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喂蚯蚓一定要谨慎

蚯蚓,也叫地龙、曲蟮或称曲蛇,含有十分丰富的营养成分,特别是蛋白质含量高,是喂猪鸡的良好的动物性饲料。它能促进猪禽多长肉、多产蛋,但如果喂饲方法不当,也会引发畜禽疾病,造成损失。因此,饲喂蚯蚓一定要谨慎。

蚯蚓对猪可传播肺绦虫病和气喘病。引起猪肺绦虫病的线虫有长刺后园线虫、短阴后园线虫和莎氏后园线虫,而蚯蚓就是传播这3种线虫的中间宿主。一条蚯蚓可携带数百条线虫的幼虫,危害极大。而肺绦虫的幼虫又带有猪气喘病的病毒,可使猪同时感染气喘病,这是一种双重感染,危害更大。

蚯蚓对禽类可传播4种寄生虫病:

第1种是气管交合线虫病。某养鸡场用大平2号蚯蚓喂鸡,122只鸡全部发病,死亡71只,就是由于蚯蚓传播了气管交合线虫病造成的。

第2种是环形毛细线虫病。虫体寄生在鸡的食管或嗉囊中,引起营养不良、瘦弱、贫血,严重者衰竭而死。

第3种是鸡异刺线虫病。虫体寄生在盲肠,引起消化不良、无食欲、下泻、瘦弱,鸡不发育,产蛋减少。

第4种是楔形变带绦虫病。虫体寄生在鸡十二指肠中,引起食欲大减,不消化、拉稀、消瘦,以至出现神经症状。这4种寄生虫病,都是由蚯蚓传播的。

预防蚯蚓传播疾病的措施,一是养蚯蚓一定要经过检疫,凡有寄生虫卵、包囊或幼虫的要立即处理掉,切不可留作种用繁殖。二是喂养蚯蚓,严禁用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做饲料。三是蚯蚓的虫卵、包囊、囊蚴怕高温,因此,饲喂畜禽时,一定要彻底加热,决不能生喂。即使是死蚯蚓,体内的虫卵并未死,所以一定要加热。四是一旦在畜禽中发现有上述疾病时,须立即严格隔离,严防扩散。五是对畜禽要定时进行检疫,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相关知识:

据测定,蚯蚓干体含脂肪7.9%、粗蛋白66.3%、碳水化合物14.2%;每百克蚓体含胡萝卜素92微克、维生素B,0.25毫克、维生素B22.3毫克及维生素D、E、蚯引素、蚯蚓解热碱、锰和铁等微量元素,铁的含量是鱼粉的14倍,完全可以代替进口鱼粉。蚯蚓具有特殊气味,是鳝、龟、鳖等特种水产动物特别喜食的一种主要饵料,起到了良好的诱食作用。

相关知识

猪舍如何保温防病? 一定要做好措施


相信养猪户对于猪生病还是很头疼的,那么如何预防猪生病呢?我们又需要做哪些措施呢?

猪舍内保持干燥、温暖和舒适,猪才能健康生长。要想做到这一点,猪舍内必须具备三样宝贝:一是干细沙,二是褥草,三是红黏土。

为什么猪舍内必须具备干细沙呢?

因为干细沙具备松散、吸潮散湿的特点。猪舍内铺上部分细沙,可使猪舍内湿度减少,保持舍内干燥,能提高猪舍内的温度,有利猪体健康。

为什么猪舍内必须具备褥草呢?

因为农村养猪绝大多数农户都用开放式猪舍,舍内保温条件差,必须要在猪舍内铺些麦秸、稻草、干草等。这些垫草干燥、柔软,保温性能好,铺上后,使猪感到温暖和舒适。

为什么猪舍内必须具备红黏土呢?

因为猪躺卧的时间较长,用嘴拱土觅食的机会减少,猪只容易患缺铁症,特别是水泥地面的猪舍,更容易发生缺铁症。红黏土中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特别是含铁较多。猪舍内垫上部分红黏土,增加猪体(特别是嘴)与红黏土接触的机会,可防治缺铁病的发生。

铺垫的方法:垫草、细沙、红黏土的数量要根据猪只数量的多少和猪舍的大小而定。先将垫草用铡刀切短,草、沙、土的比数为5∶3∶2,然后将三者混合在一块,铺到猪舍内。这种方法不但使猪舍内保持干燥、温暖,而且可减少疫病的发生,有利于猪扒草、扒沙、扒土,便于自己调整铺位,使猪感到轻松、愉快和舒适,有利于其健康。

鳖有病的几个表现,平时一定要注意观察



鳖胆小,怕人,怕冷,喜欢钻泥,喜欢晒太阳。一旦得了病,它的行为反常,就不再钻泥和晒背,喜欢在阴而干燥的地方躲藏,行动缓慢,不怕人。根据这些特点,可尽快发现问题,对防治鳖病有利。
在没有病鳖栖息地点的池塘,鳖一旦得病后难以发现,往往耽误了治疗,一旦浮出水面,已病入膏肓,无法挽救。
健康的鳖行动敏捷,只要发现有人的活动或它认为不安全时,便很快潜水躲藏,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办法就是钻泥,因此很难发现鳖的行踪。
鳖如果有病,尤其是病重时,行动迟缓,清晨或傍晚在池边漫游,见人后缓慢地离去钻入水底。这时的鳖一般不钻泥,有的躲在池边的草丛中;有的在树根旁;有的钻进产卵场的砂场内;有的躲在墙壁的夹缝中。病鳖十分怕晒太阳,尽量躲在阴凉处。而有的养殖场鳖池做成垂直式的墙壁,鳖只好爬在晒背台上或饵料台旁,进入这种状况时,已很难救治。解剖后,往往可见肝脏发黑或变色,有的肠道充血,有的肺部也变色。

养殖户一定要警惕梅雨过后河蟹发病



七月,河蟹将完成第四次蜕壳,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次蜕壳。由于现在正处于梅雨季节,气温气压不稳定,本月也是梅雨期向高温期过渡的时期,高温、闷热、暴雨、烈日等极端天气频发,加之高温期河蟹吃食量大、排泄物多,往往会出现水质和底质恶化,水中有害物质增多。如果管理不善,极易引起河蟹对环境适应能力和抵御病害侵袭的能力下降,造成病害高发,所以这一阶段对于河蟹养殖也是一种挑战。对于这一时期的养殖管理要求高、难度大,养殖户朋友千万不要麻痹大意,有针对性的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免疫力
提高河蟹免疫力,是从河蟹自身的机体出发,由内而外的抵抗病原的侵害,增强其抗病能力,达到减少病害发生的效果。河蟹免疫力强则病害少,免疫力弱则病害多。
可以通过投喂优质饵料,保障河蟹充足的营养,促进免疫消化器官的健康发育,尤其是肝胰腺的健康发育,可以定期内服肝肠舒颗粒一袋拌一包饲料或是肝胆泰勒加生命元加高稳维西一组拌两包饲料,连续内服一个星期,能够明显提高河蟹摄食,河蟹食线明显,降低河蟹肝胰腺负担,提高免疫力。
二、减少病原积累
水体中一直存在着大量的病原微生物,随着水温的升高,饵料残渣、粪便的大量积累,给病原微生物提供繁殖需要的营养,造成病原微生物大量生长,在水体中积累到一定的浓度,就会引起病害的爆发。所以需要定期使用弧菌天敌或者金碘等,定期的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降低其浓度,达到减少病害发生的效果,消毒改善水环境。
三、保持水质稳定
水质达标很重要,但水质稳定更重要。蟹塘水质稳定,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当外部环境变化时,水体也能保持相对稳定,可以减少因水环境波动造成河蟹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而消耗过多的能量。定期使用全效底改片或者强效底净,分解池底有机物,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5-7天为一个周期,定期使用黄金益菌素和优加益生菌等微生物,去改善水质,保障水体的藻相和菌相的动态平衡,保持水体的稳定性,减少河蟹的应激引起的免疫力下降。

入秋后河蟹持续上岸一定要引起你足够的重视了



俗话说秋后的螃蟹——顶盖儿肥,但今年立秋过后近些天高温仍没有消退的迹象,最近更是有养殖户反应夜晚河蟹有大量上岸的情况发生,在马上要迎来第五壳的关键时期,这个问题可愁坏了养殖朋友们。
一般在高温时,夜晚河蟹偶尔上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但是如果是大面积的持续上岸且手电光照后反应迟钝不下水,这种情况就要引起重视了。上岸时间过长会导致河蟹体内水分快速流失,从而使其食欲下降,体质变差,抵抗力降低,在蜕壳期还会出现软壳和蜕壳不遂的现象。那么引起河蟹上岸的原因究竟有哪些?
一、缺氧
到了养殖后期,部分塘口夹草严重水韭菜大量漂浮,伊乐藻下沉腐烂,池塘内的水草所剩无几,剩下的还有大量丝状藻类泥渍附着,严重影响了藻水草的产氧能力,且塘内夜晚耗氧因素多,导致河蟹因缺氧上岸(缺氧引起的上岸一般灯光一照会立马下水)。
处理措施:夜晚增氧设备可以长开,没设备的塘口可以过水三四个小时,天气不好的晚上可使用热毒清+增氧片。
二、底质恶化,水体指标超标
五壳前,多数养殖户开始投喂高蛋白饲料和冰鱼,吃不掉的在高温作用下会在池底持续发酵发酸腐败,加上天气突变导致水体倒藻,导致氨氮,亚硝酸盐毒素偏高,河蟹血液载氧能力下降,影响呼吸器官的正常工作,造成河蟹中毒性应激上岸。
处理措施:这种塘口可多换几次水,每次15公分左右,然后使用解毒应激精华液(2亩/瓶)+卫底或整底(3亩/袋)降解毒素。(之后仍有上岸的情况发生的解毒应激精华液可多用两次)
三、弧菌感染,纤毛虫附着
在水质浓稠,底质差的塘会滋生大量弧菌和纤毛虫,一旦其附着于河蟹鳃部,将会导致河蟹鳃丝受损,时间久了会发展成黑鳃,这也是河蟹夜晚上岸频繁的原因。
处理措施:可用弧菌培养基检测一下,弧菌数量多的塘可用蛭菌110+蛭尊(5亩/组)裂解抑制弧菌的繁殖,纤毛虫(镜检鳃部)可根据池塘情况用药处理。(蜕壳期间需谨慎)
目前为止,有些塘口已经开始了第五壳,这种关键时期上岸问题已不容忽视,晚上要加强巡塘,争取把上岸问题扼杀在摇篮!

仔猪腹泻,一定要先补液!腹腔补液--应对仔猪拉稀脱水的好办法


刚出生的仔猪身体娇弱,免疫力低,很容易患上各种疾病。其中,最常见也是最难对付的就是仔猪腹泻了。仔猪腹泻是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仔猪的病因多种多样很复杂,在我们一时没有确定病因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就给仔猪补液,因为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腹泻都会造成仔猪脱水。所以仔猪腹泻,一定要先补液!腹腔补液--应对仔猪拉稀脱水的好办法,具体来了解一下:

1、口服补液
一、配方
口服补液盐可以自己在家配制,也可以购买成品,配方为:葡萄糖20克、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水1升。如果条件有限可以使用下面这个简单的补液盐配方,效果是同样不错的哦:5%的普碳糖溶液(白糖、红糖均可)中加入等量的0.5%的氯化钠溶液;或者米汤1升加食盐3.5克。还可根据需要在补液盐中加入维生素、亚硒酸钠维生素E、抗生素、健胃消食药等。
二、注意事项
虽然口服补液盐是口服制剂,但大家也是要注意含量准确、配制方法及使用方法规范,配制好的补液盐不能再加水稀释;含有碳酸氢钠的口服补液盐是不可以用开水或高温水冲配的,配制好的液体更不能高温加热,这是因为碳酸氢钠受热会分解,补液盐就失去了应有的效果;每次给仔猪灌服时量不宜太多,不能过急,如果仔猪发生剧烈咳嗽或鸣叫要立即停止灌服,待仔猪安静时继续;用米汤加盐补液时,要注意水槽中一次不能加太多,以免污染变质;腹泻停止,就不要继续灌补液盐了,以防出现高钠血症。
2、腹腔补液
腹腔补液具有吸收迅速的特点,还适用于那些已经发生心脏衰竭、食欲废绝的仔猪。
一配方
处方1:生理盐水150毫升、5%葡萄糖100毫升、5%碳酸氢钠30毫升、青霉素80万IU。
处方2:5%葡萄糖200毫升、5%碳酸氢钠30毫升、四环素10万IU、维生素C10毫升。
处方3:复方氯化钠注射液20毫升、5%碳酸氢钠10毫升、10%维生素C10毫升。
配制时还可根据需要加入强心剂如安钠咖、少量的地塞米松等药物。
二注意事项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保定好仔猪,以免在挣扎时划伤肠管;注射位置要避开腹中线,特别是公猪,以免伤及阴茎;注射时要先慢后快,注意观察猪的反应,若挣扎过于强烈则可能表明扎伤肠管,应立即拔针;补补液液体中不可食用刺激性药物如氯化钙、磺胺等,它们易引起腹膜炎和组织坏死;药液应加热至37℃左右,避免因为液体的温度过低加重仔猪腹泻病情;补液盐要现用现配,剩余的要废弃,补液过程要注意术部消毒,先用碘酊棉球消毒,再用酒精棉球脱碘;每头仔猪的补液次数最多不能超过5次。

仔猪的腹泻是养殖业中的常见病高发病,但由于仔猪腹泻后迅速脱水。一方面使血液循环发生障碍造成药物吸收减缓或无法吸收。药物的作用无法发挥:另一方面仔猪脱水后常造成各系统迅速的衰竭导致死亡腹泻造成断奶前死亡的占50%以上。给养殖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仔猪腹泻的病因复杂,除细菌、病毒外,外界环境及营养因素也常引起腹泻.所以在治疗本病的同时,改善环境,提高营养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常规的治疗方法如肌肉注射,口服给药,头皮剂等治疗方法,但都存在缺点,效果不佳。肌肉注射由于脱水后循环障碍对药物的吸收减少是药效降低效果不好:口服服给药不仅吸收速度慢而且对于重度腹泻胃肠常失去吸收功能,使药物无法发挥作用;头皮剂作用缓慢,常常药物还没发生作甩就已经死亡了:静脉注射的方法常可以迅速补液纠正代谢紊乱,但仔猪个体小,静脉细小,既增加注射的难度同时注射效率低,无法大面积推广。
腹腔注射补液优点是腹膜面积大,密布血管和淋巴管,吸收能力特强,每小时可吸收占动物体重3%~8%的液体。且腹腔补液时间短,速度快大号针头2分钟即可输入500毫升药液,还不考虑心脏超负荷。对于个体小的仔猪安全适用、省时省力。在注射的药液中可以加入如蒽诺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药品。从而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腹腔注射的方法:倒提法保定,待其停止挣扎后在倒数第2对乳头外侧2厘米处注射,局部消毒后用右手持注射器,使用普通12号注射针头与皮肤垂直刺人腹腔2~3厘米,刺人针感有活动而无抵触、回抽活塞无气体和液体时即可缓慢注入药液,每注射200毫升只用2~3分钟。补液完毕,术部消毒放回圈内。
腹腔注射的注意事项:
1、补液的位置要避开中线.特别是公猪,以免伤及阴茎。
2、补液所用液体必须是等渗溶液如5%葡萄糖溶液及0.9%的氯化钠溶液,不可用高渗溶液,否则会加重脱水:刺激性药液,如氯化钙、磺胺等不能作腹腔注射,它们易引起腹膜炎和组织坏死。
3、油乳剂、有沉淀的药物、半固体药剂不宜作腹腔注射,这些药物不易吸收。
4、补液的药液需加温至37度左右,避免因为补液的温度过低加重仔猪病情。
5、严格的消毒及无菌操作:对腹腔补液的位置要用碘酒消毒;对注射用针头,注射器每次用后都要高温消毒对补液用水及加入的药物要现用现配,操作尽量保持无菌,剩余的要废弃。
6、对猪只要进行良好的保定,以免在挣扎中划伤肠管及肝肾。
猪腹腔注射是指把药液注入或输入猪腹腔内的治疗技术。介绍如下。
一、腹腔注射的特点:
适用药物广、疗效高、补充体液迅速、药液容纳量大。特别对于初生仔猪体质弱,消化机能不健全,御寒能力差,常发生腹泻。仔猪发生腹泻时,水盐代谢失调,机体大量失水,如不及时补充水盐,常导致仔猪脱水而死。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须做好补液工作。畜体腹腔有较强的吸收力,腹膜表面积大,密布血管和淋巴管,吸收能力特强,每小时可吸收占动物体重3%—8.5%的液体,仅次于静脉注射,尤其当心脏衰弱,静脉注射困难时,通过腹腔注射进行补液甚好,而且通过补液尚可对食欲废绝和外科手术后的病危动物进行能量和营养物质的补充。腹腔补液时间短,速度快,大号针头2分钟即可输入1000ml药液,且不必担心心脏超负荷。安全适用,省时省力,只要不违反操作规程,对病猪不会造成危害。
二、临床使用适应症:
1、急性、群发性病,药效快、费时短,便于抢救。如中毒、仔猪腹泻脱水。
2、病后期或病重呼吸衰竭、心力衰弱需补液又经不起长时间静注应激,如猪气喘病等。
3、急性发热脱水,需补液及体内物理降温,如中暑。
4、体温降低,需补液及体内物理加温,如乳猪寒冻。
5、阉割等原因引起腹膜炎及肠道发炎。
6、肌肉注射部位因各种原因造成药物吸收差。

三、补液处方:
处方1生理盐水150ml,5%葡萄糖100ml,5%碳酸氢钠30ml,青霉素80万单位。每天1次,连用3天。
处方25%葡萄糖200ml,5%碳酸氢钠30ml,四环素10万单位,维生素C10ml。每天1次,连用两天。
四、腹腔注射的操作方法:
1、注射器械
①金属注射器(10ml、20ml),针头(12~18号、长3~7cm),②输液器,分吊瓶输液用及注射器推注输液用2种,前者可取一次性人用输液器,将其末端的输液针拆除使用。推注输液用器,依上述除去输液针后,向前50~60cm处剪断导管。留用此下端导管,并于断口处套上前拆除的塑料针头座,供使用。
2、注射器直接注射法
常用于乳猪、小猪。注射者右手持注射器,针头(12号,长3cm)取与腹壁垂直方向刺入(刺入腹腔后顿感阻力骤减),后左手扶住针头及注射器末端,右手回抽检查是否有血液或内容液后,推动注射器内塞注入药液。
3、使用输注用输液器
常用于中猪、大猪。注射者左手按抵注射部位,右手持针头(12~18号,长4~7cm)抵住注射刺入点,待猪安静时把针头垂直迅速刺入,然后左手扶持针头,右手接上输注用输液器,完全松开流量调节器,按常规吊瓶输入药液。使用推注用输液器,参照上法注射。
4、保定原则是安全、迅速、简单、实用。常用方法有:徒手保定、钳耳保定、一侧倒卧保定或用套绳保定和猪鼻捻棒保定等,前3种保定适用于中小猪,而套绳保定,常用于体大、性蛮猪。助手2人用约3m长、拇指粗绳子,一端打一个直径20~25cm的活结环套,待环套套入猪的上颌犬齿后,推移环套活结,把环套套紧固定在猪上颌,牵拉固定绳子另端而保定。猪鼻捻棒保定,助手1~2人使用一端穿孔并系有直径约15~20cm绳环的捻棒,左手持捻棒,右手把绳环套入猪的上颌犬齿之后,捻棒即时把绳环捻紧砸住猪上颌,助手持稳捻棒的另端向猪前方牵拉固定。
5、注射部位
乳猪、小猪于脐至耻骨前缘连线的中部,离开腹中线2~5cm左(右)旁侧。中大猪不易提起,多站立或倒卧保定,注射部位于两侧肷部,距髂外结节、腰锥横突及最后肋骨等距离的腹壁点。待其停止挣扎,选择注射部位,一般在耻骨前方3—6cm腹白线(正中线)的侧方,局部剪毛消毒后,用右手持注射器,用普通注射针头,针头与皮肤垂直刺入腹腔2—3cm,刺入针感有活动而无抵触,回抽活塞无气体和液体时即可缓慢注入药液,也可连接在备用的吊瓶输液管上,吊瓶高挂,药液任其流入。每注射500m1只用2—3分钟,补液量依体重和病情而定。补液完毕,术部消毒,放回圈内。
五、注意事项:
药液一般需接近体温,尤其在寒冷季节,注入大量药液时,应将液体加热到38℃左右。但也应根据治疗需要,灵活掌握。
注射中需固定好针头。针头须稍压腹壁,使腹壁脏面紧贴腹膜,以免针孔扩大或针头移动于腹壁与腹膜之间,造成药液注聚夹层。如需多次注射,须避开原针头刺入点,每次注射前后,注射部位要用5%碘酊消毒。膀胱积尿者宜先导尿,尿毒症或腹腔积液慎用。保定方法得当与否是能不能顺利实施补液的关键。必须在患猪机体吸收机能良好的情况下进行,对腹膜炎严重循环障碍者,应谨慎使用。补液浓度不可过高,禁用刺激性药物。进针深度掌握准确,过深则易伤及肠管等脏器,引起腹膜感染,根据刺入针感和药液流入快慢可以判断针刺腹腔是否准确,输液过程中注意观察患猪的反应,若挣扎过于剧烈则表明可能扎伤肠管,马上拔针另刺,推注药液先慢后快。补液器具必须严格消毒

10月份以后,河蟹易感染此种疾病,蟹农们一定要提高警惕!



抖抖病


五、注意事项
河蟹颤抖病的病原体不仅侵袭鳃、胃、肠、肌肉,而且侵袭肝胰脏、心脏和神经等要害器官,因此治疗必须注意以下几个事项才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1)在治疗河蟹颤抖病时,必须先杀灭蟹体外寄生虫,否则鳃及蟹壳上的伤口就成为病原的侵袭门户,病情会更加严重;且一边治疗,一边又大量感染,就无法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甚至最后河蟹变得很虚弱,机体本身没有抵抗力而无法治疗。
(2)外泼消毒药与内服药饲必须相结合,将水体中及蟹体内外的病原都杀灭。外泼消毒药的质量一定要好,用药量要算准;不能认为外泼一次消毒药就可以了,因为外泼一次消毒药,当时可以将水体中淤泥最表层及蟹体外的病毒、病菌杀灭,但淤泥下面的病毒、病菌则未被杀死;同时,河蟹的颤抖病尚未治愈,病蟹还会不断向水中排放病原,在疾病流行季节,尤其是热天,病毒、病菌的繁殖速度很快。
(3)不能将药饲捏成团投喂。因河蟹主要是用2只螯足夹住饲料啃着吃,所以对制备药饲的要求比治疗鱼病的更高,在水中的稳定性一定要好;同时药饲的用量要算准。如蟹池中混养吃食鱼,则在上午、下午应先将鱼喂饱,药饲在傍晚投喂应稍推迟些,尽量使鱼少吃些药饲,同时适当增加些投喂药饲的量。
(4)一定要尽量争取早治及治愈。一旦疾病严重,病蟹失去食欲,就无法治疗。同时绝对不能从每天死几百只蟹至减少到死几只蟹时,就认为是治好了;或为了节省药费就停止继续治疗,这将得不偿失,过几天病原体大量滋生后,病情会愈加严重,而且蟹因反复患病,自身的抵抗力会降得很低,甚至会变得无法治疗。
(5)病死蟹一定要及时捞除深埋,不能到处乱扔,以免人为散布病原体。
(6)切忌在治疗期间外泼生石灰,因为杀虫药及消毒药一般呈酸性,如同时外泼生石灰,则将严重影响杀虫及杀病毒、杀病菌的效果。
(7)疾病治愈后,仍应继续做好预防工作,因为河蟹患颤抖病后不产生终身免疫。

8月份天气变化频繁,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发生河蟹“暴塘”,一定要做好这四大管理措施



8月份要经历立秋、处暑两个节气,天气由热转凉。节气交换过程中,天气变化频繁,高温、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天气交替发生,使得池塘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极大地增加了养殖风险。加上蟹农在管理上跟不上,就会引起河蟹上岸、发病甚至“暴塘”,导致养殖功亏一篑。8月份也是河蟹五壳蜕壳高峰期,这个时候的池塘环境好坏直接关系到河蟹上市规格和品质,也直接关系到河蟹的产量和蟹农的收入。因此,加强最后时段的河蟹蜕壳与育肥期管理至关重要。
1.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季节转换时期灾害性天气的池塘管理
利用水花生遮阳降温,加强水体增氧
8月上中旬,高温可能仍然持续。这一时期,要突出抓好降温和增氧两个关键。实践证明,设置人工浮床,补放水花生、水葫芦、空心菜,是有效的降温方式。“光水塘”可设置的人工浮床30%左右;水草覆盖率不足30%的,可设置人工浮床10%~20xx这个时候都会发生“暴塘”案例,影响极为惨重。为此,蟹农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预判,通过提前增氧和泼洒维生素等做好应激处理。同时当天停止投喂,加强巡塘,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2.密切关注池塘环境变化,加强水质和底质管理
池塘底部过多的淤泥
水质方面,重点是抑制蓝藻暴发,稳定藻相、菌相和pH值。不建议使用蓝藻药杀藻,因为这段时间池塘环境已经十分脆弱,加上河蟹正处于免疫力衰减和最后一期蜕壳的叠加期,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药害事故。实践证明,蓝藻不死,河蟹一般不会出现藻蓝素中毒现象。可通过勤换水或降低喂食量、清洗冰鱼、降pH值、补充有益菌、补充有益藻种等组合方式抑制蓝藻暴发。由于这段时间池塘环境脆弱,应勤加注新鲜水,勤使用推水循环装置和微孔管道增氧,保持水质良好。勤使用强氧化型底改改底除臭。
3.密切关注河蟹吃食情况,加强投喂管理
伊乐藻漂浮在水面
观察发现,河蟹发病大多是“吃”出来的。如长期投喂腐烂变质的冰鱼、机械呆板的定量定时定点投喂、平时不注重药饵预防,都会引起河蟹发病。正确的方法是根据天气情况和巡塘观察河蟹吃食情况,灵活掌握投喂时间、投喂频次和投喂数量。一般持续高温天气,应减少喂食量或喂一天停一天,杜绝剩饵。河蟹夜间非正常上岸,改晚上投喂为早上投喂,保持饵料新鲜。台风暴雨天气当天停喂,河蟹蜕壳高峰期少喂,蜕壳高峰期结束后强化喂。冰鱼做到每天清洗,定期拌和大蒜预防蟹病。河蟹发病停喂冰鱼改配合饲料和植物性饲料,并拌和大蒜和维生素调节肠胃,保肝护肝(发病初期有效,严重发病无明显效果)。改沿蟹沟定点投喂为板田满塘投喂,减少蟹沟的环境压力,减少河蟹相互间争抢烈度。加强河蟹育肥期管理,巡塘发现河蟹有零星蜕壳时,适时泼洒蟹用多维、壳聚糖、葡萄糖离子钙等营养物质,补充能量,促进河蟹快速蜕壳和硬壳。河蟹蜕壳期间,要保持池塘环境安静,尽量减少人为在池塘中的作业时间,做好驱鸟工作,保持饵料充足、营养丰富全面和适口性,减少非正常伤亡和残次率。
4.密切关注河蟹发病情况,加强预防管理
扁担草被夹断漂浮在水面
河蟹发病是有征兆的,如河蟹大量破坏水草却不吃食,说明河蟹可能患上了肠道性疾病,要及时通过外用消毒剂和内服大蒜或抗生素处理;如河蟹夜间在池塘边活动的时候,用螯足不停地在附肢或甲壳上夹“毛”,可能患上了纤毛虫,可选择晴天上午用硫酸锌粉或三氯异氰脲酸处理,但要避开河蟹蜕壳高峰期;如河蟹口吐黄水或绿水,肠道无食水肿,肝丝变粗或萎缩,肝脏发白或糊化,可能感染了病毒性疾病,几乎难以治愈。这种病开始以死大蟹为主,慢慢死到小蟹,用化学消毒剂处理可能加大死亡数量和死亡速度。因此,不建议使用化学消毒剂处理,建议停喂冰鱼,提前上市,降低经济损失。

黑猪养殖有前景,但需谨慎!


黑猪成为稀罕物规模养殖需谨慎编者按:近年来,一股黑旋风迅速在猪肉市场上刮起。黑猪与普通品种白猪相比,用纯粮饲养,生长周期长,瘦肉率高,猪肉肌内脂肪含量高,味道香,消费者吃了放心,尽管价格远远高于普通猪肉,但黑猪肉还是受到广大消费者的热捧。那么,养殖黑猪是个怎样的过程,在成本投入及养殖利润方面与普通品种的白猪相比有什么差别,在城镇开设黑猪肉直营店又有什么风险呢?本期以山东地区几家黑猪养殖场为例,向读者朋友分析上述问题,以期能够为您的生产经营和决策提供借鉴。

一、天价黑猪肉是怎样形成的

与市场上20元1公斤的普通猪肉相比,动辄上百元1公斤的黑猪肉,价格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天价。那么,黑猪到底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长?黑猪肉为什么价格高呢?为此,笔者走访了山东绿源新食品有限公司的黑猪养殖场及屠宰场。

据养猪场负责人张训照介绍,喂养黑猪所用的饲料是公司研制的纯粮饲料,包括玉米、豆粕、麸皮、米糠等,不含任何添加剂。张训照与养猪场周边15公顷土地的粮食种植户签订了协议,这些农户在庄稼种植过程中不得施用任何化肥和药剂,全部用养猪场的猪粪施肥,收获的粮食,该公司以每公斤高出市场价0.2元的价格予以回收,从而保证得到绿色饲料。黑猪生长周期长,普通猪一般五六个月即可出栏,而公司养殖的徒河黑猪一般要经过12~15个月出栏,瘦肉率可以达到45%。

另据公司饲养员介绍,为了让黑猪肉更结实,饲养员每天都要让猪锻炼3次,既有长跑也有跨栏,每次半小时左右。为了预防黑猪感染疾病,该公司已经研制出了中药防控技术,在饲料中添加中药进行防控,并使用中药治疗猪病。公司采用微生物发酵床饲养黑猪。猪舍内全部铺设了一定厚度的谷壳、锯末等有机物垫料,与有益微生物发酵剂混合后完全发酵。猪的排泄物会通过微生物发酵、降解、消化,从而实现免冲洗猪圈、免清理粪便、无污水流出、无臭味、无环境污染。在屠宰方面,据屠宰场负责人孙凤银介绍,黑猪屠宰之前要禁食24小时,每10头一组,从进入屠宰场到屠宰加工完毕,大概需要半个小时。现在对徒河黑猪的宰杀采用的是电击方式,几秒钟内就可以造成猪的脑死亡。瞬时击晕后,按照程序,专业人员对猪体进行放血、气吹、屠毛、悬挂、冷吹、32小时冷排酸等,最大程度地减少应激反应,保证猪肉肉质。

二、黑猪与普通白猪养殖成本对比:养一头黑猪的钱能养三头白猪

在平度市店子镇的黑猪繁育基地,养殖场负责人黄林波养了2000头黑猪,他把黑猪从出生到屠宰的花销算了一笔账。

一头黑猪,出生即有500元的母猪饲养成本,生长周期12个月,平均每天需要2.5公斤饲料(包括玉米、豆粕、麸皮),按照当前市场价计算,饲料大约每公斤3元。另外,还需添加野菜、瓜果等辅料,每头猪需500元左右。维护一个规模化的黑猪养殖场包括发酵床投入、养殖场工人工资、水电费、设备折旧等成本,分摊到每头猪大约为1000元。黑猪出栏后,屠宰、精分割、物流以及保鲜费用,每头约合600元。如此算来,养殖一头黑猪的成本为5000~6000元。

养殖一头普通品种的白猪又需要花费多少钱呢?莱西市甲瑞村一处养猪场的场主郝希莲告诉笔者,一头白猪的生长周期是6个月,白猪吃的是复合饲料,一头猪饲料成本为1300~1400元,猪舍维护成本分摊到每头猪约合300元。由于白猪出栏都是屠宰企业来收,屠宰运输成本为零。这样一算,养一头白猪的成本为1600~1700元。同样是养猪/,养一头黑猪的成本足够养3头白猪。

三、黑猪与白猪养殖利润对比:白猪赚钱快农户更偏爱

按照一头出栏黑猪115公斤计算,可以屠宰出25公斤精瘦肉、20公斤五花肉、15公斤肥膘、15公斤下货、10公斤排骨、7.5公斤猪皮、5公斤油脂、4公斤杂骨。按照市区黑猪专卖店的售价,25公斤精瘦肉4000元,20公斤五花肉2000元,15公斤肥膘200元,15公斤下货200元,10公斤排骨1600元,7.5公斤猪皮80元,5公斤油脂20元,4公斤杂骨300元,合计8400元。去除5000~6000元的成本,每头黑猪销售所得为2400~3400元,再去除进入超市、专卖店的费用,净利润约900元。

目前,一头白猪从养殖场出手能卖2300元左右,净利润600~700元,一年出栏两次,比养殖黑猪利润高。

四、开设黑猪肉直营店经营成本高,开拓营销新模式很重要

自2009年以来,山东济南陆续开了许多家黑猪肉直营店,黑猪品种有莱芜黑猪、徒河黑猪、太湖黑猪等。经过一番市场博弈之后,有的独占鳌头,也有的落寞退场。据了解,大部分直营店关门的原因是猪肉产品质量不过关和没有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

高昂的店面房租、员工工资和有限的供应量,这些成本最终会被转嫁到产品上,但如果产品定价太高,则导致消费者望而却步,最终就会丢掉市场。除了严格把产品质量关之外,如何消解高昂的成本就成了开专卖店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据青岛里岔黑猪繁育养殖基地董事长赵波看来,开设直营店实际上就是搭建了一个与消费者沟通的平台。目前,里岔黑猪繁育养殖基地已分别在胶州、青岛、济南、淄博开设四家直营店,会员人数近万人。赵波认为,固定会员后,可能会取消专卖店,以配送形式最终形成一种农(产品)消(费者)对接的新模式。(山东和树玲)

蟹农们真正的秋冬季节马上来临,你家的大闸蟹将会面临种种问题,一定要做好防范工作!


中秋节刚过,各地批发市场水产品价格大幅“跳水”,特别是吵得沸沸扬扬的大闸蟹价格更是比节日当天下降一半。中秋节吃大闸蟹,更多是为了烘托节日的气氛,真正质量上乘的大闸蟹还是在10月下旬以后。近日随着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明显下降,秋意越来越浓。秋季又是河蟹全年养殖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既是河蟹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同时也是河蟹极易发生死亡的一个时期。如果在这一阶段养殖户稍有松懈,不注意加强管理,往往会造成河蟹的大批死亡,给养殖生产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使全年养殖生产功亏一篑。因此,如何增强河蟹秋季养殖管理,预防意外死亡,是保证全年河蟹养殖效益的关键所在。
一、引起河蟹死亡的三个因素及其防治方法
1、昼夜温差较大造成河蟹“感冒”从而引起死亡
由于入秋后昼夜温差较大,水体温差变化也大,特别是秋季雨水天气多,雨后水体温差有时甚至会达到9—10℃左右,一些体质差的河蟹对这种较大幅度的温差变化往往很难适应,极易患“感冒”,进而引起食欲不振,呼吸困难死亡。对这一现象应在日常生产中注意适时调控水位,防止水温剧烈变化,天气变化较大时适当加深水位,注意注入的新水与老水的温差不要大于3℃,定期用石灰水消毒。此外,水面多留些漂浮植物,如水葫芦、水花生等覆盖物,但不要大于水面的1/2,对保温控温也可以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2、因投饵不当引起死亡
入秋后昼夜温差大,气压、水温变化随之加大,河蟹的食欲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过度投喂植物性饲料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死亡,出现所谓“胀死”现象。此时应增加投喂小鱼、蚯蚓、螺蛳等蛋白质含量较高易消化的饵料,食物中定时加抗菌素和生长素,辅以少量植物性饲料,既有利河蟹消化吸收还有利河蟹增肥壮膘。投食要做到定时定量,水温下降时要相应减少投饵量。同时注意不投不洁饵料,以免引起河蟹的肠胃疾病。
3、及时捕捞,预防和减少自然死亡
河蟹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随着一次次的蜕壳,体积变大,体重增加,进入秋季(9—11月)特别是“霜降”前后(10—11月)都会有一批二年生的河蟹性腺发育成熟,由“黄蟹”蜕壳变成“绿蟹”,性腺成熟的河蟹由于体内渗透压升高,刺激成蟹进行降河洄游,到浅海去繁殖后代。这就是俗话说的“西风起,蟹脚痒”,这时如不将其及时捕捞上市,继续留在淡水环境中饲养,极易导致河蟹发生逃逸及不能适应淡水低渗透压,生理失调死亡。现在一些养殖户为片面追求效益往往将已成熟达上市规格河蟹进行囤养,待市场量少、价高时进行出售,这时更应注意对性成熟“绿蟹”进行及时分拣抓捕出售,避免因自然死亡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捕捉河蟹的几种方法
秋冬两雹正是河蟹捕捞的旺季,成蟹需尽快起捕销售,幼蟹应尽快捕捉投放或并塘。因为河蟹能在水中生活,又能上岸活动,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又会掘洞而居,所以捕捞较为困难。捕捉成蟹,人们常利用其生殖洄游习性,在其洄游通道上进行捕捉。与成蟹相比,幼蟹却不具有这一习性,捕捉起来就更为困难。因此,人们总结了以下几种捕捞方法。
1、地笼捕捉法
幼蟹由于增长体重及脱壳的需要,摄食较为旺盛。在水温适宜的情况下,它们常在池边浅滩处及水草丛中寻找食物,这时捕捉幼蟹可设置地笼、网套等捕捞工具,一般在第一天晚上放置,第二天早上起捕。由于幼蟹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常在夜晚出来找食,在地笼中先放入河蟹喜食的鱼肉动物内脏等饲料进行引诱,效果会更好。
2、抄网捕捉
水草是幼蟹培育池中不可缺少的物质,由于水草幼嫩、可口,还能起到遮荫避暑的作用,幼蟹常在这里栖息捕捉时,可用手抄网等工具快速抄入水中,然后迅速地连水草一起捞起,由于幼蟹较为敏捷,遇声响后立即下潜而落入网袋,剔除杂物,即可一一捕捉。
3、拖网捕捉
若池中幼蟹密度较高,可用拖网捕捉。捕捉时,可将拖网沿池边来回拖拉,幼蟹会被动进入网袋,起网后即可捕捉。使用这种方法,常在并塘后的幼蟹池中进行,使用时要注意次数不能过多,防止搅浑水体,引起池中缺氧,造成存塘幼蟹死亡。
4、流水刺激捕捉
将池水排干,幼蟹常钻入洞中或潜入底泥。这时,可利用幼蟹具有逆流而上的习性,用微流水刺激,待幼蟹出来时捕捉。方法是在池中央开一道小沟,在池塘的一边缓慢进水,另一边以相同的速度出水,在水流处,常有许多幼蟹逆流而行,进入小沟,捕捉起来极为方便。
5、搭巢捕捉
利用幼蟹穴居的习性,在捕捉时,可事先有意识地投放砖块、瓦片等障碍物,待池水排干后,幼蟹会自动地钻入其中,掀开砖块、瓦片即可捕捉。在冬天,池水抽干后,沿池边用湿草包、水草团、农用薄膜等覆盖。因其中温暖,幼蟹会以此为巢穴,捕捉时,可顺次地掀开这些覆盖物。
6、挖洞捕捉
池水抽干后,幼蟹常钻入洞中。发现蟹洞,可用小铲沿池边挖穴,挖到洞底,即捕捉。
7、干塘捕捉
将池水快速抽干,因幼蟹来不及打洞而暴露池底,可直接下水捕捉。综合使用上述各种幼蟹捕捉法,可干净、彻底地捕完池蟹。
【中国郑露整理采编】

定期消毒不一定全对,正确的处理方式了解一下!


很多小龙虾养殖户都有一个习惯:定期消毒!或是一碰到龙虾出现问题,二话不说,先泼消毒剂。请问:大家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很多朋友往往都说不清楚。

或许也是在一些消毒产品说明书上看到的,确实,市场上消毒产品琳琅满目,有些“消毒剂”说明上有类似说法“定期使用,防治虾病”。其实呢,从养殖生态学角度以及一线实际积累的经验来看,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为什么呢?我们来一一分析。

定期消毒不一定对

我们每一口池塘,就好比一个单独的小村庄,村子里面有水稻田,有猫狗,有老鼠蟑螂,还有村民。

做一个类比,我们池塘里面的鱼虾,就好比村民,这个是最重点保护的,藻类就好比水稻,能够吸收肥料,产生氧气,猫狗比作有益细菌,老鼠蟑螂自然就是有害细菌,很多时候小狗也能帮着清除一些残羹剩饭,好比池塘里面的残饵粪便,老鼠蟑螂就不用说,人人喊打!

池塘里面的有害细菌,也是这样的。如果定期使用消毒剂,对池塘大规模释放有毒物质的同时,是会死一些有害菌,但也会死很多藻类和有益菌的!

消毒剂的作用是有时限,从6小时到48小时不等,消毒剂作用消退后,这些浮游动植物及细菌死掉的尸体,都是蛋白质,都是细菌培养基,如果水质不好,很快,一些残留的,生命力强的细菌,又会利用这些营养源重新繁殖,扩大,然后,隔一段时间,池塘好像就又不正常了!然后又消毒,杀虫,杀菌!进入一个死循环!经常使用消毒剂的池塘,想达到稳水的目的,几乎不可能!

所以,定期消毒,杀虫,不一定是对的,会破坏池塘环境。鱼虾往往长不好。

正确的处理方式

池塘养殖,若是需要消毒,一定要及时补充有益菌,让有益菌快速繁殖,占据优势位置,而且要定期补充,保持有益菌优势,这样池塘的水色才会保持稳定。

1、放苗前,如果有彻底清塘,放苗前不要再消毒。只需要在进塘前,把鱼虾苗药浴一下,可以使用虾蟹优维或VC应激灵,浸泡几分钟,放进池塘,做好抗应激工作就好;

2、平时养殖过程中,注意调好水改好底,若是发病了,按照专业人员建议,选择消毒剂。不同病害,水质,使用消毒剂也是有讲究的,且持续时间也不一样。可选用10%复合碘溶液等。这些都是养殖细节。

3、消完毒后,根据选择消毒剂种类,在12-48小时内,赶紧使用有益菌,补菌,调水,培水。例如使用枯草芽孢杆菌,EM菌等,全塘泼洒。这样能够很好的分解死藻,残菌,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维持水体环境正常。

好了,今天我们就虾塘是否需要定期消毒做了一个阐述,大家觉得如何呢?如果有个人观点,不妨在评论区表达,一起来讨论学习!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844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