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饲料浪费的原因及预防浪费的方法

饲料费用约占养鸡总成本的75%,然而饲料浪费的数量可以达到饲料总消耗量的5%~10%.因此,减少饲料浪费是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主要措施。饲料浪费的主要原因一般可分为直接浪费和间接浪费两种。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蛋鸡饲料浪费的原因及预防浪费的方法。

1、蛋鸡饲料浪费的原因

直接原因。在开食过程中由于方法不当而引起的饲料浪费。雏鸡在开食时传统的方法是选择将饲料撒在报纸或者塑料布上让其自由采食,在采食的过程中雏鸡易将饲料扒到地上或者将饲料与粪尿混合而造成浪费,如果使用报纸还易发生报纸被踩破而导致饲料漏到垫料上;蛋鸡养殖要控制好体重,不宜饲喂过肥,如果对青年蛋鸡不采取限饲,则会导致体重大,对饲料的消耗量则多,并且鸡体过肥还会影响到日后的产蛋性能,造成饲料的浪费;料槽的设置位置不合理导致蛋鸡在采食饲料时将饲料扒出料槽而造成饲料的浪费;在饲喂蛋鸡时如果加料量过大,会导致蛋鸡在采食饲料时将饲料扒出料槽。有研究表明,加料量为料槽的2/3,饲料浪费12%;加料量为1/2时,浪费5%;加料量为1/3时,浪费为2%。另外,如果进行手工加料也易导致饲料洒落,造成浪费;在饲料的加工保存过程中如果方法不当,管理不严,易导致饲料在贮存的过程中或者在运输与装卸的过程中受热、受潮等而发生霉变。在饲料的贮存过程中还易出现鼠鸟偷料的情况,如果不注意则会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害,不但会造成饲料的浪费,还会使饲料受到污染,传播疾病。

间接浪费。在配制饲料时如果配方不合理,没有按照蛋鸡不同阶段的生长特点提供适宜的饲料,导致营养不均衡,摄入的营养不足,或者营养过剩等,如果营养不全面会导致为了弥补营养的缺失而增加采食量造成饲料浪费,如果营养过剩,则会导致饲料配比超过营养标准而造成浪费;在选购饲料时如果贪图便宜而选择购买劣质饲料,或者有的厂家生产的饲料营养不符合标准,而使一些营养缺乏导致饲料的利用率降低,造成浪费。另外,如果在饲料的贮存不当,会引起饲料中各营养成分发生反应,影响营养的吸收与利用,也会导致饲料不能很好的被利用,从而造成饲料的浪费;在加工饲料时如果粒度不适宜,或者混合不均匀,会导致饲料的利用率降低;对蛋鸡的饲养管理不当,也是引起饲料浪费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当养殖环境不适宜,过冷或者过热时都会影响到蛋鸡的采食量,同时还会影响到蛋鸡的饲料转化率,使饲料的报酬率降低。光照管理不当时,如光照的时间过长,光照强度过大,会增加饲料的消耗,还会导致蛋鸡的生产性能下降,饲料利用率降低。雏鸡没有及时的断喙,或者断喙不合理,会增加饲料的消耗,因蛋鸡在断喙后可以防止采食时将饲料勾出,减少浪费。有研究表明,经过断喙处理的蛋鸡与不断喙的蛋鸡相对可节省饲料3%左右。另外,当蛋鸡患有一些疾病,如寄生虫病时会增加营养的消耗,从而造成饲料的浪费。在饲喂时如果不合理的补喂一些砂粒,会导致鸡的消化机能下降,使饲料的利用率降低,从而造成饲料的浪费。

2、蛋鸡饲料浪费的预防

做好开食的工作,在开食时要选择适宜的开食工具,目前生产上选择使用开食专用的胶盘来代替塑料布或者报纸,可以有效的减少饲料浪费,并且在饲喂时要少量勤添,减少浪费。在日常的养殖时也要注意设计好料槽,根据不同的养殖方式合理的设计与设置料槽。料槽应固定,防止蛋鸡在采食饲料时将料槽弄翻,如果是笼养,注意控制好加料量,一般料量以料槽的1/3即可,并且要每1~2h使用小铲将料槽内的剩料重新混匀1次,可以刺激鸡的食欲,同时减少浪费。饲养员在喂料时也要注意观察料槽是否有破损的地方,及时的修整,防止漏料。

加强蛋鸡的饲养管理工作。选择适宜的品种,尽量选择饲料利用率较高的蛋鸡品种,如海兰、罗曼等以保证较好的养殖经济效益。在适当的日龄对蛋鸡进行断喙处理,并在上笼前要修整1次。选择适宜的养殖方式,蛋鸡养殖宜选择笼养,可减少体能的损耗,减少饲料的浪费。做好饲料的选购与保存工作,不可购买劣质饲料,并且在贮存饲料的过程中要防止饲料发生霉变。做好灭鼠害和防鸟害的工作,减少饲料的浪费和疾病的传播。

合理的配制日粮,在确定饲料配方时要根据蛋鸡不同的生长阶段来科学合理的配制,并要保证营养全面,配比合理,给蛋鸡提供适宜的营养,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在加工饲料时要注意饲料的粒度和均匀度,在饲喂时不可一次性饲喂过量,少量勤加,同时还要补喂一定量的砂粒以促进消化,提高饲料的消化率。控制好蛋鸡的体重,对青年蛋鸡进行合理的限饲,提高均匀度,防止因蛋鸡体重超标而引起的饲料浪费和产蛋量下降。加强蛋鸡养殖环境的管理工作,提供适宜的环境。另外,在蛋鸡的养殖过程中要及时的淘汰老、弱、病、残以及低产蛋鸡,防止造成饲料的浪费。

养鸡场饲料浪费的原因与预防措施如下:
一,直接浪费
1.开食
一股将报纸或塑料布放在垫布,撒饲料让雏鸡自由采食。在采食过程中,雏鸡容易将饲料扒到地面上,或与粪便混在一起而造成浪费;有的报纸被踩破,饲料漏到垫料上造成浪费。
2.体重
鸡消耗的饲料约有场饲料2/3用于维持自身生理需要。鸡体重越大消耗的饲料量就越多。青年鸡若不限饲,不仅浪费饲料,且鸡体过肥,影响产蛋。
3.料槽和水槽地面平养时,如果料槽放置过低,鸡采食时将饲料扒出盛料盘造成浪费。料槽破损或料槽不合理、水槽变形、破裂,致使饲料浪费。
4.加料笼养时一次加料过多是饲料浪费的主要原因。试验统计表明,饲料加到饲槽的2/3时饲料浪费12%,加到1/2时饲料浪费5%,加到1/3时饲料浪费约2%。手工加料时洒落饲料,在手工加料鸡场较普遍,且多被饲养员所忽视。
5.鼠和乌鼠鸟偷料,既造成饲料浪费,又会污染饲料,还能传播疾病。
二.间接浪费
1.饲料配方与营养
饲料配方不合理造成营养不平衡,导致相对过剩的营养物质流失,或因配比超过营养标准造成浪费。如果营养不全面,势必造成增加采食量,以弥补某一一营养物质缺乏,从而造成饲料浪费。
2.预混料和原料
有些商家为图高利在饲料中掺假,使饲料营养不符合标准。饲料存放不当或时间过长,使一些维生素效力降低或受到破坏。饲料中的抗生素与维生素发生拮抗导致某些维生素缺乏。
3.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过冷或过热,会影响鸡的采食量,且鸡群产蛋率和饲料转化率均受影响。鸡群生活环境最适宜温度为15~25℃,此时饲料报酬最高,产蛋、增重效果最好。如温度高达27℃,则鸡群饮水增加、食欲下降;温度低于10℃,则鸡体为维持体温额外增加饲料消耗。
4.光照制度
合理的光照制度,既可保证营养供应,又可提高饲料转化率,从而减少饲料浪费。若光照时间过长、强度过大,消耗饲料就会增加,生长、产蛋等性能反而下降,饲料利用率降低。
5.断喙鸡只不断喙、断喙不合理或未及时断喙,鸡饲料消耗增加。实验证明,及时断喙鸡比没有断喙鸡,饲料消耗节省3%左右。
6.疾病寄生虫病和慢性消耗性疾病导致饲料投入多,生产(增重和产蛋)产出低。
三.预防措施
1.雏鸡开食最好使用专用料盘,大小根据密度确定,喂料可勤添、少喂,以减少浪费。一次喂料结束清盘后,将剩余饲料集中喂猪。
2.做好食槽的设计、固定与检查,平养用料桶,最好吊起来,其高度与鸡背平行,大鸡可以高出鸡背1~2厘米,这样料桶中的饲料不易被扒出来。笼养鸡的加料量不宜过多,一般放入饲槽1/3即可,且每1~24,时匀料一次。匀料用小铲将饲槽内剩余饲料重新拨匀,可以节约饲料和刺激鸡的食欲。料槽一般高出鸡背1~2厘米为宜,应安装在牢固的架子上,防止侧翻。饲养员在添加饲料时要注意料槽是否破损,并及时整修。
3.及时淘汰低产、病残、弱小及有严重恶癖的鸡。冬季要防寒保温,夏季要防暑降温,力求控制最适宜舍温,提高饲料转化率。
4.设计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能满足鸡对能量、蛋白、钙和磷的需要,提高蛋料比。同时要选择好的预混料和原料。
5.饲料添加要适宜,应随产蛋率的增长逐渐增加饲料量,最好使鸡的最大耗料量与产蛋高峰期同时到达。要及时补喂足量砂粒,提高鸡的消化率。
6.选择好的品种。
7.做好灭鼠防鸟,防病消毒,不仅能减少饲料浪费,也有利于杜绝疾病流行。
8.正确保存饲料,应将饲料装入袋中,放置在室内离地20厘米高的木架或木排上,保证良好的通风,防雨漏,防潮,室内应清洁、干燥,相对湿度不高于60%,也可加入防霉剂防止饲料霉变。

相关阅读

蛋鸡养殖怎样节约饲料开支和减少饲料浪费


目前,鸡蛋价格已经接近盈亏点,饲料开支占蛋鸡养殖总成本的60%以上,有些达到90%。节约饲料开支、减少饲料浪费对于维持养鸡场运转尤为重要。

1.节约饲料开支

1)开辟饲料资源。用价廉、营养丰富、自产或进货渠道方便的原料,根据不同阶段鸡特点配制日粮。

2)自配全价饲料。从质量和信誉可靠的厂家购买预混料,按参考配方配制全价饲料,这样可以减少运输费用和中间环节,而且质量可靠。

3)合理加工。粉碎粒度过粗,鸡容易挑食,造成浪费;粉碎过细,适口性差,而且加工费较高。

4)添加砂砾和青绿饲料。砂砾可促进鸡的消化,日粮中添加量2%,青绿饲料添加10%。

2.减少饲料浪费

1)适当加料。定时定量饲喂少喂勤添,每日饲喂3~4次,尽量让鸡把料槽内的饲料吃完再添加。

2)限制饲喂。对8~12周龄超出标准体重的鸡,应适当减少能量和蛋白质水平,控制采食量。

3)适时断喙。10日龄断喙,12周龄修补1次。

4)及时淘汰。从育成舍转入产蛋舍、产蛋期及产蛋后期,各集中淘汰1次。及时淘汰病、残、弱、抱窝鸡和停产鸡。

5)加强贮存管理。防霉、防潮、防雨、防虫害鼠害,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另外,无论行情好坏,疫病防治都要抓好。蛋鸡场一般进行马立克、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传染性支气管炎、鸡痘和产蛋下降综合征的免疫。注意疫苗的选择、保存和接种方式。

蛋鸡腹泻的发病原因 蛋鸡腹泻的临床症状及预防、治疗方法


蛋鸡溃疡性肠炎是一种禽类都比较容易感染的细菌性传染病,且往往呈急性经过,并具有高度致死性,是由于感染肠道梭菌而发病,且由于最早是鹌鹑发生该病,因此也叫做为鹌鹑病。临床上的主要特征是病鸡快速消瘦且迅速死亡。只要鸡场发生该病,就会对经济效益造成巨大的损失,必须加强防治。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蛋鸡腹泻的发病原因和蛋鸡腹泻的临床症状及预防、治疗方法。


1、发病原因

生理性腹泻。蛋鸡的新陈代谢旺盛,尤其是初产蛋鸡,生理变化较大,机体的生理机能发生改变,摄入的大部分营养物质用来产蛋,用于形成免疫物质的营养减少,从而使机体的免疫调节能力下降,如果此时饲养管理不当,如更换产蛋高峰期的饲料过早,会导致蛋鸡的肠道不能完全的适应,另外产蛋高峰期饲料中石粉量的增加会造成肠道蠕动加速,从而导致腹泻发生;饲料的配比不合理,当蛋白质的含量过高时,会给肾脏造成负担,使水的消耗量增加,损害肾脏,引起腹泻。当食盐含量过高时,鸡群的渴欲增强,饮水量增加而造成腹泻;养殖户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常使用劣质饲料,或者在饲料中掺人大量的米糠、麸皮,或使用杂饼、杂粕来替代豆粕,使得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过高,从而刺激蛋鸡的胃肠,使肠道的蠕动速度变快而发生腹泻,并且,饲料中的粗纤维含量越高,腹泻持续时间越长。饲喂蛋鸡发生霉变的饲料后也会引起腹泻的发生;当蛋鸡发生腹泻时如果出现误诊将非病原性腹泻当病原性腹泻来治疗,起不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还会导致抗生素使用不当而引起机体消功能紊乱,肠道内正常菌群失调,加重腹泻;另外当蛋鸡在开产后,饮水量增加,从而造成粪便稀薄;蛋鸡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出现断水、断料后,鸡暴饮暴食,也会引起蛋鸡发生腹泻。

病理性腹泻。病理性腹泻主要是指蛋鸡的肠道感染细菌后,肠道受到侵害和破坏,从而导致蛋鸡发生腹泻。常见的细菌主要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另外当肠道寄生虫也会造成蛋鸡腹泻,如鸡绦虫病。蛋鸡发生病理性腹泻主要由于饲养管理不当,鸡群的抵抗力下降,加上饲养环境不良,卫生条件较差、湿度大、温度高,舍内细菌大量的繁殖,使蛋鸡感染。

2、临床症状

当产蛋鸡发生生理性腹泻时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采食量、精神状态以及产蛋性能基本不受到影响,仅表现为腹泻的症状,主要发生日龄为蛋鸡的开产初期,一般为120~150日龄。病理性腹泻会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在发病初期病鸡的精神状态良好,采食量正常,饮水量增多,产蛋率和蛋壳的质量正常,粪便的含水量增加、不成形,随着病情的加重,鸡群中会发生少量的死亡。有的病鸡会排泄饲料便,腹泻的鸡的泄殖腔周围的羽毛被稀粪污染、黏连,病情严重的鸡排泄的稀便颜色异常,并伴有恶臭味,病鸡严重脱水。

3、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鸡可见肠黏膜脱落,肠内有黄色泡沫状的黏液,个别病例的黏膜出血,肠管发生肿胀,泄殖腔充血,肾脏充血并发生肿胀,有的病死鸡的肾脏有尿酸盐沉积,寄生虫感染发生腹泻可在肠道中发生虫体。

4、预防

给蛋鸡提供适宜的饲料,根据蛋鸡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给予不同的营养,在育成后期要控制好饲料的配方,饲料中的粗纤维含量不能太高,减少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控制在16%以内,食盐的饲喂量也不高,不可超过0.3%。注意饲料的质量,不可贪图便宜使用劣质饲料,要给蛋鸡提供优质的饲料,并且要做好饲料的防霉工作,禁止饲喂蛋鸡发生霉变的饲料。要适时的更换饲料,不可过早的使用产蛋高峰期饲料,在换料时要有一个过渡期,让蛋鸡的消化系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进入产蛋期后,因产蛋的需求,蛋鸡对钙的需求量增加,但是要注意日粮中钙的含量要由低到高逐渐的增加。在加工饲料时要注意饲料的粒度。

加强饲养管理,控制好鸡舍内的环境,保持舍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持干燥,减少疾病的发生。加强通风换气,在寒冷季节也不可忽略通风的重要性,要在保温的同时,尽量的加大通风力度,减少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和病原微生物的含量。做好鸡舍内卫生清扫工作,及时的更换垫料。尽量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蛋鸡发生应激反应,可在蛋鸡的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或碳酸氢钠。保证料槽以及饮水系统的卫生,并及时的清理料槽,每周都要将料槽、饮水系统以及其他用具进行彻底的消毒。保持鸡群适宜的饲养密度,严格的按照饲养程序来操作,不可随意更改。保持蛋鸡肠道的菌群平衡,可使用一些益生菌制剂,防止腹泻的发生。

5、治疗

在治疗蛋鸡腹泻时要诊断清楚是何种腹泻,不可盲目的使用抗生素。如果是生理性腹泻,则以修复肠黏膜和恢复肠道机能为主,同时要及时的调整饲料配方,加强饲养管理,不必使用抗生素。如果发生病理性腹泻,则要有针对性的、合理的使用抗生素治疗。在治疗时也不可大剂量的长期使用,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可使用止泻药,在使用抗生素后要添加益生素,使肠道菌群快速恢复。对于寄生虫引起的腹泻则要进行驱虫的工作,同时使用抗寄生虫药物。

一、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

拉稀的鸡只精神状况良好,采食正常.饮水增多,蛋壳颜色正常,鸡群中发生少量死亡(皆因过度脱水而死);发病日龄一般在120~150日龄,即蛋鸡开产初期;整个病程历时一个月左右,短的15天;主要症状是刚开产就表现拉水样粪便,水粪中夹杂着未消化的饲料,固体成分较少,颜色正常,拉稀的鸡只泄殖腔周围羽毛较湿。

解剖患病活鸡,肠黏膜脱落,内有黄色气泡状粘液,个别肠黏膜出血,肠管肿胀,泄殖腔充血,肾脏充血肿胀,个别鸡肾脏有尿酸盐。

二、发病原因分析

(一)初产蛋鸡代谢旺盛,生理变化大,机体生理机能的改变,使得大部分营养物质供应产蛋,免疫物质的产生相对减少,机体免疫力和调节功能下降。再加上此时饲料更换过快,消化道难以适应,从而引起消化功能异常,发生腹泻。

(二)养殖户为减少成本,往往在饲料中添加大量米糠、麸皮,使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过高,肠道蠕动速度过快而引起腹泻,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越高,持续拉稀的时间越长。

(三)误把非病原性腹泻当成病原性腹泻治疗,单纯使用抗生素,结果大量、长期、重复使用,造成了机体消化功能紊乱和肠道内正常菌群比例失调,引起药物性腹泻。

(四)当产蛋期饲料中粗蛋白含量超过16.5%时,增加了机体的代谢和排泄负担,尤其是肾脏的负担加重,从而发生尿酸盐沉积,损害肾脏,引起痛风发生而导致腹泻。或饲料霉变导致腹泻。

另外,饲料中食盐含量超标时,鸡群由于口渴而大量饮水也会造成腹泻.一般食盐的供给量应是0.3%。

三、防治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加强育雏育成期的饲养和管理,防止免疫抑制性疾病和继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控制饲料配方,在育成后期,饲料中粗纤维含量不能过高,不能添加米糠,麸皮含量控制在10%以内,石粉和贝壳粉应控制在4%以内,粗蛋白含量不超过16%,食盐不应超过0.3%,饲料不能发生霉变。

2.减少不良刺激,对初产蛋鸡群进行换料时,要循序渐进,一般在三天内换完,以防止饲料中过高的鱼粉和蛋白质对肠道的刺激;对发病鸡群要减少饲料中钙质的添加量,并在饲料中添加0.3%~0.5%的碳酸氢钠,或在饮水中添加0.1%的维生素c,连用7天;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可防止换料应激,通风换气,有效预防各种应激的反应。

3.保护肠道菌群平衡,在饲料中经常添加益生菌制剂,有利于维持肠正常菌群平衡,增强消化系统的吸收功能和调节能力,有效防止本病的发生。

(二)治疗方案

饮水:用克利宁,三黄翁口服液,百毒唑、以及浓缩鱼肝油粉混合饮水。

拌料:在饲料中拌入复方禽菌灵(四味穿心莲散),和维生素ADE复合维他命鱼肝油及复合酶混合拌料,上述药物连用5~7天。

另外,使用保肝护肾的药物,连用5天,可增强肝肾的代谢功能。采用以上综合治疗,两天后,一般鸡群粪便变软,五天后,恢复正常,七天后,产蛋率缓慢上升。隔七天后,上述药物再用四天,20天左右,产蛋率可升到90%以上。


降低蛋鸡饲料成本的13种方法


蛋鸡饲料成本通常占总支出的60%~70%,而饲料浪费量约占全部饲料消耗量的3%~8%甚至多达10%以上。节约饲料能明显提高蛋鸡生产的经济效益。下列技巧可供选用。

1.选用良种鸡。选用体重小、饲料利用率高的品种;同一品种以中等体重为宜。产蛋量相同、体重大的比体重小的鸡耗料多。

2.断喙。在雏鸡6~9日龄时断喙,不仅可防止啄癖,而且在生长期每只鸡每天可节省饲料3.5克,产蛋期节省饲料5.5克;平均每枚蛋节省饲料12克。

3.实行笼养。笼养因环境稳定、活动量小、饲料密度大,减少了散热量,鸡吃料相应减少。据测算,笼养比散养节省饲料20%~30%。

4.实行保护喂养。最适宜鸡产蛋的舍温为13~21℃。冬季如舍温低于8℃,每100只鸡每天要多吃饲料1.5千克,而且产蛋率下降;夏季鸡采食量减少,但产蛋率也下降。因此,夏季注意防暑降温,冬季则要保暖升温。据试验,冬季适当提高鸡舍温度,每只鸡每天可以节省3.1克粗蛋白质的多余消耗。

5.把好饲料关。不喂发霉变质饲料,保证饲料营养全面。饲料中营养不全面是最大的浪费。饲料粉碎不宜过细,否则不易采食且料尘飞扬而浪费。

6.按季节配料。鸡群在冬季消耗热量多,应适当增加能量饲料的比例(占饲料总量的65%~70%);夏季适当减少能量饲料的比例。

7.使用替代科。蛋白质饲料尤其是鱼粉的价格较高,利用廉价的昆虫、蚯蚓、小鱼虾、肉类加工副产品、鱼下脚料、粉渣、糖渣、豆腐渣、酒糟等,经加工调制后替代部分蛋白质饲料喂鸡,可大大降低饲料成本。

8.使用饲料添加剂。可提高蛋白质饲料的利用率,有利于降低饲料成本。据报道,在饲料中添加0.1%的蛋氨酸,可使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提高2%~3%;添加赖氨酸,可减少饲料粗蛋白质用量的3%~4%;添加维生素B12和喹乙醇等添加剂,也能提高饲料粗蛋白质的利用率。在每吨鸡饲料中添加50克维生素C,可使产蛋率提高10%以上,节省饲料15%以上。

9.添喂砂砾。每周补喂一次砂砾,有助于蛋鸡肌胃中饲料研磨,使饲料消化率提高3%~8%。

10.改进料槽结构。料槽应该是底尖、肚大、口小。它容料多,鸡不容易把饲料啄出来。料槽高度以鸡能自由采食为准则。料槽添料量不宜过满,宜为1/3槽高,否则易抛撒造成浪费;饲料添加到料槽的2/3时,饲料浪费12%;添加到1/2时,浪费5%,添加到1/3时浪费2%。

11.保证充足的饮水。鸡每产1枚蛋需消耗340毫升水;若产蛋期缺水,可使产蛋量下降30%。

12.及时淘汰公鸡。公鸡要比母鸡多吃20%~25%的饲料。对多余的公鸡应及时淘汰;饲养种鸡保持公、母比例为1∶15,商品蛋鸡保持1∶20。

13.淘汰低产母鸡。鸡群中常有10%~30%的低产鸡,把低产鸡淘汰掉,鸡群产蛋量不会显著减少,却可以大大节省饲料。

鸡饲料的类型及应用


刘伟1李合成2

(1.黑龙江省富锦市种畜场156106,2.黑龙江省富锦市家畜繁育指导站156100)

1依据营养成分和用途

全价(配合)饲料。即按营养需要用多种饲料与添加剂配制,并经充分混合的饲料,用户不需添加任何饲料即可直接饲喂,能满足鸡对代谢能和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获得高的饲料利用率和生产力。

浓缩饲料。是由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促生长或防病药物等添加剂预混料和含钙、磷的矿物质饲料、蛋白质饲料与食盐等组成,是配合饲料厂生产的半成品。浓缩饲料中,除能量指标外,其余营养成分的浓度很高,一般为全价配合饲料的3~4倍,如蛋白质含量一般为30%~75%,按设计比例的其他成分,主要是能量饲料,如玉米、高梁等相混合,可以得到全价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占全价配合饲料的比例,因动物、配方及目的不同而有很大变化,一般在5%~50%之间,通常情况下占20%~40%,将比例较低的浓缩饲料配成全价饲料时,可能还需补加蛋白质饲料,而用高比例的浓缩料时,只需添加一部分能量饲料。蛋用型育成鸡用浓缩料占全价料比例为30%~40%,产蛋鸡浓缩料相应为40%(含贝壳粉或石灰石粉)或30%(不含贝壳粉或石灰石粉),肉用仔鸡前期料占全价饲料的比例为30%,后期为25%。

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由一种在配合饲料中所占比例很小而作用很大的饲料产品,是由一种或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微量组分组成,并将其吸附在一种载体上或用某种待释剂稀释,并经搅拌机充分混合而成的产品,是浓缩料和全价饲料的重要组成成分。添加剂预混料在配合饲料中所占比例很小,一般为0.25%~3.00%。生产添加剂预混料的目的是将添加量极微的添加成分经过稀释扩大,使其中的有效成分能均匀地分散在浓缩饲料和全价饲料中,使蛋鸡或肉鸡采食的每一部分全价饲料均能提供全价的营养,避免某些微量成分在局部聚集造成中毒。通常要求添加剂预混料的添加比例为最终产品的1%或更高。

2依据饲料原料组成划分

杂粕是指大豆粕以外的各种榨油工业副产品,如菜籽饼粕、棉籽饼粕等。杂粕的代谢能、粗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组成不及大豆粕,其消化利用率低,且含有各种抗营养因子,但合理利用各种杂粕,进行相应的添加,也可配制出较好的饲料,获得较为满意的饲喂效果。可在饲料中用几种杂粕,限制每种杂粕的用量,使之发挥营养互补,并避免各种杂粕中抗营养因子的有害作用。在我国某些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小,而其他谷类作物,如小麦、高梁、燕麦、稻谷等的种植面积大或产量高,也可用这些谷类饲料作为鸡饲料中的一部分或全部能量饲料,但应考虑各种饲料的不利方面,确定适宜的用量,或补加其他饲料。

3依据饲料形态划分

粉状饲料。全价配合饲料、添加剂预混料、浓缩饲料、精料混合料都可以是粉状饲料。粉状饲料的加工工艺简单,耗电少,加工成本低,易与其他饲料(如青绿饲料)搭配饲喂,使用方便。但饲喂过程中粉尘大,营养成分受环境的影响大,畜禽易挑食、抛撒,运输过程中易造成分级而致混合均匀度降低。蛋鸡各生理阶段多采用粉状料,肉鸡种鸡也应采用粉状料。

颗粒饲料。可避免饲喂过程中挑食和运输中分级现象发生(),使畜禽采食的饲料组分均一,也可避免畜禽舍内粉尘过多。畜禽采食颗粒饲料的速度较粉状料快,可减少进食过程的维持能量消耗。肉用仔鸡饲养中多采用颗粒饲料。但在种鸡饲养中用颗粒饲料易造成过食、过肥。在蛋鸡和肉种鸡育成期限制饲养阶段,采用颗粒饲料还易引起鸡采食不均和啄癖。

碎粒料。为颗粒饲料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将生产好的颗粒饲料经过对辐对辊式破碎机破碎成2~4毫米大小的碎粒。碎粒料是雏鸡料常用的形式。

膨化饲料。把混合好的配合饲料加水、加温变成糊状,同时在10~20秒内加热至120~180℃,通过高压喷嘴挤压干燥,使饲料膨胀成饼干状,再切成适当大小后饲喂动物。在猪、禽饲料生产中,主要对全脂大豆进行膨化,并将其作为配合饲料的一种原料。通过膨化可破坏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并提高其中某些营养物质的可消化性,将膨化处理后的全脂大豆加到猪、禽全价饲料中,起到直接加油脂的作用。

液体饲料。主要有糖蜜、油脂、矿物质油、某些抗氧化剂、某些维生素、液体蛋氨酸等。在鸡料中经常添加油脂,以提高饲料的能量浓度,氯化胆碱亦为液态,常将其吸附在小麦麸上,再加到配合饲料中。

蛋鸡产蛋量下降的原因及预防蛋鸡产蛋下降的措施


正伴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现代化饲养管理是各个大中型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饲养肉种鸡也不例外。在肉种鸡的生产过程中,常出现产蛋率高峰后过快下降的现象,从而导致种蛋单位成本增加,对种鸡场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所以在产蛋期只有让种鸡保持一个比较平稳的产蛋下降趋势,才能够产出更多的合格鸡蛋。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蛋鸡产蛋量下降的原因及预防蛋鸡产蛋下降的措施。

1、蛋鸡的生理特性

在正常条件下,蛋鸡的产蛋活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按照产蛋量的变化可分为产蛋前期、产蛋高峰期和产蛋后期。产蛋前期为开产到产蛋率达80%的时期,通常持续1~2周,蛋鸡表现为产蛋无规律,所产蛋形态异常,但产蛋率有较快增长。当蛋鸡产蛋率高于80%以上时即进入产蛋高峰期,产蛋率2~3周即可达到90%以上,通常可持续10~20周,产蛋最高峰时,产蛋率可达到97%。产蛋高峰期,母鸡产蛋所需营养迅速增加,往往会迅速消耗母鸡自身的营养储备,引起鸡体逐渐消瘦。随着产蛋率平稳下降,当产蛋率回落至80%以下,产蛋高峰期结束。产蛋后期指产蛋率在80%以下至鸡淘汰阶段,该时期持续时间很短,蛋鸡的产蛋量迅速下降,蛋鸡摄取的营养物质又逐渐转入体内储备,腹部出现脂肪沉积,产蛋机能受到抑制。

2、产蛋量下降的原因

个体因素。蛋鸡苗的优劣对于日后蛋鸡的产蛋率有直接影响。在一些不正规无孵化资质的孵化场选购的蛋鸡苗,其孵化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而且对提供蛋源的种鸡场白痢净化以及防疫情况更是不了解。育成鸡的阶段饲养情况也关乎着日后产蛋率的高低,养殖户不重视育成鸡阶段的饲养管理,饲喂营养水平低的廉价饲料,育成期鸡的死亡数多、育成鸡整体均匀度及体质差、体重不达标都会造成育成合格率下降,对日后蛋鸡的产蛋性能造成很大影响。

饲养管理因素。饲养管理情况对于蛋鸡群的产蛋率有较大影响,饲养管理不当常会导致蛋鸡群的产蛋率下降。一是日常饲喂供给不足,饲料品质不佳、适口性差,日粮中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缺乏,都会造成蛋鸡营养成分摄入不足,致使产蛋能力下降;二是管理不到位,鸡舍通风不良,特别是在换季的阶段,为了达到保温的目的而关闭所有通风口,致使舍内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含量增大,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导致产蛋率下降。夏季鸡舍内温度高,湿度大,如通风不良,会引起产蛋鸡中暑,造成产蛋量下降。突然停电或者改变原有光照时间及光照强度,也会对产蛋量造成影响。环境温度过低,鸡群受冷引起脱羽,产蛋停止,环境温度过高,鸡的采食量下降,摄入营养不能满足其需要,引起产蛋下降。当环境湿度高于70%或低于45%时,对于鸡群的产蛋量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在炎热的夏季,湿度过大会阻碍鸡体散热,严重影响产蛋。

疾病及防治因素。疾病因素也是导致蛋鸡产蛋性能下降的主要因素,一些临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寄生虫病和营养障碍性疾病等,都可引起产蛋鸡产蛋量突然下降,如鸡新城疫、传染性喉气管炎、传禽霍乱、沙门氏菌病、球虫病等。当对上述疾病进行临床治疗时,应用的磺胺类、抗生素类、激素类等药品会对蛋鸡的产蛋机能起到抑制作用。另外,在对鸡群进行免疫时,采用的免疫程序不合理,引起免疫不良反应的发生,会引起产蛋量下降.

3、防控措施

做好选育关。在选择品种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应当地饲养条件的品种,购买鸡苗时,要在正规、饲养管理条件良好,并且具有种鸡生产资质的孵化场或正规的种鸡场来选购。改变观念,重视育雏和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育雏阶段要提供优质的营养丰富全价饲料,以培育出优质健壮的雏鸡。

加强饲养管理。日粮应供给充足且品质优良的全价饲料,根据不同时期生长需要,在对日粮成分进行调整时,调整过程应逐渐过渡,使蛋鸡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要保证蛋鸡饮水充足,且水质清洁无异味。要给鸡群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冬季要做好保温御寒,并做好通风换气工作,使鸡舍内温度控制在13~24℃之间,湿度保持在60%~70%之间。

在疾病防治上,要采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日常饲养要加强疫病监控,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通过正确的诊断,尽早采取针对性的治疗,避免由于治疗延误,出现混合感染,导致治疗难度增加,临床用药尽量不使用影响蛋鸡产蛋率的药物及增效剂。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计划,严格遵守免疫规程,定期进行预防接种。

懒蟹的形成原因及预防



养殖户养蟹,常有一些河蟹在洞穴里懒得出来活动觅食,且个体较小,这就是懒蟹。造成懒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一是养殖水体溶氧量太低。河蟹要求每升水中溶氧量保持在5毫克以上。当每升水中溶氧量低于3毫克时,河蟹会上岸栖息。时间一长,它就在岸上洞穴里生活,不再下水觅食。
二是养殖水位变动频繁。养殖水位时高时低,有的河蟹在水位上升时打洞穴居,水位下降后来不及向下迁徙,只得长期居于洞中。
三是水中缺少漂浮物。水体溶氧量较低时,河蟹往往离开水体,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如果水中有漂浮物,河蟹就能爬上去。如果水中无漂浮物,河蟹只好往岸上爬,在岸上打洞穴居。
四是饵料投喂不均匀。河蟹养殖过程中投喂饵料不均匀,部分河蟹觅不到饵料,久而久之,这部分河蟹就缩在洞里,不肯出来觅食。
为减少懒蟹的形成,养殖管理上应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定期换水。每隔3~4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1/3~1/2。
二是控制水位。夏天适当提高水位,以保持水温相对稳定。
三是按照“四定”原则投喂饵料,即定时、定量、定点、定质投喂。投喂点数量应根据池塘大小、河蟹数量合理确定,布点力求均匀。
四是增加水中漂浮物。面积较大的成蟹池,可在池塘中间建造蟹岛。
五是适当控制放养密度。

蛋鸡中暑的原因及中西医防治方法


1、蛋鸡中暑的原因

鸡容易发生该病主要由于自身的生理特点所导致,其体表没有汗腺,从而无法通过出汗进行散热,只能够通过伸展翅膀和张口呼吸来散热,因此如果在烈日下曝晒,或者长时间处于闷热的高温、高湿的环境中,饲养密度过大而严重拥挤,通风较差,且无法饮用充足的清水,或者在长途运输过程中较长时间处于密闭拥挤的环境中,都能够引发该病。一般蛋鸡非常容易在中午12~16时和18~22时发生中暑,这是由于此时温度相对较高,且环境比较闷热,机体自身已经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体温调节功能,从而使其体温明显升高,达到发生热休克的临界温度,进而非常容易发生该病。

2、蛋鸡中暑的临床症状

病鸡主要表现出心跳加快,呼吸困难,张口呼吸,有些还会从喉内发出比较明显的呼噜声;张开翅膀,并下垂,羽毛杂乱,采食量减少,有些甚至停止采食,但饮水明显增加,精神沉郁,减少活动,往往在笼底俯卧;由于鸡冠不断发生充血逐渐从鲜红色变成发绀,部分还会呈苍白色;体温持续升高,后期会出现眩晕,无法稳定站立或者行走,体质虚脱,接着由于出现休克而发生死亡。另外,蛋鸡产蛋量也会明显降低,产出较小的蛋,且蛋壳变脆、变薄,表面非常粗糙,且破蛋数量明显增多。

3、蛋鸡中暑的诊断

取健康蛋鸡、病鸡的血液,进行禽流感、新城疫血凝抑制实验,发现抗体水平都保持在有效的保护范围内,从而排除患有这两种疾病的可能。在无菌条件下,取病鸡的肝脏、脾脏进行抹片,经过革兰氏染色后进行镜检,未见细菌;将病料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接种,3天后也没有生长细菌。

根据蛋鸡群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向饲养户了解情况,从而给出综合诊断。

4、蛋鸡中暑的预防措施

降低舍温:舍内要适当加强通风,改善环境温度和条件。鸡舍和鸡群可在午后用深井水进行多次喷洒降温,将门窗全部打开,促使对流的形成,并安装必要的通风设施。如果鸡舍比较简易,可对房顶进行遮荫,防止阳光直射。同时,在鸡舍周围种植树木、草坪、藤蔓植物以及其他植物等,不仅能够使水蒸汽大量蒸发增加散热,还能够使空气保持湿润,减少尘埃。另外,要注意在树木生长过程中进行修剪,使树冠比屋檐高,从而避免阳光直射。

供应充足的清洁饮水:正常情况下,鸡蛋中大约73%是水分,鸡体大约65%~70%是水分,且其饮水量会根据环境温度的不同发生明显的变化,一般饮水量达到采食量的3~4倍。另外,不能够间断饮水,同时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可溶性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能够有效的抑制体温升高,还能够促使产蛋率提高,也可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清凉防暑药物,如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

及时清粪:如果舍内温度过高,容易使鸡粪通过蒸发产生大量水汽以及硫化氢、氨气等有害气体,导致舍内湿度明显提高,从而容易发生大肠杆菌、球虫等疾病,同时当舍内有害气体浓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容易发生呼吸道疾病。因此,要及时清除舍内的粪便,最好能够采取机械清粪,如果只能够采取手工清粪,则要在每天14~15时进行,且清粪后要立即对粪池进行喷雾消毒。

5、西药治疗

碳酸氢钠能够有效防止由于温度过高而导致的酸中毒,从而控制死亡量,还能够使蛋壳质量有所改善。一般在饲料中添加0.3%即可,在饮水中添加0.1%即可,每天在早晚饮服,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维生素C能够增强抗应激能力,预防感染,提高产蛋水平。可在每100kg饮水中添加5~10g维生素C,每100kg饲料中添加10~20g,如果蛋鸡减少采食时,最好采取饮服的方式。另外,还要添加适量的其他维生素,也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能够提高蛋壳质量,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避免多饮多泻。因此,可在每500kg饲料中添加75~100g优质多维素。氯化铵能够有效避免病鸡由于过度呼吸而发生碱中毒,从而能够防止由此引发的软壳病。一般在饮水中添加0.3%,每天在早晚饮服。

6、中药治疗蛋鸡中暑的方法

如果天气干热,可使用清暑散,即取120g淡竹叶、40g甘草、140g薄荷、60g滑石、140g葛根,研制成粉末添加在饲料中,一般成鸡每天饲喂1g,雏鸡适当酌减。如果天气潮湿闷热,可使用清暑消食散,即取白叶藤、海金砂、崩大碗、地龙、冰糖草各200g,布渣叶、岗梅、葫芦茶各30g,金钱草、铁线草、田基黄各150g,加水煎汁饮用或者添加在饲料中服用,注意以上药量适宜6000只雏鸡使用。

作者简介:陈峻(1976-),男,辽宁新民人,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卫生监督与检疫工作。

陈峻

(辽宁省新民市新城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新民110300)

甲鱼越冬后期死亡原因及预防方法



在每年11月至次年3、4月的甲鱼越冬期间,尤其是越冬后期(越冬期最后的一到两个月),甲鱼体内的能量物质大量消耗,抵抗力、应激能力均下降,有时会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人们将此称为越冬死亡症,或称为苏醒死亡症等。该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现,死亡率高的可达20%,严重影响了甲鱼养殖的经济效益。死亡者大多是雌鳖和体重200克以下稚鳖,病鳖身体消瘦,有时呈现肋骨的外形,背甲颜色加深变黑,失去光泽;裙边柔软,并出现皱纹;活力减弱,四肢无力,反应迟钝。越冬死亡症不是单一因素的结果,而是多方面不良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下面是对越冬死亡原因及其预防方法的探讨:
一、原因
1、营养不良。后期出壳(8月下旬或更晚)的稚鳖,经过短暂的摄食阶段,体内尚未积累充分的营养,就要进入漫长的越冬期,其体质、抗病和抗寒能力均十分弱,仓促越冬极有可能造成大量死亡。
2、管理不当。亲鳖的生殖旺季是6、7、8月份,此时也是摄食的旺季,但养殖者往往忙于稚鳖的孵化、养殖,追求多孵化、多出苗,而忽视了对亲鳖的培育。
3、雌鳖产后虚弱。体内营养未能得到充分的补充,雌鳖在8、9月份产下最后一批卵后,体质已极度疲劳和虚弱,接踵而来的气温下降,使雌鳖的摄食能力逐渐下降,如果再加上饲料营养不全面,雌鳖体质尚未得到完全的恢复就进入冬眠,容易得病死亡。
4、越冬前或冬眠期鳖体受伤或受冻。这类鳖大多在冬眠期内就会死亡,开春后尸体漂浮在水面或者腐烂于池底,污染水质。即使有幸不死者,也会在冬眠苏醒后短期内死亡。
5、水质败坏。鳖在越冬期间换水次数和换水量都大大减少,池中有害物质(硫化氢、氨氮、甲烷等)积累过多,远远超过了鳖体的承受能力,从而发生中毒反应,导致死亡。
6、池底泥沙深度不够,未能给鳖创造良好的越冬环境。
7、生物病原体的侵袭和感染。
二、预防措施
1、越冬前的适温期进行强化培育。尽量多投喂动物性饵料,尤其要加喂动物肝脏等,补充营养。使用人工配合饲料,添加甲鱼多维以增强鳖的体质。越冬前水温30℃左右时进行强化投饲。因为这段时间饲料利用率仍比较高,每天投喂2次,上、下午各一次。
2、秋后气温开始下降时进行一段时间的保温养殖,延长鳖的生长期。9月底10月初,水温下降到25℃以下,应采取适当措施予以加温到30℃,保温养殖一个月,使鳖(特别是刚孵出不久的稚鳖和产卵后的雌鳖)能够积累营养供冬眠消耗,避免体重下降过多。
3、越冬期绝对禁止骚扰、捕捉、运输等操作。在低温的情况下,以上操作不仅会造成擦伤、冻伤。更重要的是由于温度过低,经过处理的鳖无法再潜入泥中,进而造成严重伤亡。
4、不要选择渗漏池作为越冬池,避免水温波动过大。
5、水温持续高于12℃时,应提早结束越冬,尽早进食。

母猪瘫痪的饲料因素 母猪瘫痪的预防及治疗方法


母猪瘫痪多发生在产前数天及产后30天左右,个别母猪在产后几天内就会出现腰部麻痹、瘸腿及瘫痪现象。母猪瘫痪严重影V向了母猪的生产性能以及仔猪的育成率。引起母猪瘫痪的主要原因有多种,其中饲料因素是其中之一,主要包括饲料质量差、营养成分不足、各营养物质比例不适宜等,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控。现介绍母猪瘫痪的饲料因素母猪瘫痪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引起母猪瘫痪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饲料因素是常见的原因之一。主要是由于饲料的条件差,包括饲料质量不佳,营养成分不充足,比例不适宜等而引起的。母猪发生瘫痪多在分娩前的几天以及分娩后的30天左右。个别的母猪在生产后的几天内就会出现腿瘸、腰部麻痹,或者直接瘫痪。在瘫痪发生之前,母猪会出现食欲下降,或者不食,渴欲增强,喜饮清水,行动迟缓,排便不畅,粪便干硬,有拱地、啃砖、食粪等异常行为出现。母猪在发生瘫痪后,起立困难,扶起后表现为呆立、不能久站、行走时后躯左右摇摆无力,驱赶运动时后肢拖地行走,并伴有尖叫声,最后会瘫卧不起。

1、母猪瘫痪的饲料因素

饲料因素是引超母猪瘫痪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是由于饲料的质量差、营养成分缺乏或不足、各营养物质的比例不适宜等,尤其是钙、磷的含量不足或者比例不当造成的。母猪因繁殖的需求,并且妊娠母猪的特殊生理特点,对饲料的质量要求较为严格,如果饲喂母猪的饲料质量差,不但会影响母猪的健康,还会导致胎儿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加上母猪在产后会流失大量的能量和营养物质,而使得体质较差,如不及时的补充营养,易出现瘫痪。在饲料配比过程中并不是精料的比例越高越好,如果精料中谷类、豆类的比例过大,会相应的导致粗饲料的比例下降,而母猪发生瘫痪的几率与日粮中粗饲料所占比例的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主要是由于过高的精饲料使得母猪日粮中钙磷的比例不当,另外,豆类和谷类饲料中的磷大多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不易被吸收,还会妨碍钙的吸收,使母猪体内的钙磷严重不足而导致母猪瘫痪。母猪的饲料过于单一而缺乏某种营养物质时,如矿物质、维生素等会引起母猪发生软骨症而无法站立。

对于妊娠母猪,胎儿由于快速的生长发育会从母体内摄取大量的营养物质,而使母猪血钙的浓度大幅度下降,如果未能及时的补充营养物质,特别是钙、磷元素,就会诱发瘫痪的发生。日粮中的维生素A缺乏或者含量不足会造成母猪神经系统发生病变,使骨骼肌麻痹而出现运动失调,最初表现在后肢,然后是前肢,最终会导致母猪瘫痪。钙磷的缺乏和不足是导致母猪发生瘫痪的主要饲料因素,当粗饲料在日粮中的比例过高,或者日粮中的钙磷的含量不足,饲料中的钙磷比例失调,会造成母猪产后出现瘫痪,一般母猪在生产前不易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在生产时由于日粮中钙磷缺乏、不足或比便不适宜,母猪会动用骨骼中的钙和磷,时间一长就会导致母猪体内严重缺乏钙磷,而导致母猪瘫痪,这对于高产母猪尤其严重。另外,母猪在产后的20天左右泌乳量会达到高峰,此时钙会随着乳汁流出体外,如果此时不及时补钙,母猪也会发生瘫痪。

2、母猪饲料致瘫的防控措施

对于预防和控制母猪瘫痪,除了要加强饲养管理外,还要从饲料方面人手来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防控。首先要确保饲喂母猪的质量。饲喂母猪专用的饲料,不同阶段的母猪要饲喂特定的饲料,以避免出现营养物质不足或缺乏的现象。饲料的质量要过关,不可贪图便宜购买劣质饲料,劣质饲料通常存在营养不够全面,变质等问题,母猪采食后会引发一系列不良的反应。要合理的搭配日粮,根据各阶段母猪的营养需求制定饲料配方,力求日粮中的营养全面且均衡。可充分的利用当地的饲料资源,多饲喂一些青绿饲料,或者优质的干草粉,但是在饲喂青绿饲料时要注意不可饲喂过量,否则易引起母猪腹泻。在配比饲料时一定要注意日粮中钙磷的比例,可以通过添加一些矿物质饲料添加剂来确保钙磷的含量,可有效的预防母猪发生瘫痪,并且还可以提高母猪的生产力。

对于处于妊娠期母猪,尤其是妊娠后期,胎儿的生长发育迅速的时期,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增多,此时要注意营养的供给,尤其是钙、磷以及维生素A的补充,防止发生产后瘫痪。母猪在分娩过程中不但体力会大量的损耗,还会流失大量的营养物质,所以母猪生产完食欲恢复后就要加强营养,以增强体质。哺乳期的母猪,由于泌乳会造成钙随乳汁大量流出,特别是在泌乳高峰期,因此,为了预防母猪瘫痪,可给每头母猪每天饲喂优质的骨粉、食盐各209,还可以适当的增加日粮中麦麸、米糠等含磷元素较多的饲料。另外,多饲喂一些含钙较多的青粗饲料,对于预防母猪瘫痪也有良好的效果。

对于有瘫痪表现的母猪要及时的治疗,加以控制,除了要加强营养,饲料中增加骨粉、钙粉的饲喂量外,还可肌肉注射一些钙制剂,隔天使用1次,一般连用3~5次母猪即可好转。对于瘫痪较为严重的母猪尤其是那些卧地不起,体质较差,不食的母猪,可要进行人工翻身,同时静脉注射10%的葡萄糖酸钙150ml_,或5%的氯化钙40-80ml_,每天1次,连用3~5天。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冬天防寒,夏天防暑的工作。

母猪瘫痪的预防及治疗方法

母猪瘫痪的发病原因
1、母猪日粮中精料比例过高。据观察,在饲喂粗饲料较多的猪场,母猪产仔前后很少发生瘫痪,这说明母猪发生瘫痪与日粮中粗饲料所占比例大小有密切关系。据专家分析,可能是因为粗饲料在日粮中的比例较高或猪的生产力较低,使母猪日粮中的钙磷比例得到了调整。
2、母猪日粮中钙磷不足。当日粮中钙磷不足时,母猪产仔前后就会挪用骨骼中的钙和磷,时间一长,就会导致母猪体内钙磷缺乏,特别是高产母猪,更容易发生该病。产仔20天后,母猪泌乳量达到高峰时,病情大多趋于严重。
3、精料中谷类、豆类等比例过大。谷类、豆类中所含磷大多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这种磷不仅不易被猪利用,而且还会妨碍钙的吸收,使猪体组织中钙磷严重不足,导致瘫痪。
母猪瘫痪的发病症状
母猪瘫痪一般发生在产前数天及产后30天左右,个别母猪在产后几天内就会出现腰部麻痹、瘸腿及瘫痪现象。瘫痪之前,母猪食欲减退或不食,行动迟缓,粪便干硬成算盘珠状,喜欢清水,有拱地、啃砖、食粪等异食现象,但体温正常。瘫痪发生后,起立困难,扶起后呆立,站立不能持久,行走时后躯摇摆、无力。驱赶时后肢拖地行走,并有尖叫声,最后瘫卧不动。
母猪瘫痪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
1、合理搭配饲料,力求日粮营养均衡。根据母猪饲养标准,要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尽量多喂青绿饲料(不可一次喂得太多,以防母猪拉稀)或优质干草粉,并补喂矿物饲料及添加剂等,可有效提高母猪生产力和预防母猪瘫痪。
2、对处于怀孕期和哺乳期的母猪,每头每日可喂优质骨粉、食盐各20克。如果没有骨粉,可适当加大日粮中麦麸、米糠等含磷较多的饲料的比例,加喂地瓜蔓等含钙较多的青粗饲料,对防治母猪瘫痪也有良好效果。
3、对发病的猪,应尽早进行对症治疗。可使用猪骨或其它新鲜畜禽骨经过类似金宝贝微生物发酵剂的处理以后,烘干粉碎后,拌入饲料中喂猪,每天每头可喂30克左右。
4、对重症病猪,可用5-10%的氯化钙注射40-80毫升,一次静脉注射,严禁肌肉注射或将药液渗漏于血管之外,并用高度白酒或10%樟脑酒精涂抹皮肤并进行人工按摩,以促进其血液循环,恢复神经机能。在抓紧治疗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饲养管理,冬天注意防寒保暖,夏季注意防暑降温。
5、喂易消化的饲料,使用金宝贝生态发酵床养猪,干净卫生,大大增加了抗病率。此外,还要尽量减少环境中的应激因素,以利母猪康复。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160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