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花鹅的特点

近几年农村养殖业比较发达,养殖鸡、鸭、鹅等家禽的养殖户也多了,其中,鹅是食草禽,全身都是宝,很多人都喜欢养。这里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大三花鹅的特点。

一、大三花鹅的特点

大三花鹅有生长速度快、肉质好、产蛋水平高、抗病能力强、耐粗饲等特点,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长得重。它是一个杂交鹅品种,是扬州白鹅提纯出来的一款鹅,鹅头上会有三处黑毛,形象的说是三花。

三花鹅集中了父本和母本的优点,生长速度快,一般来说70日龄的仔鹅,可以达到4.0至4.5公斤。后代肉质好,肉类蛋白质含量比它的父本高1%。产蛋水平高,年产蛋量可以达到50至65枚。抗病能力强,不容易生病。耐粗饲,任何草它都能吃。长得重,大三花鹅母鹅可以长到9-10斤,公鹅13-15斤。

二、大三花鹅多少钱一只?

根据百度爱采购提供的信息,济宁市广诚珍禽养殖场的(统货、脱温苗、体高22、体长23、70天约7斤)三花鹅10元/只,嘉祥县鑫天宏孵化场的三花鹅18元/只,山东鸿邦特种养殖有限公司的三花鹅13元/只,郓城县祥伟养鹅专业合作社的(一日龄)三花鹅9.2元/只,具体价格以当地价格为准。

相关推荐

五花趾和三花趾的区别


五花趾和三花趾是指牛肉中的一部分,潮汕人喜欢把牛肉分为吊龙伴、脖仁、匙柄、五花趾、三花趾等。那么,五花趾和三花趾的区别在哪呢?

一、五花趾和三花趾的区别

五花趾也称五花腱,是后腿对应三花腱的部位。筋比三花腱更多,纹路也更明显,口感也更为脆弹。如果你喜欢弹牙的筋肉感的话,会觉得这部分口感更好。而三花趾也称三花腱,这块肉位于上臂,称为前腿肌腱,位于肩胛骨里侧,有粗筋通过,切分要带筋切。

二、吊龙

是牛脊背上一长条肉,吊龙伴即吊龙下面那一小部分的肉。因为带了些肥肉比吊龙更加香滑可口,但同样细嚼无渣。学名其实叫做肋眼肉卷带侧肉。吊龙伴后边,骨盆夹缝里,还可以剔出两条龙虾须。

三、脖仁

脖仁(又称牛朴肉)脖仁是牛的肩胛肉中最靠近头部的部位,因经常运动,肉质上佳。其样态脂肪油花雪花点般密密分布在肉中,入口柔嫩多油脂,鲜甜爽口有嚼头,脂肪含量在牛的前身肉中属较高,非常稀有,是大受欢迎食材明星呢。

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的培育与饲养 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快速育肥技术


杜长大三元杂交猪是杜洛克、大长、长白的杂交后代,具有上一代种猪的优良特征,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率高、抗逆性强、屠宰率高、瘦肉率高、胴体品质好的优点。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在江苏省东海县的饲养范围较广。下面一起来关注一下: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的培育与饲养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快速育肥技术。

1、杜长大三元杂交猪的品种特性

杜长大三元杂交猪是长白、杜洛克与大白猪的杂交后代,具有上一代种猪的优良特性。

杜洛克猪。这一品种的猪全身被毛为棕红色,体躯高大,粗壮结实,全身的肌肉丰满平滑,后躯的肌肉发达,头部较小,胸部宽而深,背膘略呈拱形,四肢强健有力。杜洛克猪的增重速度快,饲料报酬率高,胴体的品质好,瘦肉率高,但是繁殖性能要差一些,所以在杂交时多作为父本使用,可提高杂交后代的瘦肉率和产仔数。

长白猪。这一品种的猪全身被毛为白色,头部小而清秀,后躯发达,四肢高细,背腹部平直,体躯较长,有6~7对有效乳头。长白猪的生长发育速度较快,饲料的利用率高,可节省饲料,屠宰率以及瘦肉率均高。生产上常使用长白猪做父本与其他母猪进行二元杂交或者三元杂交,效果较好。另外,长白猪的性成熟较晚,在6月龄时开始出现性行为,初产母猪的产仔数为10~11头,经产母猪为11~12头。

大白猪。这一品种的猪全身被毛为白色,体型较大,体躯匀称,背腰微弓,四肢较长,体躯长。成年公猪的体重一般为250~300kg,成年母猪的体重一般为230~250kg。大白猪的特点是增重速度快,节省饲料,在6月龄时体重即可达到100kg,让猪自由采食时,日增重一般可达到700g。有效乳头为7对以上,一般在9~10月龄可参与配种。

2、杜长大三元杂交猪的优势

杜长大三元杂交猪的外形特征为体躯长、屁股大、耳朵小、肚子小。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具有一代种猪的优良特性,具有适应力强、生长速度快、繁殖性能强、瘦肉率高、饲料利用率高、抗逆性强、眼肌面积大、胴体品质、经济效益高等特点,但是在繁殖性能方面较差,母猪的母性较强,育成率高,易于饲养,适用于规模化、集约化的养猪场。杜长大是生长发育最快的种猪,一般70日龄至达到100kg间的日增重为750g左有,饲料报酬率为2.8:1,体重从出生至达到100kg时一般需170天左右。育肥猪体重在25~90kg阶段的日增重为700~800g,饲料利用率为2.8~3.2。在达到90kg屠宰上市时屠宰率可达到72%以上,瘦肉率可为61%~64%,并且猪肉产品的品质较为优良,肌内的脂肪可达到4%以上。在育肥期平均日增重可达到750g以上,料肉比较低,达到2.5~3:1,胴体的瘦肉率较高可达60%以上。成年公猪的体重一般为3/10~150kg,母猪的体重为300~390kg。这一品种母猪平均产仔9头左有,经产母猪的产仔数为10头左有,并且母性较强,育成率较高,在其他猪种进行杂交时多作为父本使用,可以有效的增加瘦肉率,并且可提高产仔数。

3、杜长大三元杂交猪的培育

猪的三元杂交是指利用两个品种进行一次杂交,其杂交后代母猪冉与第三个品种的公猪进行第二次杂交所得的后代即为三元杂交猪。这种方法可最大限度的利用遗传互补性,以及杂种母猪繁殖性能上的杂种优势,生产出具有上代种猪优良特性的后代。

在选择后备公猪进行三元杂交时第一父本要选择繁殖性能和产肉性能都较好的品种,终端父本则应选择产肉性能良好,但是繁殖性能较低的品种。杜长大三元杂交猪是指利用繁殖性能较低的品种杜洛克作为父本,与大白和长白杂交后代中的母猪进行杂交得到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

在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的培育过程中,要选择好种猪的个体。选择后备公猪时选择其体型特性符合该品种特有特征的个体,一般要求外形良好,体质强健,肩部与胸部结合良好,腹部大小适中,背部和腰部宽平,肢蹄强健,四肢平稳,整个身躯看起来结实紧凑。所选择的公猪要求生殖系统健全,睾丸发育良好,大小相同、对称,摸起来结实但是不坚硬,无隐睾、单睾、包皮积尿等疾病,性欲旺盛,精液的质量好。另外在群体中还要选择生长发育速度快、胴体性状优良的个体,可依据上一代的生产成绩以及自身的生产成绩,和其同胞的育肥成绩来进行选择;在选择后备母猪时要求其具备该品种体型外貌的典型特征,被毛颜色、耳型都要有相应的典型特征,有足够的有效乳头数,并且要求排列整齐,无瞎乳头的现象。除了体型外貌符合要求外,还要注意在群体中选择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繁殖性能高的个体,在生长速度方面可依据自身和同窝其他个体的生产指标来选择,一般在限饲前要参考自身和同胞的生产成绩,限饲后则重点参考育肥同胞的生产成绩。另外,要重点选择繁殖性能高的个体,要求后备母猪的选择要从产仔数多,泌乳性能良好,断奶仔猪的体重大的高产母猪的后代中选择,其外在生殖器官要求发育正常,排卵发情规律并且发情症状明显。

日前生产上普遍使用的配种技术为人工授精技术,采用此技术可在配种前检测精子的质量,并且可以选择最佳的配种时机,对于提高配种受胎率,胚胎的质量都意义重大。在进行人工授精之前要做好母猪的发情鉴定工作,做到适时配种,配种时首先要做好母猪后躯、输精人员的双手以及工具的消毒工作,在输精过程中要正确操作,避免操作不当造成母猪生殖道损伤,影响输精效果。在输精时要注意将精液输送到适宜的位置,以提高受胎率。

4、三元杂交猪的饲养管理

杜长大三元杂交猪虽然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率高、胴体瘦肉高、市场竞争能力强等特点,但是因为这三个亲本都是国外高度培育的品种,对饲养管理的条件要求较高,在低饲养管理与低营养水平下,其高产的性能很难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要加强三元杂交猪的饲养管理工作,提供适宜的营养。因猪是杂食性动物,可利用多种饲料,虽然三元杂交猪所需的营养物质与其他类型的猪没有区别,但是在实践的养殖生产中对其饲养又不可与其他类型猪完全相同,因三元杂交商品猪的生长速度快,日增重高,因此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较多,任何一种营养物质的缺乏或者不足都会影响其高产的生产性能的发挥。杜长大三元杂交猪的瘦肉率高,因此蛋白质的需求量高,而猪所需要的蛋白质必须从饲料中获得,因此要丰富其饲料来源,提供充足且全面的营养,尤其是蛋白质饲料的补充,这对杜长大三元杂交猪更加的重要。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对猪而言有10种必须氨基酸,缺少任何一种都会影响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而实际生产中常出现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不足的现象,因此须在饲料中添加化学合成的赖氨酸,可以显著的提高饲养效果。另外,因杜长大三元杂交猪的肚子较小,食欲与采食量较其他猪差,因此在选择饲料时要注意饲料的适口性,日粮的组成中糟渣类饲料和粗饲料的含量不宜过大,可适当的提高营养的浓度,尽可能的让猪多吃一些,以满足对营养物质的高需求,确保其正常、健康的生长发育和增重。

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仔猪的初生重、断奶重以及健康水平对后期商品猪的育肥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要想培育出合格的三元杂交商品猪就要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以提高仔猪的初生重、断奶重以及健康度。提高仔猪的初生重要从母猪阶段就要加强管理,做好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工作,提供适宜的营养,以促进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在妊娠前期饲喂以维持母猪自身的需求即可,不可饲喂过肥,否则会影响胚胎的发育,易导致难产。在妊娠后期胎儿的生长速度加快,并且此时为了泌乳的需求需要储备能量,因此要提高日粮的营养和饲喂量。仔猪在出生后要做好护理工作,让其吃上初乳。提供适宜的环境,加强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以提高产奶量,使仔猪吃到充足的乳汁,获得充足的营养。仔猪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需进行补料,一方面可补充母乳的营养不足,另一方面可促进仔猪肠胃功能的发育,还可训练其采食饲料的能力,提高仔猪断奶时的体重。因仔猪的各项生理功能发育的还不健全,抵抗力较差,易患多种疾病,尤其是腹泻,不但会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严重者还会导致死亡。因此在管理上要特别精心。仔猪在断奶时会经历较为严重的断奶应激,为了减少和缓解应激反应,要科学合理的断奶,在转群、换料时要注意有一定过渡时间,不可突然更换饲养环境和饲料,以免发生严重的应激反应,影响健康和生长。因仔猪的各项生理机能还在发育过程中,因此,环境因素对仔猪的生长和健康影响较大,在不良的饲养环境下,不但仔猪的生长会受到影响,还会危及到仔猪的健康,严重时会引起大面积的死亡。所以仔猪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做好环境的控制工作非常的重要,要提供适宜的湿度和湿度,科学的通风,在保温的同时还要确保舍内空气新鲜,给仔猪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为了提高三元商品杂交猪的育肥效果,在仔猪阶段可对仔猪进行去势处理,一般选择在20-25日龄时进行,去势后的仔猪食欲增加、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提高,肉的品质有所改善。另外,为了避免疾病的发生,要在出生后的20-35日龄时根据本场及本地疫情的发生情况进行免疫接种,要注意去势和免疫不可同时进行,以免产生多重应激,影响生长和健康。

育肥阶段的饲养管理。保育阶段完成后即可将其转入育肥舍进行育肥,转群前要根据猪的体质强弱、体重大小进行合理的分群,一般同一圈舍内的个体间体重不宜超过5kg。一旦组群后就不要经易的调群,以免打破已建立的排位次序而发生争斗,造成而伤害。猪转舍后要进行调教,即三点定位,使其在固定的地点采食、卧睡和排便,这样便于管理。育肥猪的生长发育是具有规律性的,在育肥三元杂猪时要遵循小猪长骨、中猪长肉、大猪长膘的原则,在饲养时要按照这一原则分为前期、中期、后育的饲养,以提高饲养效果,充分发挥杜长大三元杂交猪的高产生产性能。要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营养需求的特点来提供适宜的日粮,在前期以骨骼增长为主,要注意日粮中矿物质元素的含量和比例,以促进骨骼的生长;在中期以肌肉的生长为主,脂肪的增长较少,尤其是三元杂交瘦肉型的商品猪要充分发挥这一阶段生长瘦肉的特性,科学饲喂,不但可以节省饲料,还可以提高胴体瘦肉率,在这一阶要注意提高日粮中蛋白质的水平,以满足肌肉生长对蛋白质的高需求;在后期以脂肪的沉积为主,这一时期为了控制脂肪的沉积,提高瘦肉率,要适当减少能量的饲喂量,可提高胴体猪肉的品质。在育肥三元商品杂交猪时最好使用优质的全价配合饲料,养殖场可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当地的饲料资源自行配制,在配制饲料时要充分混匀。在饲喂时为了充分发挥三元杂交猪高瘦肉率的这一特性,可选择前催后控的方式进行饲喂,即在肌肉增长的时期,60kg以前可不限量饲喂,可让其自由采食,同时提供充足的饮水。在60kg以后则要限制饲养,控制采食量,每次让其吃到八成饱即可,也可以适当的降低饲料的能量,一直饲喂到出栏,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定温饲喂,饮水则不限,这样不但可以节省饲料成本,还可以减少脂肪沉积,提高胴体瘦肉率,提高猪肉的品质,充分发挥杜长大三元杂交猪的生产性能。三元杂效猪的适时出栏体重为80-90kg,此时的屠宰率、瘦肉率、饲料报酬率均为理想水平,此时上市经济效益最佳。虽然育肥猪的各项机能已发育完全,抵抗力强,但是也要加强管理,避免疾病的发生。除了要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外,还要定期对猪舍以及工具进行消毒。另外,杜长大三元杂交猪的生长强度高,对周围环境的应激较强,当发生应激反应时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增重,抵抗力也会下降,甚至会发生死亡,因此,要做好猪群的抗应激工作,做好夏季防暑、冬季的抗寒工作,另外,还要加强通风换气,减少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饲养密度要适宜,防止猪群产生咬耳、咬尾、打架等恶癖。

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快速育肥技术

一、品种特性:
(一)长白猪,原产丹麦。
1.外貌特征:
全身被毛呈白色,头小清秀,耳大前倾,四肢高细,后躯发达,背腹平直体躯长,有16对肋骨,乳头6~7对。
2.生产性能:
长白猪生长发育快,省饲料,屠宰率高,胴体瘦肉率高;繁殖性能好,饲料利用率高,具有产仔数较多,对饲料营养要求高等特点。各地用长白猪做父本与本地母猪开展二元或三元杂交,均有较好的杂交效果。日增重比本地猪提高10%~26%,瘦肉率增加5%~8%。长白猪性成熟较晚,6月龄开始出现性行为,9~10月龄体重达120㎏左右开始配种。初产母猪产仔数10~11头,经产母猪产仔数11~12头。
(二)大约克猪,原产英国。
1.外貌特征:约克夏猪体格大,体型匀称。耳直立,鼻直,背腰微弓,四肢较长,头颈较长,脸微凹,体驱长,全身被毛白色,故称大白猪。成年公猪体重250~300千克,成年母猪体重230~250千克。
2.生产性能:增重速度快,省饲料,出生6月龄体重可以达100千克左右。营养良好,自由采食的条件下,日增重可达700克左右。每千克增重消耗配合饲料3千克左右。体重90千克时屠宰率71%~73%,瘦肉率60%~65%;经产母猪产仔数11头,乳头7对以上,8.5~10月龄开始配种。
(三)杜洛克猪,原产美国。
1.外貌特征:全身被毛呈棕红色,体躯高大,粗壮结实,全身肌肉丰满平滑,后躯肌肉特别发达,头较小,颜面微凹,鼻长直,耳中等大小,向前倾,耳尖稍弯曲,胸宽而深,背腰略呈拱形,腹线平直,四肢强健,蹄黑色。
2.生产性能:增重快,饲料报酬高(料肉比为2.8~3.2∶1),胴体品质好、眼肌面积大、瘦肉率高等优点,而在繁殖性能方面较差些。故在与其它猪种杂交时,经常作为父本,以达到增产瘦肉和提高产仔数的目的。
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肉猪身子长、屁股大、双脊梁、小耳朵、小肚子。杜长大猪产仔数较少,大群平均仅为9-10头,繁殖性能方面较差些但母性较强,育成率高。该猪种具有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抗逆性强,胴体品质好、眼肌面积大、瘦肉率高等优点,经济效益明显等特点,适宜大力推广。育肥期平均日增重750克以上,料肉比2.5-3.0:1。胴体瘦肉率在60%以上,屠宰率为75%。

二、快速育肥
(一)仔猪饲养管理
1.1仔猪选购一看品种,选择优良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肉猪;二看产地,就近选购,以免应激反应发生疾病,严禁从疫区及有病猪场购入仔猪;三看精神:仔猪健康活泼、毛色光亮、鼻镜湿润;四看检疫证,仔猪必须要有防疫证和检疫证。五看是否经过保育。
1.2适时去势对没有去势的仔猪待购进后应自家环境和饲料,进行去势。去势后仔猪食欲增加,生长快速,饲料利用率高,肉品质好。
1.3防寒保暖温度对仔猪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长快速和饲料利用上,温度过低会发生感冒、肺炎等疾病,会导致猪生长减慢,饲料利用率将低等。新购进的仔猪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0~25℃左右为宜,在寒冷的冬季保持猪舍内小气候恒定适温,在日常管理中注意关闭门窗,在仔猪睡卧处勤换干燥的垫草,使用保暖设备。生产过程中尽可能为仔猪创造适宜的环境温度。
1.4加强饲养仔猪生产发育迅速,特别是肌肉和骨骼的生长能力很强,而消化系统和抵抗能力比较弱,应给予丰富的营养,足够清洁的饮水和细心的护理,同时注意圈内清洁卫生,尽量让仔猪运动,增强抵抗能力,防止猪感冒和腹泻。
(二).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2.1日粮搭配多样化猪只生长需要各种营养物质,单一饲料往往营养不全面,不能满足猪生长发育的要求。多种饲料搭配应用,可以发挥蛋白质及其它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从而提高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利用率。饲料建议配方:玉米30、燕麦15、小麦15、麸皮15、蚕豆(豌豆)10、麻渣(脱毒)10,添加剂(育肥猪育混料、人工盐、生钙粉、猛吃猛长)4.5、食盐0.5。
自制配合日粮可参考以下配方:
25-45公斤育肥猪:玉米40%、稻谷25%、麸皮(小麦)15%、豆类(炒熟)10-15%、油饼3-7%、鱼粉2-5%、食盐1%和适量的饲料添加剂。
45-75公斤育肥猪玉米50%、米糠15%、麸皮(小麦)15-20%、豆类(炒熟)10-12%、油饼8-10%、鱼粉1-2%、食盐1%和适量的饲料添加剂。
75公斤育肥猪以上玉米60%、米糠10%、麸皮(小麦)8-10%、豆类(炒熟)6-8%、油饼10-12%、鱼粉1%、食盐1%和适量的饲料添加剂。
2.2饲喂定时、定质、定量定时指每天喂猪的时间和只数要固定,这样不仅使得生活有规律,而且有利于消化液的分泌,提高猪的食欲和饲料利用率。精料为主时,每天饲喂2-3次即可,青粗饲料较多时,每天增加1-2次。饲料要定量,不要忽多忽少,以免影响食欲,降低消化率。根据猪的食欲和生长阶段调整饲喂,每次以八、九成饱为宜,使猪在每次饲喂时能保持旺盛的食欲。饲料要保持相对稳定,变换饲料时要逐渐进行,使猪对新饲料有个适应和习惯的过程。
2.3饲料生喂饲料煮熟后,破坏了一部分维生素,还有某些蛋白质会发生变性,降低消化率。生喂可节省燃料,减少开支,降低饲养成本。但是必须保证饲料品质。
2.4日粮稀稠日粮过稀不仅影响唾液分泌,而且稀释胃液,影响饲料的消化。日粮调制以捏成团不散为好。饲喂后,给足洁净水。
2.5驱虫与防疫育肥前用驱虫净或阿维菌素等驱虫,并进行仔猪副伤寒及猪三联疫苗免疫注射。

(三).适时出栏
生猪饲养6-8月龄,体重达75-80公斤左右,猪肉市场好即可出栏。

小鹅瘟的流行特点 小鹅瘟的诊断及防控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所引起的雏鹅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侵害对象为3~20日龄的雏鹅。,以传播快、高发病率、严重下痢、渗出性肠炎。本病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包括病鹅的分泌物、排泄物、种蛋及病鹅饮过的水、饲料、用具、场地等。该病是危害养鹅业的主要病毒性传染病。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小鹅瘟的流行特点小鹅瘟的诊断及防控。

1、病原

小鹅瘟病毒(GPV)是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成员,该病毒粒子体积小、结构简单,粒子直径大小20-22nm,外观为圆形或六角形,无囊膜,呈20面体对称的单链线性DNA病毒。GPV在体内的肝脏、脾脏、胸腺和法氏囊中分布广泛,且病毒含量较高。GPV在外界环境中稳定性较强,在25-15℃的低温环境下,至少可存活9年以上,在56℃经3h,仍具有致病性,经脱氧胆酸钠盐、氯仿、0.5%酚、乙醚、1:1000福尔马林等溶液处理后,病毒仍然具有活性,且稳定性较强,接种鸭胚致病效果无明显变化。GPV与本属其他成员显著不同的特点是不能凝集哺乳动物和禽类的红细胞,从我国分离的GPV对鸡、鹅、大白鼠、小鼠、兔、猪和绵羊等动物的红细胞均无凝集作用与未处理的病毒接种鸭胚没有显著差异。

2、流行特点

鹅是该病的主要易感动物,特别是20日龄以内的雏鹅易感性最强,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0%以上,年龄大的成年病鹅往往临床症状较轻,甚至无症状。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鹅、耐过带毒鹅和健康带毒鹅。在自然情况下,该病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健康鹅通过直接接触患病鹅、带毒鹅或间接接触被患病鹅、带毒鹅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等被感染发病。养鹅场的卫生状况较差,饲养管理不当、防疫检疫工作不到位等因素,都会促进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3、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根据该病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三种类型,病程长短与日龄有关,一般日龄较小的鹅发病迅速,病情较重。最急性型表现为突然发病,一般多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鹅,病鹅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废绝,短时间内死亡,死亡率高达95%-100%。急性型是临床常见发病类型,多发生于1-3周龄的雏鹅,病程初期症状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下降或废绝,离群呆立,病鹅下痢,排出含有气泡或纤维碎片的黄白。色或黄绿色稀粪,泄殖腔周围有稀粪沾污,泄殖腔扩张,病鹅发病1-2天后,病鹅迅速脱水、消瘦,出现神经症状,迅速死亡。亚急性型多发生于日龄较大的雏鹅,临床症状表现为精神萎靡,持续下痢,身体消瘦,病程大约持续3-7天,部分患病鹅可自愈。

对病死鹅进行剖检,可见其心肌苍白,心包积液。肝脏淤血肿大,颜色呈黄褐色,部分病例可见胆囊肿大,内有大量黄绿色胆汁。胰腺呈暗红色,表面可见坏死点。肾脏肿大,表面有坏死灶。该病的特征性病变是小肠(空肠、回肠)发生急性卡他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肠管外观极度膨大,质地坚实,长约2-15cm,状如香肠。剖开肠管,可见肠管内被灰色的栓子塞满,取出栓状物,可见肠壁变薄且光滑,直肠黏膜充血,有出血点和出血斑。出现神经症状的病鹅还可见脑膜下血管出血。

4、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剖检,不难做出诊断,但是目前该病的发病年龄有增大的趋势,非典型症状和潜伏期感染的病例越来越多,因此,对于该病的确诊还需进一步采用病毒分离、琼脂扩散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中和试验、免疫电镜、核酸探针和PCR等实验室检测技术。目前,ELISA是常见的检测小鹅瘟抗原的有效方法,此试验采用的酶标记单抗具有纯度高,容易制备,易于商品化的优点。试验将单抗的高度特异性与ELISA的高度敏感性结合在一起,使得检测方法特异而灵敏,且所需时间短。

5、预防措施

由于该病对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不敏感,因此临床治疗和预防效果不明显。免疫接种可有效预防小鹅瘟的发生,养鹅户要制定科学的免疫计划,为鹅群注射免疫疫苗、抗血清、卵黄液等药物。在疫苗的使用上,应合理地使用疫苗,注意使用药物的针对性,才能提高免疫预防的效果。可在种鹅开产前15-20天,给鹅肌肉注射小鹅瘟弱毒苗,这样可使所孵出的雏鹅获得被动免疫,抵抗小鹅瘟病毒的入侵。日龄较小的雏鹅可皮下注射小鹅瘟灭活疫苗或高免血清,日龄较大的成鹅则使用活疫苗或者卵黄液,并在日粮中加入环丙沙星、强力霉素等抗菌药物,这样可有效预防继发感染,治疗效果更好。

基本介绍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所引起的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临床以精神委顿,离群独偶,鼻孔流出浆液性鼻液,患鹅频频摇头,拉灰黄色或黄绿色稀粪,神经紊乱,小肠中后段黏膜坏死脱落与纤维素性渗出物凝固形成栓子,形如腊肠状为特征。常呈败血经过,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对养鹅业生产危害极大。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兽医临床实践经验,将该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主要病变、临床诊疗方法作一总结,为养鹅业主防治本病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希望本文对养鹅业主有所帮助。
发病情况
1.本病全年均有发生,但多发生于冬末春初,主要侵害3-20日龄的雏鹅。
2.鹅群发病呈暴发流行,发病突然,传播迅速,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死亡率。
3.饲养管理水平低,育雏温度低,鹅舍地面潮湿,卫生环境差,鹅只日龄小,其发病率较高。
4.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低,缺乏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并发病的存在等均能诱发和加剧本病的发生和死亡。
5.患病的鹅群,若有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本病的单一感染。
6若发现有个别鹅场的患病鹅群发病日龄最迟的持续至33天龄,但死亡率极低。40日龄以上的鹅只,未见发生本病。
临诊症状本病潜伏期为3-5天,以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扰乱为主要表现。根据病程的长短不同,可将其临诊类型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亚急性型三种。
最急性型最急性型多发生于3-10日龄的雏鹅,通常是不见有任何前驱症状,发生败血症而突然死亡,或在发生精神呆滞后数小时即呈现衰弱,倒地划腿,挣扎几下就死亡,病势传播迅速,数日内即可传播会群。
急性型急性型多发生于15日龄左右的雏鹅,患病雏鹅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羽毛松乱,头颈缩起,闭眼呆立,离群独处,不愿走动,行动缓慢;虽能随群采食,但所采得的草并不吞下,随采随丢;病雏鹅鼻孔流出浆液性鼻液,沾污鼻孔周围,病鹅频频摇头;进而饮水量增加,逐渐出现拉稀,排灰白色或灰黄色的水样稀粪,常为米浆样浑浊且带有气泡或有纤维状碎片,肛门周围绒毛被沾污;喙端和蹼色变暗(发绀);有个别患病雏鹅临死前出现颈部扭转或抽搐、瘫痪等神经症状。据临床所见,大多数雏鹅发生于急性型,病程一般为2-3天,随患病雏鹅日龄增大,病程渐而转为亚急性型。
亚急性型亚急性型通常发生于流行的末期或20日龄以上的雏鹅,其症状轻微,主要以行动迟缓,走动摇摆,拉稀,采食量减少,精神状态略差为特征。病程一般4-7天,间或有更长,有极少数病鹅可以自愈,但雏鹅吃料不正常,生长发育受到严重阻碍,成为“僵鹅”。
病理变化最急性型最急性型病例,剖检时仅见十二指肠黏膜肿胀充血,有时可见出血,在其上面覆盖有大量的淡黄色黏液;肝脏肿大充血出血,质脆易碎;胆囊胀大、充满胆汁,其他脏器的病变不明显。
急性型急性型病例,解剖时可见肝脏肿大,充血出血,质脆;胆囊胀大,充满暗绿色胆汁;脾脏肿大,呈暗红色;肾脏稍为肿大,呈暗红色,质脆易碎。肠道有明显的特征性病理变化;病程稍长的病例,小肠的中段和后段,尤其是在卵黄囊柄与回盲部的肠段,外观膨大,肠道黏膜充血出血,发炎坏死脱落,与纤维素性渗出物凝固形成长短不一(2-5厘米)的栓子,体积增大,形如腊肠状,手触腊肠状处质地坚实,剪开肠道后可见肠壁变薄,肠腔内充满灰白色或淡黄色的栓子状物(以上俗称为腊肠粪的变化,是小鹅瘟的一个特征性病理变化)。也有部分病鹅小肠中后段未见明显膨大,但可见到肠黏膜充血出血,肠腔内有大量的纤维素性凝块和碎片,未形成坚实栓子。
临床症状
发病鹅普遍出现下痢、口吐粘液、采食量减少等症状,个别鹅出现转脖、抽搐的情况。日龄较大一般没有出现神经症状,发病鹅表现为下痢、采食量减少。
病理剖检
可见肠道的血管怒张,十二指肠的粘液增多,粘膜呈现橘黄色,小肠中后段膨大增粗,肠壁变薄,里面有容易剥离的凝固性栓子。肝脏肿大,呈棕黄色,胆囊明显膨大,充满蓝绿色胆汁。胰腺颜色变暗,个别的胰腺出现小白点。心肌颜色变淡,肾脏肿胀。法氏囊质地坚硬,内部有纤维素性渗出物。有神经症状的鹅剖检时,可见脑膜下血管充血。
区别诊断
区别鹅副粘病毒病、与小鹅瘟,本病1-3周龄的雏鹅易发,前者所有龄期的鹅都可发生。
防治措施
预防
1、加强消毒:全场定期(建议每周一次)消毒,针对垫草、料槽、场地,应用百毒杀进行喷雾消毒。对病死鹅要作深埋,加入消毒粉(如三氯异氰尿酸钠、生石灰等)处理
2、把好引种关,引进健康鹅。防止带回疫病,已引进的要隔离饲养观察。
防治
孵出的雏鹅自身就有免疫力。如母鹅没有进行防疫,雏鹅要在1日龄内皮下注射疫苗,或皮下注射可起到预防作用;发病时用鹅瘟康肽皮下注射可治愈
加强管理,增强鹅体的抗病力,注意鹅舍通风干燥,定期消毒,冬天防寒保暖,平时可用土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饮水,注意每种药使用后必须换另一种药。

小鹅瘟的流行特点 小鹅瘟的临床症状与防治


最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养殖业也开始迅猛发展,与此同时,各种新型疫情也逐渐多样化。小鹅瘟是一种发病率极高的小鹅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染病鹅群年龄为4~20日龄的雏鹅。在我国,该种病毒发病范围大、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难以得到有效控制,是危害鹅类养殖业的几种重大疾病之一。本文就有关此类病毒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希望能为广大养殖人员提供一定帮助。

1、流行特点

小鹅瘟是一种球形病毒,属细小病毒。疫情发生后,我国科研人员对该种病毒进行了分离纯化。经研究,该病毒在56℃高温下仍可将鹅胚在30min内处死,且在这种温度中可存活3h而仍然保持感染性,是一种高适应温度的病毒。经过多项感染实验得知,此种病毒对其他家禽,如鸡、鸭以及其他家畜等都没有明显的侵染作用,即对鹅类有明显的特异致病性。病毒侵入雏鹅体内后,主要存在于肝、脾、脑、血液等重要器官和循环系统中,且雏鹅自身免疫系统不具有自动清除此类病毒的免疫功能。

本病多发于4~20日龄的雏鹅,另有研究发现,本病发病率与死亡率与母体是否有此类病毒免疫性密切相关。另外,本病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又有不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5日龄以内的雏鹅染病后死亡率高达95%以上,给当地养殖业造成了重大损失。其中,成年鹅也可感染此病毒,但因其通常短期内不会表现出发病症状,所以难以及时发现,这就导致成年鹅将病毒在更大范围内传播给其他雏鹅。疫情一旦发生容易引起鹅类大面积死亡,难以控制。

2、临床症状

病鹅发病初期并无显著症状,染病雏鹅通常表现出精神萎靡,双腿无力,食欲不振,眼皮沉重,呜叫声虚弱等症状,通常排便会呈青绿色或白色稀水状。一旦出现白色粪便排除增多现象,则鹅群内大部分雏鹅开始大范围的发病死亡,疫情暴发。本病有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三种类型。最急性病毒一般存在于7日龄内的雏鹅,鹅只极易染病,发病时间短,一般感染后突然发病死亡。患病雏鹅鼻孔内有少量浆性分泌物,且喙断发绀,蹼色明显变暗。急性病毒,常发病于7~14日龄的雏鹅。患鹅精神不振,食欲减退,饮水量增加,双腿无力,有站立困难,粪便为稀水状,肛周常挂有异物。另外,患鹅出现一定程度的呼吸困难,双眼眼睑缺水干燥,嗉囊内有气泡,造成呼吸不畅,在死亡前还可能出现抽搐、麻痹现象。临床数据显示一般染病后2h内即可造成死亡。亚急性病毒,通常存在于鹅群大量发病后期,14日龄以上的雏鹅。此时雏鹅有一定的免疫能力,发病症状同急性相似,但病程较长,一般3~7d。

3、剖检变化

经过对患鹅的解剖实验发现,患小鹅瘟的雏鹅通常在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上都有感染表现,特别是肠道。雏鹅小肠的中下段通常表现出极度膨大且一般为灰白色,质地坚实。进一步解剖后可发现小肠内部充斥着大量淡黄色栓状物,以至于堵塞肠道,造成肠道壁多有出血斑点,有部分淤血。另外,其他器官,如心脏、肺、胆囊等结构上出现不同程度的淤血以及出血点。

4、疫苗预防

自1961年从我国发现此类病毒后,研究人员通过对染病的不同日龄的雏鹅进行病毒分离与处理,研究纯化出治疗此病的疫苗并大量投入使用。在成年鹅体内定期注射,保证出生后的雏鹅都获得对于小鹅瘟的免疫能力。

病毒疫苗种类大概有小鹅瘟鹅胚全毒疫苗、小鹅瘟鸭胚化弱毒疫苗,以及某些从患鹅体内分离出的免疫血清,可用于母鹅的注射免疫。以上几种方法都可以保证95%以上的雏鹅获得免疫力,减少疫情发病率。另外,对于鹅舍要定期及时消毒处理,增加通风,及时清扫排泄物,避免细菌滋生。

5、治疗方法

目前市面上还没有针对于此类病毒的有效治疗药物,可以使用染病雏鹅血清或卵黄抗体治疗.搭配电解多维以及炎炎通泰等药物在雏鹅的饮水中,可以提高治愈率,避免病情恶化。

诊断与防治该病,应做到提前防治,早发现,早治疗。由于此病传播速度快、范围广,难以有效控制,所以要本着防治大于控制的原则,加强监管,及时采取措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小鹅瘟基本介绍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所引起的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临床以精神委顿,离群独偶,鼻孔流出浆液性鼻液,患鹅频频摇头,拉灰黄色或黄绿色稀粪,神经紊乱,小肠中后段黏膜坏死脱落与纤维素性渗出物凝固形成栓子,形如腊肠状为特征。常呈败血经过,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对养鹅业生产危害极大。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兽医临床实践经验,将该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主要病变、临床诊疗方法作一总结,为养鹅业主防治本病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希望本文对养鹅业主有所帮助。
发病情况
1.本病全年均有发生,但多发生于冬末春初,主要侵害3-20日龄的雏鹅。
2.鹅群发病呈暴发流行,发病突然,传播迅速,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死亡率。
3.饲养管理水平低,育雏温度低,鹅舍地面潮湿,卫生环境差,鹅只日龄小,其发病率较高。
4.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低,缺乏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并发病的存在等均能诱发和加剧本病的发生和死亡。
5.患病的鹅群,若有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本病的单一感染。
6若发现有个别鹅场的患病鹅群发病日龄最迟的持续至33天龄,但死亡率极低。40日龄以上的鹅只,未见发生本病。
临诊症状本病潜伏期为3-5天,以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扰乱为主要表现。根据病程的长短不同,可将其临诊类型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亚急性型三种。
最急性型最急性型多发生于3-10日龄的雏鹅,通常是不见有任何前驱症状,发生败血症而突然死亡,或在发生精神呆滞后数小时即呈现衰弱,倒地划腿,挣扎几下就死亡,病势传播迅速,数日内即可传播会群。
急性型急性型多发生于15日龄左右的雏鹅,患病雏鹅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羽毛松乱,头颈缩起,闭眼呆立,离群独处,不愿走动,行动缓慢;虽能随群采食,但所采得的草并不吞下,随采随丢;病雏鹅鼻孔流出浆液性鼻液,沾污鼻孔周围,病鹅频频摇头;进而饮水量增加,逐渐出现拉稀,排灰白色或灰黄色的水样稀粪,常为米浆样浑浊且带有气泡或有纤维状碎片,肛门周围绒毛被沾污;喙端和蹼色变暗(发绀);有个别患病雏鹅临死前出现颈部扭转或抽搐、瘫痪等神经症状。据临床所见,大多数雏鹅发生于急性型,病程一般为2-3天,随患病雏鹅日龄增大,病程渐而转为亚急性型。
亚急性型亚急性型通常发生于流行的末期或20日龄以上的雏鹅,其症状轻微,主要以行动迟缓,走动摇摆,拉稀,采食量减少,精神状态略差为特征。病程一般4-7天,间或有更长,有极少数病鹅可以自愈,但雏鹅吃料不正常,生长发育受到严重阻碍,成为“僵鹅”。
病理变化最急性型最急性型病例,剖检时仅见十二指肠黏膜肿胀充血,有时可见出血,在其上面覆盖有大量的淡黄色黏液;肝脏肿大充血出血,质脆易碎;胆囊胀大、充满胆汁,其他脏器的病变不明显。
急性型急性型病例,解剖时可见肝脏肿大,充血出血,质脆;胆囊胀大,充满暗绿色胆汁;脾脏肿大,呈暗红色;肾脏稍为肿大,呈暗红色,质脆易碎。肠道有明显的特征性病理变化;病程稍长的病例,小肠的中段和后段,尤其是在卵黄囊柄与回盲部的肠段,外观膨大,肠道黏膜充血出血,发炎坏死脱落,与纤维素性渗出物凝固形成长短不一(2-5厘米)的栓子,体积增大,形如腊肠状,手触腊肠状处质地坚实,剪开肠道后可见肠壁变薄,肠腔内充满灰白色或淡黄色的栓子状物(以上俗称为腊肠粪的变化,是小鹅瘟的一个特征性病理变化)。也有部分病鹅小肠中后段未见明显膨大,但可见到肠黏膜充血出血,肠腔内有大量的纤维素性凝块和碎片,未形成坚实栓子。
临床症状
发病鹅普遍出现下痢、口吐粘液、采食量减少等症状,个别鹅出现转脖、抽搐的情况。日龄较大一般没有出现神经症状,发病鹅表现为下痢、采食量减少。
病理剖检
可见肠道的血管怒张,十二指肠的粘液增多,粘膜呈现橘黄色,小肠中后段膨大增粗,肠壁变薄,里面有容易剥离的凝固性栓子。肝脏肿大,呈棕黄色,胆囊明显膨大,充满蓝绿色胆汁。胰腺颜色变暗,个别的胰腺出现小白点。心肌颜色变淡,肾脏肿胀。法氏囊质地坚硬,内部有纤维素性渗出物。有神经症状的鹅剖检时,可见脑膜下血管充血。
区别诊断
区别鹅副粘病毒病、与小鹅瘟,本病1-3周龄的雏鹅易发,前者所有龄期的鹅都可发生。
防治措施
预防
1、加强消毒:全场定期(建议每周一次)消毒,针对垫草、料槽、场地,应用百毒杀进行喷雾消毒。对病死鹅要作深埋,加入消毒粉(如三氯异氰尿酸钠、生石灰等)处理
2、把好引种关,引进健康鹅。防止带回疫病,已引进的要隔离饲养观察。
防治
孵出的雏鹅自身就有免疫力。如母鹅没有进行防疫,雏鹅要在1日龄内皮下注射疫苗,或皮下注射可起到预防作用;发病时用鹅瘟康肽皮下注射可治愈
加强管理,增强鹅体的抗病力,注意鹅舍通风干燥,定期消毒,冬天防寒保暖,平时可用土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饮水,注意每种药使用后必须换另一种药。

鹅常用的给药途径及其特点有哪些


1)拌料给药 该法简便易行.节省人力。减少应激。效果可靠,主要适用于预防性用药.尤其适应干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的长期性投药.一般的抗球虫药及抗组织滴虫药.只有在一定时间内连续使用才有效,因此常采用拌料给药。抗生素用于促进生长及控制某些传染病时.也应混于饲料中给予.盐霉素及吩噻嗪(驱虫药)难溶于水。必须混于饲料中给予。为了使所有鸭、鹅都能吃到大致相等的药物,必须把药物和饲料混合均匀,尤其对某些容易引起药物中毒或副作用大的药物,更是如此。

2)饮水给药 适用于短期投药和紧急治疗投药,此法可以将药物溶于大量饮水中。让鸭、鹅短时间内饮完,也可以把药物稀释到一定浓度。让鸭、鹅全天自由饮水,饮水使用的药物必须是水溶性的。

(3)经口投药此法一般只用于个别治疗.适合于较小的鸭,鹅群,虽剂量准确,疗效有保证.但费时费力。对于某些弱雏。经口注入无机盐、维生素及葡萄糖混合剂常可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片剂或胶囊可经口投入食道的上端.或用带有软塑料管的注射器把药物经口注入鸭,鹅的食道内。液体药物直接灌服于鸭、鹅口腔时.或用软塑料管插入食道过浅,常可引起鸭、鹅窒息死亡,必须注意。

(4)体内注射 此法常用皮下注射及肌内注射。适用于逐只治疗.尤其是紧急治疗。根据药物在消化道内吸收情况不同。可分为容易吸收、部分吸收和不吸收二类。所有的磺胺类药物、抗球虫药物、抗组织滴虫药物、强力霉素及新生霉术等均属于容易吸收类。金霉素、四环素、青霉素等属于部分吸收类。所有驱蠕虫剂、红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壮观霉素。林可布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属于难吸收或不吸收类.对难被肠道吸收的药物,为了获得最好的效果,可用注射法给药,但这类药物中某些药物由于有毒性.不能直接注射。

(5)体表用药此法所用的药物主要是外伤药和各种杀虫剂.

(6)气雾给药 此法是将药物以气雾剂的形式喷出.使之分散成微粒。吸收进入血液而发挥全身治疗作用。若喷雾于皮肤或黏膜表面。则可发挥保护创面、消毒、局麻,止血等局部作用.也可用于室内空气消毒和杀虫。此法要求药物对鸭、鹅呼吸道无刺激性,且药物能溶解于呼吸道的分泌液中。否则.会引起呼吸道炎症。

(7)蛋内注射此法是把有效的药物直接注人种蛋内,以消灭某些可以通过蛋传递的病原微生物。

鹅病流行特点与防控对策


罗浩元1,陈桂林2,陈海3

(1.广西平南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537300;2.广西平南县动物卫生监督所537300;3.广西平南县思旺镇水产畜牧兽医站537321)

摘要: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鹅的养殖数量日益增加,伴随而来的便是不断产生的鹅病,这给养鹅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对当前鹅病多发的流行特点、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鹅病产生前后应采取的相关对策,意在有效控制鹅病,降低经济损失。

关键词:鹅病;流行特点;对策

1流行特点

随着养鹅规模的日益扩大,养鹅业不断发展,鹅病呈现出很多新的流行特点。

1.1复杂性增加,新病不断出现

近年来鹅病流行呈现的最主要的新特点便是鹅病的复杂性增加,新病不断出现。鹅病的复杂性以及新病不断出现是随着规模的不断增加而出现的,而养鹅场的规模不断扩大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养鹅场发展中不可调和的矛盾。

1.2防治难度不断增加

造成鹅病预防治疗难度不断增加的客观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鹅病的复杂性增加,新病不断增加,为养殖户针对性预防鹅病,准确诊断鹅病,及时治疗鹅病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造成鹅病的原因多样化,如胚源性以及各种病毒细菌,致病因素复杂化,养殖户很难做到严密防治。主观上的原因是养殖户的防控技术没有与鹅病同时进步,防治手段都相对落后。

1.3发病率、死亡率越来越高

现代鹅病流行的特点是鹅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较过去高。养鹅场暴发鹅病更加容易,概率更高,而且一旦暴发流行性疾病,很快就会波及到整个养鹅场,十分容易传染、肆虐,造成大量的死亡。这与养鹅场的规模、管理模式密切相关,是现代养鹅业流行的另一个明显的特点。

2.防控对策

鹅病流行日益复杂化,传统的防控对策不太有效,所以必须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防控现代鹅病。

2..1防控根本原则

防控鹅病,首先养殖户要树立起正确的防控观念,坚持科学的防控原则。养殖户要树立起重视疫病、重视免疫工作的观念,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治并举”的原则。养殖户要重视疫病防疫的工作,这是现代养鹅业中的核心重点工作,积极做好各项免疫工作,防患于未然。

2..2具体防控方法

鹅病的防控要从小抓起,从雏鹅破壳而出的那时起就应该开始鹅病的防控工作。首先淘汰掉一部分劣质的雏鹅,然后对挑选出的合格雏鹅进行科学饲养,当雏鹅6周龄左右的时候需要注射相关的免疫疫苗;其次,在日常饲养鹅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疫病的高发时节,需要在鹅的正常饲料中添加合适的药物以及少量的抗生素,最后,对鹅群时时关注,一旦发现有疫病的症状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治疗鹅病要根据其症状准确诊断为何种具体的鹅病,根据鹅病用对药,用好药。此外,鹅病的预防要从点滴做起,最根本的是做好养鹅场的日常卫生和药物消毒工作。养殖户应该每日清理一次鹅粪,鹅10周龄以后,由于其进食量大,排粪多,还应该适当的增加清粪频率。定期对养鹅场进行药物消毒处理,可以使用消毒粉或者消毒液。对地面的消毒工作使用消毒粉效果最佳,对鹅笼以及空气的消毒则通过喷洒消毒液的方式,如果两种方式结合使用的效果更佳。

2..3科学饲养管理

通过改善鹅饲料的营养结构以及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来防控鹅病,是现代化养鹅的基本要求,也是防控鹅病的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手段办法。养殖户饲喂鹅群的饲料首先要保证营养丰富,其次应该去单一化,人工饲料与天然饲料相结合,提高鹅群的体质,增强鹅群的免疫能力。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是指将现代的养殖管理方法与养殖户传统的养殖经验相结合,在管理饲养鸭群的过程中体现高效率、低成本、高品质、技术性等特点。

3结语

防控鹅病需要现代科学的方法,做好免疫预防工作,加强饲养管理工作,确保疾病诊治工作等。

参考文献:

马力,杨丽梅.几种常见鹅病的防治.中国禽业导刊,2007(06):36.

侯治平.鹅病防治技术.四川农业科技,2000(11):20-21.

预防鹅病综合技术.内江科技,2000(06):46.

养鹅三看,提高产蛋率的方法


鹅,是鸟纲雁形目鸭科动物的一种。属于家鹅。家鹅的祖先是雁,大约在三四千年前人类已经驯养。现在世界各地均有饲养。鹅头大,喙扁阔,前额有肉瘤。母鹅产蛋量的多少除受品种、年龄和饲养管理影响外,合理补料也是提高鹅产蛋量的重要环节。下面具体给大家介绍:养鹅三看,提高产蛋率的方法。

一看膘补料
母鹅过肥,产蛋量低,有的甚至停产;母鹅过瘦,营养缺乏,产蛋量也低。对过肥鹅,应适当减少精料,必要时暂停喂给精料,圈养的母鹅适当增加运动或放牧;对瘦鹅增喂精料,增加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晚上还应增喂2次。
二看粪补料
鹅粪粗大、松软呈条状,表面有光泽,用脚轻拨能分几段,说明营养适当,消化正常。若鹅粪细小、结实,颜色发黑,轻拨粪便,断面呈粒状,表明精料喂量过多,青料喂量少,消化吸收不正常,应减少精料喂量,增喂青饲料。鹅粪色浅不成形,一排出就散开,说明精饲料喂量不足,应补喂精饲料。
三看蛋补料
产蛋鹅摄入营养物资不足,弹壳会变薄,蛋小或发生畸变。发生这种情况,必须加喂豆饼、花生饼、鱼粉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饲料,使日粮粗蛋白质含量提高到22﹪以上,每只鹅每天饲喂量增至280~320克,同时要添加矿物质饲料。

养殖技术
鹅是杂食性家禽,对青草粗纤维消化率可达40%~50%,所以有青草换肥鹅之称。从鹅的生物学角度看,鹅的肌胃压力比鸭大0.5倍,比鸡大1倍,能有效地裂解植物细胞壁,易于消化。另外鹅消化道比体长长10倍,而鸡仅为7倍,加上鹅小肠中碱性环境,能使纤维溶解,因而鹅从牧草中吸收营养的能力特别强。牧草营养价值高,加上配合饲料的补饲,营养全面,使发展种草养鹅成为投资少、周期短、收效高、农民致富的一条好途径。
雏鹅舍的准备
1.清洁和消毒。选择保温性能好的房屋作为育雏室。将雏鹅舍的地面、墙壁、门、窗等处打扫干净,用热石灰水粉刷墙壁,把洗净的用具放入育雏室,用0.2%的百毒杀喷洒1次后,再按每立方米容积福尔马林液30毫升加15克高锰酸钾混合,关好门窗密闭后熏蒸24小时以上。
2.垫料及保温。进鹅苗前2天,在鹅舍铺好细木刨花、碎新鲜稻草等垫料。准备好250瓦的红外线灯、煤炉等取暖设备,并检查舍内有无贼风进口,在墙壁上安装抽风机以便换气。
3.备好水盘、料盘。水盘和料盘按5羽雏鹅配1个均匀摆放,调好高度。
4.调节温度。在雏鹅进舍前几小时,预开取暖设施,使地面与雏鹅背部等高处的温度达28~30℃,并保持恒温。
雏鹅的饲养管理
1.育雏密度及湿度。为有效利用鹅舍设施,一般雏鹅的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0~25只,最好用高为35cm的围栏将雏鹅分群,舍内湿度控制在60%~65%,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雏鹅的体质下降,影响生长,所以应勤添垫草,换气排湿,降低湿度。
2.挑选雏鹅。挑选健壮的鹅苗,健鹅苗的特征是卵黄吸收好,脐部收缩完全,腹部松软,腿部粗壮有力,体重适中,精神活泼,眼睛有神,用力一抓感到其挣扎有力,有弹性。如发现卵黄吸收不完全,可用25瓦灯泡放在雏鹅腹部烘5~10分钟,促进卵黄吸收。
3.雏鹅的饮水和开食。水盘中备好2%的葡萄糖水,0.03%高锰酸钾水溶液和复合维生素水溶液,为缓解运输过程中带来的应激,可在水中加入抗菌素、恩诺沙星等。鹅苗进舍后,1~2小时内应先饮水,身体弱不会饮水的,应人工驯饮;2小时后,把准备好的小鹅专用饲料、切碎的嫩黑麦草、苦荬菜放入料槽,任其采食,对个别不会食料的雏鹅,人工驯食1~2次。
4.饲喂方法。雏鹅的消化系统发育未完全,体积较小,雏鹅从食入到排出经过消化道的时间为2小时左右。因此饲喂雏鹅要做到少食多餐。1周龄前,每天可喂8~10次,其中2~3次在晚上喂,这是提高育雏成活率的关键;2周龄时每天可喂6~8次,其中晚上一定要喂1~2次;3周龄起鹅舍内放入砂盘,保健砂砾以绿豆大小为宜。
5.饲料和牧草。根据雏鹅的生理特点,应选用优质小鹅专用饲料(特殊情况下可用小鸡料代替),这样不仅可以满足雏鹅的生长需要,而且可以提高育雏成活率,从而增加养鹅的经济效益。牧草可选用嫩黑麦草、苦荬菜等多汁青绿饲料,切碎后与精料拌和饲喂,供雏鹅自由采食,育雏期精料和牧草的比例为1:2。
6.光照和温度。观察雏鹅的叫声和在舍内分布情况,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适当调整温度和光照。1周龄前要保持全天光照,舍温28~30℃;2周龄保持晚间光照,舍温24~28℃,以后逐步调低舍温;4周龄前舍温保持在20℃以上,晚上喂料时使用灯光照明。
7.分群、卫生及通风。随着鹅体的长大,1周龄后每平方米养雏鹅20只,2周龄后每平方米养雏鹅15只,随后视天气情况,如果适宜可大圈饲养,但每群最好不超过200只。雏鹅在生长过程中,每天从身上抖落的皮屑、羽毛较多,可在每天中午温度较高时抽风换气,没有条件的可短时间开窗开门换气。勤扫栏舍,清除粪便,勤换垫料,保证舍内空气新鲜,同时搞好环境清洁卫生。
8.定期消毒育雏舍。每天打扫鹅舍,经常清洗饲料槽、水槽,每隔5~7天用0.2%的百毒杀喷洒1次。
9.严格执行免疫计划。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免疫程序,及时、正确地进行免疫,加强雏鹅对疫病的抵抗力。

饲养注意事项
1.鹅生长至4~10周龄,应离开育雏舍,转入生长鹅舍。
2.一般每日饲喂4~5次,其中晚上加喂1次。喂料时可把牧草切碎和精料拌和后放在食槽内,精料和牧草的比例为1:4,精料可用自配料,其配方(%)为:玉米粉粒45,米糠15,麸皮10,豆粕22,鱼粉4,骨粉1.5,贝壳粉1.6,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添加剂0.5,食盐0.4。
3.配合料用量应随着饲养日龄逐日增加,牧草可切成1~2cm长喂鹅。如果没有水上运动场,饮水器内要不断清水,每天清洗2次。生长鹅舍每天打扫1次,勤换垫草,遇晴天,可在运动场上加喂牧草,吃完了就添加,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安全,让鹅充分生长。
4.适当调整鹅群,将体弱幼小的鹅集中在一起,单独特殊照顾饲养。对鹅群抽样称重,分析鹅生长情况。若生长过慢,要找出原因。饲养期28~60日龄为生长高峰期,60日龄以后,生长开始减慢,70日龄可将群鹅出售上市。
5.饲养员必须加强巡栏,注意观察鹅只状态,发现早期病鹅及时隔离和治疗。检查和发现病鹅的最适时间是每天早晨天刚亮、中午、深夜及两次喂料之间,此时鹅群正处于休息、睡眠中,病鹅容易表现出各种异常状态,易于发现刚病或有轻微病症的鹅。
6.在饮水中加入抗菌药物,如氟哌酸、恩诺沙星等,从1日龄开始,连用1~3天。能有效地控制慢性呼吸道病、大肠杆菌病等。
7.仔鹅25日龄用吡喹酮10毫克/公斤体重驱绦虫。如果仔鹅水草食得多,应全群服用驱虫药1次。
8.做好消毒工作,减少禽出败、黄曲霉菌病的发生。一旦发现病鹅应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359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