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振养猪发家致富还欠款 照顾瘫痪父亲6年如一日

刘义振每天起早贪黑精心管理养猪场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良庆区那陈镇六眼村六竿坡的有为青年刘义振,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写了这句话。6年前,一场致命性的灾祸降临他的家庭,在艰难困苦中,作为家中长子的他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6年如一日照顾脑瘫卧床的父亲,提供弟妹读书生活费用6年间,他不仅用赤诚孝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出了最好的诠释,还靠自己的双手发家致富偿还了十几万元欠款,并且利用自学的本领和自己的专长,引领十里八村的乡亲共奔发家致富之路。

突来变故让父亲瘫痪卧床

刘义振原本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家。10年前,刚满50岁的父亲举家来到桂林,并在当地投资开办了一家颇有规模的养猪场。当时正值全国生猪价格上扬,家里收入可观,维持家庭开支及供弟妹在外读书绰绰有余。

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的一天,天降大雨,刘父找来一架梯子自行爬上养猪场的屋顶补漏。但由于雨天脚滑,刘父从近3米高的顶篷上滑倒,头部直接撞击地板,造成头骨破裂、颅内大出血。

当时,尽管第一时间送往医院救治,但由于受伤太重,在医院共做了5次大手术、昏迷了27天后,才把父亲的命给救回来。刘义振哽咽着说。

命虽然保住了,但刘父几乎成为一名植物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吃喝拉撒只能由人照顾。由于脑重伤后遗症,刘父每月需吃500元左右的抗癫痫药,癫痫病隔月便会发作一次,把家里人折腾得不得了,本来身体不是很好的母亲一天天消瘦。

照顾瘫痪父亲6年如一日

事发后,刘义振作为家中的长子,毅然担负起借钱治病、提供弟妹读书生活费等家中事务。为了还掉父亲治伤欠下的30多万元债务,他只能将作为家里主要经济来源的养猪场低价卖掉,加上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方面报销得款,还是欠下十多万元债务。

无奈之下,刘义振一家只能举家返回家乡。面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父亲、已经80岁的爷爷,想着在外读技校的两个弟妹,年仅25岁的刘义振经过几天几夜的思考,决定留在家里,利用自己不断成熟的养猪经验赚钱,靠自己的双手维持这个家。

当时刘义振刚成家不久,夫妻俩每天起早贪黑,精心管理养猪场。不到半年,由于管理得当且技术过关,养猪场便有了效益。之后,刘义振逐步扩大养殖规模,并引进新品种改良老品种。

同时,头脑灵活的刘义振不限于养猪这块。当看到当地的火龙果种植业发展得很好,他决定在种植的同时开办一个火龙果水泥柱加工厂,在有力支持本镇火龙果业的同时也增加自己的收入;每年还种植10多亩甘蔗,确保有收入维持家庭开支和资助两个弟妹读书

引领众乡亲共同发家致富

经过三四年打拼,刘义振在资助弟妹完成学业的同时,也偿还了十几万元欠款。在刘义振的无微不至照顾下,他父亲的病情也逐渐好转,去年终于可以下床走20多米远的路,并简单自理。刘义振靠自己的双手,用勤劳立住脚跟并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不仅让一家摆脱了欠债累累的生活窘境,自己也成了当地村民交口称赞的大孝子。

刘义振的孝心和创业激情打动了当地村民,村民一致推举他担任本村的团支部书记、那陈镇团委编外副书记。今年2月根据组织的需要,刘义振走上村党支部副书记的岗位,担当起为村民服务的更多责任。

自己富了不算富,只有大家富了才算富。脱贫致富后,刘义振不忘众乡亲。颇有经营头脑的他把本村优秀创业青年组织起来,牵头成立了特色养殖协会,成功带动16户农村青年创业养猪;成立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火龙果水泥柱制品厂,带动火龙果种植面积达500多亩,并提供养殖技术知识、火龙果种植技术等,形成互帮互助,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相关推荐

刘光辉的养猪赚钱原因


刘光辉是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欧江岔镇一位普通的农民,20世纪90年代初,他家收入微薄,生活艰辛,一心想发家致富,先后从事过家鱼孵化和养殖,但效果不佳。此后,他搭建4间猪圈,尝试养猪,但刚起步就遭到猪病袭击,损失惨重。刘光辉没有气馁,他刻苦学习动物防疫知识,逐步掌握了猪病防治技术。目前,刘光辉创办的猪场总投资达1200万元,建猪舍14栋,面积1.5万平方米,饲料加工厂房1100平方米,生活办公用房1000平方米。拥有青饲料生产基地21亩,存栏商品猪5000头,能繁母猪500头。2011年,猪场实现销售收入3200万元,实现利润460万元,刘光辉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养猪致富能手。他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4个方面:

一是得到镇、村干部的大力支持。

在猪舍用地审批中,镇、村负责人现场办公,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资金周转困难时,镇党委、政府的主要负责人为其牵线搭桥,争取到银行信贷部门的资金扶助。

二是狠抓生猪品种改良。

刘光辉认识到,要在生猪养殖上干一番事业,必须改良品种。2003年,他从省农科院引进大约克、杜洛克等良种猪,自繁自养,不断扩大养殖规模。2007年以后,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下,他投入资金1200万元,租赁土地、湖面838亩,建起全价饲料厂,兴建了万头瘦肉型猪养殖示范基地。按照打造绿色生猪养殖产业基地的要求,采取猪沼鱼(藕)种养模式,走发展绿色、环保、规模化综合养殖之路,猪粪送进沼气池,沼渣、沼液给206亩鱼池、312亩莲藕做肥料,不仅有效减少和避免了环境污染与疫病传播,每年还节约养鱼养藕成本15万元(/)。为切实加强基地的技术服务能力,刘光辉根据畜牧部门专家的意见,对养猪的每一道工序都实行规范化管理,加强栏舍的清洁卫生与消毒处理,及时防治生猪疾病。他还从大专院校聘用了12名毕业生,扩大基地的技术队伍。

三是成立养猪协会,连锁经营,实行产、供、销一体化。

为加快生猪生产向规模化转化,增加养殖效益,2007年5月,刘光辉在区畜牧水产局和镇政府的支持下,发起成立了生猪养殖协会,以公司+协会+农户的模式推进产业化经营,按照统一供应饲料药品、统一指导饲养技术、统一卫生防疫措施、统一收购仔猪和育肥猪、统一养殖经营方式的五统一思路进行运作,以高于同期市场价格回收成品猪,形成了以养殖基地为中心,以养殖大户为龙头的规模养猪业,实现了协会成员技术与资源的共享,促进了生猪产业的蓬勃发展。至2012年7月底,协会5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户达40个,200头以上的养殖户80多个,辐射到全镇23个行政村及周边4个乡镇,带动养猪户超过1280个,户均增收1.5万余元。全年可销售商品猪8.3万头,实现产值1.4亿元。

四是沉着应对市场。

刘光辉善于把握市场脉搏,当生猪市场价格低迷时,他不但不灰心丧气,反而视情扩大规模。因为他知道,市场上每一次低谷过后,必定有一次高峰到来。

刘光辉致富不忘乡亲,热心公共事业,先后捐款30万元硬化2.5公里乡村公路;为孤寡老人送去物资,帮助他们度过生活难关。他还经常带领基地技术人员对农民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不定期地举办生猪科技培训和讲座,向农民传授最新科学养猪方法,近年来,在他的带领下,技术服务队伍共入户指导1200多次,举办各种形式的扶贫讲座50多场,对规模生猪养殖户进行了20多次无偿技术培训,受训对象900多人。目前全镇已有1280多户农民走上了养猪致富的道路,其中80户成为了当地有名的生猪养殖大户。

(作者联系地址:湖南省益阳市政协办公室邮编:413000)

湘潭“兔哥”刘中文成致富“带头大哥”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家婚丧喜庆酒席的档次也在不断提高,除了传统的鸡鸭鱼肉外,牛羊肉和海鲜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在湘潭县谭家山镇,如今办酒席更多了一样新菜品——兔肉。肉兔来自本镇荷叶坝村养兔大王——“兔哥”刘中文的家兔养殖专业合作社。

谭家山镇经济办负责人说,刘中文养兔不仅带领乡村致了富,还改变了谭家山一带农家酒席的风味。

我们见到刘中文时,他正准备去兔舍喂兔。问及他的年龄时,我们才明白人们为什么叫他“兔哥”了,原来刘中文出生于1962年,属虎,比1963年属兔的大一岁,理当是哥。同时,今年53岁的刘中文养兔已有21年历史,是当地养兔最早、规模最大的专业户,更是中文家兔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领头大哥”。

作为养殖专业户,刘中文一开始养的是猪和鸡。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刘中文就开始尝试着养猪养鸡,规模最大时存栏猪超过100头、鸡超过1000羽,是当地出了名的养殖专业户。由于当时信息不灵,对市场行情把握不准,大起大落的行情让刘中文老是跟不上节拍,不仅没有赚到钱,连老本也赔了个精光。

1994年,刘中文开始转行养兔。刘中文说,当初选择养兔,一是因为养兔投资不多,且繁殖率高,二是草食的兔子疫病少,易防治,三是养兔的人不多,市场稳定,风险不大。

刘中文抱回10只种兔,开始养兔,由于兔子一月一胎、一胎多仔,所以发展很快,以至于后来不得不采取措施控制繁殖周期,改为两月一胎,这不仅提高了仔兔成活率,也提高了仔兔的体质,生长更迅速,三个月就能长到4斤左右出栏。

开始养兔时,市场上还没有专门的家兔饲料,刘中文只得用干、鲜草料辅以鸡饲料来养兔。2012年起,刘中文开始自己琢磨开发兔用饲料,并于2014年开发成功,他在饲料中加入了多味中草药,不仅能提高兔子的免疫力,减少疫病防治成本,喂出的兔子肉质更鲜美。如今,刘中文办起了兔用饲料加工厂,产品除自家兔场用外,主要供应给合作社的合作伙伴。

现在刘中文的养兔场存栏母兔200只,商品兔1000余只,年出栏5000多只。每只商品兔成本为20元,市场售价为60元,纯利40元,也就是说,刘中文每年能赚20多万元,这还不包括出售种兔和饲料的利润。

看到刘中文养兔子赚了钱,乡亲们也跟着养起了家兔,现在荷叶坝村及邻近地区养兔专业户达100余户,年出栏商品兔总规模达10万只。从1994年10只种兔起步到现在,规模扩大了1万倍,村民每年靠养兔能挣到400万元以上,“兔哥”刘中文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大哥”。

刘作林:“天鹅梦”实现的致富路


春的生机把大地侵染成了绿油油的一片,在南溪区裴石乡裴丰村一社成群结队的白鹅似朵朵白云漂游在这青山绿水之间,此时,刘作林正吆赶着白鹅到池塘里去扑食、喝水。“你看我这白鹅像不像天鹅,它们可是我的宝贝!”刘作林边说着边抱起蹲在地上不走的白鹅,查看没有伤痕后轻轻放在了地上。

刘作林的白鹅养殖场位于宜宾南溪区裴丰村一社一个青山环绕之地,门前清澈的溪水静静流淌,整齐的鹅舍依势而建,山顶上、水池边一块块绿油油的草场长势正旺,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数那一群大白鹅,高傲的神态、霸气的步伐、圆润的叫声,呈现出了一幅生态动人的画面。

据刘作林介绍,自2014年7月养殖场建成以来,目前已出栏商品鹅近2万只,实现销售收入120万元,利润达30万元。虽然养殖时间不久,但发展迅速,效益良好,可谁又能想到,刘作林刚开始的时候却是一个养殖白鹅的“门外汉”。

“我从小就喜欢天鹅,白鹅就像天鹅一样,我就想大规模的养殖它们,看起都舒服,这里的政策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帮我实现了这个梦想。”刘作林满腔热情投入到白鹅养殖事业中。2014年,他流转土地120亩,投资140余万元,成立了宏臣生态白鹅养殖场。

养殖场办起了,可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小鹅有啄毛癖,它把毛啄了不仅影响外观,更重要的是影响生长。但就是找不到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真是把我急的团团转,我恨不得把羽毛给它们粘上去。”刘作林笑说道。

最终,在南溪区畜牧局专家的帮助指导下,成功的解决了小鹅的啄毛癖。“其实也简单,就是青饲料的喂养比例不够,所以我就加大了草料的喂养,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小鹅啄毛的情况了。”刘作林说,通过这件事情,他意识到了自己对养殖技术的欠缺和对鹅自然生长习性的不了解。此后,他通过学习和请教,逐步了解了鹅的喂养技术。如今,从鹅苗的培育到成品鹅生长的注意事项,甚至到地面的硬化路段刘作林都讲的头头是道,俨然成为了一个养鹅专家。

同时,为了保证鹅的存活和生长,刘作林还聘请周边有喂养经验的农户到养殖场,采用放养的方式,大量喂养草料,并定期对养殖场进行全境消毒,使白鹅在生态、安全的环境下生长。“现在鹅的存活率是非常高的,长的还好也漂亮,很多人都打电话给我要买鹅。”刘作林说。

如今,刚卖了近一万只商品鹅,养殖场里还剩1000多只,刘作林准备留下来作种鹅。“我准备扩大规模,把种鹅场建起来,使存栏种鹅达到5000只的规模,年出栏四川白鹅达到15万只,力争实现年综合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利润达300万元以上。”刘作林说,下一步,他还要成立专业合作社,利用他的场地和技术优势,把四川白鹅的规模做大,带动周边农户一起致富。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42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