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链球菌病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鹅链球菌病是由致病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以雏鹅多发,成年鹅也可感染。临诊症状主要表现为两脚发软,步态蹒跚。主要病变是肝脏肿大,肝被膜下有局限性密集的小出血点和灰白色坏死灶。脾脏肿大,呈黑紫色,有些病例出现坏死病灶。肺淤血或水肿。

诊断依据

一、临诊症状雏鹅:精神委顿,羽毛松乱,呆立,离群独处,缩颈,眼半开半闭,不愿行动,嗜眠,严重时因败血症而死亡。

中鹅:多发生于30日龄前后,常呈败血症经过。两脚无力,强力驱赶,步态蹒跚,或容易跌倒。食欲废绝,最后痉挛而死。成鹅:精神委顿,羽毛松乱,食欲减退,饮欲增加。发病初期排绿色稀粪,后期稀粪变为黑色。常见患鹅腹部下垂,跗关节及趾关节肿胀,不能走动。严重者也可突然死亡。病程一般为2~3天。

二、病理变化雏鹅常出现脐炎,或卵黄吸收不良。中鹅多呈急性败血症,见实质器官出血。肝肿大,质地柔软,呈淡绿色,被膜下有局限性密集的小出血点和灰白色坏死灶。脾脏肿胀,呈紫黑色,偶有坏死灶。肺淤血并有水肿。心包炎,心包积液,心肌坏死。心冠沟脂肪、心内膜和心外膜有小出血点。肾淤血稍肿。肠黏膜呈卡他性炎症。成鹅病变与中鹅基本相同,常伴有腹膜炎,腹腔中积有炎症渗出物。

三、流行病学资料各种日龄的鹅均可感染发病,以雏鹅多发。路振香等(2003)报道安徽某鹅群曾有70~120日龄鹅发生以败血症为特征的急性链球菌病。本病的传染来源是病鹅和带菌鹅。其传染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及创伤的皮肤。雏鹅可经脐带感染,也可经污染的蛋壳或胚体垂直传播。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多见于育雏期,特别是鹅舍地面潮湿,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下饲养的雏鹅。

四、病原诊断(一)病原特性

本病的病原菌为兽疫链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呈革兰氏染色阳性,兼性厌氧,不形成芽孢,不能运动。皇单个、成对或短链排列。在固体培养基中多呈成双、成对,常误认为是双球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多成短链或形成长链。在血液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菌落无色、透明,呈露珠状,能形成荚膜,能发酵山梨醇,不产生接触酶。

兽疫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不同菌珠对不同抗生素有不同的敏感性。在4℃可保存几个月,在血液中置-70℃可存活1~2年。冻干可存活20年。

(二)实验室诊断

细菌分离培养:无菌手术取病死鹅的肝、脾、心血及卵黄囊。接种于血液琼脂平板上,在37℃培养24~48小时,菌落呈露珠状,产生明显的溶血。

取上述典型菌落作涂片,革兰氏染色,菌体呈革兰氏染色阳性的链球菌,然后挑选典型菌落作纯培养,接种到麦康凯培养基上,其他链球菌可以生长,兽疫链球菌则不生长。接种山梨醇能产酸。

综合上述资料,可以作出确诊。

防治策略

一、预防加强饲养管理,搞好育雏室及鹅舍的清洁卫生,勤换垫料,保持干燥,防止外伤。严格执行消毒制度,保持种蛋的清洁,人孵前可用0.02%高锰酸钾或0.1%新洁而灭溶液浸涤消毒(水温应为40~43℃,浸泡时间不超过3分钟)。可防止本病经蛋传播。

二、治疗鹅群一旦发生链球菌病,应用青霉素,每千克体重用3万~5万国际单位;或按0.5~1.5千克体重用5万~10万国际单位,1.5~3千克体重用10万~15万国际单位,3千克体重以上用20万~25万国际单位。用生理盐水氨基比林液稀释。

使用复方新诺明,按0.04%的比例均匀拌料喂服,即每50千克饲料中加入20克,连用3天。

新生霉素按0.0386%比例均匀拌料饲喂,即每50千克饲料中加入20克,连用3~5天。

相关推荐

鸭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 鸭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鸭链球菌病主要是由兽疫链球菌、粪链球菌所引起的一种以败血症、发绀、下痢为特征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链球菌种类很多,有的是鸭肠道正常菌群的组成部分,在鸭舍及其周围环境中也普遍存在。因此,一般认为链球菌感染多为继发性感染或非致病菌,未能引起养殖者和兽医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但近年来,该病的发生呈明显上升趋势,在近几年临床工作中多有遇见。有益的帮助。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鸭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鸭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1、流行病学

在鸭群中发生的鸭链球菌病主要受到感染的为新生幼鸭,此种病菌可通过空气、水槽、饲料、伤口、口腔等方式进行感染传播,表现为急性败血性感染,根据病鸭的病理检查及病理分析可以发现造成链球菌病发生的菌种主要为兽疫链球菌、粪链球菌、变异链球菌等,并且链球菌病也易与其他病症并发,通常在肉鸭感染其他病菌后可能会继发链球菌病,如大肠杆菌继发链球菌病会造成肉鸭肠道上皮组织受到感染及破坏,增加肉鸭患病死亡风险。链球菌病的发生及传播速度较快且容易形成交叉感染,因此易形成流行性感染病。

2、临床症状

在急性鸭链球菌病中,病鸭的表现主要为食欲下降、饮水减少、精神委顿,并且鸭羽杂乱、脱落,病鸭在日常活动中伴有腹泻的情况,病鸭粪便多为黄绿色,并呈稀水状,病鸭会突发痉挛抽搐的情况,并突然死亡,此时需紧急防治。

慢性或继发性鸭链球菌病所造成的病程较长,在感染发病前期病鸭无明显病症,但会出现嗜睡、蹲窝等情况,发病中期病鸭会出现进食量下降、畏冷、下泄、鸭羽杂乱、昏睡等情况,在发病后期,病鸭几乎不再进食,粪便稀黄且伴有血丝,站立不稳且不愿走动,鸭群中出现病鸭死亡情况。

3、病理诊断

对病鸭解剖检验后发现其肝脏、肺部、胸部有不规则出血情况,肠道黏膜损坏,心脏、脾脏、肾脏存在异常肿胀情况,可初步判断其内脏器官出现出血性炎症。

病原学检查:利用病料涂片镜检取具有典型病变特征新鲜病死鸭的肝脏、脾脏、心包液等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后置显微镜下观察。如镜下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单个、成对或链状排列,则可初步判断为链球菌。

细菌分离培养:无菌取病死鸭的肝脏,脾脏、心脏等采用划线法分别接种于两个血琼脂平板和麦康凯平板,分别于37℃需氧和厌氧培养24h后观察。禽链球菌在上述两种培养基上均能长出;兽疫链球菌则只能在血琼脂平板上长出。血琼脂平板上,链球菌为圆形、突起、灰白色、半透明、表面光滑的细小菌落,一般认为,具有B溶血特性的菌株其致病力较强。取培养出的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应为典型的链球菌形状。

4、综合防治

鸭链球菌病在发生初期容易被养殖户忽视,养殖人员需要加强对此病的重视,观察鸭群情况,在确定发生链球菌病后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防治处理,从而减轻鸭群的感染程度及减小感染范围。

药物防治:对于鸭群中患病程度不同的病鸭进行分类处理,病情较轻的肉鸭可以通过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药物来进行治疗,而患病较重的肉鸭由于无法进食且难以行走可以采用针剂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同时注意注射卫生,做好伤口消毒及针头更换的工作,对于没有患病的肉鸭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适当的药物来提高其免疫能力,在治疗的过程中尽量避免鸭群出现应激反应。同时在药物的选择时要考虑链球菌病所具有的敏感性及耐药性等,根据兽医指导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防治工作。

分析病因:由于鸭链球菌病发生机制较多,因此对于诱发肉鸭感染链球菌病的病因需要进行检查,例如卫生环境、饲料饮水等,通常肉鸭感染链球菌病是由于接触粪便或是通过口腔交叉感染的。

做好消毒清洁工作:由于鸭在养殖场中群居必定会造成病原微生物容易滋生,因此管理人员需要对养殖场定期进行清洁消毒来避免病菌的繁殖,同时粪链球菌容易在鸭粪中潜伏,因此需要及时的进行清理,在鸭出栏后对养殖场及周边区域进行全面消毒。

目前鸭链球菌病发生比例在逐年上升并且在临床中确诊的案例也越来越多,但是在实际中其防治工作仍常被忽略。为了避免链球菌病影响养鸭行业的正常、健康发展,应从病理及发病机制等方面出发对其进行研究及防治。

鸭链球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一、发病情况
2011年10月22日早晨,江苏省姜堰市大伦镇某养殖户1000只16日龄的肉鸭有4只肉鸭死亡,30多只肉鸭表现为精神沉郁,伏地、闭眼、嗜眠,羽毛松乱,不愿采食。其后又有7只肉鸭死亡。
二、临诊症状
患鸭精神不振,缩头,嗜睡,食欲下降或废绝,腹部膨胀,羽毛松乱,头部有出血现象,两脚无力,不愿走动,驱赶时步态蹒跚,容易跌倒,排出绿色或灰白色的稀粪。有的患鸭濒死前出现痉挛症状,两腿呈游泳状划动。
三、病理变化
对10只病死鸭、濒死鸭剖检,结果如下:皮下及全身浆膜、肌肉水肿、出血;腹腔内有浆液性、出血性渗出物;肝脏肿大、淤血,暗紫色,表面有小出血点和大小不等的黄褐色或白色坏死灶;脾脏肿大,表面有出血点;肺淤血或水肿,气管和支气管黏膜有出血点,表面附着黏性分泌物;心冠沟脂肪有点状出血,心包腔内有淡黄色积液,心肌上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结节;肾脏肿大,有时有出血点;十二指肠壁水肿且增厚,黏膜出血。
四、实验室检查
1、涂片镜检
无菌采集病死鸭的肝、脾、心和皮下渗出物等病料,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视野中有革兰氏阳性、链状排列的球菌,初步诊断该病原为链球菌。
2、分离培养
将上述病料接种于血液琼脂平板上,置37℃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结果长出灰白色、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的小菌落、有明显的B溶血环。取血液琼脂平板上的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的链状排列的球菌。
3、纯培养
从经过24小时培养后的血液琼脂平板上挑取疑似链球菌的菌落移植至血清肉汤中,37℃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备用。
4、生化试验
取分离的纯培养物做生化试验,结果见表1
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甘露醇山梨醇菊糖
++++++-
5、药敏试验
对分离到的病原菌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恩诺沙星等9种药物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高度敏感的药物有复方新诺明,中度敏感的药物有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新生霉素,耐药的有恩诺沙星、氟哌酸、红霉素、磺胺嘧啶。
五、治疗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复方新诺明对全群肉鸭按0.04%的比例均匀拌料饲喂,同时饲料中添加复合多维,连用3天。对于不能行走、不愿采食的病鸭使用丁胺卡那霉素注射液进行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3天。通过采用以上治疗方法,2天后肉鸭死亡的情况明显下降,用药3天后,鸭群停止死亡,恢复健康。
六、诊疗体会
药敏试验所选的9种抗生素中,鸭链球菌仅对复方新诺明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新生霉素4种抗生素中度敏感,对恩诺沙星、氟哌酸、红霉素、磺胺嘧啶4种抗生素耐药。说明随着抗生素的大量应用,链球菌的耐药性在不断地增加。因此,在治疗鸭链球菌病时,为了保证治疗的效果,应先做药敏试验,然后选用高敏的药物进行治疗。
使用抗生素治疗鸭链球菌病时,饲料中添加了复合多维,目的是增加营养,减少应激,保证消化系统的功能正常,促进病鸭尽快康复。

羊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诊断及其防控方法


1临床症状

最急性型。病羊没有出现明显的症状,往往被忽视,一般在24h内发生死亡,或在清晨检查圈舍时发现已经死亡。

急性型。病羊体温明显升高,超过41℃,精神沉郁,低头、弓背,呆立不动,拒绝走动。食欲不振或者彻底废绝,停止反刍。眼结膜发生充血,不停流泪,接着分泌黏脓性物质。有浆液性、脓性鼻液从鼻孔流出。咽喉发生肿胀,颌下和咽背淋巴结发生肿大,出现咳嗽、流涎,导致呼吸困难。有时排出混杂黏液或者血液的粪便,经过3~4天发生死亡。

亚急性型。病羊体温有所升高,食欲不振。鼻孔流出透明状的黏性鼻汁,伴有咳嗽,导致呼吸困难。排出稀软粪便,并混杂有黏液或者血液。往往卧地不起,拒绝走动,即使迫使走动也会出现步态蹒跚的现象。

慢性型。病羊精神沉郁,采食量明显减少,反刍停止,且眼结膜存在充血;鼻腔内开始存在浆液性鼻液,之后变成脓性鼻液;出现流涎,且混杂有泡沫。体温常处于41~41.5℃范围内,经过2~4天有所降低,但依旧保持在40℃以上。

2.实验室检验

组织涂片镜检。无菌条件下,取病羊新鲜血液以及病死羊的淋巴结、脾脏、肝脏等作为病料进行涂片,经过革兰氏染色后进行镜检,能够看到呈单个、成对或者短链状排列的球菌,且呈革兰氏阳性。

细菌分离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羊的血液、脾脏和肝脏,分别接种在鲜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上,置于37℃条件下进行24h培养,能够发现在培养基上长出露珠状的透明微小菌落,呈灰白色,且菌落周围形成口型溶血环。挑取单个菌落进行涂片,经过革兰氏染色放在显微镜下检查,能够看到呈短链状或长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生化试验。挑取细菌培养物进行多种生化试验,结果发现病菌能够使葡萄糖、乳糖、蔗糖、蕈糖发生分解,无法使山梨醇、甘露醇、菊糖发生分解,且不能够液化明胶。

3鉴别诊断

羊快疫,主要是由于感染腐败梭菌而导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通常是6~18月龄的羊容易发病。往往会发现病羊在放牧过程中直接在牧场上饲喂或者清晨发现在圈内饲喂,通常是体况比较肥胖的羊只容易发病。

巴氏杆菌病,也叫做出血性败血症,是由于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而引起,任何年龄的绵羊都具有易感性,山羊相对较弱,其中羔羊比较容易发生,尤其是哺乳羔羊。通常通过呼吸道扩散,且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病。最急性型能够在数分钟或者数小时内就发生死亡。

4防控方法

疫苗免疫。每个羊场根据各自的实际条件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按其操作,避免发生链球菌病。羊场一般可在每年2~3月份适时皮下注射羊链球菌氢氧化铝灭活苗来预防该病,不论体重、体型大小,每只用量都为3mL,对于小于3月龄的羔羊可经过2~3星期再进行1次重复注射,能够持续至少6个月的保护。

加强饲养管理。圈舍加强消毒,尤其是疾病流行期间可增加消毒次数,一般每3天进行1次。消毒过程中,还要对圈舍进行清扫,并对粪便集中采取统一处理。合理配置日粮,确保含有均衡营养,适当增加饲喂量,控制膘情适当,注意保暖。如果羊场条件允许,可提前备足干青贮饲料,促使羊群饮食进一步保持平衡。

应急处理。羊场发生该病时,要立即采取隔离措施或者就地进行扑灭。对于病羊以及疑似病羊都要采取隔离观察。隔离舍内要适当抑制空气流通,防止羊链球菌病原体不断蔓延,但每天对舍内要采取1~2次消毒,注意消毒前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对于疑似病羊,在隔离期间要保持舍内空气流通良好,防止病菌在狭小的舍内不断积聚而造成二次传播,同时每天对舍内也采取1~2次消毒。在消毒过程中,需要统计羊群中出现临床特征的数量,如果发现反刍停止或者流涎的情况,则必须将其隔离到单独的舍内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病羊和疑似病羊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2万IU青霉素,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肌肉注射5mL磺胺嘧啶钠注射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0.2mLl0%林可霉素,每天2次,连续使用3~5天;静脉注射由500mL5%葡萄糖生理盐水、5mL10%维生素C以及适量20%安钠咖液组成的混合溶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另外,病羊还可使用中药进行治疗,即取30g紫草,20g陈皮,20g牛蒡子,lOg甘草,20g黄芩,30g石膏,30g连翘,20g玄参,50g板蓝根,20g升麻,20g薄荷,20g栀子,lOg僵蚕,20g柴胡,30g桔梗,20g黄连,30g知母,加水煎煮后给其灌服,以上药量适合体重为40kg的羊只使用。此外,如果病羊下颌关节等部位出现脓肿,要将其切开,促使脓液流出,再使用0.1%双氧水对其进行冲洗消毒,再使用o.9%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并涂抹适量的磺胺软膏。

猪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 猪链球菌病的防治措施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致病性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其中猪是主要传染源。该病在人类中不常见,但普遍易感,主要表现为发热和严重的毒血症状。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后,多数患者可以治愈,但部分患者会留下后遗症。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猪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猪链球菌病的防治措施。

1、流行病学

病原特性。该病是由猪链球菌引起,该菌比较广泛的分布在自然界中,如水、尘埃中,还能够存在于动物的皮肤、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黏膜、乳汁内。该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无法形成芽孢,菌体呈球形或者球杆状,直径在o.5-2μm,往往成对或者呈链状排列。该菌能够在25-45℃温度下生长,其中37℃为最适温度,7.4-7.6为最适pH值。该菌大部分都属于兼性厌氧菌,很少部分属于专性厌氧菌。该菌具有较长的生活周期,特别是在粪便中。该病可被多数消毒剂快速杀死,但如果发生有机质等污染会导致药物的杀菌作用受到影响。

流行特点。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其中在气候炎热且潮湿的夏秋季节比较容易发生,往往呈地方性流行。该病具有较短的潜伏期,一般呈急性经过,且任何年龄的猪都能够发生感染,但会具有不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带菌猪,其产生的分泌物、排泄物等中都存在病菌,能够通过损伤的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进行传播感染。另外,母猪分娩后的乳汁以及阴道分泌物中也含有病菌,这也是导致后代仔猪发生感染的直接原因。如果猪群日常管理粗放,没有对病死猪采取恰当处理等,都是导致该病传播的主要原因。

2、临床症状

败血症型。通常在该病的流行初期出现该类型,急性发病,病程持续时间短,发病率通常能够达到大约30%,病死率能够达到80%左右。最急性型,病猪会突然减少采食或者停止采食,精神沉郁,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达到41-42℃,呼吸困难,发生便秘,卧地不起,有淡红色的泡沫样液体从口鼻流出,结膜发绀,通常在6-24h内发生死亡。对于病程持续时间稍长的病猪,会表现出精神萎靡,体温能够升高达到43℃左右,食欲减退,经常流泪,眼结膜潮红,有浆液状鼻液流出,间或出现咳嗽,耳廓、颈部、腹部以及四肢下部变成紫红色,存在出血点,伴有跛行,往往在3-5天内发生死亡。

脑膜炎型。通常幼龄猪容易发生,发病初期病猪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达到40.5-42.5℃,食欲废绝,出现便秘,有黏性鼻液从鼻孔流出,还会表现出神经症状,如磨牙、空嚼、运动失调、后躯麻痹等。急性型,病猪通常在30-36h内发生死亡;亚急性型或者慢性型,病猪的病程会持续较长时间,且容易发生多发性关节炎,体质渐进性消瘦,最终由于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有时能够痊愈。

淋巴结肿胀型。通常是断奶仔猪和出栏育肥猪容易发生,该型具有发病率低、传播缓慢的特点,但只要猪群发生感染,就很难彻底清除。病猪主要是在咽部、颌下、颈部等处的淋巴结发生化脓,并形成脓肿,触诊会具有热痛感,且质地坚硬。当脓肿成熟后,表皮会发生坏死,发生破溃后会有脓汁流出。当脓汁完全排净后,病猪的全身症状会明显减轻,且创口逐渐结疤愈合。病程通常能够持续3-5星期。

3、防治措施

免疫接种。猪场要制定合理的免疫计划,并严格按照免疫规程给猪群接种猪链球菌弱毒活菌苗。但要注意的是,猪链球菌具有较多血清型,因此要根据当地或者本场流行的菌株选择相应的菌苗。一般来说,仔猪要安排在30日龄和45日龄分别进行1次免疫接种,公、母猪每间隔6个月进行1次免疫接种,妊娠母猪要在分娩前15-20天进行1次加强免疫,后备母猪要在配种前15-30天进行1次免疫接种,能够持续保护6个月。为确保达到有效免疫,猪在免疫接种疫苗的前后10天内不允许注射或者饲喂抗菌素药物。

加强饲养管理。确保猪舍内外的环境卫生良好,保持猪舍清洁干燥,适当通风。控制猪群饲养密度适宜,防止过度拥挤。仔猪在进行断脐、打耳号、断尾等操作时,必须使用碘酒进行消毒,且形成外伤时要立即采取外科方法进行有效处理,避免经由伤口感染病菌而发生该病。

对症治疗。如果病猪体温升高达41-41.5℃,食欲不振或完全废绝,且确诊发生该病,可按体重肌肉注射1.5万~2万IU/kg青霉素,间隔4h再用药1次,其体温会明显降低,食欲也基本恢复正常,即使是存在跛行的病猪也能够恢复正常,给病猪同时配合注射适量的链霉素,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如果幼猪发生关节炎,可按体重使用2万IUjkg青霉素、1万IU/kg大庆霉素,与适量的氨基比林完全混合后肌肉注射,每天2次。如果病猪的淋巴结形成脓肿,要在脓肿完全成熟时将其切开,将脓汁完全挤出,接着使用33%的双氧水或者O.1%的高锰酸钾进行冲洗、消毒,并涂抹适量的碘酊。如果病猪患有败血症型及脑膜脑炎型链球菌病,要及早使用大剂量的抗生素或者磺胺类药物,并按体重肌肉注射2万IU/kg青霉素和20mgjkg链霉素,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

猪链球菌病原学
猪链球菌是一种革兰阳性球菌,呈链状排列,无鞭毛,不运动,不形成芽胞,但有荚膜。为兼性厌氧菌,但在无氧时溶血明显,培养最适温度为37℃。菌落细小,直径1~2mm,透明、发亮、光滑、圆形、边缘整齐,在液体培养中呈链状。到目前为止,共有35个血清型(1~34,1/2型),最常见的致病血清型为2型。猪链球菌常污染环境,可在粪、灰尘及水中存活较长时间。该菌在60℃水中可存活10分钟,50℃为2小时。在4℃的动物尸体中可存活6周;0℃时灰尘中的细菌可存活1个月,粪中则为3个月;25℃时在灰尘和粪中则只能存活24小时及8天。苍蝇携带猪链球菌2型至少长达5天,污染食物可长达4天。猪链球菌的主要毒力因子包括荚膜多糖、溶菌酶释放蛋白、细胞外因子以及溶血素等。其中溶菌酶释放蛋白及细胞外蛋白因子是猪链球菌2型的两种重要毒力因子。
疾病危害
猪链球菌在猪中有较高的流行性,在人类不常见,但病情很严重。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屠夫、屠场工人及农民发病率高。其它人群如运输、清理病/死猪的人如司机等也易感染猪链球菌引起发病。屠宰厂工人咽部可以带菌,他们可表现为健康状态,但具有潜在危险。该病首先在猪群中暴发流行,随后屠宰者及与处理病、死猪有关者等发病,特别是现代集约型养猪更易流行该病。发病时间相对集中在6~8月的高温季节。人感染猪链球菌的病例早在1968年荷兰和丹麦即有报道,随后瑞典、法国、英国、比利时、意大利、德国、新西兰、加拿大及我国等也有病例报道,目前全球已报告有450余例猪链球菌感染病例,主要在北欧和南亚一些养殖和食用猪肉的国家和地区。1998年,我国江苏南通地区发生的猪链球菌疫情,25例患病,其中16例表现为中毒性休克综合征(13例死亡),9例表现为脑膜炎(1例死亡)。据卫生部通报,2005年6月~8月,四川省累计报告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例204例,其中死亡38例,治愈出院166例。病例分布在资阳、内江、成都等12个市,37个县,131个乡镇,195个村。其实在广大的农村,每年都有散发病例,由于诊断水平不够、或鉴定不出病原菌,治疗不及时死亡的病例时有发生。
发病原因
猪是主要传染源,尤其是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次是羊、马、鹿、鸟、家禽(如鸭、鸡)等。猪体内猪链球菌的带菌率约为20%-40%左右,在正常情况下不引起疾病。如果细菌产生毒力变异,引起猪发病,病死猪体内的细菌和毒素再传染给人类,引起人发病。到目前为止未发现人作为传染源引起人发病。
猪链球菌的自然感染部位是猪的上呼吸道(特别是扁桃体和鼻腔)、生殖道、消化道。主要是通过开放性伤口传播,如人皮肤或粘膜的创口接触病死猪的血液和体液引起发病,所以屠夫、屠场工发病率比较高。在部分患者因吃了不洁的凉拌病/死猪肉或吃生的猪肉丸子、洗切加工处理病/死猪肉引起发病,加工冷冻猪肉也可引起散发病例。部分患者也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在猪与猪之间通过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传播,但还没有证据提示通过猪呼吸道传播人。
发病机制
人发生猪链球菌病的机制目前未完全阐明,关于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发病机理研究甚少。
猪链球菌病的发生与猪的免疫状态、环境因素、致病菌株的毒力有关。引起脑膜炎、败血症以及关节炎综合征的猪链球菌则需要增加细菌侵袭力的毒力因子.包括荚膜多糖(CPS)、溶菌酶释放蛋白(MRP)、细胞外因子(EF)以及溶血素(SLY)。猪链球菌2型无荚膜突变株和不明血清型(NT)猪链球菌表现出很强的黏附力和侵袭力。研究表明猪链球菌2型能诱导人单核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IL-6、IL-8以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l(MCP-1),这些细胞因子能引起全身性炎性反应。猪链球菌2型的荚膜脂多糖与细菌的粘附和侵袭有关,具有荚膜的菌株能抵抗吞噬,因此荚膜脂多糖在致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导致机体对猪链球菌吞噬作用下降。
当细菌从扁桃体进入血液,被单核细胞吞噬后,通过脉络膜丛到脑脊液内,激发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和毒素,从而导致血液和脑脊液内的炎性细胞浸润。猪链球菌性肺炎的发病机理可能由于细菌通过呼吸道,大量定居繁殖,产生毒素和各种蛋白酶、溶血毒素等引起细胞溶解,导致上皮细胞屏障的破坏,引起肺部感染,同时有利于病原体侵入血流和在全身播散。此外,细胞因子、毒素作用引起细菌性脑膜炎患者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增加,导致脑水肿发生,使颅内压力增高和脑血流阻断。猪链球菌从伤口直接感染后,细菌在机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血源性感染,导致败血症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此种情况与普通细菌所致败血症类似。
病理变化主要累及全身多个器官。败血症时全身脏器往往会出现充血或出血现象。部分表现为脑膜炎的病猪可见脑脊膜、淋巴结及肺发生充血。脑膜炎最典型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是中性粒细胞的弥漫性浸润,脑脊膜和脉络丛的纤维蛋白渗出、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肺脏常呈实质性病变,包括纤维素出血性和间质纤维素性肺炎、纤维素性或化脓性支气管肺炎,肺泡出血,小叶间肺气肿以及纤维素化脓性胸膜炎。心脏损害包括纤维蛋白性化脓性心包炎、机械性心瓣膜心内膜炎、出血性心肌炎。组织病理学变化为心肌发生点状或片状弥漫性出血或坏死、纤维蛋白化脓性液化。心包液中常含有嗜酸性粒细胞、少量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具有大量的纤维蛋白。
以上是猪感染链球菌后发病的机制,人感染猪链球菌后其发生发展的过程是不是和猪一样,或者有什么差别,现在研究很少或缺如。

疾病表现
从感染到发病的时间为4小时~7天,在屠宰或处理病/死猪后1~2天内或进食病/死猪肉后2~3天,最长7天突起畏寒和发热,多为高热、伴全身不适、头痛、身痛。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肤出血点、淤点、淤斑如图1(A.B.C)。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很快出现休克。人感染猪链球菌后,视细菌侵入部位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临床分为四种类型。
(一)普通型起病较急,畏寒、发热伴全身不适、厌食、头痛、身痛、肌肉酸痛、腹痛、腹泻,体温多在38℃以上,高则可达40℃,头昏、乏力明显,但患者无休克、昏迷和脑膜炎的表现。
(二)脑膜炎型或脑膜脑炎型该型为最常见临床类型。起病急,发热、畏寒、全身不适、乏力、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常为喷射性呕吐),重者可出现昏迷。患者常在发热后出现明显头痛,伴呕吐和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脑炎型患者常伴有听力障碍(30%左右或更高),多数为听力减退,少数患者可失听。部分患者可有周围性面瘫和复视。脑膜炎患者常伴口唇疱疹,部分患者发生化脓性关节炎,少数发生葡萄膜炎、眼内炎等。
(三)休克型患者起病很急,常发生于屠宰病/死猪且手部皮肤有破损的人,多在屠宰后1天内发病,快者2~3小时,慢者13~16小时。表现为急起畏寒或寒颤、高热,数小时内出现呼吸困难、心慌、部分病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四肢发冷、面色青灰、口唇发绀、头昏或意识改变、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少尿等休克表现(即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病情进展快,很快转入多器官衰竭,如呼吸窘迫综合征,心力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急性肾衰等。部分患者肢体远端皮肤有出血点、淤点、淤斑,面部、四肢常见。
该型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个别经抢救成功者多留有不同程度的脏器功能不全的表现。
(四)混合型同时具有脑膜炎型和休克型的表现。往往见于休克型经抢救治疗后休克改变,存活到1天以上,出现脑膜炎并同时伴有其它脏器损害的表现。
其它少见的感染类型有感染性心内膜炎、关节炎、肺炎或支气管肺炎。
诊断鉴别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以诊断。发病前7天内有与病/死猪(羊)接触史,如宰杀、洗切、销售等。临床表现主要有:
1急性起病,畏寒、发热,可伴头痛、头昏、全身不适、乏力、腹痛、腹泻、昏迷等全身中毒症状,部分患者有典型的皮疹如瘀点、瘀斑。。
2中毒性休克综合征血压下降,成人收缩压在12KPa(90mmHg)以下,伴有下列两项或两项以上:①肾功能不全;②凝血功能障碍;③肝功能不全;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⑤全身瘀点、瘀斑;⑥软组织坏死,筋膜炎,肌炎,坏疽。
3脑膜炎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化脓性改变。
实验室检查
血象多数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一般在(10~30)×109/L或更高,少数出现类白血病反应,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出现中毒颗粒及核左移。但休克患者在初期白细胞可不增高,甚至降低。休克患者血小板下降明显,出血倾象明显者可伴明显贫血。
病原学检查感染部位的脓液、瘀点、瘀斑、脑脊液直接涂片检查出革兰阳性球菌有一定参考价值,血、骨髓、脑脊液培养、及其它体液培养以及进一步的药敏试验对确诊本病和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起决定作用,但发病初期使用抗菌药物会影响培养结果。
血清学检查猪链球菌2型可用相应的免疫血清进行玻片凝集试验进行诊断,由于猪链球菌的生化特征并不十分稳定,菌株间往往存在差异,因此应与血清学等方法结合起来。
分子生物学检查已建立了多种PCR诊断方法,检测猪链球菌特有的毒力基因(cps2A、mrp、gapdh、sly、ef),对诊断猪链球菌2型感染有重要意义。
脑脊液检查为化脓性脑膜炎的表现,颅内压增高,脑脊液外观混浊,白细胞数明显升高,蛋白增高,糖和氯化物明显降低。
其他休克型常常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包括肝、肾功能损害、小便常规及DIC指标等异常。
鉴别诊断
与该病鉴别的主要有其它病原菌所致的败血症、脑膜炎。还应与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鉴别,如肾综合征出血热,夏季发病的脑炎型还应同乙型脑炎鉴别。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尤其是病原学鉴别并不困难。
疾病预后
早期诊断、及时积极治疗多数可以治愈,但休克型和脑膜/脑炎型病死率高,部分患者留下后遗症。

疾病治疗
(一)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包括水、电解质、酸碱、能量平衡;补充维生素,给予新鲜血、血浆和白蛋白等支持治疗。高热时给予物理及药物降温。毒血症状严重者,在足量、有效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可以短期内使用糖皮质激素,成人一般用地塞米松10~20mg/d,或氢化可的松200~300mg/d,可以减轻毒血症,同时有一定抗炎、抗休克和提高重要脏器对缺氧的耐受程度。
休克型患者,在抗菌治疗的基础上应积极抗休克治疗。包括: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恰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护重要脏器的功能(详见第五章第十七节,感染性休克)。对于脑膜脑炎型患者应尽早应用有效抗菌药物,尽早发现颅内高压,给于脱水治疗,减轻脑水肿及预防脑疝,可用20%的甘露醇1~2g/kg,隔4~6小时1次。对于此两型重症患者,应及时使用糖皮质激素。
(二)病原治疗
猪链球菌对大多数的抗菌药物敏感,但不同地区的菌株敏感性有差异。临床疑诊时,一旦作了细菌培养就应经验选择有效抗菌药物进行治疗,随后再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调整。目前抗菌效果好的抗菌药物主要有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氯霉素、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定及新一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最好静脉给药,治疗脑膜炎时尤其应注意药物在脑脊液中是否能够达到有效的杀菌浓度。
普通型:青霉素1600万IU/d,分2-4次,或头孢噻肟钠4~6g/d,头孢三嗪4g/d,分2~3次/d,疗程10~14天。脑膜炎型、休克型和混合型:青霉素2000~2400万IU/d,头孢噻肟钠6g/d,头孢三嗪4g/d,分3~4次/天,疗程18~24天。
疾病预防
(一)控制传染源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掌握猪链球菌的流行病学资料,对防治有积极的作用,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有效的预防是不宰杀和食用病/死猪肉,对病/死猪应作焚烧后深埋处理,也是防止自然灾害后发生疫情最有效的措施。
(二)切断传播途径提倡在处理猪肉或猪肉加工过程中戴手套以预防猪链球菌感染,对疫点和疫区做好消毒工作,对猪舍和病家的地面、墙壁、门窗、门拉手等,可用含1%有效氯的消毒液或0.5%过氧乙酸喷洒或擦拭消毒对病/死猪家庭的环境应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三)保护易感人群对猪链球菌病进行宣传教育,使生猪宰杀和加工人员认识到接触病、死猪的危害,并做好自身防护。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因此尚不能对人进行免疫预防。
专家观点
1.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严重病例病情进展非常快,如果诊断、治疗不及时,预后较差,病死率极高,所以一旦怀疑此病,应该到有细菌培养条件的医院接受诊断和治疗,并积极做血培养和有关分泌物培养,分离并原菌,以便得到准确的诊断治疗。
2.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是可治之病,早期发现,治疗及时非常重要。
3.对于高危人群如屠夫、屠场工人或吃了不洁的凉拌病/死猪肉或吃生的猪肉丸子、洗切加工处理病/死猪肉的人,出现畏寒、发热等应该及时到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山羊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羊类养殖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节粮型畜牧业中,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家畜。养羊可解决人畜争粮的矛盾,还可调整膳食结构,提供丰富的肉食产品。羊类养殖可保证市场肉食品的供给,且在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流行特点

山羊链球菌病是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疾病,C群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病菌是主要的致病菌。此种病症可通过患病羊、呼吸道、蚊虫叮咬以及皮肤损伤等方式进行传播,严重危害山羊的生命健康。系统分析,不难发现羊与携带细菌羊是主要的传染源。另外,病死羊的尸体、羊毛同样可成为感染源。该病在利用呼吸道进行传播的同时,还会经皮肤损伤进行传播。当然,蚊虫叮咬也有利于感染病菌的传播。这种病症并无明显的季节性,但是冬春季节发病率明显高于夏秋季节。在冬春季节,气候较为寒冷,羊群抵抗力相对较低,导致此种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对于从未感染这种疫情的区域,如果发生这种疾病,将呈现出流行趋势,但是大部分区域表现为散在性发作。

山羊链球菌病临床表现有潜伏期、最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病羊的临床症状并不相同。如急性期的患病山羊,患病阶段体温持续上升,精神不振,常表现呆滞、垂头状,不少患病羊还出现食欲减退与停止反刍的现象。病羊出现咽喉肿痛、颌下淋巴结肿大、呼吸困难以及咳嗽等情况。如果是怀孕的母羊感染这种疾病,阴门就会出现红肿,且存在先兆流产。通常在患病3天内死亡。慢性期的患病山羊,临床表现消瘦、发热、时有咳嗽、食欲不振等,不少羊关节存在发炎情况,病程相对较长。大部分病羊患病的时候普遍表现出目光呆滞、低头耷耳的状态,并且行动缓慢。

2.临床诊断

对于这种病症的危害性,需加强临床诊断,才能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在诊断患羊病情的时候,可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初步诊断。但为确诊病情还需利用实验室检查确诊。首先,实验室检查。将病死羊的内脏进行检验。通过检验可发现夹膜、双球状数个病菌相连存在。在此期间可进行试验,将病死羊的病理组织制作成生理悬浊液注入其他家畜体内。如果家畜在24h内死亡,检验发现与山羊体内病理组织相同,就可断定为山羊链球菌病。其次,鉴别诊断。在鉴别诊断中,发现山羊链球菌病很容易与羊炭疽、羊梭菌性痢疾、羊巴氏杆菌病混淆,非常容易误诊。羊链球菌和羊巴氏杆菌这两种致病菌引发的疾病,在临床上表现极为相似,唯有展开实验室检查才能够确诊。羊巴氏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链球菌是革兰氏阳性菌。与此同时,羊炭疽感染的病羊,肺部表现并无任何异常情况,而受到羊梭菌性痢疾感染的羊畜,脏器不会出血,同时也无高热表现。

3防治措施

为尽可能降低发病率,有必要为羊群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同时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避免引进外来羊群。如果必须要引进外来羊群,应做好检疫、防疫工作。

在日常养羊工作中,必须做好免疫接种工作,特别是疾病高发区域,免疫接种工作显得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于羊背部皮下接种注射羊败血性链球菌灭活疫苗。但是需注意,对于不同年龄段的羊,接种疫苗的剂量与方式并不相同。如果是出生时间尚不满3个月,应分两次注射。首次注射疫苗的剂量为3mL,再在6月龄的时候进行接种,剂量仍然是3mL,如果山羊出生时间超过半年,就可一次性注射SmL,免疫期限通常是半年。

在羊类养殖的过程中,如果发现羊感染链球菌,就应立即进行隔离处理,将羊圈中的粪便清洗干净。在放牧的时候需要将病羊进行隔离,避免病羊与健康羊群接触。处理病羊在防治该病时显得非常重要。

如果发现病羊,需展开药敏实验。根据药敏实验的最终结果,选择恰当措施治疗病羊,同时遵循抗菌、抗病毒的原则。对患病山羊肌肉注射头孢曲松0.2g/kg,每天2次。有效的治疗措施对防止病情蔓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结语

在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的过程中,必须注意防止出现漏诊与误诊的现象发生。做好疫苗接种和病畜处理,才能够有效抑制疫情的扩散,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肉牛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 肉牛链球菌病的防治措施


链球菌病是指由不同链球菌导致的多种人畜共患病的总称,畜禽中主要是牛、羊、猪、马以及鸡比较容易发生。病牛临床上有多种表现,能够引起败血症,还能够导致局限性感染等。该病在全世界各地都能够发生,对养牛业造成严重的危害,且会影响人类健康。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牛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肉牛链球菌病的防治措施。

1、流行特点

链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具有非常多的种类,共同特征是菌体呈卵圆形或者圆形,往往呈链状排列,短时可由4-8个菌体构成,长时能够达到几十个乃至几百个。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会长出短链状菌体;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上,会长出长链状菌体。该菌无法形成芽胞,也没有鞭毛,部分具有荚膜。该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根据血清学分类,可分成20个左右的血清群,其中B、C、D、E、L、N、P等群以及绿色链球菌是引起动物发病的主要类型。

链球菌性肺炎病通常是在每年气候寒冷的1-3月产出的6-30日龄犊牛以及集中采取舍饲的犊牛容易发生。在阴天、风天、雨天以及温度过低的夜间,或者舍内空气过于污浊,会导致肺炎链球菌大量滋生;饲养密度过大,过于拥挤,机体抵抗力减弱,就会导致犊牛通过呼吸道感染发病。

牛链球菌性乳房炎主要是由于感染B群无乳链球菌而导致,也能够由C、I、N、0、P等群链球菌以及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引起。该病广泛分布,通常母牛的感染率能够达到10%-20%。

2、临床症状

链球菌性肺炎。犊牛突然出现发病,通常能够正常采食或者采食量略微减少,然后快速变成停止采食,拒绝走动,往往呆立不动或者卧地不起,精神萎靡;呼吸加速,体温明显升高,一般可达到大约40-42℃,通过听诊发现心音高亢且增强,肺部有时会存在摩擦音。发病后期,病牛快速消瘦,精神极度沉郁,被毛粗乱,可视黏膜发绀,低头伏地不动,拒绝走动,腹部紧缩,胃肠缓慢蠕动或者完全停止,呈现腹式呼吸,伴有咳嗽,有较多的分泌物和黏液从口鼻流出,同时眼分泌物也有所增多,四肢关节和髋部发生不同程度的肿胀。临死前,病牛会表现出神经症状,如磨牙、抽搐等。病程一般可持续2-4天。

链球菌性乳房炎。发病初期往往容易被忽视,只有在母牛抗拒挤奶时才会被发现。一般呈慢性或者急性经过,主要表现出浆液性乳腺炎和乳管炎。急性型.病牛乳房显著肿胀、发热、质地变硬,并伴有痛感,此时会表现出全身症状,体温略微升高,过于烦躁,食欲不振,减少泌乳或者完全停止。随着乳房肿胀的加重,会导致走动困难,往往在地侧卧,伸直后肢,发出痛苦的呻吟。初期可分泌正常乳汁,或者分泌呈微蓝色至黄色乳汁,或者呈微红色,或者含有微小的凝块或者絮片。随着症状的不断加重,会从乳房挤出类似于血清的分泌液,即呈浆液出血性,其中混杂纤维蛋白絮片以及脓块,此时呈微棕色、红黄色或者黄色。慢性型,大部分病牛为原发,还有一部分是由急性转变而成。病牛临床上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但泌乳量日渐减少,尤其是在整个牛群中大面积发生时非常明显。分泌的乳汁可能具有咸味,有时呈蓝白色水样,且其细胞数量可能有所增加,间歇地混杂絮片或者凝块。用手触摸乳腺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弥漫性或者灶性硬肿。

3、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病牛患有链球菌性肺炎时,要立即采取治疗。病牛要进行抑菌消炎,可静脉注射由400mL糖盐水、20-40mL10%磺胺六甲氧嘧啶组成的混合溶液,每天2次,同时配合肌肉注射100万IU庆大霉素,直到体温下降至正常水平。接着病牛要静脉注射1次由200mL50%葡萄糖溶液、20mL维生素C组成的混合溶液,用于保肝解毒。然后病牛要静脉注射50mL20%葡萄糖酸钙,每天1次,用于抑制渗出。对于病程持续较长的病牛,为避免发生酸中毒,要及时补充电解质,可静脉注射由500mL糖盐水、300mL复方氯化钠、200mL5%碳酸氢钠组成的混合溶液。如果病牛体温过高,要及时注射解热剂。如果病牛病症比较严重,可选择静脉注射清开灵注射液,但要注意该药不可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病牛患有链球菌性乳房炎时,可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20mg氨苄西林钠,同时注射20-40mg鱼腥草,每天2次,并配合使用中药治疗,即取25g陈皮、50g白芷、30g贝母、30g乳香、30g皂刺(炒)、50g当归、35g防风、25g赤芍药、25g花粉、30g没药、50g金银花、20g甘草,全部研成粉末,添加适量开水冲服,每天1剂。

加强饲养管理。待用产房必须提前使用高锰酸钾、福尔马林进行熏蒸消毒,一般按每立方米使用25mL福尔马林,然后添加12.5mL水,再添加25g高锰酸钾,经过24h进行通风换气。全部新生产母牛要采取乳房炎检查,对于患有隐性乳房炎和临床型乳房炎的禁止给新生犊牛供给初乳,要改成供给其他同一天分娩母牛的初乳。在气候寒冷的冬季,圈舍要注意防寒保暖,同时适当进行通风换气,确保饲养密度适宜。牛场要制定合理的消毒制度,牛群活动场地以及饲养用具要定期进行消毒,特别是注意适当对容易滋生细菌的地方增加消毒次数。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149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