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蒡大产业 兰陵牛蒡远销海外致富蒡农

“兰陵县牛蒡种植历史悠久,尤其是庄坞镇,2004年被国家特产委命名为中国唯一的‘中国牛蒡之乡’,目前是国内最大的集牛蒡种植、加工、出口于一体的乡镇。”站在庄坞镇百亩牛蒡基地,庄坞镇党委书记宋远珍俯身扒开一株牛蒡根茎,向记者介绍说。

牛蒡,又名大力子,为菊科类二年生肉质根草本植物。原产地中国,公元940年前后,日本从中国引进并把牛蒡改良成食用蔬菜。牛蒡种的胡萝卜素和钙的含量是地下根茎类蔬菜种极高的一种,其综合营养价值远远高于人们日常所吃的胡萝卜、萝卜、山药、马铃薯等,因此,人们称之为白肌人参,享有“蔬菜之王”的美誉。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们又从日本引进菜用牛蒡种植,农民对牛蒡寄予了较高的经济期望值。”宋远珍说,从那时起,这一特殊的农作物便对当地经济,尤其是农民收入产生了深刻影响。

小牛蒡大产业“蔬菜之王”亟需扩大宣传

据了解,1991~1995年牛蒡引进扩种期间,牛蒡价格相对平稳,维持在1.00~1.60元之间,农民平均每亩毛收入从520元增加到1568元。1996年以后波动日益明显。价格最高的1998年每公斤平均价格高达9.10元,1999年再次跌入谷底。2000年以后波动依然很大,幅度常常超过10倍。

宋远珍说,农民们自创了一首歌谣来形容牛蒡价格变动的跌宕起伏,“贵时如金条,农民收益高,贱时如稻草,本钱也难保。”

“2013年牛蒡市场又开始低迷,影响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从去年下半年又开始有所好转。”宋远珍认为,其实现在还是有很多人不知牛蒡是何物,当地对牛蒡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中国人口众多,如果多数人们认识到‘蔬菜之王’牛蒡的营养价值并食用它,那么人们的膳食营养结构就会得到很大改善,这样一来,牛蒡国内市场会迅速打开,需求量就会猛然增大。

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建龙头企业远销韩日

“庄坞镇人将牛蒡种植带到了全国各地,”宋远珍告诉记者,庄坞镇的牛蒡不仅在上海、江浙一带很受欢迎,而且还远销至韩国和日本。现在县内种植面积3万余亩,县外发展种植基地反而发展到了8万亩。

宋远珍希望牛蒡能够得到全国百姓的喜爱,她深知若想让百姓靠种植牛蒡增收,就要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建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生态补偿制度。

宋远珍解释,积极推进牛蒡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有利于把牛蒡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联系起来,把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有效地提高牛蒡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逐步形成市场牵龙头企业、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订单式生产格局。

培养新型农民建立健全生产销售服务体系

另外,宋远珍认为,牛蒡产业化经营还需要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人才,应该把人才培养作为基础工作来抓。让农民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既能提高产量同时也能解决一部分劳动力问题,劳动力外流的问题也能得以控制。

“当然,牛蒡产业若想做大做强,还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宋远珍说,由于最初因为种植牛蒡让一些蒡农先富了起来,于是造成越来越多的蒡农跟风种植,导致牛蒡市场价格下跌厉害,造成蒡农亏损严重。“所以,政府相关部门应及时把牛蒡的价格发布给蒡农,让蒡农合理的种植,同时加大设施发展,加快牛蒡标准化基地建设,创出自己的品牌,实现农超、农校对接,减少牛蒡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提高蒡农收入,稳定牛蒡价格,逐步建立稳定的产销体系。”

宋远珍还指出,现如今牛蒡企业数量多,但做大做强的很少,大多数还是以直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不过近两年来,企业也在积极探索牛蒡深加工增加附加值,比如牛蒡饮料、牛蒡罐头、牛蒡面条等,这样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相关推荐

新农模式:小蚂蟥“爬出”致富路


养殖水蛭(俗名蚂蟥)并不常见,将水蛭和小龙虾混养的就更少了,再充分利用养殖塘边的闲地进行立体复合种养的,应该算是一件稀罕事儿。宿迁市湖滨新区黄墩镇马桥村的张道省就一直在干这件稀罕事。经过几年的经营发展,他的创业之路越走越顺,探索出一种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双赢的农业发展模式。

我刚开始是个十足的外行,对于水蛭养殖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创业期间也吃过亏、走过弯路。2011年,多年外出打工的张道省无意间听闻水蛭养殖效益高,有心干事的他便萌生了回家创业的想法搞水蛭养殖。次年春,他把家里的农田改造成养殖池,开始试养水蛭。

查阅资料,观看视频,虚心向别人请教前期,张道省通过多种渠道学习水蛭养殖技术和经验,但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变为成功实践,这段路他走得并不顺。由于经验不足,技术不到位,在养殖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病害,最终导致水蛭产量低,经济效益不明显。

没有灰心和失望,张道省坚持干中学、学中干,后经过两年多的摸索,他全面掌握了水蛭的生活习性、养殖技术,养殖效益渐渐地水涨船高。

随着水蛭养殖经验的日渐成熟,去年起,张道省开始扩大养殖规模,并发展网箱养殖,实现了养殖模式的提档升级。生态混养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张道省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养殖效益,他将水蛭和小龙虾实行混养,网箱内养殖水蛭,网箱外投放小龙虾。

网箱养殖水蛭,投掷饲料控制得当,便于观察水蛭的生长和活动情况,发现问题能及时处理。小龙虾是杂食性动物,在水底运动可以分散堆积在网箱底的水蛭粪便,使水体、土壤环境得到改善,有利于水生植物的生长。当池塘内的水草威胁到水蛭生长时,龙虾会食用这些天然饲料,使水体达到适合水蛭生长的最初环境。谈起生态混养的原理和技巧,张道省头头是道。

不仅如此,在混养水蛭和龙虾的同时,张道省还利用池塘边埂上的土地种植果树及农作物。据张道省介绍,他在塘埂上分片种植了草莓、蓝莓、甜瓜、秋葵等低矮作物,且在靠近池塘坡边上栽植了桃树。

在池塘边种植农作物,光照、水份都很充足,且容易管理,桃树枝叶茂盛,覆盖面积大,为池中栖息的小龙虾遮阴,其招来的昆虫掉到水里还可以作为水蛭与龙虾的饵料。张道省解释,这种立体复合种养模式的好处有很多。比如,当池埂上的果蔬成熟时,池中的水蛭、小龙虾还在喂养管理中,果蔬采摘的销售收入,可以用于采购水蛭、龙虾饲料,减少资金投入压力,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效保障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事实证明,张道省的养殖模式是有效的,经营管理也是得当的。目前,他的水蛭和小龙虾养殖总面积达70多亩,每年投放水蛭100多万尾、龙虾3500多公斤,年净收入超过30万元。同时,每年还有一定的果蔬销售收入。

增收启示:发展特色立体种植养殖是一种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双赢的农业发展模式,既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能提升单位面积的综合效益。

重庆长寿区葛兰镇:蛋鸡产业在“蜕变”中升级


一按电钮,漏斗状的喂料机就自动来回滑动,均匀地将玉米、大豆的粉碎物分洒在饲料槽里。数万只蛋鸡从笼中探出头津津有味地享受着眼前“美餐”。近日,记者在葛兰标杆养鸡股份合作社A5区和A11区中,看到养鸡大户梁伯年的蛋鸡进食正欢。

梁伯年是葛兰镇南中村的蛋鸡养殖户。在桃花河整治前,他在村上养殖了7000只蛋鸡。养鸡场粪便给桃花河和周边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桃花河实施污染整治后,他关闭了养鸡场,在标杆养鸡股份合作社租用了两个养殖区,喂养了5.5万只蛋鸡。

梁伯年的“蜕变”升级,是葛兰镇蛋鸡养殖产业升级的缩影。

葛兰镇是我区畜禽养殖大镇,蛋鸡常年存栏量超过一百万只,其他牲畜超过4万头(只)。作为畜禽大镇,葛兰人是骄傲的,又是困惑的。养殖户大多是分散经营,管理水平、抗风险能力较低,一遇鸡蛋行情低迷就会亏损。同时,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影响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不少人看来,桃花河污染整治,是对葛兰畜禽养殖业的一次重创。然而,在葛兰党委政府眼中,这正是一个绝好的转型发展机会。“桃花河污染攻坚战,正是我区畜禽养殖‘蜕变’升级的好契机。”该镇党委书记罗方全说。

借桃花河污染整治,葛兰探索出了集约化养殖方式。葛兰人大主席张麒麟说:“我们要引导养殖户,实施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强筋壮骨。成立合作社是集约化养殖的好路子。”

标杆养鸡股份合作社就是葛兰集约化养殖的“标杆”。“现在存栏蛋鸡60万只,年产值上亿元!”葛兰镇标杆养鸡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左鸿杰告诉记者,他们抱团发展,成立了合作社,采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之路,效益大幅增长。

左鸿杰介绍,合作社不仅实行统一防疫、饲料、培训、包装、销售,实行公司低价售饲料、农户用蛋冲账模式,更重要的是让鸡蛋升值。合作社花50万元引进这台鸡蛋清洗机,将鸡蛋清洗、打蜡、筛选后包装销售,鸡蛋色泽光亮、个头均匀,质量提高了,自然就会增值。目前,合作社已与多家食品公司签订供销协议,每日供应5000公斤鸡蛋,价格较市场价高出0.4元/公斤。

合作社“五统一”管理后,农户饲料、疫病防疫等管理成本降低,鸡蛋质量变好促使价格提高,农户有了赚头,自然就会扩大规模,从而促使饲料用量增加,进而带动饲料厂发展。这样一来,合作社里的公司农户都获利,形成一条良性发展道路。

廖小梅也是较早进入合作社的养殖户。入社之前,她喂养了8000只蛋鸡,但效益一直徘徊不前。进入合作社后,她把养殖规模扩大到4万只。“我现在一心就是把鸡喂好,销售、防疫、污染处理等等都交给合作社,鸡喂好了,就有钱赚。”廖小梅说。目前,越来越多的蛋鸡养殖大户都要求加入合作社,走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之路。

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带来新的效应。目前,葛兰镇有超过60万只蛋鸡实现了集约化生产,培育出75户养殖大户,规模化率超过87.1%。葛兰镇整个蛋鸡养殖饲养成本降低10%左右,鸡蛋品质提高,养殖户抗风险、盈利能力增强,养殖污染极大降低。

葛兰镇,正由蛋鸡产业大镇向蛋鸡产业强镇转变。

李兰养殖蛋鸡“五黑一绿”致富有特色


11月21日,笔者在尼勒克县乌拉斯台乡乌拉斯台村五黑一绿鸡试养基地看到,鸡棚里近千只体型小、行动敏捷的黑鸡见人就四处飞窜,已经进入了销售期。

十年前,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乌拉斯台乡农家女李兰决定自己创业,可是创业并不像她想像的那样容易。选个什么项目?怎样才能增收致富?这些问题在她的脑子里反复打转。一天,她从电视上看到养鸡致富的实例,也听到养鸡专业户发家致富的消息。养鸡的念头油然而生。

说干就干,于是,李兰便开始筹集资金,盖起了自己的养鸡场,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的土鸡全部销往乡里的餐馆,生意还算红火,后来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的土鸡全部销往乡里的餐馆,生意还算红火,就在今年,她从朋友那得知有一种叫五黑一绿的鸡深受顾客喜爱,这种鸡不仅肉质细腻,生的蛋颜色发绿,营养价值较普通鸡要高出好几倍。

据李兰介绍,绿壳蛋鸡因产绿壳蛋而得名,抗病力强,适应性广,喜食青草菜叶,其特征为五黑一绿,即黑毛、黑皮、黑肉、黑骨、黑内脏,更为奇特的是所产蛋为绿色。其肉质乌黑结实、味香鲜美、口感极好,鸡肉中各种氨基酸明显高于其它鸡种,具有滋补肝肾、大补气血等功效,被誉为药鸡。因此,她通过实地考察,从湖南引进了1000只鸡苗在养殖场里试养,目前,五黑一绿鸡,已经开始销售,每只大鸡可以卖到100块钱左右,每枚鸡蛋也能卖到2块到2块五。

李兰还告诉笔者,从目前五黑一绿鸡的长势和销售来看,试养已经成功了,如果销路可以还将大批量引进这种鸡苗,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收入,还可以带动周边村民一起养殖致富。

据了解,近年来,尼勒克县积极探索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把发展思路定位在因地制宜发展家禽养殖上,并按照一乡一策、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鼓励农牧民利用庭院、山坡草场及退耕还林地饲养家禽,并为养殖户解决小额贷款,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目前,尼勒克县每年销售到外地的家禽达30万以上,仅此一项就为当地农牧民户均增收2400元左右,家禽养殖已逐步成为该县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新看点。

红心鸭蛋成就电白鸭农致富梦


“多亏有他,要不我也没办法养这么多鸭。”与记者聊天时,电白区陈村镇登步村农民刘畅说,他从1986年开始利用村里的滩涂养蛋鸭,经过多年发展已达3万多只,现在是买车盖房、生活滋润。

刘畅感谢的人是广东正红鸭蛋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钱。多年来该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生产,包括以“保底价”收购鸭农的鸭蛋,带动当地一大批农民成为致富能手,也连续10年被评为省扶贫农业龙头企业。

在张钱的努力下,其公司的电白蛋鸭养殖于1986年荣获广东省“星火计划”特优产品奖、国家科委成果奖,发展至今成为了电白的一大农业龙头产业。目前该公司已发展鸭农近4000户,养殖蛋鸭肉鸭近200万只。

初尝成功

张钱小时候家里很穷,10多岁的时候在姑妈家“打工”――帮忙养鸭。他也是在那时学会了各种养鸭的“土办法”,为将来搞“生态养殖”打下了坚实基础。“要喂鸭吃什么,有病了用什么中草药,都是那时候学的。”张钱说。

成年之后,张钱随着当年电白人外出打工的传统,到广西、海南做起了“泥水佬”。可做了没几年,他觉得干这个不太适合他,于是回家乡旦场开起了“大排档”。

在开“大排档”的过程中,张钱发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不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到旦场吃东西一定会点鸭蛋这个菜。甚至还有外地人问他还有没有多余的鸭蛋,他要打包回去。“旦场红心鸭蛋曾经在明朝就为贡品,但没想到现在还这么有名。”于是他开始构思要做鸭蛋产业。

上世纪80年代初,张钱沿着我国东南沿海走了一遍,发现电白的蛋鸭养殖很有竞争力。于是,他在市农业、科技等部门的帮助下,并得到了华南农业大学包世增教授的支持,干起了蛋鸭养殖,并于1986年荣获广东省“星火计划”特优产品奖、国家科委成果奖。

此时的电白蛋鸭养殖,实现了漂亮的起飞。

小有成就

张钱刚起步的时候,合作伙伴只有6户,共1万多只蛋鸭。但他没有妄自菲薄,认真地找着销路,认真地为养殖户解决生产上的困难。也正是他的这份认真的劲头,逐渐在周边形成了一定的名气,与他合作的养殖户越来越多。

陈志昌是80年代初从浙江来的老养殖户,在水东镇寨头村养了1万只蛋鸭。但他发现在电白养鸭是容易,可自己找不到销路鸭蛋卖不出去。于是他找到了张钱,希望合作。合作后,他似乎养多少的蛋鸭也不愁卖,现在蛋鸭已经养到2万只。

在1998年初注册“正红牌”红心鸭蛋商标后,张钱1999年组织公司参加了由省团委举办的首届广东省青年三高农业博览会。会议期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亲临该公司展位视察,并提出要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生产,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的期望。“这是对我们的肯定与鼓励。”张钱当时十分欣喜,知道自己的路子走对了。

张钱还聘请了华中科技大学和湖北畜牧研究所工程师到公司任技术指导,并开发出运用高温蒸煮、微波杀菌、真空隔氧等的现代加工工艺。公司于2004年获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称号;2007年“正红牌”产品获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成为当时全省干制蛋类唯一一家“qs认证”企业,并于同年承担了省级《天然海涂鸭蛋安全健康养殖与保鲜加工技术开发》项目的实施。

正红公司还于2001年制定了国内第一部鸭蛋行业标准,对鸭蛋生产甚至规范到了分子级别。直到2004年,国家才对鸭蛋生产进行国标规范,出台相关标准。

因祸得福

可张钱本来蒸蒸日上的鸭蛋产业,却在2006年11月中旬的一场变故中,差点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当时部分媒体披露,一种产自河北的“红心鸭蛋”含有致癌物质苏丹红4号。随后,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部等均下发了查处“红心鸭蛋”的紧急通知……

当年11月20日,广东省农业厅通报全省检测结果,红心鸭蛋主产区广州、茂名、江门、阳江所产红心鸭蛋皆未检出苏丹红4号残留。“这反倒成为了好事,真金不怕火炼嘛。”张钱说,苏丹红事件打击了不法商家,规范了市场和经营,某种程度上对正规厂家而言是一件好事。

“正名”之后的电白红心鸭蛋产业继续红火,张钱也在不断寻求合作扩大经营。2013年6月,珠海双到扶贫项目与他合作,在博贺镇盐井头村建设了1000多亩优质红心蛋鸭养殖基地。

“看到了发展壮大的希望。”博贺镇盐井头村村民陈友与正红公司合作了多年,在公司帮助下目前在该基地中养了2万只蛋鸭,年收入颇丰。“别小看一只蛋鸭每天只有差不多3毛钱的利润,但数量一大就很可观。”陈友说起赚钱的事就乐得合不拢嘴。

“养猪组合”带领农葡京赌场民闯出致富路


“今年,我经手的种猪有320多头,现在这些种猪大部分都产仔了,每胎最少都产14个,每头母猪净效益都在1万元以上。我们这次是专程向芳辉公司表示感谢的。”日前,平泉县北五十家子镇的承德芳辉养殖有限公司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的种猪中介人吴桂兰和赤峰市的养猪大户,敲锣打鼓地给芳辉养殖有限公司送来了写有“精诚合作,实现双赢”的锦旗。

“我们和赤峰市的养猪大户合作有两年了,很多人买了我们的种猪都挣了钱。”芳辉公司负责人王志芳介绍说,“我们公司的猪能得到大家的认可,种猪质量好是一方面,县农牧局的技术支持是另一方面。”

“引来种猪是第一步,关键是要有好技术。这一方面,农牧局的肖建辉技术员对我们的帮助太大了。”王志芳说,“技术上没得说,更主要的是他特别负责任。只要是涉及技术上的事,无论刮风下雨,天气好坏,肖技术员是随叫随到。”因为经常探讨技术问题,俩人经常粘在一起,所以现在当地人都亲切的称他俩是“养猪组合”。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承德芳辉养殖有限公司设备、技术日益完善,如今已有技术工人15人,拥有占地45亩、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一处,厂房内设妊娠舍、产房、保育舍、育肥舍,每年可向赤峰、承德、唐山、遵化等地输送纯种公母猪3500头,商品猪6000多头,年创产值500多万元。由于该公司的猪品种好、质量好、服务优,深得各地客户青睐,好评如潮、口碑日盛。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该公司采取“公司+专家+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养殖户260户,优先给他们提供种猪、精液、技术等一系列配套服务。最重要的是,“养猪组合”还在周边养殖户中培养农民技术员200余名,带动了当地的生猪产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

如今,“养猪组合”的合作日趋紧密,他们在种猪的优质上做文章,在技术服务上下功夫,优化种源,提高养猪水平,带动农户多养猪,养好猪。目前,在肖建辉技术员指导下兴建的规模化猪场污染治理工程已经完工。该工程采用国内先进的沼气技术和有机肥生产技术,使猪场每天4吨多的粪便、80多吨的冲洗污水经过三级过滤、生物沉降等无害化处理后,变害为宝,成为深受设施菜种植户喜爱的绿色有机肥。

陈莉荣:她在潜江虾稻养殖,养小龙虾做出大产业


首创虾稻连作带动产业发展
2009年5月17日,陈莉荣笑了。在首届潜江小龙虾节上,市领导亲自将奖牌递到她手上。这名由下岗女工一跃成为被央视报道的千万富翁,致富靠的是小龙虾;而她此次获奖,也是因为将小龙虾成功推向北京市场。此前,她搞过房地产、卖过衣服,下海南、去新疆,先后赔进1000多万元。直到她做起与小龙虾相关的生意,一切变得顺水顺风、财源广进。而她,只是众多靠小龙虾走上成功之路的潜江人之一。
8年前,一直担任江汉油田高级技工学校采油物理教师及班主任的陈莉荣,响应单位减员增效的号召,辞职下海。在此后的8年中,她没想到,自己的命运会与同处一城的一名农民刘主权的尝试紧紧相连。
刘主权是潜江市积玉口镇宝湾村农民。因所在镇地势低洼、湖泊众多,农田经常被淹。当地农民每年只种中稻,其余时间田地基本闲置。还有些环境恶劣的低洼田,农民宁愿交提留也不愿耕种。刘主权时任村支书,上级要求他不得将农田抛荒。无奈之下,他只得和村民褚红云承包了150亩田,他一人承包60亩。
面对这一大片无法耕种的稻田,他一筹莫展。最终,他想到了养殖小龙虾。2000年10月,刘主权买了150千克小龙虾仔放进稻田。次年春,他捕捞了1500千克小龙虾,卖了5000元钱。
很快,他想到了虾稻连作种养模式:中稻收割后,投入小龙虾仔,利用稻田天然饵料生长,次年春耕前捕捞小龙虾,接着再种水稻。他决定亲自尝试这个新思路。次年秋天,刘主权买了400千克野虾投入稻田。次年春季,他一次捕捞了一万千克小龙虾,卖了4万多元。接着他又种水稻,收入2万多元。
刘主权的这套尖板眼儿在当地引起轰动,()不少农民见状纷纷效仿。很快,虾稻连作模式开始大面积推广。
旗开得胜后,刘主权大举扩张。2004年,他又承包了一片荒湖进行小龙虾种苗繁殖。虾稻连作模式在全国首开先河独树一帜。2006年初,湖北省科技厅专家组论证后认为:该项目符合国家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006年,湖北省政府把虾稻连作模式写进了当年省政府的一号文件在全省推广。副省长刘友凡曾批示:低洼田实行虾稻连作模式,不仅解决了低洼田冬春撂荒问题,而且收到钱粮双增效果,还解决了出口加工企业货源问题。如今,潜江市虾稻连作面积达10万亩。
2007年7月,时任省长的罗清泉在一次会议上专门为潜江刘主权请功:过去,专家学者一直认为稻田里不能养龙虾,担心龙虾破坏水稻生长,可是潜江一位普通农民却发明了虾稻连作模式,带动了全省龙虾养殖产业的大发展。我提议,省科技厅要给他颁奖。此次小龙虾节上,该市给刘主权颁发了证书和奖金。
首克人工繁殖关解决虾源短缺
产业的高速发展让野生小龙虾资源锐减、品种退化,虾源短缺成为制约小龙虾产业发展的致命瓶颈。为破解这一难题,2005年,潜江市与省水产科研所合作,率先在国内开展小龙虾人工繁殖技术攻关,成功繁育出克氏原鳌虾(小龙虾的学名)虾苗。潜江还在国内率先建起小龙虾工厂化繁育基地2009年,潜江莱克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建起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小龙虾工厂化育苗基地,占地面积320亩,年可繁育虾苗2亿尾。眼下,湖北省小龙虾养殖的大量优质虾苗和种虾都来自潜江。
为推动小龙虾产业标准化进程,潜江市在全国率先制定了《虾稻轮作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技术规程》等标准体系,2008年1月,潜江虾稻轮作标准化示范区被纳入第六批全国农业标准化一类示范项目。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效提升了潜江小龙虾的品质。目前,潜江小龙虾已通过HACCP、ISO9001和全球食品卫生标准BRC认证,并获得了美国、欧盟、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卫生注册,出口检验合格率和通关率均为100%。
首烹油焖大虾让龙虾走向全国
说起潜江小龙虾,不得不提油焖大虾。昨日,记者在潜江市小龙虾一条街看到,街上200平方米以上的小龙虾店有30多家,从门口到里间,坐满了兴致勃勃的吃虾人,其中不少是从武汉、荆门甚至浙江等地赶来的。如今,潜江油焖大虾成了这个季节当红的美食佳肴,并带动了整个小龙虾餐饮行业快速发展,小李子、利荣、潜憨直油焖大虾成为国内知名的小龙虾餐饮品牌。
目前,这三大品牌都在尝试走向全国,利荣志在做全国最大的小龙虾餐饮品牌店,他们制订了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已经在北京、武汉等地建起连锁店,生意兴隆。利荣小龙虾店早已跳出最初大排档的层次,不仅注重卫生和舒适,还首创了很多新的小龙虾吃法。
曹勇君

安天禄:丰都肉牛产业扶贫8万农户走上致富路


肉牛产业助推丰都扶贫8万农户走上致富路说起肉牛,已经逐渐成了重庆丰都的地理标志,而恒都肉牛更成为助推丰都扶贫的龙头产业。据了解,恒都建立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发展机制,创造性推出公司购牛、农户领养、回收犊牛、母牛归户的母牛领养模式,使缺乏启动资金的农户零投入即可参与肉牛产业发展,带动8万农户走上了致富之路。

今年我的收入可能有5万哟!家住包鸾镇1社的安天禄笑呵呵地告诉笔者,过去自己主要靠种田,偶尔喂几头牛过日子,一年的收入也就1万多元,现在跟着镇上搞庭院牧场,专门养牛,他一口气就养了21头。他说:现在大家都觉得养牛赚钱,都在养,我们镇养牛的就有200多户人。安天禄所说的家庭牧场在丰都已有400多家,由恒都公司统一提供技术、统一防疫、统一配送、统一回收,使农户通过育肥牛增重增值实现增收。按每头架子牛育肥6个月增重180千克,收购价26元/千克计算,除去饲料费用,每头牛可增收1200元左右。安天禄说。不仅如此,在2012年,恒都集中流转农户土地3000亩,统一提供牧草种植技术服务,招聘农户规模种草,农户通过土地租金、劳务佣金增收致富。同时,充分发动广大农户利用自有土地从事牧草种植。2012年收购牧草22685吨,2013年牧草28973吨,农户分别增收635万元和811万元。恒都公司副总经理朱刚泉说。除牧草收购外,恒都公司还大量收购玉米秸秆、红苕藤、稻草等农业副产物,年均收购稻草1万吨、玉米秸秆3万吨、其它作物秸秆1万吨,直接增加农民收入3000万元。此外,恒都还大力推行土地流转+返聘就业的劳动合作方式,优先吸纳土地流转农户就近务工。目前,已有1663名农民加入公司发展,成为肉牛全产业链工人。产业扎根拔除穷根打造1+6特色农业体系丰都面积2901平方公里,辖30个镇乡街、85万人。该县为国家贫困县,现有贫困村89个、()贫困人口9.6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市和全国平均水平。据了解,2009年,北京中恒兴业科技集团出资15亿元,在丰都组建成立重庆恒都农业集团有限公司。

经过6年发展,现已成为一家集牧草种植、饲料生产、肉牛繁育、规模育肥、综合交易、屠宰精深加工及科技研发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朱刚泉介绍,目前恒都积极与西南大学、市畜科院合作,引进日本和牛实施品种改良,成功开发恒都黑牛优质肉牛新品种。严格按照国际食品卫生标准进行肉牛屠宰和精深加工,进入国家储备牛肉库,获得出口备案证明,并通过香港食环署供港冰鲜牛肉企业备案审核,成为中国南方唯一供港冰鲜牛肉指定企业。今年公司进入商超终端将达到3000家,三年内将实现1万个销售终端目标。朱刚泉说。拔除穷根,产业扎根是关键。恒都肉牛的发展无疑为丰都产业扶贫带来了极大助力。近年来,丰都已成功举办中国产业扶贫肉牛发展峰会、红心柚文化节等4个特色品牌节会活动,丰都肉牛享誉全国。带动贫困户12570户,覆盖贫困人口4.4万人,贫困农户特色产业参与率达60%。丰都被授予全市产业扶贫示范县。据介绍,丰都将坚持产业扶贫,突出特色效益。根据全县垂直型的地理分布和多元化的资源禀赋,打造1+6(即肉牛,红心柚、榨菜、烤烟、花椒、龙眼、有机大米)特色效益农业体系。以建设中国肉牛之都为目标,引领全县45%的农户参与肉牛产业化建设,肉牛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20%以上;建设15万亩红心柚、30万亩榨菜、15万担烤烟、10万亩花椒、5万亩龙眼、1.5万亩有机大米。

养鹅业的产业发展优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越来越关注,于是健康食品也就成了热门话题。鹅是以食草为主的水禽,生活力、抗病力比较强.疾病少,用药少.药残少。而且鹅肉蛋自质含量比较高.脂肪含量比较低.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较高.所以鹅肉作为21世纪人类的集营养、保健、安全于一体的绿色食品.必将长兴不衰。

鹅以食草为主,耗粮较少,又适于人工饲养管理方式.发展养鹅业.符合人多地少、农村劳动力过剩、饲粮不足且农作物秸秆丰富又没有充分利用的国情。符合国家的稳定猪、鸡. 大力发展草食畜禽的产业政策.养鹅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达国家劳动力少。工资高一般不养鹅。所以,我国发展养鹅业在国外没有竟争对手,国内没有进口的压力.是一个真正自由自在。省心的产业。

鹅的生理特点是繁殖率比较低,鹅群发展比较缓慢,不容易出现产品过剩问题市场风险比较小。随着鹅肉市场由南方向北方迅速转移,专家预测。鹅肉产品供不应求的市场局面将会保持很长时间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111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