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羌生猪养殖场疫病防治研究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在生猪的养殖过程中,生猪疫病是时有发生的,特别是近年来重大的生猪疫病给产业造成相当大的影响。生猪发生疫病事,将会给生猪生产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运用流行病学调查等相关理论和方法,在已有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疆若羌生猪疫病的种类及流行情况,为生猪规模化养殖场的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1若羌县养猪业发展现状
1.1能繁母猪存栏锐减。母猪目前存栏1203头,比去年同期减少1109头,减幅为48.1%。
1.2生猪补栏数量积极性不高。调查的47户生猪养殖大户,到3月25日仅有4户进行空圈补栏;累计补栏生猪806头,比去年同期减少3404头,减幅为80.9%;
1.3生猪价格持续下跌。2010年2月以来,受国际国内生猪市场的影响,生猪价格持续下跌,截止到3月25日,生猪价格已跌破成本价。而今后一段时期我县生猪出栏数量将不断在递增。目前若羌县猪粮比价约为3.1:1,已跌破生猪养殖盈亏平衡预警点6:1,超过《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预警区域,处于红色区域,我县生猪养殖户已出现了全面亏损现象。
2若羌县生猪疫病的调查时间及对象
实验通过对2009年-2012年几年的时间对全县范围内的大部分生猪进行流行病学方面的调查,确定疫病的主要种类和存在的季节流行规律等特点。
3若羌县生猪疫病的诊断方法
根据常规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汇总各类疫病的种类及其发病总数、死亡数、发病率和死亡率等,然后根据疫病对养猪业的危害程度大小,排查出若羌县重点疫病及流行规律等。
3.1若羌县生猪疫病的临床诊断
采用听诊器及体温计等医疗器械对猪进行常规临床检查,观察已得病猪的尿液、粪便、皮肤颜色变化等情况,对某些特征性临床症状的病例做出常规诊断。
3.2若羌县生猪疫病的病理学诊断
通过对各种疫病的病尸减产,可以将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病理变化作为诊断疫病的依据之一,并通过做病理切片进一步诊断疫病的种类。
3.3若羌县生猪疫病的微生物学诊断
采集在若羌县地区发病或者死亡猪的相关病料,制成血涂片或内脏器官的触片,通过用美蓝染色法或革兰氏染色法进行镜检,并根据细菌的主要形态特征,做出相应的初步诊断,()如发现了疑难病例,将会对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实验和小动物实验等。
3.4若羌县生猪疫病的血清学诊断
通过对若羌县地区发病的生猪采集血样,应用凝集反应、琼脂扩散试验、血清治疗等血清学方法进行动物疫病的检测、确诊。
3.5若羌县生猪疫病的寄生虫病诊断
3.5.1肠道内虫卵检查取少量生猪的粪便放在玻片上,并滴加少量理盐水,盖上盖玻片,并在相关显微镜下进行详细的检查。
3.5.2肠道内虫体检查取生猪粪球1个,并加入适量的温热的生理盐水进行拌匀,静置之后弃去多余上清液,并反复3次后再用放大镜查找相应的虫体。
4结果
4.1若羌县养殖生猪流行性疾病的种类
4.2县站门诊部调查及结果3年内,调查生猪约4000余头次,共诊断疫病约300例,踏栏,治疗病猪约1000头,确诊疫病12种。
4.3防疫检疫调查结果
通过对兽医站近3年防疫档案、产地检疫、市场检疫、屠宰检疫及出入境检疫情况汇总统计。共调查出疫病10种,即猪瘟、猪丹毒、猪流行性感冒、猪传染性胃肠炎、猪副伤寒、仔猪白痢、仔猪黄痢、猪水肿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猪链球菌病、猪支原体肺炎、蛔虫病。
4.4实验室检验结果3年内,实验室采用血清学、细菌学、寄生虫学、病理学等方法,确诊监测疫病7种,即猪瘟、猪伪狂犬病、附红细胞体病、猪丹毒、链球菌病、传染性胃肠炎、蛔虫病。
5讨论
5.1疫病低谷期若羌县主要为每年的4、5、6月中旬和9、10、11月这段时间。经过调查发现其主要原因主要是因为这段期间为春、秋防疫的重要阶段,一方面为防疫员会给养殖户详细讲解养殖方面的主要常识,因此饲养管理相对较好一些;另一方面生猪经接种猪瘟疫苗、口蹄疫疫苗之后,其生猪自身存在的免疫抗病力逐渐增强。另外,在此期间的气候适宜程度,生猪生理的需求也很重要,环境应激相对很少,因此发病数也相对较少了。
5.2疫病高峰期生猪疫病多发于每年1月-3月,6月中旬-9月,11月-12月这三个阶段。其原因主要为季节流行性:11月~12月气候逐渐由热开始变冷,生猪体能耗量看开始增大,抗病能力也逐渐地降低,相对而言其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增高;若羌温差相对较大的春秋两个季节,也是大部分农户仔猪添槽存栏最多的时间段,仔猪身体体相对弱小,适宜环境的变化能力也相对较差,易得风寒和感冒,从而引发其他的疫病,因此这两季发病率相对高;在气候炎热的夏季,饲料相对不易保存,环境中也容易引起寄生虫的大量繁殖,故生猪消化系统方面的疫病及寄生虫疾病发病率高。
5.3若羌生猪疫病传播途径调查分析
经过流行病学方面的调查并和历史进行对比后结果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前,若羌县动物发生的疫病主要为原发性的疫病,引入性的疫病比例相对较小,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牲畜经过了长途贩运数量较少,但进入本世纪以来,若羌的畜牧业也进入快速的发展的前进阶段,生猪交流越来越频繁,疫病开始发生的比例也有了新的特点,近3年若羌县兽医站接到并同时确诊的二类以上疫情共10余场次,其中发现从外省、外市的引入性疫情约3例,占20%左右;原发性疫病10余例,占80左右。我县的生猪动物疫病主要分为原发性的疫病和引入性的疫病。原发性的疫病传播发生的主要原因是:1.兽医方面对传播疫病。2.畜主之间的相互传播。3.引猪时无自繁、自养体系,同时引入疫病。4.其他动物带病交叉传播。引入性的疫病在近年来也有逐年快速上升的势头,主要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地区经济利益给予的驱动。2.各类地方保护主义的真实存在。3.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不到位或人力不足。4.部分动物防疫的工作还未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

相关阅读

家禽免疫接种及疫病防治


家禽养殖业的发展是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手段,但是,据调查统计,当前禽病种类与90年代相比增加了20倍之多,家禽疾病种类的不断增加以及病情的复杂多变是制约当前养禽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做好家禽免疫接种及其疫病防治工作,促进家禽养殖经济效益的提高以及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且非常重要的。

本文主要介绍了家禽免疫接种的集中途径和家禽免疫接种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家禽疫病防治的措施,对家禽养殖户进行免疫接种和疫病防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家禽免疫接种

1.家禽免疫接种的途径

家禽免疫接种所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点眼滴鼻法、皮下或肌肉注射法、羽毛涂擦法、饮水法、翼下刺种以及气雾法等。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具体操作时应当注意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接种方法。

其中,点眼滴鼻法是鸡疫苗特别是鸡新城疫苗接种的最佳方法,对幼雏使用这一方法可以有效避免疫苗病毒被母源抗体所中和,使每只鸡都能得到免疫,在使用这样方法进行免疫接种时,应当注意先对疫苗进行稀释;皮下注射法使用最典型的例子是马力可氏病疫苗的接种,它有自身所专用的稀释液;肌肉注射法主要适用于小群的鸡群或种鸡群,禽流感、禽霍乱等疫苗多采用此种方法;羽毛涂擦法在家禽免疫接种中使用较少,它主要适用于鸡逗疫苗的接种;饮水法是群体免疫法中最易做、最常用的方法,但应当注意接种的间隔不要太长;翼下刺种法主要适用于鸡新城疫苗和鸡逗疫苗的接种,在进行接种时也需先将其进行稀释;气雾法具有省时省力的优点,同时也容易对鸡群造成干扰,在使用时应当注意房舍的密闭。

2.家禽免疫接种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疫苗的质量达不到免疫接种的标准、免疫程序的制定未能充分考虑相关因素、所选择的接种途径不恰当、疫苗的选择与家禽所发生的疾病不符、免疫接种过程中操作不当以及幼禽的免疫器官还未完全成熟等原因都会导致免疫接种的失败。因此,在家禽免疫接种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在进行免疫接种前的一周之内,应当停止给家禽喂抗菌类药物,接种前要对家禽的健康状况进行仔细检查,正在发病的家禽不适合进行免疫接种;在进行免疫接种时,应当注意听从专业兽医人员的指导,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来执行;

第二,在进行家禽免疫接种时应当注意正确地选购疫苗。首先,选择那些由国家定点生产厂家所生产的、技术力量较为雄厚科研单位所生产的、信誉较好的疫苗;其次,不购买那些未标明标签或标签不完整的、疫苗名称、使用说明书、批准文号、出厂日期等不全的、瓶盖松动或疫苗瓶有破损、已过期或者有异物的疫苗;最后,在成功购买之后,应当注意将其放置于冷藏箱或者广口保温瓶内并将其带回养殖场,尽快将其存放于冰箱内,以确保疫苗的效力。

第三,在进行免疫接种工作之前,应当先将疫苗充分混合,若有需要稀释的冻干活苗,应当先按照规定的倍型对其进行稀释并确保其充分溶解;在吸取疫苗时,应当注意对固定在瓶塞上的针头进行消毒,并将酒精棉球覆盖在针头之上,以减少连续使用过程中所造成的污染;免疫的剂量应当注意结合说明书来执行,不可盲目地加大或减少免疫的剂量。

第四,在使用疫苗时应当注意保持低温环境,尽量避免日关照射,在疫苗启用之后,应当尽量做到将当天所启用的疫苗全部用完,若是无法用完,则应当注意依据规定对其进行科学处理,不可再次使用;将用过的疫苗空瓶、酒精棉球以及废弃的疫苗集中在一起进行处理,防止污染。

二、家禽疫病防治措施

1.许多的禽病是相互传染的,一些禽病不仅能够对家禽的健康状况造成威胁,还可以在猪、鲸鱼等哺乳动物以及水禽和野禽的体内存活。因此,我们应当注意尽量减少和避免家禽与水禽以及野生鸟类的接触,这是预防禽病发生的一个重要措施。相同地,我们还应当注意家禽饲养场与外界之间的隔离,尽量使饲养场远离有水禽和野生鸟类栖息的河流、湖泊以及水道,采用全封闭饲养系统来管理家禽饲养场,谢绝非饲养场管理工作人员的参观,并高度重视对饲料与水源的保护,防止其被野生鸟类的粪便所污染。

2.应当注意加强对人员和物料的有效管理,采用易于进行清洗与消毒的材料来布置禽舍周围,以减少车辆轮胎以及鞋子走过对其造成的影响;限制饲养人员的出入场次数,减少饲养人员出入场次数太多对家禽造成的影响,饲养人员在进入生产区时应当注意自觉沐浴更衣,并每天用消毒水浸泡和清洗自己的工作服;此外,饲养人员不得在家中饲养家禽与观赏鸟类,以有效防止疫病的产生。

3.应当注意加强饲养管理,这是预防疫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饲养人员应当注意促进饲养管理的科学性,对家禽进行合理分群,保持干净清洁的用水和的营养丰富饲料,及时检查禽舍内的空气是否新鲜、舍内的光线是否充足以及育雏的温度是否适宜,努力提高家禽的一般性抗病能力;要注意勤于打扫禽舍内外的卫生,及时对家禽的粪便进行清理,以保持禽舍内外卫生的干燥,这也是防止寄生虫病的发生与传播的一个重要措施;应当注意定期在禽舍内外喷洒消毒药物,在禽场的大门口设立消毒池并放入消毒药物,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在进入禽场之前能够有效地对其鞋底进行消毒,如此就可以消灭和减少病原体的繁殖,有效地杜绝和减少病原的传入。

结语

当前还有许多家禽养殖户对免疫接种和疫病防治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对其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够,容易导致家禽免疫接种的失败。因此,家禽养殖户应当注意提高自身对于免疫接种和疫病防治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疫病预防,努力提高家禽免疫接种的效果,促进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鸵鸟养殖场


鸵鸟在我国的养殖并不是特别的普遍,因为鸵鸟的养殖成本要贵一些,所以鸵鸟一般在市场上比较难见到,鸵鸟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一般我们在动物园经常可以看到鸵鸟。

鸵鸟养殖场

鸵鸟常结成5~50只一群生活,常与食草动物相伴。鸵鸟用强有力的腿(仅有两趾,主要的趾发达几乎成为蹄)逃避敌人,受惊时速度每小时可达65公里。若被逼于绝境,脚踢对手。

鸵鸟主要以植物为食,没有水也能生活很长时间。雄鸟互相争夺3~5只雌鸟,发出吼叫和滋滋声。中世纪骑士喜用鸵鸟羽毛装饰头盔。鸵鸟皮可制柔软、细致的皮革。因此在南非、美国南部、澳大利亚等地建立了鸵鸟养殖场,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这行业衰退。鸵鸟经训练后可供乘骑及驾单座两轮车。鸵鸟对豢养条件不容易适应,可活50年。鸵鸟是不能飞行鸟类的典型。各地的鸵鸟在皮肤颜色、体形大小和卵的特征方面稍有差别,以前认为,这是不同的种,其实只是鸵鸟的亚种。

鸵鸟养殖周期

我国对鸵鸟的驯养始于1988年,养殖最早在东南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兴起。由于国际市场上鸵鸟产品价格昂贵,种用鸵鸟价格较高,出售鸵鸟种苗利大且能快速收回资金,再加上广播、报刊、电视的喧染,鸵鸟浑身是宝,鸵鸟是21世纪人类的主体肉食,鸵鸟养殖有钱途,素有沙漠长跑冠军之称的鸵鸟也从欧美跑入我国广东,跑遍中国。鸵鸟养殖在我国短期内从南到北迅速扩展形成鸵鸟养殖热。

但鸵鸟的饲养周期长。种用鸵鸟从出生到具有繁殖能力需22个月以上,公鸟则需更长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饲养者几乎得不到任何回报,资金占用时间长。

鸵鸟会飞吗

科学家认为鸵鸟的祖先是有飞行能力的,由于没有天敌,因而没有必要靠飞行来逃避敌害,就逐渐丧失飞行的能力,导致翅膀变小,胸肌不发达,骨头变重,体型变大。然后就朝著快跑的方向发展,腿肌愈来愈发达,脚趾数目愈来愈少。

鸵鸟是群居,日行性走禽类,适应于沙漠荒原中生活,嗅听觉灵敏,善奔跑,跑时以翅扇动相助,一步可跨8m,时速可达70km/h,能跳跃达3.5m。

鸵鸟的繁殖习性

雌鸵鸟一般在2岁~2.5岁性成熟,并开始有就巢性,营巢于地面凹窝中。第一年产的卵受精率在50%以上。雄鸟在3岁龄时性成熟。虽然可以交配但生殖能力低,所以雄鸟比雌鸟大1岁,即在3岁~4岁是最佳的配合。

种蛋的质量是决定鸵鸟孵化率高低的关键,因此,对种蛋一定要注意选择和处理。

1、要清洁。用干净的毛巾或刷子将蛋上粪便沙子扫干净,或用消毒水冲洗晾干。

2、称蛋重。一般要求种蛋为1.5公斤,超过2千克和小于1千克的种蛋很难孵化成功。

3、看蛋形。合格种蛋的外表是卵圆形,一头稍大,另一头稍小。过长、过圆、扁形和畸形蛋,孵化率低。

鸵鸟是属于最大的鸟类,其实在很久以前也就是鸵鸟的祖先是可以飞行,但是随着后面社会的不断进步,鸵鸟的不断进化,慢慢的它便只能快速的快速的奔跑。

猪养殖场腹泻病综合防治措施


在养猪生产中,腹泻是猪病中发病率高的一种疾病,也是困扰广大养猪场户的一大难题。近年来多种疾病都伴有腹泻症状,在临床诊治上存在一定的难度,给广大的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也给养殖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一、目前猪场在治疗腹泻时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上的误区

1.1概念模糊不清。在临床诊治上,好多种疾病都有腹泻症状,虽有细微的区别,但大体症状十分相似,所以诊断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往往无法区分是由哪种病因引起的,治疗起来效果不太理想。

1.2规律性认识不足。近几年来,猪腹泻呈上升趋势,季节性不是十分明显,以往秋冬季多发,近年来的腹泻病没有明显的季节区别,尤其是一些规模猪场表现更为突出,无规律可循,

1.3对腹泻病的复杂程度认识存在缺陷。对于引起腹泻症状的疫病复杂复杂程度认识不够,表现为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腹泻,都归结于一种或两种病因,这就给腹泻的诊治带来了误导,很有可能因此而耽误诊治的最佳时期.

2.防控存在薄弱环节

2.1在临床上面对一些疫病,缺少一些先进的科学诊断仪器和方法,人们的诊断方法往往局限于现场观察、畜主描述等一些原始的方法,工具也只是一个体温计和听诊器,诊断结果似是而非,治疗效果无法预料。

2.2对猪腹泻病的治疗不够系统。好多猪场兽医工作人员对于一些疫病的治疗还是对症治疗,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治标不治本,初期会有一定的效果,很快就会反复,甚至于病情加重,最后病猪究竟死于什么疾病都不得而知,对于整个猪场的疫病防控不能提供任何有参考价值资料,所以这样的诊治在临床上实际意义不大。

2.3对于一些新的病原认识和研究严重不足。目前在养殖业里面,对于腹泻病病原的研究还很匮乏,包括流行病学调查,不能够给该病的防控提供足够的临床材料,给综合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也是有些疫病不能很好地控制的原因之一。

2.4免疫接种工作存在漏洞。在一些养殖场户中,特别是一些中小型养殖场和散养户,免疫密度低,间隔时间长,没有系统科学免疫计划或免疫程序,致使免疫接种不能够在全程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3.防治失败的原因多种

3.1没有针对性的进行疫苗预防接种。只有针对各猪场引起腹泻的病因有的放矢进行免疫,才能有效地防止病毒性腹泻的发生,否则很难起到预防作用。

3.2多种病因混合感染。腹泻往往不是由单一的因素引起,只对个别病因采取措施,而其他因素引起的腹泻却无法得到控制。

3.3操作不当引起免疫失败。疫苗没有按照要求温度保存、运输,注射剂量、方法、部位、使用时间不当等多种原因都有可能引起抗体不高、保护率低的现象,致使免疫失败。

3.4疫苗的保护率有限。尽管疫苗质量和技术操作不存在任何问题,因动物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在进行免疫接种后,对疫苗的反映也有所不同,有的很快就可以产生抗体,有的个体可能不会出现免疫应答,也有的出现免疫麻皮现象,这些都可以引起免疫失败。

3.5应激反应。有些猪场属于阳性猪场,猪本身带毒,属于隐性感染,只是临床没有表现出症状,已经处于潜伏期或感染强毒早期,一旦接种疫苗,处于潜伏期的就有可能激发该病的发生。

3.6母源抗体干扰。由于初生仔猪可以从母乳中获得母源抗体,在母源抗体很高时,会对主动免疫产生干扰作用,影响疫苗免疫接种的效果,所以有些疫苗可以做超前免疫,以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或者在母源抗体水平下降到一定水平后再进行免疫接种。

3.7病原多变且复杂。有些病原会有多个毒株,每个毒株又有若干个血清型,而且病原在复制过程中又不断发生变异,疫苗的毒株和血清型不对型号,效果就不尽人意了,事实上疫苗的研制速度远远落后于病原毒株变异的速度,当毒株或血清型不对时,就可以引起免疫失败。

二、综合防治措施

1.免疫是有效地防治途径。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在母猪产前对引起仔猪腹泻的疫病进行免疫接种,比如仔猪大肠杆菌,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等。

2.不同日龄的猪腹泻治疗措施不同。特别是对于产房仔猪腹泻,采取仔病母治,母子兼治的原则。

3.不同病因引起的腹泻要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

3.1一些病毒性疾病引起的腹泻治疗首先可用抗扰素+硫酸粘杆菌素类进行注射,同时可用活性微生物维持肠道环境拌料给药,此外要严格控制病猪饮食,可以稀粥+电解多维+葡萄糖粉,以增加病猪自身的抵抗力,注意必要时要补充液体,防治脱水死亡。

3.2细菌性腹泻的防治。预防仔猪黄痢、白痢,可在母猪产前21天和14天注射仔猪大肠杆菌四价苗本地株疫苗,对于发病严重的猪场可在仔猪出生1~2天和12~20天分别接种本地株菌苗。患病仔猪可用磺胺类、复方新青霉素、强力霉素、环丙沙星、菌痢净等做药敏试验后对症治疗,同时口服盐水防治脱水。

3.3因寄生虫引起的腹泻。引起猪腹泻的寄生虫病一般有球虫、和线虫,对于球虫病的防治,首先仔猪、架子猪、成年猪要分群喂养,保持圈舍卫生,定期消毒,保证饲料和饮水清洁无污染,发现患病猪及时隔离,用抗球虫的药物进行治疗,一般效果都很显著,对圈舍、器具、环境彻底清扫、消毒;对于线虫病的防治应注意时常保持圈舍及运动场干燥、清洁,舍内最好用水泥地面。粪便及时清除,堆积发酵无害化处理,对于多种寄生虫病的虫卵和幼虫以及其他的一些病菌都有杀灭作用。

3.4饲喂不当引起的腹泻。主要有仔猪饲喂过早,没有过渡期,换料过于迫切,仔猪肠胃功能不健全,引起消化不良而腹泻:饲喂问题饲料也可引起腹泻,比如饲料霉败变质、被污染等;同时还应注意保持圈舍和料槽干净卫生。

4.做好猪群保健工作。保健工作要从初生仔猪、青年猪、后备母猪、围产期母猪等各个阶段做好保健工作,这样才能系统地有效防止猪场腹泻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猪群在整个生长周期内都不受腹泻病的困扰。

4.1加强产房管理,创造生产适宜的环境,特别应注意温度的控制,母猪舍一般控制在20~22摄氏度,初生仔猪圈一般在24~32摄氏度,随着生长日龄递减,同时保证母猪饲料质量、采食量,防治仔猪脂肪性腹泻。

4.2科学的管理理念。保持猪场的环境卫生、地面干燥,禁止带圈用水冲洗圈舍,如有病猪腹泻在地面上可用浸泡了消毒液的拖把及时拖干净;坚持全进全出,自繁自养,所有圈舍在出栏或转圈后要彻底清扫消毒,最好空圈7天以上。

4.3发病季节做好保健工作。患病猪要补盐补水,防治因脱水引起的酸中毒。

甲鱼养殖场建设


甲鱼养殖场需要建设4个池子,分别是亲甲鱼池、成甲鱼池、幼甲鱼池、稚甲鱼池。建池可以选择安静的地方,地势高一些,亲甲鱼池需要建设产卵房,稚甲鱼池建在室内的话,水深应达到40cm,面积为50㎡,室外建池需要水深达到30cm,面积为80㎡。

1、亲代甲鱼池

亲代甲鱼池需要建设在相对安静的地方,并且对地势的要求要稍微的高一些,最好是选择在坐北朝南的方向为最好。在建设的时候,可以在产卵的地方砌沙堆,数量差不多在5个左右即可,厚度的话,可以在20厘米的样子。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它的产卵场建设在产卵房里面,这个面积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决定,但是房顶最好是选择玻璃的。产卵池里面需要留小洞,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方便甲鱼的进出。

2、成年甲鱼池

这个甲鱼池其实在建设的时候,和亲代甲鱼池是差不多的,但是它不需要产卵,所以在建设的时候,只需要将产卵场去掉就可以了。

3、幼年甲鱼池

其实这个在建设的时候,原则上和上面的两者是一样的,不过在建设幼年甲鱼池的时候,可以在面积上稍微小一些,这样也能节约成本。

4、稚甲鱼池

稚甲鱼池在建设的时候,可以选择室内水泥池或者是室外水泥池。室内的话,建设的面积差不多在50平方米的样子,水的深度需要在40厘米左右,池子的话,可以稍微高一些,在90厘米左右就可以了。在它的池底,可以铺上一些沙土,然后需要建设一些供休息的地方,面积大小视情况而定。室外的话,面积可以稍微大一些,在80平方米的样子,水深可以浅一些,在30厘米的样子即可,池子的话,稍微高一些,一米左右即可,休息面积要稍微小一些,比例为1:10的样子。

在选择养殖场的时候,首先要选择避风向阳的地方来养殖,甲鱼喜欢晒太阳,这样会更利于它的生长。并且周围最好是比较安静,毕竟甲鱼是怕生活在吵闹的地方的。然后附近有干净水源,水质要好,这样需要换水的话,也会比较方便一些。还需要有丰富的饵料,因为甲鱼喜欢吃一些蛋白质较高的食物。

春季大棚饲养肉鸭疫病防治


大棚饲养肉鸭生长速度快,环境卫生好,鸭体干净而日疾病少,品味清香,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要提高生产效益,做好疫病防治,需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1育雏期营养要达标

1-3周龄是雏鸭育雏期,从出生(出壳)到3 周是绒毛更换阶段,而且此时生长速度快,不仅要求温度保持在28℃左右,而日要求粗蛋白20 % -23%,二周龄体重可达1350g左右。到4周龄时换成育成饲料,育成期粗蛋白至少达到16%- 18%。每日增加饲料10%添加量,按饲养数量计算所需的空间和饲料量,而日要保证饲料中的粗蛋白质含量,这样,鸭长得快,增膘快,在2月时出栏体重可达2500-3000g.

2适宜的环境

饲养棚内若闻到味道浑浊,就应调整饲养密度。在调整饲养密度时,要把鸭子按大小、强弱分为几个小群饲养。对体重较小、生民缓慢的弱鸭集中起来喂养,加强管理,使其生民发育能迅速赶上同龄强鸭,不至于延民饲养日龄,影响出售。按照不同日龄的饲养密度计算所用的空间,每周调整一次,并及时通风。

3搞好消毒

在棚舍门口设一个消毒池,对进出人员、携带的物品(衣帽、鞋、工具、用具)、饮水桶、饲料槽进行消毒。棚架下的鸭粪和排水渠道、地而每大要消毒一遍,要及时清理食槽、洗刷饮水器,给鸭群一个清爽、干净的空间。消毒药物可用生石灰、草木灰、来苏尔、烧碱、高锰酸钾、百毒杀等。

4做好疫苗的接种

肉鸭生长期虽短,但也要做好疫苗的接种,尤其是鸭瘟。鸭瘟是山疤疹病毒引起的鸭、鹅、天鹅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病禽主要的病理变化为血管损伤泞致组织出血,体腔溢血,消化道粘膜坏死性病变,淋巴器管受损以及实质器管的退行性变化等.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5坚持观察

坚持观察鸭群的动态是做好饲养管理的基木要求。观察可以及时发现异常,及早发现病情。特别是在早晨大刚亮、中午、深夜以及两次喂料之间,都是观察鸭群行为的好时机。如果发现拒食、腿脚扭伤的鸭子,要及时隔离、中一独饲养、增加营养;发生传染病时,要迅速隔离病鸭。病死的鸭不要到处乱丢,已污染的地方应立即进行消毒,以保证鸭群体质健壮、精神饱满、行动活泼、羽毛紧凑有光泽、两眼明亮有神、食欲R+盛、粪便正常、呼吸平稳、生长快速。

肉兔养殖场防疫


肉兔场应当与居民区分开,在每个兔舍之间留一个卫生间隔,方便养殖者进行清扫消毒。无论是养殖人员还是车辆进入兔场,都应该进行消毒,在舍内外都安装消毒设备,定期对舍内进行消毒和清扫,保持舍内环境干燥。按时给兔子进行疫苗接种,预防疾病发生。

1、兔场选址建设要求

肉兔的养殖场最好与居民区避开,这不仅不会影响居民的环境卫生,也有利于管理兔场的卫生防疫,为方便养殖者清扫兔舍,每个兔舍之间要有一定的卫生间隔,兔舍墙壁最好耐用且表面平整光滑,能够保持舍内温度和湿度,还需要光照充足,最好能够做到冬暖夏凉。舍内的排水系统要好,舍内外都要配有消毒设备,以确保舍内环境干燥清洁。

2、舍内卫生保持

要定期对兔舍进行清扫消毒,无论是饲养人员还是车辆进出兔场,都需要进行消毒,这样能有效的预防细菌繁衍,每日清扫兔舍后,要确保兔舍内的环境是干燥的,太过湿漉的兔舍环境会导致兔子患病。

3、肉兔的疾病预防

养殖过程中,为了保证肉兔每天摄取到足够营养,养殖者需每日定时定量的给兔子们喂食营养丰富品种多样的饲料,还要有充足的饮用水,定期给兔子们进行兔瘟疫苗接种,若是兔群中有兔子患病,应当及时隔离治疗,多加观察,及时预防。

狐狸养殖场的选址和建场


狐狸场址的选择是一项科学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场址选择与建设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将来的发展。因此在建场前,必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认真进行全面勘察和合理布局,切不可草率定点建场,否则会给今后的生产带来麻烦,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一、建立狐狸养殖场的基本条件

1.自然条件:养狐场应该建在地势较高、干燥的地方,且易于排水,笼舍要向阳通风,水源要充足且清洁,绝不能使用死水或被污染的水。低洼泥泞、不利排出污水的沼泽地带、常有风沙侵袭严重的地区均不宜建场。饲养量少的农户,可利用家庭小院、空闲场地,但是必须保证通风。

2.环境条件:狐狸养殖场应选在公路、铁路、水域等运输条件比较好的地方。要尽可能保持安静,防止受到较强的噪声惊扰,较强的噪声不利于狐狸的正常饲养和繁殖。狐狸养殖场的外部一般设围墙,将狐狸与外界隔离,防止其他动物惊吓和传播疾病,堆粪便处也要远离狐狸养殖场和狐狸笼舍。场里尽可能禁止外人出入,场的进出口要有消毒设备。养狐场的各种条件要适应狐的生物学特性,使狐在人工饲养管理条件下能正常地生长发育、繁殖和生产毛皮,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狐场周围要建造1.5米高的围墙,并在周围及场内种植速生杨,既美化环境又防风,还能给狐场创造较好的小气候条件。

3.饲料条件:要求饲料来源广、容易获得且方便运输,质量好,价格低廉。重点是要安排好动物性饲料的来源。

二、狐狸养殖场的笼舍建设

1.狐棚:狐棚是用来安放狐笼箱的简易建筑,有遮挡雨雪及防止烈日暴晒的作用。结构简单,只需棚柱、棚梁和棚顶,不需建造四壁。狐棚可用石棉瓦、钢筋、水泥、木材等作材料。修建时根据当地情况,就地取材,灵活设计。棚顶可盖成人字型,一面坡的也行。一般用角钢、木材、竹子、砖石等做成支架,棚脊高为2.6米,檐口高1.6米、宽4米,长度可视场地大小或饲养数量灵活掌握。两棚间距为3~4米,以利操作和阳光照射。

2.狐笼:狐笼的规格一般是长100厘米,宽60厘米,高45厘米,并且要有25厘米宽的活动小门,用12号镀锌电焊网制成,网眼2.5厘米2.5厘米,笼底距地面60厘米左右,以便于通风。

3.产仔箱:产仔箱长宽高规格为70厘米50厘米50厘米,要有活动的盖,留20厘米的小门和狐笼连成一体。产箱可用木板制成,木板要光滑,木板衔接处尽量无缝隙,可用纸或布将缝隙处糊严密,以不漏风为好,并且在产箱门内要有一档板,以便于观察。

三、狐狸养殖场其他设施和设备

1.配套设施:养殖场的配套设施一般有饲料加工室、日粮调剂室、冷库(冷藏冰箱)、饲料库、兽医室、毛皮加工室、仓库等。

2.常用设备:谷物粉碎机、肉骨粉碎机、煮饲料用的锅灶、水池、缸、桶、水盒、食盒、捕捉狐狸的工具等。

螃蟹养殖场的建造


一、选养殖场。要求选择水源充沛、水质清新、环境安静、背风向阳、底质较硬(以黄色土壤为好)、通电通路的地方建螃蟹养殖池。水源的引用以河流、水库、湖泊的水质为好。工厂、矿山的废水含有各种有害的化学物质、重金属离子,不宜引用。水温过冷的泉水、水库底层水也不宜引用。养螃蟹池的池边要有一定斜坡、浅滩和陆地。

二、建螃蟹池。一般养螃蟹池要求在放养螃蟹种前15天建好。螃蟹池的形式较多。有四周挖深水区作堤、中间作浅水区的,也有大池中挖掘许多小沟埂的。这里介绍的是凹型螃蟹池,即中间挖深水区,四周作浅水区,边上筑堤的一种螃蟹池,每池5000平方米或再大一些,挖出的池内土可用在周围筑埂。要求埂顶宽1米以上,坡比1∶2以上,中间深水区面积占2/3左右,池深1.5~2米,能保持水深30~40厘米。设高灌低排水系统,选购价廉适用的材料修建防逃设施,如砖、钙塑板、水泥板、石棉板、玻璃钢和塑料薄膜等。

三、清塘消毒。对确定养螃蟹的池塘,在水草移植前抓紧清塘,池水深10~15厘米,每667平方米(1亩)用生石灰75公斤,溶化后全池泼洒。泼洒后10天待药性消失后,放进幼蟹。也可用漂白粉清塘,水深1米,每667平方米用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13~15公斤,溶化后全池泼洒,清塘后5天药性消失,8天后即可投放幼蟹。

四、建防逃墙。以在离开螃蟹池1.5米的堤埂外,用砖块建防逃墙为佳。建防逃墙时,朝阳的一面可在离水3米处建,防逃墙不宜离水太近。墙基以埋入20厘米,高出水面80厘米为宜,每隔4米距离在墙外砌一方垛,加固围墙。顶端要向内伸出厂字型倒檐15厘米以上,内壁用水泥抹光一层,转弯处砌弧形角,不要砌直角,使螃蟹无处攀缘。

(山东省农科院枣庄市山亭实验站徐青华邮编:277200)

肉鸡疫病控制研究及其技术发展动态


辽宁省地处我国北方,天气干燥。由于土壤资源丰富,当地养殖大量的肉鸡。肉鸡的生长特点是生产繁殖速度极快。在高速的繁殖速度的背后是肉鸡对生长环境的高标准要求。不论是严寒酷暑,对肉鸡生长环境的保护都十分重要。在炎热的夏天,肉鸡需要在适合的温度下生长,切忌高温下使肉鸡出现猝死的现象。在冬季,肉鸡在此季节处于生长期,大量的营养都用于体内生长,对病毒的免疫力下降,所以对抗各种病毒的能力在此阶段极弱,很容易受到各种病毒的入侵,一般对于肉鸡的常见病毒有许多种,如法氏囊病毒。本文就肉鸡的疾病控制提出详细的解决和预防方法。

一、肉鸡的生长特点

1.发育速度快

一般来说,仔鸡的体重大概处于35g左右,几周之后体重就会迅速增加到1kg,在六周左右达到3kg左右。可见肉鸡在健康的状态下发育速度是很快的。

2.生长发育不平衡

肉鸡的快速发展并不能保证肉鸡能够均衡发展身体各个部位,肉鸡在发育过程中,过度的生长肌肉,并没有在心肺及身体内部结构生长,这就很容易导致肉鸡出现腿部及身体内部的疾病发生。

3.肉鸡抵抗力差

肉鸡从仔鸡开始整个生长周期中抵抗病毒的能力都十分差,对周围环境要求之高就是为了能够使肉鸡快速的适应环境,抵制病毒。所以,在肉鸡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注重其日常环境的温度及各方面的均衡。

二、肉鸡培养过程中常见疾病

1.非传染性质病毒

在肉鸡生长过程中,由于心肺营养供给不足,经常会出现肉鸡消化不良的现象。一般在肉鸡生长到五周之后,肉鸡感染此种非传染性质的病毒的死亡率极高。在生长前期,肉鸡的消化不良的现象一般都是人为导致,饲养员盲目的认为只要多喂养饲料,肉鸡的生长速度会加快,会提高肉质。但是,这种盲目的喂养方法使肉鸡在温度条件不够的情况下过分的食用饲料,饲料的营养搭配不够均衡。

2.传染性质病毒

肉鸡对于病毒的感染率相对较高,尤其是生活在气候条件相对较寒冷的辽宁。根据肉鸡的生长发育状况,一般可将肉鸡感染疾病的周期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快速发育阶段,这个阶段是仔鸡在半个月的发育初期,这个时期很容易感染上大肠杆菌;第二个阶段是肉鸡发展20天到40天这一阶段。这一阶段所会感染的传染性疾病最多,也是饲养员防治病毒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病毒会相互交叉产生新的病原体,所以要注意防治交叉感染;最后是肉鸡成熟阶段,这段时期对肉鸡传染性病毒的防治要求特别高,肉鸡的抗病毒能力相对较强,但是一旦感染,会形成共同引发,解决不及时,在成熟期很难解决。

三、肉鸡感染疾病的发病原因

1.养殖场所环境卫生不到位

很多肉鸡养殖场的卫生状况都不容乐观,大多数养殖场都没有达到国家卫生检验审核的标准。当地很多养殖场的建设位置并不符合国家要求的标准,过于靠近住宅区或者靠近污水及化工厂,这直接导致了肉鸡的养殖环境的恶劣化。加上当地肉鸡养殖场并不注重最基本的卫生消毒措施,消毒设备老化严重。在养殖场管理制度上,并没有明确相关规章制度。

2.防治措施不完善

在当地很多养殖场中,很少有养殖场注重疫苗的注射。很多养殖场怕麻烦,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进行疫苗的注射。这就直接影响了肉鸡的疾病控制和防治。几种措施落实不到位,很容易使肉鸡感染疾病。

3.外界因素

由于其养殖场面积较大,常常会吸引很多迁徙的鸟类和野生动物。在这些野生动物中,经常会出现携带病毒的传染源,这时候如果与肉鸡接触极易将病毒传染至肉鸡体内,这种外界传染源也不可小视。

四、肉鸡疾病控制技术及防治方法

1.肉鸡养殖场地的选择

首先一个符合标准的肉鸡养殖场需要远离住宅区和带有污染源的工厂。由于我市的地势相对较高,这一先天性的地理条件很适宜肉鸡的繁殖。其次,养殖场要靠近水源,以保证供应肉鸡充足的水源。养殖场还要具备合适的交通情况,保证销售渠道的畅通,快速运输的便捷。

2.肉鸡养殖场的结构布局

要想严格控制肉鸡感染疾病的几率,在养殖场的建设设计上就必须注意隔离问题。在布局上,首先要将不同的家禽分开,以免交叉感染,养殖场的外围必须要有水泥墙,最好具有充足的光照条件,绿化和树木要适当种植,以便肉鸡可以在炎热的季节有地方可以遮阳。

3.科学饲养

首先要对饲养员进行专业性的培训。培训结束后,每个养殖场可按照培训内容制定相应的饲养管理体系;其次每个饲养区域要按照规定的地区分类。在肉鸡的日常管理过程中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喂养方法,包括饲养、消毒、疫苗注射等;另外特别需要关注鸡舍的温度,一定要控制适宜,要进行定期的检测和消毒措施。最后,在销售前必须对每一只肉鸡进行合理的检测,保证无疾病销售。

4.消毒制度完善

很多养殖户并没有注重消毒措施的规范,很多认为只要进行基本的口罩保护措施就可以进行消毒,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正确的消毒措施要做到内外消毒。对每个进入养殖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措施。换鞋,穿消毒服和洗手之后戴手套等。没有经过养殖场的工作人员同意的情况下,不得私自进入养殖场。严禁外带家禽至养殖场内。在严格控制外来人员的同时,要进行内部消毒措施。消毒人员首先要进行自身的消毒,然后换鞋穿消毒服,戴手套,保证无病毒进入养殖场,然后进行内部彻底消毒。对于死亡的肉鸡,不但要进行焚烧处理,还要将其死亡的肉鸡的粪便和同一舍棚的肉鸡进行隔离,做好消毒工作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条件。

五、结语

严格控制肉鸡的疾病发生率,推广科学合理的肉鸡防治方法,以保证肉鸡的正常培育,是我国对于家禽业发展的重要一步。

蜈蚣养殖场的建设方法


蜈蚣饲养场小区内部设计与建造饲养场规划完毕以后,即着手修建饲养池,然后修建配套设施,每个小区自成一体。下面向读者介绍饲养池的修建规格要求。

每个饲养小区可分为两部分,即由饲养池和遮荫棚组成。饲养池的规格没有一定的要求,但构造基本一样建池的面积可根据小区的长度和宽度而定。建池的长度可根据小区长度设定,宽度要以方便操作为原则。例如6米5米的小区,饲养池长可设定6米,宽度可设定1.8米,两个池并排修建,中间共用一道隔壁,两个池子周围留出走道和排水沟的位置,便于管理和排水。

池子的总深度l米左右,地上部分0.4米,地下部分0.6米。池子的形状可以是长方形,如在室内修建也可以是正方形。池子底铲平拍实,用砖铺平,砖缝用水泥沙浆勾严,防止蜈蚣钻入缝中。池壁的地下部分厚度24厘米,地上部分厚度6厘米,地上部分池壁的下部内面镶20厘米宽的一层环池壁的玻璃,防止蜈蚣逃跑。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结合部的池壁内面,环绕池壁修两道槽,第一道槽为食槽,第二遭槽为水槽,食槽宽度7-8厘米,水槽宽度10厘米,深度6-7厘米。水槽通向槽外留有排水孔,换水时可把排水孔打开,让水排出再换新水。水池内要经常注满清洁的水,一方面供蜈蚣饮用,另

一方面是蜈蚣饲养场防逃的第一道防线。

池子修好后,池面上还要准备好铁纱网或窗纱准备做盖,在开始饲养后要在池子上面加盖,以免老鼠侵害。池内加饲养土和瓦片。

饲养土:用70%的细土、20%的细沙、10%的锯末混合而成,也可以根据季节适当调节。夏季,蜈蚣活动量大,新陈代谢旺盛,饲养土既要做到保持一定的湿度,又要保持一定的通气性,所以锯末要相应多一些;秋季、冬季和春季蜈蚣的活动量比夏季相对减少,冬季不加温的情况下,蜈蚣没有活动,饲养土中锯末的比例应保持在10%左右。冬季蜈蚣处于冬眠状态,饲养土的细度要好一些,这样可以起到保温作用。饲养土配好以后,喷洒一些清水,搅拌均匀,达到手握时成团,松手时能散开的程度、有潮湿感。然后平铺在饲养池的底面,厚度10-20厘米。

饲养瓦:饲养蜈蚣离不开瓦,因蜈蚣独居性较强(也能几条十几条生活在一起),把小瓦片重叠铺垫起来,空隙多、空隙大、吸水性好。这样就给蜈蚣栖息、交配、产卵、抱卵孵化等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但注意不要用下房瓦或长期露天堆放的瓦,这些陈旧的瓦里,可能有一些病原体,容易使蜈蚣感染疾病。

饲养砖:有的用砖垛代替饲养瓦。即把砖码成垛,砖与砖之间、上下砖之间都留有1厘米左右的缝隙,在砖垛从池底垒至与池壁的水槽与食槽平,这样饲养面积大大增加,可以充分利用饲养池的面积。

蜈蚣饲养小区要留排水孔,排水孔与周围的排水沟相通,捧水沟与外界水渠相通,形成畅通的排水系统。

在蜈蚣饲养小区上可以盖遮荫棚,遮荫棚可以因陋就筒,盖成半坡形的。一般遮荫棚后坡向北,高15米,前坡向南,高25米,15米以下用砖砌成实墙,上面的1米做成统窗。窗框冬季上好玻璃或塑料薄膜,在太阳斜射的情况下可以射进大量阳光,提高棚内温度,这样可以保证遮荫棚内温度不能低于0℃。夏季太阳直射,遮荫棚内也进不了阳光,把玻璃或塑料薄膜拆去,可以通风。遮荫棚的顶可以在里条上铺上帘子,帘子上铺上麦秸,厚度10-15厘米,麦秸上铺一层塑料薄膜,上面再抹一层混有短麦草的泥。这样既能防止麦秸被风刮走,又能防雨,冬季可以保暖,夏季可以隔热,比较实用,而且成本还低,可以节省投资。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99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