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病学 肉牛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肉牛流行性感冒是由于感染流行性感冒病毒而导致,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且较容易引起并发症,由于患病后导致抵抗力降低非常容易继发其他疾病,如牛肺炎.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发热和急性呼吸道感染,四肢关节发生肿胀、疼痛,严重时卧地不起.及时采取治疗,能够缩短病程,较容易治愈患牛.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肉牛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病学肉牛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1.流行病学

肉牛流行性感冒是由正黏病毒中的流感病毒而引起,能够导致体内的红细胞发生凝集。该病毒具有较弱的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通常在50℃温度下只需要几分钟就会完全失去感染力,且对紫外线、乙醚以及甲醛等都具有非常高的敏感性,也可被肥皂、氧化剂以及合成去污剂杀死,但在低温环境中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因此,尽管该病在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但通常在春秋两季容易发生,夏季较少发生。另外,给牛饲喂品质较差的牧草、营养不全面的饲料以及舍内保温较差时,由于机体抵抗力减弱,也能够成为引发该病的潜在因素。病牛的呼吸道黏膜细胞中存在病毒,并能够经由呼吸道的分泌物排到体外.且以飞沫的形式经由空气传播。一般来说,老龄牛以及妊娠母牛由于免疫力较弱,相比于其他年龄段的牛更容易出现发病。

2.临床症状

该病一般具有3~7天的潜伏期,发病前会出现恶寒战栗。由于病牛在发病初期只表现出轻微的失调症状,因此容易被忽视;但很快就会表现出体温急剧升高,能够超过40℃,并持续2~3天。病牛主要表现出精神沉郁,体表皮肤温度不均,鼻镜干燥且较热,停止反刍,在体温降低到正常水平后就会逐渐恢复。另外,病牛拒绝活动,呆立不动,即使迫使其走动,也会呈现步态蹒跚,特别是后肢无法抬起,往往擦地而行,通常卧地,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在卧地后无法站起;四肢关节发生轻度肿胀,并伴有疼痛,从而出现跛行;脉搏细弱,达到70~110次/min;呼吸急促,达到80~140次/min,且由于呼吸困难会伸直头颈,口张开,舌伸到外面,存在明显的鼾块;眼结膜发生充血、水肿,出现轻微的畏光和少量流泪;口腔大量流涎,鼻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初期发生便秘,排出干燥且较少的粪便,并发肠炎时会排出混杂大量黏液的粪便,有时甚至混杂血液;排尿量减少,且尿液混浊。另外,妊娠母牛感染该病后可能发生流产。

3.诊断

该病可根据季节变化、天气突变、突然发病、传播性以及病牛的临床症状等进行综合分析,从而确诊。如果出现急性死亡的病牛,需要进行剖检来确诊。急性死亡的病牛,往往是上呼吸道黏膜发生充血、肿胀,并存在点状出血;肺部局部发生膨胀,并存在不同程度的肝变区。大部分病牛发生间质性气肿胀,并可扩散至纵膈、腰部以及颌下部。淋巴结发生充血、出血,心内外膜出现点状出血,消化道发生不同程度的炎症和出血。一胃黏膜发生脱落,另外三胃质地硬固。脑膜发生充血、出血。如果没有继发其他病症,通常预后良好。如果要进行进一步的确诊,可在无菌条件下采取病牛的鼻分泌物以及血液,在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以及病毒鉴定。

4.防治措施

免疫预防。牛群可在早春、晚秋以及冬季等容易发生该病的季节前注射牛流行亚单位疫苗或者灭活疫苗,用于预防。一般来说,牛群第一次免疫接种要在吸血昆虫滋生前30天进行,经过21天后再进行1次加强免疫。另外,在该病流行季节前,如果牛场条件允许,可使用当地牛流行性感冒分离株血清的毒株制成灭活油苗,然后及时接种,从而避免出现发病。对于该病影响范围内的牛,可使用高免血清进行紧急接种。

西药治疗。主要是以缓解症状、解热镇痛、避免发生感染、缩短病程为治疗原则。病牛可以静脉注射由1500mL10%葡萄糖注射液、20mL20%安钠咖注射液、3g维生素C、350mg维生素Bi组成的混合药液,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病牛也可肌肉注射适量的30%安乃近注射液,或者肌肉注射由25mL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4g链霉素、650万IU青霉素组成的混合药液,每天2次,连续使用2天。

中药治疗。取25g细辛,甘草、白苜、黄连、生地、川芎、生姜各30g,苍术、防风、羌活各50g,l根大葱,添加适量水煎煮,待药液温度适宜后给病牛一次性灌服。也可取甘草、羌活、黄芩、生姜、柴胡、连翘、防风、陈皮、金银花、牛蒡子各30~50g,加水煎煮后取药液,待温度适宜后给病牛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2~3天。也可取25g甘草,40g防风,30g川芎,40g羌活,30g枳壳,50g柴胡,50g茯苓,40g威灵仙,40g荆芥,30g桔梗,全部研成粉末,添加适量开水冲调,待温度适宜后给病牛一次性灌服,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取40g桔梗,50g竹叶,50g牛蒡子,40g连翘,50g荆芥穗,80g金银花,50g薄荷,50g甘草,加水煎煮,待温度适宜后给鼻牛一次性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3天。还可取25g甘草,50g黄芩,80g桂枝,50g川羌,50g葛根,80g苏叶,35g麻黄,40g知母,50g炒枳实,50g柴胡,150g生姜,加水煎煮,待温度适宜后给病牛一次性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3天。

相关阅读

肉牛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症状 肉牛流行性感冒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肉牛流行性感冒是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是由于感染流感病毒而发病。肉牛长期处于潮湿阴冷的环境、饲养管理不当等情况下非常容易诱发该病,还能够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接触进行传播。该病呈急性发生,并可大面积流行,严重危害和影响肉牛生产业。现总结该病的防控措施,为广大养牛户提供一定参考。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肉牛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症状肉牛流行性感冒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1、病因分析

该病主要是牛容易发生,黄牛、奶牛都能够发病,特别是3~5岁的青壮肉牛非常容易感染。另外,高产和多胎母牛患病后症状比较严重,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犊牛通常较少发病,且患病后症状相对也较轻。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尤其是气候多变、温度忽高忽低、阴雨潮湿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如早春、晚秋等气候非常不稳定的时节。这是由于此时肉牛运动后往往容易出汗、受凉,从而引起发病。另外,阴雨天气会导致牛舍湿度加大,如果舍内环境的不卫生,就非常容易滋生细菌,且牛呼吸道黏膜的吸附、抵抗病毒能力减弱,从而容易出现发病。该病可经由呼吸道或者蚊虫叮咬后吸取血液的方式进行传播,从而导致该病大面积流行。

2、临床症状

病牛表现出精神沉郁,食欲、饮欲不振或者彻底废绝,反刍减少或者完全停止,体温升高达到39.2~41.5℃,心率为23~55次/min,脉搏达到70~116次/min,被毛逆立,体表温度不均,结膜发红、流泪,形成眼眵,频繁咳嗽,不断呻吟,部分呼吸急促、困难,往往张口喘气,鼻翼开张明显,呈现典型的腹式呼吸,有口水流出,肌肉震颤,瘤胃蠕动音微弱或者消失,症状严重时会引起瘤胃积食、臌胀。部分病牛在行走时呈现明显的跛行,并有流浆性或者脓性鼻涕流出,排尿短赤,排出干燥或者稀软粪便,舌苔白腻,耳尖冰凉。

3、实验室诊断

血液检查。采取适量病牛的血液进行血液检查,发现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嗜中性粒细胞达到正常值的1.62倍以上,胞核明显左移,而淋巴细胞数量减少。

动物试验。取处于发热期病牛的抗凝血液,通过离心沉淀处理获得血小板层及白细胞,在新生小鼠的脑内接种,经过3天全部出现发病,并在1~1.5天内发生死亡。同时,给健康实验牛接种10mL处于高热期病牛的抗凝血液,该牛经过4天出现发病,表现出与自然感染病例相同的症状。

4、防控措施

免疫预防。牛场要制定合理的免疫以及隔离程序,并严格按照程序及时进行免疫,以确保牛场能够健康发展。在进入该病的流行季节前,有条件的地方可使用当地病牛分离株血清的牛流感毒株制备灭活油苗,在流行期内给牛接种,以保证牛体得到更好的免疫保护,从而有效的防控该病。

药物预防。对于还没有流行该病的地区,可定期使用中西药进行预防,具有较好的效果。中药预防,可取400g贯众,加水煎煮后取药液给牛灌服,每天1次,1个周期为3天,具有较好的预控效果;或者取30g甘草,贯众、紫苏、荆芥各45g,加水煎煮后取药液给牛灌服,每天1次,1个周期为3天,具有较好的预控效果。西药预防,可使用盐酸金刚烷胺,每头用量为lg,添加在饲料中混饲,每天2次,1个周期为5天,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也可使用盐酸马琳肌片,每头用量为1~2.5g,添加在饲料中混饲,每天2次,1个周期为3天,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

西药治疗。取10~20mL病毒灵、10~20mL柴胡、600万~1000万IU青霉素钠(钾)、30~50mL氨基比林或者安痛定,混合均匀后给病牛肌肉注射,每天2次;也可肌肉注射20万~40mL流感灵或者10一20mL蛤蟆消炎定喘,每天2次。对于症状严重的病牛,可静脉注射由500mLO.9%生理盐水、100万~200万IU链霉素、1200万IU青霉素钠、20~40mL鱼腥草、5~10mL地塞米松、10~20mL安钠咖组成的混合药液,每天1次;也可静脉注射500mL5%葡萄糖、50~100mL10%氯化钙,或者250~500mL促反刍液,每天1次;还可静脉注射100~200mL水杨酸钠溶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2~4天。

中药治疗。治疗原则以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以及消炎镇痛为主。取76g黄芪、24g薄荷、24g白芷、41g连翘、30g贝母、24g川首、30g桔梗、60g石膏、24g牛蒡子、30g荆芥、30g防风、30g柴胡、45g金银花、24g甘草,全部研成粉末,添加适量开水冲调,待温度适宜后把给病牛灌服。如果病牛采食量减少,可在方剂中添加适量的焦三仙;如果伴有咳嗽、呼吸急促的现象,可将方中荆芥、防风除去,添加适量的草劳子(葶苈子)、瓜蒌,或者添加50g杏仁;如果严重积食,可添加50g厚朴、60g麦芽、60g山楂;如果出现跛行,可添加30g牛膝、50g独活、50g羌活。也可取65g柴胡,30g车前,35g白芍,60g龙胆草,栀子、黄芩各40g,45g青皮,37g半夏,25g甘草,添加适量水煎煮,待药液温度适宜后给病牛灌服。

牛流行性感冒的防治研究


牛流行性感冒多见于壮年乳牛和黄牛,是常见的急热性疾病。该病死亡率较低,发病率较高,无品种、年龄、性别之分。牛流行性感冒在一年四季内均可发病,多发于早春、冬季和晚秋。该病传染性较强,涉及面积较广,对牛的健康造成一定影响,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必须提高对牛流行性感冒的重视程度,做好有效防治。本文重点研究牛流行性感冒临诊症状及病理变化,提出几点防治措施。

牛流行热病毒是引起牛流行性感冒的主要病原体,该病毒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较弱,且不耐碱、不耐酸和不抗高温,耐低温,对脂溶剂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如氯仿、乙醚和去氧胆酸盐等,且能够长期在-70℃环境下保持毒性。病牛为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大都存在于患牛呼吸道黏膜细胞中,利用吸血昆虫的叮咬活动进行传播。隐性感染、康复的牛在一定期间内仍可以排毒。牛流行性感冒的临诊症状、病理变化及防治措施是以下研究的重点。

一、牛流行性感冒临诊症状及病理变化

牛流行性感冒主要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所引起的,属于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性疾病,牛出现此种疾病后不仅会对其自身生长产生影响,同时还有可能对其他养殖牛产生传染性,严重影响到牛规模化养殖的顺利进行。牛流行性感冒在早春和深秋季节比较多发,应当因此养殖户的重视。

该病潜伏期为3d-7d。患病初期,患牛出现轻度失调,症状较轻,不易被发现。随后出现突然高热,并维持2d或3d,体温可达40℃以上。患牛出现皮温不匀整、精神萎顿、反刍停止、鼻镜干热等,体温正常后症状可消失,逐渐趋于正常。患牛患病后,强使行走,不爱活动,步态不稳,站立不动,后肢不能抬起,常常擦地而行。病情严重的患牛出现卧地及不能正常站立等症状。患牛呼吸较快,每分钟可达80-140次,呼吸困难患牛口张升,舌向外伸,头颈伸直,鼾块明显;四肢关节轻度疼痛和肿胀,出现跛行;眼结膜水肿、充血,出现畏光和轻度流泪等;脉搏细弱,每分钟仅为70-110次;鼻腔内流出分泌物,呈浆液性,口腔流涎;尿混浊且量少;发病初期出现便秘,排泄物少而干。患牛一旦并发肠炎,排泄物中含有较多黏液或带血。怀孕牛一旦感染疾病,则增加流产率。

病变主要部位为肺部组织、呼吸道黏膜、淋巴组织等,肺部出现水肿、气肿,呼吸道黏膜可见充血、出血和肿胀等,严重患牛全身淋巴结出现肿胀和充血等。该病诊断时应根据突然爆发、发病率高级大面积流行等初步判断,并根据患牛呼吸道紊乱、消化道紊乱等特点及时诊断,最后根据实验室试验联合确诊。实验室试验以中和实验为主。采取牛的鼻分泌物及血液,由兽医检验室进行病毒鉴定、病毒分离。

二、牛流行性感冒的防治措施

牛流行病感冒对于牛的健康生长有巨大危害,而且很容易形成传染,最终对牛规模养殖户造成巨大打击,因此,针对牛流行性感冒的发生原因、特点等进行分析,并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尤为重要。

1.积极预防

提高对牛流行性感冒的重视程度,加强饲养及日常管理,做好免疫接种。(1)喂养时,应选择易消化、富含营养的草料,提高抗病能力,增强体质。牛舍内应当保持清洁、干燥及通风,定期进行清扫和消毒。消毒时可以使用10%草木灰水、10%漂白粉或10%石灰乳剂等,或将强力消毒灵与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进行消毒。强力消毒灵与水的比例以1:2000为宜。使用生石灰消毒池对牛舍出入处及门口通道口进行严密消毒。患牛染病期间,做好保护工作,禁止过度劳累。役用时、放牧时不得让牛只暴饮冷水。(2)将石膏、2%白矾一同放入牛饮水缸中,让未患病的牛自饮,或将强力消毒灵与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放入牛饮水缸中。强力消毒灵与水的比例以3:1000000为宜。(3)早春、冬季和晚秋等流行季节前,使用灭活疫苗或牛流行亚单位疫苗对牛进行注射,做好疾病预防。吸血昆虫孽生之前30天,对牛进行第一次免疫接种,间隔21天后对其进行第二次接种。针对疾病影响范围区域内的牛只,开展紧急接种,接种可以选择高免血清。

2.有效治疗

针对患牛,应立即对其进行治疗,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造成病情恶化。治疗方式可分为西药和中药两种。

西药治疗:(1)取20ml20%安钠咖注射液、1500ml10%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C3g和维生素B1350g,对患牛实施静脉注射,每日2次,共3天;(2)取30ml10%氨基比林对患牛实施肌肉注射,每日2次,共3d;(3)取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25ml、链霉素4g、青霉素650万U,三者充分混合对对患牛实施肌肉注射,每日2次,共2天,或将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换成30%安乃近注射液。

中药治疗:(1)治疗以祛风除湿、消炎镇痛和清热解毒为主。取桔梗30g、川芎30g、柴胡50g、枳壳30g、威灵仙40g、荆芥40g、茯苓50g、甘草25g、防风40g、羌活40g,将上述药物混合研成粉末状,并使用开水冲泡,温后对患牛实施灌服,每日1次,共3天;(2)取苍术50g、白苜30g、细辛25g、川芎30g、黄连30g、生姜30g、防风50g、生地30g、羌活50g、大葱1根,将上述药物加水煎熬,温后对患牛实施灌服,每日1次,共3天;(3)取麻黄35g、知母40g、炒枳实50g、苏叶80g、甘草25g、桂枝80g、黄苓50g、柴胡50g、葛根50g、生姜150g,将上述药物加水煎熬,温后对患牛实施灌服,每日1次,共3天。

结束语

患有流行性感冒的牛可出现流泪、高热、流鼻液、呼吸紧促等,症状较轻的患牛可在3日内康复。病情恶化后,可并发其他症状,危害较大,发育期犊牛可并发痢疾,对生长造成较大影响,役用黄牛可并发瘫痪,役用价值丧失。必须做好有效预防,控制病情发展,减轻危害。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和文献,对牛流行性感冒的临诊症状及病理变化进行简单分析,并从积极预防及有效治疗两方面研究综合防治措施,供学者参考。

鹅流行性感冒的发病原因 鹅流行性感冒的防治措施


鹅流行性感冒简称为鹅流感,也叫做鹅传染性气囊炎、鹅渗出性败血病,是一种渗出性败血性传染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通常在10%~25%,有时能够达到90%~100%.如果鹅群在温差较大的秋冬季节饲养管理不当,就非常容易发生该病,严重损害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现概述鹅流行性感冒的发病原因和鹅流行性感冒的防治措施。

1、流行病学

病原特性。败血志贺氏杆菌是引起该病的病原,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鹅尤其是幼鹅比较容易感染发病。该菌具有较弱的抵抗热的能力,如在56℃温度下作用5min就能够被杀死。病菌对大部分消毒剂都比较敏感,如o.5%石炭酸作用60min、75%酒精作用5-30min、5%生石灰和o.5%漂白粉作用30min就能够将其杀死。另外,病菌对链霉素、青霉素等抗生素以及磺胺类药物都比较敏感。

发病特点。小于1月龄的雏鹅最容易发生该病,因此也叫做雏鹅流感。流行后期,也有成鹅发生感染。该病主要经由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污染有病菌的饮水、饲料等也是能够传播该病,一般来说,气候寒冷的冬春季节容易发生该病,且饲养管理不当、长途运输、气候突然发生改变等也能够诱发该病,带来巨大的损失。鹅群出现发病后,能够快速蔓延,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通常为10%-25%,但有时能够达到90%-100%。鹅群有时也会出现轻度发病,且没有发生死亡。

2、临床症状

病鹅往往突然出现发病,表现出体温明显升高,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但能够饮水,排出水样的带淡黄色或者白色稀粪,羽毛蓬松杂乱,身体蜷缩,陷入昏睡,反应淡漠。另外,病鹅往往会表现出神经症状,歪头曲颈,左右不停摇摆,特别是雏鹅会表现出更加明显;两腿发软,无法稳定站立或者只能够伏地不起,并出现呼吸道症状。有些病鹅头颈部以及皮下发生肿大,眼睛潮红,眼结膜存在出血,且有分泌物黏附在眼睛周围的羽毛上,严重时甚至形成瞎眼。有些病鹅还会出现鼻孔流血的现象。不同年龄阶段发病具有长短不同的病程,雏鹅通常可持续2-4天,青年鹅、成年鹅通常可持续4-9天。母鹅群患病后,经过2-5天逐渐停止产蛋,甚至绝蛋,如果耐过也需要在康复后的1-1.5个月才能够再次产蛋。

3、诊断

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即通常在每年的入冬到第二年的初夏季节,尤其气候突变、寒流出现后的数天内或者持续阴雨时容易出现发病;迅速传播,在短时间内就能导致周边鹅场也出现发病;同时结合该病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特别是肌胃角质膜下、腺胃肌胃交界处及腺胃乳头存在出血点或者出血斑等典型病理变化,能够进行初步诊断。但是,由于不同机体在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还需要进行病毒分离、血清学试验以及荧光抗体测试等实验室诊断才能够确诊。

4、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该病一般常选择使用磺胺类药物和青霉素治疗。病鹅可每只灌服0.15-0.25g土霉素或者磺胺二甲基嘧啶,症状严重时可喂给适量的醋酸泼尼松片剂,通常每4-6只使用1片即可,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如果病鹅同时患有感冒,也可每只每天服用o.3g阿斯匹林,可选择直接投服或者添加在饲料中混饲,连续使用2-3天。另外,病鹅也可使用中药进行治疗,即取甘草、麻黄各2.5g,薄荷、柴胡各10g,紫苏、桔梗各Sg,添加适量的水煎煮至100-200mL药液,每只喂服4-5mL,每天2次,连续使用2-3天就能够治愈;也可取以通木、银花、苍术各7g,薄荷、桂枝、荆芥、紫苏、麻黄、陈皮各6g,以上药量适宜10只病鹅使用,添加适量水煎煮,取药液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3天就能够治愈。

严格消毒。舍内保持卫生良好,进出鹅舍的物体必须经过严格消毒,没有进行消毒的车辆、用具禁止入场,特别是要注意对鞋底进行消毒。舍内定期进行消毒,对环境及地面使用2%-3%氢氧化钠溶液或者3%福尔马林进行消毒。另外,鹅舍要采取带鹅消毒,建议使用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并交替使用。饮水一般使用百毒杀、漂白粉等进行消毒。

免疫预防。对于容易发生该病的地区,可及时给鹅群接种禽流感油乳剂灭活苗用于预防发病。雏鹅一般在7-10日龄进行首免,即在颈部下1/3处皮下注射多价禽流感灭活苗,经过15天再进行1次免疫接种。留种鹅一般还要在60日龄进行二免,在产蛋前15-20天进行三免,之后每间隔6个月进行1次免疫,停蛋时再进行1次免疫。

加强饲养管理。气候寒冷的秋冬季节,要加强保暖、防寒、防湿。尤其是通风时更要注意保暖,防止鹅雏受凉而发生感冒。舍内和垫草要保持干燥、清洁、卫生。控制饲养密度合理,注意随着机体生长发育、体重增加以及体格增大及时调整饲养密度。对于中小型鹅种,通常1周龄时饲养15-20只/m2,2周龄时饲养10-15只/m2,3周龄时饲养6-10只/m2;对于大型鹅种,1周龄时饲养10-15只/m2,2周龄时饲养8-10只/m2,3周龄时饲养5-8只/m2。

肉牛破伤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治


牛破伤风又名“强直症”,是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破伤风梭菌是一种厌氧菌.与破伤风有关的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新生犊牛的脐带感染、去角伤、阉割伤、橡皮带去势伤、鼻环伤、橡皮带断尾、蹄底脓肿、耳号伤、慢性窦感染和身体任何部位深的坏死伤、难产继发的外阴或阴道的坏死性损伤及新近产犊母牛严重的子宫炎。破伤风对各种动物都是难以诊断的一种疾病,可能发生多种并发症。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牛破伤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治。

1、流行病学

病原特性。破伤风杆菌往往单个存在,菌体呈细长状,生有鞭毛,能够自行运动,没有荚膜,但菌体一端往往会形成圆形芽孢,类似鼓槌。该菌属于厌氧菌,呈革兰氏阳性,但要注意老龄菌呈革兰氏阴性。该菌的繁殖体具有较弱的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经过5min煮沸就会被死亡,大多数消毒药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其杀死。但病菌形成芽孢后就具有非常强的抵抗力,能够在土壤中能生存长达数十年,经过90min煮沸或者20min高压灭菌才能够被杀死。

发病特点。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但春季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不仅牛能够感染该病,其他家畜和家禽也能够感染。任何品种、年龄、性别的牛都能发生该病,其中以小于3岁的牛比较容易发生。该菌在土壤和草食家畜的粪便中广泛存在,因此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污染有病菌的土壤。该病主要经由损伤皮肤感染,一般呈零星散发。

2、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牛表现出走动缓慢,四肢不能够灵活抬举,头颈、耳以及背部不灵活,咀嚼、吞咽缓慢,甚至口唇紧闭。随着病程的进展,头部肌群出现痉挛性收缩,呼吸困难,往往张口呼吸,接着牙关紧闭;影响采食、咀嚼,吞咽困难,大量流涎,如果口内存在残食就会发酵产生臭味,舌的边缘通常存在齿压痕或者出现咬伤;两耳耸立,且因颈部肌群发生痉挛而导致头颈僵硬伸直或者角弓反张,并由于停止暖气和反刍,导致腹肌紧缩,抑制瘤胃蠕动,往往伴有瘤胃臌气。在背部肌肉出现强直时,会形成凹背、弓腰或者朝向一侧弯曲。在四肢肌群发生强直时,会导致关节较难屈曲,外观类似木马,行走摇晃,步态不稳,特别是在后退或者转弯时感到非常困难。病牛烦躁不安,对触摸、声音、光线等外来刺激往往会比较敏感,并表现出惊恐,容易出现全身性痉挛症状。

3、实验室诊断

涂片镜检。在无菌条件下,取适量血液制成涂片,经过革兰氏染色后进行镜检,能够看到大量革兰氏阳性菌,且菌体呈典型的“鼓槌状”。

动物试验。采取病料后制成乳剂,在健康无病的小鼠尾根处注射,2-3天之后就会表现出该病的特有症状。另外,也可采取病牛0.5mL全血,在健康小鼠臀部注射,18h之后就会表现出该病的典型症状。

4、防治措施

免疫接种。对于可能感染或者容易发生破伤风的某些地区,肉牛要适时免疫接种破伤风类毒素,一般第1年要进行2次免疫,两次间隔2-4周,之后每年进行1次。

定期消毒。破伤风梭菌属于厌氧菌,往往在动物粪便或者土壤中分布。因此,牛舍环境要保持清洁卫生,及时将粪便和旧墙土清理干净,定期进行消毒,可每周使用来苏儿液、石灰水对牛舍内外进行1次彻底消毒。

创伤处理。病牛要转移到干燥清洁、光线较暗的舍内。如果病牛感染创中含有脓汁、异物以及坏死组织等,要先采取扩创术,清理干净后使用1%高锰酸钾溶液或者3%双氧水冲洗,再使用5%-10%碘酊进行严格消毒,并配合撒布适量的碘仿硼酸合剂,还要在创伤首位注射适量的青霉素、链霉素,避免发生感染,并抑制病菌继续产生毒素。

西药疗法。治疗原则是抑制病牛患处的病菌增殖,中和毒素,避免发生酸中毒。病牛可静脉注射大剂量药物,即由20万-80万IU破伤风抗毒素、800万-1200万IU青霉素、500-1000mL5%碳酸氢钠、1500-3000mL复方氯化钠组成的混合药液,注意控制注射速度缓慢,症状严重时可3-5天之后再注射1次。

中医治疗。发病初期,病牛可内服追风散合蚱蝉地肤散加减,即取30g蝉蜕、25g白芷、15g乌头、25g川芎、30g白术、100g地肤子、30g防风,全部研成细末,添加适量开水冲调,再添加60mL白酒,混合均匀后一次性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3-4剂就能够痊愈。发病中期,病牛可内服千金散合花蛇朱砂饮加减,即取30g乌蛇、40g升麻、30g防风、25g全蝎、25g旋覆花、25g川芎、45g僵蚕、10g细辛、50g天麻、35g阿胶、25g沙参、25g独活、25g天南星、2g朱砂、25g藿香,全部研成细末,添加适量开水冲调,再添加60mL白酒,混合均匀后一次性灌服,每天l剂,连续使用4-5剂就能够痊愈。发病后期,病牛可内服润肺散合二珍散加减,即取25g血余炭、30g大黄、25g荆芥、25g生姜、35g何首乌、25g栀子、25g半夏、45g滑石、25g黄芩、25g连翘、15g薄荷、40g当归、25g白芍、30g防风、25g川芎、25g甘草、0.3g麝香、5条蜈蚣,全部研成细末,添加适量开水冲调,再添加60mL白酒,混合均匀后一次性灌服,每天1剂,直到症状有所减轻,要减去半夏和麝香。

1、病原破伤风梭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厌氧菌,具有周身鞭毛,能运动,无荚膜,形成芽孢,位于菌体顶端、形似鼓槌。动物体内或人工培养基内均能产生毒性极强的外毒素,即痉挛毒素、溶血毒素和非痉挛性毒素三种。前者为引起动物发生破伤风征候群的特异的嗜神经毒素,溶血毒素具有溶解红细胞使局部组织坏死作用,非痉挛性毒素可麻痹神经末梢,但毒素的耐热性很差,65℃5min即可破坏。芽孢的抵抗力极强,煮沸需1~3h,3%福尔马林24h,5%石炭酸15h,10%碘酊l0min,105kPa高压15-20min才能杀死。对干燥的抵抗力特别强,在干燥的条件下经十多年仍有生活力。
2、流行病学病原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之中,未经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腐臭的淤泥中也存在大量的致病菌,都可成为破伤风的传染源。常见的传播途径为创伤伤口,如,手术、断尾、去势,各种外伤等都容易被感染。子宫或损伤的消化道粘膜也可以感染破伤风杆菌。不分年龄、种别、品种的牛都有被感染的可能,尤其以幼龄牛易感。该病感染不分季节,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多呈现散发性。饲养环境恶劣、牛舍潮湿、饲槽及土壤污染严重等等,都可导致此病的发生。
3、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l~2周,个别病例在受伤后数天即可出现症状。急性经过的病例多在7~10d内死亡。慢性者临床症状轻微,通常可以治愈,但恢复期较长,有时可延长到l~1.5个月。

牛多发生于分娩、断角、去势之后,病牛体温正常,但由于头部肌群痉挛性收缩,呈现张口困难,重的牙关紧闭,采食、咀嚼障碍,咽下困难,流涎,口内含有残食时则发酵有臭味,舌的边缘往往有齿压痕或咬伤。两耳耸立,由于颈部肌群痉挛而使头颈伸直僵硬或角弓反张。因反刍和嗳气停止,腹肌紧缩,阻碍瘤胃蠕动,常发生瘤胃臌气。背部肌肉强直时,表现凹背或弓腰或弯向一侧。尾肌痉挛时则尾根高举,偏向一侧。四肢肌群强直时,则关节屈曲困难,步态显著障碍,尤以转弯或后退更感困难。病牛不安,对外来刺激(声响、触动等)常表现敏感、惊恐,易出现全身性痉挛症状.

4、病理变化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脊髓或脊髓膜常有充血,灰质有点状出血。心肌呈脂肪变性。四肢和躯干肌肉间结缔组织呈浆液性浸润,杂有小出血。对体表和脏器进行详尽检查时,可见有创伤或创伤后形成的瘢痕。
5、诊断要点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实验室化验可对本病做出诊断。
类症鉴别
本病常与急性肌肉风湿症、马钱子中毒以及脑炎、狂犬病等类似疾病相鉴别。
(1)破伤风与急性肌肉风湿症的鉴别。急性肌肉风湿症有体温升高现象(体温微升1℃),无牙关紧闭、瞬膜外露等症状,患部肌肉有痛感和结节性肿胀,用水杨酸制剂治疗效好。
(2)破伤风与马钱子中毒的鉴别。马钱子中毒肌肉强直,兴奋性高,与破伤风很相似。但马钱子中毒时肌肉痉挛发生迅速,无痉挛期肌肉完全松弛,病的转化表现为急死或速愈,并有中毒史。而且用水合氯醛可以治疗。
(3)破伤风与脑炎、狂犬病等的鉴别。脑炎、狂犬病等疾病时,一般无牙关紧闭,意识混乱甚至昏迷,病的后期有麻痹现象,而破伤风时病畜神志清楚,有饮食欲望,通常有创伤的病史。必要时可通过病原学检查和血清学试验进行鉴别。

6、防治措施
预防本病首先要防止牛发生外伤,如有外伤应及时处理,对牛阉割或进行外科手术时,应严格消毒,以防污染,最好注射预防量抗破伤风血清。破伤风类毒素是预防本病的有效生物制剂,发病较多的地区,每年定期注射破伤风类毒素。牛皮下注射lml,注射后1个月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第二年再注射lml,免疫力可持续4年。
治疗本病,应采取综合措施,即加强护理、创伤处理和药物治疗三个方面。
1.加强护理应将病畜置于光线较暗、通风良好、清洁干燥的畜舍中。务使病畜保持安静,避免音响、光线刺激,以减少痉挛发生的次数。给予充足饮水和易消化的饲料。牙关紧闭不能采食时,可用胃管给予小米粥等半流动性食物。对恢复期的病畜如口腔已经张开时,饲料要少给勤添,防止过食;背腰及四肢强拘症状已有减轻的病畜,应每天牵遛,以促使早期恢复肌肉机能。
2.创伤处理必须对感染创伤进行有效防腐消毒处理,彻底排除脓汁、异物、坏死组织及痂皮等,并用消毒液(3%过氧化氢,2%高锰酸钾或5%碘酊)消毒创面,以清除生产破伤风毒素的源泉。
3.药物治疗由于破伤风外毒素对机体致病作用强烈,因此中和毒素是治疗的关键。同时注意消除病原,阻止毒素继续产生,配合解痉镇静药物,缓解因毒素而引起的强直性痉挛和反射兴奋性增高,主要应用下列药物。
(1)抗破伤风血清(破伤风抗毒素)根据病情,确定用量,首次用量要足,病情严重的,可重复注射一次或数次。牛80万~120万IU静脉注射。
(2)20%乌洛托品牛l00ml,静脉注射,每天1次。
(3)25%硫酸镁液l00ml,静脉注射。
(4)氯丙嗪牛300~500mg,深部肌肉注射,或用水合氯醛25~30g,混于500ml淀粉浆内,直肠灌注。(50青霉素2000万IU,肌肉注射,连用3~5d。以上药品,可根据病情反复应用。当病畜出现酸中毒时,可加用5%碳酸氢钠500ml,静脉注射。牙关紧闭,开口困难时,可用3%普鲁卡因l0ml和0.1%肾上腺素1ml混合,注入咬肌。并配用强心药。病畜不能采食时,静脉注射25%~30%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每日2次。

肉牛肝片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防治方法


1生活史

肝片吸虫是复殖目片形科片形属的一种吸虫。成虫虫体呈片状,外观如同树叶,背腹部扁平,存活时为棕红色,固定处理后呈灰白色。虫体长度在21~41mm,宽度在9~14mm。体表存在小的皮棘,且棘尖非常锐利。虫体前端生有一个锥状突,呈三角形,由低部向两侧扩展形成“肩状”。锥状突起的前端生有口吸盘,呈圆形,直径在Imm左右。另外,口吸盘的后方是腹吸盘,且相对较大。

肝片形吸虫通常寄生在机体的胆管内,并在此处产卵,虫卵会经由粪便排到体外。当环境温暖潮湿,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虫卵能够发育成为毛蚴,并在水中游动侵入到中间宿主椎实螺的体内,然后继续发育成为尾蚴,由于毛蚴需要长达50~80天的发育时间,且一个毛蚴能够发育成为100个,甚至千个以上的尾蚴。尾蚴会从螺体内排出,并快速发育成为囊蚴,即可在水中游离,也可黏附在水草上当肉牛在饮水或者食草时食入囊蚴而发生感染。囊蚴最终侵入到肝胆管继续发育成为成虫,该过程需要2~4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够完成。成虫能够存活3~5年,但通常1年左右就会从机体内自然排除。

2.流行病学

反刍动物容易发生该病,且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即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在夏季多雨时候,锥实螺、水草数量过多时达到最高。农村养牛通常采取散牧,放牧环境内长时间存在积水、低洼地带,有大量的锥实螺滋生,尤其是曾经发生该病的区域非常容易出现发病。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牛以及其他感染该病的反刍动物,主要是以口腔食人的方式造成传染,即经由消化道感染。如果肉牛采取舍饲,确保饮水符合安全标准,通常不会出现发病。

3临床症状

病牛体质状况、体内寄生虫体数量以及虫体分泌毒素的能力不同,使其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病牛通常呈慢性经过,表现出体质逐渐消瘦,食欲减退,消化紊乱,瘤胃蠕动缓慢,贫血,黏膜和结膜呈苍白色,周期性瘤胃胀气、前胃弛缓、腹泻交替发生,被毛干燥、粗乱,失去光泽,且容易断裂、脱落,颌下、眼睑发生水肿,有时会导致胸、腹下发生水肿。肝脏叩诊发现浊音区明显扩大,如果导致肺脏感染,还会引发咳嗽。发病后期,病牛往往只能够卧地不起,最终由于病情恶化,体质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犊牛发生该病时,既会对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还会使其非常容易发生死亡。

4防治措施

定期驱虫。合理制定驱旦时间,能够将虫卵及虫体及时杀灭,从而才能够有效防治该病。根据当地自然条件以及放牧情况确定驱虫次数,一般每年至少要进行3次驱虫,在1~2月份进行第一次驱虫,在5~6月进行第二次驱虫,在9—10月进行第三次驱虫。驱虫可选择使用硝氯酚,初次用药按每千克体重使用3—7mg,在空腹时投服,经过3天按每千克体重投服lOmg进行第二次驱虫。

消灭中间宿主。肝片吸血虫的中间宿主是椎实螺,及时消灭中间宿主能够抑制肝片吸血虫发育成为尾蚴,从而防止发生该病。为消灭椎实螺,可采取破坏其生长环境的方式,结合水利工程建设和农田改造,填平牧草边、田间不用的低洼水沟、泥塘、水渠,使其没有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抑制螺的生长。还可使用化学肥料或者药物进行防治,化肥则可选择使用氯化铵、氨水等,都具有很好的灭螺效果。此外,还可在水田中采取散养鸭群,也能够很好的灭螺。

加强粪便管理。肉牛排出的粪便要适时进行清扫,并在同一地点堆积,一定数量后可盖上干草或者封盖泥土,经过1~2个月的生物热处理后才能够使用。特别是患有该病的肉牛排出的粪便,由于其中含有大量的虫卵和虫体,更要注意采取妥善处理,最好添加一定的消毒药,再进行集中堆积处理,防止其他牛只感染。圈舍要定期进行冲洗、消毒。

药物治疗。近年来,驱治牛肝片形吸虫的一种特效药物是硝氯酚片。如果病牛体质较好,可按每千克体重使用5~6mg;如果病牛体质较差,可按每千克体重使用3~4mg;如果采取大群给药则可根据目测体重控制用药量。投服药物时不需要采取禁食,可直接用水瓶灌服。阿苯达唑片也可用于驱治牛肝片吸虫病,该药是一种广谱驱虫药,具有高效、安全、低毒以及便于使用等优点。如果病牛体质较好,可按每千克体重使用30~40mg;如果病牛体质较弱,可按每千克体重使用20~30mg,同样如果采取大群给药,也可根据目测体重控制用药量。投服药物时不需要采取禁食,可直接用水瓶灌服。病牛也可使用中药治疗,可取30g槟榔,20g肉豆蔻,20g甘草,20g木通,30g茯苓,23g厚朴,30g龙胆草,20g泽泻,30g苏木,45g绵马贯众,全部研成粉末,添加开水冲调后给其灌服,或加水煎煮后服用。

肉牛肝片形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策略


肉牛肝片形吸虫病是由于肝脏、胆管内寄生于肝片吸虫及大片吸虫而导致的寄生虫病,主要是1~1.5岁以内的犊牛发病后容易发生死亡,且严重影响生长发育;成年牛患病后,妊娠母牛容易发生流产或者产出弱仔,会导致肉牛育肥时间延长,饲料比下降,损害养牛业的经济效益。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肉牛肝片形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策略。

1、流行病学

肉牛在河边、湖边茂盛的草场放牧容易发生该病,而在距离水源较远的牧场基本不会发生。该病是由于肉牛的肝脏和胆管内寄生有肝片吸虫或者大片吸虫而引起,主要特征是发生急性或者慢性肝炎和胆管炎。病牛体内成虫所产出的虫卵会经由胆汁进入消化道,并同粪便混合后排到体外。在温度和湿度适宜的条件下,虫卵会孵化出毛蚴,其能够在水中游动,然后钻人中间宿主螺蛳的体内,并在其体内发育成为尾蚴。在新鲜水的刺激下,大量尾蚴会从螺蛳体内逸出,并在在水面上漂浮或者某些物体上面附着,尾部脱去后就会形成囊蚴。肉牛在放牧过程中,如果食人带有囊蚴的饮水或者饲草,进入消化道中就会使囊蚴的被膜发生溶解,然后幼虫穿过肠壁和肝实质进入肝脏、胆管内。由于虫体会产生有毒物质,从而导致肝炎,且毒素会进入血液,导致红细胞发生溶解,并出现全身中毒、浮肿、贫血、体质消瘦等症状。此外,虫体在从消化道移动到肝脏的过程中,会机械性损伤消化道、肝脏,并可能带人细菌而引发其他疾病。

2、临床症状

急性型。青年牛较少发生,老龄、幼龄牛有时会发生。通常在夏末秋初容易发生,主要是由于在短时间内发生严重感染而引起。病牛呈急性经过,表现出体温明显升高,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机体快速消瘦、衰弱,并发生贫血。按压肝区会出现明显疼痛,在严重疼痛时会突然倒地,如同陷入昏迷,经过一段时间疼痛会有所减轻,之后即可自行站起。严重时通常在3~7天内发生死亡,最严重时会在24小时内发生死亡。

慢性。该类型比较常见,通常在冬末初春容易发生。病牛主要表现出食欲不振,反刍异常,出现周期性瘤胃鼓气或者前胃迟缓,并发生异嗜。机体逐渐消瘦,发生贫血、低蛋白血症。病程后期,下颌、眼睑、胸腔下发生水肿。前期交替发生便秘与腹泻,后期发生顽固性腹泻。体温、呼吸、脉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如果没有及时采取对症治疗,病牛最终会由于极度衰竭而发生死亡,病程能够持续2~3个月。

3、病理剖检

对病死牛进行剖检,主要特点是尸体消瘦,皮下以及心冠、肠系膜等其他脂肪沉淀处发生水肿,呈胶胨样,结膜呈苍白色,腹腔存在较多的积液,发现肝脏呈土黄色,明显充血、肿大,表面沉着有浅红色纤维素,并存在长度为2~5mm的暗红色虫道。肝脏质地较软,胆管粗大,并在肝脏表面突出,切开时如同切软骨,管壁变硬且增厚,黏膜表面粗糙,将其切断并进行挤压,会有黏稠的污黄色或者棕绿色胆汁以及幼小的虫体从胆管流出。

4、防治策略

药物治疗。丙硫苯米唑也叫做阿苯达唑片,是一种广普驱虫药,能够有效驱除肝片形吸虫,且具有安全、低毒以及便于使用等优点。病牛按体重使用20~30mg/kg,可分成片剂、大丸剂、瘤胃控释剂和混悬液等,能够驱除肝片形吸虫的虫卵、幼虫、成虫,驱虫率能够达到95%左右。三氯苯唑也叫做肝蛭净,病牛按体重内服6~12mg/kg,能够有效驱除幼虫和成虫。如果发生急性肝片形吸虫,要经过5周再次用药1次。需要注意的是,母牛在泌乳期禁止使用该药,且生产的1周内也不能使用。

消灭中间宿主。主要是适时灭螺,可采取洒药、烧荒,疏通放牧地上的小水沟、大量饲养水禽以及沼泽地等。使用药物灭螺时,常选择使用氨水、石灰、五氯酚钠、硫酸铜。其中氨水适合稻田灭螺使用,1cm水层按每平方米使用30mL20%氨水;硫酸铜适合水池、牧场以及沼泽地灭螺使用,牧场是按每平方米喷洒5mL硫酸铜(按1:5000比例稀释),水池、沼泽地,1cm水层按每平方米使用2g;石灰适合水沟及沼泽地灭螺使用,每平方米使用75g;五氯酚钠适合牧场、水池灭螺使用,按每平方米使用10~20g,牧场按每平方米使用5~10g,配成溶液后进行喷洒。

定期驱虫。对于容易流行该病的地区,要适时采取预防性驱虫,即每年3~4月份和9~11月份要在假定健康牛群、羊群、饮水以及草场等采取投药驱虫,连续使用2~3次。一般来说,牛群主要使用硫双二氯酚(别酊)或者硝氯酚(拜耳9015),并配合使用一些中草药。

加强饲养管理。确保饲养环境卫生良好,供给清洁饮水。另外,根据肝片形吸虫虫卵对干燥环境非常敏感,处于完全干燥环境中会快速发生死亡,因此可选择在于燥或者地势较高的地方进行放牧。牛群最好选择饮用流动的河水或者自来水,确保水源清洁,避免发生感染。此外,确保供给充足营养,提高体质,增强抗病力。场地定期进行消毒,且要注意选择至少两种药物交替进行消毒,要注意对牛舍、隔栏、四周墙壁等都进行消毒。

肝片形吸虫的生活史
成虫寄生在牛、羊及其它哺乳动物胆道内。
中间宿主为椎实螺类,在中国以截口土蜗为最重要,此外还包括小土蜗(G.pervia)、耳萝卜螺(Radixauriculata)及斯氏萝卜螺(R.swinhoei)。
虫卵随终宿主胆汁入肠道,并随粪便排出,在适宜湿度的水中,卵内发育为毛蚴,毛蚴逸出后进入中间宿主经过一代胞蚴及两代的雷蚴发育后,逸出的尾蚴在水草等物体表面结囊,形成囊蚴。
囊蚴被终宿主吞食后,后尾蚴穿过肠壁,经腹腔侵入肝,也可经肠系膜静脉或淋巴管进入胆道。在移行过程中,部分童虫可停留在各种脏器如肺、脑、眼眶、皮下等处异位寄生,造成损害。
整个生活史过程约10-15周。成虫在绵羊体内可存活11年,牛体内存活期短,为9-12个月,在人体内的寿命可长达12年。
肝片形吸虫流行性
肝片形吸虫可寄生于数十种哺乳动物。牛、羊肝片形吸虫病的流行是世界性的,感染率多在20%-60%之间。1976年的报告中国大陆牛的感染率估计为10.17%,台湾为30.90%。
据统计,1970-1990年间,欧洲拉丁美洲、南非和亚洲42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体感染肝片形吸虫的报告,以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地区,为主的流行区。食用野生的水芹是法国人感染的主要来源。拉丁美洲报告的病例主要来自古巴和秘鲁。非洲报告来自埃及。亚洲的病例较少。中国已报告50余例,分散在15个省。
感染途径
人体感染多因生食水生植物,如水芹等茎叶。在低洼潮湿的沼泽地,牛羊的粪便污染环境,又有椎实螺类存在,牛羊吃草时便较易造成感染。
人体寄生部位
本虫的人体异位寄生见于皮下、腹壁肌肉、腹膜、脑、肺、眼、膀胱等,以皮下组织较为多。人体感染除了偶然吞食本虫囊蚴外,在有生食牛、羊的肝、肠习惯的地区,虫体可在咽喉部寄生,称为咽部肝片形吸虫病。
致病性
肝片形吸虫病是一种畜主人次型的寄生虫病,散发性流行于世界各地。人体肝片形吸虫病在急性期一般表现为高热与腹痛,多数病人都有胃肠症状,如呕吐、胀气、腹泻、便秘等,也可有肝、脾肿大。血液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加。虫体进入胆管后病变逐渐转为慢性,上述症状随之消失。此时主要表现有血浆蛋白改变,出现低白蛋白血症与高免疫球蛋白血症。晚期血红蛋白减少,出现贫血,此外,成虫可能引起阻塞性黄疸。
肝片形吸虫引起的损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童虫移行期对各脏器特别是肝组织的破坏,引起肝的炎症反应及肝脓疡,出现急性症状如高热、腹痛、荨麻疹、肝肿大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2、成虫对胆管的机械性刺激和代谢物的化学性刺激而引起胆管炎症、胆管上皮增生及胆管周围的纤维化。胆管上皮增生与虫体产生大量脯氨酸有关。胆管纤维化可引起阻塞性黄疸,肝损伤可引起血浆蛋白的改变(低蛋白血症及高球蛋白血症),胆管增生扩大可压迫肝实质组织引起萎缩、坏死以至肝硬化,还可累及胆囊引起相应的病变。
引发肝癌
人感染虫数较多者或出现乏力、食欲不佳、腹痛、腹胀、消瘦、肝脏肿大、胆汁淤积导致肤色变绿等症状;重度感染者的肝胆管内可寄生上千条虫子,充满或阻塞肝胆管及其分支,发生严重的胆囊炎、胆管炎、胆石症,甚至可引起肝硬化或肝癌。
实验诊断
诊断主要靠粪便或十二指肠引流液沉淀检查发现虫卵为确诊,并结合临床表现作出判断。
急性期或异位寄生病例免疫学方法有一定参考价值,近年多倡用ELISA等方法。实践证明斑点ELISA诊断速度快、特异强,可用于流行病学研究。
粪检或十二指肠引流液沉淀检查发现虫卵为诊断的依据。虫体寄生较少者往往漏检,要注意与姜片虫卵、棘口吸虫卵鉴别。
临床上有不少病例是经外科剖腹探查或进行胆管手术发现虫体而确诊的。肝脏表面的白色条索状隆起及胆管增粗现象,提示有肝片形吸虫寄生的可能。
免疫诊断
对急性期病人、胆道阻塞患者以及异位寄生的病例,采用免疫学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血凝试验(IHA)和免疫疑荧光试验(IFA)等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均有较高的敏感性。由于肝片形吸虫与其他吸虫有较多的共同抗原成分,对其检出的阳性结果应结合临床分析。用纯化的肝片形吸虫抗原和排泄分泌物抗原或提高被测血清的稀释度均有助于提高免疫诊断的特异性。
其它检查
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均增多,尤其在急性期更明显;胆囊造影有时可发现肝片形吸虫;B型超声波可显示不同程度肝肿大,肝实质不均匀,肝胆管扩张,胆囊壁肥厚,有时可发现胆道内肝片形吸虫呈现0.3~0.5cm圆形阴影。
防治原则
防治人体感染主要是注意饮食卫生,勿生食水生植物。
治疗患者的药物可用硫双二氯酚(bithionol),又名别丁(bitin)。也可试用吡喹酮。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155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