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伪狂犬病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预防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猪烈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但病情和临床症状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母猪高烧以及繁殖障碍,产死胎、木乃伊胎和弱仔等,仔猪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病症状,死亡率可达100%。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伪狂犬病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预防。

近几年,我国一些省市发生以体温升高为特征的猪高热病,严重影响了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引起高热的病原很多,且发病往往不是由单一病原而是由多种病原引起的混合感染,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

针对该场情况,采取猪场情况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分析比较、抗原检测等方法进行疾病诊断。

1、病例

2、猪场情况调查

公猪精液检查:成熟公猪精液平均每次射精量由7月份的200mL,每月逐渐下降,8月份达到150mL,9月100mL,10月80mL。精液活力下降、形态异常。

用药情况调查:7~12月对种猪进行土霉素、头孢、青霉素等抗生素药品治疗,同时还用到调节内分泌的一些药物,但治疗效果不好。对仔猪已采用补液、抗生素治疗,但死亡率没得到控制,反而呈现增加趋势。

免疫情况调查:该场没有合理的免疫程序,免疫工作不到位,没按阶段、时间进行免疫。

生物安全情况调查:猪场人员管理混乱,消毒制度没贯彻,紫外灯使用不合理,饲料堆放不合理,饲料进场后没有保证严格消毒,药品使用、保管不合理。

3、临床症状

仔猪40日龄后发病,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卧地不起,发热,体温可达40~40.5℃,喘气,被毛杂乱,个别发生腹泻,生长迟缓。

哺乳仔猪及断乳仔猪症状严重,体温升高达40~40.5℃,喘气,被毛杂乱,呕吐、下痢、厌食、精神沉郁,个别发生腹泻,有的眼球上翻,视力减弱,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有的仔猪耳廓、眼睑、臀部及后肢、腹下皮肤呈蓝紫色,部分仔猪奶头也呈蓝色,后腹部皮肤毛孑L间出现蓝紫色或铁锈色小淤血斑。继而有的仔猪出现神经症状,发抖,共济失调,间歇性痉挛,后躯麻痹,出现前进和后退转动,倒地四肢划动。神经症状出现后l~2天内病死率可达100%,耐过仔猪生长迟缓,成为僵猪。2月龄以上的猪症状轻微或隐性感染。

妊娠母猪,表现为咳嗽、打喷嚏、呼吸异常,以腹式呼吸为主。严重时患猪表现高度沉郁、呼吸困难,耳尖、耳边呈现蓝紫色。随后发生流产,多产木乃伊胎、死胎和弱仔。母猪配种率降低,少数母猪表现为产后无乳、胎衣停滞及阴道分泌物增多。

公猪表现厌食、精神沉郁、打喷嚏、咳嗽、缺乏性欲、精液质量下降,精子出现畸形,睾丸肿胀、萎缩,丧失种用能力。

4、病理变化

剖检五头仔猪。共同的病变表现在肺部,肺脏呈灰紫色,有轻度水肿,为温和到严重的间质型肺炎,有时有卡他性肺炎,死胎的体表在头顶部、臀部及脐带等处有鲜红到暗色的出血斑块。心脏表面呈蓝紫色,两头猪有心包积液,液体黄色,不透明。脑膜充血、水肿,脑实质有点状出血,肝脏肿胀,严重者整个肝脏呈紫黑色。肾脏肿大成纺锤状,表面全部为紫黑色,腹股沟淋巴结微肿,呈褐紫色到紫黑色。

5、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几乎无免疫史;临床症状主要以呼吸道症状、繁殖障碍为主;病理变化以肺脏病变明显,有脑膜充血、水肿,脑实质有点状出血病变。肝脏肿胀,严重者整个肝脏呈紫黑色。肾脏肿大成纺锤状,表面全部为紫黑色,腹股沟淋巴结微肿,呈褐紫色到紫黑色。

组织触片、显微镜检查:取五头仔猪的血液涂片,肺脏组织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肺脏触片显示明显纤维化,间质增宽,肺泡萎陷。

细菌检查:无菌操作取病死猪脾脏、肾脏等组织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未观察到细菌。另无菌操作取病猪血液涂片镜检,未观察到任何虫体。

病原检查:取四头仔猪的血液样品,肺脏、脾脏及淋巴结混合组织样品,进行猪瘟病毒RT-PCR、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毒RT-PCR、猪伪狂病毒RT-PCR检测。结果在组织样品中检测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四份全部为阳性;检测到猪伪狂犬病病毒,四份全部为阳性;所有血液及组织样品中未检测到猪瘟病毒,样品全部为阴性。

6结果

根据仔猪、种猪病史调查、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诊断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伪狂犬病混合感染。

7结论

通过对该猪场猪的发病临床症状检查、病理变化观察、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分析,确定该场发生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伪狂犬病混合感染。随后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和净化措施,2周后仔猪发病减少,种猪生产性能逐渐提高,生产逐渐恢复正常。

相关推荐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措施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疫病,呈地方流行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只感染猪,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措施。

1、临床症状

急性型。①母猪:是主要的受害猪群。表现为精神不振、厌食、发热(40~41℃)、咳嗽,并有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部分母猪双耳、腹部及其外阴部皮肤出现一过性青紫色血斑,所以有人称该病为蓝耳病。还有部分母猪出现肢体麻痹性神经症状。妊娠后期发生早产、流产(流产率可达50%~70%)、死胎(可达35%)、木乃伊胎(可达25%)和产出弱仔猪。流产胎儿多发生在妊娠后期,而后出现重复发情、受胎率低(受胎率可降低5%)。②仔猪:以1月龄内的仔猪最易感,感染后症状明显。早产的仔猪,在出生后当时或几天内死亡。大多数初生仔猪表现为体温升高达40℃以上,精神不振,呼吸困难,眼睑水肿,肌肉震颤,共济失调,后肢麻痹,打喷嚏,嗜睡。有的仔猪耳尖、耳边、四肢末端和腹侧皮肤发绀,死亡率高达80%~100%,而耐过的仔猪生长缓慢,易继发其他疾病。③生长猪和肥育猪:对该病的易感性较低,感染后仅表现轻度的临床症状。④种公猪:发病率较低,一般为2%~5%。公猪感染后,主要表现为一般性临床症状,但公猪精液品质下降、精子活力降低,配种受胎率下降,精液可带毒,4周后才能逐渐恢复。

慢性型。此为该病的主要形式。主要表现为猪群的免疫功能下降,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猪群的生产性能降低,生长缓慢;母猪群的繁殖性能下降。猪群的呼吸道疾病(如传染性胸膜肺炎、附红细胞体病、支原体肺炎链球菌病等)发病率明显上升。

亚临床型。感染猪多数不表现临床症状或有很轻微的临床症状。种公猪表现轻微的嗜睡、厌食和轻微发热。但种公猪感染后至少21天仍可通过精液排毒,若与种母猪交配防治,则可将此病传染给母猪。

2、诊断要点

抗体检测。目前可用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易于操作,最为常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血清中和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适用于大规模普查、已有商品化的试剂盒)四种方法检测血清中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体。

病理组织学检查。间质性肺炎是常见的变化,还可见到脑炎、心肌炎等病理变化。

在诊断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与猪细小病毒病、猪伪狂犬病、猪乙型脑炎、猪瘟等相鉴别。

3、预防措施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被国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进行依法管理,因此要采取“双轨运行”、群防群控的技术措施,进行预防、控制该病的发生、流行。要加强猪群的药物保健(预防)。在母猪哺乳期、断奶前后、保育阶段、生长阶段,要定期地进行预防性保健:电解多维(或支原净)+金霉素(或抗病毒1号)+阿莫西林等,每个月保健5~7天。预防其他细菌感染,提高抗病能力。

4、治疗措施

猪群发病后,要及时控制疫区,就地扑灭传染源。紧急接种疫苗,提高特异性免疫力,保护好易感猪群。对有保种价值的种猪,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

西药治疗。猪蓝耳泰注射液2.5mL,一次肌内注射,每日1次,连用3次为1个疗程(但小于7日龄仔猪不可注射,可口服治疗)。磺胺间甲氧嘧啶60g,拌入100kg饲料中饲喂(拌均匀),连喂3天。白介素-22.5mL,10%维生素C注射液5mL,分别肌内注射,每日1次,连用3次。还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泰乐菌素或长效土霉素用于辅助治疗,减少死亡率和继发病的发生。

中药治疗。方1:石膏地黄汤。功用:清热降火、解毒、消炎、散瘀。组成:生石膏50g,生地黄18g,牡丹皮12g,赤芍12g,玄参15g,黄芩15g,连翘10g,忍冬藤20g,板蓝根20g。用法:加水2000mL,浸泡30min后,煎沸15min,候温去渣取药液内服,成年猪每次100mL,每日3~6次;仔猪每次20~50mL,每日3次。加减:有高热者,加牛角20g,麦冬15g,丹参15g。方2:定喘散。功用:止咳化痰、清热解毒。组成:桔梗150g,陈皮150g,连翘150g,苏子150g,金银花150g,黄芪150g,百部150g,甘草150g。用法:共为细末,混饲或内服。成年猪每次每头50g,育成猪每次每头35g,仔猪每次每头25g,每日3次,连喂5~7天。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猪群发生以繁殖障碍和呼吸系统症状为特征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的病毒性传染病。
病原特点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病原体为动脉炎病毒属的成员,是一种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病毒粒子呈球型,直径为55~60纳米。病毒有2个血清型,即美洲型和欧洲型,我国分离到的毒株为美洲型。病毒对酸、碱都较敏感,尤其很不耐碱,一般的消毒剂对其都有作用,但在空气中可以保持3周左右的感染力。
传播特点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主要感染途径为呼吸道,空气传播、接触传播、精液传播和垂直传播为主要的传播方式,病猪、带毒猪和患病母猪所产的仔猪以及被污染的环境、用具都是重要的传染源。此病在仔猪中传播比在成猪中传播更容易。当健康猪与病猪接触,如同圈饲养,频繁调运,高度集中,都容易导致本病发生和流行。猪场卫生条件差,气候恶劣、饲养密度大,可促进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流行。老鼠可能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的携带者和传播者。
临症特点
各种年龄的猪发病后大多表现有呼吸困难症状,但具体症状不尽相同。
母猪染病后,初期出现厌食、体温升高、呼吸急促、流鼻涕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少部分(2%)感染猪四肢末端、尾、乳头、阴户和耳尖发绀,并以耳尖发绀最为常见,个别母猪拉稀,后期则出现四肢瘫痪等症状,一般持续1~3周,最后可能因为衰竭而死亡。怀孕前期的母猪流产,怀孕中期的母猪出现死胎、木乃伊胎,或者产下弱胎、畸形胎,哺乳母猪产后无乳,乳猪多被饿死。
公猪感染后表现咳嗽、打喷嚏、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呼吸急促和运动障碍、性欲减弱、精液质量下降、射精量少。
生长肥育猪和断奶仔猪染病后,主要表现为厌食、嗜睡、咳嗽、呼吸困难,有些猪双眼肿胀,出现结膜炎和腹泻,有些断奶仔猪表现下痢、关节炎、耳朵变红、皮肤有斑点。病猪常因继发感染胸膜炎、链球菌病、喘气病而致死。如果不发生继发感染,生长肥育猪可以康复。
哺乳期仔猪染病后,多表现为被毛粗乱、精神不振、呼吸困难、气喘或耳朵发绀,有的有出血倾向,皮下有斑块,出现关节炎、败血症等症状,死亡率高达60%。仔猪断奶前死亡率增加,高峰期一般持续8~12周,而胚胎期感染病毒的,多在出生时即死亡或生后数天死亡,死亡率高达100%。
有一点需要注意:血清学调查证明,猪群中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阳性率高达40%~50%,但出现临床症状的不过10%,目前对这种亚临床感染的认识仍显不足。
剖检特点
剖检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死猪,主要眼观病变是肺弥漫性间质性肺炎,并伴有细胞浸润和卡他性肺炎区,肺水肿,在腹膜以及肾周围脂肪、肠系膜淋巴结、皮下脂肪和肌肉等处发生水肿。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鼻黏膜上皮细胞变性,纤毛上皮消失,支气管上皮细胞变性,肺泡壁增厚,膈有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母猪可见脑内灶性血管炎,脑髓质可见单核淋巴细胞性血管套,动脉周围淋巴鞘的淋巴细胞减少,细胞核破裂和空泡化。

诊断要点
根据病原、传播特点、临床症状及剖检特点可做出初步诊断,但要注意与症状相似的一些病毒性传染病相鉴别,如流感、细小病毒病、流行性腹泻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病毒性传染病,确诊必须进行血清学鉴定或病毒分离鉴定。
有关专家提供了一个直观判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基本原则,可以供临床参考使用,如果猪场在14天内出现下述临床指标中的2个,就可判定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疑似病例:
1.母猪流产或早产超过8%;
2.死产占产仔数20%;
3.仔猪出生后1周内死亡率超过25%。
综合防制
如前所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病毒病,临床上没有特效药物,只能采取对症治疗的办法加以控制。
1.对于体温升高的病猪,可以使用30%安乃近注射液20~30毫升,地塞米松25毫克,青霉素320~480万单位,链霉素2克,一次肌注,每日2次;或者每公斤体重用黄金1号0.1毫升、安妥注射液0.1毫升、安布注射液0.1毫升,分点肌注,每天1次,连用3天。
2.对于食欲不振的病猪,使用胃复安1毫克/公斤体重,维生素B120毫升,1次肌注,每天1次;对于食欲废绝但呼吸平稳的病猪,可以使用5%葡萄糖盐水500毫升、病毒唑20毫升、VB10毫升,加入头孢5号25~35毫克/公斤体重,混合静注,另外肌注VC10毫升。
3.对于产后无乳的母猪,选用洁霉素180万单位、50%葡萄糖50~100毫升静脉注射,也可注射催产素3~5支。
4.对于继发支原体肺炎的仔猪,可使用壮观霉素或利高霉素15毫克/公斤肌注1~2个疗程,每个疗程5天。
5.对于继发胸膜肺炎的仔猪,可采用速解灵2毫克/公斤体重,每天1次,连注3天。
另外,对病猪应进行有针对性的支持疗法,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使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可用10%葡萄糖或5%葡萄糖盐水,配合使用阿莫西林、青霉素等抗生素。同时,还要加强猪舍卫生消毒和饲养管理工作,减少环境中不利因素的影响,增加日粮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为减少应激反应,可在猪日粮中加入平安康,用量是每500公斤饲料添加1公斤,连用1周。
预防
1.及时注射疫苗。一般情况下,种猪接种灭活苗,而育肥猪接种弱毒苗。因为母猪若在妊娠期后三分之一的时间接种活苗,疫苗病毒会通过胎盘感染胎儿;而公猪接种活苗后,可能通过精液传播疫苗病毒。弱毒苗的免疫期为4个月以上,后备母猪在配种前进行2次免疫,首免在配种前2个月,间隔1个月进行二免。小猪在母源抗体消失前首免,母源抗体消失后进行二免。灭活苗安全,但免疫效果略差,基础免疫进行2次,间隔3周,每次每头肌注4毫升,以后每隔5个月免疫1次,每头4毫升。
什么时候接种疫苗,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可一概而论。但若猪场存在病毒,在使用疫苗前,最好先对全场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每天一次,连续5天,同时在饲料中添加复方磺胺嘧啶、金霉素400摩尔/升、阿莫西林200摩尔/升,连喂5天,使猪群体内毒素含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再注射疫苗。
2.受疫情威胁的猪场,应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药物,方法是:产前1周和产后1周,在饲料中添加支原净100毫克/公斤加土霉素或金霉素300毫克/公斤,也可添加SMZ,产后肌肉注射阿莫西林。仔猪在断奶后1个月,用支原净50毫克/公斤加土霉素或金霉素150毫克/公斤拌料饲喂,同时用阿莫西林500毫克/升饮水。
3.最根本的办法是消除病猪、带毒猪和彻底消毒猪舍(如热水清洗、空栏消毒),严密封锁发病猪场,对死胎、木乃伊胎、胎衣、死猪等,应进行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及时扑杀、销毁患病猪,切断传播途径。坚持自繁自养,因生产需要不得不从外地引种时,应严格检疫,避免引入带毒猪。
4.加强饲养管理,调整好猪的日粮,把矿物质(Fe、Ca、Zn、Se、Mn等)提高5%~10%,维生素含量提高5%~10%,其中VE提高100%,生物素提高50%,平衡好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等,都能有效提高猪群的抗病力。
另外,在母猪分娩前20天,每天每头母猪投喂阿司匹林8克,直到产前一周停止,能减少流产的发生。
防治技术规范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农业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置、预防控制、检疫监督的操作程序与技术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2诊断
2.1诊断指标
2.1.1临床指标
体温明显升高,可达41℃以上;眼结膜炎、眼睑水肿;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部分猪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成年猪也可发病死亡。
2.1.2病理指标
可见脾脏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显微镜下见出血性梗死;肾脏呈土黄色,表面可见针尖至小米粒大出血点斑,皮下、扁桃体、心脏、膀胱、肝脏和肠道均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显微镜下见肾间质性炎,心脏、肝脏和膀胱出血性、渗出性炎等病变;部分病例可见胃肠道出血、溃疡、坏死。
2.1.3病原学指标
2.1.3.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分离鉴定阳性。
2.1.3.2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阳性。
2.2结果判定
2.2.1疑似结果
符合2.1.1和2.1.2,判定为疑似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2.2.2确诊
符合2.2.1,且符合2.1.3.1和2.1.3.2之一的,判定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3痊情报告
3.1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猪出现急性发病死亡情况,应及时向当地动物疫控机构报告。
3.2当地动物疫控机构在接到报告或了解临床怀疑疫情后,应立即派员到现场进行初步调查核实,符合2.2.1规定的,判定为疑似疫情。
3.3判定为疑似疫情时,应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诊断,必要时送省级动物疫控机构或国家指定实验室。
3.4确认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时,应在2个小时内将情况逐级报至省级动物疫控机构和同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省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和动物疫控机构按有关规定向农业部报告疫情。
3.5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确诊结果,按规定公布疫情。

4疫情处置
4.1疑似疫情的处置
对发病场/户实施隔离、监控,禁止生猪及其产品和有关物品移动,并对其内外环境实施严格的消毒措施。对病死猪、污染物或可疑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必要时,对发病猪和同群猪进行扑杀并作无害化处理。
4.2确认疫情的处置
4.2.1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疫点:为发病猪所在的地点。规模化养殖场/户,以病猪所在的相对独立的养殖圈舍为疫点;散养猪以病猪所在的自然村为疫点;在运输过程中,以运载工具为疫点;在市场发现疫情,以市场为疫点;在屠宰加工过程中发现疫情,以屠宰加工厂/场为疫点。
疫区:指疫点边缘向外延3公里范围内的区域。根据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免疫状况、疫点周边的饲养环境、天然屏障(如河流、山脉等)等因素综合评估后划定。
受威胁区:由疫区边缘向外延伸5公里的区域划为受威胁区。
4.2.2封锁疫区
由当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向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申请发布封锁令,对疫区实施封锁:在疫区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设置动物检疫消毒站,对出入的车辆和有关物品进行消毒;关闭生猪交易市场,禁止生猪及其产品运出疫区。必要时,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设立临时监督检查站,执行监督检查任务。
4.23疫点应采取的措施
扑杀所有病猪和同群猪;对病死猪、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猪舍、场地等进行彻底消毒。
4.2.4疫区应采取的措施
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猪舍、场地等进行彻底消毒;对所有生猪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紧急强化免疫,并加强疫情监测。
4.2.5受威胁区应采取的措施
对受威胁区所有生猪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紧急强化免疫,并加强疫情监测。
4.2.6疫源分析与追踪调查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病原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对疫情进行溯源和扩散风险评估。
4.2.7解除封锁
疫区内最后一头病猪扑杀或死亡后14天以上,未出现新的疫情;在当地动物疫控机构的监督指导下,对相关场所和物品实施终末消毒。经当地动物疫控机构审验合格,由当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由原发布封锁令的人民政府宣布解除封锁。
4.3疫情记录
对处理疫情的全过程必须做好完整详实的记录(包括文字、图片和影像等),并归档。

5预防控制
5.1监测
5.1.1监测主体
县级以上动物疫控机构。
5.1.2监测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原学检测。
5.1.3监测范围
5.1.3.1养殖场/户,交易市场、屠宰厂/场、跨县调运的生猪。
5.1.3.2对种猪场、隔离场、边境、近期发生疫情及疫情频发等高风险区域的生猪进行重点监测。
5.1.4监测预警
各级动物疫控机构对监测结果及相关信息进行风险分析,做好预警预报。
农业部指定的实验室对分离到的毒株进行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特性分析与评价,及时向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5.1.5监测结果处理
按照《国家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将监测结果逐级汇总上报至国家动物疫控机构。
5.2免疫
5.2.1对所有生猪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免疫,免疫方案见《猪病免疫推荐方案(试行)》。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时,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紧急强化免疫。
5.2.2养殖场/户必须按规定建立完整免疫档案,包括免疫登记表、免疫证、畜禽标识等。
5.2.3各级动物疫控机构定期对免疫猪群进行免疫抗体水平监测,根据群体抗体水平消长情况及时加强免疫。
5.3加强饲养管理,实行封闭饲养,建立健全各项防疫制度,做好消毒、杀虫灭鼠等工作。
6检疫监督
6.1产地检疫
生猪在离开饲养地之前,养殖场/户必须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检。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接到报检后必须及时派员到场/户实施检疫。检疫合格后,出具合格证明;对运载工具进行消毒,出具消毒证明,对检疫不合格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6.2屠宰检疫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检疫人员对生猪进行验证查物,合格后方可入厂/场屠宰。检疫合格并加盖(封)检疫标志后方可出厂/场,不合格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6.3种猪异地调运检疫
跨省调运种猪时,应先到调入地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办理检疫审批手续,调出地按照规范进行检疫,检疫合格方可调运。到达后须隔离饲养14天以上,由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6.4监督管理
6.4.1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加强流通环节的监督检查,严防疫情扩散。生猪及产品凭检疫合格证(章)和畜禽标识运输、销售。
6.4.2生产、经营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场所,必须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加强日常监督检查。
6.4.3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处置及转运、屠宰、加工、经营、食用病(死)猪及其产品。

动物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 动物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伪狂犬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与传染率,引起了世界养猪业的关注。当前,由于我国基层兽医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缺乏经验,将多种病混为一谈,导致药物滥用。这样不仅耽误了病情,而且增加了治疗的费用,最终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鉴于此,分析猪伪狂犬病的临床诊断,提出防治的具体方法和措施,以期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促进养殖业的快速、稳定发展。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动物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动物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治。

1、流行病学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病死率可达100%,常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患病动物临床症状表现为神经兴奋和意识障碍,继之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因恐水症状比较突出。病畜、潜伏期带毒的动物以带毒的畜产品都是危险的传染源,特别是犬科动物常常成为人畜狂犬病的传染源和贮存宿主。据统计,95%以上的人狂犬病由带毒犬传染,传播途径主要是动物咬伤,皮肤黏膜有损伤时接触病畜唾液也可感染,也可经气雾和口感染。人和各种动物对本病都有易感性。狂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月对我国人狂犬病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该病虽全年均可发生,但在发病率高的年份,狂犬病的发病呈现明显的季节性高峰,夏秋节的狂犬病发病数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分析还发现,男性发病是女性1.0~2.5倍。

2、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变动很大,这与动物的易感性、伤口距中枢的距离、侵入病毒毒力和数量有关,一般2~8周,最短8d,长者可达数月或一年以上,犬、猫、狼、羊及猪平均为20~66d,牛、马为30~90d,人为2~3周。据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某专家对1989~2000年间上海发生19例狂犬病例分析发现,咬伤头面部的5例潜伏期平均为41d,咬伤手指的12例潜伏期为59d,咬伤足部的2例平均潜伏期为187d,各种动物的临诊表现皆相似。

3、诊断

如果患病动物出现典型的病程,则结合病史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则需通过实验室。

病理组织学检查。取患病动物大脑海马角或小脑作触片,用含碱性复红加美兰德Seller氏液染色、镜检如能发现淡紫色的内基氏小体即可确诊。

荧光抗体法。将患病动物脑组织或唾液腺制成的触片或冰冻切片,用异硫氰荧光素标记提纯的狂犬病高免血清的γ球蛋白制成荧光抗体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胞浆内出现黄绿色荧光颗粒者,即为阳性。

4、综合防制

强化管理。各级政府应严格加强农村养犬审批制度,做好辖区养犬管理。城区养犬必须经公安机关批准,城区限养观赏犬,严禁个人饲养大型犬、凶猛犬,对因养犬扰民、危及公众安全的要依法查处。

强化犬只免疫。免疫是防制狂犬病流行的主要手段和关键环节,发达国家长期实施的方法与经验表明,只要做好犬、猫狂犬病防制工作就能全面控制人狂犬病的流行。因此,必须保证犬群70%以上的有效免疫覆盖率,必须坚持不免疫不审批,就地捕杀的原则,在农村由乡镇、村干部带队,由防疫员集中时间利用优质疫苗对犬只进行定期免疫,所有满两个半月的幼犬及免疫后满一年的犬只必须免疫,同时做好登记、挂牌、发证工作。

强化检疫监督,重点加强犬只交易市场、运输环节的检疫监督工作,严厉打击逃避检疫、贩运病死犬及其产品的违法行为。强化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每年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定期对城乡犬只开展一定数量的犬只监测工作,掌握犬病流行动态和规律,同时确保犬群70%以上的有效免疫覆盖率。对监测过程中发现的病例及时上报,严禁瞒报、谎报、漏报等现象发生。强化卫生消毒,消毒是杀灭病原微生物、防止动物疾病侵入和流行的一项重要措施,平时应对犬只交易市场、经常活动场所和宠物诊所等地定期开展消毒工作。

加强政府领导,建立和完善由政府领导人任指挥长由畜牧、卫生、公安、教育、交通、财政和新闻媒体等多部门参与的防控指挥机构。财政支持,降低费用。国家和地方财政应安排必要的活动经费,统一采购疫苗、消毒药品等,降低农村狂犬病防制工作中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承担的费用,因为调查表明我国养犬数量大致在8千万至2亿,其中绝大部分饲养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不降低费用,狂犬病防止措施很难在农村贯彻执行。加强科学研究,强化队伍建设。国家应加强狂犬病疫苗病原生态学和诊断检测技术的研究工作,建立国家、省级狂犬病专业实验室,从事该病的诊断监测、疫情预报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等,突破我国动物狂犬病疫苗缺乏的瓶颈,扭转防止工作缺乏技术人员的被动局面。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
病猪的临床症状和病程随年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哺乳仔猪最为敏感,15日龄以内的仔猪常表现为最急性型,病程不超过72h,死亡率100%,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拉稀、发抖、运动不协调、流涎、颈部肌肉僵硬、四肢划水样运动,最后昏迷死亡。育肥猪则大多数伴有体温升高,呼吸困难,一般不发生死亡,耐过后呈长朗隐性感染带毒或排毒。成年猪常不呈现可见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体温升高,一般不发生死亡。母猪妊娠初期,可在感染后的20天左右发生流产,在妊娠后期,经常发生死胎和木乃伊,或者产出弱胎和死胎。
猪伪狂犬病表现有四大症状:
(1)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其中以产死胎为主。
(2)伪狂犬病引起新生仔猪大量死亡,主要表现在刚生下的仔猪第1天还很好,从第2天开始发病,3~5天内是死亡高峰期,有的整窝死亡。死亡初生仔猪的日龄已观察到19日龄。发病仔猪表现出高热、食欲废绝、明显的神经症状、昏睡、呜叫、流涎、呕吐、拉稀、抑郁震颤,继而出现运动失调、间歇性抽搐、昏迷以至衰竭死亡,一旦发病,1~2天内死亡。15日龄以内仔猪死亡率可高达100%。剖检主要是肾脏布满针尖样出血点,有时见到肺水肿、脑膜表面充血、出血。
(3)伪狂犬病病毒引起断奶仔猪发病死亡,发病率在20%~40%,死亡率10%~20%,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拉稀、呕吐等。
(4)种猪不育症。母猪不发情、配不上种,返情率高达90%,有反复配种数次都屡配不上,耽误了整个配种期。此外公猪感染伪狂犬病病毒后,表现不育、睾丸肿胀,萎缩,丧失种用能力。成年猪仅表现增重减慢等轻微温和症状。
综合防制
目前尚无治疗办法,但高免血清被动免疫适用于最初感染猪群中的哺乳仔猪,母猪的抗体通过初乳传给仔猪,母体源体可持续大约4~6周。母体被动免疫可以保护仔猪的致命感染。已发病或检查出伪狂犬病病毒感染阳性的猪场,建议所有的猪都应进行免疫。
(1)灭活疫苗种猪(包括公猪)第1次注射后,间隔4~6周后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6个月注射一次,产前一个月左右加强免疫一次,可获得非常好的免疫效果,能将哺乳仔猪保护到断奶。留作种用的断奶仔猪在断奶时注射一次,间隔4~6周后,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按种猪免疫程序进行。育肥用的断奶仔猪在断奶时注射一次,直到出栏。
(2)弱毒疫苗种猪第1次注射后,间隔4~6周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隔4个月注射一次。育肥猪断奶时注射一次,直到出栏。

防治
目前尚无治疗PR的有效药物。对PRV控制除常规隔离、消毒、控制人员流动以外,疫苗接种是防止PR发生流行的重要措施。Lens报道用DNA重组技术研制的低毒力PR疫苗进行田间免疫,安全有效,应用该疫苗接种的猪再发生接独感染。目前国内主要应用灭活苗和弱毒苗预防PR,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灭活苗和弱毒苗只能降低接种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不能阻止带毒猪排毒。PR一旦传入猪场就很难根除,在发生过PR的猪场,停止使用疫苗后又会引起本病的发生。因此,在疫区进行疫苗接种外,非疫区应加强对引进猪的检疫,隔离饲养,搞好圈舍卫生,从而控制该病的发生和传播。

仔猪伪狂犬病、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黑龙江省铁力市某猪场饲养的41日龄仔猪发病,先有8头仔猪表现为精神沉郁、不愿吃食、发生腹泻、体质衰弱、无力,后死亡3头。场主对仔猪注射青霉素、安乃近,用诺氟沙星饮水,治疗2天,病情不见好转,又死亡6头,发病仔猪数增加到22头。现将该典型病例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一、临床症状
发病仔猪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被毛粗乱无光泽,体温升高达40.5~41.0℃,眼睑肿胀,瞳孔散大,眼球上翻,视力减退或消失。有的发生呕吐、腹泻,粪便呈白色或黄色。病情较重的仔猪出现呼吸困难,腹式呼吸,心跳加快,全身打颤,四肢和后躯衰弱无力,瘫软在地,耳、腹、臀部皮肤呈弥漫性紫红色,粪便干硬。
二、病理变化
对4头死亡的仔猪进行剖检,病变主要集中在上呼吸道,鼻、咽部充血,发生卡他性、化脓性、出血性炎症。扁桃体、腹股沟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出血、肿大。肺水肿、出血,呈大叶性肺炎症状。胃底部大面积出血。小肠肿胀,肠黏膜呈弥散性出血,大肠有斑块状出血。心肌松软、水肿,心内膜出血。肾脏出血,变脆、变软,表面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肝表面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有少量出血点。胆囊肿大,脾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坏死灶。
三、实验室检查
1.涂片检查
采取病死猪的肝脏、脾脏、肺脏和血液分别涂片或触片,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大量单个、成对、短链或长链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2.细菌培养
采取病死仔猪的肺、肝、脾和血液分别接种于血液琼脂平板上,在37℃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可见有露珠状、灰白色、有光泽、湿润透明、黏稠的菌落,将培养物再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到大量链状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3.动物试验
采取病料或分离培养物,皮下或肌内接种于小白鼠腹腔内,18~72小时出现死亡,呈败血症变化。采取死亡小白鼠的肝、脾、肺和血液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到大量革兰氏阳性球菌。
4.病毒检查
采取病死猪的肝、脾、脑组织,研磨后加入生理盐水,制成10%悬液,每毫升加青霉素1000国际单位、链霉素1毫克,放于4℃冰箱中过夜,离心,沉淀。取上清液1~2毫升,在家兔后腿内侧皮下注射后出现抓咬注射部位的现象,局部脱毛、出血,接种后2~3天死亡。
5.免疫抗体检测
采用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患病仔猪血液中猪瘟、()伪狂犬病、圆环病毒抗体,结果显示,猪瘟、圆环病毒抗体为阴性,伪狂犬抗体为阳性,可认定仔猪感染伪狂犬病毒。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仔猪伪狂犬病、链球菌病混合感染。
四、防治措施
1.药物治疗
①对患病仔猪进行隔离,清除猪舍内残留的粪便、尿液、垃圾和垫料等废物,对猪舍及其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可用2%~3%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喷雾消毒。
②对患病仔猪上午肌内注射排疫肽(免疫球蛋白),1毫升/20千克体重,干扰素1毫升/40千克体重,清开灵注射液10毫升;下午肌内注射头孢噻呋钠注射液,5毫克/千克体重,或肌内注射柴胡注射液,0.1毫升/千克体重,1次/天,连用4天。
③以脑炎为主要症状的病例,可肌内注射板蓝根注射液,0.1毫升/千克体重,1次/天,连用4天,同时注射泰拉霉素,1毫升/40千克体重,1次/2天,连用2次即可;也可肌内注射氨苄西林双黄连注射液,0.2毫升/千克体重,1次/天,连用4天,或肌内注射磺胺嘧啶注射液,0.07克/千克体重,2次/天,连用3天。镇静可用氯丙嗪注射液,0.5~1.0毫升/次,1~2次/天,可用2~3次。
④以关节炎、脓肿为主要症状的病例,可用鱼腥草注射液0.1毫升/千克体重+头孢噻呋钠注射液5毫克/千克体重,混合肌内注射,1次/天,连用3天;同时注射抗菌肽,1毫升/60千克体重,1次/天,连用3天。待脓肿成熟后,可按外科方法切开排脓,再进行冲洗等处理。
采用上述综合方法治疗,3天后大部分仔猪有食欲,除12头仔猪因病情较重死亡,3头无治疗价值的仔猪淘汰外,7天后其余仔猪精神、食欲恢复正常。
2.预防
①坚持自繁自养,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必须从外场引进种猪时,要隔离、检疫,确认无病后方可入群。平时要搞好卫生消毒工作,每天及时清除猪舍内的粪便、尿液和污物,无害化堆积发酵,对猪舍的地面、墙壁、天棚设备和用具要定期消毒,可用2%氢氧化钠、0.3%过氧乙酸、百毒杀进行喷雾消毒。
②由于鼠类是该病的重要传染源,所以,在猪场内要消灭鼠类,防止犬、猫等动物进入猪场。对于种母猪、种公猪,每3个月采血1次监测抗体水平,发现阳性猪及时淘汰。对感染猪场应进行净化,采取隔离饲养阳性母猪所产的仔猪等措施。
③仔猪出生后断脐、断尾、剪牙、打耳号、阉割和注射要严格消毒。注射时要一猪一针头。发生外伤时要及时处理,防止伤口感染而引发该病。实践证明,定期驱虫,杀灭吸血昆虫,消灭传播媒介,控制传染源,可有效地防止该病的发生与流行。
④伪狂犬病可用伪狂犬病疫苗(基因缺失苗)预防,使用时每瓶用灭菌的磷酸盐缓冲剂或生理盐水40毫升稀释,哺乳仔猪0.5毫升/头,大腿内侧注射,断奶仔猪1毫升/头,臀部肌内注射。
⑤链球菌病可用猪链球菌多价血清灭活菌苗(包括Ⅱ型链球菌和C群链球菌)预防,后备母猪于配种前30天肌内注射,5毫升/头,妊娠母猪于产前30天肌内注射,5毫升/头,可保护哺乳仔猪。仔猪于18日龄首免,2毫升/头,35日龄进行二免,3毫升/头,免疫期为半年。接种疫苗后,可用抗生素防治疾病,不会影响免疫效果。
⑥仔猪可在每吨饲料中加入强力霉素140克+阿莫西林180克+干扰素600克+板蓝根粉400克,连喂12天;母猪可在每吨饲料中可加入氟苯尼考300克+强力霉素180克+抗菌肽200克+穿心莲粉500克,连续饲喂12天,都可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
总之,仔猪伪狂犬病与链球菌病要以预防为主,避免从有疫情的猪场引进种猪。严格执行兽医卫生防疫制度,进行彻底的消毒,对死亡的猪要深埋或焚烧,污染的环境要进行消毒。此外,要进行杀虫灭鼠,做好疫苗接种,及时进行药物预防,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联系地址:黑龙江省铁力市172信箱邮编:152500)

狐狸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 、诊断与防控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家畜和多种野生动物共患的急性传染病,受病毒感染的狐狸表现为持续搔痒、自咬、兴奋不安、神经麻痹等症状,甚至有些狐狸并无明显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近几年,随着毛皮动物养殖数量的增加以及肉类饲料的多样化,每年都会接诊毛皮动物伪狂犬疾病的病例。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狐狸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控。

一、发病情况
唐山某狐狸养殖场养殖狐狸1000只,饲料以鸡架、猪肝、鱼粉及膨化玉米面为主,饲料生喂。狐狸发病前4天新进一批猪肝,饲喂3天后狐狸开始发病,两天共死亡500只左右,并且死亡的大部分是早窝吃食多的狐狸,起初养殖户怀疑是鱼粉时间放置过长导致的中毒,发病第2天停喂鱼粉并且投喂葡萄糖、电解多维,发病第3天养殖户打电话请笔者去养殖场诊断。
二、临床症状
狐狸表现为咬毛,撕咬身体某个部位,用爪子挠脸部,舌头外伸,呕吐,有时在笼内转圈,有时咬笼,前期兴奋性增高,后期精神沉郁死亡。
三、病例解剖
经解剖发现狐狸尸体营养状况良好,口角有粉红色泡沫液体,气管环轻微出血,肺脏出血,胸腺出血,脾脏肿大瘀血,胃鼓气,胃内少量内容物呈黑色煤焦油样,肾脏肿大有出血斑,脑膜出血。
四、实验室诊断
1.镜检
无菌取狐狸心血、肝脏、脾脏镜检,革兰氏染色,均未见明显的细菌。
2.细菌分离
无菌取狐狸的肝脏、肺脏、脾脏、肾脏、脑接种于血清营养琼脂、麦康凯营养琼脂,37℃温箱培养24小时未见明显菌落。
3.PCR检测
无菌取狐狸的心、肝、脾、肺、肾、脑研磨离心,进行伪狂犬病毒的PCR检测,检测结果为阳性。饲料猪肝脏伪狂犬病毒的PCR检测结果为阳性。
4.病毒分离
取狐狸病料和饲料猪肝分别研磨离心过滤后接种BHK细胞,第3代出现明显的病变,经PCR检测为阳性。

五、个人体会
该养殖场狐狸发生伪狂犬病,发病急、死亡率高、来不及治疗,并且发病初期作出了错误判断,没及时换掉猪肝导致死亡率在两天后达到高峰,狐狸最后只剩下晚窝的200只,死亡800只。1周后停止死亡,笔者通过临床症状、现场解剖作出初步诊断,在实验室通过病毒分离、PAR检测最终确诊为伪狂犬病。
六、防控
本病无有效药物治疗,仅能采取对症治疗措施,控制继发感染,减少死亡。饲料中添加阿莫西林(40毫克/公斤体重)、维生素C、口服补液盐,同时水中添加葡萄糖、环丙沙星(5毫克/公斤体重),看到个别不吃食的狐狸注射头孢喹肟(2毫克/公斤体重)。
1.狐狸养殖场周边有猪、牛、羊养殖场,则要加强该病的防疫,如加强防鼠、防鸟工作,猪、牛、羊养殖场的粪便、污物不能流经狐狸养殖场。
2.用猪、牛、羊常用弱毒疫苗紧急免疫成功的案例很少,多数狐狸注射免疫疫苗后很快死亡,也有的虽然未引起死亡,但免疫效果不明显。
3.该病预防还要从食物上着手,对来源不明的猪、牛、羊下脚料尽量熟喂,并且一定要做到生熟分开,泡畜禽副产品的水经消毒后排放。
4.加强养殖场消毒,全场地面用20%石灰乳消毒,每天用生石灰掩盖粪便,加强对该病的重视,谨慎预防。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150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