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鲈鱼高密度工厂化养殖试验报告

河鲈又名赤鲈,为冷温带河湖鱼类,肉质鲜嫩,爽滑少刺,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脂肪含量较低,是近年来市场热销的水产品种。河鲈生长速度较快,最佳生长水温为15~25℃,2013年济南市淡水养殖科学研究所进行了河鲈高密度工厂化养殖试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养殖设施
河鲈高密度工厂化养成试验在济南市淡水养殖科学研究所工厂化养殖车间内进行,选取养殖池4个,每个养殖池面积为48米2,池深1.5米,池塘底部有一定坡度,便于排污清池。车间内安静,保温性能良好,水源为地下深井水,水质透明清澈、无污染,呈弱碱性,水温常年保持在19℃左右,每个池塘配备微孔增氧设备和独立的进、排水管道。地下水通过曝气池后由于地势差自动进入试验池塘,通过提降闸板可控制水体流量和池塘深度;池塘另一端设置上下两个排水口,分别排放漂浮污物和沉积污物。养殖期间池塘水体交换量达到每小时3~4次。
2.试验鱼种
试验用济南市淡水养殖科学研究所培育的大规格苗种,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病无伤,平均规格35克/尾。
3.药物清塘
2013年6月10日,各试验池用含氯30%的漂白粉20毫克/升彻底杀菌消毒,4天后冲洗干净并加注新水。
4.鱼种放养
2013年6月15日,进行河鲈鱼种放养,鱼种入池前用4%食盐溶液浸洗消毒10分钟。鱼种入池后,每池用50克三宝高稳维生素C全池泼洒,以提高河鲈的抗应激能力。具体放养情况见表1。
5.饲养管理
放养后第三天开始投喂冰鲜鱼,冰鲜鱼规格控制在河鲈体长的1/3左右,用塑料瓶等敲击池壁发出声音进行驯食。原则是每次投喂面积要大、投喂量要少、投喂时间要长,日投饵量不超过鱼体重的5%,每天投喂两次,每次用时应不少于2小时,驯化持续7~15天。驯化结束进入正常投喂阶段,每天投喂2次,投喂时间为上午8时和下午6时,投喂时要有耐心,开始时少投,当抛出的饵料鱼吃完、鱼上浮抢食时再加大投喂量,等池中鱼下沉不再抢食时停止投喂。河鲈宜暴食,饵料鱼投喂并不是越多越好,每次投喂量为河鲈体重的2%~8%,以1小时内吃完为宜,具体投喂量根据鱼的大小、摄食情况、活动状况等灵活掌握。
6.水质管理
水质调控是河鲈高密度工厂化养殖的一项关键技术。养成期间每天检测水质,通过调节水的交换量来控制水质。根据水温、天气、鱼的摄食情况适时调整进水量,尤其河鲈饱食后注意加大进水量。随着河鲈的生长,试验塘的水位从80厘米逐渐增至1.2米,同时水体交换量由2次/小时增加到4次/小时。()整个养成过程中池水溶氧量要始终保持在6毫克/升以上,使河鲈处于最佳的生长环境中。养成池的水化学指标检测情况见表2。
7.日常管理
养殖试验期间,每7~10天清理残饵、粪便等污物1次,注意对池壁和池底进行刷洗,使池内污物彻底排出。每天坚持巡塘,观察水位、水质和鱼的活动情况等。投饵后观察鱼种的摄食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每个月随机抽取30尾鱼测量体长、体重,以便及时了解其生长情况,并对饵料鱼规格和投喂量进行调整。河鲈鱼种体长、体重测量情况见表3。
8.鱼病防治
在河鲈工厂化养殖试验期间始终贯彻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鱼病防治方针,放养前对池塘严格消毒,河鲈入池后全池泼洒三宝高稳维生素C以提高河鲈的抗应激能力,养殖过程中每10~15天交替使用0.3毫克/升二氧化氯和0.3毫克/升溴氯海全池泼洒消毒1次;每月投喂一疗程的大蒜素药饵,用量为2克/千克饲料,每次连续5天。由于预防得力,试验期间未发生河鲈大量死亡的情况。
二、试验结果
河鲈养成情况见表4。
三、经济效益分析
此次试验投放河鲈苗种8000尾,以1元/尾计,则成本为8000元;投喂冰鲜鱼8.1吨(饲料系数为4.2),按冰鲜鱼售价为3000元/吨计算,饵料成本为2.43万元;人工费4万元;水电、药物和其他费用3万元,总支出10.23万元。试验结束时收获河鲈成鱼3936千克,按市场价格50元/千克计算,产值为19.68万元,单位水体产值1025元。收支相抵,总利润9.45万元,单位水体利润492.2元,投入产出比1∶1.92。
四、分析与讨论
试验研究表明,河鲈成活率很高、生长速度极快,适合工厂化高密度养殖,经济效益显著,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优质淡水养殖新品种。河鲈高密度工厂化养殖的关键技术是水质调控,原因如下:一是河鲈生长需要高溶氧水体,在溶氧量大于8毫克/升时其食欲最强,溶氧量小于5毫克/升时其食欲不振;二是河鲈养殖水体水温要适宜,在水温18~24℃时生长最快。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淡水养殖科学研究所邮编:250117)
国菜趣闻
巴西国菜:烤牛肉
烤牛肉是巴西上层宴客的一道国菜,也是民间最受欢迎的一道菜。烤牛肉不加调料,只在牛肉表面撒点食盐,表层油脂渗出,外面焦黄,里面鲜嫩,有一种特有的香味。烤牛肉依部位有大腿、前臀尖、后臀尖、牛峰、牛排、里脊等十多道,道道色泽不同,风味各异。你要吃什么,服务员便削什么到你盘中。上国菜之前,先上若干道烤小菜:烤香肠、烤鸡心、烤鸡腿、烤猪脊、烤猪排等等。客人们最好不要先填饱了肚子,因为这些菜只能算是配角,烤牛肉才是真正的大牌。
丹麦国莱:魔鬼太阳
丹麦人爱吃鸡蛋糕与甜点,做出了风靡世界的丹麦奶酥。丹麦气候寒冷,肉类无腐败之虞,可以拿来生吃。丹麦最有名的国菜就是将生牛肉剁成泥状,上面放一个生蛋黄,与肉搅匀了用汤匙挖下来一口一口吃掉。这道菜叫魔鬼太阳,身价不菲,有人吃了这道菜可能作呕三日,但是丹麦人吃起来却津津有味。

相关知识

工厂化养罗非鱼可行吗


目前工厂化养罗非鱼是可行的,已经实现了一年两季的商业利润,给养殖者带来了很高的经济收入。但是石斑鱼的养殖必须要达到以下条件:好的水质、优质的鱼苗、细菌的训化和絮团的培育。

目前工厂化养罗非鱼已经是养殖者提供经济收入的又一来源了。但是养殖罗非鱼需要注意以下一些细节的处理。

一、养罗非鱼的水质处理

1、在放苗前,要对地下水源进行预处理:待水池蓄满水后,用450ppm的石灰或者碱进行消毒,关闭气流,让水沉淀48小时左右后,再把水抽到养殖池。

2、放到养殖池的水进行预处理:养殖池里面的水要保持在75CM左右,保持水流能正常流动。在此期间,要每天检测水的PH只,酸碱度等指标。

3、养殖池的水的PH值在9以下时,对全池的水进行解毒,然后再泼洒氯化钠、硫酸镁等化学物质,使池塘的水PH值保持在8.2左右。池塘水的总碱度应该保持的200左右,钙离子和镁离子分别在120左右和100左右。

4、絮团接种与培育,在水质指标都调好的第二天,将絮团培养剂和脱氧王用水化开后撒入池内,再介入絮团种,加入生物脱氮王,一直持续7天,每天监测指标变化,指标量达到就可以放苗。

二、放苗及管理

1、罗非鱼鱼苗的大小和密度:大小控制在4CM左右,投放的密度以90尾左右为宜。

2、投喂管理:当鱼苗放苗完成后,要用芡粉或者是麦麸干撒投喂第一餐,之后每天早晚各投食一次,再就根据鱼苗的吃食情况,水质指标等进行投喂。大约2周之后,鱼苗大小可以达到5CM以上时,早晚各投喂一次颗粒膨化料,等到大约12周的时候,鱼苗的大小在15cm以上时,早晚各投放一次颗粒膨化料,投喂量应为200ppm左右。

三、水质管理

1、鱼苗水质的管理应改每天登记在册。监测的内容应该包含:PH值,酸碱度,钙离子,镁离子等这些。

2、罗非鱼苗入池开始,就要控制好每天的投喂量和水质的管理,根据水质的指标,有针对性的做出处理措施。

四、细菌训化与絮团培育

在池塘内加入生物絮团剂,脱氧王,硝酸钾等化学物,再向养殖池内投入氯化铵,每天检测好投放的化学物的指标并记录下来,当池内的氨氮指标到0.4左右时,亚硝酸盐也会降到合适的指标时,再每天投喂对虾饲料和脱氧王,连续投放3天时间,停掉饲料,但是脱氧王继续投喂,待氨氮到0.6左右时,亚硝酸盐也会降到合适的指标,当亚硝酸盐指标达到40ppm左右时,反硝化脱氧就可以形成,证明絮团培育成功。

五、絮团种扩培及使用

在前面措施都做好的基础下,向养殖池里面加入絮团培养剂和脱氧王,将这2种化水后撒入池塘,最后接入絮团种,接种量每立方米在30公斤左右,然后每天在养殖池内加脱氧王,加7天左右,检测指标变化,待絮团量达到4ML,即可使用。

白鹅海水养殖与淡水养殖对比试验报告


浙东白鹅是我国优良地方品种,具有早期生长快、肉质鲜嫩、性成熟早、耐粗饲和抗病力强诸多优点,在近几年的畜牧业生产中脱颖而出,被市场与广大养殖户所认可。成年浙东白鹅母鹅每年8月至次年5月产蛋,一般有3~4个产蛋周期,年提供种蛋40枚左右。
目前,浙东白鹅的养殖用水主要为淡水,而象山县地处半岛,淡水资源贫乏,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752.5米3,低于全国人均2200米3的水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浙东白鹅产业的发展。在浙江省全面启动五水共治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的大背景下,拓展新的养殖空间对浙东白鹅产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象山县海洋资源得天独厚,海岸线长800千米,其中大陆海岸线长300千米、海岛海岸线长500千米,若能开发海水资源将对象山县浙东白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节约淡水资源都有重要意义。
一、试验目的
通过浙东白鹅淡水养殖与海水养殖的对比试验,探究海水养殖对浙东白鹅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的影响,从而为海水养殖浙东白鹅提供科学依据。
二、材料方法
1.试验材料
1日龄体质健康的浙东白鹅雏鹅360只,来自浙江象山文杰大白鹅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场所(鹅舍100米22,运动场200米22,淡水池、海水池各500米3)。
2.试验分组
将雏鹅用精料、青草集中饲养14天后,分别称重,并用脚号标记。按照体重相近(组间统计差异不显著,P>0.05)的原则将试验鹅随机分为海水组和淡水组,每组180只雏鹅,其中公雏150只、母雏30只。试验在浙江象山新桥海水养鹅基地进行,从2013年11月22日开始,试验期为70天。
3.饲养管理
试验鹅采用地面平养,鹅舍为封闭式,(/)运动场为全开放式,设有淡水池和海水池供鹅戏水。试验按照《浙东白鹅规模饲养技术规程》进行常规免疫和日常饲养管理。
4.试验记录
①体重测定。试验鹅在每周五8~9时进行空腹称重并做好记录,计算平均日增重。
②耗料测定。分别记录每组每天试验鹅采食的精料量、青饲料量,计算料重比。
5.数据分析
体重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海水组和淡水组鹅体重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三、试验结果
1.海水组与淡水组的体重对比
由表1可知,海水组6周龄内体重略大于淡水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从7周龄开始,海水组体重略低于淡水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
2.海水组与淡水组的耗料情况对比
由表2可知,海水组4周龄内精料和青饲料采食量均略高于淡水组,但从5周龄开始海水组精料和青饲料采食量均略低于淡水组。
3.海水组与淡水组的日增重、日采食量、料(草)重比对比
由表3可知,淡水组日增重、日采食量、料(草)重比均略高于海水组。
四、分析与讨论
试验结果显示,浙东白鹅海水养殖与淡水养殖在体重、日增重、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表明利用海水养殖浙东白鹅是可行的。海水养殖浙东白鹅试验的成功,可以大大拓展象山县的养殖空间,突破了大规模养殖的瓶颈。另外,海水养殖可减少养殖环境污染,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浙东白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试验中观察发现,海水含盐量高,具有消毒杀菌作用,在海水里戏水的白鹅上岸后羽毛上带有盐结晶,这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鹅身上滋生细菌。
另外,海水养殖浙东白鹅可以采取混合养殖模式,如上层养鹅,中层养海鲶鱼,底层养梭子蟹,而淤泥下还可养殖蛏子,在充分利用海水资源的同时还能很好地提高养殖效益,增加养殖户的收入。

杂交羔羊生产性能测定试验报告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为促进肉羊养殖业发展,引进了国外优质肉羊品种多赛特和当地母羊进行杂交改良,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了进一步掌握多赛特公羊和当地母羊进行经济杂交后所产羔羊(多蒙F1代)的初生重、各月龄体重、出栏体重、日增重、屠宰后净肉重等真实数据,更好地了解杂交羔羊和当地羔羊在同等饲养管理条件下的养殖效益对比情况,我们组织技术人员从2013年3月20日开始,在商都县蒙都肉羊养殖基地进行了羔羊养殖对比试验。试验均采用现场称重的方法,分别测定羔羊的个体生产性能,到2013年8月22日生产性能现场测定和屠宰称重工作全部结束。通过对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对比,发现在同等饲养管理条件下杂交羔羊在日增重、出栏体重、屠宰率上表现出显著的优势。现将本次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一、测定地点的选择
本次羔羊生产性能对比试验,羔羊初生重、各月龄体重、出栏体重、日增重的测定在商都县蒙都肉羊养殖基地进行,羔羊屠宰率、净肉重的测定在蒙都肉羊屠宰场进行。
1.测定分组标准和工作安排
本次生产性能测定人员分为两组,第一组随机选择多蒙F1代50只作为试验组,第二组从基地和养殖场周边养殖大户处选择当地母羊和小尾寒羊杂交所产羔羊50只作为对照组。2013年3月20日作为第一次测定日,以后每月20日定时进行测定,直到两组羔羊5月龄出栏为止(以当地羔羊自然出栏时间为参考标准)。用于生产性能测定的两组羔羊,出生日期范围设为不超过3天,各组羔羊通过初生日期排序,随机取样,并佩戴耳标作为跟踪测定标识,试验期间两组羔羊饲养管理条件完全相同。
2.测定的主要内容
包括羔羊初生重、1月龄体重、2月龄体重、3月龄体重、5月龄体重和屠宰率、净肉重。试验期间对羔羊饲草料变化、断奶时间、育肥方式等基本情况也进行跟踪调查并详细记录。
二、测试羔羊的饲养管理方法
羔羊25日龄内以母乳喂养为主,15日龄起开始训练采食饲草料,以自由采食为主。25~50日龄,每只日补饲羔羊全价料200克(每天分两次补给),补饲量由少到多逐步过渡,优质青干草自由采食。51~75日龄,日补饲混合精料250克(羔羊全价料和玉米各125克,分两次饲喂),优质青干草0.25~0.75千克。75日龄后每日补饲混合精料0.3~0.4千克,青干草、青贮1~1.5千克,分4次投喂,自由饮水,以后根据生长发育情况调整饲草料喂量,()直至出栏。
三、生产性能测定结果统计
测定结果显示,在自然环境、饲养管理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多蒙F1代(试验组)平均初生重为4.36千克,3月龄平均体重为22.29千克,5月龄平均出栏体重为40.38千克,育肥期平均日增重达361.75克。当地羔羊(对照组)平均初生重为3.82千克,3月龄平均体重为18.49千克,5月龄平均出栏体重为31.43千克,平均日增重为281.75克。试验组初生重、3月龄体重和出栏体重比羔羊组提高0.54千克、3.8千克和8.95千克,平均日增重高80克。
四、屠宰测定
生产性能测定结束后将试验组和对照组羔羊集中到蒙都肉品加工厂,停止饲喂24小时后分别称量宰前体重并做好记录,然后开始屠宰,屠宰时在颈下缘喉头部割开放血;剥皮后从寰枕关节处切断去头,前肢从腕关节、后肢从飞节处割断去蹄,然后顺腹中线开膛取出内脏(保留肾脏),用吊钩倒挂30分钟后称量羊胴体重,然后剔骨并称量净肉重、骨重。
1.宰前体重。屠宰前平均体重试验组为(40.382)千克,对照组为(31.433)千克,试验组比对照组多8.95千克。
2.产肉性能。平均胴体重试验组为21.6千克,对照组为13.7千克,试验组比对照组高出7.9千克。
3.屠宰率。屠宰率试验组为49.52%,对照组为44.04%,试验组比对照组高5.48个百分点。
4.净肉重。平均净肉重试验组为15.92千克,对照组为9.01千克,试验组比对照组增加了6.91千克。
5.净肉率。净肉率试验组为40.22%,对照组为32.08%,试验组比对照组高8.14个百分点。
从以上各项指标看,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经方差分析,差异为极显著(P0.01)。
五、结论与分析
1.多蒙F1代在增重率、屠宰率、瘦肉率、羊肉品质等方面明显高于当地羔羊,收购价格一直比当地羔羊高2元/千克。
2.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管理条件下,经过5个月的饲养,试验组活体销售收入为1211.4元(40.38千克30元/千克),而对照组活体销售收入为880.04元(31.43千克28元/千克),试验组比对照组销售收入提高331.36元。
3.试验结果表明,各组羔羊2月龄内有一生长高峰,而生长速度最快的阶段是3~5月龄,2~3月龄期间日增重速度则减缓,在实际测定时还出现少数个体月体重不增长的情况。
4.在饲养环境、管理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经济杂交后代羔羊初生重、出栏前各月龄体重、日增、屠宰率、净肉重都比当地羔羊有很大程度提高,养殖效益增加330元/只以上。在我市全面实行禁牧舍饲的大环境下,选用优质肉羊公羊和当地母羊进行杂交改良是降低绵羊存栏总量,提高个体生产性能,加快高档肥羔生产,增加养羊业科技含量,全面实现养羊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作者联系地址:贺勇李红光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家畜改良站;叶录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农牧业局邮编:012000)

杂色鲍工厂化养殖技术


1.准备工作。在鲍苗投放之前,对养鲍场各项设施的完好性进行检查,对养殖池和养殖器材的消毒进行测试,要求其达到工厂化养鲍所要求的标准。供水、供气系统的配置。供水系统的日供水能力必须在养殖池水容量的3倍以上,水质应符合养殖用水要求,供气系统的气压选用,池水深1~1.5米,选用20~35千帕斯卡,池水深1.5~2.0米,选用35~50千帕斯卡。供气量按养殖面积计算,每40平方米约配1000瓦功率的鼓风机,其供气量因气压不同而不同,每分钟在0.6~1.2立方米间。供水、供气机械要留有三分之一的备用。养殖池、养殖笼的消毒。新建的养殖池要先用海水进行清刷,再用醋酸对池底及池壁擦洗一遍,最后灌满海水进行浸泡,浸泡池时间应不少于15天。新购置的养殖笼先用海水浸泡7天以上,然后用万分之0.2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已用过的养殖笼必须清洗一遍,尔后置于露天处暴晒数天,再移入已用过的养殖池,用万分之0.2的高锰酸钾溶液一起进行浸泡。
2.种苗投放。苗种选择。主要看两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其活力,优质苗的贝壳外表具有较强光泽,贝壳上生长纹、放射肋清晰,无其他附着物,若把其露空数分钟后放入海水中,能在短时间内伸出头部触角和上、下足角度角;二是观其外形,优质苗无畸形现象,贝壳呈长椭圆形。投放方法。鲍苗在进笼之前,必须先清除死鲍,并用低浓度的抗生素海水溶液(如呋喃西林或氯霉素、土霉素等溶液)进行药浴,然后再按计划好的密度投入养殖笼内。放苗后的前几个小时,一般不给饵,待鲍苗恢复活力后排干池水,边清除死鲍边投放饵料,在重新注入新水后,即可进入正常的养殖管理。投放密度。一般每立方米水体放22个笼,每个笼放苗40~45粒,即每立方米水体放苗900~1000粒,规格大的少投些,规格小的多投些。
3.饵料投放。鲍的摄食量因其规格的不同、饵料种类的不同及水温和养殖地带的不同而有异投饵量依摄食量而定。投喂江蓠,日投放量约为鲍体重的10%~13%。在水温18℃~28范围内,一般4~8天投饵一次,一次投足相应天数的饵料量(水温低,每次的投放天数拉长,水温高则缩短)。当水温低于18℃或者28℃时,鲍的摄食量明显减少,这时饵料的投放量可随着减少。
4.管理方法。
(1)维持良好的水质。要实行全日值班制,控制适量的水、气进入养殖池,保持日换水量在3倍以上,水中溶氧量在5毫升/升以上,防止因断水、断气而引起水质变恶的事故发生。在高温期间,要增加换水量,以求降低池水温度及保证水质新鲜。
(2)控制水质因子的变化。要对养殖池的水质因子(水温、比重、溶氧量、pH值和重金属含量)和鲍的养殖情况(生长速度、摄食量和成活率等)进行测量及记录。池内的水质因子需与自然海区作比较,发现异常情况,如洪汛期海水比重下降等,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养殖情况的记录要注意保存,可作为今后改进生产工艺的科学依据。
(3)定期清理养殖池。排水后投饵前,要清除残饵和病鲍、死鲍,并用高速水流对养殖池及养殖笼进行冲洗,减少海绵动物、腔肠动物等的附着量,防止这些生物堵塞笼孔,确保笼内外部水体充分交换。排水投饵的速度要快,尽量减少鲍的露空时间。
(4)适时调整放养密度。随着鲍的生长,各个养殖笼鲍的存活情况不同,成活率高的过于拥挤,成活率低的过于稀少,这时应适当调整放养密度,使每个笼的放养量控制在:壳长3~4厘米的为40~35粒,4~5厘米的为35~30粒,5~6厘米的为30~25粒。

黄鳝超高密度控温养殖技术


黄鳝超高密度控温养殖技术是一种打破常规的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主要弥补网箱养殖和普通无土流水养殖的不足,其优点在于:面积小(0.45~2平方米);水位浅(5~18厘米);密度大(每平方米放种苗2.5~7.5千克);产量高(每平方米产出50千克左右)。现将其技术要领介绍如下,供黄鳝养殖爱好者参考。

一、池址选择

养殖场选择建址要求周边无污染源,地势平坦并有充足、清洁的水源条件,排灌方便,避风向阳,供电持续有保障,交通便利,如果能将废弃的甲鱼养殖温棚加以改造,既可简化建池难度,又节省了养殖成本。

二、建池设计

选择一块地势平坦、地基扎实的场地,池场面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一般应在100平方米左右,池场设计为长方形。四周用砖砌实,高70~80厘米,池底用砖和水泥抹平,长方形池场两头砌成高2米左右的圆拱形,然后将池塘纵向用砖砌成若干个面积为1平方米左右,高为30厘米的小池子,每个小池子可用水产专用防水涂料粉刷,既能防止池子渗水,清洁方便,又能使细菌失去寄生场所。每两行池子共一排水管和进水管,排水管用两通的塑料管弯头,弯头口朝上安装在池底的一角,进水管直径为3厘米的塑料管,整体与蓄水池相连,在进水管通过每一池子的初始位置开一出水小孔,在温控大棚的顶头砌一个3~4米、1~1.5米的蓄水池并配备一个抽水泵和一个水位升降接角器,在蓄水池底或池中设计安装一个加温炉(可自行设计)在每个池子中放一块面积0.7平方米,厚度为2厘米的泡沫板,池中进水处不要让泡沫覆盖,让水直接流入池中,温室用木条、竹竿、泡沫、塑料薄膜覆盖。

三、鳝种放养

1.选种。最佳时机为3月底至4月底,7月上旬至9月中旬这一段时间,以笼捕的鳝苗为最优,凡有外伤感染,肛门红肿,头肿大,粘液脱落的鳝种应坚决剔除,鳝苗体色以深黄大斑为好。特别注意下雨前后3天时间不宜收购鳝种,农田大量喷施农药、化肥时不能收种。

2.消毒。将已收购的鳝苗放入装有等温水的铁皮箱中,每箱装黄鳝25千克左右,加水以覆盖黄鳝12厘米为宜,向箱中加入50毫升的黄鳝保护神;将收回的黄鳝,再次等温换水,将免疫王30~50克溶入铁皮箱中,20分钟后发现黄鳝精神萎靡、痉挛,有浮头不下沉等现象时应立刻清理。每隔20分钟清理一次,持续1~2小时后按大小规格放入池中。

3.密度。经过严格选种消毒后的鳝苗应放在水深为5~8厘米池中,每小时每平方米保证有30千克的水流量。由于在选种消毒时要剔除部分黄鳝,所以在放养密度上应超过计划放种的20%,鳝苗入池后经10~15天,才趋于稳定。

4,再次消毒。鳝种入池后3天应坚持药物处理,以防细菌、病毒感染和生理机能失调。第一、二天用免疫王每池2~3克,停水3小时;第三天用黄鳝保护神每池5~10克泼洒,停水3小时。

5.投饵驯饲。待黄鳝入池后的第二天开始驯饲,方法是将蚯蚓或鲜鱼(绞碎)按黄鳝体重的0.5%~1%投放在池中的注水处,以便让黄鳝沿水流寻味而来,没有吃完的饵料应捞出,如果7天后仍不开口吃食,应向池中泼撒保肝宁和速食净。正常摄食:15天后,即可开始加入粉状的配合饲料,鲜鱼与配合饲料比为20∶1,以后逐渐增大配合饲料的比例。待15~20天后,配合饲料基本上可代替鲜鱼。投喂时间以每天早上6~7点、下午5~6点为宜,投喂总量为黄鳝体重的3%~6%。

四、日常管理

“养鱼先养水”。高密度控温养殖,水与温度的管理尤为重要。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是衡量水质的基本条件,黄鳝的日投饵量为体重的3%~6%。鳝鱼吃剩的饵料应尽快捞出,以免污染水体,若饵料吃完后仍有少量黄鳝还在投饵处巡游,说明投饵量过少应适当增大投饵量。要注意观察注排水情况,注排水要均衡流畅,严禁蓄水池断水,待黄鳝正常吃食后要及时驱杀寄生虫卵,同时拌入肠炎平、利胃散,调整胃肠功能增进食欲。每隔半月或天气骤变应及时用免疫王泼洒一次,养殖全过程使用保肝宁、免疫王来提高鳝体的抗病能力和解毒排毒能力,保证养殖的顺利进行。

及时清除残饵和粪便以防水质污染腐败,水温一般控制在25~28℃。夏季温度过高应及时向蓄水池中加注深井水,冬季应注意加温和保暖。病害防治方面与其它养殖模式相同。

温室甲鱼高密度养殖如何节约饲料成本



□浙江萧山第一农垦场养殖户:谢志清
目前温室甲鱼普遍采用高密度的养殖模式,这种养殖模式的生产成本主要是饲料成本。如何降低养殖成本、增加效益,饲料是关键。饲料成本的高低是由饲料价格和饲料系数的高低决定。在饲料价格降低空间不大的状况下,如何选用高品质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系数是减少饲料成本的关键因素,也是我们养殖户最关心和需要认真探讨的首要问题:
一、放养优质的苗种
具有优良性能的苗种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率较高,生长速度快,饲料系数低。个人认为,浙江地区目前日本品系的中华鳖品种养殖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二、选择好品质稳定的配合饲料
温室甲鱼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的环境中对营养物质需求不同,因此,养殖户在选择饲料时,要根据甲鱼个体大小、营养要求等,选用品质稳定、配方全面的饲料。我场经过多年来的养殖总结,认为“冠源”品牌的甲鱼饲料具有良好的适口性,投喂时在水中稳定时间比较合理,喂养的甲鱼生长速度明显提高。由于甲鱼增重的加快,饲料系数低,养殖效益才能提高,确实显示了名牌饲料的效益优势。
三、科学掌握合理的投喂量
合理的投喂量就是饲料转化率最高、甲鱼生长最快、整体产量最高。如果投喂量过低,甲鱼处于半饥饿状态,生长发育缓慢;投喂量过高,则不但饲料利用率低还会败坏水质。在养殖过程中,建议可以根据甲鱼重量确定投饵率,计算出最合适的投喂量,最好每天观察一次摄食情况,适当增减投喂量。当投喂量增加到每只甲鱼3克/天为止,直到甲鱼出温室,根据我们的经验,这样的投喂方式有利于提高饲料利用率。
四、把握好投喂次数及软颗粒的制作时间
投喂次数同样关系到饲料的利用率。如投喂过频,饲料利用率低,劳动强度高;投喂次数太少,则每次投喂量必然加大,饲料损失率也大。一般情况下,苗种时期投喂次数可适当多些,幼甲阶段适当少些。软颗粒制作时间应在投喂前1~2小时制作好,这样有利于甲鱼肠道消化吸收,不但能有效提高饲料利用率,同时对保护水质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如饲料营养价值高,可适当少些;营养价值低可适当多些。这方面要勤观察灵活掌握。
五、保持良好的水质、足够的氧气及适合的水温
保持良好的水质可以促进甲鱼摄食旺,生长快,提高饲料利用率。适宜的温度也是提高饲料利用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温室控温是人工操作,要根据气候变化,把温差变化控制在+/-0.5度以内,以便给温室甲鱼养殖创造一个良好外部环境。
六、注重疾病防治
甲鱼发生病害会影响摄食,即使摄食,其饲料利用率也不高,造成饲料浪费。因此,在温室甲鱼养殖阶段,要一直注意疾病观察,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以上温室甲鱼养殖方法属个人经验总结,仅供大家参考。

美洲黑石斑工厂化养殖技术


美洲黑石斑(Centropristfsstriata)又名条纹锯艏或黑锯鮨,属于脊索动物门、鲈形目、鮨科、亚斑鱼亚科、锯鮨属、石斑鱼种。主要分布于美国东海岸沿岸100m深的海中。

一、美洲黑石斑的生物学特征

美洲黑石斑鱼体被细小栉鳞,色深蓝近黑,带白斑。体呈椭圆形或纺锤形,侧扁而粗壮。胸鳍圆形或三角形,口大稍倾斜,前鳃盖骨的后缘具锯齿,背鳍棘10根~20根,鳍条10根~20根,与鳍条相连。臀鳍鳍棘3根,以第二鳍棘较大,鳍条7根~12根。

二、美洲黑石斑鱼的生活习性

美洲黑石斑属暧水性鱼类,喜清水,常栖息在礁石底,白日进食,喜食蟹、鱼、贝类等,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其存活温度为5℃~3℃,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7℃~27℃;盐度的适应范围为10~35,最适宜范围为23~33。

三、工厂化养殖技术

1.养殖池

圆形或八角形水泥池或玻璃钢池,底面积在20平方米~50平方米,池底有20cm~30cm的斜坡,最好水深可调至1.2m左右。有充气、进排水设备,并且方便操作。

2.水质条件

美洲黑石斑喜清水,因此自然海水必须经过沉淀、砂滤、消毒,才能进入养殖池。PH7.8~8.4,水中溶解氧5mg/L以上,亚硝酸盐小于0.1mg/L。

5.放养密度

美洲黑石斑的放养密度根据水质条件及个体大小而定。一般全长10cm左右的苗种放养密度为80尾/立方米~100尾/立方米。也可以按鱼体重放养,一般平均体重50g以下的放养密度为80尾/立方米~100尾/立方米。平均体重50g~100g的密度为60尾/立方米~70尾/立方米。体重250g以上的放养密度为20尾/立方米~40尾/立方米。在养殖期间根据鱼体生长和水质条件,适时合理调整养殖密度,通常养殖密度控制在7kg/立方米~8kg/立方米之间。

4.换水

投喂15分钟~20分钟后即可换水,养殖池每天换水2次或用循环水养殖,换水量在200,一般在投饲半小时后换水,清除池底残饵及清扫池底和池壁,以保持池中水质的清洁。

5.投饵

美洲黑石斑饵料以新鲜或冷冻的小杂鱼为主(鳀鱼、玉筋鱼、虾、乌贼等),也可以与配合饲料交替投喂,前期以鲜鱼为主,配合饲料为辅;后期反之。投喂原则:四定(定质、定量、定点、定时),在投喂时要求慢~快~慢的方式投喂。每日投喂量为体重的2~3,以饱食量的80~90为宜,如有剩饵及时捞出,且根据鱼的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

6.水深

美洲黑石斑属游泳鱼类,水深以1m以上为宜。

7.互残

美洲黑石斑有互残现象,故在养殖过程中应及时分选、疏密。每个养殖池中的鱼,个体尽可能大小一致。

8.疾病防治

在养殖过程中,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勤观察勤检查,严格日常管理操作:①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定时换水、清污,保持水质清新和足够的溶解氧。②保证投喂饵料的质量和数量。定期用药饵(一般15天一次,连用3天)进行疾病的预防。③适时筛选大小进行分养,密度要合理。④操作要轻,不能使鱼体受伤。⑤发现疾病及时隔离、诊断、治疗。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671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