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匙吻鲟的人工孵化及管理技术

匙吻鲟(Polyodonspathula),是产于北美的一种大型淡水经济鱼类,由于具有独特的体型和呈扁平状长吻,又可作为名贵的观赏鱼,在池塘套养既可调控养殖环境,改善水质,又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匙吻鲟人工孵化技术要点①放卵密度。每个直径15cm,高50cm的圆柱形孵化瓶可盛放受精卵5万-10万粒。②控制水流量使全部鱼卵都能在孵化器中缓缓悬浮、翻腾,初期控制在8L/min左右。③控制水温在18-20℃之间。④保持水中溶氧量在6mg/L以上。⑤调节酸碱度为微碱性。⑥病害防治。通过调节适当的水流量,清除死亡和感染水霉菌的鱼卵,控制水霉菌的传染。

池塘套养有两种方式,一是以匙吻鲟为主,搭配混养其他鱼类;二是以其他鱼类为主,搭配混养匙吻鲟。主要技术要点①池塘条件。有充足的水源和溶解氧,放养鱼种之前,对鱼塘进行彻底清整、消毒。②鱼种放养。选择体质健壮,游动活泼的鱼种。放养规格一般要求个体长达15-20cm的左右。放养密度分两种,以匙吻鲟为主养鱼,放养密为250尾/亩,若以匙吻鲟为配养鱼,放养密度为50-100尾/667m2。③饲养管理,水质调控,注意天气、水质的变化,及时向池塘加注新水或开动增氧机,以增加水中的溶解氧;肥水、投饵,主养匙吻鲟的池塘,在鱼种入塘前施肥培育浮游动物,以后视情况酌情进行追肥,保持池塘中浮游动物量;饲料投喂,要做到三定,即定质、定位、定时。

编辑推荐

养殖中华鳖卵的人工孵化技术


1.中华鳖卵收集

(1)中华鳖卵收集前的准备工作在亲中华鳖进入产卵季节之前要及时将产卵场地进行修缮和整理好,堵填洞穴,挖松产卵场地,并铺好细沙,调好产卵场沙土的湿度,使之手握成团,松手轻抖即散为度。在产卵季节,每天早上都要对产卵场进行认真检查,看是否有雌中华鳖产卵的痕迹。检查工作应在太阳还没升起,露水还没有蒸发前进行。如果发现有新土出现,并且有中华鳖的爪印,泥土表面光滑,则是雌中华鳖的产卵窝。这时可在卵窝旁边插一小棍作记号,以便随后挖取。

(2)准备好收集中华鳖卵的用具包括挖土用的小型铁铲或竹签,以及盛卵的专用木箱、塑料筐、盆等。

(3)中华鳖卵收集在收集之前应把用具洗刷干净、消毒后备用。集卵者进入产卵场后,按标记依次逐窝挖取,扒挖时,对封洞口的浮土要轻轻地、一层一层地扒拨。在扒拨洞土与扩大洞口时,一定要小心,不要把卵弄破,然后用拇指和食指自上而下地一个一个把卵子捡出来,并轻轻地摆放在集卵箱中。放卵时要轻、牢、稳,以免弄破。收卵时要注意检查卵的受精情况。将动物极和植物极清晰可见、壳顶有圆形小白点、壳体光洁圆滑、外壳颜色乳白或粉红、个大而圆的优质卵集中在一起。如果扒取的卵外壳不圆者,属畸形卵,则应放入另一个容器中,不要乱放。若卵壳四周看不清透明的白色斑点者,则为无精卵。壳体的白色斑点如果不圆,呈不规则状,动、植物极模糊不清者,则为弱精卵。此三种卵应单放,不能一起孵化。收集卵时,一般第二天早晨收集头一天早晨作记号的,不能当天发现当天收集。

2.中华鳖卵的孵化方式

中华鳖卵的孵化,既可在室内孵化箱中,也可在恒温孵化箱中孵化

(1)恒温孵化就是利用自动控温系统,保持箱体或室内温度在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内,促使受精卵胚胎得以正常发育的孵化形式。在小批量孵化时,可用电热恒温箱代替孵化器。在大批孵化时,则可把禽用孵化器改装使用。也可以专门设计加工制造。供热为电源,调温调湿系统均采用自动控制。装中华鳖卵的是孵化沙盘,其大小规格可根据箱内空间大小设计配套安装。孵化时,孵化盘内底部铺一层4厘米左右厚的湿沙土。湿沙土的湿度以手握成团、松手抖动即散为宜,沙粒直径0.5毫米左右。然后将挑选好的优质受精卵整齐地摆放在沙层内,最后在中华鳖卵表面再盖上一层2~3厘米厚的湿沙土。将孵化盘放入孵化箱内,关严箱门,调好所需的温度与湿度旋钮,开启电源,即可进入孵化状态。恒温孵化的温度应控制在34℃0.5℃,沙含水量保持8%~12%为宜,孵化率可达到93%。根据恒温孵化原理,也可以采用煤油灯孵化小鸡的装置进行中华鳖卵孵化。通过人工调节温度,认真操作,也能取得较好的孵化效果。控制煤油灯孵化器时,温度不能超过37℃,否则要造成孵化失败。

(2)孵化房孵化孵化房地址应选在地势高爽、背风向阳、排水条件好、管理方便的地方。面积12平米左右,方向坐北朝南,北墙高2.5米以下,东、南、西三面设大型玻璃窗,北墙仅设排湿小窗子。室内地平用水泥硬化,并设有排水孔道。房顶可用透明薄膜呈马鞍形封盖,或采用玻璃顶盖,或起脊房顶。内砌壁高20厘米浅水池两个,以供出壳稚中华鳖暂养使用。其余空间设多层孵化架若干,以便分层摆放孵化盘,进行立体孵化。孵化盘一般60厘米40厘米20厘米,盘底有排水孔若干,孵化时在盘底铺一层5厘米厚的沙土,然后把选出的优质中华鳖卵摆放好,再在卵上覆盖一层3~4厘米的湿沙。孵化盘的一角埋一个小塑料盆,盆口与沙土表面平,并盛入清水,供出壳稚中华鳖爬上戏水活动,以利收集和管理。在中华鳖卵入孵之前,孵化房的设备要进行检查、消毒,要堵填鼠洞、蚁洞,要检查好电路和照明设施。为了保证孵化工作顺利进行,孵化房内应备有电炉或煤炉,以便阴雨、低温天气时辅助加温使用。如果室温过高时,可将窗子打开,让空气对流降温;或开启排风扇,抽排热气及湿气,让气体流动降温、降湿。也可以采取遮阴的办法降温。

(3)简易孵化床露天孵化简易孵化床是在地势较高、干燥朝阳、避风的地方,按孵化要求建的一种专供中华鳖孵化的特殊沙土床。面积大小可根据待孵中华鳖卵的多少而定。一般长2米,宽1米,北墙高1.2米,南墙高0.6米。四周以砖砌成,周缘上部留若干通气孔,其底部留有若干出水孔,底部填碎石与粗沙,表层铺10厘米厚的沙性土壤。表层要求北高南低,形成坡度。在南面的一角,埋设一个盛水的盆,盆口与沙床表层平。沙床顶盖以透明塑料薄膜,达到保温、保湿的目的。孵化时,先将塑料薄膜卷起,把受精卵按产期远近,从北到南分段排列,埋入沙床的沙土中。摆放埋卵时每粒卵之间保持1厘米左右的距离。卵摆好以后,在卵的上面盖一层3厘米到4厘米的细沙土,并在卵空隙处插上孵化日期标志,然后将顶上的塑料薄膜盖严,即进入孵化期。

在孵化过程中,孵化床的温度调节主要是靠塑料薄膜顶来实施的,热源主要是太阳光的照射。低温时在盖内空间加设电灯泡补充热量,也能达到保温目的。天气正常时,为保温起见,晚上在薄膜顶盖上加盖一层草帘子。若遇到炎热的天气,白天则应在薄膜顶盖上加一层遮阳网或树枝遮阴,或将顶盖的一部分揭开散热。这种孵化方式一般45天左右可见到稚中华鳖陆续出壳。

利用孵化床孵化,应注意防鼠、蛇、蚁害及鸟、兽等天敌,同时要注意对温度、湿度的调节。

匙吻鲟好养吗?


【常见问题】匙吻鲟好养吗?

【专家解答】匙吻鲟是广温性鱼类,它不怕低温,即使水面结冰,只要水中有充足溶解氧,它也能在冰下水中生活。匙吻鲟也能耐高温,能在32的水中生存。广东夏天当气温高达39-40℃时,池塘表层水温往往超过32℃在池塘中养殖的匙吻鲟仍能正常生活。

生长快匙吻鲟可以说是淡水鱼中生长最快的鱼之一,当年鱼体重可达1公斤以上,2龄鱼体重可超过2.5公斤。

饵料来源广匙吻鲟的主要食料是水中浮游动物,它也能摄食丝蚯蚓和人工配合饲料。

不破坏水域环境大水面养殖匙吻鲟不用施肥,不用投喂人工配合饵料,中型水面也是如此,而且匙吻鲟表不能摄食水生植物,因而养殖匙吻鲟不会破坏水体自然环境。

生产费用低饲料费用的开支一般占总生产费用20%。大、中型水面放养匙吻鲟是根据水中天然饵料量来决定放养数量,因而不必开支饵料费用。池塘养殖匙吻鲟也是完全依赖水中的浮游动物,也不需要开支饵料费用,因而生产费用低。

容易捕捞匙吻鲟性情温和,不善于跳跃,它的习性和花鲢相似。池塘中养殖的匙吻鲟,都采用围网捕取,第一网就能捕起90%以上的鱼.大、中型水面,可采取多种方法捕捞,拦、赶、刺、张综合捕鱼法能将大部分匙吻鲟捕起。

【小编点评】鸭嘴鱼是淡水鱼类中生长最快的鲟鱼之一。当年孵化出来的鱼苗,经过25~30天培育,平均体长可达到9厘米。食物充足情况下,幼鱼第一年即可达到50cm以上,体重500g以上,一般来说正常生长100天,全长平均可达到25cm,当年苗养到年底,平均体重达1kg左右,二龄个体可达3kg以上。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高效的匙吻鲟养殖,为此小编汤姆为探索匙吻鲟养殖方法的你整理了《匙吻鲟好养吗?》一文。

养殖肉鸽人工孵化及哺育技术


饲养肉鸽一般选用纯种王鸽和银王鸽两种肉用王鸽,饲养方式可采用室内三层单笼配对生产。种鸽所产的蛋分批放入小型孵化机进行孵化。因鸽蛋小,故应将鸡蛋的蛋架改成适合放鸽蛋的蛋架。

施温控湿

鸽蛋个小壳薄感温灵敏、外壳光滑、蛋壳结构坚韧细密、透气性差、蒸发水份慢、酷似番鸭蛋。但从内在鸽蛋的蛋白多达74%,且胶质透明,这就决定了鸽蛋前期导热性较差。孵化温度控制在37.8-38.3℃,人工孵鸽的适宜湿度比孵鸡要低10%左右,相对湿度为55%-65%,应注意湿度不能过高。但亦应避免因箱体太空,风扇过大,湿度太干影响出雏。照蛋分三次进行,第1次在入孵后第5天,取出无精蛋和死精蛋;第2次在第10天,第3次在第16天,取出死胚蛋后转入出雏机,第17、18天仔鸽开始出壳。

提高措施

1、破蛋修补:将未流清的破裂鸽蛋用乳胶、蛋清、胶布(医用卷型)、用涂封法或贴补后入孵。单此一项约可增产3%的雏鸽。

2、无精死胚统计:将照出的无精死胚蛋作详实的记录建档,随时处理调整好鸽群,这对提高受精出雏率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3、箱外晾蛋:将已孵化12日龄以上的鸽蛋老胚胎,抽出蛋格在孵箱外晾蛋,对原箱内新入孵蛋照常孵化。此法可解决在恒温孵化中的难题,可大大提高出雏率和健雏率。

人工哺育

仔鸽出壳后,较好的办法就是采用找保姆鸽代喂的办法,即当仔鸽一出壳,就由保姆鸽代为哺育。一般保姆鸽选用中等体型,没有疾病,精神状态良好,正在哺育1-2日龄乳鸽的或已孵蛋17-18天的亲鸽,一对亲鸽可喂2-3只仔鸽,同时,每天加喂1次人工合成鸽乳。

人工育雏的方法:3日龄内用20毫升注射器,去针头,用小孔软胶管套入即可。每次喂量不能太多,日喂4次;4-6日龄用小型吊桶式灌喂器饲喂,每天喂4次;7日龄后的乳鸽脱离亲鸽,完全用人工哺喂,将乳鸽置于育雏笼中。

鹅蛋人工孵化技术 怎么孵化鹅蛋?


【常见问题】怎么孵化鹅蛋?

【专家解答】中国北方地区多利用炕孵。是就地取材,设备简单,成本低廉,适合于我国北方广大农村的一种常用的孵化方法。根据实践,我国豁眼鹅产区采用炕孵与摊床结合的方法孵化的出雏率一般在85%左右,高的达96%,下面即以豁眼鹅孵化为例介绍炕孵。

孵化操作。入孵前,将炕温调至70-75度,并进行试温,根据人孵种蛋的多少,可摆蛋盘2-3层。蛋盘直接放在炕席上(不铺棉被),盘上盖棉被1~2层(早春2层)。人孵后每间隔10-15分钟窜盘l次,即将底层窜到上层,将炕头的窜到炕稍,调转蛋盘,直到蛋面温度达到37-38℃(微烫眼皮)为止,从入孵开始计算大约需要24-26小时左右,达到上述要求后,炕七铺好被,将蛋盘双层或三层摆好,从此计算入孵时间。

从入孵开始,在正常情况下每2小时翻蛋1次,在前5天内采用抓蛋方式(防止系带断裂),群众称为稳胎阶段。翻蛋时将蛋盘内边蛋与心蛋相互调换,盘与盘间、上与下、里与外、炕头与炕梢要调换。5天以后翻蛋,将心蛋拿出4把(每把6个),用双手平触边蛋蛋面,使蛋向中间滚动.然后再把取出的蛋放到蛋盘边缘。翻蛋工作做得越勤细,雏鹅出壳就越整齐。25天上摊后,一般停止翻蛋,但要经常检查,发现摊床上心蛋与边蛋温度相差超过1℃时,应该立即调换心蛋与边蛋的位置,防止心蛋温度过高。

入孵后,除经常性地做好翻蛋工作外,必须控制好温、湿度,适时凉蛋检蛋,并做好摊床管理工作。

温、湿度控制:胚胎发育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十分严格,如能正确掌握.就能获得良好的孵化成绩。一般鹅的孵化给温采用两头高、中问低型,也就是前10天控制在37.5-38.5度,中间10天为36.5-37.5℃,后期36.5-38℃,同时可结合感官测定,方法是将蛋面紧贴眼皮,感觉是前10天有热感而不烫,中间10天感到温和,后10天与前10天感觉基本相同。入孵后,室内相对湿度要保持在65%以上。如果湿度不足,可用地面洒水、墙壁喷水,早春可在火炉上用水壶烧水等办法进行调节。前10天,蛋面相对湿度控制在65%~70%,中间10天控制在60%-65%,后期控制在65%~75%。

凉蛋:在炕孵及摊床孵化中。早春结合窜盘、翻蛋进行凉蛋,一般不单独凉蛋。如果温度高,可采用窜盘喷水处理。但不论窜盘或翻蛋,均要注意室内先通空气及调温后进行,一般室温控制在27-30℃左右。孵化后期特别是25天上摊以后,胚胎产生大量热能,排出很多二氧化碳,必须经常注意室内换气。

照蛋:在整个孵化期,一般进行3次照蛋,分别在第7、15、24天时进行。以便检查胚胎发育,将无精蛋、死胎蛋及时剔除,以免影响其他蛋的感温而延长出雏时间。如果进行大批量照蛋,须注意室内加温,而且照蛋动作应迅速,以免胚蛋温度下降太大,影响发育。照蛋时,可利用自然光线,也可利用人工光源如电灯。利用自然光线的照蛋工具极为简单,只需在门上或墙上挖一个小洞,使光线射入,但室内要遮暗,这样即可将鹅蛋放在该透光小孔上进行照蛋。利用人工光源照蛋时。可采用小木箱或纸板箱,在箱上开一小洞,里面装上电灯即可照蛋,但采用纸板箱必须注意安全。孵化期间进行的3次照蛋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次照蛋(头照):在孵化后的第7天里第8天进行。凡是活胚胎的气室边缘界线清楚,发育的胚胎和血管组成的形状似一只蚊子,称为蚊虫珠。凡死胚胎的气室边缘界线不明显,看不到正常的血管,有血环或灰白色凝块。死胚一般不动,若用手摇动鹅蛋时,胚胎随着摇动的方向转动,停止摇动后,胚胎也随即停止转动,而活胚胎此刻仍在活动。头照死胚的主要特征是血管呈环状或弓形,有时散黄。而无精蛋由于没有胚胎发育,只能隐约看到蛋黄的影子。

第二次照蛋(二照):在孵化后第巧天进行。这个阶段的活胚蛋,气室增大,边缘界线更为清晰,胚胎增大,尿囊的血管明显,可见到尿囊向蛋的尖端合拢。胚胎发育慢的,其尿囊尚未合拢,蛋的尖端透明。死胚蛋的主要特征是气室界线较为模糊,胚蛋颜色较亮,胚胎呈黑团状等。

第三次照蛋(三照):在孵化后的第24天进行。这时活胚蛋的气室显著增大,边缘的界线更为明显,除可见到粗大的血管外,全部发暗,蛋的小头无发亮透光部分,称为封门而死胚蛋的气室界线不明显,发黄,血管模糊不清。

上摊管理口入孵后,一般25天上摊,摊上蛋温主要靠自身产热和室温来保持;早春和阴天要靠火炉来调节,温度控制在种C左右;夏季28℃左右。上摊时将蛋从蛋盘中移出,大头向上,平摆在摊床上,四周用保温袋圈好,覆盖物采用棉被、毯子、被单等,按气温、室温的高低不同而调节使用不同的覆盖物。上摊后检温要勤,发现温度升高时做降温处理。种蛋孵到29天开始破壳心自此,蛋面温度应该控制在36~38度,并应随时拣出毛干的雏鹅,将蛋壳除掉。31天雏鹅可大部分出完。

中国鹅有许多地方品种都有就巢性(就巢性,也叫抱窝,是禽类一种母性行为,具体表现为产蛋一段时间后,体温升高,被毛蓬松,抱蛋而窝,停止产蛋。),如广东的鹅种,从大型的狮头鹅至小型的乌鬃鹅;湖南的溆浦鹅;安徽的雁鹅和浙江的浙东白鹅等。这些地区的群众有利用母鹅就巢的本能进行自然孵化的传统习惯。由于鹅的孵化期长达31天,母鹅一年中孵化3-4次。全年有1/4-1/3的时间用于孵化,这就严重地影响了母鹅全年的产蛋量,而在中国东北、江苏、山东等地,由于历来采用人工孵化和长期以来人工选择的结果,当地的一些鹅种,如豁眼鹅、籽鹅、太湖鹅和五龙鹅等,已逐渐丧失了就巢性,能连续产蛋,直到产蛋期结束时,才有少数母鹅出现轻度的就巢欲,因此,产蛋量要比有就巢性的鹅种提高1~3倍。

【小编补充】中国是最早发明人工孵化的国家之一,历史.上中国北方地区多利用炕孵,南方采用缸孵(现多改进为平箱孵化)。近年来推广的全自动电孵机,结合传统的摊床管理,孵化效果也十分好。为此小编汤姆为探索鹅蛋人工孵技术的你整理了《鹅蛋人工孵化技术怎么孵化鹅蛋?》一文。

人工孵化半养殖金蝉的方法


对于蝉大家应该还是比较熟悉的,在夏天的时候经常可以听见树上蝉的叫声,尤其是天气比较闷热的大中午,正想在家睡个午觉呢,就听到窗户外面那讨厌的蝉叫声,其实蝉并不是只有让人讨厌一方面,它的营养价值还非常丰富。

人工孵化半养殖金蝉的方法

1、采卵。采卵是以秋季金蝉产卵后,一般在农历七月份左右。金蝉是以尾部小刺刺入一年生嫩枝,将卵产入枝内,多以果树等多汁树枝为主,产卵后树枝多会干枯,所以大多数下端青绿而末梢干枯的枝条都有蝉卵。

2、采后处理。将有蝉卵的枝条采集后,去除干叶,剪去两端,三十根捆成一捆,用大洗衣盆底部铺一层沙,将捆好的枝条立着放入盆内,温度保持在2834度,湿度是保持湿润,即遇干即喷,用喷雾器照准枝条喷洒湿透为止。

3、孵化。大约十五天左右即有幼虫孵出。这时会看到有一部分幼虫在枝条上爬上爬下。大约孵化出幼虫20%的时候就要进行掩埋,埋坑选择多细软毛根的地区,以便幼虫能吸取根上的养分,最好选择在种植金银花的地块中。

4、播种。把孵化出的金蝉幼虫播撒到树干的周围。

5、采收。如有树木,多在一米处用透明胶带缠一圈,以保蝉虫不会爬高蜕变。蝉虫子播种之日起1518个月即成成虫。

采集蝉卵以白蜡条为主,蝉卵幼虫是以植物根系的汁液为食,所以在掩埋时最好选择多根地带。每根枝条中含蝉卵100400只,所以每亩地以2000枝为宜,以保成活率。用此种方法种植金蝉使原有的生长期315年提前到18个月,孵化期由原来的一年个月提高到35天左右,成活率由原来的6%提高到30%60%左右。所以特别适合农村进行养殖。

金蝉的获取种源

1、采卵。采卵是在秋季金蝉产卵后,一般在农历七月份左右采卵。金蝉是以尾部小刺刺入一年生嫩枝,将卵产入枝内,多以果树等多汁树枝为主,产卵后树枝多会干枯,所以大多数下端青绿而末梢干枯的枝条都有蝉卵。卵的采集可以选择树密蝉多的理想场所,采用果枝剪或顶端带钩的长杆,把树上有金蝉卵枯树枝剪下,以50-100条捆成一小捆,放入塑料袋中待用。

除自然采获蝉卵外,可以建立纱网大棚,提供成虫产卵空间。可以利用废弃果园中的果树,重新栽植果树实生苗,周围利用水泥柱或竹棒架设成围栏,中间再拉设铁丝等,外面罩上尼龙窗纱网即可。将捕获的成虫放入其中交配产卵,以后可以根据需要留取成虫数量,不必再从野外采集种源。

2、采后处理。将有蝉卵的枝条采集后,去除干叶,剪去两端,30根捆成一捆,用大洗衣盆底部铺一层沙,将捆好的枝条立着放入盆内,温度保持在28~34%,湿度是保持湿润,即遇干即喷,用喷雾器照准枝条喷洒湿透为止。

金蝉的生活习性

蝉属昆虫纲、同翅目、蝉科。从卵蜕化为蝉蚁入土后,最少在地下生活4年,有的甚至十几年才可蜕化出土成为蝉蛹。出土时用带锯齿的前肢从深30厘米以下的土中挖掘出地面,爬上树干或其他可攀缘物,借着风干和自身能力,从头顶到背中央的裂开线蜕化而出,变为成蝉。再以吸食树的汁液而生存70天以上,即老化而死。成蝉、幼虫在吸食树汁时有选择性,主要以杨树、桐树、榆树、果树为主。

蝉在树上的生命只有3个月左右,所以它们需要尽快交配产卵,1只雄蝉交配5~8只雌蝉便完成使命。每只雌蝉可产卵800~1000个,它们常选择4~5厘米粗的嫩树枝,先用产卵器刺破树皮,将产卵器插入嫩树枝的木质部,造成爪性卵孔,然后将卵产于其中,排列成单双行或Y字形,接着又飞到另外的树枝上产卵,直到将卵产完为止,即完成使命。

所产的卵在树枝内营养30~35天,此时被产卵的树枝干枯,而卵也羽化为蝉蚁,掉在树下钻入土中,吸食树根的汁液,开始地下生活,直到4年以后才可破土而出,过地上生活,如此周而复始,所以每年都有蝉蛹出土。据营养学专家介绍,(www.nczfj.com)蝉蛹体内含有蛋白质、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脂肪、钾、钙、磷、锌等多种营养成分,食用后可提高人体免疫力。

金蝉的人工养殖技术

每年7月中下旬至10月底,是蝉产卵最旺盛的季节,尤其是7月中下旬至9月底,此时剪下蝉产卵的树枝,捆成小捆,立插于盛有泥土的器具内,可保持树枝的水分。然后根据卵的蜕化情况,每天在每棵树下距离树根部30厘米处,挖深40厘米、长30厘米的坑,埋1~2根产卵树枝,土壤干时用水洒湿,再填土埋平即可,争取在10月底前后埋完。若埋枝过晚,则蝉卵抵抗能力弱,成活率较低,产出量自然也低,且在地下生存的时间更长。

整片的桐树、杨树、果树地,由于树根较为密集,足以供给蝉蚁吸食与蜕化所需的营养,在这种密集地方埋产卵枝,不但蝉蚁生长快,而且蝉蛹出土时便于捕捉,节省劳动力,其产量可高于零散埋枝6倍以上。

每天要勤观察产卵枝条上卵的变化情况,如发现即将蜕化成蝉蚁的枝条,应及时采集回来,立即埋在各个树根下,这样即可与第一次埋入的时间错开,使蝉蛹出土的时间有间隔,便于每晚都可以捕捉。此次埋枝方法同第一次,只是坑要靠近树根部一些,埋好后不用采取任何措施,蝉蚁便可在树根上吸取营养,维持自身生命。这种方法要比未蜕化为蝉蚁前埋入土中的蝉卵早出土1~2年,而且有助于提高成活率与产出量。

人工养殖需要每年在各种树根部的不同地方埋1次树枝,这样可以产出更多优质蝉蛹,由于剪掉了产卵枝条,不会影响树木的生长,还能促使剪断部位发出新的生长点,可谓一举两得。

在北方很多地方都喜欢吃蝉,因为蝉的营养价值非常丰富,而且据说还非常的好吃,但是作为小编还是不敢尝试。随着现在人们对吃的越来越讲究,比较喜欢吃一些新鲜的东西,所以蝉的美味已经渐渐被更多人发现。

肉鸽养殖:肉鸽人工孵化的方法


【常见问题】肉鸽养殖:肉鸽人工孵化的方法

【专家解答】

一、根据实验数据,确定全期以恒温方式孵化最佳的施温范围,按区域气候热天冷天分别灵活施温38.3摄氏度至38.8摄氏度之间。特别提及的是,此恒温施温数据与家禽孵化(最适孵鸡)标准37.8摄氏度要高出0.5摄氏度至1.0摄氏度,虽不能说是现在人工孵鸽最科学的,但具有绝对的可靠性,不但能使出雏率达到最高且雏鸽外观漂亮健雏率高,无大肚钉脐,出雏后的蛋壳洁净,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二、经多年实验摸索,得知人工孵鸽的适宜温度比孵鸡要低10%左右。在孵化全期对湿度要控制在50%-55%之间比较合适。应注意温度不能过高,特别是在大批鸽蛋出壳时,对未出壳胚胎切忌喷水,如像孵鸡鸭那样地喷水增湿达70%-80%,出雏率反会很糟糕,原因是当箱内处在高温高湿严重缺氧情况下,大多雏鸽会胀闷在壳内。应避免因箱体太空,风扇过大,湿度太低影响出雏,可见于胚胎气室过大,雏毛短干瘦易与蛋壳粘连,毛色污染,成活低等。

三、其它措施

1、破蛋修补:将未流清的破裂鸽蛋用乳胶、蛋清、胶布(医用卷型)、用涂封法或帖补后入孵。单此一项约可增产3%的雏鸽。

2、无精死胚统计:将照出的无精死胚蛋作详实的记录建档,随时处理调情鸽群,这对提高受精出雏率起关非常重要作用。

3、箱外晾:将已孵化12日龄以上鸽蛋老胚胎,抽出蛋格在孵箱外晾蛋。对原箱内新入孵蛋照常孵化。此法可解决在恒温孵化中的难题,可大大提高出雏率和健雏率。人工孵鸽与亲鸽自然孵化出雏率已有很大的提高。但与其他家禽比还相对较低,这除与品种遗传有关外,主要是长期自繁留种、近亲交配、年龄过老、饲养管理、饲料营养、保健砂、脏蛋污染、鸽蛋贮存等多种因素直接影响。如养鸽者对上述不利因素,加以克服,将对孵化出雏率会有很大的提高。

【小编总结】

肉鸽人工孵化对于养殖者来说,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好方法。因为,可以提高产蛋量,自然就可以提高肉鸽的数量。第一农经小编在本文中给您介绍了肉鸽人工孵化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海蜇的人工养殖技术


在中国,海蜇渔业有悠久的历史,最高年产量可达5.8万吨。但是,由于迄今尚不完全了解的原因,其资源量年变动极大,有时多得来不及加工处理、任其躺在海滩上,有时却无影无踪无觅处。

海蜇的人工养殖技术

池塘的选择

选择离海边比较近,进排水方便(最好是小潮也能换水)的池塘。

池塘附近最好能有淡水资源以便调整水的盐度。

池塘的大小在20亩以上为宜,越大越好。

水深在1米以上,1.5~3米为最宜。

岸边的坡度应该是越陡越好,如坡度太缓应该在岸边水深0.5米处加围网或塑料布,以防海蜇抢滩死亡,所以要注意了。

池塘的进排水

进水口应该有围网,防止杂鱼、杂虾等敌害生物的进入,围网的网目应该在40~60目左右。池塘的排水口也应该设有围网,网目应该和入水口的网目相同,防止排水时跑苗,围网的面积应该大一些,依据具体池塘大小而定。网目的大小可以随着海蜇的生长而逐渐增大,排水时水流尽量缓一些,防止海蜇苗粘在排水网上而发生死亡。

进水10天以后方可放苗,进水后根据情况可适当肥水,保证浮游动物有一定的数量。

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对水质进行检测,主要是水温、盐度、pH值等。此项工作应该由技术人员来完成,可求助于育苗厂家,一定要准确,这关系到放苗后的成活率。

将养殖池塘的水温、盐度在放苗前告知育苗厂家,看室内外池塘的水质条件差别大小才能断定是否能放苗。适宜海蜇养殖的水温范围是15~35℃,最适是22~28℃;盐度的适宜范围是8~36,最适范围是18~30。

岸边坡度太缓的池子应该在放苗前在岸边0.5米水深处加围网或塑料布。

放苗

放苗时间应该选择在天气较好的早晨或傍晚,最好是无风、无阳光直射的天气。

放苗的密度应该严格控制在300只/亩以下。密度过大会造成缺氧、生长缓慢、长不大等现象。具体的放苗密度应该和池塘的大小、水深、水质情况及换水条件等相联系,条件好的密度可以大一些,条件差的一定不能多放,否则可能导致养殖失败。

蜇苗运输时应充氧、遮光、加冰、以防升温。

放苗时把苗倒进一个比较大的容器中,加一些池塘内的水,让苗适应一段时间(10~20分钟)后再放入池中。

最好将苗直接运到池塘中间,均匀、缓慢的泼洒入池内,操作不可急躁,以防伤苗。

养殖管理

海蜇养殖基本上采用的是不投饵的方法,因此换水(补充水体的天然饵料)对海蜇养殖非常重要。

放苗后如果天气正常,水质条件正常,7天之内不需换水,7天之后可少量换水(每次不超过20%)

海蜇养殖前期(10~20天)换水条件好的池塘可每天换水,应该遵循少换、勤换的原则。进、排水最好不要大排大灌,那样会对苗产生伤害(如苗粘在网上而导致死亡),尤其是在海蜇的伞径长到5厘米之前。

遇到坏天气如大风、大雨,最好不要换水,以免环境变化太大而对海蜇的生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换水前应该对所要换的新水的温度及盐度进行测量,和池子内的差别不能太大,盐度变化幅度不能超过10,超过这个数量不能换水。

池水的盐度最好能保持在20~30之间,对于那些附近有淡水资源的池塘,应该充分利用淡水调整池水的盐度。在适宜的区间内保持相对比较低的盐度对海蜇的生长是很有利的。但淡水的注入要均匀,不能因为局部盐度过低而造成海蜇的死亡。

随时观察海蜇的活动及生长情况,监测水质变化及水中浮游动物的量。

饵料生物的数量。

在海蜇的池塘养殖前期,池塘内浮游生物充足,但到了养殖后期,池塘内浮游生物的数量已不能满足生长需要,此时应进行肥水。进行肥水主要采用3种方法:一是鸡粪挂袋肥水,用发酵好的鸡粪10kg/袋,挂袋150个/㎡。当水透明度达到40cm时,立即取出鸡粪袋,以免池塘内的水质过肥;二是氮肥肥水,氮肥按照22.5kg/h㎡比例投放到水中;三是磷肥肥水,按30kg/h㎡的比例投放磷肥于水中。此外,也可采用人工投放天然轮虫、卤虫或枝角类等,进行活体投喂。在海蜇养殖密度较大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投喂磨碎的鱼糜,为海蜇提供饵料。但该方法必须沿着池塘四周跟踪海蜇投喂,并坚持少投勤投的原则。

水质管理。

在池塘养殖海蜇时,为了保持池塘的水质,水体必须经常换。通过换水,不仅为海蜇的生长提供足够的饵料生物,而且可以保证水体肥活嫩爽,对海蜇的生长起到刺激、促进作用。换水必须坚持少换、勤换,避免大排、大灌。池塘中的海藻对水质的保持也非常重要,应该定期清除养殖池中的海藻。研究表明,可以通过人工接种小球藻培养池塘优势种群,改善池塘环境,培养海蜇的天然饵料,降低养殖成本。

保持水体理化因子平衡。

研究发现,海蜇沉底死亡时的溶解氧小于3mg/L,氨氮值大于374.45Lg/L,此值可认为是引起海蜇死亡的阈值[。只有当水温在18~28e、盐度18~28j、pH值7.5~8.5、溶氧\1.5mg/L时,海蜇活跃,摄食量增大,生长迅猛。因此,要注意调节水体的理化因子在适当的范围内。当水温温差不超过3e、pH值稳定在7.5~8.5、氨氮值小于0.2mg/L升时,即可放苗。

水体的初级生产力。

研究发现,海蜇养殖过程中,水体的初级生产力除主要受海水透明度影响外,还受光照、盐度和营养盐等因素的影响。根据透明度与初级生产力成正比的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要通过注入淡水提高水体的透明度,透明度一般控制在30~50cm,以保证有充足的初级生产力,促进海蜇的快速生长

苗种培育

准备工作

育苗池用来蓄养种蜇与培养幼体,大型的容器都可以,最好是光滑的水泥池。

附着基用于螅状体附着,任何坚硬无毒的物质皆可,规模生产最好用波纹板。

其他卤虫孵化最好有专用的水泥池。加温及进、排水系统没有特殊的要求,一般的生产环境都可达到要求。

亲蜇的来源

亲蜇的来源一共有两种:一种为全人工培养型,主要适用于从自然海区采捕亲蜇十分困难的地区,如浙江沿海等。另一种为自然采捕性成熟的种蜇,根据采捕地点不同又分为自然海区采捕和在人工放养的虾池内捕捞两种。相对于种蜇质量来说,无论是怀卵量还是个体大小,后一种都要比前一种好。而且从近两年养殖状况来看,养殖池采捕的海蜇由于种蜇间亲缘关系而产生了严重的退化现象,表现为个体大小不均,小蜇居多。

产卵与孵化

在繁殖盛期的自然水温下,未受精的卵经3~5小时解体;受精卵经一段时间开始卵裂,然后发育为早期浮浪幼虫。

人工孵化程序

蓄水和水处理:种蜇进池前将水池刷洗干净,注入新海水,作为孵化池。在海水中加入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来络合重金属离子,有有利于提高孵化率。

性比搭配:雌雄比以2:1搭配为佳。亲蜇密度适宜,有利于雌雄个体之间相互诱导性产物排放。

抽样镜检:移入亲蜇后,应不断从池底取样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产卵,是否出现卵裂。之后每隔一段时间抽样观察一次,直到发现大量分裂卵或未受精卵不再受精为止。

孵化胚胎全部变为浮浪幼虫后,使用体积法定量。正常情况下孵化率在90%以上。

浮浪幼虫变态、附着和管理

浮浪幼虫左旋自转,经过一段时间变态为螅状体。前端附着形成足和柄部,后端形成口和触手,如变态时未遇到附着基,则在浮游状态下变态,柄部向上倒悬浮于水面。柄端具粘性细胞,接触附着基时易于附着。浮浪幼虫变态为螅状体后,绝大多数附着于波纹板下侧。在螅状体附着后应适时添加新鲜海水。

幼体培育池加满水后,一般采取以下四条管理措施:第一、控制光照,防止杂藻等在附苗器上大量繁殖,以提高螅状幼体成活率;第二、保持温度,秋未池内水温降至10℃以下后,室内应有保暖设施,以维持池水温度在5~10℃为好,春季当室内水温上升至适宜温度时,螅状幼体开始出现横裂生殖,随后释放蝶体幼体;第三、适时投饵,以轮虫、挠足类无节幼体、卤虫无节幼体等为饵料,投喂频次依水温及摄食状况而定,一般每日1次即可。螅状幼体饱食后呈浅黄色,饥饿时呈苍白色,故投喂频次和投饵量可根据螅状体体色深浅酌情增减,主要以镜检为准;第四、适时换水,螅状幼体个体小,少动,耗氧量低,代谢产物较少。在20℃以下,水温低,代谢慢,没有必要频频换水。换水时用虹吸法从池底吸出有沉淀物的海水,再加入等量新鲜海水。

螅状体的体侧长出一条匍匐茎,以其末端附着,形成新落足点。原柄部末端逐渐脱离附着点。形成足囊的过程可连续进行,一般个体可形成一到十几个足囊。足囊形成后,在适当条件下,可从自顶部萌发出新的螅状体。新螅状体在生长中和长成后,同样可形成新足囊并萌发出一代螅状幼体。

碟状幼体培育

螅状体在次年温度上升到适宜温度时,开始出现横裂个体。数目与螅状体的大小密切相关,一般在1个~7个左右。初生碟状体无色、半透明,直径2~4毫米。经7~10天的生长,伞径达10毫米,为中期蝶状体或稚蛰,经15~20天的生长,伞径达20毫米左右,成为幼蜇。

碟状体培育应注意以下几点:

定时、定量投饵:碟状体在饱食以后一般要用3~4小时才能将食物消化掉,所以一般每4个小时投喂一次,同时根据肉眼观察与镜检作少量调整。

换水:碟状体培育阶段温度高,摄食量大,产生的代谢产物及残饵很容易败坏水质。这就要求我们及时换水,换水量在碟状体培育初期为每天半量,分两次完成。在中、后期全量换水(水质不好时可以每天换全池水两次),换一次全池水不可将池水一次排干,应分三到四次完成。

充气:初生碟状体的辐缘瓣和网管尚未发育,浮游能力很弱,绝大多数个体沉降于池底。一般采取微充气的方法推动其浮游、摄食和生长。人工控制条件下,碟状幼体至稚蜇阶段的成活率,一般可达90%以上。至幼蜇阶段的成活率,可达85%以上。

出售

当幼蜇生长到2厘米以上时,即达到售出规格,应以体积法定量后出售。

我们利用对虾养殖池进行海蜇立体生态养殖试验,采取接种肥水定向培育基础饵料,使用光合细菌改善水质等手段,优化养殖环境。同时进行多品种搭配养殖,既充分利用水体,又提高了综合养殖效益。

材料与方法

①池塘选择:利用池塘500亩,平均水深达2m以上。进排水畅通,池四周有拦网设施。

②消毒:用生石灰200kg/667㎡消毒,以杀灭敌害生物及病原体。

③进水:用80目筛绢网进水30cm,并用含氯32%的漂白粉3010⁻⁶消毒。

④放苗:投放伞径1.5cm以上苗种。利用育苗室和土池结合进行暂养。暂养期间投喂优质的丰年虫无节幼体、轮虫、枝角类等。

⑤海蜇收获:第1茬海蜇商品规格达到3kg/个左右时,用大扣网捕获;第2茬海蜇根据市场行情可养至4~5kg/个上市;第3茬海蜇可提前上市,这样不会影响贝类收获。

蜈蚣的人工养殖技术要点介绍


蜈蚣是一种非常慎人的节肢动物,也叫做百脚虫,因为它们的身体有多少节就有多少对腿。蜈蚣分布范围也非常广,是一种具有毒腺能够分泌毒液的物种,但是它也是可以入药的,近年来人工养殖的数量变多了。下面一起来看看蜈蚣的人工养殖技术要点介绍。

一、蜈蚣的人工养殖技术要点介绍

要点一:保持养殖环境的安静

人工养殖蜈蚣的话对于饲养环境要求是比较高的,因为蜈蚣在产卵、孵化等环节必须保持安静,如果收到惊扰的话活吃掉自己产的卵或者幼年蜈蚣。因为蜈蚣产卵的时间是有区别的,所以经常会出现抢食卵等现象。所以在雌蜈蚣产卵之前就要分开饲养。不能分开的话也可以将其用没有底的玻璃杯进行隔离开来。

在蜈蚣的孵化期间,不要喝水、不要进食,靠着自身的营养来维持生命活动。所以在蜈蚣产卵之前就要积蓄大量食物才能供给这个时期的营养。要加强产前的食量,注意补充各种营养物质,促进雌蜈蚣多进食才能应对后续的生产工作。

在蜈蚣孵化的时候一定不要强光照射,提前安装好红灯,然后用帘子遮住窗户。一旦开始产卵了就不要随意移动孵化缸了。

要点二:注意蜈蚣的饲养密度

人工饲养蜈蚣的话要注意蜈蚣后续身体长度的变化,要适度的分群、分池子养殖,所以我们要考虑到这些容器的购置。

要点三:喂食要点

喂养蜈蚣的话一定要保持饲料池的卫生,不要喂被污染的饵料,这样的话容易出现蜈蚣误食死掉。平时也要注意饲养环境的卫生,不能太脏乱了。平时要注意观察蜈蚣的生长情况,发现有病的蜈蚣要及时剔除掉,以免传播疾病。

二、养殖蜈蚣赚钱吗?

蜈蚣的药用价值比较高,特别是炮制过的蜈蚣价格卖得会更高一些。根据相关市场上的蜈蚣价格,在十二厘米以上的大蜈蚣能够卖到两元一条左右。如果是稍微短一点的基本在一块五一条。当然,还有更小的价格就是几毛钱一条了。

除了泡制的蜈蚣,现在油炸蜈蚣也非常流行,人们也能够接受了,基本上是五块钱才能卖两条。因为野生的蜈蚣越来越少了,不仅是因为环境的改变、污染,也是因为人工的捕捉,所以人工养殖发展起来,如果各方面做足了准备的话应该是赚钱的。

养殖黄鳝孵化环境与孵化管理技术


黄鳝受精卵的孵化率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其中主要是水温、溶氧和敌害生物。

(1)水温黄鳝的胚胎发育与水温的关系极为密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胚胎发育必须在适宜的水温下进行,过高过低,都会引起孵化率下降或胚胎畸形。研究表明,黄鳝胚胎发育的适宜水温是21~28℃,最佳水温为24~26℃;二是在适宜的水温差范围内,水温差过大或过快也会引起胚胎畸形或死亡,通常要求短时间内温差变化不要超过3℃,最好不超过1℃;三是黄鳝胚胎发育时间的长短直接受水温影响,在水温30℃左右(28~36℃),胚胎发育需5~7天,在水温25℃左右,胚胎发育需9~11天。

(2)溶氧黄鳝的胚胎不能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只能利用血管等渗透吸收水中溶氧,水中溶氧过低会引起发育迟缓、停滞,甚至窒息死亡。试验表明,24℃水温条件下,100粒黄鳝卵每小时的耗氧情况是:细胞分裂期为0.29毫克,囊胚期为0.46毫克,原肠期为0.53毫克,远远高于四大家鱼胚胎发育的耗氧量。因此,在孵化过程中,孵化用水的含氧量应接近或达到水体溶氧的饱和度。

(3)水质清新的水质对提高孵化率有很大作用,绝不能用农药或工业污染的水作孵化用水,最好建蓄水池或安排专池提供孵化用水,且引用前要过滤以防敌害生物和污物进入,影响孵化率的提高。水的pH以中性为好。

(4)敌害生物在人工繁殖条件下,较大的敌害生物易被清除(如蝌蚪、小鱼、小虾等),但体形较小的剑水蚤等却容易被忽视,事实上,剑水蚤对鳝卵和仔鳝形成较大威胁,它们能用附肢刺破卵膜或咬伤鳝苗,进而吮吸鳝卵、鳝苗为营养,受害的鳝卵或鳝苗很快死亡。对剑水蚤预防的最好办法是将孵化用水进行过滤,过滤网安装在进水口处。

养殖虹鳟鱼的人工繁殖技术


虹鳟鱼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是一种珍贵的冷水性养殖鱼类,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生长迅速,容易捕捞,人工繁殖简单。1959年引入我国,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养殖。我国农村有不少溪流、冷泉、水库底层排水,可因地制宜饲养虹鳟鱼。

人工繁殖

虹鳟鱼2龄性成熟,繁殖季节为冬季和早春,水温在6℃―13℃之间。产卵期受水温与光照影响较大。虹鳟鱼受精卵的孵化时间较长,在10℃时需要30天左右才能孵出小鱼。其人工繁殖技术包括亲鱼培育、采卵受精、孵化及幼苗培育四个环节。

1.亲鱼培育

为了获得体质健壮、生长快的后代,除避免近亲繁殖外,一般不采用第一性成熟的亲鱼,这些鱼产的孵粒小,而且后代的生命力也较弱。所以,繁殖用亲鱼从2龄鱼中挑选加以培育,体重应在1公斤以上,雌雄之比以3―5∶1为宜;放养密度每平方米1尾―2尾,雌雄混养,至繁殖前约1个月,应分池饲养,以利操作。饲养亲鱼的周年水温不应高于17℃,超过17℃,就不能成熟。同时,卵的质量与饲料的营养成分也有密切关系。饲养中要适当增加维生素,不宜多投喂脂肪饲料。亲鱼饲料中粗蛋白应高于40%,粗脂肪应低于6%,碳水化合物应低于12%。8月―9月份是亲鱼性腺发育回升点,应强化投饵,加强营养供给,投饵量约为体重的3%―5%;产卵前两个月,应相应减少投饵,产卵前2天―3天停饵。有条件的地方在亲鱼的产前和产后,可以全部投喂新鲜的小杂鱼等动物性饲料。

2.人工采卵授精

雌鱼成熟后,前腹大而柔软,生殖孔红肿外突,手摸腹部有卵粒分离感,轻压后腹部有卵粒从生殖孔外流。成熟的雄鱼,挤压后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此时应及时采卵、授精,否则,容易出现过熟现象,失去受精能力。在繁殖季节应每两天观察一次雄鱼成熟情况。

采卵授精应在室内进行,避免强光照射。人工授精时先把卵轻轻挤入干净脸盆中,用等渗液(氯化钠55.05克,氯化钾1.97克,氯化钙3.14克,蒸馏水配成7.5―8.0升溶液,并用重碳酸钠将PH值调至7)洗卵。滤除等渗液并迅速挤入精液,用鹅毛搅拌,使精卵均匀后再加入少量清水,再稍加搅拌,静置1分钟,再用清水洗卵2次―3次,加入清水静置2小时―3小时,待卵吸水胀足富有弹性时移入孵化器中孵化。

3.孵化

孵时在孵化槽中进行流水孵化,孵化用水必须过滤,要求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每万粒卵每分钟用水2升―4升。孵化温度7℃―13℃,孵化过程中严格避光,及时清除死卵(用10%食盐水把死孵分开,死孵因比重小而上浮)。为防止水霉感染,可在每立方水中放入3克―5克孔雀石绿消毒。

苗种培育

苗种培育是指把孵化出的仔鱼培育至2.5厘米―3厘米长。刚孵出的鱼苗非常娇嫩,以脐囊为营养,怕强光照射,并要控制好水量,每10万尾鱼苗注水量为每分钟30升―50升。在水温10℃,经过23天,脐囊吸收2/3时,鱼苗转入饲养槽或水泥池中饲养。每平方米放养密度1万尾,每万尾每分钟需水20升。当仔鱼有60%―70%上浮时应投活饵料(大型水蚤、水蚯蚓),也可投熟蛋黄,鱼肉糜;饵料可用0.4毫米网眼的细筛过筛后投喂,每天6次―8次,日投饲为鱼体重的10%―15%;水温10℃―15℃,经过20天培育,体长可达2.5厘米―3厘米,就可转入室外的鱼种池内培育。

鱼种池在放养前,要用生石灰消毒、清塘,安装好2毫米―3毫米网眼闸门。鱼种入池前,要经过筛选,大小分池饲养,以防大鱼争食,影响小鱼生长。放养密度视水中溶氧、注水量、鱼种规格而定。体重3克―5克时每平方米200尾,流水量每秒10升。苗种培育前20天内以投喂小杂鱼肉糜为主,日投饵量6%―10%,日投饵4次;20天后转用配合饲料,日投饵量2%―4%,日投饵4次。为了满足鱼苗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除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以外,还要投些水蚤、蝌蚪等活饵料。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好注水量,经常洗刷闸门,以防闸门堵塞,缺氧死鱼,并经常清除池底污物残饵,保持良好的环境,有利于鱼种生长。

养殖福寿螺的人工繁殖技术


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981年引入我国。其肉质细嫩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餐桌上的佳肴,由于含脂量低,是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优质滋补品。另外,它还是一些珍贵水产动物的饲料。福寿螺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我国各地均有养殖。

1、雌雄鉴别

雌雄螺外观差异不大,幼螺阶段难以鉴别,成螺最明显的区别是:相同饲养条件下,同龄螺中一般雌体比雄体大;雌螺的厣中央凹进,而雄螺的厣中央外凸,四周微凹。

2、亲螺的选择与培育

亲螺宜选择4月龄以上,个体大,螺壳完整无损、健康的个体,雌雄比例为2~4:1。亲螺培育池(兼作产卵池)可为土池、水泥池、沟渠等,面积不宜过大,以长方形较好,水深30~50厘米,池的四周和中央插上木条和竹片,供雌螺粘附产卵,土池四周应有防逃设施。亲螺放养密度30个/平方米左右较适宜。每天投喂足量的青饲料外,还应人工投喂精饲料,精料的日投喂量为螺体总重的0.5%。培育期间确保水质清新和环境安静。

3、采卵与孵化

每年3~11月,雌雄螺交配产卵,产下的卵块要及时收集,另池孵化。采卵时间不宜过早,过早卵块太软,不易整体剥离,也不宜过迟,过迟卵块已完全干涸,剥离时易弄破卵粒。一般产卵后10~20小时,卵块未完全变硬时采集较理想。采集的卵块放在网片或竹筛上,上盖一层纱布,置于室内水盆上方孵化。也可架设在幼螺培育池上方30~50厘米处孵化,注意遮阳避雨。在气温28~30℃,7~10天孵化,当红色的卵粒变淡呈白色时,幼螺便破膜而出,落入水中,2天后,幼螺螺顶由红色变为黑色时便开始摄食。

黑鱼人工繁殖的孵化管理


黑鱼在我国是一种比较常食用的鱼,它是餐桌上一道比较常见的美味,而且它的营养价值极其的丰富,黑鱼蛋白质的含量很高,多吃黑鱼对人体的伤口消炎有一定的作用,因此生活中很多女性剖腹产后都会买黑鱼食用。

黑鱼人工繁殖的孵化管理

受精率高低,水质条件好坏,能否及时清除死卵死胎和死苗,将直接影响到孵化率。因此,在生产性孵化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各点:

1、操作动作要轻:防止损伤鱼卵。操作处理鱼卵时,用盆、瓢、碗等带水移动。2、保持水质清新:使水体维持嫩绿色为好,使水中含有适量的浮游植物。止水式孵化每天要换去水体的1/3~1/2,最好采取边排边进的方式,保持原来的水位。进排水速度缓慢些,防止进水过急而冲击振动受精卵而影响胚胎发育。微流水孵化同样进水速度要慢,每天坚持排污,水面污物一般采用捞海捞,底层污物用虹吸管吸。鱼苗出膜后要及时清除卵膜,防止卵膜沉积腐败而引起水质恶化。在孵化池或留在原产卵池中孵化的卵,一般每天应换水一次,排除一部分旧水,注入一部分新水,并保持原水位。值得注意的是,孵出开始后,不宜过多换水,以避免水温变动过大,使鱼苗不适应而患病。一般仔鱼孵出当天,孵化池换水量占总水量的60%~70%;第2天到第5天,换水量可占80%。3、控制水霉病发生:在鱼卵孵化期间,控制水霉菌感染是极为重要的。在最适孵化水温时,也是水霉病高发期。一般未受精的坏卵约10多小时就呈白色,必须及时用人工剔除死卵或发霉卵。在孵化过程中发生水霉病时,如感染数量少,可将病卵捞除;如发白的坏卵占多数,感染数量多,危害大时,已能向下转游。

4、防止水温突变:换水时换入的新水和池内的水温不宜温差过大,一般控制换水后孵化池的温差不超过2℃。为此,刚孵出的鱼苗池不宜换水量过大;孵化设施最好加盖遮荫棚,防止太阳直晒和阵雨注入,致使池水温差剧变以及雨点打击受精卵。5、防止缺氧:孵化水体缺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孵化用水中有机物过多,这些有机物腐败时,致使有机耗氧量大而导致缺氧。孵化用水中有机物来源于水源本身以及孵化过程中死亡卵、死亡胚胎及死亡鱼苗没有及时捞除产生腐败形成的。有时因使用缺氧的地下水未经曝气就注入孵化池。另外,由于乌鳢卵中存在油球,当这些卵由于各种原因破裂时,这些油球便会释放到水中形成孵化水表面一层薄薄油封,加上受精卵孵化过程中,胚胎发育耗氧量特别大,这样便会导致水体缺氧。

孵化水体缺氧不仅影响孵化,而且会更增加死胚,加上管理时未将这些死卵死胚及时捞除而发生腐败破裂,油滴释出,更加剧了水体因油封和有机耗氧增大的缺氧,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在管理中不仅要捞除水体污染物,而且要在死卵死胚破裂前及时捞出,避免其放出油滴。同时,换水时注意轻轻换出表层中含油封的水层,操作过程要轻快,避免卵子破裂。

黑鱼的经济价值

黑鱼作为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名贵鱼类,有鱼中珍品之称。其营养十分丰富,肉含大量蛋白质,比鸡肉和牛肉的蛋白质含量都高。据测定,100克黑鱼肉中含蛋白质19.8克,脂肪1.4克,灰分1.2克,钙57毫克,磷163毫克,铁0.5毫克,水分77.9克;含热量383.5千焦。其蛋白质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7.36%,必需脂肪酸的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16%左右。因此,从营养学角度分析,黑鱼是一种营养全面、肉味鲜美的高级保健食品。

黑鱼用于食用,其骨刺少,可食率为63%。月鳢可食率高达75.63%。在烹调上,黑鱼肉质爽滑,适于炒鱼片、炒鱼鳞、打边炉;而斑鳢则适合煲、炖,所煮鱼汤无腥味,味道香浓,鱼肉松化。用黑鱼烹调的财鱼片更是誉满天下的美味佳肴。

用于医药方面,黑鱼具有去淤生新和滋补的功效。外科手术或创伤后食用黑鱼,有生肌补血、收敛、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体弱病人、产妇和儿童常食黑鱼有益健康。在我国南方,尤其是在广东、广西和港澳地区,黑鱼一般被视为病人和老幼体虚者的滋补佳品。广东驰名的生鱼葛菜汤,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拔毒生肌等功效,甚为广大群众所喜食。

黑鱼的营养价值

1、黑鱼肉中含蛋白质、脂肪、18种氨基酸等,还含有人体必需的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

2、适用于身体虚弱,低蛋白血症、脾胃气虚、营养不良,贫血之人食用,广西一带民间常视黑鱼为珍贵补品,用以催乳、补血;

3、黑鱼有祛风治疳、补脾益气、利水消肿之效,因此三北地区常有产妇、风湿病患者、小儿疳病者觅乌鳢鱼食之,作为一种辅助食疗法。

4、黑鱼生命力指数为0,但是防病指数为6.41。

黑鱼的生活习性

黑鱼的生存水温为0-38℃,最适水温为16-30℃.春季水温回升到8℃以上时,黑鱼常在水体的中上层活动;秋季水温下降到6℃以下时,游动缓慢,常潜伏于水深处;冬季水温过低时,则蛰居在水底。

黑鱼是一种肉食性鱼类,其食物随着鱼体的大小而有不同。3厘米以下的幼鱼主食挠足类、枝角类及摇蚊幼虫等,体长3-8厘米的小鱼主食水生昆虫的幼虫、蝇蛆、小鱼、小虾及小型蝌蚪。20厘米以上的成鱼主食小野杂鱼、虾、青蛙等肉食性动物。黑鱼捕食时,并不追赶,而是隐藏在水草或其他隐蔽物附近,密切注视周围的动静,看到有鱼虾蛙类等经过时,便迅速出击吃掉猎物。

黑鱼生长速度的快慢取决于生长环境的好坏、饵料食物的多少。在自然条件下,1冬龄鱼的体长可达19-39厘米,体重达100一750克;2冬龄的体长可达38一45厘米,体重达600一1400克。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当年体重可达250克,下一年可达0.5--1.0千克。

随着现在养殖业的不断发展,黑鱼的养殖业越来越广泛,但是黑鱼的养殖成本相对要高很多,但是同时它所能回报的利润也要大很多,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规模和投放数量。

yz023.com养殖网养殖技巧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其中《养殖匙吻鲟的人工孵化及管理技术》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如不满足请访问“土鸡养殖技术及管理”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330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