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祖坚养鲟鱼 带动人民致富

北流市山围镇丰垌村大垌角组坐落在大容山脚下,由于背靠大容山林场,这里常年山清水秀,溪水长流。3年前,北流市一位普通村民杨祖坚利用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率先在北流搞起鲟鱼养殖,从一名普通的货车司机成长为北流远近闻名的鲟鱼养殖大王。现在,他拥有10个鲟鱼养殖场和1个鲟鱼孵化场,养殖面积达到了5000平方米,养殖鲟鱼数量达到30万余条。

坚定创业,养殖鲟鱼初获成功

未走上鲟鱼养殖路之前,杨祖坚是一位货车司机,在广东跑长途运输,一跑就是17年。随着年岁的增长,杨祖坚觉得长年累月跑长途身体有些吃不消,于是萌生了另谋出路的想法。2011年初杨祖坚回到家乡,谋划创业。但要做什么呢?杨祖坚家附近的一位干部给杨祖坚提出了可以尝试养殖鲟鱼的建议,让杨祖坚眼前一亮。

这位干部告诉我,他在出差的时候,见过很多酒店都有鲟鱼出售,并且价格昂贵,有时候一斤售价就超过80元,但还是很受顾客欢迎。杨祖坚回忆说,当时并没有听说北流周边有人养殖鲟鱼,想到大垌角的山好水美,水温经常维持在10℃~20℃之间,且没有受到农药和化肥污染,正适合鲟鱼养殖,这么好的自然条件不去尝试一下实在是太可惜了。杨祖坚越想越觉得依山傍水养殖鲟鱼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决定去尝试一番。然而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妻子和父母时,家人一致反对,说他曾经在家养了点草鱼都没有成功,何况是价格昂贵的鲟鱼。但杨祖坚并不气馁,而是多方了解鲟鱼的习性和鲟鱼养殖的情况。在获悉鲟鱼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和适应能力强的特征后,杨祖坚远赴桂林、河池的鲟鱼养殖基地考察学习了两三个月,在基本掌握了鲟鱼养殖技术要领后,信心满满地回到家,开始了他的鲟鱼养殖之路。

2011年5月,杨祖坚耗资5000元在自家门口搭建了第一个养殖场,通过管道把山泉溪水引到池塘里,并从桂林购进鲟鱼苗10000尾。经过半年时间的精心养殖和管理,第一批近9000条鲟鱼于当年年底全部销往南宁水产批发市场,每条鲟鱼重量在一斤半左右,售价20元/斤,收入27万余元。第一批鲟鱼养殖比较顺利,鱼苗成活率达到了90%,获利数万元,家人看到养殖鲟鱼经济效益好,对我当初的选择也由反对转变为支持,并鼓励我扩大养殖规模。杨祖坚笑呵呵地说道。

示范带动,鲟鱼养殖热起来

杨祖坚养殖鲟鱼一炮打响后,他的朋友和当地村民纷纷来他的养殖场参观了解,并对他欲扩大养殖规模的打算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2012年上半年,杨祖坚和他的一个林姓朋友共同出资修建了第二个鲟鱼养殖场,养殖鲟鱼2万余条。后来,他又陆续在本村修建了2个养殖池塘,养殖规模达到了近10万条。随着养殖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鲟鱼养殖基地逐渐形成,名声也越来越大,前来参观的人也越来越多。

随着鲟鱼养殖规模的扩大,杨祖坚有了自己孵化鲟鱼苗的想法。他说:当时购进鱼苗要6~7元/尾,这样我们每年花在买鱼苗上的钱就达几十万元。所以我就想自己孵化鱼苗,不但可以节约成本,也可以出售鱼苗给养殖户,可谓一举两得。有了这个想法,杨祖坚说干就干。2012年底,他和一位朋友在大容山投资50万元建立了一个面积2000平方米的鲟鱼苗孵化基地,从大连某公司购进了100万余个鱼卵到大容山孵化基地,并在公司派来的技术专家为期一个月的技术指导下,成功孵化出鱼苗近70万尾。同时,与该公司协商,运来40条每条重达50公斤的鲟鱼供基地参观,让前来参观的客户对养殖鲟鱼充满好奇和信心。2013年,民乐、新圩、西埌等镇先后有4人搞起了鲟鱼养殖,杨祖坚给他们提供鱼苗、饲料、鱼药和技术指导,并按照市场价负责回收。这样,北流鲟鱼养殖产业渐渐形成了。

现在,杨祖坚的鲟鱼养殖基地养殖规模达到了30万余条,产品销往南宁和广州的水产批发市场,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在当地工商部门的建议下,下一步他打算成立一家公司,培育自己的商标,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让当地的农民加入到鲟鱼养殖行业中来,把北流的鲟鱼养殖产业做大做强,也让更多的农民发家致富。

相关推荐

杨德智:“野猪大王”的致富路


杨德智是雷山县方祥乡雀鸟村的一名农民党员,初中毕业后就到外省打工学技术,凭着山里人勤劳吃苦、刚毅果敢的精神品质,走出了一条“领头雁”的致富之路。他在艰苦的条件下,建立起了年产值超100万的奇新特种猪饲养基地,并带动全村66户230人养殖野猪、黑毛猪,给村里人找到了一条致富路子。

谋于心,化于学—“山与城年复又一年”

“记得那年家里喂养了四头黑毛猪,没想到却感染猪肺疫,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被阻断了,徒劳了一整年。”谈起从打工到创业当老板的经历,杨德智感慨万分。“走南闯北,学技术谋创业,一路走来的辛酸苦辣无人能知。”

多年的积累让杨德智对回乡创业充满了信心,很快,他在家乡建起了10亩多的产业基地。“我回乡建产业基地是先解决饲养原料的问题,另一个重要原因也是资金有限,必须稳扎稳打”杨德智回忆道。产业基地步入正轨后,他又外出跑了好几个省市,学习野猪的饲养技术以及研究市场发展,在他心里早就盘算着野猪饲养的经济账、创业账。“野猪市场价高,虽然饲养周期以及技术要求稍微长点、高点,但是投入与产出的比率来说,经济效益还是要比饲养普通猪要高很多。”

勤于劳,溶于干—“多少昼夜挑灯流汗”

2011年开始回乡创业时,杨德智与妹夫沈佐新两人一共投入30万元,在雀鸟村建起了野猪养殖场,从最开始的38头野猪到现在年出栏野猪600头、黑毛猪300余头,圈舍面积1200平方米、其中保温产仔室150平方米、存料房100平方米,散放基地120余亩。看着日益壮大的产业,杨德智说道:“脸颊上的汗水和多少昼夜的辛苦,才有今天的成效。”

“勤是井泉水,俭是聚宝盆。”虽然有这么大的产业,但他仍吃住在基地简易平房,白天照料猪仔,晚上接线亮灯砌猪圈和围栏,卯足了劲,边总结边干。

小智慧,带致富—“抱团合作长远发展”

勤劳朴实、踏实苦干的创业精神终于转化成了财富,杨德智成了名副其实的“野猪大王”。富起来的他没有忘记党和政府的扶持,开始想着带领村里人致富。“村里人想要致富,就必须抱团合作,这样,致富的道路上才能走得更远。”杨德智将心思放在了合作经济上。“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养猪行业投入大,风险也大,许多农户想干却不敢干,有的想干,却缺少资金。为了打消村里人的顾虑,杨德智带头成立了新科野猪林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奇新综合养殖专业合作社,把农户组织起来,免费给社员发放猪仔、提供技术,并按市场价收购,还经常到农户家中进行养殖指导,手把手教农户猪病防治技术。给农户们吃下了“定心丸”,也大大提高了雀鸟村人的养殖积极性和脱贫致富信心。建社至今,带动农户66户,参与社员230人。2015年,雀鸟村出栏黑毛猪1200余头,野猪600余头,实现产值340万元,户均增收5800元。

打工仔回乡养绿鸡 带动百姓致富


泸州市合江县自怀镇杨长均夫妇在外打工多年,在外地厂子里,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良好的品德赢得老板和同事的称赞,收入虽然不高,但生活也还算滋润。由于母亲年岁已高,需要照顾,杨长均夫妇不得不回到老家。身居大山,收入何来?怀揣致富梦的杨长均把目光转向了央视里的“致富经”栏目,对其中介绍的“五黑一绿”营养鸡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说起这“五黑一绿”鸡,在全国的名气比各种山鸡还大,因为这种鸡毛、皮、肉、骨、内脏黑,蛋壳绿。它是我国独一无二的鸡种,属于国内外均罕见的鸡种,具有独特的营养、滋补、药用、食用和观赏价值。所产的绿蛋并非色素添加剂的影响,属纯天然,蛋白浓厚,蛋黄呈桔黄色,含有大量的卵磷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很受青睐,市场上供不应求。

杨长均的老家,正是合江县自怀镇天池村的著名景点“峡口溪”。这里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空气清新,水质优良,森林覆盖率高,前来考察的领导、专家都赞不绝口。这里几乎家家屋前都有几茏竹子,一口鱼塘,有人叹道:家家翠竹迎风绿,户户鱼塘映日鲜。凡到过峡口溪的人,都说这里是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据电视里的介绍,像峡口溪这样的环境,养出的五黑一绿鸡营养价值特高。于是,杨长均夫妇说干就干,开始筹谋着这五黑一绿鸡的事情。

通过联系,他们于去年10月在中央电视台报道的四川南充南部县回乡创业青年谢波处购得鸡苗1000余只,开始建场养殖。杨长均说,从南充购买的鸡苗免疫力强,成活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八,且长势良好,刚刚四个月,就有几只开始产蛋。说话间,他拿出两个绿色鸡蛋来,虽说比普通鸡蛋略小,但那份绿色让人异常喜欢。他说,这样的鸡蛋的市场零售价在每只3.5元左右,批发也在2.5元左右。

虽说目前还处于投资阶段,但杨长均信心十足。“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凭着“峡口溪”这样独特的环境和山里人不懈的追求,这些来自远方的珍贵五黑一绿鸡一定会在这里“安居乐业”。杨长均说,他准备了两条销路,一是直接出售绿壳鸡蛋,二是购置孵化设备,出售鸡苗,带动当地百姓共同致富。

告别这位山民时,天色已晚,那些可爱的五黑一绿鸡开始进棚歇息。杨长均说,等下次再来,就可以品尝这“蛋中极品”的滋味了。回来的路上,眼前全是杨长均在鸡场里忙碌的身影,心中涌动着一位山里共产党员的朴素情怀。愿这五黑一绿鸡成为一只只大山里飞起的金凤凰。

走上科学养兔创业路带动乡邻共致富


近日,记者在武都区隆兴乡集昌村村民武红芳獭兔养殖大棚里看到一排排兔笼整齐划一,笼内满是膘肥体壮的獭兔,有的正在酣睡,有的嬉闹游戏,而武红芳正忙着给獭兔投料。

獭兔是一种毛皮经济动物,价位低易让更多百姓接受,隆兴乡又是高寒地区,特别适合兔子皮毛的生长。养兔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以草换肉、皮毛再换钱,是一项可靠的致富项目。看到养獭兔可以有这么好的效益,2013年6月武红芳夫妻二人搭建厂房自己办起了养兔场,并于9月中旬引进了第一批种兔。发展到现在,养殖场拥有獭兔1500多只,种兔600多只,仔獭兔1000余只,还成立了武都区隆兴农民专业合作社鑫盛獭兔养殖场,示范带动更多乡邻创业致富。

清扫兔舍、喂料、做防疫、消毒等流程已经成了武红芳每天的主要工作,武红芳告诉记者,养獭兔是个新鲜事,许多养殖技术都需要向有关技术人员请教和学习,但她对养殖獭兔发家致富充满信心。

武红芳告诉记者,2月至9月是獭兔的繁殖旺季。现在她的合作社共有獭兔3000多只,除了自己增收外,更主要的是要让周围乡亲看到养殖獭兔的效益,带动更多乡邻创业致富。她坚信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獭兔养殖业将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新途径。

万源市大学生回乡养黑鸡 带动800余户村民致富


在黑鸡养殖场的唐学芳。

放弃大城市的10万元年薪,他回到了无人烟的穷山沟,穿梭田间山林和鸡场,从背篓背鸡苗到“黑鸡哥”扬名四方,万源大学生唐学芳的创业路着上了浓厚的传奇色彩。

辞10万年薪回乡发展绿色产业

2011年初,唐学芳携同5名大学校友辞掉了在河南农科院的高薪工作,回乡养殖生态黑鸡,面对如此反常的举动,亲朋好友甚是不解。

“当时年薪差不多有10万元,几经思量后还是决定辞职回乡。”谈及回乡养殖黑鸡的初衷,唐学芳说“一半缘于感恩一半缘于忧心!”家乡的绿色生态吸引着唐学芳,经过几年的苦苦挣扎,唐学芳最终选择了回乡发展绿色产业的人生路。然而,创业开初是一段艰难的历程,唐学芳及同伴集资了10万元买鸡苗和设备,因为村道路不通,唐学芳和同伴只得把1000多只鸡苗用背篓背上山,8公里的山路须爬2个多小时。忆起当时情景,唐学芳感慨万千,自己吃的菜得垦荒地种植,开始的6个月,山里的竹笋是主打菜,很多时候是白米饭就着茶水。

就这样,唐学芳坚持了下来。在老乡眼中,他已然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垦荒种蔬菜、养殖黄粉虫,还利用天然优势和自身技术,对黑鸡实行圈林放养,除种鸡和鸡苗外,坚决抵制饲料喂养。

创新体验式消费黑鸡供不应求

“我们免费为顾客提供试偿品,顾客满意才收钱。”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唐学芳充分运用体验式销售模式,创新的理念以及生态黑鸡的过硬品质打动了许多买家,唐学芳为黑鸡成品注册了“黑鸡哥”图文商标。“黑鸡哥”不但在省内打出了品牌,更是获得重庆等地客户的亲睐。“小唐养殖的黑鸡肉质鲜嫩,很受顾客喜爱,我们已经实行了定单销售。”重庆一黑鸡山庄老板周强告诉记者,他们一年订单就达10万只。

此外,唐学芳还邀请客户群回访考查、开启“田园认购”模式,敞开门做生意,生态黑鸡的品质得到买家交口称赞。除销售黑鸡、黑鸡蛋外,唐学芳结合旧院黑鸡的营养特点,聘请专业人士配选相关药材煲汤售卖,使得生态黑鸡的市场大开,养殖的黑鸡已供不应求。

与当地村民合作带动800余户村民致富

如今,唐学芳的养殖场不断壮大,吸纳股东22名,流转土地200余亩,成立了二郎坪旧院黑鸡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并成功建立万源旧院黑鸡一级扩繁场。同时,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吸收养殖专业户及村民生态养殖旧院黑鸡。

合作社实行“六统一分”方式与村民进行合作,即“统一提供鸡苗、统一食粮、统一饲养管理、统一防疫、统一标识(溯源系统)、统一销售、分户饲养”。

万源溪口乡的村民高光全,从2011年开始规模养殖旧院黑鸡,但由于缺乏技术支撑,又苦于销售无门,接连亏损。2014年他开始与唐学芳合作后,至年底就收益了4万元。

目前,唐学芳共带动周边乡镇800余户农民养殖黑鸡,生产销售黑鸡50万余只,村民直接经济效益达1000余万元。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313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枫泾猪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