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脱壳病和蜈蚣虱螨病的病因、症状和防治方法

(1)蜈蚣脱壳病的病因由于蜈蚣栖息环境过于潮湿,空气湿度亦大,加之蜈蚣饲料营养不足,特别是矿物质饲料缺乏,造成蜈蚣体质弱,使脱壳时间延长,真菌在体内寄生,也会引起本病发生。

(2)蜈蚣脱壳病的症状蜈蚣患病初期表现极度不安,来回爬动,或几条蜈蚣交集在一起。后期活动无力,表现呆滞,不食不饮,死在饲养池四周。

(3)蜈蚣脱壳病的防治方法

1)隔离清除病死的尸体,隔离有病的个体进行治疗。转移健康个体,对原来的饲养池进行消毒。

2)药物治疗土霉素0.25克、食母生0.6克、钙片1片,拌在400克的饲料中,连喂10天病可治愈。

5.蜈蚣虱螨病虱是小螨虫,螨就是大螨虫。

(1)蜈蚣虱螨病的病因主要是饲养室、饲养池空气不流通,闷湿臭味难除,地面和墙壁不卫生所致。有的螨虫是随蜈蚣的食物带入,即主要是虱螨寄生在蜈蚣饲料虫身上,随饲料虫带入饲养池。

(2)症状患虱螨病的蜈蚣,节与节之间的缝隙中寄生着大量虱螨,当条件适宜时,这些虱螨大量生长、繁殖,消耗吸收蜈蚣身体的营养,使蜈蚣体质消耗较大,逐渐消瘦,体质衰弱、食量减少,活动量逐渐减小。节与节之间的缝隙里有黄色粉状物存在。引起蜈蚣身体不舒适,逐渐衰弱而死亡。

(3)蜈蚣虱螨病的防治方法

1)预防饲养房要通风,使室内空气保持清新、干燥(相对)。一旦发现有虱螨发生,首先要把患病的个体拣出,使患体和健康的个体分开饲养,并对患体用消毒液清洗消毒,如用50毫克/千克水

的戊酸氰菊酯(速灭菊酯、速灭杀丁),向患体身上喷洒效果很明显。

2)药物治疗虱螨发生后,把患病蜈蚣挑出,用小型喷雾器盛装杀虫脒溶液,喷洒患体表面。每3天喷1次。药液配制为25%的杀虫脒3毫升,用酒精1毫升,再加水196毫升。对大群的治疗,首先应换房换土。对原来的饲养池应进行消毒,消除留在地面的寄生虫虫体。对大群用25毫克/千克的杀虫脒喷洒。

相关阅读

猪虱病的病因及临床症状 猪虱病的防治措施


猪虱病是由猪虱寄生在猪的体表皮毛所引起的。猪虱是各种畜禽虱类中个体最大的一种,雄虫长1.5毫米,雌虫长5毫米,体呈灰黄色。虫体扁平,多寄生于猪的耳根、颈侧、内股及下腹部。成虫成交配后,雌虫产卵,经过卵、幼虫、稚虫和成虫四个发育阶段。从卵孵出幼虫约需半个月,再经2周左右变为成虫。一只成虫每天吮血约0.1~0.2毫升,猪虱常为败血性传染病和猪痘的传播者。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猪虱病的病因及临床症状猪虱病的防治措施。

1、病原及传播特点

猪血虱是唯一一种在猪体表寄生的虱子,且在各种家畜体表寄生的虱子中体型最大,雄虱体长能够达到4.5mm左右,雌虱体长能够达到5mm左右。由于虱体呈灰黄色,因此寄生在猪体表上时非常容易被发现。虱体分成三部分,即头部、胸部、腹部,体缘存在明显的黑色斑纹。头部呈细长状,前部为圆锥形,存在吸型口器,且其中生有一刺;没有眼睛,但在左右两侧具有突出的眼突,在其正前方向分别伸出一根呈左右水平的触角,触角又可分成五节。胸部相比于头部要宽,可分成三节,每个胸节的腹面都生有一对腿,每条腿都分成五节,在末端生有比较坚硬的爪,从而使其能够在被毛上固定。腹部整体呈卵圆形,可分成九节,其中雄虱最后一节呈圆形,而雌虱最后一节存在凹陷。另外,在虱体的胸部及腹部每个节的两侧都存在一个气孑L。雄虱生存周期较短,雌虱一生能够产出50~100个左右的卵,且在产卵的同时会分泌一种黏性物质而将其在猪毛上黏附,产卵结束后立即死亡。虱卵呈黄白色的长椭圆形。虱卵经过12~13天的发育会9脬出幼虱,之后每5~6天发生1次蜕皮,连续2次之后就发育为成虫。猪虱脱离猪体后,在外界环境通常只能够存活5~7天。

猪虱对寄生部位具有选择性,通常是在猪体的耳壳后方、头部下方到前腿之间、体躯下侧面以及后腿内侧寄生,这是由于以上部位皮肤存在较多的褶皱,而虱子也能够寄生在其他部位,但寄生数量相对较少。猪体上寄生的处于各个生长阶段的虱子都是导致该病发生的来源。该病往往呈快速传播,且感染强度大,只要猪群中有几只出现发病,通常在1个月以内就会导致全群被感染,且感染率能够达到100%。该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而导致感染,正是由于猪具有在一起休息的特性,导致猪虱能够快速在猪群中传播。

2、临床症状

猪患有该病后,在下颌、颈下部、腋部、体躯下侧面以及股内侧皮肤存在较多皱褶处寄生有大量的猪虱和虱卵,其次在耳廓后方也寄生较多。猪虱在病猪体表吸取血液的同时,会分泌毒素,且在体表被毛和皮屑上爬行时会对神经末梢产生刺激,导致其出现瘙痒,还能够使皮肤出现各种炎症,有时形成泡状小结节,严重影响休息和采食,容易疲倦,长时间之后就会导致体质消瘦,增重缓慢,尤其是仔猪会发育不良。

3、鉴别诊断

猪疥螨病。二者相同之处是病猪皮肤瘙痒,烦躁不安,体质消瘦等,区别是病原在猪体表不同部位寄生。猪疥螨病通常在病猪体表没有虱,刮取患处物质放在黑玻片或者黑纸上使用放大镜在光亮处进行观察,能够看到活的疥螨。

猪皮肤霉菌病。二者相同之处是病猪皮肤发痒,区别是患有猪皮肤霉菌病的猪体表没有虱,皮肤呈现中度潮红,不会发生脱毛,且出现小水疱,并覆盖有痂皮。在病猪患部刮取被毛,添加10%氢氧化钾溶液,镜检能够看到菌丝和孢子。

猪过敏性疾病。二者相似之处是病猪体表骚痒,且由于经常摩擦皮肤而导致损伤,被毛发生脱落。区别是过敏的猪进行体表检查后没有发现猪虱,且皮肤会形成疹块,严重时疹块会形成脓疱,发生破溃后就会形成结痂,且白天在阳光照射下症状会相对加重,而夜里症状相对减轻.且通常是由于采食过多的荞麦或者其他致敏饲料而引起。

4、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对于患病母猪,可对整个体表喷洒1%~2%敌百虫溶液,同时还要喷洒到猪舍的全部角落,间隔3天再进行1次。对于患病仔猪,可在体表涂擦0.50.-l%敌百虫溶液,经过3天再重复进行1次。在用药后第j天进行检查,即可发现病猪体表寄生的病原基本都发生死亡,猪停止擦墙踢头,精神状态较好,采食恢复正常,被毛停止脱落,皮肤发生炎症也在逐渐愈合,尤其是仔猪能够正常生长发育。需要注意的是,仔猪尤其是新生仔猪喷洒药物后最好放到保温箱内,或者选择在天气晴朗时用药,防止其着凉感冒。但是,由于敌百虫具有较大的毒性,安全性较差,再加上病猪可能会舔咬患病,如果没有加强护理或者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中毒,因此用药后要安排专人护理。也可取1000g新鲜桃叶,添加2000mL水进行煎煮,待温度降低后滤液,在病猪患处清洗,连续清洗2次,就能够将所有的猪虱被杀死,还能够破坏虱卯。

加强管理。猪经常进行检查,尤其是从外地引进的猪更要进行细致检查,如果发现寄生有猪虱要立即进行隔离并使用药物治疗。猪舍保持干糙,环境清洁,卫生良好,通风良好,定期消毒,并控制饲养密度合理。垫草经过晾晒后才能够使用,并定期进行更换。尤其要对临产母猪加强护理,如果发现寄生有猪虱,要在分娩前进行治疗,确保杀死虫体,从而防止后代仔猪被感染。

猪虱病

猪虱病又称猪血虱病,是猪肝虱寄生于猪体表面引起的一种体外寄生虫病。虽然不能引起致痛死亡,但对生猪的生长发育还是有相当大的影响,特别是仔猪影响严重。

猪虱发育周期短,传播迅速,雌雄虱交融后,雌虱吸饱血液后排卵每日产卵3-4个,用分泌的粘液粘附在皮毛上12-15日孵出幼虱,10-14日变为成虱,发育周期为23-32天。

由于猪舍卫生差,场地狭窄,密集拥挤,管理不良时最易感染此病。通过哺乳,母猪身上的虱子能使仔猪全部感染,同圈育肥猪发病可迅速波及全群,临床上病猪常擦痒体表出血,不安,食欲减退,营养不良,消瘦生长缓慢,特别是仔猪肝生长发育停滞,影响生产效益,因此,防治猪虱病也显重要。
治疗
要经常检查猪只,特别是从外地购入的猪更应仔细检查,发现猪虱,即行捕捉和药物治疗。
中药治疗
用0.%-1%的兽用精制敌百虫溶液喷射猪体患部,每天1次,连用2次即可杀灭。

烟叶30克,加水1公斤,煎汁涂擦患部,每天1次。

用花生油擦洗生虱了的地方,短时间内虱子便掉落下来。

生猪油、生姜各100克,混合捣碎成泥状,均匀地涂在生长虱了的部位,1-2天,虱子就会杀死。

食盐1克、温水2毫升、煤油10毫升,按此比例配成混合液涂擦猪体,虱子立即死亡。

百部250克、苍术200克、雄黄100克、菜油200克,先将百部加水2公斤煮沸后去渣,然后加入细末苍术、雄黄拌匀后加入菜油充分搅拌均匀后涂擦猪的患部,每天1-2次,连用2-3天可全部除尽猪虱。
西药治疗
处方一:伊维菌素,每千克体重0.3毫升,颈部皮下注射;

处方二:用0.5%~1%敌百虫水溶液喷洒猪体表1~2次;

处方三:将双甲脒配成0.01%~0.05%溶液,喷洒或涂擦猪只全身。

蝎子常见病病因、症状和防治方法


蝎子有哪些常见病?通过观色能辨蝎病吗?

主要有黑霉病、斑霉病、腹胀病、拖尾病、麻木症、螨虫病、千枯病,断腿病、麻痹症等

通过观察蝎粪及体色能辨蝎病吗?

(1)观察蝎粪颜色辨蝎病。正常蝎粪软而不稀,为乳白、灰白或浅灰色、若粪便呈土黄色或黑色稀便为腹胀病,硬黑粪便为厌食症,绿色污水样粪便为黑霉病,褐色粪便为螨虫病。

(2)观察蝎体颜色辨蝎病。

①蝎子前腹部呈现黑色、腹胀则为黑霉病。

②蝎子头胸部、背部和前腹部出现黄褐色或红褐色小点状霉斑,向四周蔓延隆起成片,为斑霉病。

③高温高湿突然发生时,蝎子全身色素加深,麻痹瘫痪,直至死亡,则为麻痹症。

④蝎子尾部出现枯黄萎缩,并逐渐向前腹部延伸,当尾根部出现干枯萎缩时开始死亡,为干枯病。

⑤蝎子肢节干瘦,肛门处变白,并逐渐向前发展,则为白尾病。

⑥在高温、高湿季节,蝎子脚须和胸部出现黄褐色点状霉斑,行动困难,逐渐消瘦而死,则为螨虫病。

蝎子黑霉病的病因及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1)病因、饲料腐败变质,饮水不洁,或者由于未及时把患病或病死的蝎子捡出,被其他蝎子吃掉后所传染。

(2)症状:早期发现病蝎前腹部呈黑色、腹胀、活动减少或不出窝活动,食欲减退,粪便呈绿色污水样,继而前腹部出现黑色腐败型溃疡性病状,用手轻压即有污浊黑色黏液流出,病程较短,死广率很高。

(3)预防:保证饲料、饮水新鲜,经常刷洗食盘和饮水器,及时捡出未吃完的黄粉虫及死亡的蝎子。发现该病即翻垛、清室,把养蝎室和垛体巢板泥块用1%一2%的福尔马林喷洒消毒,清除死亡蝎子尸体污染的坯块,进行灭菌,挑出病蝎隔离治疗,或加工制干。把病蝎子焚烧处理。

(4)治疗:食母生0.5克,红霉素0.5克,加饲料200克拌匀后喂之。

蝎子斑霉病的病因及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1)病因:由于环境过于潮湿及喂食变质饲料所致。因蝎子儿长所需温度适于真菌的生长,使真菌易在蝎子的躯体上寄生;该病极易传染;

(2)症状:先从病蝎的头胸部、背部和前腹部,出现黄褐色或纤褐色小点状霉斑,向四周蔓延,隆起成片,病蝎发育停止。患病初期,蝎子极度不安,后期不吃不喝,直至死亡。严重寸早突发性群体死亡,死后尸体僵化,在蝎窝内集结并和腐烂的饲料结块发霉,蝎体长出的绿色霉状菌丝体集结成菌块。

(3)预防:此病以预防为主,使蝎室和蝎窝保持蝎子所需最佳湿度。如湿度过大,应及时翻垛、清室和晾晒泥板坯,如果蝎室湿度稍微偏大,可在蝎室内撒草木灰。食盘和饮水器要经常洗刷,及时更换盘内垫着物,防止剩余饲料变质。为了保持良好环境,要做好两点:

①结合翻垛,在养蝎室和泥板坯上喷洒1%一2%的福尔马林或0.1%一0.2%的高锰酸钾,晒晾后方能垒垛。垒垛时把室内的巢板彻底清扫1次,并在垛基缝隙内撒人适量草木灰。

②把病蝎和死蝎捡出并焚烧,切勿加工制干。

(4)治疗:每平方米蝎池用土霉素或氯霉素半片,加入500克饲料喂食,直至痊愈。

蝎子腹胀病的病因及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1)病因、症状:由于温度较低,消化不良而引发。病蝎肚腹部隆起,停止饮食,粪便呈土黄色或黑色稀便,白天拖着尾巴不入窝,在外面慢慢爬行,;一般发病后1015天死亡。雌蝎一旦发病,则造成体内孵化失败,从此终生不孕,甚至死亡。

(2)防治方法:将温度控制在20℃以上,病蝎用5%的食母生或乳酶生混于水中喂饮。

蝎子拖尾病的病因及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1)病因与症状:因长期喂脂肪含量过高的饲料和栖息场所过于潮湿而引发。同样条件下,二龄蝎易患此病。病蝎子躯体光泽明亮,肢节隆大,后腹部(尾部)下拖,活动缓慢而艰难,有时伏卧不动,口器红色,有似脂溶性黏液流出,病程510天,最后死亡。

(2)防治方法:少喂或不喂脂肪含量高的饲料,尤其是蚕蛹、猪头肉等肥腻的肉食。注意调节蝎巢内的湿度。如能在早期发现,并及时更换饲料,症状可自行缓解。药物治疗方法:先停食35天,再用大苏打3克,炒香的麸皮500克、水60克拌匀饲喂至痊愈。

蝎子体懈病的病因及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1)病因及症状:温湿度调节不当,高温、高湿突然来临,在热气的作用下,蝎子由于急性脱水而引发此病。发病初期病蝎人多出穴爬动,慌乱不安,继而节肢软化,尾部拖地,全身色素加深,麻痹瘫痪,直至死亡;病程极短,一般从发病到死亡,最多不超过2小时。

(2)防治方法:严格控制温度,防止出现40度以上的烘干性高温。旦发病,应立即通风换气,调节温、湿度,严重的应将所有的蝎子捕出进行补水。补水方法:在30℃的热水中,加少许食盐和白糖,喷在蝎子的身上(喷湿即可),待养蝎室(棚)内的温、湿度正常后,再将恢复正常的蝎子移入喂养。

蝎子麻木症的病因及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1)病因与症状:因饲养密度过大,活动场地窄小而引发。病蝎步足收缩,伸展不开,不食不动,时而翻滚挣扎,两天后死亡。

(2)防治方法:减少饲养密度或增加养殖面积即可。

蝎子干枯病的病因及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1)因蝎窝内含水量太低或供水不足引起。病蝎尾部枯黄、萎缩,并逐渐向前腹部延伸、当后腹部近处(尾根部)出现干枯萎缩寸,开始死亡。发病初期常因争夺水分而互相残杀。

(2)防治方法。增加养殖环境的湿度和饮水器的数量。一旦发病,应每隔两天补喂1次果品或西红柿、西瓜皮等,病蝎得到水分补充后,症状可自行缓解,不需要药物治疗。

蝎子白尾病的病因及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1)病因及症状:常因饲料品种单营养不全所致、病蝎常作排泄状,但排不出粪便。食欲减退,不爱活动,肢节千瘦,后腹肛门处首先变白,并逐渐向前发展,当达到后腹第一节时,开始死亡。

(2)防治方法:改进饲料配方,多喂鲜活饲料虫,力求饲料品种多样化,并要注意饮食卫生。

蝎螨病的病因及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1)病因与症状:因螨寄生蝎体而引发。长期高温、高湿易发此病。病蝎脚须和胸部出现黄褐色点状霉斑,行动困难,逐渐消瘦而死。

(2)防治方法:降低环境温湿度,及时清除变质死虫,搞好环境卫生。经常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对食盘、饮水器和蝎室内进行消毒。病蝎子可用土霉素0.5克或新诺明0.5克拌食500克喂至痊愈。

蝎子萎缩症的病因及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1)病因与症状:此病多发于第1次蜕皮时伏在母背上的仔蝎。主要因为空气污染、母蝎产前营养不全引发。病蝎日渐萎缩停止生长,随后脱离母背而死。

(2)防治方法:保持养蝎室内空气清新,加强母蝎产前营养的供给。//农村致富经网//

蝎子断腿症的病因及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1)病因与症状:养殖密度过高,湿度过大,直接把水洒到蝎子身上,用黄沙作养土(沙子在高温时发烫、低温时发冷)。表现为蝎子步足关节损坏,出现黑色斑点,然后慢慢断落。

(2)防治方法:减低养殖密度,保持适宜湿度,不用黄沙作养土。治疗可采取水产养殖用的肥宝添加剂喂黄粉虫,再用虫喂蝎子。也可直接把肥宝添加剂喷洒在海绵上给蝎子吸吮。

蝎子厌食症的病因及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1)病因及症状:食物不可口,如黄粉虫营养不良或老化,蝎子吃后消化不良,或蝎房内人声嘈杂,蝎子受到惊扰而绝食。表现为排黑色粪便,闻之有臭味。

(2)防治方法:保持蝎房安静,喂给鲜活昆虫。

孕蝎流产的原因及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1)病因:从高处摔落,闻高声鸡叫惊吓,受到挤压,蝎窝干燥,缺乏营养,卵胎发育不良等;

(2)症状:惊慌不安,胡乱爬动,出现早产仔蝎,不久即死亡或产仔少等。

(3)防治方法:蝎垛及贴墙防逃玻璃不要太高,保持蝎房内安静,远离鸡舍,提高土壤湿度(在15%左右),减低养殖密度(每平方米500条左右)。临产孕蝎最好采取单居独孕法饲养。

羊螨病的病因,临床症状以及羊螨虫病的防治


羊螨虫病是一种皮肤寄生虫病,且属于慢性疾病,往往不会造成大规模流行,也不会导致病羊出现急性死亡,通常在临床中容易被忽视。病羊主要特征是奇痒、皮炎和脱毛。羔羊发病后,往往会导致生长发育不良,机体逐渐消瘦,少数可能死亡;成年羊发病后,会导致繁殖性能降低、增加饲养成本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羊螨病的病因,临床症状以及羊螨虫病的防治。

1、病原特性及流行特点

病羊特性。痒螨虫体长度为o.5-0.9mm,呈椭圆形,肉眼可见,生有刺吸式口器,四对足都在体缘突出,主要在羊只体表被毛浓密且较长的部位寄生,通过吸取皮肤的淋巴液和组织液获取营养。疥癣虫体长度在o.2-0.5mm,呈微黄色的圆形或者龟形,肉眼较难看见,生有咀嚼式口器,共有四对粗且短的足,其中第三、四对没有在体缘突出,主要在羊只皮肤角质层之下寄生,不断在皮肤中挖掘隧道,并通过皮屑获取营养,同时在隧道内生长繁殖。

流行特点。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羊和带虫动物。健康羊主要是由于直接接触病羊而被感染,或者在被污染的圈舍中经由携带虫体的垫草、各种用具、饲槽、墙壁以及饲养员的双手和衣服等发生感染。一般来说,绵羊非常容易感染该病,尤其是改良后的细毛和半细毛杂交羊由于被毛密长,更容易发生该病。该病通常在秋末至春初这一阶段发生,这是由于秋末羊被毛较密,可促使皮肤温度保持恒定,且湿度较高,利于螨虫的生长繁殖。尤其是冬季温度较低,羊群由于相互拥挤而容易发生该病,但夏季基本不会发生。螨虫的繁殖力以及虫卵对外部环境都具有非常强的抵抗力,在皮肤卫生状况较差、过于潮湿、饲养密度过大时,容易诱使发病。痒螨通常先在羊被毛稠密以及温度、湿度相对恒定的部位寄生,如背部、尾根部以及臀部等,接着逐渐蔓延至体侧乃至全身;疥螨通常先在羊只被毛较少、皮肤柔软的部位寄生,如耳根颜面、口角、眼圈等,接着逐渐扩散到周围。

2、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羊皮肤形成红斑,接着形成小丘疹,在皮薄且被毛较少处会形成水泡,甚至脓疱。皮肤非常粗糙,存在白色麸皮样皮屑或者引起结痂性湿疹,促使皮肤明显肥厚,被毛开始脱落,露出橡皮样坚硬的白色痂皮,将痂皮剥去就会出现鲜红色且湿润创伤,同时一般伴有出血,严重时甚至在颈部、面部皮肤形成非常厚的白色皱褶。如果病变蔓延至眼睑,就会导致眼睛发生水肿、大量流泪、羞明,严重时会完全失明。发病过程中,病羊最明显的症状是严重瘙痒,烦躁不安,不停摩擦、啃咬皮肤,对机体正常的休息和采食造成影响,体质逐渐消瘦,严重时由于过度衰竭而发生死亡。

3、实验室检查

在病羊的健康、病变皮肤相交处采集病料,即垂直于皮肤使用经过火焰灭菌的手术刀刮取适量痂皮,直到略微出血,结束后使用碘酒对刮取部位进行消毒。刮取的病料放在培养皿中,置于酒精灯上加热,待温度达到37-40℃后取下,然后放到黑色衬景(如黑纸、黑布等)上,使用低倍显微镜或者放大镜进行检查,能够看到在黑色背景上有白色虫体不断移动。将以上病料放在试管中,添加适量的10%氢氧化钠或者氢氧化钾溶液,加热煮沸,经过数分钟当大多数皮痂等固体物完全溶解后,以转速为2000r/min进行5min沉淀,弃去上清液,吸取少量管底沉渣置于载玻片上,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检查,如果发现虫体就能够确诊。

4、治疗措施

药浴疗法。羊主要选择在夏季剪毛,经过5-7天采取药浴,一般适宜进行2次,每次间隔7天,具有较好的效果。一般来说,可在圈舍附近,土质硬的地方挖1个适当大小的土坑,铺垫1层塑料。如果条件允许,可选择搭建1个水泥槽,长度为Im,宽度、深度都为o.5m,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建设,只要便于操作即可。根据药池大小配制药液量,通常选择使用o.5%敌百虫、o.05%的溴氰菊脂乳剂或者o.05%的双甲脒水溶液,也可取15kg烟草末添加在50kg水中,持续煮沸95min,然后将烟叶捞出,再添加250kg水待温度适宜后进行药浴,还可使用苦生根皮、桃树根等煎水进行药浴,药液温度适宜控制在15-20℃。药浴时,药池的两边各站一人,共同举起羊身体浸入药池,而对头部使用药液清洗即可,但要避免药液流入眼、鼻、口等器官内,且药浴后的当天禁止过河。药浴时,要确保做好充足准备,提前统一安排好,而药液必须当天现用现配,尤其是大批量进行药浴时,要先对小群进行试验,一切正常后才能够扩大使用。

涂药疗法。如果羊群中只有少数羊发病或者是气候寒冷不便于进行药浴的冬季,适宜采取该法进行治疗。治疗前,要将病羊患处及其周围健康处的被毛剪去,接着将存在于患处表面的泥垢、鳞屑以及痂皮用3%-5%的温肥皂水清洗干净,然后在患处涂擦药物,如果发生广泛感染则要采取分区、分次进行涂药。一般来说,常选择使用双甲脒水溶液、5%敌百虫水溶液等。

注射疗法。病羊可使用伊维菌素注射液治疗,一般按体重每50kg皮下注射1mL,症状较轻的1次即可康复,之后每6个月皮下注射1次,防止再次发生;症状严重的可间隔1星期再进行1次注射,基本都能够治愈。

羊螨虫病的防治

羊螨虫病是由疥螨和痒螨引起的羊皮肤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往往在短期内可引起羊群严重感染,影响羊正常的生长发育,危害甚严,给养羊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有效防治本病,提高养羊户的经济效益,结合我多年的工作经验,现将羊螨病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一、症状:羊患螨虫病后,被毛粗乱、逆立、无光泽,患部被毛大片脱落,表现烦躁不安,不断摩擦、啃咬身体,摩擦部位出现丘疹、结节、水疱、甚至脓疱,皮肤增厚,逐渐形成白色的痂皮和龟裂,影响正常的采食和休息,病羊日渐消瘦,最终极度衰竭而死亡。
二、治疗:羊螨虫病治疗方法很多,寒冷季节或个别发病的,采取局部涂药疗法;温暖季节或大群发病的,采取药浴疗法;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采用注射疗法和给药疗法。
1、局部涂药疗法,先除去患部的痂皮,刮至轻微出血为止,用温肥皂水或高锰酸钾溶液清洗,然后用0.2—0.3%杀螨灵溶液或1—2%的敌百虫溶液涂擦患部,注意不要涂到羊嘴和眼睛里。
2、药浴疗法,温暖季节或大群发病釆用此疗法,用0.01—0.02%的杀螨灵和敌百虫混合药液,药液温度为25-30度,浸泡至全身被毛湿透为止,间隔7-10天再进行一次药浴。药浴应选择在睛日放牧前,让羊饮足水,以防误饮药液,三个月以內的羔早应禁止药浴,母羊药浴后应用清水将乳房周围药液洗净,才能让羔羊接触母羊吃奶,以防羔羊中毒。
3、注射疗法,用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按0.2毫克/公斤体重,一次皮下注射。7-8天后再重复注射-次,治愈率可达95%以上。注射时提起颈部皮肤,将针头在提起部位垂直皮肤刺入,感觉针头可以左右摆动时,即可将药液注入,效果最佳。
4、给药疗法,口服阿维菌素,即经济又省力,剂量和浓度容易掌握,不会引起羊中毒,使用方便,容易掌握。一般早上放牧前空腹投药,根据羊的大小确定剂量后,将药用蔬菜叶包好,由一人固定羊只,另-人用一只手伸入羊囗固定舌根,将包好的药深塞到羊的咽部,直到羊把药咽下后再放开。7-10天后还要重复给药一次,最好在20天后再给药一次,这样可以彻底治愈此病。
三、预防:坚持以预防为主,是防治本病的关键。
1、平时要注意羊舍和羊体的清洁卫生。羊舍应保持干燥、光线充足、通风良好,密度适宜,并定期清扫和消毒。
2、及时发现病羊,进行隔离治疗,并给以卫生管理和合理饲养。
3、新购羊要隔离观察,确定无螨寄生后再混群饲养。
4、定期对羊群进行药浴,可取得预防和治疗的双重效果。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891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