强患病奶牛的护理,给病牛提供舒适、清洁、安静的饲养环境,对病牛所处环境应增加消毒频率,加大防蝇防蚊的力度,防止病牛感染其他疾病,对患有肢蹄疾病的奶牛,最好在场地相对较软的泥土地上饲养,要增铺垫草,以防奶牛滑倒。对卧地不起的奶牛要定时协助翻身,防止褥疮的发生。做好病牛的护理工作,对促进病牛机体康复,恢复生产性能,降低淘汰率,促进全群整体健康水良好等起到重要作用。

规模化奶牛场疫病防控九措施

一、领导重视。克东县高度重视规模化奶牛场疫病防控工作,把规模化奶牛场疫病防控工作摆到畜牧业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每到防疫季节,及时召开重大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提前组织畜牧部门和各乡镇深入牧场开展集中和强制免疫,健全和完善牧场各项防疫制度,提前制定牧场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不断加大防疫物资储备、免疫接种、疫情监测,有力提升牧场动物疫情监测、测报、应急处理能力;在春防、夏补针及秋防集中免疫期间,加大督导和检查,保证了牧场疫病防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责任明确。全面落实牧场奶牛防疫监管责任制,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与各乡镇、村及规模牧场逐级逐层签订了《动物防疫责任状》,全面落实了“政府负总责、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及“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防疫责任,明确了规模化奶牛场防疫管理机制,提高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确定了规模化奶牛场所在行政村的村长、防疫员为牧场主要负责人,牧场法定代表人和负责人是该牧场防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三、坚持标准。克东县在牧场建设之初,就严格坚持牧场建设标准,对新建的规模化奶牛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进行科学规划设计,为规模化奶牛场疫病防疫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规模化奶牛场做到了与外界环境高度隔离,场内奶牛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凡是新建的规模化奶牛场场址均选择远离交通要道、居民点等有可能影响奶牛防疫因素的地方;规模化奶牛场周围均建有隔离墙及绿化带;场门口建立消毒池和消毒室,牧场内严格划分了生产区、管理区和生活区,严格做到了净道、污道分开,无害化处理设施配套完善。并利用国家项目的支持,万头牧场及家庭牧场均采用了沼气发电粪污处理措施,将牛粪和污水有效转化为有机固态肥、液态肥、沼气用于农业生产,做到了干湿分离,使规模化奶牛场的粪污环境得到优化。

四、强化监管。重点加强牧场免疫工作的监管,规模牧场业主依据奶牛养殖规模、防疫条件、人员配备等情况,科学制定了牧场的免疫程序,对自行免疫的牧场实行了备案制度,完善自免记录和档案等的管理。场内防疫人员按照奶牛免疫程序和免疫接种操作规程严格进行了防疫,特别对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进行强制免疫接种,做好疫苗的运输、保管、收发和使用记录,确保了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注射前加强了人员、用具、注射部位的消毒,疫苗做到了现配现用,做到时间准、剂量足、注射部位正确,保证了防疫质量。落实免疫标识制度,牧场免疫时认真填写了免疫档案和免疫证,并在左耳上打上耳标,确保了奶牛免疫档案、免疫证、免疫耳标三对照。牧场防疫人员定期向县动物防疫部门报送免疫报表,并接受县动物防疫机构的监督、指导。县畜牧主管部门在春、秋防季节派驻防疫人员对牧场防疫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和监管,对不按规定实施强制免疫、多次抽检不合格、不配合开展监督抽检及不接受免疫监管的牧场,依据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了责任追究,以确保全县规模化奶牛场免疫工作真实有效。

五、严格消毒。牧场工作人员定期接受一年两次的健康检查,要求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人不得从事牧场工作,只有健康合格的人,方可上岗。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和非牧场人员进场,凡需进入牧场的人员,包括本场职工和外出重返工作岗位人员,要求一律先经更衣消毒室、药水消毒池消毒,穿戴工作衣、鞋、帽后方可入内。牧场外车辆不准进入牧场内,必须进入时,需经主管领导批准,车轮消毒池消毒,车身和车盘经喷雾消毒后方可进入。每天打扫舍内卫生,保持料槽、水槽用具干净,地面清洁。经常观察畜禽健康状态,按时完成每日的资料记录。

六、科学用药。要求牧场兽医人员严格按照兽医标签规定用药,不得滥用药物,不得随意加大剂量。特别是在奶牛泌乳期,要严格遵守药物的休药期规定,根据药物及其停药期的不同,科学用药,必要时要及时停药,以避免残留药物污染乳产品。

七、加强管理。着重加强奶牛出入场的管理。凡是从县域外引进奶牛时,要求不但要调查、了解购入地疫情流行情况,而且还要从无疫区且取得《种畜禽生产许可证》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无重大动物疫病的健康群中购买。经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并签发《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启运。运输工具要彻底清洗和消毒,运输过程中避免接触其他动物。不得在疫区停留、饮水、饲喂。运回场后,要经隔离饲养30天以上,经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确定健康无病,再经免预防接种、驱虫、全身喷雾消毒后,方可进入牧场生产区。出售或调出奶牛时,要按规定向县动物卫生监督部门提前报检,经检疫检验健康发给《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出场。装奶牛由本场职工进行,外来人员不准入场挑选。装载车辆不准进入场内,而且要严格消毒。

八、加大执法。对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或未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规模化奶牛场,依法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整改后仍不合格的,由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法予以处罚。对未按照免疫程序实施强制免疫或强制免疫不到位的,造成疫情发生或扩散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责任人法律责任。

九、加强净化。加大病死奶牛无害化处理的监管。牧场明确了病死奶牛无害化处理责任,落实好监管人员,责任到人,分片包干,实施牧场无害化处理“一对一”监管。发现病死奶牛时,要求立即报告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不得随意处置及出售、转运、加工和食用,要在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下进行深埋、化制、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同时加强了布病、结核病的监测净化,每年春秋两季,牧场要向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申请对本场奶牛进行布鲁氏杆菌病和结核病的监测。对于检出的阳性牛只一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进行扑杀销毁和无害化处理。严肃查处经营、加工、运输病死奶牛违法处理行为。建立举报制度、黑名单制度及部门协调机制。加强畜牧、农业、质监、卫生、工商、公安等部门的联系与协调,发挥监管合力,严厉打击各种病死奶牛经营、加工等违法犯罪行为,整顿和规范肉食品市场秩序,形成各部门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对查获的大案、要案,及时移交公安部门进行严惩。

母畜养殖中化胎防治方法


在生产实践中经常发生母畜胚胎死亡的现象,而大多是在妊娠早期,特别是在胚胎附植前后,尤以马、猪多见。导致母畜化胎、死胎和隐形流产的原因很多,情况十分复杂,而且其隐蔽性强,不易发现,很难控制,是养殖业很难解决的棘手问题。

一、预防措施

1.加强管理

圈舍要保持清洁卫生、温暖干燥,环境温度控制在15~25℃;母畜要避免各种机械性碰撞,禁止惊吓;适当运动,促进母畜子宫血液循环,增强胎儿活力。

2.调整营养

母畜营养要全面,以保证胎儿所需。对过瘦母畜,在配种前1~2周要增加蛋白质及能量饲料的供应,同时保证矿物质和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E)的供应;对过肥母畜,要在配种后减少精料,增加青绿饲料或青干草的饲喂量;禁止饲喂发霉变质、未脱毒的饲料及转基因饲料。

3.预防疫病

认真做好乙型脑炎、布鲁氏杆菌病、猪蓝耳病毒等疫病的防控工作,尤其要控制母畜生殖系统疾病。

4.搞好配种工作

(1)坚决杜绝近亲繁殖、胡乱交配等情况的发生,做好系谱登记工作,及时更新种畜。

(2)配种员要加强技术学习,熟练掌握输精的适当时机及操作规程,防止种畜生殖系统外源性感染。

二、治疗措施

1.激素治疗

配种后1~2周肌注黄体酮,同时肌注维生素E,可有效减少胚胎死亡,防止母畜化胎。母畜怀孕后2个月左右再重复注射一次。

2.饲料添加剂

在配种前后,主要在饲料中添加生殖营养品如仔多多、免疫营养品如健力源,按每吨饲料中添加500克;糖萜素按400毫克/公斤体重添加,另外额外添加一些有机硒、维生素A、维生素E和精氨酸等,以提高母畜的繁殖性能和胚胎成活率。

3.中药治疗

方剂1:对有习惯性化胎、流产的大家畜,分别在孕后2个月、4个月、7个月时,用全当归45克、菟丝子和续断各30克、补骨脂24克、杜仲和生姜各15克、枳壳12克、炒白芍和炙甘草各9克、川芎5克,研末水煎灌服,隔3天1剂,连用3剂(母猪酌情减量)。

方剂2:对体质虚弱有流产前兆的母猪,取熟地、白芍、当归、川芎、焦白术、阿胶、党参、茯苓、炙甘草各30克,大枣60克水煎灌服(大家畜剂量酌情增加)。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农牧局郭喜山邮编:068300)

奶牛产后瘫痪症的中西医综合治疗经验


产后瘫痪是产后母牛由于急性低血钙引起的瘫痪,多发于5~8岁的高产母牛。临床以瘫痪、迅速伴发昏迷、知觉障碍为特征。1发病原因怀孕的奶牛饲养管理不善,饲草饲料单一,营养不足,缺乏钙、磷及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或长期缺乏运动及光照造成畜体血钙量过低,营养不良、生化无源,久而久之,气血双亏,血循环滞缓,血不养筋而呈现肌酸肢麻,导致卧地不起而瘫痪。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奶牛产后瘫痪的预防奶牛产后瘫痪症的中西医综合治疗经验。

1、补充矿物质元素和葡萄糖

补充钙、磷、镁。奶牛产后瘫痪症多数人认为是缺乏钙质所致,所以常常是大量补钙,一味补钙,超常规量的几倍补钙,却效果甚微,甚至许多患牛无一点疗效,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是因为这种患牛大多不仅仅是缺钙所致,往往都是因为镁和磷也严重缺乏,导致血镁、血磷浓度降低,以及钙、镁、磷比例失调所致,所以,对于这种患牛应补充钙磷镁制剂,给患牛静脉注射钙磷镁注射液500~1000ml_,一般连续注射3日。根据临床人们使用钙的习惯,在此提出对瘫痪奶牛补充钙应注意以下几点:其一是不要单纯用钙剂,应用钙磷镁复方制剂;其二是静脉注射速度不要过快,应严格控制速度,因为瘫痪病牛本身心脏功能负担较重,心率较快,静注钙剂速度过快会加快心率,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衰;其三是钙剂应加温注射,因为这种瘫痪病牛大都体温偏低,温注有利于钙剂药效的发挥,并有益于体温恢复。

补钾。奶牛瘫痪症往往与缺钾也有一家的关系,机体缺钾易导致四肢软弱无力,所以对患牛应及时补充钾剂,如静脉注射氯化钾注射液4~59,每日1次,连用3~4次,可加入以上用葡萄糖内缓慢静注,严禁快速注射。

补充葡萄糖。瘫痪患牛体能损耗大,能量不足,无肢无力,所以给患牛补充葡萄糖有益于体力恢复,方法是25%~50%葡萄糖注射液500-1500ml_,1次静脉注射,每日1~2次,连用数日.直至恢复。

2、注射维生素及其他药物

注射维生素C和维生素B1。维生素C可增强机体抵抗力,增加机体热能,促进新陈代谢;维生素B1,可加强糖的代谢,使机体能量加大,四肢有力,同时维生素B1可调节运动神痪,促进四肢支配神经的活性,在患牛静注的糖及钙剂中加入维生素C注射液o—109、维生素B注射液1~1.59。

注射维生素D2胶性钙注射液。维丁胶性钙注射液既可给患畜补充钙元素,又可促进钙的吸收代谢,故给患牛在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后肌肉或后海穴注射维生素D2胶性钙注射液20-25mL,每日1次,连用3次左右。

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给患牛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调节机体血糖、血钙、rfn压的作用,因瘫痪症患牛都存在血糖、血钙以及血压下降的现象,而地塞米松磷酸钠有升高血糖、血钙、血压的作用,所以,对患牛静脉或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20mg,每日1~2次。

注射硝酸士的宁。硝酸士的宁有兴奋神经,调节四肢运动神经,使四肢活动能力恢复,方法是给患病牛后海穴注射硝酸士的宁注射液10~15mL,每日2次。后海穴注射既可起到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又可通过针头及药物在穴位刺激,通过神经经络调节是使患牛后驱功能更快恢复正常。

3、灌服中药

奶牛产后瘫痪为气血亏损,中气不足,经脉阻塞,经络不活,中风搏疼所致,治疗以补益气血,通经活络,驱风止疼为治则,多年来笔者用加减补中益气散治疗。方用:黄芪409,党参309,白术309,甘草209,当归409,红花259,牡丹皮259,天麻209,牛膝259,杜仲309,独活209。水煎或研末1次灌服,每日1剂,连用3日。

4、护理

瘫痪病牛的护理对疗效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护理应做到:保温,该类患牛大多体温偏低,加上躺卧不动产热少,所以忠牛应注意保温,牛身上给披盖衣物,牛体下给铺垫饲草,并给饮温水;勤翻身,对患牛要勤翻身,否则长期一侧躺卧会影响下侧的血液流动及神经功能。

笔者及笔者同事用以上中西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奶牛产后瘫痪病例80多例,取得了90%以上的治患率,应该注意的是,治疗力争在患病后的24h以内用药,超过24h以后用药疗效欠佳。

5、病例介绍

奶牛产后瘫痪的预防与治疗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成年母牛于分娩前后发生的一种营养代谢疾病,是奶牛常发病之一,一般见于5~8龄(3~7胎次)的高产奶牛,通常是在奶牛分娩前后72小时以内发病,奶产量越高,发病越多,发病率一般在5-8%,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呈散发。临床上,以血钙浓度下降、肌无力、瘫痪和昏迷为特征。

1、发病原因
低血钙是导致奶牛产后瘫痪的主要原因。日粮营养失衡,钙磷比例不当,在干奶期饲料中钙含量过多,磷含量不足或正常,血钙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分娩前后由于血钙突然下降,甲状旁腺活动处于“静止”状态,不能大量分泌并动员骨钙入血。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舍饲不运动等也是产后瘫痪发生的原因。

2、临床症状
产后奶牛出现四肢肌肉震颤,感觉过敏,不愿走动,摇头、磨牙或空嚼,体温正常或稍升高,后肢强拘,步态不稳、僵硬这是产后瘫痪的早期症状。这一时期治疗效果较好。当病牛卧地不起,头偏于一侧,颈部弯曲,鼻镜干燥,四肢末端皮肤冰凉,体温降低(36℃~38.5℃),轻度脱水,心率加快,心率多达80~100次/分钟。后期进入昏迷状态,食欲废绝,长时间卧地不起,体温下降。心音几乎听不到,心率可达120次/分钟。脉搏微弱,有的并发瘤胃臌气和褥疮。瘤胃蠕动减慢,常鼓气,粪便干硬,病牛时常呻吟。这一时期治疗难度较大,治疗时间长。
3、诊断
根据临床特有的症状,对钙剂治疗反应迅速且良好,以及血清钙的测定(8毫克/100毫升以下)即可确诊。同时还应检查肝、肾和心脏的功能,尤其应检查运动器官的损伤程度,看是否有神经麻痹、肌肉破裂、骨节脱位、肌腱断裂、骨折等,与产后毒血症、难产性瘫痪、卧倒不起综合征、外伤性瘫痪等区别开来。
4、治疗方法
发生本病后必须立即治疗,治疗越早越好,如治疗不及时则会导致局部肌肉缺血性坏死,使治疗更加困难,甚至可能死亡;若能及时治疗且方法得当,一般都可治愈。
4.1乳房送风疗法
乳房送风疗法是目前治疗奶牛产后瘫痪最有效和最简便的方法,即往乳房内打气,使乳房内压升高,流入乳房的血液减少,随血流进初乳而丧失的钙也减少,血钙水平得以提高,特别适用于对补糖、补钙疗法反应不佳或者复发的病例。具体方法是:先将患牛乳房内的乳汁挤尽,用75%的酒精棉球涂擦4个乳头,再将消毒过的乳导管涂上凡士林,插入乳头孔内,外接送风器,向乳房内慢慢打气,4个乳区之间互不相通,送风应逐个进行,至乳房皮肤紧张,乳腺基部边缘清楚并变厚,轻轻敲击呈鼓音为准。打满气后,用绷带条将4个乳头松紧适度地结扎起来,以防空气逸露,待奶牛起立后经过1小时,将绷带条解除,多数病例一次收效,如未见好转,经6小时~8小时后再重复1次。如果奶牛患有乳房炎,要禁止使用乳房送风疗法,防止炎症扩散。

4.2静脉大剂量注射钙剂
葡萄糖酸钙400~600毫升,10%葡萄糖溶液1000毫升,糖盐水500毫升,20%安钠咖10毫升,维生素c注射液30毫升,维生素B1注射液20毫升,静注钙剂速度应缓慢。多次使用钙剂效果仍不明显时,可用50%葡萄糖400毫升、磷酸二氢钠400毫升、硫酸镁100毫升静脉注射,输液时出现不安等异常反应时应停止补钙。硝酸士的宁注射液5毫升百会穴内注射,每天一次,连用两天。根据病情用药物调理胃肠功能,如果发生瘤胃臌气应穿刺放气,并灌服止酵剂。
4.3病牛的护理
患牛尽可能保持伏卧或坐位,每天至少要翻3-4次身,这样可防止肌肉缺血性坏死,减少并发症。保温牛体,要多铺垫草,防止病牛滑倒摔伤。加强母牛干乳期的饲养管理,控制精料的喂量,防止母牛过肥,增喂优质干草,增加青绿饲料。产前喂低钙日粮,但要保证日粮中钙100~125克/天,注意钙磷比例平衡,钙磷比1:1。在干乳期,特别是产前2周饲喂低钙日粮,以利激活甲状腺机能,促进甲状旁腺激素分泌,从而促进提高吸收钙和动用骨钙的能力,可以预防本病的发生。产犊期间可人工投服胶体钙,然后立即喂高钙日粮,钙占日粮干物质0.7%,钙磷比1.5:1或2:1。对妊娠后期乳牛加喂富含矿物质维生素饲料,产前5天肌注1000万单位维生素D3或口服200万单位维生素D2,可减少发病率。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干奶牛和泌乳牛分群饲养,增加怀孕牛的运动量,产前产后48小时密切注意观察母牛,一旦出现前驱症状立即治疗。分娩牛产后3天内不将初乳挤净,对预防本病有一定作用。
5、预防措施
干奶期特别是围产期是奶牛生产的重要环节,这一时期饲养管理的目标是促进奶牛体况改善,促进瘤胃微生物的生长适应高精料饲养模式向粗饲料饲养模式的转变,激发免疫系统,减少疾病发生。干奶牛特别是围产牛圈舍保持清洁、干燥,运动场宽敞平坦,奶牛每天能逍遥运动。尽可能减少各类应激因素的刺激。
干奶期奶牛对钙的需要量处于最低时期,胎儿发育、尿钙和粪钙的排泄总量一天是10~12克,此时血液中钙补充机制处于无活性状态。奶牛分娩后泌乳的启动则需要一套快速的钙内环境调节机制。奶牛分娩第一天日产5千克初乳需要23克钙,因此奶牛分娩后每天必须有30克或更多的钙进入钙贮,这就是说分娩第一天的奶牛都表现血钙降低现象。当肠道吸收钙和骨骼动员的钙总量少于奶牛钙损失总量,奶牛表现血钙降低,最终导致产后瘫痪的发生。因此“产前低钙,产后高钙,钙磷比1~1.5:1”的饲养模式可以激发奶牛产后迅速从日粮中吸收和动员骨骼中的钙维持血钙平衡,防止产后瘫痪的发生。对高产老龄和有产后瘫痪病史的奶牛在产前静脉注射补充钙、磷,对预防本病有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对高产老龄、有产后瘫痪病史、步态不稳的奶牛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500毫升、25%葡萄糖1000~1500毫升,10%葡萄糖酸钙1000毫升,5%磷酸二氢钠200~500毫升,一天一次,连用三天,效果较好。干奶期饲喂优质粗饲料,保证日粮粗蛋白12%~15%,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的饲料品种尽量保持一致,围产期前期逐渐增加精料的饲喂量,以适应即将到来的产奶高峰期高精料饲养模式。降低酮病、胎衣不下、真胃变位等疾病,预防产后瘫痪的发生。
奶牛助产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伤产道和神经,引起产后瘫痪。新产奶牛第一天挤初乳时对老龄、瘦弱和有产后瘫痪病史的奶牛只挤2~2.5千克,以后逐渐增加,到第7天左右正常挤奶。对健壮的奶牛第一次可以多挤,以免隐形乳房炎转变成临床性乳房炎。

泥鳅养殖过程中的七点经验分享



1、池塘环境

池塘要挨近水源,方便对池塘定期加水,一般池塘的面积在1-3亩即可,池塘的水深最好为50-60厘米,池底平坦无淤泥,做好防逃措施,每亩用50公斤的生石灰混合15公斤的漂白粉对池塘进行消毒。

2、基肥给足

在池塘中放养泥鳅苗种之前需要给足底肥,培植生物饵料,可以选择家禽家畜的粪便,通常情况下每平方米施的肥料在10-15公斤。

3、苗种放养

每平方米水面投放3-4厘米的泥鳅苗种40-50尾,泥鳅苗种下塘时需要用3-5%的盐水浸泡5-10分钟,避免出现水霉病等病害。

4、饵料投喂

一般投喂蛋白质含量为30%的配合饲料,投喂的饵料大约是成鳅体重的4%-5%,气温达到25℃-28℃时,泥鳅进食量较大,应适当的多投喂一些饵料,帮助泥鳅更好更快的生长,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投饵量相应减少。坚持“四定”投饵,一般选择在傍晚投喂最佳。

5、水质管理

池水以黄绿色为宜,透明度以20-25厘米为宜,当水色变为茶褐色、黑褐色或水中溶氧量2毫克/升以下时,要及时换水,经常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保持水质肥、活、嫩、爽。

6、日常管理

实时对池塘的水温做监测,当水温在30℃以上时,要注入新水,降低水温,增加水中的溶解氧。除此以外,要做好巡塘工作,一旦发现问题要立刻解决。

7、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防逃设施要完善,鳅种的质量要严把关,饲料检查要仔细,严禁浪费,水质、病害要控制好。

生猪产业的春天在哪里?


生猪产业的春天究竟在哪里?这是3月8日,在山西省猪业协会举办的全省生猪产业新常态发展创新研讨会上,与会者一致关注并热烈探讨的核心议题。

来自全省各地的养猪大户代表、专家、畜牧官员就山西生猪产业的现状、全国生猪生产的形势、今年及未来几年产业走势,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判,见仁见智,各抒己见。

冬天仍在持续

谁不期盼春天啊,但是从现在的形势分析,寒冷的“冬天”还将持续,而且很难估计什么时候才能离去。就2015年来说,说不定比2014年还要寒冷。山西威科饲料科技公司老总赵瑞峰作出了这样的判断,而他的预测也得到了与会者的认同。

大家认为,生猪生产供大于求的格局没有改变。过去大家讲“猪周期”,是因为小养殖户随着猪价的市场波动,赚钱时一哄而上,赔钱时关门大吉。现在小养殖户少了,规模养殖户多了,特别是日渐兴起的大型养殖企业,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强,他们不但看重经营利润,更看重市场份额,虽然身处严冬,但也不会轻易减产,所以在短时间内要使供大于求的局面反转,几乎是不可能的。

另一个原因,猪肉的消费量在下降的格局也没有改变。过去海鲜和其他肉类短缺,使得猪肉占居民肉类消费的比重在70%以上,而现在肉类品种的多元化和海鲜产品的增多,造成猪肉的占比仅为60%以上,且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以太原市为例,2015年春节市民的海鲜消费量比上一年翻了一番。

急需抱团取暖

没有倒闭的行业,只有倒闭的企业。在严寒的冬天里,首先倒下去的必定是“御寒”能力差的养殖户。平定县养猪大户王连廷认为,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各个养殖户要借助省“猪业”协会这个平台,通过协会联合起来,抱团取暖度过严冬。

此言一出,立刻得到了与会者的热烈回应。生猪养殖处在整个产业链条的中间,上游是饲料加工企业,下游是屠宰加工企业,现在上下游企业都在向中间挤压,争取更大的利润空间,使得养殖户遭受两面夹攻,在夹缝中求生存。为此,参会者希望山西省猪业协会能够把养猪户联合起来,在饲料采购、药品采购、生猪销售、品牌创建等多个方面发挥相互抱团,互相温暖的作用。

养殖大户孙勇建议,协会可以为会员统一采购饲料,采购药品,这样作为一个超大规模的用户,在市场上是有话语权的,能够为养殖户争取到一定的价格利益,能够帮助养殖户降低一些养殖成本。

太谷县猪业协会会长张保平说,现在不管是多大规模的养殖户,面对屠宰企业都是没有议价权的,确实也没有那个能力。但是如果协会将山西的生猪销售统一起来,那就有能力与对方谈谈价钱了。再说创建品牌,也是联合起来有力量,大家与其各自创品牌成本高、效益差,那就不如共同做一个品牌,以低成本换高效益。

“春天”需要创造

什么是新常态?对于生猪养殖业来说,新常态就是整个行业已告别了“猪周期”时代,也再不会让养殖户亏本一年之后,翻过手来就狠赚一年,靠运气来养猪了。这是第一层意思。第二层意思就是,生猪养殖业已告别了高利润时代,进入到一个微利时代。山西省生猪产业界权威学者,山西农业大学李步高教授提出这样的观点。他认为,如果把高利润看成是生猪产业春天的话,那么这样的春天恐怕是等不来了。新常态下的春天,是提高产业素质,靠做强产业来赚钱。从这个意义上讲,生猪产业的春天不能坐等,而是要靠业内人士的努力来创造。

太谷县猪业协会会长张保平对这个观点大为赞同。他举例说,在这次严冬中首先倒下去的不是规模小的养殖户,而是自身素质不强的养殖户。山西长荣天兆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军也认为,养殖户苦练内功,自挖潜力,从生产、管理、技术等各方面提高本领,降低成本,努力做强十分重要。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一个养殖户的做强甚至比做大更有意义,更有利于生存和发展。

省畜禽繁育工作站站长张树方说,为了度过严冬,并创造生猪产业的春天,我省养殖户一定要努力解决当前生猪产业素质偏低的问题,解决低效率导致的低产出问题。途径就是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标准化、集约化、科学化水平,形成以科技进步为主的内涵式增长模式,尽快实现由传统数量型增长向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的方向转变。他举例具体说明,我省现在生猪饲养料肉比和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每公斤增重多用饲料1斤左右。母猪年产断奶仔猪比国外先进水平少10头以上。这就是差距,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他还提醒养殖户,“晋汾白猪”是我省自己的良种,也是今年被国家农业部列入重点推广的优良品种,我省的养殖户一定要抓住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机遇,以特色强素质。只有这样,大家才有能力摆脱严冬的围困,靠自己创造生猪产业的春天。

养鹅业的产业发展优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越来越关注,于是健康食品也就成了热门话题。鹅是以食草为主的水禽,生活力、抗病力比较强.疾病少,用药少.药残少。而且鹅肉蛋自质含量比较高.脂肪含量比较低.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较高.所以鹅肉作为21世纪人类的集营养、保健、安全于一体的绿色食品.必将长兴不衰。

鹅以食草为主,耗粮较少,又适于人工饲养管理方式.发展养鹅业.符合人多地少、农村劳动力过剩、饲粮不足且农作物秸秆丰富又没有充分利用的国情。符合国家的稳定猪、鸡. 大力发展草食畜禽的产业政策.养鹅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达国家劳动力少。工资高一般不养鹅。所以,我国发展养鹅业在国外没有竟争对手,国内没有进口的压力.是一个真正自由自在。省心的产业。

鹅的生理特点是繁殖率比较低,鹅群发展比较缓慢,不容易出现产品过剩问题市场风险比较小。随着鹅肉市场由南方向北方迅速转移,专家预测。鹅肉产品供不应求的市场局面将会保持很长时间

重庆长寿区葛兰镇:蛋鸡产业在“蜕变”中升级


一按电钮,漏斗状的喂料机就自动来回滑动,均匀地将玉米、大豆的粉碎物分洒在饲料槽里。数万只蛋鸡从笼中探出头津津有味地享受着眼前“美餐”。近日,记者在葛兰标杆养鸡股份合作社A5区和A11区中,看到养鸡大户梁伯年的蛋鸡进食正欢。

梁伯年是葛兰镇南中村的蛋鸡养殖户。在桃花河整治前,他在村上养殖了7000只蛋鸡。养鸡场粪便给桃花河和周边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桃花河实施污染整治后,他关闭了养鸡场,在标杆养鸡股份合作社租用了两个养殖区,喂养了5.5万只蛋鸡。

梁伯年的“蜕变”升级,是葛兰镇蛋鸡养殖产业升级的缩影。

葛兰镇是我区畜禽养殖大镇,蛋鸡常年存栏量超过一百万只,其他牲畜超过4万头(只)。作为畜禽大镇,葛兰人是骄傲的,又是困惑的。养殖户大多是分散经营,管理水平、抗风险能力较低,一遇鸡蛋行情低迷就会亏损。同时,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影响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不少人看来,桃花河污染整治,是对葛兰畜禽养殖业的一次重创。然而,在葛兰党委政府眼中,这正是一个绝好的转型发展机会。“桃花河污染攻坚战,正是我区畜禽养殖‘蜕变’升级的好契机。”该镇党委书记罗方全说。

借桃花河污染整治,葛兰探索出了集约化养殖方式。葛兰人大主席张麒麟说:“我们要引导养殖户,实施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强筋壮骨。成立合作社是集约化养殖的好路子。”

标杆养鸡股份合作社就是葛兰集约化养殖的“标杆”。“现在存栏蛋鸡60万只,年产值上亿元!”葛兰镇标杆养鸡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左鸿杰告诉记者,他们抱团发展,成立了合作社,采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之路,效益大幅增长。

左鸿杰介绍,合作社不仅实行统一防疫、饲料、培训、包装、销售,实行公司低价售饲料、农户用蛋冲账模式,更重要的是让鸡蛋升值。合作社花50万元引进这台鸡蛋清洗机,将鸡蛋清洗、打蜡、筛选后包装销售,鸡蛋色泽光亮、个头均匀,质量提高了,自然就会增值。目前,合作社已与多家食品公司签订供销协议,每日供应5000公斤鸡蛋,价格较市场价高出0.4元/公斤。

合作社“五统一”管理后,农户饲料、疫病防疫等管理成本降低,鸡蛋质量变好促使价格提高,农户有了赚头,自然就会扩大规模,从而促使饲料用量增加,进而带动饲料厂发展。这样一来,合作社里的公司农户都获利,形成一条良性发展道路。

廖小梅也是较早进入合作社的养殖户。入社之前,她喂养了8000只蛋鸡,但效益一直徘徊不前。进入合作社后,她把养殖规模扩大到4万只。“我现在一心就是把鸡喂好,销售、防疫、污染处理等等都交给合作社,鸡喂好了,就有钱赚。”廖小梅说。目前,越来越多的蛋鸡养殖大户都要求加入合作社,走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之路。

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带来新的效应。目前,葛兰镇有超过60万只蛋鸡实现了集约化生产,培育出75户养殖大户,规模化率超过87.1%。葛兰镇整个蛋鸡养殖饲养成本降低10%左右,鸡蛋品质提高,养殖户抗风险、盈利能力增强,养殖污染极大降低。

葛兰镇,正由蛋鸡产业大镇向蛋鸡产业强镇转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110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