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氏腔吻鳕

[学名]: Coelorhynchus jordani
[资源名称]: 乔氏腔吻鳕
[外文名]: Jordan's grenadier 
[形态特征]:
 
背鳍Ⅱ-9,95~97;臀鳍96~98;胸鳍14~16;腹鳍7。内侧鳃耙0~1+6~7。 全长为体高6.9~7.7倍,为头长4.5~4.7倍。头长为吻长2.6~2.8倍,为眼径3.1~3.6倍。吻长为眼径1.1~1.3倍。 体延长,侧扁;尾部完全侧扁,向后渐细小,约为头和躯干合长2倍余。腹面正中发光器较长,约与眼径等长。头中大而锐尖,较窄。吻尖突,较短。眼大,侧位,椭圆形;头部所有棱嵴均较弱而欠发达;眼间隔较窄而平坦,约为眼径3/4。鼻孔2个,紧接,位于眼前方的凹窝后侧,前鼻孔圆形,后鼻孔半月形。口下位,弧形,上颁骨起自后鼻孔下方,向后伸达瞳孔后缘稍前下方。两颔牙细小而密,绒毛状,排列成牙带;犁骨、腭骨及舌上均无牙。下颌具l短颏须,其长近于或稍短于眼径1/2。鳃孔宽大,左右鳃膜峡部相连。鳃盖条6。无假鳃。第一鳃弓上方与鳃盖里侧间由1皮膜相连,内侧鳃耙呈瘤状突起。 体被薄而中大的鳞,后区露出部小棘细弱,第一背鳍基底下方鳞,具11~12条平行排列的棘列。吻部背面正中的鳞列由8~10枚鳞组成,其上着生的棘列呈全方位辐射状。头部背面从吻端经鼻窝上方至眼间隔止为一无鳞区,除该区和鼻窝上半部外皆被鳞;腹面裸露无鳞。侧线连续,前部稍呈弯曲?后部平直。 第一背鳍起点位于胸鳍基底稍后上方,第一鳍棘很短小,第二鳍棘较长,边缘光滑,短于吻端至眼后缘的距离。第二背鳍始于臀鳍7~9鳍条上方,背鳍间隔约为第一背鳍基底长1.5倍。腹鳍基底距肛门比离峡部为近。 体的大部分呈银白色,背侧深灰色,腹部稍呈蓝色,发光器黑色。
 
 
[原产国家]:中国[原产地区]:中国东海  
[气候带]:亚热带,暖温带
[地理分布]:中国(东海),日本南部。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底中层水性海洋鱼类

相关阅读

鸭嘴腔吻鳕


[学名]: Coelorhynchus anatirostris
[资源名称]: 鸭嘴腔吻鳕
[外文名]: Duckbill grenadier
[别名]: 鼠腔吻鳕
 
[形态特征]:
 
背鳍Ⅱ-9~10,91~92,臀鳍92~94;胸鳍15~17,腹鳍7。内侧鳃耙0~1+5~60。 全长为体高7.1~8.2倍,为头长3.6~4.5倍。头长为吻长2.3~2.7倍,为眼径3.1~3.8倍。吻长为眼径1.3~1.5倍。 体细长,躯干粗短呈亚圆筒形,尾部向后渐细小而侧扁。发光器短,不及眼径1/2。头大而尖,稍侧扁。吻平扁而尖突,端部成锐利吻棘。眼大,侧位,椭圆形,眼径稍大于眼间距,为颏须长约2.5倍;头部棱嵴发达,眶下棱颇强,向前几伸达吻端,向后伸达前鳃盖骨下角;眶上棱显著,起自鼻孔前上方后至鳃盖后缘上方。鼻孔2个,紧接,位于鼻窝后侧。口下位,深弧形,上颌骨后端稍超越瞳孔中央下方。两颌牙细小而密,呈圆锥状,排列成牙带,上颌外侧齿扩大;犁骨、腭骨及舌上均无牙。下颌具1颏须,须细而短,不及眼径1/2。鳃孔宽大,左右鳃膜相连于峡部。下鳃盖骨后角圆钝。鳃盖条6。无假鳃。第一鳃弓上方有1皮膜与鳃盖里侧相连,外侧鳃耙退化,内侧鳃耙呈瘤状突起。 体被带强棘的鳞,第一背鳍基底下方鳞,其后区露出部具5~6条呈辐射状棘列,中间棘列最为强大。吻中央鳞列约由9~12枚鳞组成,鳞上的棘列向侧后方呈辐射状。头部背面除鼻窝上半部外皆被鳞,腹面裸露完全无鳞。侧线连续,前部形似背缘稍呈弯曲,自第二背鳍起点下方开始逐渐弯下,后部平直。 第一背鳍位于胸鳍基底稍后上方,第一鳍棘很短小,第二鳍棘较长,明显大于眼后头长,边缘光滑。第二背鳍低而延长,起自臀鳍2~4鳍条上方,背鳍间隔稍大于第一背鳍基底长。 臀鳍起点前于第二背鳍起点,鳍条长于第二背鳍鳍条。腹鳍基底离峡部较离肛门为近。 体灰褐色,头部腹面稍淡;腹部略呈蓝色。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地区]:中国东海  
[气候带]:亚热带,暖温带 [地理分布]:中国(东海),日本南部。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300-550公尺深之泥砂底质,水温约5-7℃的水域,深海底栖性鱼类。以小型之多毛类、甲壳类及明虾为主食。

中间腔吻鳕


[学名]: Coelorhynchus intermedius
[资源名称]: 中间腔吻鳕
[外文名]: Formosa grenadier
 
[形态特征]:
 
背鳍-9,64~70;臀鳍60~65;胸鳍14~16,腹鳍7。内侧鳃耙7。 全长为体高6.6~8.2倍,为头长3.7~4.0倍。头长为吻长2.3~2.4倍,为眼径3.6~4.7倍。吻长为眼径1.5至2.1倍。 体延长,躯干粗短;尾细长而侧扁,向后渐细小,约为头和躯干合成1.5倍。腹面正中自胸前至肛门之间有一黑色长形发光器。头大而尖,稍侧扁。吻尖突,背视三角形。眼大,侧位,椭圆形;眶下棱甚强,向前伸达吻端,向后伸达前鳃盖骨下角;眶上棱显著,自鼻孔前方伸达鳃盖后缘上方,眼间隔宽平,约与眼径相等;额棱始自眼间隔外侧中部,后延与顶棱及翼耳棱连续。鼻孔大,2个,紧接,位于眼前方的凹窝后侧,前鼻孔小;圆形.,后鼻孔稍大,半月形,具一圆形鼻瓣。口下位,深弧形;上颌骨几伸达眼后缘下方。上下颌牙细小而密,绒毛状,排列成牙带,犁骨、腭骨及舌上均无牙。舌小,圆形,前端不游离,位于口腔中部。下颌具1颏须,须细而短,小于眼径。鳃孔宽大,左右鳃膜相连。下鳃盖骨后角圆钝。鳃盖条6。无假鳃。第一鳃弓上方有1皮膜与鳃盖里侧相连,外侧鳃耙退化,内侧鳃耙呈瘤状突起。 体被栉鳞,鳞上具小棘,小棘前后交迭排列,呈五点型。头部粗糙,密具小棘。吻上侧、口前、眶下棱下方以及下颌腹面均裸露。侧线前方稍呈弧形,后部平直。第一背鳍位于胸鳍基底上方,第一鳍棘短小,第二鳍棘甚长,近于头长1/2,前缘光滑,第二背鳍低而延长;背鳍间隔约等于或稍大于第一背鳍基底长。、臀鳍形似第二背鳍,鳍条长 于第二背鳍鳍条,起点稍后于第二背鳍起点。胸鳍侧位,稍大或近于眼后头长。尾鳍显著,与第二背鳍及臀鳍相连。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地区]:中国东海  
[气候带]:暖温带,温带 [地理分布]:西北太平洋: 台湾的周围外海的日本南部与东中国海。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底中水层性; 非迁移的 非回游性; 深度上下限 200 - 300 m

平棘腔吻鳕


中文名称 平棘腔吻鳕
拉丁名称 Coelorhynchus parallelus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鳕形目
拉丁目名 Gadiformes
中文科名 长尾鳕科
拉丁科名 Copyphaenoididae
中文属名 腔吻鳕属
拉丁属名 Coelorhynchu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背鳍II-8~9,93~95;臀鳍90~92,胸鳍16~19;腹鳍7。鳃耙0~1+5~8。
全长为体高6.4~7.9倍,为头长3.2~3.6倍。头长为吻长2.0~2.4倍,为眼经3.9~4.2倍,吻长为眼径1.7~1.9倍。

体延长,躯干粗短呈亚圆筒形,高与宽约等;昆细长而侧扁,向后渐细小;吻部背面微凹,眼间隔后头背面几近直线。发光器很短,不及瞳孔l/2。头大而尖,稍平扁,头部棱棘发达。吻尖突,背视三角形,顶端成锐利吻棘,两侧具细锯齿。眼大,侧位,椭圆形,眼径与眼间距约等或略大,为颏须长近3倍,眶下棱颇强,向前几伸达吻端;眶上棱显著,自鼻孔前上方起向后伸达鳃盖后缘上方。鼻孔2个,紧接,前鼻孔较小圆形,后鼻孔大近似半月形,位于眼前凹窝后侧。口下位,深弧形,上颌骨自后鼻孔下方起伸达瞳孔后缘下方。上下颌牙细尖而密,形成牙带,上颌外侧牙扩大呈犬牙状,犁骨、腭骨及舌上均无牙。下颌具1短颏须,其长不及眼径1/2。鳃孔宽大,左右鳃膜相连。鳃盖条6。鳃耙呈瘤状突起。

体被带强棘的鳞,第一背鳍基底下方鳞,其露出部具3~5条相平行的棘列,中间棘列最为强大。头部背腹面除鼻窝上半部外皆被大小不等的鳞片,鳞上一般仅具1棘列。侧线除胸鳍上方处稍呈弧形外,后部平直。

第一背鳍位于胸鳍基底稍后上方,第一鳍棘短小,第二鳍棘较长,约等于或稍大于眼后头长,边缘光滑。第二背鳍低而延长,始于臀鳍起点稍前上方,背鳍间隔与第一背鳍基底长约等。臀鳍始于第二背鳍3-5鳍条下方,鳍条长于第二背鳍鳍条。胸鳍侧位,其长与眼后头长约等。腹鳍基底距峡部比离肛门为近。

液浸标本灰褐色,腹部稍呈蓝色。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832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