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钳蝎 神龙1号

东亚钳蝎神龙1号是通过杂交优势而培育的新品种,其优点是体格大、产毒量高、生长周期短、产仔率高、繁殖率高,并提高了对原病虫害的免疫力和生长环境的适应性,以利于饲养管理。

一、特症:

该品种特征和其他东亚钳蝎相似,躯干部(前腹至头胸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呈尾状。整个身体似琵琶状,全身表面为高度几质化的硬皮。体呈褐色,腹面及附肢颜色较淡,爪黄,尾微黄润亮。雌蝎脚须细长,基部内缘无明显隆起;雄蝎可动指较粗短,基部有明显的隆起。

其显著特征是体格大。体长能达到7.0-8.5厘米,个别达到9.0厘米,体宽1.5厘米左右,体重2.2-2.8克(孕蝎)。

二、特性

1、东亚钳蝎神龙1号生理特性和其他钳蝎有着相似的昼伏夜出的习性,喜潮怕湿;喜暗怕强光刺激;喜群居;好静不好动;并有识窝和认群的习性,蝎大多数在固定的窝穴内结伴定居。一般在有大有小的大群窝内,雌雄蝎都能和睦相处,很少发生相互残杀现象。由于恒温饲养蝎无冬眠习性。

2、一般钳蝎在40℃至零下5℃均能生存,温度与蝎生长发育和繁殖有密切的关系。恒温饲养基本上改变了野生蝎的生长时间和繁殖周期。35-38℃时,1分钟产仔2个,不间隔,吃食间隔2-3天,脱皮所需时间4.5-5小时;每日活动4.5-5小时;30-35℃时1分钟产仔2个,间隔10分钟,吃食间隔3-4天,脱皮所需时间70-90分钟,每日活动4小时;28-30℃,2分钟产仔1个,吃食间隔4-5天,脱皮所需时间130-180分钟,每日活动3.5小时。温度在28℃以下产仔时间长或不产仔。吃食间隔时间长或不吃食;脱皮时间长或不脱皮;每日活动时间短或不活动。

3、该品种在相对恒温、湿(28-35℃、40%-60%)条件下,生长周期为8-10个月;每次产卵数为25-85粒;每年产仔2-3次。小蝎成活率80%,成蝎成活率95%。

三、饲养与管理要点

⑴蝎池修建。池长1.5米、宽1.0米、高0.5米。池内壁贴16.5厘米高玻璃以防蝎逃窜。

⑵饲养密度与雌雄配比。每平方米可饲养种蝎600只。中龄蝎1千只,2-3龄蝎1万只左右。

⑶人工饲养雌雄配比为3:1。

⑷相对恒温恒湿。

⑸饲料主要是黄粉虫。

⑹注意好孕蝎、母蝎产仔前后、幼蝎等特殊饲养管理。

相关阅读

杂交鳢“杭鳢1号”


杂交鳢“杭鳢1号”是以珠江水系斑鳢为母本,钱塘江水系乌鳢为父本,杂交获得F1,即为杂交鳢“杭鳢1号”。经人工驯食可在成鱼阶段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生长速度较乌鳢快20%以上,较斑鳢快50%以上,1龄鱼可达上市规格(0.5~0.7kg/尾),在江浙地区可以自然越冬。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杂交鳢“杭鳢1号”。

品种来源:2005年,浙江省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科所以珠江水系斑鳢为母本、钱塘江水系乌鳢为父本进行杂交实验,并成功获得杂交F1代,其生长速度、抗病力、品质等生产性状均优于亲本。继后,通过深入选育研究,不断改良品种,获得最优杂交F1代,命名为“杭鳢1号”。于2009年通过了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杂交鳢“杭鳢1号”的形态与乌鳢更为接近,体色花纹与斑鳢较为相似。经驯化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可改变传统乌鳢养殖只投喂冰鲜鱼、自身污染严重的现状。采用投喂人工饲料的“杭鳢1号”养殖模式,整个养殖过程平均换水1~2次,比传统的乌鳢养殖需要换水10~12次明显减少,总磷、总氮、化学耗氧量等污染物减排总量达80%以上,极大地减少了乌鳢养殖对环境的污染,且养殖成活率较传统模式提高15%左右,达85%以上。此外,“杭鳢1号”抗寒性能优于母本斑鳢,在浙江地区自然条件下能顺利越冬。
产量表现:
1.生长速度快。在相同养殖条件下,当年放养的乌鳢至年底平均规格一般为350~400克/尾,而相同时间内“杭鳢1号”的平均规格为550克/尾以上,生长速度较乌鳢快20%以上,较斑鳢快50%以上,可大大缩短养殖周期。
2.养殖产量高。“杭鳢1号”专养模式,放养密度5000~6000尾/亩,平均养殖成活率达到85%,单产可达2700公斤/亩。在相同养殖条件下,“杭鳢1号”较传统乌鳢养殖产量提高25%~40%。
3.养殖成本低,养殖效益高。杂交鳢养殖系数为1.1~1.2,按饲料成本7.2元/公斤计算,加上苗种、药物、人工、水电等费用,杂交鳢每公斤养殖成本在10.4元左右。而本地乌鳢养殖系数为4.5,冰鲜鱼饲料成本在13元/公斤,加上苗种、药物、人工、水电等费用,养殖本地乌鳢每公斤养殖成本在15元左右。因此,养殖杂交鳢相比养殖本地乌鳢养殖成本下降很多。平均每亩效益达到8000元以上,相比本地乌鳢每亩增加效益35%以上。
该品种适合在长江中下游各乌鳢养殖区域养殖,并要求在人工可控制的水体中养殖。

养殖要点:
1.乌仔培育。“杭鳢1号”乌仔培育与传统乌鳢基本相似,以浮游动物作为开口饵料,培育过程中应注意饵料生物充足,养殖水体溶氧充足。
2.大规格鱼种培育。
(1)驯食:当鱼体规格长至2.5厘米左右,鱼苗体色转黄,此时可进行人工驯食。驯食过程按“活红虫—死红虫—冰鲜鱼糜—开口饲料”的顺序,调整不同种类饵料的比例直至完全以人工配合饲料进行投喂,即完成人工驯食。
(2)过筛分养:驯养期间要及时进行大小分养,以养活相互残食。方法为:“分小留大”,即将小规格鱼种过筛分到备用塘饲养,大规格鱼种留在原池饲养。挑出的特大规格鱼种,可放入其他池塘饲养。
3.商品鱼养殖。经过大规格鱼种培育阶段,完成人工驯食和筛选分养环节后进入商品鱼养殖阶段,一般放养规格在200~250尾/千克的鱼种。杂交鳢商品鱼养殖方法跟其他投喂浮性饲料的养殖鱼类基本相似,全程投喂人工饲料养殖,投饲应遵循“四定”原则。养殖管理方面主要注意水质调控环节,可参考以下方法:
——在池塘角种植1/5左右水面的水生植物。
——每隔15~20天使用一次生石灰,用量10~15毫克/升。
——每隔15~20天使用一次有益微生态制剂,用量5~15克/米3。
——每隔15~20天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10~15厘米,保持池水的透明度在25~30厘米。
杂交鳢抗病力优于本地乌鳢,在近年的大面积推广养殖中,并未发现重大疾病发生。因此病害防治方面,主要是结合微生物制剂使用,坚持“防重于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适宜区域:适合在长江中下游各黑鱼养殖区域养殖,并要求在人工可控制的水体中养殖。

“浙农大1号”意蜂


浙农大1号是我国自主培育的蜂王浆蜂蜜双高产意蜂品种,该品种于1993年6月30日通过浙江省科委鉴定。该品种具有王浆产量高、采蜜能力强、繁殖速度快、性情温驯、抗病力强等优点。与本地意蜂相比,“浙农大1号”意蜂在解剖学形态、细胞学、同工酶基因型、生物学特性等方面有明显差异。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浙农大1号”意蜂。

品种来源:“浙农大1号”意蜂是我国自主培育的蜂王浆、蜂蜜双高产品种,由原浙江农业大学等九个单位的专家在蜜蜂集团闭锁繁殖育种理论的指导下,收集杭州、平湖、嘉兴、桐庐、绍兴、龙游等地区王浆高产蜂群作为育种素材,运用太湖岛屿隔离和蜜蜂人工授精技术,进行连续多代选择,形成生产性能优越、遗传稳定的意蜂新品种。
该品种于1993年6月30日通过了浙江省科委鉴定。2009年农业部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蜜蜂专业委员会专家对“浙农大1号”意蜂进行了复核,认定为人工培育的蜜蜂新品系(相当于其他畜禽的品种)。
特征特性:该品种具有王浆产量高、采蜜能力强、繁殖速度快、性情温驯、抗病力强等优点。与本土意蜂相比,“浙农大1号”意蜂在解剖学形态、细胞学、同工酶基因型、生物学特性等方面有明显差异。蜂王浆中10-HDA含量在1993年鉴定时为2.27%,2004年浙江省农业厅对三个省一级种蜂场的王浆中10-HDA含量进行检测的结果是“浙农大1号”意蜂为2.07%,超过蜂王浆国标1.8%的要求。
产量表现:该品种与本土意蜂相比,王浆产量提高两倍以上,在粉源充足的强盛阶段,一个强群每3天能生产王浆100克以上,1995年创下群年产王浆7.7公斤的高产纪录,蜂蜜和花粉产量分别比本土意蜂提高20%和40%,是理想的浆、蜜双高产的意蜂新品种。
该品种已推广到除西藏藏族自治区以外的全国各地,特别适合长江中下游蜂王浆生产主产区养殖。

产量表现
该品种与本地意蜂相比,王浆产量提高2倍以上,在粉源充足的强盛阶段,一个强群每3天(72小时)生产王浆100克以上,1995年创下群年产王浆7.7千克的高产纪录,蜂蜜和花粉产量分别比本意提高两成和四成,是理想的浆、蜜双高产的意蜂新品种。
养殖要点
①选用蜂王浆优质高产蜂种;
②在蜜粉源条件优越季节生产蜂王浆;
③饲养强群;
④双王繁殖复壮;
⑤注意培育优质蜂王;
⑥保证群内充足的贮蜜存粉;
⑦无蜂螨和疾病危害;
⑧多王群提供量多适龄的蜜蜂幼虫。
适宜区域
该蜂种已推广到全国各地(西藏除外),已经推广种蜂王18000多只,特别适合长江中下游蜂王浆生产主产区,其良好的生产性能和适应性已得到广大用户的充分肯定。
品种性能:浙江农业大学1号意蜂繁殖力强。分蜂性较弱,在蜂脾相称的情况下,群势小于8足框(1足框=0.35kg)时,一般见不到王台,浙江农业大学1号意蜂强盛阶段的群势一般能保持在10足框(3.5kg的工蜂)以上。在对浙江农业大学1号意蜂的生产性能进行测定,其王浆产量比浙江本意高出146.8%,采蜜量比浙江本意高23.1%,采粉量比浙江本意高45.1%,最高群采粉量每天可达500g以上,采胶力一般。抗逆性较强,最高气温35℃时,繁殖仍然正常,气温38℃时还有蜜蜂出巢,1.5~2.0足框的蜂群不加外保温,寒冷的初春繁殖基本正常。清巢能力较强,箱底较干净,不易发生孢子虫病和白垩病。护脾性好,夏季气温30℃以上,每个巢脾上仍有2000只左右的工蜂;泌蜡能力强,造脾速度快;性情温驯,查蜂时一般不带蜂帽。嗅觉灵敏,盗性较强,防盗能力中等。

综合评价:该品种具有王浆产量高、采蜜能力强、繁殖速度快、性情温驯、抗病力强等优点。与本意相比,王浆产量提高两倍以上,在粉源充足的强盛阶段,一个强群每3天(72h)生产王浆100g以上,创造了群年产王浆7.7kg的国内外最高记录(陈盛禄,1995),蜂蜜和花粉产量分别比本意提高两成和四成,是理想的浆、蜜双高产的意蜂新品种。该蜂种已推广到除西藏外的全国各地,生产用王先后九次出口到印度尼西亚和法国,其良好的生产性能和适应性已得到广大用户的充分肯定。该品种荣获1995年国家发明二等奖。与本意相比,浙农大1号意蜂在外部形态、解剖学形态、细胞学、同工酶基因型、生物学特性等方面有明显差异。

鲫鱼(盘锦1号杂交)成鱼饲养


一、池塘条件

注、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清新,面积5~10亩,长方形,水深1.5~2.0米,无淤泥、无杂草、不漏水。每口塘配备3干瓦增氧机1台。

二、整池和消毒
清除池底淤泥,铲除池边杂草,修补池埂漏洞。同时要进行池塘消毒,杀灭有害生物、野杂鱼及病原体,一般用漂白粉和生石灰消毒,其方法及用量与苗种池清塘消毒相同。

三、培养肥水

商品鱼池的水质虽然不像苗种池那样需要肥水,但也必须施底肥,每亩施底肥250~1000干克。肥须经过发酵腐熟,方可使用。若是开春施肥,注水后经过10天,水色转浓,即可投放春片鱼种。

四、鱼种下塘

鱼种要选择体格健壮,体形完美,无掉鳞,无病害,肥满度好,色泽新鲜,规格整齐个体,并经过准确计数。下池前先给鱼种进行药浴20分钟,然后下池。浸洗药物可用高锰酸钾15毫克/升,或用食盐水5%。杂交鱼种每亩放养量为1400尾,鲢250尾,鳙50尾。拉网慢,操作轻,运鱼稳,行动快,一次放完。

五、日常管理

(一)巡塘

要有专人管理,经常巡视鱼塘,观察水情、鱼情。尤其是黎明前后,是最关键时刻。观察鱼有无浮头现象,程度如何?水温、水质有何变化?结合吃食情况,随时调整投饵量。在酷暑季节,天气闷热,温度突然变化时,池鱼最易发生浮头。此时,应在半夜巡塘,发现严重浮头,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防发生意外火故。

(二)注水

要经常注入新水,保持适当的水量。最好是10~15天注入新水1次,每次注水10~15厘米。

(三)增氧

高产塘,密度大,投饵多,排泄物也多,缺氧浮头时有发生,稍有不慎,则会导致大量死亡,损失巨大。平时要有准备,才能有备无患,万无一失。

增氧设备及材料多样,有水泵、增氧机、增氧剂等。有水时,抽水增氧,无水时开机增氧,停电时则可投增氧剂增氧。

六、收获

北方地区从4月上旬鱼种入池至9月下旬,饲养6个月可达商品规格,平均个体重350~650克,平均亩产可达450~550千克。根据市场行情,及时捕捞上市。

“长江1号”河蟹苗种培育技术



为推进河蟹产业发展,九龙口大闸蟹公司承担省水产三新工程重大项目“长江1号”河蟹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长江1号”河蟹扣蟹培育取得了成功,现将该苗种培育技术总结如下:
一、池塘选择
池塘选择水源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交通便利的塘口,面积在30-50亩。在四周立起60cm高的钙塑板防逃设施,建有完善的进排水设施,进排水口安装80目网纱的过滤网。
二、放养前准备
1、清塘消毒
冬季先抽干池水,加固圩堤,修缮进排水系统,挖除过多淤泥,暴晒池塘一个月。下塘前半个月选择晴天中午,进水10~15cm,每亩用生石灰150kg化浆全池泼洒,进行清塘消毒。
2、种植水草
4月初种植水草,水草品种有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等,占水草种植面积的50~60%,在四周可适当移植水花生,占水草种植面积的10%左右。
3、施肥培水
放苗前15天,进水深0.5m,进水时用80目筛绢过滤,一天后放干,晒池3天;第2次进水深0.4m,当天中午施尿素3kg,过磷酸钙1kg,过4~5天后池水呈黄绿色或茶绿色,再过5天后即可放苗。如果水色偏淡,再施肥1次,用法和第1次一样。
三、蟹苗放养
1、苗种选择
蟹苗应为“长江1号”蟹苗,选购标准:日龄应达6天以上,淡化4天以上,盐度3‰以下;体质健壮,附肢齐全,活力强,行动敏捷;个体大小均匀;溯水能力强。
2、放苗
放养密度:0.8-1kg/亩。放养时间:5月中旬,在水温15℃以上。放养方法:放苗前把整个装苗的网箱放在池水中适应3-5分钟左右,起水后停留5分钟,连续2-3次,将大眼幼体沿池四周均匀摊开于池塘塘埂上,让蟹苗慢慢地自动散开游走。
四、饵料投喂
入池后经2-3天蜕变成Ⅰ期仔蟹,每天投喂蛋白质含量40%以上的0号开口破碎料0.5-1kg/亩兑水全池泼洒;变为Ⅱ期仔蟹后开始投喂1号破碎料,每亩投喂颗粒料1-2kg/天。15-20天后每亩投喂颗粒料2.5-3.5kg/天;8-9月份每亩投喂颗粒料3.5-4kg/天。分二次投喂,上午8-9点投饵量30%左右,下午4-5点投喂量70%左右。从10月份初开始,投喂量要逐渐下降,每亩投喂0.5-1.5kg天,每天14-15点投喂一次。投饲量以2小时内吃完为宜。投饲量应根据季节、水色、天气和河蟹的活动情况等灵活掌握。水温低于10℃时,少投;水温在5℃以下时,停止投喂。
五、水质管理
大眼幼体阶段,水深为0.5m左右。前期池水位控制在0.6-0.8m,7-9月保持在1-1.2m。夏季气温超过35℃和冬季气温低于-5℃,把池水加深到1.5m。
蟹苗入池后,3天后每隔3-5天要加水一次,每次加水5-10cm,每隔15天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用量为每亩5-10kg左右。泼洒生石灰7-10天后,每亩施些磷酸二氢钙3kg,保持水中钙磷的平衡。7-9月,一般每7-10d换水1次,换水量应掌握在1/4左右,每隔15天泼洒生石灰1次,用量为每亩5-10kg左右。每隔15-20天,用生物制剂全池泼洒1次。

浙农大1号意蜂品种


浙农大1号意蜂是世界上第一个王浆、蜂蜜双高产的意蜂新品种,也是我国第一个人工培育的蜜蜂新品种。为四川主要推广蜂种之一。

浙农大1号意蜂品种是浙江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福建农学院蜂学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单位协作选育的蜂蜜、蜂王浆双高产意蜂品种,1995年获得了国家发明二等奖、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经专家鉴定,浙农大1号蜜蜂的蜂王浆产量显著高于我国饲养的其他蜜蜂品种(品系);春季群势增长率较大,采集、利用花粉较多;产蜜量与意大利蜂其他品系相当,而且在形态上和同功酶方面也产生了变化,是蜂王浆、蜂蜜双高产品种。早春的1千克蜜蜂(4框蜂),在7~8个月的生产期,可生产蜂王浆4千克。

浙农大1号意蜂品种与本地意蜂相比,在工蜂的初生体重等七项外部形态指标有显著差异。分泌王浆的咽下腺小囊数量,比本地意蜂高出14.73%。咽下腺细胞超微结构、染色体组型、染色体克带、MDHII区带同工酶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均有显著差异。此外,还具有繁殖速度快,采集能力强,性情温驯,抗病力强等优点。更重要的是,该品种具有王浆、蜂蜜、花粉高产的优异性能。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王浆产量比美国意大利蜂高31.9%,比澳大利亚意蜂F1代高42.5%,比中国普通本地意蜂高146.8%,最高产量达7.7公斤/群/年,王浆质量优良,10HDA的平均含量达2.27%;蜂蜜产量比美国意大利蜂高43.5%,是目前世界上最理想的王浆、蜂蜜双高产和王浆质量优良的意蜂品种。

浙农大1号意蜂品种已先后推广到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并多次出口西欧和东南亚。该成果荣获1994年度浙江省、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度国家发明二等奖,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995年被列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

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


斑点叉尾鲴又称美洲鲶、沟鲶,原产美国,具有适应性强、肉质鲜美、生长快等特点,尤其适合加工生产。斑点叉尾鮰新品种“江丰1号”由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全国水产推广总站以及中科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共同培育,是第五届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通过的15个水产新品种之一,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点叉尾鮰“江丰1号”。

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属鲇形目、鮰科、鮰亚科、斑点鮰属。“江丰1号”以斑点叉尾鮰2001密西西比选育系为母本,2003阿肯色选育系为父本,杂交生产的杂交一代。其中,2001密西西比选育系是2001年从美国密西西比州引进的群体,经群体、家系选育技术选育后构建的群体;2003阿肯色选育系是2003年从美国阿肯色州引进的群体,经群体、家系选育技术选育后构建的群体。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已于2013年正式通过全国水产良种审定委员会新品种审定。

“江丰1号”体型粗而较长,背鳍起点处隆起,后背部斜平,腹部平直稍浑圆。头部较小,吻唇稍尖,亚端位。体表无鳞,侧线孔较明显。上下颌均有锐利向内稍弯的齿。脂鳍肥厚,末端游离。尾鳍分叉较深。触须4对,其中颌须1对,末端超过胸鳍基部,颐须2对,鼻须1对。背部灰褐色,腹部乳白色。体侧有不规则的灰黑色斑点。
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生长快,群体规格整齐,生长速度比双亲平均水平快22.1%,比普通斑点叉尾鮰快25.3%。

特征特性:
1.生物学特征
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属鲇形目、鮰科、鮰亚科、斑点鮰属。学名为IctaluresPunctatus,俗名美洲鲶、沟鲶。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是以斑点叉尾鮰2001密西西比选育系为母本,2003阿肯色选育系为父本,杂交培育获得的杂交新品种。
2.生理生态特性
体型粗而较长,背鳍起点处隆起,后背部斜平,腹部平直稍浑圆。头部较小,吻唇稍尖,亚端位。体表无鳞,侧线孔较明显。上下颌均有锐利向内稍弯的齿。脂鳍肥厚,末端游离。尾鳍分叉较深。触须4对,其中颌须1对,末端超过胸鳍基部,颐须2对,鼻须1对。背部灰褐色,腹部乳白色。体侧有不规则的灰黑色斑点。
背鳍鳍式:D.I,6~8,胸鳍鳍式:P.I,8~9,腹鳍鳍式:V.8~9;臀鳍鳍式:A.26~29;鳃耙数21~23。鳔分2室,前室粗短,后室稍小于前室,鳔内有“T”型结缔组织,将后室隔为左右二室。肋骨10对。脊椎骨总数为93。腹膜黑色。
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体细胞染色体数2n=58。核型公式2n=10m+4sm+38st+6t。肝脏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检测出8条谱带,共有8个基因座位。
3.品种优良特点
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生长快,群体规格整齐,生长速度比双亲平均水平快22.1%、比普通斑点叉尾鮰快25.3%。

他们为什么会被蝎子咬伤?走近科学探秘东亚钳蝎咬人原因


致命的毒针

东亚钳蝎,是在我国蝎群中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种。体型不大,只有成人拇指般大小。属变温动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冷血动物。蝎子自古被树为五毒之首。是因为它天性凶残狠毒,传说母蝎会把刚出生不久的幼蝎吃掉,人们也常用蝎子比喻恶毒的妇人。加上丑陋的外表,可以说蝎子现在几乎到了人见人打的地步。

山东的德州夏津县的一个村子叫刘宪庄,一千多人突然有一百多人都被蝎子咬伤,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刘宪庄过去的老房子都是用土坯建造的,墙体缝隙很多,这样的房子正好利于蝎子在里边隐藏安家。据村民反映,这几年村子里拆老房子的时候都发现过蝎子。这说明,蝎子并不是这两年才开始进刘宪庄的,而是在很久以前,它们就已经悄悄地在村里安家了。但是让村里人不明白的是,一直以来,村子里很少发生蝎子蜇人的事,为什么今年却突然地增多了呢?

经过研究发现,刘宪庄今年突然出现蝎子打量伤人的事,并不是像人们传说的村子里有了蝎子王了,而是刘宪庄的村民这两年富裕了,生活条件改善了,人们开始拆掉住了几十年的老土坯房子,盖上了新的砖瓦房。可是人们没有想到,这样一来却把住在老房子里的蝎子都赶了出来,写字只能到处乱跑,所以才频频出现了蝎子蜇人的事。

视频同期解说词:

主持人: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今天的《走近科学》。今天我们给您说的事发生在山东的德州。一说到德州,大家肯定想到的就是扒鸡。但是今天咱们就不提吃的了。咱提一样让当地老百姓非常可怕的东西,这个东西是什么先不说呢,但是,先说在德州市夏津县的一个村子叫刘宪庄,这个村子今年以来村民到了晚上,连灯都不要敢关,彻夜不敢睡觉,就是因为一样东西把整个村子搞得是四邻不安的?

这一天傍晚,家住在村西北头的朱洪英从地里收工回来后,给拴在院子里的牛添上了草料,随后,来到厨房点火做晚饭。现在正是农忙的时候,干了一天的农活,朱洪英感觉身体有些疲乏,吃过晚饭后,他们就早早地上床休息了。可是朱洪英并没有想到,这一夜会让她终生难忘。

深夜,刘宪庄已经进入了一片梦香,危险却正在向沉睡中的朱洪英靠近着。

朱洪英:那天累,特别乏,睡得太死,一翻身,一搭手,哎呦,觉得手被什么东西咬了一下子。疼得呀,疼得钻心。

刘兴希:中指,中指上,她疼得攥着手拼命出汗,疼的。

朱洪英:疼得都不行了,这手疼得都不行了。把它割下去也觉得只要不疼了就行,就疼得那个样。

睡得懵懵懂懂的刘兴希被老伴的叫声惊醒了,看着老伴那极度痛苦的样子,他急忙搀扶着她去了村卫生室。

村医刘怀广病人的表情是难以承受的感觉。坐不稳,站也不是。

在村卫生室里医生注意到,由于极度疼痛,朱洪英的脸已经变得有些扭曲,而且,她的手还在不停地颤抖着。

村医刘怀广:我看她的手,整个就发青灰色。

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医生断定朱洪英的手很像是被一种毒性很强的虫子咬伤的。他迅速在朱洪英已经肿得发黑的手指根部绑上了止血带,防止毒素随血液向身体扩散。然后,又注射了一支消炎针。

朱洪英:扎上针也不是不疼了,还是疼,但是能挺得住了。

朱洪英处理完伤口回到家时天已经大亮了,她强忍着疼痛在屋子里四处寻找起来。她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毒虫子把自己咬得这么痛苦?可是,床上床下找了个遍,并没有发现什么可疑的东西。

让朱洪英没有想到的是,当天傍晚,朱洪英的老伴把牛牵回牛棚,准备给牛添加过夜的草料。就在他端起草料的一瞬间,手上突然被什么东西猛扎了一下。

刘兴希:我这么一抓,就在我这最厚的地方,有茧子的地方,疼得我蹦呀!我认为草筛子有竹皮刺,我这么一抓,扎进去了,结果看了看没有。

等他稍稍定下神来却发现一只蝎子正在草堆上爬,刚才很可能就是这只蝎子在他的手蛰了一下。刘兴希不由得想起昨天夜里睡觉时所发生的惊恐一幕,当时,老伴的手很可能也是被蝎子蛰伤的。

由于害怕晚上再被蝎子蜇伤,临睡前,朱洪英又在床上翻找了起来,忽然,她在褥子下边又发现了一只蝎子。朱洪英万没有想到,蝎子就藏在自己睡觉的床上。等把那只蝎子踩死之后,她在屋里又找了起来,结果在墙上镜框和毛巾被上又发现了几只。一下子在屋里找到这么多蝎子,朱洪英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

朱洪英:可吓坏了。从那不敢睡觉。

刘兴希:谁看了也害怕,大人孩子都害怕。蜇了以后这个蝎子太毒了,疼得厉害,就是年轻小伙子蜇一下之后就没法干活了,就攥着手跺着脚太毒。

在民间,蝎子和蜈蚣、蜘蛛、蟾蜍、蛇被称作五毒,而蝎子则被封为五毒之首。它一旦遇到危险,就会毫不犹豫地将毒针刺进对方的体内,射出毒液,使其**;若是人被它蛰伤了,不但痛苦难以忍受,更严重的甚至还会造成生命危险。现在,蝎子竟然跑到了朱洪英睡觉的床上,这让她感到非常害怕。

主持人:蝎子这种动物总是给我们一种神秘和恐怖的感觉,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它尾巴上高高悬起的这根尾刺。被它刺一下的话很多人都会觉得剧痛的,因为它里面含有大量的毒液。那么同时这也是蝎子生存的一个法宝。以前看过一个电影,就是一个人下床的时候,穿鞋没有想到鞋里面藏着一只大蝎子,当时就把他给蛰了,状况非常惨。所以说这两位老人在被蝎子蜇完之后,看到自己家里有蝎子还挺多的,心里能不胆战心惊吗?那么,他们在自己家里看到的蝎子实际上是蝎子的一种,叫东亚钳蝎,这种蝎子的毒性非常强,但是,我们仔细地想一想,在农村地区,有个蝎子,蜈蚣、蜘蛛,那不很正常吗?虽说如此,但是好像刘宪庄出现的这些蝎子我们不能简单地去看待它。

没想到,朱洪英老人被蝎子蜇伤的第二天,村医刘怀广的诊室里,又陆续跑来了几个人,看他们那痛苦的样子以及伤口的症状,和朱洪英老人几乎完全一样。他们也都是被蝎子蜇伤的。

常章富:蝎子毒是神经类毒,所谓神经类毒主要他被蛰以后到人体内主要作用于人体的神经系统。由于人体的神经系统非常敏感,所以蛰了以后疼痛就比较重,往往是蛰了以后还没肿就先痛。

蝎子蜇人的事在刘宪庄很快传开了,被蝎子蜇伤的人也在不断增加着。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这个仅有一千多人的村子里就有将近一百人被蝎子蛰伤。由于刘宪庄一带并没有人饲养蝎子,一时间,村民们议论纷纷,做着各种各样的猜测。

刘兴希:有的说有蝎子精,要不怎么有这么多蝎子。

刘兴凤:老古代的人们传统的讲法说,这个蝎子肯定是集中有王,蜜蜂也有王,蝎子也有王,它是集中它这些兵马,它集中在哪里这些蝎子们这些兵马也跟到哪里。

自从被蝎子蛰过之后,朱洪英、刘兴希两位老人就再也不敢像从前那样安安稳稳地睡觉了,而蝎子王的传说让他们更加紧张。为了对付蝎子,他们买来了杀虫剂,喷在床边屋角,可是,这样做似乎并不太管事。蝎子是一种夜行性的动物,由于视力、听力都非常差,为了躲避危险,蝎子白天就蜷缩在窝里,天黑以后才敢从洞里爬出来觅食。所以到了晚上,蝎子就会在墙上和地面到处乱爬//农村致富经网//。人们也只好在临睡前在家里捉蝎子。刘兴希老人自从那天被蝎子蜇伤之后,每天晚上都要这样寻找一边,一个晚上就逮到四五十只,几天下来就捉到几百只蝎子。而那些有小孩的父母,由于害怕孩子在晚上睡觉的时候被蝎子蛰伤,他们索性彻夜点着灯,为孩子站岗值班。

朱洪英:不敢睡觉,就坐着,坐困了,躺一会吧,就这么着了。只要是晚上就这么害怕。不敢关灯。

刘兴希:白天干活晚上睡不好觉,大人孩子都害怕,这确实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刘宪庄的人频频被蝎子蛰伤,让当地镇政府也感到非常困惑,他们很快派人到村子里来了解此事。可是村子里从哪儿会一下子来这么多蝎子呢?

由于刘宪庄离105国道只有五百米左右,公路上每天都跑着大量的车辆,他们开始怀疑,那些蝎子很可能是蝎子养殖户运送蝎子时,不慎掉落造成的一次意外。但是,他们很快否定了这种猜测。

宋传坤院长:这个村子的东南角靠着105国道,估计要是掉下来的跑到村里不大可能,因为它那边没发现蝎子。发现蝎子的地方就是村子的东北角、西北角和西南角,再就是靠近西北角中部,里边蝎子比较多一点。

距离公路最近的村东南角的村民家里没有蝎子,相反,离公路较远的村东北、西北和西南三个区域反倒出现了蝎子蜇人的事,很显然,村里的蝎子不可能是从公路这边进的村,倒像是从村西北方向来的。

刘兴凤:这个蝎子就是从北先向南发展,现在已经发展到我们这里了,今年我们这个村向南都有。

刘宪庄的蝎子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能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席卷半个村庄呢?经过一番调查之后,人们把目光停留在了村庄以北的这片沙地上。

宋传坤:村子的西北角再往北一点是黄河故道,黄河故道还有一个沙河。靠这边对蝎子的生活比较适宜一些。

蝎子是一种节肢性动物,由于蝎子用来呼吸的气孔是在身体的下边,所以,它们非常怕水,但是却又喜欢在潮湿的地方活动。另外,蝎子喜欢吃肉,只要是能够捕到的虫子都会变成它的食物,即使是同样含有剧毒的蜈蚣,面对蝎子高高翘起的毒针,也只能束手就擒,变成蝎子的一顿美餐。

刘宪庄最早是建在黄河边上的一个小村庄,河边湿润的环境、丰富的各种昆虫,给蝎子提供了非常好的生存环境。现在,河水虽然干涸了,但是村民反映,这一片沙地里还是隐藏着很多蝎子。

既然一直以来这里就有蝎子出没,那么,这些蝎子又是什么时候进的村?为什么今年突然开始袭击村民了呢?

这天,住在村东头的刘兴旺正在请乡亲们帮忙拆除老屋准备翻建新房了。这几年,刘兴旺的两个孩子和村里年轻人一起在外边打工,日子虽然过得比以前富裕了,可他一直还住在已经几十年的土坯房里。看着别人都住进了新的砖瓦房,现在,他终于下决心把老屋拆了要建新房了。突然,正在拆墙砖的刘兴旺从墙砖下面刨出了一只蝎子。

刘兴旺的家住在村东,至今邻居们还没有被蝎子蜇伤的事。大家原以为这一带并没有蝎子,可是没想到,蝎子就藏在自己的老房子里。

刘兴旺一家人没有想到,多少年来他们竟然和蝎子共同住在一所房子里。

专家:老房子也适应蝎子生活

蝎子虽然喜欢在潮湿的地方活动,但是,它们的窝却建在干燥的地方。刘宪庄过去的老房子都是用土坯建造的,墙体缝隙很多,这样的房子正好利于蝎子在里边隐藏安家。据村民反映,这几年村子里拆老房子的时候都发现过蝎子。这说明,蝎子并不是这两年才开始进刘宪庄的,而是在很久以前,它们就已经悄悄地在村里安家了。但是让村里人不明白的是,一直以来,村子里很少发生蝎子蜇人的事,为什么今年却突然地增多了呢?

刘兴希:建完了新房有两三个月以后就见了蝎子了,你也说不上它从哪里进去的,很惊奇的事儿。

难道,村子里出现蝎子蜇人和拆除老房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吗?经过调查之后,人们终于找到了其中的原因。

蝎子是一种变温的动物。每年冬天,当气温下降到摄氏十度以下后,蝎子就失去了活动能力,开始进入冬眠。而到了盛夏季节,气温达到摄氏二十八至三十八度之间的时候,蝎子就进入了生命最繁忙的时候,交配和繁育后代。幼蝎降生之后,就会爬到雌蝎的背上寻求保护,也许,刘宪庄的村民偶然看到了这个场面,误以为是蝎子王在召集手下的蝎子呢。其实,这只是蝎子求生存的一种本能反应。在这些老房子的墙缝中,这一切每年都在悄悄地进行着。可是现在,村子里一间间老房子被拆除了,蝎子没有了藏身的地方,它们只能四处逃窜。

宋传坤:现在随着生活环境的提高人们都盖上新房子,砖瓦结构的,随之把旧房子拆了,拆了以后这个蝎子的生活环境破坏了。这个蝎子也有可能搬家。

这两年,刘宪庄人的日子过得富裕了,新房建得也比往年都多了。村子里,每年都能翻建十几座砖瓦房。这样一来,却把蝎子从老房子里赶了出来,蝎子失去了原来的生存环境,它们只能重新再去寻找安家的地方。可是,在这样的水泥砖墙上蝎子却很难再像从前那样找到合适的地方了。它们只能在牛棚、草垛、甚至它们认为安全的被子里隐藏起来。不幸也就这样出现了。

主持人:现在终于清楚了,刘宪庄今年突然出现蝎子打量伤人的事,并不是像人们传说的村子里有了蝎子王了,而是刘宪庄的村民这两年富裕了,生活条件改善了,人们开始拆掉住了几十年的老土坯房子,盖上了新的砖瓦房。可是人们没有想到,这样一来却把住在老房子里的蝎子都赶了出来,写字只能到处乱跑,所以才频频出现了蝎子蜇人的事。由于蝎子喜欢往砖缝、墙缝、石头缝里钻,专家说,要想不让蝎子往屋里跑,最好把墙上的缝隙给堵上,门窗封住了,使蝎子爬不进去,另外,每天在屋里喷洒些杀虫剂,蝎子失去了生存的环境,慢慢地蝎子就会少了。

鲫鱼(盘锦1号杂交)越冬保种


夏花鱼种经过150天的精心培育,已培育成秋片鱼种,平均每尾体重可达50~100克,亩产达500~550千克,同时可产鲢、鳙鱼150千克,平均每尾体重为100克,符合出塘规格,此时可以外销,也可以进行越冬。

一、超冬池面积

每口塘为5~10亩,池底淤泥少,不漏水,池深2米,去掉北方地区冬季冰层平均40厘米,池水净深为1.5米。

二、投放鱼种量

每亩投放越冬鱼种400千克。

三、控制含氧量

冰下含氧量要控制在5~10毫克/升,即可安全越冬。冬季雪后要清扫冰面积雪,使其透光,有利于白天浮游生物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每10天要采取水样测氧。越冬期间,含氧量过高、过低对越冬都不利,如含氧量过高时,可用硫酸铜0.7毫克/升,杀死过多的浮游植物,防止发生气泡病;如含氧量过低时,可采取冲水急救或者开启冰下增氧机,即可解围。

四、越冬期间要保持鱼池环境安静

不能在冰上走动,更不能在冰上滑冰等。平时要专人管理、巡塘查看。立春,开始打穿冰眼,以放出池内硫化氢及沼气等有害气体。直至3月8日前后,池塘大部分解冻,则北方地区渡过了漫长的越冬期。

鲫鱼(盘锦1号杂交)秋片鱼种培育


(一)池塘选择、修整与清塘
夏花鱼种分塘之后,即进入秋片鱼种培育阶段。池塘选择的条件:要求注、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清新;面积5~10亩;水深1.5~2米;呈长方形,除净池坡杂草,池底淤泥少,不渗透;配备3千瓦水池增氧机1台。

秋片鱼种培育池,须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用量和方法与鱼苗池清塘相同。

(二)培养肥水
夏花鱼种下池之前,先肥水为好。即在分塘之前5~6天,开始施肥,培养肥水。用腐熟发酵完全的混合有机粪肥,加水滤浆,弃掉残渣,把浆液均匀泼洒全池,每天两次,上、下午各1次,直至把池水肥好。

(三)夏花鱼种放养
选择体质较强的夏花鱼种,在网箱内从一边搅动水流,凡能够顶水迹游的个体,即为优质夏花鱼种,捞取计数下池,务求规格整齐,一次放足。每亩放养6000~8000尾,搭配鲢、鲍夏花鱼种2500尾,即每亩总计放养鱼种8500~10500尾。

(四)日常管理
1.注、排水
夏花鱼种入池,开始时水不宜太深,一般为1.5米左右。然后逐渐注入新水,改善水质环境。大约10天注水1次,10~15厘米/次。

2.增氧机使用
夏花鱼种逐渐长大,密度日益增高,随时可能出现缺氧。所以,开机增氧势在必行。但必须有效的使用增氧机,晴天中午开机;阴天无阳光早开机,早增氧,防泛池;阴雨天气,半夜开机;傍晚不开机,浮头早开机;浮头季节天天开机。

鲫鱼(盘锦1号杂交)养殖中产前准备


(一)设备准备
在亲鱼培育期间,要准备杂交与孵化的一切工具及应急物资,其中包括:
①准备一定数量附卵用的鱼巢,用棕搁皮,经煮沸消毒、洗净后,扎在2米长的细竹竿上;
②准备孵化用的网箱若干个,用40目筛绢缝制而成,规格为2米1.4米1米,网底部四角用铁铰坠下,以防止箱底上浮;
③亲鱼暂养专用网箱、母本亲鱼选用长条敞口网箱,因母本亲鱼个体较小,可用单层网箱;父本亲鱼个体较大,为防止逃逸,可使用封闭式,即双层成鱼养殖用的网箱,规格为2米2米1米;
④薄铁制成的布卵水槽一个,规格为25米1米0.3米;
⑤此外,还须准备鹅翎、白磁盆、亲鱼荚、乳胶手套、注射针头、针管、镊子、珐盘、消毒锅、脱脂棉、酒精、注射用水、生理盐水等。

(二)药物购置
(1)催情用药,采用宁波产的高效鱼类催产合剂2号、3号。
(2)防霉用药,采用孔雀石绿,按需要购置一定数量。
(3)清塘用药,用生石灰和漂白粉。
(4)防病治病用药,用土霉素、痢特灵、硫酸铜、硫酸亚铁、敌百虫等。
(5)增氧用药,用增氧灵等。
(6)其他,如抗微生物药、消毒防腐药、抗寄生虫药等,酌情准备。

(三)流水孵化池的建造
流水孵化池,由单砖砌成,砂灰水泥抹面,建于低处,池底安注水管,池顶留排水管。流水池规格为3米2米1.3米,两排共14个。蓄水池一座为5米3米1.3米,建于高岗处。蓄水池与流水池落差3米,由管道连接。有高压水泵向蓄水池提出,水源为30亩净化池,设自控开关控制水泵,按时提水。蓄水池设三道滤水网,分别为20目、30目、40目筛绢制。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883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