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湖泊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预防治疗实例

在2007年和2008年广西南宁市南湖曾连续两次发生了鱼类暴发性出血病。我们针对此病采取了多项综合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了病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我们这两年对此病的发病环境情况和治疗措施简要介绍如下:

一、湖泊概况

广西南宁市南湖位于南宁市东南部,是南宁市内最大的湖泊,是在古河道的基础上筑坝蓄水而成的人工湖,湖面呈狭长形,东西走向,西高东低,西面有一个可以从其他河道提水补水的补水口,东面有一出水闸门,通过闸门可人工调控水位。湖区面积1.1公顷,全长约3.8千米,宽250~380米,常年平均水深1.6米,最大水深2米,库容188万立方米。南湖周边原来有十几个污水口,但是在2003年经过实施截污工程后仅保留了7个雨污合流的溢流口,平常没有任何污水流入。截污后湖区的水源主要由河道抽提补水和降雨补充。沿湖周边全部为机关、事业单位的驻地和居民生活区,湖面和周边的环湖绿地构成了南宁市最大的免费开放式公园,它具有景观游览、水上娱乐和调节当地小气候的功能。

二、暴发性出血病发生的时间及气候、水质条件

1.鱼病暴发的时间及气候情况这两年的鱼病监测情况表明,开始发病的时间2007年在4月底、2008年在5月初。这两年中两次发病的时间比较接近,发病的气候条件也比较接近,都处于南宁春夏季节交替、气温和水温逐步回升的时段。气温早晚变幅较大,一般在8.7~33.1℃;晴朗天气少,长时间阴雨天气连绵,而且雨量不大。

2.鱼病暴发时的水质状况根据我们对发病时的水质监测,水温22~27℃,透明度25厘米,pH7.8,溶解氧昼夜变化3.1~17毫克/升,叶绿素a的含量461毫克/立方米,化学耗氧量8.1毫克/升,总磷0.2毫克/升,总氮2.0毫克/升。

三、暴发性出血病发病的症状和特点

我们通过对病鱼进行目检和镜检,发现鱼类发病的症状有着不同的表现:有的鱼眼眶、吻、胸鳍基部、鳃盖骨或眼睛充血;有的体表充血,肌肉发红;有的体腔腹水,生殖腺肿大腐烂;有的表现为肠炎、肠内没有食物;而有的鱼肠的充塞度较高,表明吃食正常;有的鱼在水面窜跃,翻转窜游;有的病鱼外表没有任何症状。被检查发病的鱼类大部分鳍条完整,镜检除鲢鱼鳃部有大量中华鳋和少量的指环虫寄生外,其他品种的鱼类体表没有任何寄生虫寄生:在病鱼的血液中通过油镜都能观察到细菌的存在。

经我们观察此类暴发病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发病急,传染快,死亡的量大。从开始只有几千克死鱼,逐渐增加至每天几十千克、几百千克,5~7天内死鱼就可达每天上千千克。

2.发病的品种由滤食性鱼类开始向吃食性鱼类扩散。最初是鲢鱼先发病,逐渐发展到鳙鱼、露斯塔野鲮、麦瑞加拉鲮、翘嘴红鲌、鲤、鲫、鲮鱼、革胡子鲶等全湖品种都发生感染。

3.从水体的水层发病规律上看,先感染中上层的鱼类,后感染底层鱼类,即有从中上层鱼类向底层鱼类传播的特点。

四、暴发性出血病发病的原因分析

我们这两年通过对发病的时间、气候、水质变化和鱼体的检查和解剖等情况的分析,认为发病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体老化,有机物多每年的9月底,南宁市就进入秋季,雨水少,蒸发量大,这样的情况会一直延续到第二年的4月底5月初。在这段时间里,湖区水体的交换量少,有机物含量相对较高。近两年鱼的发病也是在这一时间段。

2.鱼类生长缓,陵,体质弱,抗病能力差我们在检查中发现,发病鱼类大部分都是2~3龄的鱼。最大个体0.75千克/尾,最小个体0.25千克/尾,平均重量在0.5千克/尾。而且大部分的雌性个体都已性成熟并正常怀卵,但鱼的个体不大、肥满度都不高。这说明湖内天然饵料不足,密度相对过大,造成鱼类生长慢、体质弱、抗病能力差。

3.有大量中华鳋寄生于鲢鱼的鳃部这两年通过在发病时段对有病症的鱼和无发病症状的不同鱼类进行抽样检查,发现鲢鱼鳃部都有中华鳋寄生,感染率达100%,而且数量大,翻开鳃盖后就可以看见密密麻麻的中华鳋挂在鳃上,镜检还发现有少量的指环虫寄生,鳃部充血明显。寄生虫的寄生不但损害鱼类的呼吸系统功能,还引发细菌性疾病的传播。

4.天气变化大,阴雨时间长,溶氧不稳定南宁市进入三四月份后气候变化无常,温度变化大,水温不稳定;阴雨天气时间长,而且雨量不充分,光照不足;这样的天气很容易造成湖水溶氧低,有助于有害病菌的繁殖和生长,为鱼病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温床。

五、防治措施和效果

通过发病的症状和原因分析,针对发病的轻重程度,我们采取了多项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1.及时将死鱼打捞上岸,挖坑深埋作无害化处理,避免死鱼污染水质,再次传播病菌。

2.先用90%的晶体敌百虫遍洒全湖,使敌百虫浓度达0.3克/立方米,灭杀中华鳋和指环虫。然后用纯度为99%的强氯精浓度以0.3克/立方米进行全湖泼洒,以达到灭杀病菌、控制病害传播的目的。

3.投喂药饵。用麦麸拌抗生素,按每50千克饲料拌50克土霉素的比例投喂全湖鱼类,连续投喂5天。

4.适时冲注新水。在杀虫和消毒用药喷洒两天后,加大补水量和下泻流量,加快水体的交换,改善水质。

5.适当减少鱼类密度。在鱼类病情稳定后,将达到上市规格的鱼类及时捕捞上市。

我们通过采取以上的综合措施,使死鱼从用药的第二天开始逐渐减少,一个星期后停止死鱼,病情完全得到了控制。

六、经验与体会

1.要加强病害的监测,及早发现,及时用药治疗。2007年由于没有进行认真监测,当初开始有少量鱼类死亡时没有引起重视,以为是天气因素引起的缺氧死亡,当发现大批死亡后才开始用药,结果损失3万多千克鱼,药物花费4万多元。2008年我们加强监控,发现有类似病症及少量死鱼后及时用药,两天后病情得以控制(/),药物花费1万多元,损失仅几百千克鱼。

2.准确、有效地用药。此类暴发性出血病鱼体往往有寄生虫寄生,治疗时首先要使用灭虫药物,后用杀菌药物。用药时要注意天气变化,应选择在晴天施药,尽量避免雨天用药。防止因降雨引起的水位变化致使用药浓度改变而影响药效;避免用药后因阴雨天和浮游植物减少,造成溶氧不足导致鱼类缺氧、病情加重的情况出现。

3.病情较重时,要采用外用与内服药物相结合的治疗方法。特别是露斯塔野鲮、鲤鱼、鲫鱼、革胡子鲶等吃食性鱼类开始死亡时,除采用外用的消杀药物外,还应同时采用与内服抗生素药物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减少吃食性鱼类因吞食病死鱼残骸引发的感染,这样的治疗效果才明显。

4.注意施药方法和用药安全。由于水面面积大,全湖喷洒投放药物的工作人员几乎都在船上操作,如果操作不当容易发生工作人员无法躲避、造成瞬间吸入药品中毒的安全事故。施药人员要配足口罩、眼罩、手套、水鞋等防护用具;施药时应遵循由上风岸往下风岸喷洒、从水流的上游往下游喷洒的顺序进行,洒药过程中最好直接将药注入水里,尽量避免向空中喷洒,以免药末随风飘向岸边,对游人和植物造成伤害,污染环境。

5.在鱼类发病及用药时不要急于捕捞。应在药效消失后、鱼类没有发病症状时进行捕捞,避免加重病情和有药物残留的鱼流入市场危害市民身体健康。

相关知识

鲫鱼爆发性出血病的防治


鲫鱼爆发性出血病在7~8月份容易爆发,其发病时间短、死亡率高,因此养殖户朋友在这两个月要加强防治。
1.症状。鲫鱼患病初期,鱼体两侧、眼眶、鳃盖、鳍等处轻度充血。病情严重时,体表及鳍严重充血,眼眶周围充血,有的鱼眼球突出,腹部内有淡黄色腹水或红色浑浊腹水,肠壁充血,肠内充气无食物、多黏液。鳃丝淤血或严重贫血等。
2.病因。①没有做好鱼体消毒工作,将病原带入。
②饲养管理工作不到位,池底淤泥多,溶氧低,有害物质沉积,水体环境恶化,给细菌、病毒滋生提供了条件。
③鱼种体质下降,免疫力差。
④投喂饲料品种单一,营养不全,()内含霉变饲料。
3.预防。养殖中,要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因此,彻底清塘的重要性无须强调。另外,要养成定期调水改底的习惯,平时注重内服保健。建议是逢十停料,做改底调水工作,月初则内服保健。
4.治疗。针对鲫鱼的出血病,处理意见如下:
①如果发病,不要盲目从外河进新水到池塘里面,内服抗生素+中药,止血消炎,排除体内毒素,解除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如搭配鱼病康套餐+肤美+血草。
②外用消毒产品,杀菌消毒,杀死病原体。如菌必清+浓戊二醛,每套可消毒2~3鱼池。
③使用改底调水鱼池产品。如地质净化颗粒改底,每袋可改底3亩鱼池,连用两次。
除此之外,要注意平时的饲喂管理,尤其是饲料不能变质,每月添加一次增强免疫的内服药物。
其实鲫鱼爆发出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平时养殖过程中贪图省钱,节约调水保健的步骤,甚至霉变的饲料也投喂下去,直至鱼儿承受不住爆发死亡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花白鲢暴发性出血病的诊断及防控技术



暴发性出血病又称为细菌性败血症,病原体有多种,低水温时多由鲁氏耶尔森氏菌引起,高水温时多由气单胞菌引起。气单胞菌感染水产养殖动物的途经为肠道、伤口、鳃等。

致病条件: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体为条件致病菌,其致病条件如下:

①寄生虫感染后引发的细菌性败血症。
②水质与底质不良引起细菌性败血症的暴发与反复。
③拉网(如捕热水鱼)、转运等引发鱼类损伤引起细菌性败血症的暴发。
④管理不善如施肥不当、投喂霉变饲料、不当的加换水等引起细菌性败血症的暴发。
⑤气候突变或频繁变化引起细菌性败血症的暴发。

主要症状:鲢、鳙鱼的主要症状以体表出血、充血为特征(图1),尤其是在体表两侧、头部(图2)、鳃盖(图3)、下颌(图4)、口腔(图5)、鳍基、尾柄、眼眶等部位出现,有的还可见突眼和鳃丝贫血;内脏也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炎、充血,有的肠道肿胀、充气。有时也表现为无症状的特点(通常为嗜水气单胞菌的强毒株急性感染所致)。
图1、白鲢体表出血
图2、花鲢头部充血
图3、花鲢鳃盖与下颌部充血
图4、下颌与鳃盖充血。图5、口腔充血

治疗方案:

1、内服:1包鲢庸维生素预混合饲料(10kg/袋)+1包达克菌(200g/包拌油糠)用10亩水面。

2、外用:
①由外伤感染(如寄生虫叮咬、拉网等)出血现象用“苯扎溴铵+辛硫磷”;
②由水质或底质恶化(如倒藻、氨氮亚盐过高等)引起的败血症,先用应激解毒灵或水质保护解毒剂解毒,后用底垢净+磷肥进行培藻调水。
③对于不当换水,剧烈北风,拉网引起的,建议沐菌消+苯扎溴铵溶液外用消毒,底垢净+绿源多肽培藻调水。

特别提示:
内服是治疗中最快速高效的方法,且不受外界天气的影响;外用杀虫消毒药需选择晴天使用,如果水质过差,建议先肥水调水后再用药,以保证用药安全。内服外用相结合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青鱼养殖出血病的预防与治疗


青鱼出血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但该病毒是否与草鱼出血病的病毒一致尚未证实。该病毒需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呈球形,直径约50厘米~56厘米。青鱼养殖出血病的预防与治疗,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

一、预防
1.阻断病原
①种源:培育健康的老口鱼种,提高鱼种抗病能力。建立亲鱼及鱼种检疫机制。
②水源:要求清新、无污染,设置进水预处理设施。再者,进排水系统分开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③饵源:除不投变质饵料外,还应采取饵料消毒措施,以防病从口入。
2.改善环境
①彻底清淤消毒:为了杜绝感染源,除了要彻底清淤外,还应对池塘进行严格消毒。可采取曝晒、翻耕和泼洒生石灰、漂白粉等方法。
②适当混养和轮养:可充分发挥池塘饵料基础,改善水质环境,减少青鱼相对密度。不同品种轮养,也可减轻单一品种连续养殖造成的环境压迫。
③控制养殖密度:高密度使养殖对象出现应激反应,导致免疫力下降,以及增加相互感染机会,建议混养密度在50~150尾/亩较为适宜。
④强化操作管理:养殖期间注意除了强化各个操作程序的消毒措施外,还要明确禁止滥用抗生素,以保持水中的微生物种群的生态平衡,提高青鱼的抗病能力。
⑤加强水质监控:定期检测水中硫化氢、亚硝酸根离子、有毒氨、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理化因子含量是否超标。另外,严防工矿企业污水排放入池。
3.药物预防
用化学药物或中草药,采取外消内服的方法进行预防。一般每月水体消毒1~2次,内服药饵3~5天。但注意药量及疗程,否则会导致抗药病原的出现,而使治疗更加困难。另外,还可采用生态预防,如施用光合细菌(PSB)、EM制剂等生物制剂。
4.免疫预防
采用疫苗免疫预防青鱼出血病是一个发展方向。对亲鱼或鱼种在入池前进行免疫疫苗注射或浸泡,以便鱼种有较好的免疫能力。在高密度专养、或以青鱼为主的模式下尤其重要。
二、治疗
用TCCA颗粒剂或散剂及其它杀菌消毒药物,采用重手法(即用药浓度适当超量),连续使用3~4次,同时结合病毒灵等药物拌饵投喂,疗程6~8天。一般可以有效控制。

【病原】呼肠孤病毒科病毒。
【症状】皮下肌肉块状或点状出血,以及肠管充血。病鱼鳍条基部出血,尤以尾鳍基部出血为甚,有时出血坏死现象。脑腔、口腔、鳃盖骨下缘、眼睛等均有点状出血症状与草鱼出血病相似。
【流行与危害】青鱼出血病在江苏、浙江及上海市郊等地广为流行,特别在江苏更为严重,通常青鱼成活率只有50%左右,高者可达80%,死亡率极高。主要发生在6〜9月,水温在24〜32℃为流行季节,高峰期在7月。
【防治方法】目前比较有效的预防方法是注射灭活疫苗。灭活疫苗的制备方法与草鱼出血病疫苗基本相同。

1、病原:由呼肠孤病毒科引起。
2、症状:病鱼体内外各器官和组织出现斑点或块状出血,甚至全身出血,肌肉点状出血或片状出血,严重时肌肉全部发红。病鱼鳃丝出血或呈苍白色,有时有腹水,肠道充血、无食物。
3、流行:流行于水温20~33℃,最适流行水温为27~30℃;但是当水质恶化、水温变化大、鱼体抵抗力低、病毒的数量多及毒力强时,在水温低至l2℃及高至34.5℃时也有发病现象。
4、诊断: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须要进行病原学、病理学及免疫学诊断。
5、防治方法
(1)注射或浸泡草鱼出血病组织浆灭活疫苗或细胞弱毒疫苗进行预防。
(2)发病季节全池泼洒二氧化氯、表面活性剂等消毒剂。
(3)全池施用大黄或黄芩抗病毒中草药,用量为1~2.5毫克/升水体。
(4)每亩水深1米,用金银花75克、菊花75克、大黄375克、黄柏225克研成细末,加食盐150克,混合后加适量水全池泼洒。
(5)每100千克鱼体重每天用水花生8~10千克、大蒜头和食盐各500克打成浆,拌入3千克米糠,连喂5天。
(6)每100千克鱼体重用水花生10千克,捣烂,拌食盐500克、大黄粉1千克、韭菜2千克或生大蒜500克,再拌米粉、麸皮或浮萍10~20千克做成药饵,连喂7~10天。

草鱼出血病晋鑫治疗套餐成功实例


陕西大荔水产技术工作站张忙友

草鱼是四大家鱼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我国南北方均喜食用,全国普遍养殖,价格比较稳定,经济效益明显,但草鱼出血病历年暴发频繁,危害很大,限制了草鱼养殖的发展,该病暴发在盛夏的5-8月,来势凶猛,死亡率高,并且易复发等。笔者将本年五月在苏北经历的一则草鱼出血病的成功治疗经过介绍如下,供养殖户参考借鉴。

一、养殖概况

养殖户蔺老板,苏北射阳县盐场养殖户,面积30亩,平均水深1.5米,主养草鱼,1200尾/亩·米,平均规格250克/尾;套样白鲢,260尾/亩·米,平均规格450克/尾;花鲢40尾/亩·米,平均规格650克/尾;鲤鱼100尾/亩·米,平均规格200克/尾。投喂32%蛋白草鱼硬颗粒饲料,日饵率5%,每天投喂三次,配套三千瓦增氧机6台,投料机2台,水源为河流水。

二、泛滥过程

2012年5月4日发病,初期零星死亡,使用30%强氯精0.4ppm水体消毒后,死亡量增大为30-40尾/天,随即使用8%二氧化氯0.3ppm水体泼洒,并内服10%氟苯尼考+三黄粉,每100公斤饲料使用200克+500克,连续内服4天,死亡量增大为120-180尾/天,病情明显加重,未见好转。

三、检查情况

2012年5月26日笔者亲临鱼塘检查,水质状态:使用水质测试盒测量,PH7.7,TNH3—N0.6mg/l,NO2—N0.05mg/l,H2S0.01mg/l,藻相以绿球藻、小环藻和小衣藻为主,其次有少量的栅藻、实球藻和直链藻等。病鱼症状:口、眼、鳍条和肛门出血,鱼尾末端发白,解剖可见鱼油发白且局部出血发炎,黑胆,肾肿大和出血,肠道无食糜,肠壁附着咖啡色脓液。根据以上症状诊断为草鱼出血病。

四、处理方法

采用草鱼出血病晋鑫治疗套餐施治。

外用:

第一天、晴天下午4-5点使用晋鑫底净500克/亩·米全池干撒;

第二天、早晨6-8点使用止血康鳃200毫升/3亩·米+菌毒清500毫升/4亩·米混合全池泼洒。

内服:

日饵率降低为3%,每天投喂4次,每吨饲料添加:胰肾病毒康+败毒散+止痢停+10%恩诺沙星粉+高稳维生素CAE各2.5公斤+6公斤+3公斤+5公斤+2公斤,加工成含28%蛋白的颗粒饲料,连喂5天。

五、治疗结果

2012年6月9日打电话回访,治疗第三天病情明显减轻,死亡43尾,治疗第五天死亡2尾,第七天停止死亡。

六、分析总结

1、水体过深,立体治疗。该养殖水体平均水深达1.5米,说明水体较深,第一天使用晋鑫底净全池干撒,不仅可以消除底臭,而且可以有效杀灭底层的病原体;第二天使用止血康鳃+菌毒清混合全池泼洒,不仅两药协同增效,而且可以从表层往下层杀灭病原体,与前一天从下层往上扩散消毒有机配合,起到了彻底杀灭整个水体病原体的效果。

2、中西结合,菌毒双克。内服使用胰肾病毒康+败毒散+止痢停抗病毒止痢,使用恩诺沙星粉消炎,使用高稳维生素CAE健体止血等,加工成颗粒饲料减少了药物浪费,起到了中西结合和菌毒双克的作用。

3、病情严重,低蛋投喂。该病每天死亡120-180尾,说明病情明显加重,处于爆发死亡期。从解剖结果分析,病鱼体质很差,消化功能减退,此时投喂含28%蛋白的颗粒饲料,有利于消化,并且减少投喂量(日饵率3%),达到了快速治疗的效果。如果投喂高蛋白饲料,加大投喂量,则会加重病情。

4、预防为主,治疗为辅。草鱼出血病主要病原体为病毒,在养殖过程中要推广绿色生态养殖,合理布控养殖密度,尽量同规格养殖,及时调节水质,加强日常管理,科学合理混养,定期药饵投喂,就能达到理想的预防效果,反之,如果等发病后治疗,往往欲速而不达,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养殖户应该引以为戒。

蝌蚪暴发性出血败血症


疾病名称暴发性出血败血症

为害对象 牛蛙蝌蚪
疾病概述 腹部有明显的红色出血点,尾部及肛门周围的出血现象更为明显

病原 目前尚不清楚,初步认为是细菌,但详细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

症状 患病蝌蚪腹部有明显的红色出血点,尾部及肛门周围的出血现象更为明显。严重者体表出现几近透明的溃疡斑,眼球突出、充血,时有烂尾现象,鳃因失血而呈灰白色,腹部膨胀,腹水严重,肝、肠明显充血。死亡前有在水面打转的现象。

发病规律 发病时间为5-9月,流行水温为20℃以上。蝌蚪从发病到死亡只有2-3天,严重者在1周内可使整个蛙场的蝌蚪全部死尽。

防治方法
由于该病呈暴发性流行,病程短,目前尚无显著疗效的治疗药物,因此要减少该病的损失应以预防为主。

(1)蝌蚪放养前,用50-100毫克/升的生石灰或3-5毫克/升的强氯精全池遍洒,进行彻底清池。

(2)各养殖池的进、排水应独立分开,工具在用前用后要消毒;蝌蚪入池前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0-30分钟。

(3)合理密养,定期换水,保持蝌蚪池水质和饵料卫生,每月用生石灰15-20毫克/升全池遍洒消毒1-2次。

(4)定期用适量的先锋霉素或磺胺甲基异噁唑(SMZ)拌入蝌蚪饵料中投喂,有预防效果。

(5)发病后,捞起蝌蚪,按1万尾蝌蚪用60万国际单位青霉素和50万国际单位链霉素加入10千克水中制成混合液浸泡蝌蚪30分钟;或用2-3毫克/升的高锰酸钾和冰乙酸混合剂全池遍洒;或用0.5毫克/升的优氯净全池遍洒。

罗非鱼养殖常见病爆发性出血病防治技术



【病原】为嗜水单胞菌。本病较常见,炎热季节及肥浊的塘水易发病。该病传染快,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大。

【病症】病鱼上下颚、眼睛、鱼鳍等充血,体表皮肤有红斑,肛门红肿外翻。剖检见肝肿大,又出血点,脾肾肿大,腹腔内有多量淡红色液体。

【防控】
预防:定期用净水王或解毒超爽泼洒解毒,并用黑金神、活菌王、藻健康、灵活100等养护水质,防止出现肥浊水。在发病季节,每15天泼洒一次绿康露或百安威(1瓶2~3亩);同时按1%拌喂清源、本草大康、福泰、金多维,每星期拌4天,每天1餐。
控制:水体过于混浊,污染严重,或连续使用药物的鱼塘,有条件者最好换水(少量多次换水,每次换水15~20公分),接着用净水王或解毒超爽(1瓶3亩)全池泼洒,夜间酌情按3亩用降解灵1包+离子对钙500克,目的是增强水体通透性,增加底氧。并各按1%拌喂本草大康、活性蒜宝、清源,连用7天。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193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