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技术及疫病防治

中国是猪肉消费大国,养猪是我国广大农民的传统产业。由于养猪所用的场地、猪舍的设计、饲料的选择、养猪过程中的疾病防控等都是养殖户面临的重要问题,成为是否能够养好猪、扩大规模的重要因素。以下是对刚刚投入养殖生产的养殖户关注问题的一些借鉴。
1场地的选择
首先,一定要选择空气流通较好,地面位置较高的地方,还要注意风向,不要因为气味影响周围的人生活。
其次,要选择交通便利,水电到位、无工业污染源、地域开阔的地方。
2猪舍的设计
猪舍一般都采用全封闭结构,墙体中都有保温材料。有的现代大型养猪场猪舍内部有地热,水泥地面中埋设循环水管。墙面设有通风口、热风机和水暖空调(表1)。
表1各种猪舍取暖设备的设计比较一览表
表2饲料的成分选择要求
3饲料的选择
为了提高肉猪的出栏率和商品率,提高养猪的生产水平,()增加经济效益,除了做好场地和猪舍的前期准备工作外,饲养中饲料的选择也格外重要(表2)。
4疫病防治
在防疫以上疫病的同时,还要做好其他疫病的免疫工作,防止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Ⅱ型、猪伪狂犬病等病毒性疾病及猪支原体肺炎、猪气喘病、猪链球菌病等细菌性疾病的混合感染,定期对猪群进行血清学监测,及时掌握猪群免疫状况及健康水平(表3)。
表3疫病的免疫程序和注意事项
总之,我国政府重视养猪业。如:给养猪户补贴、猪肉收贮等一系列措施都是政府对养猪业的支持力度和重视的表现。最后,希望养殖户凭借勤劳致富、科学饲养的原则,提高自身的生产水平,为我国人民提供高品质的猪肉产品,更好地满足人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相关知识

蓝狐的饲养技术管理方法及疫病防治技术


蓝狐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毛皮动物,具有御寒能力超强、适应性强等优点。我们国家地域广阔,特别是北方地区饲料来源广,劳动力也非常的充足,这样大大降低了养殖蓝狐的成本,给发展蓝狐业带来巨大潜力。但是蓝狐的养殖不要盲目引种,蓝狐在养殖过程中由于饲养管理水平的限制,会发生很多的疾病,影响了蓝狐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和皮张的质量,降低了养殖户的经济收入。对蓝狐疾病的防治是控制和减少蓝狐发生疾病的关键。

1.蓝狐的饲养技术

狐场的建设要点。蓝狐既可室养也可笼养,狐笼的制作一般可用12~14号的铁丝网来编制,网眼一般为3.5cm×3.5cm,种狐笼子的长宽高分别为85cm×55cm×60cm,笼腿高65cm,成狐笼的长宽高分别为75cm×55cm×60cm。狐室的规格是:种狐室长宽高分别为85cm×55cm×60cm,室门长宽为30cm×25cm。

春季是蓝狐的繁殖季节,加强蓝狐的饲养管理,更加有利于获取良好的经济回报,最好选择毛长、体大、生长快、适应性好、产仔多、抗病能力强的留作种用。为了确保选留的种狐种纯质高,每年的年底要对种用公狐和母狐进行精心的选种。对近亲种、劣种及时淘汰。每年都要选育性状好的种狐做补充,逐歩淘汰体弱多病、哺育能力差、产仔率低的劣质种狐,通过连续多年的选育能有效改善种群的结构,大大提高整体存活率和产仔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饲料是人工饲养蓝狐的基础,饲粮的营养价值直接影响到蓝狐的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目前,我国蓝狐饲料的营养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国家蓝狐常用饲料的营养价值为充分利用饲料资源、合理调配日粮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蓝狐饲料主要有:动物性饲料,如畜禽副产品、鱼粉等,植物性饲料,如蔬菜、粮食、水果等,添加剂饲料主要是用来调节蓝狐的生理平衡,如骨粉、食盐、酵母、鱼肝油、维生素等。蓝狐的日粮必需以动物性饲料为主,一般应占75%左右,饲喂量要适当,保证蓝狐在半小时内吃完为佳。每天饲喂2次,早晨饲喂量占日粮的的40%,晚上饲喂量占日粮的60%,特别注意必需饲喂新鲜的饲料,不能饲喂霉败的饲粮。在繁殖期间,严格禁止饲喂激素含量高的饲料,如动物的气管、胎盘、子宫、睾丸等。谷物饲料包括玉米面、豆粕、大豆面、小麦麦片;蔬菜饲料主要成分为萝卜、白菜、土豆等。

蓝狐毛皮成熟的标志是毛长绒厚被毛丰满,全身毛锋长齐,尤其臀部和尾部,具有光泽灵活,尾毛蓬松。

2.蓝狐的疾病防治

蓝狐在养殖过程中会因为饲养管理技术等因素,发生多种疾病,对蓝狐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和皮张的质量造成不良影响,会使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降低。因此控制和减少蓝狐发生疾病的关键是对蓝狐疾病的防治。实践证明蓝狐常见疾病有以下几种。

蓝狐蚧螨病。病变主要发生在蓝狐的腹部和腿部,患部皮肤脱毛、剧痒。病狐不停地用舌舔舐患部或在狐笼地板上来回摩擦,损伤皮肤露出鲜红创面,常伴有红色或黄色渗出液流出,干燥后形成痂皮,导致皮肤逐渐失去弹性,大大降低了毛皮的质量。治疗方法:首先把病狐隔离出来进行治疗,由于螨病传染性极强,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来传染其他健康狐,造成大批感染,害获灭是治疗螨病的首选药物,一次性注射0.3mL就可以完全治愈。

犬瘟热。病狐精神不振,卧于笼内一角不愿活动,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到41.5℃,持续几天后逐渐降至正常,随即又升高,呈现典型的复相热,发出一种特殊的臭味,身体消瘦,鼻镜干燥,病初狐眼睛半闭半睁,眼睑肿胀,眼结膜潮红,有眼眵,开始为浆液性分泌物,后转为黏性到脓性的分泌物。发病初期使用免疫血清和抗菌药有一定效果,但是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主要以预防为主,采用犬瘟热弱毒疫苗预防接种,每年1月、7月分别免疫1次,皮下注射各3~4mL。同时要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抗病力。

黄疸型肝炎。病狐体温升高到41℃以上,精神沉郁,每天蜷缩在狐笼的一角,食欲降低或干脆不食,饮欲增加,眼视膜呈现蜡黄色。发现病孤立刻隔离,用维生素E1mL、维生素B122mL、庆大霉素8万U,肌肉注射,每日2次。同时用菌陈黄疸冲剂调拌在精饲料中口服。也可用猪苓多糖2mL,肌肉注射,每日1次。

3.小结与讨论

预防蓝狐传染病的关键是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狐狸的抗病力,制定严格的防疫制度。定期清舍消毒,粪便、污物进行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病狐及时隔离饲养。引种必须加强检疫工作,隔离观察1个月,无病才能运回。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有效地预防传染病,提高经济效益。

作者简介:刘海明(1981-),男,黑龙江克山人,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家畜繁育和动物疾病诊疗工作。

刘海明

(黑龙江省克山县家畜繁育指导站,黑龙江齐齐哈尔161600)

春季大棚饲养肉鸭疫病防治


大棚饲养肉鸭生长速度快,环境卫生好,鸭体干净而日疾病少,品味清香,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要提高生产效益,做好疫病防治,需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1育雏期营养要达标

1-3周龄是雏鸭育雏期,从出生(出壳)到3 周是绒毛更换阶段,而且此时生长速度快,不仅要求温度保持在28℃左右,而日要求粗蛋白20 % -23%,二周龄体重可达1350g左右。到4周龄时换成育成饲料,育成期粗蛋白至少达到16%- 18%。每日增加饲料10%添加量,按饲养数量计算所需的空间和饲料量,而日要保证饲料中的粗蛋白质含量,这样,鸭长得快,增膘快,在2月时出栏体重可达2500-3000g.

2适宜的环境

饲养棚内若闻到味道浑浊,就应调整饲养密度。在调整饲养密度时,要把鸭子按大小、强弱分为几个小群饲养。对体重较小、生民缓慢的弱鸭集中起来喂养,加强管理,使其生民发育能迅速赶上同龄强鸭,不至于延民饲养日龄,影响出售。按照不同日龄的饲养密度计算所用的空间,每周调整一次,并及时通风。

3搞好消毒

在棚舍门口设一个消毒池,对进出人员、携带的物品(衣帽、鞋、工具、用具)、饮水桶、饲料槽进行消毒。棚架下的鸭粪和排水渠道、地而每大要消毒一遍,要及时清理食槽、洗刷饮水器,给鸭群一个清爽、干净的空间。消毒药物可用生石灰、草木灰、来苏尔、烧碱、高锰酸钾、百毒杀等。

4做好疫苗的接种

肉鸭生长期虽短,但也要做好疫苗的接种,尤其是鸭瘟。鸭瘟是山疤疹病毒引起的鸭、鹅、天鹅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病禽主要的病理变化为血管损伤泞致组织出血,体腔溢血,消化道粘膜坏死性病变,淋巴器管受损以及实质器管的退行性变化等.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5坚持观察

坚持观察鸭群的动态是做好饲养管理的基木要求。观察可以及时发现异常,及早发现病情。特别是在早晨大刚亮、中午、深夜以及两次喂料之间,都是观察鸭群行为的好时机。如果发现拒食、腿脚扭伤的鸭子,要及时隔离、中一独饲养、增加营养;发生传染病时,要迅速隔离病鸭。病死的鸭不要到处乱丢,已污染的地方应立即进行消毒,以保证鸭群体质健壮、精神饱满、行动活泼、羽毛紧凑有光泽、两眼明亮有神、食欲R+盛、粪便正常、呼吸平稳、生长快速。

若羌生猪养殖场疫病防治研究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在生猪的养殖过程中,生猪疫病是时有发生的,特别是近年来重大的生猪疫病给产业造成相当大的影响。生猪发生疫病事,将会给生猪生产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运用流行病学调查等相关理论和方法,在已有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疆若羌生猪疫病的种类及流行情况,为生猪规模化养殖场的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1若羌县养猪业发展现状
1.1能繁母猪存栏锐减。母猪目前存栏1203头,比去年同期减少1109头,减幅为48.1%。
1.2生猪补栏数量积极性不高。调查的47户生猪养殖大户,到3月25日仅有4户进行空圈补栏;累计补栏生猪806头,比去年同期减少3404头,减幅为80.9%;
1.3生猪价格持续下跌。2010年2月以来,受国际国内生猪市场的影响,生猪价格持续下跌,截止到3月25日,生猪价格已跌破成本价。而今后一段时期我县生猪出栏数量将不断在递增。目前若羌县猪粮比价约为3.1:1,已跌破生猪养殖盈亏平衡预警点6:1,超过《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预警区域,处于红色区域,我县生猪养殖户已出现了全面亏损现象。
2若羌县生猪疫病的调查时间及对象
实验通过对2009年-2012年几年的时间对全县范围内的大部分生猪进行流行病学方面的调查,确定疫病的主要种类和存在的季节流行规律等特点。
3若羌县生猪疫病的诊断方法
根据常规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汇总各类疫病的种类及其发病总数、死亡数、发病率和死亡率等,然后根据疫病对养猪业的危害程度大小,排查出若羌县重点疫病及流行规律等。
3.1若羌县生猪疫病的临床诊断
采用听诊器及体温计等医疗器械对猪进行常规临床检查,观察已得病猪的尿液、粪便、皮肤颜色变化等情况,对某些特征性临床症状的病例做出常规诊断。
3.2若羌县生猪疫病的病理学诊断
通过对各种疫病的病尸减产,可以将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病理变化作为诊断疫病的依据之一,并通过做病理切片进一步诊断疫病的种类。
3.3若羌县生猪疫病的微生物学诊断
采集在若羌县地区发病或者死亡猪的相关病料,制成血涂片或内脏器官的触片,通过用美蓝染色法或革兰氏染色法进行镜检,并根据细菌的主要形态特征,做出相应的初步诊断,()如发现了疑难病例,将会对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实验和小动物实验等。
3.4若羌县生猪疫病的血清学诊断
通过对若羌县地区发病的生猪采集血样,应用凝集反应、琼脂扩散试验、血清治疗等血清学方法进行动物疫病的检测、确诊。
3.5若羌县生猪疫病的寄生虫病诊断
3.5.1肠道内虫卵检查取少量生猪的粪便放在玻片上,并滴加少量理盐水,盖上盖玻片,并在相关显微镜下进行详细的检查。
3.5.2肠道内虫体检查取生猪粪球1个,并加入适量的温热的生理盐水进行拌匀,静置之后弃去多余上清液,并反复3次后再用放大镜查找相应的虫体。
4结果
4.1若羌县养殖生猪流行性疾病的种类
4.2县站门诊部调查及结果3年内,调查生猪约4000余头次,共诊断疫病约300例,踏栏,治疗病猪约1000头,确诊疫病12种。
4.3防疫检疫调查结果
通过对兽医站近3年防疫档案、产地检疫、市场检疫、屠宰检疫及出入境检疫情况汇总统计。共调查出疫病10种,即猪瘟、猪丹毒、猪流行性感冒、猪传染性胃肠炎、猪副伤寒、仔猪白痢、仔猪黄痢、猪水肿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猪链球菌病、猪支原体肺炎、蛔虫病。
4.4实验室检验结果3年内,实验室采用血清学、细菌学、寄生虫学、病理学等方法,确诊监测疫病7种,即猪瘟、猪伪狂犬病、附红细胞体病、猪丹毒、链球菌病、传染性胃肠炎、蛔虫病。
5讨论
5.1疫病低谷期若羌县主要为每年的4、5、6月中旬和9、10、11月这段时间。经过调查发现其主要原因主要是因为这段期间为春、秋防疫的重要阶段,一方面为防疫员会给养殖户详细讲解养殖方面的主要常识,因此饲养管理相对较好一些;另一方面生猪经接种猪瘟疫苗、口蹄疫疫苗之后,其生猪自身存在的免疫抗病力逐渐增强。另外,在此期间的气候适宜程度,生猪生理的需求也很重要,环境应激相对很少,因此发病数也相对较少了。
5.2疫病高峰期生猪疫病多发于每年1月-3月,6月中旬-9月,11月-12月这三个阶段。其原因主要为季节流行性:11月~12月气候逐渐由热开始变冷,生猪体能耗量看开始增大,抗病能力也逐渐地降低,相对而言其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增高;若羌温差相对较大的春秋两个季节,也是大部分农户仔猪添槽存栏最多的时间段,仔猪身体体相对弱小,适宜环境的变化能力也相对较差,易得风寒和感冒,从而引发其他的疫病,因此这两季发病率相对高;在气候炎热的夏季,饲料相对不易保存,环境中也容易引起寄生虫的大量繁殖,故生猪消化系统方面的疫病及寄生虫疾病发病率高。
5.3若羌生猪疫病传播途径调查分析
经过流行病学方面的调查并和历史进行对比后结果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前,若羌县动物发生的疫病主要为原发性的疫病,引入性的疫病比例相对较小,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牲畜经过了长途贩运数量较少,但进入本世纪以来,若羌的畜牧业也进入快速的发展的前进阶段,生猪交流越来越频繁,疫病开始发生的比例也有了新的特点,近3年若羌县兽医站接到并同时确诊的二类以上疫情共10余场次,其中发现从外省、外市的引入性疫情约3例,占20%左右;原发性疫病10余例,占80左右。我县的生猪动物疫病主要分为原发性的疫病和引入性的疫病。原发性的疫病传播发生的主要原因是:1.兽医方面对传播疫病。2.畜主之间的相互传播。3.引猪时无自繁、自养体系,同时引入疫病。4.其他动物带病交叉传播。引入性的疫病在近年来也有逐年快速上升的势头,主要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地区经济利益给予的驱动。2.各类地方保护主义的真实存在。3.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不到位或人力不足。4.部分动物防疫的工作还未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

家禽疫病判断方法 家禽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禽类产品是人们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食品,我国对禽类产品的大量需求促进了养禽业飞速发展,致使集中化的饲养方式迅速发展,但这种饲养方式使家禽饱受疫病的威胁,家禽疫病的诊断与药物选择问题始终是养殖户难以解决的重点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家禽疫病判断方法家禽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1、常见的家禽疫病判断方法

由于引发家禽疫病的原因较多,判断方法较为复杂。因此,在诊断的过程中,需要拥有足够的病理学相关知识做支撑,才能准确的判断疫病发生的原因,并针对其原因展开治疗,避免疫病引发的禽类大面积死亡,对饲养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家畜患病后,可以通过饮食和新陈代谢的异常变化来判断患病类型。

1.1通过饮水量判断

在确保家禽饲料中盐分含量正常的情况下,除了季节与环境的影响,如果家禽的饮水量大大超过平时的标准,那么说明家禽很有可能已经患病,如新城疫、法氏囊等。如果家禽的饮水量开始减少,那么说明家禽可能存在生命的危险,有可能是室内温度较低引起的。

1.2通过家禽粪便的性状判断

不仅是人类、家畜,家禽的部分病症也可以通过排泄物来进行判断,尤其是粪便的性状,是判断家禽疫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例如:家禽中常见的球虫病,粪便的颜色呈红色,并含有血丝;如果患有白痢或尿酸等新陈代谢方面的疫病,家禽的粪便会呈现出白色;如果是新城疫或者是败血症等症状,家禽的粪便会带有黄绿色的黏液。虽然,使用这种方法并不能诊断出家禽所患的所有病症,由于家禽粪便比较容易收集,诊断起来也比较方便。

2、对于药物的选择与使用

2..1正确的选择和使用药物

在药物选择的过程中,务必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药物,不可为了降低成本而选择来历不明的药物,否则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导致疫病加剧,造成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得不偿失;在使用药物的时候,无论是家畜还是家禽,都不能盲目下药,必须在疫病确诊以后,再选择合适的药物对其进行治疗,对症下药,彻底消除疫病;在药物储存的时候,要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储藏方法进行储存,为了避免药物的不必要浪费,在使用配比类药物的过程中,可以减少单次的调配量,增加调配的次数,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计划药物的调配与使用,最大程度的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2..2给药途径的选择

家禽疫病的药物治疗中,一般使用口服药物或者是注射药物这两种方法,口服药物通常被用于身体状态较好的家禽治疗中,采用将药物拌人家禽的饲料或饮用水中的方法,来达到对家禽用药的目的。但是,使用口服药物的方法治疗时,务必要将饲料或饮用水中的药物搅拌均匀,有助于家禽更好的对药物进行吸收;一旦家禽的病情已经恶化到无法饮食的程度,便要采用注射的方法来对家禽用药,注射前要对针头进行高温、酒精杀毒,以免家禽在注射的过程中发生二次感染。

2..3药物剂量的选择

家禽的病情是决定药物使用剂量的关键因素,通常情况下,家禽首次用药可以使用规定要求2-3倍左右的药量,使用次数根据药物的效果与失效时间而定,切忌为了促使家禽快速康复采取的频繁喂药行为,这种做法不仅对家禽疫病的康复没有任何好处,还会对家禽的内脏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如果家禽疫病较为严重,可以按照病情的实际情况增加药量,一旦在用药过程中,家禽出现饮水量急剧减少的情况,说明家禽因为用药量过大而导致了中毒情况的发生,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抢救治疗。一般情况下,家禽用药的周期是7天左右,1周为1个疗程。在用药的过程中,应采取一疗程、一观察的方法,在充分了解家禽恢复情况的前提下,才可以有效的制定下一阶段的治疗计划。

2..4注意药物使用的禁忌

由于药物中的化学成分会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因此,在药物搭配的过程中,要对药物之间的反应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明确哪些药物相互配合可以更好的发挥药效,哪些药物一起使用会产生毒素,以免导致患病家禽死亡,使养殖场蒙受经济损失。

3、总结

家禽疫病的诊断与治疗是家禽养殖过程中的重大难题之一,对家禽养殖业的危害极大。因此,从事家禽养殖业的业主,要在养殖过程中,多多查阅有关家禽疫病诊断及药物使用方面的书籍,丰富自身的知识水平,采用先进的技术对家禽疫病进行准确的判断,并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使用,确保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家禽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家禽饲养成败的重要因素仍然是疫病的防治,必须依靠科学技术,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措施,切实控制疫病,才能给饲养者创造更多的财富,促进养禽业的健康发展。
第一、鸡的主要疫病综合防治技术鸡的疫病很多,危害大的主要有:鸡新城疫(鸡瘟),鸡出败(又叫鸡霍乱)、雏鸡白痢、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马立克氏病、禽流感以及鸡球虫病等。
(一)几种主要鸡病的识别要点
1、鸡新城疫:各种年龄均可发生,发病率死亡率都高。病鸡腹泻出黄绿色稀粪,口腔和素囊积有多量粘液,常摇头而吐不出粘液,病鸡精神萎顿,发出“咯咯”叫声,鸡倒提口腔中流出粘液,剖检可见腺胃乳头、盲肠扁桃体和泄殖腔有出血点。
2、禽出败:鸡、鸭、鹅均可发病。急性病例常看不出任何症状突然死亡,如晚上吃饱食后,第二天早上见鸡死在笼内,或产蛋时突然死亡,病程稍长的可见病鸡拉灰白色或绿色粪便,病鸡精神萎糜,口流粘液,鸡冠髯变青紫色。剖检可见肝肿大,表面密布灰白色坏死小点,心冠和心外膜状或片状出血,十二指肠出血。
3、雏鸡白痢:多发生一月龄内的雏鸡,病鸡怕冷,喜堆积在一起,闭眼缩颈,排出白色糊状带腥臭味的稀粪,病鸡肛门附近羽毛被粪便粘附,有时肛门被堵塞,发出凄厉叫声。剖检可见肝出血或有灰白色针尖大小坏死点。
4、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多发于3-6周龄雏鸡。发病快,传播快,死亡率高。病鸡排白色或黄色水样稀粪,厌食、精神高度沉郁、羽毛松乱、啄肛。剖检的特征是胸部和腿部肌肉呈块状或条状出血,法氏囊肿大,囊内有血凝块或黄色胶样物,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带状出血。
5、鸡马立克氏病,主要发生2-4月龄的鸡,病鸡翅、腿麻痹,两腿呈前后伸展姿式,不能站立,病鸡营养不良,消瘦,内脏型马立克氏病外表看不到典型症状,但剖检可见肝、脾、肾及卵巢肿大,色淡、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肿瘤结节,凸出实质脏器表面。
6、鸡球虫病,主要发生4-6周龄雏鸡,病鸡精神沉郁、闭眼、呆立,羽毛松乱,排出带血粪便。剖检可见盲肠肿胀,肠壁增厚内容疑血块和干酪样物质。
(二)鸡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1、种蛋在入孵前应清洗干净,再用消毒药对蛋壳进行消毒,如用0.1%高锰酸钾水浸泡5分钟,小鸡出壳后至育雏期间要进行保温,如用保温伞保温。
2、疫苗防疫:小鸡出壳24小时内要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8-10日龄和28-30日龄用鸡新城疫四系或Ⅱ系疫苗点眼鼻各一次;10-14日龄和21-24日龄用传染性法氏囊弱毒苗各饮水免疫一次;60日龄注射鸡新城疫Ⅰ系疫苗;4个月龄注射禽霍乱菌苗。
3、投药防病:1-14日龄雏鸡主要预防雏鸡白痢和其它经蛋传递的细菌性疾病,按1000毫升饮水中加入硫酸庆大霉素3万单位,让雏鸡自由饮水,或每10只雏鸡用8万单位的庆大霉素针剂一支拌入2斤碎米饲料内,要求拌匀,每天喂3-4次,14天内喂完,15日龄到60日龄鸡,主要是继续预防雏鸡白痢和鸡球虫病,按每公斤体重用复方敌菌净30-40毫克计算药量,混入饲料中让鸡自由采食,连续用药4天,停药3天,一直到2月龄。
4、投药治病:若鸡发生白痢病,鸡霍乱等细菌性疾病时,可用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氯霉素和青霉素等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若发生鸡球虫病时,用马杜拉霉素,三字球虫粉等抗球虫病药治疗;若鸡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鸡新城疫或两病混合发生时,用抗传染性法氏囊病、鸡新城疫双价血清或卵黄抗体进行治疗。

(三)鸡传染性肿脸症候群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在鸡病的临床表现中,肿脸症候群较为普遍,给鸡病的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极易造成误诊,使我们不能有针对性的投药。肿脸症候群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除饲料如蛋白质和氨基酸缺乏或不平衡及维生素A缺乏,环境应激如有害气体(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及一氧化碳等),高温高湿,消毒药刺激(如高锰酸钾与福尔马林薰蒸消毒)、气雾免疫(如接种新城疫疫苗等),治疗用药(如丁胺卡那霉不比等),寄生虫病(如组织滴虫病、禽眼线虫病)等均能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引起肿脸外;病原维生物引起的肿脸症候群更为常见,危害程度更大。在生产实践中,引起鸡肿脸症候群的常见传染病有传染性鼻炎、禽霍乱、眼型葡萄球菌病、绿脓杆菌病、大肠杆菌性全眼球炎、慢性呼吸道病、肿头综合症、禽流感、传染性支气官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
脸肿是由于各种致炎因子通过破坏脸部上皮组织细胞,鼻腔黏膜、眶下窦、哈德氏泪腺等而导致局部炎症造成的,放在治疗时应先作出病因诊断,针对不同的病原选用合理的药物进行防治,切勿以症为病,轻易随症施治。并要采取以下措施确保该疾病的流行发生。
(1)根据不同鸡种的生理特点和生产性能、
科学配制“全价”饲料,增强鸡体的抗病力;
(2)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良好的鸡舍卫生;
(3)定期消毒,以减少甚至隔断病原微生物的入侵途径;
(4)根据本地发生和流行疫病的血清型或亚型,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

夏季养鱼日常管理及鱼病防治技术


鱼类的日常养殖工作是一项相对复杂的过程,尤其是对于夏季的池塘养鱼更是极为复杂的。鱼类的生命极为脆弱,对于环境的要求较高,而且它们的适应性较差。另外,鱼群的常见病也是我们日常养鱼需要注意的,除了做好基本的日常环境维护外,也要在平时多对鱼类病因以及解决办法进行研究,善于总结,发现规律,并在实践中多积累经验教训,充分运用自身的创新思维,走出一条新型化的鱼类养殖道路。
1夏季养鱼的日常管理工作
1.1观察水质,并及时进行调节
水是所有鱼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要想做好养鱼工作,务必要从管理好水的基础性工作开始做起。一般经验来说,上午时池塘中的水应呈现出绿色,而下午时池塘中的水应呈现出黄绿色为最好。具体的控制措施如下:1.把握准确时间来进行日常换水以及加灌新水的工作,水量应控制在总体水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之间;2.保证每个月定期用二氧化氯或者相关的消毒药剂对全池塘进行两次泼洒工作;3.对池塘中的水进行适量的施肥工作,一般情况下,可依据池塘中水的颜色来确定出应施加多少肥料以及施加肥料的次数,而且需要注意的是,施肥工作尽量要在晴天时进行;4.着重控制好池塘中大型浮游类动物的出现。就经验来说,一旦池塘中水的颜色清瘦,且鱼类时常将头浮出水面,下风向用肉眼可见浮游类动物时,应先用杀虫药物进行全池喷洒。然后,再观察池水的水体的肥瘦状况,如果水质比较瘦,应进行施肥、补肥,而且尽量要用鱼类的生物肥料。具体的施肥时间应定为晴天状态下的上午10点钟前后,主要原因是此时的池水处于饥饿状态;5.合理应用增氧机,及时增加池水中的氧含量,以便改善水质;6.适时喷洒生物类调水剂,通过培育有益微生物以及浮游生物,将有利于改善鱼类的生存环境。
1.2充分做好定量、定质、定时以及定位的四定工作
多数情况下应确保饲料晴天多投,雨天不投或者少投,此外,投掷的饲料数量应为总鱼量的3%~5%,投掷饲料的质量也应该严格把关,绝对不能将腐败过期的饲料投掷到池塘中去。投掷饲料的数量应适量,将鱼类喂至8分饱。做好上述工作一方面能防止造成饲料浪费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又不至于破坏池塘的水质要求,有效防止了鱼类相关综合征的疾病发生。
2鱼类的常见病的防治措施
鱼类作为水中生物,对水质的要求极高,关于鱼类病的发生也是较为常见的。因此,我们务必要高度重视,一旦发病,进行及时、准确地诊治工作。
2.1细菌性鱼病
处于淡水中的鱼类细菌性的病症主要是爆发性出血病、细菌性赤皮、细菌性烂腮、细菌性肠炎以及打印病等。爆发性出血病的具体特征:鱼类生病的前期,从外表上来看,病鱼的口内、腹内、鳃盖、眼眶、鳍条以及身体均呈现出轻微的充血现象。将腹部及肠道剖开可见少量食物。随着疾病的蔓延,上述器官的表面充血现象扩大,骨肉也表现出血症状,鱼类的眼眶出现充血,眼球外突,腹部明显膨胀、红肿。将腹部剖开,基于肝、脾、肾等内脏器官已受到损害,致使腹内积攒出黄色、红色的腹水,出现肝、脾、肾水肿,肠壁出血、充气并无食物。腮部呈灰白色显示贫血,有时表现紫色且肿胀,严重时将导致腮丝尾部溃烂;细菌性赤皮病表现为鳞片极易脱落,腹部出血并有体表溃疡现象;细菌性烂腮病表现为鱼体发黑,腮丝头部溃烂并有污泥,腮部黏液增加;细菌性肠炎表现为鱼肛门红肿外突,用手轻微挤压腹部将有黄色血性黏液从肛门流出;打印病表现为发病在鱼类肛门上方的腹部两侧,很少在鱼体。前期皮肤发炎,接着出现溃烂,严重时,肌肉全部腐烂,暴露出骨骼及内脏。
上述疾病的主要诊治方法如下:针对爆发性出血病,可采用全池性喷洒二氧化氯物质方法;针对细菌性赤皮病,可采用全池性喷洒苯扎溴胺方法;针对细菌性烂腮病,可采用全池性喷洒聚维酮碘方法;针对细菌性肠炎,可采用全池性喷洒戊二醛方法;针对打印病,可采用将辛硫磷复合制剂加入饲料中进行喂食,一个疗程5d。
2.2病毒性鱼病
处在淡水的鱼类发生这种病的主要是草鱼出血病。()主要症状是腮部、鳍基、口部出血,腮部显现白色。现今无法进行诊治。
2.3寄生虫病
病虫主要有鱼鲺、锚头鳋、复口吸虫以及指环虫等,主要寄生在鱼的腮部及表面,严重的情况,可以引起鱼死亡。主要的治疗方式是将杀虫药进行全池性喷洒,第一次喷洒后,最好在第二天进行第二次喷洒。
2.4有害藻类
鱼塘内会繁殖出大量的微囊藻类,在这种藻类死之后,会迅速分解其中的白质,随之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导致出现鱼类大量死亡的现象。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是,在水深为1m处时,用硫酸铜溶液进行喷洒,较深的地点进行喷洒生石灰。
2.5相关注意要点
准确地对鱼塘面积及水深进行测量,并通过计算得出确切的容水量;应确保在晴天喷洒相关药物,如在缺氧天进行喷洒,应先用增氧机,1小时后再进行喷洒药物;在药物的喷洒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条件来进行。例如,遇有药效快、水位钱以及水质瘦的情况,一定要减少药量,以免发生药害现象。
结束语:
综上所述,鱼类的养殖工作是一项极为复杂工作。鱼类的常见病多种多样,因此,要求我们一定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鱼类存在的异常状况,以便我们进行早期的鱼类疾病诊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认真做好防护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冯国明.夏季高温季节暴发性流行鱼病的防治.水产科技,2007(4):27-28.
张明,李为学.夏季养鱼池管理要点.兽药与饲料添加剂,2009(3):41-42.
郭银环,石国志,赵双燕.夏季池塘养鱼管理技术措施.河北渔业,2008(5):38-39.

春季养猪疫病防制的措施


近年来,随我国生猪饲养规模的日益扩大,生猪得传染性疾病的几率也在逐渐加大。同时,春天是畜禽流行疫病的高发时期,所以,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做好生猪的防疫,对于控制畜禽疫病的发生流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瓦房店市福州城生猪的实际情况,对春季猪疫病防治的措施做出了详细说明。

一、保证环境清洁

生猪的疫病防治是最终目的,所以认真落实生猪的消毒和防疫注射工作,加强生猪的饲养管理,保持圈舍及周围的环境卫生是疫病防治的关键。春季到来,首先即须彻底消毒净化生猪饲养场所及周围环境,清理焚烧生猪的圈舍及周边地域冬季沉淀下来的垃圾废物并及时清理发酵生猪的粪便。

二、定期消毒

若想稳定有效地控制疫病的流行传播,就需要定期对饲养生猪的圈舍和周围环境进行消毒,从而杀灭病原微生物,使其无可传播渠道。定期消毒通常有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点,工作人员要树立严格的消毒意识。凡进入生猪场的人员,无论是进入生产区还是生活区,均须先进行消毒等一系列程序如更换专业消毒服装、脚踏消毒垫、消毒液洗手、紫外线照射足够时间等,同时,生猪生产区门前以及各生猪圈舍门前也需在进行全面彻底消毒后方可允许人员入内;第二点,禁止任何人员将未经检验检疫的生肉及含肉制品的食物带入生猪厂区,严禁在生猪场区内养猫狗等动物,职工不得将宠物带入生猪场区内,从而消灭微生物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第三点,制定每周对整个生猪饲养区进行一次彻底灭菌消毒的制度并坚决落实到位,如遇到突发疫情,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加消毒次数和消毒频率;第四点,空圈消毒。尽可能对空余的猪舍也采取全面消毒措施,如若条件不够,无法对空余猪舍进行全方位消毒,可采取保守做法,先用清水冲刷空余猪舍后再用2%-3%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消毒,用清水冲洗干净后,用酒精喷灯对墙壁进行消毒。消毒后的空猪舍5-7天后方可进猪。

第四点,对生猪的产房和仔猪的培育室采取全进全出式重点消毒以充分保证产房和培育室的环境清洁卫生。可先将产床浸泡并充分冲洗干净,然后再用高锰酸钾和甲醛进行熏蒸消毒。

第五点,每年定期灭鼠,及时消灭蚊蝇,降低鼠蝇危害,以防止疫情通过该途径传播。严禁外来车辆入内。若是生产或业务需要,车辆需经过全面消毒后方可进入。同时不得私自使用本场生产区所使用的车辆和用具。

三、严格免疫程序

要坚持防重于治、预防为主,确保生猪健康。根据当前国内外最先进的预防疫病的方法,可采取特异病原对生猪进行免疫接种,从而使生猪获得特异性抗体。各生猪养殖场及养殖户要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做好生猪的免疫注射工作,切忌漏注、疫苗失效等情况的发生。目前国家规定强制免疫的病种为牲畜的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全面免疫的病种有猪瘟、鸡新城疫。因此,要在确保牲畜强制免疫和畜禽全面免疫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做好畜禽传染病的因病设防。各生猪养殖场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免疫计划,推行程序化免疫,以确保不发生动物传染病。

四、做好产地检疫工作

春季是仔猪、种猪出栏添槽,引种频繁的季节,因此,对引进的生猪就更要做好产地检疫工作,这对于严格控制生猪疫病的发生,保障生猪饲养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此,瓦房店市复州城动监所严格规范生猪产地检疫工作程序,做好生猪免疫档案和免疫标识的查验工作,把好临床检查关口,严格按照生猪产地检疫规范,及时做好生猪及其肉制品的产地检疫,确保产地动物和畜产品安全。同时,对于引进的仔猪或种猪,在隔离饲养一段时间后,若无明显感染疫病症状,方可合群饲养。

五、切实做好隔离工作

1.建立完善的隔离制度

我市动监所针对性地建立了完善的人员隔离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物品隔离消毒制度等相关制度并认真监督养殖场执行。杜绝外界疫病传入的根本便是切实落实好隔离工作的每个环节。

2.自然环境隔离

交通要道、居民点、医院、垃圾处理场等一些极有可能影响执行隔离工作的地方都是生猪养殖场在选址时应尽量避开的。原则上,生猪圈舍应建立在远离生活区的地方,并且,养殖场都应有专用运输道路,到最近的公路出口至少是封闭的500米。一般大规模的养殖场都会建有各方面都独立运作的能够有效防止疫情的隔离区,并有完善的垃圾排泄系统和无害化处理设施,用于隔离观察本养殖场内患病生猪和从外界新采购的猪禽。

3.与病原微生物隔离

在隔离过程中,需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若确系引种需要,则必须经过45天的隔离观察,确认无病并注射猪瘟、丹毒、肺疫疫苗后方可进入生猪饲养区,从而避免将患病或带毒的猪遗留到下一批猪禽。生猪养殖场的任何人员均不得接触未经检验检疫的动物产品。

4.人员与用具的隔离

人员的隔离与用具的隔离在整个日常生猪养殖场的隔离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一方面,养殖场的专业生产人员与非专业生产人员需进行有效隔离,另一方面,非生产人员原则上不允许外出,同时,生猪饲养员与生产人员严禁相互交换。任何人员均不得接触疑似携带病原体的动物及有关人员。

在生猪用具方面,一是不得给猪禽喂食将变质饲料,且不得使用未经消毒处理的泔水以及其他副产品;二是需在专业隔离区对专业人员运输进场的原料进行严格熏蒸消毒,杜绝使用来历不明的原料。

六、总结

在春季要想养好猪,疫病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广大生猪养殖户朋友们一定要加强管理,落实好每一个细节,加强营养,给猪群一个健康的体魄,同时加强消毒灭源工作,切除病原体的传播途径,认认真真实施,减少生猪疫病的发生。

罗非鱼链球病防治技术


夏秋两季气温高,雨量多,鱼类进入生长最旺季,鱼病病原体也大量繁殖。由于养殖密度增大、养殖环境恶化,罗非鱼的病害越来越严重。近几年来,已经有几种疾病在罗非鱼上发现,链球菌病是罗非鱼育成期的常见疾病,发病率高,危害严重,常常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一、病原

无乳链球菌是养殖罗非鱼的主要病原。其他链球菌也可以引起罗非鱼大量死亡,但危害程度不如无乳链球菌。

链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非酸性化、无运动、氧化酶阳性、过氧化氢酶阳性的球菌。

二、症状

不同种类的链球菌引起的特性无显著差别。由于链球菌可以侵害病鱼的中枢神经系统,病鱼表现为游泳异常、昏沉,常在塘边、水面无方向性地缓慢游动,有时身体屈曲。分散于水面、或头向上、尾向下、呈悬垂状,病鱼或间断性狂游,或腹部向上。鱼体色发黑,鳃贫血,肿大,突出,体表有一处或多处隆起,尤以尾部为多见,隆起部位出血溃疡,肛门红肿,肝脏肿大、出血,胃肠积水,肠壁发炎。病鱼常呈现眼部症状如眼巩膜白浊、眼球突出以及出血等。但不是所有病鱼都出现眼部症状。

皮肤出血:链球菌常引起罗非鱼身体表面出血,表现在口周围、鳍条基部的点状出血。有时在肛门或生殖孔周围呈现出血斑。

腹水:罗非鱼的急性链球菌病常见腹腔内有大量腹水,由于腹水的增多,引起肛门突出。

三、病变

胃肠道病变:由于病鱼很少摄取食料,所以胃和肠道空虚,无饲料残留物。但在池塘养殖的罗非鱼,其胃肠道中可能残存一些浮游饵料,特别是在急性链球菌病暴发的早期。病鱼内脏最明显的症状是胆囊肿大,有的比正常的体积大数倍。

败血症:在急性感染时,链球菌迅速到达血液并扩散至全身各组织器官,出现内脏的广泛出血和肝、脾、肾、心、脑、眼利肠道的大面积出血。脾和肾脏肿大。

腹膜炎:在严重感染时,病负表现严重的腹膜炎症状,所有内脏器官与周围体壁粘连,腹腔中有大量纤维性渗出。在一些病例还伴随其他一些细菌如气单胞菌或弧菌的继发感染。

四、传染情况

1.该病常常是因为鱼体应激而暴发,应激因素有水温过高、缺氧或养殖密度过大等。

2.链球菌病常以水平传播的方式相互感染,即经过食物或创伤在罗非鱼之间传播。也可以被环境中的病原感染。

3.链球菌病可以发生于各种大小的鱼,一般100克规格以上易惑。

4.疾病常呈急性,在高水温季节时,病鱼的死亡高峰期可持续2~3周。但在低水温季节,该病也可呈慢性发展,死亡率较低,但持续时间长。

五、现场诊断

1.观察上面阐述的症状将有助于现场诊断。但仅凭对一条鱼的观察和解剖很难作出判定:必须对5~10条病鱼进行仔细的现场检查才能作出初步诊断。

2.将内脏器官(脑、肝、胆、脾、肾)进行检查,在显微镜下检查革兰氏阳性球菌将可以确诊该病。

六、防治

1.预防①提高养殖池塘水位,减少表层高水温对池塘中下层水温的影响。②高温季节,适当减少对鱼池的投饵量,可少投30%~40%或不投饵料。③注意水质调节,常检测池水的pH、氨氮、亚硝酸盐等变化情况,及时处理。④中午开增氧机2~3小时,翻动底层水,保持上下池水平衡。⑤用二氧化氯、解水保护神、三氯异氰脲酸或底质改良剂消毒,半个月一次。⑥内服多维氨基酸、鱼肝宝,拌料连服6天。每月一疗程。⑦降低饲养密度,减少应激因素和疾病传播的机会,有助于降低鱼群的死亡,减少损失。

2.治疗①抗生素治疗:抗生素只有在链球菌病暴发的早期应用才能有效。但是,在多数情况下,口服抗生素的效果不佳,因为受感染鱼几乎不会吃料。有些养殖户反映,在投喂抗生素期间,可以在一定程度减少病鱼的死亡率,但一旦停喂抗生素,死亡率就再次增高。在这种情况下,养殖户常常延长喂药时间或者增加用药量。这样,不仅很容易诱导产生抗药性菌株,还可造成鱼肉中的药物残留。②一旦发生链球菌鱼病,可每25千克浮料拌多维氨基酸250克、三黄粉50克、青霉素400万单位20支连续内服两周。一般七天后死鱼明显减少。③外泼;解水保护神平均水深1米250克/亩、福地安150克/亩混匀全池泼洒1次,强氯精、碘制剂2次。

养鸭生产中新发疫病的防治难题及防治措施


鸭是小型经济动物,生命周期短,一旦发病,传播快、死亡率高,即使紧急治疗,经济损失也很惨重。养鸭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严格消毒,及时治疗”的原则,建立健全鸭病防疫体系,制订疫病的净化、扑灭措施及实施方案,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条件,确保鸭群健康生长发育。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养鸭生产中新发疫病的防治难题及防治措施。

1、防治难题

新发疫病种类多,突发快。目前来说,在养鸭过程中鸭所感染的疫病已经不再仅仅是传统的疫病,由于在治疗疫病的过程中,病毒经常会出现抗药性以及变异的情况,所以现在的疫病呈现出新的特征,而且这些疫病还在持续的变异当中,一时之间很难找到解决的方法。而且就像是禽流感这样的病毒,不仅存在病毒持续变异的情况,而且这种病毒本身就有很多的种类,仅是根据神经氨酸酶以及血凝素的性质就至少存在有144种亚型。而且该病毒的传染性强,这些种类的亚型病毒对于水禽有着极强的传染性。即使是在发病之后由于禽流感这一病毒的亚型病毒太多,所以鸭发病的种类比较复杂,难以治愈。

规模化养殖差,技术不高。由于我国的经济实力还是比较的低,所以我国在养鸭的过程中相比起其他国家还是有很多的不足。我国大多数的养鸭场设备都比较的简陋。我国还有为数众多的私人养殖场,虽然家庭养殖场的规模并不会像大型养殖场的规模那么大,但是由于受到管理体系以及预防措施等因素的局限,私人养殖场在进行新发疫病的防治过程中,往往难以取得显著地效果。但是家庭养殖场的养殖数量都没有像大型养殖场的数量那样多,在设备设施等方面就更不如大型养殖场里。而且家庭养殖场中也大多用密集型养殖的方式,长期下来,鸭由于密集型养殖以及各种激素类饲料的影响,免疫力就会逐渐的下降。而且对于疫病的御意识以及方法也都不够成熟,就使得疫病的发病率更高,沙门氏菌、鸭疫里默氏杆菌以及大肠杆菌等细菌所引起的发病率也会很高。若是被人们食用必然会引起很大的影响,严重影响人们的财产以及生命安全。

2、防治措施

加强环境建设。由于现在鸭类的疫病越来越多,治疗体系尚未完整构建,新的病毒又出来了。针对育雏期等疫病的高发期一定要注意环境的卫生,在育雏室要进行严格的消毒,避免其与大龄鸭在一起,以防通过羽毛、粪便等传染病毒。所以必须要通过在养鸭生产中的各个环节来进行疫病的防治,通过提高鸭场的卫生环境来减少各种细菌的滋生。对于意外死亡或是因病感染的鸭都要进行及时的处理,鸭场内部也要保证日常的整洁。

做好免疫接种。在疫病高发期来临之前就要注意对鸭进行该种疫苗的接种,使其产生免疫功能,在疫病来临之时就会有相应的免疫力,降低疫病发病率。这主要是因为很多疫病病毒一开始是比较少的,但是随着养鸭批次的增多,疫病病毒逐渐累积最终就会造成很严重的问题。所以幼鸭的育雏室要时常进行消毒,并且育雏室内也要保证整洁,降低病毒生存的可能。而且很多的疫病病毒都是有潜伏期的,这也是很多幼鸭在出了育雏室才会暴发疫病的原因。因此在育雏室一定要注意为幼鸭进行疫病的预防。及时注射疫苗等方法来提高其抵抗力,减少疫病的发生,从而保证幼鸭的健康成长,并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拥有一定的抗病力。还要对鸭的身体状况进行定期的检测,一旦发现有异常的情况就要及时的解决。并且要定期为鸭注射疫苗或是在鸭的饲料中加入可以防御疫病的药物,从多个方面人手切实增加鸭在面对疫病时的抵抗力,降低发病率。但是也要注意疫苗以及抵抗药物用量要适中,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新发疫病的科学合理防治。

强化日常管理。很多的疫病虽然四季都是有可能会发生的,但是会有一定的高发期。所以在进行鸭的养殖时,要注意把握疫病的高峰期,这就要求将每一种疫病的临床特点以及病毒的特征都及时的了解清楚,抓住其特点来进行防治。尤其在某种疫病发生的高峰期,在该期间一定要注意该种疫病的传染方式方法,在平时的养殖时就要严格的注意,防止传染。很多的养殖鸭时间较长的人员会发现,在新的育雏室中所要养殖的幼鸭只要照顾好,一开始一般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但是随着养鸭批次的增多,才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疫病。对于喂养鸭的饲料也要进行严格的把控,对饲料的质量进行不定期抽检,在做到干净卫生的情况下还要保证营养健康。

发病鸭群的治疗。目前来说,我国对于很多的疫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针对发病鸭群可采取以下措施:对病鸭隔离,各种用具和设备、运输车辆、种蛋、垫料与病死鸭应进行焚烧或生物处理;在饮水中添加复合维生素,并通过饮水适当给予抗生素,以防继发感染细菌病;还可注射康复鸭血清等。另外,要注意避免盲目使用抗病毒药物。感染鸭群经过一段时间后,采食量会慢慢恢复,随后产蛋量也逐渐恢复。大部分鸭群可以恢复到原产蛋高峰的80%-90%。

疫病预防
鸭场疫病来源一是由新引进的鸭带进场内,如从病鸭场引进鸭雏、幼鸭或开产小母鸭等;二是污染的鸭舍,如过去曾饲养过病鸭而未经彻底消毒的鸭舍;三是日常工作中消毒不够和执行安全措施不严,以致将疫病经饲料、用具、人员往来和其它动物而传至场内。防制疫病可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选择良好的环境办鸭场
(1)鸭场选址
鸭场应建在地势较高、干燥、采光充分、易排水、隔离条件良好的区域;鸭场周围无大型化工厂、矿厂,远离干线公路、学校、医院、乡镇居民区等设施,无污染源和噪声。鸭场周围有围墙或防疫沟,并建立绿化隔离带;鸭场不允许建在饮用水源、食品厂上游;
(2)鸭场或鸭舍建筑卫生质量要求
鸭场分为生活区(包括办公区)和生产区,生活区和生产区分离。生活区在生产区的上风向或侧风向处。养殖区应在生产区的上风向,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死鸭处理区应在生产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鸭场净道和污道分离;鸭舍墙体坚固,内墙壁表面平整光滑,墙面不易脱落,耐磨损,耐腐蚀,不含有毒有害物质。舍内建筑结构应利于通风换气,并具有防鼠、防虫和防鸟设施。
(3)鸭场周边环境、鸭舍内空气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提出的指标要求。
2、鸭场的消毒与隔离
(1)鸭舍的清洗
正确的鸭舍消毒,应在新鸭到达之前,即已清洗和消毒完毕。每一栋鸭舍应在消毒熏蒸之后,最少空闲1周。鸭舍消毒效果好坏,决定于用药物消毒前的彻底清洗程度,而不是决定于所用的消毒药。彻底清洗是最基本的方法,因为它可以减少病原体的总数,去掉隐藏病原体的污物,将病原体暴露于日光、空气、消毒药和熏蒸剂之下。

清洗鸭舍时应注意做好下面几件事:
移走鸭舍内的全部鸭,清除散失在鸭舍内外的鸭只;
清除存留的饲料。未食用完的饲料不应挪至另外的鸭舍。水槽、料槽和料桶应彻底清洗,一定要将附着于料箱底部和四壁上的饲料洗净,因可能有病原体存在或附着于其上,成为疫病的传染源;
设备要移出并经清洗和日光照射。脏污的设备会带有病原,所以,可移动的设备都要移至舍外,放在日光之下,并经消毒后再搬回鸭舍。未消毒的设备搬回鸭舍之后,则破坏了鸭舍的消毒效果,鸭舍可能重新被污染;、
初步清洗鸭舍。用水冲洗天花板、四周墙壁及窗户,去掉其上附着的灰尘;飞溅下来的水将弄湿垫料,灰尘附着其上,最后一起被移走;
移走所有的垫料,转移到远离鸭舍的地方做肥料。在*近鸭舍的地方不能堆集和散落旧垫料,因老鼠和害虫可能将其中的病原带回鸭舍;清理鸭舍外部散落的垫料,清除饲料间和鸭舍外的垃圾及杂草等;修理鸭舍和设备等需要修理的部分;
彻底洗刷鸭舍墙壁和设备;必要时可在水中加洗涤剂,使用洗涤剂水浸润2小时,然后用清水洗刷,高压喷水枪冲洗时可获得较好的效果。设备需要擦拭的部分要擦拭;
(2)消毒
环境消毒:生产区和鸭舍门口应有消毒池,消毒液应定期更换。车辆进入鸭场应通过消毒池,并用消毒液对车身进行喷洒消毒。鸭舍周围环境宜每2周消毒1次。鸭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宜每月消毒1次。
人员消毒: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要更换工作衣。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人生产区。进人生产区的外来人员应严格遵守场内防疫制度,更换一次性防疫服和工作鞋,脚踏消毒池,按指定路线行走,并记录在案。
鸭舍消毒:在进鸭或转群前,将鸭舍彻底清扫干净,应采用0.1%的新洁尔灭或4%来苏儿或0.3%过氧乙酸或次氯酸钠等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允许使用的消毒剂类型进行全面喷洒消毒。

养猪场夏季疫病防控措施


1.谨防外来病毒带入猪场。一些养猪场引种时忽略了对所引种猪的检测环节,将外来的病毒带入自己猪场,许多新的疫病也大量传入,有时甚至新老结合产生新的病毒,结果是新疫病不断增多,老疫病反复流行。因此,凡是从外地引入猪只之前,要详细了解当地疫情和免疫背景,仔细检查猪只是否健康,并持有效的检疫证明和耳标。运输笼具应彻底消毒,运输路线最好远离疫区。引入猪只到达后,先在远离猪场的隔离区观察,补充接种相关疫苗,按照《动物检疫管理办法》要求时间隔离,确认无疫病发生,才能进入猪场。对于外地引入的,到达后畜主应当在24小时内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并接受监督检查。商品猪出售应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并经检疫合格开具产地检疫证明后,方予出售。
2.切断疫病传播的途径。很多猪场疾病暴发是由于外来车辆、人员带来病毒或细菌引起感染,所以对买卖小猪或大猪的车辆要严格控制、彻底消毒、严禁外人接近猪场,这就要求猪场的出猪台必须在猪场围墙外100200米以上距离,避免场外车辆接近猪场。在疫病防控关键时期,猪场工作人员坚守岗位职责。平时不准到发生猪传染病的地方去,不准到集市上购买猪肉并带进场内食用。饲养人员不准到别人负责的饲养间去串门。要严防其他动物进入猪场,特别是猫、犬、鼠等动物,能将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传播给大群的猪,所以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其他动物在猪场内活动。
3.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首先对外来人员、车辆进行消毒。猪场应尽量谢绝参观。当外来人员必须进入时,应做好消毒工作,更换服装鞋帽,经门口的消毒池消毒、消毒室紫外线消毒后方可入内。车辆要经过猪场入口处的消毒池,并用消毒液喷洒消毒后方可入内。其次养猪场要建好消毒室和消毒池。消毒室内备有消毒好的工作服、鞋帽,并设有紫外线消毒灯具。猪场大门口及各饲养间门口设消毒池,经常更换消毒药,长期保持有效。猪场工作人员入场前应淋浴,更换工作衣帽,并经消毒室紫外线消毒。进入猪圈应经各圈舍门口的消毒池消毒鞋底。第三要加强圈舍的常规消毒。通常每周消毒1次。饲槽用具在每次喂完后都应清洗。每半个月要彻底清洗冲刷饲槽、圈栏、地面,然后全面消毒。在猪只全进全出前后,以及发病猪的圈舍,更应彻底全场冲刷消毒。病死猪经消毒后须进行深埋处理。()另外要每天两次对圈舍进行清扫,及时将粪便等废弃物运离猪场,进行生物发酵消毒或化学消毒。保持猪舍内无积存粪尿,通风干燥,卫生清洁。
4.使用规范的疫苗接种。规范的疫苗接种,可以使猪获得有效的抗体免疫力,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不同的猪场应制定针对于本场的免疫程序,其中包括疫苗的种类,接种时间,接种方法,接种次数,间隔时间等。这需要猪场根据本地区的疫情、传染病的流行季节、猪群的免疫情况等,综合制定。免疫接种中应注意的是:疫苗一定是国家指定的正规疫苗生产厂家生产,在有效期之内,储存方法正确,凡过期、变质、瓶塞损坏开裂的都应废弃。稀释倍数、剂量及接种部位要正确。猪场卫生室要备有5%碘酊棉,75%酒精棉,以及1%过氧乙酸、次氯酸钠消毒剂等常规消毒药。接种器械的消毒要彻底,接种时最好做到每只猪单用1个针头,注射部位要消毒。对猪群的健康状况应全面了解,接种前应检查猪只有无疾病,在疾病的潜伏期不能接种,以防诱发疾病。疫苗注射完后,每天对猪群定期检查23次,看精神状态、食欲、体温等是否正常。对接种疫苗后反应严重的猪,应给予治疗。同时,要做好登记工作,如预防注射的日期、疫苗的种类、剂量、注射中发生的问题、注射人员及保定人员的姓名等。对同一猪群中漏打的猪,应做记录并在猪身上做标记,以便补注。
5.做好饲料的防霉工作。夏末初秋,做好饲料的防霉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管理。首先要选择好的原料,凡是发霉的饲料不管价格有多便宜,都不应购进,否则会因小失大,主要饲料如玉米等原料最好选购颗粒的自己进行加工。对于霉变饲料必须废弃,以免因小失大。
另外,各种饲料添加剂或添加剂原料,不能和一般原料混在一起。不同生产类型猪只,能量和蛋白比差别较大,因此要注意饲料成分科学配比。饲料原料的仓贮要一年多次投毒饵灭鼠。要做好防虫、防潮、防晒、防霉、防污染等工作。
224500江苏省滨海市睦邻开发区养殖基地张闯
电话:13770132752

鲟鱼肤霉病防治技术


肤霉病是水产动物的一种常见病,但对鲟危害极大。如果不及时防治,则会暴发大面积肤霉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在鲟养殖实践中,对肤霉病的防治进行了试验,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病因与症状

1、病因引起肤霉病的水霉共有10多种,但危害鲟主要是水霉和绵霉2个属的种。凡是受伤的鱼体均可被感染,且在鲟尸体上繁殖极快,对鲟是一种继发性感染。

2、症状发病早期,用肉眼看不出什么异状。当肉眼能看出时,菌丝不仅已在伤口侵入,且已向外长出菌丝,似灰白色的棉毛状,故俗称“生毛”或白毛病。菌丝常着生于各鳍(以胸、尾鳍为多)、吻端及口的周围,鳃上同时沾满淤泥污物,有的鳃上开始着生少量菌丝。随着病情发展,鱼体消瘦,食欲减退,游动迟缓,甚至卧于池底不动。当水霉寄生于鳃上并且大量繁殖时,堵塞全部呼吸器官,导致死亡。

二、预防措施

1、尽量避免鱼体受伤。放养前或倒池后,要用3%~5%的食盐水将鱼体消毒3~4次。

2、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体抵抗力。

3、保持池内清洁,及时清除池内污物,减少发病率。

三、治疗方法

1、将病鱼隔离,用5~6×10-6的孔雀石绿浸泡10~20分钟(以水霉变绿为宜),每天浸泡一次,3~4次即可。

2.用食盐、小苏打合剂(1:1)800×10-6全池泼洒3~4天。

3.提高池水温度在25℃以上,28~30℃为佳。幼鱼的升温梯度不大于5℃,鱼苗的升温梯度不大于2℃。

四、体会

1.肤霉病应注意“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一旦暴发便难以控制,即使采用治疗措施,成功率也只有50%~60%。因此,抓好预防是防止大面积肤霉病暴发的重要一环。

2.孔雀石绿虽对肤霉病有疗效,但一般不用孔雀石绿全池泼洒,以防止药残引起大批死亡。比用孔雀石绿浸浴情况来看,成活率仅40%。

3.加强观察,对症下药。若伴有烂鳍、烂尾、烂鳃闰症,要先用5×10-6痢特灵全池连续泼洒3~4天,避免交叉感染。

4.由于鲟骨板尖硬,互相磨擦易受伤,运输途中虽未出现死亡,但到养殖场后会因鱼体受伤严重,引起大面积肤霉病发生。因此,为确保养殖成活率,运输水温应在15℃以下,装运密度不能过大,且在起运前停食2天。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94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