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猪瘟的病理学观察报告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给世界各国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传染病。猪瘟病毒是一种小RNA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存在于病猪的血液和全身多个组织中,以淋巴结、脾脏和血液含毒量最高,病猪的尿、粪便和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猪瘟病毒主要致病机理是致小血管壁变性,从而导致内脏器官多发性出血、梗塞和坏死,以出血和发热为主。现将一例典型猪瘟的病理学观察报道如下:
一、流行病学
本病仅感染猪,各品种和年龄的猪均能感染,野猪也能感染。病猪和带毒猪是最主要的传染源,易感猪、病猪直接接触是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可以通过伤口、消化道、呼吸道、交配、子宫内感染。感染猪在发病前即可从口、鼻、泪腺分泌物、尿和粪中排毒,并延续整个病程。猪瘟在任何季节都可能发病,一般以春、秋较为严重。猪群感染后,起初一至几头发病,常为最急性经过和死亡,1~3周内达最高峰,多呈急性经过和死亡;以后流行趋向低潮,发病头数逐渐减少,多呈亚急性经过和死亡;最后留下少数慢性病例,经1个月以上死亡或恢复。
二、典型病例临床症状
2013年12月18日,武威市某猪场1头猪精神沉郁、被毛粗乱、弓背、喜卧、呆滞,被驱赶时站立一旁,运步无力,食欲几乎废绝,饮欲增加,体温高达41℃,呼吸急促,有浆液性的鼻液,偶呈犬坐姿势,轻度的腹泻或便秘,猪体表发红(见图1),在腹下、鼻端、耳根和四肢等部位可见红色斑点,指压不褪色,触动时尖叫,极度虚弱。
三、病理变化
浆膜、黏膜、淋巴结和实质器官普遍出血,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的黏膜以及心包膜、胸膜、腹膜等亦可见出血现象。
1.消化系统病变
口腔黏膜出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胃黏膜充血、出血,表面覆盖大量黏液,小肠和大肠黏膜有明显的出血,尤其在部分盲肠、结肠黏膜上呈弥漫性出血炎症变化;整个肠系膜淋巴结增生、肿胀(见图2)。
2.呼吸系统病变
喉头会厌软骨黏膜散在点状出血(见图3),气管和支气管黏膜潮红,并伴有点状出血,其腔内有多量粉红色的黏液;肺脏轻度水肿、淤血,肺呈棕红色,肺、胸膜上可见个别出血斑点(见图4)。
3.淋巴结病变
颌下、咽后、支气管、腹股沟和肠系膜淋巴结都有明显的病变;淋巴结肿大,表面呈暗红色,质地坚实,切面湿润、隆突,边缘的髓质呈紫红色围绕淋巴结中央的皮质并向皮质内伸展,使得整个淋巴结自表面起都成紫红色,其他区域为灰白色,形成红白相间的大理石样变。
4.脾脏病变
脾脏的大小和形状无明显变化,但边缘有粟米大至黄豆大稍隆起紫红色梗死灶;切面呈楔形,底边位于脾边缘尖端朝向中央,脾小动脉变形、坏死使管腔内形成血栓。脾脏除梗死灶外,在被膜下还散在一些小的出血点(见图5)。
5.心脏病变
心外膜弥漫性出血,心包积液,心肌松软并充血,尤其在左心房冠状沟和心尖部散在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见图6)。
6.肝脏病变
体积明显肿大,色泽变淡且呈土黄色,()质地变化不明显;胆囊胀大,其内充满胆汁,且呈红褐色,胆囊的黏膜有散在多量的出血点。
7.肾脏病变
体积明显肿大,被膜易剥离,剥去被膜后可见整个肾脏的色泽变淡,其表面有密集的出血点,形似火鸡蛋,切面不论皮质和髓质都可以见到针尖大至粟米大的出血点,尤以皮质最为多见。肾锥体和肾盂乳头以及输尿管黏膜也散布有多量的出血点(见图7),膀胱内容物呈黄色胶冻状,膀胱黏膜特别是膀胱颈部散在出血点。
另外,猪的关节囊肿胀,其内蓄积有多量淡红色的液体。
四、诊断
1.猪瘟的诊断
典型的急性猪瘟,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做出准确的诊断。尤其在病理学特点很明显,全身点状淤血变化,淋巴结大理石样出血,肾、膀胱、胆囊、喉头等小点状出血,脾出血性梗死等。进一步诊断可进行病理学观察,即采取淋巴结、脾脏、肾脏、心脏和肺脏等实质组织器官做病理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织器官的组织学变化。另外,实验室诊断可以通过鉴定病毒抗原(或抗原的特异性)和抗体或分离病毒进行确诊;也可以对扁桃体、脾脏的冷冻切片直接荧光检查,进行确诊。
2.鉴别诊断
本病在诊断中应与败血型猪丹毒、急性猪肺疫和急性猪副伤寒进行区别。
①败血型猪丹毒(猪丹毒杆菌病)。
相同点:两者都有传染性,体温高,精神沉郁,食欲几乎废绝,喜卧,皮肤颜色变化等。
不同点:猪丹毒体温较猪瘟高,可达43℃。急性猪丹毒的红色斑块多发于背部皮肤上,由于充血所致,手压可消失,剖检可见脾脏肿大,脾呈樱桃红色,松软,切面外翻,白髓周围有红晕;而猪瘟脾脏不肿大或肿大不明显,常见出血性梗死灶,肝常见明显充血、呈红棕色,淋巴结被膜充血、切面白色多汁,呈典型的大理石样变。确诊可做细菌学检查,即采取血液,病料涂片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纤细的小杆菌。
②急性猪肺疫(猪巴氏杆菌病)。
相同点:有传染性,体温高,精神沉郁,食欲几乎废绝,皮肤有出血斑等。
不同点:猪肺疫多散发,不易形成大流行;咽喉型颈部肿胀,口流涎,呼吸困难,伸颈张口,犬坐;胸膜炎型则有咳嗽,胸部听诊有啰音和摩擦音,剖检可见患猪咽喉部皮下有明显的出血性浸润,肺脏呈明显纤维肺炎或出血性坏死性肺炎,并伴发纤维性心包炎,淋巴结切面呈弥漫性出血;而典型性猪瘟肺脏的病变主要是出血。确诊可做细菌学检查,即采取水肿液、胸腔液、心血、肝、脾和淋巴结涂片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两极浓染的圆形短杆菌。
③急性猪副伤寒(猪沙门氏菌病)。
相同点:有传染性,体温高,精神不振,食欲几乎废绝,先便秘后下痢,皮肤有紫红斑等。
不同点:副伤寒发生于1~4月龄仔猪和多雨潮湿季节,一般呈地方流行性。患猪眼有脓性分泌物,排淡黄色或灰绿色稀粪,混有血液和组织碎片,有恶臭。剖检可见脾脏多肿大,脾有散在小点出血,切面白髓周围有红晕,无梗死;肠系膜淋巴结髓样肿胀,大肠黏膜纤维素性坏死的,表现为弥散性溃烂或局灶性浅层溃疡。确诊做细菌学检查,用肝、脾、肾、肠系膜淋巴结涂片镜检,可见到革兰氏阳性,两端钝圆,中等大小的直杆菌。
五、小结
急性猪瘟的主要变化是全身广泛出血,特别是淋巴结大理石样病变;胃、肾、膀胱、喉头等点状出血,脾出血性梗死,胆囊点状出血,溃疡或纤维素性炎。慢性猪瘟的主要变化是盲、结肠扣状肿,胸腺萎缩,断奶仔猪的肋软骨连接处病变。在我国的部分地方剖检仍然是诊断猪瘟的一种主要方式,但是由于猪瘟病毒感染后对机体引起免疫抑制,特别容易和其他疾病并发,应注意与急性猪副伤寒、急性猪肺疫、败血型猪丹毒等做鉴别诊断。另外,结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的调查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确诊。
这批猪进场时,没有进行严格的检疫和免疫,另外,由于本地曾有猪瘟零星发生,从而导致发病。该猪场的工作人员在发现病猪后及时隔离,在确诊后对同圈其他猪注射了抗猪瘟血清,降低了猪只的发病率,从而使损失降到最低。
总之,预防猪瘟要做好以下综合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尽量做到自繁自养,若外购仔猪,必须经过隔离检疫,确诊无病并经过免疫后方可混入猪群一起饲养;在平时饲养管理过程中,要搞好圈舍的卫生;对受猪瘟威胁地区的猪群,要应用猪瘟兔化弱毒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作者联系地址:甘肃省武威市黄羊镇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兽医系邮编:733006)<M.yZ023.CoM/p>

相关推荐

猪瘟的病理与防治 猪口蹄疫的病理及防治


猪瘟又名烂肠瘟,是猪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急性猪瘟由强病毒所致,多为急性败血症经过,慢性猪瘟以坏死性肠炎为特征。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表现为蹄冠、趾间、蹄踵皮肤发生水泡和烂斑,部分猪口腔黏膜和鼻盘也有同样病变。治宜抗病毒、局部消炎。下面一起来看看猪瘟的病理与防治猪口蹄疫的病理及防治。

我国养猪业正处于转型期,而制约养猪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来自于疾病控制,首先是外来品种的由于经人工培育,提高了瘦肉率和生长速度,而对疾病的抵抗力却在下降;其次大规模的集中养殖增加了猪群密度,使猪病传染更迅速,难以控制,而且猪病的种类也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

1、猪瘟的病理与防治

1.1病理变化

猪瘟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病原是猪瘟病毒(RNA病毒)。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高热稽留呈败血症变化;慢性者一般症状不明显,后期随着疾病的发展会受到细菌性疾病的继发感染。猪瘟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猪,通过唾液、尿液、粪便等排毒,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该病的急性特征是初期表现精神沉郁,不食或少食,寒颤,体温升高,一般在41℃左右,便秘,排出球状带有黏液脓血的粪快,最后出现腹泻。慢性型多见于疾病流行的后期,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大多数耐过仔猪后期发育不良形成僵猪。猪瘟的病理变化是以出血为主,一般是器官和组织呈现斑点状出血,主要部位是皮肤、黏膜、喉头、膀胱、胆囊、心外膜、肾脏等处。

1.2防治

猪瘟虽然发现比较早,但是目前还没有特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在实践中还是以预防为主。预防主要是注射猪瘟疫苗,具体方法是在仔猪出生20日龄是首免,由于此时仔猪正在哺乳期,会受到母源抗体的干扰,建议一次注射4~5头份疫苗,在仔猪00~60日龄时二免,一般无猪瘟疫情发生时可以至出栏不用免疫,母猪一般建议在仔猪首免时一同免疫,也就是所谓的跟胎免疫。猪瘟除了接种疫苗外还要注意平时的预防工作,做到环境整洁,通风良好,经常消毒,还要坚持自繁自养,尽量减少外来猪源携带病原进场的机会,引种是要做好隔离观察和疫苗接种工作。如果猪群发病时一般采取紧急接种和配合药物治疗的方法,其中紧急接种就是对发病猪进行大剂量疫苗注射,注射剂量依据病情和体重而定(一般掌握在5-10头份).此外还要配合药物治疗,主要是抗病毒药物,如黄芪多糖,还有抗生素类药物,如青霉素等,其实抗生素的作用主要是防止继发感染,控制病情恶化。

2、猪口蹄疫的病理及防治

2..1病理变化

猪口蹄疫病是由猪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疾病,感染力极强,发病率可达100%,传播途径广泛,是目前威胁养猪业主要传染病之一,使养殖场损失巨大。病猪主要症状是体温升高,全身症状明显,发病猪蹄部和鼻盘等处出现水泡、溃烂、出血症状。哺乳母猪还表现为乳房出现水泡,拒绝哺乳。出生仔猪则主要表现为心肌炎,外部没有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z3一。口蹄疫威胁养猪业的最大问题是病猪蹄部溃烂或蹄壳脱落,导致疼痛不能站立行走,从而不能饮水和进食,造成病猪体重下降,而恢复期需要一段时间(一般在1个月左右),这样就会延长出栏时间,造成经济损失。

2..2防治

该病主要以预防为主。由于猪口蹄疫的病毒血清型比较多,要针对感染型号选用疫苗,我国一般接种o型口蹄疫疫苗为主,但是里面又分为很多亚型,所以很难选对型号,这也是疫苗注射后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在实践中一般采用2~3次免疫的方法,以达到较高的保护率,通常仔猪在30-40日龄时首免,50~60日龄二免,其他猪群则实行普免每年2-3次。实践中防治口蹄疫还是要结合综合防治,主要是平时做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增强猪群的抵抗力。如果疫情发生,要及时隔离发病猪,同时加强消毒频次,对于患病猪要细心照料,尽量保证进食和饮水,不要驱赶惊吓,对于蹄部的创面要做好消毒和护理,以防止继发感染,使伤口尽快愈合,可以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患部,然后涂碘甘油或龙胆紫溶液,没有其他症状尽量不要给猪打针,这样会加重蹄部伤势,延长恢复期。总的原则是要让患病猪静养,尽快恢复体质,增加采食量,减少经济损失。

3、讨论

总之,当前农村养猪的规模越来越大,需要加强对猪病的预防和治疗,使猪健康成长,增加养殖户的收入,为人们提高更加优质的肉制品,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

猪瘟病理变化与诊断治疗
病原猪瘟病毒,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有高度同源性,存在交叉反应。猪瘟病毒对自然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污染的猪舍保持3周仍有感染力,78℃1小时才能杀死病毒。在低温条件下可长期保存,冷冻猪肉中的病毒可持续存活数月。腌制或薰制病猪肉中的病毒可存活6个月以上。当病猪血液、尸体等发生腐败时,病毒2一3天即可死亡,在骨髓中也仅能存活巧天。因此,猪场应将粪尿及被污染的土壤,堆积发酵数日,以杀灭其中的猪瘟病毒等病原微生物。

猪瘟病毒对消毒药的抵抗力强。常用消毒药来苏水、石灰、石炭酸对血液和尿中的病毒杀灭效果差。最有效的消毒药是2%的氢氧化钠(火碱)热溶液,或20%一30%热草木灰水,或5%一10%的漂白粉液,在1小时内即可杀死病毒。

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和野猪。任何年龄、性别、品种的猪都可感染发病。免疫母猪所生仔猪,因哺乳可获得一定的被动免疫保护力,对该病有一定的短期抵抗力。本病四季均可发生,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有的康复猪可终身排毒,是最危险的传染源。病猪分泌物(唾液、汗液、泪液、鼻液等)和排泄物(尿、粪等)污染的饲料、饮水、土壤等,主要经消化道传染,也可通过呼吸道、生殖道、眼结膜及皮肤创口感染,人、动物、飞禽、昆虫等都可能成为本病的传染媒介。病毒还能通过胎盘侵害胎儿,造成死胎,并在分娩时排出大量病毒。

症状猪瘟的潜伏期为2一21天,一般为5一7天,依照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慢性和非典型性5种。

1、最急性多见于新疫区发病初期。病猪常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未死亡猪可见体温升至41℃以上,食欲减少,呼吸促迫,眼、鼻勃膜充血,极度衰弱。1一2天死亡。

2.急性体温高达40.5一42℃,食少或废绝,精神沉郁,弓背寒颤,喜钻草堆,眼结膜发炎,有脓性分泌物,有时可见眼结膜小出血点。鼻盘干燥,鼻勃膜发炎,有脓性分泌物。病初便秘,粪便发黑,如算盘珠子。后期腹泻,恶臭,粪带豁液或血。在病猪鼻端、耳后、腹部、四肢内侧等皮薄毛稀处可见大小不等的紫红色斑点,指压不褪色。公猪包皮炎,用手挤压,有恶臭浑浊液体射出。口腔勃膜不洁、苍白或发给,唇内面、齿眼、口角等处有出血斑点。仔猪发病时伴有神经症状,受外界刺激时尖叫、倒地、痉挛。在急性病程中,体温上升时血细胞数明显减少,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均显著减少。病程1一3周,死亡率可达60%一80%。

3.慢性症状不规则,体温时高时低,食欲时好时坏,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病猪明显消瘦贫血,全身衰弱,精神委顿,低头垂尾,步态不稳。有的皮肤有紫斑或坏死痴。病程持续1月以上,最终死亡。

4.非典型性病猪生后感染弱毒株或先天感染猪瘟毒株所致。病势缓和,病程较长,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不典型,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低。白细胞总数显著减少。先天感染猪瘟病毒时,母猪表现为流产,胎儿木乃伊化、畸形、死产、弱仔或产出部分外表健康的带毒猪。这类外表健康的仔猪,生后几个月内表现正常,随后可见轻度厌食、沉郁、结膜炎、皮炎、腹泻、共济失调、后躯麻痹,最终死亡。

病理变化最急性病例常无明显的病变,有的可见浆膜、勃膜和部分器官组织出血现象。急性猪瘟呈典型的败血症病变。淋巴结肿大,呈暗红色,切面弥漫性或周边出血,呈大理石样。肾色比较淡而不肿大,皮质散在或密集小出血点(雀斑肾),肾盂、肾乳头出血。脾不肿大,有小丘状出血及边缘暗红色梗死。

喉头勃膜、心外膜、肺膜、肠浆膜、腹膜、膀肤勃膜等全身器官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病程稍长的病例,盲肠、结肠及回盲口勃膜发生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病灶呈圆形纽扣状溃疡,有时还可见到纤维素性肺炎的变化。妊娠母猪感染后可致胎儿木乃伊化、死胎和畸形。胎儿发育不良,头、四肢变形,胸腺萎缩。

诊断本病应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血相化验结果,综合判断。确诊需实验室诊断,可取脾、‘肾、淋巴结等进行抗体监测或动物接种试验。

防制除猪瘟血清外,本病无明显有效的治疗药物。主要从预防人手,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严禁从疫区引进种猪、猪肉或未经充分消毒的猪肉制品,以防引进猪瘟。要根据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制定有效的猪瘟免疫程序,全面及时地接种疫苗。一旦发生本病,应予以淘汰或扑杀,并对猪场彻底消毒。并对其他健康猪只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一例猪脐疝手术治疗体会


1发病情况及症状
2013年1月5日鲁河乡鲁河村盖XX求诊,主诉其家有一约30㎏猪,雄性,体温、精神正常,食欲基本正常,在脐部表面有一直径约15㎝的球形囊状物,触诊囊内容物较柔软,脐部腹壁有一直径约2.5㎝的疝环,囊内容物不能还纳腹腔。因此确诊为不可复性猪脐疝。主诉猪在15㎏重时找兽医手术一次,未能治愈,而造成现状。
2手术治疗
2.1术前准备
手术刀、手术剪、肠钳、持针器、止血钳、腹膜肌肉缝针、缝线、皮肤缝针、缝线、纱布、碘伏、局麻药等常规的准备与消毒。
2.2手术
2.2.1消毒麻醉:清洗术部,用生理盐水纱布擦拭干净。用碘伏或碘酊涂抹消毒,然后用75%酒精脱碘。脱碘后用0.5%普鲁卡因20ml作疝囊周围做浸润麻醉,当针刺无反应时即可开始手术。
2.2.2打开疝囊:经消毒麻醉后皱褶法打开疝囊,发现肠管与疝囊壁粘连,经小心剥离后,发现肠管已坏死,并有约2㎝的破裂口,立即决定切除坏死肠段。先将疝环适度扩大,然后在手术创口周围垫上手术巾,将肠管健康肠段充分暴露于创口外、长度以便于手术为度。把暴露在手术创口外肠段内粪便,推送至腹腔内肠管中,以防污染术部。用肠钳将在切除肠段的下方2~3㎝处夹住肠管。然后切除坏死肠段(必须在健康部位切除)。V字形剪除多余肠系膜,用细丝线缝合肠系膜,再将两肠管断端对齐,并在肠管断端下方2~3㎝处重新用肠钳夹住肠管。用全层间端连续缝合法,即全层连续缝合2~4针打一结、然后再全层连续缝合2~4针再打一结以此类推。目的是防止因全层连续缝合人为造成肠管管腔狭窄,术后发生肠梗阻。全层间断连续缝合完后,再将肠钳子在肠管吻合端下方3~4㎝处重新夹住肠管,作浆膜肌层间断连续内翻缝合(方法同全层间断连续缝合法),调整肠钳子直至把下面未缝合的缝合完为止。
2.2.3关闭术部切口:首先清理手术创口,用青霉素生理盐水纱布(将纱布浸泡在含有适量青霉素的生理盐水中,取出拧至不滴水为度)擦拭吻合后的肠段,肠管吻合处撒布青霉素约20万单位,把吻合后的肠管还纳腹腔。腹腔放入青霉素160万单位,适度切除疝环周围陈旧创缘使其变为新鲜创,用18#缝合线,()纽扣状缝合疝环。确定缝合紧密,腹腔内容物不能外溢,方可结节缝合皮肤。然后整理创缘,碘伏消毒、装结系绷带。手术完毕。
3术后护理
术后禁食24h左右,以后喂易消化富有营养的流食。如稀米白糖粥。手术12h后自由饮用白糖水或补液盐水即凉开水1000ml、食盐3.5g、小苏打25g、葡萄糖20g。术后肌肉注射抗生素用氧氟沙星10ml,稀释氨基苄青霉素钠2g,每千克体重肌注0.25ml,每天两次,连用3~5d。将手术猪放在干燥、清洁、卫生的圈舍内不能与其他猪混群防止其他猪啃咬患部,手术后大约12~15d拆除结系绷带和皮肤缝线,患猪痊愈。为防止复发,可在手术部位采用绷带环绕压迫包扎。方法是:让猪只取站立姿势,用宽约10㎝左右的长形布条或绷带,其布条一端在猪背腹部与脐部相对应位置,留有约10~15㎝左右打结用,然后经左腹侧开始往右腹侧脐部缠绕,大约缠绕5~8圈,确认缠绕牢固即可。(按术后护理)
4小结与体会
猪脐疝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发生的原因是脐带轮未完全闭锁,这是因便秘努责,吃的过饱、肚腹膨胀,加之追捕,奔跑、挤压、母猪踩压等因素引起。也有是因先天性脐轮发育不完全,轮比正常宽大、肠管尤其是小肠和系膜容易通过而形成脐疝。一般先天性脐疝,在仔猪出生后15~30d就能发现,因此早发现、早手术是治愈本病的关键。同时加强术后精心的护理也是非常必要的。
另外在没有手术条件的地方也可用脐腰部环绕压迫包扎法保守治疗。即:取跟疝囊差不多大小的一块硬布,鞋垫比较合适。先将疝囊内容物推送至腹腔立即放好预先准备好的硬布或鞋垫,然后用准备好的约10㎝左右宽的长布条,进行脐腰部环形缠绕。约适度压迫缠绕5~8圈后打结即可。
作者简介:
刘振海男1981年4月出生,学历本科,兽医师

一例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治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I型引起的一种急性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病程短且死亡率高,患鸭死前呈角弓反张状、肝脏肿胀、出现淡红色斑点、表面有出血斑点。该病主要发生于雏鸭.且10日龄内的患鸭死亡率很高,是目前威胁养鸭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

1 流行特点

该病主要发生于3~5周龄以下的雏鸭,成年鸭也可感染.但不发病,是该病的带毒者。该病多在春秋冬季发病,夏季发病较轻,但因感染的日龄有差异,死亡率高低也不一。被病毒污染的鸭舍、饲料、饲养用具、水、人员、车辆等都可成为该病的传播媒介。其传染途径是通过咽和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传染来源主要是患病雏鸭及带毒成年鸭.病愈康复鸭可通过粪便继续排毒1~2个月。鸭蛋内不传递病毒。

该病的流行趋势是发病日龄越来越小,甚至在 2~3日龄就开始发病.10日龄以内的雏鸭感染后死亡率可达90%以上,而10日龄以上雏鸭感染后死亡率则为50%左右。饲养管理不当、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鸭舍潮湿、饲养密度过大等应激因素都能促使该病的发生。

2 发病情况

2011年6月,永安市某镇一养鸭户引进番鸭苗 600羽。饲养至6日龄,生长和健康状况良好,但至 10日龄,雏鸭先后死亡6羽,大部分雏鸭采食、饮水正常。据调查了解,这些雏鸭是鸭贩由莆田购进再转手给养鸭户,是否注射过病毒性肝炎卵黄抗体不明确。发病后,禽主用广谱抗生素饮水、但死亡率得不到控制。

3 临床症状

该病发病急,最急性病例常无明显症状而突然倒地死亡,或仅见仰头踢腿抽搐很快死亡。绝大多数雏鸭发病初期采食、饮水正常。个别雏鸭缩颈,不爱活动,一旁呆立,食欲废绝,眼半闭呈昏睡状态,粪便稀薄呈现黄色或黄绿色,不久患鸭出现神经症状,两脚抽搐、痉挛性地踢动,有时在地上旋转,数小时后死亡。死前头背部扭曲,呈角弓反张状态。

4 剖检病变

剖检6羽濒死雏鸭,主要表现肝脏肿大。柔软质脆,色暗淡或发黄,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或呈班驳状:胆囊臌胀呈长卵圆形,内充盈胆汁,胆汁呈淡绿色;有的脾肿大,外观也有花斑;多数鸭肾脏肿大充血,灰暗色,其他器官未见明显变化。根据发病情况、临诊症状和病理剖检,初步诊断为雏鸭病毒性肝炎,并作相应处理。

5 实验室检查

5.1 细菌检验无菌采集患鸭肝组织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和厌氧肉汤培养基,37 度培养箱内培养48 h,无细菌生长。

5.2 鸭胚接种无菌采集病死鸭肝组织,捣碎匀浆,加人适量青霉素和链霉素,取上清液接种1 1日龄鸭胚,结果3 d后接种胚全部死亡,死亡胚皮下出血和水肿,肝肿大呈灰绿色且有坏死灶,对照组全部存活。无菌收集死亡胚尿囊液备用。

5.3 接种雏鸭取10羽8日龄健康雏鸭,经皮下接种肝组织匀浆上清液0.2 mL或肌肉注射接种死亡鸭胚尿囊液0.2 mL,接种24 h后雏鸭出现鸭病毒性肝炎典型症状,并在35~48 h死亡。与该次患鸭病变相似,对照组全部存活。

最后确诊该病为雏鸭病毒性肝炎。

6 防治措施与体会

1)立即用鸭肝炎高免蛋黄抗体按1~1.5 mL羽进行肌肉注射,同时在饮水中添加氨苄西林、板青抗毒素(板蓝根)、强力拜固舒(多维+氨基酸+寡糖),连续饮水3 d,隔天仅发现2羽死雏,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鸭群基本恢复健康。

2)夏季并不是该病发病的高峰季节,但就当月门诊的病历来看,该病发生率很高,一般都是刚进雏鸭5 d内发生。死亡率不高,剖检病变也不是很典型。发病鸭苗多是由鸭贩由莆田地区购入,莆田地区养鸭规模大、数量多、密度大,种蛋供不应求,因此.正规养殖场的种蛋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多数种蛋都是到散户收集而来,携带病原多,再加上孵化前对种蛋消毒把关不严格,导致鸭苗一出壳就感染该病。另外鸭贩贪图便宜或缺乏专业知识,不进行鸭病毒性肝炎免疫或者选择便宜的、没有正式批号厂家的卵黄抗体进行免疫,免疫效果不理想。该次发病是由于该养殖户缺乏养殖经验。贪图便宜从鸭贩购买未经免疫的雏鸭。才导致鸭群发病。因此。要正确引种,鸭苗一定要从正规种鸭场引进,同时,选择正规厂家的病毒性肝炎卵黄抗体进行免疫。

河蟹塘浑浊水处理一例



20xx4月12日,早上7点左右,王老板来到店里,向我叙述,他塘里原来有虫子,水也很浑。而现在已经杀完虫三天了,也解过毒了,怎么塘里水还是很浑浊,水草也还很脏,问我为什么?有什么办法解决水混草脏?
为了更详细了解塘口情况,我马上驱车与王老板一同到了他的塘口。他共有两口塘,一口有12亩,一口8亩。12亩的塘,水黄混,而8亩的塘水白混。
我问王老板,今年前面都施用过什么产品?
王老板回答说,今年放完苗后,肥过两次水,用的是肥水膏和粉肥,其他的就没用什么了。后来有了虫子,又碰上了河蟹开始脱一壳,就什么都不敢再用了(担心用药对河蟹伤害)。
看着这两口各自浑浊的池塘,我先问王老板那口十二亩的泥浑塘口。
这口塘的泥浑是不是早上严重,中午减轻,傍晚又浑了?
王老板肯定了我的判断,并且说脱壳之后就一直这样,有人说料不够吃,我也加料了,但还是剩下很多,应该不是缺料了。
我向王老板解答:这口池塘是泥浑水,而且从它浑浊的时间规律来判断,可以肯定是螃蟹活动引起的,而缺料只是原因之一,还有其他很多情况能引起螃蟹活动量大,比如底部环境差,使得水环境也很差,螃蟹在底部躁动不安,吃料肯定受影响,所以你加了料,效果也不明显,而且残饵又会在底部腐败,加剧底部环境恶化。
可是我这口八亩的小塘都是一样的操作,为什么这边是白浑呐?王老板不解的问。
我继续解答:你这口八亩的小塘的虫子肯定比大塘多吧?
你怎么知道的?王老板不解的问。
而且你杀虫时是满塘杀的!我语气非常肯定。
你怎么又知道了?王老板更疑惑了。
我一看你池塘现在的情况就推测出来了,切记一点,池塘虫子多时切勿满塘杀虫。而之所以你这口八亩池塘会出现白浑的情况,很多虫子多的池塘,满塘杀虫后都会出现这种情况,不是单单解个毒就万事大吉的。整体操作应是解毒,降浊,底部改良和培藻一套操作。
那这一套下来成本有些大呀!王老板有些为难的说。
我只能就事论事,跟他讲为什么要做一整套工作。
首先,看你塘里的情况,我推断你的杀虫药的使用剂量应该不小,否则池塘也不会是这种状况,如果不彻底解毒,培藻有困难。
其次,塘里这么多虫子死在底部,底质改良是必须的,否则这种情况持续时间长了,塘里的亚硝酸盐会不断升高,而且臭底,螃蟹应激会更强烈。
再次,必须降浊,否则培藻产品没办法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好!那就听你的试试吧!王老板下了决心。
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1、杀完虫后第三天,上午解毒用绿能NC-P3亩/瓶,化水全塘泼洒。下午,用浑浊清2亩/包,化水泼洒。之后立即再用白金底改10亩/袋,全塘干撒。
2、第四天,水比前面清爽一些。上午,用活性乌金(促肥,降浊)2亩/袋,化水泼洒。下午将氨基活绿爽10亩/瓶+乳酸菌乐多6亩/瓶+水清可绿4亩/包三合一,一起浸泡2小时后,全塘泼洒。
第五天,王老板电话联系我,说水一天比一天清爽了。
到第七天回访察看,水清爽,水草也干干净净,老板很满意。

黄鳝农药杀虫剂中毒一例



湖北仙桃沔城一鳝鱼养殖户,水面10亩,水深1.2米左右,架有120个网箱(2米×3米)养殖“隔年子”,2011年6月23日下箱2600斤苗种,训食后到8月初每天饲喂100斤鱼+50斤料+20斤红虫,即饲喂到10个点多。

 8月6日,发现水花生上面开始有大量的虫子(见图1),隔天发现叶子大面积被吃掉(见图2),于是当天上午用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喷洒除虫,下午正常投食。9日上午打捞残食时发现大量残食且少量鳝鱼体表发红上草,下午投食时发现全部停食。10日上午问诊利洋水产药店,经询问确诊为杀虫药造成鳝鱼中毒。

 建议治疗方案:10~12日停食3天,10、11日用“碧水安+激活”一套泼洒30个网箱,13日开始用“生命素(100g)+营养快线(200g)”拌料50斤混合料投喂,连喂4天。

 8月17日恢复到正常摄食(见图3)。

分析:1、鳝鱼养殖网箱种植水草来营造适宜的生态环境十分重要,日常管理时除了给水花生定期补肥外,还需要防治虫害,经常因用杀虫剂不当而引起鳝鱼中毒。

 2、鳝鱼网箱里面的水花生容易产生虫害,养殖过程中应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现虫害及时处理,防止大面积发生,同时用药应选择低刺激的药物为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3、用除虫药的当天鳝鱼部分吃料后造成轻微中毒,所以外用解毒抗应激的药物效果好,停食3天可防止药物残留造成再次中毒,之后再内服解除体内药残。(利洋水产药店沔城店游玖华提供2012.01.12)

一例生猪强制免疫引起应激反应的思考


口蹄疫是国家规定的生猪强制免疫的疫病,也是基层畜牧部门工作中的重点之一。为了使养猪场无疫病发生,健康养猪,需要控制好猪气喘病、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等常见猪病,做好猪场消毒、管理、接种疫苗、完善饲养管理制度,以增强猪群的免疫能力,工作人员保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预防为主,早发现早治疗,这样才可以促进猪业的快速发展避免疫病发生。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生猪强制免疫引起应激反应的思考。

1、发病情况及处置

河南省上蔡县洙湖镇均张村养殖户张某饲养26头体重在25kg左右商品猪和2头母猪,自2010年以来他一直从事生猪养殖。2016年10月19日下午2点左右,村防疫专业队刘某等3人到张某家进行秋季集中口蹄疫强制免疫,畜主张某没让刘某等人对其饲养的生猪进行口蹄疫疫苗免疫注射,而是要求刘某把口蹄疫疫苗足量发放给他,由他本人进行免疫注射,由于相互间比较熟知,还有为了赶防疫进度,刘某等人没有多想就把疫苗留下后离开。因为畜主张某担心刘某等防疫人员刚从其他养殖场(户)防疫回来,又没进行消毒,害怕引来疫情。下午3点左右畜主张某对26头生猪分别注射口蹄疫0型灭活疫苗,每头2mL,耳根后肌肉注射,2头母猪怀孕后期未注射疫苗。晚上7点左右,畜主张某发现26头生猪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主要表现为焦躁不安,呼吸加快,肌肉打颤,有的倒地抽搐,有的口吐白沫,有的肌体上有青紫斑块,伴有流涎、发抖、四肢站立不稳、眼结膜充血等症状。畜主电话紧急联系村防员刘某,刘某等人接到电话后携带应急药品和器械立即赶往张某家进行紧急抢救,给发病猪每头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L,应激反应严重者,每头静注地塞米松1mg,0.5h后再注射1次。经过紧急救治,仍有2头体重弱小者因应激反应强烈死亡,其余24头3天后恢复正常。

2、原因分析

免疫操作不规范。免疫接种前,防疫人员没有对生猪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工作责任心不强,防疫意识淡薄,缺乏足够的敬业精神。

现场调查,该畜主近几天心情较差,疏于生猪养殖管理,同时其养殖条件、卫生状况一般,还有近两天天气变化较大,也是造成应激反应的原因之一。

疫苗的质量效果受多个因素影响较大。疫苗生产企业生产的疫苗到养殖户使用,中间环节过多过繁,存在着疫苗运输、保管等多个链条有效衔接问题,还有乡村防疫人员对疫苗使用管理重视不够,随意性强等。

本次出现26头应激反应的生猪由于采取措施及时有力,处置得当,解除了症状,2头生猪死亡是因为体质较差。

目前普遍存在着村防疫员只对散养户饲养的畜禽实施强制免疫,而对规模养殖场(户)发放给疫苗,由业主自行免疫,缺乏有效监管,一旦出现不良结果,责任不清。

3、思考

加强基层防疫人员培训,提高其自身素质。实施强制免疫是国家为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基层防疫人员肩负着重要职责,因此要从思想上、认识上和技术上不断学习提高,严格执行防疫操作技术规程,做到思想过硬,认识清晰,业务精细,牢记动物防疫的重要职责,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适应新形势下动物防疫工作需要。

防疫过程中,防疫人员应对生猪的主要临床症状进行细致观察,并询问畜主相关情况,确保生猪健康后,方可进行注射。疫苗注射后,也必须现场观察5~10min,一切正常后方可离开,若发现异常,马上注射肾上腺素进行抢救。

注重消毒,坚持一畜一针头,来往场(户)之间防疫人员自身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防疫过程中,防疫人员为加快免疫进度,有时会贪黑或“省时”进行免疫接种,而贪黑或“省时”工作对生猪健康状况鉴定,免疫剂量的准确度都有直接影响,因此,无特殊情况禁止贪黑或“省时”免疫接种。

强化疫苗管理。疫苗管理是动物防疫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从疫苗的采购、运输、保存、发放、使用各个环节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严格监管,让管理严格化、规范化,对养殖场(户)进行有效防疫监督,避免差错。同时村防疫员在免疫注射后,要及时填写免疫档案,以备事后查对,追踪朔源。

建立责任制。县畜牧局要与村防疫员签订年度工作责任制,明确其工作的权利、义务和职责,制定年度工作考核办法,考核结果与聘用,报酬补贴挂钩,并计入个人档案。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663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