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技术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BursalDisease,IBD),又称甘博罗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严重危害雏鸡的一种急性、热性、免疫抑制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989年,该病的强毒力株在英国流行,造成每周死亡鸡30万只,因此又被称为鸡的艾滋病。该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养鸡集中的国家和地区,与鸡新城疫、鸡马立克病一起被认为是危害养鸡业的三大传染病。
一、IBD的临床特征
该病潜伏期为2~3天,临床上表现为突然发病,发病后传播迅速,发病率高,病程短,一般为7~8天,多呈一过性;可诱发多种疫病,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患鸡畏寒、扎堆,严重腹泻,极度虚弱,并有不同程度的死亡,典型发病鸡群呈现尖峰式死亡曲线。特征病变是胸肌、腿肌出血,法氏囊出血、水肿或萎缩,肾脏肿大并有尿酸盐沉积。根据流行病学特点,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即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应进行血清学诊断和病毒分离。病毒分离的最佳时间是发病后2~3天,最佳组织是法氏囊组织。此外,临床上应注意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二、鉴别诊断
1.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患病鸡群整体精神状态较好,常见肾脏肿大、苍白,多数呈斑驳状的花肾,输卵管有尿酸盐沉积,排白色稀粪,明显脱水;腺胃、肌肉一般无出血。有时可见法氏囊充血或轻度出血,但无黄色胶冻样水肿,耐过鸡的法氏囊不见萎缩或呈蜡黄色。病死鸡气管充血、水肿,支气管黏膜下有时可见胶冻样变性。
2.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8周龄以上的鸡多发,16周龄以下的鸡较少发生。解剖可见肝脏肿大数倍,又称大肝病;脾脏体积增大,呈灰棕色或紫红色;肾脏肿大,色变淡;肝、脾、肾多见肿瘤;法氏囊无出血、胶冻样水肿和萎缩病变,剖面皱襞有灰白色隆起或结节增生,因瘤体发育而失去原有形态结构。瘤体剖面偶见干酪样坏死或豆腐渣样物质。
3.速发嗜脑肺型新城疫。4~7周龄鸡多发,表现为突然发病,传播迅速,可见明显的呼吸道和神经症状;法氏囊无水肿或萎缩,但有出血、坏死和干酪样物,()亦可见腺胃乳头出血和盲肠扁桃体出血或肿胀,新城疫HI价测定可达9~11log2(感染IBD的鸡群HI价仅为2~3log2)。
4.住白细胞原虫病。该病由媒介昆虫传播,一般在气温20℃以上,媒介昆虫繁殖快、活动力强时流行严重。患鸡精神沉郁,鸡冠苍白,内脏器官肿大出血,脾可肿大1~3倍,肾、肺出血最严重,胸肌、心肌可见白色小结节或血肿,脂肪组织上有小血肿。
5.包涵体肝炎。5~7周龄的肉仔鸡多发,表现为精神沉郁,贫血,剪开骨髓常呈灰黄色,肝脏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和坏死,腿肌可见出血斑,法氏囊有时亦可见萎缩且呈灰白色。该病有时与IBD混合感染,从而使症状加重。
6.传染性贫血。1~3周龄的雏鸡多发,表现为精神沉郁,骨髓黄染,鸡皮肤、喙、肉髯和可视黏膜苍白,全身点状出血。特征性病变是翅膀或腹部皮下出血,又称蓝翅病;胸腺、法氏囊萎缩。
7.马立克氏病。4~18周龄的鸡多发,表现为外周神经肿大,瘫痪或轻瘫,消化道、性腺、肝、脾、肺等常见肿瘤,虹膜常见混浊;偶见法氏囊萎缩。早期感染IBDV,可增加马立克氏病的发病率。
8.球虫病。该病多出现血便,鸡冠和可视黏膜贫血、苍白;因腹泻导致机体脱水,羽毛粗乱,皮肤皱缩。用抗球虫药物治疗有效,即可准确鉴别。
9.雏鸡白痢。该病14~21日龄常发,鸡群怕冷昏睡、缩头垂翅,粪便呈糨糊状,肛门常被干石灰样粪便封堵,常伴有肺炎,并可见肝脏肿大、变脆、有坏死点,抗菌药物治疗有效。
10.葡萄球菌病。患鸡表现为各关节肿大,多见皮肤液化性坏死,皮下呈弥漫性出血,法氏囊呈灰粉色或灰白色。
11.大肠杆菌病。患鸡多见肺炎、肝包膜炎和心包膜炎等病理变化,法氏囊呈灰黄色,可见轻度肿大。
12.磺胺类药物中毒。当各种磺胺类药物的用量超过饲料量的0.5%时,连用5天,便会发生中毒。患鸡常表现兴奋,痉挛,不食,偶见麻痹;剖检患鸡可见出血综合征的多种病变(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内脏器官有出血,水肿,脑膜水肿、充血和出血,骨髓黄染),但法氏囊仅呈灰黄色,未见水肿和出血。诊断时,有磺胺类药物用药史,停药后病情好转或停息,即可正确鉴别。
13.霉菌中毒。饲料被黄曲霉污染后,所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对2~6周龄的雏鸡危害严重,常伴有神经症状,死亡率可达20%~30%。解剖可见肝脏肿大,胆囊肿胀,皮下及肌肉偶见出血;法氏囊仅呈现灰白色,不见萎缩或肿大。
14.禽痛风。各日龄鸡群均可发病,表现为行动迟缓,腿、翅关节肿胀,厌食,衰竭,腹泻,肾脏、心脏、肝脏等内脏器官均可见尿酸盐沉积。因粪尿中尿酸盐增多,肛门周围羽毛上常黏附大量白色尿酸盐。
15.肾病。患鸡常有急性肾病表现,法氏囊多呈灰色,可见轻微萎缩。该病多呈散发,通过询问病史可准确鉴别。
16.雏鸡脱水。一次性大量出雏、过高温育雏或长途运输时,均易引起雏鸡脱水,多在1周龄内发病。临床表现为趾爪干瘪,多为单侧肾脏肿大、苍白,可见尿酸盐沉积;输尿管肿大,充盈尿液和尿酸盐。
三、小结
IBD是我国二类动物疫病,呈暴发流行时要及时上报疫情,由当地兽医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控制该病的关键在于预防,要按计划进行正确的免疫接种。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育雏期间要尽可能地消除应激因素,适时投放抗应激药物,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有效防止该病的暴发和继发感染。
(作者联系地址: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科研路2号农牧科学研究院邮编:024031)

相关推荐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控


本病由病毒引起,通常以为36周龄鸡最易感染,4周龄最多,成年鸡通常不感染。雏鸡常突然发病,病程多为一周左右。本病感染率常为100%,死亡率036%不等。继发感染其它疾病时,死亡率可高达50%。发病鸡精神差,感染后23日拉白色水样稀便,体温高达43C。病鸡常脱水,趾爪单调。病鸡无食欲。腿部、腹部及胸部的肌肉常见血条纹或出血斑。肾肿,尿酸盐沉积,法氏囊肿大、出血。腺胃乳头周围常充血。本病对鸡马立克病和鸡新城疫所免疫干扰显然。

预防本病必须制订威严的卫生防疫制度,选择有效的福尔马林进行熏蒸流水线。0.2%的过氧乙酸喷雾效果好。预防本病的疫苗有二种:一种是用于雏鸡接种的防毒苗。一种是给1820周龄种母鸡接种的油佐剂法氏囊苗。

治疗:在发病初期注射高免卵黄抗体(卵黄抗体注射的越早,其治疗效果越好,而在发病的中、后期注射高免卵黄抗体,其治疗效果不显然)。同时用抗生素拌饲,预防继发感染。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冶方法


本病是RNA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发生于鸡,其中以3-6周龄鸡最易感染发病。一年四季均有流行,但以4-6月间为本病发病季节。本病主要通过被病鸡排泄物污染的饲料、饮水和垫料经消化道感染,也可经呼吸道传播本病。雏鸡感染本病后对新城疫等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有很大影响,往往造成免疫失败。

症状:

鸡群突然发病,发病后第3天开始死亡,5-7天达到死亡高峰,以后逐渐减少而康复。病鸡出现减食或拒食、萎顿、羽毛蓬乱,体温升高到43摄氏度以上,排出黄白色水样稀粪。病鸡严重脱水呈现眼窝凹陷,脚爪干枯,个别鸡自啄肛门。

死亡率一般为3%-30%,有的高达50%-60%。

病变:

主要特征是法氏囊受损、肿大2倍以上,后期可萎缩成正常的1/3,颜色由正常的白色变为黄色或黑紫色,浆膜呈胶冻样水肿;腺胃和肌胃处有出血等。

诊断:

本病根据发病急、传播快、病程短,并结合法氏囊、肌肉、肾脏和腺胃等器官的特征性病变,对典型病例不难作出诊断。对于亚临诊型病例可进行病毒分离、琼脂扩散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确诊。本病在雏鸡阶段与新城废容易混淆,注意区别。新城疫病程较长,多发生在大龄鸡,有呼吸和神经症状,也没有肾脏和法氏囊特征性病理变化。

防治:

(1)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可参考以下免疫程序。

种鸡:1日龄种雏来自没有经过法氏囊病灭活苗免疫的种母鸡,首免一般多在10-14日龄进行(如果种雏来自注射过法氏囊灭活苗的种母鸡,首免一般多在20-24日龄进行)。二免在首免后3周进行。然后在20周龄和38周龄再用油乳剂灭活苗各肌肉注射1次,从而保证后代雏鸡获得较高水平的母源抗体。

商品蛋鸡:首免在15-18日龄进行,二免在首免后3周进行。

肉用仔鸡:雏鸡3-4周龄时用弱毒苗进行一次免疫接种。如果仔鸡在本病高发区饲养,并且超过60日龄出售。应在免疫后的3周进行二免。

(2)搞好卫生消毒工作:

由于法氏囊病病毒对环境因素的抵抗力很强,一旦环境被污染,将长期存在。因此。对环境、鸡合、笼具、用具、地面、种蛋等要彻底清洁消毒。严格限制人员进出鸡合、并进行消毒。

(3)发病后的处理措施:

鸡场一旦暴发本病,要隔离病鸡,用福尔马林、强碱或酚类制剂等消毒药进行彻底消毒。给鸡群充足的饮水,饮水中加糖、0.1%的盐和适量的抗生素。对发病初期的病鸡和假定健康的鸡,全部使用接氏囊病高免血清,每只鸡肌肉注射0.4-0.6毫升或者注射1-2毫升高免卵黄液进行治疗。治疗后10天用两倍量的中等毒力活疫苗进行接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冶疗和预防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是目前危害养禽业的三大主要疫病之一。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属于双RNA病毒科,包括两个血清型。主要特征为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发病率十分高,将近100%,但是死亡率较低,只有5%~15%。

1流行特点

在自然条件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只感染鸡,而且所有品种的鸡均可感染,不过在这些不同品种的鸡中,白来航鸡相对于其他品种的鸡更易感,肉鸡相对于蛋鸡更敏感。主要发生于2~15周龄的鸡,3~6周龄的鸡最易感。病毒传播途径是发病鸡的粪便污染饮水、饲料以及环境,导致同群鸡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眼结膜等感染;另外饲养用的工具、饲养员以及昆虫也会携带病毒传播;再有就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可通过蛋传播。

本病特点为突然发生,并且传播非常迅速,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导致鸡舍内所有鸡被感染,通常在感染后的3d开始死亡,5~7d达到高峰,以后很快停息,表现为高峰死亡和迅速康复的曲线。死亡率差异很大,一般死亡率为15%~20%,但是有些仅为3%~5%,严重的发病鸡群死亡率60%以上。本病常与大肠杆菌病、新城疫、鸡支原体病混合感染,死亡率也可提高。

2症状

目前法氏囊病的发生病程长,但死亡率低。而以往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病程多在3~5d,一般不超过7d,呈尖峰式死亡曲线,死亡多集中在发病后的2~3d。本病潜伏期很短,2~3d后即可出现临床症状,在鸡群中首先出现数只死亡,其后更多的鸡出现减食、萎顿、打堆、昏睡、羽毛蓬松。特征性的表现有:排出白色水样稀粪;脱水表现为眼窝凹陷,脚爪与皮肤干枯;发病初期少数鸡调头啄自己的肛门,可能是法氏囊痛痒的缘故;发病前期体温升高达43℃以上,临死前下降。以上症状有一过性的特点,发病一周后,病亡鸡数逐渐减少,迅速康复。

过去该病常突然发病,传播速度极快,但现在在发病初期,除一部分鸡群发病速度较快以外,另一部分鸡群症状极其轻微,在鸡群处于安静状态下,仅见个别鸡只精神异常,似打盹状,但在添加饲料或饮水时病鸡又趋于正常,此种情况如果出现在第12~15d,养殖户在观察不仔细的情况下,常常误以为鸡群健康状况正常而给鸡免疫接种法氏囊疫苗,从而造成鸡群大面积发病。

根据经验,鸡群在发病前常出现一些反常的表现,如采食量突然比平时增加20%以上或在气温正常时饮欲异常增加等,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第2天即会表现出症状。鸡群发病后,精神不振,常蹲伏于墙角处,卧地不起。羽毛蓬乱或逆立,特别是头部和颈部羽毛更为明显,两翅下垂,颤抖,昏睡。一些鸡走路摇晃,步态不稳。病鸡排出白色石灰水样或奶油状稀便,肛门周围的羽毛常被粪便污染。发病后食欲迅速减退,但饮欲增加。

3病理变化

发病初期死亡的病例,常不表现明显的病变,仅肾脏微肿且有轻度花斑。病情继续发展,则病死鸡皮下组织和肌肉明显脱水,肌肉发干、色暗,嗉囔空虚,有的积气或积水(/)。腿部和胸部肌肉常出现条纹状、斑块状和放射状出血,在腺胃和肌胃交界处见有条状出血点。法氏囊的病变在发病中后期具有典型性,发病初期,法氏囊由于充血水肿而肿大,2~3d后可肿大至正常的2倍,外观变圆,浆膜覆盖有淡黄色胶冻样渗出物,表面纵行条纹明显,法氏囊变为奶油黄色,严重时出血,外观呈紫黑色,似紫葡萄状,切开囊腔后,常见黏膜皱褶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囊腔中有脓性分泌物,时间稍长则有黄白色干酪样物。肾脏肿大,有花斑,呈灰白色,两侧输尿管中常见有尿酸盐沉积。脾脏肿大,表面常有均匀散布的小坏死点。盲肠扁桃体和胸腺多肿大、充血、出血。

4治疗

鸡群发生本病后,应结合鸡群的日龄、病情轻重以及并发或继发病等因素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

(1)30日龄以内的商品肉鸡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时,应尽量在发病初期逐只注射质量合格的卵黄抗体,根据日龄和体重,注射用量为1~2ml。为同时预防或治疗大肠杆菌等并发或继发病,可在抗体内加入头孢曲松钠,用量为每250ml抗体加入2g,为避免过度刺激肾脏,不要在抗体内加入链霉素等对肾脏刺激性较大的药物。

(2)30日龄以上的肉鸡发病,如病情较重,也应及时注射高免卵黄抗体;如零星发病且病情较轻,为防止鸡群遭受应激反应,可以采取个别发病鸡注射抗体与中西药物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养殖户也可以用双花、连翘、地丁、茵陈、黄连、黄柏、黄芩、党参、黄芪、茯苓、甘草等中药自己组方,对本病早期治疗也有较好效果。

(3)本病整个发病过程在5~7d,因此不建议养殖户在发病初期大剂量饮水免疫法氏囊疫苗。相反,在12~14日龄或25~28日龄给鸡群接种疫苗时,应仔细观察鸡群在安静时的精神状态,如发现个别鸡只异常,应在诊治好所发病之后再进行疫苗免疫,以免将疫苗接种于该病的潜伏期或发病初期,给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

(4)鸡群发生本病后,要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各种应激因素,鸡群密度要适中,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保证通风良好。在饮用中西药物的同时,要在饮水中加入优质的电解多维。由于本病能造成鸡的肾脏肿大,在鸡群发病较重时,为减轻肾脏负担,可适当饲喂一些解除肾肿的药物。同时,在全价颗粒饲料中加入20%的粉碎玉米颗粒,以降低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从而减少尿酸盐的生成与沉积,减轻肾脏的负担。为防止发生并发或继发病,在积极治疗该病的同时,应投喂一些抗菌药物,如氟苯尼考等。在预防和治疗球虫病,特别是盲肠球虫暴发时,应选择一些中药制剂和止血剂合用,要避免使用磺胺类药物,以免刺激肾脏而加重病情。

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甘波罗病,是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由于该病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率高,且可引起鸡体免疫抑制,目前仍然是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近几年来,经过科研部门及广大兽医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使该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控制。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1、流行特点

在自然条件下,鸡是法氏囊病毒的易感群体,并且所有的品种和日龄均可感染,其中以3-6周龄的鸡最易感。该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是病鸡排泄物污染的饮水、饲料、用具、环境等,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以及眼结膜等感染。养殖人员以及昆虫也是该病毒的传播者,该病还可以通过种蛋传播。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是多发生在4-10月份,尤其是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夏季和秋季。该病的发病率高,有的可高达90%以上,传播速度快,可呈暴发性发病,一般在感染此病3天后即可发生死亡,死亡率的差异因饲养管理、鸡群的体况以及病毒的致病力的不同而不同,一般为15%-20%,严重时高达60%以上。该病因免疫系统受到破坏,易感染其他病菌,因此常与大肠杆菌病、鸡支原体病等发生混合感染,会导致死亡率明显升高。

2、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短,一般为2-3天,病程一般为3-5天,最长不超过7天,死亡多集中发生在发病后的2-3天,有的病鸡会发生突然的死亡。病鸡常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病鸡的精神萎顿,食欲下降,畏冷集堆,多呈昏睡状态,羽毛蓬乱,双翅下垂,常蹲伏于一角,有时会卧地不起。有些病鸡行走不便,走路摇晃、步态不稳,或者驱赶不动,体温升高。病鸡有脱水的表现,出现眼窝凹陷,爪与皮肤干枯。病鸡还表现出腹泻的症状,会排出白色水样的稀便,粪便中常有白色尿酸盐,肛门会受到粪便的污染。病鸡在临死前体温下降,严重脱水,最后衰竭而死亡。

3、病理变化

在发病初期突然发生死亡的病鸡病理变化不明显,仅在肾脏发生病变,表现为轻度的肿大与花斑。随着病程的发展,病鸡会表现明显的脱水现象,肌肉发干、颜色暗陈,嗉囊空虚,或者在其中有积水或者积气。在腿部和胸部肌肉会出现条纹状、斑块状和放射状的出血,且在腺胃和肌胃的交界处也可见条状的出血点。病死鸡的法氏囊发生病变,发病初期法氏囊充血水肿,2-3天后可肿大至正常的2倍而变圆。浆膜上覆盖淡黄色的胶胨样的渗出物,导致法氏囊为奶油黄色,病变严重时法氏囊的外观为紫黑色,切开后可见黏膜皱褶有出血点和出血斑,并且其中有脓性分泌物。肾脏肿大明显,有花斑,颜色为灰白色,输尿管内常见尿酸盐沉积,脾脏肿大,表面有坏死点,盲肠、扁桃体和胸腺肿大、充血、出血。

4、诊断方法

诊断时可结合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最后经实验室诊断进行确诊。实验室诊断时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取病死鸡的法氏囊和脾脏,研磨处理后加灭菌后的生理盐水制成悬液,冻融2-3次后,离心取上清液,加入抗生素作用th,然后接种于9-12日龄的鸡胚,受感染的鸡胚在3-5天后死亡,且与自然病例症状一样。另外,还可以使用琼脂扩散试验来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或者法氏囊组织中病毒抗原。

5、防控措施

预防。该病的发生与不良的饲养管理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对该病进行预防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群的抗病能力。做好日常的卫生清扫和消毒工作,认真的落实各项的卫生消毒工作,加强对环境的消毒,包括鸡舍、用具等。在每次出栏后、进鸡前都要对空舍进行彻底的冲洗和消毒,待彻底干燥后再进下一批鸡。为了提高鸡群的抗病能力,可提高母源抗体的水平,在种鸡的18-20周龄和40-42周龄时分别接种法氏囊油佐灭活苗,以使子代获得较高水平的抗体。

做好鸡群的免疫接种工作。目前生产上用于接种的法氏囊炎病疫苗有活疫苗和灭活病苗,种鸡的免疫多选择使用灭活油,肉仔鸡则使用中毒力苗,在免疫前需通过检测母源抗体的水平来确定首免日龄,在首免后间隔10-14天进行二免。

治疗。鸡群发病后要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首先给病鸡肌肉注射法氏囊、新城疫精制双价高免卵黄抗体和适量的抗生素,同时给病鸡服用葡萄糖、食盐水等水溶液。如果病鸡伴有其他症状,如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时则可喂服泰乐菌毒,同时还可以使用其他一些抗生素类药物以预防病鸡继发其他细菌或者病毒性疾病,等病鸡的病情稳定后要做好保健工作,以免发生再次感染。在治疗期间要加强饲养管理,提供适宜的日粮,可适当降低病鸡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多种维生素的饲喂量,同时给病鸡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控制好鸡舍的温度、相对湿度以及空气质量,加强通风换气,提供充足的饮水,防止肉鸡发生应激反应。为了避免疾病的大肆传播,在发病期间要加强消毒,每天都要将粪便清理干净,并彻底消毒。在消毒剂的选择上,要注意禁止使用对鸡呼吸道黏膜发生损伤的药剂。

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
自然条件下,本病只感染鸡,所有品种的鸡均可感染,但不同品种的鸡中,白来航鸡比重型品种的鸡敏感,肉鸡较蛋鸡敏感。本病仅发生于2周--15周的小鸡,3~6周龄为发病高峰期。病毒主要随病鸡粪便排出,污染饲料、饮水和环境,使同群鸡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眼结膜等感染;各种用具、人员及昆虫也可以携带病毒,扩散传播;本病还可经蛋传递。

症状病变
雏鸡群突然大批发病,2~3天内可波及60%~70%的鸡,发病后3~4天死亡达到高峰,7~8天后死亡停止。病初精神沉郁,采食量减少,饮水增多,有些自啄肛门,排白色水样稀粪,重者脱水,卧地不起,极度虚弱、最后死亡。耐过雏鸡贫血消瘦,生长缓慢。剖检可见:法氏囊发生特征性病变,法氏囊呈黄色胶胨样水肿、质硬、粘膜上覆盖有奶油色纤维素性渗出物。有时法氏囊粘膜严重发炎,出血,坏死,萎缩。另外,病死鸡表现脱水,腿和胸部肌肉常有出血,颜色暗红。肾肿胀,肾小管和输尿管充满白色尿酸盐。脾脏及腺胃和肌胃交界处粘膜出血。
疾病诊断
本病在高度易感鸡群中急性爆发时,诊断并不困难,可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等作出初步诊断。若需确诊,尚须进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以及血清学试验。
治疗方法
(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血清注射液。3~7周龄鸡,每只肌注0.4毫升;大鸡酌加剂量;成鸡注射0.6毫升,注射一次即可,疗效显著。
(2)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蛋黄注射液,每公斤体重1毫升肌肉注射,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3)复方炔酮,0.5公斤鸡每天1片,1公斤的鸡每天2片,口服,连用2~3天。
(4)丙酸睾丸酮,3~7周龄的鸡每只肌注5毫克,只注射1次。
(5)速效管囊散,每公斤体重0.25克,混于饲料中或直接口服,服药后8小时即可见效,连喂3天。治愈率较高。
(6)盐酸吗琳胍(每片0.1克)8片,拌料1公斤,板蓝根冲剂15克,溶于饮水中。供半日饮用,以上为20~25羽鸡一日量,3天为一疗程。
(7)中药治疗。方药:蒲公英200克、大青叶200克、板蓝根200克、双花100克、黄芩100克、黄柏100克、甘草100克、藿香50克、生石膏50克。水煎2次,合并药汁得3000~5000毫升,为300~500羽鸡一天用量,每日一剂,每鸡每天5~10毫升,分4次灌服。连用3~4天。金蟾毒败每袋拌料100KG,为提高治疗效果,在选用以上治疗方法的同时,应给予辅助治疗和一些特殊管理。如给予口服补液盐,每100克加水6000毫升溶化,让鸡自由饮用3天,可以缓解鸡群脱水及电解质平衡问题;或以0.1%~1%小苏打水饮用3天,可以保护肾脏;如有细菌感染,投服对症的抗菌素,但不能用磺胺类药物;降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到15%左右,维持一周,可以保护肾脏,防止尿酸盐沉积。
预防指南
(1)加强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防止从外边把病带入鸡场,一旦发生本病,及时处理病鸡,进行彻底消毒。消毒可选用以下药物和方法,聚维酮碘快碘喷洒。下批鸡进鸡前鸡舍用烟客烟熏消毒门前消毒池宜用复合酚溶液,每2~3周换一次,也可用清净农场癸甲溴铵,每周换一次。
(2)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是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一种有效措施。目前我国批准生产的疫苗有弱毒苗和灭活苗。进口有中等毒力活苗派斯德D78
①低毒力株弱毒活疫苗,用于无母源抗体的雏鸡早期免疫,对有母源抗体的鸡免疫效果较差。可点眼、滴鼻、肌肉注射或饮水免疫。
②中等毒力株弱毒活疫苗,供各种有母源抗体的鸡使用,可点眼、口服、注射。饮水免疫,D78苗剂量不需要加倍。
③灭活疫苗,使用时应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苗配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效果受免疫方法、免疫时间、疫苗选择、母源抗体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母源抗体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有条件的鸡场应依测定母源抗体水平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
现介绍两种免疫程序供参考。无母源抗体或低母源抗体的雏鸡,出生后用弱毒疫苗或用1/2~1/3中等毒力疫苗进行免疫,滴鼻、点眼两滴(约0.05毫升);肌肉注射0.2毫升;饮水按需要量稀释,2~3周时,用中等毒力疫苗加强免疫。有母源抗体的雏鸡,14~21日龄用弱毒疫茵或中等毒力疫苗首次免疫,必要时2~3周后加强免疫一次。商品鸡用上述程序免疫即可。种鸡则在10~12周龄用中等毒力疫苗免疫一次,18~20周龄用灭活苗注射免疫。

蛋鸡传染性鼻炎的临床症状 蛋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断与防控


蛋鸡传染性鼻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病,是由于感染副嗜血杆菌而导致,主要特征是脸部发生肿胀,眼、眶下窦、鼻腔出现发炎,流鼻液,不停打喷嚏。该病能够快速传播,任何日龄的蛋鸡都能够感染,特别是鸡群初次感染往往出现暴发流行,导致产蛋率降低10%~40%,严重损害养鸡业的经济效益,应加以防控。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蛋鸡传染性鼻炎的临床症状蛋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断与防控。

1、病原与流行

蛋鸡传染性鼻炎的病原是鸡副嗜血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无运动性,易形成丝状小杆菌。该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虽然死亡率较低,但是发病率较高,可高达70%。任何年龄的鸡都可感染此病。雏鸡患病后生长发育缓慢,甚至停止,蛋鸡感染后产蛋率下降,鸡蛋的品质下降。该病可以通过受到污染的饲料、饮水、工具以及空气传播。病鸡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寒冷季节的发病率最高,一般秋末、冬季以及早春季节是该病的高发期。该病发生的原因较多,主要由于鸡舍的温度不稳定,舍内垫料过于潮湿,通风换气的力度不够,饲养密度过大等造成的。

2、临床症状

病鸡在患病初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仅可见稀薄的清水从鼻子流出,偶有打啧嚏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情逐渐的加重,病鸡的鼻腔内会有黏性分泌物流出,伴随有难闻的气味,病鸡会出现打喷嚏的症状,严重时会因分泌物堵塞鼻孔而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病鸡的面部有发炎的现象,导致面部肿胀,一侧或者双侧的眼周组织肿胀,严重时会导致失明。另外,病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饮水量减少,对冠及肉髯肿胀,颜色变暗。病鸡逐渐的消瘦,有脱水的现象,羽毛蓬乱无光泽。幼龄鸡在感染后生长发育受阻,成年蛋鸡患此病后产蛋率降低,一般在发病后的5-6天,产蛋数量明显的减少,并且蛋壳的颜色会发生变化,蛋重变小,畸形蛋的数量增加。蛋鸡在产蛋高峰期患病后,产蛋量的下降更为明显,可降低至20%-30%,病鸡有腹泻的现象,粪便稀薄,颜色不正常。

3、病理变化

该病的主要病变位置是鼻腔、窦、喉头以及气管黏膜。会发生急性、卡他性炎症。黏膜肿胀、充血,在表现附着大量的黏液或者炎性渗出物凝块,窦内有干酪样的坏死物,病鸡的眼结膜内蓄积有干酪样的坏死物,导致蛋鸡的眼睑肿胀,向外突出,严重病例还会发生眼球萎缩,最终失明。当病情发展到气管及气囊时,剖检可见病死鸡的气管黏膜有炎症,气囊分泌物增多,气囊膜浑浊,肺部充血、出血。蛋鸡的输卵管也会发生病变,其中有黄色干酷样的分泌物,卵泡变得松软、血肿且易破裂,病死鸡有的还有腹膜炎的症状。

4、诊断方法

根据病鸡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以及剖检病理变化,以及产蛋鸡群的产蛋率明显下降,蛋的质量下降,蛋壳的颜色发生改变,沙皮蛋、薄壳蛋、软壳蛋以及畸形蛋的数量明显增多,可诊断为疑似鸡传染性鼻炎。

要想确诊还需要进行实验检查。检查的方法包括直接镜检法,取病死鸡的分泌物涂片,革兰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可见革兰氏阴性球杆菌;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取病死鸡的病料或者分泌物,与葡萄球菌一起接种鲜血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可见葡萄球菌菌落周围长出透明、柔嫩的露滴状小菌落,不溶血,呈卫星状。挑取部分菌落入在载玻片上滴1滴30%的过氧化氢,未产生气泡,表明细菌过氧化氢酶试验为阴性,可确诊为该病。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可见,该菌对泰乐菌素、红霉素敏感。

5、防控措施

对该病预防需加强环境的管理,以改善鸡舍的环境,保持鸡舍的环境卫生,加强通风换气的力度,降低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适当的降低饲养密度,做好鸡舍的保温工作,避免温度忽高忽低,尤其是温差较大的季节要做控制好鸡舍的温度,保持舍温相对恒定。对鸡舍、用具等进行定期的消毒,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为了达到理想的预防效果,需对鸡群进行免疫接种,一般选择接种传染性鼻炎、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三联苗。一般建议在21-28天时进行首免,在产蛋前1周加强免疫。

发现鸡群患病,要及时诊断,并进行隔离饲养,对于病死鸡则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发病后要对全群饮用红霉素,使用剂量为75g溶于150kg水中,让其自由饮用。饮完药液后,让鸡补充多维和微量元素,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每天饮用2次,上午和下午各1次,连用3天。对病鸡同时肌注硫酸阿米卡星15mg,每天1次,连用3天,然后再使用强力霉素按每千克水10mg的剂量,与100g维生素C和盐酸多西环素溶于150kg水中,连用3-4天。可有效的控制病情。对于眼部肿胀的病鸡可用普鲁卡因青霉素滴眼。在治疗的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加大消毒的力度,以控制疾病的传播。

1、流行情况调查
调查范围及对象:乌苏市周围来就诊的发生鸡传染性鼻炎的鸡群。
2、临床诊断
期间前来就诊鸡传染性鼻炎6例,以其中1例为内容做以下说明:
2.1活体外观观察
鸡群共900只鸡,120日龄,没做过终免;鸡只缩脖闭眼,伴有呼噜、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黄、白稀便,食欲基本正常;产蛋量约为30%~40%;脸部肿胀(见图示1,箭头所示);发现肿胀部只是从一个角落出现,很快感染全群。
2.2剖检症状检查
剖检可见:肝脏有条状淤血,胆汁浓稠;腺胃基本正常,打开肠道可见有轻微的出血性炎症,盲肠扁桃体有轻微的出血;卵泡变形、充血;喉头出血,气管、支气管黏膜上有大量黏液渗出呈急性卡他性炎症,黏膜浮肿下颌皮下有浆液浸润,可见支气管肺炎和气囊
炎;眼底黏膜出血,脸部肿胀,有干酪样渗出物。
3、材料与方法
3.1病料采集
取10只有典型症状的病鸡,用灭菌棉拭子蘸取气管黏液,浸入适量MG液体培养基(含青霉素1000IU/ml和1∶4000的醋酸铊)中,备用。同时剪开病鸡眶下窦,用灭菌棉试子蘸取其内黏液,浸入盛有适量无菌0.01MpH7.4的PBS液的西林瓶内,备用。
3.2方法
3.2.1细菌的分离与培养
将蘸有病鸡眶下窦黏液的棉拭子在PBS中快速搅动数次后,用接种环钩取悬液划线接种于巧克力琼脂培养基上,置烛缸中于37℃培养24~48h,钩取可疑菌落,涂片,用革兰氏法或姬姆萨染色法染色,显微镜检查。并挑选可疑菌落进行纯化培养,待进一步检查。取纯化培养物划线接种于麦康凯琼脂上,观察生长情况。
3.2.2药敏试验
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实验。细菌纯培养后,用无菌肉汤水洗下后混匀,取0.2ml接种到肉汤琼脂培养基上,充分铺匀后将待试验各药敏纸片按一定距离放入,完成后在平皿上记好菌株编号,置37℃环境下培养24h,观察结果并测量抑菌大小。
4、鸡传染性鼻炎的防治
4.1鸡传染性鼻炎的预防
4.1.1药物预防
各种常用的磺胺类药物和抗生素对减轻本病的严重程度和缩短病程都有一定效果,但不能消灭病原菌,根除本病。饲料中添加0.5%磺胺噻唑、饮水加0.05%磺胺甲基嘧啶,肌肉注射或口服链霉素,或在饮水中加入土霉素和红霉素等,均能有效地控制本病的流行。
4.1.2严格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
加强鸡舍通风,避免鸡群过分拥挤,确保营养,合理控制舍内环境小气候,防止寒冷和潮湿,避免引进带菌鸡,隔离或淘汰发病及康复带菌鸡,以及对鸡舍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可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
4.1.3免疫接种
使用副鸡嗜血杆菌苗对本病预防有一定效果。使用较广泛的是福尔马林或硫柳汞灭活苗,免疫期可达3~4个月,80%左右的免疫鸡能产生保护力。以A型和C型菌株为菌种的双价油乳剂灭活苗效果也很好,免疫期可达6个月以上。
4.2鸡传染性鼻炎的治疗
鸡群当中只发现有肿头肿脸的,经剖检诊断疑似鸡传染性鼻炎时,及时用消毒剂进行带鸡消毒以及饮水消毒,以防感染全群。同时使用一些效果明显的抗生素配合止咳平喘的药,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若全群有3%~5%以上的鸡只出现肿脸现象时,就应该注射鼻炎疫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然后再参考下述治疗方法:
针对个别鸡只出现症状的治疗方法:用消毒剂对鸡舍进行彻底的带鸡消毒,而且针对肿脸的鸡要用装有消毒剂的喷壶进行个别消毒。全天的饮水当中加入适量的消毒剂,隔断水槽和料槽,目的是防止病原的传播(如果是乳头饮水器可以不用隔断)。同时应用抗生素和平喘药治疗。一般4~5d一个疗程,通常情况下,一个疗程即可痊愈,但消毒剂连用7~10d,为了防止再次复发感染。

5、结果
5.1鸡传染性鼻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在临床实践的这几个月当中,蛋鸡较肉鸡多发,主要发病日龄多在105~130日龄(开产前后),发病集中于昼夜温差大、气候变化快的月份。
5.2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断
通过临床诊断,初步定为鸡传染性鼻炎。
5.3分离培养及形态观察
接种于巧克力琼脂上的10份样品均生长出灰白色、半透明的细小露珠状菌落。钩取典型菌落涂片,染色后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两极着色略深的短杆菌或球杆菌,呈单个、成对或短链状排列,没有运动性。分离菌在麦康凯琼脂上不生长。
5.4药敏试验结果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副鸡嗜血杆菌对各种药物的敏感程度不同,副鸡嗜血杆菌对红霉素、氟苯尼考最为敏感,敏感率为90%,对恩诺沙星、氧氟沙星、替米考星较为敏感。
5.5鸡传染性鼻炎的预防
临床上应用“广谱抗生素+中药止咳平喘药+消毒剂”的治疗方案,来就诊的病例,通过1个疗程的治疗(一般都一个疗程,个别严重的病例可达两个疗程),康复率达到95%以上,且产蛋率很快提升。
5.6鸡传染性鼻炎的治疗
在使用1个疗程药物以后,再继续使用消毒剂7~10d,可预防本病的复发。
6、讨论
6.1为什么昼夜温差大,气候变化快的季节鸡传染性鼻炎多发
此时,鸡舍小环境保温不好,很容易造成鸡群的应激反应,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病原菌进入机体,突破机体防御机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6.2如何治疗鸡传染性鼻炎效果更好
传统治疗鸡传染性鼻炎的方法是大剂量、长时间应用抗生素,这种方法不仅容易造成药物蓄积中毒而且极易产生耐药性。
根据对就诊病例的治疗得出一套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广谱抗生素+中药止咳平喘药+消毒剂,应用本方案不仅可以避免药物中毒带来的不良影响,也可以防止长时间用药导致病原产生耐药性的问题。而且消毒剂在其中既起到治疗的效果,又起到防止复发感染的作用,还为养殖户节省了用药成本,可谓一举两得。
6.3如何控制鸡传染性鼻炎的流行
6.3.1药物预防
一些抗菌谱广的抗生素对本病均有一定疗效,但一些药物对生产性能有影响,所以用药时要慎重。在用药的过程中应注意:环境因素可影响药物预防效果,因此应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管理,保持鸡舍良好的卫生和通风条件。
用药途径:通常认为药物饮水效果好于拌料。选择敏感性的药物,防止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用药时最好选用2~3种有效药物联合应用,以增加治疗效果。如副鸡嗜血杆菌对磺胺五甲氧嘧啶及庆大霉素敏感、大环内酯类在呼吸系统药物浓度高、新一代的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吸收好、毒副作用少等特点,联合使用对本病的治疗有良好的效果。药物防治最好连续5d,给予足够的剂量,保证给药次数及呼吸道足够的药物浓度,避免中途断药。
紧急疫苗接种:对于有不同产蛋日龄的大型鸡场,尤其是种鸡场,在用药前可注射相应的灭活疫苗,最好是水苗(铝胶),这样可以很快产生坚强保护力。
6.3.2严格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
实行全进全出制度,贯彻“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方针。在此基础上,加强鸡舍通风,避免鸡群过分拥挤,确保营养,合理控制舍内环境小气候,防止寒冷和潮湿,避免引进带菌鸡,隔离或淘汰发病及康复带菌鸡,以及对鸡舍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可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
6.3.3免疫接种
可以使用副鸡嗜血杆菌苗在3~5周龄和开产之前分两次对本病进行预防性免疫接种,有一定效果。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653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