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白肌病防治

白肌病是一种在山羊和犊牛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疾病,特别是在山羊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它的发生频率较高,造成的危害也较严重,对畜牧业和经济发展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本文将从山羊白肌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表现入手分析这种病的主要特征,并且提供几条切实有效的防治建议,望对广大饲养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白肌病的简介

1.白肌病概述

白肌病是一种在幼年的羊群和牛群之中多发的一种地方性代谢性疾病,常在冬春交替之际发生,它是幼畜的一种以骨骼肌、心肌纤维以及肝组织发生变性、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是饲料或土地中缺乏硒或维生素E。白肌病作为一种群发的疾病,虽然不具有传染性,但是往往以群体而出现,且死亡率高。在国外,英美等公家都有此病的发生,而在我国的西北和西南地区等,特别是那些山区,其危险性又进一步的加大。总的来说,白肌病是一种地方性的代谢疾病,危害性较大。

2.辽宁省山羊白肌病现状

辽宁省的畜牧业中以山羊的养殖为主,但是,虽然辽宁有很多生态环境良好的富硒地区,但大多数都用于种植农业产品,山羊等畜牧业产品的生长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并且从总体上来说,辽宁在全国范围内仍然属于严重缺硒地区,又多山地,而白肌病多由于缺乏硒而引起,山地突发,所以在本地区山羊白肌病较其他地区较为严重。客观来说,山羊白肌病普遍存在于本地区的山羊养殖中,并且,根据近几年的数据显示,虽然养殖人员高度重视山羊白肌病的防治,但是在每年的2月至3月的白肌病高发期内,山羊发病率仍然高达80%左右,特别严重时,可以达到90%,是一种极具危险性的疾病。

二、山羊白肌病的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

1.发病原因

在上一节提到,山羊白肌病的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硒和维生素E的缺乏。硒在山羊的从受精到各个时间的生长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缺硒不仅能够引起母羊的受精率下降,流产甚至难产,而且硒是所有动物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直接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细胞的抗氧化过程。硒是生物膜的组成部分,所以其在组成山羊的组织和细胞上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一旦其受到损伤,就难以修复,自然就导致山羊的死亡率极高。具体来说,这种缺硒可以分为两种具体情况,一种是土壤缺硒,另一种就是条件性硒缺乏,即使在很多地区缺硒,但是有的地方山羊白肌病也并不严重,因为只要在饲料中配合适量的硒,长期喂养山羊,也能大大降低其发病率,但是,若该地区本就土壤中却硒,又没有及时在饲料中添加硒,那么长此以往,就会造成恶性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辽宁省本就属于缺硒地带,并且从东三省对比来看,辽宁土地污染是最严重的,基本不能用于农业生产的三级和超三级土壤占6%。土壤污染区主要围绕重工业城市和金属矿山,沿排放污水的河流,形成面积性污染区。这就导致了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煤炭等燃烧后有大量的硫散落在土壤中,从而引起土壤中的硫、硒比例失调,使硒缺乏。这就使得原本却硒的我市的情况进一步恶化,白肌病的发病率也居高不下。

2.临床表现

根据经验和临床总结,山羊白肌病多表现为以下症状。对于慢性的山羊白肌病来说,多表现为营养不良,体格消瘦,精神萎靡,不进食,喜睡,腹泻,不愿行走,四肢无力,站立不稳,以至于最终起卧困难,有时呈现痉挛状态,血尿等,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比较容易被发现,特征也较为明显。而急性的山羊白肌病则不易被发现,表现为在行动时忽然跳起跌倒,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呼吸急促而死。在山羊死亡后解剖就会看见骨骼肌较为苍白,心室扩大,贫血较为严重。那么,如何才能简单的辨别其是否患有白肌病呢?根据牧民的经验,把羔羊抱起,轻轻掷下,健康的羔羊放下后便立即跑去,但病羊羔则稍有停顿才向前跑去,因此可用此法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简单有效,可以作为一个临床的参考,当然必要的解剖和专业解析在饲养过程中也是必要的。广大饲养人员只要在饲养过程中,仔细观察,就能够依据以上几点进行初步的判断。

三、山羊白肌病的防治措施

1.保护现有的硒和维生素E资源

既然缺乏硒和维生素E是山羊白肌病的发病重要原因,那么在山羊的养殖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和方法来保护现有的硒和维生素资源。

对于地区来说,我省既然属于严重缺硒地区,并且硒资源不断受到破坏,那么我们就要遏制污染源头,加强土地资源保护。有毒害重金属物质和有机污染物将长期存留在土壤中,严重危害土壤。导致硒资源分解流失,畜牧业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但要遏制城市和工矿业污染物的无序排放,还要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尤其在发展县域经济进程中,要避免把城市里已经淘汰落后的工业经济移植到其他地区,导致城市工业污染的蔓延和转移。对于饲养人员来说,由于维生素E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当饲料保存的条件不好,例如:高温、湿度过大、淋雨或暴晒,以及存放过久,酸败变质,则维生素E很容易被分解破坏。而辽宁的余量充足,温度在春夏季节也较高,极易引起饲料的潮湿,那么就应当加强日常对于这些饲料的管理和保护,将其放在阴凉,密封的地方,保持其成分的完整。

此外,劣质干草、蒿秆的硒和维生素E含量低等。在喂养时,应选择那些硒和维生素E含量较高的饲料,给山羊以充足的补给。

2.把握山羊白肌病发病规律,及时防治

山羊白肌病多在每年在2-3月份产羔季节发病较多。春夏季是其发病高峰期,我们应当在此时多注意,做好发病前的预防工作,增加其饲料中的硒和维生素E含量以适当预防其发生,根据数据分析,羔羊一般在生后15-30天发病,并且白肌病是一种无法用药物完全控制的疾病,所以其预防远比治疗要重要。

在预防上,首先可以在怀孕的母羊皮下注射亚硒酸钠4-5毫克,能从源头开始就预防新生羔羊白肌病。在羊羔生下以后,可以在新羔羊生后的20天左右开始用0.2%亚硒酸钠液1毫升皮下或肌肉注射,然后,在间隔20天后再注射1.5毫升。给予其持续的预防,在以后的饲养过程中注意饲料的硒和维生素E的补给就能够形成一系列较为完整的预防链,有效的避免山羊白肌病的发生。当白肌病发生后,应立即用亚硒酸钠进行及时的治疗,亚硝酸纳是一种简单而有效在一定程度上治疗白肌病的有效方式,每只羊的用量为1.5-2毫升、还可用维生素E10-15毫克,皮下或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数次。这些都是山羊白肌病进行有效防治的措施。

四、总结

山羊白肌病的预防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我们应当从全方面的角度进行预防,在品种上选择那些抵抗力强,生长力旺盛,营养充足的山羊品种进行培育、推广。在日常饲养中进行肉眼观察和仪器测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山羊白肌病进行切实有效的防治,并且给山羊在饲养中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其受到刺激等,只要措施合理,方法得当,山羊白肌病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防治。

相关推荐

幼鸭白肌病


症状

主要发生于2~3周龄的雏鸭。初期不显症状,少数突然死亡。病鸭表现为精神委顿,食欲 减退,闭眼缩颈,呆立不动,羽毛逆立,头颈肿大,排稀便,脱水,但没有渗出性素质这一特征。后期 两腿无力,运动失调,走路摇摆,严重时不能站立,最后侧卧抽搐而死。

预防

(1)注意饲料配合:多喂新鲜青绿饲料和谷类,经常放牧,并在饲料中补充含硒的微量元素添加 剂,尤其要注意来自北方或低硒地区的谷物,更应按需添加。每千克饲料应含硒0.14~0.15毫克。

(2)维生素E保管贮存要得当:维生素E不稳定,易被氧化,饲料应存放于通风、干燥、凉爽的地方,保存时间不宜超过4周,如需长时贮存,应加入抗氧化剂。

(3)当地土壤中缺硒:每亩饲料作物可叶面喷洒亚硒酸钠6~7克。

治疗

关键是补硒。硒制剂与维生素E同时应用,效果良

(1)亚硒酸钠每100千克饲料中加入0.022克,拌匀喂给,或100毫升饮水中加入1毫克混匀溶解后,任病鸭饮用。

(2)0.1 亚硒酸钠生理盐水溶液肌注或皮注0.5~1.0毫升,连用3天,通常2~4天即愈。

(3)维生素E:IS1服,每只雏鸭2~3毫克(或300国际单位),或肌注,每只鸭2.5毫克,1次即可见效。大群治疗时,可在每100千克饲料中加入20~25毫克。

(4)硒和维生素E合用:每千克饲料中加入2.5毫克硒和250单位维生素E,或加入0.5毫克硒和5C单位维生素E,有良效。

夏季山羊烂肺病防治方法等


山羊烂肺病又称传染性胸膜肺炎,它是山羊支原体引起的山羊特有的接触性传染病,以高热、咳嗽、纤维蛋白渗出性肺炎和胸膜炎为特征,常在夏季发生。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发生于山羊,3岁以下的山羊最易感染。常因羊只抵抗力降低而大批发病,且传播迅速,死亡率较高。
1症状。急性病例发展迅速,病初体温升高达41~42℃,精神沉郁站立不动,不食,湿性短咳,初流浆液性鼻漏,后变为脓性。病情继续发展时,则呼吸困难,按压胸部有疼痛感,听诊可听到胸膜摩擦音和湿性罗音;有的部位肺泡呼吸音消失叩诊呈浊音。孕羊常发生流产,有的病羊发生眼睑肿胀,有黏液脓性眼眵。幸免于死的病羊转为慢性,症状不明显,仅表现瘦弱,被毛粗乱以及长期咳嗽或间有腹泻等。
2预防。新引进和迁入的病羊是传播本病的疫源,因此新引进羊只时必须隔离观察1个月以后,经过检查证明健康时方可混群饲养。羊群中发现本病时,应进行封锁,及时对羊群进行检查;对病羊、可疑病羊和假定健康羊分群隔离和治疗。因为本病常有转为慢性的,所以在疫病停止发生或病羊治愈后,必须再经过2个月左右的隔离观察,如不再出现病羊,才可解除封锁。对于本病流行的地区及其周围地带,每年应进行预防注射1次疫苗。目前我国使用的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氯氧化铝疫苗,无论皮下或肌肉注射,至少可获得14个月的保护力。这种疫苗大羊注射5毫升,6个月以下的羔羊注射3毫升,注射3周后可产生满意的免疫效果。
3治疗。①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硫酸链霉素10~15毫克,每天2次,连用5天。②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长效土霉素5~10毫克配合地塞米松4~12毫克,每3天1次,连用3次,效果良好。③用磺胺噻唑钠,每千克体重用0.01~0.015克,()配成4%水溶液,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用5天。
预防仔猪下痢三措施汪孟超
1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发生应激。必须使用全价日粮饲喂母猪,母猪哺乳期禁止突然改变饲料,饲料品质要好,能量不能太高,玉米等能量饲料在60%以下,粗蛋白的含量应不低于18%。母猪产前7天开始减料,产后逐渐加料。
加强仔猪的保暖工作,防止各种应激因素。仔猪生后3~5日龄补水时,可以在水中加入口服补液盐;开料期,一定要注意供足清洁饮水。7日龄起,就应该给仔猪补料,以便于及早锻炼胃肠功能,促进身体发育,完善免疫能力。
2搞好卫生消毒,配合药物预防。临产前2~3天要将产圈打扫干净,临产当天把母猪乳房和胸、腹部清洗干净,用0.2%复合醛或0.01%高锰酸钾溶液涂抹消毒,以后每10~15天用消毒药进行1次消毒。
仔猪出生后,可以用50%北里霉素涂抹母猪乳头,每天2次,此法能有效预防仔猪黄痢。对于断奶仔猪,可以在每吨饲料中加入加康400克+新利安1000克或新霉素,连续7天,可预防下痢。
3使用生物制剂,调整肠道菌群。为预防大肠杆菌性下痢,可以使用活菌制剂调整仔猪肠道内的菌群。可使用乳康生或促菌生,仔猪出生后每天早晚各口服1次,每头仔猪每次1片(0.5克),连服2天,以后每隔1周服用1次,可服用6周。也可使用调痢生,拌为稀糊状,用注射器筒注入仔猪口内,每千克体重用500毫升。

陕北白绒山羊 陕北白绒山羊的饲养管理技术


陕北白绒山羊是以辽宁绒山羊为父本,陕北黑山羊为母本,采用杂交方式经过25年培育而成的以产绒为主、绒肉兼用型的山羊新品种。和国内其他绒山羊品种比较,陕北白绒山羊具有单位产绒量高和绒质优良的特点,在绒纤维细度、长度和产绒量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陕北白绒山羊陕北白绒山羊的饲养管理技术。

一、品种选育
1.种公羊的选择。选择体格大、绒细长和长绒量高的一级种公羊进行配种。建立健全种公羊登记制度,有计划地进行配种,以免过度近交。尽量采取现代化的选育技术,扩大和延长优秀种公羊的使用年限或冷冻精液的保存年限。
2.母羊的选择。选用产羔多、羔羊成活率高且体格发育良好的种羊组成多胎基础羊群,在此基础上再次选择多胎母羊进行配种,逐步提高羊群的多胎性能。
二、饲养管理
1.羊舍的选择。羊舍应选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和向阳的地方。羊舍地面要高出羊圈地面20厘米以上,建筑材料应就地取材,总的要求是坚固、保暖和通风良好。羊舍的面积可根据饲养规模而定,通常每只羊要保证1~2平方米的面积。
2.种公羊的饲养管理。非配种期要加强饲养,促其运动,有条件时要进行放牧。非配种期除放牧外,冬季每日补饲精料和胡萝卜各0.5公斤、干草3公斤、食盐5~10克、骨粉5克。夏季以放牧为主,适当补饲精料,每日饲喂3~4次、饮水1~2次。
配种期饲养可分为配种预备期(配种前1~1.5个月)和配种期两个阶段。配种预备期应增加饲料量,按配种喂量的60%~70%饲喂,逐渐增加到配种期的精料给量。配种期的公羊神经处于兴奋状态,经常心神不定,不安心采食,这个时期的管理要特别精心,要早起晚睡,少给勤添,多次饲喂。饲料品质要好,必要时可补饲一些鱼粉、鸡蛋和羊奶,以补充公羊配种时期大量的营养消耗。配种期如果蛋白质饲料数量不足或品质不良,会影响公羊的性能、精液品质和母羊的受胎率。配种期每日的饲料定额大致为混合精料1.2~1.4公斤、苜蓿干草或野干草2公斤、胡萝卜0.5~1.5公斤、食盐15~20克、骨粉5~10克、血粉或鱼粉5克,分2~3次投喂草料,饮水3~4次。每日放牧或运动时间约6小时。
3.母羊的饲养管理。配种前要做好母羊的抓膘复壮,为配种妊娠储备营养。日粮配给上以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为基础,对断奶后较瘦弱的母羊还要适当增加营养,以使其复膘。母羊妊娠前3个月由于胎儿发育较慢,营养需要与空怀期基本相同。妊娠的后两个月由于胎儿发育很快,胎儿体重的80%在这两个月内生长,因此这两个月应供给母羊充足、全价的饲料,这一时期母羊的代谢水平提高了15%~20%,饲料中钙、磷含量应增加40%~50%,并应含有足量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对怀孕母羊加强管理,防止拥挤、跳沟、惊群和滑倒,日常活动要以“慢、稳”为主,不能饲喂霉变和冰冻饲料,以防流产。
母羊从生产至产后3个月为哺乳期。产后两个月母乳是羔羊的重要营养来源,尤其是出生15~20天的羔羊,母乳几乎是其唯一的营养来源,应保证母羊全价饲料饲养。到哺乳后期,由于羔羊采食饲料增加,可以逐渐减少直至停止对母羊的补料。哺乳母羊的饲养要注意控制精料喂量,产后1~3天内不能饲喂过多的精料,不能饮冷水和冰水。羔羊断奶前应逐渐减少多汁饲料和精料喂量,防止发生乳房疾病。对母羊舍要经常打扫、消毒,胎衣和毛团等污物要及时清除,以防羔羊吞食发病。在哺乳期除青干草自由采食外,每天补饲多汁饲料1~2公斤、混合精料0.6~1公斤。
三、疾病预防
1.保持圈舍干燥清洁。定期对羊舍进行清理,保持羊舍整洁。每年入冬前要对羊舍进行消毒,常用的消毒药有新洁尔灭,10%~20%的石灰乳和10%的漂白粉溶液。可将消毒液盛于喷雾器内对地面、墙壁和天花板等进行消毒,在产羔前及产羔结束后对产房进行一次彻底清扫消毒。在病羊舍和隔离舍的出入口处,应放置浸有消毒液的麻袋片或草垫,消毒液可用2%~4%的氢氧化钠溶液(针对病毒性疾病)。
2.适时驱虫。每年应给羊驱虫两次,分别在2—4月份和9—11月份进行。对短期育肥的羊应在育肥开始时驱虫。用于驱虫的药物种类很多,其中搭配使用丙硫脒唑片和阿维菌素片效果显著,每隔15天轮换使用一次。驱虫应在早晨6—7时羊空腹时进行,剂量为每10公斤体重用药1片(两种药物药量相同)。喂药后6小时内禁食和禁水。
3.免疫接种。每年春、秋季接种四联苗(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疽、羔羊痢疾)、破伤风类毒素和布鲁氏杆菌疫苗,对易感地区还要注射口蹄疫疫苗、羊痘和II号炭疽芽孢菌等。
4.药浴。药浴应选在晴朗、无风和温暖的天气进行,第1次药浴后,最好间隔7天再药浴1次,以确保效果。浴前8小时停止放牧和喂料,浴前两小时让羊饮足水,以免羊药浴时因口渴误饮药液。羊在药浴池中停留3~4分钟,浴中用压扶杆将羊头压入药液中2~3次,使其周身都浸泡到药液。对怀孕母羊不要进行药浴以防流产。

横山县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1℃。干旱缺雨(年降水382毫米)、无霜期短(150天),是制约农业生产的瓶颈。200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9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畜牧业总产值4.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养羊总产值3.5亿元,分别占农业总产值和畜牧业总产值的38.7%和78%。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015元,是2000年的2.5倍。
1978年开始,我县引进辽宁盖县白绒山羊,以其为父本,陕北黑山羊为母本,采取简单杂交育成方法,历经25年的艰辛培育,经验收后,2003年被农业部公布为陕北白绒山羊新品种。陕北白绒山羊具有产绒量高、绒质优良、遗传稳定、群体中选育群间存在着多绒型和频密产羔个体等特征,在绒纤维细度、长度和产绒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我县陕北白绒山羊成年公羊平均绒长10.75±1.06厘米,产绒量996.76±157.83克,成年母羊分别为8.15±1.68厘米、703.16±36.8克,成年公羊抓绒后体重53.46±10.5千克,成年母羊47.36±3.68千克,绒细度15微米以下,净绒率60%以上,母羊产羔率120%以上,屠宰率45%以上。以陕北白绒山羊为主的羊产业已成为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也是今后农民增收的亮点产业。2000年以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大力发展羊产业的指导思想,从饲草基地建设入手,制定了封山禁牧舍饲养羊政策。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加强舍饲棚圈等设施建设,改善饲养管理技术,强化良种繁育技术推广和注重疫病防治等措施,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全面推动了全县羊产业的快速发展。陕西省农业厅命名横山县为陕北白绒山羊育种基地县、种羊场为陕西省陕北白绒山羊原种场;陕西省科技厅确定为陕北白绒山羊高效设施养羊科技示范县。2007年,全县羊子饲养量达到104万只,其中存栏58.2万只,出栏45.8万只,较2000年增长了1倍,年生产羊毛480吨,羊绒225吨,羊绒增长123.5%;羊肉4524吨,增长50.8%。全县农民人均养羊收入1000元以上。建成了以横山、塔湾、赵石畔、雷龙湾、波罗、双城等6个乡镇,马家梁、曹阳湾、水掌、芦河等160个行政村为主的陕北白绒山羊良种扩繁基地,饲养陕北白绒山羊65万只以上,户均40只以上。初步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格局,规模效益显著。专业户户均收入2万元以上,人均4000元以上。随着羊产业的进一步开发,横山县必将成为陕北白绒山羊主产区,成为面向全国的绒山羊供种基地。

日本肌蛤


中文名称日本肌蛤


拉丁名称Musculus japonica

中文门名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Mollusca

中文纲名双壳纲

拉丁纲名Bivalvia

中文亚纲名瓣鳃纲

拉丁亚纲名Lamellibranchia

中文目名贻贝目

拉丁目名Mytiloida

中文科名贻贝科

拉丁科名Mytilidae

中文属名肌蛤属

拉丁属名Muscul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暖水性种。广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如日本、朝鲜及东南亚等地。仅见于潮下带,自水深10-100米以内的浅海底较普遍。底质多为泥沙、软泥、沙质泥或碎壳等。

形态特征
贝壳稍小或中等大小,一般壳长36毫米,高14毫米,宽9毫米。壳质薄、韧;壳较扁平,细长形。壳顶略凸,细圆;自壳顶至中腹缘有一条不很明显的隆肋。壳表呈黄绿色,有时略显浅红色;壳前端有少数放射纹,中部无,后背部有许多紫色和白色放射纹。贝壳内面色浅,略具光泽,并有壳表透过的红褐色花纹,肌痕不明显。铰合部窄,沿铰合线全长及其后方有一列小锯齿。韧带细长,浅褐色。外套缘厚,具圆球形触手,并具褐色素。水管稍呈管状;两闭壳肌不等。足丝软,胶状、较发达。

生活习性
海(水)生。

白绒山羊养殖技术要点


白绒山羊是由绒山羊和和黑山羊杂交生成。它的养殖情况决定着年度收益情况。本文就牧草栽培,饲料调理,品种培育等养殖技术来谈谈相应的要点,以此来发展和制定有效的养殖计划。

一、白绒山羊的相关情况

白绒山羊是一种毛色纯白的羊种,正因如此,它们产出的绒毛的质量很高,这个质量不仅包括产出的有效比,更包括毛的质感等方面。同时它们个性不独特,喜爱群居生活的特点,十分有利于人工的养殖。所以白绒山羊的高效养殖技术成为了当下很迫切的问题。

二、食:白绒山羊吃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牧草的食用和饲料的食用

1.牧草问题

对于牧草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它的栽培。在我看来,将牧草培育分为以下几个过程很有必要。一是种子材料选择和土壤的耕作准备。选好种子后,就要为这些种子做消毒工作,并同时精心进行松土等必要工作,为土壤事先提供充足的养分,以便牧草的吸收。二是牧草播种的细节把握。要考虑到各个牧草的不同播种季节,还要考虑到种子播种的方式。三是给牧草提供相应护理。比如说适当施肥,及时淘汰那些阻碍生长的异类。牧草种出后就紧跟着放牧。为了保证生态环境不被破坏,最好在牧草长势较为旺盛时放牧。

2.饲料问题

针对白绒山羊的营养需要量问题,结合它的生长状况以及新陈代谢状况,专业饲料必不可少。这样的人工饲料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白绒山羊的个头,羊绒等各方面的生长。饲料方面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饲料品种的选择,必须通过国家的专业检测,避免不必要的安全问题。二是适量喂食。人工制造的饲料相比于那些自然饲料来说,肯定有一些营养元素稍过量来刺激生长,所以必须控制白绒山羊对这些的食用量,以防出现所谓的生长畸形等不利状况。三是饲料的存储和保护问题。太阳的过度暴晒和雨水的无情侵蚀可能会诱发饲料的霉变,所以要选择合适的地点来存储饲料,以防营养的流失。

三、住:白绒山羊住的问题羊舍设计

白绒山羊是一种不喜湿的动物。所以它们的住宅要放在较为干燥的地方,同时要确保有新鲜的空气和干净的水源。针对这种情况,在设计羊舍时要考虑到透风状况和饮水状况。根据我们府谷县种羊场的实际面积大小以及对应的环境,半封闭式的羊舍是个极佳选择。一来可以保证它们不走出限定范围以至走失,二来可以为它们创造出相应的活动空间,不会出现拥挤不堪的景象。这个羊舍的具体高度要参照白绒山羊的身高,杨舍高度太矮,无法留出足够的新鲜空气吸收区域。留有几十厘米的空间,有利于空气的对流交换,保持白绒山羊整体的活力。食物槽和水槽等必须配置需配备齐全,保证它们及时摄入所需能量。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在我们府谷县的种羊场里配个小型运动场地。运动与饮食的合理搭配,更有利白绒山羊的健康成长。

四、搞好卫生,远离疫病

白绒山羊发病在肉眼看来显得十分突然。其实,在出现症状前期,便有病种埋伏。为此,我们要建立相应的措施。

1.及时清理,及时消毒

必须形成至少每天打扫一次羊舍的习惯。对于放牧草的草垫,要及时清洁更换。羊粪等排泄物及时清理,防止寄生虫等危害。整个羊舍及周边的环境,要进行及时的消毒。必要时,还可以在羊舍内点上合适的烟熏驱虫。

2.免疫接种

按季度对白绒山羊进行免疫接种。接种时要按照程序走,不能对自认为不必要的步骤进行遗漏。

3.及时隔离

某些传染病传播的速度超乎想象,可能会在较短时间内危害到整个群体。如若发现病羊,要及时隔离,同时病羊接触过的物品要进行严格的杀毒消菌。对于病羊尸体的处理,一定要请教相关人员,做无害化处理,千万不能随意丢弃,以防影响到其他群体。

五、新技术改革

1.从群放到单放

单放的好处是可以进行对应的精心管理,特别是对小白绒山羊而言,可以更快地适应吃草的生活,尽早脱离母乳喂养,从而促进生长,提快发育。

2.变更产羊时间

一般来说,白绒山羊的生长周期维持在9个月左右。9个月后,白绒山羊便可出栏。一般情况下,小羊羔出生的时间在春天。如今,为了更好节省资源,可以在冬天迎接小羊羔的诞生,这样可以避免白绒山羊在下个冬天到来时受冷掉肥,影响产出绒毛量和肉感,提高白绒山羊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3.季节化管理

结合相应的季节温度特点,比如说秋天天高气爽,也正值丰收的季节,可以适当提高放牧的次数。再比如说冬天,温度较低,羊也懒散怕动,就尽量减少放牧的次数,只要确保营养提供充足即可。如果在夏天,就要选择在早晨或是傍晚来放牧,因为此时温度较白天时略低,白绒山羊也更愿意走动。

4.粗饲变细饲

根据白绒山羊的不同生长时期提供不同的细致化饲料。比如说羔羊或是孕羊,就要保障精细的饲料,以维持营养所需。

六、控制规模

白绒山羊的群居数量要结合多方面考虑。比如说羊舍的大小,当然是大的羊舍圈养更多的白绒山羊。公羊与母羊的数量也要有相应的区别,母羊的数量在20只左右即可,这样环境状况更佳,管理者也更容易管理。

七、繁殖技术

较好的繁殖技术也是白绒山羊养殖技术的一部分。随着科技的进步,可以采取人工授精技术和经济杂交技术来诱导高品质白绒山羊羊羔的出生。人工授精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公羊的配种能力。而杂交技术可以培育出更加优良的品种。

八、智能化管理

结合当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白绒山羊的养殖进行智能化管理。对于平时白绒山羊的生活,可以通过智能监测完成,这样也可以更快发现羊群所存在的任何问题。同时,这样也可以大量节省人力资源,一举两得。

九、总结

白绒山羊的养殖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点。一是要解决它们的吃住问题,供足它们营养,保障它们休息。二是合理防护卫生问题,确保所处环境较为可靠安全,远离疫病的困扰。三是结合新技术促进生长发育,减少经济消耗。四是提高小羊羔的出生优良率。五是应用计算机科技管理养殖问题。

肉鸡肌胃溃疡的临床症状 肉鸡肌胃溃疡的防治措施


肌胃溃疡病又称为肌胃腐蚀症,特征为病鸡吐黑色物,肌胃角质膜糜烂。肉鸡肌胃溃疡是一种不具有传染性的消化道疾病,引发该病的主要原因是鱼粉中含有导致肌胃发生糜烂的肌胃糜烂素,如果鱼粉质量差、发生腐败、霉变以或者饲喂过量都会导致该病发生,影响肉鸡的生长发育以及生产性能,要做好该病的防治工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肉鸡肌胃溃疡的临床症状肉鸡肌胃溃疡的防治措施。

肉鸡肌胃溃疡又称为肉鸡肌胃糜烂病,是一种主要发生在肉仔鸡身上的消化道疾病,不具传染性。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是饲料中的鱼粉,这是由于鱼粉中含有能够造成肌胃糜烂、溃疡的肌胃糜烂素。如果肉鸡饲喂劣质鱼粉或者饲喂过量,就会导致典型的肉鸡肌胃溃疡病的发生。

1、临床症状

肉鸡肌胃溃疡主要发生于2~7周龄的肉仔鸡,其中以纯种肉鸡的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不等,病鸡表现为精神沉郁,缩颈,食欲减退,最后会食欲废绝,停止采食,病鸡的双眼紧闭,常卧地不起,羽毛蓬乱没有光泽,鸡冠、肉髯退色为苍白色,还会发生萎缩,嗉囊肿胀,里面存在积液,内容物有波动感,颜色从外观看皮肤呈灰褐色。病鸡会发生腹泻,在发病初期排泄黄绿色、黄白色或者白色的粪便,随着病情的加重,会排泄深咖啡色甚至是黑褐色的粪便,有的在其中还混有血液,常造成肉鸡的后躯位置沾有较多的粪便而出现“黑屁股”,倒提病鸡,还会从嘴里流出棕黑色的液体。病鸡还会发生较为严重的脱水,出现运动失调,病鸡逐渐消瘦,最后衰竭死亡。病鸡的生长发育缓慢或者停止生长,有的还会发生突然死亡,如果混合感染或者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后,死亡率会升高。

2、剖检变化

病鸡的病变位置主要发生在口腔、食道、嗉囊、腺胃、肌胃和肠腔,尤其以胃和肠的病变最为严重,消化道内有米汤样的黑褐色稀液。病鸡的腺胃壁发生肿胀,变得松弛、软化,形状为梭状或橄榄样,严重的病例腺胃呈球状,腺体发生不规则的突出和变形,轻压可挤也乳状液体,腺胃乳头水肿、扩长、膨大,并且坚硬,黏膜的表面有大量的黏液,在中、后区有不同程度的糜烂和溃疡,严重者还会发生黏膜脱落;肌胃的角质层在发病初期前部褪色,沿纵皱壁沟会散发龟裂状的糜烂,质地变软,肌胃的内径变粗,长度变短,形状为葫芦嘴状,外观有明显的红、白相间的凝固坏死灶,肌肉壁肿胀,肌胃的角质膜为黑绿色或者黑色,外观为树皮样,角质层不易剥离。肌胃与腺胃连接处的黏膜发生水肿、充血、出血,肌胃与腺胃连接处以及十二指肠开口的附近有不同程度的新糜烂、溃疡,较为严重的病例在靠近十二指肠移行部的肌胃有胃穿孔,有大量暗黑色的黏稠液体流出;肠道肿胀,十二指肠充血、出血,肉容物为黑褐色水样,十二指肠、盲肠出现卡他性和出血性炎症。有的病例的心、肝、腺、肾苍白,肾脏肿大、充血,内有尿酸盐沉积。

3、诊断与鉴别

诊断方法。对该病进行诊断进可以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尤其是肉鸡肌胃的病变来进行初步的判断,并且在排除由于饲养密度过大、热应激、空气污染等不良因素的影响下,通过更换优质饲料、或者更换鱼粉、在日粮中添加维生素等方式,该病的典型症状和病理变化在有所缓和,便可以确诊为肌胃溃疡。

鉴别。因多种疾病都会表现在消化道病变,因此要做好该病与其他类疾病的鉴别诊断工作。其中包括传染性腺胃炎、鸡新城疫、鸡马立克氏病等,这些疾病都会在发生消化道的病变,但是又都有不同,其中传染性腺胃炎主要表现为腺胃肿大,腺胃乳头呈扁平状糜烂;鸡新城疫主要为腺胃乳头出血,肠黏膜出现炎症与溃疡;鸡马立克氏病则表现为形成肿瘤。

4、防治措施

该病主要以预防为主,有针对性的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可以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因该病的发生与鱼粉的用量和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该病的预防重点就是要改变肉鸡日粮中鱼粉的质量和用量,要选择添加优质的鱼粉,使用含肌胃糜烂素低的鱼粉,并且要保证所使用的鱼粉不发生腐败、霉变。配合饲料的过程中,在保证鱼粉质量的同时,还要确定最适的用量。控制鱼粉的用量,一般日粮中的鱼粉含量应该控制在8%以下,尽可能的使用其他类的蛋白质饲料来代替鱼粉。在使用鱼粉时要补充维生素,以增强肉鸡的抵抗力,可以在饲料原料中添加抗坏血酸或者赖氨酸,可以抑制肌胃糜烂素的合成。加强肉鸡群的饲养管理工作,防止鸡群发生应激反应,调整适宜的饲养密度,做好通风换气工作,以保持舍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对于出现病症的肉鸡要立即更换饲料或者更换鱼粉,可在鸡的饲料中按每千克添加2~8mg维生素K3、3~7mg维生素B6、30~50mg维生素C,增强肉鸡的抵抗力。在发病的早期及时的使用药物治疗,可以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0.2%~0.4%的碳酸氢钠,早晚各1次,连用2天。饲料中按体重添加4~5mg/kg西米替丁,连用7天,可控制胃酸的分泌,对胃黏膜起到保护作用,加快溃疡面的愈合。

肉鸡肌胃溃疡病的防治方法
1、病因

肌胃溃疡病主要是由于饲喂多量的劣质鱼粉所引起的。

2、症状

该病多发生在2-7周龄的肉鸡,尤以纯种肉用鸡更敏感。病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拒食;羽毛蓬乱无光泽;鸡冠和肉髯苍白;嗉囊肿胀,内容物有波动感;倒提病鸡,从口中流出棕黑色的液体。严重病例排黑褐色混有血液的粪便。死亡率10%一30%。

3、病变

主要病变为口腔、食道、嗉囊、腺胃、肌胃和肠腔内有棕黑色的液体。肌胃和腺胃交界处黏膜水肿、充血、出血,有时因溃疡而穿孔(腹腔内充满棕黑色的胃肠内容物);腺胃壁松弛、软化,腺胃乳头扩张、膨大,黏膜表面附有多量黏液,呈卡他性炎症,严重的黏膜脱落;肌胃角质层在疾病初期前部褪色,沿纵皱璧沟散发龟裂状的糜烂,质地变软,肌胃与腺胃交界处以及十二指肠开口部附近有不同程度的糜烂、溃疡,严重病例在靠近十二指肠移行部的肌胃有较大的胃穿孔,且流出多量的暗黑色黏稠液体;十二指肠充血、出血,内容物呈黑色,黏膜易剥离;其他脏器无明显病变,偶见肾脏肿胀、出血。

4、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尤其典型的症状和病变是在更换饲料后出现,并且调换成优质饲料后,症状有所缓和,便可确诊。

5、防治

(1)发现本病后应立即停止使用原来的饲料或鱼粉,改用优质的饲料。

(2)治疗:在饮水中加入0.2%一0.4%的碳酸氢钠或0.05%的硫酸铜。每千克饲料中加维生素K32一8毫克,维生素C30~50毫克,维生素B63一7毫克,可减少死亡。

狐狸结核病、白肌病、酮病的症状和预防


狐狸肺结核病的症状和预防: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引起内脏器官干酪化或钙化性结节。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染。患病动物的肉类饲料、病狐狸的分泌物等是重要的传染源。临床上大多数病狐狸表现被毛零乱,咳嗽,很少运动,呼吸困难,有的发生腹泻,便秘,腹部膨胀增大,腹腔积水。实质器官(肝肾等)被侵害时,常无明显症状。

防治方法:(1)雷米封治疗。每千克体重每天10毫克,需3个疗程,1月~2月进行每一疗程,6月~7月进行第二疗程,9月~10月进行第三疗程,每个疗程45天,可使狐狸活到取皮期。(2)严把饲料关。饲喂结核病畜的肉类不能生喂。(3)带有结核杆菌的牛奶,必须经巴斯德氏菌消毒或煮沸后饲喂。屠宰前进行结核菌素接种,将结核菌素阳性可疑反应的一律淘汰,留健康幼狐狸作种用。(4)病狐狸要隔离饲养,一直到取皮。对病狐狸住过的笼子要用喷灯2%热苛性钠溶液消毒,地面用漂白粉喷撒消毒。(5)患过结核病的人不能饲养健康狐狸。

狐狸酮病的综合防治:

症状:病狐食欲下降或废绝,鼻镜干燥,精神沉郁,活动减少;大多病狐体温、呼吸、心跳均基本正常;尿液呈酸性。本病的发生还表现为幼狐重于成狐,食欲旺盛的个体病情大多较重,蓝狐病情重于银黑狐、发病率高于银黑狐等特点。

该病发病过程一般较长,往往大群发病,且很少出现突然病死现象,一个狐群发病不波及临近狐场。根据临床症状和发病特点可做出初步诊断。

治疗:对病情严重的病狐,为减少脂肪分解产生更多酮体和促进酮体排除,静脉输入20%葡萄糖;为确保羧化辅酶的正常合成,促进酮体转化,输液时每日加入维生素B10.5毫克;为纠正酸碱平衡,静脉注射碳酸氢钠注射液;根据病情临床表现,为防止继发感染,可在输液时加入抗生素类药物。饲养上要进行饲料调整,加大饮水量。

饲料调整:发病狐群应普遍采取饲料疗法。

减少动物性饲料比例,特别要减少富含脂肪的饲料比例,加大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谷物类饲料比例和蔬菜在日粮中的配比。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白糖,有利于迅速提高狐体血糖水平,减少酮体产生。每日在饲料中加维生素B12毫克~3毫克,可提高动物体的脱羧解毒能力。经过7天~15天的调整,待狐群恢复正常后,便可恢复正常饲养。

预防:在7月~8月幼狐的生长旺期,应采用高脂肪、中等蛋白质和低碳水化合物类型饲料饲养。在处理三大营养关系时,要以蛋白质为核心,首先确定蛋白质的给量处于一年中中等水平(冬毛生长期最高),然后再在三大营养关系列表中选择相应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水平,并在浮动范围内,脂肪选择上限,而碳水化合物选择较低的水平。

万万不能错把脂肪水平选择不同时期的最高水平,造成脂肪水平过高;也不能选择不同时期碳水化合物的最低水平,造成碳水化合物水平过低,这样由于营养供应失调而导致狐体营养代谢失调,从而引发酮病。

狐系肉食动物,饲料中要注重蔬菜的添加,以满足狐体对维生素的需要及促进消化道的正常蠕动;注重各种维生素添加剂的添加,满足不同时期维生素的需要。为使狐体保持正常代谢,预防酮病的发生,日粮中应添加维生素B10.4毫克,北极狐还要加大给量。

在炎热的季节应让狐群自由饮水,早饲应适当提前,晚饲要适当后延,中午补饲要快,以减少饲料的氧化酸败;以淡水鱼养狐,要注意熟喂。注意养狐场的通风,在地面上经常洒水降温,避免狐体受到直射阳光照射。

狐狸白肌病的症状和预防:

许多养殖户在狐狸休情期就不再往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狐狸从日粮中摄入的维生素E满足不了自身需要,时间一长就会引起白肌病的发生。

症状:本病常发生在6月份~7月份的育成子狐狸,食欲好的更容易发生,往往觉察不到,突然死亡,死尸口腔极白,像严重贫血状,鼻镜湿润,被毛蓬松,缺乏光泽,身体潮湿,似泼水样。

防治:可在日粮中添加适量维生素E或大麦芽,也可用适量棉子油,效果很好。

治疗:可肌注维生素E针剂,每头每次2毫升,每天2次,连用2天,也可用维生素E粉剂,每头每次10毫克。待病情得到控制后,继续添加维生素E粉剂,每头每次5毫克,同时配合一定量的多种维生素效果更好。

蜂病防治探讨


一、蜜蜂疫病防治意义

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贸易往来不断增加,国内蜜蜂及其产品流通渠道增多,蜜蜂疫病传播途径和机会在增加,传播的速度加快,老的疫病还没有完全有效控制,而新的蜜蜂疫病正不断出现。

1.蜂病防治直接影响到蜂业发展

到2014年,我国蜂群总数接近1000万群,如此庞大的基数,使得蜂螨、白垩病、中蜂囊状幼虫病和爬蜂综合征(爬蜂病)等防治难度增加,造成的损失增大。根据对延边地区养蜂场(户)2011年至2013年发病情况的抽样调查,爬蜂病、蜂螨、白垩病分别占据蜂病发病率的前三位,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最大。

2.蜂病防治间接影响到蜂产品质量安全

蜂病防治之所以影响到蜂产品质量安全,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出于预防、治疗目的而使用药物的残留。而且,引起蜜蜂疫病的病原微生物多是真菌、寄生虫或病毒,一般预防或治疗药物很难起到作用,所以有些养蜂户为了保证蜂群健康维护自身利益,不得不使用违禁药物,用药种类繁多,剂量也相应加大。到目前为止,全国每年蜂蜜产量接近50万吨,平均每箱蜂每年产蜜近 50 k。其中,有多少是经过治疗后的蜂群生产的蜂蜜? 按延边地区蜂病发病率最低的白垩病计算,也有近5%的蜂蜜是由治疗后的蜂群生产的,也就是近2.5万吨。按照2008年全国人均蜂产品消费量0.3 kg计算,2.5 万吨药残超标的蜂蜜可以影响到8300万人,这里面还不包括为了预防蜂病而使用药物的蜂群生产的蜂蜜。因此,蜂病防治又影响到蜂产品的质量安全。一些蜂产品出口企业出口的产品经常被检查出药残超标,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3.蜂病防治关系到生态环境和谐

生态环境的和谐与蜜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与蜜蜂的授粉功能密不可分。蜜蜂授粉对于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据报道,蜜蜂是自然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在人类所利用的1330种作物中,有1100多种需要蜜蜂授粉,否则这些植物将无法繁衍生息;蜜蜂还是生态环境的义务监测员,蜜蜂的采集半径在3000 m左右,一箱蜜蜂通常有4。5万只以上的采集蜂,一个蜜蜂饲养场可以覆盖周围1800多亩的范围,通过观察、测试蜜蜂,可以对周边环境进行动态取样和检测。另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美国200多万群蜜蜂中,有100多万群用于为农作物授粉,蜜蜂授粉每年创造约200亿美元的产值,其为农作物授粉而产生的价值是蜂产品本身价值的143倍。实践证明,利用蜜蜂授粉可使水稻增产 5%,棉花增产12%,油菜增产18%,部分果蔬作物产量成倍增长,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并大幅减少化学坐果激素的使用。因此,可以肯定地说,蜜蜂授粉能够帮助植物顺利繁育,增加种子数量和活力,从而修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尤其在当前大量农药、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自然界中野生授粉昆虫数量大幅减少的情况下,蜜蜂授粉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

二、当前蜂病防治存在的问题
1.蜂病诊断难度大

对于养蜂者来说,蜂病诊断难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很多蜂农文化水平较低,养蜂技术和治病技术都是依靠来自四面八方的经验,缺乏基本的微生物学、毒理学等医学知识;二是缺乏快捷、简易、灵敏的诊断设施和设备,不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错过最佳治疗期;三是养蜂规模小且分散,相关技术人员的服务不能做到全覆盖。

2.蜂病治疗用药不科学

用药不科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用禁用药。为了控制动物及动物产品中兽药残留,农业部已经下发了《关于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很多临床上的常用药被禁止使用,但有些蜂农不了解这些禁用药名录,而且有些新的药物疗效又得不到保证,加上蜂农已经习惯于使用某些禁用药,所以养蜂生产中仍有部分蜂农在使用禁用药;二是治疗乱用药。由于诊断水平限制,有些蜂农不能对症下药,治疗时药物选择错误,治疗就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而一旦治疗无效,蜂农又改用其他药物,导致用药种类多、用量大。

3.蜂病检疫监管不严格

蜜蜂疫病也是动物疫病,但相对于牛猪禽等动物疫病的检疫和监管,蜜蜂疫病的防治力度明显不够。在牛猪禽等动物疫病的检疫监管方面,目前已经比较规范,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屠宰检疫都比较严格,国家也配套出台了多项措施,从而能有效地控制疫病的传播与流行。而在蜜蜂疫病防治方面,虽然农业部已经制定了《蜜蜂检疫操作规程》,但规程的执行还不到位。一是检疫及监督执法人员多是畜牧、兽医或相关专业,本身缺乏蜜蜂和蜂病知识;二是对蜂病危害的认识不够,蜂病极少有人畜共患病,因此对蜂病缺少紧迫感和责任感;三是国家对蜂病缺少配套措施,国家对牛猪禽等重大疫病有相关的强制及补贴政策,但对蜂病则没有,这也是监管不严格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就导致患病的蜂群可以随意流动,将疫病散播到原本无疫病的区域,大大增加了蜂病防治的难度。

三、搞好蜂病防治的建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蜂产品保健功效认识的不断加深,蜂产品消费量将持续增长,对蜂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搞好蜂病防治也越来越重要和紧迫。为此笔者建议如下:

1.加强养蜂人员资格限制与培训考核

2005年5月13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制定出台的《蜜蜂饲养工国家职业标准》正式实施; 2007年7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成立特有工种 (蜂)职业技能鉴定站。《蜜蜂饲养工国家职业标准》的发布实施和特有工种(蜂)职业技能鉴定站的成立,标志着养蜂已纳入我国的特有工种。既是特有工种,从业人员的资格就应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蜂业工作者应该通过培训与考核,取得国家承认的职业资格证书。

2.加强蜜蜂疫病快速诊断技术研究

很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在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微生物学等方面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先进的科研仪器,国家应该大力支持这些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针对我国养蜂业目前常见的、危害较大的蜜蜂疫病进行快速诊断技术、方法与设备的研究,比如快速检测试剂盒、试纸等。如果这些快速诊断技术与设备投入到养蜂生产中,将会使蜜蜂疫病的防治局面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3.加强合理用药指导

农业部《关于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中明确规定禁止使用的兽药种类与名称,并有相关的监测手段、法律法规作保证,极大保护人的健康。在蜂病防治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养蜂者合理用药的指导,明确什么病应该用什么药。也就是,既要告诉养蜂者不能做什么,还要告诉养蜂者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

4.制定蜂病防治规划和标准

国家为了控制一些危害较大的动物疫病,尤其是为了控制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和流行,制定了很多防治规划和标准,这些规划和标准在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保障作用,比如结核病等。蜂病防治也应该制定规划和标准,并作为相关部门的任务指标加以落实。

5.加大假冒伪劣蜂产品打击力度

蜂蜜市场假冒伪劣现象比较严重,中央电视台和相关新闻媒体曾多次报道和曝光。假冒伪劣蜂产品中色素、香精、防腐剂的含量超标,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危害,而且严重扰乱蜂产品的价格市场,养蜂人的利益遭受严重侵害。在低效益的前提下,让养蜂者加大投入采用新技术、新设备会很难,进而就影响到蜂病防治。以延边地区为例,延边地处长白山麓,天然椴树林丰富,全州共养蜂21万箱,本地养蜂者主产成熟椴树蜜 (又称东方白蜜),波美度在40度以上,因为纯天然、无污染、色泽味美享誉国内外,但受到假冒伪劣蜂产品的冲击,优质蜜卖不出优质价,蜂农实际收入与应得收人差距巨大,这种情况下,很难让蜂农加大养殖和蜂病防治的投入。

黄鳝常见病防治


一、隐鞭虫病

[病原]病原体为颤动隐鞭虫。

[发病原因]颤动隐鞭虫侵害黄鳝皮肤和鳃组织。

[诊断]将病灶置于显微镜下可清楚地看到大量颤动隐鞭虫。

[专家推荐处方](1).用强效消毒液浸洗病鳝。(2).用新鱼苗平或芳草纤灭全池泼洒一次。

二、体外寄生虫

[发病原因]主要由水蛭(俗称蚂蝗)等寄生所致。

[专家推荐处方]:外用杀虫灵二号或芳草舒平1-2次;用丝瓜芯浸入
猪血后放在网箱中,30分钟后取出,反复数次可诱捕该虫体。

三、打印病腐皮病烂尾病

[病原]属产气单胞菌中的一种细菌。

[发病原因]由于放养密度大,苗种规格不整齐,分箱操作不规范,网
箱没有浸泡好而划伤鱼体等原因引起细菌感染所致。

[诊断]在鳝体侧或伤口处呈现圆形或椭圆形黄豆大小的红斑,状似打了一个红色的印记,尾部和头部可见皮肤发白溃疡,严重时可见骨骼和内脏,尾部充血发炎,严重时尾部肌肉烂掉,尾脊外露。

[防治](1).苗种进箱要求规格一致,浸泡网箱及分箱操作要规范。(2)外用菌必清或强效消毒液对水体消毒一次,再用芳草泼洒剂对网箱定向泼洒2-3次,1次/天,同时内服鱼病康、三黄粉和芳草多维2-3次,1次/天。

四、肠炎病

[病原]肠型点状气单胞菌

[症状与诊断]鳗鱼食欲明显下降或明显没有食欲,水面上漂浮着包有黄白色粘液的粪便。病鳗活动力下降,离群独游,肛门区肿突出,可明显看见肛门外有二个小孔,挤压腹部即会有黄色粘液流出。镜检,肠道食物较少或没有食物,或有淡黄色或白色粘液,肠粘膜发炎脱落、溃疡,严重的可能有肠道积水。一般不会引起大量死亡,但有可能引发其它并发症,如并发鳃炎或引发肝脏问题等,则有可能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流行与危害]主要流行于5-8月份,流行水温25-30℃,主要危害黑仔、幼鳗及成鳗,整个养殖过程都有可能发生此病。发病原因可能与过量饱食、气候骤变、水温或溶氧下降及水质恶化等有关,饲料不新鲜、变质也可有引发肠炎。

[专家推荐处方]
防治
1)投喂新鲜优质饲料
2)天气变化或使用药物时可适当降低投饵量;
3)长期投喂含三黄粉0.25g/Kg的饲料
治疗
1)降低投饵量,或停止股喂,注意饲料鲜度,保持鱼池环境清洁。
2)用菌必清0.05ppm全池泼洒,连用2-3天。同时内服(鱼病康散4g+三黄粉0.5g+芳草多维2g)/Kg饲料,连用3-5天。

五、发狂病

又名跑马、跑边、抽筋

[发病原因]鳝苗刚下箱后,由于天气、环境不适应等原因突变引起的强烈应激反应。

[诊断]:病鳝在水中呈箭状快速游动或缠绕在水草上,全身肌肉抽动发抖,水清时还可见病鳝呈“S”状或“O”状旋转挣扎。将病鳝拿在手中,有明显的僵硬感觉,口张开,粘液少或无粘液,无明显伤,此并发生后死亡率极高。

[预防](1).放适量泥鳅吃掉残饵,并通过泥鳅上下窜动防止黄鳝相互缠绕。(2).苗种下箱要尽可能避免突变天气。(3).苗种运输不要用冰水、井水或与池水温差较大的水源,下箱时要调节好水温,使温差不得大于正负2度。(4)下箱后连用芳草泼洒剂3-4天,1次/天。

[专家推荐处方]治疗:外用灭菌净水液和芳草泼洒剂交替使用2次,1次/天。

六、肠道内寄生虫

[发病原因]主要是指毛细线虫、嗜子宫线虫、棘头虫、鳗鲡独孤吸虫等寄生于肠道引起的寄生虫病。

[诊断]病鳝生长缓慢或不长,食欲减退,身体消瘦,肛门红肿、增大,解剖肠道无食,有许多红色或白色虫体寄生在肠壁或腹腔中。

[专家推荐处方]内服消食百虫清和芳草多维2-3次,1次/天,每月2个疗程。外用芳草舒平、杀虫灵2号或芳草特杀1-2次。

七、水霉病

[病原]病原属真菌。

[发病原因]黄鳝在运输、翻箱等机械性损伤后被真菌感染所致。

[诊断]在黄鳝受伤处长出棉毛状的菌丝,肉眼可见“白毛”。

[专家推荐处方](1).用灭菌净水液涂抹患处。(2).用水霉净浸泡或全箱(池)泼洒1-2次

八、出血病

[病原]嗜水气单胞菌.

[发病原因]苗种下箱后,由于苗种质量差,抵抗力弱,加之降雨、低温、天气变坏、水质恶化等原因引起鳝苗的细菌、病毒交叉感染综合症。

[病状与诊断]黄鳝患此病后在水中上下窜动或不停绕圈翻动,久之则无力游动,横卧于水草上呈假死状态。白天可见病鳝头部伸出水面,俗称“打扛”;晚上可见身体部分露出水面俗称,“上草”。病鳝体表有血斑,斑块形状大小不定,有时全身会出现弥漫性出血,腹部尤为明显,肛门红肿,口腔、鳃部有血样粘液,用手轻轻挤压便有血水流出。

[专家推荐处方]

预防:定期使用净水宝、水变爽、底变净或鱼用微生物水质调节剂,每10天一次。

治疗:先用净水宝或水变爽调节一次水质,再用芳草菌敌或强力菌毒特对水体消毒一次,或用芳草灭菌净水液对网箱定点泼洒2次,同时内服出血散、三黄粉和芳草多维,连续拌饵投喂2-3天,1次/天。

九、打转病

[病原]病原体为锥体虫或血居吸虫。

[发病原因]在鳝鱼转入人工饲养情况下,锥体虫或血居吸虫在肠道内大量增殖,并通过血液循环进入黄鳝头部破坏神经系统,形成“打转”现象。

[诊断]此病一般在进箱7天-45天内发生。病鳝体瘦,食欲不佳,在水中常常出现打转、挣扎、抽动、游窜等现象(注意与发狂病区别),解剖肠内有红色或白色丝状虫体,长越1-2厘米。

[专家推荐处方]:进箱鳝鱼开始吃食后3-4天,在饵料中拌入消食百虫清投喂2-3次,1次/天。



[重要提示]:症状消失后,建议继续用药直到一个疗程,避免交叉感染,病情重复.

罗非鱼链球病防治技术


夏秋两季气温高,雨量多,鱼类进入生长最旺季,鱼病病原体也大量繁殖。由于养殖密度增大、养殖环境恶化,罗非鱼的病害越来越严重。近几年来,已经有几种疾病在罗非鱼上发现,链球菌病是罗非鱼育成期的常见疾病,发病率高,危害严重,常常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一、病原

无乳链球菌是养殖罗非鱼的主要病原。其他链球菌也可以引起罗非鱼大量死亡,但危害程度不如无乳链球菌。

链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非酸性化、无运动、氧化酶阳性、过氧化氢酶阳性的球菌。

二、症状

不同种类的链球菌引起的特性无显著差别。由于链球菌可以侵害病鱼的中枢神经系统,病鱼表现为游泳异常、昏沉,常在塘边、水面无方向性地缓慢游动,有时身体屈曲。分散于水面、或头向上、尾向下、呈悬垂状,病鱼或间断性狂游,或腹部向上。鱼体色发黑,鳃贫血,肿大,突出,体表有一处或多处隆起,尤以尾部为多见,隆起部位出血溃疡,肛门红肿,肝脏肿大、出血,胃肠积水,肠壁发炎。病鱼常呈现眼部症状如眼巩膜白浊、眼球突出以及出血等。但不是所有病鱼都出现眼部症状。

皮肤出血:链球菌常引起罗非鱼身体表面出血,表现在口周围、鳍条基部的点状出血。有时在肛门或生殖孔周围呈现出血斑。

腹水:罗非鱼的急性链球菌病常见腹腔内有大量腹水,由于腹水的增多,引起肛门突出。

三、病变

胃肠道病变:由于病鱼很少摄取食料,所以胃和肠道空虚,无饲料残留物。但在池塘养殖的罗非鱼,其胃肠道中可能残存一些浮游饵料,特别是在急性链球菌病暴发的早期。病鱼内脏最明显的症状是胆囊肿大,有的比正常的体积大数倍。

败血症:在急性感染时,链球菌迅速到达血液并扩散至全身各组织器官,出现内脏的广泛出血和肝、脾、肾、心、脑、眼利肠道的大面积出血。脾和肾脏肿大。

腹膜炎:在严重感染时,病负表现严重的腹膜炎症状,所有内脏器官与周围体壁粘连,腹腔中有大量纤维性渗出。在一些病例还伴随其他一些细菌如气单胞菌或弧菌的继发感染。

四、传染情况

1.该病常常是因为鱼体应激而暴发,应激因素有水温过高、缺氧或养殖密度过大等。

2.链球菌病常以水平传播的方式相互感染,即经过食物或创伤在罗非鱼之间传播。也可以被环境中的病原感染。

3.链球菌病可以发生于各种大小的鱼,一般100克规格以上易惑。

4.疾病常呈急性,在高水温季节时,病鱼的死亡高峰期可持续2~3周。但在低水温季节,该病也可呈慢性发展,死亡率较低,但持续时间长。

五、现场诊断

1.观察上面阐述的症状将有助于现场诊断。但仅凭对一条鱼的观察和解剖很难作出判定:必须对5~10条病鱼进行仔细的现场检查才能作出初步诊断。

2.将内脏器官(脑、肝、胆、脾、肾)进行检查,在显微镜下检查革兰氏阳性球菌将可以确诊该病。

六、防治

1.预防①提高养殖池塘水位,减少表层高水温对池塘中下层水温的影响。②高温季节,适当减少对鱼池的投饵量,可少投30%~40%或不投饵料。③注意水质调节,常检测池水的pH、氨氮、亚硝酸盐等变化情况,及时处理。④中午开增氧机2~3小时,翻动底层水,保持上下池水平衡。⑤用二氧化氯、解水保护神、三氯异氰脲酸或底质改良剂消毒,半个月一次。⑥内服多维氨基酸、鱼肝宝,拌料连服6天。每月一疗程。⑦降低饲养密度,减少应激因素和疾病传播的机会,有助于降低鱼群的死亡,减少损失。

2.治疗①抗生素治疗:抗生素只有在链球菌病暴发的早期应用才能有效。但是,在多数情况下,口服抗生素的效果不佳,因为受感染鱼几乎不会吃料。有些养殖户反映,在投喂抗生素期间,可以在一定程度减少病鱼的死亡率,但一旦停喂抗生素,死亡率就再次增高。在这种情况下,养殖户常常延长喂药时间或者增加用药量。这样,不仅很容易诱导产生抗药性菌株,还可造成鱼肉中的药物残留。②一旦发生链球菌鱼病,可每25千克浮料拌多维氨基酸250克、三黄粉50克、青霉素400万单位20支连续内服两周。一般七天后死鱼明显减少。③外泼;解水保护神平均水深1米250克/亩、福地安150克/亩混匀全池泼洒1次,强氯精、碘制剂2次。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182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