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尿石症的病因、症状及其综合疗法

1病因分析

日粮中钙、磷比例失调或者饲喂过多的精料:一般来说,羊只适宜饲喂钙磷比例为2:1的日粮,如果长时间饲喂磷高钙低的饲料,如玉米、棉籽饼、小麦麸皮和棉籽壳等,或者种公羊在配种期饲喂大量的精料,都能够导致该病的发生。

缺乏饮水,或者水质恶劣、碱性过强。当羊只缺水时,会导致排尿量显著减少,且尿液中沉积过多的盐类等物质;如果羊只饮水碱性过高,会导致镁等矿物质随之升高,如果此时含有过多的磷酸根,就会在尿液中形成磷酸铵镁等。病羊中至少有98%是由于形成这种盐类结石而引起。

饲喂毒性饲料:羊只饲喂过多的棉籽壳、棉籽饼,由于其含有高水平的棉酚毒素,会导致钙磷比例紊乱,棉酚毒素还会导致肾脏受损,促使肾脏重吸收磷酸盐的能力明显减弱或完全丧失,从而导致大量磷酸盐流入尿液,引起该病。

地区性的饮水、土壤和饲草中缺少钼或者含有过高水平的汞、砷等:钼是组成核酸代谢酶的重要部分,当羊只摄取钼不足,就会导致核酸代谢发生障碍,形成过多的尿酸盐,且氨无法合成尿素。尿酸盐和氨都是形成结石的重要因素或者组成成分。当羊摄取较多的砷、汞等元素,会导致肾脏发生损害,影响肾功能,这也是形成尿结石的重要条件。

各种应激因素:羊只饲养管理环境突然发生改变,更换饲料,舍饲密度过大,活动量较少,过于紧张、惊恐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该病。

2.临床症状

病羊通常在膀胱和肾脏中形成尿结石,但往往导致尿道发生阻塞。如果膀胱结石不会对排尿造成影响时,病羊不会表现出症状;如果结石导致尿道发生不完全阻塞时,就会导致尿频,排尿时间增长,排尿量减少,且往往呈滴状或者断续流出,有时能够排出尿液,且有血液粘附在尿道包皮口的毛上;如果结石导致尿道发生完全阻塞,就会导致机体能够做出排尿动作,但无法排出尿液,并引起腹痛。病原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起卧不安,将头部抵靠墙壁,无力嘶叫,腹部明显胀大,两后肢不断交替踢后腹部,频繁做出排尿动作。体溢明显升高,通常能够达到40~41℃。小便失禁,尿液经常呈点滴状流出,包皮发生明显肿胀。经常呈排尿状,频繁发出呻吟声,不断起卧。有时呈犬卧式,有时以双膝跪地,有时还会出现似睡非睡的现象,有时会回头望腰角部,甚至用头部顶肋腹部。病羊走动非常困难,当迫使其走动时,后肢通常勉强呈小步移动。发病经过8~12h,会导致腹部胀大非常明显,并继发引起瘤胃鼓气,导致呼吸不均匀,还会出现食欲废绝,尿频,滴尿,拱背卷腹,后肢屈曲状叉开,经常举尾,触诊尿道外会导致疼痛。如果在龟头部存在结石而引起阻塞,能够在局部触摸到硬结物。膀胱明显膨大,过于紧张,充满尿液,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治疗,导致长时间出现闭尿,就会使膀胱发生破裂或者导致尿毒症,最终发生死亡。

3治疗措施

麻醉和保定:麻醉前,病羊先按每千克体重皮下注射0.04mg阿托品,10~15min后肌肉注射由846合剂(速眠新,按每千克体重使用0.06mg)与氯胺酮按3:1的比例组成的混合药液进行麻醉,当其彻底麻醉后仰卧保定在操作台上。

膀胱穿刺导尿:为避免尿道阻塞而导致膀胱发生破裂,要立即采取膀胱穿刺导尿。一般选择在趾骨前腹正中线作为穿刺点,注意避开阴茎,剪去该处的被毛,并进行消毒,之后使用接长针头的注射器直接插入到膀胱进行尿液采集。

尿路疏通:对病羊包皮进行挤压,促使暴露出龟头,接着用经过消毒的纱布包捏龟头,并在尿道外口使用0.1%的新洁尔灭液进行擦洗,之后将涂上甘油的直径约为1.5mm医用专用导尿管经由尿道口缓慢插入,直到“S”状弯曲部前缘停止,接着通过导尿管注入适量的生理盐水,促使尿道不断扩张,然后将导尿管立即拔出,此时就能够看到生理盐水中混杂细砂粒状的灰白色结石涌出,如此反复多次,直到排出液体中不含有结石时停止。

膀胱切开术:采取常规手术方法将腹腔打开,并牵引膀胱体到切口外面,接着使用浸有灭菌生理盐水的无菌纱布对周围进行隔离,只将膀胱体露出。之后用手术刀切开膀胱底壁前部的膀胱壁,注意切口尽可能避开血管。然后使用镊子将结石取出,再对膀胱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彻底清洗,确保将细小的结石也全部取出,防止造成二次阻塞。然后将导尿管从膀胱处逆向插入到尿道,插入长度控制在20cm左右,接着将生理盐水经由导尿管注入,将残留在尿道内的结石冲净。最后按常规对膀胱壁进行缝合,然后关闭腹腔。

抗菌消炎:为避免和减少细菌感染,减轻膀胱和输尿管黏膜炎症,可给病羊静脉滴注由500mL5%葡萄糖盐水、lOmg地塞米松、5mLO.5%安洛血以及按每千克体重使用50mg头孢拉定配成的混合溶液。与此同时,病羊可肌肉注射适量的氨苄西林和地塞米松,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经过数天即可痊愈,能够正常排尿。

相关推荐

母牛阴道脱出的病因、症状及综合疗法


母牛阴道脱出是养殖母牛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母牛阴道脱出是指阴道壁的一部分或者整个都脱出到阴门外面,其中前者称为不完全脱出,后者叫做完全脱出。母牛通常是妊娠后期容易发生,如果病牛没有及时进行治疗,会由于阴道黏膜发生炎症而引起坏死,并能够继发全身感染,导致其长时间不孕,严重损害养牛业的经济效益。下面就来具体了解一下:母牛阴道脱出的病因母牛阴道脱出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妊娠母牛年龄过大,胎次较多,体质瘦弱,缺乏营养,饲喂单一饲料,摄取钙、磷不足或者比例不合理,缺乏维生素D以及运动,往往会导致机体全身组织紧张性下降;妊娠后期胎盘分泌较多的雌激素,或者采食含有较多雌激素的牧草,会导致外阴部肌肉以及骨盆内用于固定阴道的组织过于松弛。在此基础上,如果同时出现导致腹压不断增大的情况,如胎水过多、胎儿体型过大、腹泻、便秘、瘤胃鼓胀、产前截瘫以及患有严重的软骨病而只能够卧地不起,或者长时间在前高后低的圈舍内饲养,以及产后过度用力努责等,导致松弛的阴道壁受到压迫,都会造成其部分或者全部都突出到阴门外面。另外,母牛饲喂含有较少纤维的饲料,导致肝脏和消化器官机能失调,促使肌肉变得松弛,也能够引起阴道脱出。妊娠后期,母牛在卧地时会由于胎儿和脏器向后移动,加之腹压升高,导致阴道后移而发生脱出。

2、发病症状

病牛症状较轻时,卧地时能够在阴门内或者阴门外看到一红色的球状物,而在其起立后又会自然回缩到体内。病牛症状严重时,会引起阴道全部脱出,有时甚至在其末端能够看到子宫颈口。阴道黏膜脱出后,初期呈粉红色,表面湿润、光滑。如果已经脱出较长时间,就会导致黏膜发生充血、水肿,并逐渐变成暗红色或者紫红色。长时间之后,黏膜表面会变得干燥,甚至发生干裂,并流出混杂血液的液体,此时阴道已经不能够自行缩回。病牛通常会由于疼痛而用力努责。如果母牛在妊娠期间发生阴道脱,可隔着脱出的阴道壁触摸到子宫和胎儿的前置部分。有时还可导致膀胱通过尿道外翻而脱出,呈苍白色球状。少数病牛还能够继发引起直肠脱出。病牛全身震颤,时起时卧,经常努责,体温降低,心跳、呼吸较快,但其他基本正常。

3、防治措施

部分阴道脱出。发病初期,病牛发生阴道部分脱出,且其没有发生水肿或者存在轻度水肿,并能够自动缩回,可使用温热的1%-2%明矾溶液或者O.l%高锰酸钾进行冲洗;如果发生严重水肿,要在水中先使用经过消毒的针头刺破肿胀处,接着撒布适量的明矾粉进行揉擦,将水肿液完全挤出。病牛也可使用中药防风汤,即取薄荷、黄柏、荆芥、防风、苦参各12g,3g花椒,加水煎煮后清洗;或者使用枯矾散,即取苍术、防风、枯矾、荆芥各25g,20g川椒,加水煎煮后外洗。如果黏膜已经发生坏死、龟裂,可将其剪除并缝合,然后涂碘适量的甘油,再使用浸有温热生理盐水的灭菌纱布托起脱出的阴道壁,从基部开始,使阴道壁逐渐还纳到阴道,并将其展平、复位,温敷。对于妊娠期间发生该病的母牛,可使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即取20g升麻、30g益母草、60g党参、20g柴胡、30g当归、60g炒白术,20g陈皮、75g炙黄芪、30g生姜、30g炙甘草、50g大枣,全部研成粉末,添加适量开水冲调,待温度适宜后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3-4天。如果气虚重者,要减去当归,并添加焦艾叶、阿胶;如果腹痛或者腹胀,且粪便粗糙混杂较多的水,可添加苍术、木香;如果食欲不振,完谷不化,可添加三仙;如果存在瘀血,可添加醋元胡、炒蒲黄。另外,还要抑制努责,并避免发生感染,可在交巢穴注射320万IU青霉素、20mL0.5%盐酸普鲁卡因。如果由于分泌较多雌激素而引起的阴道脱,可肌肉注射50-100mg黄体酮,每天1次,连续使用数天。

阴道完全脱出。要立即进行整复,并采取固定。病牛要拴系在前低后高的地方,如果无法站立要垫高其后躯,并在后海穴注入小于6mL的3%奴夫卡因用于麻醉,缓解努责。阴道要使用防腐消毒液进行充分清洗,如0.1%雷夫奴尔、0.05%-O.l%新洁尔灭或者O.l%高锰酸钾等,干净后还要将坏死组织清除干净。如果黏膜发生水肿,可使用浸有2%明矾溶液的毛巾进行冷敷,经过15-30min压迫促使其收缩。然后术者将脱出的阴道用经过消毒的纱布或者手托起,在病牛停止努责的间隙,将其推回到原位。最后,将适量的消毒液灌入到阴道腔或者在阴门两旁注射适量的抗生素,或者向阴道注射10-20mL奴夫卡因或者对阴门进行热敷,用于抑制努责。母牛整复后为避免出现复发,可对阴门两侧采取双内翻缝合法。阴门下1/3不进行缝合,用于排尿。母牛手术后要采取单独饲养,待麻醉效果完全消失后对机体各项生理指标进行检测,如果一切正常,可饲喂品质优良的饲草和容易消化的含有丰富维生素、蛋白质的饲料。为避免术后发生感染,可每天注射1次抗生素。另外,母牛术后由于采食量减少,且胃肠蠕动缓慢,比较容易发生酸中毒,为此间隔1天可静脉注射适量的25%葡萄糖溶液和10%碳酸氢钠溶液。术后1周,要对母牛的恢复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如有需要可采取必要的对症治疗。经过数天,在母牛停止努责时进行拆线,或者采取临时拆线。

奶牛肢蹄病的病因、症状与综合疗法


摘要:奶牛肢蹄病是指机体由于骨质疏松导致的四肢变形以及各种不良因素造成的蹄部发生病变的总称。病牛症状较轻时出现运动跛行、行走困难,严重时只能够卧地不起,产奶量明显减少,且体质迅速消瘦。另外,该病还会导致奶牛饲料报酬下降和繁殖效率降低,治疗费用明显增加,往往淘汰过早,应尽早防治。

1病因分析

环境因素:奶牛肢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面质量的影响,当地面过于坚硬时,机体站立在地面没有得到有效缓冲,加之自身体重过大,非常容易导致四肢过度疲劳。另外,坚硬的水泥地面还会加重肢蹄与地面间磨擦,导致奶牛肢蹄发生挫伤。低洼的运动场,由于地面过于泥泞、潮湿,再加上没有及时清理粪便,容易滋生大量的细菌,如结节状梭菌、化脓性棒状杆菌、坏死杆菌、链球菌等,导致机体蹄底发生感染,从而引起腐蹄病。此外,气候因素也会导致该病的发生,例如夏季气候炎热且多雨,形成高温高湿环境,导致奶牛容易发生热应激,减弱抵抗力,此时蹄部往往长时间浸泡在污水中,导致蹄角质明显变软,再加上环境中通常存在大量细菌,使蹄部非常容易发生感染,也就是说夏季较容易发生该病。据报道,每年的5~9月份,奶牛由于患有肢蹄病而淘汰呈提高趋势,特别是7~9月份3个月达到最高。

疾病因素:奶牛患有某些产后疾病,如坏死杆菌病、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乳房炎等,会在机体的末梢处形成微血栓,致使末梢器官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导致蹄角质部无法完全角化,从而发生蹄变形。蹄变形往往会导致蹄壁支撑力较弱和蹄部负担过重,引起皮下炎症甚至溃疡,从而出现慢性、急性蹄叶炎。奶牛发生中毒,如瘤胃酸中毒、霉菌毒素中毒,存在于血液内毒素会导致小血管形成微血栓,容易引起蹄叶炎、蹄部皮肤坏疽。

2.临床症状

病牛蹄部发生病变处存在有明显的急性蜂窝织炎,蹄冠和蹄间皮肤发生红肿、充血,有时能够形成坏死或者表面性溃疡,并分泌散发恶臭味的物质,部分蹄间存在不良肉芽增生。蹄底角质部呈黑色,用手叩击会表现出疼痛,修蹄时会流出乌黑色或者乌灰色的脓汁,并散发恶臭味。病变如果进一步向上蔓延,就会发展成化脓性关节炎、脓性屈趾腱鞘炎,有时还会导致角质发生溶解,蹄真皮明显增生,蹄底突出肉芽,球节发生感染而导致发炎、脓肿、疼痛。随着症状的进一步加重,少数病牛只能够卧地不起,且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产奶量减少、食欲减退以及体质消瘦等。病变肢蹄无法正常负重或者交替四肢进行负重,主要特征是一肢或者多肢出现跛行、严重疼痛以及跪地。

3综合防治措施

手术疗法:该疗法主要适用于症状比较严重的病牛,是指对病变肢蹄部位采取开刀,即先对术部使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接着进行局部消毒,之后在消毒部位用手术刀切开长度为2.0~2.5cm的切口,用经过消毒灭菌的注射器吸取高锰酸钾对切口进行多次清洗,结束后用消毒棉排出患处的脓块。接着每天进行1h的清洗,直到排出一定量的脓块后可改成每隔1~2天进行1次清洗消毒,然后包裹药棉绷带,涂抹适量的松节油,避免发生感染。只要排净脓汁,通常都能够长出新肉。

对症支持疗法:病牛可采用静脉注射适量的葡萄糖酸钙,每天1次,连续使用1星期;也可注射由480万IU青霉素和2g链霉素组成的混合溶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10天。如果病牛症状严重,要适当提前停奶,并转移到隔离防治区进行治疗,防止疾病蔓延。病牛治疗初期,可配合使用乙氨基镇痛剂,用于有效止痛,每天1次,促使机体食欲增强。如果病牛发生病变的蹄部出现比较严重的疼痛,可蹄部注射50mL0.5%盐酸普鲁卡因青霉素,并包裹卫生的棉布。

血竭疗法:病牛蹄部先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将蹄底发生腐烂部位处理成一个漏斗状,直到有鲜血流出再撒布适量的止血剂进行止血,接着再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并擦干,再在伤口处涂抹提前备好的血竭,之后用烧热的铁器覆盖在血竭上促使其熔融,确保其与角质相互黏合,最后包裹绷带进行固牢,并将一些防潮防腐药品涂抹在外面。

加强蹄部保健:奶牛每年至少要定期进行1~2次修蹄,且日常加强观察,如果发现蹄部变形要及时进行修正。如果奶牛蹄冠和蹄踵比较狭窄,可将蹄壁角质狭窄处挫薄,减轻压迫,并配合采取蹄矫形。进入高温季节,特别是梅雨季节,可在奶牛圈舍以及集中挤奶出入处设置蹄浴池,对其进行蹄浴。另外,奶牛蹄部可使用没有异味且刺激性小的3%~5%硫酸铜溶液进行喷蹄,通常使用塑料喷雾器在蹄部直接喷洒药液,每星期2次,能够有效避免传染性蹄病,并提高蹄角质的硬度。需要注意的是,喷蹄前要先将牛粪、泥土垫料清除干净,确保药液完全喷到蹄壳上。

改善饲养和环境:奶牛合理搭配日粮,确保含有全面和充足的营养,注意保持矿物质含量适当,尤其是保持钙、磷比例平衡。运动场和牛床要选择恰当的建筑材料,并确保建筑结构平整、松软、干燥、清洁。如果发现牛床有所损坏则要立即进行维修,同时保证运动场不存在积水,也没有坚硬的棱角杂物以及尖锐的异物。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的病因及其防治方法


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是由多因子病原感染引起的,以咳嗽、喘气、腹式呼吸、肺炎等呼吸道症状为特征的一系列综合性症状。可能的病原主要有细菌(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原虫(支原体、衣原体、附红细胞体、弓形体等)、病毒(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等)以及环境条件、饲养管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疾病,已成为我国当前猪病中的重中之重,几乎所有的猪场都有发生。

1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流行情况及其危害

猪场常因购买不检疫或检疫不严的病猪或隐性感染猪而使本病流行,并因饲养管理不善或营养不良而导致病情加重。

该病除了造成直接的死亡之外,更为严重的是使猪增重减缓5%~25%,饲料利用率降低5%~25%,出栏时间推迟15~20d,并长期携带多种相关病原体,有的发病率高达25%~60%,直接死亡率可达20%~90%,增重下降或生长停滞的可达70%。

2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主要症状

该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有的体温升高、腹泻。急性发病的猪可突然死亡,大部分由急性变为慢性或在保育舍周围形成流行。哺乳仔猪以呼吸道和神经症状为主,死亡率高,生长育肥猪经常发生18周龄墙,首先发热,随之出现呼吸道症状。

3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因

3.1传染性病因

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征病毒、猪流行性感冒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等。

细菌:主要有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链球菌属1型、副猪嗜血杆菌、巴氏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

原虫:猪肺炎支原体、附红细胞体、弓形体、衣原体等。

3.2非传染性病因

非传染性因素主要是饲养管理条件,包括营养水平、饲养密度、空气质量、粉尘、温度、湿度、转群频率、不同来源的或日龄相差太大的猪只群饲、没有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等,它们往往是猪呼吸道疾病暴发或死亡率升高的诱因。

3.3综合病因

事实上,以上病因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往往相互促进,互为因果,从而使得呼吸道疾病的病因变得非常复杂,这也是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难以诊断和防治的原因所在。

4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

咳嗽:咳嗽是猪群出现呼吸道疾病的第一警示信号,应该引起广大养猪场(户)的重视。

气喘:观察猪气喘的最佳时机为早晨饲喂之前或者采食1h后休息时,发现侧卧猪出现腹式呼吸(猪呼吸时,腹部明显起伏),即可认定有气喘症状。

呼吸困难:患猪出现不爱吃食、精神不振、张口喘气、出气不畅、腹上或者后背发红、后背毛根出血、耳缘发紫等症状。

5猪呼吸道综合症的治疗方案

5.1个体治疗方案

不明原因咳嗽:万特肺灵注射液按15kg体重1ml的用量毎48h注射1次。

咳嗽、气喘、不发烧:上午用万特肺灵注射液按10kg体重1ml的用量注射,下午用利安注射液,连用3d。

咳嗽、气喘、发烧:在咳嗽、气喘、不发烧的方案基础上,增加退烧药,可选择安乃近、氨基比林以及中药,配合使用VC,每日1次。

耳缘发红、腹下发红:黄芪多糖+白细胞介导素,每日1次。

5.2全群治疗方案

用万特肺灵700g+新附优特乐(或泰乐新)1000g/t饲料连用7d,再用万特肺灵500g+治嗽净(或富乐克)1000g/t饲料连用7d。如果怀疑猪群感染温和型猪瘟病毒、圆环病毒(/),则在上述配方案基础上增加黄芪多糖500g/t饲料。

特殊说明:拌料量以该群猪发病前采食量未下降时每日采食量为准,猪群发病后,虽然采食量下降,仍然按健康时采食量计算投药量,以确保发病猪不因采食量下降而摄入药物不足。

6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综合预防措施

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已成为许多养殖者的共识。等出现气喘症状再用药,治疗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即使治好了也影响生长,损失很大。针对从上介绍的原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就能杜绝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发生。

(1)加强管理,操持舍内干燥:秋冬季节,先清干粪后扫圈,一般不用水冲洗圈面(转群后消毒除外)。

(2)保持舍内温度:北方养猪户可以通过火墙、土暖气等方式增温,有条件的猪场应设计安装先进采暖设备。

(3)保持适当通风:在晴朗天气,可选择在中午13:00~14:00时通风1~2h。养猪实践证明,采用正压鼓入热风可解决通风与保温之间的矛盾。

(4)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是由病毒、细菌和原虫混合感染的,因此针对这三种病原采用综合办法加强猪群免疫:把猪瘟、蓝耳、伪狂犬等病毒性的疾病免疫好,有条件的养猪场(户)可采用检测净化,把有野毒猪瘟、蓝耳、伪狂犬感染的猪淘汰掉。有条件的猪场可增加支原体肺炎、传染性胸膜炎的免疫。

(5)做好猪群保健:猪一生中的四关(出生关、断奶关、转群关、18周龄关)是猪最容易感染疾病的时候,把这四关保健好,猪就不会发病,就能健康出栏。出生关要做好母猪的保健,仔猪有病都是母猪传染的,母猪产前7d和产后7d做好保健不但对仔猪出生后的健康生长有效,同时能控制母猪产后疾病的发生。产前7d每吨饲料加氟苯尼考500g+磷酸泰乐菌素、磺胺二甲嘧啶预混剂(或泰乐新)1000g;产后7d每吨饲料加万特肺灵500g+附优特乐(或富乐克)1000g;断奶后每吨饲料用万特肺灵500g+新附优特乐(或泰乐新)1000g+黄芪多糖500g,连用7d;再用万特肺灵500g+新附优特乐(或治嗽净)1000g/t饲料,连用7d;第3周用乐去从500g/t饲料驱虫一周;70日龄转群时每吨饲料加万特肺灵500g+新附优特乐(或附优特乐或治嗽净)1000g连用7d,接着再驱虫7d;110日龄时再用上述方案保健一周,猪就能健康出栏。

只要加强防疫、保健、管理和消毒,多管齐下,就能彻底控制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发生。

参考文献

张旭.猪群呼吸道疾病多发的原因.养殖技术顾问,2011(07).

桂雪峰.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的特点和防治措施.湖北畜牧兽医,2010(08).

朱光明,宋向阳,高永红.规模化猪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的控制策略及效果.湖北畜牧兽医,2009(05).

母猪产褥热的病因、症状、类症鉴别及综合防治


1病因分析

环境因素:圈舍采光、通风条件较差,全部用具没有经过严格消毒,或者气候过于炎热等,都会导致母猪产后非常容易感染病原体,还会继发引起其他炎症。

母猪体质因素:在中兽医中,认为母猪分娩后损耗过多的中气和血液,缺乏正气,非常容易感染六淫,如盛夏燥热之邪就会趁机侵入体内,导致体温明显升高,体表温度不均,气血虚弱;机体积聚过多的热毒,导致脾胃发生损伤,接着引起出血,缺乏津液,如果口鼻干燥则说明阴亏,从而导致停止采食,无法正常排泄粪尿;如果郁结热毒,就会导致乳络气机不畅,从而造成乳房热痛、红肿。

胎儿因素:胎儿体型过大,在分娩过程中导致产道明显扩张,且容易发生损伤,感染病菌,甚至在子宫中残存胎衣碎片而继发引起细菌感染。

2.临床症状

母猪产后1~2天,体温升高到41~42℃,呼吸急迫,不食,阴户内流出脓性分泌物。乳房红肿明显,有的表现一侧或双侧肿胀,或者部分如颈肿大,质地坚硬,患部呈青紫色,无乳;也有的乳房肿胀不明显,体温升高,但仔猪吃奶后,母猪剧烈疼痛,发出尖叫声,拒绝仔猪吸乳,此时仔猪由于吃不足或吃不到正常奶水,很快患黄痢病,死亡率高。

3类症鉴别

流产:二者相似之处是病猪都有分泌物从阴户排出;不同之处是母猪流产是通常体温不会升高,呼吸、心跳也没有加快,通常在预产期前容易发生,阴道黏膜没有发生肿胀,不会有污褐色的分泌物排出,且四肢关节也不会发生肿胀。

子宫内膜炎:二者相似之处是母猪都在产后出现发病,并有分泌物从阴道流出,食欲不振,体温有所升高,且心跳、呼吸加快等;不同之处是母猪发生子宫内膜炎从分娩到发病需要较长的间隔时间,有时从阴道流出的分泌物混杂血液或者组织碎片,呈粉红色,散发腥臭味。关节不会发生肿胀,没有热痛感,不会出现下痢。变成慢性时,不会出现全身症状,在卧倒时有黄色、灰白色、暗灰色黏性分泌物从阴户流出或站立时没有黏液排出,屡配不孕。

母猪无乳综合症:二者相似之处,母猪产后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达到39.5~41.0℃,泌乳减少,食欲减退或者彻底废绝,呼吸、心跳加速等;不同之处是无乳综合症的母猪对仔猪感情比较冷淡,即使仔猪叫唤和要求吃奶没有反应,乳腺质地坚硬,但不会有褐污分泌物从阴户流出。

4防治措施

合理饲养:如果妊娠母猪膘情较好,可从临产前4~5天开始适当减少青绿多汁饲料和精料的饲喂量,避免体况过肥,乳房过于满胀,导致其分娩时的腹肌收缩受到影响,从而使分娩所需时间过长或者发生难产,或者产后分泌大量且过于黏稠的乳汁而发生乳房炎,以及仔猪发生腹泻等。为清理肠胃,母猪产后最好饲喂适量的麸皮盐汤,并在产后l~2天内饲喂容易消化的饲料,经过2~3天再逐渐增加饲喂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饼类饲料,防止机体产后肠胃过于虚弱而发生消化不良性便秘以及乳房炎。

控制环境卫生良好:母猪分娩前5~7天,必须对产房进行彻底打扫,如果是水泥地面最好用清水进行冲洗,之后进行1次彻底消毒。当圈舍干燥后,才能够将临产母猪移入产房。如有需要,可对猪圈、猪体、用具用普通的消毒药进行喷雾消毒。母猪分娩结束后,要立即将被羊水、胎粪污染的褥草以及胎衣清理干净,防止感染病原微生物。

药物预防:母猪产前1~2天可使用少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该病。母猪可肌肉注射1~2支80万IU青霉素、lOmL30%安乃近,每天1次,连续使用1~2天。还可使用中药预防,如甘草、柴胡、陈皮、桂枝、黄柏、麦芽、黄芩、川木香、防风、建曲、山楂。母猪分娩后的36~48h内,可每头肌肉注射0.2mg前列腺素F2a,促使在子宫颈没有闭合前将子宫内容物经由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及时排到体外,相当于对子宫进行一次彻底清洗,避免母猪产后由于恶露不净而导致子宫混合感染乳房炎、子宫炎以及并发高热等。

药物治疗:发病早期,病猪可每次肌肉注射40mL10%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或者40mL柴胡注射液,或者40mL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病猪也可每次肌肉注射40mL复方胺胆注射液,或者40mL抗病毒注射液。病猪还可每次肌肉注射40mL10%阿尼利定注射液,或者40mL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另外,病猪可口服适量的健胃消食类药物,如人T盐、消食品等,对轻症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此外,还要采取以下综合治疗措施,即抗菌消炎、补充营养。病猪可静脉注射由2000mL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lOg头孢唑林钠、40mL30%安乃近注射液、20mL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40mL维生素C注射液组成的混合溶液,每天2次;并配合每次肌肉注射40mL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每天2次。

蛋鸡产蛋下降综合症的病因、症状、诊断与防治


蛋鸡产蛋下降综合症是由禽类腺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蛋鸡感染此病毒后,会出现无法达到产蛋高峰期,产蛋量下降,产软壳蛋、无壳蛋、畸形蛋的数量增多,蛋的质量下降等现象.在生产过程中做好该病的诊断工作,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该病进行科学的防治。下面就具体来了解一下:蛋鸡产蛋下降综合症的病因、症状、诊断与防治。

1、病原与流行

病原为Ⅲ群腺病毒,可凝集禽类的红细胞,感染任何年龄的鸡群,其中24~36周龄的青年鸡群是高发阶段,36周龄以上的鸡发病率较低。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的传染源。雏鸡感染此病后无临床症状。另外不同品种的蛋鸡对该病的易感性也存在着差异,其中以产褐壳蛋的品种最易感,产白壳蛋的品种发病率较低。该病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主要传播方式是经由受精卵垂直传播,一般在鸡群的感染率达到50%,且达到产蛋高峰时,该病毒会迅速的传播。该病也可进行水平传播,可通过输卵管、肠内容物、粪便等途径向外排毒传播疾病。

2、症状与病理变化

雏鸡感染此病后无临床症状,青年鸡感染后一般在7~9天后可见最初的症状,也有的时间更长,约为17天才见症状。主要的症状是突发性的产蛋量下降,一般比正常的产蛋率下降20%~30%,有的高达50%,同时伴随着产薄壳蛋、软壳蛋、无壳蛋、畸形蛋、小蛋等异常蛋。蛋壳的质量下降,表面粗糙,一端呈砂纸样的细颗粒状。产褐壳蛋的蛋鸡品种所产的鸡蛋蛋壳颜色变浅,表面粗糙,褐色如白灰、灰黄粉样,蛋白为水样,蛋黄颜色浅,有的蛋白中还有血液和异物等,种蛋的孵化率降低,孵化成功的雏鸡体质一般较弱,通常在产蛋量下降持续4~10周后可恢复正常。有的蛋鸡达不到产蛋高峰期,或者开产期推迟。病鸡还有一些较为轻微的症状,有的鸡的精神不佳,羽毛散落,食欲下降,贫血,腹泻。

该病一般不会引起死亡,没有明显的病理变化,有一些病例的生殖器官发生病变,表现为卵巢和输卵管萎缩,有的表现为子宫黏膜皱褶出现水肿性肿胀,有的可见卵巢萎缩。有的病例的脾还会有轻度的肿大。

3、诊断方法

对该病进行诊断时可以根据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来进行初步的诊断,通常鸡群在无异常现象发生,突然出现产蛋率下降,且产异常蛋的数量增多,尤其是产褐壳蛋的品种在产蛋下降前的1~2天的蛋壳出现异常时即可考虑是感染此病。为了进一步的确诊,则需要进行实验室的检查工作,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和血清学的检查。

病毒分离鉴定是取病鸡的病料,无菌处理后接种在无腺病毒抗体的鸭胚。最初分离时鸭胚死亡数较少,随之着代数的增加,死亡数增多。也可将病料接种于鸭胚、鸡胚成纤维细胞,可见其生长良好。产蛋下降综合症病毒可凝集禽类的细胞,不能凝集哺乳动物的红细胞;血清试验检查蛋鸡感染产蛋下降综合症病毒后,可以产生高效价的抗体。可以使用血清抑制试验、琼脂扩散试验、血清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其中血清抑制试验是最常使用的诊断方法。

因很多疾病都会引起产蛋量下降,因此为了有效防治该病,要做好与其他类疾病的鉴别工作,如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鉴别工作,当蛋鸡患传染性支气管炎时除了会出现与产蛋下降综合症相似的症状外,还伴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与病毒性关节炎的鉴别是病鸡会出现关节肿大,不愿走动,关节位置病变严重,而鸡产蛋下降综合症无此症状和病变;与维生素、钙缺乏的区别是当饲料中补充维生素和钙后产蛋性能恢复正常。

4、防治措施

目前生产上对该病的治疗还不够成熟,所以主要采取的是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根据该病主要是通过受精卵垂直传播的特点,在选购种蛋时要注意选择无该病毒污染的种蛋场,防止将该病毒带入鸡场。最好选择从本场未感染该病的鸡群中留种蛋。对于未出现该病的鸡场要做好预防工作,除了必要的保持日常的环境卫生外,还要加强消毒,尤其是在引种时更应做好消毒与隔离工作。注重日常营养的供给,饲喂营养均衡的混合饲料,特别是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矿物质的平衡。注意饲料与饮用水的卫生,无污染。在养殖过程中严禁多种禽类混养。

免疫接种是防治该病的主要措施。目前使用效果较好的疫苗是产蛋综合症油佐剂灭活苗,适用于蛋鸡的后备鸡群,在开产前2~4周注射,可以保护整个产蛋期不受该病毒侵害。注意妥善保存、正常使用疫苗,使其发挥最佳的作用。

在蛋鸡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现产蛋异常,产蛋量突然下降的现象,就要高度的重视,立即对病鸡进行隔离、消毒。尽快查明原因,迅速做出诊断。如果确诊为该病,要及时淘汰病鸡和带菌鸡。对于与患该病同群的鸡则要隔离饲养,并连续1周进行消毒和抗病毒处理,同时使用疫苗免疫。对于产蛋下降期间产的蛋严禁留为种用。对受到污染的场地、用具等要彻底的消毒,以做到快速、及时的消灭此病,净化鸡场。

鸡产蛋下降综合症

鸡产蛋下降综合征是由腺病毒引起的一种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产蛋母鸡产蛋量明显下降的疾病。于1976年发现,故又命名为产蛋下降综合征1976。
鸡产蛋下降综合症是由禽类腺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任何年龄的鸡都易感。鸡感染禽类腺病毒后影响整个产蛋期的生产。本病多为垂直传播,通过胚胎感染小鸡,鸡群产蛋率达50%以上时开始排毒,并迅速传播;也可水平传播,多通过污染的蛋盘、粪便、免疫用的针头、饮用水传播,传播较慢且呈间断性。笼养鸡比平养鸡传播快。肉鸡和产褐壳蛋的重型鸡较产白壳蛋的鸡传播快。病原
产蛋下降综合症病毒属于腺病毒Ⅲ群,无囊膜,能在鸭胚、鸭胚肾细胞和鸭胚成纤维细胞、鸡胚肝细胞和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生长繁殖,但在鸡胚肾细胞和火鸡细胞中生长不良,在哺乳动物细胞不能生长。在鸭胚生长良好,可使鸭胚致死。
本病病毒能凝集鸡、鸭、火鸡、鹅、鸽的红细胞,但不能凝集家兔、绵羊、马、猪、牛的红细胞。国内外分离的病毒株有十余个,国际标准为荷兰127株。已知各地分离到的毒株同属一个血清型。病毒对乙醚、氯仿不敏感,对pH适应谱广,0.3%福尔马林48小时可使病毒完全灭活。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132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