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完整蜂群怎么采蜜

蜂蜜相信大家都知道,也尝过。但是你知道幼年完整蜂群怎么采蜜吗?对于养蜂人士来说,采蜜期蜂群管理要点有哪些?

一、幼年完整蜂群怎么采蜜?

1、采集工具

蜜蜂采蜜是通过口器来工作的,口器是昆虫的嘴,蜜蜂的口器属于咀嚼式口器。它的口器保持着一对左右对称刀斧状的上颚,具有咀嚼固体花粉和建筑蜂巢的本领,而下唇延长,和下颚、舌组成细长的小管,中间有一条长槽,有助于吸吮的功用,如果把这小管深入花朵中,便可源源吸取蜜汁,蜜蜂有了这样的口器,既能采花粉,又能吸吮花蜜。

2、寻找蜜源

蜜蜂采蜜是先从找寻蜜源开始的。在大批工蜂出去采集之前,总是先由少数侦察蜂出去侦探寻找。当侦察蜂一旦发现了开花的蜜源,就降临花丛中,用如管状的口器(喙),把花蜜吸进蜜囊(胃)里。将蜜囊装满后,飞回到巢中,先把带回的花蜜一点一点地分给周围的小伙伴,让它们品尝并熟悉花蜜和甜香味,同时,还振动翅膀,摆动身体,在巢脾上翩翩跳圆圈舞或摇摆舞,用舞蹈语言告诉同伴们我发现了花蜜,它在哪个方向和距离多远。得到信息的外勤蜂就大量地飞向蜜源地,开始忙碌而紧张地采集花蜜。

蜜蜂不仅采蜜,而且采集花粉。它的脚就是它的好帮手。

在千姿百态的昆虫脚中,蜜蜂的后脚跗节格外膨大,在外侧有一条凹槽,周围长着又长又密的绒毛,组成一个花粉篮。当蜜蜂在花丛中穿梭往来采集花粉花蜜时,那毛茸茸的脚就沾满了花粉,然后,由后脚跗节上的花粉梳将花粉梳下,收集在花粉篮中。最后用蜜将花粉固定成球状。蜜蜂的这种能携带花粉的脚,叫携粉足。

3、蜂群采蜜

蜜蜂采集花蜜的半径通常在蜂巢的2-3km范围内,如果蜂场附近缺乏蜜源,飞行的距离更远.......

一只意大利蜂平均体重100毫克,一次采蜜量约为体重的一半,一万只工蜂各采蜜一次,可得花蜜500克,一群4万只的蜜蜂,一天能采集花蜜5公斤。

4、酿造蜂蜜

酿造蜂蜜工作大部分是由内勤蜂来完成,酿蜜时,这些内勤蜂把自己的蜜囊和口器变成一个个小加工车间,它们把从外勤蜂接过来的花蜜不断地吸进又吐出,同时将唾液腺分泌的转化酶和花蜜混合,在转化酶的作用下,花蜜中的蔗糖不断地被分解成单糖果糖和葡萄糖,消化道也吸收一部分花蜜中的水分;与此同时另一部分内勤蜂按一定的队形排列在巢内外的通道上,同时振翅扇风,让气流迅速通过蜂巢以带走花蜜中的大量水分,使它浓缩。酿蜜工作

当外界天气好、蜜源好、进蜜快速、蜜汁稀薄时,内勤蜂一面不停地进行酿蜜工作,一面加速进行贮存,它们会把蜜汁分成小滴,分别挂在许多巢房顶上,目的是增加表面积,以加快水分蒸发。

二、采蜜期蜂群管理要点有哪些?

1、在主要蜜源的采蜜期,一定要因地制宜,尽可能地利用强群采蜜,弱蜂繁殖,新王群采蜜,老王群繁殖,单王群采蜜,双王群繁殖的办法,解决采蜜与繁殖的矛盾,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

2、花期开始,群势不足,可利用外勤蜂强化采蜜群,突击采蜜,先将蜂群按照主副搭配,分组排列,新王或优良蜂王为强群,流蜜盛期时,将副群移开,使外勤蜂错投入主群,再按群势加脾或叠加继箱,数日即可取蜜,移开的副群,因外勤蜂已失,空下的巢房可供蜂王充分产卵,又因哺育蜂并未削弱,仍能繁殖育蜂,为下一个蜜源期或越冬创造良好的条件。

及时有效地消除强群的分蜂热,才能确保强群高产。一般的方法是:

(1)及时采蜜,减少蜂房蜂粮储量,使分蜂热缺少物质基础。

(2)及时消除王台,严禁新王出生,消灭分蜂的领导者。

(3)经常割除雄蜂蛹,消除分蜂的帮凶,又能减少蜂蜜无谓的消耗。

延伸阅读

夏季蜂群群势多下降该怎么办


六月为夏之伊始,夏季逐渐炎热的天气,相信也使得不少养蜂人感到苦恼。由于夏季昼长夜短,日间温度高,缺乏蜜源,胡峰、蟾蜍侵害等原因,夏季常会出现蜜蜂蜂群群势下降,导致减产。那么该如何使得蜜蜂安然得度过炎热夏季呢?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场地选择

夏季炎热,因而夏季蜂群应摆放在通风良好的树荫下,当靠近有清洁水源的地方。在蜂箱设置方面,要设置高度80-90厘米的箱架,防止夏季暴雨时,雨水侵入巢内。

二、蜂王更换

由于年老的蜂王生殖率会逐渐下降,因而为了防止蜂王衰老,影响产卵,每天春末,即4-5月间应将全场80%以上蜂群的蜂王替换成当年新培养的蜂王。

三、饲料留足

每群巢内除留2~3框蜜脾和一框花粉脾外,还应每群贮备2~3框封盖蜜脾和1~2框花粉脾,以便随时补给缺料的蜂群。

四、饲喂奖励

夏季春花已凋零,因而在夏季蜂群多是缺少蜜粉源的,这会严重的影响蜂王的产卵,进而导致蜂群群势下降。此时,应该及时抽出多余的蜜脾,并适时进行奖励饲喂。

五、防虫除害

积极捕杀、诱杀胡蜂、蟾蜍等敌害。防止农药中毒,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小编结语】夏季炎热,蜜蜂蜂群群势常会出现下降的趋势,此时若是不及时做好管理,很容易导致减产。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蜜蜂养殖的夏季管理要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蜜蜂变黑、不出房采蜜是为什么


说到蜜蜂养殖,相信我们在新养蜜蜂的时候都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对于我们有经验的朋友来说倒是可以简单应付下来,但是对于一些没有养殖经验的朋友来说就会显得手足无措。比如在蜜蜂养殖中常见的蜜蜂变黑、不出房采蜜是为什么?如何应对?

一、蜜蜂变黑是为什么?

1、黑蜂病

黑蜂病是蜜蜂的一种蜂病,是由于病毒感染造成的,患病的蜜蜂会出现瘫痪、体毛掉光、黝黑发亮的现象,一般是需要进行规范的治疗的。

一方面,更换清洁的新蜂箱,要对蜂箱进行经常消毒,每隔6天左右一次,方法是用10克左右的升华硫粉,均匀地撒在框梁上、巢门口和箱门口。

另一方面用药喷脾,可将20万单位的新生霉素或者抗蜂病毒,加入1公斤糖浆,摇匀后喷到蜂脾上,每隔2天喷1次,连续喷2次~3次。

2、蜜蜂受冻

关于这点还不清楚是什么原因造成,但是的确在一个受冻的蜂群中会发现蜜蜂身体变黑,这种现象是不需要药物治疗的,我们只需要给蜜蜂保温则可以解除这种现象。

3、蜂群失王

这点比较明显,很多朋友都知道。如果一个蜂群中失去了蜂王,那么蜂王控制工蜂卵巢发育的信息素就会消失,从而导致工蜂卵巢发育。一般蜂群在失王后如果没有可供改造的王台,那么大约在蜂群失王以后的12天左右工蜂就会产卵。

一个蜂群中出现工蜂产卵以后,实际上整个蜂群中蜜蜂数量并没有增多,因为工蜂卵出房要一定的时间,这就造成了整个蜂群中其实就是一批蜜蜂,而且这些蜜蜂在不断减少,老的工蜂死亡,幼工蜂很快变成老工蜂,雄蜂比较黑,这就造成了整个蜂群看起来都是黑色的现象。越是到后期越黑,因为雄蜂出房以后蜂群中的工蜂已经没有多少或者已经完全没有,这时候我们就看到整个蜂群都是黑黑的。

4、雄蜂数量过多

一般这种情况发生在分蜂前,由于分蜂前蜂群要产生新的蜂王,工蜂会在新王出房以前培育一批供新王交尾的雄蜂,这就造成了短期内蜂群中的雄蜂数量突然增多,让我们看上去蜂群中的蜜蜂变黑了。

这对这种现象我们要注意观察,如果蜂群中的新王已经出房交尾,而蜂群中仍旧存在大量雄蜂,我们要注意将雄蜂消灭,因为一个正常的蜂群中只要蜂王交尾了工蜂就没有用,只有消耗蜂蜜,对我们和工蜂来说都是一个负担。

5、蜂王变黑是蜂王老了

其实蜂王也是会变黑的,如果一个蜂群中的蜂王变黑了,说明蜂王老了,这种蜂王我们要注意更换,或者让蜂群自然交替。

二、蜜蜂不出房采蜜是为什么?如何应对?

1、新蜂群

我国分布着大量的野生蜜蜂资源,所以我国的广大农村很多养蜂人的蜜蜂的主要来源都是从山上抓捕。但是由于没有饲养经验,往往会使用了带有异味的蜂箱、不喂养饲料等等情况,造成蜜蜂根本不想安家,于是出现不采蜜的情况。就算我们方法正确,毕竟新过箱的蜜蜂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调整,咱至少要让蜂王给蜂群开个小会是吧。

所以新过箱的蜜蜂在开始几天没有采蜜是正常的,但是一般不会超过一周就会采蜜正常,所以这种情况我们不要担心。但是要注意是在我们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也就是说我们给蜜蜂选择了好的环境,同时提供了好的生活条件,还有充足的辅助饲料给蜜蜂。

2、度夏

在炎热的夏季,可能部分地区温度偏高,蜜蜂在外面也受不了啊,所以蜜蜂自然不会出房采蜜,而是一部分蜜蜂在蜂门口扇风散热。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也不要着急,只要注意给蜜蜂足够的饲料,同时做好防暑防害措施,等待温度下降,蜜蜂自然恢复采蜜。

3、外界没有蜜源

我们很多朋友只关注蜜蜂是不是采蜜,但是往往会忽略掉外界的蜜源问题,如果我们都没有看到蜜源,蜜蜂自然也是不会发现蜜源的,这时候蜜蜂出房根本采不到蜜,自然也是不会出房的。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及时给蜜蜂喂养辅助饲料,等待蜜源到来蜜蜂自然恢复采蜜。

4、蜂箱中蜂蜜消耗干净

我们都知道蜜蜂是吃蜂蜜的,但是人也是吃蜂蜜,但是如果我们人把蜂蜜全部吃光了,而且外界没有蜜源,我们又不知道要给蜜蜂喂养奖励饲料,蜜蜂的采蜜积极性自然下降,而且很可能会飞逃。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采蜜的时候最后给蜜蜂留下足够的蜂蜜,不要异味外界不冷就有蜜源,很多地方的夏季都有缺蜜期,如果我们真的想要吃光蜂蜜,至少要给蜜蜂喂点白糖水啊。

5、飞逃前兆

这种情况也是容易出现,当蜂群遇到危险或者蜂群中的蜂蜜耗尽以及环境严重变化不适宜蜜蜂生存的情况下都会引起蜜蜂飞逃,蜜蜂在飞逃前也是不会采蜜的,而且还会将蜂蜜含在嘴里,蜂王不在产卵,而且工蜂会吃掉或者搬走没有出房的幼虫。

这种情况一般都是人为的或者蜂群遭到了严重的威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及时检查,发现引发蜜蜂飞逃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蜂王在蜂群中有什么作用


蜂王又叫做母蜂等,是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雌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成,通常每个蜂群只有1只,价格随蜂王的品质不同而不同,一般在100元至几百不等,那么蜂王在蜂群中有什么作用?它死亡了怎么办呢?

一、蜂王在蜂群中有什么作用?

首先蜂王是蜂群中的最高管理者和最高拥护者,在蜂群中受到的地位和待遇是非常高的,终生的食物都是工蜂分泌的高氨基酸和高营养的蜂王浆,蜂王在蜂群中最大的作用就是产子,正常情况下一天可产子2000枚左右,值得注意的是蜂王虽然被称为王,但实际上在蜂群中并不起领导作用,蜂群中的领导者其实是工蜂,而蜂王在蜂群中的作用就是为了繁衍后代。

二、蜂群中蜂王死亡了怎么办?

对于养蜂人来说一个蜜蜂群中最为关心的是蜂王,蜂王的好坏直接决定整个蜂群的生产力,它的品质决定了蜂群的强弱且优质的蜂王是保证高产的必要条件,另外有王群巢口的蜜蜂不会乱,无王群则会乱和紧张,因此对于蜂王出现意外死亡或者正常死亡,这就需要养蜂人去了解和及时补救了,首先蜂王死后不用过份担心,在蜂王刚死的时候蜂群会有一个混乱时期,一般过一天左右工蜂就会为蜂巢中的蜂蛹喂食蜂王浆,这些被喂食蜂王浆的蜂蛹出台以后就会形成新的蜂王,如果有多只蜂王同时出台则会相互厮杀,活到最后的那只就会成为新蜂王,这也算是物竞天择的一种解释吧。

其次蜂王死后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从其他蜂群中引入一只新蜂王,如果蜂群能够接受这只新蜂王那么蜂群就会回到正常的状态下,据调查蜂王主要是靠气味引导蜜蜂的,在引放新蜂王时先把蜂王放在蜜水中泡一下,新蜂王引入后蜜蜂就会吸食其身上的蜜水,慢慢的蜂王的气味就会被蜂群接受了。

最后蜂王死了代表着这个蜂群走向了衰落,这时可以把蜂群合并到其他有王群中形成一个强群,在合并蜂群的时候可以在蜂箱中插入一个隔板,利用隔板把无王群和有王群隔离开让无王群慢慢适应新蜂王的气味,当双方不再排斥后就可以去掉隔板直接当一个蜂群喂养了。

总结:以上便是关于蜂王在蜂群中有些什么作用和蜂王死亡了该怎么办的相关介绍了,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夏秋时节蜂群如何管理


如今八月份夏季,金秋十月眼看也在排队在这个夏秋季节,是蜜蜂蜂蜜产量最低的时候,,也是蜜蜂数量下降最快的时候,这时候管理不好可能导致春季繁殖不利,那么夏秋时节蜂群如何管理。

夏秋季节,正是蜜源紧张,蜜蜂群势下降、子脾减少等不良状况出现时期,一旦管理措施不到位,就会影响蜂脾的更新和来年的春季繁殖,因此,蜜蜂在此期间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转换场地,实现采蜜繁殖两不误

就邢台县来讲,在某些地方大面积种植油葵和花卉,为秋季繁殖奠定了基础。不在此范围内的蜂场可转到平原区巨鹿、威县等地采收枸杞、棉花,也可到山西省追赶荆条、荞麦、臭荆。实现转地放蜂,既能收获蜜粉,又能繁殖大量的越冬适龄蜂,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慎重操作,培养新王换老王

在荆条期没有换完老王的,抓紧时机移虫育王,因此时介绍蜂王有困难,一定保证箱内有蜜,备好王笼。先将老王捏掉,间隔一天再介绍,傍晚介绍时,抓几个刚出房的幼蜂与蜂王一同扣住,往箱里喷或喂糖水,以求气味同化,第二天上午开箱查看,没有团团围困王笼就不要提脾,第三天择时慢慢放出。记住一点,箱内不能缺蜜,饥饿状态换王成功率最低。

三、定地饲喂,保证箱内不缺蜜

根据蜜源情况,在入秋前备足已封盖的蜜脾子,作为深秋越冬饲料之用。奖励饲喂量可根据箱内存蜜多少而定,前提是保证子圈两边有封盖蜜,存蜜不足,直接影响幼仔哺育,涉及冬季群势。

四、治好病虫,培育健康越冬蜂

一是秋季的蜂群最容易患的是烂子病,属真菌感染病毒,眼观症状是已封盖房眼塌陷,整张脾子为插画子,挑破房眼可见子虫为黑色或糊状,有一股恶臭味。治疗以病毒类药物为主,水剂喷治,但是不得在流蜜期使用,严重的,用石炭酸水剂浸泡消毒或化蜡。二是蜂螨,分为大小螨,对蜂群危害最大,特别是小螨对管理不细致的人来说,一旦看到无翅膀出房就已经喷治困难,群势明显下降。药物有水剂、木制挂片、粉剂等,种类比较多,需交替使用,水剂7天1次,21天为一个疗程。平时在检查过程中,要将雄峰房割去,用钩针把雄峰体挑出,能带出一部分幼螨,使正在发育的螨死亡。三是巢虫,对幼虫危害大,注意观察在巢房里的行走线路,也是用钩针挑出。

五、消灭天敌,减少成年蜂伤亡

秋季蜜源枯竭,胡峰、骚蜂都会到巢门前捕食蜜蜂,伤亡严重的,注意观察其飞走方向,找到巢穴,将其处理掉。其他还有蟾蜍(癞蛤蟆)、壁虎、全虫(蝎子)也会在箱体四周捕食蜜蜂。

蜜蜂的养殖技术,加强蜂群管理


养殖场地:地势高且有充足干净的水源,需远离城区和工厂。蜂种的选择:最好选择本地蜂种,且不宜混养,以免造成蜂蜜不纯,要控制脾的数量。养蜂工具:包括活框蜂箱、蜂帽、饲喂器、防逃片等工具。加强管理:常规管理包括清理蜂箱、检查蜂群等,特殊管理包括分蜂、换王等。防治病虫害:注意饲料卫生,积极防治病虫害。

1、蜜蜂的养殖场地

养殖蜜蜂是需要有一定的场地来放置蜂箱的,如果养殖的蜜蜂数量比较多的话,场地面积也是需要不断去扩大的。放置蜂箱的场地选择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养蜂场地不仅要地势高,防止在夏天的时候出现洪水现象,还要能够有效的进行遮荫。另外,场地周围要有充足并且干净的水源、蜜源提供给蜜蜂进行采蜜,并且养殖场地要远离城区、工厂等比较嘈杂的地方,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

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是养好蜜蜂的最基础的条件,对于蜂群的管理大多都是围绕着蜜蜂的生活习性来开始进行的,例如蜜蜂的群居习性是合并蜂群的理论基础,再比如了解蜜蜂的分蜂习性,这样在人工分蜂的时候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如果能够把蜜蜂的生活习性研究透彻就会发现养蜂其实并没有那么难。

3、蜂种的选择和搭配

在选择蜂种的时候尽量选择适应本地环境的本地蜂种,如果将各品种混养会出现蜂蜜不纯的情况,影响经济效益。养蜂的时候要注意脾的数量绝对不能多于蜜蜂,更不能随意增加脾,否则会造成蜜蜂贪脾,从而导致活动力下降而增加蜜蜂的发病率,只有在幼工蜂较多的时候才可适量加脾,因为幼工蜂出生后会大量的分泌蜂蜡。

4、选择科学的养蜂工具

在养殖蜜蜂的时候如果能选择一套得心应手的工具,蜜蜂的养殖工作则能事半功倍,在众多的养殖工具中,最主要的工具就是蜂箱,在选择蜂箱的时候尽量选择活框蜂箱,因为活框蜂箱无论是在管理、防病等方面都比其他种类的蜂箱有着优势,除了蜂箱之外,还要准备好蜂帽、饲喂器、防逃片等工具。

5、加强蜂群的管理工作

蜂群的管理分为常规性管理和特殊性管理两部分,常规性管理大致包括清理蜂箱、检查蜂群等等,而特殊性管理则是包括分蜂、换王等等,另外,不同的季节在管理蜂群上也有着很大的差异,例如春秋季的管理重点是繁殖、夏季的管理重点是防治蜜蜂中暑、冬季的管理重点则是越冬。

6、防治好蜜蜂的病虫害

病虫害防治是蜜蜂养殖最重要的工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蜜蜂的养殖是否成功,另外在疾病方面也要尽早的发现和进行治疗。在平时饲养的过程中要注意饲料和蜂箱的卫生,另外也可以在蜜蜂的饲料中添加一些防治病害的药物。

养蜂夏季蜂群管理需要注意的


我们都知道蜂蜜的市场在我国的需求是非常大的,而且蜂蜜市场比较混乱,在有些地方在市场上很难买到纯正的蜂蜜,因此在我国养殖蜜蜂的前景是非常不错的。

养蜂夏季蜂群管理需要注意的1、做好遮阴、通风、供水蜂箱应摆放在蔽阴和有水源的地方,或是搭凉棚遮阴,在巢门附近摆放饮水器。炎热的中午,注意向蜂箱和场地喷洒适量水,增加湿度降低巢温。放大蜂路和巢门,加强通风、散热。同时也要做好防雨工作。2、做好采蜜群的管理主要采蜜期的强群管理十分重要。在此期间为鼓励蜜蜂采蜜,蜂巢必须不断扩大,而且不要限制蜂王产卵。适时增加继箱和空脾,使蜂群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有足够的蜂蜜、产卵脾位,做到既能大量采蜜、生产蜂乳,又能发展一定的群势。

养殖蜜蜂的四个注意事项1、注意消除分蜂热:此期间管理不好,极易发生分蜂。要经常对蜂巢进行检查,发现蜂王腹部缩小或停止产卵就是分蜂先兆,要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分蜂,避免减弱群势,影响采蜜。2、注意防止盗蜂:取蜜和喂蜂时蜜汁一定不要洒在箱外,如洒在箱外一定要彻底清理干净。巢门不可过大,蜂箱一定要严密,不可破损,蜜脾、蜂蜡、分蜜机等易引起盗蜂的器具一定要保存好。3、注意消灭敌害:主要是巢虫、蚂蚁、胡蜂等昆虫及鸟类、鼠类、蟾蜍等。要注意蜂群的卫生,经常清扫蜂箱。4、注意疫病:要注意经常观察蜜蜂的行动状况,发现异常立即进行分析,采取防治措施。对周围5公里以内的主要蜜源的花期要有所了解,特别对花蜜、花粉等有毒植物的花期。对主要流蜜期的大宗植物要及时了解其农药的防治情况,避开农药使用期,以免发生农药中毒。

蜜蜂养殖前景

1、蜂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滋养食品,也是最常用的滋补品之一。据分析,含有与人体血清浓度相近的多种无机盐和维生素、铁、钙、铜、锰、钾、磷等多种有机酸和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是人们常用的滋补品,有老年人的牛奶的美称。蜂王浆更是高级营养品,不但可增强体质,延长寿命,还可治疗神经衰弱、贫血、胃溃疡等慢性病。蜂花粉被人们誉为微型营养库,干燥后颜色深浅不一,可以直接食用或泡入冷水中当饮料。

2、蜂蜡和蜂胶:都是轻工业的原料。蜂胶还被称为紫色黄金,在全世界的产量比黄金还少。

3、蜂毒:对风湿、神经炎等均有疗效。以夹子夹住工蜂,用它的尾针钉患者的穴道,让蜂毒进入体内,达到某种的治疗效果。

蜜蜂的养殖设备

1、蜂箱:蜂箱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蜂巢,是蜜蜂栖息、繁殖、贮存食料的场所。蜂箱由大盖、草帘、覆布、副盖、巢脾、隔板、隔王板等几部分组成。脾的两面有几千个排列整齐、相互衔接的六角形蜂房。

2、蜂脾:脾固定在木制的边框上,称为一框巢脾。根据巢脾上蜂蜜、花粉、幼虫的数量,分别称为蜜脾、粉脾、和子脾。根据日龄的大小子脾又分为:卵脾、虫脾、封盖子脾和空脾。装有10框巢脾的蜂箱是使用最广泛标准蜂箱。可以通过叠加继箱的方式,及时扩大蜂巢。

3、蜂路:各巢脾之间的距离叫作蜂路。

4、隔王板:隔王板用于将育虫区和贮蜜区分割开,有利于蜜的成熟和采蜜,提高生产效率。

在生活中蜂蜜的用途是非常大的,尤其是蜂蜜泡水喝是现在很多人的养生选择,因此蜂蜜的需求市场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养殖者在养殖蜂蜜的时候,掌握一定的养殖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

养蚕的过程:一个完整的养蚕过程全揭秘


【养蚕100问】养蚕的过程:一个完整的养蚕过程是怎么样的?

【专家解答】蚕的一生经过蚕卵蚁蚕熟蚕蚕茧蚕蛾,共四十多天的时间,下面第一农经小编为您揭示不同时期的蚕所需经历的过程:

蚁蚕:蚕从蚕卵中孵化出来时,身体的颜色是褐色或赤褐色的,极细小,且多细毛,样子有点像蚂蚁,所以叫蚁蚕。蚁蚕长约2毫米,体宽约0.5毫米,它从卵壳中爬出来后,经过2~3小时就会进食桑叶。

蚕的眠性:蚕宝宝食桑量极大,因此,长得很快,体色也逐渐变淡。但它的食欲逐渐地有所减退乃至完全禁食,它吐出少量的丝,将腹足固定在蚕座上,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眠中的蚕,外表看似静止不动,体内却进行着脱皮的准备,脱去旧皮之后,蚕的生长就进入到一个新的龄期,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蜕皮4次。具有眠性是蚕的生长特性之一,眠性是蚕的遗传性状,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饲养的蚕属四眠性品种。

蚕龄:又称龄期,表示蚕宝宝处于某一个发育阶段。从蚁蚕到第一次蜕皮为第一龄;眠起后进入第二龄;再次蜕皮后进入第三龄;第三次蜕皮后进入第四龄,第四次蜕皮又称大眠。大眠后就进入第五龄,五龄的蚕宝宝长得极快,体长可达6~7厘米,体重可达蚁蚕重量的1万倍左右。

熟蚕:蚕宝宝到了五龄末期,就逐渐体现出老熟的特征:先是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食欲减退,食桑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继而完全停食,体驱缩短,腹部也趋向透明,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营茧场所,这样的蚕就称为熟蚕。

成虫期结茧:人们把熟蚕放在特制的容器中或蔟器上,蚕便吐丝结茧了。

结茧可分为四个过程:1、熟蚕先将丝吐出,粘结在蔟器上,再吐丝连接周围蔟枝,形成结茧支架,即结茧网。茧网不具备茧形,只是一些松软凌乱的茧丝层,以作为结茧的支架。2、蚕结制茧网后,继续吐出凌乱的丝圈,加厚茧网内层,然后以S型方式吐丝,开始出现茧的轮廓,叫做结茧衣。茧衣的丝纤维细而脆,排列极不规则,丝胶含量也多。3、茧衣形成后,茧腔逐渐变小,蚕体前后两端向背方弯曲,成C字型,蚕继续吐出茧丝,吐丝方式由S形改变成形,这就开始了结茧层的过程。4、当蚕由于大量吐丝,体躯大大缩小时,头胸部摆动速度减慢,而且没有一定的节奏,吐丝开始显得凌乱,形成松散柔软的茧丝层,称为蛹衬。

蚕蛹:蚕上蔟结茧后经过4天左右,就会变成蛹。蚕蛹的体形像一个纺棰,分头、胸、腹三个体段。头部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胸足和翅;鼓鼓的腹部长有9个体节。专业工作者能够从蚕蛹腹部的线纹和褐色小点来判别雌雄。蚕刚化蛹时,体色是淡黄色的,蛹体嫩软,渐渐地就会变成黄色、黄褐色或褐色,蛹皮也硬起来了。经过大约12到15天,当蛹体又开始变软,蛹皮有点起皱并呈土褐色时,它就将变成蛾了。

蚕蛾(成虫):蚕蛾的形状像蝴蝶,全身披着白色鳞毛,但由于两对翅较小,已失去飞翔能力。蚕蛾的头部呈小球状,长有鼓起的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胸足及两对翅;腹部已无腹足,末端体节演化为外生殖器。雌蛾体大,爬动慢;雄蛾体小,爬动较快,翅膀飞快地振动,寻找着配偶。一般交尾3~4小时后,雌蛾就可产下受精卵。交尾后雄即死亡,雌蛾约花一个晚上可产下约500个卵,然后也会慢慢死去。

【小编结语】养蚕是一个蚕卵-蚁蚕-熟蚕-蚕茧-蚕蛾循环往复的过程,上文第一农经小编为您揭秘了一个完整的养蚕过程,想了解更多如《蚕的一生有多少天?》《蚕宝宝除了吃桑叶还吃什么?》的,可以关注我们网站的养殖频道。

黄粉虫怎么养 黄粉虫怎么繁殖


黄粉虫就是我们常说的面包虫,它是一种软体的爬行动物,目前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它的身影。黄粉虫有着很高的饲养价值,现在养殖的人也是非常多的。不过很多人在养殖之前,关于它的具体养殖方法和繁殖技术都不是很了解。

黄粉虫怎么养

1、温度管理。黄粉虫较耐寒,越冬老熟幼虫可耐受-2℃,而低龄幼虫在0℃左右即大批死亡,2℃是它的生存界限,10℃是发育起点,8℃以上进行冬眠,25~30℃是适温范围,生长发育最快在32℃,但长期处于高温容易得病,超过32℃会热死,以上温度是指虫体内部温度。

2、湿度控制。黄粉虫耐干旱,能在含水量低于10%的饲料中生存,在干燥的环境中,生长发育慢,虫体减轻,浪费大量饲料。理想的饲料含水量为15%,湿度为50~80%。如饲料含水量超过18%,空气湿度超过85%,生长发育减慢,而且易生病,尤其蛾子最易生病。如养殖室内过于干燥,可撒清水,湿度过大要及时通风,黄粉虫虫体含水量为48~50%。

3、光照控制。黄粉虫原是仓库害虫,生性怕光,生性好动,而且昼夜都在活动,说明不需要阳光,雌性成虫在光线较暗的地方比强光下产卵多。

黄粉虫怎么繁殖

面包虫适宜的繁殖温度为20~30℃,在20~25℃下卵期7~8天、幼虫期122天、蛹期8天,从卵发育至成虫约需133天。在28~30℃下卵期3~6天、幼虫期100天、蛹期6天,卵发育至成虫只需110天。湿度对其繁殖影响也很大,相对湿度以60~70%为适宜,过高湿度达90%时,幼虫生长到2~3龄即大部分死亡,低于50%时,产卵量大量减少。

黄粉虫吃什么好

1、幼虫常用配方:麦麸70%、玉米粉25%、大豆粉4.5%、饲用复合维生素0.5%,将以上各成分拌匀,经过饲料颗粒机压成颗粒,或用16%的开水扮成团,压成小饼状,晾晒后使用。

2、成虫常用配方:鱼粉4%、玉米粉15%、麦麸75%、食糖4%、饲用复合维生素0.8%、混合盐1.2%,加工方法同幼虫配方,此配方可以提高黄粉虫的产卵量,延长成虫的寿命。

黄粉虫的病害防治

1、黄粉虫干枯病。防治:在酷暑高温的夏季,应将饲养盒放至凉爽通风的场所,或打开门窗通风,及时补充各种维生素和青饲料,并在地上洒水降温,防止此病的发生。在冬季用煤炉加温时,要经常用温湿度表测量饲养室的空气湿度,一旦低于55%,就要向地上洒水增湿,或加大饲料中的水分,或多给青饲料,预防此病的发生。

2、黄粉虫腐烂病。防治:发现此状况后应立即减少或停喂青菜饲料,及时清理病虫粪便,开门窗通风排潮,及时挑出变软变黑的病虫。若连续阴雨室内湿度大温度低时,可燃煤炉升温排潮,提供相适宜的温度。

黄粉虫在养殖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做好温度、湿度、光照的控制,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对它的生长都是不利的。黄粉虫平时还需要加强喂食、病害的管理,只有做好了这些工作,才能让黄粉虫长的更好。

怎么养蚕?


【常见问题】蚕怎么养?

【专家解答】把它放在纸盒子,或是筛米的小筛子里,用筛子的话要放一些纸垫在筛底。

小蚕刚从卵里孵出来时,要特别小心对它,用比较嫩的桑时喂它,换桑叶的时候用很软的毛笔来移动它,要注意力量;有时桑叶太干燥,不细心就会在换桑时的过程中把小蚕留在要丢弃的桑叶上。小的时候难养一点,长大些就好办了。

等它要结茧子的时候,拿些麦秆子札成枝枝桠桠的型状就可以了。

破茧后,把它们一起放在一个盒子里,它们会在一起交尾,然后产卵。有时因为养的蚕少,所以破茧的时候蛾子会有落单的,但不用担心,只要有一对蚕成功,相信也够你养了。

桑叶要新鲜的,也可以每次采集一塑料袋,分次每天用几张,其余的洒点水装在冰箱里保鲜。采来的叶子会有一定的灰尘,可以洗净后凉干,一定要凉干,不然小蚕或大蚕吃了会拉肚子的,说不定还会翘辫子。

【小编点评】小编汤姆为探索孔雀鱼的饲养的你整理了《怎么养蚕》一文,如果是要做蚕丝的话最好在水边种植桑树,到了一定规模就可以放养蚕幼。如果是当宠物兴趣饲养的话,淘宝上有卖蚕。有条件的话去乡下抓,采足够的桑叶回来,没条件的话淘宝网上也有卖饲料。另外要注意的是,有颜色的色素饲料,吃了什么颜色就变成什么颜色。

牡丹鹦鹉怎么养 牡丹鹦鹉怎么训练


牡丹鹦鹉又叫清凉鹦鹉、爱情鸟,是一种特别可爱且有灵性的鹦鹉,它的嘴巴呈红色,而羽毛则是绿色,看起来也特别漂亮。现在在家里养宠物已成为潮流,而养鹦鹉的人也并不少,那么大家知道牡丹鹦鹉如何饲养吗?下面与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牡丹鹦鹉怎么养

1、牡丹鹦鹉多食带壳小米,喜欢吃带壳的谷物,不过只吃小米鹦鹉会营养不足,必须多种谷物混合喂食,比如稻米、麻子、稗草子、瓜子、红栗子、黑栗子、黄栗子、红花籽、高粱等,要注意的是瓜子不宜喂太多,每天喂10~20粒生瓜子最好。

2、牡丹鹦鹉除了吃谷物以外,也要适当吃些洁净的水果、蔬菜,水果应切小块喂食,还要注意给鹦鹉补钙,可以买些墨鱼骨,或者拿砸碎的蛋壳伴在食物中,但是要注意食物的量,不宜把鹦鹉养的太过肥胖,否则不易繁殖。

3、注意鸟笼卫生,按时清理鹦鹉粪便,笼底可以铺点木屑或者细沙,防止细菌,病毒感染,减少寄生虫。同时,注意鸟笼位置,应选择在安静、无干扰的地方,不要有环境污染,注意空气流通、新鲜,室内不适宜养鹦鹉。因为鹦鹉喜欢咬笼子,平时还要为鹦鹉准备一个磨牙棍,普通的木头就可以,防止鹦鹉弯钩嘴越来越长,开始打架。

4、雏鸟养到6个月左右达到性成熟,可以繁殖了,要为鹦鹉准备一个木箱﹑繁殖箱。但是牡丹鹦鹉炎热的夏季是不会繁殖的,其他季节都可以,一般雌鸟每窝产蛋6~8枚,孵化期约19天。

5、牡丹鹦鹉也要饮水,不过注意水要天天更换,有条件的可以喂点营养沙,营养沙里有钙、铁很多种微量元素和营养成分,有帮助加强骨骼的坚固性使毛色亮丽补钙等。

牡丹鹦鹉怎么训练

1、练习爬楼梯

在站得稳、会自己跑到人的手上之后便可以开始这个步骤,当鸟儿在一手的手指上时,伸出另一只手的手指,缓缓的抵着鸟儿的下腹部让他再站上来,如此反复,一开始可以以五次为一单位,做完一个单位给与轻柔的抚摸或食物的奖赏,单位跟次数都可以依情况增加,直到鸟儿习惯,这样子做也是让他们以后会很习惯性的跳到你的手指上,跟前面训练一的后半段有点像。

2、练习站在人的肩膀上

有一定的抓力后,就可以将鸟儿摆在自己的肩膀上,陪伴你一起打计算机、看书等居家生活作息。这样可以让他更融入人类的生活环境而不是一只待在盒子里或笼子里,久而久之会变得大胆起来,在你身上乱爬。

牡丹鹦鹉吃什么食物

野外的牡丹鹦鹉都比较喜欢吃植物的种子和果子,平时会大批聚集於农耕区,大多在地面觅食,主要以地面上的草类种子、浆果、水果、植物嫩芽等为食,例如稻田的稻谷、田野的野生青菜等等都是它们的食物。当然回家后,它们不用在为食物费神,因为饲养者都为它们准备好了。家养的宠物鹦鹉喜欢吃的食物可以多了,例如饼干、面包、馒头、米饭、青菜、大白菜帮、胡萝卜头、黄瓜、水果、蚯蚓、稻米、谷子等。

牡丹鹦鹉怎么挑选好

购买牡丹鹦鹉时,须注意所购得的是人工繁殖的而非野外捕捉的,这不单是因为道德及保育问题,野外捕足的雀鸟通常容易生病及死亡。牡丹鹦鹉是很好的宠物,尤其由雏鸟时由人手喂食育成的牡丹鹦鹉,若是对人信任的话可以非常亲近人类,可以站立在人类的手指或肩膀上。牡丹鹦鹉极少数可以说话,但若从小开始训练,它们可能可以模仿人声。

如上所述,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牡丹鹦鹉是会说话的,其实牡丹鹦鹉刚好是不会说话的鹦鹉品种,所以若是喜欢会说话的鹦鹉品种,那么大家可以饲养灰鹦鹉、金刚鹦鹉、八哥等品种哦!

獭兔得了鼻炎怎么办?怎么防治?


獭兔鼻炎的介绍:

传染性鼻炎是家兔主要传染病之一,发病率高,传染性强,四季发生,大小兔易感,疫苗效果甚微,药物控制困难,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病程持续期长,容易恶化和继发感染其它疾病,是生产中最为顽固的疾病之一。

獭兔发生传染性鼻炎的相关因素:

饲养密度密度越大,发病率越高。

兔笼层次以三层兔笼饲养来看,上层兔鼻炎的发生率较高,底层兔发病率低。

兔笼位置在一个多列式排放的兔舍内,靠近墙放置的兔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冬季靠近南面墙的兔子发病率最高,位于中间放置的兔发病率较低。

饲养方式室外笼养发病率低于室内笼养,小规模家庭兔场低于大规模兔场。

品种肉兔发病率最低,毛兔最高。这种差异主要是遗传所造成的。因此,对于抗病力较差的毛兔和皮兔更应加强饲养管理,同时应注意抗病力的育种。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不断提高,尤其是幼兔阶段,鼻炎的感染率和感染速率最大,幼兔到青年兔的过渡期也有较高的易感性。似乎在家兔快速生长发育阶段,鼻炎的易感性也高。降低兔群的整体发病率,应从小兔开始,狠抓幼兔和青年兔,严格控制种兔。

季节气温不稳定容易诱发家兔患病。据调查发现,传染性鼻炎的发病率以冬季最高,秋季和春季次之,夏季最低,但四季差异不显著。冬季寒流和污浊气体(主要是室内养殖)等,都可诱发鼻炎的发生,对本病的控制产生不利的影响。

獭兔得了鼻炎的防治:

有关专业人士对传染性鼻炎用多种药物进行了治疗,结果表明:多种药物对传染性鼻炎都有一定效果,但都不能根除这种疾病。以鼻肛净效果最佳。

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1传染性鼻炎是巴氏杆菌和波氏杆菌等多种病原菌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病原菌平时在家兔上呼吸道和扁桃体内存在。一般兔群的带菌率为50%~80%。

2以上病原菌多为条件性致病菌,传染性鼻炎的发病率与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

3导致家兔传染性鼻炎发生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兔舍内的空气质量。有害气体越浓,鼻炎发生率越高。而影响有害气体浓度的因素有:饲养密度、通风状况、设备的完善情况和粪尿的清理。

4传染性鼻炎的预防应寄希望于疫苗。据笔者调查,目前巴氏杆菌单苗效果很不理想,如果注射可使用巴-波二联苗,最好以本兔场分离出来的菌株制作疫苗,预防有一定效果,但没有绝对把握。

5众多的药物对预防和治疗传染性鼻炎都有效果。中西结合的药物鼻肛净效果最佳,但也不能根除本病。复发率的高低取决于环境改善情况。其它方法推荐青霉素和链霉素,每千克体重2~3万单位,混合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续3天;肌肉注射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2万单位,每日3次,连续3天;卡那霉素,每千克体重15毫克,每日2次,连续3天;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氧氟沙星4毫克,或乳酸环丙沙星3毫克,每日2次,连续3~5天。

商品鹅怎么养殖?商品鹅怎么管理?


鹅肉的食用在我国还是非常普及,烧鹅饭就是小编非常喜欢的吃的。养鹅和养鸭养鸡区别还是有的,虽然都是禽类但这三种养殖还是差距非常大。其经济价值也是有所区别。只能说各有千秋。那么商品鹅怎么养殖?商品鹅怎么管理?

雏鹅的管理

1、做好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育雏面积按每平方米10只准备,备好取暖设施、育雏网、饮水器、料槽、活动栅栏等器具,并提前一周对育雏舍及用具彻底清扫消毒;接雏前1~2天,对育雏舍进行加热,舍温要达到18℃以上,同时备好育雏饲料及药品。另外在接雏途中要经常检查雏鹅状态,防止受寒或堆集受热,运雏要快要稳,最好在24小时内运到以便及时开水和开食。

2、雏鹅的饲养

0~30日龄为育雏阶段,通常把雏鹅第一次饮水叫开水,第一次喂食叫开食,第一次喂青叫开青。三开时间是否适宜,直接关系到雏鹅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雏鹅运回后开食越早越好。三开的方法是开食前应先让雏鹅开水(俗称潮口)。把一部分雏鹅的嘴多次按入饮水器中让其饮水。只要有个别雏鹅到饮水器处饮水,其它雏鹅就会跟着饮水。然后把切成细丝状的嫩青菜放在手上晃动并均匀地撒在塑料布上,或将切碎的青菜丝均匀地拌入饲料中撒在塑料布上,用手轻轻地扣打塑料布,引诱或训练雏鹅采食。2~3天后逐步改用饲料槽喂料。雏鹅头1~3天吃料较少,每天喂4~5次以后随日龄增加,雏鹅的消化能力与采集量增强,喂料的次数和喂料量也相应增加。15日龄后如天气晴暖,可以开始训练放牧。放牧前不喂料让雏鹅在放牧地多采集青草。开始放牧时间要短,路程要近,以后逐渐延长,或者将青草割回粉碎后饲喂。20日龄后可全天放牧,夜间再补饲1次。

3、雏鹅的管理

加强管理是提高雏鹅成活率和增重的重要环节。主要的管理措施如下:

一是保温与防湿。育雏温度要求10日龄前,伞炕温周围温度要达到28℃以上,室温保持18℃以上;20日龄前,伞炕温周围温度要达到25℃以上,室温保持15℃以上。另外也可根据雏鹅的动态表现观察温度高低。温度适宜时,雏鹅安静无声,吃饱后不久就睡觉,彼此虽依靠,但无扎堆现象,有时散开单个睡觉。如果温度过低,雏鹅聚集在一角互相挤压,叫声频频,严重时发生扎堆,靠近热源,不时发出尖叫声。温度过高时雏鹅远离热源,张口喘气,行动不安,饮水频繁,采食量减少。当雏鹅表现出温度过高或过低的行为时,应立即调整温度。同时用手拨动拨开雏鹅,使之散开,达到调节温度、蒸发水气的目的。在夜间和气温较低时,应经常观察雏鹅动态,防止扎堆。如果扎堆容易引起伤亡或受热出汗而成僵鹅。潮湿对雏鹅的健康影响也很大。潮湿、低温环境容易引起雏鹅感冒和下痢,育雏舍内相对湿度应保持60~65%。

二是密度与分群。雏鹅生长发育较快,随着日龄的增加和体重的增大,雏鹅活动的面积也相应扩大,因此要按个体大小、体质强弱,及时调整饲养密度,大小分群饲养;并增加水槽和食槽数量,防止因争抢槽位而造成强弱差异过大。一旦发现体质瘦弱、行动迟缓、食欲不振、粪便异常的雏鹅应及时挑出隔离饲养。

中鹅的饲养管理

中鹅指30~70日龄的仔鹅。该阶段是长骨骼、长肌肉和长羽毛等最快的时期。这个时期主要以放牧为主。

雏鹅一般在30日龄左右即可进行放牧,但此时雏鹅的羽毛尚未长成,怕冷、怕雨、怕露水、怕暴晒。因此放牧时应选择晴朗、温暖的天气,露水蒸发后再放牧。每天约放牧4~6小时。放牧地宜近不宜远。放牧时间随日龄增加而逐渐延长。结合放牧夜晚补给一些精饲料,单设一些贝壳或石粒槽供鹅自由采食,增强其消化功能。

40日龄后腹部羽毛已长齐,可进行全天放牧饲养,如果草质好晚上不用补料。在放牧地靠近水源附近,可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搭架临时性鹅棚,供鹅群休息,防止暴晒雨淋。一般250~300只仔鹅为一群。如牧地较开阔草源丰盛,水源良好,可组成1000只一群,草料丰盛处,鹅群应赶得拢些;草料欠丰盛处就应赶得散些,使之充分自由觅食。每天力争吃到4~5个饱,鹅群每吃一个饱后便会自动停止采食,此时应及时让仔鹅饮足水。

中鹅饲养到70~80日龄左右,体重达到上市标准的可上市出售。那些发育落后瘦弱过小的鹅只则需进行短期育肥。

仔鹅育肥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放牧育肥:农作物收割后白天将鹅群赶玉米地或豆地中,采集遗穗、遗粒及草籽,晚上再喂1~2次精料,并给以充足清洁的饮水。经过15~20天放牧育肥,体重可达到出售标准。

二是圈养育肥:用高粱秸或葵花秸秆围成小栏,每栏养十几只,栏高60厘米,鹅在栏内能站立但不能昂头鸣叫。饲槽和饮水器放在栏外,鹅可以伸出头来采食饮水。喂以粉碎的全株玉米、糠麸等饲料,白天喂3次晚上喂1次,并给以充足清洁的饮水。经15~20天催肥体重增加30~40%即可出售。

商品鹅的防疫灭病措施

首先要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搞好清洁卫生和场所、用具消毒,这是预防疫病的重要措施。另外要作好防疫工作,实行规范化免疫程序,提高鹅群免疫力。

商品鹅饲养建议采用以下免疫程序:

免疫种鹅所产后代7~8日龄鹅雏,皮下注射用鹅血清制作的抗小鹅瘟高免血清0.5ml/只;

12~15日龄鹅雏肌注小鹅瘟疫苗,预防鹅雏后期感染小鹅瘟病毒;

10~15日鹅雏龄皮下或肌注副粘+鹅流感二联油苗0.5ml/只。

未免疫种鹅或免疫后期种鹅所产后代出壳48小时以内鹅雏皮下注射用鹅血清制作的抗小鹅瘟高免血清0.5ml/只,其它免疫程序与免疫种鹅所产后代相同。

只有对商品鹅分阶段的科学饲养管理,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yz023.com养殖网养殖技巧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其中《幼年完整蜂群怎么采蜜》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如不满足请访问“怎么养牛”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664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