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南河蟹养殖水质调控

螃蟹在离开水后,会吸进大量空气。它吸进的空气愈多,鳃和空气接触的面积就愈大,鳃里储备的水分和空气由口器两边吐出来,成为泡沫。所以只要有一点点水,螃蟹都可以活很久。而水过多以至于淹过螃蟹的身体后,如果水中溶氧不足,螃蟹就很容易应缺氧而死掉了。俗话说:养鱼先养水,这话对于养蟹同样适用,一池好水养一池好蟹。成蟹养殖主要在淡水中完成,从每年年初到八月末为成蟹养殖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做好水质调控是全年产量的关键。今年7月,笔者在南京高淳参与售后服务,并参与部分养殖塘口的生产劳动,现就成蟹养殖的水质调控进行总结,希望对今后蟹农养殖生产有所帮助。

河蟹被誉为水中上品、汤筵佳肴,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亲睐。在当前发展优质、高效、高产渔业的新形势下,河蟹养殖业已由追求产量的大养蟹向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养大蟹和养生态蟹转变,规格小、品质差的螃蟹越来越不受消费者的欢迎,大规格、生态螃蟹不仅销售畅通,而且价格也占绝对优势。然而,我国河蟹养殖技艺尚处于由粗到精的摸索阶段,还有很多生产技术难题有待研究和解决。

一、常规水质理化指标的调控

1、pH值池塘水体的pH值是判断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一般需控制在7.5-8.5之间,过高或过低,对水产养殖都有直接的危害,甚至会造成死亡。pH值低于7.0,削弱水产动物血液载氧能力,造成螃蟹生理缺氧症。可采用生石灰定期全池泼洒,提高水体pH值,但注意避开蜕壳期泼洒。蟹塘pH值会因藻类要进行光合作用大量消耗二氧化碳,导致水中的重碳酸盐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氢氧根离子,消耗酸性物质,使得pH值升高。pH值高于9.0可能导致河蟹鳃部腐蚀,使河蟹失去呼吸能力而死,而pH值升高的同时,氨氮的毒性也跟着增大。降低水体pH值,首先要观察水色,控制好藻类的数量,及时清除有机物。pH值过高时建议每亩水面1米水深用醋酸2-3斤,或明矾调节。

2、溶解氧保持水中足够的溶解氧,可抑制生成有毒物质的化学反应,转化和降低有毒物质(如氨、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的含量。螃蟹所需的溶解氧在5-8mg/L,最低4mg/L以上。轻度缺氧河蟹虽不至于死亡,但会出现烦躁,呼吸加快,生长速度减慢;2.5mg/L时开始浮头,1.5mg/L时出现窒息死亡。缺氧时需适时施用增氧剂,养殖螃蟹期间一般不存在溶解氧过高情形,溶氧过高对于底居的螃蟹影响不大。

3、氨氮包括非离子氨和离子氨的总量,几乎所有藻类都能迅速而且优先利用它们,缺点是硝化作用消耗溶氧,特别是非离子氨,对螃蟹有较强的毒性,即使浓度很低也会损害鳃部组织。一般池塘中氨氮浓度不超过0.1mg/L,低于0.05mg/L说明水质比较瘦,需要及时追肥,培养优质生物饵料;高于0.2mg/L,则可使用芽孢杆菌类的生物制剂降低氨氮含量。

4、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一般在氨氮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在氨氮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中受到阻碍,中间产物亚硝酸盐就会在水体中产生。亚硝酸盐的存在使河蟹血液中的亚铁蛋白被其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抑制血液的载氧能力。长期处于高亚硝酸盐的环境,影响其摄食和生长,一般需要控制于0.1mg/L以下,过高的水体必须及时使用硝化细菌类的降解物质。

5、硫化氢硫化氢对螃蟹的毒性比对常规的鱼类更大。硫化氢一般产生于池塘底部,而底部正是螃蟹的栖息场所,因此螃蟹养殖必须严格控制硫化氢的含量,要求其含量在0.02mg/L以下。

二、肥水

河蟹放养要求肥水下塘,在养殖过程中要求保持一定的肥度,决不能瘦水养蟹,这对提高其产量及上市规格是很重要的,肥水养蟹优点如下:(1)肥水可以增加底栖动物的数量,通过肥水也可以增加天然蟹塘的天然饵料,使河蟹到处能吃到食、吃饱食、吃好食。(2)肥水可以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高水体光合作用的能力,为水体提供足够的溶解氧,促进河蟹脱壳生长,尤其是提高河蟹脱壳后的增长倍数。(3)肥水可以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有效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降低有害物质的含量及危害。

1、肥水条件

精选阅读

三疣梭子蟹养殖水质调控与幼体选育技术


【常见问题】如何做好三疣梭子蟹养殖水质调控与幼体选育技术?

【专家解答】培育用水的调控:幼体收集前后,进行培育用水的生态调控是保持水环境稳定的关键。方法是:在幼体收集前2日,注入过滤海水为池有效水体的60%,加入EDTA钠盐3~5克/立方米水体。并加入小球藻40万个/毫升,扁藻、小硅藻各2万个/毫升及部分角毛藻,轮虫3~5个/毫升。温度控制在22~25℃。幼体收集后根据观测,调控在上述范围内,并在特殊发育阶段做必要的调整以满足幼体生长、发育、变态的需要。

幼体质量的鉴别及选育收集:并不是所有抱卵的亲蟹都能顺利孵化,有时环境突变或恶化,会使抱卵的雌蟹突然流产,即雌蟹将卵块用螯足梳理掉。同样,能孵化的幼体也有质量上的差异。弱的幼体难以培育,因此,在培育幼体之前,必须鉴别孵化幼体的质量,以决定取舍。三疣梭子蟹孵化幼体的等级有:

①一等:活力良好,集群能力强,无下沉个体,形态正常,分布在水槽表层,可收集。

②二等:活力好,集群能力弱,无下沉个体,形态正常,分布在水槽上层,可收集。

③三等:活力较好,集群能力很弱,有部分下沉个体,部分个体形态异常,分布在水槽中层,可选育。

④四等:活力缓动,不集群,大部分个体下沉,形态异常,分布在水槽中下层,不收集。

⑤五等:活力弱,不集群,个体全部下沉,形态异常,分布在水槽下层,不收集。

⑥六等:不动,不集群,个体全部下沉,形态异常,分布在水槽底层,不收集。

【小编点评】选优的方法是:将确定孵化的亲蟹,傍晚投放于1立方米水体的水槽中(1只/槽),充气,控温22~25℃,投入轮虫20个/毫升,定时观察确定孵化时间。在孵化过程中应防止盐度变化超过3和水温超过25℃,否则孵化后畸形幼体比率增高。孵化后,早晨水槽停止充气,旋转水槽内的水,使卵膜及刚毛等脏物下沉堆积,健康幼体则浮于上层,用虹吸法将上层幼体吸入已准备好的幼体培育池中培养,收集密度为2万~4万尾/立方米水体。国内的生产性人工育苗多未经选优,直接在原池进行幼体的孵化培育的,密度一般在10万~20万/立方米水体。注意,一个池内应尽量选用同期孵化的幼体。小编汤姆为探索三疣梭子蟹养殖的你整理了《三疣梭子蟹养殖水质调控与幼体选育技术》一文。

浅谈田螺养殖与管理


田螺是我国的传统水产品,它肉质鲜嫩可口,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深受人们欢迎。尤其是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田螺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

浅谈田螺养殖与管理

一、生活习性田螺为腹足类软体动物,常见的有中国圆田螺、方形环棱螺等。田螺喜生活在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鲜的水域中,特别喜群集于有微流水之处。田螺食性杂,以水生植物嫩茎叶、细菌和有机碎屑等为食,喜夜间活动和摄食。田螺在水温15℃左右开始活动与摄食,生长适温为20℃~27℃,30℃以上时会将肉体缩入螺壳内停止摄食,群集于荫凉处或潜入泥土中避暑。水温超过40℃会死亡,低于8℃便潜入泥穴中冬眠,来年开春水温回升到15℃左右才重新出穴活动和摄食。

二、繁殖特性田螺雌雄异体,一般雌螺大而圆,雄螺小而长。外形上主要从头部触角区分:雌螺左右两触角大小相同且向前方伸展;雄螺的右触角短而粗,末端朝右内弯曲。田螺雌多雄少,群体中雌螺占75%~80%。每年4月开始繁殖,6月~8月为生育旺季。田螺为卵胎生,受精卵的胚胎发育至仔螺发育都在雌螺体内进行。产仔数量与种螺年龄及环境条件有关,一般每胎可产仔20个~40个。

三、人工养殖

1、螺池建造要选择水源充足、管理方便,既有流水又无污染的地方建专用螺池。池宽1.5米左右。池长可依地形而定,一般10米~15米。池深30厘米~50厘米。最好是几个螺池排成行分级建造,池的两端对角处开设进出水口,并安装防逃拦栅。两池之间筑建20厘米高的堤埂便于行走,池底铺垫10厘米厚的肥泥。池中可稀植茭白、芦笋或放养水浮莲、浮萍等水生植物,既为田螺遮荫避暑、攀缘栖息和提供饵料,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又可提高螺池利用率,增加收入。螺池周围筑高60厘米~80厘米的围墙或用网片围栏。

2、放螺与管理一般自3月下旬开始可陆续投放种螺。种螺可从集市选购也可自行采捕。每平方米放种螺100个~120个,池中也可搭养4尾夏花鳙鱼。放种螺前先在池中投施适量的粪肥,培育饵料生物。放螺后投喂菜叶、米糠、豆饼、菜饼及动物内脏等下脚料。饼类浸泡变软后投喂,其它饲料切碎拌匀投喂。投饲量一般按田螺总重的1%~3%计算,二三天投喂1次,并根据田螺的生长和摄食情况调整投饲量。投饲不必定位,并要多设投饲点。水温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饲。

田螺疾病少,日常管理重点是管水和防止鸭、猫、蛇、鼠和鸟类等入池捕食田螺,并经常巡视检查,防止田螺外逃。田螺宜浅水、微流水养殖,池水深度以25厘米~30厘米为宜,在繁殖季节和高温期更要保持池水流动。冬眠时田螺会潜入泥穴中,只在泥面留个圆形小孔冒气呼吸,为保持水中充足的溶氧量,每三四天换1次池水。

3、采捕当仔螺长到10克以上时,其肉质细嫩肥实,最受市场欢迎,可分批采捕上市。采捕时放干池水,直接下池采拾即可,注意选留60%左右的大个体螺做种螺。

田螺养殖前景

田螺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保健食品,国外还有美容食品之称。它含蛋白质达10.3%、脂肪1.2%,另外还有维生素、钙、铁等人体必需的元素,田螺肉营养优于鸡、鸭、鹅、猪等,不亚于鲫鱼、海参等。田螺肉可滋补肾阴,明目清脑,增强肌肉弹性、细腻皮肤等。

田螺可作家常肉食,也可加工成系列食品、烹制多种药膳佳肴、防病治病。目前,天然生长的田螺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且田螺养殖生长快,产量高,养殖田螺钱途广。

挑选田螺的方法

购买田螺时,要挑选个头大,体型圆,外壳薄的。田螺的掩片需完整收缩,螺壳呈淡青色,无肉、汁溢出,单个净重较大。田螺亦分雄雌。雌性田螺由于积蓄营养准备产仔,其肉质比雄性田螺要鲜美。挑选雌性田螺,可以观察其触角,雌的左右两触角大小相同,且向前方伸展;雄的右触角粗而短,末端向右内弯曲。挑选的时候还应注意选择活的新鲜田螺。挑选时可以用手指往掩片上轻轻压一下,有弹性的是活螺,反之则是死螺。

田螺最常见的煮法是紫苏叶炒田螺。这种做法相传是由广州泮塘一名叫李细苏农夫首先无意发现的。随着烹饪方法越来越多姿多彩,田螺的煮食也不止紫苏叶炒田螺这样的独孤一味。

田螺养殖的经济效益

1、饲养幼螺当年有效益。早稻插秧后7~15天放养6万只田螺苗,到晚稻收割时已达到出售的规格,以成活率90%计算,共有5.4万只,平均每只重10克,共540千克。完全生态养殖每千克售价6元,共收入3240元。

2、稻谷667平方米增产10%,全年(两造)增产160千克,农药、化肥节省70%,667平方米增收节支150元。合计收人3390元。2.当年支出:973元。收支相抵,盈利2417元。第一年放养大螺1100只,留在鱼沟、鱼坑内继续饲养作为第二年的种螺。进行自繁自养,可省去种苗钱,收益更高。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知,田螺其实它就是一种投资成本少且回报利润高的项目,因此在农村很多人都选择养殖田螺,但是小编需要提醒各位的是,任何的养殖不是一定就赚钱的,养殖之前还是要冷静的分析思考。

浅谈蜗牛与蛆绷混养


为了提高养殖蜗牛的经济效益及生物转换,目前许多地方都在采用蜗牛与蚯蚓混养的方法。采用这种饲养方法,可使蚯蚓和蜗牛同时增产。这是因为褐云玛瑙螺排泄的粪便中谷有丰富的有机物,可作为蚯蚓的上好食料。据计算,平均每个而采成螺重32.75克,在1天之内排出的粪便约有1.5克左右,而螺重为0.45克的幼螺,1天之内排出的粪便约有0.09克。采用混合养殖后,不仅充分利用了蜗牛粪便中的有机物和食物残渣,而且还可以免去每周清理扫除箱、池内粪使的土作。

另外,据广东等地的试验证明,褐云玛瑙螺虽然能食取蚯蚓的尸体,但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对潜在土中生活的蚯蚓是不会侵害的,两者之间没有相互残杀的现象,在混养的过程中,两者的生长繁殖都比较正常,而且较单一喂养的蜗牛生长得更好。

褐云玛瑙螺与蚯蚓混养的比例,以放入的蚯蚓基本上能清楚、消化掉蜗牛的粪便,并且两者生长都较正常为宜。混养时,可按重量计算投放量,一般蜗牛与蚯蚓投放的比例为11:1至15:1。在开始饲养时,蚯蚓的投放数量可以少一些。因为在混养过程中,蚯蚓同样也会生长、繁殖,所以在饲养过程中,要看蜗牛与蚯蚓生长、繁殖的情况,随时调整比例。如果发现蚯蚓粪便过多,可以移出一些蚯蚓,更换一些新土。近来,有的养殖户还在蚯蚓与蜗牛混养的基础上开展综合养殖。就是把培养蘑菇后剩下的残渣作为蚯蚓的饲料来养殖蚯蚓,然后在养殖蚯蚓的饲料床上养殖蜗牛。蜗牛的排泄物和剩下的食物残渣又是蚯蚓的饲料,蚯蚓的排泄物又成为农作物和花卉的优质有机肥料。这样蘑菇蚯蚓蜗牛农作物和花卉就形成了一个生物综合利用的小循环,可以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水产养殖如何调节水质?


【常见问题】水产养殖如何调节水质?

【专家解答】水产养殖水质调节方法:

①确定外来水源水质较好的情况下,可以定期换水。换水比较困难的鱼池要合理使用生物制剂,以降低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浓度。对于水质较清、水位较低、有青苔出现的鱼池,在加高水位的同时,可以适当施肥,使池水保持黄绿色或黄褐色,水的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施肥时要少而勤,做到三不施,既水色浓不施,阴雨天不施,中午、傍晚不施。保持池塘水的相对稳定,以防水质变坏及病原体的交叉感染。

②鱼、虾、蟹塘应定期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甲烷、硫化氢的含量,协调菌相与藻相的平衡。

③正确使用增氧机,坚持晴天午后开机,雨天傍晚开机,阴天半夜开机,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夏天温度高,白天池塘水易造成上下分层现象,晴天午后开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上下层水对流,增加底层水的溶氧,抑制底层厌氧细菌的繁殖,从而减少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天气炎热多变时节,晚上应加强值班和巡塘,尤其是闷热的天气,注意观察浮头,避免造成泛池。

④河蟹池塘控制好水草。水草种植品种为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马来眼子菜、黄草等,水草的覆盖面为40%左右,不宜让水草疯长,疯长易造成池中缺氧。伊乐藻生长区水深应控制在1米以内,否则7月中旬至8月上旬,伊乐藻容易脱根腐烂,败坏水质,最后引发河蟹发生死亡。

【小编结语】水产养殖水质很重要,如果水质不好就会影响鱼虾蟹的生长,上文第一农经小编为您介绍了水产养殖水质调节的几种方法,有养殖水产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养殖鲟鱼的水质要怎么控制


中国是世界上鲟鱼种类最多,分布最广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鲟鱼的人工养殖也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了,但是在中国还是个新兴的养殖业。鲟鱼的身体各部分都能够食用,且味道也很鲜美,养殖鲟鱼是能够较快也是能获得较高收益的一个项目。那么养殖户们在养殖鲟鱼的时候要怎么控制它的水质呢?接下去跟着小编来看看。

养殖鲟鱼对水质控制当中最主要的是水温和溶氧的控制。鲟鱼是广温性鱼类。可存活温度为0~30℃,如史氏鲟最适生长水温为18~22℃。因此,低温时适当增加水温是必要的,鲟鱼最高耐受温度为33℃,在夏季,养殖池需有遮阳或降温设施。鲟鱼需要高溶氧,在鱼苗、鱼种阶段养殖一定要保证全池溶解氧均达到6毫克/升以上,水流速度要控制在0.2米/秒之内。

1、水质要求

在一些地区,面临着水库水或河水水源缺乏或地表水质污染的情况,如果地下水丰富可用,可以使用地下水或井水养殖鲟鱼。以井水养鱼首先必须充氧曝气以增加溶氧、排除有害气体、使铁等离子沉淀出来。充氧可以用气泵,也可以注入6~12毫克/升的臭氧。臭氧除了快速增加溶氧外,也有杀灭细菌的效果,采用石灰沉淀法,也能去除水中氯化物。

鲟鱼苗对酸性水比较敏感,死亡率高,水中含氨态氮在0.5毫克/升以上时,食欲减退,应时刻保持水质清新,水源应无污染。鲟鱼对水质的要求有:透明度30厘米;溶氧量6毫克/升;pH值7~8;温度18~28℃;氨氮0.5毫克/升。

2、水温调节

需特别注意的是,鲟鱼对氯特别敏感,池水中不能过量放入含氯分子的物质,如漂白粉等。

生产商品鲟鱼时,为了加快生长,要将水温尽力调节在最适水温区间18~25℃。秋、冬季水温最好不低于4℃;夏季池塘水温不要超过28℃,28℃是鲟鱼停止摄食的温度。如果发现水温过高应及时注水,昼夜加大供水量,停止投饵,以恢复水质的良好状态。冬季水温低,鱼类的免疫力下降,加上长期得不到食物,会逐渐消瘦,并容易感染各种细菌。因此,越冬前应强化培育,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增强鱼的体质和抵御不良环境的能力。只要水温不低于5℃,都应该坚持投喂。为防止鱼带病越冬,应在越冬前进行鱼病的检查和治疗。

以上就是有关养殖鲟鱼的知识介绍。在鲟鱼养殖水质控制中,最重要的就是水温和溶氧的龙之。如果养殖户为了让鲟鱼能够加快生长,那么可以将水温尽量调节在18℃到25℃之间。夏天鲟鱼池塘最好不要超过28℃,鲟鱼会停止摄食,就会影响到鲟鱼的生长。

养殖罗非鱼生长旺季水质的管理


6月~9月是罗非鱼的生长旺季,但此期间随着投喂量增加,水质变化最为频繁,并且灾害天气时有发生,如能调控好水质,实施健康养殖,则可以保证增产增收,若疏于管理,则可能前功尽弃。今年罗非鱼市场相当看好,但气候变化无常,故此时的水质管理至关重要。下面结合实际,谈谈罗非鱼生长旺季水质管理措施,仅供参考。

管好水源,创造优良的水质基础

在罗非鱼养殖中,水源是最基本又是最重要的方面,它决定着水质条件和养殖成败,水源选好管好就决定了水质的基本条件。一般水源条件要求水源稳定、充足、清洁、卫生,水温适宜,水质良好,无任何污染,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同时要求注、排水方便,且单注单排。在注、排水口处要建好拦鱼网具,既避免敌害生物及野杂鱼入池,又可防止逃鱼。水源进入养殖池前要在蓄水池中过滤和消毒,以杀灭水源中的病原体和敌害生物,一般水体可用25克~30克生石灰或1克漂白粉(含有效氯25%以上)全池泼洒,需杀灭虫害时,还可按每立方米用0.5克敌百虫全池泼洒。6月~9月发生洪水的机率较大,故须管好进水口和排水口,搞好过滤设施建设,确保排灌自如,堤岸不易冲毁,避免洪水冲走鱼类或冲进杂物妨碍鱼类生长。

合理施肥,培育良好的水质条件

肥料多寡既影响着罗非鱼的生长,又影响着水质的变化。罗非鱼对水质肥瘦尽管要求不很严格,但在养殖时,可以通过适度培肥,使浮游生物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和营养物质,从而培育出良好的水质条件,辅助罗非鱼的生长。5月~6月以施有机肥为主,每7天~10天一次;7月~9月以施化肥以主,每4天~6天施肥一次。一般要求水质透明度在25厘米左右,水色应以茶褐色为佳。同时应注意一次施肥量不宜过多,注重少施勤施。人畜粪等有机肥,每次每亩可施100千克~150千克;化肥每次每亩用尿素1千克或硫铵1.5千克,加过磷酸钙1千克~1.5千克。也可根据水温、水质情况施用生物肥料。

科学投喂,确保水质相对稳定

6月~9月罗非鱼生长最为旺盛,饲料投入较多,对水质影响很大,应把握科学投喂的原则,稳定好水质,以免造成危害。在投喂时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质及鱼类摄食情况灵活掌握。因为罗非鱼是目前流水高密度养殖或工厂化养殖的主要对象之一,所以养殖时需要投喂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但在投喂中如不把握科学方法,不但会浪费饲料,而且还会败坏水质,诱发各种病害。所以饵料投喂要科学。罗非鱼的食性很广,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可以投喂各种饲料,如小麦、玉米、饼粕等均是它的优质饲料。初期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应为32%~35%,每天投饲量为鱼体总重量的3%~5%。当个体规格长至200克左右,投饲量可调至鱼体总重的2%,并保证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27%~29%。当其个体达到300克左右时,罗非鱼进入生长最快的时期,日投饲量保持在鱼体重的1%~2%,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35%以上。饲料可自配混合料,但最好加工成颗粒投喂。在投喂方法上要讲求四定原则。每天投喂2次,时间分别在上午8时~9时和下午3时~4时。每亩池塘尚需搭2个~3个饵料台,以便定点投喂。天气晴好,水质清新,鱼类摄食旺盛时可适当多投,反之,则酌情少投或不投。要严格控制上午鱼类浮头时投喂和夜间投喂,以免造成病害。

定期注水,搞好水质调节控制

6月~9月水温高,水质变化快,加之投喂施肥量较大,鱼类排泄强,极易污染水质,故应加强水质调节。水质调节是培养良好水质条件的根本途径。池塘养殖时,要经常更换池水,保持清新的水质,严防浮头和泛池,溶氧应经常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一般每7天~10天左右加换新水一次,每次换水10厘米~20厘米,使池塘水位保持在1.5米左右,在持续高温季节时可适当增加换水次数。在养殖期间,还要视天气、水温及鱼类摄食情况,适当开增氧机增氧,在天气变化、气压低,水中溶氧低于3毫克/升鱼类浮头时,要加大开机频率和开机时间。水库网箱养殖时,要经常刷箱,洗掉网箱污物及附着藻类,使水体充分交换,还要定期查箱,发现破损及时修补,以免跑鱼或凶猛鱼类入箱。必要时还要不断调整网箱,随着水库水位涨落,把网箱调节到水深适宜的位置。在缺氧比较严重时也可采用药物增氧,一般可用生石灰定期调节水质,一般每半月按每亩用生石灰15千克~20千克化水全池泼洒一次。在发生浮头时,亦可选用增氧剂等相关药物予以增氧。同时,应及时清除池塘或饲料台上的残饵、污物,防止水质污染。

严防病害,做好水质日常维护

6月~9月份既为罗非鱼最佳生长季节,同时也是最易感染病害的时期,一旦鱼病发生,传染极快,污染水质,造成损失。在罗非鱼的养殖中,定期防病是培养良好水质条件的保证。一般使用生石灰防病较合适,因为它可以调节水体的pH值,杀灭水体中的有害病菌,并可使底泥释放出无机盐,增加水体的肥度。首先要定期消毒,池塘养殖时每10天~15天施生石灰按每亩15~20千克化水全池泼洒,每月1次~2次调节池水pH值至微碱性,用生物制剂改善池塘微生物结构,改良水质。同时要适时开机增氧,当溶氧低,鱼有轻度浮头时即开增氧机,使池水中pH值保持在7.0~8.0之间,透明度在25厘米~30厘米之间。网箱养殖时,可以通过药物挂袋或投喂药饵的办法,进行定期消毒防病,改善水质条件。其次要加强日常管理。坚持日夜巡塘,每天坚持测量水温、气温3次,每周测一次pH值,测两次透明度。清晨、夜晚各巡塘一次并做好养殖日记,重点时期在黎明、中午、黄昏,严格检查吃食情况和有无浮头之兆。要及时勤除池塘及饲料台残饵、污物,清除池周杂草。发现浮头预兆,应停止施肥并控制投饵量,并立即采取增氧措施。发现池中有死鱼,应及时捞出,检查死因,对症治疗,同时对病鱼要作远离深埋处理,以免败坏水质,诱发鱼病或使鱼病蔓延。

轮捕轮放,防止水质逐渐恶化

6月~9月,随着罗非鱼的快速生长,池塘载鱼量大幅上升,水质恶化的概率越来越大,此时注意搞好轮捕轮放,释放水体空间,控制好水体的载鱼量,可以达到调控水质,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因为到8、9月份时鱼类生长较快,随着鱼体的增长,超过水体的载鱼量时,就会发生缺氧死鱼的危险,所以应捕大留小,均衡上市,若水体允许,还可及时补放适当数量的鱼种,为下年的养殖打好基础。

淡水小龙虾养殖怎么管理水质


说起小龙虾,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作为小食界的明星,小龙虾已经逐渐形成了一条千亿元产业链条,因此带动了小龙虾养殖业的发展。而在淡水小龙虾的养殖过程中,水质管理可说是基础。那么,淡水小龙虾养殖怎么管理水质?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小龙虾养殖的日常水质管理,一起来看看吧。

一、日常水质管理

1.调节池水水位:淡水小龙虾养殖池的水位根据水温的变化而定,掌握春浅、夏满的原则。春季一般保持在0.6-1米,浅水有利于水草的生长、螺蛳的繁育和幼虾的蜕壳生长。夏季水温较高时,水深控制在1-1.5米,有利于淡水小龙虾度过高温季节。小龙虾越冬时,越冬池水深要保持在1.5米左右,以保证小龙虾不被冻死或冻伤。当天气过冷或过热时,为防止极限温度出现,可适当加深池水,以稳定池底水温。

2.调节池水溶氧:一般养虾池水的溶氧量保持在4毫克/升左右,对龙虾的生长发育较为适宜,一旦溶氧量低于1-2毫克/升,将会引起龙虾窒息死亡。防止龙虾缺氧的有效方法是换水或定期加注新水。一般5月份以前和9月份以后的春秋两季,每隔10-15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3左右;5、6月份,一般每隔6-7天换水1次,7-9月份的高温季节,每隔2-3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30%。使水质保持肥、活、嫩、爽,并有足够的溶氧,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5厘米左右。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在养虾池深水处安装增氧机,适时开动增氧,提高虾池水中的溶氧量。平时加换水的原则是蜕壳高峰期不换水,雨后不换水,水质较差时多换水。有条件的还可以定期向水中泼洒光合细菌、硝化细菌之类的生物制剂调节水体。

3.调节池水pH值:龙虾能够安全生活的pH值范围是6-9,而最适宜的pH范围为7-8.5。pH值超出一定的范围高限为9.5-10,低限为4-5,会直接造成龙虾的死亡。即使在安全范围之内,如超出最适范围时也会对龙虾的生命活动起消极作用。调节池水pH值,可每隔15天泼洒一次生石灰水,平均水深1米时,每亩用10千克,使池水pH值保持在7-8.5之间,同时可增加水体钙离子浓度,促进淡水小龙虾蜕壳生长。

二、不良水质的调控措施

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水质败坏,淡水小龙虾出现上岸、攀爬、甚至死亡等现象时,须及时采取以下措施调节水质:先换部分老水,用溴氯海因0.3毫克/升对水体进行泼洒消毒后,加注新水。第二天用沸石粉20毫克/升、益水宝(枯草芽孢杆菌)0.4毫克/升泼洒。以后每隔5天左右定期向水体中泼洒微生态制剂。利用有益菌种制剂,使之形成优势菌群来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种群数量、生长、繁殖和危害程度,并分解水中有害物,增加水体溶氧,改善水质。施用光合细菌、硝化细菌、芽孢杆菌、双歧杆菌、酵母菌等,均能起到上述作用。

【小编结语】做好小龙虾养殖的日常水质管理,对提高小龙虾养殖经济效益有着重要作用。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小龙虾养殖的日常水质管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河蟹如何养殖


河蟹也叫螃蟹或者毛蟹,表面长满绒毛,是一种大型甲壳动物,全身主要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二部分。河蟹是一种名贵的淡水产品,肉质鲜嫩,味道鲜美,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现如今,对于河蟹的养殖已经非常普遍,那么河蟹如何养殖呢?下面就让我们看看河蟹养殖管理措施总结。

河蟹养殖管理措施总结

1、日常巡塘

坚持做到每天巡塘二次,早上巡塘检查河蟹的吃食情况,看蟹有没有浮头,下风口有没有泥沫,晚上巡塘观察河蟹的活动情况,看河蟹有没有上岸的现象,如果出现异常现象,及时采取措施。

2、饲料投喂

在指导工作中,发现很多示范户在投喂饲料时,没有采取四定投喂方式,这样会造成饲料的浪费,同时也为高温季节蓝藻的发生埋下隐患,在饲料投喂时间上,要严格控制在下午五点以后,尤其有野杂鱼的塘口。在投喂饲料蛋白不要过高,超过40蛋白尽量不要投喂,虾蟹有滞食而易发生肠炎,未吃完的饲料易败坏底质和水质。

3、水位调节

当前是雨水较不稳定季节,要严格控制池塘水位,有利水草的生长,发现池塘溶氧不足,及时使用氨基酸解毒。

4、杀虫底改

今年养殖到目前都温差较大,池塘里的有害浮游动物较多,不但影响池塘生态环境,水体发浑,溶氧不足,对水草生长影响较大,这个时候必须杀灭池塘虫害,积极做好纤毛虫的杀灭工作,同时做好池塘底质的改良工作,以生物底改为好。

5、施肥管理

水体较清,清水无藻,透明度大的塘口,池塘里各项生化指标较差,必须使用氨基酸肥水膏进行池塘施肥工作,增加水体营养,促进有益藻生长,控制池塘蓝藻的发生。

6、水草维护

六月份是伊乐藻衰败期,要做好水草的维护工作,除了正常打头疏密工作外,还要对水草进行施肥管理,进行水草解毒管理工作。

以上就是河蟹养殖管理措施总结的相关解答了,希望给大家一些帮助。

河蟹养殖之河蟹吃什么?


【常见问题】河蟹养殖之河蟹吃什么?

【专家解答】

1、家养河蟹可以选择喂食鱼或者鱼饲料、红虫、虾米、螺蛳、蚌肉,偶尔也可喂食一些草类的食物,有苦草、伊乐藻等,以保证营养的均衡。要注意的是喂食量,半个小时内吃完为准,不然余下的食物会污染饲养的水。

2、河蟹是杂食性水生动物,喜食鱼虾等动物性饲料,也喜食麦类、青饲料等植物性饲料。但是动物性饵料来源困难,易腐败变质且污染水质,正逐渐被使用方便且河蟹喜食的全价颗粒饲料所替代。

养殖前期:建议使用40~42蛋白的优质饲料,或喂煮熟的新鲜鱼,多放螺蛳,每亩从200斤逐步增加到500~600斤,并加强拌料,以保肝(保肝促长灵)、保苗(活力素)、诱食防肠炎(活性蒜宝)为主。

养殖中期:建议以32~36蛋白饲料为主,选择优质品牌饲料,防止梅雨季节有霉变原料的加入。

养殖中到后期:建议加以少量玉米,防止河蟹大量夹草,并逐步以36蛋白饲料为主。

养殖后期:建议喂40蛋白以上饲料,为了能在中秋节上市,应提前半个月喂小黄鱼(冻鱼)。

【小编总结】

秋风起,蟹脚痒。每年农历九、十月份是河蟹上市的时间。河蟹是我国常见的淡水蟹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不可多得的一道美食。河蟹养殖也是现在常见的养殖项目,第一农经小编在本文中给您介绍了《河蟹养殖之河蟹吃什么?》一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河蟹养殖秋季要防河蟹死亡


秋季是河蟹成熟和收获的季节,也是河蟹死亡的高峰期。因此,加强河蟹的秋季养殖管理,是预防河蟹秋季死亡,提高河蟹养殖效益的关键。

防止自然死亡俗话说:西风起,蟹脚痒。每年的9~11月,都有一批生长了2年的河蟹由黄蟹脱壳成为绿蟹,性腺成熟,进入其生命的最后阶段。凡是脚痒要逃跑的河蟹,因其已经成熟,体内渗透压升高,不能适应淡水低渗透压环境,从而导致大部分河蟹自然死亡。因此,对于这些河蟹应及时捕捞出售。

防止感冒死亡秋季白天和夜晚温度变化大,水温差别也大,有时可高达10℃,河蟹因不适应此环境条件而出现死亡。因此必须加以预防。预防方法:一、平时要注意调节水位,控制水温剧烈变化,注入的新水与老水的温差不要大于3℃。二、水面要多保留些水葫芦、水花生等覆盖物,但不要大于水面的1/2。三、天气变化时,要加深水位。

防止消化不良死亡秋季由于气压、水温的剧烈变化,导致河蟹食性改变,容易引起河蟹消化不良,严重时甚至导致全部河蟹死亡。因此,必须认真加以防治,方法:一、改良水质,定期用石灰水消毒。二、在饲料中定时加入抗菌素和生长素。三、不喂或少喂植物性饲料,增喂动物性饲料,特别是蚯蚓、田螺等高蛋白饲料。四、投喂要定时定量,水温下降时要适量减少投喂量。

养鱼调控鱼池溶氧的措施


定期加注新水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鱼塘中残饵、污物较多,厌氧发酵产生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水体恶化,尤其是高温季节,水质变坏更快,因此定期注水是调节水质最常用的也是最经济适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每7~10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15~20厘米深。在池水恶化比较严重时,宜采用换水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以养鲢、鳙鱼为主的池塘,水色应保持草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为20~30厘米水深;以养草、鲤鱼为主的池塘,水色较鲢、鳙鱼池塘水色淡些,每7~10天应灌新水1次,每次宜提高水位15~20厘米。夏季鱼池应尽量保持最高水位。

定期搅动底泥搅动底泥可促进底质不断分解,间接控制水质变化。一般每10~15天搅动1次,每次搅动面积不少于水体面积的1/3,且以晴天中午搅动效果最好,但闷热、气压低的天气时勿搅动。

使用增氧机增氧精养池塘应配备专门的增氧机,其中以叶轮式最好,开机增氧可使水体对流,增加水中溶氧量和散发有毒气体。

适当追施化肥可以使浮游植物保持适当的密度和旺盛的生活状态,供鱼食用,同时浮游植物可以吸收水体的营养盐,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从而改良水质。高温季节鱼池施肥应以化肥为主,少施有机肥,一般在水质清瘦的池塘中,每亩每次施尿素2.5公斤,过磷酸钙5公斤,每隔5~7天施1次,若要施有机肥,必须充分发酵后,采用少量多次的办法。

使用药物改良一些养鱼密度大,又不能经常换水的池塘,应定期施生石灰调节水质,减少硫化氢等有毒气体的毒害。每次每亩池塘可用生石灰15公斤,加水后全池泼洒,每隔20天左右进行1次。光合细菌具有净化水质、增加水体溶氧量的优点,还可以作为滤食性鱼类的饲料,每20天全池泼洒1次。鱼池中浮游动物过多,可用敌百虫杀灭,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3~0.5毫升。蓝藻过多,可用硫酸铜抑制,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7亳升。在鱼发生浮头时,亦可选用增氧剂等相关药物予以增氧。

移植水生植物改良水生植物作为水体初级生产力,可以控制鱼池藻类等的生长,起到很好的净水作用。养殖者可根据鱼池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水体中合理引进移植轮叶黑藻、鱼腥草、水葫芦、浮萍等水生植物,调节水体水质,改善溶氧水平。

套养水生动物调控水生动物是水体中的消费者,适当套养可促进水体生态系统平衡,达到调节水质的作用。如套养鲤鱼、鲫鱼可充分利用水体中残余的有机物,大大减少水体底部有机物的腐化分解,减少污染发生的概率;套养青鱼可以抑制水体中的螺蛳等生物对水体各营养物质和氧气的消耗;套养鲢鱼可以充分利用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等天然饵料资源,控制水体肥度;套养鳙鱼可以抑制水体中的轮虫;套养草、鳊、鲂鱼可以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净化养殖环境;套养鳜鱼、乌鳢、鲈鱼等可以有效控制水体中野杂鱼虾的生长繁殖,减少与主养鱼争食争氧的竞争压力。

渔业水质标准


【常见问题】渔业水质有什么标准?

【专家解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BR渔业水质标准

Waterpualitystandardforfisheries

GB11607-89

国家环境保护局1989-08-12批准

1990-03-01实施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和《海洋环境保护法》、《渔业法》,防止和控制渔业水域水质污染,保证鱼、贝、藻类正常生长、繁殖和水产品的质量,特制订本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鱼虾类的产卵场、索饵、越冬场、洄游通道和水产增养殖区等海、淡水的渔业水域。

2引用标准

GB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

GB6920

水质

pH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

GB7467

水质

六价铬的测定

二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7468

水质

总汞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7469

水质

总汞测定

高锰酸钾-过硫酸钾消除法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GB7470

水质

铅的测定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GB7471

水质

镉的测定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GB7472水质锌的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7474水质铜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分光光度法GB7475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7479水质铵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GB7481水质氨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GB7482水质氟化物的测定茜素磺酸锆目视比色法GB7484水质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GB7485水质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7486水质氰化物的测定第一部分:总氰化物的测定GB7488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稀释与接种法GB7489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碘量法GB7490水质挥发酚的测定蒸馏后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GB7492水质六六六、滴滴涕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8972水质五氯酚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9803水质五氯酚钠的测定藏红T分光光度法GB11891水质凯氏氮的测定GB11901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GB11910水质镍的测定丁二铜肟分光光度法GB11911水质铁、锰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11912水质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3.渔业水质要求

3.1渔业水域的水质,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见表1)

表1渔业水质标准mg/L

项目序号

项目

标准值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

色、臭、味漂浮物质悬浮物质pH值溶解氧生化需氧量(五天、20℃)总大肠菌群汞镉铅铬铜锌镍砷氰化物硫化物氟化物(以F-计)非离子氨凯氏氮挥发性酚黄磷石油类丙烯腈丙烯醛六六六(丙体)滴滴涕马拉硫磷五氯酚钠乐果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呋喃丹

不得使鱼、虾、贝、藻类带有异色、异臭、异味水面不得出现明显油膜或浮沫人为增加的量不得超过10,而且悬浮物质沉积于底部后,不得对鱼、虾、贝类产生有害的影响淡水6.5~8.5,海水7.0~8.5连续24h中,16h以上必须大于5,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3,对于鲑科鱼类栖息水域冰封期其余任何时侯不得低于4不超过5,冰封期不超过3不超过5000个/L(贝类养殖水质不超过500个/L)0.00050.0050.050.10.010.10.050.050.0050.210.020.050.0050.0010.050.50.020.0020.0010.0050.010.110.00050.01

3.2各项标准数值系指单项测定最高允许值。

3.3标准值单项超标,即表明不能保证鱼、虾、贝正常生长繁殖,并产生危害,危害程度应参考背景值、渔业环境的调查数据及有关渔业水质基准资料进行综合评价。

4渔业水质保护

4.1任何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者排放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有害废弃物,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最近渔业水域的水质符合本标准

4.2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有害废弃物严禁直接排入鱼、虾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鱼、虾、贝、藻类的养殖场及珍贵水生动物保护区。

4.3严禁向渔业水域排放含病源体的污水;如需排放此类污水,必须经过处理和严格消毒。

5标准实施

5.1本标准由各级渔政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监督与实施,监督实施情况,定期报告同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

5.2在执行国家有关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如不能满足地方渔业水质要求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制定严于国家有关污染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以保证渔业水质的要求,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和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5.3本标准以外的项目,若对渔业构成明显危害时,省级渔政监督管理部门应组织有关单位制订地方补充渔业水质标准,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和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5.4排污口所在水域形成的混合区不得影响鱼类洄游通道。

6水质监测

6.1本标准各项目的监测要求,按规定分析方法(见表2)进行监测。

6.2渔业水域的水质监测工作,由各级渔政监督管理部门组织渔业环境监测站负责执行。

表2渔业水质分析方法

序号

项目

测定方法

试验方法标准编号

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

悬浮物质pH值溶解氧生化需氧量总大肠菌群汞镉铅铬铜锌镍砷氰化物硫化物氟化物非离子氨2)凯氏氮挥发性酚黄磷石油类丙烯腈丙烯醛六六六(丙体)滴滴涕马拉硫磷五氯酚钠乐果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呋喃丹

重量法玻璃电极法碘量法稀释与接种法多管发酵法滤膜法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高锰酸钾-过硫酸钾消解双硫腙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双硫腙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双硫腙分光光度法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高锰酸盐氧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双硫腙分光光度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丁二铜肟分光光度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异烟酸-吡啶啉酮比色法吡啶-巴比妥酸比色法对二甲氨基苯胺分光光度法1)茜素磺锆目视比色法离子选择电极法纳氏试剂比色法水杨酸分光光度法蒸馏后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1)高锰酸钾转化法1)4-乙基间苯二酚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1)气相色谱法藏红剂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3)气相色谱法3)

GB11901GB6920GB7489GB7488GB5750GB7468GB7469GB7475GB7471GB7475GB7470GB7467GB7475GB7474GB7475GB7472GB11912GB11910GB7485GB7486GB7482GB7484GB7479GB7481GB11891GB7490GB7492GB7492GB8972GB9803

注:暂时采用下列方法,待国家标准发布后,执行国家标准。

1)渔业水质检验方法为农牧渔业部1983年颁布。

2)测得结果为总氨浓度,然后按表A1、表A2换算为非离子浓度。

3)地面水水质监测检验方法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1978年颁布

【其他水质标准】

水质标准是根据各种用户的水质要求和废水排放容许浓度,对一些水质指标作出的定量规范。水质标准是环境标准的一种。我国的水质标准的部分内容如下: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其制定原则主要是感观上性状良好,化学组成对机体无害,流行病学上安全可靠。标准中对水的物理性状,各种金属、非金属物质、有机化合物和有毒物质都作了严格的规定。对细菌学指标中的细菌总数、大肠杆菌群和余氯含量有明确的规定。余氯是指饮用水经氯化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尚残留在水中的氯量。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28-88)该标准适用于我国江、河、湖泊、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面水水域。根据地面水水域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可将我国地面水划为五类:I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I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IV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海水水质标准(根据海水的用途,可分为三类:第一类适用于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的人类的安全利用(包括盐场、食品加工、海水淡化、渔业和海水养殖等用水),以及海上自然保护区。第二类适用于海水浴场及风景游览区。第三类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港口水域和海洋开发作业区等。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按照灌溉水的用途,农业灌溉水水质要求分二类:一类是指工业废水或城市污水作为农业用水的主要水源,并长期利用的灌区。灌溉量:水田800方/亩年,旱田300方/亩年。二类是指工业废水或城市污水作为农业用水的补充水源,而实行清污混灌沦灌的灌区。其用量不超过一类的一半。

yz023.com养殖网养殖技巧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其中《浅谈苏南河蟹养殖水质调控》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如不满足请访问“小龙虾养殖水质调控”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528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