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县养鸭业的现状及发展措施

建水县具有悠久的养鸭历史。20世纪90年代以前,养鸭业生产水平低,发展速度慢,进人九五和十五养鸭业发展迅速。据统计,2005年末全县鸭存栏32.93万只,出栏肉鸭81.64万只。有力地推动了建水县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改善人民生活起到重要作用。

1 发展养鸭业的有利条件

1.1广阔的水面和适宜的气候 全县国土面积3 759 km, 城区、曲江两个坝子宽广,大部分稻田长年有水,境内有曲江、沪江两河交错经过。有中型小水库3座,蓄水8 300多万扩,小型水库85座,蓄水7200多扩,水库坝50个。加上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2090,平均降雨量783.1 m m,无霜期324d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四季如春,适宜养鸭。

1.2 具有种养结合的传统 建水县临安镇和曲江镇的群众历来有在水稻收割结束后利用鸭群放牧,采食田间遗谷的习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鸭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市场前景广阔,两镇许多农户纷纷转向经营养鸭业,将部分长年有水的水田围田造塘,改造成塘边养鸭、塘中养鱼、附近种果的立体化三高农业,扩大了综合利用效果,提高了农村的经济效益。

1.3 消费量大 建水县历来有逢年过节吃烤鸭,嫁娶婚丧必有鸭,喜庆接客不少鸭的消费传统,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鸭子也成了广大家庭餐桌上常见的美味佳肴。随着建水县旅游业的发展,国内外游客多达几十万人次(据统计, 2005年前来建水旅游的国内外游客有80.03万人),酿烤独特、精制、肉质嫩、味道鲜美的曲江和临安镇烤鸭深受国内外宾客的赞誉。现在建水的鸭子饲养量只能自给自足,外销不多,如果进一步开辟县外市场,需求量更是可观。

2 规模养殖情况

2.1生产方式 1990年之前,建水县鸭的饲养业一直是传统方式饲养,包括疾病防治、种蛋孵化、鸭的营养等。养殖户普遍于江河或池塘边划地为场,除了附设一产蛋舍或棚外,没有任何鸭舍。饲料单纯仅为稻谷加上放牧采食的青草。近年来,建水县的鸭子生产方式开始由分散零星户饲养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式的转变,由小农经济向现代化商品经济方式的转变,并开始由落后的传统饲养方式向科学的现代化饲养方式的转变。鸭子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养鸭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2.2 养殖规模 建水县拥有一批规模养鸭专业户。据统计,2005年出笼商品鸭在1万只以上的养鸭户10余户,年孵化、销售雏鸭10万只以上的农户5户。近年来,由于建水县成鸭主要是自产自销,所以,规模养鸭主要集中在烤鸭比较出名的临安镇、曲江镇片区。为了便于管理,提高专业化、标准化饲养程度,在临安镇养鸭比较集中的犁园街村委会建成建水县蛋鸭养殖小区,辐射带动了全县养禽业的发展。

3 服务网络建设情况

经过 九 五和十五的发展,建水县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全县14个乡镇建立乡镇兽医站,141个村委会设立村兽医防疫员,有村级兽医防疫员154 人,14个乡镇兽医站有畜牧兽医人员82人,县级兽医站38 人,县畜牧局机关(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8人,合计128人,其中乡镇兽医站、县兽医站、县畜牧局人员中有大专以上学历68人,中专55人。高级技术职称1人,中级技术职称52 人,初级技术职称59人,见习生2人。形成县、乡、村具有一定科技水平的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网络,有专人承担全县畜牧业信息传递工作,有效地保障了养鸭业生产措施的落实和现代科技的推广,鸭的各种疫病也得到很好的控制。

4 存在的问题

4.1 品种质量不高,不适应市场的需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鸭子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先后引进了樱桃谷鸭、天府肉鸭、江南I号、江南I号等优良品种,但是缺乏瘦肉率高、生长快的品种和后备品种,鸭子过肥、油腻,不能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要。

4.2 分片集中饲养,疫病隐患大建水县养鸭主要集中在临安镇和曲江镇。虽然鸭子的抗病力较强,疫病相对较少,但养鸭分散在千家万户,面小量大,而生产环境不能封闭隔离,同一水塘可能承载好几群来源不同的鸭群放牧,或者水塘相邻,容易造成鸭子感染各种传染病。当发生传染性疾病时,病原随水流向下游或者向周围扩散传播,使沿河上下游分布或者水塘周围的鸭群依次发病,损失严重。

4.3 鸭产品加工业严重滞后,产品单一,产业链短,制约了养鸭业的发展肉鸭主要以活鸭或简单加工,如烤、卤。蛋制品主要是以咸蛋、皮蛋的形式进人市场。并且在鸭产品的加工上仍然处于传统的手工劳作阶段,没有一家真正从事鸭屠宰、鸭肉加工、羽绒加工的企业,更没有形成品牌,市场上销售的烤鸭也只是一些个体户的小打小闹,数量少,储运不方便。缺乏新品种的开发、配套加工业的新建、鸭产品的保鲜、储运技术的研究及应用,鸭产品综合利用率低。

4.4 市场体系不健全,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渠道不畅最近几年,建水县的养鸭业虽然有了较大发展,涌现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养鸭大户,但养鸭产业化经营起步晚、规模小、效益差,鸭产品市场发育程度低,仍然以千家万户的个体面对市场竞争,缺乏抵御市场冲击的能力,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依然突出。信息体系不完善,中介服务机构少,养殖户参与市场竞争难度大。只注重抓县内市场,缺乏对省内外市场的开拓。鸭产品零售终端数量大、规模小,实力不强,基本处于单打独斗、分散经营状态,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大流通的需要。

4.5 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养鸭业生产发展虽然较快,但与养鸡规模化相比较,养鸭的规模化程度低,饲养规模一般不超过5万只。大部分养鸭场(户)还是以家庭养殖方式经营,产、供、销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龙头企业和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少,对饲养户带动能力不强,行业组织化程度低。从而使先进技术的推广,活鸭批量收购、运输、加工和销售以及打人县外市场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5 建水县养鸭业的发展措施

5.1 增加投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充分利用地方品种资源,突出重点,完善养鸭业良种繁育体系,积极开展品种改良,提高品种质量和档次,增加市场竞争力。向无公害基地和生产卫生、安全的绿色食品方向努力。

5.2 加强鸭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扩大流通渠道依靠加工企业,加强营销队伍建设,拓宽市场,扩大对外销售。在有条件的养鸭主产区,由乡镇、村委会把白条鸭、板鸭、烤鸭加工、运销户组织成立协会,增设营销网点,与国内品牌加工企业挂钩,按企业要求生产名牌产品,扩大鸭系列产品的外销量,继续壮大鸭产品个体运销户,政府出台相应一些优惠政策,培育市场,搞活市场流通,促进全县养鸭业的发展。

5.3 发展规模经济,加快养鸭业产业化进程建水县养鸭业发展速度较快,养鸭业的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比重仍然很小,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千家万户分散的饲养模式不利于生产的整体运行和协调发展,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有效保护。其产品在市场上也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养鸭业生产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和效益型转变,必须走规模化生产之路,推广小区适度规模养殖、专业大户、专业村或专业养殖场,充分发挥规模效应,采取专业村或饲养场也有利于统一防疫,对控制疾病传播十分有利。

5.4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养鸭业产业化经营目前,全县尚无养鸭龙头企业。因此,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制定发展养鸭业的扶持政策,在政策和资金上吸引省内外的投资商和民营企业家投资养鸭业,集中力量重点扶持一批种鸭繁殖、优良品种引进、鸭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逐渐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沽的分配机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生产程度,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提升整体市场竞争力,促进养鸭业的可持续发展。

5.5 加强科技推广,完善县、乡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畜牧兽医部门的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分区包片进行网络化技术指导服务。加强科技培训,做好良种、防疫治病、科学饲养管理等技术和产、销流通的中介服务,并建立必要的相关合同关系。如科技服务组织与养鸭户建立供料、科技服务及回收商品鸭的合同关系,与加工、流通企业建立商品鸭的供销合同关系。实行订单养鸭业,减少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失。同时应加强农户的信息意识和利用信息网络的能力,了解市场,把握市场。

相关知识

玛曲欧拉羊羔羊养殖育肥现状及发展


当今世界肉羊生产主导产品的羔羊肉,在我县则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较为缓慢,比重亦小。因此,建立和完善优质、高效的羔羊生产体系十分必要,且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玛曲县羊肉生产持续发展,但受羊群结构不合理、生产模式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等因素的制约,玛曲县的羊肉生产处于较低的水平,羊肉产品不能满足高端市场的需要,仅限于本地消化,不能使肉羊生产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作为当今世界肉羊生产主导产品的羔羊肉,在我县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缓慢。因此,建立和完善优质、高效的羔羊生产体系十分必要,且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欧拉羊生产现状

1.基本情况

玛曲县复杂的地质结构和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广袤的草场,优良的畜种。玛曲县草场面积达1335万亩,草质优良,被誉为亚洲第一天然草场。2013年全县各类牲畜年末存栏103.66万头(只、匹),其中,羊50.94万只,牛50.58万头,马2.13万匹。各类牲畜出栏、商品、总增三率分别达到31.64%、29.73%、30.59%,牧业增加值达4.16亿元,牧民人均纯收入5317元。

玛曲县历来重视草原畜牧业,畜牧业是全县的支柱产业,2013年以来,玛曲县全面推进首位产业战略,立足草畜资源优势而不超越资源承载能力,保护生态永续利用而又能兼顾人类生存发展这一理念之上,采用调整牧业内部结构,实行全新的现代生产方式,通过发展加工业提高畜产品附加值,通过发展流通市场实现畜产品的流通增值等现代产业经营模式。

2.欧拉羊简介

欧拉羊属于藏系绵羊,产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黄河第一弯曲部,主要分布于甘肃省的玛曲县,青海省的河南县、久治县以及四川省的若尔盖县。甘肃省欧拉羊是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地型藏羊中以产肉为主、肉皮毛兼用的一个优良地方品种,是藏系绵羊中产肉性能最好的羊种,以自然放牧抓膘性能好、肌肉丰满产肉量高而著称,被誉为藏羊之王。

3.养羊业生产水平

据县统计局统计,2013年末玛曲县藏羊存栏量约50.3万只,从2003年至2013年的10年间,玛曲在个别年份曾遭受不同程度的灾害,造成羊的存栏数、出栏数和商品数小幅下降外,综合生产指数还是呈上升趋势的(见表1.1),养羊业作为玛曲县畜牧业的主导产业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对我县经济的快速、稳定、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羔羊育肥现状

玛曲县地处偏远,牧民群众受传统放牧思想的影响,惜售思想严重,加之,养羊专业合作社处于起步阶段,饲养技术及暖棚、饲料不足,导致羔羊育肥缓慢,出栏数量较少。

二、羔羊饲养中存在的误区和主要问题

1.养羊业便是草地畜牧业

牧民受传统落后思想的束缚,认为羊是草食动物,唯一的食物来源只有草,羊只年复一年都放牧在草原上,造成近年来玛曲草场退化、沙化严重,资源匮乏问题突出。我县沙化土地面积达80多万亩,在如此的境况下,仅靠有限的牧草,羊只很难渡过春乏关,更不要说是羔羊的当年出栏。因此,就是在玛曲这样以放牧为主的纯牧区,羔羊的补饲也是必不可少的。

2.放牧如同毁损生态环境

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日趋加大,使人们又对放牧产生了偏见,认为放牧就是破坏生态环境,二者是对等的。我们不能否认,近年来的超载、过牧给草场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大,但这决不是唯一因素,虫害、鼠害、挖沙等各种因素都是不容忽视的。目前全县鼠虫害发生面积380万亩,危害玛曲草场的主要鼠种有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危害草原的害虫主要是草原毛虫。

3.舍饲育肥就是圈养

近年来甘南州农牧互补一特四化、首位产业的全面推进,使暖棚养畜得到普及。在众多的牲畜中,羔羊倍受优待被请进了暖棚,可让人无耐的是,由于牧民思想、文化的落后,将羔羊舍饲育肥当成是简单的圈养,不仅无法提供均衡、充足的营养,而且还限制了羔羊自由采食获取营养的机会,不但没有达到育肥的效果,还造成羔羊生活力下降,生长、发育滞后。如此可见,在舒适的生活环境下,科学的饲养管理才是羔羊育肥的必然条件,舍饲并不是简单的圈养。

4.羔羊吃什么喂什么

羔羊天生就有对不同饲料的喜厌,但随着条件的变化,其采食习性也有较大的可塑性。只要经过合理的诱导,其习性可在放牧与舍饲间自如转换。在广大牧区,由于舍饲技术比较落后,供给的饲料单一,羔羊只能是喂什么吃什么。在严重缺乏营养素或饥不择食的情况下,会采食泥土、羊粪、羊毛、石粒等。但若是不人为调控精料的供给,一味地纵容羔羊喜好,就会造成消化不良、酸中毒或死亡。因此,在舍饲条件下,饲粮的质量与份量是非常重要的。

5.羔羊早期断奶等于过早断奶

许多牧户逐渐知道羔羊早期断奶的重要性,但却对羔羊断奶的时间、方法步入了误区。在牧区普遍存在,当羔羊还不足30日龄时,强行将母羊与羔羊分开,只是简单的提供一些粗料和水,并未给予什么特别的照顾。致使大多羔羊出现断奶应激反应,严重阻碍了羔羊的生长发育,死亡率大幅攀升,牧民得不偿失。

6.盲目种草

部分牧民未考虑自身的不足与环境条件的限制,盲目跟进,大规模开垦草地,种植并不适合玛曲气候和土地条件的牧草品种,不仅浪费了人力、财力,还破坏了自己的牧场。因此,牧草品种的选择是相当重要的,我们不仅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情况,更要考虑它的营养、适口性、适应性。

三、欧拉羊羔羊肉发展对策

1.饲养体系

饲养体系是羔羊生产的主要内容,如断奶体重、补料等。据肉羊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技术资料中统计,羔羊断奶体重在14kg时,经50d育肥,体重达30kg;当断奶体重不足12kg时,经50d育肥,体重仅达到25kg。通过提高断奶体重,能实现羔羊增加出栏活重,提高羔羊育肥效果。在通常情况下,经补饲的羔羊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未补饲组羔羊,同时效果也强于补饲老龄羊或淘汰羊。

2.营养

影响羔羊肉用性能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营养。不同营养水平条件下饲养同一品种羔羊,日增重会有一定差异。在调配羔羊饲料时,不但要考虑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更要考虑营养的利用率及对羔羊的适宜性,合理搭配饲料原料,使羔羊得到均衡、充足的营养。

3.饲粮种类

不同的饲料供给对羔羊的产肉性能、羔羊肉品质产生影响。羔羊长时间采食有香味的饲、草料,其膻味会被掩盖,羔羊肉风味受到影响,但若停止采食10天左右,其带来的影响会随之消失。玛曲在草场奖补等政策中,得到大量饲料粮的补助,在近年的饲养实践中,发现羔羊对整粒玉米的利用能力很强,比粉碎后的利用率效果更好。周韶等在羔羊饲料中添加植物油脂的试验研究也证明了植物油脂对羔羊育肥也有显著效果。

4.饲养方式

羔羊育肥方式因地而异、同时也与羔羊生长阶段有关,根据饲养方式可分为舍饲育肥、混合育肥和放牧育肥。应激反应、营养不足等是羔羊断乳初期容易出现的问题,此时应在舍饲条件下加强对羔羊易消化饲料的供给。羔羊育肥最佳的方式当属放牧兼补饲育肥,它将舍饲与放牧的优点完美结合,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大力提高了羔羊的育肥效果。断乳羔羊多采用此方法,因处于身体加快生长的阶段,若一味放牧而不供给各种必须营养,那羔羊将出现体格小、体质弱等缺陷。而放牧育肥,正是玛曲这样拥有优质牧场的牧区进行的饲养方式,只要合理把握季节变化,此育肥方法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有利于羔羊的发育。

5.年龄

育肥羔羊在8月龄前生长较快,10月龄后生长速度减缓。因此当年羔羊当年育肥出栏比较经济划算。若只求数量的增加而养长寿羊,不仅羊只的生长速度会减缓甚至停顿,而且羊肉品质会下降,胴体脂肪比例攀升,养殖效益急剧下滑。

6.性别

性别对羔羊的育肥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在相同的饲养状况下,公羔的采食量、日增重、饲料转化比均高于羯羔,但净肉率和内脂重相对低于羯羔。公羔羊从出生到性成熟的生长发育速度明显高于母羔。羔羊肉的品质和风味也同样受性别影响。

7.羔羊疾病防治

从饲养管理的角度预防疾病,将大大提高羔羊的成活率和健康度,羔羊的饲养管理应从母羊妊娠后期两个月开始,待羔羊出生后,应在人工辅助下及时吃初乳,在日常的饲养过程中,适度的运动、日照,定人、定量、定点的管理。要保持羔羊圈舍、运动场地及饲槽、饮水用具的清洁。供给羔羊的饲草料、饮水等应洁净。要及时处理病、死羊,与病羊没有任何接触的健康羔羊,及时进行药物预防或接种疫苗。要计划免疫接种,定期驱虫。

8.加大暖棚等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争取1-2年全县养羊专业合作社全覆盖,开展人工种草、刈割草场建设,外调玉米、麸皮等饲料,确保羔羊正常生长所需的基本条件。

9.加大羔羊出栏力度

养羊专业合作社与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签订供购合同,提高收购价格,加快出栏,减轻草场压力,实现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的目的。

浅谈家畜疾病现状及对应措施


家畜疾病的防治,关系着食品的安全卫生以及家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家畜养殖业的防治也有了明显的进步,本文就针对家畜疾病的现状以及对应措施进行分析。

一、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由吃饱向吃好过度,必然对畜牧行业提出更高要求为社会提供健康的安全、绿色、有机的畜产品。传统畜牧业必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渐向市场畜牧业转变,人们的关注点不再停留在仅仅关注自身的安全问题这一层面,动物产品的安全问题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近几年来肉类产品的质量出现问题,我们基层一线兽医工作人员加强了对动物的检疫力度,层层把关,严格监管,家畜养殖的安全卫生以及疾病防治,就成为了各个农业服务中心的主题,但是各个地方因气候环境,物种以及生态的不同,家畜发病时处理措施也各不同。

本文就专门针对江城县整董镇家畜养殖比较常见的疾病、家畜疾病防治发展的现状进行探析,总结出各种常见的家畜疾病的防治措施,建立动物疫病长久有效的防控机制,保障畜牧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帮助本地的家畜养殖,可以走上更加健康的发展道路。

二、家畜疾病发展现状分析

经济的迅速发展,让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而物质生活的提升,自然也带动了畜牧业的提升。畜牧业的发展,让很多的农民,感受到了养殖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当然,在饲养家畜的同时,风险也是并存的,如果家畜一旦发病,对于养殖户来说,打击是毁灭性的。因此,对于家畜养殖相关疾病的防治,就成为了江城县整董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应当承担的责任,本文来分析一些常见病情以及防治策略。

三、家畜疾病在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盲目用药:对于基层工作人员来说,他们对家畜疾病的诊断,还只是停留在传统的体制阶段,用药极不科学,都是根据经验和习惯对家畜疾病进行治疗,在拿不准病情的情况下,有用药诊治的习惯。并没有按照程序来进行各方面的化验,从而容易使之出现误诊的情况,给家畜养殖户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对于病亡的家畜,应该要及时进行解剖化验,对于发热的家畜,也需要及时地找出发热的原因。而不是简单的做降温的处理,这样往往会因此错过家畜的最佳治疗时间。

2.剂量使用不科学:一些工作人员,在对家畜进行防治时,对于一些常见的疾病了解不够,从而使得他们在剂量的使用方面,会出现胡乱使用的情况,另外为急于治好畜禽疾病而大剂量使用药物也时有发生。这是不科学的,对于不同的药物,其包装上面都会有明显的适用范围,适合什么样的病症。

工作人员可参考相关说明,当然,对于剂量的使用,也需要准确地参考家畜的体重,根据其体重来科学地用药。否则的话,频繁使用青霉素之类的药物,如果无法对症下药,对于养殖户来说,其损失是无法估计的。

3.给药方式不对:不同的家畜疾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给药方式的不对,也会让家畜出现很多不良的反应。因此,要根据家畜的不同疾病,选择科学的给药方式,比如说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等等。如果是家畜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也不能采用口服的方式。

四、家畜疾病的主要防治措施

1.猪类疾病:猪比较容易出现的疾病有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对于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最主要的就是要使用免疫接种,对它进行疫苗的防治,才可以预防猪场出现大面积的猪瘟疾病。

第一种是口蹄疫,这种疾病的预防措施,在平时要经常定期地对猪群进行检疫,设置专门的疫区来隔离发病的猪群,对于疫区,一定要作好消毒以及封锁的工作,保证其病源不会感染到其他的猪群,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第二种就是猪丹毒,对于这种猪病,我们在进行防治的时候,最主要的措施,就是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都需要对猪场的猪群接种猪丹毒菌苗,可以有效地防治这种疾病。

2.牛羊疾病:首先要说到的就是坏死杆菌病,这种病症的防治,首先就是牛羊圈舍必须要保持干净和整洁,做好卫生工作,当然对于牛羊蹄一定要做好护理工作,发现牛蹄出现伤口现象,要进行及时处理,如果犯有坏死杆菌病,要立刻进行隔离处理。

其次,就是牛巴氏杆菌病和口蹄疫,这种病主要的防治措施就是要对牛羊定期进行疫苗注射,保持环境的整洁,让牛羊可以远离这种疾病。如果出现发病情况,也需要立刻隔离治疗。口蹄疫疫情进行扑杀、消毒,根除疫情隐患。

3.羊快疫和猝狙:对于这种现象,如果确认之后,立刻要对它们进行无害化处理,比如说将之埋杀等,让其不会感染到其他的羊群。其次,要对发病地点,加强消毒处理,防止羊群再次发病。

五、家畜疾病防治期间的处理工作

1.加强观察:对于已经发病的家畜,我们要随时对饮食状况、精神状态进行观察,要科学地对家畜进行药物的预防治疗,药物使用方法,疫苗的注射等,都需要参考相关技术资料。免疫期间,需要定期地增加家畜的抵抗能力,可以适当给其使用一些抗生素。

2.饲养管理:对于家畜的饲养管理,首先要保证它的营养充分,才可以让家畜免疫力增加。让家畜可以健康地成长,在进行家畜饲养时,要避免各种环境问题,比如说光照不合适等,让家畜生育能力受到影响,并且会增加疾病的感染率,因此在接种前后一星期时,需要在饮水中,适当加入一些电解多维,减少家畜受到应激刺激。

3.场所选择:对于家畜的养殖场所选择,也是非常重要,首先就是环境问题,一定是没有工业污染的地点,才会比较适合家畜的生长。其次就是要选择一些地地势较高,光照和通风都比较强的地方,对于家畜的健康成长,以及疾病预防有着极强的作用。

其次,就是对于养殖场内,各种养殖的设备一定要齐全,要保持与外界进行隔离,严格地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养殖场,防止疾病通过人员传播,其次,对于大型的养殖场,还必须要设置专门的实验室,来进一步观察家畜的各种并发病症,快速地抑制家畜的各种疾病感染。

六、结论

上述论证中可知,对于家畜的养殖,目前固然是存在很多的问题。由于用药不科学,剂量不合理等问题,以及病症的处理不及时,都有可能对家畜的养殖,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家畜养殖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剖析,准确地找出家畜发病的原因,对症下药,才可以更准确地抑制家畜病菌的传播和感染,从而让家畜疾病的防治能够真正的科学化,快捷化,效率化。

我国养鸭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时性我国养鸭业的现状

养鸭生产 ,包括种鸭生产、蛋鸭生产和肉用仔鸭生产。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全国13亿人口中,农村人口8亿多,养鸭是农户为增加收入经营的项目之一。养鸭生产,尤其是商品蛋鸭和肉用生产技术含量不高,所需设备,场地在农村也好解决。如四川、浙江、江苏、湖南等地的农户,利用将、河、湖泊和鱼塘等水面养鸭提供的产品,占市场份额的 60%-75%.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AFO)统计,2003年世界鸭存栏量10.86亿只。其中我国鸭存栏量达到6.61亿只,占世界总存栏量的60.9%。2003年世界鸭肉总产量为331.3万吨,我国鸭肉产量为219.3万吨,占世界鸭肉总产量的.2%。 203年我国羽绒出口贸易占世界总量的50%左右,2002年我国出口羽绒制品约7万吨,创汇6.5亿美元,是世界最大的羽绒生产国。据国家农业部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鸭产品的年产值已接近30亿人民币。产品远销欧盟、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养鸭业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增加经济收人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鸭产品的消费市场将从城市向广大的农村扩展,所以这个市场的空间还会不断的扩大。特别作为世界水禽第一生产大国,在养鸭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品种资源优势。

2.我国养鸭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养鸭业从上世纪08年代开始兴起和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肉鸭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其速度之快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但时至今日,一些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暴露或者被忽略的问题正在被业内人士重视,例如樱桃谷鸭在南方如何适应高温气候和增强抵抗力;人工授精技术如何才能得到更广范的推广,这不只是生产者的意识问题,而是关系到与饲养模式的矛盾问题;又比如鸭作为水禽,是不是一定要实施水面养殖模式,华南地区长期以来形成了塘边养鸭、塘中养鱼、塘基种果的立体种养模式,但如果要朝集约化方向发展,势必面临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还有深加工问题,它已经与养鸭业的发展不相适应,甚至成为发展的瓶颈等等。这些都是养鸭业要由天,到强发展必须面对并且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同时我国养鸭业还面临以下几大主要问题:

一是鸭产业潜力未能充分发挥。在禽蛋和禽肉的结构上,鸭产品所占比例较小。据统计,鸭肉占禽肉的比例为14.7%,鸭蛋仅山禽蛋的9.8%

二是鸭良种繁育体系不完善。我国商品化养鸭业起步迟、投人少,种鸭场规模小、生产设施简陋、育种手段落后,导致供种能力不足,生产性能不稳定,存在着部分种鸭场不按规定程序制种和使用商品禽留种,影响发展。

三是鸭饲养研究上作严重滞后。我国目前尚无肉鸭、蛋鸭不同生长阶段营养需要的国家标准,鸭专用饲料占我国配合饲料比例小,一些鸭场只能用蛋鸡料或肉鸡料代替,与现有的养鸭生产规模不相适应。

四是产业化程度低。养鸭生虽然我国鸭产品丰富多样,但大部分是以传统手工作坊式加工生产,在产品质量、卫产从供种、供料、技术服务、产品加工、流通等主要生产环节,产业链相互脱节,产供销信息不灵,产销矛盾突出,利益分配不均,造成市场波动大,生产起伏不平,严重影响了商品生产者的积极性和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3.我国养鸭业发展的趋势

第一肉鸭业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目前,肉鸭业在禽肉中的比例还偏低,预计到2010年禽肉总产量将达到160 万吨左右,按鸭肉占禽肉的20%计算,鸭肉产量应达到320 万吨,还有120万吨的发展空间。在饲养方式上,利用江、河、湖泊和鱼塘等水面养鸭,鱼塘和养鸭相结合的模式,仍然是肉鸭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国家已推出3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国家政策扶持的规模养鸭企业将会有所增加。

第二配套系的利用将逐步增加。目前蛋鸭生产上饲养的品种还是以单一的地方品种为主,生产性能相对落后。今后将要更多专门化品系进行配套杂交或经济杂交,加快遗传资源的利用。由于青壳蛋蛋壳厚度和强度均优于白壳蛋,青壳蛋鸭品种的饲养量将逐步增加。

第三产品加工将成为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鸭蛋主要是通到叻口工成皮蛋、咸蛋等产品上市。同时,鸭胭体可以加工成雀钾鸟、卤鸭等美味食品。因此,鸭产品加工将会得到高度重视。

第四鸭用疫苗的研制力度将加大。目前国内疫苗生产以猪、鸡、牛疫苗为主,只生产很少几种鸭用疫苗,对鸭病的研究落后于生产的需求。今后将加大投入,尽快使实验有效的疫苗和药品达到标准投人生产,以满足养鸭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

蜈蚣产业的现状及前景


蜈蚣分布最广,产量最多。产在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等地,另外四川、广东、广西、陕西也产。其中浙江和嘉兴地区的岱山县50年代统计,年产量在三四百万条。

据报道,从1964年至1976年的十几年间,浙江野生蜈蚣的商品产地嘉兴地区由于采用了桑树田间套种作物的高效耕作方法,使蜈蚣栖息的树行间隙日益减少,是当地药用蜈蚣商品产量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从1964年前的年产量250万条下降到1976年的1.5万条,为一般年产量(250万条)的0.6%。

湖北70年代末调查沿长江各县产量较多,年产量2000万条。近几年来,由于人工养殖的开展,其商品产量略有回升。

蜈蚣有很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我国为地道的蜈蚣药材产地,是我国最紧缺中药材,国际市场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特别是在东南亚国家。我国蜈蚣享有较高的声誉。每年都有大批出口,是我国出口的重要土特产品佼佼者。

但是,多年来,我国入药和出口蜈蚣,多以野外捕捉为主,然而近几年,随着蜈蚣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野生蜈蚣资源的不断减少,从野外捕捉的蜈蚣也越来越少。从而导致蜈蚣货源十分短缺,价格攀升。在我国中药材市场上,每条蜈蚣的价格已高达1.5元左右,且供不应求。这就为人工养殖蜈蚣提供了极好的机会。作为传统的药材,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使蜈蚣产量锐减。

蜈蚣是临床常用药,往往和蝎子等药在一起配伍应用,特点:性温、有毒,有抗惊厥,对戊四氮、纯烟碱和硝酸士的宁所引起的惊厥均有不同程度的对抗作用。对结核杆菌及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抑菌作用。

对小儿惊风、破伤风、痉挛抽搐、口紧、角弓反张、面神经麻痹、疮疡肿毒、慢性骨髓炎、百日咳、关节炎、骨结核有效,并可解虫毒、蛇毒,治烫伤、堕胎、多发性疮肿、急性乳腺炎,慢眭溃疡、黄疸性肝炎、抽搐、风癣、白秃等均有作用。

小鼠灌胃实验表明:蜈蚣对惊厥有不同程度的对抗作用。蜈蚣的水浸液能抑制结核杆菌和皮肤真菌,民间将蜈蚣去头足研末内服,可治疗胸膜炎、结核性肋膜炎、肺结核、散发性结核、乳腺结核以及颈淋巴结核,把蜈蚣焙干和鸡蛋混制治急性黄疸性肝炎等。目前还开展了用蜈蚣治疗肿瘤、癌症、止痉、抗真菌,从蜈蚣分离出S一羟基赖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丝氨酸、牛磺酸、谷氨酸等方面的试验。

因为蜈蚣含有很高治疗价值的和蜂毒相似的两种有毒物质即组织胺样物质及溶血蛋白质;另外还含有酪氨酸、亮氨酸、蚁酸、脂肪油、胆甾醇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滋补保健品需求逐年上升,作为有明显保健功效的蜈蚣类保健品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喜爱。神龙酒就是根据祖国传统食疗、食治、食补为一体的健生疗法,以及本地民间用米酒浸泡蜈蚣饮用调理养生的启示,配以数种常用中药,以现代工艺及设备生产的健身饮料酒。该产品的毒理学研究、营养学分析以及功效学研究表明,神龙酒营养高,含有15种以上氨基酸及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且无毒副作用,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除此之外该产品具有补肾壮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多种功效。

因此,大力开发蜈蚣系列产品,使其逐步向工业化开发利用方向发展已是当代生产的需要。同时由于蜈蚣系列产品的研制开发,使得人工饲养蜈蚣的规模逐渐加大,对增加农户的收入,帮助脱贫致富均有着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国养鸭业的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我国畜牧业从20世纪后20年连续高速发展进入到结构调整期,家禽业本身也存在内部结构的调整。2001 年,禽蛋年总产量已达336. 7万吨,人均18.32千克,其中鸡蛋占80%以上。近几年已出现滞销和负增长现象,而据专家估计水禽中鸭肉和鸭蛋还会有一定的增长。

一、肉鸭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鸭肉在禽肉中的比例还偏低,预计到2010年禽肉总产量为1 600万吨左右,按鸭肉占禽肉的20%计算.鸭肉产量应达 320万吨,还有120万吨的发展空间。目前虽然已有一批肉鸭业的龙头企业,但规模和数量还不够大,以广东省为例,2002年出栏了1. 39亿只肉鸭,全省只有2家企业年出栏500万只.而 2000只以上的小户有1700多家,利用江、河、湖泊和鱼塘等水面和养鸭相结合的模式仍然是肉鸭业的主要方式。国家已推出的 30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鸭业只有河南华英、山东乐港等少数几家,通过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养鸭为龙头的企业会有所增加。

二、工厂化生产是蛋鸭业的发展趋势

蛋鸭业始终未能形成,仍以鱼塘放养和散养形式为主。蛋鸭在较差的饲养条件下,产蛋水平不比蛋鸡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用白壳1号绍鸭在黑龙江省进行平养和笼养试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72周龄平均每只鸭产蛋304.06枚,总蛋重21. 79千克(表1一2)。通过工艺改进,克服鸭的胆小、敏感等易应激因素,是今后增加鸭蛋生产的重要途径。

2001年禽蛋总产量为2 336. 7万吨,鸭蛋400万吨。到2010 年预计禽蛋总产量为2 640万吨左右,鸭蛋占禽蛋比例上升到 20%-22%,则鸭蛋产量可达520万-600万吨,增加 120万-200万吨。

三、鸭产品加工产业将加快发展步伐

十五期间,食品加工工业是发展的重点,日前鸭肉、鸭蛋产品仍以分割小包装和传统的烤鸭、盐水鸭、皮蛋、咸蛋等形式销售,国内有识之士应在保护鸭种资源的基础上对不同鸭种的营养配方和肉、蛋品质进一步深人研究,制定不同的标准,特别是针对珍稀鸭种如建昌鸭肥肝产业化问题,福建连城白鸭滋补、味鲜问题和莆田鸭产黑色蛋的机理问题等等,在深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出新的产品,以适应工厂化生产的需求。

由于食品安全检验与动植物检疫更加严格,近两年出口港澳等地活禽数量大幅度减少,而冰鲜产品却在增加。此外,各地政府为了公众食品安全利益而考虑家禽屠宰与禽肉安全控制问题。因此,今后活鸭直接进人流通市场的数量会逐步减少,加工冰鲜鸭产品逐步取而代之将成为必然趋势。这样,粗、精加工鸭肉、蛋产品,肥肝产品,以及羽绒加工产品加工业将得到加快发展,鸭产品附加值大大增加,鸭业的综合效益也将大幅度提高。

四、鸭病防治研究和相关生药、化药制品的开发生产将得到加强

目前国内疫苗生产以猪、鸡、牛疫苗为主,鸭用疫苗的生产很少,对鸭病的研究严重滞后于生产的需求,今后将加大投人,及时把实验有效的疫苗和药品尽快达到SPF和GMP标准,以满足养鸭业发展的需求。

五、水禽产业模式必将进一步调整

由于今后水禽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水禽养殖规模化发展速度会进一步加快,以便提高规模化综合效益。另外,由于食品安全问题及公共卫生防疫考虑,预计政府也将通过出台食品安全及畜禽防疫等相关政策,调整畜牧业产业模式,规模小、占地多、分布散、污染重、效益差的水禽企业和养户将逐步减少,大规模和等约化程度高的企业将得到大力发展,公司+农户的产业模式也将逐步转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模式,这将成为水禽产业调整的一种趋势,但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六、生产技术将不断改进和提高

近年来,许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机构等广泛开展水禽育种、繁殖、营养、疫病防治、生态农业技术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也形成一批成熟的鸭的配套养殖技术,这些成果和配套养殖技术在鸭的生产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推动了我国养鸭业的发展。

随着鸭的育种、营养技术研究的深人,肉用型鸭的生长速度、饲料报酬、产蛋量等生产性能还可能提高,蛋鸭的产蛋量与饲料报酬也将有所提高。此外,各有关利一研院所正在加强对鸭的烈性传染病和新型疫病的研究,政府相关部门也在建立和完善家禽疫病监控体系,这些工作将有效地防止烈性传染病的发生、减少疫病对鸭业造成的损失,而这将有利于保持养鸭业长期稳定与健康发展。

我国养鸭业现状和实施鸭无公害养殖的宏观措施


新的世纪!我国养鸭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国内市场对鸭产品的需求量在日益增大的同时! 对其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消费市场逐步由数量向质量方向转变! 以传统方式生产的鸭产品已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 目前!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传统养殖生产模式不尽合理!以及投入物使用不规范!我国畜产品质量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严重制约了养殖业的健康稳定 持续发展.

针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严峻形势!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国家农业部出台了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 的实施意见.提出力争用8-10年的时间! 基本上实现食用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因此,全面推进鸭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是新时期养殖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为配合$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笔者根据我国养鸭业的实际情况!浅谈实施鸭无公害养殖的宏观措施!以期为实现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目标作些努力.

我国养鸭业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养鸭业的生产现状

鸭存栏快速上升.2000 年,我国家禽存栏量达44.39亿羽,其中鸭存栏数为6.12亿羽 与1970年比较30年来,我国鸭存栏量增加了4.66倍2000 年,美国家禽存栏为18.13 亿羽! 其中鸭存栏量为660万羽! 与1970 年比较,30 年来,美国鸭存栏量增加0.87倍.从中可以看出! 我国的养鸭业无论是与世界养鸭业生产情况比较,还是与发达的美国养鸭生产情况比较30年来,我国养鸭业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及美国水平,其增长速度分别比世界及美国高出2.41倍和3.79倍.

至2000 年,我国鸭存栏量占世界鸭存栏量比例达到69.07% 与1970年所占比例比较, 增长106.1%,而美国鸭存栏量的比例, 比较1970年的存栏量比例下降了47.0%. 因而,从目前饲养量来看,我国养鸭生产的竞争力正在逐渐上升.

扶绥县罗非鱼养殖业的发展前景


罗非鱼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人类六大主食之一。它不但具有生长快、食性杂、适应性强、病害少等优点,而且肉味鲜美、肉质洁白细嫩、骨刺少、无残毒,在国际市场享有白色三文鱼的美誉,深受广大养殖者和消费者的欢迎。目前世界上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养殖罗非鱼。广西养殖罗非鱼始于20世纪6o年代引进的莫桑比克罗非鱼,真正大面积发展,是在20世纪 80年代引进生长性能远优于莫桑比克罗非鱼的尼罗罗非鱼以后。进入2O世纪90年代,随着尼罗罗非鱼、吉富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杂交生产单性罗非鱼的推广,罗非鱼养殖才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现已成为广西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扶绥县自1980年左右开始养殖罗非鱼,而近年来在这方面的养殖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7年.全县共发展罗非鱼养殖面积420公顷,产量3200吨,产值1792万元。

1扶绥县发展罗非鱼养殖业的优势

1.1气候优势。扶绥县位于广西西南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县域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和东南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21.322.8℃ ,历年最低气温-0.6℃,历年最高气温39.5℃.日平均气温10℃ 的年累计积温为7502~C,年总辐射量108.4千卡/cm;年平均日照1693h,无霜期长达346d。全县年降水量 10501300mm。在这种气候条件下,一年中410月罗非鱼都可以正常生长,投放大规格(10cm左右)的罗非鱼种苗,一年可以养成两造。大多数年份冬季池塘(鱼塘水深1.5m)水温高于罗非鱼冻死温限(12℃),可以安全自然越冬。冬季异常寒冷时,采用塑料大棚保温措施,也可以安全越冬。

1.2区位优势。全县土地总面积2836km2,占全广西面积1.22%。与首府南宁直线距离仅45km,被定位为南宁市的半小时经济圈,距以北海、防城、钦州为中心的桂南沿海经济区约220km,交通运输非常方便,属南宁、北海等地罗非鱼加工企业的幅射范围,地理位置优越。

l-3水资源优势。县境内水库、河流星罗棋布,大中小型水库52座,水库面积达1840公顷;大小河流24 条,河流总长度589.1km,水面积为3713.33公顷;左江流域经扶绥河段93km.山秀水电站成功蓄水发电后,使山秀水电站上游水面积增大666.67公顷以上。扶绥河流、水库水源水质良好,利用现有的水资源优势,推行江河船箱高产健康养殖和水库网箱高产健康养殖,发展单性罗非鱼前景十分广阔。

1.4种菡来源优势。目前,广西已建有以广西水产研究所、南宁水产良种场、南宁远东农牧渔发展有限公司、北海国安公司等4家为主的罗非鱼良种生产基地,主要生产尼罗罗非鱼或吉富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杂交的单性罗非鱼,雄性率都在95%以上,优良的罗非鱼种苗供应充足。

1.5销售优势。目前,广西已在南宁、北海、防城港等地建立了8座以加工罗非鱼为主的出口水产品加工厂,水产品原料鱼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以上。这些企业全部获得ISO9000和HACCP质量管理认证,加工出口渠道畅通。依托区内实力雄厚的加工企业,罗非鱼养殖是产销有保障、盈利有空间的一大水产养殖项目。

2扶绥县发展罗非鱼养殖业的机遇

随着国际罗非鱼消费市场的不断崛起和扩大,我国罗非鱼加工出口的逐年增加以及国家、自治区人民政府对罗非鱼养殖业的重视,扶绥县发展罗非鱼养殖业正遇上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

2.1国际消费市场需求旺盛。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罗非鱼消费国,年消费量都在5万吨以上,而且90%靠进口。随着世界鳕鱼资源的减少和捕捞额度削减。鳕鱼价格大幅上升,欧洲、日本、韩国等正在寻找替代品,而罗非鱼非常适合。所以,罗非鱼产品越来越被国际市场接受,一个新的罗非鱼国际消费市场正在形成。

2.2我国罗非鱼加工出口逐年增加。我国的罗非鱼加工出口主要是冻鱼片和条冻鱼两大类,主要销往美国。2004年我国罗非鱼出口美国6万吨;2005年8万吨;2006年l0.5万吨;2007年达到l2.2万吨,占美国市场的比重达到70%以上,稳坐美国罗非鱼市场霸主的交椅。同时对墨西哥、俄罗斯和其他国家的出口量都出现了增长。随着欧洲、日本、韩国等罗非鱼国际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全球对罗非鱼产品的消费将会大幅度增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罗非鱼产品以生产成本低,生产量大等优势将不断占居国际市场的主导地位。

2.3政府重视。面对罗非鱼国际消费市场需求旺盛的机遇,从国家、自治区到各市、县和渔业部门,对罗非鱼养殖业都十分重视。农业部已把广西规划为罗非鱼养殖优势产业区,并已扶持广西建立了4个国家级罗非鱼良种场。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已就罗非鱼养殖业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县人民政府亦出台了相应扶持政策,从苗种供应,产地认证、养殖技术、产品销售等方面为养殖户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决心下大力气抓好扶绥县罗非鱼产业化生产。

3发展罗非鱼养殖业的措施

发展罗非鱼养殖业,既是满足国际市场的旺盛需求,又是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直接有效的途径。为此,扶绥县采取六个方面的措施,加快罗非鱼养殖业的发展。

3.1建设罗非鱼标准化示范区。为了正确引导养殖户(业主)在发展罗非鱼养殖生产上向高产、优质、高效、绿色等方面发展,扶绥县人民政府决定在渠黎、新宁、岜盆、龙头等乡镇建设罗非鱼标准化示范区,重点利用江河、水库等大水面进行罗非鱼规模养殖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罗非鱼的规模养殖。从2003年起连续五年结合水产养殖综合开发工作,建立了罗非鱼网箱、池塘、水库罗非鱼养殖试验示范基地,使全县罗非鱼养殖面积达420公顷,年产量达到3200吨,产值1792万元。同时,为让全县养殖的罗非鱼都达到出口标准,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全县范围推行保姆式服务和标准化生产。把8名技术人员分到各养殖片,从鱼苗供应到鱼病防治、成鱼出售,都进行人对点的服务,对各养殖户的饲料使用进行严格控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无公害标准开展养殖生产,提升罗非鱼产品质量,使罗非鱼产品符合出口标准,不断打人国际市场。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

3.2建立罗非鱼苗种培育基地。以县鱼种场的7亩池塘作为罗非鱼苗种培育基地,及时到广西水产研究所和广东等地引进奥尼、吉富罗非鱼鱼苗,经强化培训后供给养殖户养殖,提高了罗非鱼的良种覆盖率和养殖效益,大大提高了养殖户养殖罗非鱼的积极性。

3.3引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罗非鱼养殖产业。 2004年4月自治区出台加快罗非鱼产业化发展的新举措。扶绥县以自治区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罗非鱼产业化生产政策为契机,围绕市场,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运作方式,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加快罗非鱼产业化进程。山秀电站成功蓄水发电后,沿左江形成一条良好的罗非鱼养殖带,扶绥县及时引进北海宜利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在库区开发养殖出口优势品种。2007年4 月北海宜利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在县山秀水电站库区设置罗非鱼养殖网箱2000箱,面积共计32000m ,平均年产成鱼4500吨。北海宜利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成功引进,为扶绥县罗非鱼养殖进一步向产业化、集约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3.4以点带面,扩大罗非鱼养殖业。继续以经济、科技能人,养殖大户和开发商牵头,带动群众养殖,把罗非鱼养殖真正发展成为农村一个经济支柱产业,以罗非鱼养殖为突破点,带动扶绥县水产养殖业发展。

3.5加强与加工企业的联系。解决养殖后顾之忧。县水产畜牧部门已与北海北联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和南宁百洋食品有限公司等区内较大的罗非鱼出口加工企业建立了产、供、销一条龙长期合作关系,为扶绥县发展壮大罗非鱼产业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3.6组织宣传培训,普及标准化生产知识。组织编印标准化生产技术资料,提供给基层单位和养殖户使用;充分利用现有示范基地,组织群众进行现场参观;举办标准化技术培训班,邀请自治区标准化工作组专家对基层技术人员和示范户进行培训,组织基层技术人员对面上养殖户进行培训,扩大培训覆盖面;加强技术指导。项目实施小组实行分工负责制,以一对一帮扶的形式,开展现场技术指导,推广应用无公害技术标准和先进实用技术。同时,积极邀请自治区养殖业标准化专家到现场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总之,扶绥县有适宜的气候、丰富的资源,可使罗非鱼加工出口企业得到不断地发展。充分利用扶绥县的可养殖塘库发展罗非鱼养殖,并在其它可养殖的水面大力发展网箱养殖,是一项拓宽致富门路、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大有发展前景。

虾养殖现状及市场分析


目前我国虾养殖现状是虾苗退化严重,国内没有自己品种的母虾,进口虾苗在我国的生长情况不乐观,由于白斑病、红体病等病害难以控制,影响了虾的总产量,市场对于虾的需求在逐年增加,市场行情看似不错,但是养殖户背后更多的是心酸,如果能有好的虾苗品种,提高养殖技术,养殖前景还是很不错的。

一、虾的养殖现状

1、虾苗退化严重

(1)虾的苗种是决定养殖好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现如今我国还没有自己品种的母虾,主要是依靠进口母虾来进行繁殖。

(2)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进口虾苗在我国的生长情况也越来越不容乐观,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虾苗的疾病和体质太差,本土虾不能得到很好的选育,所以虾农现在急需好的虾苗品种。

2、销路不畅

(1)近年来,商品虾受到国际市场的反倾销,食品安全检疫力度比较大。

(2)国家在对虾市场的宏观管理方面也缺乏政策性的指导,所以导致了虾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最终导致供给大于需求,虾的价格大幅度下降,养虾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3、疾病难控制

白斑病、红体病等病害已经成为了养虾业的头号公敌,虾生病之后就会难以控制,从而影响经济效果。疾病难以控制的原因有三个:

(1)因为病原复杂,而且病因不完全清除,这就导致了无法下药。

(2)虾的个体很小,并且数量很多,目前是不可能做到用疫苗进行免疫。

(3)虾体的自身抗敌非常弱,主要还是以天然的免疫反应为主。

二、虾的市场分析

1、虾市场行情看起来表面风光,但是背后更多的是心酸。目前虾的价格上涨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天灾人祸导致的虾的减产,从而导致市场供应量急剧减少。

2、同时市场对于虾的需求却在不断增加,所以虾的价格是在上涨的。

3、虾的消费渠道主要是加工、出口以及国内的消费需求。

4、虾的市场需求量是比较大的,并且目前还处于继续上升的阶段,所以,养殖优质虾还是可以收到比较不错的收益的。

三、如何做好养殖虾的前提工作

1、在养殖之前,要做好提前准备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虾的产量,增加收益。

2、要想做好前提工作,首先要根据虾群的养殖数量对池塘面积进行规划,这样才能在养殖虾的过程中更加节省时间和精力。

3、其次,要对水质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养殖虾群要靠近水源丰富的地方,并且水质一定是要安全没有任何污染的。

4、另外,还要给虾群建造好适合居住的生存条件,选择的生活环境最好是周围没有高大树木或者厂房的,要尽量选择光照条件充足的地方来进行养殖。

加快养鹅业发展的关键措施


(一)增加投入,加快选育

鹅业产业化是禽业科技及相关技术进一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载体,同时,鹅业产业化又必须依赖科技进步的推动.两者相辅相成,交互作用,同生共长、激烈的市场竞争虽然直接表现为产品的竞争,品牌的竞争但说到底是科技的竞争。因而在鹅业产业化建设进程中必须始终依靠科技,大力推进科技进步。要不断加强优良品种培育开发和加工技术攻关,以成果带项目,以项目促产业,为避免出现商品蛋、肉鸡生产儿乎由国外育种公司所垄断的局面.国家应加大投入,加快鹅的选择力度.以便培育出生产性能优良的鹅商用新品系.

(二)改变传统副业生产的思想,加快产业化的进程

养鹅业在我国畜牧业生产中是一大资源优势.饲养量和产品量居各国之首。鹅绒是我国传统的大宗出口商品,鹅业在国内不少主产区已成为支往性产业,为农业现代化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要使鹅业在我国真正崛起,必须变自然经济为商品经济,走适度规模经营道理。应该加快养鹅业产业化的进程,实现产、供、销一体化。这样必定给养鹅业带来突破性进展.

(三)普及科技知识,做到科技兴鹅

我国养鹅历史悠久,但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针对现阶段生产力和技术水平低下的状况.加速科学普及,做到科技兴鹅。其重点是生产性能高的新品种培育、鹅营养需要和日粮标准的制定,鹅产品的深层次开发利用、鹅肥肝品种的选育、传染病和常见病的防治,产供销协调和规模效益研究等。大力推广科学养鹅技术,如改变育雏的方式.变自温育雏为供温育雏.改单一饲料为全价配合饲料.种植优良牧草,定期进行预防注射等.

(四)积极开发鹅体的综合利用

现代养鹅生产多数只利用其肉,而鹅肥肝、鹅绒、毛、皮等有价值的产品.由于缺乏加工条件,没有充分显示出其应有的经济优势,从而影响养鹅的经济效益。因此.应加速开发不同层次,不同加工深度的新产品,来吸引消费者,进一步激发养鹅的积极性.

(五)加强社会化全程服务

多年以来.我国养鹅业一直随着出口创汇需要的变化而起伏国际市场对鹅产品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养鹅业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在于开发国内市场,加强消费引导,强化社会化全程服务功能,实行跨行业协作,建立健全流通体系,实行产供销一体化,鼓励各种形式的联合开发及系列开发,使我国的养鹅业生产能够持久稳步地发展。同时积极开拓国际肥肝、鹅肉及羽绒消费市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竟争力。

安图县以服务促发展全面推动养蜂业


吉林省安图县素有长白山下第一县的美称。长白山区发展养蜂业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不仅蕴藏着丰富的椴树蜜源,而且还生长着种类繁多的木本和草本辅助蜜粉植物,被称为东山蜜库。几年来安图县的蜂业经济发展迅速,全县养蜂户已达1200户,饲养蜜蜂达6.4万群,有蜂产品加工企业3个,全县年均各种蜂产品产量达3000多吨,产值也有3000多万元,一跃成为长白山地区的蜂业经济大县。在2007年安图县被中国养蜂学会命名为中国蜜蜂之乡。为促进发展蜂业产业,安图县不断加大对养蜂户扶持措施和服务力度,同时坚持抓蜜源洋槐树栽培工作,为推动安图县蜂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实施惠农措施鼓励养蜂业的发展

依托长白山区自然资源优势及县内汪氏蜜蜂企业将养蜂业做大做强,促进畜牧经济的发展是安图县畜牧业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汪氏落户安图县后,为发展养蜂业,安图县出台了鼓励发展养蜂业的惠农措施。即免费上门技术服务、免费提供部分蜂具、免费提供部分蜂群的三免费措施。同时在农村加大对养蜂业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户认识到养蜂是一项投入少,效益高的致富项目。通过宣传及优惠措施的实施,大大的调动了养蜂户的积极性,不仅原有养蜂户增加了蜂群的养殖数量,同时还新发展了养蜂户660户。在安图县实施三免费措施后,全县新增加蜂群数量3.4万群,实现了蜂群数量与经济效益双增的良好效益。

2加强技术服务促进养蜂业的发展

为促进安图县养蜂业的发展,县养蜂站加强了对广大养蜂户的技术培训与指导力度。通过培训,不但转变了养蜂户的养殖观念,更提高了他们的养殖水平与经济效益。以前广大养殖户对养蜂多数停留在取蜜的水平上,基本不提取浆、粉、蛹、胶等产品。即使提取也因没有市场而只限于自己食用。在汪氏落户安图县后,依托汪氏企业的优势,并通过县养蜂站的培训与指导,很快使养蜂户都掌握了提取浆、粉、蛹、胶等蜂产品的技术,而每群蜂所提取的这部分产品价值与蜂蜜价值几乎相当,仅此一项就实现了养蜂效益的翻番。为更好地为养蜂户服务,县养蜂站的工作人员还经常深入到养殖户家中了解情况,登门服务并解决各种养殖问题。通过入户走访他们了解到,很多养蜂户由于对椴树蜜这种优质绿色有机蜜的认识不到位,在取蜜的操作上随意性较大而降低了有机蜜的品质。为此他们专门就有机蜜的操作程序对广大蜂农进行了培训,蜂农按照操作程序取椴树蜜,不仅使蜂蜜的品质达到了有机蜜的要求,也使蜜的单价提高了近100%,从而提高了养蜂的经济效益。为提高蜂群的产出水平,他们还大胆提出了引进优良蜂种进行蜂群改良的做法并在全县推广。经过改良后的蜂群产出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而提高了养蜂效益。

3抓好蜜源植物种植壮大养蜂业

养殖蜜蜂的首要条件是具备较丰富的蜜粉资源,如果没有蜜粉资源或者缺少蜜粉资源,也就无从谈养蜂。长白山是我国森林资源保存较好的地区之一,这里主要蜜源植物为椴树,约占该地区总蜜源的80%,另外20%为秋季杂花蜜,采蜜期集中在7月份20d左右的时间内。目前蜜粉采集利用率不到10%。对于定地养蜂来说,闲置时间远远大于采集时间,造成养蜂经济效益难以提高。

为了解决蜜蜂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无活干的问题,提高养蜂的经济效益,吉林养蜂研究所的葛风晨老师曾建议安图县在发展蜂业经济的过程中试种洋槐。因为在吉林省洋槐树开花期是在6月份,比椴树蜜源期提前一个月,增加一个采蜜期就能增加养蜂经济效益,于是从2003年起安图县就开始尝试栽种洋槐树。起初对于栽种洋槐树有很多人表示不理解。他们认为东北地区气候寒冷不适宜洋槐树生长,就是生长了也可能只开花,不流蜜;也有的人认为长白山区到处都是树,用不着去栽洋槐,就是栽种了洋槐眼前也不见利,何必去干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还有的人认为,种植洋槐树作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应该由财政投入,上级和财政既然没有专项资金,如果栽种洋槐每年需10多万资金就要由畜牧兽医局来承担,而等到可采蜜粉时,又不能搞放蜂收费这种有偿使用,作为畜牧兽医局事业单位来说,搞蜜源植物建设是可干可不干的事情,畜牧兽医局没有必要额外增加这部分支出。针对种植洋槐树的问题我们经过反复研究和认真分析后决定,既然搞蜜源植物建设能够增加蜜源,能够让蜂农得到实惠,而且由于洋槐树是多年生,因此种植洋槐树可谓一劳永逸,那么我们就应该做,而且还要做好。但蜜源植物建设靠一家一户养蜂者不可能搞成:作为林业部门来说,发展林业为了获得林业经济效益,栽洋槐树比其他树种差,所以他们也不可能来搞这件事。作为养蜂主管部门,我们深感种植洋槐树的紧迫性和种植的意义重大。为此,从2003年开始安图县畜牧兽医局就组织全县蜂农利用义务工栽种洋槐。年初由畜牧兽医局出资金租用农田地进行育苗,每年租2公顷耕地进行育苗,产一年生优质洋槐苗60万株,可移栽200公顷。这些苗木由县畜牧兽医局组织发动各乡村蜂业协会选择乡村公路两侧绿化美化地、水利工程防风固沙绿化地、村屯街道两侧绿化美化地、荒山荒地、退耕还林地补植等地方栽种洋槐,成活率达90%以上。苗木的割草、维护等后期管理工作由各乡村协会负责,保证了洋槐树生长良好。经过几年的努力,人工洋槐树林已初具规模,到目前,安图县共栽种人工洋槐树林约867公顷,其效益将会越来越明显。

安图县在发展蜜源植物建设中,紧紧与加强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环境相结合。通过栽种洋槐树来美化绿化农村环境,改善卫生条件。据吉林养蜂研究所前所长葛风晨老师讲,10年以上的成龄洋槐树,每公顷达2000株左右时,每年每公顷可产优质洋槐树蜜1t,产值万元左右。我们计划利用10年的时间,每年种植洋槐200公顷,总计达2000公顷,那时每年可产洋槐蜜2000t,可获得200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如果按10万群蜜蜂计算,每群每年因增加一个洋槐蜜源可增加收入200元左右,直接提高养蜂的经济效益。

建设洋槐蜜源林,不但提高养蜂户的经济效益,也可增加地方财政税收。同时从大农业的角度来说,洋槐树林美化静化了农村生态环境,涵养了水源,有效的利用了农业用地。总之,种植蜜源洋槐树林有着良好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

相信安图县的蜂业经济依托长白山自然资源优势,随着养殖环境的不断改善和蜂农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广大蜂农的努力下,在当地各界的共同关注下,养蜂这一朝阳产业的前景会越来越好。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201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