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畜疾病现状及对应措施

家畜疾病的防治,关系着食品的安全卫生以及家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家畜养殖业的防治也有了明显的进步,本文就针对家畜疾病的现状以及对应措施进行分析。

一、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由吃饱向吃好过度,必然对畜牧行业提出更高要求为社会提供健康的安全、绿色、有机的畜产品。传统畜牧业必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渐向市场畜牧业转变,人们的关注点不再停留在仅仅关注自身的安全问题这一层面,动物产品的安全问题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近几年来肉类产品的质量出现问题,我们基层一线兽医工作人员加强了对动物的检疫力度,层层把关,严格监管,家畜养殖的安全卫生以及疾病防治,就成为了各个农业服务中心的主题,但是各个地方因气候环境,物种以及生态的不同,家畜发病时处理措施也各不同。

本文就专门针对江城县整董镇家畜养殖比较常见的疾病、家畜疾病防治发展的现状进行探析,总结出各种常见的家畜疾病的防治措施,建立动物疫病长久有效的防控机制,保障畜牧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帮助本地的家畜养殖,可以走上更加健康的发展道路。

二、家畜疾病发展现状分析

经济的迅速发展,让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而物质生活的提升,自然也带动了畜牧业的提升。畜牧业的发展,让很多的农民,感受到了养殖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当然,在饲养家畜的同时,风险也是并存的,如果家畜一旦发病,对于养殖户来说,打击是毁灭性的。因此,对于家畜养殖相关疾病的防治,就成为了江城县整董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应当承担的责任,本文来分析一些常见病情以及防治策略。

三、家畜疾病在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盲目用药:对于基层工作人员来说,他们对家畜疾病的诊断,还只是停留在传统的体制阶段,用药极不科学,都是根据经验和习惯对家畜疾病进行治疗,在拿不准病情的情况下,有用药诊治的习惯。并没有按照程序来进行各方面的化验,从而容易使之出现误诊的情况,给家畜养殖户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对于病亡的家畜,应该要及时进行解剖化验,对于发热的家畜,也需要及时地找出发热的原因。而不是简单的做降温的处理,这样往往会因此错过家畜的最佳治疗时间。

2.剂量使用不科学:一些工作人员,在对家畜进行防治时,对于一些常见的疾病了解不够,从而使得他们在剂量的使用方面,会出现胡乱使用的情况,另外为急于治好畜禽疾病而大剂量使用药物也时有发生。这是不科学的,对于不同的药物,其包装上面都会有明显的适用范围,适合什么样的病症。

工作人员可参考相关说明,当然,对于剂量的使用,也需要准确地参考家畜的体重,根据其体重来科学地用药。否则的话,频繁使用青霉素之类的药物,如果无法对症下药,对于养殖户来说,其损失是无法估计的。

3.给药方式不对:不同的家畜疾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给药方式的不对,也会让家畜出现很多不良的反应。因此,要根据家畜的不同疾病,选择科学的给药方式,比如说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等等。如果是家畜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也不能采用口服的方式。

四、家畜疾病的主要防治措施

1.猪类疾病:猪比较容易出现的疾病有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对于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最主要的就是要使用免疫接种,对它进行疫苗的防治,才可以预防猪场出现大面积的猪瘟疾病。

第一种是口蹄疫,这种疾病的预防措施,在平时要经常定期地对猪群进行检疫,设置专门的疫区来隔离发病的猪群,对于疫区,一定要作好消毒以及封锁的工作,保证其病源不会感染到其他的猪群,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第二种就是猪丹毒,对于这种猪病,我们在进行防治的时候,最主要的措施,就是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都需要对猪场的猪群接种猪丹毒菌苗,可以有效地防治这种疾病。

2.牛羊疾病:首先要说到的就是坏死杆菌病,这种病症的防治,首先就是牛羊圈舍必须要保持干净和整洁,做好卫生工作,当然对于牛羊蹄一定要做好护理工作,发现牛蹄出现伤口现象,要进行及时处理,如果犯有坏死杆菌病,要立刻进行隔离处理。

其次,就是牛巴氏杆菌病和口蹄疫,这种病主要的防治措施就是要对牛羊定期进行疫苗注射,保持环境的整洁,让牛羊可以远离这种疾病。如果出现发病情况,也需要立刻隔离治疗。口蹄疫疫情进行扑杀、消毒,根除疫情隐患。

3.羊快疫和猝狙:对于这种现象,如果确认之后,立刻要对它们进行无害化处理,比如说将之埋杀等,让其不会感染到其他的羊群。其次,要对发病地点,加强消毒处理,防止羊群再次发病。

五、家畜疾病防治期间的处理工作

1.加强观察:对于已经发病的家畜,我们要随时对饮食状况、精神状态进行观察,要科学地对家畜进行药物的预防治疗,药物使用方法,疫苗的注射等,都需要参考相关技术资料。免疫期间,需要定期地增加家畜的抵抗能力,可以适当给其使用一些抗生素。

2.饲养管理:对于家畜的饲养管理,首先要保证它的营养充分,才可以让家畜免疫力增加。让家畜可以健康地成长,在进行家畜饲养时,要避免各种环境问题,比如说光照不合适等,让家畜生育能力受到影响,并且会增加疾病的感染率,因此在接种前后一星期时,需要在饮水中,适当加入一些电解多维,减少家畜受到应激刺激。

3.场所选择:对于家畜的养殖场所选择,也是非常重要,首先就是环境问题,一定是没有工业污染的地点,才会比较适合家畜的生长。其次就是要选择一些地地势较高,光照和通风都比较强的地方,对于家畜的健康成长,以及疾病预防有着极强的作用。

其次,就是对于养殖场内,各种养殖的设备一定要齐全,要保持与外界进行隔离,严格地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养殖场,防止疾病通过人员传播,其次,对于大型的养殖场,还必须要设置专门的实验室,来进一步观察家畜的各种并发病症,快速地抑制家畜的各种疾病感染。

六、结论

上述论证中可知,对于家畜的养殖,目前固然是存在很多的问题。由于用药不科学,剂量不合理等问题,以及病症的处理不及时,都有可能对家畜的养殖,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家畜养殖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剖析,准确地找出家畜发病的原因,对症下药,才可以更准确地抑制家畜病菌的传播和感染,从而让家畜疾病的防治能够真正的科学化,快捷化,效率化。

相关知识

建水县养鸭业的现状及发展措施


建水县具有悠久的养鸭历史。20世纪90年代以前,养鸭业生产水平低,发展速度慢,进人九五和十五养鸭业发展迅速。据统计,2005年末全县鸭存栏32.93万只,出栏肉鸭81.64万只。有力地推动了建水县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改善人民生活起到重要作用。

1 发展养鸭业的有利条件

1.1广阔的水面和适宜的气候 全县国土面积3 759 km, 城区、曲江两个坝子宽广,大部分稻田长年有水,境内有曲江、沪江两河交错经过。有中型小水库3座,蓄水8 300多万扩,小型水库85座,蓄水7200多扩,水库坝50个。加上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2090,平均降雨量783.1 m m,无霜期324d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四季如春,适宜养鸭。

1.2 具有种养结合的传统 建水县临安镇和曲江镇的群众历来有在水稻收割结束后利用鸭群放牧,采食田间遗谷的习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鸭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市场前景广阔,两镇许多农户纷纷转向经营养鸭业,将部分长年有水的水田围田造塘,改造成塘边养鸭、塘中养鱼、附近种果的立体化三高农业,扩大了综合利用效果,提高了农村的经济效益。

1.3 消费量大 建水县历来有逢年过节吃烤鸭,嫁娶婚丧必有鸭,喜庆接客不少鸭的消费传统,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鸭子也成了广大家庭餐桌上常见的美味佳肴。随着建水县旅游业的发展,国内外游客多达几十万人次(据统计, 2005年前来建水旅游的国内外游客有80.03万人),酿烤独特、精制、肉质嫩、味道鲜美的曲江和临安镇烤鸭深受国内外宾客的赞誉。现在建水的鸭子饲养量只能自给自足,外销不多,如果进一步开辟县外市场,需求量更是可观。

2 规模养殖情况

2.1生产方式 1990年之前,建水县鸭的饲养业一直是传统方式饲养,包括疾病防治、种蛋孵化、鸭的营养等。养殖户普遍于江河或池塘边划地为场,除了附设一产蛋舍或棚外,没有任何鸭舍。饲料单纯仅为稻谷加上放牧采食的青草。近年来,建水县的鸭子生产方式开始由分散零星户饲养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式的转变,由小农经济向现代化商品经济方式的转变,并开始由落后的传统饲养方式向科学的现代化饲养方式的转变。鸭子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养鸭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2.2 养殖规模 建水县拥有一批规模养鸭专业户。据统计,2005年出笼商品鸭在1万只以上的养鸭户10余户,年孵化、销售雏鸭10万只以上的农户5户。近年来,由于建水县成鸭主要是自产自销,所以,规模养鸭主要集中在烤鸭比较出名的临安镇、曲江镇片区。为了便于管理,提高专业化、标准化饲养程度,在临安镇养鸭比较集中的犁园街村委会建成建水县蛋鸭养殖小区,辐射带动了全县养禽业的发展。

3 服务网络建设情况

经过 九 五和十五的发展,建水县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全县14个乡镇建立乡镇兽医站,141个村委会设立村兽医防疫员,有村级兽医防疫员154 人,14个乡镇兽医站有畜牧兽医人员82人,县级兽医站38 人,县畜牧局机关(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8人,合计128人,其中乡镇兽医站、县兽医站、县畜牧局人员中有大专以上学历68人,中专55人。高级技术职称1人,中级技术职称52 人,初级技术职称59人,见习生2人。形成县、乡、村具有一定科技水平的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网络,有专人承担全县畜牧业信息传递工作,有效地保障了养鸭业生产措施的落实和现代科技的推广,鸭的各种疫病也得到很好的控制。

4 存在的问题

4.1 品种质量不高,不适应市场的需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鸭子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先后引进了樱桃谷鸭、天府肉鸭、江南I号、江南I号等优良品种,但是缺乏瘦肉率高、生长快的品种和后备品种,鸭子过肥、油腻,不能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要。

4.2 分片集中饲养,疫病隐患大建水县养鸭主要集中在临安镇和曲江镇。虽然鸭子的抗病力较强,疫病相对较少,但养鸭分散在千家万户,面小量大,而生产环境不能封闭隔离,同一水塘可能承载好几群来源不同的鸭群放牧,或者水塘相邻,容易造成鸭子感染各种传染病。当发生传染性疾病时,病原随水流向下游或者向周围扩散传播,使沿河上下游分布或者水塘周围的鸭群依次发病,损失严重。

4.3 鸭产品加工业严重滞后,产品单一,产业链短,制约了养鸭业的发展肉鸭主要以活鸭或简单加工,如烤、卤。蛋制品主要是以咸蛋、皮蛋的形式进人市场。并且在鸭产品的加工上仍然处于传统的手工劳作阶段,没有一家真正从事鸭屠宰、鸭肉加工、羽绒加工的企业,更没有形成品牌,市场上销售的烤鸭也只是一些个体户的小打小闹,数量少,储运不方便。缺乏新品种的开发、配套加工业的新建、鸭产品的保鲜、储运技术的研究及应用,鸭产品综合利用率低。

4.4 市场体系不健全,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渠道不畅最近几年,建水县的养鸭业虽然有了较大发展,涌现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养鸭大户,但养鸭产业化经营起步晚、规模小、效益差,鸭产品市场发育程度低,仍然以千家万户的个体面对市场竞争,缺乏抵御市场冲击的能力,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依然突出。信息体系不完善,中介服务机构少,养殖户参与市场竞争难度大。只注重抓县内市场,缺乏对省内外市场的开拓。鸭产品零售终端数量大、规模小,实力不强,基本处于单打独斗、分散经营状态,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大流通的需要。

4.5 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养鸭业生产发展虽然较快,但与养鸡规模化相比较,养鸭的规模化程度低,饲养规模一般不超过5万只。大部分养鸭场(户)还是以家庭养殖方式经营,产、供、销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龙头企业和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少,对饲养户带动能力不强,行业组织化程度低。从而使先进技术的推广,活鸭批量收购、运输、加工和销售以及打人县外市场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5 建水县养鸭业的发展措施

5.1 增加投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充分利用地方品种资源,突出重点,完善养鸭业良种繁育体系,积极开展品种改良,提高品种质量和档次,增加市场竞争力。向无公害基地和生产卫生、安全的绿色食品方向努力。

5.2 加强鸭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扩大流通渠道依靠加工企业,加强营销队伍建设,拓宽市场,扩大对外销售。在有条件的养鸭主产区,由乡镇、村委会把白条鸭、板鸭、烤鸭加工、运销户组织成立协会,增设营销网点,与国内品牌加工企业挂钩,按企业要求生产名牌产品,扩大鸭系列产品的外销量,继续壮大鸭产品个体运销户,政府出台相应一些优惠政策,培育市场,搞活市场流通,促进全县养鸭业的发展。

5.3 发展规模经济,加快养鸭业产业化进程建水县养鸭业发展速度较快,养鸭业的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比重仍然很小,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千家万户分散的饲养模式不利于生产的整体运行和协调发展,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有效保护。其产品在市场上也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养鸭业生产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和效益型转变,必须走规模化生产之路,推广小区适度规模养殖、专业大户、专业村或专业养殖场,充分发挥规模效应,采取专业村或饲养场也有利于统一防疫,对控制疾病传播十分有利。

5.4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养鸭业产业化经营目前,全县尚无养鸭龙头企业。因此,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制定发展养鸭业的扶持政策,在政策和资金上吸引省内外的投资商和民营企业家投资养鸭业,集中力量重点扶持一批种鸭繁殖、优良品种引进、鸭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逐渐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沽的分配机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生产程度,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提升整体市场竞争力,促进养鸭业的可持续发展。

5.5 加强科技推广,完善县、乡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畜牧兽医部门的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分区包片进行网络化技术指导服务。加强科技培训,做好良种、防疫治病、科学饲养管理等技术和产、销流通的中介服务,并建立必要的相关合同关系。如科技服务组织与养鸭户建立供料、科技服务及回收商品鸭的合同关系,与加工、流通企业建立商品鸭的供销合同关系。实行订单养鸭业,减少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失。同时应加强农户的信息意识和利用信息网络的能力,了解市场,把握市场。

虾养殖现状及市场分析


目前我国虾养殖现状是虾苗退化严重,国内没有自己品种的母虾,进口虾苗在我国的生长情况不乐观,由于白斑病、红体病等病害难以控制,影响了虾的总产量,市场对于虾的需求在逐年增加,市场行情看似不错,但是养殖户背后更多的是心酸,如果能有好的虾苗品种,提高养殖技术,养殖前景还是很不错的。

一、虾的养殖现状

1、虾苗退化严重

(1)虾的苗种是决定养殖好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现如今我国还没有自己品种的母虾,主要是依靠进口母虾来进行繁殖。

(2)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进口虾苗在我国的生长情况也越来越不容乐观,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虾苗的疾病和体质太差,本土虾不能得到很好的选育,所以虾农现在急需好的虾苗品种。

2、销路不畅

(1)近年来,商品虾受到国际市场的反倾销,食品安全检疫力度比较大。

(2)国家在对虾市场的宏观管理方面也缺乏政策性的指导,所以导致了虾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最终导致供给大于需求,虾的价格大幅度下降,养虾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3、疾病难控制

白斑病、红体病等病害已经成为了养虾业的头号公敌,虾生病之后就会难以控制,从而影响经济效果。疾病难以控制的原因有三个:

(1)因为病原复杂,而且病因不完全清除,这就导致了无法下药。

(2)虾的个体很小,并且数量很多,目前是不可能做到用疫苗进行免疫。

(3)虾体的自身抗敌非常弱,主要还是以天然的免疫反应为主。

二、虾的市场分析

1、虾市场行情看起来表面风光,但是背后更多的是心酸。目前虾的价格上涨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天灾人祸导致的虾的减产,从而导致市场供应量急剧减少。

2、同时市场对于虾的需求却在不断增加,所以虾的价格是在上涨的。

3、虾的消费渠道主要是加工、出口以及国内的消费需求。

4、虾的市场需求量是比较大的,并且目前还处于继续上升的阶段,所以,养殖优质虾还是可以收到比较不错的收益的。

三、如何做好养殖虾的前提工作

1、在养殖之前,要做好提前准备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虾的产量,增加收益。

2、要想做好前提工作,首先要根据虾群的养殖数量对池塘面积进行规划,这样才能在养殖虾的过程中更加节省时间和精力。

3、其次,要对水质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养殖虾群要靠近水源丰富的地方,并且水质一定是要安全没有任何污染的。

4、另外,还要给虾群建造好适合居住的生存条件,选择的生活环境最好是周围没有高大树木或者厂房的,要尽量选择光照条件充足的地方来进行养殖。

钦州养蜂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养蜂产业是一项不争田、不占地、投资少、见效快的无污染的集约型空中农业,也是低碳产业[1],是现代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维持生态平衡不可缺少的链环,对于促进农民丰产增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促进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钦州养蜂历史悠久,自然形成了中华蜜蜂养殖聚集地。目前蜂群数仅次于南宁市,在广西各市排名第二,特别是钦州市浦北县,该县已成为全国饲养中蜂最多的县之一,2011 年被评为全国养蜂示范县。2012 年加入中国养蜂学会,荣获中华蜜蜂之乡美誉。为切实保障我市养蜂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笔者结合我市养蜂业生产发展实际,实地进行了详实的调查分析。

1 钦州养蜂业发展的优势
1. 1 历史悠久

钦州市养中华蜜蜂历史悠久,发展养蜂业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钦州,古称安州,是具有1 400多年历史的岭南古城,1983 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钦州县,设立钦州市。据《钦州市志》记载,1949 年以前,钦州地区一般为山区农家零星少量饲养蜜蜂。1949 年以后,养蜂业得到较快发展,1958 年,全县养蜂0. 31 万箱。1965 年发展到0. 9 万箱,产蜜量33. 03 吨。20 世纪70 年代后,因多种原因蜜源减少,养蜂量渐减。1979 年,全县养蜂减至0. 21 万箱,产蜜量19. 6 吨。进入20 世纪80 年代,养蜂量有所上升,1986 年,全县养蜂增加到0. 32 万箱,产蜜量29. 17 吨。1990 年,全市养蜂0. 5 万箱,产蜜量18. 75 吨。

1. 2 中蜂群及产能颇具规模

据统计,钦州市2012 年饲养中蜂群数为11. 2 万箱,蜂蜜产量2 397吨。饲养中蜂60 箱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共有921 户,全市不饲养意蜂。养蜂专业合作社有10 家,蜂产品加工企业1 家。蜂群数在广西各市排名第二。荣获中华蜜蜂之乡美誉的浦北县,2013 年上半年养蜂户就已经达1 775户,蜂群8. 13 万箱,居全国饲养中蜂最多的县之列。

1. 3 蜜源植物丰富

蜜源植物决定养蜂业。钦州市属于桂南植被区,生长着热带雨林和亚热带的季雨林。年平均气温22℃,气候宜人,物种资源丰富,植物繁茂,森林覆盖率高。一年四季均有花开,蜜源植物分布广泛,拥有荔枝、龙眼、香蕉、芒果、玉米、八角、松林、桉树林、野桂花、野山花等良好蜜源,而且蜜源植物在时间上的互补性很强。钦州养蜂业主要集中在浦北县、灵山县、钦北区。浦北县蜜源植物面广繁茂,森林总积蓄量达20 亿立方米,连片面积最大的 11 万多亩天然次生红椎林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林区。浦北县已建成九大农业商品基地,其中香蕉、荔枝、龙眼等水果种植面积60 多万亩。灵山县盛产荔枝、龙眼、芒果、香蕉、西瓜、茶叶、水稻等水果和经济作物,是著名的中国荔枝之乡,现有水果面积115 万亩。钦州一年四季均可进行养蜂生产,春蜜、夏蜜、秋蜜、冬蜜产量分别占全年蜂蜜总产的30%、35%、10%、25%。钦州市现有蜜源植物的载蜂量已超过70 万群。

1. 4 区位优势独特

钦州处于北部湾经济区中心位置,背靠大西南,滨临北部湾,面向东南亚,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最前沿阵地,是西南地区乃至中国和世界贸易的重要门户。钦州完全可以成为蜂产品原料的集散地、高档蜂产品的主要加工地和产品输出地。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利用好区内外、国内外两个市场,做大做强养蜂产业是完全有可能的。

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历史赋予了钦州优越的养蜂业发展条件。丰富的蜜源资源,为养蜂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钦州蜂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 制约钦州蜂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2. 1 政府扶持不足,管理滞后

虽然养蜂产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地方政府认识不足,没有把养蜂业当作一项重要产业来抓,出现了政府扶持不足,管理滞后的现象。绝大部分县、区、乡( 镇) 没有专人专职抓养蜂,甚至养蜂站连机构代码都没有,牌子也没有。在管理上将养蜂业列在猪、牛、羊、鸡之后。近年来,养蜂业在项目和资金上几乎得不到支持,更没有扶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导致养蜂生产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虽然《广西蜂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印发,但扶持、管理工作出现明显滞后现象。

2. 2 饲养水平比较低、加工技术落后

与养蜂发达地区相比,钦州传统土法养蜂占比重较大,饲养水平低,技术落后。而蜂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蜂产品加工技术与全国先进水平相比也是比较落后的,进而造成蜂产品出口所占的比例也较少。

2. 3 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

钦州养蜂业仍属于小农经济。养蜂场规模比较小,分散自主经营模式为主,规模饲养户不多,一个蜂场几十群蜂自成一体,手工劳动,生产力低下。散户中大部分为兼职饲养。加工企业规模也较小,只能对蜂产品进行初级加工,效益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产业链没有得到有效延伸。

2. 4 蜂农老龄化,文化技术水平偏低

养蜂业是一项比较艰苦的行业,现在的年轻人普遍嫌养蜂挣钱少,都外出打工或者饲养别的家畜,养蜂成了老年人的工作。钦州市蜂农大部分在 50 岁以上,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能吃苦耐劳,也参加过技术培训,但受观念和领悟能力的限制,还采用老一套的蜂群管理和蜂产品生产方法及自己摸索得来的经验为主,对新开发的蜂产品认识不够或没有能力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2. 5 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行业风险增加

在追花逐蜜的生产模式中,蜂产品的品质难以控制,甚至出现制假售假、药物残留等现象。蜂农工作在野外山间,市场信息来源相对滞后。蜂农只能向产品收购商交售最初级的产品,而收购商对低品质蜜和高品质蜜价格差距不大,没有做到优质优价,使养蜂行业风险增加而收益下降。

2. 6 蜜蜂授粉增产的意识不强

在现代养蜂业发达的国家,利用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出租蜂群的收入占到养蜂总收入的40% ~ 60%,成为养蜂者经济收入的重要部分。在钦州,蜜蜂授粉业还没有正式成为一项产业,专业性授粉蜂群几乎没有,养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技术普及率不高。菜农和果农对蜜蜂授粉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粮食、果树、蔬菜等农作物开花期喷洒的部分农药对蜜蜂毒性较大,造成蜜蜂大批死亡,给养蜂业造成巨大损失。

3 今后发展对策
3. 1 加大扶持力度

蜜蜂在生态上的重要意义和预警作用急需我国政府和大众给予足够重视。蜜蜂的减少和蜜源植物的大量砍伐,已给全世界生态敲响了警钟。当年爱因斯坦关于蜜蜂减少将诱发生态巨变的预言今天在一些地方已得到印证。另外,蜂产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是一项值得期待的产业,与目前提倡的低碳经济相辅相成。我市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养蜂业,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对养蜂户给予适当扶助,比如养蜂车、养蜂器具的农机补贴; 鼓励年轻人养蜂,对致力于养蜂业的年轻人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等。

3. 2 健全养蜂管理体系,实施标准化建设

加强各级养蜂站和养蜂协会的建设,完善养蜂推广机构。对已成立了养蜂站和养蜂专业合作社的地区,政府应在各方面积极支持,并给予足够经费,使养蜂站等机构能从事蜂业技术试验、示范、研究、技术培训及推广工作。养蜂管理机构要落实各环节的质量责任制度,提高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各级养蜂站和养蜂专业合作社要加强自身建设,走集约化发展之路,科学化管理,抓好示范基地和示范场地的建设。

3. 3 扶持引进龙头企业

充分发挥钦州区位优势,利用好区内外、国内外两个市场,引进培养龙头企业,进行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档次。加强品牌意识,依靠品牌优势,扩展产品和企业生存发展的空间,增加出口比例,占领国内外市场。

3. 4 推广和普及科学养蜂技术

相关主管部门应尽可能地为蜂农提供最新的实用技术培训,利用农闲时间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前来授课,对蜂农进行集中培训,使他们充分接触到养蜂新技术,掌握市场信息,提高生产力水平。

3. 5 提高质优的中蜂蜜收购价,形成优质优价市场机制

中蜂人工大量养殖难度大,产量低,而且不产蜂王浆,但蜂蜜质量却大大高于意蜂。中蜂所产蜂蜜香甜可口,营养丰富,亦为《本草纲目》记述之蜂蜜,药效佳,是口感普通,口味单一的意蜂蜜所不能比拟的。提高中蜂蜜收购价,做到优质优价,将会极大提高蜂农养蜂积极性。

3. 6 大力发展授粉业

在大力开发蜂产品市场的同时,不应忽略蜜蜂作为授粉昆虫的主要作用。近年来,钦州地区果农开始关注利用蜜蜂为荔枝、龙眼果树进行生物授粉,进而增产丰收,提高荔枝、龙眼品质的作用。据吴杰等研究,经过蜜蜂授粉果树,与无蜂授粉的对照树对比,荔枝增产可达7. 09 倍~ 18. 57 倍,龙眼增产可达3. 13 倍~ 4. 17 倍。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蜜蜂授粉重要性,钦州已经出现授粉业雏型。

3. 7 加强中蜂保护,建立育种体系

由于中蜂生产能力不如意蜂,意蜂的引入会对原有中蜂种群的生存造成威胁。2006 年,农业部就将中蜂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不过,文件层面的重视并没有阻止全国中蜂种群滑向濒危。地方主管部门要认识到蜂种保护的重要性,不能只顾及短期的利益,而从长远出发,切实做好蜂种资源的保护工作。当务之急应创新和保护种质资源,建立保护区,以保护具有优良抗性的中华蜜蜂蜂种; 同时大力开展蜂种选育创新研究,以更新老化蜂种。钦州市浦北县中蜂资源保存完好,野外山林蕴藏有野生中蜂群,保护中蜂资源,设立保护区,将会极大提高本地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

玛曲欧拉羊羔羊养殖育肥现状及发展


当今世界肉羊生产主导产品的羔羊肉,在我县则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较为缓慢,比重亦小。因此,建立和完善优质、高效的羔羊生产体系十分必要,且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玛曲县羊肉生产持续发展,但受羊群结构不合理、生产模式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等因素的制约,玛曲县的羊肉生产处于较低的水平,羊肉产品不能满足高端市场的需要,仅限于本地消化,不能使肉羊生产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作为当今世界肉羊生产主导产品的羔羊肉,在我县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缓慢。因此,建立和完善优质、高效的羔羊生产体系十分必要,且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欧拉羊生产现状

1.基本情况

玛曲县复杂的地质结构和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广袤的草场,优良的畜种。玛曲县草场面积达1335万亩,草质优良,被誉为亚洲第一天然草场。2013年全县各类牲畜年末存栏103.66万头(只、匹),其中,羊50.94万只,牛50.58万头,马2.13万匹。各类牲畜出栏、商品、总增三率分别达到31.64%、29.73%、30.59%,牧业增加值达4.16亿元,牧民人均纯收入5317元。

玛曲县历来重视草原畜牧业,畜牧业是全县的支柱产业,2013年以来,玛曲县全面推进首位产业战略,立足草畜资源优势而不超越资源承载能力,保护生态永续利用而又能兼顾人类生存发展这一理念之上,采用调整牧业内部结构,实行全新的现代生产方式,通过发展加工业提高畜产品附加值,通过发展流通市场实现畜产品的流通增值等现代产业经营模式。

2.欧拉羊简介

欧拉羊属于藏系绵羊,产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黄河第一弯曲部,主要分布于甘肃省的玛曲县,青海省的河南县、久治县以及四川省的若尔盖县。甘肃省欧拉羊是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地型藏羊中以产肉为主、肉皮毛兼用的一个优良地方品种,是藏系绵羊中产肉性能最好的羊种,以自然放牧抓膘性能好、肌肉丰满产肉量高而著称,被誉为藏羊之王。

3.养羊业生产水平

据县统计局统计,2013年末玛曲县藏羊存栏量约50.3万只,从2003年至2013年的10年间,玛曲在个别年份曾遭受不同程度的灾害,造成羊的存栏数、出栏数和商品数小幅下降外,综合生产指数还是呈上升趋势的(见表1.1),养羊业作为玛曲县畜牧业的主导产业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对我县经济的快速、稳定、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羔羊育肥现状

玛曲县地处偏远,牧民群众受传统放牧思想的影响,惜售思想严重,加之,养羊专业合作社处于起步阶段,饲养技术及暖棚、饲料不足,导致羔羊育肥缓慢,出栏数量较少。

二、羔羊饲养中存在的误区和主要问题

1.养羊业便是草地畜牧业

牧民受传统落后思想的束缚,认为羊是草食动物,唯一的食物来源只有草,羊只年复一年都放牧在草原上,造成近年来玛曲草场退化、沙化严重,资源匮乏问题突出。我县沙化土地面积达80多万亩,在如此的境况下,仅靠有限的牧草,羊只很难渡过春乏关,更不要说是羔羊的当年出栏。因此,就是在玛曲这样以放牧为主的纯牧区,羔羊的补饲也是必不可少的。

2.放牧如同毁损生态环境

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日趋加大,使人们又对放牧产生了偏见,认为放牧就是破坏生态环境,二者是对等的。我们不能否认,近年来的超载、过牧给草场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大,但这决不是唯一因素,虫害、鼠害、挖沙等各种因素都是不容忽视的。目前全县鼠虫害发生面积380万亩,危害玛曲草场的主要鼠种有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危害草原的害虫主要是草原毛虫。

3.舍饲育肥就是圈养

近年来甘南州农牧互补一特四化、首位产业的全面推进,使暖棚养畜得到普及。在众多的牲畜中,羔羊倍受优待被请进了暖棚,可让人无耐的是,由于牧民思想、文化的落后,将羔羊舍饲育肥当成是简单的圈养,不仅无法提供均衡、充足的营养,而且还限制了羔羊自由采食获取营养的机会,不但没有达到育肥的效果,还造成羔羊生活力下降,生长、发育滞后。如此可见,在舒适的生活环境下,科学的饲养管理才是羔羊育肥的必然条件,舍饲并不是简单的圈养。

4.羔羊吃什么喂什么

羔羊天生就有对不同饲料的喜厌,但随着条件的变化,其采食习性也有较大的可塑性。只要经过合理的诱导,其习性可在放牧与舍饲间自如转换。在广大牧区,由于舍饲技术比较落后,供给的饲料单一,羔羊只能是喂什么吃什么。在严重缺乏营养素或饥不择食的情况下,会采食泥土、羊粪、羊毛、石粒等。但若是不人为调控精料的供给,一味地纵容羔羊喜好,就会造成消化不良、酸中毒或死亡。因此,在舍饲条件下,饲粮的质量与份量是非常重要的。

5.羔羊早期断奶等于过早断奶

许多牧户逐渐知道羔羊早期断奶的重要性,但却对羔羊断奶的时间、方法步入了误区。在牧区普遍存在,当羔羊还不足30日龄时,强行将母羊与羔羊分开,只是简单的提供一些粗料和水,并未给予什么特别的照顾。致使大多羔羊出现断奶应激反应,严重阻碍了羔羊的生长发育,死亡率大幅攀升,牧民得不偿失。

6.盲目种草

部分牧民未考虑自身的不足与环境条件的限制,盲目跟进,大规模开垦草地,种植并不适合玛曲气候和土地条件的牧草品种,不仅浪费了人力、财力,还破坏了自己的牧场。因此,牧草品种的选择是相当重要的,我们不仅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情况,更要考虑它的营养、适口性、适应性。

三、欧拉羊羔羊肉发展对策

1.饲养体系

饲养体系是羔羊生产的主要内容,如断奶体重、补料等。据肉羊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技术资料中统计,羔羊断奶体重在14kg时,经50d育肥,体重达30kg;当断奶体重不足12kg时,经50d育肥,体重仅达到25kg。通过提高断奶体重,能实现羔羊增加出栏活重,提高羔羊育肥效果。在通常情况下,经补饲的羔羊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未补饲组羔羊,同时效果也强于补饲老龄羊或淘汰羊。

2.营养

影响羔羊肉用性能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营养。不同营养水平条件下饲养同一品种羔羊,日增重会有一定差异。在调配羔羊饲料时,不但要考虑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更要考虑营养的利用率及对羔羊的适宜性,合理搭配饲料原料,使羔羊得到均衡、充足的营养。

3.饲粮种类

不同的饲料供给对羔羊的产肉性能、羔羊肉品质产生影响。羔羊长时间采食有香味的饲、草料,其膻味会被掩盖,羔羊肉风味受到影响,但若停止采食10天左右,其带来的影响会随之消失。玛曲在草场奖补等政策中,得到大量饲料粮的补助,在近年的饲养实践中,发现羔羊对整粒玉米的利用能力很强,比粉碎后的利用率效果更好。周韶等在羔羊饲料中添加植物油脂的试验研究也证明了植物油脂对羔羊育肥也有显著效果。

4.饲养方式

羔羊育肥方式因地而异、同时也与羔羊生长阶段有关,根据饲养方式可分为舍饲育肥、混合育肥和放牧育肥。应激反应、营养不足等是羔羊断乳初期容易出现的问题,此时应在舍饲条件下加强对羔羊易消化饲料的供给。羔羊育肥最佳的方式当属放牧兼补饲育肥,它将舍饲与放牧的优点完美结合,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大力提高了羔羊的育肥效果。断乳羔羊多采用此方法,因处于身体加快生长的阶段,若一味放牧而不供给各种必须营养,那羔羊将出现体格小、体质弱等缺陷。而放牧育肥,正是玛曲这样拥有优质牧场的牧区进行的饲养方式,只要合理把握季节变化,此育肥方法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有利于羔羊的发育。

5.年龄

育肥羔羊在8月龄前生长较快,10月龄后生长速度减缓。因此当年羔羊当年育肥出栏比较经济划算。若只求数量的增加而养长寿羊,不仅羊只的生长速度会减缓甚至停顿,而且羊肉品质会下降,胴体脂肪比例攀升,养殖效益急剧下滑。

6.性别

性别对羔羊的育肥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在相同的饲养状况下,公羔的采食量、日增重、饲料转化比均高于羯羔,但净肉率和内脂重相对低于羯羔。公羔羊从出生到性成熟的生长发育速度明显高于母羔。羔羊肉的品质和风味也同样受性别影响。

7.羔羊疾病防治

从饲养管理的角度预防疾病,将大大提高羔羊的成活率和健康度,羔羊的饲养管理应从母羊妊娠后期两个月开始,待羔羊出生后,应在人工辅助下及时吃初乳,在日常的饲养过程中,适度的运动、日照,定人、定量、定点的管理。要保持羔羊圈舍、运动场地及饲槽、饮水用具的清洁。供给羔羊的饲草料、饮水等应洁净。要及时处理病、死羊,与病羊没有任何接触的健康羔羊,及时进行药物预防或接种疫苗。要计划免疫接种,定期驱虫。

8.加大暖棚等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争取1-2年全县养羊专业合作社全覆盖,开展人工种草、刈割草场建设,外调玉米、麸皮等饲料,确保羔羊正常生长所需的基本条件。

9.加大羔羊出栏力度

养羊专业合作社与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签订供购合同,提高收购价格,加快出栏,减轻草场压力,实现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的目的。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46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