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蛋鸡产蛋量的非疾病因素 提高蛋鸡产蛋率的方法

随着规模化养鸡业的不断扩大,问题也逐渐增多,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蛋鸡产蛋率下降。蛋鸡在正常情况下,开产后5-7周进入产蛋高峰期,高峰期维持8个月左右,以后产蛋按照自然规律平稳下降。但有的鸡场和专业户所饲养的蛋鸡开产、高峰和维持时间等延迟或缩短;产蛋率不稳定,达不到高峰;高峰期或产蛋上升期产蛋突然下降等,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原因何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影响蛋鸡产蛋量的非疾病因素提高蛋鸡产蛋率的方法。

1、影响蛋鸡产蛋量的非疾病因素

遗传因素。因不同品种的蛋鸡所具有的遗传性能不同,产蛋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品种对于产蛋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良好的蛋鸡品种是获得较高产蛋量的基础,因此,在选择品种时要注意选择繁殖性能良好的蛋鸡品种,如生产上常用的海兰褐壳蛋鸡、京红1号等。

营养因素。饲料品质差,在购买蛋鸡饲料时使用劣质饲料或者饲料原料发生霉变等,使饲料的营养水平较低,适口性较差,从而导致蛋鸡的采食量下降,或者采食到霉变饲料后发生疾病等而使产蛋量下降;在配制饲料时原料不稳定,会导致饲料中的蛋白质和能量的比例不当,饲料中矿物质、维生素等不足或过量等会导致蛋鸡发生营养性疾病而使产蛋量以及蛋壳的质量下降,如饲料中的矿物质铁、镁、锰等的含量会影响到钙磷的吸收.进而影响蛋壳的质量,钙的含量不足或者过高会影响蛋壳的形成,而钙和磷的吸收是协同的,磷的含量适宜会促进钙的吸收,因此,饲料中的钙磷比要适宜,而维生素D的含量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因此,饲料中营养物质是影响蛋鸡产蛋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饲养管理因素。饲养管理因素对蛋鸡的产蛋量的影响较大,如果饲养管理不到位,即使再优良的蛋鸡品种也不会充分的发挥其产蛋性能。在蛋鸡的饲养过程中,各个生产环节是环环相扣的,如果某一环节的饲养不当会对以后造成影响,例如在育雏阶段的营养过剩或者不良都会导致蛋鸡在产蛋期的产蛋量下降,所以蛋鸡养殖要注重连续性;蛋鸡较为敏感,对饲养时要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如果饲喂时间、次数、方式不同定,过于随意,会导致蛋鸡采食不规律,出现抢食、拣食、采食不足或过剩的情况发生,从而影响正常的采食,使产蛋量下降。在蛋鸡养殖过程中如果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管理粗放,喂料不合理,喂料不及时,蛋鸡的饮水不足,尤其是在夏季,蛋鸡缺水,都会造成蛋鸡的产蛋量下降。

环境因素。鸡舍内的卫生条件较差,打扫舍内卫生不及时,会导致舍内的有害气体的浓度过高,如果再加上通风不到位,会使舍内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大量蓄积,对蛋鸡的健康以及产蛋性能造成较大的影响。鸡舍内的温度过高、过低或者不稳定也会使产蛋量下降,如果在夏季温度高、湿度大的环境下蛋鸡会中暑,产蛋量会明显的下降。

应激因素。蛋鸡天性较为胆小,任何不良的因素都易使其产生应激反应,从而使蛋鸡的产蛋量下降,如鸡舍封闭不严,外来动物进入鸡舍,使鸡群受到惊吓。工作人员更换频繁,工作程序发生变化。接种疫苗不当,突然的断水、断电以及突然换料、噪音过大等都会使蛋鸡产生应激而使产蛋量下降。

2、提高蛋鸡产蛋量的措施

在蛋鸡的饲养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充分了解引起产蛋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T作来提高蛋鸡的产蛋量。首先要做好的就是选择优良的蛋鸡品种,良好的品种是提高产蛋量的基础,再结合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使该品种的生产潜能充分的发挥。

给蛋鸡提供适宜的饲料。在选购饲料时要注意饲料的品质,如果是全价料要注意营养的全面且均衡,购买饲料原料时要注意饲料质量,不购买劣质饲料,并且要注意在妥善保存,防止发生霉变,不可以给蛋鸡饲喂霉变的饲料。

给蛋鸡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保持舍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注意夏季的防暑以及冬季的防寒工作,尤其是在冬季,辽宁地区的温度较低,如果饲养条件不良会严重影响蛋鸡的产蛋量,因此要注意加强保温工作,同时也不可以忽略通风,防止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过高。在通风时要防止贼风侵袭。做好鸡舍日常的卫生清扫工作,及时清理粪便以及污物,防止舍内有害气体过量以及湿度过大。

合理饲喂。按照产蛋鸡的产蛋量合理的调整饲喂量以及日粮。在寒冷季节为了提高产蛋量要多饲喂一些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如豆饼、菜籽饼等。要提供充足的饲料以及饮水,保证饲料以及饮水的卫生。

科学的光照管理。对蛋鸡进行人工补光可以提高产蛋量。注意舍内的灯泡要分布均匀,灯与灯的间距以3m为宜,距离地面的高度也要适宜。每天开灯2次,固定每天开关灯的时间。光照程序一旦建立就不可以轻易的改变。做好灯泡日常的维护工作。

加强管理,防止应激。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工作,确定适宜的饲养密度,加强通风换气。防止外来动物侵入鸡舍,不可以随意的改变1一作程序以及更换工作人员,饲养员在工作时不可以穿鲜艳颜色的衣服。舍内外的噪音不能太大,在产蛋期要避免进行免疫接种工作。如果要更换饲料要注意逐渐的进行,不可一次性的将饲料完全替换,以防止蛋鸡发生应激反应,使产蛋量下降。可以在蛋鸡的日粮或者饮水中添加维生素以减少应激的发生。

提高蛋鸡产蛋率的方法:
一遗传因素不同品种的蛋鸡具有各不相同的遗传性能,因而产蛋率也各不相同,要选用繁殖性能好的品种,如海兰褐、京红1号、京粉1号等。
二营养因素
1饲料卫生不达标严禁使用卫生标准不达标的饲料,特别是不能使用发霉变质的劣质饲料,饲料中营养成分的不平衡或不足会严重影响产蛋。
2饲料中矿物质元素的影响饲料中铁、镁、锌、锰等的含量都会影响钙磷的吸收,进而影响蛋壳质量。当这些矿物元素在体内含量高时,会与磷酸根离子形成不溶性的磷酸盐而影响钙的吸收。所以在补充微量元素时,量不能太大,同时考虑饮水硬度的因素。
3日粮中钙的含量不足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约占94%,蛋鸡产蛋期每天摄入的钙主要是满足产蛋需要,一只鸡每天约需钙3~3.5克,过低过高都会影响蛋壳质量。因此,在产蛋期必须选择含钙量较高的饲料,且补充的钙盐有利于机体的吸收。添加方法及时间:当鸡群中见第一枚蛋时或开产前2周(约18周龄),为照顾已开产母鸡,日粮中可加入一些贝壳粉,让开产鸡自由采食,直到鸡群产蛋率达5%时再改换为产蛋饲料。
4磷的含量不当机体内钙、磷的吸收总是协同的,适宜的含磷量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在育雏、育成期,钙磷比例在1.5~2∶1时,钙磷的吸收利用率最高。生产中计算磷的含量,须计算饲料中的有效磷。植物饲料中磷大多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不易被分解吸收,所以必须补充无机磷酸盐或动物磷酸盐来保证磷的供应,或加入植酸酶促进植酸磷的分解,保证血液中一定的含磷量,使产蛋鸡日粮中钙磷比例达到5.5∶1。
5维生素D含量不足维生素D是钙吸收的辅助因子和促进因子,可提高血浆中钙和磷的水平,保证正常骨骼的矿物质和机体的其它机能。当血液中钙浓度低时,维生素D的需要量就会增加。但维生素D不能代偿钙、磷的缺乏。所以,产蛋鸡的饲料中必须有充足的维生素含量,这种较高的含量可使钙、磷比例的重要性降低。但作为脂溶性维生素,还要注意过量引起的中毒。此外,维生素E和维生素A与产蛋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三疾病因素

新城疫:病毒从呼吸道或消化道侵入后,先在呼吸道和肠道内繁殖,然后侵入血液扩散至全身。在生殖道研究中发现,新城疫病毒引起的输卵管炎和卵巢炎能使蛋壳的厚度和重量受影响长达50天,功能上最大的损害是在子宫部,影响了蛋壳的正常形成导致出现薄壳蛋。
减蛋综合征:是由腺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毒可在输卵管狭部蛋壳分泌处大量复制导致黏膜分泌功能紊乱。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鸡后,可使子宫部的蛋壳腺细胞变形,使蛋壳颜色受影响。
禽流感:病毒可使病鸡体温升高,破坏生殖系统,致使卵黄充血,甚至破裂出血,可造成输卵管炎症甚至输卵管的萎缩等。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梭氏杆菌等:通过在肠道内的大量繁殖,致使肠道菌群失调,使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导致机体对钙的吸收能力下降,钙量不足,此外,还可引起细菌性输卵管炎、卵黄性腹膜炎。需要注意的是,产蛋鸡病后,免不了用药,下列药物不能用于产蛋鸡:一是磺胺类药物,对机体有毒害作用,连用3天后降蛋明显。二是呋喃类药,如恩诺沙星等有抑制产蛋作用。三是金霉素因与血中钙形成难溶的钙盐排除体外,影响产蛋。四是氨茶碱具有松弛平滑肌作用,可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而产生的哮喘,但用于蛋鸡降蛋明显。五是抗病毒药(如金刚烷胺)、抗球虫药(如克球粉等)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可的松等)也影响产蛋。

四管理因素
影响产蛋较大的是温度、光照、鸡舍内氨的浓度以及外界各种应激。
蛋鸡最适宜产蛋的温度是15~22℃,要采取冬季保温、夏季降温的措施。气温升高,鸡的采食量减少,肠道对钙的吸收率降低,高温使鸡呼吸加不能太高,补钙饲料不能含有较多的其他矿物质元素,以免在体内产生拮抗作用。环境因素对蛋壳质量的影响快排出二氧化碳增多,使血液中碳酸浓度下降,蛋壳变薄。所以高温季节应注意降温。除通风外,还可采取其他防暑降温措施,如屋顶刷白、喷水,舍内采用喷雾降温或安装电风扇均有效。同时要适当提高饲料中的含钙量。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碳酸氢钠以提高血液中碳酸的浓度,也有利蛋壳质量的改善。光照的作用可使皮肤中的7~脱氢固酸转变为维生素D,促进钙磷的吸收。产蛋鸡的光照时间16~17小时/天,强度2.7~3.5瓦/平米。鸡舍通风不良,舍内有害气体达到很高的浓度。由此造成的不利影响往往超过低温的影响。因此要及时清除鸡粪,加强鸡舍通风,降低舍内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含量。
更换饲料要有个过程,至少7天渐进更换。否则,突然换料会严重影响产蛋。严防噪音、天气突变、饲养员换衣等,不过这些外界应激对产蛋率造成的影响是暂时的,只要这些应激消除了,产蛋率就会自动回升。如果鸡群受到应激特别厉害,产蛋率迟迟不回升,可是适当饲喂抗应激产品,有助于产蛋率的回升。
五实用验方
重视蛋鸡产蛋期保健,使用功能性添加剂是提高产蛋率的有效方法。
添加大蒜或海带粉可提高产蛋。大蒜中含有蛋白质、糖类、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及钙、磷、铁,大蒜素能增加采食量,提高消化能力,经验表明,在日粮中添加3%可增蛋5%。海带粉含丰富的碘化物、矿物质和维生素及促生长的活性物质。
在特定条件下,添加适量麦饭石、色氨酸、胆碱等也可提高产蛋率。
人工强制换羽,延长产蛋周期,提高蛋鸡的利用价值,达到增蛋的目的。

相关阅读

影响蛋鸡产蛋率的营养因素 提高蛋鸡产蛋率的营养调控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养鸡业取得了进一步发展.蛋鸡产蛋率作为养鸡厂家获取经济效益的重要衡量指标,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部分蛋鸡产蛋率并不稳定,如何更好地调整和优化蛋鸡产蛋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影响蛋鸡产蛋率的营养因素提高蛋鸡产蛋率的营养调控措施。

1、蛋鸡产蛋率的营养因素

能量是影响蛋鸡产蛋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蛋鸡的生长发育以及产蛋过程中,如果缺乏能量,就导致蛋鸡的生长发育受阻,所产鸡蛋的蛋重较小,严重时还会导致蛋鸡出现停产的现象。能量不足会影响蛋鸡的产蛋率,而能量过高同样对产蛋的产蛋率不利,如果能量过高,会导致蛋鸡的体内有大量的脂肪堆积,会对蛋鸡的产蛋性能产生消极的影响,如果脂肪在卵巢内大量沉积后会直接影响产蛋率。

日粮中的蛋白质含量会与鸡蛋中的蛋白质含量有着直接的关系,从而影响着鸡蛋的质量。另外,充足的蛋白质也是保持蛋鸡较高产蛋率的重要保障。蛋鸡自身难以合成多种氨基酸,因此,蛋鸡生命活动所需的多种氨基酸都从饲料中获得,尤其是一些限制性氨基酸,如蛋氨酸、赖氨酸等。除了要保证日粮中的氨基酸外,还要注意保证日粮中各种氨基酸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另外,还要控制好氨基酸和蛋白质摄取量的平衡,否则不但对产蛋率的提高不利,还会造成蛋鸡肝肾功能的损伤,增加养殖成本。

矿物质和维生素对于保证蛋鸡具有较高的产蛋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两类营养物质缺乏任何一种都必然会导致产蛋率下降。例如,钙磷的含量、比例与蛋壳的形成有关,如果缺乏会导致蛋鸡产软壳蛋、薄壳蛋、无壳蛋的数量增加,使产蛋率明显下降,另外,钙的缺乏还会导致蛋鸡出现软骨病,同样会影响产蛋率。维生素D的缺乏会影响机体对钙磷的吸收和利用,从而影响蛋鸡的产蛋率。

其他营养。除了以上基础的营养物质会对蛋鸡的产蛋率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外,其他营养因素也会对产蛋率造成较大的影响,如水分、食盐、油脂等。其中水分的缺乏对蛋鸡的产蛋率影响较大,如果蛋鸡饮水量不足会影响到机体的基础代谢,而使产蛋率下降。通常情况下,当蛋鸡缺水在36h以上就会出现停产。

2、提高蛋鸡产蛋率的营养调控措施

蛋鸡的产蛋率受营养因素的影响较为明显,要想保持蛋鸡较高的产蛋率,除了要选择高产品种、加强日常的管理外,还要做好营养的调控工作,给蛋鸡提供均衡的营养物质,满足蛋鸡的营养需求,这样才可有效的提高产蛋率。蛋鸡产蛋率营养因素产生的影响较为明显,需要均衡各类营养因素,满足蛋鸡的营养需要,有效提高产蛋率。

提供适宜的能量水平。能量是蛋鸡日常活动必需的营养因素,能量水平是否适宜直接影响了蛋鸡的产蛋率,一般蛋鸡产一枚鸡蛋需要的能量为400-580kJ,日粮中的能量水平越高,蛋鸡的产蛋日龄越提前,如果能量水平过高,则会对产蛋性能不利,因此要根据蛋鸡实际的养殖情况提供适宜的能量水平。

提供充足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要根据蛋鸡的产蛋量来确定,一般情况下,蛋鸡产一枚蛋的蛋白质需求量为13-15g,当产蛋量提高时,饲料中的蛋白质的量也要相应的提高,当产蛋率高于90%时,日粮中的蛋白质含量要达18%才可满足蛋鸡的需求。因此,根据这一规律,如果在实际的养殖生产中,如果发现产蛋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时就要提前将饲料中蛋白质的量提高,为即将到来的产蛋高峰期做好准备。而当产蛋高峰期结束后,产蛋率开始下降,也不可立即减少蛋白质的供应,以使产蛋率下降,使产蛋高峰期保持的时间更长。另外,还要注意饲料中氨基酸的含量,可在产蛋后期的日粮中增加蛋氨酸和赖氨酸的量,可显著提高蛋鸡的产蛋率。

合理的协调能量蛋白比。日粮中的能量和蛋白质并不是越高越好,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只有当能蛋比适宜时才可保持较高的产蛋率。因此,在给蛋鸡提供饲料时要协调好能量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根据产蛋率的变化,控制好蛋白能量比,蛋白质的水平要随着能量的变化而变化,如当产蛋率超过80%时,日粮中的蛋白质能量比为15:1,以满足产蛋的营养需求。

适当增加矿物质,保持适宜的维生素。矿物质中的钙、磷、锌对蛋鸡的产蛋率影响较大,日粮中适宜的矿物质含量可显著提高蛋鸡的产蛋性能。随着蛋鸡产蛋率的提高,对钙磷的需求量也增加,在增加钙磷含量的同时还要注意控制好钙磷的比例,否则不但不会提高产蛋率,还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另外,注意保证饲料中维生素D的水平以提高机体以钙磷的吸收和利用,对于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很有帮助。

除了要满足以上营养物质的供应外,还要保证蛋鸡其他营养物质的摄入水平,保证蛋鸡摄入充足且清洁的饮水,还可在蛋鸡的饲料中合理的使用一些饲料添加剂来提高蛋鸡的产蛋率,例如通过添加0.3%的碳酸氢钠可以将产蛋率提高3.83%,还可弥补胱氨酸的不足。

影响蛋鸡产蛋的因素
1、产蛋周期与产蛋率
优良品种蛋鸡一般可以连续产4~6个蛋,然后休产1~2天,呈现周期性产蛋现象,称之为产蛋周期。产蛋率是指某一段时间内鸡实际产蛋的个数。鸡产蛋率的高低与产蛋周期内连产的个数有关。鸡一般是白天产蛋,通常是前一个蛋产出约30分钟,开始下次排卵,产蛋周期和连产特性主要受遗传因子决定。产蛋周期越长,则产蛋量越高,反之产蛋周期越短则产蛋量越低。
2、季节和光照
春季不论高产蛋鸡或是低产蛋鸡,产蛋周期都较长,而夏季则短,冬季较稳定,要想多产蛋,一定抓好春季饲养管理,使产蛋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光照对产蛋也有重要影响,鸡要保证高产必须给足14~16小时光照(自然或人工光照),人工光照一般用普通的电灯光为好。
3、营养均衡
蛋鸡的营养水平是保证高产的先决条件,其中以蛋白质、矿物质中的钙、维生素A为主。而蛋白质是营养的主要部分。所以,鸡的日粮中必须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才可能保证鸡蛋高产。钙是蛋壳的主要成分,若缺少就产量少,或产软皮蛋,同样维生素A也不可以缺少。
4、温度
冬季低温或夏季高温均影响产蛋率,通常认为鸡蛋产蛋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8.3~23.6℃。
5、年龄
早春孵出的雏鸡通常当年产蛋量最高,以后随年龄增大,产蛋量逐年递减,每年开产时间逐年延迟,则停产时间逐年提前。
6、换羽
换羽是鸡的正常生理现象,同时对产蛋也有较大的影响。目前,多采用人工强制换羽,缩短换羽时间,减少停产期。
7小结
影响蛋鸡的产蛋因素较多,以上是主要的几点常见因素。此外,还有遗传因素,如性成熟早晚等,为达到高产,稳定的生产目的,避免不利因素,为蛋鸡创造最佳的生态环境。

蛋鸡产蛋量下降的几个原因 蛋鸡产蛋量的提高措施。


蛋鸡养殖的目的是确保蛋鸡生产出量多且优质的鸡蛋,才可获得最佳的养殖经济效益,但是在实际的蛋鸡养殖过程中常会出现产蛋量突然下降的现象。在蛋鸡的养殖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或者尽量减少这些不利因素对蛋鸡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蛋鸡的产蛋量,从而提高蛋鸡养殖的经济效益。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蛋鸡产蛋量下降的几个原因蛋鸡产蛋量的提高措施。

一、蛋鸡产蛋量下降的原因

饲料。饲料因素主要是指饲料的营养成分、饲料的质量以及饲料的加工。蛋鸡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量以及需求种类不同,如产蛋鸡因产蛋的需求,要求日粮中钙的含量要相对的高一些,并且还要求钙、磷的比例适宜,如果营养不足或者比例不合理就导致产蛋量下降,鸡蛋的品质也会受到影响。另外,如果经常的更换饲料原料的品种,使用劣质饲料也会导致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发生很大的变化,使饲料的适口性变差而使产蛋量下降;饲料原料的保存不当易发生霉变,如果坚持给蛋鸡饲喂这种发霉变质的原料会使饲料的质量变差而影响到蛋鸡的产蛋量,严重时还会引起疾病的发生;在饲料的加工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如饲料添加剂添加过量或者添加不足,会导致蛋鸡出现营养性疾病而使产蛋量下降。由于饲料的加工粒度不合理,而影响了蛋鸡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而使营养达不到需求量,同样会使产蛋量下降。

饲养管理。给鸡群添料和添水要按照饲喂标准来执行,但是还要考虑到饲料中的能量水平、环境的变化以及鸡群开产时的体重大小,避免给料、给水不足而引起鸡群的采食不足,使产蛋量下降;温度对鸡群的影响较大,当环境温度过高时会使鸡的采食量减少,易出现营养不良,而引起产蛋量下降;光照对蛋鸡的生产性能影响较大,如果出现突然断电的情况,在来电后还不及时的补充光照,或者自然光照的时间变短后没有进行补光,而导致光照时间不足或者光照时间忽长忽短,而使蛋鸡的生理机能紊乱,影响产蛋;鸡舍内空气质量过差,通风不良,会诱发蛋鸡呼吸道疾病,再加上鸡舍内相对湿度过大,会引起蛋鸡中暑,使产蛋量下降;投入药物以及免疫接种是为了预防疾病的发生,但是如果长期用药或者免疫不当,会使蛋鸡产蛋量下降,严重时还会使鸡群中毒,使产蛋量急剧下降;鸡易发生应激反应,在蛋鸡养殖过程中引起应激反应的因素较多,当鸡发生应激反应后生理机能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生产性能下降,产蛋量减少。

疾病因素。当鸡群感染一些疾病后会引起产蛋量下降,如在产蛋期患产蛋下降综合症时,虽然蛋鸡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产蛋量会迅速下降,并且鸡蛋的质量也大幅度降低。另外,当蛋鸡患有一些病毒性或细菌性疾病后也会导致产蛋量下降。

1、疾病方面
鸡群感染传染病后会引起产蛋量突然下降,如遇产蛋下降综合征侵袭时,鸡群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主要是产蛋急剧下降和蛋壳变薄,畸形蛋,褐色蛋增多,产蛋率下降的幅度通常会达10%左右,严重的会达到50%左右。另外,病毒性疾病如:马立克氏病,传染性脑脊髓炎,鸡痘,淋巴白血病,禽流感等,还有各种细菌性疾病,霉形体以及寄生虫病都会引起产率下降。对病毒性疾病,预防是关键。应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根据当地疫情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建立相应的免疫检测机制,根据鸡群的抗体水平,正确及时的预防。发病时,除紧急接种外,还应在饲料中添加营养性药物,以利于鸡体迅速恢复健康。细菌性疾病的防制应侧重于净化,卫生管理和消毒,发病后及时诊断并进行对症,对因治疗,可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
2、饲料方面
2.1蛋白能量比例失调,经常更换饲料原料品种,使用劣质饲料例如:饲料中加入很高比例的棉籽饼;熟豆饼突然更换生豆饼;进口鱼粉突然更换国产鱼粉使用了假豆粕,劣质鱼粉,假氨基酸等,都会使饲料的营养成分发生很大的变化或使饲料的适口性变差,导致鸡群产蛋下降。
2.2饲料发霉变质或放置时间过长遇有阴雨天气,原料或饲料在运输或贮藏过程中,易淋湿或吸湿结块,发生霉变。另外,饲料加工结束后均有一定的保质期,如果饲料放置时间过长,尤其在夏季高温高湿季节里,饲料中的多种维生素很容易发生分解失效,同时其它原料也容易发生霉变,这样势必影响饲料的质量,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2.3饲料加工管理不完善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往往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致使食盐;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这些微量成分的添加量过剩或不足,导致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另外,有时由于机组出现故障,使饲料的粒度发生变化,这样饲料的适口性大大变差,鸡只不愿采食,营养达不到需求量,从而导致产蛋下降。因此,在饲料方面,应首先科学配制饲料,保证产蛋鸡的营养需要。注重原料品质,做到不发霉,不变质,保证原料品种丰富、稳定,严禁饲喂发霉变质饲料。此外,应保证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供给,饲料中钙比例应适当,变更饲料应有3-5d的过渡期,防止鸡群发生消化不良,引起产蛋下降。
3、饲养管理方面
3.1供料不足有的客户给料时虽然加到了标准料量,但由于没有考虑饲料能量水平、环境变化、鸡群开产时体重大小等,往往造成料量供给不足。有的由于人为原因计算料量或称料不足失误,也会引起少给料。另外,新老工人交换或一次喂料过多、过满等,使饲料浪费较多,均能引起鸡群采食量不足,产蛋量下降。
3.2供水不足当停电时,饲养人员忘记打开饮水阀门;水压低、供不上水;水线堵塞等原因不能正常供水,均能引起程度不同的产蛋量下降,尤其在炎热的夏季对鸡的危害更加严重。3.3温度的变化产蛋鸡最适宜的温度为10-25度。温度过低,特别是初冬时,寒流突至,鸡群受冷风刺激引起脱羽,进而停产。温度过高,特别是炎热夏季的连续高温,使鸡只采食量锐减,营养达不到需要,引起产蛋下降。另外,一天之内的温差不应超过8度,否则也会影响鸡群产量的变化。
3.4光照不合理农村夜晚停电次数较多,停电时间较长,来电后又不能及时补充光照,造成光照时间忽然缩短。有时由于饲养人员的疏忽忘记关灯,光照时间猛增。另外,只注重光照时间而忽视光照强度,灯泡(管)长时间不擦,光强度减弱,这些均能导致产蛋鸡生理机能紊乱,影响了产蛋性能的正常发挥。
3.5通风不良通风设施差,设计不合理或遇冬季为了保暖关闭所有通风口,致使舍内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蓄积,不仅影响产蛋量还可诱发呼吸道疾病。另外,夏季温度高,湿度大,如不加大通风量,就会引起产蛋鸡中暑。
3.6免疫、用药不当产蛋期接种疫苗或连续数日投土霉素、氯霉素、磺胺类等抗生素或驱虫药,由于应激和药物的毒副作用会抑制产蛋量的上升,同时,如果饮水中消毒剂的浓度过大,也会使鸡群发生中毒反应,致使产蛋量急剧下降。
3.7应激因素飞鸟及老鼠进入鸡舍,使鸡群受惊,造成应激。同时有的鸡场频繁更换工作人员、在舍内外造成大的响动、强光忽然照射,也容易造成鸡群受惊,导致产蛋下降。在饲养管理工作中,应针对以上原因,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并切实加强管理,定时培训人员,尽量保持饲养人员的稳定。制定严格的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奖罚制度,以提高工人的积极性,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鸡舍尽量做到冬天保暖夏天防暑,注意通风换气,严格消毒措施,加强光照管理,使光照保持在16-17小时,不随意增减。防止人为惊吓,尽量给鸡群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生产环境,以保证产蛋鸡体况良好,能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

二、蛋鸡产蛋量的提高措施

提供适宜的营养物质,保证饲料的质量。在蛋鸡的养殖过程中要加强饲养和管理工作,保证饲料质量,避免饲料发霉、变质,发生霉变的饲料不可继续使用。蛋鸡养殖要根据蛋鸡所处的生理阶段,合理饲喂,科学的控制鸡群饲料的饲喂量,不可营养过剩,也不可营养不足,饲喂过量或者过少都会使产蛋量下降。饲喂时要根据蛋鸡的体重和产蛋量合理调整饲料的营养浓度,注意保证饲料的全价性,除了要保证营养的全面外,还要注意各营养物质的比例也要合理。在饲喂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频繁的更换饲料,注意观察好蛋鸡的实际养殖情况,如果产蛋率正常、体重正常,则说明饲喂量、营养的浓度等都符合生理的需求,则没有必要换料。另外,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给蛋鸡提供充足的饮水,不可以出现断水的情况,否则也会影响产蛋量。

加强饲养管理。保证鸡舍适宜的温度和相对湿度,鸡舍的温度保持在25℃左右,相对湿度保持在55%-70%。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这就要求做好鸡舍的夏季降温和冬季的防寒工作,以做到冬暖夏凉。做好鸡舍的通风换气工作,良好的通风换气可保证鸡舍内空气质量,除此之外还要控制好鸡群的饲养密度,及时清理舍内的粪污,注意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对鸡舍进行全面的清理和消毒。制定科学的光照制度,并严格的执行,从18-36周龄开始在自然光照的前提下每周增加0.5h的光照时间,直到16h恒定为止,光照强度保持在3W/m2,注意做好光照的管理工作,避免突然的断电,也不可随意的改变光照的时间、颜色和强度。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尽量避免鸡群出现应激反应。

疾病对蛋鸡的产蛋量影响极大,尤其是各类传染性疾病、病毒以及细菌都会对蛋鸡产生较大的威胁,使产蛋量下降,因此为了避免蛋鸡疾病的发生,要做好蛋鸡的疾病预防工作,除了要加强日常的卫生清理外,还要定期进行严格的消毒,包括鸡舍的各个部分、工具等,以有效的杀灭病原菌。除此之外,还要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相关的疫苗,以提高蛋鸡的免疫力。

产蛋好不好,关键看卵巢!
现代高产蛋鸡一般在120—140日龄时达到性成熟,并开产170日龄左右时产蛋率达到95%以上,随后产蛋率缓慢下降,产蛋率在90%以上可以维持5--10个月。由此可以看出在90%以上产蛋的时间差距在5个月左右,这与卵巢生命周期及活力有直接的关系。如何延长卵巢的生命周期及活力,是本篇主要探讨的内容。
雏鸡出生时大约有480万个原始卵泡,快速发育阶段为60—120日龄,从3.5克左右快速发育到60克左右。但在卵巢发育成熟过程中大约99%以上的卵泡发生闭锁,只有少数发育成熟。
卵巢内的卵泡根据形态和发育时间可分为原始卵泡、小白卵泡、大白卵泡、小黄卵泡以及等级卵泡。等级卵泡按选择时间早晚可分为F1—F6,其中F1最早发育成熟,体积最大,最先排卵,之后为F2,按顺序依次排卵。大约每天有些大白卵泡发育成为小黄卵泡,但是只有一个小黄卵泡经选择进入等级发育阶段,其余的都逐渐闭锁。
颗粒细胞位于卵泡中层,在卵泡发育的不同阶段颗粒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在卵泡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颗粒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决定了卵泡的生长、选择和闭锁。
原始卵泡募集过程中,一些卵泡开始表达少量的促卵泡激素受体(FSHR),在促卵泡激素(FSH)的刺激下,颗粒细胞逐渐增殖,卵泡缓慢生长。当卵泡发育至小黄卵泡阶段时,大约每一天有一个卵泡颗粒细胞大量表达FSHR,在FSH的刺激下颗粒细胞快速增殖,同时开始表达促黄体素受体(LHR),这一股过程被称为卵泡的选择。小黄卵泡经过选择后就进入到等级阶段。卵泡选择开始的标志是卵泡颗粒细胞FSHR大量表达。
进入到等级阶段后,颗粒细胞分化能力旺盛,在FSH刺激下,大量表达LHR,颗粒细胞开始大量分泌孕酮(P4),在P4与促黄体素(LH)共同协调下卵泡排卵。
蛋鸡卵泡闭锁主要发生在初级原始卵泡,大白卵泡和小黄卵泡阶段,颗粒细胞凋亡直接导致卵泡闭锁。
老龄蛋鸡在连续产蛋周期内产蛋缺失频率增加,表明卵泡闭锁或内排卵现象增加。产蛋早期产蛋率下降与卵泡发育速度降低有关,而产蛋后其产蛋率下降,除卵泡发育速度降低、卵泡发育受到抑制外,还与卵泡闭锁和异常排卵有关。以及与蛋鸡卵巢机能衰退与颗粒细胞LHR表达下降有关。
另外卵巢的氧化应激也是导致卵巢生命周期缩短及活力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
杜仲叶提取物中杜仲黄酮具有弱植物雌激素样作用,和雌激素受体结合后刺激蛋鸡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发挥调节作用。蛋鸡内源性雌激素不足,杜仲黄酮和雌激素受体结合后,刺激下丘脑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与垂体后,垂体产生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作用与卵巢,刺激卵巢排卵,还可以降低卵泡闭锁,减少细胞凋亡,从而增加排卵率,增加产蛋量。同时产生的FSH和LH还对蛋鸡卵泡的发育发挥作用。
另外杜仲叶提取物中的绿原酸含有一定量的R-OH基,能形成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氢自由基,以消除羟基自由基和超阴离子等自由基,从而保护卵巢免受氧化作用的危害是卵巢生命周期延长,活力增加!

蛋鸡产蛋量下降原因 蛋鸡产蛋量下降的防治办法


随着养鸡业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性能,从而获得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科学的饲养管理是其根本途径。在正常情况下,蛋鸡开产后5~7周即达到产蛋高峰并维持8个月左右,以后的产蛋率逐渐下降。引起蛋鸡产蛋量下降的原因很多。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蛋鸡产蛋量下降原因蛋鸡产蛋量下降的防治办法

一、饲料方面
1.饲料配制不合理
蛋白质能量比失调,经常更换原料品种,使用劣质饲料,使鸡的采食量下降。饲料中矿物元素、维生素等添加量过多或不足、质量不佳,导致营养性疾病,使鸡的产蛋率和蛋重下降。
2.饲料品质不佳
所用原料达不到正常标准,如使用掺假豆粕、劣质鱼粉等饲料,有的因含水量、含盐量高而达不到质量要求;有的因原料发霉、变质等,使用后导致蛋鸡发生疾病。因而在饲料方面,应首先注重原料品质,做到不发霉、不变质,要从信誉好的厂家进货,并要保证饲料原料品种丰富、恒定,然后根据本品种饲养标准和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的特点,适时配制营养全价的饲料,以保证鸡的营养需求。
二、饲养方面
1.饲养的连续性较差
蛋鸡从育雏到产蛋,大致可分为育雏期、育成期和产蛋期3个阶段。不管哪个阶段饲养不当,都会影响鸡的产蛋性能。也就是说,在整个饲养过程中,各个饲养阶段应环环相扣。如育雏、育成期营养过剩,就会导致产蛋期蛋鸡肥胖,产蛋一个阶段后,积累脂肪更多,从而影响产蛋;如育雏、育成期营养不良,采食量低,鸡体瘦弱,开产后由于产蛋的营养负担重,使蛋鸡致残、停产。
2.饲喂时间、次数、方式不固定
特别是农村养鸡户,每到农忙季节,往往什么时候想起喂鸡就什么时候喂,能喂几次就喂几次,往往一次加满料槽,致使蛋鸡抢食、拣食,采食不足或剩料,影响鸡的正常采食,导致产蛋量下降。因此,在饲养方面,每阶段、每环节都要认真、科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定时、定量、定质进行饲喂,以保证蛋鸡体况良好,能发挥正常生产性能。
三、管理方面
1.饲养人员责任心不强,管理粗放
一是喂料不均,忽多忽少;匀料不及时,鸡时饱时饥。二是饮水不足,当水压低时,供不上水,特别在夏天缺水对鸡的危害尤为严重。三是未能定时观察鸡群,了解鸡群情况,没有及时淘汰病、残、弱鸡,造成饲料浪费和鸡群均匀度太差。
2.光照时间不合理
特别是农村夜晚停电次数较多,来电后又不能及时补充光照,造成光照时间忽长忽短,导致蛋鸡生理机能紊乱。
3.鸡舍通风不良
如果鸡舍通风设施差,设计不合理,易使氨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蓄积。夏天湿度大,温度高,易使蛋鸡中暑。天气突变,未及时关好门窗,使室内温度忽高忽低和湿度过大,也会影响蛋鸡产蛋量的提高。
4.鸡舍封闭不严
飞鸟及小动物进入鸡舍,使鸡群受惊,造成成激。有的鸡场频繁更换工作人员,也容易造成鸡群受惊导致产蛋量下降。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针对以上原因,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并切实加强管理,定时培训工作人员,尽量保持工作人员的稳定。制订严格的岗位责任制,严格奖罚措施。以提高饲养人员的积极性。新建鸡舍应认真搞好设计工作,尽量做到冬天保温、夏天防暑。严格消毒措施,定期对鸡舍和周围环境进行消毒,注意通风换气;加强光照管理,尽量给鸡群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生产环境。
四、药物使用方面
在养鸡生产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药品,应多从有益微生物的应用中寻找出路。化学药品只能作应急措施,但有些鸡场和养鸡专业户往往是鸡群有病乱投医,认为使用化学药品见效快,对所添加的药物的副作用又不够了解,在蛋鸡开产后,添加了一些具有抑制产蛋作用的药物,导致鸡群的产蛋量急剧下降。
1.磺胺類药物
当用于鸡群消炎时,在饲料中添加了复方新诺明、磺胺咪、磺胺嘧啶和磺胺噻唑等。
2.抗球虫药物
当鸡群发生球虫病时,使用了克球粉等。
3.其他药物
如呋喃类药物中的痢特灵、呋喃西林,喹恶啉类药物如痢菌净,抗菌类药物如北里霉素、金霉素,嘌呤类药物如氨茶碱;激素类药物如地塞咪松、甲基睾丸素等,均可导致蛋鸡产蛋量急剧下降。
4.紧急接种疫苗导致产蛋量下降
在蛋鸡开产后,如有强、野毒株,细菌,病毒侵入,导致鸡群发生疫病,此时紧急接种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在一周内会因疫苗反应和抓鸡注射造成应激而引起产蛋量下降,软皮蛋、脆皮蛋也会增多。因此,在鸡群开产后,进行预防和治疗用药时,应首先使用不影响蛋鸡产蛋的药物或使用集保健、治疗于一体的药物,如土霉素等,以免造成鸡群产蛋量的下降。
五、疾病因素
1.病毒性疾病
(1)鸡马立克病。因防疫方式不当,用药剂量达不到要求,疫苗质量差,药物稀释后存放时间太长,育雏时环境封闭条件差,在雏鸡未产生抗体时就已感染病毒,往往造成大面积发病和相当高的死亡率,也易导致开产后产蛋量下降。马立克氏病的防治特点是注重消毒、两次免疫和早期隔离。生产中要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种蛋应每两小时检查一次,清除蛋壳上的羽毛和粪便,放入密闭空间,按每立方米7克高锰酸钾、14毫升甲醛、7毫升水的比例关闭门窗喷雾消毒30分钟,入孵前再用高于蛋温3~5℃的新洁尔灭消毒液浸洗种蛋5分钟;孵化器应用0.1%新洁尔灭水洗净,孵化室用0.2%过氧乙酸喷雾消毒,进雏前48~72小时进行熏蒸消毒12小时;雏鸡1日龄和14日龄接种经检验有效的鸡马立克氏病疫苗,以控制该病的发生;不同日龄雏鸡应分舍隔离饲养,以防大日龄雏鸡感染小日龄雏鸡;饲养员不能兼喂雏鸡、成鸡,以防交叉感染;雏鸡料应与成鸡料分开,防止成熟型马立克氏病病毒污染雏鸡饲料。
(2)鸡新城疫病。如患温和型新城疫,蛋鸡一般死亡率较低,常为2%~4%;但产蛋率下降幅度大,一般在10%~70%;持续时间长,多为1~2个月。生产中也见急性和非典型性新城疫,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免疫存在问题,包括疫苗质量良莠不齐,生产、运输、存诸环节管理不善,使疫苗失去了部分活力,或疫苗本身质量不过关。鸡群疾病的隐性感染,影响了鸡体对疫苗正常的免疫应答,某种疾病破坏了机体的免疫器官,免疫功能下降,疫苗免疫失败。二是因饲养管理不善,鸡舍湿度过大,通风不良,有害气体较多,消毒防疫不严格,造成鸡感染病原微生物。隔离、消毒措施不完善,致使超强毒株侵入,导致鸡群发病。因此,搞好免疫和隔离是防治新城疫的重点。
(3)传染性支气管炎。这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疾病,传播迅速。该病主要侵害鸡的呼吸系统,造成蛋鸡产蛋机能障碍,使蛋鸡产蛋量迅速下降,并且软壳蛋、畸型蛋增多。虽然蛋鸡死亡率较低,但在气温多变的情况下极易发生。预防本病应做好三项工作:一是采用综合性防治措施,避免鸡群过冷、过热和拥挤;健全防疫制度,加强消毒,严防传人本病。二是做好预防接种工作。目前所用的疫苗虽然不能有效预防,但可减少发生本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三是防止并发细菌性疾病。可用0.5%土霉素拌料进行治疗。
(4)产蛋下降综合征。这种综合征对产蛋影响极大,可使蛋鸡产蛋量大幅度下降,并伴有薄壳、无壳、褪色蛋增多的趋势。但鸡群精神正常,食欲基本正常,一般无死鸡现象。持续时间可长达1个多月,即使恢复,产蛋量也会下降10%~30%。发生这种情况的防治重点是做好免疫和创造利于生产的环境,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疗。
对病毒性疾病,预防是关键。应尽量使用生产日期较近、正规销售渠道销售的药物和疫苗。应按操作规程稀释、保存和接种疫苗,并建立相应的免疫检测机制,根据鸡群的抗体水平,正确及时地预防。发病时,除紧急接种疫苗外,还应在饲料中添加一些营养性药物,以利于鸡体迅速恢复健康。
2.细菌性疾病
如鸡白痢、大肠杆菌病、传染性鼻炎等,此類疾病多由细菌引起。发病后会对产蛋鸡造成重大影响,使产蛋量下降。其发病大多数是因为蛋鸡本身带有病菌或周围环境存在病菌,由于饲养管理条件差、环境卫生差、消毒不严、通风不良、饲料品质差等因素造成发病。其传播方式有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两种。细菌性疾病的防治应侧重于卫生管理和消毒,发病后及时对病鸡进行对症治疗,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3.寄生虫病
蛋鸡的寄生虫病较多,如白冠病、螨虫病等。白冠病,又叫卡氏白细胞原虫病。该病多在夏季流行,因此应及早进行预防,以免造成经济损失。螨虫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只要勤于观察,发现后立即进行治疗,一般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寄生虫病的防治重点是驱虫和搞好环境卫生,但给鸡驱虫时不能使用敌百虫。
综上所述,造成蛋鸡产蛋下降的原因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在生产中如发现蛋鸡产蛋量下降,要根据饲养管理、免疫、药物等多方面的具体情况,结合症状进行分析,查找原因,以便尽快确诊并采取相应措施,以达到迅速治疗、提高产蛋量、减少经济损失的目的。

蛋鸡产蛋量下降怎么办?
蛋鸡产蛋量下降的症状表现
1、大群采食量、精神、粪便正常(细看可见早晨鸡冠发紫,中午恢复正常),蛋壳颜色、质量正常,产蛋率下降20%左右。
2、初期出现个别鸡只甩鼻,且带有鼻液(稀薄透明如水),1~2天后流鼻液的情况增多,个别鸡只出现呼噜音,此时采食量开始下降,产蛋率下降速度较快,蛋壳颜色变浅,蛋壳质量变薄,蛋重变轻。
3、鸡群采食量、精神正常,突然出现蔫鸡,随病情发展蔫鸡逐渐增多,产蛋率下降幅度在20%〜30%,蛋壳质量变薄、蛋壳颜色变浅。解剖多伴有卵黄性腹膜炎。
4、鸡群白天采食量、精神正常,夜间可听到呼吸道音,初期拉音,随之出现呼噜(多发生在靠近门口的位置),采食量下降,产蛋率下降,持续时间可以达到一周左右。蛋壳质量差,出现软皮蛋、沙皮蛋。
5、鸡群采食量、精神正常,上午产蛋量少,下午产蛋量增多(正常上午多下午少),蛋壳颜色个别出现变浅,有软壳,沙皮的出现。
6、鸡群采食量、精神正常,但突然的出现产蛋率下降,下降幅度不大,但是幅度呈波浪式,蛋壳颜色正常。
饲养管理不善导致产蛋量下降

1、育雏期、育成期的鸡群饲养管理不善,如饲养密度过大,太拥挤,生长缓慢,体重不足,体成熟和性成熟晚,开产及产蛋高峰形成晚。有的养鸡户在育在期将公母鸡、蛋鸡、肉鸡混养,甚至不同年龄的鸡混养在一起,使强弱悬殊,饮食不均,生长快慢不等,因此,鸡的均匀度很差,产蛋高峰的到来既慢也很鸡长时间维持高的产蛋率,表现明显的不同程度的产蛋率下降。
2、入冬以来,外界环境温度很低,鸡舍内外温差较大,有一部分养鸡户只注意保持鸡舍内温度,而忽视通风的重要性,较多的存在通风不良的问题,鸡舍内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浓度很高,不仅通风不良,氧气相对不足,而且有害气体过多,浓度很高,时间过长,易刺激损伤鸡的呼吸道粘膜,抵抗力降低,诱发呼吸道疾病,反过来又影响气体交换,发生氧的进一步不足,障碍体内营养物质的氧化分解过程,所以,影响产蛋鸡的生产性能,使产蛋率下降。
3、光照不足:光照对刺激性腺的生理机能、对产蛋的影响较大。光照不足,性腺机能减弱,卵泡形成慢,促使产蛋减少,有的养鸡户只用自然光,没有用灯光补光,使光照在16小时以下。有的虽然补充光照,但灯泡太少或度数太小,虽有15W的灯泡,但不及时擦净被粉尘等掩盖,光照也不足,对产蛋率造成不利的影响。
4、有的养鸡户,饲料、饮水定时定量供应,实行限饲,存在着食料、饮水不够,能量及蛋白质等不足的问题。
5、产蛋高峰期后换料过快,应激反应较大,影响采食及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和蛋的形成,使产蛋减少。
6、鸡群突然受到应激,如异常的声响、突然晃动的光影、注射疫苗和抗体、投喂捉鸡及饲养程序和环境的改变等因素也可引起产蛋率的下降。
针对以上饲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解决,合理的饲养,加强管理,注意饲养密度不宜过大,适当的通风和光照等。总之,使鸡生活在适宜良好的环境中,充分调动和发挥优良的遗传生产性能。
饲料的配制不合理,营养成分不全或不平衡

1、饲料原料稳定性差,特别是自配料,更易出现生产性能的改变,如经常调换预混料、浓缩料或将杂粕代替豆粕或豆饼等,影响饲料的质量及有效成分的平衡,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和蛋的生成性能。研究证明,使用杂粕时,应补充赖氨酸、铁、铜、VB6、VB12等。
2、饲料加工不好,拌料不均匀,有的养鸡户用铁锨拌料,达不到高度混合均匀的要求,有效成分分布不均匀,有的鸡吃的多,有的鸡吃的少,影响部分鸡的生产性能,产蛋率下降。
3、能量不足:大宗原料用新玉米喂鸡,新玉米含水量太高,能量物质减少。标准玉米含水量为14%。但新玉米含水量达19-20%,甚至更高,作为主要能量物质的玉米含水量太高,实际上就等于减少能量物质,造成能源不足,能量不够,所以在冬季天气寒冷,饲料能量不足,再加上限饲均可使产蛋率下降,因为鸡体所获得的能量是在去除鸡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外,才能支付产蛋所需要的能量。能量不足,必将产蛋减少。
4、由于蛋鸡生产的鸡蛋价格不高,市场不景气,部分养鸡户在配制饲料时,过于追求降低成本,图省钱,选用质量差的不合格的饲料或原料,营养成分不全,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不足,特别在育成期就没有很好的饲养,使鸡生长发育不好,体质差,抵抗力低,优良的遗传生产性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使鸡在产蛋期生产性能差,产蛋率不高或产蛋不稳,产蛋率下降。
5、有的养鸡户由于使用霉败、变质的饲料,含有多量的细菌、毒素、变性蛋白等,发生肠炎、拉稀或中毒,引起消化紊乱及吸收障碍,也将成为产蛋率下降的原因之一。
对于以上饲料配制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及时解决,按科学的饲料配方,选用优质的原料合理的配制,使鸡能吃到符合营养需要的全价饲料,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不断的调动、发挥、提高和保持良好的生产性能。
蛋鸡的错误用药导致产蛋量下降

产蛋鸡发病后,治疗不当、用药错误,使用产蛋鸡忌用的磺胺类药物、四环素类及新霉素类药物等,对机体造成损害,抑制生殖机能,产蛋减少,产蛋率下降。

由于疾病的干扰导致的产蛋量下降

由于季节性变化,大气候温度太低,部分养鸡户对冬季舍内的保温和通风的矛盾处理不好,存在通风不良的问题。鸡舍内环境很差,易发生呼吸道疾病,如传染性鼻炎、传染性喉气管炎、霉形体病等,均可不同程度的引起产蛋率的下降。在引起产蛋率突然下降,幅度较大时还应考虑有如下传染病的干扰存在:
1、新城疫
【诊断方法】生产中较常见,多发生在长期未免疫或免疫效果不好或免疫失败的鸡群,采食量下降(10-20%),产蛋率下降(20-30%)。蛋的质量降低,蛋壳变白、变薄、畸形蛋增多、排绿色稀便,有的有神经症状。病理剖检,多见胃肠道有该病毒的有特征性的病变。
【防治措施】对病鸡群可实行综合性防制措施。如紧急免疫,加强消毒管理,使用立克宁、毒克1号、克毒特乐等抗病毒药及特杀、环丙沙星、蒽诺沙星、强力霉素等抗菌药、补充营养(增加金维他用量),提高机体抗病力等。
2、禽流感
【诊断方法】有时表现地方性流行,病鸡采食量和产蛋率下降(30-60%),精神沉郁,冠发紫,个别鸡冠、眼睑、肉髯水肿,腿部鳞片呈紫黑色出血斑,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气管环有大量粘液,拉绿色粪便,腺胃乳头出血或有大量粘液,肌胃角膜易剥离,肠道呈片状或条状出血,输卵管水肿,有脓性物,卵泡变形,出血,易破裂。肾肿大出血。肝肿大,常伴有脂变或破裂出血。
【防治措施】对病鸡群采取综合性防制,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隔离消毒,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应激,预防其他断发病。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以减少生产损失,大群可用板兰根冲剂,抗病毒药(山农大药业公司的立克宁,克毒特乐或病毒灵、病毒唑)饮水或拌料。也可用金刚烷胺VC、强力霉素等药物以减少死亡和防止继发病。发病后期,可用金维他或金蛋散,促进恢复产蛋。
3、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诊断方法】成年鸡呼吸道症状明显,但产蛋率明显下降,严重的可减少一半。产畸形蛋、薄壳蛋、褪色蛋、蛋白稀薄、蛋黄与蛋白分离。一般10天后产蛋渐恢复。产蛋鸡变异性传染性支气管炎,由冠状病毒引起,此病毒发生于产蛋鸡群,多于200日龄爆发。本病与应激关系密切,各种强应激均可诱发本病。发病鸡群初期有以呼噜为主的呼吸道症状;无混合感染时,无咳嗽或甩鼻,呼吸道症状约5-7天,采食量下降5-20%。粪便变软或拉水样粪便。
①新开产鸡发病后,产蛋上升缓慢或徘徊不前或下降。复康后达到原有水平。
②产蛋高峰期发病前1-2天产蛋呈现波动,2-3天后迅速下降,一般下降20-25%。康复后也达到原有水平。
③老龄发病后,产蛋率迅速下降,回升很慢。在产蛋下降的同时,蛋的质量降低,蛋壳表面粗糙,蛋壳变薄,色变白,蛋重小,畸形蛋多,异常的蛋约占510%。
【防治措施】本病防治无特效疗法,因发病与应激密切相关,只有尽力减少应激,加强饲养管理,消毒提前免疫等综合措施。120日龄可注射复全ND+EDS76+IB+变异传支四联苗一头份,可控制其发病及流行。
4、减蛋综合症
【诊断方法】减蛋综合症又称产蛋下降综合症,是青年母鸡发生的病毒性传染病,产褐壳蛋的鸡最易感,特征性变化是产蛋鸡群不能如期达到产蛋高峰或产蛋率大幅度下降。产蛋下降通常发生在24-36周龄,产蛋率下降20-30%,甚至50%。产白壳蛋、薄壳蛋、软壳蛋、无壳蛋、畸形蛋等异常蛋、蛋白呈水样,蛋黄色淡,有时蛋白中混有血液等,产蛋下降持续4-10后可恢复。产蛋突然下降,异常蛋增多,尤其产蛋褐壳帽鸡在产蛋下降交1-2天出现蛋壳褪色,蛋壳变薄、变脆等,可做出初步诊断,必要时作进一步化验诊断。
【防治措施】可采用加强管理和免疫接种,产蛋下降综合症油苗一般开产前20天或120日龄注射,整个产蛋期有较好的保护。
5、鸡脑脊髓炎
【诊断方法】各种品种的蛋鸡和肉鸡均可感染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春季和冬季多发。发病鸡群精神、采食、饮水、粪便基本正常,个别鸡群发病期采食下降5-10%。主要表现产蛋率下降,蛋的大小、形状、颜色、蛋壳的厚度无明显变化。鸡群产蛋量从下降到恢复均约需5-15天,产蛋下降幅度差异较大,产蛋高峰期及临近高峰期的鸡群发病后,产蛋下降幅度大,高峰日龄的鸡群产蛋下降幅度小,一般在10-40%间。
【防治措施】本病无特效疗法,要在饮水中加立克宁、克毒特乐、病毒灵,板兰根冲剂,加大维生素用量。最佳方法是免疫接种。将弱毒苗和油苗结合使用。在70-100日龄青年鸡用弱毒苗免疫(因为弱毒苗在产蛋期使用可引起产蛋下降)。油苗可在开产前20天皮下或肌肉注射,经15-20天可产生免疫保护。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 提高奶牛产奶量的饲养方法


在奶牛生产实践中,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奶的品质一直是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并探索出许多提高奶牛产奶量和改善牛奶品质的措施。在奶业产业链中,所有的食用奶和奶制品的正常加工,乃至所有以奶作为配料的其他食品加工都离不开优质原料奶的生产。原料奶的奶量和质量,对整个奶业的健康发展,对广大民众的身体素质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提高奶牛产奶量的饲养方法。

1、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

遗传因素包括品种、个体。品种不好,再高的饲养水平,也不能实现高产奶量。不同品种的奶牛,其产奶量、乳脂率也有不同,产奶量和乳脂率之间关系呈反比,即产奶量较高的品种,其乳脂率相应较低。一定程度上,品种决定着奶牛产奶量的高低。个体方面的差异也会影响产奶量的高低,相同品种的奶牛,即便处在相同的生理阶段,且在同样的饲养管理条件,其产奶量和乳脂率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品种改良方面,由于是技术人员人为方面的原因,在进行人工授精过程中,存在着使用劣质冻精,或同一种牛的冻精反复使用,漏配、误配等情况,这些都会造成奶牛后代产奶量不高。

饲养因素。日粮配制不合理对奶牛生长发育及产奶水平影响较大,营养物质含量过低会影响奶牛生长发育的速度,营养物质摄入过多又会造成乳腺分泌组织受损。特别是处于泌乳期的奶牛,由于其产奶量不断增加,身体能量不断消耗,如果此时日粮的营养水平较低,就会使其能量处于负平衡状态,还会诱发各种产后疾病的发生。日粮中干物质含量和粗饲料的种类也会对产奶量有影响,粗饲料中粗纤维量要占日粮干物质总量的17%最好,不能低于13%,而粗饲料中的干草和青贮的干物质比例最好是1:1,不宜相差太多,因为青贮摄入不足影响干物质的摄入量,而干草不足会使粗纤维摄入量不达标,都会导致产奶量降低。另外,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补充不足,也会影响奶牛的产奶量。

管理因素。奶牛的饲养环境、卫生状况、日常管理等都会对奶牛的产奶量产生影响。奶牛处在高温高湿度的环境下,容易发生热应激,导致奶牛食欲下降,体温升高,出现虚脱、缺氧,脑部精神系统紊乱等症状。饲养环境卫生较差,会导致病原微生物的侵入,进而大量繁殖,导致奶牛感染发病,引发乳房炎、结核病等疾病,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饲养管理方法不当,会导致奶牛身体代谢机能紊乱,引发酮病等代谢类疾病的发生,都会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在进行挤奶或乳房按摩时,要采用正确的操作手法,操作手法不娴熟或错误的手势都会引发奶牛的乳房炎,造成产奶量下降损失。另外,奶牛产量还受季节影响,由于奶牛不耐热,故夏季高温季节奶牛产奶量相对较低。

2、提高奶牛产奶量的措施

选择优良品种及个体。要选择产奶性能优越的优良奶牛品种进行养殖,荷斯坦奶牛是奶牛各品种中产奶量最高,单产可达到6.5-7.5吨,最高可达10吨,是公认的高产奶牛品种。也可使用优质冻精进行品种改良,通过对奶牛品种进一步优化,加快低产牛的改良,来实现产奶量的提高。个体选择上,最好选用黑白花片分明,体型标准,体格健壮,身材高大,棱角分明,颜面清秀,中躯长,胸腹宽深,腹围大而不下垂,肢蹄结实,繁殖率高,遗传性能好,乳房发达,四乳区匀称,乳头大小长短适中的优质奶牛,这样的奶牛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生产性能高的特点。

加强日常管理。为奶牛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牛舍内外环境保持清洁卫生,及时清扫舍内的粪便及废弃物。定期对圈舍、牛栏、地面、器具等进行冲冼消毒,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滋生。适当增加奶牛的户外活动,可对奶牛增进食欲、提高产奶和繁殖率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经常刷拭牛体,不但可使牛体保持清洁卫生,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和促进新陈代谢。根据本地区疫病发生情况,制定合理的防疫计划,定期进行免疫接种和驱虫,同时要确保奶牛饲料营养全面、品质优良,还要给奶牛提供充足清洁的温水。每天挤奶前按摩奶牛乳房,通过按摩乳房来刺激奶牛神经中枢,进而加速奶的形成,挤奶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保证挤奶时管理规范化,预防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确保奶牛产乳性能优良。

合理搭配饲料。根据不同季节、生长阶段、奶牛身体状况等变化,及时调整日粮成分。给奶牛提供适口性好,易消化、新鲜、干净、无污染的优质日粮。奶牛日粮以青绿多汁饲料为主,青绿多汁饲料占50%,粗饲料占30%,精饲料占20%。产奶期的奶牛,可通过增加精料的饲喂量,满足其产奶的营养需求。长期给奶牛饲喂青贮料,可确保日粮营养物质平衡,促进奶牛产奶量持续稳定。使用青贮料的同时要注意搭配一定量的干草。

提高奶牛产奶量的饲养方法
牛奶富有营养价值,其成分可分为水和固形物两部分,固形物包括乳蛋白、乳脂.肪、乳糖、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物质。囱形物含量多少影响乳的品质,乳脂率是衡量乳质优劣的重要指标,含量一般为3%-5%。乳脂中含有人体必需的亚麻酸和花生油酸及多种脂溶性维生素、磷脂类等。提高乳脂率的主要方法是进行奶牛品种改良,选择优质饲料,饲养管理也是提高乳脂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选育好的品种和个体
不同品种牛的产乳量和乳脂率有很大差异。经过精心选育的品种如荷斯坦牛,其产乳量显著高于地方品种。产乳量和乳脂率之间存在负相关,产乳量较高奶的乳脂率相应较低。但产乳量高的品种通过有计划地选育,乳胀率仍可提高。同一品种内的不同个体虽然处在相同的生长阶段、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其产乳量和乳脂率仍会有差异。如荷斯坦牛的产乳量变异范围在3000―12000千克,乳脂率为2.6%-6.0%。选育优良的品种和个体并不断地进行改良,是奶牛优质高产的有效途径。
二、选择优质饲料
牛的瘤胃代谢产物中挥发性脂肪酸即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比例结构,对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脂率有重大影响?乙酸被吸收后,通过血液被输送到乳腺,用以合成乳脂肪中的一系列短链脂肪酸;丙酸被吸收后,输送到肝脏,成为合成葡萄糖的原料;丁酸是乳脂肪中的:―种短链脂肪酸,也可与乙酸辅酶A缩合形成高级脂肪酸。乙酸、丁酸比例增加,有利于提高奶牛乳脂率。乳脂是由两种基本类型的前体合成的,其中约50%的脂肪是以瘤胃发酵产生的乙酸和醋酸为原料由乳腺合成,其余部分则由饲料的脂肪或体内积蓄的脂肪供给(以长链脂肪酸的形态直接形成乳脂人不同饲料组成对乳胀的体内合成有极大影响)。
1.粗纤维
饲料中对乳脂肪影响最大的是粗纤维含量。纤维在瘤胃内被分解后生成乙酸,而淀粉则能增强瘤胃发酵、降低pH值,促进丙酸的生成,乳脂率与瘤胃内乙酸/丙酸比呈正相关。若日粮中的牧草低于50%,或者ADF(酸性洗涤纤维)低于19%,或把全部饲料的粗纤维限定在13%时,由于日粮纤维含量的减少将导致乙酸/丙酸比下降,从而降低乳脂含量。
2.脂肪
脂肪的正作用是能量高并能直接为乳脂合成提供脂’肪酸,约50%的乳脂肪必须由日粮中脂肪供给。当奶牛处于能量正平衡时,很难动用体脂肪并把它运人乳腺。因此,在泌乳期内日粮脂肪是乳脂的唯一来源。脂肪的负作用是不饱和脂肪代谢产生的不饱和脂肪酸,在瘤胃内和氢结合促进丙酸生成从而降低乳脂含量;由于氢的加入,生成的转移单不饱和脂肪酸也能抑制脂肪在乳腺内的合成。根据脂肪的上述双重作用,为了不妨碍瘤胃发酵等特性,在饲料中添加3%-6%脂肪为宜。游离油脂常降低乳脂含量,而整粒油籽未产生此作用。大豆油或整粒大豆可以降低乳蛋白含量,而棉籽油和棉籽的影响很小。添加不饱和脂肪或大剂量脂肪常可导致乳脂率下降,主要原因是其对瘤胃发酵的影响。所以,人们试图通过某些措施以减少脂肪的负面影响,如饲喂整的或压碎的油饼,用甲醛处理使脂肪免受瘤冒发酵,采用钙皂化等。这些技术措施在维持和提高乳脂率方面具不同的效果。高士争等(1998)报道,添加月旨肪酸钙300克/天・头可使奶中乳脂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总脂、必需脂肪酸中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及钙含量显著增加(p0.05)。奶牛添加脂肪酸钙仅限于乳脂率3.5%以下的奶牛,对高乳脂率的奶牛无效。由于乳脂率的提高必须有50%乙酸作为合成前体物,故添加脂肪酸钙时,日粮于物质中要求维持粗纤维17%、ADF21%的水平(张延利,1996)。
3.能量及蛋白质
当日粮能量水平提高时,乳蛋白含量提高,但可能会降低乳脂率。日粮中蛋白质含量提高通常并不提高乳蛋白含量,但蛋白质低于需要时可能会降低乳蛋白。只有当奶牛在极低营养或长期营养不良的情况下,能量及蛋白质才有可能对乳脂率发生影响。
4.无机盐
当瘤胃pH值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时,乙酸的形成较丙酸更容易些,由于乙酸的增多,奶牛的采食量、产奶量和乳脂;率都将得到提高。在高水分谷物和青贮玉米等易发酵饲料中添加碱化剂可以取得理想效果,但在干草和青贮鲜草等含ADF占20%以上的饲料中添加碱化剂无明显效果。常用的碱化剂多为碳酸氢钠或碳酸钠,氧化镁和碳酸氢钠以1:2的比例制成的混合剂其碱化效果很好。沸石能增大瘤胃pH值,但同时可能降低乳脂和乳蛋白含量。韩正康(1986)报道,当瘤胃处于丙酸型发酵时,添喂乙酸纳能提高乳脂率。
三、科学规范的饲养管理
1.合理搭配精粗饲料比例
在奶牛日粮中,不能过多强调精料,而应以多汁青绿饲草、青干草等优质粗饲料为主。在充分供给优质青干草等粗饲料后,不足的能量部分由精料供给,在饲喂上也应先粗后精,精料尽量做到少量多次饲喂,避免一次摄人大量精料。Poewll(1939)最早发现,给奶牛饲喂高精料、低粗料日粮会导致乳脂率下降。当饲粮中精料比例较高时,瘤胃中乙酸比例减少,丙酸比例增加;反之,当粗料比例较多时乙酸比例增多。可见,增喂粗饲料有利于提高乳脂率。但粗饲料不能提供乳牛合成乳蛋白的原料,会影响产奶量。因此,牛的饲粮要合理搭配,不仅提供适量的精料和多汁料,保证奶牛高产,同时要保证有一定比例的粗饲料以提高乳脂率。生产中,奶牛饲喂多采用先粗后精或精粗混合的方法,粗料比例一般不低于日粮的40%。
2.注意日粮的可消化性和物理形态
通过大量奶牛试验证实了乳脂率与日粮纤维有关,并推断日粮纤维含量和来源对乳脂率的影响可能与纤维的长短有直接关系。饲喂奶牛要注意日粮的消化性,高产奶牛日粮消化率不应低于65%,无论精料还是粗料都应注意其消化性能。精料中易降解的是大麦、高粱,玉米相对较差,粗料中禾本科青干草易降解,其他牧草相对差一些。同时要注意日粮的物理形态,精料的籽实类以打碎或压碎为好,而青粗饲料不易太碎,一般以8厘米左右为好,青贮牧草可适当长一些,这样可增加饲料在消化道内的时间,从而达到提高粗纤维、干物质的消化率,进而提高乳脂率的目的。3.补充脂肪
一般奶牛日粮脂肪含量约在3%左右,而有关资料表明,日粮中脂肪含量在5%-6%时奶牛对养分利用率最高。因此,在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油菜籽或保护脂肪酸,可有效提高乳脂率,但添加量也不宜过高,掌握在日粮中脂肪含量大体在5%-6%即可。
4.加强干乳期的管理
产奶牛干乳期是胎儿迅速生长发育需要较多营养的阶段,改善母牛营养状况也对下一泌乳期有利,为延长生产年限准备必要的条件;同时干乳期间乳腺分泌活动停止,是分泌上皮细胞更新动下一泌乳期能正常分泌的必要准备阶段。因此,母牛干乳期供给充分的营养并结合科学的饲养管理(如加强干乳中后期乳房的按摩等),可有效提高乳脂率。
5.掌握正确的挤奶方法
正确的按摩和挤奶操作,能增强排乳反射,提高奶产量和乳脂率。规范和提高挤奶技术,每次挤奶时力求使乳腺胞内的乳汁尽量挤净,不仅可提高产奶量(增幅为10%-20%),而且可增加乳脂率0.2-0.4个百分点。掌握挤奶速度,尽可能在5分钟内挤完。
6.适当的运动
舍饲奶牛运动量较少,如果给予适当的运动,不仅能锻炼体质,加强代谢,增强健康,而且还能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率。一般情况下,奶牛每天自由运动时间应不少于6小时。据报道,对奶牛每天驱赶3公里,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率,但运动不宜剧烈,时间也不宜过长,应根据牛的生理、营养状况而定。过量运动有时会造成能量负平衡,引起酮病。

四、加强奶牛乳房炎的预防
乳房炎症是影响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高低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由乳链球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等引起的乳房炎,乳汁会呈水样,乳脂率明显降低。由于乳房炎病因复杂且有很多影响因素,预防工作有一定难度。预防乳房炎,必须从各个环节着手,采取综合的措施,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日常管理中,要搞好环境和畜体卫生,尤其是乳房的卫生;要注意挤奶卫生和正确挤奶;定期进行隐性乳房炎或DHI测定,对于隐性乳房炎检测结果呈“++”以上反应的及时用药治疗;重视和坚持乳头药浴工作,浸渍乳头的药液要求杀菌力强、应激性小、性能稳定、作用时间长,常用的有0.3%-0.5%洗必太溶液。
五、冬季奶牛的饲养管理措施
在冬季只喂给奶牛粗饲料,远远不能满足奶牛的生理及维持需要,因此必须适当地添加一定比例的精饲料。精料补充料的主要原料应保证在3种以上,以保持营养来源的全面性,一般在产奶初期,精粗料比一般为3:7,随着产奶高峰期的临近,奶牛对营养的需求量加大,精料比可适当加大。精粗比例随精粗料营养浓度水平可适当调整,如粗饲料质量差,可适当提高精料的补充量,但绝不能过多,因为食人过多的精饲料,会使一部分精料来不及被奶牛消化,就在胃中被微生物分解发酵,从而引起奶牛消化不良,甚至酸中毒。进入冬季的奶牛,由于外界环境的改变,必定导致奶牛体能的消耗。用来补充其能量的主要饲料是玉米,在蛋白饲料不变的前提下,要增加玉米20%-50%。每日给高产奶牛(日产奶35千克以上)供给的精料应达到6-8千克,给一般产奶奶牛供给精料量每日不少于3.2千克。冬季应该给奶牛多喂青贮、微贮或啤酒糟等一些多汁饲料,从而代替夏秋季奶牛采食的青草类多汁绿色饲料。实践表明,冬季饲喂青贮或微贮饲料的奶牛产奶量比不喂青贮或微贮饲料的奶牛多近一倍,可见如果冬季给奶牛饲喂足够的多汁饲料可以增加其产奶量。要对病牛实行隔采取保暖御寒措施。牛舍内最适宜温度是16-20℃,奶牛若长期处于低温情况下,牛体大量散失热量,抵抗力降低,容易患病。因此到了冬天要及早动手堵塞好牛舍墙四周的漏洞,防止寒风侵入,牛舍内的门窗要装好玻璃或糊好纸,挂上草或布的门帘、窗帘,防止穿堂风。圈内铺厚褥草,没有条件可铺干土,防止冻坏乳房。要做到牛舍、饲料、饮水“三暖”。成年牛的温度要保持在6℃以上,育成舍的温度,要保持在5℃以上。不喂带冻霜、发霉的饲料。许多饲养户在冬季只有雪天才将牛赶进房舍内,平时都将奶牛散放在露天场院内,随着气温的下降造成奶牛体能消耗,严重地影响产奶量。进入冬季后,当夜晚气温降到零下15℃时,应将奶牛赶人圈舍内过夜,以防冻伤乳头或使体能消耗过多,从而影响其产奶量。在冬季一般牛舍内温度保持在10-25℃为宜,温度过高也会对牛产生负作用。由于冬季奶牛饲草料成分的单一,每日在其饲料中必须配人5-15克的钙和磷。为防治奶牛盐中毒或由于食盐过多而带采其它不良病症,在给奶牛补盐时尽量不要按比例加入饲料中,应让奶牛自由舔食为宜,尽量购置盐砖和盐槽。
1.增加光照
冬季饲养奶牛,采用人工光照手段模拟夏季自然环境,可以大大提高催乳激素的分泌,增加产奶量。美国研究人员采用白色荧光灯照明的方法,使白昼和黑夜按16小时和8小时的比例循环,增加光照,在照射2-6周内,奶牛产奶量即可提高。春、秋、冬三季,每头奶牛日产奶量可提高10%。
2.供足温水
冬季奶牛多采食干草,若不能充分饮水,奶牛食欲就会下降。奶牛每食1千克干饲料需水5千克。因此奶牛冬季饮水次数不能低于夏季。要求每天早、午、晚间各饮水一次。饮水温度应接近奶牛体温(38℃-40℃),严禁让奶牛饮用冰碴水。
3.坚持舍外的适当运动
由放牧转入舍饲后的奶牛,运动量大为降低,尤其在饲喂全价日粮后,奶牛总吃不够,容易过肥,这对奶牛体质和产奶都是不利的,很容易招致酮尿病等。牧区可结合放牧进行,农区在中午天暖时,可把牛群赶人运动场自由活动,也可做驱赶运动1小时。既能增强牛的抗病力,又能加强牛的御寒能力。但要注意安全,防止滑跌,更要防止感冒,别把牛冻坏,为防止乳头受冻,可制做棉乳罩,用绳绕牛体一周固定好,有很好的保暖作用。
经常刷拭牛体乙冬季寒冷,牛表皮血管收缩。经常刷拭牛体,可促进血液循环,对提高奶牛产奶量有明显效果。

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


商品蛋鸡产蛋性能直接关系着养鸡的经济效益。要提高商品蛋鸡的产蛋性能,取决于其良好的遗传和科学的饲养管理。在实践中,影响商品蛋鸡产蛋性能的因素很多,只要科学地分析和判断,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可提高养鸡效益。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

1、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因素

饲料因素。饲料的质量对蛋鸡的产蛋性能影响较大,当饲料中的营养物质缺乏或者不足时会导致蛋鸡摄入的营养不全而出现营养不良,不但会阻碍生长发育,还会使生产性能下降。另外,饲料的质量出现问题,发生霉变或者受到污染,会使饲料的适口性变差,导致蛋鸡的采食量下降,严重者还会引起中毒,从而使产蛋量下降。

饲养管理因素。饲养管理是否到位对蛋鸡的产蛋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养殖过程中如果饲养不当,会导致蛋鸡的体质较差,均匀度较差,使开产时间不整齐,产蛋高峰期来的较晚,持续的时间较短,有的甚至没有产蛋高峰期。蛋鸡在育成期,如果光照不合理,光照时间、强度控制不好,补充光照时光照时间、强度不同定等,会使性成熟提前或者推后,出现开产时间过早或延迟,产蛋率低,高峰期短,产蛋的大小不均匀等问题。

环境因素。温度可直接影响蛋鸡的采食量和营养的摄入水平,如果温度过高,蛋鸡的采食量会下降,营养的摄入量不足;如果温度过低,则用于维持体温的饲料消耗增加,如果不及时的调整饲喂量和日粮的营养水平,会使蛋鸡的营养不足,同样会影响产蛋。当鸡舍内的湿度过低时,粉尘量会增加,蛋鸡易患呼吸道疾病。而湿度过大,则饲料易发生霉变,还会导致病原微生物大量的繁殖,增加了蛋鸡患病的几率,对蛋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性能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应激。鸡天生胆小,对外界刺激表现的极为敏感,当噪音过大、通风不良、温度过高或过低、换料、用药不当、免疫力下降、停水和停电、其他动物闯入鸡舍等都会使蛋鸡发生应激反应,使其生理功能发生改变而影响产蛋性能,甚至还会导致死亡率升高。

疾病。蛋鸡患病后不但会影响到健康,同时还会使产蛋性能下降,其中传染性疾病的危害尤其大。目前随着蛋鸡养殖业规模化的发展,疾病也越来越多,一些疾病发生后不但会使蛋鸡的产蛋性能下降,还会导致蛋鸡大量的死亡,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用药不当。鸡易患病,在预防和治疗时使用药物不当会影响到鸡的消化吸收功能,使产蛋性能受到影响。如长期的使用磺胺类的药物会加大产薄壳蛋和软壳蛋的数量,还会使产蛋量下降;长期使用抗球虫病药物会使药物蓄积在体内引发中毒而影响产蛋性能。

2、解决办法

加强饲养管理。在蛋鸡的养殖过程中要及时淘汰老、弱、病、残以及生产性能不佳的蛋鸡,以提高整个群体的产蛋性能。做好蛋鸡体重的监测工作,掌握体重的变化,根据实际的体重和目标体重及时的调整饲喂方法、饲喂量以及营养浓度,以培育出高产蛋鸡,同时还可提高鸡群的均匀度,一般要求鸡群的均匀度要达到85%以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蛋鸡开产时间一致,产蛋高峰期到来一致,高峰期持续的时间长。

进行合理的光照管理,促进蛋鸡正常的生长发育和达到性成熟。在育成期要严格的执行8h光照制度,并注意光照强度不易过高,否则易引发啄癖,从18周龄起,当蛋鸡的产蛋率达到5%时可进行人工补光,第一周增加th的光照时间,以后每周增加0.5h,一直到16h后保持恒定不变。在产蛋期要注意光照强度,以3~3.5W/m2为宜,灯间距3m,距笼顶0.5m。

提供适宜的营养。产蛋鸡蛋鸡对营养的需求以及对饲料的质量要求较高,所提供的饲料要优质且全价,才可满足蛋鸡的营养需求。还要做好饲料的保存工作,防止发生霉变和受到污染。在产蛋高峰期到来前要提高营养的浓度,或者换产蛋期饲料,在产蛋量下降后则要减料或使用产蛋后期料,注意更换饲料要逐步的进行,以免产生换料应激。

加强环境控制。保持舍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一般要求产蛋期最适宜的温度为18-23℃,在冬季温度较低时要做好保温、升温的工作,可在舍内设置火炉,夏季则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鸡舍内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0%~60%,要勤换垫料。加强舍内的通风换气工作,不但可以减少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还可以避免鸡舍内过到潮湿,在夏季要加大通风量,冬季则要处理好通风与保温之间的关系。

减少应激。对鸡群的管理要特别的细心,给蛋鸡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避免噪音、不适宜温度、断水、断电、断料等不良因素的影响。为了缓解应激,可以在蛋鸡的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还可在免疫前后的2天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以提高免疫效果。

加强疾病的防治工作。加强蛋鸡的饲养管理,提供充足的营养以提高蛋鸡的抗病能力,同时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在鸡只患病后要及时的正常诊断并且对症用药,把握好用药的方法、剂量以及疗程,做到科学用药。定期的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使鸡群产生免疫力。

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因素
主要因素发生疾病在产蛋期,鸡发生疾病会影响其产蛋性能,而传染病危害更大,也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近年来,商品蛋鸡市场行情较好,鸡来源渠道很多,养鸡数量剧增,加之农村鸡舍缺乏科学规划和布局,伴随疾病也越来越多。如发生鸡新城疫、禽流感疫病,可使鸡群在短时间内大批死亡。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白痢、减蛋综合征等病,可使鸡群出现产蛋数量锐降和死亡。鸡发生大肠杆菌、禽霍乱病可引起蛋鸡输卵管炎、腹膜炎,并侵害鸡体组织器官,危害巨大。

体重不均养鸡户一般只重视鸡的数量和成活率,而忽视了鸡在育成期、产蛋期的体重变化,出现蛋鸡个体体重相差较大,均匀度差,造成开产时间不整齐,产蛋高峰期来得迟,持续时间短,甚至无高峰期,影响产蛋性能。

光照变化在育成期,由于光照时间控制不好,造成鸡性成熟较晚或提早。在产蛋期间,因停电和光照强度、补充光照时间忽长忽短不固定等问题,引发鸡生理变化,出现开产过早或延迟,产蛋大小不均匀,产蛋率低,高峰期短,经济效益不佳。

温湿影响温度高低直接影响着鸡的采食量和鸡体对营养的需求。产蛋期温度过高,会引起鸡采食量下降,温度太低,维持体温所需的饲料消耗增加,如不及时增加饲料喂量或提高饲料营养浓度,会造成蛋鸡营养相对不足,影响产蛋。湿度太高鸡舍过于潮湿,饲料霉变,易引起病菌滋生,诱发球虫病和大肠杆菌疾病,而使鸡群发病。湿度太低,鸡舍干燥,粉尘增加,诱发呼吸道疾病,影响蛋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性能。

通风不畅通风是影响产蛋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产蛋期通风不畅,会造成舍内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从而影响鸡的正常心肺、胃肠及神经功能,导致鸡发生贫血,体质变弱,生产性能、抗病力下降,严重的引起蛋鸡窒息死亡。

饲料质量当饲料原料出现质量问题、营养成分搭配不合理或在保存期出现饲料霉变、被化学有毒物质污染等问题时,造成鸡适口性差、采食量下降,引起营养不足,甚至中毒,导致产蛋下降。

滥用药物许多药物会影响鸡体消化吸收,对产蛋产生影响。如长期使用磺胺类药物会使鸡产出薄壳蛋、软壳蛋和产蛋下降,长期使用四环素类药物影响鸡采食量和钙的吸收及卵黄蛋白的形成,长期使用抗球虫药物鸡体会产生药物残留和蓄积,甚至中毒,影响产蛋率。

应激因素蛋鸡对各种应激表现十分敏感,噪音、通风、冷热、换料、用药、免疫、停电、停水等都会发生应激反应,造成生产性能发生改变,甚至出现蛋鸡死亡率增加。

遗传因素不同蛋鸡品种都具有不尽相同的生产性能,而且一些疾病会通过种蛋发生垂直传染,因此种鸡的生产性能和健康都会影响商品鸡的产蛋性能。

防治措施影响商品蛋鸡产蛋性能的因素,结合生产实际,采取科学应对措施。

选择优良蛋鸡目前,较好的品种有罗曼伊沙、海赛克斯、海兰、罗斯等,其500日龄平均产蛋15千克-19千克。因此,在订购商品蛋鸡苗时,应深入了解种鸡场、孵化场的生产管理情况,查看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种畜禽合格证及检疫合格证明,查看生产记录档案,了解防疫、发病、用药及治疗情况,孵化场要信誉度好、技术精湛、设备配套齐全。在商品蛋鸡的育成期、产蛋期应严格选留,适时淘汰残疾鸡、寡产鸡、停产鸡、病鸡,提高产蛋性能。

做好体重监测蛋鸡在8周龄-17周龄期间,饲养管理十分关键,特别要掌握体重变化情况,根据实际体重和目标体重,适时调整饲养管理,培育高产蛋鸡。坚持每两周随机测量一次鸡重,测检率在2%-5%之间,万只以上鸡群测重2%,小群鸡测重5%,最少不低于50只以上。测重易在早晨空腹时进行,间隔周期尽量接近。当鸡群均匀度达85%以上时属理想鸡群,其开产日龄接近,产蛋高峰到来时间一致,高峰期到来快,持续时间长。如果鸡群均匀度太差时,应做好分组调群,超过目标体重的鸡群适当进行限饲,轻型鸡每日供给正常喂料量的92%-93%,中型鸡每日供给正常喂料量的90%。低于目标体重鸡群应降低鸡群密度,增加饲料喂量,改进饲料质量,力争达到阶段目标体重。

合理控制光照农村鸡舍以开放式为主,在育成期要严格执行8小时光照制度,光线较强时应采取适当遮挡阳光,减少啄羽、啄肛现象,促进正常生长发育。从18周龄开始,当鸡性成熟、体成熟且产蛋率达到5%时,进行人工补充光照,采取日出前、日出后两头补光。第一周增加光照1小时,以后每周增加光照30分钟,直至16小时恒定不变,形成固定的光照制度。产蛋期光照强度为每平方米3瓦-3.5瓦,灯交错排列间距3米,灯高距笼层最高顶部0.3米-0.5米处。在产蛋高峰过后,光照增至17小时,直至鸡群淘汰。

调控好温湿度利于商品蛋鸡产蛋的理想温度为18℃-23℃。鸡舍温度低于8℃就会影响产蛋,可采取添设密闭火炉、火道,用塑料(10975,70.00,0.64%)薄膜封闭窗户、挂棉门帘等措施提高鸡舍温度,做好保温工作。鸡舍温度高于25℃时,鸡采食量下降,采取增加通风量、降低鸡群密度、安装水帘、喷水、剪羽、供给清洁凉水等措施,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湿度应控制在50%-60%为佳。

加强通风换气产蛋鸡在做好防暑降温的同时,应加强鸡舍通风换气,减少氨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夏季屋顶打开天窗,安装吊扇,启用换气扇,鸡舍周围栽树绿化,冬季宜在中午外界温度较高时,打开门窗进行适当的通风换气。鸡舍通风量,夏季为每秒0.5米-1米,冬季为每秒0.25米,春秋季为每秒0.5米。当环境温度升至30℃以上时,舍内风速为每秒2米,降温效果最佳,且有助于提高夏季鸡的生产性能。

供应全价饲料产蛋期间鸡对饲料质量要求较高,只有优质的全价饲料才能满足鸡体对产蛋的需要。饲料要做好保存,防止有霉变、有异味或被鼠类带菌污染。育成期采用限制饲喂为主,产蛋前期、中期以自由采食为主,日添加饲料两次,并在熄灯前1小时-1个半小时给蛋鸡补给足够饲料,保证夜间无剩料。产蛋率达5%时用产蛋期饲料,产蛋率达50%时换产蛋高峰期饲料,产蛋高峰期过后4周且产蛋率较高峰时下降4%-6%时,适当减料或改用产蛋后期料,降低饲料消耗,直至蛋鸡淘汰。为促进鸡对饲料的吸收、消化,可按每只鸡在饲料日粮中加入4.5克的纯洁细砂饲喂。

正确途径给药给产蛋鸡用药时,首先要对症用药,把握好药物使用剂量,选择正确的用药途径,准确给药。蛋鸡一般间隔3周-4周进行药物预防一次,用药后,可在饲料中添加1.5%的甲酸钙和益生素、乳酸菌素,调整肠道菌群,提高用药期间饲料转化率。为预防蛋鸡肥胖,可在日粮中添加0.1%的氯化胆碱、氨基维,有助于血液脂肪转流,预防脂肪肝病。在采取拌料给药方式时,应严格剂量,由少到多拌匀。在采取饮水方式给药时,应根据季节情况,适当对鸡群停水2小时-5小时,一般是在夜间停水,清晨饮水。按每只鸡每日200毫升-300毫升饮水量计算鸡群日饮水总量,并准确加入药物和0.1%-0.5%脱脂奶粉,由少到多,分次饮用,防止暴饮,提高药物效果。

减少鸡群应激鸡对应激表现十分敏感,因此饲养管理中要特别细心。产蛋期间饲料变换时要有5天-7天的过渡期。避免噪音、打针、高温、寒冷、驱虫、断料、停电、湿度、通风及有害气体影响。为缓解鸡群应激,可在应激前2天-3天让鸡充分采食,每千克饲料中加入100毫克维生素C或饮水中加入1∶500维生素C,万分之一的亚硒酸钠维生素E粉。免疫前后两天在饮水中加0.1%黄芪多糖、电解多维,提高免疫效果。蛋鸡发生热应激时,在日粮中添加0.1%氯化钾和0.3%-1%小苏打及乙酰水杨酸有助于鸡体散热。

提高蛋鸡产蛋率的技术方法 提高蛋鸡产蛋率的几个技巧


蛋鸡的养殖收益主要通过提高产蛋量来实现,只有进行科学饲养,提高饲料利用率、产蛋率和蛋品质,才能达到增加养殖效益的目的。大力推广蛋鸡科学养殖,对促进蛋鸡养殖产业发展,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有着重要意义。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提高蛋鸡产蛋率的技术方法提高蛋鸡产蛋率的几个技巧。

1、生理特点

在正常环境条件下,蛋鸡的产蛋行为具有规律性的特点,产蛋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始产期、主产期和终产期。始产期一般持续15日,始产期是指鸡产第一枚蛋到正常产蛋之间的时期。始产期鸡产蛋没有规律,产蛋间隔、蛋的大小、形态均表现异常。始产期结束后,主产期时蛋鸡产蛋规律、蛋形态、产蛋量逐渐正常,产蛋量逐渐提高,一般达到35周龄时,产蛋出现高峰,由于主产期产蛋量不断提高,要注意营养物质的补充,否则会引起母鸡自身的营养储备的大量消耗,导致鸡体逐渐消瘦,体况下降。产蛋高峰过后进入终产期,该阶段持续时间较短,由于蛋鸡脑下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水平降低,引起产蛋量下降,直至产蛋停止,由于大量营养物质过剩转化为脂肪,引起蛋鸡体重增加。

2、营养需要

蛋白质。蛋白质的供给应本着适量的原则,蛋鸡饲料中所含蛋白质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蛋白质含量多不能被完全吸收,导致成本增加,含量少又会引起产蛋性能下降,因此在进行蛋鸡的饲养时,配制饲料中蛋白质含量时,要考虑到蛋鸡的品种、日龄、产蛋性能等多方面因素,确保蛋白质供给合理。具体情况,蛋白质的饲喂量随着产蛋率的降低而减少,蛋鸡体重达到2~2.5kg时,在产蛋高峰期,产蛋率100%,每天供给蛋白质饲料25g;产蛋率到95%时,饲喂蛋白质饲料23g;产蛋率90%时,饲喂蛋白质饲料21g;产蛋率80%时,饲喂蛋白质饲料19g;产蛋率下降到70%时,每天饲喂蛋白质饲料18g;产蛋处于停止的鸡,每天供给蛋白质饲料7~8.5g,维持身体基本需求即可。

能量需要。蛋鸡对能量的需求量受到产蛋率、环境条件、温度等因素影响,但大致保持在644.85~656.80kj/kg之间。通常情况,养殖环境温度降低时,鸡体代谢加快,消耗能量。产蛋率较高的时期,由于产蛋需要,引起鸡所需日粮的能量水平提高,此时应提高能量饲料的供给,但也不能一味的增加数量,能量水平过高的日粮,会引起蛋鸡脂肪沉积,抑制产蛋性能,降低产蛋率。

维生素。维生素在鸡体的物质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维生素具有促进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机体的免疫水平等重要功能。蛋鸡对维生素一旦摄人不足,会影响产蛋性能,特别是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对蛋鸡影响较为明显。维生素A缺乏,不但会引起产蛋量下降,还会影响产蛋质量。维生素D摄入不足时,会产出薄壳蛋、软壳蛋等畸形蛋。

矿物质。矿物质对蛋鸡很重要,不仅蛋鸡体内各种组织器官的构成物质,还参与体内各种物质代谢活动。当矿物质供给不足,会引起机体代谢异常、生化指标变化和缺乏症。蛋鸡的生产力受到影响,产蛋率和产蛋质量都会明显。产蛋鸡钙摄人不足,会引起产蛋量下降,蛋壳变薄,甚至产无壳蛋。当产蛋率达5%~lO%时,就应在日粮中增加钙的含量,钙含量占日粮的3%为宜。当产蛋率达到85%以上时,日粮中钙的含量增加到3.5%~4%。磷也是骨骼的主要成分,要注意钙磷比例,一般将钙、磷比例控制在4:1,钙的含量也可多一些。另外,还要注意食盐、钾、镁、铁、铜、锰、锌、碘、硒等物质的供给,这些物质缺乏会引起蛋鸡生理活动异常,食盐摄入不足时,蛋鸡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体重和蛋重都有所下降,产蛋率降低。锰摄入不足时,引起蛋鸡生长发育迟缓,伴有皮肤炎症状。铜、铁元素缺乏时,蛋鸡会出现贫血等症状。

粗纤维需要。粗纤维对蛋鸡有一定的营养作用,粗纤维的吸水量大,进入鸡胃肠道吸水后,其体积膨胀增大,起到填充作用,使鸡不致于感到饥饿。同时,粗纤维比较坚硬,对鸡肠道产生刺激作用,可促进胃肠道的蠕动,便于其他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鸡对纤维的消化能力低,日粮中纤维不可太多,但纤维过少时肠蠕动不充分易发生食羽、啄肛等不良现象,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应合理利用粗纤维。

3、提高蛋鸡产蛋率的技术措施

雏鸡的选择。雏鸡品种选择,应以轻型化品种的蛋鸡为主要选择对象,这类品种的蛋鸡具有基础代谢低、消耗饲料少、产蛋量高、产蛋品质优良的特性,后期养殖效益较好。雏鸡个体的选择应通过看、听、摸三个步骤进行,一看雏鸡的精神状态,健康的雏鸡活泼喜动,双眼有神,体况较好,绒毛整洁光亮,腹部收缩良好。二听雏鸡的叫声,健雏叫声洪亮,声音无嘶哑。三摸雏鸡的体温、腹部等。健雏鸡体温暖,体态均匀,腹部平坦柔软,挣扎有力。

保持鸡舍内环境相对安静,控制好鸡舍内的温湿度,温度13~23℃,湿度50%~55%为宜。产蛋期日光照时间不超过16h。人工光源的开闭时间要固定,灯与灯间距3m,距地面2m左右,灯泡强度不超过60W,并在灯泡上附上灯罩聚光,饲养密度大小按照饲养模式,平养密度以5只/m2为宜,笼养以不超过10只/m2为宜。

提高蛋鸡产蛋率的几个技巧

采用科学的光照
在母鸡产蛋的头1个月里,将日周期改为28小时,并按12小时光照、16小时黑暗变换,平均蛋重可增加10%,且蛋壳坚固,极少有小蛋。
适时给雏鸡剪冠
小鸡出壳后24小时内尚未开食时剪去鸡冠,或在小鸡能鉴别雌雄时,挑选雌雏剪去鸡冠,不仅能节省饲料,还能避免成鸡的各种冠伤,母鸡开产后产蛋率也能提高。
日喂次数
现代研究表明,鸡蛋的蛋黄和蛋清在白天形成,蛋壳是在下午或夜间形成。蛋鸡应日喂2次,晚餐要增加钙的含量,早餐每千克饲料中含粗蛋白19%~19.5%、钙5.5%~6%,不仅能调节产蛋周期,提高产蛋量,还能节省饲料。
淘汰低产鸡
当鸡在34周龄~38周龄、50周龄和65周龄时,淘汰低产鸡,有利于改善鸡群的生产环境。低产鸡的特征是:鸡冠干燥、皱缩、苍白,头、喉、颈部呈明显黄色。
适时断喙
鸡断喙的时间有3个较佳时期:6周龄~9周龄、10周龄~14周龄、18周龄~20周龄,结合转群、上笼进行断喙,或对以前断喙的鸡群进行修喙,即可以将漏切、喙长、喙尖或喙变形者进行补切或修整。
补磷和微量元素
每吨饲料中添加4千克~10千克磷酸氢钙,可降低绿壳蛋鸡疲劳症死亡率。在热应激的条件下,磷对维持较高的成活率、生长率和产蛋率是必需的。笼养鸡产蛋高峰期,日粮中有效磷的含量为0.45%~0.5%(总磷0.65%~0.75%),老鸡日粮中有效磷逐渐降到0.4%(总磷0.75%),中鸡在整个生长期日粮中有效磷的含量维持在0.5%。在蛋鸡饲料中补充适量的锌,可增加鸡肝脏内的多种酶,产蛋率提高,若在饲料中补充适量的锰,则可显著减少蛋鸡产软壳蛋的数量。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474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