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种鸡采精与输精技术

随着肉鸡饲养业不断发展,一些种鸡场已经采取笼养肉用种鸡的方式。肉用种鸡采取笼养后,公母分开,不能自然交配时,人工授精就成为生产肉种蛋鸡的途径。

采精技术

采精时最好2人配合进行,1人保定公鸡,1人采精。保定者从笼中抓出公鸡,左右两手握住公鸡大腿根部,鸡头朝后,身体保持平衡,两腿自然分开,紧贴身体右侧(如果采精者用右手按摩,也可贴身体左侧)。采精者右手中指和无名指夹着集精杯,杯口朝外,掌心紧贴公鸡耻骨下缘的腹部,做腹部抖动的准备,左手放于公鸡的腰背部向后至尾根按摩数次,当泄殖腔外翻或呈交尾动作时,左手立即离开背部,用大拇指与食指轻轻挤压泄殖腔外缘,肛门外翻即有精液排出。与此同时,用药棉将泄殖腔处的粪便和尿酸盐等污物擦去,夹着集精杯的右手迅速反转为手心朝上,集精杯放于泄殖腔下边,协同左手将精液收集到集精杯中。公鸡随个体不同其性反射的速度也不同。在实践中,应注意观察不同鸡的射精规律,力争采出最多精液。公鸡要轮回使用,不能使用过度,也不能长时间不用,如果是因精液品质不好而不用,则应尽早淘汰。

输精技术

输精也多为2人合作,1人翻肛,1人输精,但最好3人合作,2人翻肛,1人输精,工作效率最高。翻肛者一般是右手从鸡笼中抓住鸡的两腿至笼口,左手(或右手)拇指和其他4指跨于泄殖腔柔软部分,用巧劲向腹部施压,泄殖腔即可翻开,输卵管口也随即翻出,即可开始输精。输精的同时,要解除对腹部的压力,这样有利于精液流向输卵管。用吸管输精时,输精管前端的空气应排出,输精器插入阴道深度2厘米左右。输精量一般为原精液0.025毫升/羽,其中有效精子数不低于5000万个~7000万个。初次输精剂量应加倍,或连续2天输精。输精量太少,精子数不足,会影响受精率;输精量太多,不仅浪费精液,还会降低种鸡利用率。输精时间一般安排在绝大部分母鸡产蛋后,下午2时以后进行。输精间隔为4天~5天。收集种蛋的时间一般在第二次输精后的第二天,若在首次输精后的第二天收集种蛋,则这些种蛋的受精率不高。

相关推荐

山瑞鳖繁殖采卵与孵化技术



在山瑞鳖的产卵季节,每天清晨仔细检查产卵场,产过卵的地方多有沙土被翻松的痕迹,沙土显得较湿润,周围有放射状爪印。当发现有卵穴后,不要马上移动卵粒,只在旁边做好标记(因产卵不久,胚胎尚未固定,此时采卵会因震动而影响胚胎的发育)。一般待24小时后再采集。
1、山瑞鳖卵的采集
采卵时,要小心地用手将覆盖的沙子扒开,手要轻,以免碰碎卵。卵粒取出后,检查受精情况,将受精卵的动物极即有白点的一端朝上,整齐地排列摆放于采卵箱内,移到孵化场进行人工孵化。每次采卵后都要将产卵场清整好。干旱季节要洒水使沙土保持湿润状态,以便山瑞鳖再次产卵。
2、山瑞鳖卵的孵化
山瑞鳖卵一般采用人工孵化。人工孵化就是将选好的受精卵置于人工控制的温度范围内并保持沙床一定的湿度,当孵化积温值达到一定时,胚胎发育完全,稚鳖就会破壳而出。由于人工孵化鳖卵,温度、湿度均可保持相对稳定,条件适宜,因而一般孵化时间较短,孵化率也较高。
人工孵化山瑞鳖卵的方法有常温孵化和恒温孵化两种。
(1)常温孵化一般在室内进行,无需控温设备,用木箱或其他透气的容器作孵化器。在孵化器底部铺5厘米厚的细沙,将受精卵排放其上,可排放2~3层。卵的上面覆盖3~5厘米厚的细沙。沙的含水量为7%~10%,以手握沙成形、落地即散为准。要提高孵化率,适宜的湿度是关键。沙的含水量太高,则鳖卵易闭气而死;含水量太低,则鳖卵内的水分易蒸发,卵易干涸而“夭折”。受精卵放置好后,应插一标签,注明日期、数量。在广州,自然温度下,受精卵经76~83天孵出稚鳖,孵化率80.5%。
(2)恒温孵化又称快速孵化。即用自动控温恒温孵化房进行孵化。它与常温孵化的不同点是保持温度的恒定,其他操作一样。当孵化温度为28℃时,孵化时间为71~78天,孵化率为95%。当孵化温度为30℃时,孵化时间为60~67天,孵化率82.9%;孵化温度达33℃时,胚胎全部死亡。
在孵化过程中注意日常管理,要经常检查和调节温度与湿度,温度的检查是: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插于孵化的沙内和悬于空气中,每天早、午、晚各检查一次。沙子的湿度视天气干燥与潮湿程度,每天检查一次。每天洒水后,松动一下沙层,防止板结,但不要拨动受精卵。注意孵化房的空气流通,做好敌害防潮工作。

肉种鸡饲养管理措施


上升速度慢,高峰产蛋率低,甚至没有产蛋高峰,且维持时间较短,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肉种鸡高产稳产,进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建立生物安全体系
通过科学设计鸡场、严格隔离生产区与生活区、做好环境控制、严格进行卫生消毒和药物预防等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消灭老鼠、蚊蝇和黑甲虫等病原宿主,防止病原微生物对鸡群造成伤害。
二、选用优质高效的饲料
应为父母代肉种鸡提供营养平衡的饲料,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蛋白质,保持合理的蛋能比,满足其各个阶段生长和生产的营养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肉种鸡的生产性能,提高雏鸡质量。
三、制定合理的光照程序
90%以上的鸡只耻骨间距达两指宽以上(约4厘米),且耻骨上有一定的脂肪沉积,如提前补充光照则肉种鸡产蛋持续性较差,容易造成脱肛、休产。适时增加光照时间和强度,保持灯泡高度的一致性,一般距离地面2~2.5米;笼养鸡舍必须兼顾上、下层亮度,灯泡交错排布,高低错开,无光照死角;安装灯泡前,认真核对灯泡的瓦数与实际要求是否相符;灯泡定期擦拭,坏的要及时更换;每日检查校正光照定时钟1次,确保时间的恒定,减少人为误差。密闭鸡舍遮黑效果良好,有利于均匀度的控制和生产水平的提高。
四、加强生产过程的管理
1.重视育雏育成期的管理。重视体重和周增重两条曲线,4周末的体重应达标或略超标,10周末的体重不宜超标,10周后的周增重和增重率应达标。对于10周后超重的鸡群不能过急增减体重,保证体重增长曲线平缓。加强均匀度的管理,及时分群,合理调群,正确称重计算,培育骨架大小适宜、体重达标的种鸡群;重视10周后均匀度的维持,均匀度应达到85%以上。
2.关注产蛋期的管理。根据饲料营养水平、均匀度、喂料方法、饲养方式、舍温、产蛋率上升的快慢计算高峰料量,适时添加高峰料量,大中小鸡分栏添加,监测周增重、总增重、双黄蛋的比例、吃料时间、()产蛋率、平均蛋重、产蛋值、真实蛋重、死淘率等,综合评定加料量和加料速度。料量增长应先于产蛋率的增长。
3.确保累计营养达标。作为一般原则,在鸡舍环境温度20℃的条件下,25周时种母鸡应至少摄入145.46兆焦能量和1875克平衡蛋白质;种公鸡应摄入171.38兆焦能量和2300克平衡蛋白质。
4.加强饮用水管理。①保证水质安全。饮用水最好采用清洁无污染的深井水,如使用浅井水和浅表水应每月检测水质1次。饮水系统应定期清洁消毒,水箱应盖好盖,每周刷洗1次;水线经常冲洗,每次投药后立即冲洗;普拉松饮水器每天擦洗1次。②确保饮用水有效正常供应。饮用水管理在饲料消化吸收、体温调节和物质代谢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不同季节和饲料量,掌握总的饮水量,每天注意观察饮水情况和记录饮水量,发现饮水量不正常时首要复查水表读数是否正确,进一步查找其他原因,预防类似情况再次发生。供水主管应平直,定期检查饮水器高度、压力和布局是否合理,逐个检查水线乳头,保证水线乳头不漏水,及时修复漏水或不出水的乳头。关注乳头饮水器的平均流水量,育成期35~50毫升/分钟,产蛋期大于70毫升/分钟。育成期如使用静电器,使用期间水线乳头不能有静电。根据鸡龄合理调整水压高度,避免水压过高或过低;水压的变换不能过快,否则影响鸡群饮水。水线高度始终保持在鸡抬头可以饮水的位置,鸡从水线下通过时,鸡冠不能碰到水线乳头。③水位充足。在保证鸡只饮水充足的前提下,水位要求因设备和季节不同而有所不同,现场管理应留意观察。④重视水温。饮用水温度应为18~21℃,过高或过低都影响饮水量。⑤饮水检查。这在现场管理中极其重要,可通过鸡群饮水量的变化和关灯前鸡只嗉囊的软硬度等情况来综合分析。
五、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
保持鸡舍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根据季节和温度的变化适时调整饲料配方;保持鸡群合理的饲养密度和垫料的疏松和清洁卫生;依据鸡舍条件和当地气候以及鸡只体重选择合适的通风模式,降低舍内有害气体和粉尘的含量,为鸡群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以取得好的生产成绩。
六、减少应激
实际生产过程中会遇到或发生各种应激,如饲料类型和数量的变化、用药过量或不当、环境的改变、免疫、缺水、限饲、惊吓、粉尘、噪声等,都会不同程度地给鸡群带来伤害。因此,应把减少应激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
七、做好防疫
根据疾病流行情况,合理选用药物和科学制定免疫程序,确保鸡群健康和种鸡安全。
1.做好疾病的免疫。①禽流感的免疫。选择单价灭活禽流感疫苗,注意早期免疫(9~10日龄)和多次免疫(肉种鸡产蛋前至少免疫4次),保持较高抗体水平。接种前应核对疫苗的抗原亚型,记录生产批号和失效期,有包装破损、乳液分层、颜色改变等现象的疫苗不能使用。疫苗使用前置于室内(20~25℃)2小时左右,使用时应充分摇匀,保持匀质,疫苗启封后24小时内要用完。②鸡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免疫。重视局部和体液免疫的功效,选用活苗和油苗同时进行,定期进行抗体检测,根据抗体滴度的变化确定适宜的免疫时机。
2.正确合理用药。产蛋上升阶段尽量避免使用金霉素、红霉素、北里霉素、恩拉霉素、新霉素、盐霉素、莫能霉素、氨茶碱、磺胺类药物等,尤其是磺胺类药物能降低碳酸酐酶的活性,减少碳酸盐的形成,导致产蛋率下降,软壳蛋和破壳蛋增加。
(作者联系地址:江苏省海门市三厂镇京海集团销售部邮编:226121)

山瑞鳖繁殖的采卵与孵化技术


在山瑞鳖的产卵季节,每天清晨仔细检查产卵场,产过卵的地方多有沙土被翻松的痕迹,沙土显得较湿润,周围有放射状爪印。当发现有卵穴后,不要马上移动卵粒,只在旁边做好标记(因产卵不久,胚胎尚未固定,此时采卵会因震动而影响胚胎的发育)。一般待24小时后再采集。
1.山瑞鳖卵的采集
在山瑞鳖的产卵季节,每天清晨仔细检查产卵场,产过卵的地方多有沙土被翻松的痕迹,沙土显得较湿润,周围有放射状爪印。当发现有卵穴后,不要马上移动卵粒,只在旁边做好标记(因产卵不久,胚胎尚未固定,此时采卵会因震动而影响胚胎的发育)。一般待24小时后再采集。
采卵时,要小心地用手将覆盖的沙子扒开,手要轻,以免碰碎卵。卵粒取出后,检查受精情况,将受精卵的动物极即有白点的一端朝上,整齐地排列摆放于采卵箱内,移到孵化场进行人工孵化。每次采卵后都要将产卵场清整好。干旱季节要洒水使沙土保持湿润状态,以便山瑞鳖再次产卵。
2.山瑞鳖卵的孵化
山瑞鳖卵一般采用人工孵化。人工孵化就是将选好的受精卵置于人工控制的温度范围内并保持沙床一定的湿度,当孵化积温值达到一定时,胚胎发育完全,稚鳖就会破壳而出。由于人工孵化鳖卵,温度、湿度均可保持相对稳定,条件适宜,因而一般孵化时间较短,孵化率也较高。
人工孵化山瑞鳖卵的方法有常温孵化和恒温孵化两种。
(1)常温孵化一般在室内进行,无需控温设备,用木箱或其他透气的容器作孵化器。在孵化器底部铺5厘米厚的细沙,将受精卵排放其上,可排放2~3层。卵的上面覆盖3~5厘米厚的细沙。沙的含水量为7%~10%,以手握沙成形、落地即散为准。要提高孵化率,适宜的湿度是关键。沙的含水量太高,则鳖卵易闭气而死;含水量太低,则鳖卵内的水分易蒸发,卵易干涸而“夭折”。受精卵放置好后,应插一标签,注明日期、数量。在广州,自然温度下,受精卵经76~83天孵出稚鳖,孵化率80.5%。
(2)恒温孵化又称快速孵化。即用自动控温恒温孵化房进行孵化。它与常温孵化的不同点是保持温度的恒定,其他操作一样。当孵化温度为28℃时,孵化时间为71~78天,孵化率为95%。当孵化温度为30℃时,孵化时间为60~67天,孵化率82.9%;孵化温度达33℃时,胚胎全部死亡。
在孵化过程中注意日常管理,要经常检查和调节温度与湿度,温度的检查是: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插于孵化的沙内和悬于空气中,每天早、午、晚各检查一次。沙子的湿度视天气干燥与潮湿程度,每天检查一次。每天洒水后,松动一下沙层,防止板结,但不要拨动受精卵。注意孵化房的空气流通,做好敌害防潮工作。

种鸡雏鸡的培育技术与方法


种鸡雏鸡的饲养和培育是决定母鸡饲养效益回报高低的关键因素,因此关注种鸡雏鸡生长的每一个环节,采取正确的培育方式:从选择种鸡雏鸡、分阶段饲喂和营养供给、单笼饲养、温度和光照、定期对种鸡雏鸡进行体重检查等方面加强管理,才能真正保证种鸡雏鸡安全的培育过程和健康生长,从而在雏鸡阶段为提高养鸡业的经济效益打下坚实基础。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种鸡雏鸡的培育技术与方法。

雏鸡管理的目标是满足父母代种公母鸡在育雏育成期各个阶段的需求,使种鸡在育雏育成期按标准体重曲线生长,为性成熟做准备,在整个生产周期内获得最佳的生产性能。

1、生长发育特点

一是雏鸡自身的体温调节机能并不完善,初生的雏鸡体温较低,直至10日龄时,体温才会趋于正常,并在6周龄左右开始适应外界环境。为此育雏期间,工作人员应做好环境的控制工作,从而确保雏鸡正常的新陈代谢。

二是新陈代谢较为旺盛,雏鸡生长较快,养殖过程中应保证充足的营养,尤其应供给足量的蛋白质与维生素,以满足雏鸡的生长需求。

三是消化机能发育并不健全,雏鸡的胃肠道容积较小,机能较差,此时的日粮应确保易消化、易吸收。

四是自身的抗病能力较差,雏鸡的适应力较差,很容易因细菌的侵袭发病,此时应按照正规程序做好雏鸡的免疫工作,确保其健康成长。

五是初级群居性强,且胆子较小,雏鸡具备较强的群居性,且自卫能力低,饲养因素的改变很容易使其引发应激反应,为此鸡舍还应尽量保持安静。

2、培育要点

2..1饮食方面

在进苗后,稍作休息便可以开始饮水,以便促进雏鸡胃肠道蠕动,快速排出粪便,增强食欲。同时,还应增加提升抵抗力的药物,增强雏鸡免疫能力。雏鸡在出生36h后,其消化系统才会发育完全,过早开食会损害其消化器官,但过晚开食也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此时养殖人员应控制合理的开食时间,确保体内卵黄被进一步吸收。

2..2饲养密度方面

当前雏鸡饲养主要以笼育为主,且在每层应放置3~4个水壶与料斗。在首次免疫之后,还应挑出体质较差的雏鸡,进行集中饲养。

2..3温度方面

在育雏第一周时,鸡舍的温度应保持在33~36℃,直至第五周时才可以恢复正常的室温,但也应保持在20℃左右。实际饲养过程中,环境以及饲养条件的改变均会导致鸡舍内的温度发生变化,此时还应根据鸡群的生长情况进行合理调控。

2..4通风控制

刚出生的雏鸡对风速较为敏感,此阶段应严禁凉风直吹雏鸡。而随着其日龄的增长,也可以适当提高风速。通风不可避免的会降低鸡舍的温度,此时为了保持标准温度,养殖人员还可以增加暖风机等设备,为鸡舍推送新鲜的热风。总而言之,在养殖前期应做好雏鸡的保温工作,后期应做好通风工作,从而保持舍内干爽清新。

2..5光照方面

光照会影响雏鸡的正常采食与休息,出生的雏鸡可以给予强度较大的光照,也可以保持较长的光照时间,但是随着雏鸡的进一步成长,养殖人员应适当减弱光照强度,并缩短光照时间。还可以利用自然光照的方法进行控制,以免雏鸡发生光照应激反应。

2..6饲喂方式

育雏期间,养殖人员可以采用自由采食的方式进行饲喂,前期可以利用料斗饲喂。总体而言,雏鸡应保持少量多餐,且养殖人员还应确保饲料干净新鲜,每次下料前,应根据雏鸡的生长情况进行控制,以免发生浪费。前期的雏鸡可以在水壶中饮水,但在生长至8日龄后,则可以使用水管乳头饮水,为了确保水质干净卫生,养殖人员每天还应定时更换水槽中的水,在使用水管乳头时也应保持干净,每周利用清水及时清洗水槽与食槽。

3、结束语

只有做好雏鸡管理、免疫工作,确保其在育雏阶段按照标准体重曲线成长,才可以确保鸡群健康,并获得最佳的生产性能。为此,养殖人员应做好雏鸡的细节管理工作,为雏鸡建立正确的采食与饮水习惯,并提供优良的生长环境,从而满足其各种生长需求。

肉种鸡鸡群体重与均匀度的控制方法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肉种鸡的生产性能,应在育雏和育成这两个关键时期管理好鸡群的体重和均匀度。控制好体重的前提是掌握好料量、定期称重、及时纠正体重偏差、保证生长曲线平滑等;控制好均匀度应从日常工作抓起,供给营养全价饲料、提供合理的料位和水位、及时扩栏分群等。

一、体重的控制

1.认真记录采食量

4周龄前记录鸡群每天的采食量,从而确定自由采食到限饲的平稳过渡料量。一般情况下,母鸡第一天给料14克,以后每天加料3克,到第一周末料量达到32克,第二周开始限饲,料量控制在29~30克之间,第三周料量为32~33克,第四周料量为35~36克。公鸡第一周每天料量比母鸡高1克,第二周还应自由采食,料量从36克逐渐增加到52克,第三周料量为53~55克,第四周料量为55~58克。从第一周到第四周,每周公鸡实际体重应比标准体重超40~60克,这样便于第五周限饲时体重的平稳过渡。

2.定期称重

为了掌握鸡群体重情况,必须坚持每周称重,从而计算出全群的平均体重。称重鸡只要达到足够的数量,最好占全群的10%。一般在鸡舍内2~3个位置用围栏圈住部分鸡只,然后对所有围住的鸡进行逐只称重,计算出全部鸡只的体重。在每日限饲的情况下于喂料前称重,当采用其他限饲方式时可在无饲日称重。值得注意的是,不仅鸡群的平均体重非常重要,而且体重的分布也同样重要。

3.及时纠正体重偏差

对连续3~5周的体重资料应进行1次统计分析,在出现偏差时应复称,杜绝之字形曲线发生。如果前期体重出现偏差,在12周应回归到标准体重曲线上来,以后按标准曲线平滑增长。

体重出现偏差时的纠正措施要及时、平稳:每偏差40克体重,用1克饲料来调整。若5~14周体重比标准体重超或低100克,应调整周增重比标准少或多20克,在10~20周达到标准体重。若15~20周体重比标准体重超100克,应保持标准周增重不变,在24周时保持比标准体重超100克。若15周体重比标准体重低100克,应调整周增重比标准多20克,在20周时达标。若20周体重比标准体重低100克,保持标准周增重不变,在24周时保持比标准体重低100克,这时应晚一周增加光照刺激。

4.适时调整饲料喂量

实际生产中,饲料喂量调整后,鸡群体重不会马上发生变化,一般在两周之后才表现出来,应避免过快和幅度过大的饲喂调整,使生长曲线尽可能地平滑。在5~10周,饲料采食量有少许变化,就会对鸡群体重产生很大的影响;在11~15周,相对而言此期鸡只对料量的变化不敏感;在16~22周,每周增加料量5~7克,能刺激生殖系统的迅速发育;在23~24周,加光后要控制加料速度,每周加2~4克,否则27~28周时会出现超重、脱肛现象。

5.确保生长曲线平滑

育雏和育成期的主要目标是在完成一个平滑的生长曲线下使体重达标。第一周雏鸡自由采食,根据鸡群状况、运输条件、接雏时间等决定开始限饲的时间,但不应太迟,以免雏鸡早期饲喂过度。一般母鸡每日采食量达到32克时开始限饲,公鸡每日采食量最好不超过69克就开始限饲。12周后理想的体重增长曲线应与标准曲线重合或平行于标准曲线,以免影响性器官的发育。另外,定期对体重曲线进行分析,有助于调整饲喂量。

6.公鸡体重的控制

公鸡需要自由采食3~4周时间,体重才能达标。4周前,每周要称重两次,并尽可能提供高质量的颗粒破碎料并延长光照时间,以控制好体重。5周龄后,由于公鸡体重增加较快,对饲料增加比较敏感,所以育成期应按照饲养管理手册推荐的管理方法和标准进行饲养管理,以期在产蛋期有良好的表现。

二、均匀度的控制

均匀度通过体重可以得到反映,但事实上,均匀度是反映鸡群中鸡只个体发育的情况,而不是表示相同体重鸡的数量。造成均匀度较差的原因有:雏鸡到场时温度过低(/);运输途中鸡只出现脱水;断喙不正确;料位不足;给料速度慢或饲料有分层现象;供水速度慢或供水不足;发生疫病;饲养密度过大;产生应激等。另外,限饲时饲料营养水平低会加剧鸡只的争抢,从而导致均匀度降低。所以,应控制饲料的能量含量,适当提高鸡群的饲喂量。

1.确保饲料的均一性

鸡群均匀度不仅受饲料配方中营养水平的影响,而且受营养成分在饲料中分布的影响,所以应保证饲料混合完全和氨基酸的添加。如果饲料营养不平衡,适口性差,势必造成鸡只采食量或多或少,生长不均匀,发生营养缺乏症,造成有些鸡只慢性消瘦,影响鸡群均匀度。

2.提供合理的料位、水位

提供合理、有效的料位、水位,能促使鸡群同时采食并饮到充足的水。尽量保证公、母鸡使用不同的饲喂器具,并掌握好各自的密度和料位,料位不足时应通过添加料盘来补充,确保鸡群采食量相同。从8日龄开始挑选小母鸡(约占全群的5%~8%),且每周末都进行挑选。挑出的小母鸡群多增加10%~15%的饲料,保证其在4周末体重达标。

3.供料应快速、均匀

母鸡第二周开始限饲,喂料要快速均匀,并随时调整喂料器的高度,防止饲料溢出。

自动喂料时要使用高速喂料器(20~30米/分钟),送料时间不能超过4~5分钟,否则需要在料线上安装辅料箱。在鸡只看到料前将料槽全部传到料,在料布满料槽的情况下,料机也应不停地转动,直到料吃完为止。人工用料桶喂料时,应在头一天上好料,尽可能使每个料桶的料量一致,并将料桶悬挂起来,第二天早晨喂料时应先放下料桶再开灯或在鸡只看到料前放下料桶,使鸡群同时吃到料,尽量做到早喂料。

4.选用正确的限饲方式

肉种鸡育成期的限饲,一方面是为了控制体重,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均匀度,因此限饲方式恰当是提高育成质量的关键。一般平养鸡群采用5/2限饲或4/3限饲方式,笼养鸡群采用6/1限饲或5/2限饲方式,均有利于提高均匀度。限饲强度越大,对鸡群造成的应激越大,鸡只的正常生长发育就较差,从而影响鸡群生产性能的发挥。因此,在生产中建议在保证均匀度的前提下,尽量使用强度较低的限饲方式,限饲程序也要尽量简单。5.及时扩栏

在3日龄应进行第一次扩栏,6日龄时应将两栏合并成一栏,在10日龄时让鸡群占满舍内能够提供的所有面积,以使鸡只肌腱得到充分发育。随着周龄的增长,应确保饲养密度合理,饲养密度不仅关系到鸡群运动量大小,更关系到采食和饮水的均匀和通风换气等。饲养密度过大时,会导致环境恶劣、采食不匀,严重影响均匀度。

6.分栏管理

根据4周末均匀度情况,在5周初进行全群称重,分为大、中、中、小四栏,每个栏的大小分别占全群的10%~15%、35%~40%、35%~40%、10%~15%。从5周一直到21~22周混群前,每周末上午称重,下午调鸡,保持各栏鸡数不变,并准确记录称重数据。把小鸡栏的大鸡(超过中鸡平均体重)与两个中鸡栏的小鸡互换,把两个中鸡栏的大鸡(超过大鸡平均体重)与大鸡栏的小鸡互换。以栏为单位,做出育雏、育成期生长汇总表,4个栏按其加权平均数合成一个舍的报表。

一般要求鸡群均匀度达80%,如果均匀度不达标,应在10周之前再进行1次分群,10周以后不再调整鸡群,保证每栏的鸡群体重与标准曲线平行增长。转群时根据性器官发育情况分群,以避免对发育不良鸡只过度刺激。

另外,考虑调整鸡群的因素,应适当增加料量,确保每个栏的周增重更加合理。中鸡栏按照标准料量来增加,其增重和标准周增重一致;小鸡栏多加料10%~15%,使小鸡栏比标准周增重多增20~30克;大鸡栏料量与中鸡栏持平或略低1~1.5克,适量调整饲养密度,使大鸡栏维持标准周增重或略低10~20克。出现体重偏差时,及时按纠偏措施执行。

7.饲养密度要合理

肉种鸡的饲养密度要符合本品种的标准要求,只能低于标准,不可高于标准。饲养密度过大是当前管理中的一大弊端,这不仅不利于饲养管理,且造成鸡只互相堆挤,弱瘦强欺,甚至造成损伤,影响生长速度,不利于均匀度的提高。

8.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给鸡群提供舒适的环境条件,如保持舍内温度相对稳定,昼夜温差不超过3℃(这是控制禽流感的关键);控制好舍内湿度,避免呼吸道黏膜受损;合理进行通风,以提供充足的新鲜空气,降低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浓度;利用益生素、脲酶抑制剂降低环境中氨气等有害有毒气体的浓度,以维护鸡只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使鸡群保持较高的均匀度。

9.减少应激

当饲料发生变化、饮水不足、转群、接种疫苗、操作声音过大时,都会给鸡群带来应激,轻者造成惊群,重者使鸡只受到损伤,甚至死亡,对应激较敏感的鸡群受到的影响会更大,最终导致鸡群生长不均匀。生产中,要尽量减少鸡群的应激反应。

公猪采精量和精液品质的变化规律研究报告


猪的汗腺退化,导致其不耐热,加之成年公猪皮肤较厚,散热能力较差,尤其在夏季,我国南方地区长时间的高温天气,对种公猪繁殖性能影响很大,热应激更加严重,具体表现为性欲减退、采精量减少、精子活力下降,死亡精子和异常精子数增加,致使本交或人工授精的母猪受胎率比其他季节有所下降。为了进一步查明我国南方地区大白、长白和杜洛克公猪采精量和精液品质不同月份的变化规律,给今后规模化养猪场和种公猪站确定种公猪的饲养头数以及制定精液生产计划提供可靠依据,特对广西某猪场种公猪站2011~2012年连续两年的采精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资料选择与整理
选取广西某猪场种公猪站2011~2012年的采精记录(包括死精和无精等),分品种分月份计算平均采精量、精子密度、精子活力和畸形率。公猪均为美系,其中大白80~122头,长白88~109头,杜洛克113~161头。
2.猪舍条件
公猪舍分成两栋,每栋设单体大栏58个,定位栏92个。猪舍为全封闭式,大跨度钢结构屋架,采用液泡粪、机械通风、湿帘降温和高效空气过滤系统,高温天气舍内温度保持在26~28℃。
3.饲养管理
2名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2名饲养员负责300头公猪的饲喂、采精、刷拭、栏舍卫生和疫苗注射等工作。①饲喂。一般每天喂料3.5千克/头,日喂2次,饲料按种公猪营养标准配制,在此基础上每头再加2个熟鸭蛋,早、晚各1个。②管理。公猪以定位栏饲养为主,单体大栏饲养为辅,不进行室内、户外运动。每天采精后清理粪便和打扫舍内卫生,每3天刷拭猪体1次。
4.采精
成年公猪每6天采精1次,间隔时间为5天;青年公猪8月龄体重达120千克时每周采精1次,间隔时间为6天。对采集的精液即刻进行品质鉴定,包括称重、测密度、检查精子活力和畸形率,做好记录并输入DPS数据处理软件存档。
5.精液检测方法
①密度检测。采用德国进口的精液密度仪,测量方法:将精液盛装在1000毫升烧杯中,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从中间部位取精液1滴,滴入测试片小孔中,把测试片推入精液密度仪内,1分钟左右即可显示出精子的密度。②活力检测。用200倍的双目显微镜接入电脑显示屏,取1滴精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操作要尽可能快些,否则精子会很快死亡,影响活力的判断。③畸形率检测。取原精液少量,用3%氯化钠溶液10倍稀释,进行伊红或姬姆萨染色。④注意事项。一是取样要有代表性;二是检测精子活力用的载玻片和盖玻片应事先放在37℃恒温板上预热,由于温度对精子活力影响较大,温度越高精子运动速度越快,温度越低精子运动速度越慢,因此,精液也应在恒温板上预热30~60秒后再观察;三是观察检测精子活力时,()应用盖玻片覆盖载玻片,否则,易污染显微镜的镜头,进而导致每次取样的量不同影响精子活力的评定。
二、研究结果
1.种公站地理位置和气温情况
该种公猪站位于北纬22.47、东经108.59,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夏长冬短,无霜期长,少见冰雪。根据气候学上候温划分四季的标准(候温小于10℃为冬季,大于22℃为夏季,10~22℃为春、秋季),此地无冬季,4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夏季,10月下旬至次年4月中旬为秋、春季,但大多数年份都有短暂的冬季。
2.三品种公猪各月份采精量
图2资料表明:①不同品种公猪相同月份的采精量。1~6月长白公猪采精量均高于大白公猪,其中1月、5月差异显著(P0.05),2月、3月差异极显著(P0.01),4月、6月差异不显著(P0.05);7月、8月、11月大白公猪采精量高于长白公猪,其中只有8月差异极显著(P0.01),7月、11月差异不显著(P0.05);9月、10月和12月长白公猪采精量高于大白公猪,其中只有9月差异显著(P0.05),10月、12月差异不显著(P0.05);杜洛克公猪全年各月采精量均低于大白和长白公猪,其中除1月与大白公猪之间差异显著(P0.05),与长白公猪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以外,2~12月与大白公猪和长白公猪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②同一品种不同月份的采精量。三品种均以12月为最高,5月或6月最低。大白公猪除2~6月相邻月之间、7~9月相邻月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9月和10月之间差异显著(P0.05)以外,其余相邻月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长白公猪除2月与3月、7月与8月、11月与12月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5月与6月、9月与10月之间差异显著(P0.05)以外,其余相邻月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杜洛克公猪1~3月、6月与7月、9月与10月、11月与12月相邻月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3~5月、8月和9月相邻月之间差异显著(P0.05)。
3.精子密度
图3资料表明:①不同品种相同月份公猪的精子密度。大白公猪最低。与长白公猪和杜洛克公猪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长白公猪除5月、6月、8月略高于杜洛克公猪以外,其余各月份均低于杜洛克公猪,其中除4、7两个月杜洛克公猪高于长白公猪,差异极显著(P0.01)外,其余月份两者差异均不显著(P0.05)。②同一品种相邻月份公猪的精子密度。大白公猪除2月与3月、6月与7月、8月与9月、11月与12月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9月和10月之间差异显著(P0.05)以外,其他月份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长白公猪除4月和5月、6月和7月、9~11月相邻月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以外,其他相邻月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杜洛克公猪除9~11月相邻月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以外,其他月份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

4.精子活力
图4资料表明:1、2月长白公猪精子活力最高,大白公猪次之,杜洛克公猪最低,但三品种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3月长白公猪精子活力最高,与杜洛克公猪和大白公猪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4月份长白公猪精子活力最高,与大白公猪和杜洛克公猪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大白公猪和杜洛克公猪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5月、6月和9~12月均以长白公猪精子活力最高,大白公猪次之,杜洛克公猪最低,长白公猪与大白公猪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长白公猪和大白公猪均与杜洛克公猪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7月、8月仍以长白公猪精子活力最高,大白公猪次之,杜洛克公猪最低,三品种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
5.精子畸形率
图5资料表明:①不同品种公猪相同月份的精子畸形率。1~12月大白公猪精子畸形率均最高。1月,杜洛克公猪次之,长白公猪最低,其中只有长白公猪与大白公猪之间差异显著(P0.05),大白公猪与杜洛克公猪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月,杜洛克公猪次之,长白公猪最低,其中长白公猪与大白公猪和杜洛克公猪差异均极显著(P0.01),大白公猪与杜洛克公猪差异显著(P0.05);3月、4月、6月、12月,杜洛克公猪次之,长白公猪最低,其中大白公猪与长白公猪和杜洛克公猪差异均极显著(P0.01),长白公猪和大白公猪均与杜洛克公猪差异不显著(P0.05);5月,杜洛克公猪次之,长白公猪最低,长白公猪与大白公猪和杜洛克公猪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大白公猪和杜洛克公猪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7月,长白公猪次之,杜洛克公猪最低,大白公猪与长白公猪、杜洛克公猪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长白公猪与杜洛克公猪差异显著(P0.05);8月,杜洛克公猪次之,长白公猪最低,大白公猪与长白公猪、杜洛克公猪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长白公猪与杜洛克公猪差异显著(P0.05);9月、10月,杜洛克公猪次之,长白公猪最低,三品种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11月,长白公猪次之,杜洛克公猪最低,三品种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②同一品种公猪相邻月份精子畸形率。大白公猪精子畸形率在1~3月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3月和4月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4月和5月之间差异显著(P0.05),5月、6月、7月完全相同,7~10月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10~12月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长白公猪精子畸形率在1月和2月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2月和3月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月和4月之间差异显著(P0.05),4~11月相邻月份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11月和12月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杜洛克公猪精子畸形率在1月和2月相同,2~9月相邻月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9月和10月之间差异显著(P0.05),10月和11月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11月和12月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
三、讨论
1.大白公猪和长白公猪采精量最低均为5月,杜洛克则是6月,都非当地气温最高的7、8、9三个月,这可能是由于4月中旬开始气温就快速上升,5月就常有33~34℃的高温天气出现,尽管该站采取了防暑降温措施,但舍内温度只能控制在26~28℃,仍然超过公猪最适生存温度(15~18℃),公猪一时难以适应。
2.有报道认为,气温是影响公猪精液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随气温升高公猪精液品质下降,气温下降时精液品质恢复。本研究中公猪精子活力和畸形率各月份的变化规律与之完全相符,而精子密度则与之有所不同,原因目前尚未查清。
3.在研究的三品种公猪中,长白公猪的精液品质最好,这与广西大学动科院蒋如明的研究结果一致。杜洛克公猪除精子活力稍低于大白公猪外,精子密度和精子畸形率指标均优于大白公猪,与蒋如明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这表明最晚引进我国的杜洛克猪经过风土驯化,对我国南方地区的高温环境已经开始适应。
(作者联系地址:石勇祥农秀艳广西横县良圻农场永新畜牧公司邮编:530317;吴建新刘兴华勇仲根广西柳城县天福种猪场邮编:545200)

黄鳝高产精养技术



近年来,黄鳝养殖业有了长足发展,但目前大多处于粗养状态,产量不高,效益较差,笔者在调查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黄鳝高产精养技术,具体操作如下:

1 基础设施

1.1 鳝池:选择避风向阳、水源充足的场所建造鳝池。鳝池用砖砌成,水泥抹面,池形以圆角长方形为宜,单池面积10平方米左右,池深50cm,池埂砌成“T”形防逃檐,池底向排水口方向要有坡降。由于采用的是无土微流水养鳝,池壁下部20cm以内贴瓷砖,如条件许可,池底也应贴上瓷砖,防止擦伤鳝鱼腹部,引起感染,在具体生产时,可将多池排成一列或采用梯形立体池。

1.2 供排水系统:为保证微流水养鳝时有充足的水量,在基建时,要开挖沉淀池、蓄水池各一口。沉淀池2~5亩,蓄水池1~2亩,两池均为土地,也可利用鱼池代替。为保证换水温度,需视养殖规模建调温池一个。养殖池的进水口与排水口相对安装,排水口应安装在池的最低处,溢水口设在距池底30cm处。进排水口均设有球阀开关,排水口及溢水口均有防逃栏栅。总排水渠上接排水口、溢水口,下通沉淀池。在正常运转时,合乎要求的养殖用水由蓄水池泵入调温池,温水由水泵或自然落差经进水管引入各鳝池,再由鳝池经排水口排入总渠流入沉淀池,经沉淀池的自净处理后再循环利用。当然使用循环水要防止交叉感染和二次污染问题,在遇到特殊情况时需将废水排往外水域。

1.3 保温、降温设施:黄鳝的生长适温为24~25℃,在自然环境下,黄鳝的生长期仅有5~6个月,为达到高产目的,我们应建设温室,人为营造一个24~25℃的环境,以延长黄鳝生长期。温室采用普通的钢架塑料大棚即可。一般来讲,在江苏地区10月份至翌年5月份需保温增温,但在7~9月的高温季节则需遮阳降温,这时可撤去塑料大棚,覆上遮阳率在90%以上的遮阳网。

1.4 增氧系统:虽然采用微流水养鳝,而且黄鳝的皮肤也具有辅助呼吸功能,但仍然需要增氧,以进一步改善水质,促进黄鳝生长,一般使用罗茨鼓风机,通过散气管向池水充气增氧。

2 养殖管理

2.1 鳝池准备:新建鳝池需用清水浸泡除碱,若池底没有贴上瓷砖则应用玻璃钢板或无毒农膜铺底,池内另需投入经消毒的水花生。投放水花生的目的基于两方面:一方面水花生茎杆粗圆,可以有效地防止鳝鱼互相缠绕;另一方面水花生能分泌抗菌素,减少鳝病发生,此外水花生能有效降低水中氨氮,改善水质。池内注水8~10cm,调水进排水口,使进排水量趋于一致。

2.2 鳝苗准备:目前人工繁育鳝苗尚未普遍,养殖用鳝苗仍以野生苗为主。鳝苗宜选笼捕无伤的为好,在选苗时注意挑选背侧深黄,带有黑褐色斑或黄颈的鳝苗,规格在20~30尾/kg左右(如若是暂养催肥,则应选购每尾150g以上的成鳝为好)。

2.3 放养:野生鳝苗体表常有致病菌或寄生虫,故而在放养前需经药浴消毒,放养量控制在5~8kg/平方米,同池鳝苗要规格齐一,切忌大小混养,如不能一次性放足鳝苗,后批鳝苗进池时则需专池暂养一段时间后再并池。此外,为清除残饵,可少量混养泥鳅。

2.4 投饲:野生鳝苗肠道内均有棘头虫等肠道寄生虫,故而在正式投饲前需用入药“肠虫清”拌饵驱虫。鳝苗对饵料是挑剔的,喜食鲜活的蚯蚓、小鱼虾等。但在正常生产中,如此大量的鲜活饵料是难以保证供给的,必须驯食。在驯食时,可用蚯蚓浆加拌甲鱼饵料或成鳗饵料,制成颗粒饵料投喂,驯食成功后,逐步使用人工配合饵料。投饵时要严格按照“四定”要求投喂。当然,如能进行人工养殖蚯蚓,以蚯蚓作为饵料也是可以的。

2.5 防病:在黄鳝养殖中,防病一直是一大难题,这是因为黄鳝体表无鳞,易受致病菌、寄生虫的侵袭,再加上黄鳝对多数药物敏感,专用的特效药不多,所以在生产中要以生态预防为主,比如:养殖用水的严格消毒、过滤,在鳝池中放养蟾蜍,减少人为损伤等等,在平时如见到病鳝应及时捞起隔离,查明病因,对症下药。

2.6 日常管理:黄鳝精养是项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工作,这就要求养殖人员要有较强的责任感,规范操作,日常要观察鳝鱼的摄食情况,留意鳝池进排水量是否一致,严防干池现象发生,定期清除残饵,清洗鳝池。

张华(江苏省东海县岗埠农场水产公司)

母猪深部输精技术及操作要领详解


猪场应用人工授精技术(子宫颈输精技术)越来越广泛,同时也易出现精液倒流,浪费精液,精液不易到达输卵管部位,而深部输精技术能很好地弥补子宫颈输精技术的不足。深部输精技术可以将精液送入母猪子宫体部位,缩短精子与卵子接触距离,从而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对于深部输精技术相比人工授精技术较为复杂,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母猪深部输精技术及操作要领详解。

猪人工授精(AI)技术始于20世纪30年代,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广泛应用。目前,世界大约60%的母猪通过人工授精受孕,欧美国家如美国、英国、丹麦等超过80%的母猪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而且该技术的应用比例在逐年上升,发展中国家采用的比例相对较少。一般把传统的输精方法称为子宫颈输精法,而目前大量研究的一种更为先进的方法为深部输精(DI)技术,是在常规输精管的基础上改良输精管,通过特殊的输精管将精液越过子宫颈直接送入子宫深部,该技术目前已得到大量的研究并在生产中逐步运用。

1、深部输精优点

减少精液袋的容量,普通技术需用60~100mL,而此技术用20~30mL的精液量即可;减少有效精子的用量,此技术只需10~15亿有效精子,而普通技术需30亿;减少饲喂公猪的数量,降低养殖成本;减少精液回流现象;减少授精所需时间。无论农场规模的大小,此技术都将为其节省50%以上的工作时间;可以帮助鉴定发情。使用深部授精可以帮助正确判断母猪是否还处于最佳的发情状态,一般发情期内的母猪有18~24h其子宫处于完全张开状态,是实施授精的最佳时间段。

2、操作要点

查阅发情观察记录,确定发情母猪号;再一次检查母猪是否发情(压背反射);饲养员保定待配母猪,注意沟通(人与猪的沟通),并抓着猪尾巴;配种员对母猪外阴进行清洗(0.1%高锰酸钾、0.1%新洁尔灭),清洁纸擦干净;用小喷壶喷75%酒精1~2次;配种员清洁双手或戴手套;准备输精管,看输精管外包装是否完好;用带齿剪刀在靠近海绵头的一端剪出一条锯齿撕裂线;配种员用左手撑开母猪阴门,右手捏着输精枪的中部将输精枪海绵头放进阴道口;配种员用左手沿着输精枪管拽掉外包装;配种员将输精管轻轻推进引道顶端顶紧;配种员左手扶着输精枪外管,右手抓住输精管内芯轻轻推进,推进的过程中注意手法,不要用力过大,进不去后再拽出1~2cm再往里面插,可以轻轻的来回走动,当输精管内芯穿过子宫颈口后就会出现空腔感,这时应该回扯1~2cm即可;将输精管内外管进行固定;配种员准备精液,折断输精袋吸管,将输精袋的吸管对准输精枪内芯,插好;配种员轻轻按压精液瓶,将一定量的精液挤进猪子宫;连同输精管内外管一起轻轻拽出母猪阴道,输精结束;记录输精情况,标记母猪;配种后的母猪进入精心照料期,直至确定妊娠或返情。每头母猪在一个发情期内要求至少输精2次,最好3次,两次输精时间间隔8h左右。

3、注意事项

一般对经产母猪进行深部授精,初产母猪最好不要使用此技术。初产母猪初配使用深部输精,软管不易穿过子宫颈,即使展开也常折叠,精液回流比例高。在本试验中,后备母猪深部输精比常规输精的返情率高。虽然绝大部分的经产母猪能实施子宫内授精,但母猪个体差异、配种人员的操作对效果的影响是明显的,也确实存在使用范围的局限性,繁殖性能不稳定的风险。

如果内导管不能导入,则表明母猪还没有或者已经过了发情期,借此可以帮助正确判断母猪是否发情而避免误配。用少量润滑油涂抹在输精管的海绵体头上,注意不能将润滑油涂在内导管上,否则可能妨碍精液输入。将海绵头安全的卡在母猪子宫颈狭部,在推进过程中,要注意将母猪阴户向操作者方向牵引固定,防止阴唇成皱折使输精管难以插入。将内导管轻轻推进子宫,切不可强行插入。

深部输精目前尚为一种新兴技术,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推广。如一旦在国内使用取得普遍成功,则可在猪种改良方面发挥特殊作用。在纯种猪繁育方面,深部输精可以使特级种猪遗传改良进程大幅度增加。

母猪深部输精技术及其应用

人工授精技术(AI)是用人工器械采集公猪精液并对精液进行品质检查和稀释后,再用器械将精液注入发情母猪生殖道内,以代替公猪自然交配的一种配种方法。20世纪80年代人工授精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目前在使用比较广的欧洲和北美等地区,普及率已超过80%。

近10年来,发达国家的猪人工授精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一种新的人工授精技术开始得到应用,即深部输精技术—将公猪精液送入母猪子宫内,使精子与卵子结合距离缩短,从而防止精液倒流,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本文在现有猪深部输精技术简述的基础上,根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试验猪场猪深部输精试验情况,就猪深部输精技术尤其是子宫体输精法的技术细节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其在生产中的推广与应用。

1、猪深部输精分类

房国锋等根据输精的不同部位和方法将猪深部输精技术(DeepInsemination,DI)分为输卵管输精法、子宫角输精法、子宫体输精法3种。

(1)输卵管输精法(IOI),主要指腹腔内窥镜人工授精技术,即利用腹腔内窥镜装置,通过微创手术,将精液直接输入到子宫与输卵管的连接部。是一种创伤较小的手术,但是,腹腔内窥镜相对于其它的人工授精器械较为复杂,成本也较高,需要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极为熟练的技术操作,可以应用于要求较高的科研试验。

(2)子宫角输精法,又称子宫深部输精法(DUI)。子宫深部输精的输精管是将改良的柔韧纤维内窥镜管内置于常规的输精管而制成,这种DUI输精内管管长1.8m,外周直径4mm,内圈直径1.8mm。使用时先将商用常规输精管插入子宫颈形成子宫锁后,再在管内插入DUI输精内管,内管穿过子宫颈,能够顺着子宫腔前进,可将精子输送至子宫角近端1/3处。不仅节省精源,还能够提高一些“脆弱”精子的使用效率,比如冷冻-解冻精子、性控分离精子等。早期的研究表明,母猪在发情到排卵的间隔时间上存在差异,使得一次子宫角输精方式在商业应用中极难操作,一般都采用两次输精的方法,或采用常规技术+子宫角输精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输精,母猪的产活仔数相近,但总体而言,采用子宫角输精方式与常规方式相结合的技术,可获得更高的妊娠率,也就是说子宫角输精法最好进行两次输精,并需结合常规输精技术。

(3)子宫体输精法(IUI),也称为子宫颈后人工输精(PostCervicalInsemination,PCI),是将输入的精液越过母猪子宫颈直接送达子宫颈后的子宫体。现在常用的输精管有两种,一种是管内袋式,外观与普通输精管基本相似,但在输精管的顶部连接一个可延展的橡胶软管(置于输精管内部),在输精初期通过用力挤压输精瓶,使橡胶软管向子宫内翻出,穿过子宫颈而将精液导入子宫体内,如美国生产的AMG管;另一种是管内管式,在常规输精管内部加有一支细的、半软的、长度超出常规输精管约15cm的内导管,能够在常规输精管内部延伸以通过子宫颈进入子宫体。对于因繁殖障碍疾病引起的配种问题,尤其是阴道炎、子宫颈炎、子宫颈口损伤造成的久配不孕母猪,可以提高受孕率。

2、子宫体输精方法
2.1管内管式输精管内管插入的深度
根据猪的生理解剖学特点,猪的子宫颈长约10~18cm,大部分猪的子宫颈在13~17cm之间,子宫体长5cm左右,并且猪是多胎哺乳动物,两侧卵巢排卵,两侧子宫角怀孕。有研究表明,精子能够从授精子宫角的一侧运出,并且通过腹膜迁移通道送到另一侧子宫角。Vazquez等发现,当利用子宫深部输精技术给自然排卵的母猪输入含6亿个精子的20mL精液时,既没有观察到卵子的单侧受精现象,也没有见到其局部两侧受精现象。Martinez等通过腹腔镜将母猪的两侧子宫角切断,随后诱导其发情并输精,结果发现,精子能够经腹膜和子宫两种不同的途径到达对侧子宫角,并且使大部分卵子受精。另外的认识刚好与之相反,如果管内管式输精管的内管过长,输精后可能偏向某一侧的子宫角,造成一侧输卵管受精,则另一侧子宫角进入的有效精子相对偏少,或者没有输入精液,从而影响到分娩率和产仔数。梅书棋等认为猪的子宫体输精位置在子宫颈和子宫角分支之间大约5cm处。姚德标等最早开始进行试验研究时提出适度深部输精,因为输精管内管只深入约10cm,另外又有猪个体差异,所以不能确切判断输入部位是子宫体还是子宫颈前部,故称之为适度深部输精,不称子宫输精。适度深部输精操作时,当外管插入到子宫颈口2~3cm被锁住不能深插时,再将内软管前伸约10cm(深部输精管可以深入15cm),共计深入12~13cm,此时输精部位恰好在子宫体内或在子宫颈前部,达到适度的深部输精部位,从而避免超过12cm可能导致猪中最小个体出现单子宫角输精。姚德标等分别进行适度深部输精80mL和常规输精80mL,结果显示,适度深部输精后平均每胎总产仔数13.57头、产活仔数12.62头,比常规输精组分别提高1.44和1.36头(P0.05),内管插入10cm可以取得较理想的输精效果。

2.2管内袋式输精管
本所试验猪场采用美国AMG深部输精管,对自然发情的母猪在放松状态下进行输精。当输精管在母猪体内停留2~4min后开始用力挤压输精瓶,使橡胶软管向子宫内翻出,穿过子宫颈而将精液导入子宫体内。输精时输精管需保持稳定,以免刺激母猪。结果表明,深部输精和本交的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差异不显著(P>0.05),但常规输精的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明显高于本交和深部输精。

2.3输精时间
母猪的发情期通常持续40~50h,其中35~40h为排卵的高峰,卵子的成熟大约需要2h。精子进入母猪的生殖道后需要4h的时间成熟,成熟的精子12h内活力最强,是受精的最佳时期。配种的最佳时间为发情后的30h,即排卵前的6~12h。

艾德生等利用深部输精技术与普通输精相比,每次输精剂量为30亿~40亿个活动精子,在窝产仔数上几乎没有差异,深部输精平均窝产仔数为12.60头,而普通输精为12.67头。本所试验猪场内深部输精试验表明,常规输精的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高于深度输精,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与通常鉴定的发情配种时间相比,深部输精的配种时间有所延迟,有可能错过最佳配种时间,影响深部输精的预期效果。在输精时间上,要根据膘情评定、断奶后发情时间确定第1次输精时间,在起初阶段有必要进行第2次输精,可参考表1。
2.4输精时对环境的要求
传统的人工授精方法即子宫颈输精法在输精时通过不断抚摸母猪的臀部、外阴、乳房、腹侧等敏感部位,沙袋负重及让母猪与公猪接触以刺激母猪的性欲,使子宫收缩产生负压,促进精液吸纳。然而,类似的刺激对子宫体输精具有一定的负作用,因为子宫颈收缩往往会把输精管锁住而使其更加难以插入,所以子宫体输精时给母猪营造一个安静、放松的环境,有利于输精。

2.5精液稀释剂的研制
在猪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后,大约有45%的精子是通过阴道溢流而损失,此后,子宫的免疫反应随之被激活,嗜中性粒细胞(PMNS)通过吞噬消化方式清除子宫内的精子。子宫体输精时精液越过母猪子宫颈直接送达子宫颈后的子宫体,在猪精液稀释液中可添加免疫抑制剂及其它成分,寻找调控人工授精诱导子宫局部免疫反应的方法,降低子宫局部免疫反应,增强精子获能和顶体反应,提高猪人工授精效率。

2.6其它
输精管的创新和质量提高、价格下降,输精员对深部输精的感知和熟练程度提高,公猪饲养成本增加、优良公猪精液价格上涨导致对低剂量输精的需求增加,猪深部输精技术标准化操作规程的制订等,均可扩大猪深部输精技术推广应用。

3、小结
在条件较好的大规模养殖场可先行推广猪深部输精方法的子宫体输精法(IUI),在生产中可以选择内管与外管管头对齐后,内管超出外管约15cm部分以每1cm为单位标有刻度的管内管式输精管,可以较好掌握内管的插入深度,提高配种受胎效果。在输精时间上,要根据膘情评定、断奶后发情时间确定第1次输精时间,在起初阶段有必要进行第2次输精。输精时给母猪营造一个安静、放松的环境。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精液稀释剂、输精管的研制,强化对输精员的培训等,细化深部输精技术,一定能在生产中进一步推广应用猪深部输精技术。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675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