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消化道疾病的防治方法

蜈蚣消化道疾病的防治方法

(1)蜈蚣消化道疾病的病因由于湿度偏高,饲料腐烂变质,造成消化道病变引起消化不良。它是蜈蚣主要疾病之一。本病多发生在秋后阴雨连绵、低温的一段时期。

(2)蜈蚣消化道疾病的症状发病蜈蚣早期呈紫红色,行动缓慢,毒钩全张,不食不饮,身体瘦弱。一般在发病5~7天后死在瓦片下面。解剖后发现蜈蚣腹内有少量淡黄色粉状物。

(3)蜈蚣消化道疾病的防治在秋后阴雨、低温季节,应在池内加灯泡,一方面增2加温度,另一方面降低湿度。具体做法是在饲养池内,10米的面积设4个15瓦的灯泡。或在晴天的中午晒池。同时保持饲料新鲜和饮水清洁。空气相对湿度降低到80%左右,可以防止本病发生。一旦发现本病,除及时调节温度、湿度外,还要采取如下措施。

1)清除蜈蚣消化道疾病病源采取清池的办法,把蜈蚣饲养池中蜈蚣的尸体拣出,对蜈蚣消化道疾病病蜈蚣隔离治疗,病情严重时,把饲养池中的瓦片彻底清理出来,用3%的甲醛或0.2%的高锰酸钾溶液喷洒瓦片,晒后重新放入饲养池。

2)药物治疗用磺胺嘧啶0.5克、饲料300克,酵母片0.6克、土霉素0.4克、饲料200克,氯霉素0.25克,饲料300克,分别拌匀,交叉使用,今天喂这个配方,明天喂那个配方直到病愈。

相关阅读

蜈蚣养殖的疾病防治方法


蜈蚣人工饲养历史较短,在人工饲养情况下,有些疾病还没有表现出来,有些疾病已经发现了还没有根治的有效措施。现将目前已掌握的几种疾病介绍如下。

1.绿霉病

(1)发病原因

多为饲料发霉变质,或饮用了不洁净的饮水,或饲养池湿度较大,或健康的蜈蚣吃食绿霉病致死的蜈蚣等,都能引起绿霉病的发生。

(2)症状

早期患病蜈蚣头部、腹部、关节处,表现出黑绿色斑点,随着病菌的扩散和浸润,继而食欲减退,活动失调、爬行缓慢,全身肿胀,不久将出现灰绿色孢子而死在瓦片上。解剖后轻挤虫体,有绿色菌丝状物出现。本病病程较短,传染面广,死亡率高,是蜈蚣的主要疾病。

(3)防治方法

1)预防

保持饲料的清洁卫生和新鲜。经常刷洗饲料槽和饮水槽(盘),掌握室内相对湿度和饲养土的湿度,即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2)消除病因

如果发现饲养池中有病死的蜈蚣,应立即将患病个体清理出来,置于干燥处饲养让其自愈或淘汰。把饲养池内的饲养土和瓦片清出,放在太阳光下暴晒,池内用3%福尔马林或3%来苏儿喷洒消毒,待其池内干燥、药味散尽后,方能再放入蜈蚣饲养。同时把食槽、水槽(水盘)也进行刷洗消毒。

3)药物治疗

捡出的病蜈蚣隔离出来单独饲养后,在其身上喷洒1:3000的硫酸铜溶液。药物治疗可用食母生0.6克、土霉素0.25克、氯霉素0.25克,拌入400克的饲料中连续饲喂直到痊愈。

2.铁丝虫病

铁丝虫寄生在蜈蚣体内,曾发现其成体从蜈蚣肛门排出,使蜈蚣发育不良、生长缓慢、瘦弱。据解剖分析,大多因饲喂大青蝗等昆虫所致。只要注意饲料种类的选择与搭配,铁丝虫的感染可以防止或减少。

3.消化道疾病

(1)发病原因

由于湿度偏高,饲料腐烂变质,造成消化道病变引起消化不良。本病多发生在秋后阴雨连绵、低温的一段时期。

(2)症状

发病蜈蚣早期呈紫红色,行动缓慢,毒钩全张,不食不饮,身体瘦弱。一般在发病5~7天后死在瓦片下面。解剖后发现蜈蚣腹内有少量淡黄色粉状物,是蜈蚣主要疾病之一。

(3)防治方法

在秋后阴雨、低温季节,应在池内加灯泡,一方面增加温度,另一方面降低湿度。具体做法是在饲养池内,10米2的面积设4个15瓦的灯泡。或在晴天的中午晒池。同时保持饲料新鲜和清洁的饮水。湿度降低80%左右,可以防止本病发生。一旦发现本病,除及时调节温度、湿度外,还要采取如下措施:

1)清除病原

采取清池的办法,把饲养池中蜈蚣的尸体捡出,对病蜈蚣隔离治疗。病情严重时,把饲养池中的瓦片彻底清理出来,用3%的福尔马林或0.2%的高锰酸钾溶液喷洒瓦片,晒后重新放入饲养池。

2)药物治疗

用磺胺嘧啶0.5克,饲料300克;酵母片0.6克、土霉素0.4克,饲料200克;氯霉素0.25克,饲料300克,分别拌匀,交叉使用,今天喂这个配方,明天喂那个配方直到病愈。

4.脱壳病

(1)发病原因

由于蜈蚣栖息环境过于潮湿,空气湿度亦大,加之蜈蚣饲料营养不足,特别是矿物质饲料缺乏,造成蜈蚣体质弱,使脱壳时问延长,真菌在体内寄生,也会引起本病发生。

(2)症状

蜈蚣患病初期表现极度不安,来回爬动,或几条蜈蚣咬集在一起。后期活动无力,表现呆滞,不食不饮,死在饲养池四周。//致富经//

(3)防治方法

1)隔离措施清除病死的尸体,隔离有病的个体进行治疗。转移健康个体,对原来的饲养池进行消毒。

2)药物治疗土霉素0.25克、食母生0.6克、钙片1片,拌在400克的饲料中,连喂10天病可治愈。

5.蜈蚣虱螨病

虱是小螨虫,螨就是大螨虫。

(1)发病原因

主要是饲养室、饲养池空气不流通,闷湿、臭味难除,地面和墙壁不卫生所致;有的螨虫是随蜈蚣的食物带人,即主要是虱螨寄生在蜈蚣饲料虫身上,随饲料虫带人饲养池。

(2)症状

患虱螨病的蜈蚣,节与节之间的缝隙中寄生着大量虱螨,当条件适宜时,这些虱螨大量生长、繁殖,消耗吸收蜈蚣身体的营养,使蜈蚣体质消耗较大,逐渐消瘦,体质衰弱、食量减少,活动量逐渐减小。节与节之间的缝隙里有黄色粉状物存在。引起蜈蚣身体不舒适,逐渐衰弱而死亡。

(3)防治方法

1)预防方法

饲养房要通风,使室内空气保持清新、干燥(相对)。一旦发现有虱螨发生,首先要把患病的个体捡出,使患体和健康的个体分开饲养,并对患体用消毒液清洗消毒,如用50毫克/千克水的戊酸氰菊酯(速灭菊酯、速灭杀丁),向患体身上喷洒效果很明显。

2)药物治疗

虱螨发生后,把患病蜈蚣挑出,用小型喷雾器盛装杀虫脒溶液,喷洒患体表面。每3天喷1次。药液配制为25%的杀虫脒3毫升,用酒精1毫升,再加水96毫升。

对大群的治疗,首先应换房换土。对原来的饲养池应进行消毒,消除留在地面的寄生虫虫体。对大群用25毫克/千克的杀虫脒喷洒。

幼畜消化不良的防治方法


幼畜消化不良是哺乳期幼畜胃肠消化功能障碍的统称。主要以消化功能障碍和不同程度的腹泻为特征。一般以仔猪、犊牛、羔羊、幼驹等常发。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幼畜消化不良的防治方法。

1.病状
病畜食欲减退,舌苔灰白,口臭,肠音弱或亢进,粪便干燥,表面有黏液,有时粪便稀软或呈水样,并混有未消化的饲料,病畜眼黏膜不同程度黄染,異嗜,慢性消化不良畜日渐消瘦。
2.治疗
(1)幼畜饲养于干燥、洁净、温暖的环境中。加强母畜喂养,供给其营养全价的日粮,确保母畜乳汁卫生、营养。
(2)早期治疗一般采用饥饿疗法,即病畜禁喂、禁饮8~10小时,之后供给其温红茶水,一般马、驴等供给250毫升,每天3次,猪、羊等饮量减半。
(3)清洗肠胃可用硫酸钠50~100克兑水100~500毫升,加鱼石脂5~10克拌匀内服或用盐30~50克兑水300~500毫升投服。
(4)腹泻轻微的,可用油类、盐类泻剂排出肠胃内容物,同时,用人工初乳、稀释乳给幼畜补充营养物质。人工初乳由鱼肝油10~15毫升、氯化钠5克、鲜鸡蛋3~4个,温牛乳1000毫升混合搅拌而成。人工初乳饲喂初期需要稀释1.5倍,之后过渡到稀释1倍,仔猪、羔羊饮用人工初乳50~100毫升,幼驹、犊牛饮用500~1000毫升,每天喂5~6次。
(5)大蒜5~10个或鲜姜30~50克捣碎后加水灌服,每日服1次,共用3~4次。
(6)病畜排水样粪时,可用木炭末20~50克内服,每日1次。
(7)中药治疗。辣蓼草300~500克加水500~800毫升煎至200~250毫升后,病畜每日服100~120毫升,连服几天,如是犊牛、幼驹慢性消化不良,还可试用健脾散进行治疗。
(8)针灸治疗。对幼驹慢性消化不良针灸主穴玉堂、通关、脾俞,配穴胃俞、百合、后三里、阳陵泉,对犊牛慢性消化不良针灸脾俞、舌底、尾尖、三江等。
3.预防
加强母畜管理,供给其充足营养,尤其是妊娠后期,应注意增喂脂肪、蛋白质等优质饲料及补充微量元素。另外,应经常擦拭母畜体表,确保母畜乳房卫生。母畜每天应运动2~3小时,以增强体质。
加强幼畜管理,幼畜出生后尽早吃到初乳,母畜乳汁不足,质量不佳的,应人工哺乳,人工哺乳做到定时、定量,奶温适宜。饲养工具定期清洗、消毒,栏舍做好保温工作,避免幼畜受寒。栏舍及时清扫,定期消毒,垫褥定期更换。

1、临床症状
临床幼畜消化不良分为单纯性消化不良和中毒性消化不良。
单纯性消化不良:病畜精神不振,喜躺卧,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一般正常或低于正常。腹泻犊牛多排粥样稀粪,有的呈水样,粪便为深黄色、黄色或暗绿色;羔羊的粪便多呈灰绿色,混有气泡和白色小凝块;仔猪的粪便稀薄,呈淡黄色,含有黏液和泡沫,有的粪便呈灰白色或黄白色干酪样;幼驹的粪便稀薄,尾和会阴部被稀粪污染,粪便带酸臭气味,混有小气泡及未消化的凝乳块或饲料碎片。肠音高朗,并有轻度臌气和腹痛现象。心音增强,心率增快,呼吸加快。当腹泻不止时,皮肤干皱,弹性降低,被毛蓬乱、失去光泽,眼窝凹陷。严重时,站立不稳,全身颤栗。
中毒性消化不良:病畜精神沉郁,目光痴呆,食欲废绝,全身无力,躺卧于地。体温升高,对刺激反应减弱,全身震颤,有时出现短时间的痉挛。腹泻,频繁排水样稀粪,粪内含有大量黏液和血液,并呈恶臭或腐败臭气味。持续腹泻时,则肛门松弛,排粪失禁下痢;皮肤弹性降低,眼窝凹陷。心音减弱,心率增快,呼吸浅快。病至后朗,体温多突然下降,四肢及耳尖、鼻端跃冷,终至昏迷而死亡。
2、治疗
首先,将病患幼畜置于干燥、清洁、温暖的环境内。加强母畜饲养管理,供给日粮需营养全价,确保母畜乳房清洁卫生。
早期饥饿疗法可有效缓解肠胃刺激。一般禁饮、禁食8~10h,大牲畜,如幼驹、犊牛,可供饮温红茶250ml/次,3次/d,能有效补充机体营养补给;而羔羊、仔猪可酌情减半。
为了排除肠胃内容物,腹泻不严重时,可考虑使用油类或盐类泻剂进行缓泻。然后,可考虑补充人工初乳或稀释乳,补充机体生长所需营养。人工初乳由10~15ml鱼肝油、5g氯化钠、3~4个鲜鸡蛋、1000ml鲜温牛乳,混合均匀,搅拌而成。人工初乳饲喂初期,需要稀释到1.5倍,之后逐渐过渡到1倍稀释,大牲畜,如,幼驹、犊牛,饮用500~1000ml/次,羔羊、仔猪饮用50~100ml/次,5~6次/d。
为促进肠胃消化,建议灌服胃液、人工胃液或胃蛋白酶。胃液取自空腹健康牛只、马匹,幼驹、犊牛30~50ml/次,1~3次/d,于饲喂前20~40min灌服。为预防此病,建议于出生后2h灌服,预防效果明显。人工胃液,可由胃蛋白酶10g、稀盐酸5ml、常水1000ml,混合适量的B族维生素和C族维生素。幼驹、犊牛30~50ml/次,羔羊、仔猪10~30ml/次,灌服效果更好。
为了防止肠道感染,尤其是中毒性消化不良,可肌肉注射链霉素(10~15mg/kg体重)、庆大霉素(1500~3000IU/kg体重)、氯霉素(10~30mg/kg体重)、痢菌净(2~5mg/kg体重);或内服呋喃唑酮(10~12mg/kg体重)、磺胺脒(0.12g/kg体重)。疗效显著。
为防止机体脱水,保持水盐代谢平衡。病初,可给幼畜饮用生理盐水,犊牛、幼驹500~1000ml,羔羊、仔猪50~100ml,5~8次/d。亦可应用10%葡萄糖注射液或5%葡萄糖生理盐水注射液,幼驹、犊牛200~500ml,羔羊、仔猪50~100ml,静脉或腹腔注射。犊牛和幼驹还可应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注射液250~500ml、5%碳酸氢钠注射液20~60ml,静脉注射,2~3次/d。或应用由蒸馏水1000ml,氯化钠8.5g,氯化钾0.2~0.3g,氯化钙0.2~0.3g,氯化镁0.2~0.25g,碳酸氢钠1g,葡萄糖粉10~20g,安钠咖0.2g,青霉素80万IU组成的平衡液,静脉注射。首次剂量:1000ml,维持量500ml。制备时,碳酸氢钠和青霉素不宜煮沸。

3、预防措施
幼畜消化不良类疾病,预防的关键在于改善饲养管理、加强护理、注意环境卫生。
3.1加强妊娠母畜的饲养管理
(1)加强母畜营养补给,尤其是在妊娠后期,增喂富含蛋白、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的优质饲料。
(2)母畜饲料中需加入适量胡萝卜,或者是于分娩前两个月开始,开始肌肉注射维生素A、维生素D注射液,5d为1个间隔周期,进行肌肉注射。
(3)妊娠母畜的日粮中也必须补给微量元素。母牛补充微量元素的配方是:氯化钴11.5g、硫酸铜1.62g、氯化锰235.6g、硫酸铁1.625g、混于水中,母牛饮喂100ml/d。利用此种微量元素混合液,饮喂妊娠后期的母猪,结果对初生仔猪的增重和抗病能力都有明显提高。
(4)加强母畜卫生护理,经常清拭母畜皮肤,保持母畜乳房洁净卫生,引导母畜适量运动,增强母畜体质,至少不少于2~3h/d的运动量。
3.2加强幼畜的饲养管理
(1)确保幼仔出生1h内能够及早补充到初乳,尤其是对于那些体质较为孱弱的幼畜,补充初乳尽量多次少量,人工补饮的方式。
(2)母畜供给乳汁不足、质量不佳的情况下,建议人工哺乳。采用人工哺乳,必须要定时、定量,且保持哺乳乳汁温度适宜。
(3)幼畜生长圈舍必须要清洁、卫生、干燥,落实好各种保温工作,预防仔猪受寒感冒。养殖圈舍需及时清扫、定期消毒,舍内垫草需勤换,为幼畜提供一个良好的养殖环境。
(4)幼畜常用工具,必须要定期刷洗消毒,做好各种防病措施。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809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