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暴发性出血败血症

疾病名称暴发性出血败血症

为害对象 牛蛙蝌蚪
疾病概述 腹部有明显的红色出血点,尾部及肛门周围的出血现象更为明显

病原 目前尚不清楚,初步认为是细菌,但详细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

症状 患病蝌蚪腹部有明显的红色出血点,尾部及肛门周围的出血现象更为明显。严重者体表出现几近透明的溃疡斑,眼球突出、充血,时有烂尾现象,鳃因失血而呈灰白色,腹部膨胀,腹水严重,肝、肠明显充血。死亡前有在水面打转的现象。

发病规律 发病时间为5-9月,流行水温为20℃以上。蝌蚪从发病到死亡只有2-3天,严重者在1周内可使整个蛙场的蝌蚪全部死尽。

防治方法
由于该病呈暴发性流行,病程短,目前尚无显著疗效的治疗药物,因此要减少该病的损失应以预防为主。

(1)蝌蚪放养前,用50-100毫克/升的生石灰或3-5毫克/升的强氯精全池遍洒,进行彻底清池。

(2)各养殖池的进、排水应独立分开,工具在用前用后要消毒;蝌蚪入池前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0-30分钟。

(3)合理密养,定期换水,保持蝌蚪池水质和饵料卫生,每月用生石灰15-20毫克/升全池遍洒消毒1-2次。

(4)定期用适量的先锋霉素或磺胺甲基异噁唑(SMZ)拌入蝌蚪饵料中投喂,有预防效果。

(5)发病后,捞起蝌蚪,按1万尾蝌蚪用60万国际单位青霉素和50万国际单位链霉素加入10千克水中制成混合液浸泡蝌蚪30分钟;或用2-3毫克/升的高锰酸钾和冰乙酸混合剂全池遍洒;或用0.5毫克/升的优氯净全池遍洒。

相关阅读

母牛产后败血症的病因及临床症状 母牛产后败血症治疗


母牛产后败血症主要是由于分娩过程中或者产后感染某些病原菌,且其侵入血液,或者由于饲养管理存在明显缺陷,或者发生某种强烈应激而导致机体抵抗力减弱,从而快速发展成症状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母牛只要发生该病,大部分都容易被动淘汰,给饲养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伤。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母牛产后败血症的病因及临床症状和母牛产后败血症治疗。

1、病因分析

母牛产后败血症一般是由于分娩过程中或者产后生殖器官发生明显变化,如生产或者手术取出胎儿时可能损伤软产道以及子宫;产后子宫颈明显开张,恶露滞留在子宫内以及发生胎衣不下;产后外阴发生外翻或者过于松弛,接触不卫生的尾根部、牛床、圈舍,以及周围环境恶劣等,从而感染多种致病微生物,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且形成有利于其大量繁殖的条件,进而引起发病。

2、临床症状

产后败血症通常在母牛产后1~3天发生,病程往往呈急性经过。病牛表现出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达到41~43℃,呈现稽留热,持续寒颤,呼吸浅且快,能够达到60次/min左右,心率加快,能够达到100次/min左右。精神萎靡,反应淡漠,眼结膜充血,往往卧地不起,持续发出呻吟,磨牙,停止泌乳,子宫没有彻底复旧,往往滞留有胎衣以及散发恶臭味的褐色分泌物。检查阴道时,发现黏膜干燥,有渗出物或者纤维蛋白膜覆盖在子宫颈口或者伤口处。临死时,病牛体温降低,呼吸缓慢,心率微弱。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会发展成脓血症,主要是由于致病菌经由细菌栓子或者感染的血栓侵入血液,并通过血液循环扩散到各个器官和组织内,从而形成转移性脓肿。转移性脓肿呈粟粒到拳头大小不等,能够存在于机体的各个器官。病灶周围发生明显水肿,严重疼痛,肉芽组织发生肿胀、坏死、分解,且明显发绀,表面存在较多稀薄的脓汁,并散发恶臭味。此时病牛精神萎靡,停止采食,但增加饮水,大量流汗,脉搏弱频,呼吸加速,体温升高可超过40℃,呈稽留热、间歇热或者弛张热型,体温降低时会出现明显的出汗现象,处于高烧不退阶段,由于全身症状严重恶化通常会导致死亡。

3、治疗措施

西药治疗。如果病牛产后排出胎衣,可对直肠进行按压,尽可能促使子宫内渗出物及早排出。向病牛子宫内投入400万IU土霉素注射剂以及适量的盐水,每天1次。静脉注射500mL10%葡萄糖注射液、200mL复方氯化钙注射液、3000mL5%葡萄糖氯化钙注射液、500mL5%碳酸氢钠注射液、750mL甲硝唑注射液、lg环丙沙星注射液、25支400万IU青霉素钠注射剂、50mL维生素C注射液,经过6~8h再进行1次静脉注射。当病牛脱水症状消失后,要停止使用复方氯化钙注射液,直到体温降低到39℃以下,之后每天进行1次静脉注射,直至体温下降到正常水平,并改为采取常规抗生素治疗,连续使用2~3天。

中药治疗。主要以解毒、清热、凉血、泻火、祛瘀生新为治疗原则,常使用生化汤加减,即取25g甘草、45g桃仁、35g川芎、40g当归、30g炮姜。为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可减去炮姜,再添加80g蒲公英、60g连翘、60g败酱草、120g金银花、160g石膏、60g红藤;为凉血,可添加60g郁金、40g白茅根;为促使子宫内恶露尽快排出,可添加60g艾叶、100g益母草;为去瘀生新,看添加40g姜黄、60g生地、60g赤芍、45g五灵脂;为理肺热,可添加60g桑白皮、60g杏仁、60g贝母、40g知母、60g黄芩;为补气健脾和胃摄血,可添加25g陈皮、80g黄芪、60g石斛、60g阿胶、60g白术、60g山药、60g党参、45g厚朴等。

在病牛治疗时,最好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对病情仔细观察,根据病情发展的轻重适时更换中西药物,并采取辨证论治以及对症治疗。病牛采取中西药物治疗时,用药量要比普通病牛有所增加,并确保充足补液,保持酸碱平衡,补充适量的钾。

4、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牛场最好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如需引种必须慎重,并经过严格检疫。母牛适宜采取以封闭式管理为主的饲养模式,禁止牛与其他动物混在一起饲养,制定合理的消毒制度,并不断完善。采取有效的病原微生物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其对牛舍的危害下降到最低水平。此外,要定期对饲料中的营养水平进行评估,确保满足机体各个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同时要保证供给充足的饮水,促使机体抵抗能力增强,从而有效预防细菌感染。

产后护理。母牛分娩后,可饮用0.5kg麸皮水、1kg红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母牛体质尽快恢复,加速子宫收缩,胎衣及时排除。母牛分娩后1周内,必须加强护理,经常观察,并分别在每天上午、下午都进行1次体温检查。如果发现母牛存在异常情况,如精神不振,呼吸加速,排出粪便稀薄等,要立即进行处理,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母牛分娩后6一8h如果发生胎衣不下,要立即肌肉注射100万IU催产素,促使子宫明显收缩,从而及时将胎衣排除。如果母牛体温有所升高或者出现发炎症状,要立即注射较大剂量的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青霉素等,防止病情加重。

母牛产后败血症治疗

产后败血症是由局部炎症感染扩散而继发的全身性严重感染性疾病,是由细菌进入血液并产生毒素导致。此病在奶牛生产尤其是散养户养殖中经常发生.发病主要原因由奶牛难产时助产不当引起。

1、发病原因及病原体

1.1病因。母牛产后败血症通常是由难产、胎儿腐败或助产不当,软产道受到创伤和感染而发生:也可由某些疾病感染引起。如严重的子宫炎、子宫颈炎、阴道阴门炎、胎衣不下、子宫脱出、子宫复旧延迟以及严重的脓性坏死性乳房炎等。

1.2病原体。本病的病原菌,通过对发病母牛的监测.通常是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化脓性棒状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等,而且在临床上常为混合感染。

1.3发病机制。由于母牛分娩时发生的创伤及生殖道黏膜淋巴管的破裂.同时分娩后母牛机体对细菌的抵抗力下降.细菌易侵入机体进入血液并产生毒素,导致临床上奶牛发生产后败血症病。

2、临床症状

母牛产后败血症多呈亚急性病例,发病后如能得到及时治疗。一般均可痊愈。急性病例如果延误治疗,病牛可在发病后2―4天内死亡。发病初期.奶牛体温突然上升至40~41℃,触诊四肢末端及两耳有冷感;病牛精神极度沉郁,常卧下,呻吟,头颈弯于一侧,呈半昏迷状态;反射迟钝,食欲废绝,反刍停止,但喜欢饮水;同时产奶量骤减,2~3天后完全停止泌乳;眼结膜充血,且微带黄色,病的后期结膜发绀,有时可见小出血点;脉搏微弱,每分钟可达90120次;呼吸加快;临近死亡时,体温急剧下降,且常发生痉挛。整个病程中出现稽留热为败血症的一种特征性症状。同时,患病牛往往有腹膜炎的症状.腹壁收缩,触诊敏感。随着疾病的发展,病牛常出现腹泻,粪中带血,且有腥臭味,N0.72007有时则发生便秘;由于脱水,眼球凹陷,表现高度衰弱。另外,病牛阴道内还有少量带有恶臭的污红色或褐色液体流出,内含组织碎片。阴道检查时,母牛表现疼痛不安,黏膜干燥肿胀,呈污红色。如果见有创伤.其表面多覆盖一层灰黄色分泌物或薄膜。直肠检查可发现子宫复旧延迟.子宫壁厚而弛缓。

3、治疗原则和措施

产后败血症是局部炎症感染扩散而继发的严重全身性感染性疾病.病程发展急剧,所以治疗必须及时彻底。

3.1彻底处理病灶。对生殖道的病灶,可按子宫内膜炎治疗或处理.但绝对禁止冲洗子宫,并尽量减少对子宫和阴道的刺激.以免炎症扩散,加剧病情。为促进子宫内聚集的渗出物的迅速排出,可使用催产素和前列腺素等。

3.2应用抗菌素控制感染。为消灭侵入体内的病原菌.要及时全身应用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有条件的可进行药敏试验。抗生素的用量要比常规剂量稍大一些,并连续使用,直至体温降至正常2~3天后为止。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可选择先锋霉素、青霉素、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嘧啶、鱼腥草注射液等。

3.3强心补液,增强机体抵抗力。为促进血液中有毒物质排出和维持电解质平衡,防止组织脱水.可静脉注射葡萄糖液和生理盐水:补液时添加5%碳酸氢钠溶液及维生素C.同时肌肉注射复合维生素B。另外,可根据病情酌情应用强心剂、子宫收缩剂等。

3.4静脉注射钙制剂。钙剂对改善血液渗透性,促进微循环.增进心脏活动有一定的作用。一般可静脉注射10%氯化钙溶液150~200毫升或10%葡萄糖酸钙溶液500―800毫升。由于钙剂对心脏作用强烈,注射必须尽量缓慢,否则可引起休克或心跳骤然停止而死亡。对病情严重、心脏极度衰歇的病牛应避免使用。


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


疾病名称细菌性败血症

为害对象 主要危害苗种、成鱼也可患病
疾病概述 病鱼食欲减退,离群独游,在水面作圆形游动,有时头向下做旋转或翻滚运动

病原 与淡水养殖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病原相似。主要病原菌有鲁克氏耶尔森氏菌、嗜水气单胞菌和弧菌。

症状 病鱼体表充血、出血(表现为针尖大小的点状出血),以下颌、胸鳍基部、腹部(常表现为两侧充血呈桃红色)和尾柄最明显。剥去皮肤可见肌肉也有出血现象。鳃丝颜色变淡、粘液增多。病鱼腹部略肿胀,肛门红肿。剖开腹腔,可见腹腔内充满暗红色腹水,肝、脾、肾等实质器官肿大、充血、出血、颜色变淡,肝脏浊白,肾脏暗红。部分病鱼的肠道。脂肪组织及性腺也表现为充血、出血。病鱼消化道内无食物,胃内偶尔可见气泡,胃和肠中常有粘液栓。

发病规律 流行于4-10月,尤以7-8月为甚。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以改善池塘底质、调节池水PH值。

(2)合理放养,加强饲养管理。经常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每月用20毫克/升浓度的生石灰全池遍洒1-2次,调整池水pH值使保持在6.8-7.8。

(3)苗种放养、运输、拉网时尽量避免损伤鱼体,放养时用1%-3%食盐水浸洗鱼体15-20分钟。

(4)药物防治,参照大口鲶出血病进行。

母牛产后败血症的病因分析 母牛产后败血症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母牛产后败血症主要是由于分娩过程中或者产后感染某些病原菌,且其侵入血液,或者由于饲养管理存在明显缺陷,或者发生某种强烈应激而导致机体抵抗力减弱,从而快速发展成症状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母牛只要发生该病,大部分都容易被动淘汰,给饲养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伤,现介绍该病的防治措施。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母牛产后败血症的病因分析母牛产后败血症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母牛发生难产后助产或者剥离胎衣时没有严格消毒,主要是外阴部、产科器械以及术者手臂等没有彻底消毒,导致病原微生物容易侵入到生殖器官;助产时操作过于粗暴而使产道或者子宫颈发生损伤,或者发生胎衣不下,促使病原微生物通过胎衣引起全身感染,还可能是由于过早或者过晚剥离胎衣;产后子宫过于松弛,但子宫口过早收缩,导致子宫内由于蓄积腐败的胎衣碎块而形成恶露,或者胎衣剥离后使用过高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子宫,导致子宫内膜大面积发生烧伤;难产发生时间过久,导致胎儿发生死亡,甚至在子宫内发生腐败分解;患有严重的产后肠炎、脓性坏死性乳房炎以及真胃炎等,都能够导致母牛产后发生该病。

2、临床症状

病牛产后突然出现高热,一般产后经过2~3天或者更长时间发生,体温突然升高达到40~41℃,呈现典型的稽留热,但角根、两耳、四肢末端处冰凉。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当,往往会在2~4天内发生死亡。病牛在高热的过程中,还伴有精神严重萎靡,往往俯卧在地,头颈朝向一侧弯曲,发出呻吟,反应淡漠,陷入昏睡。停止采食、反刍,空嚼磨牙,饮欲增强,产奶量急剧下降,基本上无乳挤出。眼黏膜发生充血,略带黄色,后期黏膜发绀,甚至存在小点出血。当肺部发生感染时,会导致呼吸加深,经常咳嗽,并有黏稠脓鼻涕从鼻腔流出。在肺部听诊可听到哕音,肺泡呼吸音明显增强,并伴有哼声。脉搏快且微弱,达到90~120次/min。腹壁有所紧缩,甚至发生腹泻,排出混杂血液的粪便,并散发腥臭味。眼球发生凹陷,明显脱水,严重衰竭。通常病牛的阴道里会有少量褐色或者污红色的恶露流出,里面混杂组织碎片,并发出恶臭味。阴道明显肿胀、疼痛,存在创伤时会变成污红色,并有一层灰黄色的分泌物覆盖在上面。对子宫壁厚进行直检,发现弛缓、肿胀。病程持续较长时,会影响机体生育能力和健康状况。症状严重时,病牛后期体温降低,之后很快发生死亡。

3、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该病是由于局部炎症感染不断蔓延而继发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往往呈急性经过,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治疗。首先要对病灶进行彻底处理,对于生殖道内存在的病灶,可按照子宫内膜炎进行治疗或者处理,但不允许对子宫进行冲洗,并尽可能避免刺激子宫和阴道,防止炎症蔓延而使病情加重。为加速排出子宫内积聚的渗出物,可使用前列腺素和催产素等。为使病牛体内的病原菌被消灭,要及时使用磺胺类药物或者抗生素采取全身治疗,如果条件允许可先进行药敏试验,同时还要使用抗菌素避免其他感染。抗生素的剂量要比正常剂量略有增大,且确保持续使用,直到病牛体温降低到正常水平的2~3天后才能够停止用药。一般来说,临床上经常选择使用鱼腥草注射液、青霉素、磺胺二甲嘧啶、先锋霉素、磺胺嘧啶等。然后病牛要采取强心补液,促使机体抵抗力提高,即静脉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溶液,以使血液内存在的有毒物质尽快排出,并调成电解质平衡,避免组织发生脱水;同时在溶液中添加维生素C及5%碳酸氢钠溶液,并配合肌肉注射适量的复合维生素B。另外,要根据病牛实际病情使用适量的子宫收缩剂、强心剂等。根据以上治疗原则,病牛可静脉注射由400mL10%葡萄糖、250mL25%葡萄糖、1000N1500mL葡萄糖氯化钠、20mL10%安钠咖、250mL10%磺胺嘧啶、30~50mL30%安乃近、100mL10%维生素C、500~700mL5%碳酸氢钠组成的混合药液,直到体温降低到正常水平。第一次静脉注射的同时,要配合肌肉注射50万IU缩宫素,经过4h再用1次。或静脉注射2500mL由400mL10%葡萄糖、0.9%生理盐水、1200万IU青霉素钠、1000~1500mL葡萄糖氢化钠、500~700mL5%碳酸氢钠、100mLio%维生素C组成的混合溶液,每天1次,直到症状基本消失。以上溶液中的钙剂会强烈刺激心脏,因此必须控制注射速度缓慢,不然会导致休克或作业心跳突然停止而发生死亡。如果病牛症状严重,且心脏过于衰竭,则不允许使用。

加强饲养管理。牛场要坚持采取自繁自养,确保牛舍清洁卫生,使饲养环境以及空气质量良好,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禁止与其他动物混合饲养。牛排出的尿液和粪便要采取无害化处理。饲养模式最好采取封闭式管理,并制定合理的消毒制度,必须引种时要求经过严格检疫。确保饲喂品质优良的饲料,使牛能够摄取充足的营养。定期对饲料内所含的营养成分及含量进行评估,以确保满足牛任何生长阶段所需的营养。同时,要保证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提高机体抵抗能力,避免发生感染。霉菌毒素容易导致牛发生免疫抑制,为此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霉菌吸附剂,避免机体摄人霉菌毒素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而出现发病。

奶牛产后败血症治疗

产后败血症是由局部炎症感染扩散而继发的全身性严重感染性疾病,是由细菌进入血液并产生毒素导致。此病在奶牛生产尤其是散养户养殖中经常发生.发病主要原因由奶牛难产时助产不当引起。

1、发病原因及病原体

1.1病因。奶牛产后败血症通常是由难产、胎儿腐败或助产不当,软产道受到创伤和感染而发生:也可由某些疾病感染引起。如严重的子宫炎、子宫颈炎、阴道阴门炎、胎衣不下、子宫脱出、子宫复旧延迟以及严重的脓性坏死性乳房炎等。

1.2病原体。本病的病原菌,通过对发病奶牛的监测.通常是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化脓性棒状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等,而且在临床上常为混合感染。

1.3发病机制。由于奶牛分娩时发生的创伤及生殖道黏膜淋巴管的破裂.同时分娩后母牛机体对细菌的抵抗力下降.细菌易侵入机体进入血液并产生毒素,导致临床上奶牛发生产后败血症病。

2、临床症状

奶牛产后败血症多呈亚急性病例,发病后如能得到及时治疗。一般均可痊愈。急性病例如果延误治疗,病牛可在发病后2―4天内死亡。发病初期.奶牛体温突然上升至40~41℃,触诊四肢末端及两耳有冷感;病牛精神极度沉郁,常卧下,呻吟,头颈弯于一侧,呈半昏迷状态;反射迟钝,食欲废绝,反刍停止,但喜欢饮水;同时产奶量骤减,2~3天后完全停止泌乳;眼结膜充血,且微带黄色,病的后期结膜发绀,有时可见小出血点;脉搏微弱,每分钟可达90120次;呼吸加快;临近死亡时,体温急剧下降,且常发生痉挛。整个病程中出现稽留热为败血症的一种特征性症状。同时,患病牛往往有腹膜炎的症状.腹壁收缩,触诊敏感。随着疾病的发展,病牛常出现腹泻,粪中带血,且有腥臭味,N0.72007有时则发生便秘;由于脱水,眼球凹陷,表现高度衰弱。另外,病牛阴道内还有少量带有恶臭的污红色或褐色液体流出,内含组织碎片。阴道检查时,母牛表现疼痛不安,黏膜干燥肿胀,呈污红色。如果见有创伤.其表面多覆盖一层灰黄色分泌物或薄膜。直肠检查可发现子宫复旧延迟.子宫壁厚而弛缓。

3、治疗原则和措施

产后败血症是局部炎症感染扩散而继发的严重全身性感染性疾病.病程发展急剧,所以治疗必须及时彻底。

3.1彻底处理病灶。对生殖道的病灶,可按子宫内膜炎治疗或处理.但绝对禁止冲洗子宫,并尽量减少对子宫和阴道的刺激.以免炎症扩散,加剧病情。为促进子宫内聚集的渗出物的迅速排出,可使用催产素和前列腺素等。

3.2应用抗菌素控制感染。为消灭侵入体内的病原菌.要及时全身应用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有条件的可进行药敏试验。抗生素的用量要比常规剂量稍大一些,并连续使用,直至体温降至正常2~3天后为止。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可选择先锋霉素、青霉素、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嘧啶、鱼腥草注射液等。

3.3强心补液,增强机体抵抗力。为促进血液中有毒物质排出和维持电解质平衡,防止组织脱水.可静脉注射葡萄糖液和生理盐水:补液时添加5%碳酸氢钠溶液及维生素C.同时肌肉注射复合维生素B。另外,可根据病情酌情应用强心剂、子宫收缩剂等。

3.4静脉注射钙制剂。钙剂对改善血液渗透性,促进微循环.增进心脏活动有一定的作用。一般可静脉注射10%氯化钙溶液150~200毫升或10%葡萄糖酸钙溶液500―800毫升。由于钙剂对心脏作用强烈,注射必须尽量缓慢,否则可引起休克或心跳骤然停止而死亡。对病情严重、心脏极度衰歇的病牛应避免使用。

鳜鱼暴发性传染病


疾病名称鳜暴发性传染病

为害对象 鳜鱼
疾病概述
本病又名鳜传染性肝肾坏死病,系鳜鱼养殖中的重要疾病,主要流行于广东省。大多呈急性流行,发病率在50%左右,死亡率可达50%-90%,对鳜鱼养殖造成很大为害。

病原 病原暂定为鳜鱼病毒(SCV)或鳜传染性肝、肾坏死病毒(SILRNV)。

症状
病鱼口腔周围、鳃盖、鳍条基部、尾柄处充血,有的病鱼眼球突出或有蛀鳍现象;大部分鱼鳃贫血,剖腹后,可见肝、脾、肾上有出血点,肝肿大,常可见坏死斑,胆囊肿大。

发病规律 本病发生于单养鳜鱼鱼池中,目前尚未见鱼池中套养鳜鱼发生此病,主要发生于鱼种和成鱼养殖阶段,发病季节在广东省为5-10月。

防治方法

由于单养鳜鱼是用活杂色做饵料,故除了要求做好常规的清塘消毒及活杂鱼消毒以外,目前尚无治疗方法。

城市湖泊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预防治疗实例


在2007年和2008年广西南宁市南湖曾连续两次发生了鱼类暴发性出血病。我们针对此病采取了多项综合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了病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我们这两年对此病的发病环境情况和治疗措施简要介绍如下:

一、湖泊概况

广西南宁市南湖位于南宁市东南部,是南宁市内最大的湖泊,是在古河道的基础上筑坝蓄水而成的人工湖,湖面呈狭长形,东西走向,西高东低,西面有一个可以从其他河道提水补水的补水口,东面有一出水闸门,通过闸门可人工调控水位。湖区面积1.1公顷,全长约3.8千米,宽250~380米,常年平均水深1.6米,最大水深2米,库容188万立方米。南湖周边原来有十几个污水口,但是在2003年经过实施截污工程后仅保留了7个雨污合流的溢流口,平常没有任何污水流入。截污后湖区的水源主要由河道抽提补水和降雨补充。沿湖周边全部为机关、事业单位的驻地和居民生活区,湖面和周边的环湖绿地构成了南宁市最大的免费开放式公园,它具有景观游览、水上娱乐和调节当地小气候的功能。

二、暴发性出血病发生的时间及气候、水质条件

1.鱼病暴发的时间及气候情况这两年的鱼病监测情况表明,开始发病的时间2007年在4月底、2008年在5月初。这两年中两次发病的时间比较接近,发病的气候条件也比较接近,都处于南宁春夏季节交替、气温和水温逐步回升的时段。气温早晚变幅较大,一般在8.7~33.1℃;晴朗天气少,长时间阴雨天气连绵,而且雨量不大。

2.鱼病暴发时的水质状况根据我们对发病时的水质监测,水温22~27℃,透明度25厘米,pH7.8,溶解氧昼夜变化3.1~17毫克/升,叶绿素a的含量461毫克/立方米,化学耗氧量8.1毫克/升,总磷0.2毫克/升,总氮2.0毫克/升。

三、暴发性出血病发病的症状和特点

我们通过对病鱼进行目检和镜检,发现鱼类发病的症状有着不同的表现:有的鱼眼眶、吻、胸鳍基部、鳃盖骨或眼睛充血;有的体表充血,肌肉发红;有的体腔腹水,生殖腺肿大腐烂;有的表现为肠炎、肠内没有食物;而有的鱼肠的充塞度较高,表明吃食正常;有的鱼在水面窜跃,翻转窜游;有的病鱼外表没有任何症状。被检查发病的鱼类大部分鳍条完整,镜检除鲢鱼鳃部有大量中华鳋和少量的指环虫寄生外,其他品种的鱼类体表没有任何寄生虫寄生:在病鱼的血液中通过油镜都能观察到细菌的存在。

经我们观察此类暴发病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发病急,传染快,死亡的量大。从开始只有几千克死鱼,逐渐增加至每天几十千克、几百千克,5~7天内死鱼就可达每天上千千克。

2.发病的品种由滤食性鱼类开始向吃食性鱼类扩散。最初是鲢鱼先发病,逐渐发展到鳙鱼、露斯塔野鲮、麦瑞加拉鲮、翘嘴红鲌、鲤、鲫、鲮鱼、革胡子鲶等全湖品种都发生感染。

3.从水体的水层发病规律上看,先感染中上层的鱼类,后感染底层鱼类,即有从中上层鱼类向底层鱼类传播的特点。

四、暴发性出血病发病的原因分析

我们这两年通过对发病的时间、气候、水质变化和鱼体的检查和解剖等情况的分析,认为发病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体老化,有机物多每年的9月底,南宁市就进入秋季,雨水少,蒸发量大,这样的情况会一直延续到第二年的4月底5月初。在这段时间里,湖区水体的交换量少,有机物含量相对较高。近两年鱼的发病也是在这一时间段。

2.鱼类生长缓,陵,体质弱,抗病能力差我们在检查中发现,发病鱼类大部分都是2~3龄的鱼。最大个体0.75千克/尾,最小个体0.25千克/尾,平均重量在0.5千克/尾。而且大部分的雌性个体都已性成熟并正常怀卵,但鱼的个体不大、肥满度都不高。这说明湖内天然饵料不足,密度相对过大,造成鱼类生长慢、体质弱、抗病能力差。

3.有大量中华鳋寄生于鲢鱼的鳃部这两年通过在发病时段对有病症的鱼和无发病症状的不同鱼类进行抽样检查,发现鲢鱼鳃部都有中华鳋寄生,感染率达100%,而且数量大,翻开鳃盖后就可以看见密密麻麻的中华鳋挂在鳃上,镜检还发现有少量的指环虫寄生,鳃部充血明显。寄生虫的寄生不但损害鱼类的呼吸系统功能,还引发细菌性疾病的传播。

4.天气变化大,阴雨时间长,溶氧不稳定南宁市进入三四月份后气候变化无常,温度变化大,水温不稳定;阴雨天气时间长,而且雨量不充分,光照不足;这样的天气很容易造成湖水溶氧低,有助于有害病菌的繁殖和生长,为鱼病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温床。

五、防治措施和效果

通过发病的症状和原因分析,针对发病的轻重程度,我们采取了多项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1.及时将死鱼打捞上岸,挖坑深埋作无害化处理,避免死鱼污染水质,再次传播病菌。

2.先用90%的晶体敌百虫遍洒全湖,使敌百虫浓度达0.3克/立方米,灭杀中华鳋和指环虫。然后用纯度为99%的强氯精浓度以0.3克/立方米进行全湖泼洒,以达到灭杀病菌、控制病害传播的目的。

3.投喂药饵。用麦麸拌抗生素,按每50千克饲料拌50克土霉素的比例投喂全湖鱼类,连续投喂5天。

4.适时冲注新水。在杀虫和消毒用药喷洒两天后,加大补水量和下泻流量,加快水体的交换,改善水质。

5.适当减少鱼类密度。在鱼类病情稳定后,将达到上市规格的鱼类及时捕捞上市。

我们通过采取以上的综合措施,使死鱼从用药的第二天开始逐渐减少,一个星期后停止死鱼,病情完全得到了控制。

六、经验与体会

1.要加强病害的监测,及早发现,及时用药治疗。2007年由于没有进行认真监测,当初开始有少量鱼类死亡时没有引起重视,以为是天气因素引起的缺氧死亡,当发现大批死亡后才开始用药,结果损失3万多千克鱼,药物花费4万多元。2008年我们加强监控,发现有类似病症及少量死鱼后及时用药,两天后病情得以控制(/),药物花费1万多元,损失仅几百千克鱼。

2.准确、有效地用药。此类暴发性出血病鱼体往往有寄生虫寄生,治疗时首先要使用灭虫药物,后用杀菌药物。用药时要注意天气变化,应选择在晴天施药,尽量避免雨天用药。防止因降雨引起的水位变化致使用药浓度改变而影响药效;避免用药后因阴雨天和浮游植物减少,造成溶氧不足导致鱼类缺氧、病情加重的情况出现。

3.病情较重时,要采用外用与内服药物相结合的治疗方法。特别是露斯塔野鲮、鲤鱼、鲫鱼、革胡子鲶等吃食性鱼类开始死亡时,除采用外用的消杀药物外,还应同时采用与内服抗生素药物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减少吃食性鱼类因吞食病死鱼残骸引发的感染,这样的治疗效果才明显。

4.注意施药方法和用药安全。由于水面面积大,全湖喷洒投放药物的工作人员几乎都在船上操作,如果操作不当容易发生工作人员无法躲避、造成瞬间吸入药品中毒的安全事故。施药人员要配足口罩、眼罩、手套、水鞋等防护用具;施药时应遵循由上风岸往下风岸喷洒、从水流的上游往下游喷洒的顺序进行,洒药过程中最好直接将药注入水里,尽量避免向空中喷洒,以免药末随风飘向岸边,对游人和植物造成伤害,污染环境。

5.在鱼类发病及用药时不要急于捕捞。应在药效消失后、鱼类没有发病症状时进行捕捞,避免加重病情和有药物残留的鱼流入市场危害市民身体健康。

欧洲鳗温和气单胞菌性败血症


病鱼体质较弱,多于水流缓慢处的水面上缓慢游动;病鱼的腹部膨胀,鳃盖水肿,鳃丝水肿充血,腹部皮肤充血连成片状,肛门红肿外突,臀鳍充血。解剖病 腹腔积有血水,肝脏严重失血呈苍白色;胆囊肿大,呈黑色。

此病的传染速度较快,往往几小时之内便可用肉眼观察到病鱼数量的增加;一旦感染此病,病鱼便很难存活,从发病初期到病情得到控制,一般需10天左右的时间。

主要预防措施为于夏季高温季节保持池水的清洁,并定期施用消毒剂(在水温超过28度时,每5天1次),同时定期服用敏感抗菌素。在此病流行高峰季节,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并适当加大剂量。

主要治疗方法:

用氟哌酸水溶液全池泼洒,使之浓度为610-6~1010-6,连续处理2~3天。

使用浓度为每吨水100万~200万单位的庆大霉素全池泼洒,连续2~3天:

用含氯消毒剂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0.210-6~0.310-6,连续3天;

使用有机碘药物全池泼洒,浓度为210-6~310-6,连续3天。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717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北极熊冬眠吗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