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蚯蚓的养殖方式

一、池养

可利用阳台、屋角等闲置地方,建池养殖。

在室内用砖砌成5平方米大小的方格池,高25厘米左右,垫上10厘米以上松土。或建成长2米、宽2.5米、深0.4~0.5米的池,或按行距0.5米左右一个挨一个地排列建造。

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可不挖池底,在地上用砖直接垒池。如果地势高而干燥,可向下挖40~50毫米深池,以利用保持池内的温度和湿度。

二、养殖床养

在地面上直接铺饲养土做成养殖床,养殖床面积5~6平方米大小,四周设宽30厘米、深50厘米的水沟,既可排水,又可作防护沟。

三、缸养

在缸底钻1~2毫米圆孔用于排水,铺上10厘米厚的饲养土。

四、盆养

可利用花盆等器饲养。适合养殖赤子爱胜蚓、微小双胸蚓、背暗异唇蚓等。

一般常的花盆等容器,可饲养赤子受胜蚓10~70条。盆内所投放的饲料不要超过盆深的3/4。这种养殖方式,盆内土壤或饲料的温度和湿度容易发生变化,需要注意掌握。

五、箱和筐养

可利用包装箱、纸箱或塑料箱、柳条筐、竹筐等养殖。箱、筐的面积不超过1平方米。养殖箱的底产部和侧面均应有排水、通气孔。排水、通气孔孔径为0.6~1.5毫米。

六、箱式立体养殖

将相同规格的饲养相重叠起来,可以进行立体集约化养殖,这是目前常采用的养殖方式之一。

先做好木箱与架子。架子可用钢筋、角铁焊接或用竹、木搭架,也可用砖、水泥板等材料建筑垒砌。养殖箱水50厘米、宽35厘米、高25厘米左右,放在饲养架子上,一般放4~5层。

在箱中垫10厘米以上松土,上面加盖透气的防逃网。养殖时,注意通风换气、调节温度与土壤湿度,保持土壤的清洁与室内卫生。

七、沟槽养殖

选择背风遮荫处,开挖沟槽养殖。沟槽长10米,宽2米,深60~80毫米。沟的上面一侧稍低,一侧稍高,有一定的倾斜度。

沟底铺15厘米厚的饲养土,沟上用薄膜、竹帘、塑料板等防雨材料等覆盖,可放养3000~500只蚯蚓。沟的表面四周应开好排水沟,沟底饲养土堆放成棱台形,以排水。

八、露天堆肥养殖

露天堆肥养殖是大规模生产蚯蚓产品的好方法,不须任何投资设备,利用一切空闲地,只要把未经发酵的牛粪、马粪、猪粪做成高15-20厘米,宽1-1.5米,长度不限,放入蚓种,盖好稻草,遮光保湿,就可养殖。我们从几平方米开始饲养,一直到现在,二百多亩地扩繁都用此法,其优点是操作方便,省去了堆制发酵一系列工作,饵料保持养分不受损失,提高了蚯蚓生长速度,易于在农村推广应用。此法也有其缺点:一旦饵料发热,蚯蚓死不见尸,夏季连雨天及暴雨过后,床内不透气,有外逃现象/。避免方法是让每个养殖床都有新饵料。饵料搞堆块状,为蚯蚓创造良好自下而上条件。此种方法的关键是要使饵料保持含水量在60-70%,不可过干过湿,否则饵料就会发热造成死亡。

九、半地下室养殖

选择背风、干燥的坡地,向地下挖1.5~1.6米深、2.5米宽、长度自定的沟。沟的一侧高出地面1米,另一侧高出地面30厘米,形成一个斜面,斜面用双层塑料薄膜覆盖。

十、地下窖养殖

利用人防工事、防空洞、地洞、地坑或土窖等阴暗潮湿保温的地点进行养殖。

十一、塑料棚室养殖

可利用现有的冬季暖棚、温室养殖蚯蚓。

十二、简易堆料养殖

1.场地:选择地势较高、靠近水源又不积水的平地作养殖场;

2.备料:利用马、牛、羊粪或其他畜禽粪便,再加入30%的干草料、拌匀、堆沤、发酵而成;

3.下种:将堆制好的饲料,调节好湿度后,铺于选定的地点,堆料宽1~1.2米,厚15厘米。均匀投入含卵块及幼蚓的蚓种,上面再覆盖厚5厘米的堆料;

4.覆盖:用薄膜覆盖;

5.防逃:用网目3毫米的尼龙网围护,或挖水沟围护。

十三、园林与田间养殖

选用地势比较平坦,能灌能排的桑园、菜园、果园或饲料田,沿植物行间开宽35~40厘米、深15~20毫米的沟槽,施入腐熟的畜禽粪、生活垃圾等有机肥料,上面用土覆盖10百米左右,放入蚯蚓进行养殖。沟内应经常保持潮湿,但又不能积水。这种养殖方式不宜在种值有柑橘、松、枞、橡、杉、桉等园林中开沟放养。

相关知识

常见的蚯蚓养殖方法有哪些?


随着经济的一直发展,现在生活中养殖或者一些活动当中都少不了蚯蚓的身影,比如说养鸡场、养鱼场、垂钓、钓小龙虾等等这些养殖或者活动都可以看见蚯蚓的身影,这也给许多人提供了商机,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养殖,下面小编就蚯蚓的养殖方式有哪些和大家说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简单养殖

简单的养殖非常的简单,就是在自家的房前或者房后挖上一个半米左右深度的池子或者利用像旧箱子、桶子、盆等一些大型废弃容器进行饲养,在平时饲养过程中只要注意遮阴、躲避天敌以及防雨等预防性管理即可,这种养殖方式虽然不能提供多大经济效益,但自给自足还是没什么问题,同时也方便管理,对于一些垂钓爱好者或者是一些小型的养殖场来说可以省下不少的成本。

二、果蔬菜园养殖

果蔬菜园养殖主要是利用了果园、菜园以及田野间的一些空隙进行饲养,养殖户可以对这些空隙道路进行更改,比如说挖上一条宽1米、长4~5米以及深度0半米左右的沟槽,然后对这些沟槽混合投入一些成熟蚯蚓和幼体蚯蚓,之后进行泥土铺盖,最后在泥土表面铺上一层稻草进行覆盖,平时管理的时候只需要对于泥土湿度进行控制即可,这样饲养能够产生共生关系,能够肥沃土地帮助果园、菜园以及稻田进行发育,也能帮助蚯蚓进行成长,一举两得。

三、工厂程序化养殖

工厂程序化养殖相对于上述两种更加的精细化,对于蚯蚓苗种、养殖场、养殖床都有着一定的要求,比如说蚯蚓苗种常常有赤子爱胜蚓、红色爱胜蚓;其次是养殖场常常选择在塑料大棚或者地下温室当中,而养殖床则选择以木、竹制成可以叠放的箱子,大小为60cmx30cm的规格,这对于上述的养殖方法来说成本和心血上花费的要多得多,但同时这种行为也可以为自己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

常见的蚯蚓的饲养方法


蚯蚓的饲养方式分为简易饲养法、田问饲养法和工厂化饲养法。不管采取哪种饲养方式,饲养场都应选择排水良好、通风良好、湿度较大、无噪音和煤烟、避免使用农药以及能防鼠、蛙、蚂蚁的地方。

1)简易饲养法

主要有箱养、坑养、池养、棚养和温床养等方法。这些方法适于小规模饲养,优点是可以做到就地取材,投资小、设备简单、管理方便,可以用作辅助饲养。

箱养法:

包括箱、筐、盆、罐、桶等小型容器,适于饲养赤子爱胜蚓和大平二号驯化过的蚯蚓品种。这些蚯蚓种喜欢在烂草、牛马粪及腐烂的枯叶、烂菜、瓜果及造纸纤维、食品加工厂的废渣中生活。以上两个蚯蚓品种,是国内外人工饲养优良品种,具有繁殖力强、适应性强的特点,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每年可以增殖200~500倍,最高可以达到1000倍。

因此,在小型饲养中,可把上面介绍的有机物堆积发酵,待温度降至25~28。C时,装入以上介绍的几种容器中,放进蚯蚓种,经常洒水保持饲料湿度为60%~70%,即手握成团(/),放手散开为宜,并设法遮光。在气温13~280C的条件下适宜生长发育。在温度过高时应注意降温,在温度低的情况下,应注意保温。在北方可以移人室内饲养或采取其他保温措施。

在面积1平方米,高度0.4米的基料和饲料中,可养赤子爱胜蚓2.0~3.0万条,每15天左右可添加1次饲料。养3个月左右,可根据生长情况,进行翻料收取,并把产在饲料中的卵茧和成蚓分离,另行装箱培育。为节省占地面积,木箱可以堆叠起来,摆成多层。

坑养或砖池饲养蚯蚓法:

这种饲养方法适于饲养杜拉属、环毛属、异唇属以及赤子爱胜蚓。这几属的蚯蚓,除赤子爱胜蚓要求较纯的有机物质外,其他各属均需吞食大量土壤,因此可以在房前屋后的空地或树荫下直接挖坑或砌砖池饲养。

土坑或砖池的深度50~60厘米,面积根据需要而定,可以在3~20米2。坑内或池内分层加入发酵好的饲料。先在底层加入15~20厘米的饲料,上面铺一层10厘米厚的土壤,然后投入蚯蚓种进行饲养。如蚯蚓较多,可在土壤上再加一层10厘米厚的饲料,上面再覆上一层肥沃土壤。

饲养环毛蚓,土壤湿度要求保持30%左右;饲养异唇蚓要求土壤湿度为25%~30%;杜拉蚓耐旱,土壤湿度应保持在22%~25%。通常投放数量威廉环毛蚓2000~3000条/平方米,重达10~15千克,最高密度达到8000条/米2,重达30千克。

堆肥饲养法:

本法适于南方饲养,北方在4~10月温暖季节也可使用。具体做法是在宽1~1.5米、高0.6米、长3~10米经发酵腐熟的肥堆或工厂废弃且无毒的有机物中,直接放人赤子爱胜蚓或大平二号进行饲养。

如果饲养环毛蚓、异唇蚓等,则应把初步腐熟的有机饲料和肥土按1:1混合,或分层把饲料和肥土相间堆积,每层10厘米,堆高约60厘米,放人种蚓饲养。

在水分和养料充足的情况下,蚯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速度很快。在生产中注意遮光防雨,并在肥堆四周挖沟,防止蚯蚓逃跑和下雨时及时排水。

蚯蚓温床饲养法:

这种方法可以在冬季保证蚯蚓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提高生产率。可以根据地区和气候条件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

地上温床饲养法,可根据蔬菜育苗,花卉冬季保温的方法进行饲养。应选择背风向阳的地点建温床,床长5~10米,宽1.5~2米,地下挖深0.6~0.7米。温床的北墙用砖或土坯砌成1.2~1.3米高的后墙,南面堆起高O.3米的土坎,床的横面为三角形。在深0.7米的床内,分层放蚯蚓饲料和肥土,然后放入种蚯蚓,并在肥土上培育蔬苗或树苗。如饲养赤子爱胜蚓,床深0.5米,放入发酵过的牛、马粪,最后在温床顶部用双层竹竿,覆盖双层塑料薄膜。两层薄膜之问,留7~10厘米的距离,以增强保温能力。薄膜上用绳子编结成防风网,扣紧固定。温床四周根据具体情况可堆积土或锯末等,也起到保温作用。温床的两头要留风洞,在一侧留一小门,供饲养人员出入。

温床晚上加盖草苫,白天揭开,以便晚上保温,白天让阳光照射温床。当温度过高,可打开两头风洞散热,以调节温度。下午3~4点再将草苫盖上,如遇到风雪天气,则不要揭开草苫。这种温床在冬季一般可保持床内土壤温度10~12℃,中午最高时可以达到22℃。

温床要有专人管理,注意土壤中的水分要保持在28%~30%。如果饲养赤子爱胜蚓,则应保持饲料含水量60%~70%,20~30天添加1次饲料,以保证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要的养料。

也可采用半地下式温室饲养。在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冬季严寒,低温季节长,气候条件对蚯蚓饲养不利。为了延长蚯蚓生长发育和繁殖期,可以来用半地下式温室饲养。这种方法也是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方,挖宽6米、深16米、长度可根据需要而定的土坑,坑底面铺砖,四周用砖砌墙。北墙高出地面2米,南墙高出地面0.5米,两边留门和通风孔。温室顶部用木材做支架,并覆盖2层塑料薄膜,薄膜之间距离610厘米,表面用尼龙绳或铁丝扣紧固定,以防风雪。温室墙根堆积马粪,室内热源依靠阳光及地温和马粪发酵产生的热量供给。其中阳光是主要热源,地温和马粪发酵热作为补充热源。据测定,马粪发酵时,温度可升高到60一70℃,从马粪温度升高到40℃,然后继续升高到60℃,再从60℃降至40它,要经过15天的过程。

在温室内沿纵向堆积数条腐熟的马粪,宽60一80厘米,高4050厘米,作蚯蚓饲养床,两例各堆积新鲜马粪,使其发酵产热,以提高饲养床的湿度。为经常保持马粪处于发酵状态,温室四周的马粪要少添勤换,发酵腐熟即可作为饲养饲料。温室顶上的塑料薄膜夜间要用草苫盖上,晴天从早晨9点揭开,下午34点覆盖,雪天或大风天可以不揭草苫。这种饲养方法在东北可以保证蚯蚓安全越冬,在中原地区可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繁殖能力。

2)田间饲养法

可以与果树、蔬菜套养。即在每年春季,选择常年青绿饲料地或桑园、果园,在行间开浅沟投人饵料,然后放入蚯蚓,使种蚯蚓在其中繁衍。在蚯蚓整个生长期间,植物叶片可以起到遮荫避雨、防止阳光直射和水分蒸发以及及保持土壤湿度和降温作用。在高温季节,蚯蚓仍可在植物根部土壤中活动.大雨冲击时可爬到植物根部避雨,并采食腐烂的落叶。同时由于蚯蚓的活动,可以疏松土壤和增加土壤的肥力,促进植物高产。

3)工厂化饲养法

主要是从事大规模近剩生产。这种饲养方法要求专门场地和设施。包括饲料处理、控温的饲养车间、饲养床、卵茧孵化床,近则加工车间等。

河蟹塘常见处理青苔的方式方法



每年的青苔都是前期蟹塘的重头戏,对于青苔,好多人是既陌生又熟悉。熟悉的是满塘都是,陌生的是面对它们却无从下手。笔者根据几年的一线经验,一来谈谈青苔为啥难杀?二来帮助各位养殖朋友如何有效的处理青苔。
青苔有两种繁殖方式:接合生殖、营养生殖。在条件适宜时青苔以营养生殖为主,但是一旦环境恶化,青苔就会以接合生殖为主,接合生殖形成合子,又称合孢子,它的外面有一层厚壁,药物无法将其杀死。伴随着药性消失,条件适宜,休眠的接合孢子又会再次萌发。这就是青苔为何难杀的原因。那么面对如此疯狂的青苔,我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猖狂吗?答案是:不!下面笔者就根据不同的青苔存在方式来如何处理它。
1:飘在塘口边的幼苔,见下图
处理方法:适当加深水位,纳米黑金化水全塘泼洒,水体慢慢变成茶褐色,阻碍它与阳光之间的光合作用,再把飘起来的及时打捞即可。
2:飘在水草的老苔,如下图
处理方法:这种青苔严重的可以把水面遮住,严重影响水草的生长,长期以往又会坏水,面对这种情况,首先是把单层面的飘在水面上的人工打捞,其次青苔净加纳米黑金及时处理,最后活肥加乌金膏,培育有益藻类,当有益藻类形成优势时,能很好的抑制青苔的生长。
3:飘在水面的老苔,如下图
处理方法:此青苔很容易起势,把水草遮在底部,导致水草生长缓慢,严重时会把水草完全蒙在水中,缠住螃蟹,影响呼吸。(1)可以在螃蟹一壳脱结束后,补栽新的水草。(2)纳米黑金加青苔净三天两次,第四天活肥加乌金膏,培育优质藻类,与青苔之间形成营养上的竞争。
4:浮在水体中的幼苔,如下图
青苔并不可怕,养殖预防为主,管理及时到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关键,希望各位养殖朋友重视起来,迎接大丰收的2018,养殖出又大又肥的螃蟹!

螃蟹饵料蚯蚓的养殖



蚯蚓又名蛐鳝、地龙。它是一种夜行性动物,喜静怕光,白天栖息在潮湿,通气性能好的土壤中。栖息深度在10~12厘米,夜间出来活动觅食。蚯蚓对周围环境条件十分敏感,适于生活在温度15~25℃,相对湿度60%~70%,pH值6.5~7.5的土壤中,条件不适时,会爬出逃走。蚯蚓的饲料主要是土壤中的有机质和腐烂的落叶、枯草、蔬菜碎屑、畜粪等。蚯蚓为雌、雄同体,异体交配,一般4~6月龄性成熟,1年可产卵3~4次,寿命为1~3年。
一、培养蚯蚓
目前可供培养的良种有太平2号、北星2号、红蚓等,也可用野生蚯蚓培育。野生蚯蚓的收集方法很多,可以用锄头和钉耙挖掘,在洞穴口灌水和清晨天亮前蚯蚓出洞未归时捕捉,也可采用喷药捕捉和堆料诱取等方法。喷药捕捉时,在蚯蚓较多的地方每平方米喷浓度为1.5%的高锰酸钾溶液7升或浓度为0.55%的福尔马林溶液13.7升,蚯蚓立即爬到地面,捕捉后用清水洗净药液。堆料诱取法即将发酵腐熟的饲料加等量的肥土拌匀,堆放在蚯蚓较多的地方,附近蚯蚓晚上会爬来觅食,可赶在天亮前捕捉或在堆放5~7天后翻开堆料,将下层料过筛收集。
二、蚯蚓的饵料
蚯蚓人工养殖需要喂一定的饵料。其中以粪肥占60%、草料占40%左右的粪草混合饲料为最好。粪料主要是牛粪、马粪、猪粪、羊粪、兔粪、鸡粪、蚕粪、人粪、污泥及腐烂的水果、蔬菜等。草料主要是植物茎叶、杂草、垃圾等。其中又以牛粪和稻草效果为佳,猪粪次之。
蚯蚓的混合饲料,必须经过充分发酵腐熟,才能用于投喂。发酵前先将饲料中的杂质除去,粪抖捣碎,草料切短,按比例加水拌匀,含水量达到堆积后堆底边有水流出为止,最后在堆外面用塘泥或河泥封好,或覆盖塑料薄膜保温,3~4天后堆内温度可达70~80℃,待温度由高峰开始下降时,要翻堆进行第二次发酵,将上层的料翻到下层,四周的料翻到中间,使之充分发酵腐熟,达到无臭味无酸味,质地松软不沾手,颜色为棕褐色,然后摊开放置。
三、蚯蚓的养殖方式
(1)盆养:先在盆内装上1/3的菜园沃土,然后加入0.5~1千克腐熟的混合饲料,浇水后放入蚯蚓50条左右,上面用木板盖上,使含水量保持在60%左右。约经2个月,即孵化出大量蚯蚓。每2个月分盆1次。
(2)箱养:木箱规格长、宽、高为60厘米×40厘米×20厘米。箱内先装10厘米厚的菜园土。然后加10厘米厚的腐熟的混合饲料,使所含水分保持在60%左右。投放蚯蚓100~200条,饲养2~3个月即可大量繁殖,并开始分箱。
(3)砖池养殖:室内、室外均可建池,池长2米、宽1米、高20厘米。养殖池放入腐熟的混合饲料,保持含水量60%,放入蚯蚓1000~2000条。
(4)池槽养殖:在屋前屋后选择地势稍高不积水的地方,挖长3~4米、宽1米、深0.3~0.4米的槽,底层放腐熟的混合饲料,浇水后放入蚯蚓1000~2000条。表层用麦秆或稻草覆盖,经常浇水,保持适宜湿度。
(5)架式养殖:用木架或铁架,分四层,每层可放塑料箱或木箱(规格为60厘米×48厘米×15厘米),每箱放7.5千克腐熟的混合饲料,保持含水量60%×70%,放入蚯蚓300×500条。
四、蚯蚓的繁殖
在正常条件下,蚯蚓放养密度每平方米1500条左右,红蚯蚓(赤子爱胜蚓)每平方米放养密度高达2万~3万条,将蚓种放入基料内,使其大量繁殖,每隔10~15天即可收取蚯蚓,但1次收蚯蚓量不能过高,以利不断繁殖。在每平方米蚯蚓饲养8000条左右的面积上,加喂上述发酵饲料的厚度为18~20厘米,20天左右加喂1次。一般将陈旧料连同蚯蚓向一方堆拢,然后在空白面上加料,1~2天后蚯蚓会进入新鲜堆料中,与卵自动分开,陈旧料中含有大量卵包,收集后另行孵化。培养蚯蚓的饵料经过粪化后,即将新的饵料撒在原饵料之上,厚约5~10厘米,经1~2昼夜,蚯蚓均可进入新的饵料层中觅食和活动,如此重复数次,饵料床厚度不断增加,须不停地进行翻动,以免底部积水或蚓茧深埋底部。
五、蚯蚓的饲养管理
饲养蚯蚓的管理,即通过人为措施创造一个适宜于蚯蚓繁殖、孵化和生长环境。
(1)通气:蚯蚓耗氧量较大,需经常翻动料床使其疏松或在饵料中掺入一定量的杂草、木屑。在料床厚度较大时,可用木棍自上而下戳洞通气。
(2)湿度:蚯蚓能用皮肤呼吸,需保持一定湿度,但又怕积水,一般每隔3~5天浇水1次,使料床绝对湿度控制在40%~50%,底层积水1~2厘米为宜。
(3)温度:料床温度保持20~25℃,pH值6.5~7.8。蚓茧孵化时间虽与温度高低有关,但以20℃左右最佳。
(4)防毒、防敌害:蚯蚓爱吃甜、酸食物,特别爱吃蛋白质和糖源丰富的饵料,但不爱吃苦料和具有单宁味的饵料,切忌投喂盐料和砂粒料,蚯蚓饵料需发酵,但谨防产生有害气体。危害蚯蚓的敌害有:蝇蛆、蚂蚁、青蛙、蟾蜍、蛇、鼠、鸟、鸡、鸭等家禽。须严加防范。
六、蚯蚓的采收
除应用收集野生蚯蚓的方法外,还可应用如下方法。
(1)光照驱赶法:用强光照射养殖床,逐渐由上而下刮去蚯蚓类和饲料层,使蚯蚓逃至下层,然后进行捕捉。
(2)干燥逼驱法:在收取前对旧料停止洒水,使之比较干燥,然后将旧料堆集在中央,在两侧堆放少量适宜湿度的新饲料,约经2天后,蚯蚓都进入新料中,这时取走旧料,翻倒新料,即可捕捉。

养殖蚯蚓用的投料方法:


养殖蚯蚓用的投料方法比较简单,可以分为田间饲养投料方法、坑养投料方法、工厂化饲养投料方法。

田间饲养投料方法比较简单,即在植物行间开沟,把发酵的有机肥料集中在沟中,上面用土覆盖,保持含水量在30%左右。以后利用植物的落叶自然补充饲料。或隔30~40天再添加适量的发酵饲料。

坑养和温床饲养的投饲方法,是在坑、温床内分层加入饲料和土壤(肥土),一般分2~4层。

工厂化饲养的投饲,分轮换堆积法、表面添加法和侧面添加法。下面就工厂化饲养蚯蚓的投饲方法简述如下:

第一,轮换堆积法。

在饲养床的前端留2米空床位,然后在饲养床上堆积高40厘米、宽1.5米的发酵饲料,放养蚯蚓。当饲料消耗完时,可在前端空床位处铺新饲料,料堆上面覆盖一层4米2的铁丝网,网眼1厘米1厘米。然后把邻近的旧料堆连蚯蚓一起移到新料堆的铁丝网上,再在空出的床位上铺新料。如此轮换堆积,采取一倒一的流水作业法,把全部饲养床的旧料更新完毕。

蚯蚓在自然光和灯光的照射下(/),自动钻人下层,然后用刮板将旧料刮取走一半,连同卵茧一同放人孵化床。继续刮取旧料,驱使蚯蚓向下通过铁丝网钻入新料堆中。当蚯蚓大部分钻入新料堆以后,提起铁丝网,把消化产生的蚓粪连同卵茧移入孵化床。

第二,表面添加法。

当饲养床饲料已被消耗粪化后,在旧料表面添加10~15厘米厚的新饲料。消耗完后再添加5~10厘米新料,一般添加2次就不再添加。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便于观察饲料的消耗情况,投饲料也比较方便。添加饲料次数不能太多,厚度不能太厚,否则下部过于紧实,通气性不良,不利于蚯蚓生长、卵茧孵化。甚至由于湿度过大,造成卵茧沤坏变质。

第三,侧面添加法。

把饲养床分为两半,一半堆积饲料进行饲养,当饲料消耗完以后,在旧料的侧面添加新饲料。经3~4天,大部分蚯蚓移入新料中,幼蚓及卵茧则留在旧料中,可将其移入孵化床进行培育。

蚯蚓的资料


蚯蚓,俗称蛐蟮、曲嬗。隶属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陆栖无脊椎动物。蚯蚓古今异名很多,如蠖蚓、蜿嬗、土龙、地龙、虫蟮,等等。可见蚯蚓自古就在人类活动中有一席之地。

蚯蚓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我国用它治病已有悠久的历史。蚯蚓以干燥全体人药,名为地龙。地龙之名始见于《图经本草》。据分析,蚯蚓除含丰富的蛋白质外,还含有具溶血作用的物质蚯蚓素。据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记载,用蚯蚓配制的药方达40余种。

因此,蚯蚓在我国药用量很大,在20世纪80年代上海每年销售约1KGx4600千克,江西约2000千克。用蚯蚓制成的药品有消散片、复方哮喘片、消肿片、舒筋活络丸等。日本很多化学、医药公司都大力研究蚯蚓的应用,每年用于制药就有数千吨,其中80%是从我国进口的。
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指出:蚯蚓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动物、蚯蚓是一个潜在的土壤生物资源。但是,人们真正认识它的利用价值还在20世纪30年代。至?0年代,蚯蚓的养殖利用已逐步发展成一项新兴行业。

蚯蚓养殖业的兴起,不仅为发展畜、禽、水产等开辟了动物蛋白饲料新来源,也是改土造肥、净化城市、处理公害的又一条途径。而且,随着对蚯蚓生理生化的深人研究,还会对食品、医药、轻化等工业提供了有价值的新原料;同时,蚯蚓尚可出口创汇,增加外汇收入。

我国地域辽阔,蚯蚓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蚯蚓一直处于自生自灭的自然状态。随着蚯蚓的开发利用价值不断提高,70年代末80年代初曾掀起蚯蚓热,大肆收捕,造成蚯蚓灾难性毁灭,致使农田蚯蚓大幅度锐减。因此,保护自然资源,人工养殖蚯蚓势在必行。

当前对蚯蚓的养殖和利用再度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我国已有27个省市开展蚯蚓养殖利用的试验研究和生产。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缅甸等许多国家也建立了各种规模的蚯蚓养殖公司或养殖场。

蚯蚓是一种适应性强、不受地理气候条件影响的动物。人工养殖蚯蚓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地大力开展。人工养殖蚯蚓,投资小,见效快,饲料来源广,饲养管理简便,产量高,收益大,是一项利润颇丰的养殖业和家庭副业,具有广阔的前景。

蚯蚓虽然很多,但适应人工养殖且有综合经济价值的品种极少。具有一定养殖价值的优良品种有爱胜蚓属的赤子爱胜蚓、大平二号(日本引进)、北星二号及环毛蚓属的如威廉环毛蚓、白颈环毛蚓、湖北环毛蚓、参环毛蚓等。

(一)蚯蚓的形态特征

蚯蚓的主要特征是它的身体由许多环节组成。体形大致为细长圆柱状,头、尾陡圆。通常它的前部体节较大,后部体节逐渐变小。环节数目与各科、属和种的不同而有较大变化,但大多数蚯蚓,大约在60至320节范围内变动,热带蚯蚓可多达600节。性成熟的蚯蚓在体前有一突起的环节,由表皮增生而成。环带颜色比蚓体色浅,它是性成熟的标志。环带在身体的位置、形态、长短和颜色,是蚯蚓分类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蚯蚓无眼,靠皮肤上众多的神经末梢和感觉细胞感知光线和温度,且极为敏感。蚯蚓还具有敏感的触角、嗅觉和味觉器官,用以觅寻食物及分辨食物的味道。

蚯蚓体前端有一个光滑的口前叶,相当于嘴和唇,用来摄食和凿穴。

蚯蚓身体结构由口腔、咽喉、食道、嗦囊、砂囊、肠道、排泄孑L组成。

蚯蚓全身环节都有刚毛分布,刚毛是蚯蚓运动的重要器官。蚯蚓就是利用它抓住土壤颗粒并支持身体在土中或地表移动。另外还靠皮肤上众多的腺细胞不断分泌出粘液湿润体表,以维持体液的平衡。

同时,体表粘液在代谢过程中,除需消耗一定量空气溶氧外,还具有溶解空气溶氧的作用。这类溶解氧可通过细胞腺孔和背孔吸人体内,并交换二氧化碳,这对维持蚯蚓体内的体腔液的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

(二)蚯蚓的种类与分布

蚯蚓在全世界都有分布。它属于分布广、数量多的寡毛纲无脊椎动物。其中以巨蚓科环毛属(Megascolecidaepheretima)的蚯蚓品种最多,分布最广,目前已发现达100余种。其次是正蚓科的异唇属(Lumbricidaeallolobophora)和爱胜属蚯蚓,在东北、华北、华中、西北、华东等地区都有分布。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种和可养殖的良种。

1.环毛属Pheretima

它是我国占优势的一个属。全身刚毛环生、生殖带1416节,雄孔一对8节,雌孔一个14节,砂囊一个,全身小肾管多,储精囊在1112节。本属在我国分布很广,品种最多。对土壤及农林生产关系很大。

(1)威廉环毛蚓Pheretimaguillelmi(Mich)

俗称青蚯蚓,个体较大,体长90250毫米,宽510毫米,背面青黄、灰绿或灰青色,背中线青绿色,成蚯蚓每条平均重哈尔滨、长春、天津、四川、江苏、上海、陕西均有发现。它是繁殖力高、适应性强的良种,是人工养殖的主要养殖种。

(2)大平二号及北星二号(同种异名)

该蚯蚓是日本研究人员前田古彦利用美国的红蚯蚓和日本的花蚯蚓杂交而成的。这种蚯蚓除体腔厚、肉多、寿命长,能适应于高密度饲养外,还有繁殖率高、适应能力强、易饲养等优点。该种蚯蚓的形态、结构与我国的赤子爱胜蚓相同。

(三)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喜欢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活,但不同种的蚯蚓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活方式有所不同。

1.湿度

蚯蚓体内含水量70%一80%,平日靠分泌其体液保持平衡,因此,必须在潮湿的环境下生活。湿度适应范围为30%一80%。如威廉环毛蚓(青蚯蚓)适宜湿度为30%一45%;爱胜蚓属(红蚯蚓)则适宜于50%一80%的湿度。蚯蚓这种习性使它处于穴居和窝居状态。高湿度或低湿度环境均不利于它正常生存。湿度低于极限,则蚯蚓便会脱水而极度萎缩呈半休眠状或即死亡。反之,也会随气温的上升而死亡。

2.温度

蚯蚓属变温动物,对气温的变化非常敏感。当气温下降至10C时,蚯蚓开始停食;降至4℃时就进入冬眠状态;0℃以下就会冻结或死亡。一般大中型蚯蚓多深人地下穴居越冬;而小型蚯蚓多数为群体聚集、结团于暖土处越冬//致富经//。待次年气温上升至810℃时爬到地表层活动。体弱、萎缩的蚯蚓,成活率很低,很难活过开春。当温度超过30℃时,生长也受到抑制,很快萎缩,体色变深,并钻人深土中不动。当温度高达35℃以上,便完全停食进入休眠状态,蚓体完全萎缩,感觉极为迟钝。一旦气温下降,即能恢复原状。温度以2025C为最佳。

3.食性

蚯蚓属杂食性动物,可谓荤素不拒。蚯蚓的植物性饲料来源极为丰富。人工养殖时,农村中几乎都用废物喂给。蚯蚓的饲料来源有多种畜禽粪、厩肥、青草、水草、稻草等,以及树叶、废菜叶、烂爪果、糟渣、沼渣、废纸浆等。还有动物性饲料,它对蚯蚓的增重、繁殖具有更显著的效果。如屠宰后下脚料及污水、食堂饭馆荤素下脚等是蚯蚓喜欢的饲料来源。

蚯蚓酷爱吞食已软化和酶解的营养料,如发酵的槽水、沼渣、厩肥等,也吞食一定量的砂粒、煤渣、无机硬物,以助消化。

蚯蚓的食料以中性或微酸性为佳。蚯蚓粪便均为中性,这对改良土壤和植物生长有极大的好处。

4.光照度

蚯蚓有昼伏夜行的习性,是畏光性动物,喜欢在阴暗潮湿的土壤环境中生活。它极怕紫外线的直射,故在日光下或较强的电灯光下不轻易露面。只有在发生敌害、药害、淹水、高温、干燥、缺氧等情况下才会离巢暴露。但蚯蚓不怕红色光。

阴暗潮湿正是腐木性真菌繁衍的必要条件。真菌的繁殖使有机物质如树叶、草木等废物中的单糖、纤维素、木质素等营养物质分解出来,给蚯蚓带来丰富的营养饵料。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810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水蛭越冬方法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