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深部输精技术及操作要领详解

猪场应用人工授精技术(子宫颈输精技术)越来越广泛,同时也易出现精液倒流,浪费精液,精液不易到达输卵管部位,而深部输精技术能很好地弥补子宫颈输精技术的不足。深部输精技术可以将精液送入母猪子宫体部位,缩短精子与卵子接触距离,从而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对于深部输精技术相比人工授精技术较为复杂,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母猪深部输精技术及操作要领详解。

猪人工授精(AI)技术始于20世纪30年代,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广泛应用。目前,世界大约60%的母猪通过人工授精受孕,欧美国家如美国、英国、丹麦等超过80%的母猪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而且该技术的应用比例在逐年上升,发展中国家采用的比例相对较少。一般把传统的输精方法称为子宫颈输精法,而目前大量研究的一种更为先进的方法为深部输精(DI)技术,是在常规输精管的基础上改良输精管,通过特殊的输精管将精液越过子宫颈直接送入子宫深部,该技术目前已得到大量的研究并在生产中逐步运用。

1、深部输精优点

减少精液袋的容量,普通技术需用60~100mL,而此技术用20~30mL的精液量即可;减少有效精子的用量,此技术只需10~15亿有效精子,而普通技术需30亿;减少饲喂公猪的数量,降低养殖成本;减少精液回流现象;减少授精所需时间。无论农场规模的大小,此技术都将为其节省50%以上的工作时间;可以帮助鉴定发情。使用深部授精可以帮助正确判断母猪是否还处于最佳的发情状态,一般发情期内的母猪有18~24h其子宫处于完全张开状态,是实施授精的最佳时间段。

2、操作要点

查阅发情观察记录,确定发情母猪号;再一次检查母猪是否发情(压背反射);饲养员保定待配母猪,注意沟通(人与猪的沟通),并抓着猪尾巴;配种员对母猪外阴进行清洗(0.1%高锰酸钾、0.1%新洁尔灭),清洁纸擦干净;用小喷壶喷75%酒精1~2次;配种员清洁双手或戴手套;准备输精管,看输精管外包装是否完好;用带齿剪刀在靠近海绵头的一端剪出一条锯齿撕裂线;配种员用左手撑开母猪阴门,右手捏着输精枪的中部将输精枪海绵头放进阴道口;配种员用左手沿着输精枪管拽掉外包装;配种员将输精管轻轻推进引道顶端顶紧;配种员左手扶着输精枪外管,右手抓住输精管内芯轻轻推进,推进的过程中注意手法,不要用力过大,进不去后再拽出1~2cm再往里面插,可以轻轻的来回走动,当输精管内芯穿过子宫颈口后就会出现空腔感,这时应该回扯1~2cm即可;将输精管内外管进行固定;配种员准备精液,折断输精袋吸管,将输精袋的吸管对准输精枪内芯,插好;配种员轻轻按压精液瓶,将一定量的精液挤进猪子宫;连同输精管内外管一起轻轻拽出母猪阴道,输精结束;记录输精情况,标记母猪;配种后的母猪进入精心照料期,直至确定妊娠或返情。每头母猪在一个发情期内要求至少输精2次,最好3次,两次输精时间间隔8h左右。

3、注意事项

一般对经产母猪进行深部授精,初产母猪最好不要使用此技术。初产母猪初配使用深部输精,软管不易穿过子宫颈,即使展开也常折叠,精液回流比例高。在本试验中,后备母猪深部输精比常规输精的返情率高。虽然绝大部分的经产母猪能实施子宫内授精,但母猪个体差异、配种人员的操作对效果的影响是明显的,也确实存在使用范围的局限性,繁殖性能不稳定的风险。

如果内导管不能导入,则表明母猪还没有或者已经过了发情期,借此可以帮助正确判断母猪是否发情而避免误配。用少量润滑油涂抹在输精管的海绵体头上,注意不能将润滑油涂在内导管上,否则可能妨碍精液输入。将海绵头安全的卡在母猪子宫颈狭部,在推进过程中,要注意将母猪阴户向操作者方向牵引固定,防止阴唇成皱折使输精管难以插入。将内导管轻轻推进子宫,切不可强行插入。

深部输精目前尚为一种新兴技术,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推广。如一旦在国内使用取得普遍成功,则可在猪种改良方面发挥特殊作用。在纯种猪繁育方面,深部输精可以使特级种猪遗传改良进程大幅度增加。

母猪深部输精技术及其应用

人工授精技术(AI)是用人工器械采集公猪精液并对精液进行品质检查和稀释后,再用器械将精液注入发情母猪生殖道内,以代替公猪自然交配的一种配种方法。20世纪80年代人工授精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目前在使用比较广的欧洲和北美等地区,普及率已超过80%。

近10年来,发达国家的猪人工授精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一种新的人工授精技术开始得到应用,即深部输精技术—将公猪精液送入母猪子宫内,使精子与卵子结合距离缩短,从而防止精液倒流,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本文在现有猪深部输精技术简述的基础上,根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试验猪场猪深部输精试验情况,就猪深部输精技术尤其是子宫体输精法的技术细节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其在生产中的推广与应用。

1、猪深部输精分类

房国锋等根据输精的不同部位和方法将猪深部输精技术(DeepInsemination,DI)分为输卵管输精法、子宫角输精法、子宫体输精法3种。

(1)输卵管输精法(IOI),主要指腹腔内窥镜人工授精技术,即利用腹腔内窥镜装置,通过微创手术,将精液直接输入到子宫与输卵管的连接部。是一种创伤较小的手术,但是,腹腔内窥镜相对于其它的人工授精器械较为复杂,成本也较高,需要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极为熟练的技术操作,可以应用于要求较高的科研试验。

(2)子宫角输精法,又称子宫深部输精法(DUI)。子宫深部输精的输精管是将改良的柔韧纤维内窥镜管内置于常规的输精管而制成,这种DUI输精内管管长1.8m,外周直径4mm,内圈直径1.8mm。使用时先将商用常规输精管插入子宫颈形成子宫锁后,再在管内插入DUI输精内管,内管穿过子宫颈,能够顺着子宫腔前进,可将精子输送至子宫角近端1/3处。不仅节省精源,还能够提高一些“脆弱”精子的使用效率,比如冷冻-解冻精子、性控分离精子等。早期的研究表明,母猪在发情到排卵的间隔时间上存在差异,使得一次子宫角输精方式在商业应用中极难操作,一般都采用两次输精的方法,或采用常规技术+子宫角输精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输精,母猪的产活仔数相近,但总体而言,采用子宫角输精方式与常规方式相结合的技术,可获得更高的妊娠率,也就是说子宫角输精法最好进行两次输精,并需结合常规输精技术。

(3)子宫体输精法(IUI),也称为子宫颈后人工输精(PostCervicalInsemination,PCI),是将输入的精液越过母猪子宫颈直接送达子宫颈后的子宫体。现在常用的输精管有两种,一种是管内袋式,外观与普通输精管基本相似,但在输精管的顶部连接一个可延展的橡胶软管(置于输精管内部),在输精初期通过用力挤压输精瓶,使橡胶软管向子宫内翻出,穿过子宫颈而将精液导入子宫体内,如美国生产的AMG管;另一种是管内管式,在常规输精管内部加有一支细的、半软的、长度超出常规输精管约15cm的内导管,能够在常规输精管内部延伸以通过子宫颈进入子宫体。对于因繁殖障碍疾病引起的配种问题,尤其是阴道炎、子宫颈炎、子宫颈口损伤造成的久配不孕母猪,可以提高受孕率。

2、子宫体输精方法
2.1管内管式输精管内管插入的深度
根据猪的生理解剖学特点,猪的子宫颈长约10~18cm,大部分猪的子宫颈在13~17cm之间,子宫体长5cm左右,并且猪是多胎哺乳动物,两侧卵巢排卵,两侧子宫角怀孕。有研究表明,精子能够从授精子宫角的一侧运出,并且通过腹膜迁移通道送到另一侧子宫角。Vazquez等发现,当利用子宫深部输精技术给自然排卵的母猪输入含6亿个精子的20mL精液时,既没有观察到卵子的单侧受精现象,也没有见到其局部两侧受精现象。Martinez等通过腹腔镜将母猪的两侧子宫角切断,随后诱导其发情并输精,结果发现,精子能够经腹膜和子宫两种不同的途径到达对侧子宫角,并且使大部分卵子受精。另外的认识刚好与之相反,如果管内管式输精管的内管过长,输精后可能偏向某一侧的子宫角,造成一侧输卵管受精,则另一侧子宫角进入的有效精子相对偏少,或者没有输入精液,从而影响到分娩率和产仔数。梅书棋等认为猪的子宫体输精位置在子宫颈和子宫角分支之间大约5cm处。姚德标等最早开始进行试验研究时提出适度深部输精,因为输精管内管只深入约10cm,另外又有猪个体差异,所以不能确切判断输入部位是子宫体还是子宫颈前部,故称之为适度深部输精,不称子宫输精。适度深部输精操作时,当外管插入到子宫颈口2~3cm被锁住不能深插时,再将内软管前伸约10cm(深部输精管可以深入15cm),共计深入12~13cm,此时输精部位恰好在子宫体内或在子宫颈前部,达到适度的深部输精部位,从而避免超过12cm可能导致猪中最小个体出现单子宫角输精。姚德标等分别进行适度深部输精80mL和常规输精80mL,结果显示,适度深部输精后平均每胎总产仔数13.57头、产活仔数12.62头,比常规输精组分别提高1.44和1.36头(P0.05),内管插入10cm可以取得较理想的输精效果。

2.2管内袋式输精管
本所试验猪场采用美国AMG深部输精管,对自然发情的母猪在放松状态下进行输精。当输精管在母猪体内停留2~4min后开始用力挤压输精瓶,使橡胶软管向子宫内翻出,穿过子宫颈而将精液导入子宫体内。输精时输精管需保持稳定,以免刺激母猪。结果表明,深部输精和本交的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差异不显著(P>0.05),但常规输精的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明显高于本交和深部输精。

2.3输精时间
母猪的发情期通常持续40~50h,其中35~40h为排卵的高峰,卵子的成熟大约需要2h。精子进入母猪的生殖道后需要4h的时间成熟,成熟的精子12h内活力最强,是受精的最佳时期。配种的最佳时间为发情后的30h,即排卵前的6~12h。

艾德生等利用深部输精技术与普通输精相比,每次输精剂量为30亿~40亿个活动精子,在窝产仔数上几乎没有差异,深部输精平均窝产仔数为12.60头,而普通输精为12.67头。本所试验猪场内深部输精试验表明,常规输精的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高于深度输精,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与通常鉴定的发情配种时间相比,深部输精的配种时间有所延迟,有可能错过最佳配种时间,影响深部输精的预期效果。在输精时间上,要根据膘情评定、断奶后发情时间确定第1次输精时间,在起初阶段有必要进行第2次输精,可参考表1。
2.4输精时对环境的要求
传统的人工授精方法即子宫颈输精法在输精时通过不断抚摸母猪的臀部、外阴、乳房、腹侧等敏感部位,沙袋负重及让母猪与公猪接触以刺激母猪的性欲,使子宫收缩产生负压,促进精液吸纳。然而,类似的刺激对子宫体输精具有一定的负作用,因为子宫颈收缩往往会把输精管锁住而使其更加难以插入,所以子宫体输精时给母猪营造一个安静、放松的环境,有利于输精。

2.5精液稀释剂的研制
在猪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后,大约有45%的精子是通过阴道溢流而损失,此后,子宫的免疫反应随之被激活,嗜中性粒细胞(PMNS)通过吞噬消化方式清除子宫内的精子。子宫体输精时精液越过母猪子宫颈直接送达子宫颈后的子宫体,在猪精液稀释液中可添加免疫抑制剂及其它成分,寻找调控人工授精诱导子宫局部免疫反应的方法,降低子宫局部免疫反应,增强精子获能和顶体反应,提高猪人工授精效率。

2.6其它
输精管的创新和质量提高、价格下降,输精员对深部输精的感知和熟练程度提高,公猪饲养成本增加、优良公猪精液价格上涨导致对低剂量输精的需求增加,猪深部输精技术标准化操作规程的制订等,均可扩大猪深部输精技术推广应用。

3、小结
在条件较好的大规模养殖场可先行推广猪深部输精方法的子宫体输精法(IUI),在生产中可以选择内管与外管管头对齐后,内管超出外管约15cm部分以每1cm为单位标有刻度的管内管式输精管,可以较好掌握内管的插入深度,提高配种受胎效果。在输精时间上,要根据膘情评定、断奶后发情时间确定第1次输精时间,在起初阶段有必要进行第2次输精。输精时给母猪营造一个安静、放松的环境。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精液稀释剂、输精管的研制,强化对输精员的培训等,细化深部输精技术,一定能在生产中进一步推广应用猪深部输精技术。

相关阅读

母猪的发情症状及配种技术


一、发情周期
青年母猪性成熟后,每隔固定的时间,卵巢中重复出现卵泡成熟和排卵过程,并出现发情行为,如不配种这种现象将呈周期性重复出现,称为发情周期。母猪的正常发情周期一般为18-23天,平均为21天,发情持续期为5天。
二、发情症状
从以下两方面观察:
1.行为表现:地方品种常有呜叫、翻圈、食欲减退或停止采食,喜欢爬跨其他母猪或被母猪爬跨、频频排尿,神情呆滞等外部表现,但引进品种及其含有外血缘的杂种母猪发情表症不明显。
2.外阴的变化:主要症状为红肿和排出粘液。开始发情阴户红肿,颜色由浅变深;发情至旺盛时期,外阴排出白色浓稠呈丝壮黏液。
三、配种
1.初配年龄:后备小母猪适宜的配种年龄,随品种类型,饲养管理水平和气候条件不同而异,但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判断:①从体重和年龄判断:早熟地方品种6月龄左右,体重50-60千克时配种较适宜,晚熟大型引进品种如长白、大白猪、杜洛克猪及其培育品种等,生后8-10月龄,体重100千克左右时配种较好。如果饲养管理条件较差,虽达到配种年龄,但体重较小;或体重达到配种体重,而年龄尚小,最好推迟配种时间。②根据发情次数确定:无论是我国地方品种,或是大型引进品种及其培育杂种,首次发隋后的第三次发情配种较好,这就要求饲养者要进行细致观察和作好记录。
2.适时配种:是提高仔猪产仔数的关键措施之一,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确定适宜的配种时间:①从发情症状判断:判断发情要一看二摸三压背,一看是看行为表现,如前所述;二摸即摸阴户看分泌物状况;三压即按压母猪腰荐部,母猪表现呆立不动、竖耳举尾。此时配种最易受孕。②从发情时间上判断:母猪排卵是在后24-36小时,平均为31小时,卵子在生殖道内保持受精能力的时间为8-12小时,而精子的成活时间为25-30小时,因此精子应在卵子排出前2-3小时达到受精部位,以此推算,适宜的配种时间应是母猪发情开始后的21小时,即在发情的第二天配种。
3.配种次数:母猪排卵持续10-15小时,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母猪的生殖潜力,提高产仔数,降低反窝率,提倡在发情期内2次配种,间隔时间为8-12小时。
4.配种方式及注意事项:①选择场地要平坦不滑。②时间选择在饲喂后2小时。③公母猪体格体型不能差异太大。④冬季、雨天交配宜在室内进行,夏季宜在早晚凉爽时进行。⑤配种前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公、母猪外阴部;⑥作好配种记录。

彩虹鲷的养殖技术及池塘主养模式详解



肥而爽。一般水越肥,鱼体色越鲜艳,肥水池中天然饵料充足。施追肥可根据水质情况而定,采用适量多次的办法。通常每隔3---4天施追肥一次,每亩施肥100-150公斤。肥料以猪粪为佳,基肥施腐熟猪粪,追肥施新鲜猪粪。当然没有条件的用其它的粪肥亦可。由于池中水较肥,要密切注意水质变化,最好配备增氧设施,谨防水质恶化和泛池。

四定的方法: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根据水温变化情况和鱼的生长情况,确定投喂次数和数量。一般5、6月份每天喂两次,7、8、9月份每天喂三次。每天投喂量为鱼体重3%-5%。

(5)病害防治:彩虹鲷抗病能力强,迄今为止本地区尚未发现其发病情况,养殖过程中以防为主,其防治方法可参照鲤、鲫鱼的病害防治方法。

(6)捕捞:彩虹鲷极易上网,根据养殖户的条件确定捕捞手段。可用刺网、撒网、张网,或干池捕捉等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如无越冬设施,池塘水温在降至15℃以前全部捕捞上市。


远距离空运天然螃蟹苗技术要领


运输蟹苗时,如果蟹苗少、时间短、运途近,可以采用一般方法进行运输。如果遇到像今年长江口蟹苗大规模旺发,譬如:要把100kg~400kg的天然蟹苗(指大眼幼体),从上海崇明运到新疆,空中飞行时间需5个多小时,再加两头短途运输及办理空运手续即在机场等候的时间,总的运输时间约需30多个小时。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取得较理想的运输效果,就得采用新的方法。下面将新疆的养蟹人在蟹苗空运实践中取得成功的方法,整理、归纳、简述如下,供有关人员参考。
1.把刚从长江口捕上来的天然蟹苗放在网箱中暂养10个小时。事先在水质清新的池塘中准备好足够的用捕鳗苗网那样的网衣做成的网箱,每只网箱面积为15m2,网箱中保持50cm~60cm的水深,每只网箱可暂养蟹苗10kg,暂养整个过程不要给蟹苗喂食,要在微循环水中进行暂养,但千万不要对蟹苗冲氧。实践证明:如果在暂养过程中,给蟹苗冲氧,反而会使蟹苗在以后长时间的运输路途中缺乏忍受力,造成蟹苗大量死亡。暂养蟹苗的网箱上缘四周要缝好塑料薄膜,宽度4cm~5cm,用以防止蟹苗逃出网箱,当然暂养蟹苗要安排专人全程看护,以防止强烈的阳光、大风、暴雨,水老鼠等对蟹苗及网箱的侵害。
2.蟹苗包装起运前,要提前准备好各种必备物品及做好其它各项准备工作。
(1)泡沫塑料包装箱。该箱尺寸为40cm长×cm宽×15cm高,此箱原来是为装运长江刀鲚而设计的。在装运蟹苗前,事先在每只泡沫塑料箱左右两侧的下面即靠近箱底部位置各打二个小洞,两洞之间要保持适当的间距,洞眼大小如同吃饭用的筷子细端截面积那样大小,每箱四个小洞的作用是流通空气。
(2)蟹苗袋。该袋市场上没有出售,需要运苗者自己加工制作。蟹苗袋也是用捕鳗苗网网衣做成,大小和包装箱差不多,开口处用拉链。每只袋装1kg蟹苗。
(3)500g容量的塑料瓶装纯水。事先把足够数量的纯水瓶冷冻成冰状待用。包装时用布带把结成冰的纯水瓶固定在包装箱盖的内侧,在运输途中,给下面蟹苗袋中的蟹苗作降温用。一定要注意纯水瓶的密封完好性,千万不能在运输途中,冰化后从瓶中漏出水来,否则会对蟹苗造成伤害。
(4)包装单位及有关注意事项。即一只泡沫包装箱、一只蟹苗袋、1kg蟹苗、一瓶500g规格的冻成冰的纯水为一个小包装单位。用蟹苗袋装好蟹苗后,袋中的水份要轻轻地甩干净,才能把蟹苗袋装入塑料泡沫箱。再用包装带把每五个小包装单位捆在一起为一个大包装单位,但用包装带捆扎时,注意不要把包装箱上的出气孔堵住,包装妥贴后,立即开始正式装车起运。运去机场时,一般使用带空调的汽车运输,一路上要尽量小心轻放,不要受振动。蟹苗运到目的地以后,要注意温差的调节,方法就是把蟹苗放在阴凉通风处,适当放一段时间再放养。放养时要选择水质清新,水草茂密的水域,尤其大批量直接在大水体中高密度放养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一定要考虑水域中存在的各种“天敌”,采取各种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提高蟹苗的放流成活率。
崇明今年分三次运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的850kg蟹苗,就是采用上述方法暂养、包装的。第一次150kg蟹苗成活率只有50%,据分析,主要原因可能就是暂养蟹苗时冲氧的缘故。第二次400kg和第三次300kg,暂养时均不冲氧,结果空运成活率都达90%以上。

稻田养殖黄鳝技术方法详解





利用稻田养殖黄鳝方法简便,饲料源广,成本低,见效快,且黄鳝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目前,农村许多示范园和养殖户,都在积极开展稻田养殖黄鳝,这养殖业的兴起,对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1、田块的选择:应选择通风、透光,进排水方便且水源无污染,保水性能好。稻田面积2-3亩,在田内开挖“田”字形或“日”字形水沟,水沟的规格为:宽50-70cm、深20-30cm,水沟开挖面积约占稻田总面积的12%左右。稻田四周用幅宽100cm的60目尼龙网片构筑80cm高(埋入土层20cm)的防逃墙,2稻田进排水口均用密眼铁丝网罩好。

2、鳝种放养:鳝种要求规格大而整齐,体质健壮。放养密度一般以每m2稻田放养25g/尾的鳝种2-3尾。鳝种入田前用3%-5%的食盐水洗浴10-15min,可有效预防体表疾病的发生。

3、施放基肥:采取的施肥方法是重施基肥,适施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一般亩施畜禽肥400-600kg,另加过磷酸钙30kg。追肥以无机肥为主,一般每次亩施尿素2-5kg。这样既营造了黄鳝所喜腐殖质多的水域环境,又能满足水稻生长的营养需要。

4、投饵方法:投饵量灵活掌握,确保鳝鱼吃饱。饲料以蚯蚓为最佳,也可以投一部分蚌肉、螺蛳肉、麦麸、瓜果、菜屑等饲料。掌握“四定”投饵,每天上午9时或下午5时准时投饲。日投饵量为鳝鱼体重的6%-7%。食台应适当分散,多设几个,以便于黄鳝均匀摄食。

5、施药管理:其原则是: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早防早治,防重于治,这样可避免高毒高浓度药物对黄鳝产生药害。粉剂药物应在早晨露水未干时喷施,液剂药物选择阴天或晴天傍晚稻田雾起之前进行喷雾。

6、成鳝的起捕:待稻谷收割后,排干水沟内积水,集中起捕成鳝出售。


黄鳝池养操作技术


一、黄鳝的生活习性及特点

黄鳝喜欢在泥质底层钻洞或在堤岸的孔隙中穴居,在池塘、沟渠、稻田和有机质较多的水底淤泥中都能生长。其适宜的温度为15℃-30℃,当水温降至10℃以下时,逐渐停食进入冬眠。黄鳝白天常躲在洞里,夜里或早、晚出穴觅食。



黄鳝的性情凶猛,喜肉食,常以小鱼、虾、螺蚌、水生昆虫和浮游动物为食,也吃有机碎屑等,在食物紧缺的情况下,黄鳝之间互相残杀的现象极为严重。

黄鳝具有性移转的特点。从胚胎发育到性成熟时都为雌性,内生殖腺只有卵巢,体长大约在15cm以下全是雌的;在20cm-40cm,部分个体出现性移转,雌、雄个体几乎相等;在50cm以上,黄鳝的内生殖腺均为精巢,全部转变为雄性。

黄鳝一般2龄~3龄性成熟开始产卵,生殖季节大多在每年的6月—8月,产卵于穴居的洞口附近,以在水面上吐出的泡沫为巢。雌雄亲体都有护卵的习性。

二、黄鳝的池养操作技术

1、黄鳝池的选建

根据我地鳝农的经验,养鳝池一般要求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家宅附近,以含有机质较多、软硬松坚适度的壤土地质最好,利于黄鳝打洞潜伏。鳝池以圆形、方形、面积50m2以下为好,视具体环境情况而定,总之池越小饲养、捕捉、管理等就越方便。养鳝池的深度一般80cm-1OOcm即可,水深10cm-20cm为宜,因黄鳝习惯身居穴中,头不时伸出洞口外窥测食物或呼吸;若池水太深,吃食呼吸就得游出洞外,成天不在洞内不利于生长。

鳝池池坎一般用条石、片石或砖砌成,高90cm-120cm(应高出地面10cm-20cm),池水面超高30cm-50cm,池坎顶端用砖砌成″T″形,以避免黄鳝爬壁或用尾钩住堤顶外逃。堤坎内壁用三合灰或水泥沙浆勾缝摸光,在侧壁对角各开一个进、排水口并用纲丝网或聚乙烯网封堵防逃。养鳝池建好后,首先要清整干净,然后在池内垫20cm-30cm含有机质丰富的壤土,并在池内适当种植如茨菇、水白菜类的水生植物或放置石块、木棍等以备黄鳝穴栖、觅食和遮阴。

2、鳝种的选择与放养

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病无伤的鳝种是提高养鳝成效的关键。为此,一般选择人工繁殖场的鳝苗和笼捕或突手捕捉的野生鳝种最理想;规格要求以每千克40尾-60尾为宜。同池放养的鳝种必须是同批次、同规格的苗种,严防个体差异大而引起互相残杀,降低成活率。鳝苗种放养的密度要根据投喂管理水平而定,一般每平方米放养2kg-3kg种苗,若规格大可适当少放。下池前用1%—2%的食盐水浸浴消毒10min-15min即可。

第一页 1 2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泥鳅苗人工孵化技术详解



泥鳅苗刚孵出时全长约3.5毫米,吻端具黏着器,此时泥鳅苗都粘在鱼巢或其他物体上。孵出后8小时左右,苗长约4毫米,口裂出现,口角有1对芽基;腮丝露出在腮盖外,

形成外鳃;胸鳍逐渐扩大,全身出现稀疏的黑色素。这时泥鳅苗由刚孵出时呈透明的‘逗点’状到体色逐渐变黑。孵出后约33小时,苗长4.5毫米,口下颚已能活动,

口角出现2对须,卵黄囊缩小,外鳃继续生长,胸鳍能来回煽动,体表黑色素增加。孵出后约60小时,苗长5.5毫米。已能做简单的游动,具须3对,鳃盖扩大,已延伸到胸鳍基部,但鳃丝仍有部分外露,螵已出现,卵黄囊接近消失。鱼苗已开口摄食轮虫等食物。所以孵出后约3天便要开始喂食,如不喂食,第5天便开始死亡,10天后全部死亡。孵出后84小时,苗长7毫米左右,外鳃已缩入鳃盖内,螵已渐圆,具须4对,卵黄囊全部消失,肠管内可见食物团充积,泥鳅苗能自由游动。孵出后12天,苗长11毫米,鳃已发育完整,具须5对,螵成圆形,胸鳍缩小,尾鳍条增多,背鳍条和殿鳍条均已经发生。孵出后21天,苗长达到15毫米以上,形态已与成品泥鳅相仿。这时候+泥鳅苗的呼吸功能由鳃呼吸逐渐转化成兼营肠呼吸。也就是说,这时候的肠除了消化吸收功能之外,还具有呼吸功能,此时不能投喂太饱,以免影响肠呼吸功能。通过孵出偶的前期培育〈约21天〉,泥鳅苗的形态已长得与成体相似,呼吸功能也逐渐健全,这时便转入泥鳅夏花培育阶段。

从1.5厘米的泥鳅苗培育成3厘米的夏花称夏花培育阶段。泥鳅苗在水质良好、饵料充足、饲养精细的条件下,大约经过1个月的培育一般能长成体长3厘米的夏花鱼种。

这时泥鳅已具有钻泥习性,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大大的加强,便可转入成鱼饲养阶段。

体长3厘米的夏花泥鳅种虽然已初步长成,但各种生理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这时候进行长途运输或直接进行成鳅养殖,成活率伤不能保证。但原池中密度已经过高,个体差异也比较大,应将泥鳅进行筛选分养。再经过约1个月饲养,使泥鳅重体长达到5厘米以上后再进行长途运输和移入成品泥鳅池养殖,这一生产过程称为鳅种培育阶段。

一般泥鳅苗当年能成体长6厘米左右,体重1-3克的大规格鳅种。

5厘米以上的鳅种经1年养殖,便可养成每尾重10克以上的商品泥鳅。

一、泥鳅苗的前期培育

孵化后约3天。卵黄囊全部消失,口器形成,肌节增多,尾鳍鳍条出现,胸鳍显著扩大,螵也出现,这时泥鳅苗开始从侧游变为短距离平游,肠管内充满食物,开始主动摄食,

这阶段应人工投喂饲料。一般可投喂煮熟的蛋黄及鱼粉等。方法是将蛋煮熟,取出蛋黄,装在120目筛绢袋中捏洗出蛋黄悬浊液,然后以泼洒的方式投喂。这时如泥鳅苗在孵化缸内,

水流应减缓。投喂量为第一天每10万尾苗投喂蛋黄一个,第二天投喂蛋黄1.5个,第三天投喂2个,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若是鱼粉,则每10尾泥鳅鱼苗每天喂10克。

没有鱼粉的用鱼晒干后磨成粉也可以。连喂2~3天,待鱼体颜色由黑色转成淡黄色时,便可以出缸下池,进行夏花培育。

二、泥鳅夏花培育

1培育前的准备采用专用泥鳅苗培育池最好,但采用稻田或池塘里开挖的鱼沟、鱼溜或鱼函也可以。一般在放养前10~15天清整鱼池、除野消毒,然后注水20厘米,
适量施用有机肥培养饵料生物,待清整药物药性消失、水色变绿变浓后即可放苗。

1专用培育池的建造:专用培育池面积不宜太大,应选在水源方便的泥鳅养殖基地附近。最好用水泥池,每只池50平方米左右,池壁高70厘米左右,光滑不漏水。
如是泥池,池底和池壁要打紧。如是新建水泥池,不可以直接使用,必须先经脱碱洗干净后方可使用。也可以用孵化池,孵化槽、产卵池及家鱼苗种池作为泥鳅苗培育池。
水泥池的底部要铺一层10~30厘米的腐殖土,其制作方法可用等量猪粪与淤泥拌匀后堆放发酵而成。

清塘消毒:每100平方米用生石灰9~10公斤进行消毒。方法是在池中挖几个浅坑,将石灰兑水化开,趁热全池泼洒。第二天用耙将塘泥与石灰耙匀后放水20厘米左右。
适量施入有机肥料用以培育水质,培养活饵料。经7~10天后待生石灰药力消失,放几尾试水鱼,1天后无异常,即可放苗。

2泥鳅苗放

〈1〉鱼苗优劣的判别:在泥鳅装运、长途运输之前应挑选体质好的鱼苗,方能保证运输及饲养中的成活率。鱼苗优劣可参考以下方面来判别.

1.了解该批鱼苗繁殖中的受精率、孵化率。一般受精率、孵化率高的批次,鱼苗体质好。

2.好的苗体色鲜嫩,体形均匀、肥满、大小一致,游动活泼、精神。

3.在白瓷碗中装盛少量苗。用口适度吹动水面,其中顶风、逆水游动者强,随水波被吹到盆边者弱,如强的为多数则为优质苗。

4.将苗放在白瓷碗中。将水沥去后,苗在白瓷碗中剧烈挣扎、头尾弯曲厉害的为优质苗。挣扎力度弱或仅以头尾约扭动者为劣质苗。

〈2〉鳅苗运输:泥鳅苗长途运输时必须用鱼苗袋装盛并充氧,否则极容易死亡。在密封式充氧运输中,水中容氧充足的情况下,
一般掌握适当密度不会缺氧,但为降低运输成本,又要达到一定的密度。鱼苗在运输中,不断向水中排出二氧化碳、氨等代谢产物。在密封运输中,由于二氧化碳不能向外散发,
时间一长,往往积累较高浓度,甚至引起鱼苗麻痹死亡。据测试,当鱼苗发生死亡时,塑料袋中水的容氧量仍较高,最底也含有2毫克/升,而二氧化碳升至150毫克/升,
所以塑料袋中鱼苗死亡有时不是因为缺氧,而是因高二氧化碳和氨等的协同作用引起的,这时应替换新水方能预防。装运前1天将泥鳅苗放在网箱中,停止喂食,网箱应放置在清洁的大水面中,
让鱼苗排除污物。以减少途中水质污染。袋中空气要排尽后在充氧。如是空运不宜将氧气充的太足,以免因飞机升空气压变化而胀破塑料袋。天气太热时可在鱼箱和塑料充氧袋之间加冰块。
如果路途长,运输时间久,转运途中需开袋重新充氧,如水质污染严重,应重新换新水。

〈3〉泥鳅苗放养

1放养密度:放养孵出2~4天的水花鳅苗,每平方米水体可放1500~4000尾,静水池宜偏稀,具半流水的池可偏密:放养体长约1厘米的小苗〈10日龄〉,每平方米水体放养1000~2000尾

2饱苗放养:先将泥鳅苗暂养在网箱中半天,并投喂蛋黄,每10万尾投喂蛋黄一个。具体做法参照前述关于鳅苗前期培育中的操作方法,然后在进行放养。

3“缓苗”处理:如用塑料充氧袋装运而俩的苗,放养时应注意袋内外温度差不可大于3度,否则会因温度剧烈变化而死亡。可先按次序将装苗袋漂浮与放苗的水体,回过头来再开第一个袋,
使袋内外水体的温度接近后〈约漂20分钟〉,并向袋内灌池水,让苗自己从袋中游出。

4“肥水”下塘:为使鳅苗下塘后能立即柴到适口的饵料,预先应培育好水质。如池中大型浮游生物较多,由于泥鳅小而吃不进,不仅不能作为泥鳅苗的的活饵料,还会消耗水体中大量的氧气。
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在泥鳅苗下池前先放“食水鱼”。以控制水中大型浮游生物的量,同时用以测定池水的肥瘦。如发现“食水鱼”在太阳出来后仍然浮头,说明池水过肥,应减少施肥量:
如果“食水鱼”全天不浮头或很少浮头,说明水质偏瘦。可适当施肥:如果“食水鱼”每天清晨浮头,太阳出来后即下沉,说明水体肥瘦适中,可放养泥鳅苗。用“食水鱼”
还可以测定池塘消毒剂药力是否消失。如果“食水鱼”活动正常,表示药力消失,可以放苗。但在泥鳅苗放养前应将“食水鱼”全部捕起,以免影响泥鳅苗后期生长。

5统一规格,计数下池:同一池内应放养同一批次、相同规格的泥鳅苗,以免饲养中个体差异过大,影响成活率和小规格苗的生长。

3饲养管理

〈1〉泥鳅苗期发育特点:泥鳅生长发育有其本身的特点。在孵出之后的半个月内尚不能进行肠呼吸,该阶段如同家鱼发塘期间,
必须保证池塘水中有充足的溶解氧,否则很有可能在一夜之间因泛池而全部死亡。半个月之后,泥鳅苗的肠呼吸功能逐渐增强,一般成长发育至1.5~2厘米体长时,
才兼营肠呼吸,但肠呼吸功能还未达到生理健全程度,所以这时投饵不能太多,饵料蛋白质含量不宜太高,否则因消化不全会产生有害气体,防碍肠呼吸。

〈2〉饲喂:泥鳅水花人池时的首要工作是培育水质,同时又要加喂适口饵料。在实际生产中通常采用施肥和投饵相结合的方法。

1施肥培育发:根据泥鳅喜欢肥水的特点。泥鳅苗在天然环境中最好的开口饵料是小型浮游动物,如轮虫、小型枝角类等。采用施肥法。
施用经发酵腐熟的人畜粪、堆肥、|绿肥等有机肥和无机肥培育水质,以繁殖泥鳅苗喜食的饵料生物。一般在水温25度时施入有机肥7~`8天后轮虫生长达到高峰。
水质清瘦可施化肥快速肥水。在水温较底时,每100立方米水体每次施速效硝酸铵200~250克,而在水温较高时则该为尿素250~300克。一般隔天施肥1次,连施2~3次。
以后根据水质情况进行追肥。在施化肥的同时,结合追施鸡粪等有机肥料,效果会更好。水色以黄绿色为好,水色过浓则应及时加注新水。除施肥之外,
尚应投喂麦浮、豆饼粉、蚕蛹粉、鱼粉等。投喂量为泥鳅苗总体重的5%~10%。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并根据水质、气温、天气、摄食及生长发育情况适当增减。

2豆浆培育法:豆浆不仅能培育水体中的浮游生物,而且可直接为泥鳅苗摄食。鳅苗下池后每天泼洒2次,用量为每天每10万尾鳅苗用0.75千克黄豆磨制的浆。
泼浆是一项细致的技术工作,应尽量做到均匀。如在豆浆中适量增补熟蛋黄、鳗料粉、脱脂奶粉等,对泥鳅的快速生长有促进的作用。
为提高出浆率,黄豆应在24~30度的温水中泡6~7小时,磨浆时水与豆要一起加,一次成浆。不要磨成浓浆后再加水,这样容易发生沉淀。
一般每千克黄豆磨成20升左右的浆。磨成浆后要及时投喂。每养成1万尾泥鳅种需黄豆5~7千克。

3注意调节水温:由于水位不深,在盛夏季节应控制水温在30度以下。可采用搭建阴蓬、遮阳网、加注温度较底的水来加以调节。

4清除敌害:泥鳅苗培育时期天敌很多,如野杂鱼、蜻蜓幼虫、水蜈蚣、水蛇、水老鼠等,特别是蜻蜓幼虫危害最大。由于泥鳅繁殖季节与蜻蜓相同,
在泥鳅苗池内不断可见到蜻蜓非来点水〈产卵〉,其孵出幼虫后即大量取食泥鳅苗。防止方法主要靠在水面搭网,即可以阻隔蜻蜓在水面产卵,又起到遮阳降温的作用。
这在泥鳅夏花培育中是最关键的一步!同时在注水时应用密眼网过滤,防止敌害进入池中。发现蛙卵要及时捞除,通过以上培育,一般30天左右泥鳅苗都能长成3厘米左右的鱼种

5分养:当泥鳅苗大部分已长成3~4厘米的夏花鱼种后,要及时进行分养,以避免密度过大和生长差异影响生长。分塘起捕时发觉泥鳅种体质较差时,
应立即放回原池强化培育2~3天后再起捕。分养操作具体方法是先用夏花鱼网将泥鳅钟捕起集中到网箱中,再用泥鳅筛进行筛选。
泥鳅筛长和宽均为40厘米,高15厘米。底部用硬木做棚条,四周用杉木板围成。棚条长40厘米,宽1厘米,高2.5厘米。在分塘操作时动作要轻巧,避免伤苗。

三》泥鳅种的培育

孵出的泥鳅苗经过1个多月的培育,长成的夏花已开始有钻泥习性,这时可以在成鳅池中饲养。但为了提高成活率,加快生长速度,也可以再饲养4~5个月,
当体长达6厘米、体重2可以上时,再转入成鳅池养殖,这个阶段就是泥鳅种培育阶段。如果泥鳅卵5月上、中旬孵化,到6月中、下旬变可以开始培育鳅种,
7~9月份则是养殖鳅种的黄金时期。也可以用夏花泥鳅种分养后经1个月左右培育成5厘米的鳅种,然后就转入成鳅养殖池养殖成商品鳅。

1.泥鳅苗种阶段食性特点泥鳅在幼苗阶段〈5厘米以内〉,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如轮虫、原生动物、枝角类和桡足类。当体长5~8厘米时,逐渐转向杂食性,
主要摄食甲壳类、摇蚊幼虫|水丝蚓、水陆生昆虫及其幼虫、幼螺、蚯蚓等,同时还摄食丝状藻、硅藻、植物碎片及种子。人工养殖中的泥鳅苗种摄食粉状饵料、
农副产品|禽畜产品下脚料和各种配合饵料等,还可摄食各种微生物、植物芽等。

2池塘准备及放养培育泥鳅种的池塘要预先做好清整铺土工作,并施基肥,做好肥水下塘。池塘面积可双倍于夏花阶段,但最大不宜超过150平方米,
水深保持40~50厘米。每平方米水体放养3厘米夏花1000~1500尾,规格要一致。

3饲养管理在放养后10~15天开始撒喂粉状配合饵料,几天后将粉状配合饵料调成糊状投喂,要全池均匀投喂,不可定点,以免密度过大鱼体互相摩擦伤害鱼体。
随着泥鳅生长再喂煮熟的米糠、麦麸、菜叶等饵料,如拌和一些绞碎的动物内脏则会生长更好。也可以自制或者购买商品配合饵料投喂。

日投饵量随着水温高低而有变化,通常为在池泥鳅总体重的3%~5%,最多不超过10%。水温20~25度时,日投饵量为在池泥鳅总体重的2%~5%:水温25度时,
日投喂量为在池泥鳅的5%~10%:水温30度左右时少喂或不投喂。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1次。具体投喂量则根据天气、水温、水质、饵料性质、摄食情况灵活掌握,
一般以1~2小时内吃完为宜,否则应随时增减投喂量。

鳅种培育期间要根据水色适当追肥,可采用腐熟有机肥水泼浇:或者将有机肥在塘角沤制,使肥水渗入水中:也可用尿素追施,方法是少量多次,以保持水色黄绿,肥度适当。
其他有关日常管理可依照夏花培育中的日常管理进行。



甲鱼蛋高孵化率技术详解



孵化室的准备
按每立方米25000颗蛋的标准决定孵化室的大小,要求有换气窗;如果用红外线灯泡做热源,要求每立方米空间50w,并有自动控温调节器;地平用水泥抹底,不能渗水;底铺5厘米厚的干净细沙;放蛋前用10ppm的漂白粉冲洗墙壁和细沙,再将细沙用20ppm的KMn04浸泡,之后放水冲洗干净;最后用4ppm的气雾消毒剂消毒,关闭门窗待用。
孵化方式及孵化介质的选定
1.选用杉林或者塑料作的孵化箱,要求长55厘米,宽45厘米,深10厘米,四角有1.5厘米高的小脚,以利透气。
2.如果用沙做介质孵化,应选粒径0.5毫米~0.6毫米的于净细沙堆放在荫凉处,保持8%~12%的水分,要求用手能捏成团,放手即松开。
3.如果是无沙孵化,最好选用海绵做介质,下层用有孔的海绵托盘,上面用厚0.8厘米的轻质薄海绵。
选蛋、装框
1.将待孵化的甲鱼蛋进行挑选,剔除不受精蛋,畸形蛋、生命线不齐的蛋,因太干、太潮引起胚胎坏死的花蛋。
2.将挑选过的甲鱼蛋按17×20颗纵横排列均匀,要求带白色的动物极全部朝上。如果是用沙做介质,则在箱底平铺3厘米~4厘米厚的细沙,然后在蛋上覆盖细沙厚约1厘米~2厘米;如果是用海绵做介质,则在箱底放上专用的镂空的海绵。然后将已在水中消过毒的薄海绵用手拧干,轻轻平铺在蛋上;
3.将已装过蛋的箱交错叠起,码高10层~12层,每幢之间相距20厘米左右,以利空气流通。
日常管理
1.温度调控,最好是恒温,要求32±1℃。
2.湿度调控,如果细沙太干。就用喷雾气喷湿,注意箱体也要喷潮;海绵则放在水中拧干后再铺上。
3.翻箱,每隔5天~6天将上层的箱换在下层,下层的搬至上层,同时将坏死的臭蛋及时剔除。
4.每天上午开窗换气半小时,但不要使温度降幅超过1℃。
5.在孵化出壳时,要在水中泼10ppm的KMnO4,一方面有利于小甲鱼脐带的收口,另一方面还可防病。
小甲鱼出室
将头天孵出的小甲鱼抓起后,用2ppm的种苗净消毒后集中放养在暂养池中1天~2天,进行练苗,然后大小分级才可放养至温室或池塘中。
以上措施如果调控得当,甲鱼孵化率可达95%以上,且孵出的苗健壮,不易患病,为日后的养殖打下牢固的基础。

母猪瘫痪的饲料因素 母猪瘫痪的预防及治疗方法


母猪瘫痪多发生在产前数天及产后30天左右,个别母猪在产后几天内就会出现腰部麻痹、瘸腿及瘫痪现象。母猪瘫痪严重影V向了母猪的生产性能以及仔猪的育成率。引起母猪瘫痪的主要原因有多种,其中饲料因素是其中之一,主要包括饲料质量差、营养成分不足、各营养物质比例不适宜等,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控。现介绍母猪瘫痪的饲料因素母猪瘫痪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引起母猪瘫痪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饲料因素是常见的原因之一。主要是由于饲料的条件差,包括饲料质量不佳,营养成分不充足,比例不适宜等而引起的。母猪发生瘫痪多在分娩前的几天以及分娩后的30天左右。个别的母猪在生产后的几天内就会出现腿瘸、腰部麻痹,或者直接瘫痪。在瘫痪发生之前,母猪会出现食欲下降,或者不食,渴欲增强,喜饮清水,行动迟缓,排便不畅,粪便干硬,有拱地、啃砖、食粪等异常行为出现。母猪在发生瘫痪后,起立困难,扶起后表现为呆立、不能久站、行走时后躯左右摇摆无力,驱赶运动时后肢拖地行走,并伴有尖叫声,最后会瘫卧不起。

1、母猪瘫痪的饲料因素

饲料因素是引超母猪瘫痪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是由于饲料的质量差、营养成分缺乏或不足、各营养物质的比例不适宜等,尤其是钙、磷的含量不足或者比例不当造成的。母猪因繁殖的需求,并且妊娠母猪的特殊生理特点,对饲料的质量要求较为严格,如果饲喂母猪的饲料质量差,不但会影响母猪的健康,还会导致胎儿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加上母猪在产后会流失大量的能量和营养物质,而使得体质较差,如不及时的补充营养,易出现瘫痪。在饲料配比过程中并不是精料的比例越高越好,如果精料中谷类、豆类的比例过大,会相应的导致粗饲料的比例下降,而母猪发生瘫痪的几率与日粮中粗饲料所占比例的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主要是由于过高的精饲料使得母猪日粮中钙磷的比例不当,另外,豆类和谷类饲料中的磷大多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不易被吸收,还会妨碍钙的吸收,使母猪体内的钙磷严重不足而导致母猪瘫痪。母猪的饲料过于单一而缺乏某种营养物质时,如矿物质、维生素等会引起母猪发生软骨症而无法站立。

对于妊娠母猪,胎儿由于快速的生长发育会从母体内摄取大量的营养物质,而使母猪血钙的浓度大幅度下降,如果未能及时的补充营养物质,特别是钙、磷元素,就会诱发瘫痪的发生。日粮中的维生素A缺乏或者含量不足会造成母猪神经系统发生病变,使骨骼肌麻痹而出现运动失调,最初表现在后肢,然后是前肢,最终会导致母猪瘫痪。钙磷的缺乏和不足是导致母猪发生瘫痪的主要饲料因素,当粗饲料在日粮中的比例过高,或者日粮中的钙磷的含量不足,饲料中的钙磷比例失调,会造成母猪产后出现瘫痪,一般母猪在生产前不易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在生产时由于日粮中钙磷缺乏、不足或比便不适宜,母猪会动用骨骼中的钙和磷,时间一长就会导致母猪体内严重缺乏钙磷,而导致母猪瘫痪,这对于高产母猪尤其严重。另外,母猪在产后的20天左右泌乳量会达到高峰,此时钙会随着乳汁流出体外,如果此时不及时补钙,母猪也会发生瘫痪。

2、母猪饲料致瘫的防控措施

对于预防和控制母猪瘫痪,除了要加强饲养管理外,还要从饲料方面人手来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防控。首先要确保饲喂母猪的质量。饲喂母猪专用的饲料,不同阶段的母猪要饲喂特定的饲料,以避免出现营养物质不足或缺乏的现象。饲料的质量要过关,不可贪图便宜购买劣质饲料,劣质饲料通常存在营养不够全面,变质等问题,母猪采食后会引发一系列不良的反应。要合理的搭配日粮,根据各阶段母猪的营养需求制定饲料配方,力求日粮中的营养全面且均衡。可充分的利用当地的饲料资源,多饲喂一些青绿饲料,或者优质的干草粉,但是在饲喂青绿饲料时要注意不可饲喂过量,否则易引起母猪腹泻。在配比饲料时一定要注意日粮中钙磷的比例,可以通过添加一些矿物质饲料添加剂来确保钙磷的含量,可有效的预防母猪发生瘫痪,并且还可以提高母猪的生产力。

对于处于妊娠期母猪,尤其是妊娠后期,胎儿的生长发育迅速的时期,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增多,此时要注意营养的供给,尤其是钙、磷以及维生素A的补充,防止发生产后瘫痪。母猪在分娩过程中不但体力会大量的损耗,还会流失大量的营养物质,所以母猪生产完食欲恢复后就要加强营养,以增强体质。哺乳期的母猪,由于泌乳会造成钙随乳汁大量流出,特别是在泌乳高峰期,因此,为了预防母猪瘫痪,可给每头母猪每天饲喂优质的骨粉、食盐各209,还可以适当的增加日粮中麦麸、米糠等含磷元素较多的饲料。另外,多饲喂一些含钙较多的青粗饲料,对于预防母猪瘫痪也有良好的效果。

对于有瘫痪表现的母猪要及时的治疗,加以控制,除了要加强营养,饲料中增加骨粉、钙粉的饲喂量外,还可肌肉注射一些钙制剂,隔天使用1次,一般连用3~5次母猪即可好转。对于瘫痪较为严重的母猪尤其是那些卧地不起,体质较差,不食的母猪,可要进行人工翻身,同时静脉注射10%的葡萄糖酸钙150ml_,或5%的氯化钙40-80ml_,每天1次,连用3~5天。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冬天防寒,夏天防暑的工作。

母猪瘫痪的预防及治疗方法

母猪瘫痪的发病原因
1、母猪日粮中精料比例过高。据观察,在饲喂粗饲料较多的猪场,母猪产仔前后很少发生瘫痪,这说明母猪发生瘫痪与日粮中粗饲料所占比例大小有密切关系。据专家分析,可能是因为粗饲料在日粮中的比例较高或猪的生产力较低,使母猪日粮中的钙磷比例得到了调整。
2、母猪日粮中钙磷不足。当日粮中钙磷不足时,母猪产仔前后就会挪用骨骼中的钙和磷,时间一长,就会导致母猪体内钙磷缺乏,特别是高产母猪,更容易发生该病。产仔20天后,母猪泌乳量达到高峰时,病情大多趋于严重。
3、精料中谷类、豆类等比例过大。谷类、豆类中所含磷大多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这种磷不仅不易被猪利用,而且还会妨碍钙的吸收,使猪体组织中钙磷严重不足,导致瘫痪。
母猪瘫痪的发病症状
母猪瘫痪一般发生在产前数天及产后30天左右,个别母猪在产后几天内就会出现腰部麻痹、瘸腿及瘫痪现象。瘫痪之前,母猪食欲减退或不食,行动迟缓,粪便干硬成算盘珠状,喜欢清水,有拱地、啃砖、食粪等异食现象,但体温正常。瘫痪发生后,起立困难,扶起后呆立,站立不能持久,行走时后躯摇摆、无力。驱赶时后肢拖地行走,并有尖叫声,最后瘫卧不动。
母猪瘫痪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
1、合理搭配饲料,力求日粮营养均衡。根据母猪饲养标准,要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尽量多喂青绿饲料(不可一次喂得太多,以防母猪拉稀)或优质干草粉,并补喂矿物饲料及添加剂等,可有效提高母猪生产力和预防母猪瘫痪。
2、对处于怀孕期和哺乳期的母猪,每头每日可喂优质骨粉、食盐各20克。如果没有骨粉,可适当加大日粮中麦麸、米糠等含磷较多的饲料的比例,加喂地瓜蔓等含钙较多的青粗饲料,对防治母猪瘫痪也有良好效果。
3、对发病的猪,应尽早进行对症治疗。可使用猪骨或其它新鲜畜禽骨经过类似金宝贝微生物发酵剂的处理以后,烘干粉碎后,拌入饲料中喂猪,每天每头可喂30克左右。
4、对重症病猪,可用5-10%的氯化钙注射40-80毫升,一次静脉注射,严禁肌肉注射或将药液渗漏于血管之外,并用高度白酒或10%樟脑酒精涂抹皮肤并进行人工按摩,以促进其血液循环,恢复神经机能。在抓紧治疗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饲养管理,冬天注意防寒保暖,夏季注意防暑降温。
5、喂易消化的饲料,使用金宝贝生态发酵床养猪,干净卫生,大大增加了抗病率。此外,还要尽量减少环境中的应激因素,以利母猪康复。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167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