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预防猪发生热应激的营养措施

热应激是指处于极端高温环境中的机体对热环境所做的非特异性的生理反应的总和。随着集约化高密度饲养方式的发展,热应激导致母猪繁殖力下降日趋严重。

热应激使母猪体重损失严重,断奶至再发情的间隔延长,排卵数减少,受胎率下降,胚胎存活率降低,窝产仔数减少,母猪不发情,甚至有可能缩短母猪的利用年限。此外,哺乳母猪热应激期间采食量底下,会使泌乳量不足,从而影响仔猪的生长和断奶前的存活率。

提供优质的蛋白质

哺乳母猪饲粮中的蛋白质和赖氨酸是影响其繁殖性能的关键因素。哺乳期饲粮蛋白质低,会使母猪断奶到再发情的间隔延长。热应激状态下猪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增加,但粗蛋白质过高又会增加母猪的体增热,使母猪感觉更热。所以天气炎热时,给哺乳母猪提供优质的蛋白质并补充必须氨基酸,可有效满足其需要,减少体重损失。

哺乳母猪每天赖氨酸需要量应超过60克,可根据实际的母猪采食量,算得相应的饲料赖氨酸含量。相对于产奶和乳腺生长的苏氨酸是不够的。因此,对于采食量低、体重损失大的母猪而言,苏氨酸成为潜在的具有关键作用的限制性氨基酸。

在21天哺乳期内,对体重损失在75~80千克的母猪而言,饲料中苏氨酸与赖氨酸的比例应提高到75%。对体重损失最小(0~8千克)的母猪而言,饲料中苏氨酸与赖氨酸的比例可减至60%。对于采食典型的玉米豆粕型饲粮的母猪而言,当体重损失最大(75~85千克)时,苏氨酸也许会成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但在其他体重损失情况下,赖氨酸可能仍然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当体重损失最小时,可能缬氨酸成为继赖氨酸之后的第二限制性氨基酸。据报道,将热应激母猪饲粮中精氨酸水平由0.96%提高到1.73%,可降低哺乳母猪的体重损失,提高饲料利用率,但对母猪采食量和仔猪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

提高泌乳期饲粮能量浓度

当提高母猪饲粮能量浓度时,母猪采食量趋于降低,最终能量的摄入量相近。但当使用高脂肪饲粮时,母猪能量摄入量一般均参加。根据热力学原理,在高温条件下,体增热较多可导致采食量降低。而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相比,脂肪的热消耗降低而能量含量较高,因而通过在饲粮中添加脂肪来提高能量浓度对热应急的哺乳母猪更有利。给热应激的母猪饲喂高脂肪饲粮,可缩短母猪从断奶到再发情的间隔。母乳中短链脂肪酸的构成,不用饱和脂肪酸和长链脂肪酸对比过高的油脂。此外,夏天一定要防止添加的脂肪被氧化或酸败,建议同时添加抗氧化剂。

除了发生热应激情况外,不宜在哺乳母猪饲粮中添加脂肪,因为脂肪不能产生类似淀粉那样的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相反,在哺乳母猪饲粮中添加脂肪会降低血浆胰岛素含量和促黄体生成激素分泌。

编辑推荐

夏季如何应对母猪热应激


猪属恒温动物,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散热慢,所以猪很不耐热。而夏季里热应激容易影响母猪的繁殖力,那么应该如何去应对呢?如果出现热应激要打什么针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什么是热应激

1.是猪在高温环境中机体对热环境所作出的非特异性的各种生理反应的总和。

2.应激是指面对变化和不利条件等压力,生物体本身对逆境做出的一种适应反应。应激是关系到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等的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应激是无法避免的,而损害的大小跟则跟猪本身的适应能力有关。

二、有什么症状

呼吸急促(喘)、采食量降低(突然大幅度下降甚至完全不吃)、饮水量大幅增加、频频玩水、喜睡湿地(例如滚卧粪尿)、活动减少(甚至侧躺长时间不动)、精神沉郁(甚至完全忽视周围变化)、皮肤发红、体温升高。

三、热应激对母猪有哪些危害

1、母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在19℃,超过30℃以后配种率下降20%,怀孕猪容易流产,死胎,114天以后还不分娩,死亡率增高。

2、热应激影响母猪发情和受胎率。有研究表明,在高温环境下,后背母猪的初情期平均推迟22天,当温度高于28℃时,母猪的性成熟延迟。而断奶母猪断奶后恢复发情的时间在7-9月份要比其他月份长。而受胎率在夏季也较低,随着温度的不断上升受胎率逐渐下降。

3、影响母猪胚胎的存活率。高温的强烈应激作用使母猪内分泌功能失调,也使外周血液循环加强,身体内部的血液供应量减少,影响到蛋白质的合成,使胚胎营养不足,出现胚胎早期吸收和死亡,因而产仔数明显降低。另外,高温还可使子宫内环境发生许多不良变化,死胎、畸形胎增多。

另外,热应激还影响母猪的产子数、影响母猪的哺乳性能,使泌乳量减少、降低母猪的采食量,从而使妊娠母猪不能够摄入足够的营养,导致生产时没有力气。

四、如何应对母猪热应激

1、改善饲养环境

加强猪舍的遮阳、通风、隔热设施,如搭凉棚、植树、种藤蔓植物;厚垫草屋顶、双层屋顶、屋顶涂白色;电扇、通气扇、天窗等,密闭式猪舍可采取湿帘纵向通风降温系统。及时清粪,保持清洁卫生,减少舍内因粪中微生物发酵产热。经常用凉水冲洗圈舍地面和墙壁,条件许可安装风扇、空调,以降低猪舍温度。

2、提供足够清洁的饮水

提供足够的饮水,猪在超出体温10℃以上的环境中时,饮水量大增。若缺水或者在饮水管在阳光下暴晒,导致猪饮水减少等都会加重母猪的热应激。可以给猪提供0.5%的清洁水来调节体温,减少热应激。

3、合理调整饲料

高温天气,母猪的采食量降低,提高日粮营养浓度,特别是能量、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在猪采食量减少的情况下,尽量满足营养供应。日粮中可以酌情添加赖氨酸,可有效减轻热应激的不良影响,获得较好的生产成绩。可以在饲粮中添加高脂肪,可以在提高能量的同时,缩短母猪从断奶到再发情的间隔。因夏季脂肪容易氧化酸败,建议同时添加抗氧化剂。除了在热应激时,其他时间不宜在哺乳母猪饲粮中添加脂肪,在哺乳母猪饲粮中添加脂肪会降低血浆胰岛素含量和促黄体生成激素分泌。

4、调整饲喂时间

饲喂时间可由以白天为主改为以夜间为主。高温时段空槽,凉爽时段补饲,要少喂勤添。另外,在畜禽体热来源中,热增耗的产量占有较大的份额,在高温时段空槽禁食就是为了减少热增耗,避免热应激的叠加。

5、注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添加

在正常情况下畜禽自身合成的维生素C能满足需要,饲料中一般不补加维生素C。在热应激情况下,畜禽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增加,可通过饲料或饮水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对抗热应激也有一定作用。热应激期间机体细胞内发生了一些变化,添加维生素E能刺激免疫器官,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利于提高抗应激的能力。在热应激的条件下可以添加有机微量元素,从而最大程度的满足母猪对微量元素的需要。

6、在饲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

在母猪热应激反应链中,直接造成机体损坏的是自由基。自由基损坏机体细胞,打破母体体液调节,引发代谢紊乱,损伤生殖和免疫系统。我们的微生态制剂主要成份有:益生菌、抗菌肽、NCG、寡糖等。

益生菌改善肠道健康,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改善养殖环境;

抗菌肽抗菌抗病毒,提高免疫力,增强母猪自身抗应激能力;

NCG促进精氨酸的合成,促进血管发育,增加胎盘的供氧量。

热应激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是养猪生产者普遍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通过营养方面的调控,再加上饲养管理方面的改进,结合维生素、微量元素、微生态制剂的使用,可有效缓解热应激对母猪的负面影响,提高母猪的繁殖力和利用率以及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

五、应该打什么针

一般是补充维生素的,因为动物在应激状态下消耗大量的维生素和氨基酸等等营养物质来调节平衡的。

养殖肉鸡热应激的缓解措施


重视饮水管理热应激时鸡的饮水量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热应激时鸡的产热量有80%以上是通过蒸发作用而散发。研究证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鸡的存活。

增加含氯化钠水的摄取量或降低水温均可减轻热应激的作用。饮水中加盐与饮水的温度之间具有互补作用明显。当饮用水的温度低于鸡体温时,饮用水中添加氯化钠,可显著提高了饮水量和生长速度;当水温接近鸡的体温时,饮水中添加氯化钠对鸡所起作用不大。降低水温但不添加氯化钠,也能提高鸡的饮水量;如果在降低水温的同时添加氯化钠,对减轻肉鸡的热应激具有迭加作用。

降低鸡群密度盛夏来临前,可根据饲养方式结合转群、并群、淘汰等进行一次疏群,安排适宜的装笼鸡数及饲养密度,平养的鸡群不易过大,尽可能避免转群、断喙、运输等活动,如需进行也应在阴天或早、晚天气凉爽时进行。

增加舍内通风,减少太阳辐射在鸡舍的建筑上,要考虑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可用纤维板吊成天花板,墙壁刷成白色,在鸡舍周围种上树木、草坪等,这些措施有利于减少外界的辐射热进入鸡舍。现代化养鸡场集约化程度高,搞好舍内通风降温是预防肉鸡热应激的重要一环,最简单的做法便是在鸡舍内安装风扇,当环境温度低于40℃,增加风速有利于鸡的体热散发。近年来,纵向通风已成为减轻热应激的有效手段,通过舍内不停的空气交换,保持舍内空气新鲜。但是当气温高达30℃以上时,单纯采用纵向通风已不能控制热应激,必须增设湿帘降温装置方可有效减轻热应激,近来普遍采用在空气入口处安装水帘来作为增湿器,另外,在鸡舍屋顶用淋水或喷水雾化装置可增加屋顶的蒸发散热,缓和屋顶的热量传向舍内。

合理调整营养水平⑴日粮蛋白质与氨基酸含量:降低日粮蛋白质含量,但保持必需氨基酸的添加水平能够改善肉鸡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以玉米一大豆为基础的日粮需要添加蛋氨酸才能获得较佳的肉鸡性能。⑵能量浓度的调整:日粮中的能量浓度调整应以使热增耗的产生降至最低限度为原则。脂肪是具有最低热增耗的营养物质,适当调整饲料中必需脂肪酸的比例,采用脂肪替代部分碳水化合物,以增加饲料的能量浓度,提高肉鸡热应激期间的适应性。⑶矿物质添加量:热应激期间,钾、钠、锌和钼随尿的排出量增加,粪中钙、锰、硒和铜的排出量也增加,镁、磷的贮存量亦减少。根据需要及时添加,能满足机体的需要。

应用抗应激添加剂⑴添加维生素C:应激时补充维生素C能明显地抑制体温的上升,增加采食量和减轻热应激对代谢的不良影响等作用。维生素C可通过饲料或饮水补充。⑵添加维生素E:遭受慢性热应激的母鸡日粮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E,持续1周,可明显抑制应激期间产蛋量的下降,并使应激后的产蛋尽快恢复正常。⑶添加电解质:热应激条件下,肉鸡容易发生呼吸性碱中毒和低血钾症,造成电解质平衡紊乱,影响机体调节活动。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电解质可缓解热应激造成的危害。

冬季可以预防蟹病发生的六种方法


一是冰冻照晒池底。蟹池清理后,理清水沟,用机械定期抽水,尽量使池底经过严寒冰冻和阳光照射一个月左右,以改善池底的土质状况,让一些病原体经冰冻和在日光的照射下被杀死,为日后蟹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是清除池底淤泥。淤泥的主要成分是大量残饵,有机物,死亡的机体和生物排泄物。过多的淤泥容易引发水质恶化,还会产生大量的有机酸,硫化氢、氨等,使池水附值下降、抑制和危害河蟹的生长和生存,特别是有害的病菌、寄生虫等致病微生物存在于淤泥中。一旦条件适宜,各种病原体即泛滥成灾。

三是进行药物消毒。蟹苗放养前20天,用生石灰,漂白粉等严格消毒,生石灰消毒每亩用75公斤~100公斤,将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漂白粉消毒每亩用15公斤~20公斤。

四是建好进排水系。除了考虑水流充足、水的理化因子符合蟹的生长,不受污染和不受病原体外,还要注意进排水用同一水渠而导致的相互传染和重复感染,所以要求每个养蟹池都能单独地将池水排出去。

五是要移栽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可以为河蟹提供栖息,蜕壳环境,还可为其提供新鲜可口的植物性饲料并降低水中的氨氮含量、增氧,改善水质。水产品种当中的沉水植物有苦草、小茨藻等,浮游植物有水花生、浮萍等,这些植物要在冬春播种、移栽或移植,使得蟹池覆盖率达60%以上。

六是做好蟹体消毒。蟹苗下池前,用合适的药物消毒。常用每升15毫克~20毫克浓度的高锰酸钾浸泡20分钟~30分钟,或用每升10毫克浓度的漂白粉溶液浸泡10分钟~15分钟。

养殖香猪的疾病预防问题


为了使香猪能够健康成长,减少疾病的发生,我们需对香猪加强管理、做好预防工作,要做好香猪的预防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卫生管理1、搞好环境卫生香猪舍环境要每天清扫,保持清洁,做好灭蝇、灭鼠、灭蚊工作。培养香猪定点排便的习喷,并将香猪粪集中在化粪池内进行生物发酵消毒,疏通、消毒污水道和下水道,根除蚊蝇滋生地。2、搞好猪体卫生要及时除去香猪身上的污物,及时清除舍内的粪尿、剩物、杂物等。炎热的夏季,要及时补充清洁的水,使香猪能在水中降温;冬季要注意定期换垫草,同时要做好通风换气,使环境干燥。3、搞好饲料卫生在饲料供应上,要禁止使用腐败、发霉、变质的饲料。饲料在加工前,应充分清洗干净,清除杂质。提倡熟食或饲喂颗粒饲料,要保证饲料的全价营养。谷物饲料应充分蒸煮熟透,以利于消化、喂食的器具,要保持清洁干净,并定期消毒。给予足够的清洁饮水,每天将剩余的废水消除。

二、坚持消毒消毒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消毒的方法一般有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等方法。消毒是防病的基础,因此要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在未发生传染病时应结合平时的饲养管理对可能受病原体污染的香猪舍、场所、用具等进行消毒,一般可以每周用消毒药液或火焰喷灯全面进行一次消毒。母香猪在分娩前、仔香猪转舍前都要对香猪舍先进行彻底消毒。病香猪舍、产仔舍和隔离舍门前都应设消毒池,并注意经常添加和更换消毒液。发生传染病时,要每天坚持不定期地对传染病所污染的环境、物品以及病香猪排泄物进行消毒,对同群其他未发病的香猪也要实行紧急消毒。消毒药品通常采用10%漂白粉、1%-2%苛性钠、2%-4%福尔马林或5%-10%来苏水等。

三、隔离当养殖场发生传染病时,应立即将病香猪隔离,严格禁止传染病携带者与健康香猪接触,并密切关注可疑感染香猪的情况,一旦出现症状,应立即隔离。凡被传染病香猪用过的猪舍等场所和用具等,都必须进行严格消毒。饲养健康香猪和饲养病香猪的人员要分开,必须接触时,要更换工作服、鞋等,并进行严格消毒。

四、定期驱虫定期驱虫是预防寄生虫病的重要措施。一般幼香猪在劝日龄时进行第一次驱虫;6月龄以下的幼香猪最好每月驱虫1次;成年香猪可每季度驱虫1次;种母香猪在配种前应驱虫1次;哺乳母香猪和仔香猪可同步进行驱虫。每次驱虫前最好粪检,根据粪检结果,选择合适的驱虫药物。一般常用的广谱驱虫药,如盐酸左旋咪唑,可按1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用于驱除蛔虫、钩虫、丝虫等;也可选用丙硫苯咪唑,按25毫克/千克体重口服。

五、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是增强香猪特异性免疫力、预防传染病发生的重要措施。预防接种通常使用疫苗、菌苗、类毒素等。目前用于病毒性传染病的疫苗有灭污疫苗和弱毒疫苗两大类。用于预防细菌性传染病的免疫原有活菌苗、死菌苗和类毒素等。免疫接种通常采用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等方法。

夏季猪如何喂养才能长的更快


夏季环境温度适合细菌及其他病原体的大量繁殖及虫媒病毒的传播,猪的食欲也会大大折扣,这就造成不长肉甚至是掉膘。那夏季猪如何喂养才能长的更快?怎么防治中暑?常见猪病有哪些?

夏季猪如何喂养才能长的更快?

1.搭建猪舍,通风遮阳,做好防晒很重要。夏季的太阳炎热,我们总说烈日炎炎,在炎热的环境里,很容易导致猪的食欲不振。所以,有个通风遮阳的棚子,让猪待在相对清凉的环境里,那么猪的进食会更加顺畅。猪舍一定要做好通风换气,有条件的猪场可以安装风机、降温设备,尽量给猪群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

2.选择饲料很重要,多喂新鲜青料。青绿饲料例如:苜蓿、红薯秧等不但适口性好,而且具有清热解暑的功效,能有效促进猪的食欲;另外,青绿饲料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特别是维生素,能给猪群提供充足的营养。

好的饲料决定了猪进食的积极性,要是对吃饭都不感兴趣,你还能指望猪干嘛呢?猪不爱吃食,那么,猪本身的生长受阻,甚至会出现掉膘现象。

选择饲料要注重品质,夏季猪的食欲下降,可以在适当增加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用以提供猪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必要的时候可以加一定的添加剂,一些促味剂,促进猪的进食欲,从而达到更好的饲养目的。

3.喂猪的时间需要调整。喂猪的时间可放在早晚相对凉爽的时间段,避开中午炎热的高热期。尤其是在酷暑时节,可以选择在夜间喂养。夜间19:00-23:00,凌晨四五点,这些时间段,气温较低,在这个时候喂猪,猪的食欲会有所增加。

4.保持充足饮水,避免猪高热中暑。在炎热的天气,猪群主要靠大量的饮水来降温。因此夏季一定要给猪群提供充足洁净、清凉的饮水,最好在猪舍安装自动饮水器。

5.做好防疫,减少疾病发生,并做好夏季疾病的预防。夏季到来,蚊蝇也逐渐增多,这时候更需要保持猪圈猪舍的卫生清洁,做好驱虫工作。

夏季怎么防治猪中暑?

1.搭棚遮阳

农村养猪大多是开放式猪舍,舍内温度控制能力差。高温到来前,可在猪舍顶部加铺一厚层稻草、麦秸等隔热物;在圈舍露天空间上方搭好凉棚;在圈舍旁预先种植藤蔓植物(丝瓜、葫芦、葡萄等),既可遮阳,又可净化圈舍空气,还可提供瓜菜,一举三得;在猪舍周围栽植阔叶树木,以改善圈舍周围小气候;猪舍壁内外涂刷一层鲜石灰乳,利用白色反光的作用减少阳光对猪舍的射入量,并兼有良好的消毒作用。

2.调整日粮

应降低日粮中能量饲料比例,相应提高蛋白质水平;多喂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青绿饲料和果皮如西瓜皮等清凉饲料;在混合料中适当添加咸味、鲜味或香味等调味剂,以提高饲料适口性,增加猪的采食量;饲料要新鲜,忌喂霉变质饲料。参考配方:35千克以下的猪,玉米39%、小麦22%、麦麸15%、米糠7%、黄豆7%、粉鱼6%、骨粉2%、食盐1%、生长素1%。35千克~60千克的猪,玉米37%、小麦24%、麦麸19%、米糠11%、鱼粉5.5%、骨粉1.5%、食盐1%、生长素1%。

3.调整饲喂时间

喂猪应避开午间最热的时段。一日喂四次,凌晨4时、上午10时、下午4时、晚上9时各喂一次。这样可减少猪在最热时段的活动量。每天给猪饮1次0.5%的淡盐水,供给充足的青绿多汁饲料,保持食槽内有充足的清凉饮水。

4.圈舍内降温

打开猪舍所有通风孔,及时清除粪尿,并用凉水喷洒和冲洗圈舍,最大限度地降低圈舍内的污浊气体,减少粪便的生物热效应,给猪创造一个凉爽舒适的生长环境。注意不要用凉水直泼猪体,以防发生疾患。有条件的养猪场可在圈舍壁安装换气扇或电风扇,以加速空气流通,达到降温效果。

五、防暑预防用药

可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适量的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的药物。车前草100克,水煎取汁拌料喂服;绿豆加水煮烂成稀粥,待凉后喂服;白扁豆20克~25克,水煎取汁喂服;新鲜西瓜皮2000克,捣烂加白糖100克,搅拌均匀喂服;醋或酸菜汁250毫升~500毫升,拌入饲料中饲喂,均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夏季常见猪病有哪些?

猪病的种类繁多,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内科病、外科病及产科病等,而危害最严重的是传染病,其次是寄生虫病、中毒性疾病和营养缺乏病(含代谢障碍病),这些病如果预防不好,会给猪场造成无法估量损失。

预防盗蜂有哪些措施


被盗群多为弱群、无王群、蜂少脾给多的群,或者刚开箱检查处理过的蜂群、刚补喂过蜜糖饲料的蜂群,以及使用挥发性药物防治蜂病的蜂群。因此,蜂群起盗的原因与饲养管理有着直接关系。另外,盗性与品种也有一定关系,有的品种盗性较强,防卫能力较弱,容易作盗与被盗;反之则不爱起盗。那么,预防盗蜂有哪些措施?处理被盗蜂群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预防盗蜂有哪些措施?处理被盗蜂群的方法

一、预防盗蜂的措施

在饲养管理蜂群的日常工作中,要养成注意防止盗蜂的习惯,不给蜂群造成任何作盗机会。要常年饲养强群,并保持长期饲料充足。无蜜源期不饲养弱小蜂群,无王群要及时合并或介绍入蜂王。除了大流蜜期之外,要撤出巢内空脾,保持蜂脾相称。缺乏蜜源时期要缩小巢门,自天少检查不喂蜜。平时还要注意不把蜜汁糖浆洒在蜂箱外边,场地上的蜡屑要随时清理干净,巢脾、蜂蜜要严加保管,减少招引盗蜂的机会。易起盗蜂期间,不使用容易引起盗蜂的药物防治螨和病害。对于盗性较强、防卫能力较差的蜂种(如高加索蜂等),要针对其特点,把防盗措施贯穿于饲养管理的过程中,在蜜源终止之前安排好防盗措施,容易起盗峰的季节要注意巡察,若有盗蜂苗头应该及时处理。

二、处理被盗蜂群的方法

1、己起盗峰的蜂场,若有条件立即转到大蜜源地采蜜就可以慢慢好转;没有大蜜源仅有零星蜜粉源时不能转地,否则盗蜂只会越转越多。

2、如果初起盗蜂不严重,可以把被盗蜂群的箱前用树枝和乱草遮挡,或安上防盗蜂巢门(用板条锯成N形弯曲巢门洞),并且在踏板上抹煤油或卫生球粉、石碳酸等有气味的物品驱赶盗蜂。

3、如果是一群盗另一群,可以把作盗群和被盗群互换位置,迷惑盗蜂。

4、如果多数蜂群同时被盗,最可靠的方法是把被盗群转移到距离原场3~5km的地方,暂放一段时间,待蜂群秩序恢复正常之后再搬回原场。

5、如果是几群峰同时盗一群时,可以把被盗群搬走暂时幽闭,原位置上放一只加有继箱的空蜂箱,盖以纱盖,巢门插入一根20cm长的管子,管子外部与巢门并齐,箱里边的一头略垫高一点。这时盗蜂只能通过接到巢门的管子进入蜂箱,而没有出来的机会,集聚到有光亮的纱盖下面。傍晚把这些盗蜂放走,经过2~3天,这些盗峰就不再飞来了,把原群搬回。

6、小群或交尾群起盗,应立即将被盗群合并到盗群里去,或把盗足的蜜脾连蜂补到盗空的小群内,补足蜂量和蜜脾,换箱位(必须在晚上进行),同时在箱门口放上大量青草,让蜜蜂进出很慢。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盗峰是养蜂人培养的,人为是盗峰的主要因素。只要我们养峰人在饲养管理中防微杜渐,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盗峰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控制的。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养殖海狸鼠疾病的预防措施


海狸鼠传染病,除了采取特异性预防以外,应严格遵守防疫、检疫制度,经营保持饲养场及饲料调配室的兽医卫生秩序。具体措施如下:

(1)应严格控制或禁止场外人员进入饲养场必要时须经兽医和场领导批准,并经卫生消毒后方准入场。

(2)饲养人员工作结束后,应将工作服和靴子送至卫生消毒室,经消毒后方可再用。绝不允许把工作服穿回家,或者不穿工作服进入场内,以防病原体带入场内。

(3)在饲养场出入口应设消毒槽,以供工作人员出入时消毒之用。其规格,长1.5米,宽l米,槽内放置拌有消毒药(2596克辽林或来苏儿)的锯末。为了对生产机动车辆进行消毒,在场门口设置大型消毒槽,槽深0.4米,宽2.5米,长8米,槽内充水(冬季放入2096食盐溶液),需要车辆消毒时加入消毒药,如苛性钠、克辽林等。

(4)饲养场要经常保持清洁卫生,窝室和运动场隔一天打扫一次,场内每周清扫两次,对食具经常进行清洗和定期消毒。

(5)尸体剖检,必须在兽医诊疗室内进行。解剖后的尸体及其污染物应烧毁或深埋,并对用具彻底消毒。对饲养过病鼠的圈舍,应及时进行消毒。

(6)饲料加工室是整个饲养场的心脏。,每天全场所喂的饲料均在此加工、分配,因此该室的卫生好坏直接关系到动物的健康与否。每天加工饲料后,应以2396热碳酸氢钠水溶液对机械,器皿进行消毒。

(7)兽医人员对海狸鼠的各种饲料应严格进行检查。检查每批饲料的新鲜程度和细菌培养率,必要时对食盐、矿物质进行毒性检查。进入饲料调配室的各种饲料,根据其外形,气味,味道和发霉程度,分为三类,即新鲜饲料、轻微变质饲料和严重变质饲料。对轻微变质饲料,经热消毒后少量慎用,而严重变质饲料则严禁使用。

(8)饮用水和游泳池里的水,应经常保持清洁,严格控制病原性微生物繁衍。对饮用水和水池里的水,应每季度进行一次微生物检查。

(9)为了提高鼠群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建立健康的基础群是十分必要的。一旦基础群里发现病鼠,如患有断发癣、结核、乳房炎、严重外伤、慢性胃肠炎和麻痹等病鼠和弱鼠,应立即淘汰,并从健康双亲的后裔十选择优良性状的育成鼠,以此补充种群不足。

(10)严禁饲养人员在家饲养家畜和家禽,同时杜绝海狸鼠传染病的媒介如猫,狗、家鼠和野鼠等,进入饲养场内。

(11)严格遵守检疫制度,对预防传染病具有特殊意义。对输入和输出的晦狸鼠,必须放到检疫隔离圈舍内进行为期3045天的检疫观察,无病者方可入场和出售。

对饲养场内的海狸鼠,必须实行定期的预防接种和必要的诊断性检查,才能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例如,海狸鼠的抗沙门氏菌病、抗大肠杆菌病和抗巴氏杆菌病等预防接种,对球虫病和断发癣的诊断性检查等。根据饲养场的具体情况,需要大群接种疫苗时,在兽医人员的指导下,先挑选50一100只海狸鼠进行试验性接种,经57天观察,无不良反应时,方可大群接种。如果接种后局部出现脓肿或严重患病以及死亡时,严禁使用该种生物制品,而应立即更换其他制品。

禽流感病毒的食品安全预防措施


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根据禽流感病毒对鸡和火鸡的致病性的不同,分为高、中、低非致病性三级。禽流感病毒的食品安全预防措施有些什么呢?

一、病毒特征

甲型流感的H7病毒通常是一组在鸟类中传播的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H7N9)属于H7病毒大类下的一个亚群。虽然偶尔会有某些H7病毒(H7N2、H7N3、H7N7)感染人类的报告,但过去没有人类感染H7N9病毒的报告,直到最近报告出现了人类感染病例。

二、病毒的适应能力

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

三、传播途径

除经呼吸道传播外,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

四、预防控制措施

尽管感染的来源及传播模式尚不能确定,但采取以下措施是预防感染的有效举措:

1.不接触、不食用病(死)禽、畜肉,不购买无检疫证明的鲜、活、冻禽畜及其产品。

2.生禽、畜肉和鸡蛋等一定要烧熟煮透。

3.在食品加工、食用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处理生禽、畜肉的案板、刀具和容器等不能用于熟食;

4.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喝生水。

5.保持手部卫生,常洗手。在做食品之前、制作之中以及制做之后,餐前便后,处理生禽畜肉和生鸡蛋后等均要洗手等。

养殖蝎子常见疾病预防措施


1、斑霉病又称蝎虱病,多发生于6~8月,常因环境潮湿、空气湿度大,以及食物发生霉变等所致,致病菌多为绿霉真菌。感染的钳蝎,前期胸腹板部和前腹部常出现黄褐色或红褐色小点状霉斑并逐渐扩大成片;继而蝎子食欲减退,停止生长;后期行动呆滞,终因拒食而死亡。解剖可见体内充满绿色霉状菌丝集结而成的菌块。防治:预防为主,并适当调节空气湿度,根除病原。①食盘、水盘经常洗刷,消除霉变食物;②用1%~2%福尔马林或0.1%高锰酸钾水溶液对养殖区消毒;③病蝎要隔离治疗,死蝎应及时捡出焚烧;④病蝎用土霉素18或氯霉素1g或长效磺胺1~1.5g与配合饲料1000g拌匀饲喂,直至痊愈。

2、黑腐病又称体腐病,一般全年均可发生,病程短,死亡率高。主要因饲喂腐败饲料、污秽饮水或误食黑腐病病蝎尸体感染黑霉真菌而发病。病蝎前期腹部肿胀,呈黑色,很少活动,食欲减退;继而前腹部出现黑色腐病型溃疡灶,手压可流出黑色粘液,最终死亡。防治:①保持饲料和饮水新鲜;②定期用1%~2%的福尔马林水溶液对养殖区消毒;③病蝎应隔离治疗,死蝎捡出焚烧;④病蝎可用食母生1g、红霉素0.5g或小苏打2.5g、磺胺片0.5g或大黄苏打2.5g、土霉素0.5g与配合饲料500g拌匀,喂至病愈;⑤可用中草药五倍子,每千克体重日用量0.2~0.5g,对病蝎进行治疗。3、半身不遂又称拖尾病,常发生于夏末、秋初空气潮湿期,由于长期饲喂高脂肪饲料,使蝎体内脂肪大量堆积而致。病蝎躯体光亮,肢节隆大,行动艰难迟缓,口器内有红色似分泌液的脂性粘液,发病5~10天后开始死亡。防治:①不喂或少喂脂肪含量高的饲料;②适当调节环境温度和湿度;③治疗可采取绝食3~5天或用大黄苏打片3克、麸皮(炒香)50g、水60g,拌匀饲喂至痊愈。4、腹胀病蝎子常发生于早春和秋季阴雨连绵时期,因温度偏低,蝎体受凉而导致消化不良所致。病蝎肚大青筋,反应迟钝,食欲不振,发病后10~15天开始死亡。防治:①保持养殖温度为25~39℃;②病蝎可用多酶片及食母生各18、磺胺片0.1g、配合饲料100g,拌匀喂至痊愈。5、蚁害蚂蚁不但与蝎争食饲料,而且蛀食蝎幼、弱、病残的个体。防治:①将鸡蛋壳捣碎炒焦,撒在养殖区隔墙外四周;②用骨头、糖类等诱引开后,用开水烫死。

常见传染性猪病的诊断措施


春末夏初,季节更迭,气候变化无常,各种流行疫病高发,生猪容易感染流行疫病。

在养猪生产中,经常会遇到以下痢等典型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猪病,引起发病的原因既有病毒性疾病,也有细菌性疾病,还有寄生虫疾病,这些猪病都有下痢的症状,容易造成误诊,因此科学鉴别及时确诊就显得尤为重要。

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致死性疾病。病猪腹泻,排出黄色浆状稀粪,内含凝乳小片,很快消瘦、昏迷而死。胃肠道膨胀、有多量黄色液体内容物和气体,肠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小肠壁变薄。最易发生于1~3日龄仔猪,个别仔猪在生后12小时发病,发病率与病死率较高

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病猪粪便呈乳白色或灰白色,浆状或糊状,腥臭、粘腻,肠黏膜有卡他性炎症病变。多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发病率中等,病死率低。

仔猪红痢

仔猪红痢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一种高度、致死性肠毒血症,血性下痢、病程短、病死率高、小肠后段弥漫性出血或坏死性变化。病猪排出血样稀粪,内含坏死组织碎片。空肠呈暗红色,肠系膜淋巴结鲜红色,脾边缘有小点出血,肾呈灰白色。主要侵害1~3日龄仔猪,1周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发病率高,病死率低。

猪痢疾

猪痢疾由致病性猪痢疾蛇形螺旋体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病猪大肠黏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炎症,纤维素坏死性炎症,粘液性或粘液出血性下痢。病猪食欲减少,粪便变软,表面附有条状粘液,以后粪便黄色柔软或水样,直至粪便充满血液和粘液。大肠黏膜肿胀,并覆盖有粘液和带血块的纤维素,内容物软至稀薄,并混有粘液、血液和组织碎片。各种年龄段和不同品种猪均易感,但7~12周龄的小猪发生较多。本病流行无季节性,持续时间长。

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属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疾病,病猪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仔猪粪便为黄色、绿色或白色,可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成年猪有呕吐、灰色褐色水样腹泻。胃底黏膜充血、出血,肠系膜充血,淋巴结肿胀,肠壁变薄呈半透明状。10日龄以内仔猪病死率高,5周龄以上猪死亡率低,成年猪几乎不死。一般多发生于冬、春季,发病高峰为1~2月份。

猪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属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病,病猪呕吐、腹泻和脱水。病猪水样腹泻,严重脱水,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小肠扩张,内充满黄色液体,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小肠绒毛缩短。各种年龄猪都感染,哺乳仔猪、架子猪或肥育猪的发病率高。本病多发生于寒冷季节,以12月和翌年1月发生最多。

仔猪副伤寒

仔猪副伤寒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疾病,临床出现败血症、肠炎、使怀孕母畜发生流产等症状。病猪耳根、胸前、腹下及后躯部皮肤呈紫红色,粪便恶臭,呈淡黄色或黄绿色,并混有血液、坏死组织或纤维素絮片。脾肿大、质地较硬,呈暗紫红色,全身淋巴结充血、肿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呈索状。常发生于6月龄以下仔猪,以1~4月龄者发生较多。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多雨潮湿季节发病较多。

6月南方暴雨后会有猪病疫情发生吗


6月的持续降雨给我国带来不少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那么6月南方暴雨后会有猪病疫情发生吗?下半年的猪肉价格会受影响吗?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

暴雨的危害

暴雨以及由它造成的洪涝是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近几十年更加频繁发生,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危害面积大、地域分布广、经济损失严重的洪涝灾害。但灾后的寄生虫病防治也是要注意的。夏季暴雨过后是各种动物疾病流行期和高发期,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消毒灭源和溺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

由于雨后粪池漫溢,污染物随水流动,被水淹没过的圈舍、围栏、饲喂用具等受到严重污染。同时,土壤中的致病菌被洪水冲刷出来,造成环境大面积污染,会引发动物疾病。为此,要对圈舍、围栏、饲喂用具、周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大清扫、大消毒。用10%~20%的石灰水、草木灰水、2%~3%的火碱溶液、2%~5%的过氧乙酸溶液等消毒药物消毒,同时做好灭鼠工作。不要食用溺死的畜禽尸体,更不要随意乱丢,应在当地动物卫生监督部门指导下进行深埋或焚烧处理。另外,洪水过后,动物卫生防疫部门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提高动物群体免疫密度。

暴雨会有猪病疫情的发生吗

近年来,规模猪场病毒病趋于缓和、细菌病呈上升态势。多病原猪病较多,常以猪瘟、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乙脑等病毒性繁殖障碍性疾病为主,继发或混合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巴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等疾病;并且无论是细菌病还是病毒病。病猪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都很相似,主要体现为呼吸道疾病的症状,给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防控带来很大的困难。据了解,呼吸道病综合征就是由病毒、细菌、环境应激、霉菌毒素和猪体免疫力低下相互作用造成的。但暴雨过后容易滋生各种病菌。

专家提醒养殖户,要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畜禽抗病能力。注意圈舍通风换气,控制好舍内温度、湿度,及时清刷食槽、饮水器,清除舍内粪便、垫料。猪、牛、羊实行圈养,避免家畜因食入被病原污染的饲草或水而染疫。畜禽饲养着重点应放在饮水、饲料的清洁上,多饲喂一些优质饲草饲料,不喂霉变饲草饲料,在保证清洁干净的食物供给的基础上,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维生素等提高畜禽免疫力的添加剂,以增强畜禽抗病能力。

下半年的猪肉价格会受影响吗

根据7月4号的报告显示,4日猪价:全国瘦肉型猪出栏均价6.98元/斤,较3号持平,较去年同期9.41元/斤下跌2.43元。各省均价:黑龙江6.8、吉林7.0、辽宁6.9、河北7.0、天津6.9、北京6.9、山西6.9、山东7.2、安徽7.0、江苏7.0、福建7.4、广东7.0、河南7.0、江西7.0、湖北6.9、湖南6.8、陕西6.6、四川6.9、云南7.0。全国瘦肉型猪的出栏均价稳定,各省猪价的波动也较为平稳。北方猪价小幅调整,多地走势偏弱,其中黑龙江、天津、北京、陕西下跌0.1元/公斤左右,辽宁、山东猪价上涨0.1-0.2元/公斤,其余地区多维持稳定;南方猪价以稳为主,西南、安徽、福建、湖北等地猪价维稳,江苏、江西微涨0.1元/公斤,湖南猪价下跌0.4元/公斤。今日全国瘦肉型猪出栏均价最高在福建,均价14.8元/公斤,最低在陕西,均价13.74元/公斤。

国内猪价继续保持小幅震荡调整的走势,市场供需博弈激烈,一方面,当前的消费处于夏季的需求淡季,加之前期压栏的大猪还未完全消化,屠宰企业收猪并没有太大的难度,使得屠宰企业压价的意愿不减;另一方面,养殖户对7月份猪价上涨的预期较强,有压栏等价惜售的情绪,同时,近期南方普遍性的暴雨天气,影响道路交通运输,生猪调运受阻,局部地区市场猪源供应量减少,助推部分地区猪价上涨。短期来看,市场供需激烈博弈的局面还将延续,建议养殖户适重出栏,不要过度压栏。同时,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需警惕暴雨过后的高温天气容易造成猪疫病的发生,需做好防范。

养殖扇贝死亡原因和预防措施


1死亡原因

1.1养殖密度过大这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养殖户片面追求单位面积的产量,多数采用高密度养殖的方法,每层网笼放苗100-120粒,甚至更高。目前扇贝的养殖方法大多采用垂下式,水体交换能力差,大量的排泄物不能及时扩散,沉积在养殖筏周围的海底,并发生腐烂,产生有害物质(如H2S)。当风浪增大时,这些有害物质泛起,毒害扇贝。另一方面,养殖密度过高致使饵料生物骤减,扇贝因缺乏饵料,抗病能力和抵御环境恶化能力下降,导致扇贝大量死亡。

1.2风浪影响浙江海区多台风,且集中在8-10月份,此时扇贝缺少足丝。由于风浪的冲击,扇贝在笼内滚动、碰撞,并且相互绞合,导致受伤、死亡。

1.3繁殖的影响由于目前扇贝苗种大多出自于人工育苗厂,出苗期早,在海区生长时间长,到8、9月份性腺可以发育成熟,进人秋季繁殖期,此时用于生长的有机物质和能量减少,所以扇贝的体质比较差。当浙江海区出现秋老虎天气时(指秋季反常的气温骤然变化),浅海区的水温变化大,导致扇贝大量死亡。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性腺发育好的较大个体死亡率偏高。

1.4海区污染由于城市污水的排放以及码头、船只倾倒物的增多,使海区日益污染,有些养殖区透明度低,且有大量油污,使水质恶化,扇贝的死亡率较高。

2预防措施

2.l采用合适的养殖密度养殖前要根据海区流速、水体透明度、饵料生物数量,以及苗种质量、养殖水平等条件而选择合适的养殖密度,规格1cm的苗种以每层笼放养60粒为宜,苗种长到2-3cm时,及时分苗,每层放养20粒;并设计合理的养殖布局,保持笼间距60-80cm。

2.2加强养成管理养殖期间(特别是台风季节)要定期检查养殖设施的安全性;及时清除浮泥和网笼、贝壳上的附着生物,充分利用水体溶解氧和饵料生物。

2.3及时调节养殖水层平时养殖水层可控制在3m左右。在夏季高温期、台风季节及夏秋水体温差较大的时节,将同笼下沉1-2m,并紧固附石,或移至水较深的外区养殖。

2.4实行贝藻间养、轮养,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藻类的光合作用可以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改善扇贝的生长环境;而扇贝的排泄物有可提供藻类生长的营养物质;同时又充分利用了养殖空间,提高了综合经济效益。

yz023.com养殖网养殖技巧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其中《夏季预防猪发生热应激的营养措施》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如不满足请访问“土鸡养殖的预防措施”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510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