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里的养鱼奔富路

“三文鱼现在市场行情稳定,一斤批发价在20块钱,刨除饲料和人工等成本价,一斤能赚10元钱,我一年最少能卖出10万斤鱼,养鱼真的很划算!”5月28日,保康县后坪镇后坪村村民王天忠自豪地说。

近些年,王天忠在经营餐馆的同时,一直在寻找适宜在家乡创业致富的门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五道峡山间有一股长年不断的山泉水,适宜养殖冷水三文鱼,这让王天忠有了再次创业的冲动。

冷静思考后的王天忠经过多方打听,只身一人来到陕西考察冷水三文鱼养殖方法,经过一个星期的学习,王天忠于2013年3月,在流经后坪村一河道边建起了占地7亩的冷水鱼养殖基地。根据一张从陕西带回来的鱼池建设草图,他又结合实际依山就势建起了自己的冷水三文鱼养殖基地。“养殖冷水三文鱼前期投资比较大,这么多年的积蓄加上在银行的贷款,总共投入了150万元,但这见效快,今年冬天就能卖出第一批成品鱼。”王天忠介绍道。

相关知识

“猪倌”张宏江:带领乡亲同奔致富路


在正宁县,有一位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为“猪倌”的年轻小伙,他在不到两年内,建起了一座现代化标准生猪养殖基地,带动和帮助全镇50多户农民发展生猪养殖专业户,最终走上了富裕之路。他就是正宁县山河镇松树村的张宏江。

今年34岁的张宏江现在任正宁县鸿江养殖有限公司的经理、正宁县百旺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1997年初中毕业以后,张宏江当过建筑工人、商场保安、市场销售,经过几年的艰辛历练打拼,他增长了见识,学到了管理经验。

2005年4月,张宏江回乡创办大理石加工厂,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13年3月,他投资660万元,成立了正宁县鸿江养殖有限公司,建成了包含标准化猪舍8幢3600多平方米,配套建设管理生活区300多平方米,仓库1幢600多平方米,配套设施齐全,占地22.6亩的生猪养殖基地。

目前,养殖基地生猪存栏4000多头,年可实现经济效益200多万元,辐射带动百头以上养殖示范户50户以上,使生猪养殖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他也成为远近闻名致富能手。

多年的磨炼,使张宏江对市场信息十分敏锐。2013年初,他听说村里有20多亩土地要流转,觉得这是发展养殖的大好机遇,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与村委会签订了20年的土地流转协议,并立即决定把大理石加工厂转让给别人,集中资金发展生猪养殖业。在当地农民的眼里,养猪在农村一直被认为是一门技术含量低、工作环境差、风险高的行业,但张宏江就不信这个“邪”,他认为,随着经济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传统的养殖方式必将淘汰,必须走科学化、规模化的道路。

为了尽快地积累养猪技术,张宏江在猪场里挂有“养猪日记簿”,记录着购进猪的日期、价格、不同时期猪的病情防治、饲料配方、喂养方法以及猪的生长等情况。经过反复实践,摸索出了一套科学养殖方法。2013年11月,张宏江参加了武威市黄羊镇畜牧工程学校生猪养殖技术培训班,两个多月的培训,他学到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加之不断地学习新技术,使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养殖专家”。

这几年,跟着张宏江养猪发家致富的农民不少,松树村村民张会辉就是其中一个。张会辉家里原先养了十几头猪,但由于养殖规模小,资金技术跟不上,没市场、没销路,只能逢年过节杀猪卖肉,勉强混个温饱。张宏江得知后,主动找到张会辉,鼓励他扩大养殖规模,并提供了科学的养殖方法。在张宏江的帮助下,张会辉的生猪养殖场也取得了成功,现在生猪年存栏量已超过900头,收入逐年提高。

同村的张红英家庭困难,2013年张宏江的养殖场办起来后,他看到很多村民养猪都致富了,就产生了养猪致富的想法,但是他一无技术,二无资金,张宏江主动找到他,赊饲料、猪苗给他,并向他传授养猪技术,教他养猪的方法。在张宏江的帮助下,张红英现在养猪100多头,成为村的养猪大户,并加入了张宏江创办的百旺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当谈到下一步的打算时,张宏江满怀信心地对笔者说:“我争取在三年内建成一个万头养猪场,并以此带动乡亲们的养殖和本地养殖业的发展。”

都市白领辞职扎根深山 靠养竹鼠走上致富路


“这是贝多芬的名曲,接下来是中国的古典音乐……”听着悠扬的轻音乐,数百只竹鼠见到陌生人,并未出现躁动,而是悠闲地啃着草、吃着粮食。

这些竹鼠的主人是吴建安,两年前,他是都市白领,辞职后扎根深山,靠养竹鼠致富。

不当白领回乡下创业

走进永春县苏坑镇嵩溪村洋田角落吴建安的竹鼠养殖场,你会发现,这边的竹鼠如此乖巧。

2003年大学毕业后,小吴一直在某大型公司做财务,月薪近万,后来他认识了妻子姜笑丽,作为白领,他们收入都不错。几年积累,他们已打算在厦门海沧区买房定居。然而,孩子出生后,吴建安却犹豫了起来。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事业和生活?

创业!小吴回了一趟家,看到家里山清水秀,生态条件非常优越,他小时候的梦想涌上心头。“我从小就想搞小农场,养的家畜吃青草,市场前景应该错不了。”小姜很支持丈夫的想法,也辞职跟他回老家。

养什么好?小吴到周围县市进调查,他发现养竹鼠很有前景:“我家里就有养竹鼠的历史,市场需求旺盛,但却还没有比较大养殖场。”小吴认为,养殖竹鼠投资小,入门较快,繁殖快,后续的投入较少。

父母不明白一月不跟他说话

说干就干,小吴从亲戚处接手了100多只竹鼠。

刚开始,他像以前那样拔杂草来喂,也不懂防疫,“虽然竹鼠繁殖很快,但经常会有竹鼠死去。”吴建安介绍。

这并非小吴遇到的最大挑战。刚回家,父母亲一听说他要辞掉高收入的工作回家养竹鼠,气得脸都绿了。在反复劝说无效后,父母一个多月不跟他说话。

顶住压力,小吴一心想着,如何把竹鼠养好。

防疫是关键,他经常戴上手套,向医生一样,解剖死去的竹鼠,寻找致死原因。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半年努力,他找出了一套成功的防疫方法。

经过努力,养殖慢慢上了正轨。一个远在江西的网友,通过网络,与吴建安联系,一口气找他买了300多只幼崽。他因此赚到1万多元。“想不到这种东西还可以赚钱,那就好好干!”父亲终于跟他说话。

放名曲给竹鼠听让它们长得更快

给竹鼠听轻音乐,是一次意外的发现。

原来,一次在喂竹鼠过程中,小吴的手机铃声响起来了,原本见到人后到处乱窜的竹鼠竟然安静了下来。他想,如果长期给竹鼠听轻音乐,有助于竹鼠缓解情绪及长膘。他于是把播放设备装到养殖场,给竹鼠播放。如今,有陌生人进入,这些竹鼠也不会躁动不安。

他开始开发利用养竹鼠的第二价值。“竹鼠粪便也是好东西。”吴建安介绍,苏坑是佛手茶种植大镇,竹鼠的粪便便是改良土壤的好肥料,单单一年的竹鼠粪便,他卖了2万多元。

带领村民致富想建生态农场

创业之初,拓展市场,吴建安也另辟蹊径。

他开着小货车,在永春、德化一家一家餐馆酒店寻找买家,有的老板刚开始不怎么搭理他,他就“强强”放5只竹鼠在那里,说好了如果顾客愿意吃再来收钱。

如今,当初不怎么搭理他的那些餐馆,隔三差五就找他拿货。

2013年,小吴的竹鼠总销售收入达到了60万元。今年前景更是喜人,他每个月能卖出4000只竹鼠,月纯利润2万多元。

“生意越来越好,一个人忙不过来。”小吴干脆把一些幼崽让乡亲带回家养,长成了再统一回收。这样,不少乡亲也在他的带动下,共同致富。

“最近我还挖了两口鱼池,打算把竹鼠的粪便弄成沼气池,再种些有机蔬菜,一座农场不久就会出现了。”他满怀豪情地说道。

沛县:郝尧村民种藕养鱼打通致富路


10月12日一大早,天才微微亮,大屯镇郝尧村党支部书记郝允敏就带着藕农们下田了。“大家得抓紧点,河南的客商10点准时来收货,听说那边行情不错,他们还打算增加订单。”郝允敏一边忙着采藕,一边给大家加油鼓劲。

因地制宜发展浅水藕种植,带给郝尧村的是一派勃勃生机,闯出的是村民致富好门路。走进郝尧村浅水藕种植基地,微风拂过,伞盖般的荷叶左摇右摆。藕农们身着防水服,俯身、摸索,不一会,一节节紧紧相连的藕便被拔了出来。“每斤可卖一两元,亩产值有好几千元。”藕农郝庆丰满脸笑容地说。

为何选择浅水藕种植作为带民致富项目?郝允敏对记者说,该村有种植藕的传统,但一直种植的是深水藕,因产量低、收获难没有规模发展。后来经过农技专家的指导,了解到浅水藕产量高且销售周期长。早春气温低的时候,藕在浅水池里可吸收足够的太阳热能,生长快,产量高。浅水藕一般4月份种植,8月份收获,如果当时没有销售出去,在水里可以一直保存到第二年的5月份。

据了解,目前郝尧村已流转土地1000余亩用于浅水藕种植,开办了12个莲藕种植家庭农场和1个专业合作社,村民年收入超万元,浅水藕俨然成为村民致富的“金棒棒”。

郝尧村的田埂上、公路旁停满了前来收藕的外地车辆。正忙着将藕装车的河南客商李广国对于郝尧村的浅水藕赞不绝口:“质量高、个头大,我长期来这里收购。”

随着种植经验的增加,不少藕农开始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在池塘里混养泥鳅和鱼,形成生态循环系统,既增加藕的产量和品质,又增加水产品的收益。郝允敏告诉记者:“藕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微生物,而这种微生物正好可以作为鱼饲料。反过来,鱼的排泄物也是藕生长的天然肥料,‘种藕养鱼’这种方式既节省了饲料成本又为藕生长提供了有机肥,这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科学种养、勤劳致富,这是郝尧村民多年来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经验的简单概括。“下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浅水藕种植面积,加大科技运用力度,带领村民走上更宽广的致富路。”郝允敏说。

吉富罗非鱼


中文名称吉富罗非鱼

拉丁名称Oreochromis spp

异名吉富鱼、吉富尼罗罗非鱼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辐鳍亚纲

拉丁亚纲名Actinopterygi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科名丽鱼科

拉丁科名Cichlidae

中文属名罗非鱼属

拉丁属名Tilapi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埃及、加纳、肯尼亚

形态特征
体高头小形态好、出肉率高;尾鳍条纹典型个体比例高、易辨识;生长快,可缩短生长期,南方地区可一年养成。

生活习性
吉富尼罗罗非鱼(简称吉富鱼),是由国际水生生物资源管理中心(ICLARM)等机构通过对四个非洲原产地直接引进的尼罗罗非鱼品系(埃及、加纳、肯尼亚、塞内加尔)和四个在亚洲养殖比较广泛的尼罗罗非鱼品系(以色列、新加坡、泰国、中国台湾)经混合选育获得的优良品系。它于1994年由上海水产大学从菲律宾引入我国。同国内现有养殖的尼罗罗非鱼品系相比,吉富鱼的生长速度快5%-30%,起捕率高,耐盐性好,单位面积产量高20%-30%,遗传性状较为稳定,但雄性率不高。1997年12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77号公告: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为适合我国水产养殖生产中推广的从境外引进的尼罗罗非鱼新品系。国家品种登记号:GS03001-1997。

繁殖习性
既适合北方地区网箱、流水池等养殖,也适合南方地区高雄性鱼养殖。在海南和广东南部地区,水深3米鱼池单养每667平方米可达1.5-2吨。由于出肉率高,适宜加工出口。

深山养鸡产“金”蛋


1月26日,笔者踏访安龙县钱相乡乔马村春林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从“隐藏”于丛林里的办公楼楼顶放眼望去,只见山坡上的一栋栋蓝色小屋格外耀眼,300亩林地生态绿壳蛋鸡养殖基地传来“咯咯咯”的鸡鸣声,为寂静的山林里增添了几分生机。

“除了饲养员,外来人员一律不准进入饲养区。”合作社负责人陈贵春略带歉意地对笔者说:“那一排排蓝色瓦顶、高约2米的小房子就是绿壳蛋鸡的‘家’,可惜只能远观,不能近探。”

我们在办公区里“闲逛”时,陈贵春边走边向笔者介绍说,绿壳蛋鸡放在树林里散养,免疫力强,防疫费用低,山区树林下大面积闲置的土地,环境好、食料丰富,是生态养殖的最佳场所,树林里散养的绿壳蛋鸡产蛋量高,效益好。基地每收成一批鸡蛋,就会被兴义、贵阳以及昆明、南宁、重庆等地的省内外客商提前订购一空。2014年,养殖基地106个鸡舍里的3万羽绿壳蛋鸡产的“金”蛋,已创收获利100多万元。

今年50岁出头、家住兴义城边,具有中级农艺师职称的陈贵春十分热爱种养业。2011年,陈贵春开始辗转于安龙的笃山、海子、龙山等乡镇,实地考察选址,最后相中“基础设施条件较好、有成片森林覆盖、没有任何工业污染、空气质量上乘而且基地周围半径2公里无人居住”的钱相乡“千亩草场”作为养殖基地场址。2012年,陈贵春投资300多万元流转土地、修建鸡舍、完善附属设施,同年12月注册成立了安龙春林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的模式,从长顺县引进鸡苗,开辟出林下生态养殖和鸡蛋销售致富新路。

据饲养员杨远富介绍,引进一只大种鸡需要100元,小鸡苗每只需10元,饲养180天后就开始产蛋,一只成年鸡可年产绿壳蛋100-120枚,每个鸡蛋卖价是2.5元到3元,每只绿壳蛋鸡可创收260元左右。由于依靠荒山、坡地、山林发展生态绿壳蛋鸡养殖,将大量的鸡舍建在山坡上需要饲养员,养殖基地吸纳了当地100多个农村富余劳动力到这里来打工就业。

陈贵春告诉笔者,目前,合作社又从乔马村、三道墙村流转土地400多亩,准备用来发展精品水果——红阳猕猴桃种植,采取“养殖+种植+休闲”的高效立体农业模式,力争到2017年,把春林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成一家集绿壳蛋鸡养殖,猕猴桃观赏、采摘、品尝,餐饮等休闲为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实现养殖、种植双增收。

山村“羊倌”的创业路


年近半百的温红涛腿有残疾,每当有人问起,他总笑笑不愿提及,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就是这样的倔脾气,虽然肢体残疾但凡事不愿输给正常人。温红涛给人感觉是思路敏捷,他创办的小尾寒羊养殖场目前已拥有固定资产80万元,工人4名,年利润4万元。

牛店镇南龙村地处丘陵山区,环境良好,空气新鲜,非常适合生态畜牧养殖。温红涛早就在心里酝酿怎样利用家乡的天然优势实现自己的财富梦想。通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考察和反复论证,温红涛决定发展畜牧养殖业。

2010年温红涛在政府养殖贴息贷款的扶植下购买了40只小尾寒羊,建设羊舍、储草房、精粗饲料存放房、防疫室、粉碎机等一系列配套设施。经过近几年的科学发展改良,现在已有200多只,又从山东引进杜泊种羊,通过繁殖改良开发,发展到80多只。目前舍饲养羊近300只,能繁殖的母种羊近200只。

温红涛说,养殖品种羊特点明显,前景较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羊肉的需求越来越大,其发展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大,销售好;养羊易于管理,抗病能力强,只要科学饲养、防疫,无太大的风险;动用劳动力少,劳动强度小,便于管理。

温红涛富了,但他更深知残疾人创业不易。为了给乡邻的部分残疾人一个就业环境,使他们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他请进残疾人张晓峰(一级残疾)和贾海军(4级残疾)以及低保户温福顺来养殖场协助喂羊。在政府的支持与引导下,养殖场逐渐扩大规模,建成集改良开发,良种培育,肉羊养殖,良种推广于一体的规模化、正规化养殖基地。

冯黎峰:带头养牛富村民


2008年10月,冯黎峰从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中文系毕业,考上了山西洪洞县明姜镇东太吉村的大学生村官。

进入岗位后,他开始调查研究项目。挨家挨户走访下来,他确定养殖肉牛。

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仅协调规划出了3.5亩土地用来盖牛舍,而且农村信用社也放贷9万元,他和两名大学生村官又合伙凑了7万元,项目就此蹒跚起步。

2009年10月,牛舍盖了起来,他陆续从山东和省内购买了11头西门达尔牛和12头夏洛莱牛。2010年3月,肉牛正式进入育肥。

本以为一切步入正轨。可不到半年,肉牛不仅染上了腐蹄病,伏地不起,还存在营养不良,体重增长缓慢。冯黎峰一面阅读养殖书籍,一面请教当地的养殖企业,他重新当起学生。

腐蹄病是因为牛舍潮湿和草料中钙、磷不平衡。随即,他对牛舍进行了通风采光处理,定时处理牛粪。

那段日子收获不少,摸索出了一些养殖土办法。一年下来,冯黎峰试验出了日增重2-3斤的饲养技术。

2011年,肉牛出栏16头,冯黎峰以高出市场价0.7元的价格全部卖掉,一头肉牛盈利2000元。

当年育肥当年见效,冯黎峰的小规模精细化管理思路是对的。村民们对他投出了信任的目光,不少人纷纷来取经。“要用30头牛挣40头牛的钱。”对于投资养殖户,他建议说,“投资成本决定了规模,做精做小适合每家每户。”

2011年,为了示范带动更多养殖户致富,他成立了恒坤养牛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58户,合作社社员年均收入2.6万元。

“第一年,虽然肉牛单价高出市场均价,但总的说还是亏本的,卖的钱不够买牛的钱,这直接导致了来年购买架子牛和饲料的资金缺口。”

像其他创业者一样,有了经验和信心,但缺资金成了冯黎峰眼前的难题。

为了保证正常的肉牛育肥,他开始向肉牛和饲料供应商赊账。虽是无奈之举,但这样做让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饲料从少到多,时间从一个月到半年再到一年一结算,冯黎峰用赊账建立了信誉,而信誉也使他盘活了资金,让有限的资金产生最大的效用。

随之而来的是,合作社的肉牛从30头发展到近100头,产值突破100万元,年均盈利30多万元。

从0到1,东太吉村有了一项稳定的养殖产业,冯黎峰也在创业磨砺中找寻到了一个经营支点。

“有了产品,怎么能更有效地卖出去呢?”2014年,他创办了蚕宝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发地域特色农产品、创立本土品牌。旗下的锦北农业开发公司采取订单农业模式,经营鲜蔬肉蛋等农产品。枕赋枕业公司结合保健理念和当地的枕头文化,打造出文化保健枕头。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94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