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陆山地牛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平陆山地牛主产于山西省平陆县,在夏县及运城市盐湖区也有少量分布。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平陆县位于山西省南端,中条山南麓向阳坡面,南隔黄河与河南省三门峡市相望。西部为高原沟壑区,东部为土石山区。地势北高南低,境内沟壑纵横,素有平陆不平沟三千之称。主峰莲花台锥子山,森林茂密、山险坡陡,海拔1630m。北部与夏县交界处有清凉山,为运城至茅津渡公路的咽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年平均气温13.8℃,1月份平均气温-1℃,7月份平均气温24.5℃;无霜期200天左右。年降水量602mm,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23条涧河均发源于中条山,向南注入黄河。土质为褐土,盛产苹果、桃、李、杏、枣、核桃、柿子等30多种干鲜水果,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其次是豆类、薯类、谷子等,耕作制度一年两熟。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平陆为夏、周时期古虞国所在地,历史悠久,是按图索骥、伯乐相马、唇亡齿寒、中流砥柱等典故的诞生地,农业文明发展较早。产区气候温和,雨量较充沛,牧草茂盛,群众有打晒青干草和种植苜蓿的习惯,冬季补饲棉子及黑豆等精饲料,为牛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较好的饲料条件。当地山高坡陡,耕地块小分散,道路狭窄坎坷,需要腿短有力、蹄坚耐磨、行动灵活的牛只担任耕作和运输任务。以山地放牧为主的饲养方式要求牛只体格较小,易上膘、保膘。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群众形成了适合当地条件的选种标准,要求短腿、大身子、头如桶、眼如蛋、肩如伞、背如案(板),即所谓爬山虎类型的牛。由于交通不便,平原地区的牛只很难适应当地条件,牛群基本处于闭锁繁育状态。经当地群众长期选育,牛群体形毛色趋向一致,形成本品种。

(二)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近20年来,受引进的夏洛来牛杂交和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及群众养牛积极性下降的影响,平陆山地牛由1982年的1.4万头下降到2006年的5599头,其中能繁母牛3850头、公牛1075头,处于维持状态。2008年4月山西省畜牧局对10头平陆山地牛成年公牛和50头成年母牛进行了体尺和体重测量(表1),《中国牛品种志》记载的1981年数据比较,此次测量数据明显偏高,公牛平均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体重分别增长了13.3%、23.3%、16.7%、15.7%和73%,母牛分别增长了16.3%、21.0%、21.4%、22.4%、59.7%,怀疑2008年测量牛只属杂交改良牛。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平陆山地牛的毛色有黄色、红色两种,其中以黄色为主。依其体型外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背腰较长的爬山虎,另一类是体躯较短的圪土达牛,以爬山虎类型为主。公牛头部稍短而粗,颈短而丰满,并有较多皱褶和垂皮。母牛较清秀,鼻镜多为粉色或灰色。角多为龙眉形,公牛角短而粗,母牛角稍细长。该牛体型较小,体躯较长,结构紧凑,体质结实。前胸开阔宽深,背腰长宽平,肋骨开张良好,尻部宽平,臀部圆深,肌肉发达,后裆宽,甚少斜尻或尖尻。四肢较短,端正结实,蹄圆缝紧,蹄壁较厚,蹄缝较深,光亮坚硬,结实耐磨,呈灰褐色,蹄质部有深褐色圈纹。

2.体重和体尺2008年山西省畜牧兽医局对平陆山地牛成年牛进行了体重和体尺测量,结果见表1。

(二)生产性能

1.产肉性能所见资料中均引用1979年10月对5头成年牛屠宰性能的测定结果,平均宰前活重404.0kg,胴体重216.2kg,屠宰率53.5%,净肉率46.9%,眼肌面积74.7cm2。

2.役用性能平陆山地牛耐力较好,山路行走,每头牛可拉载重400~500kg的大车,行走速度中等,日行约30km。每犋(体型大的一头一犋,体型小的两头一犋)日耕地2~2.5亩。

3.繁殖性能平陆山地牛母牛初情期10~12月龄,一般在20~24月龄初配,繁殖率70%~90%。公牛12月龄性成熟,24~30月龄可开始配种利用,繁殖利用年限8~10年,一次射精量4mL,精子密度5亿/mL,原精液精子活力0.7以上。初生重公犊(241)kg,母犊(221)kg。

四、饲养管理

平陆山地牛全年放牧,严冬季节短时间舍饲,舍饲期给予一定数量青干草,每日每头补饲精饲料0.5kg左右,本品种繁殖以本交为主。

五、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尚未制定平陆山地牛保种计划,未建立保护区、保种场等保种体系。平陆山地牛1988年收录于《中国牛品种志》。

六、品种评价

在中原山区,平陆山地牛是体格较大、背腰较长的品种,对山区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其臀部和股部比较发达,肌肉丰满、产肉性能较好。今后应加强保种和本品种选育,促进其向肉用方向发展,非保种区可利用毛色一致的肉牛品种进行杂交改良。

相关推荐

滇陆猪


滇陆猪(Dianlupig)是由云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主持,陆良县畜牧局和陆良县种猪场共同参与培育的培育猪种。2009年1月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

一、产地和分布

滇陆猪育种核心场为陆良县种猪场,主要分布在陆良县的三岔河、马街、中枢、板桥、芳华、小百户等坝区乡镇,2006年存栏滇陆猪母猪10300头(未在农村推广公猪),种猪场有核心群、扩繁群公、母猪468头,其中有6个血缘18头公猪。经逐步推广,滇陆猪分布面逐渐扩大,数量逐渐增加。此外,曲靖市的部分县市区、普洱市的思茅、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富宁、保山市的腾冲和贵州省的盘县也曾引种滇陆猪,有极少量分布。

二、培育过程

(一)育种素材

滇陆猪是从云南陆良县选定的24个杂交组合类型中筛选27个家系约乌(陆良县三岔河猪)的二元杂交母猪67头作为基础群母本,从江苏农业科学院引入D1系三世代八个血缘公猪12头作为基础群父本,自1993年开始通过杂交和横交固定,经15年十个世代培育形成的,其含太湖猪(二花脸猪)血统25%,乌金猪(本地)血统25%,长白猪血统25%,约克夏猪血统25%。

(二)技术路线

1992年由云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主持,陆良县畜牧局和陆良县种猪场参与,在陆良开展猪的杂交配套系选育研究,1992年的选育目标为产仔数初产母猪8头,经产母猪10头;育肥猪达90kg体重日龄240天,料重比3.5;瘦肉率48%,肌内脂肪6%。1996年又调整为产仔数初产母猪9头,经产母猪11头;育肥猪达90kg体重日龄200天,料重比3.5;瘦肉率50%,肌内脂肪5%,后腿比例28%。主要性状的遗传性能基本稳定,体型外貌趋于一致,全身被毛白色。父本猪和母本猪杂交,获得理想型零世代后,通过五个世代的横交固定和继代选育形成。1999年通过了云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的鉴定。

自1999年鉴定验收后,仍然坚持选育,公猪6个血缘,每个血缘初选6头,终选3头,确保生产公猪18头;母猪6个血缘,每个血缘初选20头,终选15头,确保生产母猪90头。核心群繁育的世代间隔有所拉长,过去一年一个世代,后改为两年一个世代,扩繁群实行间断性扩繁,非扩繁期组织杂交生产,提供商品猪。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滇陆猪全身被毛、鬃毛及皮肤均为白色。头较轻而长,额窄,嘴较长、粗细中等,耳前倾、稍下垂,面部有浅倒八字纹路,称倒八卦。头、颈、躯体各部位结合良好,体型中等大,体躯较长(有肋骨15对),结构紧凑、结实。背腰大多平直,少数微凹。腹部稍大、微下垂、不拖地。有效乳头6对以上,排列均匀、整齐、对称,无瞎乳头。后躯较发达,但臀部欠丰满,尻斜,尾长35cm左右。四肢粗细适中,较高而强健,肢势多外展,蹄质坚实。公猪睾丸发育良好、均匀对称,母猪外生殖器发育正常。

2.体重和体尺2007年在陆良县种猪场选育核心群内选择正常饲养条件下的成年猪进行了体重和体尺测量,结果见表1。

(二)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滇陆猪性成熟稍晚,公猪7月龄才有性行为,母猪6月龄初次发情。公猪9月龄、母猪8月龄初配。公猪进入配种年龄后,利用年限为3年左右;母猪进入配种年龄后,常年均可发情,发情周期19~23天,发情持续期3~4天,妊娠期112~116天,开始繁殖以后可利用4~5年。

初产母猪窝产仔数9.5头,窝产活仔数8.5头,初生窝重10kg左右。2007年对陆良县种猪场45头经产母猪调查,窝产仔数(11.440.44)头,窝产活仔数(10.490.40)头,初生窝重(13.080.46)kg。平均36日龄断奶,断奶成活仔猪(9.620.33)头,断奶成活率91.72%,断奶个体重(7.390.06)kg,母猪泌乳力(40.881.19)kg。

2.育肥性能据陆良县种猪场对45头六世代猪的育肥性能测定,从80日龄起育肥至体重90kg,为(182.50.79)日龄,育肥期间日增重(634.55.32)g。另据陆良种猪场育肥试验,从体重17.17kg阶段开始育肥120天,体重达100.0kg结束,全期平均日增重690.25g,料重比3.23。

2007年云南省家畜改良站和云南省种猪性能测定站从陆良县种猪场选择正常饲养条件下育肥的阉公猪20头进行了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测定,平均(199.05+1.66)日龄屠宰,宰前活重(100.552.09)kg,胴体重(69.551.63)kg,见表2。

四、品种推广与利用研究

陆良县种猪场建于1985年,该场作为选育核心场主要开展滇陆猪的持续选育和保护工作。

滇陆猪主要作为母本推广,生产中用大约克夏猪、杜洛克猪、长白猪为父本与之杂交效果均较好,以大约克夏猪与之杂交效果最好,据约滇陆、杜滇陆、长滇陆三种组合的育肥对比试验,达100kg体重日龄分别为164.5天、171.7天和173天,瘦肉率分别为57.61%、56.63%和57.01%。约滇陆杂种猪在全价配合饲料喂养的情况下,日增重可达836g以上,料重比3.2。

五、品种评价

滇陆猪具备抗逆性强、耐粗饲、繁殖力高、泌乳性能好、瘦肉率高、肉质好等优良特性。但其体型外貌还不尽一致。今后应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充分利用其抗逆性强、耐粗饲、繁殖力高、泌乳性能好、瘦肉率高、肉质好等优良特性和试验确定的约滇陆组合模式,推广生产商品猪;二是要继续加强本品种选育提高,特别要在个体整齐度和体型外貌一致性上下工夫。

陆川猪


陆川猪饲养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因原产于广西东南部的陆川县而得名,现主要分布在玉林、钦州、梧州等地。陆川猪是中国八大地方优良猪种之一,具有繁殖力高、母性好、抗逆性强、肉嫩味鲜、体型紧凑、遗传力稳定等优点。

【体型外貌】

陆川猪体型特点为体躯矮、短、肥、宽。头较短小,耳小而薄向外平伸,额有横行皱纹,背腰宽而下凹,腹大下垂,臀短倾斜,四肢粗短,乳头多为6对。全身被毛稀短,毛色为黑白花。除头、背、腰、臀部为黑色外,肩甲、腹部与四肢均为白色。陆川猪体小、早熟、易肥。肉质好、营养丰富。适应性强,耐粗饲。遗传力稳定,杂交优势明显。初生重0.6公斤,2月龄断奶重9.6公斤。陆川猪屠宰适期为8月龄、体重70公斤左右,屠宰率为69%。成年公猪体重87公斤,母猪79公斤左右。

【饲养繁殖性能】

陆川猪母猪繁殖力高,母性好,平均窝产仔12头以上。传统方法饲养生长速度慢,饲养报酬低。一般饲养条件下,陆川猪生长期平均日增重为321克,饲养报酬为4.13∶1(陆川猪耗料高,主要原因是陆川猪生长慢、饲养水平低)。成年猪平均屠宰率为76.3%。用传统的饲养方法,不喂精料,只喂洗米水、米糠、红薯藤、剩菜剩饭,6月龄公猪2头平均体重为24.95公斤,母猪10头平均体重为42.22公斤;12月龄公猪平均体重为87.3公斤,母猪平均体重为79公斤。按规模养猪,生长发育明显加快。皮薄肉嫩、肉的味道好,胴体瘦肉率为36.7%。可饲喂一定比例的玉米粉、米糠、麸皮、花生饼。

【营养价值】

每100克陆川猪肉(瘦)所含营养素:蛋白质20.30克、脂肪6.20克、碳水化合物1.50克、维生素A44.00微克、硫胺素0.54毫克、核黄素0.10毫克、尼克酸5.30毫克、维生素E0.34毫克、钙6.00毫克、磷189.00毫克、钠57.50毫克、镁25.00毫克、铁3.00毫克、锌2.99毫克、硒9.50微克、铜0.11毫克、锰0.03毫克、钾305.00毫克、胆固醇81.00毫克。(广西刘韵升)

湖川山地猪


湖川山地猪(HuchuanMountainpig)因产于湖北省、四川省、湖南省、重庆市交界处,四川盆地东边所属的大巴山、巫山、大娄山、武当山、荆山及乌蒙山一带而得名。

1980年在湖北、四川、湖南三个省地方猪种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经《中国猪品种志》编写组和有关省对资料的整理分析,鉴于湖北的鄂西黑猪、四川的盆周山地猪和与湖南西部接壤地区的猪种,所处生态条件类似、猪种主要特征特性较一致,历史上猪种间有一定的交往,将其归并,统一命名为湖川山地猪。2007年重庆市在猪种资源调查时,在该市合川县发现了合川黑猪,在潼南县发现了罗盘山猪,在丰都县发现了渠溪猪,经分析,这些猪种的生态条件和湖川山地猪类似,分布范围也在湖川山地猪范围之内,应是湖川山地猪中的几个类群。四川的丫杈猪是盆周山地猪中的一个类群。

产区多为山地,地势较高,山峦起伏,溪谷深切,海拔多在800m以上。年平均气温15~18℃,年降水量800~1500mm。农作物多一年两熟,以玉米、薯类、水稻、小麦和豆类为主。米糠、麦麸等农副产品数量多,红三叶、各种野菜、野草和树叶来源广,饲料资源丰富。山区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大,多靠养猪积肥。当地农业生产水平较低,群众养猪除自食以外,还以出售仔猪、火腿、腌熏肉等增加收入,使养猪成为主要家庭副业。

产区养猪历史悠久,据对四川巫山县大溪乡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出土的家猪左下颌骨和陶制猪头的考证,该地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饲养家猪,至今约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

产区养猪形成一定的自然分工,山区野生青绿饲料多,群众多养母猪和架子猪;在海拔较低的地区,农作物产量较高,粮食较多,人口密集,猪肉销路好,群众喜购架子猪催肥。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在一定地区形成了母猪较集中的母猪窝子,并有职业猪贩子长途运销,致使猪种产区间存在一定的交往。此外,历史上因灾荒、战乱等,曾几度引起人、畜的大规模流动,据《竹山县》、《施南府志》等记载,明、清时代荆州、四川、湖南曾移民产地,带来了外地猪,这些因素对湖川山地猪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

湖川山地猪1986年收录于《中国猪品种志》,据记载20世纪80年代时湖川山地猪分布于40多个县,主产区约有繁殖母猪20万头(不包括合川黑猪、罗盘山猪和渠溪猪)。近年来,由于该地区引入外国猪种,湖川山地猪的饲养量有所减少。原有的类群之间也较少发生猪种交流,某些类群的猪只有在交通较闭塞的山村中才能找到,数量也已不多。2006年调查,有恩施黑猪(鄂西黑猪)母猪约9.2万头,盆周山地猪母猪约5.28万头,合川黑猪母猪约12.78万头,罗盘山猪母猪约0.08万头,渠溪猪母猪约0.5万头。2005年调查,四川泸州市有丫权猪母猪约1.3万头。

盆周山地猪


盆周山地猪(PenzhouMountainpig)因产于四川盆地周边的大巴山、巫山、大娄山及乌蒙山一带而得名,部分农户称为高山猪(包谷猪)。1977年根据四川省地方猪种资源联合调查结果,将四川盆地周围的丫杈猪(桠叉猪)、黔江猪、青峪猪及南江猪统一归并后命名为盆周山地猪。2009年四川省通过调查,认为丫杈猪与青裕猪等盆周山地猪有一定差异,体型较大,应作为与盆周山地猪不同的类群,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猪专业委员会组织四川省、重庆市的有关专家讨论,同意这一意见。历史上,盆周山地猪与湖北、湖南、贵州及陕西等接壤地区的猪种有交往。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和分布

盆周山地猪原产于大巴山、巫山、大娄山、武陵山一带。重庆市主要分布于其辖区的酉阳县(24.6%)、黔江区(22.7%)、彭水县(13.3%)、秀山县(11.4%)、城口县(9.5%)、巫山县(7.5%)及其他相邻区县(11%)。四川省主要分布于泸州市(3.4%)、广元市(4.5%)、广安市(4.2%)、达州市头(13.4%)、巴中市(21.8%)、宜宾市(17.4%)和南充市(35.3%)等地。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产区位于北纬28o10~32o13、东经105o17~110o11,地势较高,境内有平坝、高山、深丘,海拔一般在800~1200m。年平均气温15.5~17.7℃,无霜期289~346天;年降水量754~1211mm,相对湿度75%~80%。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润,日照较好,四季分明。雨季分布不均。产区水源条件较好,水资源丰富,著名的河流有阿蓬江、诸佛江支流,乌江、酉水河、麻旺河等。产区内山地较多,土地比较贫瘠,岩溶地貌突出,土壤类型多样,主要有黄棕壤、潮土、柴色土、红壤土等。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盆周山地区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较大,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和豆类等;主要饲料作物野菜、野草、甘薯(藤)、牛皮菜、瓢儿菜等常年都有生产。产出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等能量饲料与丰茂的野生饲草,为盆周山地猪的养殖提供了充足的饲料资源。

在产区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群众历来重视养猪,多靠养猪积肥。由于农业生产水平低,养猪是农户的重要经济收入之一。群众有利用山区饲草资源养猪的传统习惯。在喂养方法上,一般在架子猪阶段喂给大量青绿野生饲料,育肥末期集中用含能量较多的玉米、甘薯、马铃薯催肥,逐渐形成了适应当地自然条件、沉脂力强、含腹油较多的猪种。盆周山地猪适应山区粗放饲养(可放牧),具有抗病能力强等特点。在农村以青饲料为主,采用吊架子方式饲养的盆周山地猪,14~18月龄体重可达70~80kg。

(二)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2006年6月底存栏盆周山地猪5.28万头,其中公猪32头。2004年重庆市盆周山地猪饲养量为8.2万头,1977年重庆、四川约有盆周山地猪种猪10万头。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市瘦肉型猪生产的兴起与发展,外来良种公猪的引进和杂交猪生产的发展,导致盆周山地猪数量减少,特别是用于纯繁的母猪数量急剧减少。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盆周山地猪体型中等大,头较轻,嘴较长,额部皱纹少。体躯较窄,背腰平直,腹大、不拖地,臀部较倾斜。四肢结实。被毛黑色,部分猪的额部、肢端、尾部有白毛。乳头6~7对。

2.体重和体尺2006年猪遗传资源调查组对酉阳县农村饲养条件下盆周山地猪成年猪的体重和体尺进行了测量,结果见表1。

(二)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据2006年猪遗传资源调查组在酉阳县调查,在农村饲养条件下,母猪多于4月龄开始发情,6月龄配种。母猪初产窝产仔数(6.82.3)头,二胎窝产仔数(8.91.7)头,三胎以上窝产仔数(9.81.2)头,育成率95.4%9.6%,42日龄断奶窝重(59.211.2)kg。与1976年调查的母猪初产窝产仔数6.6头,二胎窝产仔数7.9头,三胎以上窝产仔数9.9头,育成率96.4%,45~55日龄断奶窝重56.4kg相比,繁殖性能变化不大,有小幅度提高,与人们有意识的选育和饲养管理条件的改善有关。

2.育肥性能据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重庆)2006年测定,12头盆周山地猪体重20~90kg阶段日增重(50255)g,料重比3.690.3。同时进行了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测定,结果见表2。

肌纤维密度(23835)根/mm2,肌纤维直径(63.694.51)m。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尚未建立盆周山地猪保护区和保种场,未进行系统选育。盆周山地猪多数用作经济杂交的母本,其二元或三元猪杂种优势比较明显,一般二元杂交用长白猪或约克夏猪作父本,杂种后代再与其他引进品种猪杂交,表现出较好的配合力。

五、品种评价

盆周山地猪适应山区粗放饲养条件,抗病力较强,沉脂力强。今后应加强保种工作,同时进行本品种选育和合理的开发利用。

缅甸陆龟怎么过冬?


养殖乌龟的人很多,乌龟也分类型和品种。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缅甸陆龟怎么过冬,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缅甸陆龟怎么过冬

缅甸陆龟过冬会钻入干草深层蛰伏。主人可以准备一个大纸箱,底层留有防水薄膜;然后是蛭石、干草,平时可以让缅甸陆龟会爬到里面休息。

二、缅甸陆龟过冬前准备

1、首先能够冬眠的缅甸陆龟至少在主人手上健康饲养了三个月,因为这样才能保证主人掌握了正确的饲养方法,保证缅甸陆龟已经对生活的环境非常熟悉。其次,准备冬眠的缅甸陆龟个体应该较大,腹甲长度能满足10厘米是最安全的。再次,准备冬眠的缅甸陆龟应该是健康无任何疾病的。

2、准备工作确切的说是从夏天开始的。夏季气温高,是缅甸陆龟生长速率最高的一个季节。在夏季应该抓住机会将缅甸陆龟喂的白白胖胖的,养好身体。

3、在秋冬过渡时候,环境白天温度为20度时候即可着手开始准备缅甸陆龟的冬眠工作了。首先主人应该对自己这一段时间的饲养做一个评估,手中的缅陆是不是储备够过冬的能量了,是不是健康的。其次,彻底停食。

4、秋季气温降低时候缅甸陆龟就开始吃得少,气温一旦上升它的胃口又变大,但是一旦开始着手冬眠是彻底不喂的,即使某一天气温上升了缅甸陆龟饿的四处找吃的也要狠心不喂。我家的缅甸陆龟饿的时候会发狂般四处找吃的,而且不管能不能吃,连谷子也吃。这时候就要保证它的活动环境里面没有任何异物,以免缅甸陆龟饥不择食。

珍珠鸡山地放养方法养殖技术


珍珠鸡原严于非洲几内亚。珍珠鸡形似雌孔雀,全身羽毛蓝褐色,上面均匀密布着白色斑点,酷似披着美丽的珍珠衫,故称珍珠鸡或珍珠鸟。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且营养丰富,胆固醇含量极低,具有特殊的滋补功能和很高的药用价值。珍珠鸡具有抗寒耐热、耐粗饲、适应性广、抗病力强,性情温和,喜群居,喜欢走动、归巢性好的特性,但飞翔能力不强。珍珠鸡饲养5个月,体重可达2kg以上。6月龄开始产蛋,年产蛋120~160枚,每枚蛋重45g左右。囚珍珠鸡没有抱窝习性,所以必须进行人工孵化,孵化期为27天。

1山地放养场地的选择

山地放养就是利用各种荒山、林带、果园、丘陵等地放养珍珠鸡。山地放养场所宜选择在于爽,宽阔、水源充足、排水良好、青草丰富的地方。放养场地要有遮阴防雨设备,以防暴晒中暑或淋雨感冒。放养场地要设围栏,有利于防疫,又可防止走失和带进病菌。

2山地放养的优点

山地放养的珍珠鸡既可采食到更多的青绿饲料、昆虫,补充了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减少了饲料用量,又可利用天然雨水冲涮场地和利用阳光的紫外线照射消毒,节省了消毒剂的开支。

3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刚出壳的珍珠鸡雏,体小娇嫩,初生体重仅有30g左右,自身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胃的容积小,消化机能弱,对外界环境条件敏感,不便放养,必须在室内圈养。0~6周龄为育雏期。

3.1雏珍珠鸡的选择

从外观上要选择绒毛光亮,整齐、大小一致,适时出壳、脐带愈合良好、腹部柔软、活泼,反应灵敏、初生重符合本品种要求的健壮雏。

3.2育雏室温度

在进雏前2天,应对育雏室和育雏设备进行检测、消毒,并提前对育雏室进行调温、预温。当温度达到所需要时方可进雏。1周龄内,室温要保持在34~36℃,以后随着日龄的增长,温度逐渐降低,每周降温2~3℃至21℃为止。一般6周龄后,可适应自然温度。

3.3雏鸡初饮和开食

雏鸡第1次饮水最好在开食前,饮水的温度应与室温相同。初饮时,在水中加入适量的葡萄糖或电解质营养液,能使雏鸡的死亡率有所降低。一般可在出壳16~24小时后开食,开食的饲料要求新鲜,特别是不能有霉变,应是营养全价的饲料。

3.4饲喂

雏鸡出壳后,可喂给浸泡摊晾的软碎米或干玉米粉。2~3日后开始喂配合饲料。10日龄内每日喂6~7次,10~30日,龄每日喂5~6次。5日龄后,可投放切碎的青饲料给雏鸟自由采食(/)。饲料配方为:玉米50%、小麦3%、麦麸2%,豆饼31%,鱼粉12%、骨粉1.1%、食盐0.4%、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0.5%。

3.5光照

刚出壳3日龄内的雏鸡,为了保证采食和饮水,采用23小时光照;3周龄时,光照时间由20小时/天逐渐缩短14~12小时/天。光照强度为:0~10日龄时每平方米3瓦,11~21日龄时每平方米2瓦。

3.6雏鸡断翅

放养的珍珠鸡必须断翅,一般在1日龄就进行。方法:用稍毒后的剪刀剪去飞节,用烙铁止住血。每剪1只,剪刀口要用酒精消毒1次。

3.7调教

为便于今后放养管理,3日龄后就要运用条件反射原理刘珍珠鸡进行调教。方法:每天定时喂6次食,每次都在发出信号后放食,吃完食后就把料桶收起,只留饮水器,保证饮水。以后坚持用同一信号呼唤,每次使用信号后都应及时放食。

4生长期的放养管理

珍珠鸡舍饲6周龄左右即可选择晴天放养。此期间羽毛开始丰满,食欲旺盛,生长快速。放养群以100~200只为宜,群过大,容易因采食不够而自然分散,造成管理困难。放养时,应遵循由近到远和不断改变放养场地的原则。放养应有专人看管,当鸡群过于分散或跑得太远时,就马上用信号呼唤聚拢过来,给点饲料,防止丢失。

珍珠鸡虽觅食力很强,食性陂杂,但为了加快其生长速度,每天傍晚收鸡回来后,应补给精料。饲料配方为:玉米52%、麸皮14%、小麦8%、豆饼12%、鱼粉4%、草粉5.5%、贝壳粉1.5%、骨盼1.5%、食盐0.5%,蛋氨酸和赖氨酸各0.25%、微量元素及多维素0.5%。

5户蛋种鸡的放养管理

种鸡要到4月龄后方可根据呜冠和体形分辨公,母。冠大且红,体高背驼的是公鸡;冠小且黄、体矮背平的为母鸡。公鸡要选择活泼健壮、两眼有神、肌肉发达,骨骼粗实、羽毛丰满富有光泽、精力充沛,体重在1.75kg以上的留种。母鸡则必须具备眼大有神、肥瘦适度、体躯丰满、肛门宽大、食欲旺盛等条件。公、母比例以1∶3~4为宜。公鸡使用年限为1年,母鸡使用2~3年后则必须淘汰。

每年春季气温上升到20t时,珍珠鸡开始产蛋,4~11月为产蛋期,一般年产蛋150枚以上。因此,当气温达10℃以上时,就应开始加料催产。这时饲料要营养全面、种类多样,代谢能不低于11.7兆焦/kg,粗蛋白16%以上。其饲料配方为:玉米52%、小麦8%,麦麸10%、草粉6%、豆饼14%、鱼粉5%、骨粉2.5%、贝壳粉1.5%、食盐0.5%、微量元素及多维素等0.5%,同时,管理上要采取放养和圈养相结合的方法,即早晨放养到8∶00~9∶00回来关好,鸡舍内备好饲料和饮水,任其自由采食,15∶00后,再放养至傍晚收鸡。在鸡舍内用红光灯延长光照到22∶000晚上鸡舍内也要放好饲料和饮水,让鸡在灯光下自由采食,这样就可防止鸡把蛋产在外面。

珍珠鸡的产蛋窝应做得大而浅些,防止因鸡争窝堆压而造咸死亡。一般用土坯在鸡舍的暗角围1个2m见方的围子,在里面垫上千草就可以了。

舞钢农民陆国政生态养牛带民富


4月15日,在舞钢市尚店镇后岗村陆国政的养牛场,十几头牛正在悠闲地吃着草料,一旁喂料的主人陆国政说:“肉牛一般长到1200多斤的时候出栏,每头牛能挣3000多元,年前刚卖了30多头牛,净收入10万多元。现在存栏不多,这几天就准备再到山东进点小牛。”

陆国政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外打工,有了一些积蓄后,想在家门口创业致富。回到家乡后他看到麦收时小麦秸秆随意丢弃,秋季的花生秧、红薯秧遍地都是,便萌生了发展养殖的念头。经过多方考察,他发现牛肉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加之自小就和牛打交道,陆国政决定发展养牛业。

2009年春,陆国政投资10万多元,建起了家庭养殖场,从泌阳、社旗等地购回了8头牛犊。牛买回来后,他精心饲养,还购买了很多养殖资料,深入学习养牛技术。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他掌握了过硬的养殖技术。

据了解,陆国政在流转的100多亩土地上种植了小麦、玉米和大豆,秸秆基本满足牛饲料的供给。一方面秸秆还田,牛粪上地增加了土壤肥力,改善了土壤结构,另一方面又降低了种植成本,实现了粮食增产增收,每亩玉米和小麦产量都在500公斤以上,初步实现肉牛养殖和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

富起来的陆国政主动带领附近村民养牛致富。“只要村民有养牛积极性,我都支持。为他们免费提供养殖、饲料配方、建场规划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市场信息和销售服务。”陆国政说。该村在外务工的晋留芳、李富国等人在陆国政的带领和帮扶下,不再外出打工,纷纷留在家里当起了“牛倌”,全村牛存栏5头以下的80多户,5头以上的13户,总存栏700多头。

淡水白鲳商陆中毒


疾病名称商陆中毒

为害对象 淡水白鲳
疾病概述 胸腹肿胀,游动缓慢或横卧水面

病原 淡水白鲳食性较杂,喜食浮萍和很多陆生植物

症状 淡水白鲳摄食大量商陆后表现为胸腹肿胀,游动缓慢或横卧水面,有气无力,呼吸缓慢,若不及时抢救,可引起死亡。解剖鱼体可发现胃内充满发黄的商陆科植物碎片,并因酵解产生大量气体、泡沫,胃壁伸展变薄,胃粘膜充血,多粘液。

发病规律 本病多发生于7-8月,此时鱼类处于快速生长期,越强壮、个体越大的鱼更易争取食物,也更易发生此病。

防治方法
(1)饲养淡水白鲳的池塘,在夏季高温时不能投喂大量的非禾本科的绿叶植物。如发现因绿叶植物产气产酸而中毒,应及时抢救。

(2)若发生中毒,可将中毒病鱼及时捞起放于清水中,同时用手挤压腹部,可以听见:咕咕的气窜声,并可见酸败发黄的商陆碎片从嘴里大口吐出,一般情况下,若能吐出2-3大口后,即可救活,等完全恢复后即可重新放回池塘。

架子牛是什么牛


养牛的时候,根据牛的生长情况会对其有不同的称呼,像犊牛、育肥牛等都是如此。架子牛是什么牛?

一、架子牛是什么牛

架子牛是指是指不够屠宰体况或未经育肥的肉牛。一般来说,月龄在12-24个月的架子牛生长快、产出的肉质好。

二、如何挑选架子牛

1、选择品种比较好、育肥和肉用性能比较好的肉牛品种,也可以是一些比较出名的肉用品种和本地的土牛杂交。选择的时候最好是西门塔尔牛,当然也要根据地方的特色。

2、选择最好是在12-24个月龄,这个时候是它们的生长高峰期。生长的速度非常快,脂肪沉淀期一般是在14-24个月。

3、最好是选择公牛,次之选择阉牛,最后再选择母牛。因为母牛发情影响它的生长速度,对生长和育肥不是特别有利。

4、体重方面,一般选择300-400斤左右的,这个也根据实际育肥需求。

5、体型方面要求四肢粗壮、甩尾有力,而且头比较宽,胸围比较大,胸深比较深的一些牛,其次我们还要观察它的鼻镜、眼结膜、被毛等状况。

以上就是对架子牛的简单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127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