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红尿症状综述

牛红尿,统称为尿血,即尿中混有血液和红细胞,外观呈红色。根据发病原因可分述如下:

一、牛红尿的发生原因

1.血尿血液中含有红细胞时血尿。健康牛尿中一般不含或有时含微量红细胞血尿中的颜色依据尿液中含血量和尿液酸碱而定。酸性尿呈棕色或暗黑色,而碱性尿则呈红色。置放或离心沉淀后,红细胞沉于试管底,上层尿清而透明。根据血尿原因可分为:肾前性血尿、肾性血尿,肾后性血尿。肾前性血尿是指肾损伤和并发血管损伤的败血症及出血性紫癜等所引起的血尿。肾性血尿是指肾脏本身患病所引起的血尿。肾后性血尿是肾脏以下的器官或组织损伤所引起的血尿。

2.血红蛋白尿正常尿液中无血红蛋白尿成分,只有发生血管内溶血,而游离的血红蛋白超越肾阔随尿排出时,财引起真性血红蛋白。新鲜血红蛋白呈棕色、红色或葡萄酒色,贮存几小时后则呈棕色或黑色。一般血红蛋白尿清亮明,置放后试管底部无红细胞沉淀。

3.肌红蛋白尿肌肉组织变性,炎症状态及广泛损伤时。肌红蛋白由受伤组织中析出而从肾脏排出发生肌红蛋白尿。尿液呈暗红色,深红色至黑色,可采用硫酸铵盐析法与血红蛋白加以区别,色素随沉淀完全消失者为血红蛋白尿。

4.卟啉尿由于体内卟啉代谢絮乱,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导致其衍生物卟啉在尿中含量增高,形成卟啉尿。尿液呈葡萄酒色。

5.犊牛水中毒犊牛一时饮水过多,水分大量被吸收,引起血液漏透压的改变,红细胞溶解,造成溶血性血红素尿。尿色呈红色或深暗红色,病犊排尿次数增多,但一次排量较少。

6.药尿由于药物色素经肾脏吸收而进入尿液,使尿液呈红色。如注射红色素(百浪多息)后有时出现红尿。

二、引起红尿症的疾病

引起红尿症的疾病有肾炎、肾盂肾炎、严重的肾小管损伤、膀胱炎、尿道炎、尿石症、泌尿系统肿瘤、牛地方性血尿、水牛血红蛋白尿、细菌性血红蛋白尿、牛梨形虫病、钩端螺旋体病、附红细胞体病、新生幼畜溶血病、中毒性血红蛋白尿、麻痹性血红蛋白尿、白肌病、卟啉病等。

三、兽医临床常见红尿症疾病的鉴别诊断

引起红尿症的原因很多,产生红尿的各种病症表现也不同,而症状是诊断疾病的基础,所以应将一些相似的疾病加以分析、比较,诊断时首先考虑到常见病和多发病,在注意一般症状和特殊症状,抓住本质,予以鉴别。

1.尿道炎尿道炎主要发生于公牛,大多数病例是由于导尿不慎,动作粗暴,损伤尿道粘膜及污染所致;公牛尿道结石也同样引发尿道炎。触诊可发现阴茎肿胀、敏感。公牛阴茎频繁勃起,尿液淋漓不断。母牛阴唇不断张开,不时努责,作排尿姿势,尿呈不同程度的红色,有时排出坏死、脱落碎片。病牛骚动不安,导尿管插入困难。诊断本病应注意与膀胱炎区别,尿道炎为前段血尿,而膀胱炎为终末血尿。

2.膀胱炎本病在母畜可继发于阴道炎,子宫炎;公畜则继发于尿道炎、导尿损伤或污染。膀胱炎多由细菌感染所致,也可见于继发于其他细菌性疾病,呈出血性、化脓性、坏死性炎症。主要的症状是终末血尿,有血凝块,一般无热型,频尿且有疼痛表现,尿淋漓。呈腐败气味。本病所表现的终末血尿、脓尿、尿频及排尿痛苦,是诊断的重大依据。确诊时应注意与肾盂肾炎区别;后者无脓尿,但含红细胞管型及蛋白尿,同时伴有肾区痛,肾功能减退等症状。

3.尿石症本病是由于尿中的盐类结晶体凝结沉淀,刺激尿路粘膜,发生出血和炎症,造成尿路阻塞。临床上,肾结石可长期不表现症状,仅见肾区触诊敏感,尿结石症主要发生于去势后的公牛,而且往往发生于s状曲部。病牛表现不安,白色毛丛上粘有结晶物及污秽物,出诊尿道敏感性增高。有时可摸肿胀部,直肠检查膀胱有不同程度的胀满,病牛弓背凹腰,频频努责,排尿困难,尿淋漓点滴,可见血尿。由于结石阻塞尿道,往往引起膀胱破裂。根据临床表现的血尿、阴茎包皮毛丛附有结晶物及尿闭性疝痛等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但尿结石应注意与尿道炎的区别。尿结石常突然发生,而尿道炎的排尿障碍,多因阴茎肿胀逐渐形成。

4.牛地方性血尿症本病是牛的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呈地方性发病。病的发生可能可能与土壤,水,草等有关。在蕨类植物生长较多地区,发病率较高。因牛的膀胱粘膜出血而引起血尿,而且多表现持续性或间歇性发作。诊断本病应详细询问病史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凡有慢性血尿史,应为可疑对象。为了进一步确诊,须进行镜检和尿液细菌学检查。应注意与膀胱肿瘤,肾盂肾炎相区别;膀胱肿物治疗无效,直肠检查触诊膀胱极度明感,表现疼痛不安,膀胱壁粗糙不平,质地发硬的感觉;肾盂肾炎可通过镜检发现大量白细胞,脓细胞及细菌。

5.牛遗传性先天性卟啉症,可根据棕褐色牙齿,尿液中卟啉含量和缺乏色素部的皮炎素作出诊断。

6.牛梨形虫(焦虫)病,本病多在45月春末夏初发病较多,主要传播媒介为蜱,以放牧的牛易感染,病牛变现高热羁留,贫血,可视粘膜黄染,血红蛋白尿,死亡率很高。

7.其它碘不足可以促使血管的渗透性增强,饲料内的配糖体,生物碱,酸,挥发油和树脂类的综合物,能直接损伤泌尿器官,同时能引起其机能和形态的变化。

相关阅读

羊尿石症的病因、症状及其综合疗法


1病因分析

日粮中钙、磷比例失调或者饲喂过多的精料:一般来说,羊只适宜饲喂钙磷比例为2:1的日粮,如果长时间饲喂磷高钙低的饲料,如玉米、棉籽饼、小麦麸皮和棉籽壳等,或者种公羊在配种期饲喂大量的精料,都能够导致该病的发生。

缺乏饮水,或者水质恶劣、碱性过强。当羊只缺水时,会导致排尿量显著减少,且尿液中沉积过多的盐类等物质;如果羊只饮水碱性过高,会导致镁等矿物质随之升高,如果此时含有过多的磷酸根,就会在尿液中形成磷酸铵镁等。病羊中至少有98%是由于形成这种盐类结石而引起。

饲喂毒性饲料:羊只饲喂过多的棉籽壳、棉籽饼,由于其含有高水平的棉酚毒素,会导致钙磷比例紊乱,棉酚毒素还会导致肾脏受损,促使肾脏重吸收磷酸盐的能力明显减弱或完全丧失,从而导致大量磷酸盐流入尿液,引起该病。

地区性的饮水、土壤和饲草中缺少钼或者含有过高水平的汞、砷等:钼是组成核酸代谢酶的重要部分,当羊只摄取钼不足,就会导致核酸代谢发生障碍,形成过多的尿酸盐,且氨无法合成尿素。尿酸盐和氨都是形成结石的重要因素或者组成成分。当羊摄取较多的砷、汞等元素,会导致肾脏发生损害,影响肾功能,这也是形成尿结石的重要条件。

各种应激因素:羊只饲养管理环境突然发生改变,更换饲料,舍饲密度过大,活动量较少,过于紧张、惊恐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该病。

2.临床症状

病羊通常在膀胱和肾脏中形成尿结石,但往往导致尿道发生阻塞。如果膀胱结石不会对排尿造成影响时,病羊不会表现出症状;如果结石导致尿道发生不完全阻塞时,就会导致尿频,排尿时间增长,排尿量减少,且往往呈滴状或者断续流出,有时能够排出尿液,且有血液粘附在尿道包皮口的毛上;如果结石导致尿道发生完全阻塞,就会导致机体能够做出排尿动作,但无法排出尿液,并引起腹痛。病原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起卧不安,将头部抵靠墙壁,无力嘶叫,腹部明显胀大,两后肢不断交替踢后腹部,频繁做出排尿动作。体溢明显升高,通常能够达到40~41℃。小便失禁,尿液经常呈点滴状流出,包皮发生明显肿胀。经常呈排尿状,频繁发出呻吟声,不断起卧。有时呈犬卧式,有时以双膝跪地,有时还会出现似睡非睡的现象,有时会回头望腰角部,甚至用头部顶肋腹部。病羊走动非常困难,当迫使其走动时,后肢通常勉强呈小步移动。发病经过8~12h,会导致腹部胀大非常明显,并继发引起瘤胃鼓气,导致呼吸不均匀,还会出现食欲废绝,尿频,滴尿,拱背卷腹,后肢屈曲状叉开,经常举尾,触诊尿道外会导致疼痛。如果在龟头部存在结石而引起阻塞,能够在局部触摸到硬结物。膀胱明显膨大,过于紧张,充满尿液,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治疗,导致长时间出现闭尿,就会使膀胱发生破裂或者导致尿毒症,最终发生死亡。

3治疗措施

麻醉和保定:麻醉前,病羊先按每千克体重皮下注射0.04mg阿托品,10~15min后肌肉注射由846合剂(速眠新,按每千克体重使用0.06mg)与氯胺酮按3:1的比例组成的混合药液进行麻醉,当其彻底麻醉后仰卧保定在操作台上。

膀胱穿刺导尿:为避免尿道阻塞而导致膀胱发生破裂,要立即采取膀胱穿刺导尿。一般选择在趾骨前腹正中线作为穿刺点,注意避开阴茎,剪去该处的被毛,并进行消毒,之后使用接长针头的注射器直接插入到膀胱进行尿液采集。

尿路疏通:对病羊包皮进行挤压,促使暴露出龟头,接着用经过消毒的纱布包捏龟头,并在尿道外口使用0.1%的新洁尔灭液进行擦洗,之后将涂上甘油的直径约为1.5mm医用专用导尿管经由尿道口缓慢插入,直到“S”状弯曲部前缘停止,接着通过导尿管注入适量的生理盐水,促使尿道不断扩张,然后将导尿管立即拔出,此时就能够看到生理盐水中混杂细砂粒状的灰白色结石涌出,如此反复多次,直到排出液体中不含有结石时停止。

膀胱切开术:采取常规手术方法将腹腔打开,并牵引膀胱体到切口外面,接着使用浸有灭菌生理盐水的无菌纱布对周围进行隔离,只将膀胱体露出。之后用手术刀切开膀胱底壁前部的膀胱壁,注意切口尽可能避开血管。然后使用镊子将结石取出,再对膀胱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彻底清洗,确保将细小的结石也全部取出,防止造成二次阻塞。然后将导尿管从膀胱处逆向插入到尿道,插入长度控制在20cm左右,接着将生理盐水经由导尿管注入,将残留在尿道内的结石冲净。最后按常规对膀胱壁进行缝合,然后关闭腹腔。

抗菌消炎:为避免和减少细菌感染,减轻膀胱和输尿管黏膜炎症,可给病羊静脉滴注由500mL5%葡萄糖盐水、lOmg地塞米松、5mLO.5%安洛血以及按每千克体重使用50mg头孢拉定配成的混合溶液。与此同时,病羊可肌肉注射适量的氨苄西林和地塞米松,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经过数天即可痊愈,能够正常排尿。

母猪尿白色石灰样物质


养殖肉猪的过程中,需要照顾到方方面面。母猪尿白色石灰样物质是什么情况呢?如何治疗?

一、母猪尿白色石灰样物质原因

1、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过高,导致尿酸生成太多,某种应激条件下,体蛋白大量分解引起蛋白尿。

2、饲料中钙、磷比例失调,尤其是长期饲喂低磷的青绿饲料或低磷饲料引起钙异位沉着,导致尿酸盐沉积。

3、出现尿路感染,如尿道炎。

二、如何防治母猪尿白色石灰样物质

1、如果出现了蛋白尿,首先降低饲料的蛋白,饲料里添加0.3%小苏打,饲喂一周左右,添加阿莫西林和复合维生素。

2、尿道炎症或是尿酸盐沉积引起的,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阿莫西林3-5天,饮水添加小苏打一周,适当降低饲料蛋白水平。

3、尿路感染还可以通过给母猪进行肌肉注射鱼腥草注射液加头孢噻呋钠进行消炎。

4、平时要保证母猪外生殖器干净,饲料中不要长期添加磺胺类药物。多加强猪圈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消毒,饮用水要清洁。

5、增加母猪的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加强母猪抵抗力,添加双补得益散、益姆元和布牠能。

养猪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要及时找到原因,才能进行防治。

羊同期发情方法的综述


同期发情就是利用某些激素制剂人为地控制并调整一群母畜发情周期的进程,使之在预定时间内集中发情。该技术可以使母羊群定时、集中和成批地科学化饲养管理,节省人物力的消耗,缩短生产间隔,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阿勒泰羊的生产效益。本文主要讲述羊同期发情的药物及方法。

同期发情技术就是利用某些激素和药物,对羊生产母羊发情周期进行同期化处理,使母羊在一定时间内集中发情的技术。在生产中,应用此项技术可以使母羊群定时、集中和成批地科学化饲养管理,使配种、妊娠、分娩和培育等生产过程同期化,节省人物力的消耗,缩短生产间隔,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阿勒泰羊的生产效益。

一、同期发情原理

羊同期发情的基本途径有两种:一种延长黄体期,另一种是缩短黄体期。

二、同期发情的药物及方法

1.同期发情的药物

1.1孕激素:孕酮、甲孕酮(MPA)、氯地孕酮(CAP)、甲地孕酮(MA)、氟孕酮(FGA)。

1.2前列腺素及其类似物:前列腺素(PGF2)、氯前列烯醇。

1.3促性腺素类: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L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抗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APMSG)。

1.4中药:催情促孕散:由菟丝子、淫羊藿、当归、补骨脂、枳壳、益母草等组成。

1.5其他方法:甲硅环(MSVR)、三合激素、复合激素制剂(三种制剂均含PMSG)。

2.同期发情方法根据羊的同期发情原理分析,对羊的同期发情处理可采用孕激素或前列腺素来实现发情同期化。在生产实践中,也可采用孕激素和前列腺素相结合进行处理的方法。在同期发情处理的同时,为了提高处理效果可配合使用促性腺激素。如配合使用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等,能提高同期发情率,使同期发情的时间更趋于一致。除了采用激素处理方法,也有非激素处理方法,如采用公羊试情诱导而达到羊群同期发情和营养调控技术。以下只介绍同期发情激素处理方法。

2.1孕激素处理使用外源性孕激素让母羊体内的孕激素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当外源孕激素取掉时,体内孕激素迅速下降,卵泡开始生长发育并成熟,母羊表现同期发情,在停止使用孕激素药物的同时,使用促进卵泡生长发育的药物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目前孕激素的给药方式主要有皮下埋植、阴道栓塞和口服等,以皮下埋植和阴道栓塞较为常用。皮下埋植法是将成形的孕激素埋植剂或装有药物的有孔细管埋植于母羊皮下组织,经过若干天的处理后取出。阴道栓塞法是将含有孕酮的阴道海绵栓借助开膣器置入母羊阴道深处,让其缓慢释放药物的方法。将孕激素均匀拌入饲料中饲喂,直到药物处理结束为止是口服法。下面介绍在绵羊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孕激素阴道栓+PMSG法。

2.1.1孕激素阴道栓+PMSG法在生产母羊发情周期的任意一天,将孕激素阴道栓放置在被处理羊的阴道深部,14天取出,在取栓同时肌肉注射PMSG,1-3天后羊集中发情。平均同期发情率可达95%左右。由于操作较为简单、实效性高,因此在实际中多用此方法。

2.1.2前列腺素处理法目前,PGF2处理可分为一次处理法和二次处理法。在母羊发情后,数日向子宫内灌注活肌肉注射PGF2或氯前列烯醇,可以使发情高度同期化。但注射1次,约使60%-70%的母羊同期发情。一般采取2次注射法,第2次注射相隔8-9天,可提高同期发情率在90%以上。由于PGF2药物可引起妊娠母羊流产,所以在使用前认真对母羊进行妊娠检查,以避免流产。

2.1.3孕激素与前列腺素结合处理方法用孕激素制剂处理7-9天,在结束处理前1天,肌肉注射1次PGF2。该方法的同期发情和受胎率均较理想。

三、影响同期发情的主要因素

1.体况在生产实践中,母羊的膘情直接影响同期发情效果。高建明等在试验中发现体况较好的母羊同期发情率明显高于体况差的母羊。

2.季节绵羊属季节发情动物,季节是影响同期发情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费繁殖季节卵巢处于静止状态,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水平很低。绵羊的发情一般集中在秋季,在9-10月进行集中配种。冯克明对处于发情期阿勒泰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后,低于繁殖季节受胎率,其受胎率达到75.4%。赵永聚等实验表明,同期发情处理的羊发情率以秋季最高,为97.74%。

3.处理方法在生产中,同期发情处理方法很多,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各处理方法在操作过程中简便性、经济实用性、应用效果等各不相同,效果不一。在注重同期发情效果的同时考虑成本,氯前列烯醇(PGF2)成本低,操作简单,但只能在羊的繁殖季节使用,非繁殖季节使用效果不佳。孕激素阴道栓在繁殖和非繁殖季节均可使用,在使用时,配合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效果很好,但成本较高。

4.种公羊利用在用于人工授精的同期发情处理时,要考虑种公羊的多少及配种能力。在公羊不足的情况下,不能同一天将母羊全部处理,否则会出现母羊发情时,公羊不够用的情况。应根据公羊的配种能力,每天处理一定数量的母羊,控制当天发情的母羊数,做到发情就配。

牛球虫病的临床症状 牛球虫病的防治措施


牛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的几种球虫寄生于牛肠道引起的以急性肠炎、血痢等为特征的寄生虫病。牛球虫病多发生于犊牛。犊牛球虫病是一种以破坏肠道黏膜.引起肠管发炎和上皮细胞崩解的寄生虫病,其临床症状以腹泻、下痢和出血性肠炎为主要特征。犊牛球虫病是犊牛病死率大大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牛球虫病的临床症状牛球虫病的防治措施。

1、流行特点

牛球虫可分成十多种,其中致病力最强的是牛艾美耳球虫和邱氏艾美耳球虫,也是最常见的两种病原。一般来说,小于2岁的犊牛比较容易发生该病,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通常在放牧过程中感染发病,尤其是在多沼泽、潮湿的牧场进行放牧最容易发病,这是由于潮湿环境有利于虫体的生存和发育。垫草、饲料和母牛乳房污染粪便后,往往会导致犊牛发生感染。另外,牛从舍饲变成放牧,或者从放牧变成舍饲时,由于突然改变饲料,容易引起该病。此外,牛感染某种传染病后,会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也能够引起该病。

2、临床症状

典型症状。患病犊牛在初期表现出精神萎靡,被毛蓬松杂乱,体温基本正常或者稍微升高,能够正常采食,排出含有血液的水样稀粪。随着症状的加重,病牛体温有所升高,一般可超过39.5℃,瘤胃停止蠕动,肠蠕动音增强,停止反刍,食欲不断减退,甚至完全废绝,机体日渐消瘦,往往卧在地上,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变差,后肢及尾部黏附粪便,部分会排出混杂纤维性薄膜的带血稀粪,散发恶臭味,且呈现非常明显的里急后重症状。发病后期,病牛体温逐渐下降,一般低于37.5℃,体质虚弱,严重脱水,明显消瘦,心律不齐,排出黑褐色粪便,基本上都是血液,排粪失禁,少数还会表现出神经症状,眼球震颤,躯体明显颤抖,只能够卧地不起,以及角弓反张等。

非典型症状。牧场流行球虫病,犊牛中感染该病的大部分都不会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症状,主要是被毛粗乱,生长缓慢,体况变差,排出松软粪便,且其中含有非常少的血液和黏液,症状比较严重时会有粪便黏附在会阴、尾巴以及飞节处。以上现象非常容易被忽视,导致犊牛在进行断奶或者环境、气候等发生较大变化时,由于发生应激而引起大量犊牛出现发病。另外,部分病牛在出现典型症状的前2-3天,会出现发烧,体温升高达到40-42℃,以及停食吮乳的现象,之后才会表现出急性或者慢性症状。对于7-12月龄的小育成牛,患病后通常表现出腹泻,排出褐色粪便,并存在绿豆粒大小的出血点。对于年龄较大的育成牛,患病后部分会排出表面覆盖有一层鲜红血膜的成形粪便;部分会排出混杂鲜血以及脱落黏膜的稀粪。产奶母牛患病后,所排粪便相比于正常粪便减少,且变稀,一般呈粉红色,其中混杂血液。

3、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犊牛发现肺脏没有发生充血、出血现象,心脏、胃也不存在明显异常,主要是肠道发生明显病变,且往往集中于直肠,肠内含有大量的黑色粪便,其中混杂过多的黏膜碎片以及纤维素性假膜,且含有小血凝块,肠黏膜发生弥漫性充血、肿胀、出血,类似虎斑状,其中出血最为严重的是盲肠黏膜。另外,肠系膜淋巴结发生肿大。

4、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西药治疗,病牛可按体重内服2mgjkg盐霉素,每天1次,连续使用7天;也可按体重内服20mgjkg土霉素,每天2-3次,连续使用3-4天;也可在每吨饲料中添加20-30g莫能霉素,连续使用7-10天;也可按体重内服20-50mgjkg氨丙啉,每天1次,连续使用5-6天。如果病牛体温升高,可按体重静脉注射o.05gjkg或者肌肉注射o.07gjkg磺胺嘧啶钠注射液,经过12h后药量减半,连续使用2天,然后改为内服。如果病牛体质虚弱,还要配合采取强心、补液,并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注射适量的维生素Bi、维生素C针。另外,病牛也可使用中药进行治疗,即取70g诃子、60g白头翁、70g金樱子、50g木香、70g旱莲草、70g地榆炭、60g马齿苋、70g五信子、60g槐花、70g枳实,全部研成粉末后添加适量水调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4天。

定期清粪消毒。牛舍地面定期喷洒1%-2%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消毒,将可能存在的卵囊杀灭。对于泥土地面,可将地表土铲去,换成新土,不仅能够抑制卵囊发育,还能够改善环境。对于污染粪便的饮水、饲料以及各种用具,可使用5%漂白粉进行消毒,以将球虫杀死。需要特别重视的是,每天坚持清除粪污,这是由于牛粪便中存在的球虫卵囊经过1-3天才可发育变成具有感染性的孢子化卵囊,如果每天及时清粪,可促使舍内保持干燥,湿度降低,从而不利于球虫卵囊的发育。清出的粪便不允许随意乱倒,也不能够直接上田,必须运送到固定的贮粪场进行堆肥发酵,通过生物热将其中所含的球虫卵囊杀死,变成熟粪后才能够上地肥田。

加强饲养管理。由于成年牛通常作为带虫者,必须与犊牛分开饲养,且在不同牧场进行放牧。母牛哺乳犊牛前,要先擦拭清洗乳房,且哺乳结束后要立即分开。牛更换饲料种类时,必须有一个过渡,禁止突然更换。牛要饲喂多样化饲料,含有丰富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症状
潜伏期约为2—3周,犊牛一般为急性经过,病程为10~15天。当牛球虫寄生在大肠内繁殖时,肠黏膜上皮大量破坏脱落、黏膜出血并形成溃疡;这时在临床上表现为出血性肠炎、腹痛,血便中常带有粘膜碎片。约1周后,当肠黏膜破坏而造成细菌继发感染时,则体温可升高到40--41℃,前胃迟缓,肠蠕动增强、下痢,多因体液过度消耗而死亡。慢性病例,则表现为长期下痢、贫血,最终因极度消瘦而死亡。
病原
文献上记载的牛球虫有十余种:邱氏艾美耳球虫、斯氏艾美耳球虫、拨克朗艾美耳球虫、奥氏艾美耳球虫、椭圆艾美尔球虫、柱状艾美耳球虫、加拿大艾美耳球虫、奥博艾美耳球虫、阿拉巴艾美耳球虫、亚球形艾美耳球虫、巴西艾美耳球虫、艾地艾美耳球虫、俄明艾美耳球虫、皮利他艾美耳球虫等。寄生于牛的各种球虫中,以邱氏艾美耳球虫斯氏艾美耳球虫的致病力最强,而且最常见。
邱氏艾美耳球虫寄生于牛的直肠上皮细胞内,有时也可寄生于盲肠与结肠下段;卵囊为圆形或稍微椭圆形,卵壁光滑,平均大小为14.9--20微米。斯氏艾美耳球虫,寄生于牛的肠道;卵囊卵圆形,平均大小为19.6—34.1微米。球虫之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当牛吞食了感染性卵囊后,孢子在肠道内逸出进入寄生部位的上皮细胞内进行裂体生殖,产生裂殖于;裂殖于发育到一定阶段时由配子生殖法形成大、小配子体,
大小配子结合形成卵囊排出体外;排至体外的卵囊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孢于生殖,形成孢子化的卵囊,抱子化的卵囊才具有感染性。
防治
牛球虫病预防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①犊牛与成年牛分群饲养,以免球虫卵囊污染犊牛的饲料;②舍饲牛的粪便和垫草需集中消毒或生物热堆肥发酵,在发病时可用1%克辽林对牛舍、饲楕消毒,每周一次;③被粪便污染的母牛乳房在哺乳前要清洗干净;④添加药物预防,如氨丙啉,按O.004%一0.008%的浓度添加于饲料或饮水中;或摩能霉素按每千克饲料添加0.3克,既能预防球虫又能提高饲料报酬。
牛球虫病治疗可选用:①氨丙啉,按每千克体重20~50毫克,一次内服,连用5—6天;②呋喃唑酮,每千克体重7—10毫克内服,连用7天;③盐霉素,每天每千克体重2毫克,连用7天。
牛球虫病首选药:莫能菌素、氨丙啉、磺胺二甲嘧啶。
诊断
临床上犊牛出现血痢和粪便恶臭时,可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患犊粪便,查出球虫卵囊即可确诊。在临床上应注意牛球虫病与大肠杆菌病的鉴别。前者常发生于1个月以上犊牛,后者多发生于生后数日内的犊牛且脾脏肿大。
从粪便颜色判断:球虫病引起的肠道出血,其粪便呈黑色和带血样。可据此做早期分析。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158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