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广忠海葡萄养殖利润可观 致富有信心

海葡萄是我们县跟海南大学开展县校合作后引进的新品种,经济效益很可观,可以促进老百姓增收致富。12日下午,昌江黎族自治县海尾镇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在海尾镇梧高村水产养殖户苏广忠的基地里看到,养殖池里成片的海葡萄生长良好,晶莹翠绿的海葡萄鲜嫩欲滴。海葡萄的养殖设备并不复杂,在养殖池里进水与排水同时开启,保持活水养殖,池里的水都来自昌江海域自然海水,经抽水过滤后进入养殖池,定期配给营养液,海葡萄苗便可在池中自然生长。

选择养殖海葡萄这种村里从来没有人养过的品种,苏广忠可是经过了一番思考的。中国大陆市场上的海葡萄主要来自中国台湾和日本,市场潜力还是挺大的。海葡萄的养殖对外界条件要求比较高,对海水、光照、水温都有限制,而昌江海域的自然条件恰好比较适合海葡萄的成长。另外,县海洋局和海南大学都很支持我们。对于养殖海葡萄增收致富,苏广忠充满信心。

当然,苏广忠的信心更多来自海葡萄的养殖效益。据介绍,依托昌江县政府与海南大学县校合作的先进技术平台,苏广忠的基地里将配置45个养殖池用于养殖海葡萄,现已养殖14个池,约10平方米的一个池一次可产出150斤到200斤,一斤成本不过几十元,市面价每斤150元左右,利润相当可观。一个池一年可采收5次,单池年产值在10万元以上。yz023.CoM

相关阅读

“牛人”覃泽田养牛致富有高招


种地不如搞养殖,养殖最好养肉牛。这是兴宾区高安乡依滩村养牛专业户覃泽田的致富高见。随着近几年肉牛的走俏,他靠肉牛养殖走上了致富之路,成为当地农民心目中的牛人。

覃泽田现在平均每月购进幼牛30余头,平均每月出售肉牛30余头,存栏数始终保持在60头左右,每头市场价在8000元左右,利润空间巨大。由于尝到了当牛人的甜头,覃泽田计划于明年年初再投入150万元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实现存栏总数300头的目标。

覃泽田规模化养殖的成功,带动周围的群众和乡亲们也纷纷养牛。对此,他希望在政府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发展肉牛养殖的背景下,银行金融部门也能够出台相应的支农惠农贷款优惠政策,让农民群众早日走上发家致富路。

笨鸡不愁卖 致富有奔头


张桂琴在鸡舍内忙碌。

初春时节,记者来到扎鲁特旗鲁北镇新胜屯村,这个曾经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洁平坦的水泥路铺到了家家户户门口,整齐划一的彩钢瓦房宽敞明亮,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宣传画让洁白如新的围墙锦上添花……一幅新农村的美景映入眼帘。

在村东侧的一处院落内,记者见到了贫困户张桂琴,她正在鸡舍内忙着给鸡喂食。随着她的一声吆喝,一群鸡咯咯地叫着跑到她跟前。尽管忙的满头是汗,但灿烂的笑容始终挂在她脸上。

“多亏了精准扶贫的好政策,让我过上了好日子,要不真不知道咋办好了!”几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张桂琴在医院里度过了一个多月的难熬日子,在身体上饱受折磨的同时,也让家庭经济陷入了困境。2015年,两个儿子又相继结婚,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

“外债就欠了10来万!家里就那几十亩旱地,本来就打不了多少粮,这两年苞米还不值钱。这回好了,政府出钱扶持我们养鸡,这可让我有了来钱道儿了!”2016年,张桂琴被列为了村里的精准扶贫户,包联干部多次来到她家,和她一起商量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在经过多次商量后,张桂琴决定把家里的大院子利用起来,用政府资助的5000余元发展笨鸡养殖。“车祸留下了后遗症,我干不了重活,养鸡正适合!”

刚开始,张桂琴不懂养殖技术,100多只鸡雏死了一大半,着实让她上火了好长时间。帮扶干部得知这一情况后,为她送来了养殖和防疫技术的书籍,邀请专家上门指导。渐渐地,张桂琴的养殖技术越来越精熟。“我给鸡建了大棚用于保暖,冬天也一样下蛋,我还学会了孵小鸡,防疫啥的也轻车熟路了!”

当记者问起销路,张桂琴笑得更开心了,“一点不愁卖!都是客户自己找上门来,笨鸡150元一只,笨鸡蛋1.5元一枚,供不应求啊!”2016年仅4个月的时间,张桂琴的养鸡收入就达到了7000余元。

如今,张桂琴的养殖业已做得风生水起,不只养笨鸡,又养起了白鹅。庭院内一座更大的养殖温室已经破土动工,“我打算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从现在的200来只,扩大到1000只以上!”谈起以后的发展,张桂琴信心满满。

山村养猪致富能手王忠惠


在山高地陡的册亨,搞养殖致富已成为众多农民群众的首选产业。在册亨县,地少人多矛盾尤为突出,农民收入主要以粗放的第三产业为主,农业发展陷入不平衡状态,产业结构极不合理。从2012年开始,册亨县委、政府把养殖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大力支持、扶持,促进了养殖业由零散经营向规模科学养殖的跨越式发展。现在,养殖业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并涌现出了一大批发展产业的好把式,册亨县者楼镇的王忠惠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今年已46岁的王忠惠,衣着简朴,双手老茧,皱纹满面,却是一脸笑容。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是一位颇有经济头脑的农民。短短2年多的时间,就成为年出栏200头肥猪的养猪大户。还积极带动了周围十几户乡邻,一起走上了养猪致富道路,成为者楼镇人人称道的“养殖状元”。

十多年的打工生涯,让王忠惠尝尽了人间冷暖,也让她长了不少见识,长期在外闯荡的她视野变得更加开阔。每到年终,她总会想:为什么有人可以吃香的喝辣的,而自己一年干到头却什么也看不见?她开始一有空就去市场里逛逛,看看有什么适合自己做的、研究市场动态。经过长时期的观察准备,她发现市场的猪肉卖到最高价时15元/斤;由于生猪养殖生产周期短、见效快、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广阔,王忠惠一直看准国家推行的帮农、扶农好政策,认为这正是自己创业的最佳门路。于是,2012年底,王忠惠毅然和爱人回到了老家者楼镇落晚坡脚发展生猪养殖业。2012年12月,王忠惠正式动工新建养猪场。可当时她一家人多年外出打工的积蓄只有2万元,光靠这么一点钱,这养猪场怎么建啊?正当她一筹莫展时,正赶上信用社发放最后一批妇女创业贷款,信用社给她解决了15万元的妇女创业贷款。回想起当时的情景,王忠惠感激地说:“要不是没有信用社贷款扶持,光凭我一个人,只怕再过十年也办不起这么大的养猪场来。”

从事生猪养殖,王忠惠可不外行。打小就养猪的王忠惠,面对8头繁殖母猪和80多头猪仔,她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她找到了政府,向相关领导汇报了情况。很快,镇里便指派专人到她蹲点作技术指导。半年后,在者楼镇政府的协调下,王忠惠的养殖技术上了一个台阶。从此,她更加得心应手,由于积极防疫,猪也不那么老是生病了,她的成本一下子降了不少。同时她还帮助乡邻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

建场初期,为了解决80头仔猪的饲料供给及降低成本,王忠惠夫妇每天到10多公里县城收餐馆和早餐店的泔水,再加上自己种的一片菜地,以此作为饲料,用学到的知识,她采取夏季喷雾排风降温,冬季采取暖墙增温,并且应用了快速饲养综合配套技术。2013年年底,第一批80头猪全部售出,并且一下子获纯收入10万余元,一举成为镇里有名的养猪至富带头人。

依靠科学、遵循市场规律是王忠惠投身生猪养殖事业的原则。她购买了生猪养殖专业的科技报刊、图书和光盘刻苦钻研,不断总结书本上的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吸收她人的长处,改进管理方法、应用新科技,先后到昆明、安顺等地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参观学习。她还想方设法找一些技术资料,并与相关技术人员建立长期联系,每当遇到技术难题,都可以通过电话及时向专家求教。此外,她还积极自学家畜病防治知识,掌握了脑包病、猪肉绦虫等病情的防疫技术,在科学管理和喂养下,王忠惠的猪成活率高达99%、出栏率达98%。

在销路上,王忠惠逐步摸索出了一条产供销有序运转的模式,她应用的饲料全部是厂家直销,减少了经销商环节,降低了成本。她还有一个把握市场机遇、高价位出售的秘诀:避开旺季找销路。她一方面查证去年的“生猪养殖档案”,一方面与七八个生猪收购商联系。这使得她在市场上连战连捷,赢得市场高回报、从无亏损。

在王忠惠的辛勤付出、科学管理下,生猪养殖事业快速地发展起来,现已形成年出栏肥猪200头的规模。走进场区,消毒设施齐备,占地约1.5亩地、装饰一新的4间钢架房干净整洁,养殖场内全部实现了水泥硬化。养殖区后建有化粪池,对猪粪进行有效利用。

王忠惠致富不忘当年信用社贷款支持,每次我们去好养殖场做贷后检查时,她总是说信用社的政策真好,没有信用社资金的大力支持,我的养殖场哪会发展的那么快,太感谢你们了。从建场至今,她每周都要接待几批前来咨询的镇内外同行。有的请她传授技术,有的请她帮助联系销路,她总是热情地接待,做到有求必应。

谈及今后的发展,王忠惠兴奋地说,为了联合更多的生猪养殖同行,共同交流养殖技术,统一提供产供销服务,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她正在组建一个生猪养殖合作社,相信不久的将来者楼镇的养殖产业在王忠惠的带领下,一定会越办越红火。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309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皮特兰猪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