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黄粉虫要注意什么问题

1)准备工作

开始放养黄粉虫以前,应对所有工具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消毒。饲养室用2%的来苏儿溶液喷洒消毒地面,再用菌技杀消毒剂喷雾消毒空间。

饲养盘(木盘)内上缘以下贴一圈塑料胶带,防止黄粉虫逃跑。在室内彻底消灭黄粉虫的天敌,如蜘蛛、蚂蚁、壁虎、老鼠等。饲养室要打扫得清洁卫生。

2)温度、湿度

黄粉虫饲养适宜的温度为25-30℃,空间湿度60%,温度和湿度若高于或低于以上标准,黄粉虫的生长发育要受到一定影响,饲养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对温度、湿度进行调节和控制。

3)清洁卫生工作

饲养室经过彻底清扫和消毒以后,要经常保持清洁卫生,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保持饲养室和饲养盘的清洁卫生。

②吃剩的青饲料要及时清理,以防腐烂变质。

③及时清理蜕下的干皮和幼虫的粪便。

黄粉虫的粪便像细沙,若堆积过厚,会影响其活动和吃食,必须定期清扫,5-7天清理一次即可。清理的方法是,准备做清理工作的前一天,不要往饲养盘内投放麦麸、玉米皮等,可以投放一些青饲料,尽量让幼虫把原有的饲料吃完。清理时,将幼虫、饲料、粪便全部倒入筛子,把粪便筛出,再将幼虫倒入消过毒的盘内。

4)冬季和夏季的管理

冬季采取供温的办法提高饲养室的温度,使之达到25℃左右。夏季高温季节,要通风降温,疏散幼虫降低密度,不使群体内温度升高;防止太阳直射。每年夏季若不采取积极措施,都会造成黄粉虫大批死亡。

相关知识

肉牛冬季饲养管理要注意什么


冬季,牛处在纯消牦饲料状态,饲料利用率、出栏率都很低,从而形成夏饱、秋肥、冬瘦、春乏的恶性循环,经过一个冬季掉膘可达25%~30%。要解决此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

1.注意保温

牛舍保温性能要好。不漏雨、不透风,地面不潮湿、清洁卫生,室温保持在10℃~18℃为宜。

2.牛舍通风

由于冬季暖棚牛舍封闭严密,舍内外温差大,加之牛呼吸散热、排泄粪尿等原因造成舍内湿度大,氨、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含量过高,影响牛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注意要及时进行通风换气。

3.保持卫生

要注意保持暖棚牛舍的卫生,才能保障肉牛的正常生长发育,具体措施是:每天在喂牛时要清除牛粪;打扫牛舍及饲槽,每天喂完牛之后要扫净剩料,及时扫净饲槽;牛舍的消毒,每月进行一次,用1%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牛舍地面和墙壁喷雾消毒,氨味浓时用过氧乙酸消毒,牛舍门口可用生石灰消毒。

4.科学饲喂

饲料是育肥牛增膘长肉的物质基础,必须合理搭配。日粮为干青草5千克、青贮玉米秸秆8千克、酒糟10千克、玉米粉3千克、豆饼0.5千克,尿素100克、食盐50克。每天饲喂三次,即早晨6点、中午12点、下午6点各喂一次。料要少添、勤添,每次采食时间1~1.5小时,不要使牛吃得过饱,从而让牛在每次饲喂时都保持旺盛的食欲,以提高饲料利用率,

5.供足饮水

冬季,牛以吃干草料为主,所以要供给充足的饮水、饮水不足,不但影响牛采食,也影响牛对饲料的消化和利用,使牛的被毛、皮肤干燥,精神不振。日饮水3次,采食后1小时饮水,供给的水要清洁卫生、温度要适宜,以20℃左右为宜。

6.多晒太阳

在天气晴朗时,要把牛牵出舍外晒太阳。同时要刷拭牛体,既町预防皮肤病和体外寄生虫病的发生,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牛对寒冷的抵抗力,对肉牛增膘较为有利。

肉雏鸭饲养要注意些什么


肉雏鸭具有生长迅速、产肉多、饲料报酬高、生产周期短的特点。近年来,随着肉鸭生产的扩大.养殖户在饲养程序、管理方式等方面已获得许多成功的经验.但仍存在一定的误区。

1没有准备充足就进雏

有些养殖户进雏前的准备工作没做到位。供暖设备不足,饲具未进行彻底消毒,或棚顶、墙壁、地面污染物未清理干净就进行消毒,甚至根本不进行消毒就使用。一般进雏前的12~24小时应把鸭舍温度升到规定要求后再进雏。垫料要经常消毒晾晒,防止发霉。

2忽视育雏温度、湿度的调控

育雏舍温度的高低对雏鸭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当温度过低时,雏鸭常互相拥挤,发出吱吱尖叫声,卵黄吸收不良,生长缓慢,极易诱发疾病。如果温度过高则远离热源,张口喘气,皮肤干燥,羽毛粗乱,饮欲增加,影响雏鸭采食与增长,严重的会引起中暑而死亡。一般育雏舍的温度:1周龄2922~3222,2周龄2622~2922,3周龄2122~2522.4周龄1622~2022,5周龄后152255常温。饲养前期,尤其是在1周龄内要保持适当的温度,这也是饲养肉鸭能否成功的关键。潮湿对雏鸭的危害也很大。湿度过大,雏鸭易着凉,导致感冒、下痢等疾病的发生。同时,雏鸭散热受到抑制,会影响其新陈代谢,降低对疾病抵抗力。一般湿度保持在60%~65%。随着雏鸭日龄的增长,采食、饮水与排粪量增加,加之鸭在饮水时喜欢用喙将水均匀地涂抹于全身羽毛上来润泽羽毛,容易弄湿饮水器周围的地面和垫料,使舍内湿度增大。因此,应做到勤换垫料。经常通风换气,降低舍内的湿度,保持舍内干燥。

3光照制度不合理

光照时间的长短对鸭的采食和活动有促进作用,过短或过长都会影响鸭的生长。3日龄内每天光照21~24小时,以便雏鸭熟悉环境,寻食和饮水。4日龄后,白天利用自然光照,早晚开灯喂料。

4饮水与开食时间掌握不当

有的雏鸭初饮时间太短,不能及时饮到水而发生脱水;饮水温度过低,使用凉开水;开食过晚,雏鸭饥饿而采食大量饲料,由于雏鸭消化器官功能尚不完善而引起消化不良、糊肛、下痢等疾病。

正确的方法应该在雏鸭转入育雏舍稍适休息后即饮水。在饮水中添加5%葡萄糖(或白糖)、电解多维和氟苯尼考(或恩诺沙星),连饮3~5天。1周内要饮用温开水,水温以18℃~25℃为宜。此外,要防止缺水、断水或间断饮水,不然会使雏鸭暴饮、抢水而导致水中毒。

开食应在1/3的雏鸭有寻食表现时进行。开食料可用颗粒料、粉状湿拌料或半生米饭等,实践证明用颗粒料开食,肉仔鸭生长发育较好。1周龄内的雏鸭应采取自由采食,并保持盘(槽)内有饲粮/,随吃随加。2周龄时采用定时饲喂,每昼夜6~7次,3周龄以上每昼夜4~5次,若喂料时发现上次喂的料还有剩余,应酌情减少一些,反之,应增加一些。为防止饲料浪费,最好用饲槽给料,每只鸭所占的料槽宽度应在3厘米以上。

5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

一般雏鸭的饲养密度为1周龄20~30只/平方米,2周龄10~15只/平方米,3周龄9~10只/平方米,4周龄7~8只/平方米,5周龄6~7只/平方米,6周龄4~5只/平方米。合理的通风,会使雏鸭生长发育快、新陈代谢旺盛,并及时排出舍内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应在温度较高的中午打开门窗通风,但不能有贼风,防止鸭群受冷而引起感冒。较冷时也可以提高舍温1℃~2℃再进行通风。

肉牛育肥要注意哪些问题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低脂肪的牛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牛肉的价格居高不下,使肉牛的育肥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好项目。下面笔者就如何加强育肥肉牛的科学饲养、防病保健、制度建立、消毒等管理措施做一探讨,以期对养殖户有所裨益。

1运用科学饲养技术

1.1分群、分阶段饲养

1.1.1按牛的品种、性别、年龄、强弱等分群饲养,避免随意改动和突然变换,以保证牛体正常发育和健康的需要。

1.1.2按阶段合理配制饲料。幼龄牛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增重以肌肉为主,所以需要较多的蛋白质饲料(饼粕类);而成年牛和育肥后期增重以沉积脂肪为主。所以需要较高的能量饲料。

1.1.2.1精、粗饲料比例应适当。前期粗料为55%~65%,精料为45%~35%;中期粗料为45%,精料为55%;后期粗料为15%~25%,精料为85%~75%。

1.1.2.2肉牛育肥前期营养水平不宜过高,营养类型以中高型为好;育肥中期一般为45~50天,科学搭配日粮,精料由少到多,每100千克体重应喂1.5~2.0千克,尽量满足增重时的营养需要,设法使牛多吃、多休息,以利长膘;育肥后期一般为20天左右,这一时期牛不大喜欢吃草,也不喜欢活动,应经常刷拭,适当增加精饲料与食盐喂量,如食欲较差,应适当减少精饲料喂量,限制饮水量,控制活动。

1.1.2.3一般来说颗粒料的效果优于粉状料,肉牛日增重增加明显。

精料粉碎不宜过细,如玉米粉碎粒度应在1毫米以上,高粱粉碎粒度应为1毫米。粗饲料以切短利用效果最好,粗饲料切割粉碎长度以5~10毫米为宜。麦秸喂前应铡短后氨化或微贮,玉米秸应先青贮后饲喂,青贮玉米是育肥牛的优质饲料,饲喂青贮料时,在较低的精饲料水平下,就能达到较高的肉牛日增重,同时,按玉米青贮干物质的2%添加尿素,能获得很好的效果。青干草晾干后及时保存在草棚内或堆垛,防止雨淋或曝晒。各类饲草料喂前除去尘土、铁丝、碎石等杂物。

1.2创造良好的肉牛饲养环境

良好的饲养环境能促进牛体健康成长和繁殖,并能防止多种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疾病的发生,所以牛舍要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干燥,冬天能保暖,夏天能防暑,排水通畅。舍内温度以9℃~16℃,湿度以50%~70%为宜。运动场应干燥无积水。每头成年牛占地面积约3平方米,圈内设饲槽,圈外应有向阳、遮阳、拴系的场地和饮水槽,并经常刷洗牛体。

1.3保证适当的运动

每天上午、下午让牛在舍外自由活动1~2小时,使其呼吸新鲜空气,沐浴阳光,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钙盐利用,防止缺钙。但夏季应避免阳光直射牛体。

1.4合理饲喂并供给充足的饮水

由于肉牛饲喂方法不当或饲料不干净等原因,肉牛瘤胃、瓣胃往往容易沉积杂物,造成食欲不好、消化不良。此时宜空腹灌服1%的小苏打水,待牛排出杂物后(以拉黑色稀粪为判断标准),再开始饲喂育肥饲料。健胃后的牛精神好、食欲旺盛。让牛只有充分的反刍与休息时间,减轻劳动强度与活动次数。饲喂/顷序一般先粗后精,先干后湿,少喂勤添。草拌料时,应冬拌干,夏拌湿,不喂霉烂变质的饲料。每天饮水2~3次(夏天3~4次),冬天水温应在0℃以上。

1.5坚持定期驱虫

驱虫对于增强肉牛牛群体质,预防或减少寄生虫病和传染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每年春秋两季对牛群各进行1次驱虫,犊牛在1月龄和6月龄各驱虫1次。有条件的最好在驱虫前做粪检,弄清牛群内寄生虫的种类和危害程度,也可根据当地寄生虫病发生的情况,有的放矢地选择驱虫药。很多养牛户常用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等药物对肉牛进行驱虫,但由于所买驱虫药物含量达不到规定标准,以致驱虫效果不理想。笔者向大家推荐芬苯达唑,在每吨饲料中添加0.5千克芬苯达唑,按正常饲喂方法饲喂,对牛体内体外的寄生虫均有良好的驱除效果。

1.6预防各类中毒病的发生毒素和毒性物质不仅可使牛中毒,而且损伤牛体的免疫功能,致使许多疫病乘虚而人,因此,不得饲喂有毒的植物、霉变的饲草、糟渣、带毒的饼粕。不在被工业三废和农药污染的地区放牧、饮水。防止牛吞食含有鼠药的果片、蔬菜和被毒死的鼠。

2采取综合措施防止疫病传入

2.1牛场布局要利于防疫

牛场的位置要远离交通要道和工厂、居民区。办公区和生活区分开。生产区和牛舍人口处应设置消毒池。贮粪场和兽医室、病牛舍应设在距牛舍200米以外的下风向处。

2.2坚持自繁自养

牛场或养牛户应有计划地实行本场繁殖、本场饲养,避免从外地引进病畜带人传染病。

2.3引进牛时要检疫

须从外地买牛时,要调查购人地与引进地气候差异,以防气候变化太大造成应激性疾病。一定要从非疫区购买,购买前须经当地动物卫生部门检疫,签发检疫合格证明书,以便万一购入带病牛时能方便追偿损失。对新购入的牛进行全身消毒和驱虫后,方可引入场内。进场后应隔离于200~300米以外的地方,继续观察1个月,进一步确认健康后再并群饲养。

2.4建立严格的防疫制度

2.4.1谢绝无关人员进入牛场。必须进入者,须换鞋和穿戴工作服、帽。场外车辆、用具等不准进入场内。

2.4.2不从疫区和市场上购买草料。

2.4.3本场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也要更换工作服和鞋、帽。

2.4.4患有结核病和布氏杆菌病的人不得饲养牲畜。

2.4.5不允许在生产区内宰杀或解剖牛,不把生肉带人生产区或牛舍。不得用未经煮沸的残羹剩饭喂牛。

2.4.6消毒池的消毒药水要定期更换,保持有效浓度,工作人员进出门口时必须从消毒池上通过。

2.4.7消灭蚊蝇等吸血昆虫,防止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传播。

3有效消毒

3.1预防性消毒

每年春秋季节对场地、牛舍和用具各进行1次全面大清扫、大消毒;以后牛舍每月消毒1次,厩床每天用清水冲洗,土面厩床要勤清粪、勤垫圈。每次产犊前后产房都要消毒,达到预防一般传染病的目的。

3.2随时消毒

在发生传染病时,对病牛和疑似病牛的分泌物、排泄物以及污染的土壤、场地、圈舍、用具和饲养人员的衣服、鞋帽都要反复进行彻底消毒。

3.3终末消毒在病畜解除隔离、痊愈或死亡后,或者传染病扑灭后,为了消灭疫区内可能残留的病原体,可用10%~20%石灰rǔ、2%~5%火碱、0.5%~1%过氧乙酸或1/300菌毒敌等进行全面彻底消毒。

3.4做好无害化处理

肉牛牛粪内常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和虫卵,应掺入消毒药或用发酵法集中做无害化处理。

4建立科学的的免疫管理制度

4.1建立合理的免疫程序

在防疫过程中,要考虑本地区疫病流行状况、母牛母源抗体状况、不同日龄牛发病季节、免疫间隔时间以及以往免疫效果等因素,还要根据各种疫(菌)苗的特性来合理安排免疫接种。

4.2疫苗的正确使用和保管

预防牛传染病常用的疫(菌)苗要按照说明书要求的用法、用量进行。要专人采购保管,以确保疫(菌)苗的质量。活疫(菌)苗运输、保存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受热,必须低温冷冻保存.灭活苗要求在4℃~8℃条件下保存。使用前要逐瓶检查。观察疫(菌)苗瓶有无破损、封口是否严密、瓶签是否完整、是否在有效期内、剂量记载是否清楚、稀释液是否清晰等,并记下疫(菌)苗生产厂家、批号等,以备案检查。疫(菌)苗的使用应按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接种疫(菌)苗必须由技术人员操作,其他人员协助。疫(菌)苗接种前,应检查牛群的健康情况,病牛应暂缓接种。接种疫(菌)苗用的器械(如注射器、针头、镊子等)都要事先消毒好,最好每接种1头牛换1个注射针头。接种疫(菌)苗时,不能同时使用抗血清,消毒剂不能与疫苗直接接触。在免疫接种过程中,疫(菌)苗不要放置于日光下暴晒,应置于阴凉处。疫(菌)苗一旦启封使用,必须当天用完,不能隔天再用。

5对病牛及时采取处置措施

发现疑似病牛应及时隔离,尽快确诊,并迅速上报。病原不明或自己不能确诊时,应采集病料送人有关部门检验;确诊为传染病时,应迅速采取措施。对全牛群进行检疫,病牛隔离治疗或淘汰屠宰,对假定健康牛进行紧急预防接种,或进行药物预防;被病牛和可疑病牛污染的场地、用具、工作服及其他污染物等必须彻底消毒,吃剩的饲料及粪便、垫草应烧毁;病牛及疑似病牛的皮、肉、内脏等须经当地兽医卫生监督机构检查,根据规定分别做无害化处理。屠宰病牛应在远离牛舍的地点进行,屠宰后的场地、用具及污染物,必须进行严格消毒。

雏鸡饲养管理要注意的十点关键问题


养鸡成败的关键在于育雏,育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雏鸡的生长发育、成活率、鸡群的整齐度、成年鸡的抗病力及成年鸡的产蛋量、产蛋高峰持续时间,乃至整个养鸡产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搞好雏鸡的饲养管理十分重要。

1.育雏前准备

在进雏前要将育雏舍彻底打扫,把料槽、水槽等用具清洗干净,并进行严格的消毒,如果是地面平养育雏,在进鸡一周前还要将垫料在阳光下曝晒。在进雏前要对育雏舍提前生火预温,尤其是在晚秋、冬季、早春,一定要提前3天生火,让墙壁、地面、设施都热透,这样舍内的温度才比较平稳,容易控制。

2.适宜温度和湿度

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提供适宜的温度可以有效提高雏鸡成活率。由于雏鸡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雏鸡对温度十分敏感,温度过低,雏鸡易扎堆,容易挤压而死亡;温度过高,雏鸡体内水分易蒸发,造成雏鸡脱水,影响雏鸡的生长。一般要求第一周雏鸡舍为32~35℃,以后每周下降2~3℃,降温幅度不能过大。湿度过高过低也不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1~10日龄为65%~70%,10日龄后保持在55%~65%。

3.科学饲养

在雏鸡开食前要先饮水,在1~7日龄,可在饮水中加葡萄糖和电解多维,以利于雏鸡卵黄体的吸收。1周龄后可饮用自来水,要保证水的清洁,凡不能断水。每天将饮水器用高锰酸钾消毒一次。雏鸡一般在孵出后24~6小时开食。开食料可用小米、碎玉米等,3日龄后逐渐换为配合饲料。饲喂次数1~5日龄每天饲喂5~6次;46日龄以后饲喂4~5次。每次不宜饲喂得太饱,要少添勤喂,以饲喂8成饱为宜。饲喂时要随时注意饲料的消耗变化,饲料消耗过多或过少,都是雏鸡患病的先兆。

4.合理的光照

光照能够提高雏鸡的新陈代谢,增进食欲,使红细胞血红素含量增加;使鸡皮肤里T~脱氢胆固醇转变成维生素D,促进体内钙磷代谢。实践证明,光照时间长短与强弱,光照的颜色与波长,光照刺激的起止时间,黑暗期是否连续与间接,都会对鸡的活动、采食、饮水、身体发育,性发育产生重要影响。一般第一周采用全天24小时光照,第二周19小时光照,自第三周开始,密闭式鸡舍每天8小时光照。光照强度具体应用时,每15平方米鸡舍在第一周时,用1~40瓦灯泡,悬挂于离地面2米高的位置,第二周开始换用25瓦的灯泡。

5.通风换气

雏鸡新陈代谢旺盛,单位体重所需的新鲜空气和呼出的二氧化碳及水蒸气量多,鸡粪中还不停的释放出氨气。不良的舍内环境因素,将给鸡只带来应激,影响鸡只的正常活动,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增加机体疾病感染几率,使鸡生长发育不同程度的受阻。所以育雏室应特别注意通风换气。育雏室通风换气与保温是一对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办法,就是早春,晚秋和冬季,在空气寒冷而又缺乏通风设备时,在鸡吃料时通风。由于鸡群正吃料,处于活动状态中(www.nczfj.Com/),这时舍温下降2~4℃对鸡体基本无妨碍,但是要避免直面风吹扑。等鸡群吃完料,鸡群中有2/3数量的鸡开始或正在饮水时,再关闭窗户。严禁鸡休息时开窗通风,否则鸡容易发生感冒,或者因此诱发呼吸道疾病。最好的办法是在房顶设置天窗,或者在房檐下高窗部位安装换气扇。

6.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直接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特别是雏鸡的整齐度。密度过大,鸡的活动范围小,鸡群挤压,采食不均匀,使雏鸡发育不整齐,出现大小不一;密度过小,造成鸡舍和设备的浪费,不保温,经济效益低。一般以每平方米面积饲养1~7日龄的雏鸡20只为宜。以后随着日龄的增大,逐渐减少饲养只数。调整时应将弱小的雏鸡单独饲养,使其能逐渐生长为大群水平。

7.断喙

在饲养过程中,雏鸡经常发生啄癖现象,断喙是防止鸡发生啄癖的最有效措施,而且能防止浪费饲料。断喙最好在6~10日龄进行,断喙前后3天应在饲料中加2毫克维生素K,减少应激反应。断喙后流血的鸡,应及时补烙,直至全部停血为止。断喙后要保证水料充足,并加强鸡舍通风,让断喙鸡只能够充足呼吸到新鲜空气,增强心肺功能。

8.加强管理

饲养员要经常检查雏鸡采食、饮水情况,通过观察雏鸡的精神状态,挑出弱雏、病雏。每天早上应观察鸡粪,正常应为灰白色,上面有一层白色尿酸盐,稠稀适中,呈卷曲装。如发现粪便不正常,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9.保持环境安静,搞好卫生和消毒

雏鸡非常胆小怯弱,对周围环境的微小变化,都非常敏感。外界的任何干扰都会使雏鸡惊群,致使雏鸡互相挤压而引起死亡。因此,育雏室要保持环境安静,防治猫狗等进入惊扰;谢绝外来人员参观。搞好育雏舍内外及育雏用具卫生和消毒,消毒时要两种或两种以上消毒液交叉使用。

10.制定合理的防疫制度,搞好防疫和驱虫

根据雏鸡的品种、育雏季节以及当地疫病的流行特点,制定适合本场的防疫程序。驱虫药和疫苗一定要用可靠厂家生产的,并按要求进行运输和保存,按使用说明进行使用。

第一次饲养宠物需要注意的问题


1、小狗狗最好是在专业犬舍或者个人繁殖者那里买。因为这个可以保证小狗的健康。而且一般这样的小狗都是注射过疫苗的。如果是从街边狗贩子手里买的小狗,建议您带着小狗去宠物医院做一下详细的检查。并跟医生沟通好应该注射疫苗的时间。因为狗贩子手里的小狗因为曾经生长环境的复杂无法保证它的健康。而且狗贩子大多都会为贩卖的小狗注射血清。这样你就无法确定小狗是不是生病了。等到发病时,一切都晚了。

2、刚刚到一个新环境,小狗也许会因为不安而不停的吠叫,尤其是在晚上熄灯睡觉时。这个时候作为主人,你应该准备好足够的粮食和水,给它准备温暖而舒适的窝或垫子,用你柔软的旧衣服垫在上面,把窝放在它随时能看到你的地方(比如床边,卧室墙根),这样可以减少它的恐惧感。如果它依旧号叫,不要它一号叫你就开灯去安慰,安慰两次就可以了,几天之后它自然会安静的

3、是喂食的问题。幼犬一般1日3至4次喂食。如果是1个半个月以内的小狗。建议您喂幼犬专用奶粉(价格偏高)或者婴儿脱脂奶粉。婴儿米粉。燕麦粥。玉米面粥。这些东西都是便于消化而且营养成分比较适合小狗的。2个月以上的小狗,差不多就可以喂幼犬狗粮了。但是要泡软再喂。为了加强营养可以适当喂一些宠物专用营养品(对营养品下边会有详细的说明)

4、刚刚到家的幼犬是不能洗澡的。尤其是没打疫苗的幼犬。如果感觉比较脏可以用毛巾沾温水擦拭幼犬的身体。也可以买宠物专用的干洗粉干洗狗狗的身体(比较适合长毛犬)

5、刚刚到家小狗的排便问题。一般而言。小狗是不会非常自觉的定点大小便的。小婴儿还会随便拉尿呢。小狗也一样。这个时候主人要采取包容的态度。做好训练的准备。狗狗正常的BB颜色一般是:黄色或者黄褐色。也有偏黑些或者黄白色的。主要跟吃的食物有关。软硬适度。以用手拿起地面刚刚有些痕迹为最好。

6、无论天气多么热,狗是不能长时间吹空调的。尤其是小狗。尽量不要吹空调,这样非常容易着凉诱发疾病。就算是吹风扇。也不应该把风口对着狗狗吹。天气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暖。

7、3个月以内没有接受疫苗接种的小狗不应该带出门的。

8、有些小狗狗喜欢破坏东西。甚至咬主人的手和脚。因为乳牙生长,狗狗会觉得非常痒痒,一定非常不舒服。这时候要给它买一些磨牙的东西,比如磨牙骨(牛皮制作,可以吃),洁牙绳,狗咬棒,菜棍等等。咬手脚可能是喜欢的表现,小狗不知道拿捏力度,也许会疼,疼的时候就放开喉咙痛苦的大叫吧!叼衣服的狗,在玩具充足的情况下,可能是要求跟你一起出去。也可能是在抖动衣服的过程中,引起了它的好奇,毕竟狗更喜欢动态的东西。一旦它见衣服就叼,主人要扳开他的嘴,然后拿玩具给它,告诉它这才是玩具,必要时可以拍脑门和鼻子,或者训导一下。

9、有些狗狗会吃自己的便便或者吃土。这是缺乏微量元素,或者有异嗜癖。一般喂狗粮的狗狗,营养均衡,不会吃便便。纠正的方法除了营养要均衡还可以买宠物专用的厌粪片。

10、狗狗作为生命体跟人一样。会做梦。会打呼噜。会放屁。会流眼泪。遇到这些问题时不要诧异。这很正常。

稻田养殖罗非鱼需要注意的问题



上次我们为大家介绍了就鱼种的放养、日常管理、收鱼需要注意的事项等三方面介绍了如何使用稻田饲养罗非鱼,今天我们将详细为大家讲解稻田养殖罗非鱼需要注意的问题两点问题。

1、养鱼稻田的条件
养殖罗非鱼的稻田要选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不受旱涝、洪水影响,保水力强,阳光充足,水质和土壤酸性不过高,土壤肥沃的水稻田。

2、养鱼稻田的设施
(1)加高加固田埂。一般将田埂加高到40厘米,宽30厘米,并夯打结实,以防大雨时田埂溢水逃鱼,同时可防止黄鳝、泥鳅、鼠类等钻洞,造成漏水逃鱼。

(2)开挖鱼沟、鱼溜。在养鱼稻田开挖鱼沟、鱼溜,是为了在水稻浅灌、晒田、施化肥、施农药或遇到干旱缺水时,罗非鱼有比较安全的躲避场所,同时也有利于捕捞时集鱼。

鱼沟和鱼溜可在插秧前挖好或插秧后10~15天开挖。鱼沟的深度要求30~50厘米,沟的上面宽30~50厘米:根据稻田大小,可开成“田”、“目”等形的鱼沟。沿田埂周围的圈环沟要在靠田埂留下一行秧苗之内开挖,开挖鱼沟占用的秧棵可密植在靠田埂内侧的那行秧棵内。这样,既可为鱼沟遮荫,又弥补了挖沟所占的面积。尽管边行很密,但由于一边靠田埂,一边靠鱼沟,通风良好,阳光充足,稻禾长势往往比中间还好。

面积1亩以上的稻田可在田中央开挖“十”字形中央沟。4~5亩的长方形稻田可在田中央开“井”形沟。中央沟与环沟相通,环沟的两端要与进、出水口相接。在鱼沟的交叉处或田四角开长1米、宽66厘米、深66~100厘米的鱼溜,与鱼沟相通。鱼溜的多少依田块大小、形状和排水口的方向因地制宜设置。整个鱼沟和鱼溜的开挖面积占稻田面积的8%左右。

(3)开挖进、排水口和设置拦鱼设备。进、排水口的地点应选择在稻田相对两角的田埂上,这样,无论进水或排水,都可以使整个稻田的水顺利流转。在进、排水口要设置拦鱼设备,避免罗非鱼逃逸。拦鱼设备可用木头制成木框,木框上敷设铁丝网或聚乙烯网片,网眼的大小要随鱼体的大小而变动,以防逃鱼。拦鱼设备安装高度,要求高出田埂30~50厘米,下部插入泥中,要牢固结实,没有漏洞。

竹鼠引种要注意哪些问题?


目前竹鼠种源较缺乏,远途运输种鼠不容易,且价格不低。贫困山区农户要发展竹鼠养殖,关键是解决种鼠来源。南方山区盛产野竹鼠,就地捕捉野生竹鼠,或在当地市场购买和驯养野生竹鼠,是投资少,致富快的捷径。

竹鼠引种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下面的一下问题:

1、正常情况下,一只好的竹鼠种的毛色都带有光色,而且很少脱落或折断的情况。

2、我们也要看种竹鼠的精神状况,一般是用竹棍,木杠赶动一下竹鼠,看看竹鼠走路的情况,如果走路灵活就说明这只竹鼠较好。

3、从大小来看,一般又小又瘦的竹鼠是很难生育的,体重低于一斤的竹鼠都是要淘汰或接近淘汰的。

4、我们也要查看竹鼠场的谱系,如果是近亲组合的不要。

5、就近引种,避免长途运输。竹鼠的长途运输容易造成竹鼠的不必要的伤亡,为了避免养殖效益受损,我们在引种之前应该避免长途运输。

6、选择阴天阴天,避免高温。竹鼠初养户引种应尽量避免高温天气,夏天天气炎热,竹鼠在运输过程中容易中暑。

7、公母的比例。一般由1公2母或者1公3母组成一组,但多数的做法是2公4母或者2公6母或者3公12母,种引种方法母鼠可以是同窝而公鼠不能同窝生。

喂养藏獒要注意什么


一是营养要全面。根据各种饲料的营养成分及犬的营养需要,分别取舍,合理搭配。

第一、要考虑满足蛋白质,

藏獒个体大,供给足够量的蛋白质可保证藏獒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蛋白质被用于维持犬体的新陈代谢,保证细胞和组织的更新,保持藏獒强壮的机体素质,保持其固有的抗病力、繁殖力和工作能力。饲料中如果长期缺乏蛋白质,缺乏必需氨基酸,即会造成藏獒严重的营养不良,各种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失调,生长发育受阻、迟缓,体重减轻,免疫力降低,抗病力下降。所以,蛋白质是藏獒基本的生命物质。其中,处于哺乳期、断奶期、配种期和生长期时,饲料蛋白质的水平必须达到40%左右;其中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应当超过饲料总蛋白质的1/3以上。而成年藏獒每天需要消化蛋白质在5克/千克体重以上,其中动物性蛋白质应不低于1.6克/千克体重。

第二、碳水化合物

在藏獒的饲料中,碳水化合物是仅次于蛋白质的非常重要和营养物质,是构成藏獒体组织不可缺少的成分。碳水化合物可以转变为体脂肪、乳脂肪、肝糖元或肌糖元在藏獒体内贮存,以备不时之用。在粮食中玉米面、小麦面、大米等可以作为藏獒的碳水化合物饲料,以补充藏獒体内的碳水化合物。

第三、脂肪

藏獒是世界上贮备能量物质最强的犬品种,以适应雪域高原的艰苦的生活。在饲料能量过多时,藏獒就会把这部分能量转化为体脂肪的形式贮备于体内,以备在食物匮乏时利用,维持其生命活动。通常藏獒对脂肪的需要量幼犬为每日1.3克/千克体重,成年犬为1.2克/千克体重。以饲料干物质计算,应达到8%~10%为宜。藏獒对于牛和羊的脂肪有着特殊的偏好。

第四、维生素

维生素是藏獒维持正常生理机能和新陈代谢所必不可少的物质,在藏獒的营养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藏獒的营养配比中必须给予十分的重视,如果平时在饲养中忽略维生素的补加,往往会引起多种维生素缺乏症。

维生素缺乏症,初期并无临床症状,也难以诊断。一般发生维生素缺乏症时,外观上,幼藏獒主要表现为生长停滞,抗病力弱;成年藏獒则表现为体质衰弱、适应性降低和繁殖机能紊乱,一般都采用食物补充的形式来补充藏獒所需的维生素。其中胡萝卜可补充维生素A、鲜肉可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D、新鲜蔬菜中含有维生素B成分和维生素C,可在食物中添加蔬菜来补充。

第五、水

水是生命之源,是一切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都离不开的。同样藏獒也不例外。对藏獒而言,成年犬体内的含水量占60%以上,幼年犬更高。在藏獒体内,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运输和利用,体内各种代谢废物的排出,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的进行,体温的调节,都离不开水。水对藏獒健康的保持,性能的发挥都至关重要。正常情况下,成年藏獒每千克体重每天需水100~200毫升以上,幼年犬甚至达到100~180毫升,高温季节,配种期,或饲以较干的食料时,必须增加饮水量。

二是不能长期饲喂单一的饲料,以免引起厌食和营养不良,要适时地改变日粮的配方,调剂饲喂。

三是要考虑食物的消化率,吃进体内的食物并不能全部被消化吸收与利用,如植物性蛋白质的消化率是80%,有20%是不能利用的。因此,日粮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含量应高于犬的营养需要。

四是要讲究卫生,饲料要新鲜、清洁,易于消化,发霉变质的饲料不能用。

蛋鸡冬季养殖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主持人:听众朋友你们好!我是田园,欢迎收听致富早班车节目。育雏是蛋鸡饲养中最为关键的阶段,育雏期饲养管理的好坏将决定其一生的生长、发育和产蛋性能。因此,加强蛋鸡在育雏期的管理至关重要。最近,我们就接到了很多蛋鸡养殖户的电话,主要是询问关于蛋鸡冬季育雏、疾病防治的问题。在今天的节目时间里,我们邀请到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站的王学彬高级畜牧师,请他给听众朋友们介绍蛋鸡冬季育雏与疾病防治技术。王老师,您好。

专家:田园你好,听众朋友大家好。

1、主持人:蛋鸡冬季养殖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专家:大家都知道,育雏成功与否是决定蛋鸡整个产蛋周期生产性能是否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基础和关键,也是最容易造成蛋鸡伤亡的阶段,是整个生产周期中需要技术含量较高的一个饲养阶段。主要包括温度、温度、通风、光照和饮水、断喙、免疫等几个关键技术。

3、主持人:下面请您分别介绍一下。我们先来说说温度,冬季最大的特点就是外界温度低,天气冷,肯定不适合于雏鸡的生长,是对育雏来讲最大的一个外界应激了。尤其是冬天。气温较低的情况下,必须想方设法,达到雏鸡所需适宜温度。

专家:雏鸡因为被毛短少、保温性差,机体对寒冷环境的抵抗能力不强,所以就更需要人为地给它们提供合适的温度环境。小雏鸡刚刚到育雏舍的1-3日龄时,雏鸡最适宜的温度为34℃。要想达到这样高的温度,育雏舍升温对雏鸡来说就是必需的。当然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育雏舍就升到这个温度且保持恒定,必须是在进雏之前24小时进行预温,一般要预温30-33℃。

另外,由于冬季舍内外的温差大,室内外空气对流快,造成降温速度相应也快,所以育雏舍内温度要控制在雏鸡最适宜温度之上,也就是保持在35-36℃。

当然,随着雏鸡日龄的增加,雏鸡自身的抵抗能力会逐渐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会逐渐增强,需要的舍温就会逐渐下降。1周龄时需要的舍温为31-34℃,以后每周要降3-4℃,一直会降至20℃左右,也就是自然舍温,就不需要人为升温了。

4、主持人:通过您的介绍,大家知道了雏鸡适宜的温度是多少。可是在舍内不同的位置如门口、靠墙位置、以及舍内育雏笼的高中低层的温度并不一致,以哪里的温度做为标准呢?

专家:在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在一个鸡舍内不同位置的温度是不同的,所以舍内不能完全靠温度计的读数做为温度标准。也就是说,标准温度不应是人为设定的,应是在这个环境中生活的雏鸡感觉合不合适、是否舒适所决定的。

所以,在实际生产中更要注意的是雏鸡的表现,根据鸡的感觉是否舒适来判定咱们给的温度是否适宜。有时,我们在有经验的养殖户那里看到,他们并不仅靠温度计来育雏,有的甚至都没有温度计/,就是这个道理。

温度适宜的时候,鸡的表现是:活泼,精神良好,均匀散布在育雏笼内,喂料时采食集中。如果看到雏鸡出现了缩头、扎堆的现象,肯定是温度过低了,冷的表现,时间一长会引起雏鸡伤寒或副伤寒;如果看到雏鸡出现了张开翅膀、翅膀下垂,张嘴喘气,就说明是温度过高了,热了,应该降降温度了。

在这里还要提醒大家,如果用立体式育雏笼,顶层的温度高,最下层的温度低,所以咱们有一项工作需要做,那就是强弱分群,将弱鸡挑到顶层,温度相对较高,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均匀度。这是一项育雏期不间断的工作,随时进行。

5、主持人:控制好了温度的同时,还要注意湿度的控制。湿度也是育雏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环节,湿度的高低,对雏鸡的健康和生长有较大的影响,但是很多养鸡户往往重温度轻湿度。王老师下面就请您介绍一下雏鸡对湿度的要求吧。

专家:雏鸡前期对湿度要求高,既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湿度过低,毛发干,绒毛、污物四处飞扬,雏鸡容易得呼吸道病;湿度过高,雏鸡的散热、呼吸困难,空气浑浊,有利于细菌繁殖,雏鸡也容易得病。第1周的相对湿度应为70%,第2周为65%-70%,随着日龄增长,可逐渐降至60%。适当的湿度可防止脱水和啄癖的发生,增加湿度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每日喷雾消毒,或在火炉上放一个装水容器或在地面喷水、炉子周围洒水等方法,简单有效,大家只要细心、耐心一些都能做好。

6、主持人:前面介绍了温度和湿度,下面我们说说通风。良好的通风可以使舍内空气清新,也可稀释并排出氨气等有害气体、病原菌和多余的水分。通风不良会阻碍雏鸡的发育,还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因此要保持良好的通风。王老师,下面就请您介绍一下。

专家:通风的时间主要是在天气暖和一些的时候,如上午10点后到下午3点前,光照良好,气温较高的时候进行,不至于引起育雏舍内温度的剧烈变化。

建议:在育雏舍屋顶设排风孔,排风效果好,也防止了因为四壁排风而出现贼风伤鸡。另外,在采暖设施上,养殖户如果不能使用暖气、电来升温,可使用火墙,尽量不要把煤炉直接放在育雏舍内增温,防止煤气中毒。

7、主持人:刚才王老师介绍了雏鸡对温度、湿度和通风的要求以及技术管理,那么,咱们再说说育雏期的光照管理吧。为了保证雏鸡生长发育和以后的生产性能,合理的光照方案应从幼雏就开始。有的养殖户只注意成鸡的光照而忽视雏鸡的光照是不对的。王老师下面就请您介绍一下。

专家:大家需要知道,对于蛋鸡来讲育雏阶段的光照时间长短还不会影响雏鸡性成熟的早晚,但光照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雏鸡的采食时间和采食量,育雏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增重过慢,达不到标准体重,所以要给予较长的光照时间有利于雏鸡增重。

雏鸡刚进入育雏舍的第1天要给予全天24小时光照,目的就是让雏鸡充分适应新环境、认识饮水器和料盘。以后的第二、三日之内的光照可定为23小时。再以后,每周减少2个小时。那么1-6周龄的光照时间分别就是22、20、18、16、12、10小时。

光照强度要做到适宜,分布均匀,让鸡有足够的光强来看到吃料和饮水,要定期清洁灯泡,节省能源。

8、主持人:那雏鸡一到育雏舍是不是马上就要给水和给料呢?

专家:雏鸡入舍后应该先饮水后开食,尤其经过长途运输,更应重视先饮水,补充雏鸡身体水份的损失。一般饮水半小时到1小时后,再给料。这样有利于雏鸡肠道蠕动,更充分地吸收残留蛋黄,及时排出胎粪,增进食欲,促进采食。

前5天的饮水要用25-28℃的温开水,可以加入8%葡萄糖及有效开口药,如雏宝、电解质等,让雏鸡尽快恢复体况。

9、主持人:我们知道,断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断喙的目的就是防止鸡发生啄癖,促使鸡发育整齐,节省饲料,提高成活率。但有的养鸡户在断喙时不注意质量,断喙时速度非常快,有的不注意止血,有的断掉舌尖,这样都会给雏鸡造成较大的应激。王老师,下面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断喙方法好吗?

专家:断喙主要目的就是预防啄癖的发生。鸡的啄癖主要有啄羽、啄肛、啄翅、啄趾等。尤其是啄肛,一个笼内有一只鸡被啄见血了,就会导致全笼其他的鸡都来啄这只鸡,严重的会被啄死。另外,断喙还可避免鸡挑食和挠料,减少饲料浪费。

断喙方法:雏鸡4-10日龄进行,一个人就能操作,有另一个人帮助从笼内捉鸡,设备一般为断啄器。操作的人左手抓住鸡腿部,右手拿鸡,将右手拇指放在鸡头顶上,食指放在咽下,稍使点压力,使鸡的舌头缩后,在离雏鸡鼻孔2毫米的地方断切。切后将伤口再烧烙止血2-3秒钟。断喙的长度要求:上喙从尖到鼻孔切掉二分之一,下喙切去三分之一。

注意:断喙前3小时停料,舍温降至20-24℃,目的是减少血液循环,减少出血。断喙后立即在料槽中添加足够多的粉状饲料,防止采食时鸡会啄到硬的食槽底,伤口不易愈合,减少应激。同时在饮水中可加入维生素K。

10、主持人:制定严格的饲养管理制度可以增加经济收入减少疾病的传播。如专人管理,定期消毒清理环境,按规定进行免疫预防,减少对鸡的刺激,饲喂营养丰富的饲料等。王老师,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育雏期的免疫推荐程序吧。

专家:大家用的防疫程序并不一定是千篇一律的,可以结合地方疫病流行特点来制定防疫程序。育雏期的免疫程序推荐:11、主持人:我们知道,很多饲养场家都有非常醒目的从防疫求生存,向管理要效益的标语,事实正是如此,但有些养鸡户却忽略了这一点,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养鸡户必须按科学要求进行饲养管理,严格执行防疫卫生制度,按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王老师,下面请您介绍一下我们要如何预防疾病的发生呢?

专家:首先就是卫生措施要到位。这包括育雏舍的空舍管理、育雏舍进雏前的消毒及育雏期间的卫生管理。

12、主持人:请您分别介绍一下,什么是育雏舍的空舍管理呢?

专家:所谓空舍管理就是:为了避免某些传染病连续侵害,每批雏鸡之间可以安排一段时间间隔。一些养殖户为了追求高效益,往往是一批接一批地育雏,中间从不间歇,这样的鸡场往往是某些传染病也一批接一批地发生,仅靠用药物来控制很难达到目的,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咱们都知道,许多病原微生物在外界环境中可存活很长一段时间,1周或2到3个月。由于农村育雏户环境的复杂性,消毒不可能杀死所有病原体,养殖户的生活区,甚至是养殖人员身体上都可能带有上批鸡留下来的病原微生物,如果马上进鸡,病原体就又有了新的易感动物,所以育雏批次间适当安排一定间隔,让残余病原微生物自然死亡,可以降低传染病发病率,净化鸡场环境。

13、主持人:看来空舍还是真起作用的。按照王老师的说法,空舍后,育雏舍进雏前还是要进行消毒的。

专家:这也是必须的。育雏舍在育雏前要彻底消毒,将育雏舍内粪便、垫料等全部清除干净,并用2%火碱水冲刷地面、墙壁等,饮水器、饲槽及其他一些用具,用2%-3%来苏水进行消毒。

然后在对育雏舍密闭进行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按每立方米空间用高锰酸钾14-15克、福尔马林28-30毫升比例混合熏蒸,消毒后密闭1-2天备用。最好是在进雏前二三天再熏一次。

一定要注意熏蒸只能杀死地面、墙壁及用具表面的病原微生物,对被一些有机物如粪便、污物、鸡毛等覆盖的内部起不到消毒作用,必须先用消毒水冲洗干净后再熏蒸才可以。在育雏期间也要每周定期对水槽、食槽等消毒1-2次,病死鸡及时焚烧或深埋,不要堆放在育雏室附近,粪便及时清扫,进行堆积发酵处理。

14、主持人:冬季气温低以及通风不良,使有害气体增多,刺激蛋鸡呼吸道粘膜,极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王老师,那咱们再给大家说说雏鸡阶段常发的一些具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办法吧。

专家:好的。那咱们就着重说说冬季非常要注意的疾病,先说一下生殖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这种病染病是在雏鸡阶段,但发现往往就是到了产蛋时期。有时,养殖户可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后备鸡培育很好,体重、均匀度都达标,可就产蛋期间鸡群到不了产蛋高峰,仔细观察鸡群发现,部分鸡群根本就不能产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状呢?这是因为雏鸡在1-2周内感染生殖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输卵管不发育或间断性发育。这种病到产蛋期发现就没有办法来治了。

这种病发病主要原因:1、雏鸡在1-2周内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2、传支免疫不确实,没有做好;3、育雏前2周内鸡舍内外环境控制不好;4、有大肠杆菌及霉菌毒素继发感染;5、有一些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造成传支免疫失败;6、传支免疫程序不适合本场实际情况等。

15、主持人:看来这种疾病的危害是很大的,那如何预防呢?

专家:1、免疫。1日龄使用新支二联活疫苗,可选用MA5疫苗毒株。2、进雏后鸡舍内外环境的控制好,每天鸡舍内外环境彻底消毒一次,减少舍内外传支病毒含量。3、加强雏鸡2周以内的饲养管理,保持温度稳定/,减少温度、湿度忽高忽低对鸡群的应激。4、预防支原体、大肠杆菌等条件性疾病的发生,防止霉菌毒素中毒,这些疾病的发生会破坏呼吸道粘膜屏障或造成免疫抑制,造成免疫失败。

16、主持人:冬季养鸡过程中还容易煤气中毒、药物中毒、霉菌或霉菌毒素中毒,这都是一些中毒性的疾病,是不是都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来预防呢?

专家:对。先说煤气中毒。在育雏阶段,对于靠生炉子取暖提供舍温的用户,煤气中毒就成为一个无形的杀手。所以,在进雏前千万要检查好,炉子是否有烟囱、烟囱是否漏气或不畅、是否有通风换气的地方、换气口是否能有效的换气等。做好了这些工作就能按制住煤气中毒了。

建议:在实际生产中,有条件的要改善取暖设施,随时检查烟囱,搞好通风换气,在饮水中增加多维、葡萄糖等。

药物中毒也是由于使用药物不当造成的。当使用副作用大、使用剂量与安全剂量差别小的药物时,使用不当易造成药物中毒。

17、主持人:那如何做到避免药物中毒呢?

专家:1、选择副作用小的药物使用。2、拌料或饮水投药时要搅拌均匀。3、严格按药物使用说明书的要求使用药物,不可盲目加大投药剂量。4、严格遵守药物的投药期规定,一个疗程用完后,如果疾病没有彻底治愈可更换其它类药物,或停药3-5天后再使用第二个疗程。5、两种以上药物同时使用时,注意药物之间的拮抗或协同作用,有些药物同时使用会使毒性累加。

霉菌或霉菌毒素中毒主要就是因为育雏第一周的鸡舍高温、高湿,非常有利于霉菌的滋生,使雏鸡发生霉菌病或霉菌毒素中毒。预防的方法是保管饲料要防湿、防潮、通风;喂料时要少喂勤添,保持饲料新鲜;避免饮水时撒入饲料,引起霉变;对于有异味的饲料坚决废弃。

18、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再说说传染性法氏囊病,这也是刚才王老师推荐的免疫程序中提到的一个。

专家: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个病毒病。它的特殊之处就是发病以后让鸡出现免疫抑制现象,使其他疫苗免疫应答反应下降或无免疫应答,使患病鸡对多种病原的易感性增强了。雏鸡阶段(3-6周龄)发病率最高,随着日龄增长,易感性下降,10周龄后的鸡群很少发病。

本病症状就是:鸡群表现为精神萎顿,嗜睡,双翅下垂,羽毛无光泽,肛门有刺激,病鸡不断啄咬自己肛门。剖检时,法氏囊肿大、出血,外观呈胶冻样或紫葡萄样,粘膜出血或有出血点;腺胃、肌胃交界处出血;腿部、胸部肌肉有条状或斑状出血;肾脏肿大有尿酸盐沉积。

19、主持人:对于这种病,该怎么预防和治疗呢?

专家:这个办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免疫接种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方法。

同时做好环境控制。因为,法氏囊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可在发过病的鸡舍存活很长时间,造成对下批鸡的威胁,因此要对雏鸡舍或患过病的鸡舍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消毒液以碘制剂、福尔马林较好;其次要加强进鸡后雏鸡舍的隔离、卫生、消毒,严防通过饲养员、饲料、饮水、器具等将病原带入鸡舍。

对发病鸡群可以及早注射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有较好防治作用。同时应改善饲养管理,提高鸡舍温度;充分供应饮水,在饮水中加入口服补液盐,减轻对肾脏的损害;适当降低饲料中蛋白含量,提高维生素含量;投服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等。

20、主持人:新城疫也叫鸡瘟,是影响蛋鸡生产的第一杀手,那您再给我们介绍一下新城疫的防治方法吧。

专家:新城疫在冬季易发的疾病。新城疫最常见的就是非典型性的新城疫,鸡群会表现:缩脖闭眼,张口伸颈,拉黄绿色水样稀便,病鸡常出现脚、翼麻痹,头颈扭曲,转圈等神经症状。

防治新城疫也主要靠疫苗。雏鸡阶段,主要靠活疫苗免疫产生的局部粘膜抗体给鸡群提供良好保护,而且时间越早越好,最好是1日龄,最迟不能晚于3日龄。咱们推荐的免疫程序第一日龄就做了新城疫。

另外,要预防新城疫还要注意活疫苗与灭活苗联合使用,可以做到优势互补,产生抵御疾病的坚强保护力。同时,因为当前鸡新城疫发生主要以非典型新城疫为主,所以监测鸡群的抗体水平非常重要,要保证HI抗体水平育成期不低于6。一旦发生新城疫后,可以采取大剂量弱毒疫苗紧急免疫接种,并辅以抗菌素治疗,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三龄蜈蚣与成年蜈蚣饲养要注意什么


蜈蚣饲养到第三年,体长约9一10厘米的蜈蚣为三龄蜈蚣。三龄蜈蚣已开始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三龄以上的蜈蚣为成年蜈蚣,三龄与成年蜈蚣的饲养管理基本相同,在饲养中要注意:

饲料:

三龄蜈蚣与成年蜈蚣对饲料的需要量和营养物质的要求增加,体重也迅速增长。要饲喂含蛋白质高的昆虫和肉食类饲料,还要饲喂矿物质饲料。同时,要根据每天饲料的消耗状况,及时调整饲料的饲喂次数和数量,做到定时、定质、定量,不使其饥饱无常,影响正常发育。

三龄蜈蚣与成年蜈蚣性腺都已成熟,每年的立夏至立秋期间,怀卵的蜈蚣先后产卵和抱卵孵化。而产卵、孵化期蜈蚣要消耗大量的营养,故产卵和孵化后应与产卵前一样,要保证饲喂足够的饲料。在人冬前,应多喂一些含蛋白质和脂肪较高的饲料,以增加蜈蚣本身的营养贮存,以利促使雌蜈蚣翌年开春提前发情交配产卵。

温度:

三龄蜈蚣与成年蜈蚣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532C,交配、产卵、孵化也大都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进行。若温度低于20℃,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并且停止交配产卵,孕蜈蚣也会由于低温而迟迟不产卵,即使正在抱卵孵化的也会延长孵化时间。温度过高,则会造成卵粒烧死和蜈蚣体内大量失水而死亡。所以,要注意控制好温度。

湿度:

三龄蜈蚣与成年蜈蚣所需的空气相对湿度稍偏高一些,一般为90%,窝泥湿度为20%一30%。空气和窝泥的湿度直接影响它们的食欲、产卵期、产卵率和孵化率。若长期处在干燥环境,会使它们停滞生长或卵粒失水干瘪,影响繁殖后代。若湿度高,又长期潮湿,也不利于它们生长繁殖,易使卵粒发霉腐烂和促使致病微生物繁殖和蔓延,造成真菌性病害而导致死亡。因此,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发现湿度变化时,要及时加以调节。

饲养密度:

三龄蜈蚣与成年蜈蚣的饲养密度不宜过大,一般为每平方米放养400500条。在饲养中,发现要蜕皮的个体,应及时进行隔离,因刚刚蜕皮的个体,无抵抗能力,易遭其他蜈蚣的残食。还要作好产卵和孵化蜈蚣的隔离单养和幼蜈蚣的分离工作。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845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