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县发酵床生态养猪情况调查报告

随着国家扶持生猪生产力度的不断加大,生猪养殖模式逐步由千家万户散养向规模养殖转变,规模养殖比重逐年提升,实现了生猪养殖与环境友好相协调,破解了制约规模养殖发展难题。现对发酵床生态养猪做一简述。
1发酵床生态养殖效益分析
和传统方法相比较,生态养猪模式可以带给养猪户更多的利益,可将其概括为三省、两提、一增、零排放。
三省:是指省水、省料、省劳力。因新兴生态养猪模式不需要用水冲洗圈舍,仅需要满足猪只饮用水即可,所以较传统集约化养猪可节省用水85%~90%。猪粪、尿被微生物分解转化为可被猪食用的有机物和菌体蛋白质,猪通过拱食,可节省精饲料15%~20%。试验显示育肥猪只日增重增加2%~3%,料肉比降低2%~5%,出栏时间缩短8~12d。由于猪场不需要清粪,饲养人员仅需保证及时喂料、翻扒调匀过于集中的粪便,根据垫床干燥程度及时调整湿度即可,所以1个正常劳力批次饲养可达到800头育肥猪,较集约化猪场节约一半的劳力。
两提:即提高抵抗力、提高猪肉品质。由于猪只恢复了自然习性,应激少,又采食菌体蛋白,饲料里还拌有微生物有益菌,大大改善了肠道菌群平衡,抗病力明显增强,发病率减少。特别是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较传统集约饲养有大幅下降。用药费用减少8~15元/头。
一增:即增加养殖效益。生态养猪较传统集约养猪仅饲养环节即可减少饲料、水等直接饲养成本40~90元/头。充分利用了锯末、稻壳或者粉碎后的玉米秸秆等作为垫料生产优质生物有机肥,具有改良土壤、促进农作物生长之功效,也可以带来很好的效益。所以新兴生态养猪相对传统集约养猪可增加收入100~150元/头。
零排放:即无污染,实现粪污零排放。传统养猪的畜舍为水泥地面,需要人工清理粪便,用水冲洗粪便,尤其是万头猪场,随意排放大量粪尿,造成环境的极度污染。生态养猪和传统养猪方式相比,其最大的优点就是粪便的零排放,无污染。例如,一个投资500万元的猪场,处理污水一项就要追加200万~350万元的投资;一个年饲养600头母猪、出栏万头肉猪的规模化猪场,日排出污水量为l00~150t,年排出污水量为3.65万~5.48万t,对周围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生态养猪完全依靠菌体对猪粪便和垫料的发酵分解作用,将粪尿完全分解,不需要冲洗,解决了过去浪费水资源和污染环境的问题。生态养殖饲料中不提倡添加抗生素,猪肉中无药物残留,所产粪尿经过菌种发酵转变为微生物蛋白,猪场内外无臭味,氨气含量显著降低。生产过程不对外排放粪污,将传统集约化养猪粪便污染处理问题提前在养殖环节进行消纳,真正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的要求。
蒙城县从2008年开始,在全县生猪养殖场中推行发酵床养猪技术,目前已取得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逐步实现生猪健康环保养殖。
2发酵床养殖技术观点
经过多批次的试验,目前生态养猪基本饲养模式的饲养管理主要技术观点如下:
2.1利用空气对流和太阳高度角原理,因地制宜的建设猪舍
充分利用不同季节空气的流向建设猪舍,辅助设置卷帘机等可调节通风设施,用以控制猪舍空气流向和流速。猪舍房顶及窗户充分考虑太阳的日照规律,使其适合养猪生产的需要。
2.2利用生物发酵原理处理粪便,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垫料床成为发酵微生物高效的繁殖场,是生态养猪技术的核心。
2.3利用温室和凉亭效应,改善猪只体表温度
冬季将卷帘机放下,整个猪舍成为一个保暖温室,同时发酵床也产生相当热量,使猪只腹感温度有很好的改善。在环境温度达到零下10℃时,舍内发酵床仍可保持温度在10~l5℃之间,对于中型以上的猪,这个温度完全可以安全过冬,不需要任何能源的消耗。同样,在夏季,由于几乎全部敞开窗户,形成了扫地风、穿堂风等类似凉亭的效果,猪只感觉非常凉爽。
2.4利用有益菌占位原理增强猪只抵抗力,提高饲养效率和猪肉品质
病原菌致病的基础是病原菌达到相当的浓度。由于生态养猪模式中垫料床上发酵微生物等有益菌的大量繁殖,在垫料床上、空气中甚至猪舍的各个角落里都弥漫这种有益菌,使有益菌成为优势菌群,成为阻挡病原菌的天然屏障。同时垫料和猪粪尿的混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迅速发酵分解产生的热量可达到40~50℃或更高,大大抑制了病原菌的繁殖,有利于杀死寄生虫、病原菌和有害微生物,保证猪只的健康。如蓝耳病病毒在56℃条件下20min就可以被杀死,伪狂犬病病毒在4~37℃条件下1~7d就会失去活性,猪瘟病病毒在60℃条件下2h即失去活性。而垫料经过翻动发酵最高温度可达65~70℃。
以上技术可以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3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推广面的不断加大,发酵床养殖业还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要做相应的解决。
4结论
生态养猪是一种新的养殖方式,用玉米秸秆做填充,用锯末或稻壳做垫料,使农业和牧业互为依托,互相促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大农业。在生猪养殖中切实实现环保养殖,政府和主管部门应参与协调、支持,使施工建舍、原材料供应、加工、种公猪引进、选育、饲料科学配制、防疫保健、产品加工销售形成一个产业链,真正解决畜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问题,实现健康高效养殖和畜牧业的节能减排,增加养殖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张伟.南方地区夏季发酵床养猪管理技术.科学种养,2011,(07)
陈广平.自然生态养猪法推广情况调查.山东畜牧兽医,2009,(09)

相关推荐

发酵床生态养鸡技术


发酵床养鸡是一种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生态养鸡技术,既做到了鸡粪的有效处理,又实现了零排放、无污染、无臭味,为鸡的健康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
1.鸡舍构建。鸡舍选择以坐北朝南为佳,要求选建地地势要高,通风良好。为了节省建筑成本,可将旧鸡舍或者是废弃房屋进行改造,或是用塑料大棚构建也可,但必须要保证鸡舍有较好的控温、控湿、通风效果。舍内发酵床可根据地下排水情况,做成地下式发酵床地下挖30厘米,或地上式发酵床用砖或者是水泥砌30厘米左右的墙体,或半地下式发酵床地下挖15厘米。发酵床一定要保证平整、干净,且在床上每平方米打4厘米的孔6~10个。
2.合理选择菌种。菌种合理选择对于垫料的发酵成功意义重大,建议养殖户在选择菌种时,要综合考虑如下因素:选择颜色纯正、包装规范的菌种;选择有较为明确、简单垫料制作工艺流程的菌种;在菌种剂型的选择中,以粉剂固态类为最好,一方面,便于运输和保存,另一方面,其休眠功能、抗逆性及活力也就较强;使用菌种的生产企业有着较好的售后服务;菌种推广达一年以上,且生产企业无制作失败的经历;()发酵床所用菌种及工艺流程最好经过现场试验验证。
3.做好垫料准备。目前,可用于制作发酵床的垫料原料众多,如农家麦秸、锯末、稻壳等都可以。在具体选择时,养殖户要根据地方原材料特点,因地取材,选择性价比更好的垫料。一般来说,在北方以玉米秸秆、锯末为适宜,南方以稻壳、锯末为主。无论是玉米秸秆,还是稻壳,都可起到蓬松通气、补充氧气的作用,而锯末通用是因为取材简单,且具有很好的保水和吸水功效。在选择垫料时,秸秆切成长1~2厘米为宜、稻壳要求无腐新鲜、锯末要求没有经过防腐处理。大量的推广实验证明,稻壳和锯末是最好的垫料材料。随着发酵床工艺的大面积推广,锯末必将供不应求。
4.具体制作流程。发酵床制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垫料发酵的过程,通过垫料发酵增殖有益菌群,抑制或者是杀死有害菌。
①根据发酵菌种,选择垫料原料。以锯末和稻壳为例,两者添加比例控制在3∶7为最好。
②加速菌种繁殖。可将发酵的菌种在使用前与麦麸或者是米糠进行混合,这样可促使菌种迅速吸收麦麸或者是米糠中的营养,促进其快速繁殖。
③垫料接种。将混合均匀、含有菌种的麦麸或者是米糠均匀混合到垫料之中,为了保证混合均匀度,可逐级混匀。此间,应该用喷雾器将垫料浇匀,保证垫料中手握不出水,打开可散开为最佳。
④垫料堆积。选择在发酵床的适宜位置堆积垫料,然后用草帘或编织袋覆盖发酵。夏天,发酵一周左右的时间,冬天可延长到10天。可通过温度鉴别的方式来检查发酵程度,在20~23发酵的深处选择物料进行多次测温,发酵第2天一般温度可达到40℃以上,之后的温度会逐渐的升高,最高可达到79℃。当温度由60~70℃降低到40℃左右时,并保持相对稳定之后,即可发酵成功。在发酵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控制发酵水分,尤其是在夏季,发酵垫料表面容易干燥。这个时候,一定要及时进行喷洒水分。
⑤发酵床完成并使用。垫料发酵成熟之后,要均匀摊开,上面覆盖一层未发酵的锯末或者是稻壳,厚度控制2~3厘米,24小时之后便可养鸡。

发酵床养猪的好处


发酵床养猪技术具有节省用水,提高猪群抗病能力、猪肉品质及实现零排放等优点,是一种节本增收的养猪新技术。据了解,猪圈里的生物发酵床是按比例一层层地填充稻壳、木糠、药粉等混合干料,厚度达到80厘米以上。整个猪床七成是稻壳和木糠等干料填充物,三成是水泥地板,其他的设备跟传统猪栏一样。

它的好处有三:

一是实现零排放。通过给猪投喂配方菌物和在发酵床干料中按比例投放菌物后,发酵床微生物可以把生猪排泄到干料中的屎尿臭味消除,变常规养殖场里的臭气熏天为无色无味无臭;

二是减少人力水电等成本。每天猪圈里不再需要水冲洗,干料产生的热度可以保持猪圈干燥和温度需要;

三是投入成本低。发酵床下的干料是每出栏一批生猪翻搅一次,一用3年。贵港市通过实施发酵床养猪技术推广示范,使仔猪成活率提高2-5个百分点,减少药费超过八成,节水九成以上,每头生猪可增收节支约50元。后5年内将供不应求。

发酵床养猪的优点


1.发酵床养猪可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规模化养猪虽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产生的粪便、污水却难以处理。采用发酵床养猪后,由于有机垫料里含有相当多的活性微生物,能够迅速有效地将猪排泄物分解降氨,不再对猪粪清扫排放,也不会产生大量的冲圈污水,从而大大减轻了养猪业对环境的污染。

2.减少应激,提高猪肉品质。

在当前养猪生产中,猪群的应激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养猪场(户)。发酵床猪舍通风透气,温湿度均适合猪的生长,减少了应激。再加上发酵床养猪满足了猪只拱土的习性,运动量增加了,能促进猪健康生长,减少发病,抗生素的使用量下降,避免了药残和耐药菌株的产生,猪肉品质也得到很大提升。

3.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增加饲料利用率。

长期以来,我们为克服冬天寒冷而大量使用保温装置和设备,以求获得较好的养猪效益,但仍然难以达到理想的猪只体感温度,同时还增加了采暖费用。利用发酵床提供温和的生物热,克服了冬季寒冷对猪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提高了冬季饲养育肥速度,既节省能源,又提高效益。

由于发酵床的使用,猪只健康地生长发育,饲料的转化率提高了,料肉比进一步降低。

据试验,在舍外温度为-2℃的情况下,舍内温度可达14℃,发酵床温度可达28℃。猪平均饲养期可以缩短7~15天,每头猪可节省饲料15~25千克。

4.节工省本,提高效益。

发酵床养猪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原来一个劳动力可饲养400头育肥猪,现在能养800头。发酵床养猪可节约水90%,平均每头节省水费6元,节约用工费3元,节约药费10元左右,在规模养猪场应用这项技术,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5.变废为宝,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锯末、稻壳、花生壳、玉米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均可作为发酵床垫料原料,通过微生物的发酵变废为宝,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夏季发酵床养猪管理技术


1夏季发酵床圈舍面临的不利环境
1.1高温
夏季,特别是盛夏时节,我市气温基本上维持在30~35℃,且有1个月左右的时间基本维持在33~37℃,最高气温可达38~40℃,这对于任何猪舍养猪都是不利的。对于没有按照标准发酵床猪舍的规格来设计的猪舍,发酵床的功能将会大打折扣。例如猪舍顶棚的设计中并没有增加隔热层,不能有效地阻隔酷热太阳对猪舍的辐射和加热升温,从而导致猪舍内气温快速上升;如果猪舍没有天窗、地窗等通风设施,空气不流通,舍内就会就像蒸笼一样闷热,还可能导致猪舍内温度比外界更高,由于猪舍通气不良,猪舍内气温达到30℃以上,而发酵床表面温度本身会在20~25℃之间,这样会导致气温远超出发酵床的床面温度而对发酵床的床面进行反向加热,迫使发酵床床面温度升高,加之有的发酵床本身散热不好、空气对流难以形成,几个不利因素叠加,使发酵床的正常运转和良好效果大打折扣。
1.2雨水
我市夏季多发雷阵雨、暴雨,如果圈舍窗户没有遮挡,会有大量雨水飘入发酵床,从而使发酵床的垫料水分过高,也会导致发酵床正常运转受阻或,有的还会形成厌氧发酵,导致发酵床根本起不到正面作用。
1.3饮水设备设计不合理
如饮水器喷头朝内,没有地下沟或边沟排水设施,可能直接导致饮用水长期流入或溅入发酵床,引起局部水分过高,导致饮水部位及周边垫料层的发酵不正常,进而影响整个发酵床。
1.4天气持续湿热
夏季高温高湿季节不仅温度非常高,而且空气中的水分含量也非常高,湿度经常超过70%,这样的温湿度条件无异于蒸笼。病菌在空气湿度高于50%时传播速度加快,在空气湿度高于70%时繁殖速度也相应加快。在闷热的环境里,如果不能有效地管理好猪舍,发酵床中的多余水分就不能以水蒸气形式快速有效地逸散,猪只排泄的粪便就不能在有益菌的作用下及时分解,导致有害菌或厌氧菌开始起作用,将舍内的排泄物分解成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导致环保受到影响。如果猪舍结构不利于空气流通,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就不能及时排出圈外,就可能导致猪病只发病或生长速度减慢,经济效果也大受影响。不同发酵菌种做成的发酵床的耐湿热能力的差异也很大,有的发酵菌种因菌种活力不强、休眠能力差,在制作发酵床开始时就需加水使湿度达到65%。
2规范发酵床的要求
以上是在夏季高温季节养殖户常遇到的最棘手问题,()但如果猪舍建造科学、选用合适的发酵床发酵剂,同时按照发酵床的技术操作规程规范日常管理,这些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2.1面积要求
单个猪舍的面积一般不得低于15㎡,最好在20㎡以上,母猪舍面积也不应小于7~8㎡。一般来说,在土地和基建成本可以承受的情况下,每头猪所占面积越大越好,因为面积越大,发酵床对不利条件的缓冲和耐受作用(即抗逆性能)就越强。
2.2密度要求。
发酵床的面积达到要求后,千万不要认为可以在这个空间内养殖任意头数的猪,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对于育肥猪,要求每头猪占地1.2~1.5㎡,高于这个密度,发酵床就有可能超负荷工作,导致过度发酵、发酵终止等不良现象的产生。猪的个头和体重越大,就越要提供充足的面积,因为单位体积内的微生物处理粪便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每只猪每天排泄粪便3~5kg,大概需要1.2~1.5㎡面积内(深50cm)的微生物降解1d才能完成。若每只猪占地只有1㎡,那么每天就会有多余的粪便剩余,导致分解处理不完全或不及时,随着猪越长越大,每天产生的粪尿量也会越来越多,超负荷的粪尿长期积累,最终会导致发酵床系统工作的异常紊乱,重者则全面崩溃。
2.3湿度要求
湿度包括空气湿度和垫料湿度。如果感觉垫料太湿,可以清出部分垫料,将其晒干后再加入发酵床内重新利用,或者加入新的干垫料调和水分,还可增加翻倒频率,使水分以水蒸气形式尽快蒸发。如屋顶漏雨导致垫料过于潮湿,应立即清出被雨水污染和打湿的垫料,经烘干或晒干后再回填入发酵床再利用。同时,发酵床也不能太干燥,太干燥的垫料容易起尘,应该用喷雾器往垫料上少量喷水,其标准以表面不容易起尘为限。
2.4通风透气要求
发酵床要求圈舍南北通透、通气顺畅,所以在猪舍的建造上要考虑到通风和采光,因此要求发酵床圈舍要有一定的跨度和高度,跨度要求一般不低于8m,通常设计成8~12m,猪舍的高度不低于2.6m(指床面离屋顶高度),长度可以因地制宜,每隔3m左右应设有地窗通风,这样圈舍内空气容易形成对流,可达到良好的通风透气效果。
3高温季节发酵床的管理技术要点
以上是制作发酵床时对圈舍面积、养殖密度、湿度、圈舍整体结构等方面的要求,那么,如何有效化解高温湿热的不利影响呢?
3.1增加圈舍面积
对于散户小面积的圈舍,建议扩建猪舍;如果是大面积猪舍分割成小面积的情况,建议将水泥隔墙打通,垫料可以相通。采用整体型圈舍,对于要隔开的各个单圈舍,可以采用移动栅栏来隔开,这样既留有调整余地,又可随时增减单位圈舍发酵床的面积,有效缓解发酵空间不足、发酵超负荷的危机,便于操作且成本低。

高发酵床生态养鸭综合技术


1. 商品肉鸭高网发酵床鸭舍的设计与建造

(1)鸭舍类型通过试验研究,高网发酵床技术主要适用商品肉鸭;鸭舍顶棚可分为双坡式和棚室,形式可灵活多样。除建设用的柱子外,一般建成两两相对的大窗户(采用湿帘饲养设备时,不需要留窗户),一般只在一个山墙上留进出生产操作的门口。(2)鸭舍建设根据场地灵活确定。鸭舍跨度以9~12米为宜,鸭舍前后屋檐高度1.6~3.5米,因地制宜。前后墙一般在离地面50~60厘米以上开始建窗户。(3)高网的设计布局在离地面60~80厘米以上开始设置高网(要根据鸭舍屋檐的高度决定)。如果屋檐高,则平网离地面的距离就越高,这样操作方便(饲养员可以到高网下面操作)。高网既可以用竹排,也可以用拉紧的钢丝绳做支撑,然后在竹排或钢丝绳上面平铺塑料网,肉鸭在此高网上饲养。鸭舍内高网布局。高网以纵向布局为宜,便于发酵床垫料的翻耙。根据鸭舍宽度对鸭舍的高平网适当分开,每个高平网的宽度在1.2~2.8米之间,不宜太宽(翻耙机最宽为2.8米),高平网的长度与鸭舍同长。每条纵向布局的高网内可以隔成若干个单元(用塑料网或栅栏隔开),使肉鸭均匀分布,便于生产管理。(4)发酵垫料槽设计如果平网离地面距离在1.2厘米以下,在平网下面设置发酵垫料槽,槽宽与高网同宽,槽高以30~40厘米为宜,用自动翻耙机对垫料进行翻耙。如果平网离地面距离在1.5厘米以上,在高平网下面设置发酵垫料槽,槽宽与高网同宽,槽高以30~40厘米为宜,既可以用自动翻耙机对垫料进行翻耙,也可人工翻耙。(5)舍内道路的设计为便于对鸭群观察和投料等生产性工作,在每条纵向的高网之间留-0.8~l米的道路。2. 自动管式饮水线的设计相对于传统发酵床饲养技术,对肉鸭饮水线进行创新改进和完善,用专用的管式饮水线代替传统的饮水区,增加了10%~20%的有效饲养面积,无任何废水外排。该方法是将平常使用的PVC管道上打开若干小孔,根据实际长度需要截成若干段,管道两端封严不漏水,固定在高平网上。在高平网的上方用一根进水管联通饮水管,利用连通器原理,设置一定高度水平面,达到设置高度时,进水管线自动停止供水。鸭饮水后,自动向管线内供水,使饮水管线内的水平面始终在设置的高度上。自动引水管线克服了圆盘式饮水器容易倾斜向外溢水的弊端,同时,非常便于投放药物、维生素等。3. 发酵菌种与垫料选择(1)发酵菌种选择发酵菌种主要成分是酵母菌、枯草杆菌和芽抱杆菌等。这类微生态制剂所含微生物属嗜氧菌,在适宜的温度、湿度、pH值和良好的通气条件下,迅速生长繁殖,产生70℃左右的高温,进行生物处理。为了筛选理想的处理剂,我们选择了日本产酵母素,选择临沂高新区产EM液、山东康地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健源酵素等做多次试验。(2)垫料原料的选择垫料以选择锯末、稻壳为宜,其锯末和稻壳配合以4∶6为宜。处理原料配方中添加适量细米糠,为微生物生长繁殖提供能量,降低成本。(3)发酵床类型通过试验研究,选择地上式发酵床较好,其厚度以20~40厘米以上为宜。(4)垫料的发酵与铺设通过近几年试验,相对于传统发酵床垫料的发酵过程,使用改良后的健源酵素不再需要发酵。垫料搅拌均匀第一次铺在发酵槽后,按300郭耐直接撒在垫料上,即可使用。(5)高网发酵床的维护相对于传统发酵床用人工翻耙搅拌,高网发酵床维护较简单、省力,可全部采用机械翻耙。一般用可自动调整宽度的全自动翻耙机进行搅拌。具体操作是:发动全自动翻耙机后,推进发酵床槽,翻耙机即可开始搅拌,到达槽的顶端后,翻耙机自动调头向后翻耙。可节省人工70%以上。第一批垫料翻耙搅拌的频率相对低些,育雏期翻耙1次即可,大鸭时可每星期翻耙1次。垫料使用越长,翻耙的频率越高,后期,可3天/次,甚至l天/次。若使用批次较多时,可向发酵槽内适当添加垫料和菌种。每批肉鸭出栏后,要充分翻耙搅拌多次。4. 肉鸭高网发酵床养殖的管理(1)饲养密度相对传统发酵床养殖模式,高网养殖肉鸭密度提高30%,可饲养8~10只/平方米。(2)鸭舍温度通过生产实践来看,高网发酵床养殖一般育雏温度控制在32℃~35℃,以后逐渐下降,生长鸭在17℃~20℃生长较适宜。根据温度变化规律,温度向上方流动,相对于在地面平养,因高网提高了肉鸭所在空间,可节约保温费用20%以上。(3)生物安全控制高网发酵床养殖,肉鸭不与垫料接触,有利于控制球虫病、沙门氏菌等感染的概率,降低了生物安全风险,节省用药50%以上。高网发酵床养殖技术增强了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了畜产品的供给安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增加了农民收人。有效提升了疫病防控能力,降低了疫病风险,确保了人畜安全,从而加快了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使粪污做到了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牧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高网发酵床养殖模式体现了现代畜牧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保障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85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