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口蹄疫的病理诊断及防治措施

1引言
口蹄疫的主要致病因子是口蹄疫病毒,牛、猪、羊等是最易感染口蹄疫的动物。属于偶蹄动物共患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中,牛是最易感动物。该病毒具有0、A、C等多种血清型和80多种亚型,并且具有极强的变异性。每个亚型所引起的临床症状都基本相同,但是致病机理和免疫原性不同,因此无法产生交叉免疫。口蹄疫病毒具有极强的感染性,一旦是动物发生感染就会导致高度的致病性,症状的发生也十分迅速。可以通过接触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不同的动物间可以进行相互感染,潜伏期较短,一般病毒一旦感染机体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且大多数的动物对口蹄疫病毒的免疫应答程度很低,是一个危害性极高的疾病。
2牛口蹄疫的症状
经口蹄疫病毒感染的牛,一般在经过两到四天就会发病,最长的潜伏期不超过一周。发病时,牛最显著的症状是体温的上升,可达40-41℃,进食量变少,精神也萎靡不振。在发病的初期会不知觉地发出吸吮声,在口腔黏膜上会出现水疱,口腔内的温度极高,在这个阶段中,牛流出来的涎水多呈白色泡沫状,且比平时流的多,一直挂在嘴边,基本不摄食,反刍行为基本停止。
在发病一段时间以后,口腔内的水疱会发生破裂,形成糜烂,体温恢复正常,糜烂也会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愈合。如果发生的是细菌感染,糜烂不会很快愈合,反而会出现加深的状况,发生溃疡。在牛发病期间,牛的趾间以及蹄冠上的皮肤会发生红肿,疼痛感不断加重,水疱发生明显,但很快破裂,糜烂,随后干燥结成硬痂,随之缓慢愈合。另外,乳房皮肤也会出现水疱,泌乳量明显减少,甚者停止泌乳。该疾病一般经过一周左右的时间方可愈合,但是当蹄部出现病变时意味着病情加深,痊愈时间会延长。该疾病虽然发生突然,潜伏期很短,临床症状也很严重,但致死率很低。发生死亡的病牛一般为突然致死,在死亡之前会突然心跳加快,心率失调。犊牛的致死率较高,一般不是水疱致死,而是由各类症状所引起的心肌麻痹和肠炎导致病牛死亡。
3牛口蹄疫的病理变化
对于牛口蹄疫的病理进行分析对于病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牛口蹄疫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在口腔和蹄部出现水疱和溃烂,有些也会在咽喉、气管和胃黏膜上出现溃疡或圆形烂斑,肠黏膜有可见性的血性炎症发生。另一方面心脏的病变也是一个重要的临床症状。主要是指心包膜的弥散性以及点状出血,心肌松软等。
4牛口蹄疫的诊断
牛口蹄疫的诊断有其自身的特点,其要点主要是水疱疹的症状,在诊断的过程中要注意与水疱型口膜炎进行重点区分。根据牛口蹄疫的基本临床症状可以进行初步确诊,通过对其流行性学特征进行分析,确诊需要在实验室检查致病病毒的病原性特征。实验室的诊断手段包括病毒的分离鉴定与其抗原检测,()最后通过血清学实验进行确诊是否为口蹄疫病毒。
5牛口蹄疫的预防措施
在进行牛口蹄疫的确诊之后要迅速向有关部门报告疫情,第一时间进行隔离封锁,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展。在隔离封锁的时候,要注意对疫点和疫区的划定范围,做到决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地方,并及时将感染的牛及其同群进行宰杀,对牛舍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包括感染病毒的牛的活动场所和使用器具,对可能遭到传染的畜群进行紧急预防措施,在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后,确保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后再解除隔离和封锁。
5.1日常预防措施
要想使牛群远离口蹄疫病毒的困扰,关键是要做好日常预防工作。日常预防工作主要是指要加强牛群的免疫工作。严禁从有病区进行活畜及其相关产品的购买,严格把控进入牛群饲养区的产品检验及检疫力度。其次就是要做好疫苗注射工作,要选择与当前流行病毒同型的疫苗进行注射免疫,选择弱病毒疫苗和灭活疫苗进行注射。其中弱病毒疫苗的效果相比其他疫苗要好一些,具有较长的免疫期,但有一定的副作用,带有一定的风险,因此普遍采用灭活疫苗。
5.2发病期的预防
当牛群已经发病时,此时的主要工作就是控制疫情的蔓延,以防带来更大的损失,保证没有感染的牛不被传染。首先要做的就是将疫情向有关部门进行汇报,一出现疑似病例就迅速进行确诊,做到及时隔离和封锁。确诊之后要对已经感染的牛群进行宰杀,其尸体也要进行深埋或焚烧火化,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消毒处理。病牛的牛舍及其活动范围进行严格的消毒,还包括其日常使用的器具,以免传染其他畜群或动物产品。
6流行病学特征
牛口蹄疫的发生没有季节性特征,但一般春冬季较易发生大范围的流行,夏季的发生几率较低。但该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其周期大概为三到五年。牛口蹄疫的传播媒介也是多种多样的,属于高接触性流行病。饲料、水源等与牛进行过密切接触过的东西都能成为传播的媒介,甚至空气也能作为口蹄疫的重要传播媒介。当大气比较稳定、气温较低且湿度较高时口蹄疫病毒的生存力较强,可发生远距离的气源性传播。
7结语
口蹄疫疾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感染途径具有多样性,容易发生大范围的爆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口蹄疫的诊断与防治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我们要将重点放在传染疾病的预防工作上,加强日常的免疫工作,完善疫情控制工作,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系统,避免大规模疫情的爆发。
参考文献
周倩.浅谈牛场口蹄疫综合防治措施.《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3年5期
廖声级.牛口蹄疫的诊断要点与防治措施.《畜禽业》.2013年10期
作者:赵俊.豚鼠模型评价牛口蹄疫Asia-1型灭活疫苗效力的研究.预防兽医学.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学位年度)
王欢,张润祥,李迪.4种ELISA方法检测牛口蹄疫非结构蛋白抗体的ROC评价.《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3年2期

相关知识

牛、羊口蹄疫的诊断 牛、羊口蹄疫的有效防治方法


牛、羊在我国的畜牧养殖业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市场需求量高而稳定,养殖效益客观。口蹄疫是一种传染性疾病,牛、羊极易感染发病,危害相当之大,致死率较高,严重影响牛、羊的养殖效益,因此必须要在牛、羊养殖过程当中,做好对口蹄疫的防治工作。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工作和学习经验,主要就牛、羊口蹄疫的诊断与防治进行了相关的探讨,以期能为养殖实践提供参考、指导,保障牛、羊健康与养殖效益。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牛、羊口蹄疫的诊断和牛、羊口蹄疫的有效防治方法。

1、症状

口蹄疫疾病主要是受口蹄疫病毒的影响,而对偶蹄类动物带来严重的危害,属于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该病常年容易发生,秋季和冬季是高发季节。口蹄疫最明显的临床表现就是受病毒致病力与动物的易感性而发生改变,患病的家畜在口腔黏膜以及蹄部会形成水疱。对于羊口蹄疫而言,这种临床症状并不是很严重,只是存在小型的水疱,如果病情严重,还会发生烂斑和溃疡等情况,进而导致羊的前胃和大小肠黏膜出现血性炎症,引起心肌炎。但是,对于新初生幼羊因心肌炎影响而死亡。如果养殖场卫生清洁工作不完善,很容易出现继发性感染,使其患有败血症或是局部坏死。对于牛口蹄疫,在其患病以后,临床症状十分严重。

一般来讲,牛口蹄疫的潜伏期在7~30天,而在患病初期,其体温会随之提高,结膜潮红。在感染时间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口腔病变而形成水疱。在牛感染口蹄疫以后,接近90%都患有典型的蹄部真皮炎。

2、诊断

第一,常规诊断。通常,绝大部分口蹄疫家畜都是偶蹄,这样就不必进行试验诊断可以直接确诊。然而,由于口蹄疫病毒种类很多,要想确定病毒类型,必须要将牛羊蹄部位置的水疱放置于甘油生理盐水内部,并及时将实验样本送至部门鉴定,最终确定病毒的类型。

第二,鉴别诊断。以往在诊治口蹄疫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过口蹄疫、口炎相混淆的误诊情况。与口蹄疫相比,牛羊口炎只会出现短时间的微热,伴有小丘疹的产生。而小丘疹的具体位置就是牛羊鼻镜与鼻孔黏膜位置,具体的颜色就是深红一红一灰褐色,随后会由坏死组织覆盖。另外,还有病灶会表现成疤状。针对普通病理而言,牛羊脏器损伤并不明显,而是表现出口炎疤变。

3、防治方法

上报要及时。一旦养殖场内部出现感染病例,一定要及时上报,并且按照具体规定要求隔离患病的牛羊,进行诊治或者是消毒,或是捕杀,以保证有效减小疫情蔓延的范围。与此同时,需要尽快将病畜隔离,通过隔离治疗的方式控制疫情并划分病源区。另外.要将已经划定的疫区封锁并隔离,使用消毒试剂完成消毒工作。

日常预防工作。针对牛羊口蹄疫多发的地区,在夏季与秋季期间,一定要针对养殖场内部牛羊进行免疫注射,但是要保证牛羊分离接种。一般情况下,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是口蹄疫疫苗常见的品种。在牛1~2岁的时候,注射1mL口蹄疫疫苗,注射的方式是皮下肌肉注射。超过2岁的牛可以注射2mL口蹄疫疫苗,同样采取皮下肌肉注射的方式。对4~12月龄的羔羊,疫苗注射量应选择在0.5mL。超过1岁的成年羊应注射1mL疫苗。疫苗免疫的周期是半年。

仔细清洗患部。首先,对于口腔病变,需要使用清水、盐水以及质量分数为0.1%的高锰酸钾的稀释溶液清洗。而后使用质量分数为1%的明矾溶液涂抹,也可以使用冰硼散,将其涂撒在口腔的病变位置。其次,对于蹄部病变,应使用质量分数为3%的煤酚皂溶液,或是质量分数为3%的硫酸铜溶液,浸泡患有口蹄疫疾病的牛羊蹄部。另外,可以使用消毒软膏,或是质量分数为10%的碘酒涂抹牛羊蹄部,利用绷带进行包裹。最好不要反复清洗牛羊的蹄部,如果蹄部处于潮湿的状态,会严重影响病变的区域。最后,对于乳房病变,则应当对挤奶工作加以注意。其中,主要使用质量分数为2%的硼酸水清洗乳头,随后要将消毒药膏涂抹于乳头之上。

注射治疗。如果牛羊口蹄疫的病情十分严重,必须要使用消毒唑。其中,应当充分考虑牛羊的体重,每千克使用10mL消毒唑,以皮下肌肉注射方式为主。对于继发性感染状况严重的牛羊,需要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其中,使用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并添加安钠咖溶液,同时,需要加入适量的抗生素,进而对其他细菌感染予以严格控制。如果牛羊出现严重的酸中毒问题,使用质量分数是5%的碳酸氢钠溶液,以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

后续的处理。在诊治口蹄疫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处理病死牛羊,可以焚烧,也可以深埋。与此同时,应当全面消毒并处理被污染的养殖圈舍。另外,要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及时上报,在疫情被控制以后,要针对整个区域消毒15天,而后开展正常养殖工作。

牛、羊口蹄疫的诊断,预防及治疗方法


牛、羊在我国的畜牧养殖业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市场需求量高而稳定,养殖效益客观。口蹄疫是一种传染性疾病,牛、羊极易感染发病,危害相当之大,致死率较高,严重影响牛、羊的养殖效益,因此必须要在牛、羊养殖过程当中,做好对口蹄疫的防治工作。口蹄疫是一种主要危害偶蹄动物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例如牛、羊等都非常容易受到感染,一旦发病,牛、羊就会出现明显的健康问题,甚至会大量死亡,给养殖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研究、探讨如何做好牛、羊口蹄疫的诊断与防治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牛、羊口蹄疫的诊断,预防及治疗方法。

1、基本流行情况

口蹄疫主要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偶蹄动物,在人和其他动物中发生相对较少。该病的传染性非常强,所以只要有疫情出现,便极有可能集体发病,发病率最高达100%,成年家畜发病后的死亡率较低,约为1%~2%,但羔羊和犊牛发病后,死亡率却会显著升高,可达50%~70%,而且发病期间家畜肉、奶均不可用,因此其带来的经济损失非常大。该病可以通过间接和直接接触传播,蔓延速度非常之快,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春、秋两季的发病率相对稍高,因为此时的气温暖和适中,病毒与家畜的活动量增加,养殖生产工作变得频繁,增加了病毒感染及传播的概率。

2、诊断

病毒致病力的强、弱和动物易感性的高、低都会对病情症状产生影响。从典型的症状表现上来看,家畜在发生口蹄疫之后,其口腔黏膜、乳房以及蹄部等地方会出现明显的水疱;母体发生口蹄疫,新生的幼畜便可能出现急性心肌炎,严重者会直接死亡。牛、羊的口蹄疫潜伏期一般为2~8天,有的可达半个月或更长时间。羊在发生口蹄疫之后,主要症状是口腔黏膜、蹄部、乳房以及阴道小水疱,也可能为烂斑,如病情进一步加重,烂斑会扩大,并出现溃疡,患病羊心肌松软,心包膜多数会存在散在的出血点,前胃以及大、小肠黏膜均能够观察到血性炎症。牛在口蹄疫的发病初期,食欲会明显减退,精神不佳日渐萎靡,体温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并伴结膜潮红。发病后期水疱出现,水疱发生破裂后,会带来弥漫性损害,同时病牛心跳会明显加快、心律不齐、肌肉发抖,反刍停止直至食欲完全废绝,其他症状同羊基本相似。基于以上症状表现,便可对牛、羊口蹄疫做出初步诊断,如需进一步明确,就要进行实验室检查。

3、预防

对于牛、羊口蹄疫,应当尽全力做好病情预防工作,防止口蹄疫发生。首先,要加强对牛、羊的护理及饲养管理,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和抵抗力;其次,要按要求进行疫苗接种,这是防止牛、羊口蹄疫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如高免血清、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以及康复血清等,均可起到预防口蹄疫的作用效果;最后,要做好牛、羊生活环境的管理工作,定时通风、清理粪便,控制好养殖密度,用1%~2%氢氧化钠或0.5%过氧乙酸溶液对圈舍及其他相关器物定期消毒,消毒过程要严格、细致、无死角。

4、治疗

发现患病牛、羊后,要立即隔离,并第一时间上报相关单位。同时,对患病牛、羊要加强饲养与护理,给予优质柔软的饲料,对其病情变化做好观察和记录。口腔部位出现水疱和糜烂面的,用0.1%高锰酸钾或是清水混合食醋进行口腔冲洗,然后再将1%~2%明矾或碘酊甘油涂抹在糜烂面上,或是直接用冰硼散撒布。对于蹄部出现病情症状的牛、羊,应该选择3%的克辽林洗涤,并涂抹松馏油后再通过绷带包扎,也可将煅石膏与锅底灰各半,研成粉末,加少量食盐粉涂在蹄部的患部。乳房部位出现病情症状的,用2%~3%硼酸水或者肥皂水清洗患畜乳房,再涂青霉素软膏,同时还要注意定时将母牛、母羊的奶排净,预防乳房炎发生。如果阴道部位也出现了病情症状,同样应当先冲洗,然后再涂以刺激性较小的药膏。

对于病死的牛、羊要谨慎处理,严格做好填埋与消毒工作。不能因为患病牛、羊已经病死而放松警惕,更不能将尸体随便填埋。病死牛、羊及其污染物要及时进行焚烧、深埋等无公害化处理,并对圈舍全面消毒。

口蹄疫对牛、羊健康的危害非常大,会给牛、羊的养殖生产带来严重经济效益损失,为此要重视该病的防治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切实保障牛、羊健康与养殖效益。

简介
家畜中牛、羊、猪都敏感,其中牛最易感,人也可患病。口蹄疫是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播。易感动物的呼吸道,消化道和损伤的皮肤、粘膜都可以是感染门户。动物产品如肉、奶、毛皮可带毒;病畜和带毒牛、猪的分泌物、排泄物、内脏,甚至呼出的气体都带毒,故运输车船、工具、水源、牧场、饲料、人员和非敏感动物都是重要的传染媒介。不同年龄的动物易感程度有差别,以年幼动物发病最严重,死亡率高。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秋两季易流行。另外,易感畜群的口蹄疫有周期性暴发流行的趋向。
症状和病变
病初发烧41℃,口流涎,1-2天后,在唇内面、齿龈、舌面和颊部粘膜上发生蚕豆至核桃大的水泡。很快,水泡破裂,形成边缘整齐的红色糜烂面,如继发细菌感染,即发生溃疡。在口腔发生水泡的同时,趾间和蹄冠皮肤红、肿,进而色苍白,形成水泡,水泡破溃后留下红色糜烂面,以后结痂。如有细菌感染,则发生化脓,蹄不能着地,甚至蹄壳脱落。乳头也常发生水泡,进而出现烂斑,有继发感染时,引起乳房炎,泌乳停止。犊牛因吮乳,体表症状不显,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肠炎和心肌麻痹,病死率很高。心肌质地松软,心肌变性、坏死,呈现淡黄色斑纹,或见不规则斑点,心内外膜出血,俗称虎斑心。
诊断
根据流行情况、症状和病变可诊断。确诊应报告和请有关单位化验、处理。
预防
严禁自有病的国家和地区购入种畜及畜产品、饲料等。严格执行牲畜及其产品的检疫工作。引进种畜应严格检疫、隔离观察。疫点及其周围受威胁区的动物,应用A、O单苗或联苗紧急免疫注射。牛、羊口蹄疫病程只1-2周,随后自愈,故应加强护理,喂麦麸、稀粥等食物,保暖、铺软垫料,多饮水,多吃水果。

治疗
处方1
0.1%高锰酸钾溶液500ml碘甘油100ml用法:口腔患部冲洗后,涂碘甘油。
处方2
3%来苏儿溶液500ml松馏油或鱼石脂软膏100ml或100g用法:来苏儿脚浴后,擦干,涂布松馏油或鱼石脂软膏。
处方3
若刚起水泡,水泡没有破裂,只需用天行健动物药业的天健牛毒清注射一次,水泡即可干瘪消失。若口鼻、蹄子周围的水泡已破溃,流血,甚至蹄壳已脱落,需用天健牛毒清注射两次,同时防止心肌炎的继发。水泡破溃处可结痂。结痂脱落后完全恢复正常。
发生口蹄疫的重疫区:
1.尽早注射(天健牛毒清),越早越好,病毒控制在潜伏期,提高牛群免疫力.
2.已感染牛群(天健牛毒清)注射两天,4-5天结痂脱落后完全恢复正常,可解除隔离。
3.对感染后恢复的弱仔群体,每天加强消毒,五天后注射(天健牛毒清)再加强一针,防止再次感染
处方4
贯众散贯众20g山豆根20g甘草15g桔梗20g赤芍10g生地10g花粉10g大黄15g荆芥10g连翘15g用法:共为末,加蜂蜜150g,绿豆粉30g,开水冲服。
处方5
青黛3g雄黄6g冰片9g枯矾9g硼砂15g用法:共研细末,吹入口内,每日两次。
处方6
预防口蹄疫双价疫苗1-2ml用法:皮下或肌肉注射。牛1-2岁用1ml,2岁以上用2ml,羊4-12月龄用0.5ml,1岁以上用1ml。免疫期4-6个月。

鹅球虫病的症状、诊断及防治措施


1、鹅球虫病的流行病学

寄生有球虫的野鹅能够通过迁移和定居而导致家鹅发生感染,这也是引起鹅球虫病传染的主要原因。引起该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鹅或者带虫的青年鹅、成年鹅。病鹅以及带虫鹅排出的粪便中带有球虫卵囊,可能导致饲养场地、禽舍、水源、饲料、用具等被其污染。加之球虫卵囊具有非常强的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部分甚至能够耐过气候寒冷的冬季。因此,只要鹅场有鹅只感染虫体,则很难彻底将环境中存在的球虫卵囊清除。例如,冬季的池水温度非常低,但球虫卵囊在里面经过2个月后依旧具有感染能力。健康的雏鹅和仔鹅如果直接采食或者接触到的饮水、饲料等污染有孢子化球虫卵囊,就会立即导致该病发生。另外,如果在饲养过程中雏鹅、仔鹅饲喂品质低劣且含有较少营养成分的饲料,或者饲喂过多精料且缺乏青料,或者摄取矿物质、维生素不足,造成机体抵抗力降低,会进一步促使该病暴发流行,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任何品种和日龄的鹅都能够感染该病,尤其是幼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中3周龄到3月龄之间的幼鹅容易感染截形艾美耳球虫,且往往呈急性发病,病程持续2~3天,死亡率能够达到87%左右;任何日龄的鹅都能够感染肠球虫,甚至6日龄的全部雏鹅都会出现发病,死亡率能够达到82%左右;在300日龄左右鹅也能够出现发病,但具有较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该病主要在多雨潮湿的季节容易发生,且温度和雨量会影响流行时间,一般在每年的5~8月份容易流行,但有时鹅群也可在10~12月份出现发病。

2、鹅球虫病的临床症状

病鹅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接着彻底废绝,但增加饮水,且饮后不停甩头,羽毛蓬乱,缩颈,双翅下垂,往往离开鹅群独自呆立,头部来回左右摆动或者不停摇头,口腔存在积液,并流出白沫或者发生流涎,甚至只能够卧地,无法起立,呈闭目垂头状。病鹅初期排出粪便逐渐从干变稀,接着发生下痢,排出的粪便呈水样,且混杂红色或者酱红色没有凝固的血液或者凝固的血块和黏液,并有脱落的黏膜夹杂在其中,类似红豆腐乳。病鹅肛门明显松弛,且有棕色或者红色的排泄物沾污周围的羽毛,发生脱水,体质快速消瘦。当病鹅呈急性经过,通常经过1~2天就会由于体质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病鹅呈慢性经过,病程持续时间稍长,可视黏膜发生贫血,体质严重消瘦,有些能够耐过,并自行逐渐痊愈,但只能够缓慢生长。

3、鹅球虫病的病理变化

病鹅肠壁发生肿胀,肠黏膜明显增厚,并存在出血,且有糠麸样的假膜覆盖在直肠中段和回盲段的肠黏膜上,同时黏膜存在球虫结节和针尖大小的溢血点,肠腔发生肿胀,外观明显扩张,且里面含有褐色或者红色的稠状内容物,呈血样胶胨状,从而无法形成肠芯。有些病鹅的肾脏明显增大,且有针尖大至粟粒大的病灶存在于表面,呈灰黄色或者灰白色,且肾小球存在严重损害,并且能够在管内看到大量的球虫卵囊。

4、鹅球虫病的防治措施

鹅球虫病可选择多种药物用于防治,但为避免形成抗药性,至少需要交替使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药物。

可在饲料中添加0.02%的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供给病鹅自由采食,连续使用4~5天。也可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20mg氯苯胍按,充分混合均匀后饲喂,连续使用7~10天。还可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50~200mg氨丙啉,充分混合均匀后饲喂,或者在每升饮水中添加80~120mg,完全溶解后连续饮用7天。在病鹅饲料中添加0.5%的磺胺二甲基嘧啶,混合均匀后饲喂,先连续使用3天,接着停药2天,再连续使用3天。在饲料中添加0.05%~0.2%的磺胺六甲氧嘧啶,混合均匀后饲喂,连续使用3~5天。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0.025%的球痢灵(二硝托胺),混合均匀后饲喂,连续饲喂3~5天。

另外,病鹅还可使用黄连解毒汤加减用于治疗,取30g苦参、50g黄柏、60g常山、50g黄芪、60g黄连、80g白头翁,添加2000mL清水,浸泡大约30min,之后使用文火煎煮30min左右,过滤后取药液,每只每次饮用10mL,用完的药渣再添加适量的清水煎煮,取药汁供整个鹅群饮用,通常使用1剂即可痊愈,症状严重的可再使用1剂。另外,如果鹅只在塑料大棚内饲养,要注意在上面覆盖一层遮荫干草,并确保通风透气性良好。

作者简介:高巍(1982-),男,黑龙江杜蒙人,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与服务、动物卫生防疫、检疫等方面工作。

高巍

孕牛流产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目前国内对高档牛肉的需求快速增长,但国内对高档肉牛的饲养管理仍处于摸索阶段。其中还存在一些误区和问题,增加了高档肉牛养殖的风险。北方寒冷地区饲养的和牛大多在春季配种,秋季已妊娠6~7个月,此时胎牛开始迅速发育。若此时对妊娠母牛饲养不当,很容易导致胎牛生长发育受阻,甚至造成人为流产。

1、牛流产的原因分析

饲养方面:饲料酸度过高,pH值下降,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如青贮饲料过多或者饲料发生酸败。饮冰冻水、饲喂霜冻草、冰冻草及冰冻饲料引起妊娠牛子宫迅速收缩,导致流产。含有植物性雌激素饲料等。霉变饲料,含棒曲美毒素、黄曲霉毒素等。有毒饲料,含亚硝酸盐、农药、发芽马铃薯等。饲料中缺少VA、VD、VE,碘、钙和磷等,导致牛生殖器官病变或者激素分泌异常。饲料中长期缺乏VA时子宫黏膜上皮细胞角质化,失去分泌作用,胎盘障碍引起流产;VE导致早期胚胎死亡;碘、钙和磷不足,导致干尸化及死胎增多。草料严重不足或饲料单一,营养严重匮乏。

管理方面:环境导致母牛机械性流产。设施简陋,饲养密度过大,使母牛经常拥挤或顶撞。冬季气候寒冷,牛舍内环境潮湿,地面结冰,母牛滑倒引起流产。饲养人员行为粗暴,打斗妊娠母牛造成孕牛流产。在引进孕牛时,运输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较大,使孕牛受到惊吓而产生应激反应。新环境过于潮湿、闷热,夏天气温超过25℃以上,母牛容易中暑,引起流产。平常很少运动的母牛,突然进行剧烈的运动。公、母牛同舍乱交配、跌倒等均可引起流产。

疾病原因:

①生殖器官疾病,妊娠期间子宫内膜炎复发;卵巢及黄体的病变;子宫黏连,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子宫无法再扩大;迁徙性子宫炎症;阴道脱出及阴道炎,炎症破坏子宫颈黏液塞,侵入子宫引起胎膜炎;单侧子宫闭锁及其发育不全;单子宫角或三子宫角;胎盘炎等可导致流产。子宫内膜结缔组织的变性、产后并发的子宫和周围组织黏连等。有些母牛由于患病后治疗不彻底、子宫未清净,配种受孕后,胎盘发生炎症,使胎盘和胎儿受到侵害而流产。

②布氏杆菌病,病原菌侵入牛的身体后,在骨髓、关节、淋巴结、子宫、胎盘等部位进行繁殖,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及症状。母牛最主要的临床症状是流产,多发生于妊娠期的后5~8个月,流产胎儿可能是死胎或弱犊。流产后常胎衣滞留,不断从阴道排出污灰色或棕褐色分泌物。

药物使用不当:使用大量的麻醉剂,如氯丙嗪、速眠灵、静松灵等;子宫收缩药,如新斯的明、利尿剂等;妊娠忌服的中草药,红花、乌头、冰片等;注射某些疫苗;大量放血。

2、预防孕牛流产的措施和方法

引进牛只时,先调查疫情,经过布氏杆菌病检疫,证明无病才能引进。新引进的牛只进入肉牛养殖场时隔离检疫1个月,经结核菌素、布氏杆菌血清凝集试验,都呈阴性反应,才能转入健康牛群。

每年进行2次定期检疫,检出的阳性牛要隔离饲养或收购处理;阳性种公牛淘汰,以便控制传染源,逐步净化。

免疫可用布氏杆菌19号菌苗或布氏杆菌猪型二号菌苗。19号菌苗用皮下注射法进行免疫,5~8月龄时注射1次,必要时在18~20月龄时,即第一次配种前再注射1次,以后根据牛群布氏杆菌病流行情况,决定是否注射。猪型二号菌苗适于口服接种,可以在配种前1~2个月进行,也可以在孕期使用。每年服用1次猪型二号菌苗。

患病牛产犊后,立即将犊牛和其他犊牛分开,单独喂养,在5~9个月内进行2次血清凝集试验,阴性者可以注射19号菌苗或口服猪型二号菌苗,以培养健康牛。

3、治疗措施

发现孕牛有流产征兆,马上进行隔离饲养,用1%硫酸阿托品2~3mL进行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黄体酮200mg,每日2次,连续注射5~7d。

对于妊娠初期的隐性流产母牛及不孕牛,可在配种后的第三天进行肌肉注射黄体酮100mg,连续注射5~7d。

对于延期流产,用前列腺素制剂4~8mg宫腔注入,或同时应用雌二醇200~500mg,以促使子宫颈扩张。胎儿取出后,用0.1%高锰酸钾、0.1%新洁尔灭液或5%~10%盐水反复冲洗子宫。然后注射缩宫素,促使液体排出,最后在子宫内放入抗生素抗菌消炎。

对于有隐性流产或早期流产史,配种前彻底清洗子宫,妊娠后30d左右肌肉注射黄体酮50~100mg,每3周1次,直至妊娠5个月为止。

对于习惯性流产的母牛,采取药物保胎,可根据上次流产的孕期,提前15~20d,每头肌肉注射黄体酮50~100mg,而后隔1日注射1次,连用3~4天。

作者简介:刘明信(1962-),男,高级畜牧师,本科,从事动物饲养与繁殖工作。

刘明信

(黑龙江省泰来县畜牧综合服务中心,黑龙江齐齐哈尔162400)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193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